中小学美术教学论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

美术学院《中小学美术教学论》备课笔记

授课班级: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09级1、2班人数:38+36=74

总学时:32学时

授课时间:1-12,16-19周

授课人:江建胜

授课学期:2012年春学期

一、总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目的在于研究中小学美术教学,探索中小学美术教学规律,通过基础理论教学、见习、教案写作、说课、讲课(微型课)、教学研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研究型美术教师。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课程理念、国际最新美术教育观念、科学的美术教育教学思想的建立、美术教学计划制定、教案写作、讲课(微型课)、说课规范技能。

三、主要授课形式与手段:

1、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供学生实践的空间,努力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

2、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微格、写作、谈话、观摩等。

四、教材与教参:

1、教材:自编

2、教参:

(1)、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谢雱(pang),高等教育出版社;

(2)、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钱初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美术教育学新编,尹少淳,高等教育出版社。

(4)、美术教学论,王大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录

一、当代美术教育现状

一、国家政策层面: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我国的学校教育就开始实施“素质教育”;

1999年6月13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又进一步强调。

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p7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素质教育对于要求整个教育从教育的目的、目标、结构、内容、方法到模式全方位地实现三个转变:

1、把单纯培养少数拔尖学生成才转变为提高全体学生素质;

2、把单纯注重智能转变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五育”的理解:

(1)、“五育”间的关系:

五育——智德美(真善美,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劳动技术(创造性实践的能力)

(2)、“五育”与学科之间的关系

它是相互关联的教育的整体价值,旨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在每一门学科教学中都应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

3、把基础教育片面地为升学服务转变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链接:

1、素质:原指人天生的生理和心理品质,在素质教育中指人经过教育培养获得思想、文化、技能等素养和体力、智力的发展。

2、素质教育:指发展人的身心最基本品质的教育。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国民素质和民族素质。

3、“全体学生”指的不是平均的每一个人,而是“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

4、“全面发展”指的不是德、智、体、美、劳均衡地、齐头并进地发展,而应当是“根据每一个个体特点的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相对于工业社会,是指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多元化、创造型人才尤其是拔尖人才。

6、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视觉文化时代与美术教育:

我国的学校美术教学以1904年为开端,至今(2012年)已走过108年的历程。重温我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审视现在,展望未来,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1、美术教育涵义的扩展:

·以往的美术教育·造型艺术教育

·视觉艺术教育·视觉文化艺术教育

美术教育的类型

从目标取向及教学层面划分的美术教育的类型:

·非艺匠养成的古代美育·技术导向的艺匠养成教育

·实用导向的造型美术教育·近代中小学普通美术教育

从场所划分的美术教育的类型:

·学校美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

·家庭美术教育·其他场所中的美术教育

2、教育应终身进行:

教育要真正体现其本性,即完整的和终身的教育,就要根据现实的情况和环境来进行,而突破千百年来强加在它上面的各种机构上、程序上和方法上的限制。

完人的条件

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

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并指出人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

·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

·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

·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

首先,对原有的智能评价体系提出了挑战。

其次,多元智能理论为创建最为开放的教育体系,并为人类心灵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美术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

社会与美术教育的发展

全球化趋势:

第一,国际政治层面的全球化。

第二,社会生活层面的全球化。

第三,经济活动的全球化。

第四,文化的全球化。

第五,教育的全球化。

三、当前教育状况:

基础教育:

分割“五育”,看重“双基”,导致教育内容越来越“多、专、深”,学生的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批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也严重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态度、情感、审美等人文素养的培养。

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

2001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2年4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正式出版。

高等教育:

两个不适应: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不适应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新要求:

内适——学术取向:高校自身的内适要求——学术价值;

外适——社会取向:满足社会劳动力市场需求——社会价值;

个适——人文取向:满足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需求——个人价值。

必须实现三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整合,即要求实行可比较性和不可比较性两个价值维度。

必须处理好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与双基、教与学、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等关系。

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规定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学论”。现在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又进一步扩大其教学内容,并要求本科必修课程名称为“美术教育学”,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术教育学”应该是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

践性都很强的必修课,也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的主干课程。

五、《美术教学论》具体教学实践方面:

传统:“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经验型的教学方法介绍为主;

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化→中小学美术教育重要(发展思维、情感、创造性,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学科)←←强调创造性和自我表现的“儿童中心论”美术教育思想与“以学科为本的美术教育(DBAE,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的有效结合,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逻辑与学科知识逻辑同等重要→世界各国重新制定国家美术课程,越来越重视美术教学的理论、策略、方法和技术,越来越重视美术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

要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六、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美术教学活动:

美术教学活动四个系统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外部社会巨系统——学校教育大系统——美术教育教学系统——教学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要素)(见下)

二、美术教育及其目的

一、几个概念及美术教育的属性与界说

1、美

《辞海》(1989)中对“美”的定义是:①、指味、色、声态的好;②、指才德或品质的美;③、善事、好事;④、赞美、称赞;⑤、喜欢、称心;⑥、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

美表现于不同方面,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不同形态。这些形态是审美和能动的创造对象,又是美感的源泉,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作为美术学科教学前提的“美”主要取第⑥义,即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不同形态。

2、艺术(art或arts)

今天,在此对“艺术”作如下界定:

艺术是与创造主体的审美理念相对应的、创造感性形象的表现活动或作品。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人类以情感和想像为特性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门类。

艺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随着艺术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将不断发生演变

3、美术(Fine Art)

今天,在此对“美术’作如下界定: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与创造主体的审美理念相对应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触觉形象艺术。

