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药和西药的区别

论中药和西药的区别
论中药和西药的区别

论中药和西药的区别

——从黄连和黄连素中看中药和西药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西药,相对于祖国传统中药而言,指西医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上比中药精确,通常以毫克计。中药与西药有莫大的区别,简单的说西药和中药主要差别是西药是一种提取药物,中药是不提取配出的药,西药是直接吃,中药是要熬的,除此之外,中药与西药之间的差别还有很多。

例如黄连和黄连素,名字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它们一个是属于中药范畴,另一个则是属于西药范畴。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它们的功能以及禁忌可以说有较大的区别。

对于中药黄连的说明,《中华本草》中详细记载了黄连的别名、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主治功能以及用量等。它是这样介绍黄连的功能主治的,“黄连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再看黄连素,对于黄连素的功能主治的介绍,粗略的说是用于治疗肠道感染、腹泻,且在其说明书上注明了该品对细菌只有微弱的抑菌作用,但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有效。除此之外,它们使用时的形态也是不同的,黄连素为黄色片状,黄连则是它的原生态进行物理加工而成。当然,它们各自的鉴别方法以及毒性也都不尽相同。我认为,在中药和西药的区别上面,还需要特别一提的是在使用药物时的禁忌。根据相关记载,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慎服黄连。黄连素的禁忌则是对该品过敏者,溶血性贫血患者,妊娠期头三个月的,如服用过量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则请立即就医,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就本质而言,中药西药的治疗方向是大体相同的,其不同在于中西药起作用的时间长短,对疾病的针对性。从上面的功能主治可看出,中药的治疗效果更为广泛,适合较多病症的医疗,针对性相对薄

弱。而西药在功能主治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它通常是一种病,一种症状对应一种药,且药性较强。中药的药性相对温和,所以在治疗疾病选择中药时,通常都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服用方可见效,而西药所消耗的时间相对较短。此外,在禁忌方面,西药的禁忌相对中药的禁忌而言,要更为严重一些。而且,适应人群上来说,西药的适应人群要比中药的适应人群来的少,换句话说,就是对疗效差不多的中药和西药,某些人可能对西药产生过敏反应,对重要却不会。总之,无论西药或是中药,都有它们自己的特性,至于哪个更好,不得不说能起到治愈作用的药就是好药。

中药中成药有什么区别

中药中成药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都喜欢得病看中医,吃一些中成药,大家对于中药中成药了解多少呢,很容易把这两种概念混在一块的,对于中药中成药有哪些方面的区别呢,其实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把两个概念混在一起的话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下面就给大家普及一下中药中成药的知识,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以利于应用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简单的理解阿,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制成的,不是化药那样合成的,这是第一。 其次,它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制成的,没有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就不能成为中成药。你需要把它的概念拆开理解,这样比较容易另外,它包括丸散膏丹但不仅限于这些,也包括片

剂、针剂、胶囊剂、贴剂等等现代的剂型。 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平和的药物。三国魏嵇康《养生论》:“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晋张华《博物志》卷七:“中药养性,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宋徐铉《题庙》诗:“常嗟多病嫌中药,拟问真经乞小还。” 很多中草药的疗效不但经受住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而且也已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有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分子结构等也已经全部或部分地研究清楚。例如麻黄平喘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常山治疟的有效成分常山碱、延胡索止痛的主要成分四氢掌叶防己碱(延胡索乙素)、黄连和黄柏止痢的主要成分小蘖碱(黄连素)、黄芩抗菌的主要成分黄芩素、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番泻甙等等。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于药物的栽培、采收、加工、炮制、贮藏保管等方面,也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很多药店都会卖中成药,因为中成药是一种现成的药品,中药的概念是广义的,其中包括的内容是很多的,而且中成药也

论中药与西药的区别[1]

论中药与西药的区别 摘要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西药,相对于祖国传统中药而言,指西医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上比中药精确,通常以毫克计。中药与西药有莫大的区别,简单的说西药和中药主要差别是西药是一种提取药物,中药是不提取配出的药,西药是直接吃,中药是要熬的,除此之外,中药与西药之间的差别还有很多。 一、中药与西药饮食禁忌的区别 (一)西药饮食禁忌 1、服黄连素、四环素类、红霉素、复合维生素B、铁剂、利福平、潘生丁、胰酶、淀粉酶、胃蛋白酶、乳酶生等时忌饮茶,因茶叶中的鞣酸会与上述药物发生反应而降低药效。 2、服四环素类药、红霉素、灭滴灵、甲氰咪胍时,应忌食牛奶、乳制品、黄豆制品、黄花菜、黑木耳、海带、紫菜等。这些食物中的钙离子可与以上药物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结合物而降低药效。 3、服磺胺类与碳酸氢钠时,不宜食酸性水果、醋、茶、肉类、禽蛋类等,否则容易因磺胺类药物在泌尿系统形成结晶而损害肾脏,或降低碳酸氢钠的药效。 4、服优降宁等降压药时,不宜吃动物肝脏、鱼、奶酪、巧克力、香蕉、脑鱼、豆腐、扁豆、牛肉、香肠、葡萄酒等。因优降宁能抑制单胺氧化酶,若同时吃以上食物可引起血压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5、服激素类及抗凝血药物期间,忌食动物肝脏,以免激素失效。

