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结构层与性能要求

沥青路面结构层与性能要求

沥青路面是城市道路的典型路面,道路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组成,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

路基

性能主要指标:整体稳定性、变形量控制

(1)整体稳定性

在地表上开挖或填筑路基,必然会改变原地层(土层或岩层)的受力状态;原先处于稳定状态的地层,有可能由于填筑或开挖而引起不平衡,导致路基失稳。软土地层上填筑高路堤产生的填土附加荷载如超出了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就会造成路堤沉陷 ;

在山坡上开挖深路堑使上侧坡体失去支承,有可能造成坡体坍塌破坏。在不稳定的地层上填筑或开挖路基会加剧滑坡或坍塌。因此,必须保证路基在不利的环境(地质水文或气候)条件下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以发挥路基在道路结构中的强力承载作用。

(2)变形量控制:

基层及其下承的路基,在自重和车辆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如地基软弱填土过分疏松或潮湿时,所产生的沉陷或固结、不均匀变形,会导致路面出现过量的变形和应力增大,促使路面过早破坏并影响汽车行驶舒适性。因此,必须尽量控制路基、地基的变形,才能给路面以坚实的支承。

基层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路基基层为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沉降变形对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基层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虽不如面层强烈,但面层下的基层应有足够的水稳定性,以防基层湿软后变形大,导致面层损坏。

性能主要指标

(1)应满足结构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以及水稳'性和抗冻性的要求。

(2)不透水性好。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为防止地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

面层

路面使用指标: 承载能力、平整度、温度稳定性、抗滑能力、噪声量

(1)承载能力:

当车辆荷载作用在路面上,使路面结构内产生应力和应变,如果路面结构整体或某一结构层的强度或抗变形能力不足以抵

抗这些应力和应变时,路面便出现开裂或变形(沉陷、车辙等),降低其服务水平路面结构暴露在大气中,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周期性影响,也会使其承载能力下降。路面在长期使用中会出现疲

劳损坏和塑性累积变形,需要维修养护,但频繁维修养护势必会干扰正常的交通运营。为此,路面必须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要,具有足够的抗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的能力,即具备相当高的强度和刚度。

(2)平整度

平整的路表面可减小车轮对路面的冲击力,行车产生附加的振动小,不会造成车辆颠簸,能提高行车速度和舒适性,不增加运行费用。依靠先进的施工机具、精细的施工工艺、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及时的维修养护,可实现路面良好的平整度。

(3)温度稳定性

路面材料特别是表面层材料,长期受到水文、温度、大气因素的作用,材料强度会下降,材料性状会变化,如沥青面层老化,弹性、黏性、塑性逐渐丧失,最终路况恶化,导致车辆运行质量下降。为此,路面必须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即具有较低的温度、湿度敏感度。

(4)抗滑能力:

光滑的路面使车轮缺乏足够的附着力,汽车在雨雪天行驶或紧急制动或转弯时,车轮易产生空转或溜滑危险,极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因此,路表面应平整、密实、粗糙、耐磨,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和较强的抗滑能力。路面抗滑能力强,可缩短汽车的制动距离,降低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频率。

(5)噪声量:

城市道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会使人们出行感到不舒适,也会使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城市区域应尽量使用低噪声路面,为营造静谧的社会环境创造条件。近年我国城市开始修筑降噪排水路面,以提高城市道路的使用功能和减少城市交通噪声。降噪排水路面的面层结构组合一般为:上面层采用OGFC沥青混合料,中面层、下面层等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这种组合既满足沥青路面强度高、高低温性能好和平整密实等路用功能,又实现了城市道路排水降噪功能。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 一、基层 1、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检查,基层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 2、新建沥青路面的基层按结构组合设计要求,选用沥青稳定碎石、沥青贯入式、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等柔性基层;水泥稳定土或粒料、石灰与粉煤灰稳定土或粒料的半刚性基层;碾压式水泥混凝土、贫混凝土等刚性基层;以及上部使用柔性基层,下部使用半刚性基层的混合式基层。 3、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基层与沥青层宜在同一年内施工,以减少路面开裂。 4、以旧沥青路面作基层时,应根据旧路面质量,确定对原有路面修补、铣刨、加铺罩面层。旧沥青路面的整平应按高程控制铺筑,分层整平的一层最大厚度不宜超过100mm。 5、以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作基层加铺沥青面层时,应根据旧路面质量,确定处治工艺,确认能满足基层要求后,方能加铺沥青层。 6、旧路面处理后必须彻底清除浮灰,根据需要并作适当的铣刨处理,洒布粘层油,再铺筑新的结构层。 二、材料 (一)一般规定 1、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2、沥青路面集料的选择必须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确定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质量符合使用要求,石料开采必须注意环境保护,防止破坏生态平衡。 3、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 (二)道路石油沥青 1、沥青路面采用的沥青标号,宜按照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结合当地的使用经验,经技术论证后确定。