这是一个“大美术”概念。

美术具有表现性、技术性、审美性、视觉性、实用性、创新性等特性。

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摄像、电影、电视)等门类。

美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随着美术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将不断发生变化与扩展。

4、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

学校美术教育:指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教育体系中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综合学力(学力,教育大辞典,指通过学科教学及生活指导而形成的能力的总体。美术综合学力,指学生在美术方面的认知、观察、想象、思维、表现、创造、审美、评鉴以及学习等能力的总称,并包含从中体现的情感、意志、态度、合作精神等品质。),并以此完善学生的人格的学科。

目的不同:

学校美术教育主要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由此全体学生的人格素质,是学校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专业美术教育主要目的是通过系统而严格的专业美术训练去培养专业美术专门人才,创作出更精美的美术作品,它针对少数专职美术家。

注意:艺术教育与技术训练教育

5、美术教育与美育

美育,也称“美学教育”、“审美教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的教育。

美术教育与美育的区别:

(1)、就目的而言:

美术教育包含审美的目的,但还要使教育者获得许多具体的美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等;

(2)、就对象而言:

美育面向一切审美对象,包括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和各种艺术形态,如音乐、喜剧、影视、文学等;而美术教育只从事视觉和形象方面的创作、欣赏、批评和审美;

(3)、就方法而言:

美育主要是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而美术教育必须同时强调技能的学习和动手制作。可见,美育是有意或无意的审美活动中接受的一种教育,广泛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甚至渗透于校园的建筑、环境乃至教师仪表、语言、教态等方面。

(4)、就其形象性、审美性等特点而言

美术、音乐教育的联系更为密切。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前言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而美育也应当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注意“有术而无美”与“有美而无术”两种现象的利害关系。

6、美术教育与教育

“儿童中心论”的利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美术教育中曾风行过分强调创造性自我表现的“儿童中心论”。

优点:提供儿童自我表现的机会,确立了儿童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强调发展他们的个性、智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弊端:缺乏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也不利于传授系统的美术知识、

技能和继承人类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一方面学校美术教育应具有艺术、美术、美育和教育的属性,是一种具有交叉性质的学科;另一方面有别于上述各相关领域,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二、不同的美术教育的目的

教育目的对于明确教育任务、建立教育制度、选择教育内容以及组织教育过程都起着指导作用。

各教育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哲学观点,就产生不同的教育目的,现列举:

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论

◆实用效益论

◆经济价值论

儿童本位价值取向综合价值取向

◆感官教育论◆超绘画性美术教育

◆个人本位论◆美术教育综合目的论

◆儿童中心论

◆审美修养论

学科本位价值取向

◆美术技法论

◆学科中心论

1、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1)、社会本位论

这是一种与“儿童本位论”相对立的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立。

认为:a、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b、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个人社会化,为社会做贡献。教育过程就是吧社会的价值观或集体意识强加于个人,把儿童从不具有社会特征的人改造成为具有社会所需要的个人品质的“社会新人”。

(2)、实用效益论

这是一种适应工业生产和职业培训的实用性美术教育。

(3)、经济价值论

当商品的实用价值相似时,其审美价值就上升为竞争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这对美术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2、儿童本位价值取向

(1)、感官教育论

认为美术活动可促进儿童的感官功能的发展,但把感官教育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是狭隘的。

(2)、个人本位论

从人的发展需要角度去认识美术教育,美术教育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不是培养艺术家。

(3)、儿童中心论(见前)

(4)、审美修养论

主要强调美术教育的审美作用。

3、学科本位价值取向

(1)、美术技法论

美术教育在成为普及教育之前,从来是与职业目标(画匠、画家、雕刻家等)相联系的美术技法培养。

(2)、学科中心论

主张以严谨的美术课程实现美术自身的价值。

3、综合价值取向的美术教育目的

(1)、学校美术教育的社会性目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造就具有丰富的美术素养和创造精神的社会群体,影响和改善社会环境,包括

a、美术教育与生存物质环境;

b、美术教育与人际社会环境;

c、美术教育与文化艺术环境;

d、美术教育与经济发展环境。

(2)、学校美术教育的个体性目的

学校美术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具备有低到高五个层次的目的:

超绘画性目的:人格完善

自我实现现代人才观

开发右脑功能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美术史、论、欣赏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绘画性目的:美术技法

(3)、美术教育综合目的论

a、情感价值系统(审美教育、生命情感的陶冶、丰满人性、宣泄与治疗)

b、智力价值系统(感知觉训练、信息交流与知识获取、思维和记忆的促益)

c、技术价值系统(技术程序意识、再现性技术、表现性技术)

d、创造价值系统(超越与求新意识、多维模式、提供创造的技能)

课后作业:

思考题:

1、美术教育对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2、美术教育与美育、艺术教育有着怎样的关系?