6、服异烟肼时不宜同时吃鱼类。因鱼类含有大量组氨酸,它在肝脏变成组织氨,异烟肼能抑制组织胺的分解而使其在体内堆积发生中毒,出现头痛、头晕、结膜出血、皮肤潮红、心悸、面部麻胀等症状。 7、服氨基比林及索密痛、优散痛、安痛定,散利痛等含氨基比林药物时忌食腌肉,以防药中的氨基与腌肉中的亚硝酸钠生成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⑻服维生素C时不宜吃猪肝。猪肝中含有丰富的铜,铜的存在会使维生素 C氧化为去氢抗坏血酸,使维生素C失效。 8、服维生素K时不宜同时食富含维生素C的山楂、辣椒、鲜枣、茄子、芹菜、西红柿、苹果等,因维生素C能分解,破坏维生素K,减弱其药效。(二)中药饮食禁忌 1、宜少食豆类、肉类、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肠胃负担,影响疾病恢复。脾胃虚的病人,更应少食该类食物。热性疾病应禁食或少食酒类、辣味、鱼类、肉类等,因酒类、辣味食物性热,鱼类、肉类食物有腻滞、生热、生痰作用,食后助长病邪,使病情加重;服解表、透疹药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冷物、酸味均有收敛作用,会影响药物解表透疹功效;服温补药时应少饮茶,因茶叶性凉,能降低温补脾胃的效能;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前后,不宜喝茶,更不能用茶水送服这些药物。 2、服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时,不宜吃辣物。中医辨证为热证的病人(如便秘、尿少、口干、唇燥、咽喉红痛、舌干红、苔光剥等症状),吃辣的食物会加重热象,从而抵消清热凉血药(如石膏、银花、连翘、山栀、生地、丹皮等)及滋阴药(如石斛、沙参、麦冬、知母、玄参等)的作用。 3、服用甘草、苍耳、乌梅、桔梗、黄连、吴茱萸忌食猪肉;服地黄、首乌忌食葱、蒜、萝卜;服丹参、茯苓忌食醋;服苍术、白术忌食桃、李;服土茯苓、使君子忌饮茶;服荆芥忌食虾、蟹等海鲜;服厚朴忌食煎炒豆类;服人参、党参忌食萝卜,因萝卜有消食、化痰、通气的作用,而人参、党参是滋补性药物,这样一补一消,作用就抵消了。

浅谈中西药区别教学内容

浅谈中西药区别

浅谈中、西药区别 因为工作原因,有机会与中、西医临床专家接触,因此对中、西医区别,及中、西药各自优势,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西医、西药 西医,就是指西方国家的医学。关于在现代社会里发展的西医学,该学科的完整名称是“近代和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我理解其为:对抗医学,是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论,对身体异常指标进行纠正的过程。 西药则指指现代医学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西药基本分类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成分明确,对人体作用机制清晰。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比较精确。 西药的研发思路,是通过对病症某个关键指标的进行分析,用大样本、双盲、安慰剂对照等试验方法,客观评价一个药物对该指标的疗效及安全性,从而应用到临床中进行相关治疗。 例如:西医治疗,某病人出现腰背酸痛的症状,首先是进行相关检查,诊断是否为骨密度降低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如果确诊,对症给予能够调节骨代谢的相关药物,以升高骨密度。进行几个疗程治疗后复查骨密度指标,如果能够达到正常指标值,则可以判断为该病症已经治愈。后期再进行药物维持治疗,以保持骨密度指标维持

在正常范围内。西药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的治疗都是类似的思路。 西药优点: 1、药物作用机理清晰,对疗效指标改善作用确切。 西药存在某些不足: 1、针对于某项指标的改善,不能完全评价对身体整体机能作用。 2、药物上市前的临床研究,为了排除安慰剂等干扰因素,严格规定了病例的入组要求,及合并药品的范围。该试验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出实际治疗中复杂状况。 3、对于多病症的复杂、慢性病情,多种药物长期联合应用的情况下,虽然对单个指标有改善作用,但可能会导致新的药源性疾病,加重病情。 二、中医、中药(中药材) 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两个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中医治疗目的是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中药材、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的区别

