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枯萎病防治方法 甜瓜枯萎病用什么药

甜瓜枯萎病防治方法 甜瓜枯萎病用什么药

甜瓜枯萎病防治方法甜瓜枯萎病用什么药

甜瓜蔓枯病主要为害主蔓和侧蔓,有时也为害叶柄、叶片。叶片受害初期在叶缘出现黄褐色“v”字型病斑,具不明显轮纹,后整个叶片枯死。甜瓜枯萎病可影响甜瓜的花、叶、芽包、幼苗、小枝、茎及顶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甜瓜枯萎病的防治方法,了解一下甜瓜枯萎病用什么药效果好。

甜瓜枯萎病的发病条件

病菌发育和侵染适温24~25℃,最高34℃,最低4℃,土温15℃潜育期15天,20℃9~10天,25~30℃4~6天,适宜ph4.5~6。调查表明秧苗老化、连作、有机肥不腐熟、土壤过分干旱或质地粘重的酸性土是引起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甜瓜枯萎病的预防

1、选用良种:选用红肉网纹甜瓜、白雪公主、随州大白甜瓜等抗(耐)病品种和伊利沙白、红甘露、新蜜杂7号、巴的、黄旦子、绿珍珠等早熟品种。同时,与非瓜类作物进行5年以上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

2、土壤调剂: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在土壤中添加0.5%的s-h添加剂(稻壳、蔗渣、虾壳粉等加尿素、过磷酸钙、硝酸钾制成)可减少枯萎病发生。对酸性土壤应施用消石灰,每亩100~150千克把土壤ph调到中性。

3、种子消毒:浸种可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30分钟,捞出后

1

甜瓜枯萎病发生与防治

甜瓜枯萎病发生与防治

甜瓜枯萎病又叫萎蔫病、死秧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属土传病害,病菌由根侵入阻塞水分输送造成地上植株供水不足。该病在甜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幼苗染病后,叶子发黄、僵化不长或萎蔫下垂、凋萎枯死。一般苗期发病轻,在瓜蔓生长盛期、开花结瓜初期和瓜膨大期发病较重,发病初期下部叶片首先表现出褪绿、发黄,黄叶渐渐向上发展,直到全株枯死;有些植株发病后叶片不变黄,而是表现为中午叶片萎蔫,早晚恢复,几天后随着病情的发展,植株早晚不能恢复,整株或部分侧枝开始枯死。发病株的茎基部有褐色长条形病斑,病斑上可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部分植株病部茎杆纵裂,并分泌红色胶状物,剥开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 连作、土壤干湿不均,氮肥过多,施用牲畜吃过病蔓或带病瓜皮后排出的粪便,或天气干旱后时雨时晴,都有利于枯萎病发生。因此防治甜瓜枯萎病的关键是要注重防病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化学药剂的早期防控。防治措施: 一是要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不能在前茬种过甜瓜或黄瓜的地块种植甜瓜; 二是选择健康植株留种; 三是采取起垄栽培的方法,特别是在地势较低容易产生积水的田块; 四是遇高温多雨的天气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治植株根部渍水引起病害流行; 五是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能力;

六是加强早期药剂防治。①浸种。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50—60℃的温水成1000倍液,按种子量10倍的药液用量加入种子中立即不停搅拌,等水温稳定在30℃左右时再静置浸种30-40分钟;②土壤处理。播种或定植前每亩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0.5-1公斤拌细土20—30公斤撒施在播种或定植穴内;③在瓜蔓生长盛期、开花结瓜初期和瓜膨大期分别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或70%敌克松1000—1500倍液各灌根防病一次,注意交替用药;④进入瓜蔓生长盛期以后注意田间病害监测,发现病株及时灌根防止蔓延,甜瓜枯萎病发现的越早,防治的效果越好,中午到田间检查把基部叶片出现萎蔫的感病植株做个记号(因早晚叶又恢复不易发现),在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及时用上述药剂对标记的感病植株进行灌根,每株灌稀释好的药液100-200毫升,7-10天后再灌一次,连续防治2-3次控制病害蔓延。