3、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对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4、仔细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并写出自己的看法,字数2500-3000之间。

三、美术教学理论的基础

一、教学的定义:

美国教育学者史密斯(B.O.Smith)在《教学的定义》(Teaching:Defirtitions)一文中把英语国家对教学含义的讨论作了归类整理,提出了五种定义的方式。

描述式定义即教学是传授知识或技能,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

成功式定义即教学是成功,它表明教必须包含学这样一种思想,而且表明

教学的核心背景是“教必须保证学”,即教学可以定义为X学习Y所教的内容的一种活动。教与学相互交织,密不可分。

意向式定义即教学是一种有意识的意向性活动,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学习。教学虽然在逻辑上并不一定包含学习的意思,但是教学有可能导致学习。教师可能教得并不成功,但他会争取成功。这个定义肯定了研究者研究教师的思想和方法。教师的行为表现是受他的意向所左右的,而他的意向是以教师自身的信念体系和思维方式为基础的。

规范式定义即教学是一种规范性的行为活动方式。它表明,“教学”是个表示归属的词,代表着一族活动,这一族活动或行为方式要符合特定的道德条件,即“善意”的行为。如讲授、训练、引导等是教学,而宣传、威胁、恐吓等则不是教学。

科学式定义这是由得到经验证实的教学效果与有关的教师行为之间的关系来表示的。这种形式的定义被赖辛巴赫(Reichenbach)称为“由若干命题配合而成的定义”,其公式是a=df(b,C…)。其中,a指“教学有成效”这个命题,(b,c…)表示各种命题组合,如“教师发出反馈信息”、“教师说明定义规则并举出正反两方面实例”等,=df表示 a和(b,c…)之间的变化关系。这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概念和命题对于教学概念和命题渗透的典型表现。

二、教学理论演变的概述

1、古代的教学理论

早期西方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学到公开演讲的技巧。早期中国的文化教育也与此相似,以经典为读本,其学习内容和方法在后来的两千年中几乎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15世纪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伊拉斯谟(D.Erasmus,1466-1536,荷兰)提出:教学计划应按照每个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学习阶段来安排,它应是令人心情舒畅的,并令学生能看到这是有益于他们发展的。

2、现代教学法的开端

奠定现代教学法的先驱者是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

夸美纽斯指出:教学的出发点应是感觉的世界,而不是教师或书本。

卢梭提倡“回归自然”。

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卢梭提出的“回归自然”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教育心理化”的原理。

福禄培尔,幼儿园的创始人,提出重视儿童的学习,同时考虑到儿童的智力和感情方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赫尔巴特派的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派提出的最为流行的五阶段教学法:

·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应用。

进步主义的教学理念

进步主义教育的核心就是持续地改造学生的经验。提倡的活动式教学强调:(1)学生的需要和兴趣;(2)通过有目的的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实用的知识;

(3)选择恰当的机会表达思想;(4)参加集体活动。

以学问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1959年,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家发动了课程改革运动,提出“探究学习”与“科学教育”的观点。

3、后现代教学理论

提出的背景

20世纪末,科学家们揭示了原子和生命分子的秘密,创造了电子计算机。这三大科学基础的发现,引发了原子革命、脱氧核糖核酸(DNA)革命和计算机革命。

这种新的更为微妙的秩序被引入了学校教育。从那时起,20世纪初以来主导教育领域的线性的、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让位于更为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

另一方面,远程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教学发生很大的变化。信息技术改变人们对学校概念的认识,远程教育的诞生打破了“学校中心”或“课堂中心”的教育模式,并使教育目标发生了变化。

教学观念的更新

后现代课程理论的提出,促使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文本”和“对话”这两个后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概念,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语言性沟通或语言性活动。

美国学者波依尔(E.L.Boyer)认为,学校应当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交互作用”形成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方法的改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促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信息技术还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体现出多侧面、多层次和多水平的倾向。

4、美术观念的演变

现代主义美术

19世纪末,以塞尚等为代表的美术家采用与以往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艺术创造,促使美术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他们的影响下,出现了野兽派、立体派等各种艺术流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美术观念再次转变。美术家们力求突破传统美术的概念,追求个性,运用新的画材,使各种不同类型的美术得以展开,创造了“新的美”。

人们突破了美术馆是艺术殿堂的观念,美术家们开始把作品陈列在室外,追求美术作品与自然环境、都市环境、大众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美术

后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

到了20世纪后半叶,科学家发现的新的更为微妙的秩序被引入了艺术领域,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具有“双重解码”或两面性,以表明现在、过去和未来是紧密相关的。

·折中性。

·解释的多重性。

科学与美术的结合

随着科学与美术的不断发展,科学与美术紧密结合的新型作品诞生了。

艺术接受的方式也呈现出与科学相结合的多样化倾向,具有参与性和体验性。

数字化高速公路还提供了让观赏者改编艺术作品的手段,使“已经完成、不可更改的艺术作品”的说法成为过去时。

9·11以后的美术

2001年发生的9·11恐怖事件促使美术家们对美术的功能进行重新思考。一些美术家们提出:我们能为和平做些什么呢?如果没有文化的力量,世界和平是无法实现的。“文器”比武器更有效。

5、视觉认知与美术能力发展的研究

视觉认知研究的进展

视觉认知的奥秘

20世纪90年代以后,视觉认知的研究朝着两个新的方向发展:第一是采用断层画像装置(DET)和机能核磁气共鸣画像摄影装置(FMRI)等图像装置直接观察人的大脑活动,进行与认知有关的大脑高级图形的分析。第二是采用“2个视觉系统”(侧头叶系What系统和头顶叶系How系统)的组合展开研究。

科学家们提出了“脑视觉”的“视觉智力”的概念。这两个概念的提出突破了以往的“看”是被动的观点,引出了“看”是积极的、有认识力意图的观点。

视觉美学的模块性

安娜·金德纳(Anna.M Kindler)指出:脑视觉中不同的神经区域会对不同的图像进行反应,由此提出“视觉美学的模块性”概念。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视觉不是一个被动的感知活动,而是一个活跃的构建活动。

视觉图像的研究还发现两个重要的现象:

