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5532669.html,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作者:梁萧

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1期

摘要: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的作品充满了批判现实主义色彩,以写实为基调,成为19

世纪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他善于在特定环境下塑造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再通过人物再现的写作手法,折射社会,堪称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所描绘的现实世界,并非是生活的复制品,而是基于小说家敏锐的观察力,用小说写作手法呈现“真实”的世界。可以说,他是一位创造现实的现实主义作家。

关键词: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写实

中图分类号:G6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1-0140-05

作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巴尔扎克不仅开辟了小说的新天地,更将小说的表现力提升到空前的高度。他强调塑造人物要典型化,从典型化中突出人物个性,再通过典型人物这一个“点”去折射社会现实的一个“面”。他所刻画的人物如“伏脱冷”、高老头的女儿,将个性与共性完美结合,又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之成为典型的小说人物。他的作品反映社会现实,以写实为基调,长于描写丰富多彩的生活,刻画的法国社会风俗细致入微,读者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化,看到了19世纪法国社会所经历的巨变。他通过创造现实来描写“真实”世界的创作模式,被誉为“创造现实的现实主义者”。

一、还原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文学巨匠,是塑造典型小说人物的大师。在其二十载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幽谷百合》等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而《人间戏剧》更是被誉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真实地呈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中金钱的统治地位,深刻剖析了人性的丑与美,在世界小说史上树立了一块迄今为止仍无法超越的丰碑。[1]与他

同时代的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在其葬礼上发表了这样的赞誉:“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人;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2]

尽管巴尔扎克在生前并未得到应有的赞誉,但在其死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他作品的伟大之处,并将其誉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在今天,我们重读巴尔扎克作品时,不禁被其光怪陆离的小说场景、极富个性的人物形象、对现实世界中追逐金钱名利心理的深刻剖析所折服。他的作品兼具了现实主义小说的三大特性,即真实的细节描写、典型的人物形象、客观的叙述方式。要解读巴尔扎克作品,剖析他是如何创作出如此“真实”的小说,首先要还原巴尔扎克,还原他的创作历程。

(一)折射社会的镜子

巴尔扎克简介

巴尔扎克简介(1799~1850) 法国小说家.1799年5月20日生于巴黎以南的图尔城, 1850年8月18日卒于巴黎.巴尔扎克的一生,处于19世纪前半期的50年,经历了拿破仑帝国的战火纷飞的岁月,动荡不安的封建复辟王朝,以及以阴谋复辟帝制的路易□波拿巴为总统的第二共和国.他用总标题为《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巴尔扎克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到附近的乡村去寄养. 上小学后一直到中学毕业,他始终寄住在宿舍里,没有能回 家过一段比较长的日子,享受家庭生活的温暖.离开家庭的童年生活的痛苦使他毕生难忘. 巴尔扎克的父亲原姓巴尔沙,是个精明强干的人. 他来自农村,幼年时跟当地教士学了一点文化,中年致富,在外省当过副市长,供应军粮的承包商,在巴黎经营过呢绒商业,当过巴黎驻军的军需负责人,是一个白手起家的资产者. 1816年,17岁的巴尔扎克结束中学的学业后进大学法科,并在文科旁听.18岁时,先后在诉讼代理人和公证人的办事处当见习生或书记. 从20岁开始,巴尔扎克决定从事文学创作.他在巴黎贫民区租了一间房顶上的阁楼,由父母供给极有限的一点生活费,埋头写作.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这是一部完全失败的作品,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兴趣.接连又写了十多部小说,有的是自己所写,有的是和别人合写.这一阶段他所写的小说全用笔名发表.这些作品并没有给他带来生活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他只好暂时放弃文学.1826年借钱出版了一部普及版的《莫里哀全集》,接着又出版一部拉封丹寓言诗集, 销路不佳,亏损负债9,000法郎.后又借债经营印刷厂和铸字厂,均以赔本告终.他前后负债共达6万多法郎. 从1828年夏季开始,巴尔扎克决定重新回到文学事业上来.他写了一部以布列塔尼封建势力武装叛乱反对共和国为题材的小说《最后一个舒昂党人》(后来编入《人间喜剧》,改名《舒昂党的人们》).这是巴尔扎克所写的第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第一次用巴尔扎克真姓名发表.此书问世,初步奠定了作者在文学界的地位. 接着发表小说《婚姻生理学》,在读者之间引起广泛注意.1831年他的新著《驴皮记》出版,巴尔扎克立即成为法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 1819到1829年,是巴尔扎克在文学事业上的探索阶段.从1829年开始,一直到1848年,是他创作《人间喜剧》的时期,也是他文学事业的全盛时期.他用超人的才智与精力,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共创作小说91部.平均每年产生作品四,五部之多.他每日伏案一般都在10小时以上,常常连续工作18小时.有时文思如泉涌,或者为了赶写稿子,他一连几天废寝忘餐,夜以继日地劳动.根据阿尔贝·贝干教授提供的材料,巴尔扎克的杰作《高老头》(原名《高立欧老爹》)是他用三天三夜一气呵成的. 什么是《人间喜剧》的作者的创作动力人们说是因为他负债过多,需要用稿费还债.巴尔扎克年轻时经营印刷出版业确曾负债巨万.但从他成为名重一时的小说家之后,他的收入丰厚,出版商争着和他签订合同,不惜重金预约他尚未完成或尚未动笔的小说稿,早年的债务早已还清.名作家巴尔扎克生活阔绰,醉心于豪华的排场.他在巴黎同时安置了几处住宅和别墅,出门坐最富丽的马车,驾着骏马;仆役都穿制服;他也服饰华贵, 出入于名门大户的沙龙.由此可见,他的勤奋创作,绝对不是由于贫困. 巴尔扎克从年轻时开始就自信有很高的文学才能, 对文学有极大的抱负.他不舍昼夜地勤奋写作,主要因为有一股激情在内心沸腾,促使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要求在文艺界做一番伟大的事业.在他的书室里,有一座作为摆饰的小型拿破仑塑像.在塑像座盘边上,巴尔扎克亲笔写着:"他用宝剑未能完成的大业,我将用笔杆来完成." 巴尔扎克要完成的伟大事业就是《人间喜剧》这座巍峨的文学里程碑.第一次在这位小说家笔下出现《人间喜剧》这个名词是在1813年.毫无疑问,《人间喜剧》的命名是受但丁长诗《神圣喜剧》(中译《神曲》)标题的启发.1841年,巴尔扎克确定了这个庞大的创作计划.当时有四家出版商和巴尔扎克签订合同,合资承包《人间喜剧》的出版工作.1842年,巴尔扎克写了《人间喜剧·导言》,阐述他写作这部史无前例的文学巨著的宗旨.1845年巴尔扎克亲笔写的《人间喜剧总目》,一直保存到现在.根据这个《总目》,《人间喜剧》分为三大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 《风俗研究》内容最为丰富,包括小说最多.因此这一部分又分为六个门类:1.《私人生活场景》,2.《外省生活场景》,3.《巴黎生活场景》,4.《政治生活场景》, 5.《军队生活场景》,6.《乡村生活场景》.《私人生活场景》包括32部小说,其中4部当时已有提纲,尚未起稿.已经完成的28部之中包括著名的《高老头》(1834), 《猫滚球布店》(1830),《夏倍上校》(1832)和《三十岁的女人》(1831~1834)等.《外省生活场景》包括17 部小说,其中6部尚未完成;已经发表的11部中包括《欧也妮·葛朗台》(1833),《幽谷百合》(1835)和《幻灭》(1837~1843)等.《巴黎生活场景》共有20部小说, 其中6部尚未产生;在已经发表的小说中有《金目少女》 (1834),《纽沁根银行》(1838),《塞沙·皮罗多兴衰记》(1837),