中药材、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的区别 中药凡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中医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的总称。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 中药材 一、药材是中药饮片的原料。 二、药材指符合药品标准. 三、一般指药材原植、动、矿物除去非药用部位的商品药材。 四、药材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均指生药材,应按照附录药材炮制通则的净制项进行处理。 在严格意义上,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仅指经过净制处理后的药材,对于未经依法净制处理的原药材不能列为药品概念下的中药材,只能是农副产品,不能直接入药。 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应是严格按照药品标准加工而成的商品,在生产上应严格按照许可管理进行生产以区分其他农副产品,进入药品流通渠道后应完全具备药品的属性,药品经营企业经营的中药材必须是完全具备药品的属性(有合法的生产企业及相关的产品标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作为药品的中药材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附:药材的产地加工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又称初加工。 适宜的初加工可 一、保持药效 二、降低一些药材的毒性 三、防止药材霉烂变质 四、便于贮运。 五、产地加工不仅影响药材的药效和质量,还直接影响药材的下一步加工。 药材采收后,要及时进行处理,称之为产地加工。 产地加工主要是清洗、除杂和干燥,以纯净药材,降低毒性,防止霉变。 一、药材清冼主要有喷淋、刷洗、淘洗等方法。(喷刷淘) 二、除杂包括挑选、筛选、风选、漂洗等,主要是去除非药用部位。(挑筛风漂) 三、因刚采收的新鲜药材含水量高,富含营养物质,微生物极易从其伤口、皮孔、气孔等处侵入,滋生繁衍,致使药材霉烂;部分药材虽然没有霉烂,但也会因生热、腐败而变质,失去药用价值。因此,及时干燥是药材产地加工的关键。 干燥方法主要有 (一)接触干燥 (二)气流干燥 (三)真空干燥 (四)沸腾干燥 (五)喷雾干燥 (六)微波干燥 (七)冷冻干燥等。 一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必须进行揉搓,如山药、党参、麦冬、玉竹等。 有些药材在干燥之前需进行蒸、煮、烫处理,如天麻、地黄、山药、何首乌、黄精等。 多数根和根茎类及皮类药材在半干燥时应停止干燥,密闭堆积使之发热,内部水分向外蒸发时遇堆外低温凝结成水珠附于药材的表面,称为发汗,如玄参、丹参、板蓝根、大黄、黄芪、薄荷、厚朴、杜仲等。

浅谈中西药区别详解

浅谈中、西药区别 因为工作原因,有机会与中、西医临床专家接触,因此对中、西医区别,及中、西药各自优势,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西医、西药 西医,就是指西方国家的医学。关于在现代社会里发展的西医学,该学科的完整名称是“近代和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我理解其为:对抗医学,是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论,对身体异常指标进行纠正的过程。 西药则指指现代医学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西药基本分类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成分明确,对人体作用机制清晰。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比较精确。 西药的研发思路,是通过对病症某个关键指标的进行分析,用大样本、双盲、安慰剂对照等试验方法,客观评价一个药物对该指标的疗效及安全性,从而应用到临床中进行相关治疗。 例如:西医治疗,某病人出现腰背酸痛的症状,首先是进行相关检查,诊断是否为骨密度降低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如果确诊,对症给予能够调节骨代谢的相关药物,以升高骨密度。进行几个疗程治疗后复查骨密度指标,如果能够达到正常指标值,则可以判断为该病症已经治愈。后期再进行药物维持治疗,以保持骨密度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西药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的治疗都是类似的思路。

西药优点: 1、药物作用机理清晰,对疗效指标改善作用确切。 西药存在某些不足: 1、针对于某项指标的改善,不能完全评价对身体整体机能作用。 2、药物上市前的临床研究,为了排除安慰剂等干扰因素,严格规定了病例的入组要求,及合并药品的范围。该试验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出实际治疗中复杂状况。 3、对于多病症的复杂、慢性病情,多种药物长期联合应用的情况下,虽然对单个指标有改善作用,但可能会导致新的药源性疾病,加重病情。 二、中医、中药(中药材) 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两个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中医治疗目的是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因此中医的治疗重点是人体整体状况。类似于一棵植物叶子蔫啦,中医关注的重点是解决根出现的问题,认为只有根治好了,自然

论中药和西药的区别

论中药和西药的区别 ——从黄连和黄连素中看中药和西药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西药,相对于祖国传统中药而言,指西医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上比中药精确,通常以毫克计。中药与西药有莫大的区别,简单的说西药和中药主要差别是西药是一种提取药物,中药是不提取配出的药,西药是直接吃,中药是要熬的,除此之外,中药与西药之间的差别还有很多。 例如黄连和黄连素,名字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它们一个是属于中药范畴,另一个则是属于西药范畴。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它们的功能以及禁忌可以说有较大的区别。 对于中药黄连的说明,《中华本草》中详细记载了黄连的别名、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主治功能以及用量等。它是这样介绍黄连的功能主治的,“黄连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再看黄连素,对于黄连素的功能主治的介绍,粗略的说是用于治疗肠道感染、腹泻,且在其说明书上注明了该品对细菌只有微弱的抑菌作用,但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有效。除此之外,它们使用时的形态也是不同的,黄连素为黄色片状,黄连则是它的原生态进行物理加工而成。当然,它们各自的鉴别方法以及毒性也都不尽相同。我认为,在中药和西药的区别上面,还需要特别一提的是在使用药物时的禁忌。根据相关记载,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慎服黄连。黄连素的禁忌则是对该品过敏者,溶血性贫血患者,妊娠期头三个月的,如服用过量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则请立即就医,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就本质而言,中药西药的治疗方向是大体相同的,其不同在于中西药起作用的时间长短,对疾病的针对性。从上面的功能主治可看出,中药的治疗效果更为广泛,适合较多病症的医疗,针对性相对薄