第一,画不同的图像时,人的“一次视觉野”的位置不同。

第二,看静态与动态的东西时,大脑中神经细胞的反应不同。

这些发现对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视觉艺术教育中,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图形系统的小范围内,可以扩展到更为广泛的范围。

上海学生绘画发展中的多元表现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在2002年5月15日至9月30日期间,以上海市中班幼儿至高三的学生为对象,根据“我和我的好朋友在校园里玩球”的提示进行了描画测试调查。

研究结果支持多轴媒体表现及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多元途径的学说:

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孩子的绘画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少部分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呈现出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

第三,也有部分学生的写实表现能力并没有得到发展,但画面中的卡通形象造型表现、分镜头语汇的运用,却呈现出绘画水平超越年龄发展阶段的现象。

6、儿童世界的变化

儿童生活环境的变化

儿童的心理问题

孩子们的心理日益脆弱,常常存在着怯懦、孤僻、任性、自私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部分孩子心理发展不健全,严重阻碍了完整人格的形成。

来自日本的教训

·日本全国中小学、特别是中学的校内暴力事件急增。

·没有生活价值观的孩子、没有自信的孩子、丧失了生活现实感的孩子…… 将如何?

·日本政府呼吁开展“心灵教育”。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活动具有宣泄情感,治愈心灵的作用。

“视觉文化”时代

视觉影像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图像记录和传播的作用正在不断增大。伴随着图像作用的日趋增大,图像媒体对人们视觉造成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大。

“视觉艺术信息爆炸”

联系自己思考几个教室里发生的事件

事件一,学生眼里的美术课

事件二,学生眼中的美术教师

事件三,教师眼中的学生

小结:

描述了教学的各种含义以及教学理论、方法的演变过程;讨论了美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学校美术教学产生的影响;并阐述了视觉认知和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研究成果。

思考:

1、什么是美术教学?

2、后现代教学理论与以往的教学理论有什么不同之处?

3、美术学科发生的变化对学校美术教学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4、伴随视觉认知理论的发展,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学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当代儿童生活世界所发生的变化与学校美术教学改革有着怎样的关联?

四、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演变

本章要点:

·记住各国美术教学的开端。

·描绘社会性取向的美术教学目的、内容与方法,阐述产生的原因,分析其长处与弊端。

·阐述创造性取向的美术教学论产生的背景,描绘其特点,分析其长处与弊端。

·阐述学科性取向的美术教学论产生的背景和哲学思想,描绘其特点,分析其长处与弊端。

·了解美术教学发展的最新动向,归纳多元文化艺术教育、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特点。

·讨论各类美术教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特征,针对各自的长处与弊端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并学会用表格的方式一目了然地列出上述内容。

一、社会性取向的美术教学

1、各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开端

19世纪下半叶,普通学校美术教育首先在英国开展,紧接着,芬兰、法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逐渐开始在中小学设置图画或手工的科目。

19世纪末欧美的图画教学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各国的学校美术教学大都以图画教学为中心。其教学目的大致为:通过图画教学,练习眼和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绘能力。教学内容大都以描绘现实中存在的物体为主,并普遍采用教师示范描绘步骤、学生临摹的教学方法,明显呈现出重视传授描绘技术的倾向。

20世纪初注重社会性取向的美术教学

苏联的美育

·1917年,苏联政府在成立之际,就对教育问题非常重视。

·20世纪20年代,苏联重视“生活教育”,普及美育活动。

·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知识灌输教育的影响下,美育一度有后退的倾向。

·苏联美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学校内与学校外共同进行。

注重艺术与社会关系的美术教学观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一些学者提出了“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观点。此时,美术教学已从强调艺术的自我表现向注重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方向转变了。在东欧的一些国家中,学校美术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引导学生树立变革社会的意识。

二、创造性取向的美术教学

美术教学观念转变的起因

儿童心理研究的开展

·1878年,斯宾塞提出了满足儿童艺术需求,教师接受自然的提示选择艺术教育的方式,发展儿童与生具来的绘画天性的主张。

·1883年,霍尔提出“精神分析法则”的基本命题,认为生物学家所提出的个体发展遵循物种进化的模式,同样也适合人类的心理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学者詹姆斯提出人的智力是一种工具,智力的职责不只是适应环境,还要改变环境的观点。

·美国学者杜威认为科学是提高生存希望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

儿童美术研究运动的兴起

儿童美术研究运动以19世纪80年代霍尔的儿童研究为起点,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各国的许多学者纷纷投入到这一运动中。

·1890年到1905年期间,美国的一批学者开始进行儿童绘画研究。

·1886年,英国学者库克发表了《我们的美术教育与儿童的特质》的著作。他在儿童美术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应废除临摹,培养想像力”,并对当时的艺术教育权威提出了质疑。