超现实主义综述

超现实主义思潮综述 摘要:本文用客观的语言,论述了脱胎于达达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历史背景和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影响的哲学背景,并简要谈论了其成立的过程及艺术的纲领。通过对其代表人物达利、米罗画作的分析浅论了超现实主义抽象和具象两种不同风格的特征。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潜意识象征性 超现实主义是现代艺术的一项运动与流派,它脱胎于瑞士的达达主义,由达达主义在法国同象征主义相结合后逐渐演变而成。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直觉主义和弗洛依德的梦幻心理理论及精神分析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彼岸世界,即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世界。超现实主义者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同时致力于突破合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揉合,而达到一种绝对的真实,超越的真实。例如,超现实主义画家与过去画家描写梦境有显著不同,这在于他们能重现梦境,并将逻辑上不相干的事物加以喻示性地并列,由此传达出梦境特有的感性气氛。 一、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达达说起 1914年8月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四百多年来形成的“美的艺术”体系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尽管博物馆继续开放,展览会照常举办,但欧洲稳定、统一的艺术体系已经开始瓦解。许多艺术家在战争中身心遭到重创。在这段时期内艺术家继续从事传统的艺术活动似乎不合时宜,更不愿在官方举办的画展上展出自己的作品。那个时代需要另一种艺术--一种全新的批判性艺术--达达主义产生了。 “达达”一词主要表达的是一种玩世不恭的象征意义。达达主义者将他的攻击目标指向所有以前的艺术运动和形式,无论是传统的还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实验性艺术。他们对既有的体制、道德和一切美学等传统价值观念一律加以破坏和颠覆。 达达主义者抨击伪善没落的旧世界,与其说是一场艺术运动还不如说是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反抗,从本质上看他代表了对艺术的否定--但它否定一切时最终不得不否定自己,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总是不破不立,在对旧事物摧枯拉朽的无情涤荡后,新事物的兴起也就为时不远了! 二、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在达达主义衰落的同时,有两种学说广为流传--一是法国哲学家柏克森的生命哲学,二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尤其以后者的影响最为广泛。他把人的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对立部分。他认为梦总是指向人的心灵深处,梦境体现了人的潜意识和本能的欲望,是潜意识完美的再现,是摆布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但这些潜意识却受到现实规范的种种抑制,人们长期忽略了它。弗洛伊德反对一味压抑潜意识,主张寻找合理渠道来发泄,而艺术创作给潜意识超越现实规范理性和道德提供了最佳途径。因为梦和艺术是相通的。 三、超现实主义的产生 1924年,法国作家布列东在巴黎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布列东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曾对超现实主义作过经典性的解释:“超实现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通过它,用口头或局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它只接受思想

