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丁烷

正丁烷

中文名称:正丁烷

英文名称: n-butane

CAS No.: 106-97-8

分子式: C4H10

实验式: C2H5

结构式: 3HC-CH2-CH2-CH3

分子量: 58.12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有轻微的不愉快气味。

熔点(℃): -138.4

沸点(℃): -0.5

相对密度(水=1): 0.5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05

饱和蒸气压(kPa): 106.39(0℃)

燃烧热(kJ/mol): 2653

临界温度(℃): 151.9

临界压力(MPa): 3.79

闪点(℃): -60

引燃温度(℃): 287

爆炸上限%(V/V): 8.5

爆炸下限%(V/V): 1.5

溶解性:不溶于水、醇、氯仿。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和乙烯制造,仪器校正,也用作燃料等。

健康危害:高浓度有窒息和麻醉作用。急性中毒: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嗜睡和酒醉状态、严重者可昏迷。慢性影响:接触以丁烷为主的工人有头晕、头痛、睡眠不佳、疲倦等。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异丁烷

中文名称:异丁烷

化学式:C4H10

英文名称: i-sobutane

CAS No.: 75-28-5

分子式: C4H10

结构简式:CH3CH3CHCH3

分子量: 58.11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

熔点(℃):-159.6

相对密度(水=1):0.56

沸点(℃):-11.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1

分子式:C4H10

分子量:58.12

饱和蒸气压(kPa):160.09(0℃)

燃烧热(kJ/mol):2856.6

临界温度(℃):135

临界压力(MPa):3.65

闪点(℃):-82.8

爆炸上限%(V/V):8.5

引燃温度(℃):460

爆炸下限%(V/V):1.8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醚。

主要用途:用于染料,化学合成致冷剂,合成橡胶,航空汽油,照明。

健康危害:具有弱刺激和麻醉作用。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嗜睡、恶心、酒醉状态,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慢性影响: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倦。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危险特性: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丙烷

丙烷是一个三碳的烷烃,化学式为C3H8,通常为气态,但一般经过压缩成液态后运输。原油或天然气处理后,可以从成品油中得到丙烷。丙烷通常用来作为发动机、烧烤食品及家用取暖系统的燃料。在销售中,丙烷一般被称为液化石油气,其中也混有少量的丙烯、丁烷和丁烯,所以也可以说是煤气。为了便于发现意外泄露,商用液化石油气中一般也加入恶臭的乙硫醇。

丙烷中文名称:丙烷

英文名称:propane

分子式:C3H8

分子结构: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分子量:44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纯品无臭。

熔点(℃):-187.6

沸点(℃):-42.1

相对密度(水=1):0.58(-44.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6

饱和蒸气压(kPa):53.32(-55.6℃)

燃烧热(kJ/mol):2217.8

临界温度(℃):96.8

临界压力(MPa):4.25

闪点(℃):-104

引燃温度(℃):450

爆炸上限%(V/V):9.5

爆炸下限%(V/V):2.1

溶解性:微溶于

用于有机合成。可作生产乙烯和丙烯的原料或炼油工业中的溶剂;丙烷、丁烷和少量乙

烷的混合物液化后可用作民用燃料,即液化石油气。

丙烷常用作烧烤、便携式炉灶和机动车的燃料。丙烷通常被用来驱动火车,公交车,叉车和出租车,也被用来充当休旅车和露营时取暖和做饭的燃料。在北美的一些农村,人们用丙烷来填充炉灶、热水器和干手机等产热的器具。截至2000年,690万美国家庭以丙烷作为主要燃料。商用的“丙烷”燃料,或称液化石油气,是不纯的。在美国和加拿大,其主要成分是90%的丙烷外加最多5%的丁烷和丙烯以及臭味剂。这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国内标准,通常写作HD-5标准。需要注意的是,从甲烷(天然气)制备的液化石油气不包含丙烯,只有从原油精炼过程中得到的丙烷才含有。同样,在一些其他国家,比如墨西哥,丁烷的标准含量会高一些。

丙烷的其他用途包括:蒸汽裂化制备基础石化产品的给料。在某些火焰喷射器中充当燃料或加压气体。生产丙醇的原料。热气球的主要燃料。半导体工业中用来沉淀金刚砂混合有硅的丙烷被用作一种气枪的推进剂(销售时称作绿气),用于生存游戏中。在一些主题公园和电影拍摄里,液态的丙烷被用作一种便宜而又高能量的物质来产生爆炸或一些其他的效果。

丙烯

化学品中文名称: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propylene

英文名称2:propene

制冷剂名称:R1270

技术说明书编码:31

CAS No:115-07-1

分子式:C3H6

结构简式:CH2=CH-CH3

分子量:42.081

丙烯燃烧化学方程式:2C3H6+9O2=6CO2+6H2O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烃类气味的气体。