·萨利是最早提出“儿童艺术家”这一称谓的学者。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重点、难点与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材的重点就是教学的重点 B、教材的难点就是教学的难点 C、教材的关键就是教学的关键 D、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有时可以相同 2.关于教材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 B、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 C、教材分析要注意避免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 D、教材分析要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3.在教学公约数与公倍数概念时,要注重渗透的集合思想是() A、交集思想 B、并集思想 C、差集思想 D、补集思想 4.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般先教学9加几,然后再教学8加几,7加几,……,教学时主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是() A、函数思想 B、集合思想 C、化归思想 D、极限思想 5.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的发现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6.若把概念的同化作为接受学习,那么概念的形成就是() A、范例学习 B.接受学习 C、尝试学习 D、发现学习 7.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学习的是() A、分数 B、直角三角形 C、圆 D、自然数 8.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学习的是-() A、直角三角形 B、真分数与假分数 C、正方形 D、分数 9.如果小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规则的基础上学习矩形的有关规则,则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新规则与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方式是() A、同化 B、顺应 C、重组 D、平衡 10.一般说来,“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问题”是指() A、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B、非常规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C、数学应用问题 D、纯数学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11.角谷静夫是日本的一位数学家,他所提出的角谷猜想是这样的: 任意给出一个自然数N,如果它是偶数,则将它除以2(变成N/2);如果它是奇数,则将它乘以3再加上1(变成3N+1),然后重复上述过程。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得到自然数“1”(确切的说是进入“1→4→2→1”的循环)。这一猜想的获得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的知识和智力与教学效果表现为( )的关系。 A、低相关 B、高相关 C、中等程度相关 D、没有相关 E、反比例 2、学生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这是注意的( ) A、分散 B、转移 C、分配 D、范围 E、分心 3、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这是利用知觉的( )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E、对比性 4、能力发展和知识、技能掌握的关系是( ) A、同步发展 B、能力发展快 C、能力发展慢 D、能力与知识技能无关 E、以上都错 5、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E、经济和教育没有必然的关系 6、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六艺”是指( ) 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语、数、外、生、地、史 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师说》、《论衡》 E、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 7、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种现象叫做(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效应 D、晕轮效应 E、成见效应 8、长时记忆主要以( )编码为主。 A、物理特征 B、形象特征 C、听觉 D、视觉 E、意义 9、知识与智力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 A、知识越丰富智力水平越高 B、知识越丰富智力水平越低

C、知识与智力无相关 D、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前提 E、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 10、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D、已经发展的原有能力 E、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二、多选(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1.“一题多解”属于()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敛思维 E、求异思维 2. 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划分为()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隐性知识 E、显性知识 3. 我国的课程一般通过()体现。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书 E、直观教具 4. 新课改强调() A、“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B、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 C、师生共成长 D、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E、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 B、谈话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E、实习作业法 6.新课程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 A、接受学习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探究学习 E、机械学习 7. 教学组织形式有()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现场教学 E、课堂教学

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的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要求 低年级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3.帮助学生认识常用色和平面形。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表现和简单的工艺制作。 4.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年级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高年级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低年级 1.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表现。 2.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学习平涂等着色方法。 3.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像画等形式表现自已熟悉的生活。 4.学习以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 5.学习对称形纹样和不对称形纹样知识,并作练习。 6.用平面材料贴画,从实物上拓印画面。 7.学习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中年级 1.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 2.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 3.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 4.通过记忆画和想像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 5.制作简单的纸版画。 6.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 7.选用简便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生活用品或模型。 高年级 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表现立体物。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了解色彩对比和冷暖的知识,进行色彩练习和表现。

东师2018年秋季《小学数学教学论》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秋季离线作业] 《小学数学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发现法 【答案】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2.课程内容 【答案】是指按照一定要求制定的各门学科中特定事实、观点、原理、方法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3.数学交流 【答案】数学交流大体包括数学思想的表达,把自己的信息以某种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思想的接受,以某种方式(听、读、看等)接受来自他人的思想;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把数学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1)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要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社会发展对学生未来数学素养的需求,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决定的。学校的重要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一定数学素养。 (2)儿童发展的需要。数学课程目标更多地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儿童未来步入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近些年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就是重视学生的发展,设计为所有人的数学,让所有人都掌握数学。 (3)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现代数学的发展,对数学科学和数学学科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中小学数学内容绝大部分是十七世纪以前形成完整体系的内容。现代数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再也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学内容体系来安排中小学数学内容。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5篇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美术教学的重点 在学科新课程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新课程的实践者,又是新课程的主体。因此,能否把新课程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学生观融入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成为新课程能否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没有进行新课程改革前总是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分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不自觉中形成了一种符合教师个体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却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课堂上又因为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一般采用固定的技能传授结构模式:平淡导入—教师演示—学生临摹—教师评价作品几个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程的各个部分限定的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对绘画技能部分的传授,而忽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学生作品看似画得很好,但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不利。通过素质教育我认识到:要想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关键所在。 进行新课程改革后,我在课堂上甘愿做?绿叶?和?铺路石?,辅助和引导学生领悟、理解和运用美术知识。学生的美术学习逐渐变被动为主动,美术课也上得轻松而生动了。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需分层次、分阶段进行

