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名词解释

【分化】指通过安排强化动物条件反应的某一个特征,如速度、持续时间和强度等,动物可逐渐形成有选择性反应。与消退一样,分化的关键因素也是强化。
【积极强化物】指与反应相依随的能增强该反应的刺激物。
【消极强化物】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物,从情境中被排除时,可增强该反应。
【条件性强化】指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强化刺激反复匹配联合,那么它也具备了强化的性质。条件强化物的强化力量与相匹配的原始强化物的配对次数成正比。
【观察学习】又称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习。由于人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得信息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得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不必事事经过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
【直接的观察学习】也称行为的观察学习,指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
【抽象性观察学习】指观察者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以后在一定条件下观察者会表现出能体现这些规则或原理的行为,却不需要模仿所观察到的那些特殊的反应方式。
【创造性观察学习】指的是观察者通过观察可将各个不同榜样行为特点组合成不同于个别榜样特点的新的混合体,即从不同的示范行为中抽取不同的行为特点,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本能】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在驱力。
【固着(固恋)】fixation,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习惯反应的刻板化。
【倒退(退行)】regression,一个人的发展到相当阶段后因遭受到挫折而重新倒退到较原始的发展水平。
【情结理论】
①情结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潜意识内容的群集,是整体人格机构中一个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
②情结虽然是潜意识的,但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并足以影响意识活动;
③情结属于个体潜意识的范畴,它可以把个体潜意识及其被压抑的内容与集体潜意识及其原型联结起来;
④人人都有情结,只是在内容、数量、强度和来源等方面各不相同。
【意识】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伴随着生命的诞生而出现。
【个体潜意识】与意识中的自我最接近,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含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被压抑的经验以及属于个体性质的梦”,是发生在个体身上与个体的经验相联系的心理内容。
【情结】就是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的情绪性观念群,也就是具有相对自由性的一簇簇潜意识的心理丛,它决定着人格的取向和发展动力。
【集体潜意识】是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上的沉

淀物,是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固存在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集体潜意识不是后天习得的,而是种族先天遗传的;它不是被遗忘的部分,而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东西。)
【原型】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与本能相区别的,本能是一种典型的行为模式,原型是一种典型的理解模式;本能与原型又是相互依存的,本能是原型的基础,原型是本能自身的潜意识意象。
【自性】即潜意识中的自我,指自我的本性,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即自我实现。
【等量原理】指用于某种心理活动的能量减少或消失,意味着另一种心理活动的能量增加或产生。
【熵原理】心理能量的分布和流动是有方向的,这种方向性是为了保持心灵所有结构之间的平衡。
【前行】指人利用日常生活经验来满足环境的需要。
【退行】指通过剥夺对立机能的能量,使对立机能的值逐渐丧失,最后用新的机能取代对立机能。
【能量输导】当一种新的活动模拟本能活动时,本能的能量就会被纳入到这种新的活动中的现象。即心理能量必须经过一个能量输导系统,发生能量转换,纳入到新的活动中,才能像物理能量那样做功。心理能量是通过模仿或制作的方式进行能量转换的。
【实验内省法】冯特主张把实验法和内省法结合起来,以实验条件控制内省,即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以消除主观内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情感三维说】冯特通过实验认为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和兴奋-沉静是情感的三个维度。它们彼此独立而不相同。每一特定的情感都是这三个维度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情感是动态的,不同的情感元素结合成情绪。
【统觉】把特定心理内容由意识的范围提升到注意焦点的过程。
【复演说】,即把个体心理的发展看作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的历史。
【适应性行为】,即有机体对于具有能满足其动机条件的那种特性的物理环
境或社会环境的反应;
【中介变量】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着一系列不能被直接观察到的、但可以根据引起行为的先行条件及最终的行为结果本身推断出来的中介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