巴尔扎克作品经典语录大全100句

巴尔扎克作品经典语录大全100句 导读:1、男子的才对于德而言,就和美貌之于女子差不多:能给人以希望。——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婚约》2、苦难好比一道神奇的符箓,能加强我们的天性,使猜忌与凶恶的人愈加猜忌愈加凶恶,慈悲的人愈加慈悲。——巴尔扎克《夏倍上校》3、真正的考验是在痛苦和幸福上。当两个人通过了这两种人生的考验,在这过程中每人的优缺点都暴露无遗,也观察了彼此的性格时,他们就可以手携手一直走到坟墓了。——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婚约》4、在爱情方面,别有用心的虚假总比真面目可爱,就因为此,才有许多男人肯在一般手段高明的女骗子身上挥金如土。——巴尔扎克5、人类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时间的混合。所谓强者是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时机。守财奴的生活,便是不断的运用这种力量为自我效劳。他只依赖两种情感:自尊心与利益。但利益既是自尊心的实际表现并且是真正优越的凭据,所以自尊心与利益是一物的两面,都从自私自利来的。这种人物涉及所有的情感,可以说集情感之大成,而我们个个人都跟他们一脉相通。哪有什么全无欲望的人?而没有金钱,哪个欲望够满足?——巴尔扎克《欧叶妮·葛朗台》6、精神生活与肉体生活一样,有呼也有吸:灵魂吸收另一颗灵魂的感情来充实自己,然后以更丰富的感情送回给人家。人与人之间要没有这点美妙的关系,心就没有了生机:它缺少空气,它会受难,枯萎。——巴尔扎克《欧叶妮·葛朗台》7、逆境不就

是命运的试金石吗? ——巴尔扎克《高老头》8、"L'amour n'est pas seulement un sentiment, il est aussi un art. 爱不光是一种感情,也是一门艺术。 - Honoré de Balzac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网络名言集》" 9、感情等于才分。感受是了解的对手,正如行动是思维的抗衡。一个有天才的朋友可以通过友情、领会,和他并驾齐驱。一个常人有感情作基础,就可以比倒最伟大的艺术家。这说明女人为什么爱着一些“蠢才”。——巴尔扎克10、到处是真苦难,假欢喜。——巴尔扎克《高老头》11、哪里有穷困,哪里就有苦难。苦难,穷困,蓄势极猛,苦了,穷了,斯滥矣,大权在握,就会滥用,其理自同。——巴尔扎克《乡村医生》12、做点好事,待人要仁慈、宽厚;总之,用你的谦虚来避免厄运吧。——巴尔扎克13、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14、目的高尚,会使所做的事情都同样高尚。——巴尔扎克15、实笃一清如水的生活,诚实不欺的性格,不论身处哪个阶级,就算心术最坏的人,也会对之肃然起敬。——巴尔扎克16、长命也许不够好,美好的生命却够长。——巴尔扎克17、人们有多少需求,就能创造多少财富。——巴尔扎克18、艺术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量思想。——巴尔扎克19、他不断地处于与人奋斗、与天地奋斗之中,没有功夫去尽情卖弄。只有花花公子才会大肆卖弄,迫不及待地将转瞬即逝的一季庄稼收割下来,那种自尊与不管

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

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 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HonoredeBalzac。1799~1850) 他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法科学校毕业后,拒绝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而立志当文学家。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 1829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这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为他带来巨大声誉,也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放下第一块基石,巴尔扎克将《朱安党人》和计划要写的一百四五十部小说总命名为《人间喜剧》,并为之写了《前言》,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基本原则,从理论上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巴尔扎克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他在小说结构方面匠心独运,小说结构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并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以外形反映内心本质等手法来塑造人物,他还善于以精细人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败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经济的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我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院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恩格斯:《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高老头》巴尔扎克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

巴尔扎克简介 巴尔扎克(Honore de Balzac,1799~1850),他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法科学校毕业后,拒绝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而立志当文学家。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 1829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这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为他带来巨大声誉,也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放下第一块基石,巴尔扎克将《朱安党人》和计划要写的一百四五十部小说总命名为《人间喜剧》,并为之写了《前言》,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基本原则,从理论上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巴尔扎克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他在小说结构方面匠心独运,小说结构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并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以外形反映内心本质等手法来塑造人物,他还善于以精细人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败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经济的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我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院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恩格斯:《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浅议巴尔扎克的金钱观