为体现新课程精神,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标要求设计了新的教学结构模式。 (一)运用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的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搞好教学?开场白?,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知识的愿望。所以我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比如在上一年级《你我他》人物头像课,在开始时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臵关系,学生兴趣浓厚,为主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上《我心中的太阳》一课时,可以放音乐《种太阳》?啦啦啦,种太阳,一颗送给南极,一颗送给北冰洋,一颗挂在冬天,一颗挂在晚上,到那个时候世界将变得温暖又明亮……?的方式进行导入,学生不但理解到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任务,而且饶有兴趣的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如:在上二年级《会变的线条》一课时,就可以采用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用摸线条、听线条、看线条、画线条等形式理解和感受线条,这种简单的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他们也乐于自己找到答案并从中获取乐趣。 (二)教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突出表现在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数学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发现法 答: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2.课程内容 答:是指按照一定要求制定的各门学科中特定事实、观点、原理、方法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3.数学交流 答:数学交流大体包括数学思想的表达,把自己的信息以某种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思想的接受,以某种方式(听、读、看等)接受来自他人的思想;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把数学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哪些 答: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1)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要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社会发展对学生未来数学素养的需求,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决定的。学校的重要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一定数学素养。(2)儿童发展的需要。数学课程目标更多地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儿童未来步入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近些年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就是重视学生的发展,设计为所有人的数学,让所有人都掌握数学。(3)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现代数学的发展,对数学科学和数学学科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中小学数学内容绝大部分是十七世纪以前形成完整体系的内容。现代数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再也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学内容体系来安排中小学数学内容。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2.近现代的数学教学材料有哪几类 答:随着近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数学教学手段也在逐步发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具和学具相继出现,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标志。这些材料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结合有关内容设计的教具、学具。如学习认数和四则计算的小棒、插板等,几何形体模型等。二是有结构的、适用性强的教具和学具,如奎逊耐彩棒、逻辑块、几何拼板等。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计算机、录像等。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 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 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 程 D.学 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大纲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教学大纲 《中小学教学论》是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本、专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美术课在中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美育)、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课程。对美术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是每一位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师范学生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掌握规范的课堂教育教学理论,探索中学美术教学规律,促进中学美术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美术教材教法学科的应用理论特色,力求有所创新,反映现代美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新成果、新经验,为教育实习和做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做好准备。 掌握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树立起素质教学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更好地胜任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已经进行了前导课程《教育学》的学习,对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程是关于美术学科的专业教育理论的知识,与《教育学》有着相关的联系。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3学时) 第一节,美术教学论的学科位置 第二节,美术教育的本质 第三节,中外美术教育简史 1.基本要求: (1)了解:中小学美术教学五大原则

(2)掌握:中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美术教学论的学科位置。 2.重点:了解美术教育的本质 3.说明:讲授、课件、讨论、多媒体教学手段。 4.重点考核:美术教育本质 (二)第一章美术教学的主体(3学时) 第一节、美术教学的对象-----学生 第二节、美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 第三节、美术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1.基本要求 (1)了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第一要素和主体,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 (2)美术教学的构成要素 2.重点难点 重点:美术教师的素质要求 难点: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说明:讲授、课件、讨论、多媒体教学手段。 4.重点考核内容:美术教师的素质要求 (三)第二章美术课程与教学实践(3学时) 第一节、美术课程及其教学目标 第二节、美术课程标准 第三节、美术教材 第四节、美术课程内容 1.基本要求 (1)了解课程的概念,课程教学的三个目标,了解美术教材。 (2)掌握美术课程标准的概念及美术课程性质和目标,熟练掌握美术课程的内容。2.重点难点 重点: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模块构成 难点:美术课程目标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关系 3.说明:讲授、课件、讨论、多媒体教学手段。 4.重点考核内容:美术课程内容

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语文教学与课程论试卷5 一、填空题(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语文在兴课程与教学论是正起和建设中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科,它 是以( )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 ( )、( ) 、 ( ) 和( )系统。 3.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中,“三主”是指 ( ) ( ) ( ) 4.杜威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是()“工具说”的集大成者是() 5.我国于()年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6.1986年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打一次把双基顺序变为()和() 7.()年,我国才正式使用语文这个名称. 8.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 ()、()、《千家诗》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 识字。 9.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0.语文单独设科是在()年 二、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

展。 A.语文素质 B.语文素养 C.语文能力 D.语文知识和能力 2.在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是从()年开始的。A.1904B.1919C.1949D.1978 3.哪个不是评课的基本功( ) A看板书 B看普通话 C 看操作 D与学生的交流 4.下列不是魏书生教学法的是( ) A自测 B 自结 C讨论D 练习 5.语文教学的原则没有下列哪一个( ) A自主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B 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 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相结合 6、《义务大纲》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 A、2500个 B、3500个 C、4500 D、5500 7.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 A典型讲评 B综合讲评 C专题讲评 D重点讲评 8.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A.自主、合作、探究 B. 自主、独立、探究

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一、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生来就是求异,喜欢创造的。教育学告诉我们,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长期服从的人根本不会有创造性,只有“奴性”。因此,创新活动是在宽松,无拘无束中进行的,让学生敢说、敢做、敢干。教师的宽容、期待、激励是孩子们创新至关重要的诱发因素。教学中要打破教师教什么,学生练什么的陈旧模式。根据教学目的,师生共同商量教学手段、方法,以达到全体参与,共同提高。例如:在上《泡泡飞呀飞》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洗衣液、洁洁灵等材料做吹泡泡的原液,学生们很快融入了课堂情境中,把一堂以往只是画画的课变得有动手、有动脑、有游戏、有绘画。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寓教于乐,这种教育形式学生非常喜欢。把愉快教育融入惯穿课堂,学生学有兴趣,在一种轻松乐学的气氛下学习知识会掌握的格外牢固。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身心愉悦中学习,发挥创造力。愉快并不是美育教育的目的,目的是培养其创作能力,绘画表现力,审美能力等等方面,最终是为了培养人。 二、创设开放式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在教学的时间里,学生要尽量保持安静,向老师发问和互相讨论的时间很少。对学生某些独特的见解教师往往以教材作为评价的标准。这种常规的严格遵守使学生丧失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抑制了他们内心的一种创造原动力,整个气氛就会在一问一答的沉闷、呆板中结束。反过来,如