熔点(℃):-191.2

沸点(℃):-47.72

相对密度(水=1):0.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48

饱和蒸气压(kPa):602.88(0℃)

燃烧热(kJ/mol):2049

临界温度(K):364.75

临界压力(MPa):4.55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108

引燃温度(℃):455

爆炸上限%(V/V):11.7

爆炸下限%(V/V):2.0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健康危害: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

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

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用于制丙烯腈、环氧丙烷、丙酮等。用以生产多种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生成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及多种精细化学品等。[1]

乙烷

中文名称:乙烷

英文名称: ethane

CAS No.: 74-84-0

EINECS号: 200-814-8

分子式: C2H6

结构简式:CH3―CH3

分子结构: 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空气中可燃范围:3%-12.4%

空气中化学当量最大燃烧速度:0.4m/s

分子量: 30.07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 -183.3

沸点(℃): -88.6

相对密度(水=1): 0.4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04

饱和蒸气压(kPa): 53.32(-99.7℃)

燃烧热(kJ/mol): 1558.3

临界温度(℃): 32.2

临界压力(MPa): 4.87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 <-50

引燃温度(℃): 472

爆炸上限%(V/V): 16.0

爆炸下限%(V/V): 3.0

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丙酮,溶于苯、乙烷跟四氯化碳是互溶(相似相溶原理)。

主要用途:用于制乙烯、氯乙烯、氯乙烷、冷冻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无资料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无资料禁配物:强氧化剂、卤素。

生产工艺:本品存在于石油气、天然气、焦炉气及石油裂解气中,经分离而得。

健康危害:高浓度时,有单纯性窒息作用。空气中浓度大于 6%时,出现眩晕、轻度恶心、麻醉症状;达40%以上时,可引起惊厥,甚至窒息死亡。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 300

TLVTN: ACGIH 窒息性气体

TLVWN: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乙烯

分子式:C2H4;

结构简式: CH2=CH2;

最简式:CH2

技术说明书编码:99

CAS No.:74-85-1

EINECS登陆号:200-815-3

分子结构: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平面型的非极性分子。

乙烯燃烧化学方程式:C2H4+3O2→点燃→2CO2+2H2O (注: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反应)通常情况下,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为1.25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略具烃类特有的臭味。少量乙烯具有淡淡的甜味。

吸收峰:吸收带在远紫外区

pH:水溶液是中性

熔点(℃):-169.4

沸点(℃):-103.9

凝固点:-169.4℃

相对Density:0.00126

折射率:1.363

相对密度(水=1):0.6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8

饱和蒸气压(kPa):4083.40(0℃)

燃烧热(kJ/mol):1411.0

临界温度(℃):9.2

临界压力(MPa):5.04

闪点(fp):无意义

引燃温度(℃):425

爆炸上限%(V/V):36.0

爆炸下限%(V/V):2.7

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酮、苯,溶于醚。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用途:制造塑料、合成乙醇、乙醛、合成纤维等重要原料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无明显的兴奋期,但吸入新鲜空气后,可很快苏醒。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刺激性。液态乙烯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个别人有胃肠道功能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

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甲烷

甲烷是无色、无味、可燃和无毒的气体。甲烷对空气的重量比是0.54,比空气约轻一半。甲烷溶解度很小,在20℃、0.1千帕时,100单位体积的水,只能溶解3个单位体积的甲烷。同时甲烷燃烧产生明亮的淡蓝色火焰,然而有可能会偏绿,因为燃甲烷要用玻璃导管,玻璃在制的时候含有钠元素,所以呈现黄色的焰色,甲烷烧起来是蓝色,所以混合看来是绿色。

爆炸极限为5.0%-15.0%

熔点:-182.5℃

沸点:-161.5℃

蒸汽压53.32kPa/-168.8℃

饱和蒸气压(kPa):53.32(-168.8℃)

相对密度(水=1)0.42(-16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5548(273.15K、101325Pa)

燃烧热:890.31KJ/mol

总发热量:55900kJ/kg(40020kJ/m3)

净热值:50200kJ/kg(35900kJ/m3)

临界温度(℃):-82.6

临界压力(MPa):4.59

爆炸上限%(V/V):15.0

爆炸下限%(V/V):5.0

闪点(℃):-188

引燃温度(℃):538

分子直径0.414nm

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17g/L,极难溶于水

化学品中文名称:甲烷

别名:天然气,沼气,甲基氢化物

英文名称:methane

技术说明书编码:51

CASNo.:74-82-8

EINECS号:200-812-7[1]

分子式:CH4

分子量:16.04

国标编号:21007

C—H 键能:413kJ/mol

H—C—H 键角:109°28′

分子结构:正四面体形非极性分子,一个C以sp3杂化位于正四面体中心,4个H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晶

体类型:分子晶体

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250 前苏联MAC(mg/m3):300

TLVTN:ACGIH窒息性气体

TLVWN:未制定标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远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的甲烷,可致冻伤。