(1)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山区及丘陵区上坡路段、服务区、停车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的层次,宜采用稠度大、60℃粘度大的沥青,也可提高高温气候分区的温度水平选用沥青等级;对冬季寒冷的地区或交通量小的公路、旅游公路宜选用稠度小、低温延度大的沥青;对温度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注意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当高温要求与低温要求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满足高温性能的要求。 (2)当缺乏所需标号的沥青时,可采用不同标号掺配的调和沥青,其掺配比例由试验决定。 2、沥青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开存放。除长期不使用的沥青可放在自然温度下存储外,沥青在储罐中的贮存温度不宜低于130℃,并不得高于170℃。桶装沥青应直立堆放,加盖苫布。 3、道路石油沥青在贮运,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中。 (三)乳化沥青 1、乳化沥青适用于沥青表面处治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冷拌沥青混合料路面,修补裂缝,喷洒透层、粘层与封层等。 2、在高温条件下宜采用粘度较大的乳化沥青,寒冷条件下宜使用粘度较小的乳化沥青。 3、乳化沥青类型根据集料品种及使用条件选择。阳离子乳化沥青可适用于各种集料品种,阴离子乳化沥青适用于碱性石料。乳化沥青的破乳速度、粘度宜根据用途与施工方法选择。 4、乳化沥青宜存放在立式罐中,并保持适当搅拌。贮存期以不离析、不冻结、不破乳为度。 (四)液体石油沥青 1、液体石油沥青适用于透层、粘层及拌制冷拌沥青混合料。根据使用目的与场所,可选用快凝、中凝、慢凝的液体石油沥青。 2、液体石油沥青宜采用针入度较大的石油沥青,使用前按先加热沥青后加稀释剂的顺序,掺配煤油或轻柴油,经适当的搅拌、稀释制成。掺配比例根据使

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要求

坝顶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 1一般规定 1.1适用范围 本节规定适用于坝顶道路工程施工,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和12%石灰土底基层的施工。 1.2引用标准 (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上述技术文件均在不断修改,执行过程中采用由监理人指定的有效版本。 2路面结构 (1)路面 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细粒式(AC—13C)沥青混凝土厚50mm。 (2)基层 采用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厚15cm(6:14:80质量比)。要求按重型击实试验法压实度≥97%,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6MPa。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上设置透层沥青和乳化沥青下封层。 (3)底基层 底基层采用12%石灰土15cm。要求按重型击实试验法压实度≥95%,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6MPa。 3路基 路基即本工程围坝的坝身,要求压实后顶面横坡与路拱横坡一致。 4底基层 (1)材料 土:土的塑性指数以7~20(100g平衡锥测液陷7,搓条法测塑限。相当于76g平衡锥测液限和搓条法测塑限的7~14)的粘性土为宜。硫酸盐含量超过0.8%的土和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用于石灰稳定。 石灰:使用的石灰质量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规定的Ⅲ级以上消石灰或生石灰的技术指标。 水:凡符合人或牲畜饮用的水源均可用于石灰稳定土施工。遇有可疑水源时,应进行试验鉴定。 (2)底基层施工 1)石灰稳定土结构应在气温高于+5℃和非雨天时,才可进行施工。 2)洒水、拌合必须均匀,无夹心现象。石灰稳定土混合料洒水拌合后,宜在当天完成碾压。碾压时应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或略小于最佳含水量1~2%。灰土中粒径大于20mm的土块不得超过10%,最大土块粒径不得超过50mm,石灰中严禁含有未消解颗粒。 3)石灰稳定土层上未铺封层或面层时,禁止开放交通。若需临时开放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4)在铺筑底基层之前,应从填好的路床上把所有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并整形压实。 5)路床上的车辙松软部分或压实不足的地方,以及任何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部分都应翻挖、填筑新料、重新整型和压实。 6)石灰稳定土基层可采用路拌法施工。要求石灰应过筛,并铺摊均匀。开始路拌时应使石灰翻至土中间,要防止将石灰落到底部。最后路拌深度应达到底层,不得留有素土夹层,同时要防止破坏下承层的表面。 7)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应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再现场摊铺土和石灰、机械拌合、整平和压实。 8)分段施工时,段间衔接处应采用搭接形式,并处理好纵横向接缝的质量。 施工方法、质量管理与验收均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规定。 5基层 采用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厚15cm。石灰粉煤灰碎砾石的压实度≥97%,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6MPa。 (1)材料 石灰:石灰在使用前7~10天充分消解,石灰等级宜高于Ⅲ级,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有关规定。