果任课教师能够改变自己的权威地位,鼓励学生提问,加强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学生的理解、认知、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注重课内外的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课程是人文课程,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而且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景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升华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如在教学《花的世界》一课时,我们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花”这一主题,设计美术与语文学科的联系,探索关于花的故事和赞美花的诗歌,进行以花为主题的童话剧表演;又加强与自然学科的联系,掌握各种花的名称、花期、特点等知识。这样以丰富、多样开放、综合的内容和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讨论、探究、合作、创作、展示、表演、发表等,可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重点在提高学生兴趣。教师通过动手动脑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兴趣。 游戏教学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

小学数学教学论1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数学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随机现象 答:在一定条件下,在个别试验或观察中呈现不确定性,但在大量重复试验或观察中其结果又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2.电化教学手段 答:电化教育手段,是运用电化媒体进行教育与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方式。主要有幻灯、投影、电影、录音、电视和电子计算机等。 3.开放性问题 答:开放性问题(open questions):是一些不能那么轻易地只用一个简单的“是”、“不是”或者其他一个简单的词或数字来回答的问题。开放性问题会请当事人对有关事情做进一步的描述,并把他们自己的注意力转向所描述过的那件事比较具体的某个方面。以“怎么样……”开始的开放性问题比那些以“为什么……”开始的开放性问题会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对比《大纲》,具体分析《标准》对“数与代数”的内容有何调整? 答:“数与代数”是《标准》设计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在这个领域内容中,把以往数学与计算、代数初步知识、量与计量的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与更新,形成新的学习内容。对于整数的认识,《标准》提出认识和感受大数的要求,“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而《大纲》的要求是,“认识自然数 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标准增加了负数的认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和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大纲中没有的内容。 2.如何理解“获得一些初步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实施中的注意要点是什么? 答:《标准》提出的“获得一些初步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是指学生经历实践活动之后,初步懂得

成人教育《美术教学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美术新课程的出发点是( A )。 A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B以教师的教学为本 C以促进教学为本 D以学科发展为本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实行( C)管理。 A 必修课 B 选修课 C 学分制 D学年制 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把高中美术课程划分为( D )个内容体系. A 5 B4 C8 D9 4、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开设( B )个模块课程的能力。 A 2 B 3 C 5 D 4 5、根据课程的制定者和管理层次,可以将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C)。 A乡土课程 B选修课程 C校本课程 D必修课程 6、、《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高中学生选择一个模块,修习18学时可获得( B )个学分。 A 2 B 1 C3 D1.5 7、、下列关于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D )。 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在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教学方法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8、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9、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B )。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10、美术新课程改革中所大力倡导的教学评价方式是( A )。 A 形成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绝对性评价 D 相对性评价 11、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 A 。 A促进学生的发展 B改进教师的教学 C增强教学效果 D促进教学相长 12、由于美术学习具有可动手操作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C )两个学习领域。 A“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B“设计·工艺”和“书法·篆刻” C“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 D“现代媒体艺术”和“绘画·雕塑”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二.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容()。A.全班上课B.班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个别教学2.教学媒体分为()。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3.讲授法的类型()。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可以归结为()。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 ③④⑤D.②③④⑤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 C.学习关系 D.伦理关系 E.情感关系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三.判断题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四.简答题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3.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4.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五.论述题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2.试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六.材料题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二:05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问题:1.结合材料一,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或对教学方法的看法。答案一.填空题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2.《礼记》,《学记》3.《大教学论》4.军事,文雅5.布鲁纳6.《课程》7.理智训练的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8.教学过程运行发展9.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10.教学背景教学任务学习者二.选择题1.C2.ABC3.ABCD4.ABCD5.ACD6.ACD7.BCD8.A9.BDE10.ABCD 三.判断正误1.√2.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3.X(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4.√5.X (探索——失败——纠正——再探索)四.简答题1.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2.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 3.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④个性与性的统一4.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②以课程容或围为标准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五.论述题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一)目标分解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5518066931.html,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从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审视当下美术教学审美性原则的落实.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21期.张小抗. [2].角色扮演法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美与时代(下旬刊)》.2014年5期.尹艺. [3].千姿百态,不拘一格——改变中小学美术教学“单一化”的策略. 《大众文艺》.2014年23期.秦霄. [4].浅谈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参花》.2013年24期.王青. [5].谈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年9期.王成. [6].浅谈美术教学中的成败. 《艺术百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4期.李娟. [7].民间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 PKU.2012年2期.李晓勇. [8].民间优秀传统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2年71期.曹亚丽. [9].包豪斯美术教育体系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启示.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 PKU.2012年9期.赵帅. [10].浅谈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衔接. 《成才之路》.2010年23期.吴海静. 二、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示范方法的研究.被引次数:5 作者:严威.美术学华东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