药学概论试论述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 (5)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学概论》 主讲教师:李月明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5)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试论有机合成在新药创制中的作用 2)试论述药学与化学和医学的关系 3)试论述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 4)简述天然药物化学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 5)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论述中药现代化的方法 6)试论述药物化学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 7)简述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的主要途径 8)简述药理学研究在新药创制过程中的作用 9)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对新药创制的影响 10)论述药物制剂对药物药效的影响 11)试总结近二十年来药物制剂方面出现的新技术 12)结合反应停事件论述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 13)简述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作用 14)简述药理学在新药创制中的作用 15)简述生物工程在新药创制中的作用。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3500-40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试论述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 当我们提到国外的中药研究迅猛发展,而在国内在研究方法上非常落后,因此使我们的中药难以走向世界市场,这个时候我们就大声呼吁要实现中药的现代化。然而在我们这样的震惊和反省中,却发现我们正在迫使中医“弃医从药”,于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国家药物监督部门已经认识到问题的存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在附件一中《关于中药注册分类的起草说明》指出了在征询专家意见是因为意见的分歧而未得到解决。这就迫使我们对这种情况出现的文化背景,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出思考。 一、定义: 广义而言,中药包括传统中药和民族药,通常我们所说的中药指传统中药。传统中药是收载于中医药典籍,以传统中医药学理论阐述药理作用并指导临床应用、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使用形式,加工炮制比较规范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可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并作为商品在中药市场流通,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天然药是指人类在自然界发现并可直接供药用的植物、动物或矿物中提出的单一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或植、动、矿物成分的半合成品.有人还认为天然药物还包括植物的浸出物或提取物,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其适应症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述。天然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民间用药,通过各种途径发现的新药等。 二、研究领域:

请“慎用”西医开的中成药:一名中医的肺腑之言!!

请“慎用”西医开的中成药:一名中医的肺腑之言!! 本公共号由协和医学院博士创建,与北京各大医院志同道合医生共同打造!旨在普及医学知识,传播健康理念!追求卓越,铸造精品!但愿世间人无病, 何愁架上药生尘!先看看一个中医的亲身经历: 很多年以前,我去广州念书。广州的天气很炎热,加上水土不服。经常上火,喉咙痛,喝白水都嗓子痛。听本地的同学说这是上火,可以吃凉茶改善。我吃凉茶是可以缓解些,仅限于刚开始,再后来吃,凉茶当水喝都没效果,一吃了还胃痛。没办法只好去看医生,南方医院------广州数一数二的西医院,门口还挂着“全国百佳医院”金字招牌。想着要把这个病彻底解决,一大早去排队,花了两个小时挂到了一个耳鼻喉科的专家教授号。再花一个小时排队,终于轮到我了,一进去,教授就问怎么不舒服,我说喉咙经常痛。他让我坐下,然后让我张开口,他检查望了望,“你这个是慢性咽喉炎”。给你开点药吧。我问,这个病可以治好吗?他没说什么,吃药看看吧。也不再多说,接着开药,整个过程两分钟。拿着处方去交钱,一看要49多块,妈呀,差不多是我半个月吃饭钱。想着,这个嗓子痛折磨我好久了,还是乖乖去拿药吧。 就这样交了钱,再花40分钟排队拿药。拿到手,满满一堆

药,除了两盒头孢,其余是一堆中成药,有口服液,丸药,具体的也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拿到药,按医嘱回去就吃吧,吃了三天,喉咙稍微好一点点。但是依然痛,再接着吃,就再也没有感觉了。吃到第四天的时候,开始腹泻,胃也胀胀的,一点胃口都没有。差不多还有四天的药,要不要再吃呢?想着要彻底治好这个病,还是吃吧,接下来又吃了两天。喉咙依然痛,天气太热了,夜晚又睡不好,第二天早上喉咙依然像冒火一样的干痛。胃越来越容易胀,都吃不下东西了,吃饭都跟完成任务一样,硬是塞进去,没吃口胃又胀了。这样我果断停了药,剩下的药没再吃。停了药,嗓子也还一样,只是肠胃没那么难受了……这是我看西医的经历,后来学了中医,回过头去想想,那个教授开的中成药,成分基本都是大黄、黄柏、黄芩、牛黄、银花、连翘这类的成分。都是清热解毒,清热降火的寒凉药。本来吃了一段时间的凉茶,胃就有点不好了。再吃这些药,就伤脾胃了。现在自己做了医生,临床又经常遇到吃中成药把脾胃吃坏的。他们大多是吃了西医开的中成药!!我并不完全否认西医。我跟西医也没有仇,作为一名医生只能要能解决患者的病痛,无论方法是什么我都不排斥的。但是,西医用中成药这挡事上,我又不得不反对。许多患者都有过跟我一样的就医经历。许多西医都开中成药,而患者从来都不会怀疑。也不知道中成药和西药的区别,中成药要对证才行,而不是对病治疗。西医没