毒性:属微毒类。燃烧(分解)产物:碳(极不完全燃烧)、一氧化碳(不完全燃烧)、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窒息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和同种物质的比较

1同位素是针对原子来说的,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如D和H 2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如丁烷和异丁烷 3同系物是指有机物中差一个CH2的物质,如烷 4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如O2,O3。红磷白磷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同一化学元素的两种或多种原子之一,在元素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化学行为几乎相同,但原子质量或质量数不同,从而其质谱行为、放射性转变和物理性质(例如在气态下的扩散本领)有所差异。同位素的表示是在该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注明质量数,例如碳14,一般用14C而不用C14。自然界中许多元素都有同位素。同位素有的是天然存在的,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有的有放射性,有的没有放射性。同一元素的同位素虽然质量数不同,但他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如:化学反应和离子的形成),物理性质有差异[主要表现在质量上(如:熔点和沸点)]。自然界中,各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定。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但不同原子质量的原子(核素)称为同位素。在19世纪末先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随后又发现了天然存在的稳定同位素,并测定了同位素的丰度。大多数天然元素都存在几种稳定的同位素。同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质量

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同素异形体,是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如碳元素就有金钢石、石墨、无定形碳等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同分异构体:化学上,同分异构体是一种有相同化学式,有同样的化学键而有不同的原子排列的化合物。简单地说,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很多同分异构体有相似的性质。同系物定义同系物定义同系物定义同系物定义化学上,我们把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1个或者若干个某种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多用于有机化合物。旧定义(在比较旧的化学书上可能存在这个概念)化学上,我们把结构、化学性质、通式相似,组成上相差1个或者若干个CH2原子团(系差)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统称为同系物。烷烃中的甲烷、乙烷、丁烷等,他们相差n个CH2,互为同系物。又比如(假设存在,只是为了说明)CH2O、C2H4O2、C3H6O3,他们相差n个CH2O,也互为同系 例如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是同系物,可用通式CnH2n+2表示。其中甲烷与正丁烷互为同系物,甲烷与异丁烷也互为同系物。 甲醇CH3OH、乙醇CH3-CH2OH、丙醇CH3-CH2-CH2OH

甲烷---丁烷

正丁烷 中文名称:正丁烷 英文名称: n-butane CAS No.: 106-97-8 分子式: C4H10 实验式: C2H5 结构式: 3HC-CH2-CH2-CH3 分子量: 58.12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有轻微的不愉快气味。 熔点(℃): -138.4 沸点(℃): -0.5 相对密度(水=1): 0.5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05 饱和蒸气压(kPa): 106.39(0℃) 燃烧热(kJ/mol): 2653 临界温度(℃): 151.9 临界压力(MPa): 3.79 闪点(℃): -60 引燃温度(℃): 287 爆炸上限%(V/V): 8.5 爆炸下限%(V/V): 1.5 溶解性:不溶于水、醇、氯仿。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和乙烯制造,仪器校正,也用作燃料等。 健康危害:高浓度有窒息和麻醉作用。急性中毒: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嗜睡和酒醉状态、严重者可昏迷。慢性影响:接触以丁烷为主的工人有头晕、头痛、睡眠不佳、疲倦等。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异丁烷 中文名称:异丁烷 化学式:C4H10 英文名称: i-sobutane CAS No.: 75-28-5 分子式: C4H10 结构简式:CH3CH3CHCH3 分子量: 58.11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 熔点(℃):-159.6 相对密度(水=1):0.56 沸点(℃):-11.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1 分子式:C4H10 分子量:58.12 饱和蒸气压(kPa):160.09(0℃) 燃烧热(kJ/mol):2856.6 临界温度(℃):135 临界压力(MPa):3.65 闪点(℃):-82.8 爆炸上限%(V/V):8.5 引燃温度(℃):460 爆炸下限%(V/V):1.8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醚。 主要用途:用于染料,化学合成致冷剂,合成橡胶,航空汽油,照明。 健康危害:具有弱刺激和麻醉作用。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嗜睡、恶心、酒醉状态,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慢性影响: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倦。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烷烃

第二章烷烃 教学要求 1.掌握碳的四面体结构,σ键。 2.掌握烷烃的命名、同分异构。 3.掌握烷烃的构象。 4.掌握烷烃的有机性质和化学性质。 5.了解反应历程的一般概念,掌握卤代反应历程。 6.了解烷烃的来源及其重要代表物-甲烷。 分之中只有C、H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做烃 烷烃 开链烃(脂肪烃)烯烃 烃炔烃 环状烃(脂环烃)脂环烃 芳香烃 烷烃:分之中的碳除以碳碳单键相连外,碳的其他价键都为氢原子所饱和的烃叫做烷烃,也叫做饱和烃。 第一节烷烃的同系列及同分异构现象 一、烷烃的同系列 最简单的烷烃是甲烷,依次为乙烷、丙烷、丁烷、戊烷等,它们的分子式、构造式为: 分子式构造式构造简式 甲烷CH4CH4 乙烷C2H6CH3CH3