沥青路面结构层与性能要求

沥青路面结构层与性能要求 沥青路面是城市道路的典型路面,道路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组成,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 路基 性能主要指标:整体稳定性、变形量控制 (1)整体稳定性 在地表上开挖或填筑路基,必然会改变原地层(土层或岩层)的受力状态;原先处于稳定状态的地层,有可能由于填筑或开挖而引起不平衡,导致路基失稳。软土地层上填筑高路堤产生的填土附加荷载如超出了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就会造成路堤沉陷 ; 在山坡上开挖深路堑使上侧坡体失去支承,有可能造成坡体坍塌破坏。在不稳定的地层上填筑或开挖路基会加剧滑坡或坍塌。因此,必须保证路基在不利的环境(地质水文或气候)条件下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以发挥路基在道路结构中的强力承载作用。 (2)变形量控制: 基层及其下承的路基,在自重和车辆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如地基软弱填土过分疏松或潮湿时,所产生的沉陷或固结、不均匀变形,会导致路面出现过量的变形和应力增大,促使路面过早破坏并影响汽车行驶舒适性。因此,必须尽量控制路基、地基的变形,才能给路面以坚实的支承。

基层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路基基层为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沉降变形对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基层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虽不如面层强烈,但面层下的基层应有足够的水稳定性,以防基层湿软后变形大,导致面层损坏。 性能主要指标 (1)应满足结构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以及水稳'性和抗冻性的要求。 (2)不透水性好。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为防止地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 面层 路面使用指标: 承载能力、平整度、温度稳定性、抗滑能力、噪声量 (1)承载能力: 当车辆荷载作用在路面上,使路面结构内产生应力和应变,如果路面结构整体或某一结构层的强度或抗变形能力不足以抵 抗这些应力和应变时,路面便出现开裂或变形(沉陷、车辙等),降低其服务水平路面结构暴露在大气中,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周期性影响,也会使其承载能力下降。路面在长期使用中会出现疲

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案的性能要求与标准

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案的性能要求与标准 一、引言 沥青混凝土(简称沥青砼)作为一种既常见又重要的道路材料,在道路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承载能力以及抗裂性能,因此在道路表面层的施工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将重点讨论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案的性能要求与标准,以期为工程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 二、性能要求 1. 承载能力 沥青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是指其在交通荷载下的抗变形能力。根据不同的路段和道路等级,对沥青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而言,高速公路和城市主干道对承载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而低速道路和乡村道路对承载能力的要求较低。因此,在施工方案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配方和厚度,以满足相应的承载能力需求。 2. 耐久性 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其在长期使用和自然环境作用下的性能稳定性和抗老化能力。耐久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材料配方、施工工艺和环境条件等。施工方案应考虑有效控制材料的质量,合理选择施工时间和工艺,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 3. 抗裂性能

沥青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是指其抵抗裂缝发展和扩展的能力。裂缝通 常由于温度变化、交通荷载或材料内部应力引起。施工方案应针对预 期的裂缝类型和形成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添加抗裂剂、控制温 度差异和减少应力集中等,从而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三、标准要求 1. GB/T 15145-2014《道路沥青混合料设计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沥青混合料设计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试验报告和 工程验收等内容,是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案中必须遵循的标准之一。根 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应选用相应的级配类型和配合比,并参考该标准 中的试验方法进行相关性能测试。 2. JTG E20-2011《公路路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该规范是针对公路路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统一规范,对沥青混凝 土的性能要求和验收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在施工方案中应参照该规 范的相关要求,包括沥青混凝土的厚度、密实度、平整度等进行验收。 3. JTJ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程》 该技术规程是针对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和 标准化的文档。在施工方案中应参照该技术规程的要求,包括沥青混 凝土的预热温度、均匀度、摊铺厚度等进行设计和操作。 四、结论