中药与西药的差异

中药和西药的差异 中药,西药我想大家对他们并不陌生,我们可以从外形上区别他们,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首先我们先从含义上对他们进行区分。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纯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类药物及其加工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是前提,否则便是“草药”,草药不是中国独有,有人类的地方都有,甚至动物都会使用草药自治。 西药,相对于祖国传统中药而言,指现代医学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上比中药精确,通常以毫克计。西药的研发思路,是通过对病症某个关键指标的进行分析,用大样本、双盲、安慰剂对照等试验方法,客观评价一个药物对该指标的疗效及安全性,从而应用到临床中进行相关治疗。 中药西药的治疗方向是大体相同的,其不同在于中西药起作用的时间长短,对疾病的针对性。中药的治疗效果更为广泛,适合较多病症的医疗,针对性相对薄弱。而西药在功能主治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它通常是一种病,一种症状对应一种药,且药性较强。中药的药性相对温和,所以在治疗疾病选择中药时,通常都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服用方可见效,而西药所消耗的时间相对较短。 此外,在禁忌方面,西药的禁忌相对中药的禁忌而言,要更为严重一些。而且,适应人群上来说,西药的适应人群要比中药的适应人

群来的少,换句话说,就是对疗效差不多的中药和西药,某些人可能对西药产生过敏反应,对中药却不会。总之,无论西药或是中药,都有它们自己的特性,至于哪个更好,不得不说能起到治愈作用的药就是好药,同时也因人而异。中医大夫普遍比西医更加强调,病人需饮食清淡均衡,生活作息规律、调节心态等等。不是因为中医比西医有耐心,而是以上要求符合中医养生的理论,能够改善身体的免疫力及整体机能,因此被作为中医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毒副作用方面,西药是纯而又纯的单体,结构清楚,西药毒副作用很大,历史上多次重大药害事故说明了这一点。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中病即止”,“效必更方”,从不主张长期大量用药,几千年来,没有哪种中药因毒副作用被淘汰。只要辨证论治,配伍得当,中药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 他们之间的差异也体现在依靠的对象不同,西医给人找病,中医给人找健康。西医以药为依靠对象,用药对抗疾病,如用药消炎灭菌。中医则是依靠病人的自我康复能力,虽然有时也用药直接对抗一些疾病,但用药主要是借以调动人这一复杂、开放的巨系统的自我组织能力而已。 中药的优势突出在其理论方面,西药的优势突出在物质方面。中药之所以能增进人体的健康水平,防治疾病,在于其中医药学理论,在该理论范围内,增进健康,不伤身体,即安全有效,这正是中药今天受到全世界重视的根本所在,离开中医药学理论,则或不治病,或伤身体。西药是经提纯的,治疗的疾病范围较严格,限定固定的几个

浅谈中医和西医之间的比较Word版

浅谈中医和西医之间的比较 通过这六次课对《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学习,在人文、科学、教育、哲学等方面对了大致的了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到自己受益匪浅。 我觉得作为一名医学生,这样的一门课程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众所周知,西方的医学是发达的,它给我们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给全世界带来的影响更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而作为一名中国人,对中国国粹---中医的了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下面我来简单的谈一谈中医与西医之间的一些相同点与区别,希望以后从事医生这个行业之后也能够对中西方医学方面的观点有自己的见解! 医学的起源来源于哲学,哲学方法从诞生起就分为西方哲学方法和东方哲学方法。在两种不同的哲学方法指导下,产生了西医和中医两种医学体系,其根本目的都是服务于人类健康。所以,不能简单地以西方现代科学来判断中医的科学性,中西医的存在都有着自己的精华。 一、起源相同 医学伴随着人类的生存而起源,经历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1、救护、求食的本能行为;2、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古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利器,从而产生了砭石、骨针等医疗器具,并逐渐掌握了运用工具治疗疾病的经验;3、医、巫的

合与分

,医巫合流曾是中西医学共同经历过的一段历史,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医疗知识才有了比较系统的总结,进而医巫斗争,逐渐打破束缚,确立医的独立地位,并走上继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或许这个理论在当今不是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给后人留下了如此多的思考与研究;4、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巅峰之作“公元前800至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发生在这个时期。并且是独立地发生在中国、印度和西方。”(雅斯贝尔斯说)这一阶段是东西方哲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国,《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已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堪为中医奠基之作。在西方,《希波克拉底全集》“是自然科学几乎没有萌芽时代,在医术上具有先进性的最宝贵的代表文献。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学虽然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知识上有缺陷,虽然只是很少而粗略地研究过动物,但是它主要是建立在临床实验和哲学推理的基础上,终能使医学提高到难以超过的高度……他的确解决了在医学历史上具有决定性倾向的开端。”比较《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二者的理论建构有诸多相似之处:废巫存医、整体观念、调节平衡、哲学思辨、临床实践。《内经》强调天人合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外测内,可以不依赖解剖形态学而照样诊治疾病;《希波克拉底全集》虽然还没有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知识,但却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为西医学的实证开了先河。这些差异也为中西医学的日后分向而行埋下了伏笔。