丙烷C3H8CH3CH2CH3 丁烷C4H10CH3CH2CH2CH3 从上述结构式可以看出,链烷烃的组成都是相差一个或几个CH2(亚甲基)而连成碳链,碳链的两端各连一个氢原字。 故:通式烷烃的为或CnH2n+2。 具有同一通式,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同系列。 同系列中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 由于同系列中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相似,其物理性质也随着分之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呈规律性变化,所以掌握了同系列中几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成员的化学性质,就可推知同系列中其他成员的一般化学性质,为研究庞大的有机物提供了方便。 在应用同系列概念时,除了注意同系物的共性外,还要注意它们的个性(因共性易见,个性则比较特殊),要根据分子结构上的差异来理解性质上的异同,这是我们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二、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1.异构现象 甲、乙、丙烷只有一种结合方式,无异构现象,从丁烷开始有同分异构现象,可由下面方式导出,

甲烷及烷烃

有机化学基础——烷烃 一、甲烷 1、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2、甲烷的分子结构:正四面体 分子式:CH 4 结构式: 电子式: 3、化学性质: (1)可燃性:CH 4+2O 2 点燃 CO 2+2H 2O (2)取代反应: CH 4+Cl 2 CH 3Cl+HCl CH 3Cl+Cl 2 2Cl 2+HCl CH 2Cl 2+Cl 3+HCl CHCl 3 + Cl CCl 4+ HCl 二、烷烃:

2、同系物 2、命名规则 (1)习惯性命名法:碳原子数后加一个“烷”字,就是简单烷烃的名称,碳原子的表示方法。 ①碳原子在1~10之间,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 ②10以上的则用汉字“十一、十二、十三…”表示,如C6H14叫己烷,C17H36叫十七烷。(2)系统命名法 步骤: ①选主链,称某烷: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且依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之为“某烷”; 例:CH3—CH—CH2—CH—CH2—CH3,主链为“己烷” 33 ②编号码,定支链:把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的位置; 1 2 3 4 5 6 CH3—CH—CH2—CH—CH2—CH3 33 ③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连短线:把支链作为取代基,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位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直链上所处的位置,并在数字与取代基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 1 2 3 4 5 6 CH3—CH—CH2—CH2—CH2—CH32—甲基己烷 3 ④不同基,简在前,相同基,二三连: a.如果主链上有相同的取代基,可以将取代基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在用于表示取代基位置的阿拉伯数字之间要用“,”隔开; b.如果主链上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把复杂的写在后面。 1 2 3 4 5 6 CH3—CH—CH2—CH—CH2—CH32,4—二甲基己烷 33 1 2 3 4 5 6 CH3—CH—CH2—CH2—CH2—CH32—甲基—4—乙基己烷 CH3 32

烷烃

一、甲烷 1、存在:。 2、物理性质: 甲烷是色、味、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用或收集甲烷。 3、分子结构:分子式:,电子式:, 结构式:,结构简式:。 空间构型:,碳氢键,键角,最多个原子共平面4、化学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甲烷稳定,与不反应,与也不反应。(1)氧化反应 纯净的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注:甲烷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 定义:。 特点:。 (3)甲烷受热分解: CH4高温 C + 2H2 注;烷的取代反应是“连锁”式的反应,生成几种氯代物的混合物。 其中,是气体,其余的为液体,均不溶于水,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是一种有机溶剂。 KMnO4 (H+) 通入CH4(不褪色) Br2水(橙色)通入CH4(不褪色) 二、烷烃 1.定义: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结合,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相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已充分利用,都达到“饱和”。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又叫烷烃。 2.组成通式:C n H2n+2。 3.结构特点①碳碳单键(C—C)②呈链状(直链或带支链) ③“饱和”: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每个碳原子都形成 4 个单键。 烷烃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异丁烷 分子式CH4C2H6C3H8C4H10C4H10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球棍模型:

5、烷烃的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通常状况下很稳定,跟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都 不反应,都能在空气里燃烧,在光照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6、烷烃的命名: ※烃基:烃分子失去一个或几个氢原子以后剩余的部分。甲基(-CH3)、乙基(-CH2CH3)①习惯命名法:按碳原子总数读做“某”烷 十个碳以内的:读“天干”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个碳以上的:按碳原子总数读做“某”烷。 同分异构体:读做“正”、“异”、“新”。 例如:C5H12(戊烷)C8H18(辛烷)C17H36(十七烷) ②系统命名法:选主链称某烷:选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上的碳原子数读“某”烷。 写编号定支链:离支链最近为起点编号,确定支链的位置。 书写顺序:支链编号—短线—支链名称—主链名称 三、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1、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2、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2)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练习 1、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采煤矿井中的甲烷气体是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发酵而来的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生成的产物四氯甲烷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灭火剂 2.下列关于甲烷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烷是一种非极性分子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C.甲烷分子具有极性键D.甲烷分子中H-C—H的键角为90℃ 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CH4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甲烷、烷烃性质-蔡