浅议巴尔扎克的金钱观 【摘要】巴尔扎克的一生可以说是在困厄中度过的。金钱对巴尔扎克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金钱既是他人生的苦恼,又是他创作的源泉,所以在巴尔扎克许多的作品里都是以金钱为主题的。他为我们描绘了在广阔的生活领域中金钱的无比威力。在他的笔下,金钱是一柄所向披靡的双刃剑:既是罪恶的开端,又是幸福的源泉。 【关键词】巴尔扎克;金钱观;《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巴尔扎克生活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文艺大繁荣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的文学里,伴随着封建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上升所出现的戏剧性场面里,对道德堕落和对经济力量的惊叹,自然成为作品关注的核心。他以极大的勇气、敏锐的眼光和深刻的哲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金钱世界进行了艺术探索,在“人间喜剧”的舞台上,几乎无处不遇到金钱这个“人间的上帝”。“金钱”是《人间喜剧》中创造的最生动的形象。《人间喜剧》的根本性主题就是揭示金钱的力量和罪恶。巴尔扎克的作品里写的都是人间悲剧,而作品却以“喜剧”冠名。其实,这正是一种讽刺。喜剧在欧洲是粗俗之作,而悲剧则是高雅严肃的艺术。巴尔扎克描写的主要是金钱腐蚀下的堕落,主人公往往是金钱的牺牲品,而不是正面英雄,他们是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悲剧人物的崇高美。所以,巴尔扎克用“喜剧”来命名,是出于对社会现实的嘲弄与批判。 一、金钱与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经历了法国近代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他创造出如此多关于金钱买卖的史诗,除了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巩固和发展时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以及他对社会生活所具有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概括力以外,还与作家本人长期与金钱搏斗的经历密切相关。在与金钱打交道的过程中,他认识了金钱。 巴尔扎克出生后不久,被送到附近的乡村去寄养,离开家的童年生活的痛苦,使他毕生难忘。他大学毕业后,违背父母之命,放弃律师职业立志做一个伟大的作家那一刻起,就被金钱所控制、所困扰。纵观巴尔扎克的一生,可以说是在金钱的困厄中度过的。拥有财产支配权的父母反对他走文学创作之路不成,答应给他两年的时间尝试。而在这两年的时间里给他的费用十分有限,他经常挨饿。当时的咖啡馆,本来是青年作家与新闻记者聚会的地方,可他除了站在门外对着咖啡馆的玻璃窗照照自己饥饿的面孔以外,什么也不能干。到了寒冬,他衣着单薄。为了节省燃料费,他只好一连几天不下床,蜷缩在被窝里写作。最使他担惊受怕的是灯油的开支,因为白天越来越短,下午三点就得点灯。经过两年的苦行僧式的生活和夜以继日的艰苦创作,写成的剧本《克伦威尔》却被家人打入冷宫。巴尔扎克两年的苦苦试验宣告失败。父母即刻停止了对他的资助。巴尔扎克被逼上了自己挣钱的道路。为了谋生,他决定用自己的笔来开路,什么学子的悲剧、作家的名誉统统放到一边去,钱才是当务之急。只要写出的东西能变成钱就行。为了快快挣钱,他开始从事文学投机生意。一时间,一些光怪陆离的东西就像开了闸的河水,源源不断地从巴尔扎克的笔端流出。至于其中的内容,那是完全由市面的行情来决定的。他除了长篇,还写剧本、随笔、杂文等,同时还成为巴黎许多小报的撰稿人。此时他就像一部日日夜夜都在转动着的“制造”文学作品的机器,只要能够出售,他是无需顾及产品的型号和质量的。这样的劳作,给巴尔扎克带来了微薄的收入,缓解了无米之炊之急,使他得到了一些安慰。但是他却没有从中尝到过创作的欢乐。这决不是他所希望的作家生涯。金钱的重压折磨着这个年轻人的心灵,也严重阻碍着他文学才能的尽早发挥。正如同时代法国批评家泰纳所指出的“由于需要,由于面子,又由于想象和希望,他成了金钱的猎取物,金钱的奴隶,金钱凌驾着他,虐待着他,使他伏在案头,拉不起身。金钱

巴尔扎克的作品对中国影响

[键入文字] 巴尔扎克的作品对中国影响 巴尔扎克作品对中国影响 巴尔扎克的作品在中国已经流传了七、八十年。最早出现在中国文坛的是1915 年商务印书馆出的巴尔扎克短篇集《哀吹录》,收有四个短篇《猎者斐里朴》、《耶稣显灵》、《红楼冤狱》和《上将夫人》,由著名的早期翻译家林纾(林琴南)与陈家麟用文言意译,虽然文字很生动,情节也吻合原作,但删节不少。 《哀吹录》出版后的第二年,即1917 年,周瘦鹃译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在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在“法兰西之部”里,收有巴尔扎克的短篇《男儿死耳》,虽然亦是用文言文翻译,但比林纾的翻译更为信达,而且编有巴尔扎克小传,为我国读者第一次介绍了这位法国大作家的生平及创作简况,并且较公允。 巴尔扎克像 五四以后,巴尔扎克的作品渐渐地丰富起来,特别到了三十年代,《世界文库》不但译载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而且在第八期上由穆木天翻译了他的《小于人间喜剧总序》,还有几幅巴尔扎克的画像。巴尔扎克的作品集也在1936 年第一次出版,是蒋怀青译的《巴尔扎克短篇小说》,收有八篇短篇小说,王任叔写了前言《巴尔扎克》,并附有《巴尔扎克重要作品目录》,还把《人间喜剧》中六个场景的中、外名称作了介绍。 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是《欧也妮·葛朗台》,1936 年由穆木天翻译,当时文章《欧也尼·葛朗代》。客观地说,解放前翻译的巴尔扎克的译作品并不算多,但翻译的论述巴尔扎克的文章却为数不少,西蒙、法郎土、圣·佩甫、显克维支等著名人物的论述都介绍翻译成了中文。还出现了中国文人对巴尔扎克的评述,有的还相当有份量。 解放后,尤其五十年代,曾有计划地介绍过外国文学。巴尔扎克一些重要作品,如 1