中医药 西医药 的异同

中医大多以草药为主,为什么因为中的理念在于补,人体缺少什么就把缺少的东西补足了,人就自然而然好了。 而西医大多以药片为主,为什么因为西医的理念是治,你哪里痛我就给你治哪里,所谓的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就是这样子。 不同:理论基础完全不同,西医是建立在解刨学基础之上的.中医是建立在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 效果:预防--中医优于西医治疗 首先明确其相同点:1.中医与西医都是一门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都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与转归的科学。(这里抨击一下前些年北大某教授说的中医是伪科学的错误论点)然而西医的理论体系较为独立;2.中医与西医的研究对象主要都是人体,当然,西医的研究对象相对广泛,比如: 普通动物等。 2.研究疾病的观念不同: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和世界万物合而为一,通常都是通过全身治疗来治疗某一部位的疾病!以宏观的思想来认识疾病。故其研究疾病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治疗疾病注重经验;西医讲究微观的思想认识疾病,注重对症治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疗疾病注重微观证据。 3.诊断方法不同: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断疾病;而西医通过 体格检查的同时更主要借助医疗器械诊断。故其诊断方法优于中医。 4.治疗方法不同:中医主要通过中药各种剂型或结合针灸,拔罐,推拿,按 摩等手段进行治疗;而西医主要通过手术及化学药物对疾病治疗。 5.优势不同:中医的理论体系注定其优势在于慢性病、疑难杂症及功能性疾 病;而西医的理论体系主要优势在于急性病、器质性疾病。 2.研究疾病的观念不同: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和世界万物合而为一,通常都是通过全身治疗来治疗某一部位的疾病!以宏观的思想来认识疾病。故其研究疾病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治疗疾病注重经验;西医讲究微观的思想认识疾病,注重对症治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疗疾病注重微观证据。 3.诊断方法不同: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断疾病;而西医通过 体格检查的同时更主要借助医疗器械诊断。故其诊断方法优于中医。 4.治疗方法不同:中医主要通过中药各种剂型或结合针灸,拔罐,推拿,按 摩等手段进行治疗;而西医主要通过手术及化学药物对疾病治疗。 5.优势不同:中医的理论体系注定其优势在于慢性病、疑难杂症及功能性疾 病;而西医的理论体系主要优势在于急性病、器质性疾病。 2.研究疾病的观念不同: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和世界万物合而为一,通常都是通过全身治疗来治疗某一部位的疾病!以宏观的思想来认识疾病。故其研究疾病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治疗疾病注重经验;西医讲究微观的思想认识疾病,注重对症治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疗疾病注重微观证据。 3.诊断方法不同: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断疾病;而西医通过 体格检查的同时更主要借助医疗器械诊断。故其诊断方法优于中医。

中药饮片与中药材、中成药的区别(内容清晰)

中药饮片与中药材、中成药的区别 (1)中药饮片和中药材 一般来说,中药材是指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种植、养殖和采集的药材,属于生产中药饮片的原材料。从行业分类上来讲,中药材种植属于农业,而中药饮片加工则隶属于医药制造业。 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多附有泥土和其他异物,或有异味,或有毒性,或不宜保存等,经过不同的炮制工艺后,中药材在形态、毒性、洁净度、药物疗效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能够达到中成药生产加工或中医药临床需要的标准。因此,中药饮片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经过炮制加工之后、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的产品,二者最大区别在于是否经过了炮制工艺。 以下列举几种中药材以及经炮制加工为中药饮片之后的对比图:

(2)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区别 通常来说,中成药是指以中药饮片为主要原料,根据一定的治病原则,按照严格的生产程序和标准,将多种饮片按特定比例相混合,并配合一定的辅料制成,可以随时取用且对症明确的药品。中成药主要成分的配方、用量等相对固定,生产者不能随意更改配方或用量。目前中成药按剂型分类,主要包括丸剂、散剂、煎膏剂、丹剂、片剂、颗粒剂、胶剂、胶囊剂、合剂、酒剂、酊剂、雾剂、注射剂、气

雾剂等类别。除具有较为明显的上下游关系,以及分属不同行业之外,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 年版)》,我国的基本药物划分为三大类别,即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中药饮片,这也表明中成药与中药饮片之间具有明显区别: ① 中药饮片以单一品种存在,从外观、气味、味道等可单独进行辨认,而中成药是将多种饮片按比例混合,并最终以丸剂、散剂、片剂、口服液等形式存在,一般无法直接辨别其具体成分组成,例如感冒清热颗粒(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等中成药。 ② 使用方式和途径不同。中医讲究“一人一方”,即根据每一位患者的不同体质及病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具处方,中药饮片种类繁多,处方搭配非常灵活,对于病症相同的不同患者,处方都可能会存在差异。而由于中成药的配方固定,且不可随意更改,在确定的配方下以成药方式生产,无法针对不同患者做出调整。 ③ 行业管理体制不同 ◆ 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生产新药或者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的,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批准文号;但是,生产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除外”。因此,中成药的生产必须首先获得药品批准文号。而目前除了少数饮片类别外(如曲类等),中药饮片的生产均未实施批准文号管理。 ◆ 根据2007 年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规定,“中药饮片的蒸、炒、灸、煅等炮灸技术的应用”属于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而对于中成药,除“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明确列入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之外,其他并未有明确限制。因此,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对外商投资的行业准入制度不同。 ◆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公布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的通知》中,明确了一百余种中成药的规格和零售指导价格,但并未涉及中药饮片的价格管理。此外,《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中,亦将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分别单独列示。