https://www.360docs.net/doc/5518066931.html, [2].我国中小学民间美术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被引次数:6 作者:刘迎春.学科教学(美术)华东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3].开发民间美术资源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育.被引次数:11 作者:李文宇.学科教育首都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 [4].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陆元玉.学科教学(美术)杭州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5].诗歌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李然.学科教学(美术)华中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6].济宁孔孟文化资源在本地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冯莎.学科教学(美术)广西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 [7].论情境教学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作者:王成鑫.美术学杭州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8].具有成都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调查与开发实践.被引次数:1 作者:马敏.学科教学(美术)四川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9].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研究——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课例研究.被引次数:4 作者:王媛媛.学科教学(美术)山东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 [10].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质性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被引次数:3 作者:陈晓蕾.美术课程教学论上海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 三、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发挥高校优质资源辐射作用,推动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实证研究. 付文娟.郑伟红.赵敬蒙.孙燕.于光,2015全国第四届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 [2]试论中学设计教育与教学. 尹艺,2008首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交流会 [3]文化视野下的河南中小学民间与乡土美术课程建构. 李蕾.郭珂,2015全国第四届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1、《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2、信息传播要达到最佳的效果必须有几个条件: 第一,所传播的信息对接受者而言是有用的; 第二,所传播的信息应该是接受这所能理解的; 第三,接受者对信息的传播者的人格品质感兴趣或不反感,对信息感兴趣;第四,信息传播过程较少被干扰,信息清晰、准确。 3、课堂中,信息主要是通过如下媒介传播: 声音——口语、音乐、音响; 文字——书写文字; 静态图像——照片、图画; 动态图像——电影、电视、动漫; 肢体——动作; 面部表情——眼神、面部肌肉动作; 多媒体——图像、视频和音频的作用。 4、传播媒介承载的基本意图: 发出指令——指导和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的学习行为; 传播知识——获得知识,形成可以进一步生发的知识结构; 传授技能——获得完成特定行为的方法、程序和处理材料的技术和能力;传达情感——形成喜爱、厌恶等的情感与态度; 传递价值观——形成好与坏、有用与无用等价值态度。 5、教案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它通常包括: 课题; 年级; 授课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 6、教案的形式 教案形式可以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文字式,一类是表格式。

7、教学目标一般可以分为: 认知领域目标;(对于美术的专业知识点,美术史、美术鉴赏等掌握。) 情感领域目标;(对美术作品所引申出来的积极的、正面的情感或是消极的、负面的情感的感受。) 技能领域目标。(对于美术学科不同专业的技能掌握。) 8、为了与当前的美术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我们也可以分成如下目标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习哪些知识与技能?学习到什么程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体验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学习何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形成或逐渐形成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什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它们与教学目标是什么关系? (1)教学重点:一次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主要精力和实践投放的位置,是学生应该主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从而使得教学活动内容具有了主次关系,避免平均使用力气。 (2)教学难点:教学活动中学生最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是教师必须调动一切方法和手段加以解决的问题。 (3)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关系:由教学目标到教学重点,再由教学重点到教学难点,构成了一根思维的链条,而且是由大到小、由抽象到具体的变化。 10、美术课程教学一般模式 应该说,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也可以总结出一般的程序或模式:组织教学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与演示新技能;布置学习活动与进行练习;展示、评价与布置。 11、美术教学评价的方式 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结果所进行的评价。评价其实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好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学习热情。在具体的一节美术课中,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评价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分数:一般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五分制。 等级:可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待努力,应该避免用差和不及格这样具有刺激性的等级名称,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评语:简明扼要地对学生的作业中的优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进行表述。 (1)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作业,形成反思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对美术作业的要求和标准。 (2)同学互相评价 同学之间根据一般性的标准和各自的喜好评价对方的作品,这种评价方式容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2019年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 A.生活、实践的观点 B.自觉能动性的观点 C.联系、发展的观点 D.辩证统一的观点 答案:B 2.对小学生作文的最基本要求是() A.有具体内容 B.有中心 C.语句通顺 D.有条理 答案:A 3.识字的最终目的是() A.会读 B.会写 C.会讲 D.会用 答案:D

4.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心思想”方面的要求是() A.中心要明确 B.中心要突出 C.不一定非有中心 D.只要文章有个主要意思就行 答案:D 5.学生作文的源泉是() A.读课本 B.读课外书 C.大脑的思维活动 D.生活 答案:D 6.目前,小学语文质量评估的发展方向是提倡() A.百分制 B.等级制 C.评语制 D.等级制加激励性评语 答案:D 7.指导学生作文,要() A.从内容入手 B.从形式入手 C.从题目入手

D.从确定中心入手 答案:A 8.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A.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B.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 C.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D.改进课堂教学 答案:C 9.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决定了小学语文的基本功训练是() A.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 B.螺旋式上升的 C.直线式上升的 D.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飞跃 答案:B 11.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是() A.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B.培养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 C.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D.学生自己认认真真的读书 答案:D 12.《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为指导。”

中小学美术教育调查报告

西北师范大学中小学美术教育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美术教育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丽媛 指导教师:张国荣 学号:200653020223 班级:2006级国画1班 专业:美术教育(国画) 指导教师:张国荣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事业的主题,然而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美术教育,无论是在中小学、高校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中,还是在发展职业教育中,都占有显著的发展地位。国家和社会对美术教育的空前重视,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一、美术教育发展现状 美术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技能教育的主要科目,肩负着培养新时代所需高质量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升学率压迫下,我国基础教育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其具体表现在三方面:首先是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完善。其次是美术教师素质不高,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理论缺乏深入研究。第三是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也是急功近利,在强烈的忧患意识推动下拔苗助长,孩子纷纷踏进教育水平良莠不齐的各种美术学习班,严重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扼杀了他们纯真的天性。 三、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 在国内外大气候的冲击和时代的价值要求下,现行的教育结构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素质教育的要求使美术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受到重视,为其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重理轻文的教育思想从理论上得到了纠正。培养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领域得以实施。国民的审美水平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美术教育的价值 美术是人类满足自身需求、追求理想的手段。美术教育的水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着社会文明的水准,体现着教育阶段的水准。它以独特的方式不断发展和完善。美术教育与人以及社会形成了彼此助益、双向构建的关系。对于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的美术教育而言,将现代的美术教育思想与民族意识相结合,同时吸取国际上各种美术教育形式的优点加以发展创新,使美术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及其重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