浅析马克思主义金钱观——以《高老头》为例

浅析马克思主义金钱观——以《高老头》为例 发表时间:2018-01-04T13:42:00.47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11月作者:田梦林[导读] 巴尔扎克对当时掌握国家命脉、骄奢淫逸的金融贵族和大资产阶级深恶痛绝。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湖南长沙 410006摘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科学地揭示了金钱的本质,认为金钱作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应该为人类服务,人类也应当成为金钱的主人,而非奴隶。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表现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人类的一切关系统统都被异化了。这一点,在巴尔扎克 的《高老头》这部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关键词:金钱异化现金交易巴尔扎克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一生创作颇丰。早期在律师和公证人事务所实习的经历,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巴尔扎克对当时掌握国家命脉、骄奢淫逸的金融贵族和大资产阶级深恶痛绝。因而能够以辛辣讽刺的笔触,写出巴黎社会的面貌。而作为《人间喜剧》序幕开端的长篇小说《高老头》,则被公认为这部巨著的奠基之作。 《高老头》整部小说,由四条线索构成,但在整体的处理过程中,以贵族青年拉斯蒂涅的堕落和高老头的悲惨命运作为全文的两条主线。在小说中,巴尔扎克以其敏锐的视角,为人们勾勒出整个巴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以及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世相。本文拟从金钱异化下的欲望、亲情、爱情、友情四个角度来进一步揭示悲剧人物及其命运的成因。 一、金钱异化下的欲望 法国作为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十九世纪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影响。在这一波风潮的影响下,当时的人们对于金钱的崇拜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高老头》整部小说的发生背景是坐落在圣日内维新街上的伏盖公寓。小说的主人公高里奥,早年是一个普通的面条司务,但是法国大革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转机:革命中,他机警灵便,盘下了东家的铺子,采取投机等手段发了大财,几年间,便由一个普通的面条商变成了拥有百万资金的大富豪。马克思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7.]高老头按照资产阶级的法则发家致富,靠投机倒把大发横财,成为资产阶级的暴发户。然而,最终也成为了金钱、权势和财富的牺牲品。而这家公寓的主人伏盖太太,对于公寓内的房客,她自有一套自己的衡量标准:她按照膳宿费的数目,对各人定下照顾和尊敬的分寸。让伏盖太太另眼相看的,是住在二楼的房客高里奥。高里奥刚搬来时,过着的富足生活,让伏盖太太赞赏不已。她尊敬的称呼他为高里奥先生,甚至动了再嫁的念头。而一旦计划失败,她便变着法地报复高老头。 让高老头牵肠挂肚的两个女儿,则过着奢侈的生活。为了进入上流社会做贵族太太,大女儿阿娜斯大齐,便恳请父亲把她嫁给了特雷斯多伯爵;而二女儿但斐纳,则嫁给了银行家纽沁根。为了满足自己无止境的享乐欲望,两个女儿对父亲变相压榨,在父亲资产丰厚时,女儿女婿都很尊敬他,高老头也受到了极端的奉承体贴,这让高老头洋洋得意。而一旦被榨干吃尽,做父亲的则被一脚踢开,直至惨死。两个女儿原始欲望的遮羞布,真正爱的只是金钱,而非父亲。 没落的贵族青年拉斯蒂涅,在初次进入巴黎时,还是个清白老实的穷大学生。可是,在目睹了人性泯灭、道德堕落的世相以后,拉斯蒂涅动摇了,奢侈的欲望开始像魔鬼般咬着他的心。在埋葬了高老头以后,也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 二、金钱异化了的亲情 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披露道:“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柳鸣九.法兰西文学大师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85.]这句话一语道破了资本主义的本质,随着资产阶级地位的不断上升,金钱的作用日益突出,金钱已俨然成为整个社会的轴心,它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家庭,父女之爱、姐妹情谊,一切都为金钱所操纵。 妻子死后,高老头把全部的痴情转移到了两个女儿身上,最大的乐事只在于满足女儿们的幻想。可是,高老头的无私付出没有换来两个女儿的感激涕零,她们反而变本加厉,不肯承认父亲,当他是垃圾一样扫地出门。而一旦有所需求,她们便再过来舔他的手,导致做父亲的开销日益减少,生活艰难。他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倾尽了全部的心血和慈爱,又在一天内给了他全部的财产两个女儿任凭父亲吃尽当光。最后,柠檬被榨干,便把剩下的果皮扔到了大街上。在姐妹俩的争执中,高老头犯了病,临终前渴望再见女儿一面,可是两个自私成性的女儿,为了参加跳舞会,不惜踩着父亲的身体走过去。高老头直到临终前才彻底觉醒,发出了让人痛惜的感叹:“倘若我有钱,倘若我留着家私,没有把财产全部给她们,她们就会来,用她们的亲吻来舔我的脸!……”[ 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92.]高老头在死后的处境更加凄惨,拉斯蒂涅两姐妹处奔走都一无所获,理由竟是“先生跟太太谢绝一切宾客。他们的父亲死了,悲痛得不得了。”[ 巴尔扎克.高老头.傅雷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92.] 高老头的死,是时代与个人的双重悲剧。他的父爱具有两重性:既有封建宗法观念的成分,又有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的成分。[ 黄俊祥.简论《高老头》中的父爱描写[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1985:103.]是他一手培养了女儿的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最后自食其果,成为了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的牺牲品。由此可见,所谓温馨和谐的家庭关系全是靠着金钱来维系的。 而阿娜斯大齐与但斐纳这两个至亲姐妹,用尽心机,几乎反目成仇。在得知姐姐的情夫欠债以后,但斐纳用几乎嘲讽的语气说道:“女人的名誉、家庭的名誉真是太脆弱了!姐姐受到侮辱,我也跟着丢了脸。”[ 巴尔扎克.高老头.傅雷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14.]这还不算,为了一万两千法郎,姐妹俩当着父亲的面吵了起来,最终导致父亲突发脑溢血身亡。 金钱对人的腐蚀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人与人之间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没有别的关系了。 三、金钱异化了的爱情 巴尔扎克早年债台高筑的经历让他对社会、金钱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在资产阶级人欲横流的现实面前,爱情不堪一击,金钱则成为了唯一的标准。特阿瞿达侯爵虽然天天山盟海誓,实则是在做戏。鲍赛昂夫人也心甘情愿的受他蒙蔽。在阿霍达侯爵看清楚社会的本质后,为了二十万法郎利息的陪嫁,转头去迎娶资产阶级小姐,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他的情妇。鲍赛昂夫人在与资产阶级的角逐中,以失败收场。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 1、巴尔扎克的文学史地位 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小说家,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在20年间呕心沥血写作实践中,巴尔扎克在世界文学史上构筑了一座举世无双的巍峨大厦——《人间喜剧》,而他自己则成了“文学中的拿破仑”。 马克思非常推崇巴尔扎克,认为他“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恩格斯赞誉他的作品有着“了不起的革命辩证法”,并在《致玛·哈克奈斯》一信中对他作了精辟的论述。 2、生平与创作概况 A.全称: xx·xx·巴尔扎克 B.本姓: xx C.生卒____年__月__日: 1799.5.20— 1850.8.18 D.出生地: xx E.家庭: 中产阶级之家 F.教育:1816年结束中学学业 G.主要经历:

1819-1829年,开始写作小说; 1825年起出版图书,开办印刷厂,铸造铅字,以欠债6万法郎告终; 1828-1850年,全力创作《人间喜剧》。 H.主要成就: 包括90余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的文学巨著《人间喜剧》。 3、巴尔扎克的创作道路 1819-1829年,探索阶段;1819年,立志当作家。1820年,写作悲剧《克伦威尔》失败,开始创作神怪小说,也未获成功。此后至1828年前,屡屡经商失败,债台高筑。1828年夏起重走文学道路。1929年以真名发表历史小说《朱安党人》,初获成功,在文坛站稳脚跟。 1829-1845年,黄金时代;巴尔扎克怀着做“文学上的拿破仑”的雄心壮志,孜孜不倦地创作,建构着《人间喜剧》这座艺术大厦,接连发表了许多杰作,如《高布赛克》 (1830)、《驴皮记》 (1831)、《xx·xx》 (1833)、《xx》 (1834)、《无神论者做弥撒》 (1836)、《xx银行》 (1837)、《幻灭》(1837-1843)和《农民》 (1845)等。 1846-1850年,晚期。1848年前,巴尔扎克陆续完成了《贝姨》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夺冠卷

五年级下册 期末夺冠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字词万花筒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diàn jìzhòu rán xiāo sèxiàng jiāo tǎn tè ( ) ( ) ( ) ( ) ( ) ké sou mógūfēnɡyù zhǎn xīn zhèn hàn ( ) ( ) ( ) ( ) ( ) 2、下面一段话中有6处错误,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吗?(6分) 我国南方有一个美丽的城市——香港。她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的东方,被各国人民誉为《东方明珠》的美称;夏天的香港是风景优美而又另人神往的季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在这里禁情享受南海之滨的美丽风光。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肆无忌惮魂牵梦萦垂诞欲滴遮天蔽日 B、不由自主美不胜收交相辉映舍生忘死 C、浴血奋战悬涯峭壁惊涛骇浪口干舌燥 D、嵩山峻岭怪石嶙峋歇斯底里婀娜多姿 4、按要求写成语。(4分) 五湖四海(含数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普普通通(AABB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天.崩地.裂(含反义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傻傻地(AAB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点兵选将填关联词。(6分) 虽然……但是……不是……也不是……既……又…… 宁可……也不……无论……都……因为……所以…… (1)()父亲喜欢吃小螺蛳,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也同样爱吃。