甲烷 1.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1)碳原子满足四价理论,碳原子有四个价电子,能与其它原子形成四条共价键。 (2)碳原子与碳原子间可直接连接,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不但能形成(C-C),双键(=),三键(≡),还可以结成碳环。 (3)有机化合物有同分异构现象,有多种同分异构体。 2.有机物的组成元素:组成有机物的元素除碳外,通常还含有氢、氧、氮、硫、卤素等 3.烃: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最简单的烃----甲烷 俗称:坑气、沼气、天然气、瓦斯气 “西气东输”---就是将新疆等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运输到长江三角,最终到达上海的一项巨大工程。 一、甲烷的结构 1、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甲烷---正四面体型,分子的结构特点: (1)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2)甲烷是空间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四面体的中心,键角109°28′ (3)碳氢键相同 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俗称:坑气、沼气、天然气、瓦斯气 实验室用什么方法方法收集甲烷气体? 3.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比较稳定的,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等一般不起化学反应,但在特殊情况下,甲烷也能跟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①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气体在空气或者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 的热,同时伴有淡蓝色火焰。 CH4 + 2O22H2O + CO2 注意:a.有机化学反应因副反应较多,在书写方程式时一般用→,而不用等号,但方程式照样配平。 b.如果点燃甲烷跟氧气或空气的混合物,就会发生爆炸。甲烷在空气里的爆炸极限是含甲烷5%~10%,因此,在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用通风、严禁烟火等措施,以防瓦斯爆炸。

甲 烷

甲 烷 1、甲烷:CH 4,空间正四面体,键角109º28′,非极性分子 电子式:正四面体(二氯甲烷无同分异构体) 天然气,沼气,坑气的主要成份是CH 4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是天然气、沼气(坑气)和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中按体积计,CH 4占80%~97%)。 2、甲烷化学性质: ①稳定性:常温下不与溴水、强酸、强碱、KMnO 4(H +)等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可燃性:CH 4+2O 2−−−→点燃 CO 2+2H 2O(火焰呈蓝色,作燃料) ③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CH 4在光照条件下与纯Cl 2发生取代反应为: CH 4+Cl 2−− →光 CH 3Cl+HCl (CH 3Cl 一氯甲烷,不溶于水的气体) CH 3Cl+Cl 2−−→光CH 2Cl 2+HCl (CH 2Cl 2二氯甲烷,不溶于水) CH 2Cl 2+Cl 2 −− →光 CHCl 3+HCl (CHCl 3三氯甲烷,俗名氯仿,不溶于水,有机溶剂) CHCl 3+Cl 2 −− →光 CCl 4+HCl (CCl 4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有机溶剂) ④高温分解:2C 150010004H 2)(C CH +−−−−→−︒-炭黑 222C 160015004H 3H C CH 2+−−−−→−︒- 3. 用途:甲烷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并可用来制取H 2、炭黑、乙炔、氯仿、四氯化碳等。 4. 甲烷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和加热: (2)反应原理: 碱石灰中CaO 的作用:①吸收水分 ②使混和物疏松,利于甲烷逸出 ③稀释NaOH ,防止高温下腐蚀玻璃。 (3)发生装置:与制O 2、NH 3装置相同。 (4)收集方法: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烷 烃 1、烷烃:碳原子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的烃称为烷烃(也叫饱和链烃) 2、烷烃通式:C n H 2n+2(n≥1) 3、烷烃物理通性: ①状态:C 1-C 4的烷烃常温为气态,C 5-C 17液态,C 数>17为固态,新戊烷是气体 ②熔沸点:C 原子数越多, 熔沸点越高。 C 原子数相同时,支键越多, 熔沸点越低。 名称 结构简式 常温状态 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 甲烷 CH4 气 —185 —164 0.4660 丁烷 CH3(CH2)2 CH3 气 —138.4 —0.5 0.5788 戊烷 CH3(CH2)3 CH3 液 —130 36.1 0.6262 癸烷 CH3(CH2)8 CH3 液 —29.7 174.1 0.7300 十七烷 CH3(CH2)15 CH3 固 22 301.8 0.7880 ③水溶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烷烃的化学性质(同CH 4) ①稳定性 ②燃烧:22222n 1()(1)2 n n C H n O nCO n H O ++++−−−→++点燃 ③取代反应 CH 3CH 3 + Cl 2 →CH 3CH 2Cl + HCl ④高温分解 16818834 16H C H C H C +−→−∆ 84104188H C H C H C +−→−∆ 634104H C CH H C +−→−∆ 6242104H C H C H C +−→−∆ (5)环烷烃:C 原子间以单键形成环状,C 原子上剩余价键与H 结合的烃叫环烷烃。 (6)环烷烃通式C n H 2n (n≥3) (7)环烷烃化学性质:(1)燃烧(2)取代反应