浅谈天然药物与中药的区别

浅谈天然药物与中药的区 别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浅谈天然药物与中药的区别 摘要:本文介绍了天然药物和中药这两个概念,并从定义、研究领域、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这五个方面对俩者进行了区别。 关键词:天然药物中药区别 Abstract: This essay introduced concepts of natural medicine and 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 And distinguish these two concepts in terms of their own definitions, own fields, goals, threads as well as methods of researching. Keywords: Natural medicine, 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 distinguish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遍布全球的医药工作者更多地将自己关注的目光投向来自绿色生命的天然药物和中药,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重大的环保意义和给人类以安全感,更主要的是它在治疗、保健、抗衰老等方面所具有的神奇效力。我们相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化,天然药物和中药在这个世纪将以更加引人注目的战绩独领风骚。[1] 一.定义 天然药物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矿物质等自然界中存在的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及其配方、制成品。[2] 中药概念的核心内涵在于必须以“ 中医药理论体系” 为指导加以确定, 即是以整体观念为主体的理、法辨证诊断系统, 与独特的方、药治疗系统相统一的医学科学体系,也就是中医理、法、方、药学术体系的统一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广义上讲, 中药属于天然药物,但天然药物不一定都是中药。

浅谈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

浅谈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 李文君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对于中草药的研究与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治本的良好功效,治疗比较全面,疗效巩固不易反弹等优点。在中西医药不断融合的大环境下,如何合理联用中西药物引起国内外医药工作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临床和药理学实验表明,合理的中西药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但若使用不当,有些可与西药产生拮抗作用或改变西药的某些性质,从而降低药效,或增加毒副反应,引起药源性疾病。因此,笔者通过对于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合理的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 我国的中医讲究整体理念,探求病因,使人体自身达到阴阳调和的状态从而治疗疾病,而西医是通过直观地改变人体的某种病理体征从而治疗疾病。若中西药联用合用将会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疗效大于或等于两药单用。典型处方举例分析见表1。 表1 合理的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情况举例 中成药西药病人诊断简评 步长脑心通格列美脲脑梗死、糖尿病治疗两种病症 金嗓利咽丸缬沙坦胶囊咽炎、高血压治疗两种病症 六味地黄丸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糖尿病 前者有滋阴补肾作用,与后者联用可减轻患者因长期使用后者所致的肾功能损伤 元胡胃舒片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胃食管反流病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与元胡胃舒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安全性高 香砂养胃丸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胃溃疡协同作用,加速溃疡 愈合 稳心颗粒酒石酸美托洛尔室性早搏协同作用 2不合理的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 中成药与西药合用可以扬长避短,增强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但不合理的联用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毒性增加。中成药与西药合用需要考虑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其实和西药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相同,也需要考虑是否会出现以下问题:①理化性质的改变,如pH值的改变或

中成药和西药的区别

中成药和西药的区别 中成药和西药有着明显的区别,中成药主要是根据中医的理论来进行制作的一种成品的药物,而西医的药物主要是根据西方医学发展而来的一种药物,虽然西药没有中医的一些久远,但是西药是根据一些实践理论和现代科技紧密相关的一种药物的制作,两种药物不能说谁好谁不好,可以说各有优势和缺点。 ★中成药和西药的区别 ★ 中成药: 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列如冰硼散、川贝合剂、六味地黄丸等都是属于中成药。

★中药: 中药是指单一的一味药物,如桔梗、黄芩、黄连等等只是属于中药,但不是草药,草药是没有经过加工的一些植物,植物中含有的一些成分可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草药只有一些乡村的经常在野外生活的一些老人或医生对次了解的多一些。 ★西药 是从西方医学发展而来的,西药的发展没有中国的医学久远,但是西药的成分比较的科学,是由根据的,是经过科学的理论证实和实践的药物。西药如阿司匹林、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等 西药见效快,效果神速。对于急性的疾病,如急性的头疼,肚子疼,身体发热,感冒,急性的跌扭伤,各种急性感染等,西药输液立马见效,比中药快的多。但对于慢性疾症,以及疑难病比如被称为“慢性癌症”的间质性肺炎来说吧,西医宣布是无法

治疗的,只能在维持中等待死亡,而中药验方“养阴化纤汤”却能慢慢的活化肺器官病灶,逆转肺纤维化,临床中有一部分此病是能临床治愈的。 西药多为化学合成的单一成分,多以恢复发生病理的脏器为目的。它是针对“病”引进“对抗”。而中药是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按照一定原则组成的复方,多是恢复人体与环境或人体各脏腑间的不平衡状况。它是将“证”引进调整。总之,西药主要是以消灭“病灶”为目的,中药是以调整人体机能,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