(完整版)甜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甜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1、青枯病:茎蔓染病:病部变细呈水渍状,植株顶端蔓中午萎蔫,早晚恢复,病情扩展很快,仅3~4天全株叶片即萎蔫,叶片干枯植株死亡,剖视茎蔓用手挤压时,从维管束断面溢出乳白色黏液,即病原菌菌脓。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8%波·锰锌(科博)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7% 春·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68%或72%农用链霉素,每667m2用有效量15000万单位的原粉10g,对水50kg,稀释成200mg/L,喷2~3次有效。 2、果腐病:发病初期出现褐色至深褐色水浸状病斑,病斑直径1.5-3厘米,深约1.5厘米。病情扩展后内部开始腐烂,病组织白色或玫瑰色,湿度大或贮运中,病部长出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发病后喷药,常用药剂有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60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一10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 500倍液,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颗粒剂8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3、病毒病:常见有花叶型和坏死型2种。花叶型表现为系统花叶,上部叶片先发病,呈深绿色和浅绿色相间的斑驳花叶,叶小稍卷曲,茎扭曲萎缩,病株矮小,结瓜少且小,上生深浅不均的绿色斑驳。坏死型有2种,叶片上出现圆形坏死斑点,或滞长矮缩,或产生锈褐色

斑,四周具褪绿晕环,病斑与微细叶脉相连变成锈色网状,逐渐坏死,严重的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开始喷药,常用药剂有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5%抗毒丰(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治2-3次。发现蚜虫及时喷洒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50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 4、角斑病:子叶发病初期呈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叶背溢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有白痕。病斑质脆,易穿孔。茎、叶柄、卷须等发病时出现水浸状小点,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可见菌脓,严重时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果实发病时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受害的果实常伴有软腐病原菌侵染,呈黄褐色水渍状腐烂。『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及蔓延开始期喷洒氧氯化钢可湿性粉剂、甲霜铜可湿性粉剂、可杀得可湿性粉剂。此外还可选用硫酸链毒素、农用链霉素,以及1:2:200倍式波尔多液等进行防治。 5、甜瓜霜霉病:从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仅为害叶片。初在中下部叶背面形成水渍状斑点,逐渐发展,叶正面褪绿坏死,最后变褐,形成不规则形的坏死大斑,潮湿条件下叶背产生紫灰色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和游动孢子囊。叶背病斑周围常形成水渍状深绿色不规则环纹。病叶由下向上发展,特别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枯死。

甜瓜枯萎病发生与防治技术-最新文档资料

甜瓜枯萎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 Bligh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iseases melon ,spread wide ,local area severe disease ,especially the crop planting plots widespread disease. General incidence is 3% ?5%, serious plot strain can reach more than 10%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melon yield and quality. 1 发病症状 该病于苗期、伸蔓期至结瓜期都可发生,以果实膨大期为发病高峰,果实开始成熟,病害又趋于稳定,其典型症状是萎蔫。幼苗发病,病苗叶色变浅,逐步萎蔫,最后枯死,剖茎可见维管束变色;成株期发病,植株叶片由下向上萎蔫下垂,部分叶片叶缘变褐或产生褐色坏逝世斑,最后全株枯死。有时病茎上还呈现凹陷坏逝世条斑,空气湿润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最后病茎基部腐烂纵裂,维管束变褐。该病发病时子叶萎蔫或全株萎蔫,呈猝倒状。发病初期病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为明显,早晚尚能恢复,数日后整株叶片严重萎焉下垂,不能再恢复正常,全株死亡。病株根部褐色腐烂,稍溢缩,茎基部纵裂,裂口处有时溢出琥珀色胶状物,如将病茎纵割,可见维管束呈黄褐色。 2 病原 枯萎病属半知菌镰孢霉真菌侵染所致。

3 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或粪肥均可带菌,条件适宜时,病菌通过根部伤口,或直接从根尖分生细胞间侵入,形成初侵染。浇水、昆虫都能传播。温度在4C?38C内都可发病,而以20C?28C为适宜,相对湿度高于85%温度在24C?27C 时发病重。酸性土壤发病重,碱性土壤发病轻。当田间浇水次数多、水量大,造成土壤和空气高湿,或雨后暴晴、连阴天等均有利于发病,重茬地发生严重。 4 防治技术 4.1 农业防治 与非葫芦科作物实行5 年以上的轮作,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适时早播,严禁大水漫灌、串灌,田间积水及时排除,追施肥料切忌伤根,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肥,合理整枝打杈。 4.2 化学防治 4.2.1种子处理用40%甲醛150倍液浸种30min,或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仆?2h,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待播,或者用种子重量0.3%的敌克松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也有一定防效。 4.2.2 土壤处理重茬地采取移沟法对阴阳土进行交换,有枯萎病史的田块,播前用多菌灵、敌克松等杀菌剂喷洒于瓜沟或将药土施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