沥青路面的结构及其组成

沥青路面的结构及其组成 1.引言 沥青路面是一种常见的路面结构,其优异的性能使得其被广泛应用于 道路建设领域。本文将对沥青路面的结构及其组成进行详细介绍。 2.路面结构 沥青路面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组成部分: 2.1表层面 表层面是沥青路面的最上层,负责承受车辆荷载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一般采用高强度的矿料混合料作为表层,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抗滑性。 2.2底基层 底基层是沥青路面的主要承力层,负责传递车辆荷载至下方地基。常 见的底基层材料包括碎石、沥青混凝土等,其选择应根据项目要求及环境 条件进行合理选用。 2.3砼基层 砼基层位于底基层之下,起到分散荷载、保证路面整体稳定性的作用。砼基层通常由混凝土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2.4路基 路基是沥青路面的基础部分,直接依托于地基。它可以由土壤或其他 填料构成,同时需要经过适当的加固和处理以保证路面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沥青路面的组成 沥青路面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3.1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是沥青路面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由沥青、骨料、填料和沥青添加剂等混合而成。沥青作为黏结剂,将骨料和填料牢固地粘结在一起,并赋予路面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 3.2矿料 矿料是指用于沥青混合料中的骨料和填料。骨料主要用于提供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而填料主要用于填充骨料之间的空隙,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3.3沥青添加剂 沥青添加剂是为了改善沥青特性而加入到沥青中的化学物质。它可以提高沥青的黏度、降低其变形温度,从而增强沥青路面的抗剪强度和抗老化性能。 3.4基层材料 基层材料是指用于构建底基层和砼基层的材料,常见的有碎石、沥青混凝土等。基层材料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以保证整个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结论 沥青路面的结构是由表层面、底基层、砼基层和路基组成。而沥青路面的组成则包括沥青混合料、矿料、沥青添加剂和基层材料等。通过合理选择和搭配这些组成部分,可以提高沥青路面的抗滑性、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从而满足不同道路建设项目的要求。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沥青路面是指由沥青混合料铺设的道路,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车辆行驶平稳性。为了确保沥青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范。以下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1. 沥青混合料的选择:根据道路的交通量、车辆类型和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沥青混合料。混合料的级配要符合规定的范围,沥青含量要合理。 2. 路面结构的设计:根据路段的交通量和路基条件,确定合适的路面结构。一般情况下,路面结构可分为基层、底层和面层。基层的厚度一般为100mm以上,底层为100-150mm,面层为30-50mm。 3. 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根据道路的等级和交通量,设计合适的横断面。一般情况下,道路的横断面应具有适当的超高和纵坡。超高和纵坡的选择应符合交通安全要求,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侧翻等事故。 4. 路面施工工艺的设计:沥青路面的施工包括铺筑、压实和养护等过程。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需要设计合理的施工工艺。例如,铺筑沥青混合料时应注意温度和均匀度,压实时应控制压实温度和次数,养护时要注意保湿和保温。 5. 沥青路面的验收标准: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以确保沥青路面的质量。验收标准主要包括路面平整度、厚度、材料

成分和密实度等指标。超过规定标准的部分应及时整改。 6. 路面维护和养护:沥青路面的维护和养护对于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定期检查路面的病害,及时修补损坏部分;做好排水措施,避免积水对路面的损害;定期清理路面上的杂物和积淤物。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包括沥青混合料选择、路面结构设计、横断面设计、施工工艺设计、验收标准、维护和养护等方面。只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和养护,才能确保沥青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 沥青路面是目前最常见、最受欢迎的道路建设方式,由于其结构简单、建造效率高、施工易于维护和保养等优点,在城乡道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沥青路面的结构组成,一般由底层、沥青路面、路侧缘三部分构成。 底层是整个道路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道路的“脊椎”,其主要功能是承受上层路面及车辆重量,抵抗径向压力,承受地面水位和温度的变化,抗径向温度压力、车轮水压等,同时具有排水的功能。底层的结构有铺装层、滨缘层、碾压层等。铺装层的主要作用是抵抗路面上的重载牵引和拼接车辆,同时具有修补砂砾的作用,减少路面的起伏平整度。滨缘层是铺装层的边缘,具有减少淤积和抗波阻护的作用。碾压层是基础路面的基础,一般采用碎石、碳素粉、碱性粉或硅砂等材料。 沥青路面是沥青路面结构中最上层的部分,它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沥青混合料,以提高路面的抗滑、抗侧力及耐磨性能。沥青路面一般由多层沥青路面组成,每层结构不尽相同,但大体上都分为铺装涂料层、加固层、稳定层和表面层。铺装涂料层是一种浆状沥青混合料,它可以起到填平路面不平之处,同时具有防水、防潮的作用。加固层是沥青路面的芯层,它的主要作用是抵抗路表的冻结及车辆的拼接。稳定层是底层和沥青路面中间的一层,它的表面比较光滑,具有抗滑性能和抗车轮碾压的能力。表面层是沥青路面最上层,它是承受通行车辆压力的一层,具有装饰性和耐磨性能,它的作用就是降