中药材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的区别1知识讲解

中药材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的区别1

中药材、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的区别 中药凡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中医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的总称。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 中药材 一、药材是中药饮片的原料。 二、药材指符合药品标准. 三、一般指药材原植、动、矿物除去非药用部位的商品药材。 四、药材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均指生药材,应按照附录药材炮制通则的净制项进行处理。 在严格意义上,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仅指经过净制处理后的药材,对于未经依法净制处理的原药材不能列为药品概念下的中药材,只能是农副产品,不能直接入药。 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应是严格按照药品标准加工而成的商品,在生产上应严格按照许可管理进行生产以区分其他农副产品,进入药品流通渠道后应完全具备药品的属性,药品经营企业经营的中药材必须是完全具备药品的属性(有合法的生产企业及相关的产品标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作为药品的中药材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附:药材的产地加工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又称初加工。 适宜的初加工可 保持药效

降低一些药材的毒性 防止药材霉烂变质 便于贮运。 产地加工不仅影响药材的药效和质量,还直接影响药材的下一步加工。药材采收后,要及时进行处理,称之为产地加工。 产地加工主要是清洗、除杂和干燥,以纯净药材,降低毒性,防止霉变。 药材清冼主要有喷淋、刷洗、淘洗等方法。(喷刷淘) 除杂包括挑选、筛选、风选、漂洗等,主要是去除非药用部位。(挑筛风漂)因刚采收的新鲜药材含水量高,富含营养物质,微生物极易从其伤口、皮孔、气孔等处侵入,滋生繁衍,致使药材霉烂;部分药材虽然没有霉烂,但也会因生热、腐败而变质,失去药用价值。因此,及时干燥是药材产地加工的关键。 干燥方法主要有 接触干燥(直接接触加热面) 气流干燥(湿物料经加料器连续加至干燥管下部,被高速热气流分散,在气固并流流动的过程中,进行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使物料得以干燥。) 真空干燥(真空干燥,又名解析干燥,是一种将物料置于负压条件下,并适当通过加热达到负压状态下的沸点或,者通过降温使得物料凝固后通过溶点来干燥物料的干燥方式。) 沸腾干燥(沸腾干燥又名流化干燥,是流化技术在药物干燥中的新发展。所谓流化床,是指在一个设备中,将颗粒物料堆放在分布板上,当气流由设备的下部通入床层,随着气流速度加大到某种程度,固体颗粒在床内就会产生沸腾状态,这种床层就称为流化床。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干燥的则称为流化床干燥。)

中药材、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的区别

中药材、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的区别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中医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的总称。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 一、中药材 药材是中药饮片的原料。药材指符合药品标准,一般指药材原植、动、矿物除去非药用部位的商品药材。药材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均指生药材,应按照附录药材炮制通则的净制项进行处理。 在严格意义上,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仅指经过净制处理后的药材,对于未经依法净制处理的原药材不能列为药品概念下的中药材,只能是农副产品,不能直接入药。因此,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应是严格按照药品标准加工而成的商品,在生产上应严格按照许可管理进行生产以区分其他农副产品,进入药品流通渠道后应完全具备药品的属性,药品经营企业经营的中药材必须是完全具备药品的属性(有合法的生产企业及相关的产品标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作为药品的中药材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附:药材的产地加工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又称初加工。适宜的初加工可保持药效,降低一些药材的毒性,防止药材霉烂变质,便于贮运。产地加工不仅影响药材的药效和质量,还直接影响药材的下一步加工。药材采收后,要及时进行处理,称之为产地加工。产地加工主要是清洗、除杂和干燥,以纯净药材,防止霉变。 药材清冼主要有喷淋、刷洗、淘洗等方法。除杂包括挑选、筛选、风选、漂洗等,主要是去除非药用部位。因刚采收的新鲜药材含水量高,富含营养物质,微生物极易从其伤口、皮孔、气孔等处侵入,滋生繁衍,致使药材霉烂;部分药材虽然没有霉烂,但也会因生热、腐败而变质,失去药用价值。因此,及时干燥是药材产地加工的关键,方法主要有接触干燥、气流干燥、真空干燥、沸腾干燥、喷雾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等。 一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必须进行揉搓,如山药、党参、麦冬、玉竹等。有些药材在干燥之前需进行蒸、煮、烫处理,如天麻、地黄、山药、何首乌、黄精等。多数根和根茎类及皮类药材在半干燥时应停止干燥,密闭堆积使之发热,内部水分向外蒸发时遇堆外低温凝结成水珠附于药材的表面,称为发汗,如玄参、丹参、板蓝根、大黄、黄芪、薄荷、厚朴、杜仲等。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明显区别与药品定义中药饮片、中药材的生产过程,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品只是原药材不同的存在形式,并不具备药品的基本属性,其进入药品环节时,必须严格按照药品标准进行生产管理。 二、中药饮片 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的中药材及其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品。中医临床用来治病的药物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而中成药的原料亦是中药饮片并非中药材。《中国药典》规定: 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净制、切制、炮炙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根据现代炮制理论的要求,净制、切制、炮炙统称为炮制,因此“中药饮片”应该理解为直接应用于医疗调配及制剂的中药炮制品。因此在医疗临床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