烷烃命名规则

烷烃命名规则 烷烃是一类由氢和碳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只含有碳原子和氢原子,并且碳原子之间形成了单键。烷烃是烃类化合物的一种,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根据烷烃分子中碳原子的数目,可以进一步分为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 烷烃的命名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主链:主链是指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目最多的连续碳链。根据主链的碳原子数目,烷烃可以分为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等。 2. 确定支链:支链是指主链以外的碳链。当烷烃分子中含有多个碳链时,需要确定哪个是主链,哪个是支链。主链是指碳原子数目最多的连续碳链,支链是指与主链相连的其他碳链。支链的命名依据是以主链为基础,根据支链的位置、数目和名称进行命名。 3. 确定取代基:取代基是指烷烃分子中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的基团,取代基可以连接在主链的任意位置。取代基的命名依据是以主链为基础,根据取代基的位置、数目和名称进行命名。 4. 确定编号:编号是指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以确定取代基的位置。编号的原则是尽量使取代基的编号的次序数值较小。 5. 命名:根据确定的主链、支链、取代基和编号,将这些信息组合

起来进行命名。命名时,先按照取代基的位置进行编号,然后按照取代基的数目和名称进行命名。 例如,对于分子式为C4H10的烷烃,首先确定主链为4个碳原子的连续链,即丁烷。然后确定主链上是否有支链。如果有支链,需要确定支链的位置。在丁烷中,可以有三种支链的位置:1号碳、2号碳和3号碳。根据编号原则,选择1号碳作为支链的位置。然后确定支链的数目和名称。在丁烷中,只有一个支链,即甲基(CH3)。最后,将主链、支链、取代基和编号组合起来,得到丁基甲烷。 烷烃的命名规则简单明了,通过确定主链、支链、取代基和编号等信息,可以准确命名各种烷烃化合物。烷烃在化学工业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常见的烷烃化合物包括天然气中的甲烷、乙烷和丙烷,以及汽油中的丁烷和异戊烷等。了解烷烃的命名规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化合物。

各种能源的成分、热值及作用

不同碳原子数的烷可以制作不同燃料: 碳原子数1-5沸点(沸点40℃以下):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 碳原子数6(沸点40—70℃):汽油。己烷 碳原子数7—9(沸点70-170℃): 石脑油。庚烷、辛烷、壬烷 碳原子数10-13(沸点170-250℃): 煤油. 癸烷、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 碳原子数14—20(沸点250-350℃):柴油. 十四烷至二十烷 碳原子数>21(沸点350℃以上):重油、石油蜡、沥青。二十一烷及以后 一、甲烷(methane) 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及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主要作为燃料,如天然气和煤气,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工业中;作为化工原料,可用来生产乙炔、氢气、合成氨、碳黑、硝氯基甲烷、二硫化碳、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氢氰酸等。 引燃温度(℃): 538 爆炸上限%(V/V)15.4 爆炸下限%(V/V) 5.0 家用天然气的特殊味道,是为了安全而添加的人工气味,通常是使用甲硫醇或乙硫醇. 二、乙烷(ethane) 存在于天然气田、油田伴生气、石油裂解气及焦炉气中,经分离而得; 在石油化工中它是生产乙烯的原材料; 引燃温度(℃):472 爆炸上限%(V/V):16。0 爆炸下限%(V/V):3。0 三、丙烷(Propane) 处理天然气或精炼原油得到的副产物; 常用作烧烤、便携式炉灶和机动车的燃料;其他用途包括:蒸汽裂化制备基础石化产品的给料;在某些火焰喷射器中充当燃料或加压气体;生产丙醇的原料;热气球的主要燃料;半导体工业中用来沉淀金刚砂; 引燃温度(℃):450 爆炸上限%(V/V): 9。5 爆炸下限%(V/V):2.1 四、丁烷(Butane) 油田气、湿天然气和裂化气经分离而得; 用作溶剂、制冷剂和有机合成原料; 引燃温度(℃):287 爆炸上限%(V/V):8.5 爆炸下限%(V/V):1.5 五、戊烷(n—pentane) 主用于分子筛脱附和替代氟里昂作发泡剂,用作溶剂,制造人造冰、麻醉剂,合成戊醇、异戊烷等