低道路表面的形变和抗车轮打滑,提高道路表面的光泽。 路侧缘是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的最外层组成部分,它可以防止汽车侧翻和防止路侧砂石被沉淀,同时它也具有装饰性。路侧缘可以采用斜石、砖、混凝土等材料,有利于路侧砂石的搁积,减少道路表面的污染。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具有复杂的细节,在建设、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以确保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底层的施工,要求地基的厚薄均匀,混凝土底层要求平整,碾压层要求厚度均匀;沥青路面的施工中,要仔细检查沥青混合料的配比,并根据路面的荷载特点选择沥青配比;路侧缘的施工要求紧凑,路侧缘面板安装要正确,保证两边路侧缘面板之间不缝隙。 以上是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的具体内容,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确保每个细节都符合最佳施工要求,从而保证路面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及性能要求

一、城镇道路分级 (1) 快速路:应 ( ) 分隔,全部控制出入并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应实 现 交通连续通行:单向设置不应少于 ( ) 车道。 (2) 主干路:应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以 ( ) 功能为主。 (3) 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以 ( ) 的功能为主,兼有服务的功能。 (4) 支路:宜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相连接,以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 ) 功能为主。 二、城镇道路路面分类 (1) 沥青路面结构类型包括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式和沥青表面处治。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面处治路面适用于 ( ) 道路。 (2) 水泥混凝土路面包括 ( ), 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 (3) 砌块路面适用于 ( ) 与步行街。 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 年 ) 三、按力学特性分类 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它的破坏取决于 ( 第1 页共119 页

) 和 ( )。 刚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它的破坏取决于 ( )。 沥青路面由面层、基层、垫层组成。 一、沥青路面结构组成 (1) 垫层: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垫层的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其 ( ) 必须要好。 (2)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 ( )。应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承载力和刚度,有足够的 ( ) 和 ( ),坚实、平整、整体性好,不透水性好,抗冻性满足设计要求。 (3) 面层:直接同行车和大气相接触的层位。承受 ( ) 和降水的侵蚀作用及温度变化的影响。 ①面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且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 ( ) 和 ( )。 ②面层可分为: 上 ( 表 ) 面层、中面层、下 ( 底 ) 面层。粗粒式用于 ( ),中粒式用于 ( ),细粒式用于 ( )。 二、沥青面层的性能要求 (1) 平整度 - 为减缓面层平整度的衰变速率,应重视面层结构及面层材料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2)( )- 强度和刚度 (3)( )- 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4) 抗滑能力 - 较大的摩擦系数和较强的抗滑能力 (5)( )- 不透水性能 (6) 噪声量 - 降噪排水路面:上面层用 0GFC,中下面层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一、结构组成 (1)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复合材料,主要由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填充料组成,有的还加入 ( ) 和 ( )。 第2 页共119 页

浅析我国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及标准

浅析我国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及标准 作者:陈文胜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0年第1期 前言 早在1962年, AASHO就提出了路面性能的概念。随着道路修筑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对 道路使用知识的不断提高和经验的累积,路面使用性能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现代高速公路的发展,人们对路面的功能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路面性能可定义为:公路路面在预定的设计年限内,在规定的荷载和气候条件下,达到预期的功能要求,实现和保障各类车辆安全、经济、舒适和快速行驶的能力和属性。从系统科 学的角度出发,可将路面性能分为结构性能和功能性能。目前普遍关心的结构性能是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功能性能通常指路面的舒适性、安全性等保证车辆行驶质量的路面特性。一般将路面性能综合为四个主要方面:路面结构的承载力、路面面层的行驶质量、路面面层 的抗滑性和路面结构的损坏状况,这四方面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路面状况对行车要求的适 应情况。因此,了解这四个方面的测定方法、评价指标及其标准,为公路设计及施工提供一定 的理论知识。 一、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路面结构承载能力通常可描述为路面在达到预定的损坏状况之前,还能承受行车荷载作用的次数或使用年限。 1. 测试方法 对路面结构承载能力进行评价,常见方法是现场测定路面弯沉。路面结构破坏的原因可能 有两类:一是由于过量的变形造成路面结构破坏,用最大弯沉表示;二是由于某一结构层的断裂破坏造成路面破坏,用在荷载作用下路面的弯沉盆曲率半径表示。因此,理想的弯沉测定应包 含最大弯沉值和弯沉盆。 路面弯沉测试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静力弯沉测试, Benkelman梁式弯沉仪是最 常见的静力弯沉测试设备;(2)稳态动力弯沉测试;(3)脉冲动力弯沉测试,无损路面检测设备——落锤式弯沉仪FWD是脉冲式动力弯沉测试设备的代表。由于FWD较好地模拟了行车荷载的 作用,能够快速、安全、准确地采集大量的路面弯沉信息,目前已成为路面弯沉测试的理想工具。 鉴于我国以往对路面承载能力建立的评价标准采用Benkelman梁式测定的静态弯沉指标,为了使新的测试方法与各类标准衔接,需要建立FWD和Benkelman梁测定的弯沉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大量的实测数据,发现FWD和Benkelman梁测定的弯沉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关系式为: DBB=α×DFWD+b 式中:

公路工程规范中的沥青路面施工要求

公路工程规范中的沥青路面施工要求沥青路面施工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和施工标准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为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公路工程规范中对沥青路面施工有着详细的要求。本文将详细介绍公路工程规范中的沥青路面施工要求。 一、基础处理要求 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前,应进行基础处理,以保证道路基层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基础处理的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确定基层结构类型和厚度要求。根据路段的交通量和使用条件,确定基层结构的类型及厚度,以满足道路设计要求。 2. 清除基层表面的杂物和损坏部分。确保基层表面平整、洁净,并清除破损的基层。 3. 加强基层的密实与稳定。对基层进行加固与压实,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二、沥青混合料选用要求 沥青路面施工中的沥青混合料是关键材料,其选用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1. 沥青的级别和规格。根据路段的设计要求和环境条件,选用适当级别和规格的沥青,确保沥青的质量和稳定性。

2. 骨料的选用和比例。根据不同的路段要求,选择合适的骨料种类和比例,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例。根据设计要求和实地试验结果,确定适宜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例,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工作性能符合要求。 三、施工工艺要求 沥青路面施工有一系列工艺步骤,规范中对每一步骤都有详细的要求,下面是几个重要的工艺要求: 1. 沥青混合料的加热和搅拌。沥青混合料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加热和搅拌,确保沥青充分熔化并与骨料均匀混合。 2. 沥青路面的摊铺与压实。在摊铺沥青混合料时,应保持均匀和紧密排列,通过专用设备进行压实,以提高沥青路面的强度和平整度。 3. 路面标线的施划和着色。施工完沥青路面后,需要进行路面标线的施划和着色,以保证交通安全和方便驾驶。 四、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为确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规范中对施工质量控制有严格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对沥青混合料、铺装层厚度、密实度等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2. 施工后的质量验收。对已完成的沥青路面进行质量验收,包括厚度、平整度和标线等检测,以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沥青路面结构层的组成

沥青路面结构层的组成 一、引言 沥青路面是现代道路建设中常见的路面类型之一,其结构层的组成对于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介绍沥青路面结构层的组成,包括基层、底基层、底面层、面层等。 二、基层 基层是沥青路面结构的最底层,其主要作用是承受上层结构的荷载并分散到地基上。基层通常由砾石、碎石等材料组成,其厚度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基条件而定。基层的厚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三、底基层 底基层位于基层之上,其作用是增加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底基层通常由砂石、碎石等材料组成,其厚度一般较基层薄。底基层的选择和设计要考虑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排水性能,以确保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四、底面层 底面层位于底基层之上,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底面层通常由沥青混合料组成,其中包括沥青、矿料和填料等。底面层的厚度和配合比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交通荷载而确定。底面层的质量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五、面层 面层是沥青路面结构的最上层,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底面层和提供良好的行车舒适性。面层通常由沥青混合料组成,其中包括沥青、矿料和填料等。面层的厚度和配合比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交通荷载而确定。面层的质量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路面的平整度、抗滑性和外观质量。 六、总结 沥青路面结构层的组成包括基层、底基层、底面层和面层等。这些结构层相互协作,共同承担着道路荷载并提供良好的行车条件。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交通荷载、地基条件和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以确保沥青路面的稳定性、耐久性和舒适性。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精细的施工,沥青路面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

沥青道路施工面层标准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生活隐居 百家号17-10-1401:30 路面工程结构层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等多层结构组成见图。 1、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以下结构层,因此,它应满足表面功能性和结构性使用要求。面层可为单层、双层或三层。双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下面层;若采用三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表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磨、稳定耐久服务功能,同时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低温开裂、抗老化等。中、下面层应密实、基本不透水,并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抗疲劳力学性能。 2、基层是主要承重层,应具有稳定、耐久、较高承载能力。基层可为单层或双层,双层称为上、下基层,无论是沥青混合料或粒料类基层,还是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均要求具有相对较高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3、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并及面层、基层一起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次要承重层,因此,对底基层材料技术指标要求可比基层材料略低,底基层也可分为上、下底基层。 4、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及土基之间结构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及减少层间模量比、降低半刚性底基层拉应力作用。 以上是路面结构层组成,各级公路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结构层,对三、四级公路最少不得低于两层,即面层和基层。不同面层适用范围见表。 表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