从巴尔扎克看写作中地忠实性、真实性与典型性

从巴尔扎克看写作中的忠实性、真实性与典型性 提起巴尔扎克,就不得不提到批判现实主义。在西欧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是特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 “批判现实主义”这一术语,是后人概括出来的。法国的蒲鲁东(1809-1865)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一书中,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但他对批判现实主义的提法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高尔基指出“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批判一切现存的事物倒是容易,但除了肯定社会生活以及一般‘存在’显然毫无意义以外,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曾经在欧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成了批判现实主义力所能及的最高成就。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之所以成了批判现实主义力所能及的最高成就,跟他对批判现实主义所遵循的文学创作原则有着精辟的理解密不可分。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前言》等论著中,要求艺术家应忠于作家法则,辩证地处理好细节真实与本质真实的关系,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法国社会的历史。巴尔扎克的这些论断充分表达了他创作的基本原则,而读完《人间喜剧》,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巴尔扎克写作中的忠实性、真实性和典型性,下面我就以《人间喜剧》为例来谈一些我的读后感。 1.忠实性 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眼中就要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立场来看待事情,作家当然也不例外。然而一个作家是否能超越自己的阶级立场、政治立场来从一个完全陌生而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直接决定了他的创作是否忠实于历史。而只有真正忠实于历史和事实的作品才会永远处于不败之地,那些以狭隘的阶级观点来创作的艺术作品都不可能拥有长久的生

巴尔扎克作品经典语录大全100句

巴尔扎克作品经典语录大全100句 1、男子的才对于德而言,就和美貌之于女子差不多:能给人以希望。——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婚约》 2、苦难好比一道神奇的符箓,能加强我们的天性,使猜忌与凶恶的人愈加猜忌愈加凶恶,慈悲的人愈加慈悲。——巴尔扎克《夏倍上校》 3、真正的考验是在痛苦和幸福上。当两个人通过了这两种人生的考验,在这过程中每人的优缺点都暴露无遗,也观察了彼此的性格时,他们就可以手携手一直走到坟墓了。——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婚约》 4、在爱情方面,别有用心的虚假总比真面目可爱,就因为此,才有许多男人肯在一般手段高明的女骗子身上挥金如土。——巴尔扎克 5、人类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时间的混合。所谓强者是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时机。守财奴的生活,便是不断的运用这种力量为自我效劳。他只依赖两种情感:自尊心与利益。但利益既是自尊心的实际表现并且是真正优越的凭据,所以自尊心与利益是一物的两面,都从自私自利来的。这种人物涉及所有的情感,可以说集情感之大成,而我们个个人都跟他们一脉相通。哪有什么全无欲望的人?而没有金钱,哪个欲望够满足?——巴尔扎克《欧叶妮·葛朗

台》6、精神生活与肉体生活一样,有呼也有吸:灵魂吸收另一颗灵魂的感情来充实自己,然后以更丰富的感情送回给人家。人与人之间要没有这点美妙的关系,心就没有了生机:它缺少空气,它会受难,枯萎。——巴尔扎克《欧叶妮·葛朗台》7、逆境不就是命运的试金石吗? ——巴尔扎克《高老头》8、"L'amour n'est pas seulement un sentiment, il est aussi un art. 爱不光是一种感情,也是一门艺术。- Honoréde Balzac 巴尔扎克-——巴尔扎克《网络名言集》" 9、感情等于才分。感受是了解的对手,正如行动是思维的抗衡。一个有天才的朋友可以通过友情、领会,和他并驾齐驱。一个常人有感情作基础,就可以比倒最伟大的艺术家。这说明女人为什么爱着一些“蠢才”。——巴尔扎克10、到处是真苦难,假欢喜。——巴尔扎克《高老头》11、哪里有穷困,哪里就有苦难。苦难,穷困,蓄势极猛,苦了,穷了,斯滥矣,大权在握,就会滥用,其理自同。——巴尔扎克《乡村医生》12、做点好事,待人要仁慈、宽厚;总之,用你的谦虚来避免厄运吧。——巴尔扎克13、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14、目的高尚,会使所做的事情都同样高尚。——巴尔扎克15、实笃一清如水的生活,诚实不

《永不放弃的巴尔扎克》阅读训练试题与答案

《永不放弃的巴尔扎克》阅读训练试题与答案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文学巨匠。他一生坎坷,但始终勤奋和刚强,犹如傲立于冰山之巅的雪莲。就是这样,巴尔扎克一边还债,一边以超常的毅力坚持写作,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创作出包括九十多部作品的《人间喜剧》,一百多年来,这些作品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1.根据画线内容,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些成语来形容写作状态下的巴尔扎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理解句子和仿写。他一生坎坷,但始终勤奋和刚强,犹如傲立于冰山之巅的雪莲。(1)“犹如傲立于冰山之巅的雪莲”突出巴尔扎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仿写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按照要求填空和画线。(1)巴尔扎克永不放弃的信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概括写出巴尔扎克的不幸:① 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画出反映巴尔扎克文学成就的语句。4.谈迁在逆境中百折不挠,完成了《__________》;巴尔扎克在困苦中自强不息,创作了《__________》。从他们顽强不屈战胜挫折的历程中,我想到了这样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全神贯注废寝忘食专心致志孜孜不倦2.(1)成就杰出(2)他发怒了,犹如一头豹子冲向了对方,挥起拳头狠狠地