烷烃

烷烃 百科名片 最简单的烷烃:甲烷 烷烃,即饱和烃(saturated group),是只有碳碳单键和碳 氢键的链烃,是最简单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烷烃分子里 的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直链或含支链)外,其余 化合价全部为氢原子所饱和。烷烃分子中,氢原子的数 目达到最大值。烷烃的通式为CnH2n+2。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都是sp3杂化。烷烃的作用主要是做燃料。天然气和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是近来广泛使用的清洁能源。石油分馏得到的各种馏分适用于各种发动机。 常见烷烃 成分 最简单的烷烃(wān tīng)是甲烷。 烷烃中,每个碳原子都是四价的,采用sp3杂化轨道, 与周围的4个碳或氢原子形成牢固的σ键。连接了1、2、 3、4个碳的碳原子分别叫做伯、仲、叔、季碳;伯、仲、 叔碳上的氢原子分别叫做伯、仲、叔氢。 为了使键的排斥力最小,连接在同一个碳上的四个原 子形成四面体(tetrahedron)。甲烷是标准的正四面体形态, 其键角为109°28′(准确值:arccos(-1/3))。 理论上说,由于烷烃的稳定结构,所有的烷烃都能稳定存在。但自然界中存在的烷烃最 多不超过50个碳,最丰富的烷烃还是甲烷。 由于烷烃中的碳原子可以按规律随意排列,所以烷烃的 结构可以写出无数种。直链烷烃是最基本的结构,理论上这 个链可以无限延长。在直链上有可能生出支链,这无疑增加 了烷烃的种类。所以,从4个碳的烷烃开始,同一种烷烃的 分子式能代表多种结构,这种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随着碳 数的增多,异构体的数目会迅速增长,烷烃的熔沸点增加, 但相同数目的碳原子,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烷烃还可能发生光学异构现象。当一个碳原子连接的四 个原子团各不相同时,这个碳就叫做手性碳,这种物质就具 有光学活性。 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下的部分叫烷基[1],一般用R-表示。因此烷烃也可以用通式RH 来表示。 烷烃最早是使用习惯命名法来命名的。但是这种命名法对于碳数多,异构体多的烷烃很难使用。于是有人提出衍生命名法,将所有的烷烃看作是甲烷的衍生物,例如异丁烷叫做2-一甲基丙烷。 烷烃的命名 现在的命名法使用IUPAC命名法,烷烃的系统命名规则如下: 找出最长的碳链当主链,依碳数命名主链,前十个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代表碳数,碳数多于十个时,以中文数字命名,如:十一烷。

烷烃

烷烃 一、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结合,剩余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也叫烷烃。 ⎪⎩ ⎪ ⎨⎧-结合剩余价键与链状(可能有支链)” 单键:“、结构特点 H C C C 1 2、通式:C n H 2n+2 (n ≥1,n ∈N ) 3、烷烃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随碳数增加,呈递变性 状态:气→液→固; n ≤4的烃常温下均为气态; 沸点依次增加 ;ρ依次增大(但小于1); 均不溶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不与酸、碱、强氧化剂反应。 ① 氧化反应 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在光照条件下进行,产物更复杂。 例如: O H n nCO O CnH n n 22 22 2)1(2 13++−−→−++ +点燃 −−→−+光照 233Cl CH CH CH 3CH 2 Cl +

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在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为单键 B 、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Cl2发生反应 C 、烷烃分子通式为CnH2n+2,符合该通式的烃不一定是烷烃 D 、通常情况下,烷烃不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⑴CH3CH3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⑵ CnH2n+2在氧气中燃烧 ⑶ CH3CH3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乙烷 ⑷ CH3CH3与氯气反应生成二氯乙烷 1)、若某烷烃的分子式为C 12H m ,则m= ; (2)、若某烷烃的分子式为C n H 32,则n= ; (3)、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则它的分子式为 。 4、同系物: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同系物的判断及其规律 1、两化合物互为同系物的必备条件有三: (1)同通式、同类物; (2)结构相似; (3)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 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化合物才是互为同系物的关系。 2、同系物规律 (1)同系物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其熔沸点逐渐升高。 (2)同系物之间的化学性质一般相似。 (3)碳原子数不同的烷烃一定属互为同系物关系,而碳原子数相同(结构不同)的烷 烃一定属互为同分异构体关系。 ①烷烃同系物的结构相似是指碳原子间均以单键相结合;碳骨架呈链状,主链超过 3个碳原子的烷烃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呈锯齿状。 ②烷烃C n H 2n+2分子中含有(n-1)个C-C 键,(2n+2)个C-H ,共含有(3n+1)个共价键

甲烷与烷烃及其命名

【要点分析】 绪言 一、有机物: 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下列几类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物很相近,一般把它们作为无机物。 1、CO、CO2等碳的氧化物; 2、碳酸及其盐(碳酸盐、碳酸氢盐); 3、Fe3C、CaC2等金属碳化物; 4、HCN、HSCN、HCNO等酸及其盐。 二、有机物的特点: 1、元素组成: C、H、O、N、P、S、卤素等; 2、分子结构: 由于碳原子最外层为4个电子,因此碳原子跟其它原子经常是以共价键相结合。致使有机物种类极多,已有上千万种。