一、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 常用基层有以下两类:一类是半刚性基层,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基层等;另一类是柔性基层,包括级配型粒料基层(如级配碎(砾)石)、嵌锁型粒料基层(如泥结碎石、填隙碎石)以及沥青碎石。 下面介绍半刚性基层施工 在粉碎或原状松散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量无机结合料(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压实及养生后形成半刚性基层,也叫做稳定土基层。半刚性基层施工方法分为路拌法和厂拌法。 1、路面基层路拌法施工 路拌法常用施工机械有粉料撒布机、稳定土拌和机、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和压路机。 (1)路面基层施工准备。下承层验收、道路控制桩校核、集料准备; (2)摊铺集料。摊铺土料前,应在土基上洒水湿润,摊铺表面应力求平整,并有留设路拱,摊铺一层要检验松铺厚度是否满足预计要求,洒水闷料;

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沥青路面通长用于铺筑路面的面层,它直接受荷载 作用和大气因素的影响,同时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受气候因素与时间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为了能使路面给车辆提供耐久的服务,必须要求沥青路面具有以下的耐久性。 ⑴抗老化性能即抵抗沥青路面受气候影响逐渐丧失粘韧性等各种良好性能的能 力。这是由于沥青路面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沥青进行反复加热,以及路面长期处与大自然环境中,也要经受阳光,紫外线等自然因素作用,均会使沥青性质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老化,导致沥青路面性能衰减。 (2)耐疲劳性能即沥青路面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它是由于沥青 路面在使用期间经受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长期处于应力应变交迭变化状态,致使路面结构 强度逐渐下降。当荷载重复作用超过一定次数以后,在荷载作用下路面内产生的应力就会超 过强度下降后的结构抗力,使路面产生裂纹,产生断裂破坏。 (3)水稳定性即路面抵抗受水的侵蚀逐渐产生沥青膜剥离,掉粒,松散,坑槽而破 坏的能力。这是由于水分的存在不仅降低了沥青苯身的粘结力,同时也破坏了沥青与矿料间 的粘聚力,从而加速了剥落现象的发生,造成了道路的水损坏。 (4)抗滑特性车辆在路面上高速行驶时,如果轮胎与路面间的抗滑力很小,特别 是路面在潮湿状况下,轮胎与路面间的水膜阻隔轮胎与路面接触,引起水动力效应,使粘着 力完全破坏,导致轮胎沿路面滑动,最容易产生滑溜事故。车辆高速行驶时,制动距离加长,若同时紧急转向或制动,更容易引起滑溜危险。 抗老化性能,耐疲劳性能,水稳定性及抗滑特性,称为沥青路面使用性能。 第一节沥青路面耐久性 沥青材料在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摊铺,碾压过程中以及以后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都存在老化问题。老化过程一般也分为两个阶段,即施工过程中热老化和路面使用过程中的长期 老化(氧化)。对于沥青材料来说,评价其抗热老化能力,一般用蒸发损失,薄膜烘箱及旋转薄膜烘箱试验来进行,而评价长期老化性能则用压力老化试验等。沥青混合料在拌和过程 中的老化程度主要有关,同时与沥青升温,贮存的时间,脱水搅拌的程度及光,氧等因素也 有密切的关系。当沥青混合料路面碾压成型后,沥青混合料的抗老化能力就不只与沥青材料 有关,除了与光,氧等自然气候条件有关外,也与沥青在混合料中所处的形态有关,如混合 料空隙率太小,沥青用量等。当沥青混合料产生老化后,会导致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降低。 1 •沥青的老化及老化原因 沥青的耐久性是影响沥青路面使用质量和寿命的最主要因素。路面铺筑时受加热作用, 路面建成后受自然因素和交通荷载作用,沥青的技术性能向着不理想的方向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即沥青的老化。受沥青老化的制约,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降低直至满足不了交通荷载的要求。 图案10-1示出沥青的老化过程。在路面施工中沥青始终处于高温状态,受热会产生短期老化或施工期老化和热老化;路面使用期内沥青长期裸露在自然环境中,同时还要受到汽 车交通等应力的作用而产生长期老化或使用期老化。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沥青路面通常由沥青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等多种结构组成,如下图所示: 路面结构图 沥青面层 沥青面层可为单层、双层或三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三层式结构(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二级及以下公路采用双层式结构(表面层、下面层)。 表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磨、抗裂耐久等功能。表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因此,它首先应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平整度,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其次要密实不透水,保证路面结构在各种气候下具有稳定的使用功能。同时,表面层直接接受太阳辐射,受大气环境的影响最显著,要求面层具有高温抗车辙和低温抗开裂的能力。表面层通常采用粗型细粒式或中粒 式沥青混凝土:AC-10G AC-13C和AC-16C, AC-13C和AC-16C这两种使用最多。 中、下面层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密实和不透水的性能。中面层通常选用粗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通常选用粗型中粒式或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和AC-25C 沥青面层在路面结构中的价格较高,一般情况下对沥青面层厚度应有所控制,但是也不能过薄。各沥青层的厚度应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相匹配,沥青混合料的一层压实最小厚度不宜小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最小厚度与适宜厚度 此外,在各沥青层中必须至少有一层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基层、底基层 沥青路面结构中沥青面层主要起功能性作用,而非承重层。承担承重层作用的主要是基层。基层应具有稳定、耐久、较高的承载能力。 由于底基层是次要承重层,因此对材料质量要求较低,可更广泛地选择当地材料,以节约造价。 沥青路面的基层按材料和力学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柔性基层(沥青稳定碎石或无结合料级配碎石)、半刚性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和刚性基层(低强度等级混凝土)3种。半刚性基层、底基层主要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石灰粉煤灰(二灰)稳定类。半刚性基层的板体性较好、整体强度高,可以大大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的整体刚度。半刚性基层的主要缺点是收缩开裂和不能很快排水。