19世纪_现实主义者_的巴黎_以巴尔扎克为例

19世纪“现实主义者”的巴黎 ———以巴尔扎克为例 陈晓兰 [摘要]19世纪是巴黎城市发展的伟大世纪,也是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政治动荡、工业革命、社会变迁、城市扩建所带来的万花筒般的城市景观和神秘的城市经验,与现实主义作家以历史学家、社会观察家、风俗史家、人类心灵的探密者、风景画家的自我身份和全面揭示社会现实的艺术使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在19世纪巴黎历史的总体背景下,分析了巴尔扎克与巴黎的关系以及巴尔扎克再现巴黎的话语方式,认为存在着两个巴尔扎克:一个是过着典型的巴黎人生活的巴尔扎克,一个是内心与巴黎殊异并以先知式的姿态和话语形式审判巴黎的巴尔扎克,巴尔扎克结合都市探秘、旅行指南和权威宣言式的语言为复杂纷乱难以认知的巴黎定了性。 [关键词]现实主义文学;巴黎;巴尔扎克 中图分类号:I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11)09—0187—06 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中西都市文学比较研究”(05JA750.47-99011)、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S301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晓兰(1963-),女,甘肃张掖人,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上海200444 一、巴黎与文学现实主义 与其说,19世纪那些生活于巴黎并以巴黎为创作中心的作家所再现的是法国的社会现实,毋宁说是对巴黎特殊的城市文化现实的体验之表现。毫无疑问,没有巴黎,便不可能有《红与黑》、《人间喜剧》、《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巴黎的秘密》、《情感教育》、《恶之花》以及左拉的一系列小说。很难想象,没有巴黎的19世纪法国文学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样,没有一系列文学巨著将巴黎“话语化”、“秩序化”,历史与现实重叠的巨型巴黎又如何能够变成可认知的对象,并成为跨越时空、跨越国际和文化界线的“神话”? 巴黎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法国文明的象征,而巴黎之外的其他地方,六边形国土上的外省,则是这个中心的蓄水池,是法国文化的基础。如同北京和上海不能等同于中国一样,巴黎也不能涵盖法国的全部。但是这个城市却“以其集中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生活的方式浓缩并表现了这个国家,它是一个世界之都,也是包法利夫人幻想的充满异国情调的他已之地,是我们在法国及外国小说中所看到的男男女女趋之若鹜的地方”。[1](P.1052) 在19世纪,巴黎也一直是法国作家认识法国整个社会现实的基点。 巴黎,作为一个聚落地,有着悠久的居住史,公元4世纪,人们开始用“巴黎”这个词指称这个地方。[2](P.25)与罗马的血缘关系和基督教的洗礼,使巴黎成为一座“帝国之城”和“基督教信仰之城”。随着10世纪欧洲的城市复兴,巴黎作为法国首都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12世纪结束时,巴黎成为“基督教世界最大的城市”,拥有20万人口,并且获得了一种“性别身份”———她被称为“城市中的女王”[2](P.37)。也正是从12世纪开始,产生了有关巴黎的种种传说和比喻,12世纪初,有人将巴黎被比作“巴比伦”,辉煌但会成为过去,而道德的堕落则会导致毁灭的危险。[3](P.13)在以后的若干世纪,巴比伦、所多玛、蛾摩拉不断被用来表达对巴黎的不满、隐忧和批判。在文学家的笔下,巴黎如同一个千面神,不同的人赋予其不同的面貌。如同文艺复兴的英国人把伦敦视为特洛伊的翻版,12世纪末的法国人也认为巴黎是特洛伊陷落后逃亡者的避难所。14世纪初的一篇颂词将巴黎比喻为“所有城市的母亲和女儿”。[2](P.59)瘟疫、灾荒、王位争夺的血腥斗争和连年不断的战争打断了巴黎的历史发展。经过16-17世纪巴黎的再生与发展,巴黎变成了王权的驻地和人文主义的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简略的形状、强调笔触的点法、精心安排的背景环境,奇思遐想、幽默趣味和清新的感觉。在米罗的画中,使观众不可抗拒的魔力到底是什么呢?是形吗?在他的画中没有什么形,而只有一些成份,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小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原始形状,类似原始人在山崖上刻下的标记。是色吗?米罗的颜色简单到只有几种基本色:蓝、朱、黄、绿,他精打细算地使用它们,可准确之极。米罗作画以漫不经心地笔画在画布上自由弯曲伸展游动,毫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深度的要求,血红色或古蓝色的各式形状,散布在深浅不同的背景上,大小相间着的黑点、黑团、黑块,像爆炸四溅的宇宙流星。这些假装漫不经心乱涂出来的稚拙形状,被脐带缠得乱七八糟的胚胎,似鬼魂、石珊瑚、活动的变形虫、各种乱针线,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反复无常的滑稽世界,一个多彩多姿的梦幻世界。布雷东说:“米罗可能是我们所有人中最超现实主义的一个。” 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 米罗-加泰隆风景[1] 《加泰隆风景》中的幻想,虽然神秘但很生动。在画中,黄色和橙黄的两块平面,相交于一条曲线。猎人和猎物都画成几何的线条和形状。一些不可思议的物体散置在大地上,有些可以辨认,有些好像暗示海上的生物或显微镜下的生物。

米罗作品-《哈里昆的狂欢》[2] 米罗作品-《哈里昆的狂欢》,是第一幅超现实主义的图画:在一个奇特的空间逆转感。室内举行着狂热的集会,只有人类是悲哀的,那人带有颇为风雅的胡子,叼着长杆的烟斗,忧伤地凝视着观者。围绕着他的是各种各样的野兽、小动物、有机物,全都十分快活。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