3、晶体类型: 有机物大多分子的极性很弱,有机物通常为分子晶体。 4、物理性质: 有机物具有与典型无机物不同的共同特性。 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绝大多数有机物不易导电,熔点低。 5、化学性质: 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易分解,易燃; 有机反应通常比较复杂,比较慢,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在认识有机物的这些特点的过程中,注意一定不能把这些特点绝对化,这是相对的。一般性质中有特殊性存在。不粘锅的不粘层——聚四氟乙烯的熔点就比较高,而且受热不易分解,不易燃。 甲烷烷烃

一、甲烷 (一)烃的概念: 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总称为烃,也叫碳氢化合物。把握的要点是“仅由”俩字,这给我们建立了一个判断烃的标准。不论是链状还是环状,还是其他的什么结构,只要“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就应该属于烃。 (二)甲烷的组成结构: 在甲烷分子里,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形成共价键,键长 1.19×10-10m;键能413kJ/mol;化学键比较牢固,键角为109°28',甲烷分子为空间正四面体结构。 分子式CH4电子式结构式 (三)甲烷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17g/L,极难溶解于水。 2、化学性质: 1)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甲烷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一般都不发生反应,

各类烷烃的命名

各类烷烃的命名 1. 系统命名法 (1)直链烷烃的命名 直链烷烃(n−alkanes)的名称用“碳原子数+烷”来表示。当碳原子数为1−10时,依次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超过10时,用数字表示。例如:六个碳的直链烷称为已烷。十四个碳的直链烷烃称为十四烷。烷烃的英文名称是alkane,词尾用ane。表1列出了一些正烷烃的中英文名称: 表1 正烷烃的名称

以上20个碳以内的烷烃要比较熟悉,以后经常要用。烷烃的英文名称变化是有规律的,认真阅读上表即可看出。表中的正(n−)表示直链烷烃,正(n−)可以省略。 (2)支链烷烃的命名 有分支的烷烃称为支链烷烃(branched−chain alkanes)。 (i)碳原子的级 下面化合物中含有四种不同碳原子:

CH 3 C CH 3CH 3C CH 3H C H H CH 3 (i) (i) (i)(i) (i) (ii)(iii)(iv) ① 与一个碳相连的碳原子是一级碳原子,用1˚C 表示(或称伯碳,primary carbon ),1˚C 上的氢称为一级氢,用1˚H 表示。 ② 与两个碳相连的碳原子是二级碳原子,用2˚C 表示(或称仲碳,secondary carbon ),2˚C 上的氢称为二级氢,用2˚H 表示。 ③ 与三个碳相连的碳原子是三级碳原子,用3˚C 表示(或称叔碳,tertiary carbon ),3˚C 上的氢称为三级氢,用3˚H 表示。 ④ 与四个碳相连的碳原子是四级碳原子,用4˚C 表示(或称季碳,quaternary carbon ) (ii )烷基的名称 烷烃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部分称为烷基。英文名称为alkyl ,即将烷烃的词尾−ane 改为−yl 。烷基可以用普通命名法命名,也可以用系统命名法命名。表2列出了一些常见烷基的名称。

常见的烃总结

常见的烃总结 烃的概念和分类 烃是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单位。烃可以分为两大类:脂肪烃和芳香烃。 脂肪烃是仅含有碳和氢的链状或环状结构化合物,它们通过碳链上的单键连接而相互链接。常见的脂肪烃包括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等。 芳香烃则是由苯环构成的化合物,苯环上的碳原子通过芳香骨架上的共轭双键相互连接。常见的芳香烃有苯、甲苯、二甲苯等。 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 脂肪烃的分子结构主要由碳链组成,碳链上可以含有支链或环状结构。脂肪烃的命名是通过给予碳原子的编号来表示它们的结构。 脂肪烃的物理性质与其分子量和分子结构有关。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脂肪烃的沸点和熔点会增加,而密度会减小。脂肪烃一般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或气体,可溶于非极性溶剂。 脂肪烃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其中碳碳键的性质。由于碳碳键是共价键,因此脂肪烃是相对稳定的化合物,难以发生反应。但在高温高压下,脂肪烃可以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 芳香烃的分子结构是苯环,其中的碳原子通过共轭双键连接在一起。苯环的分子式为C6H6,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芳香烃的物理性质与其分子结构有关。芳香烃具有较低的沸点和熔点,随着分子量的增加,沸点和熔点会有所上升。芳香烃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好。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它们与其他物质发生取代反应。由于苯环上的π电子丰富,芳香烃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芳香烃还可以进行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常见脂肪烃的应用 1.甲烷(CH4)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主要成分是天然气。甲烷广 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能源供应、发酵工业和有机化学合成等领域。 2.乙烷(C2H6)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主要成分是天然气和石油 气。乙烷广泛应用于冷却、采暖、烹饪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