沥青路面以及路面基层的相关技术要求

1.路基工程的质量监理 一般道路的断面组成为: A 面层 a上面层——一般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厚3~5cm,集料的最大粒径为10~15mm. b 下面层——一般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厚5~7cm,集料的最大直径为20~25mm. B 路层 a(上)面层——一般为水泥稳定碎石或二灰稳定碎石,厚度不小于15~20cm. b 底基层——一般二灰稳定碎石或石灰土,厚度不小于15~20cm C 路基 a路床 •上路床——0~30cm •下路床——30~80cm b路堤 •上路床——80~150cm •下路床——>150cm 1.1 路基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 1.1.1 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因为路基既要承受路面上传递过来的全部活荷载,又要承受路基及其上部的全部自重荷载,这就要求路基必须具备有足够的强度. 1.1.2 应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路基在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常常会因为水稳定性较差降低其抗剪强度,在路基体内产生滑动破裂面和过大的移位,从而使路基因失稳而破坏.因此要求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1.1.3 应具有足够的冰冻稳定性.在受冰冻影响的地区,路基常会出现周围性的冰冻状态,尤其在地上水源补给足够、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或在路面防渗做的质量不好,冬季的雨水可渗透到路基的情况下,路基会产生严重的冰涨病害,降低路基强度,长生伸缩裂纹.因此,对季节冰冻地区的路基,要求其具备足够的水稳定性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上述要求,尤其对路基的路床部分(即路床表面以下0~30cm区间的上路床和30~80cm区间的下路床),尤其重要.因此路床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着路面传来的全部荷载. 1.2路基施工前准备工作阶段的监理要点 1.2.1监理工程师应在路基施工前要求承包人作好可实施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对其进行认真的审核批复 1.2.2监理工程师应参与或要求承包人在开工前,对已经给出的测量成果进行现场复测,其内容包括:导线和中线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测及增设横断面的测量和绘制.测量前应对拟将使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校验和校正.承包人的测量成果,并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应按图纸要求对有关的界桩和位置装(以填土路基的坡脚、挖方路基的路堑上顶、边沟等)作出鲜明的标志,并给以适当的保护和固定. 1.2.3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人对图纸所示的挖方和填土必需的填料,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如下项目的试验,承包人并将试验结果以书面形式报给监理工程师. A 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天然稠度;

沥青路面材料质量技术要求

沥青路面材料质量技术要求 1.1 一般规定 1.1.1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1.1.2 沥青路面集料的选择必须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确定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质量符合使用要求,石料开采必须注意环境保护,防止破坏生态平衡。 1.1.3 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 1.2 道路石油沥青 1.2.1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1.2.1-1规定的技术要求。各个沥青等级的适用范围应符合表1.2.1-2的规定。经建设单位同意,沥青的 PI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 道路石油沥青的适用范围表1.2.1-2

1.2.2沥青路面采用的沥青标号,宜按照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结合当地的使用经验,经技术论证后确定。1.2.2.1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山区及丘陵区上坡路段、服务区、停车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的层次,宜采用稠度大、60℃粘度大的沥青,也可提高高温气候分区的温度水平选用沥青等级;对冬季寒冷的地区或交通量小的公路、旅游公路宜选用稠度小、低温延度大的沥青;对温度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注意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当高温要求与低温要求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满足高温性能的要求。 1.2.2.2当缺乏所需标号的沥青时,可采用不同标号掺配的调和沥青,其掺配比例由试验决定。掺配后的沥青质量应

符合表1.2.1-1的要求。 1.2.3沥青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开存放。除长期不使用的沥青可放在自然温度下存储外,沥青在储罐中的贮存温度不宜低于130℃,并不得高于170℃。桶装沥青应直立堆放,加盖苫布。 1.2.4道路石油沥青在贮运,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