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物种入侵教案

可怕的物种入侵教案
可怕的物种入侵教案

《可怕的物种入侵》

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可怕的物种入侵》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中第8课。本课共分三个部分:一、奇怪的现象;二、难以估量的损失;三、防患于未然。每个部分都配有相关的插图、故事、文字资料等,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外来有害物种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及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告诉我们该如何有效抵御外来有害物种,防患于未然。

学生现状分析:对于当代的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世界已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他们对于世界的理解还不够,但他们渴望去了解它。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此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步的方向发展。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生活中奇怪现象的剖析,激发学生探究物种入侵的兴趣,知道什么叫外来物种,懂得外来物种与外来有害物种的区别,初步了解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2.技能方面:通过探究、合作、搜集资料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激发学生探究物种入侵问题的兴趣。

3.知识方面:了解外来有害物种疯长、蔓延的科学道理,知道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原来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使学生认识到物种入侵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外来有害生物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了解外来有害物种疯长、蔓延的科学道理,知道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原来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

教学过程

一、开放式导入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丰盛的大餐,色香味俱全的十三香小龙虾!(课件出示:龙虾图)

2.谈感受

吃过龙虾吗?感觉怎样?

3、我国原来并没有龙虾这个物种。你们知道龙虾是从哪里来的吗?

4、简介龙虾的来历:

课件出示:龙虾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后引入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我国又从日本引进,我们把这种从国外引进的物种叫做外来物种。【板书:外来物种】

5、龙虾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组织学生讨论,全班汇报。

(学生的答案可能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端上了餐桌,成了人们离不开的美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危害。如果学生讲不出,教师可做适当的引导。)

6、了解龙虾的危害。

是的,龙虾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在江苏省盱眙县等地方每年还要隆重举行龙虾节,龙虾成为了地方的一种特色小吃,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知道吗?如果你在我国的湖南吃了小龙虾,那可是为维护洞庭湖地区的生态系统做了巨大贡献呢!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

来看一段资料。

课件出示:小龙虾已经成了洞庭湖地区最大的灾害性外来物种。由于小龙虾的繁殖,对当地的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等构成了威胁,破坏了食物链。小龙虾食取水稻等水生、半水生作物的根系,破坏了天然植被。而它们在堤坝挖洞筑穴,严重影响到了湖区的防洪堤坝设施。

7、听了上面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想不到小小的龙虾竟有这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把龙虾这种外来物种称为外来有害物种。【板书:外来物种】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喜爱的美食——十三香小龙虾引出“外来有害物种”这个陌生的词汇,并谈谈吃龙虾的感受,让学生自然地进入教学情境,走近了“外来有害物种”,产生了探究学习的兴趣,为展开探索活动打下了基础。】

二、奇怪的现象

1.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还有哪些是外来物种?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从动物、植物等方面予以提示)

2、师:外来物种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板书:动物植物】大家看【课件出示:紫茎泽兰】,这种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导学生说一说。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材料:《霸王草——紫茎泽兰》。

交流讨论:人们为什么把紫茎泽兰叫做霸王草?且带来了哪些危害?

3、师:植物界的霸王花让人觉得可怕,动物界的食人鱼更可怕!【课件出示:食人鱼】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阅读故事《水中恶魔——食人鱼》。

组织学生讨论:了解食人鱼的危害。

4、了解了植物界的霸王花和动物界的食人鱼之后,你们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来自外国,都有害,对我们来说,它们都是——外来有害生物】出示《词语链接》,了解什么是外来有害生物。

5、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外来有害生物?(水葫芦、毒麦、假高粱、福寿螺、非洲大蜗牛)【课件出示:这些外来有害物种的图片】

1)四人小组协作学习,任选其一,说出对最感兴趣的有害外来物种的了解。

【读书、读自己查找及老师准备的资料。】

2)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带来的危害。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全班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了霸王草和食人鱼,这样做,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外来有害生物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了它们的存在与危害;另一方面让学生引起重视,有效地增强了学生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意识;最后让学生将自主搜集到的资料通过小组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这样有利于将有价值的资料呈现出来,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的资料搜集是品德学科教学必不可少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才会体会其快乐。】

三、深入讨论:外来物种都是有害的吗?

1、师:刚才同学们听了很多有关外来物种入侵的事例,那么,外来物种是不是都是有害的呢?

组织学生深入思考、交流: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哪些外来物种对人们是有益的?【课件出示:马铃薯、番茄的图片】【板书:有益】

2、教师介绍西红柿、马铃薯等外来物种,了解这些外来物种对促进物种多样性、改善人们生活的益处。

马铃薯,别名叫土豆。安第斯山脉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湖区可能是最早马铃薯被栽培出来的地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马铃薯。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传播到中国,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传番茄的老家在秘鲁和墨西哥,原先是一种生长在森林里的野生浆果。当地人把它当作有毒的果子,称之为“狼桃”,只用来观赏,无人敢食。到了十七世纪,一位法国画家尝试无毒后迅速震惊西方,并迅速传遍世界,中国也开始栽种食用。

据营养学家研究测定:每人每天食用50克-100克鲜番茄,即可满足人体对几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番茄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含的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有助消化的功能。番茄含有丰富的营养,又有多种功用被称为神奇的菜中之果。

科学调查发现,长期经常食用番茄及番茄制品的人,受辐射损伤较轻,由辐射所引起的死亡率也较低。

【设计意图:“有害”与“有益”是一对反义词,通过寻找外来有益生物,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增长了哪些新的知识?

指名学生说一说。

课外作业(课件出示):

1、上网了解更多有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向他人介绍他们的危害。

2、上网或查阅课外书:了解外来物种入侵造成巨大的损失,以及我国制定的防止物种入侵的具体方法。

【设计意图:课后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展探究活动,搜集相关的资料,帮助他们拓宽了探究的渠道,为后续活动做好了准备。】

可怕的物质入侵

外来物种

(动物、植物)

《可怕的物种入侵》教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可怕的物种入侵》教学思考 课前思考: 专家们认为,外来有害入侵生物有可能形成三大危害:首先,外来入侵的物种会对本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其次,外来入侵生物会造成农业、林业生产上的巨大经济损失;其三,外来入侵生物对人畜的健康也形成威胁。 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孩子就身边所熟悉的外来物种的入侵谈谈自己的认识。 课后反思: 今天我和屠园实验学校六(4)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可怕的物种入侵》这一课,通过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外来有害物种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以及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有效地增强了学生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意识,理解了生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重要,并初步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三个话题,把本节课学生要学习和了解的知识进行有序展开,且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达成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通过话题一“从吃龙虾说起”引出“外来有害物种”这个陌生的词汇,并谈谈吃龙虾的感受,让学生自然地进入教学情境,走近了“外来有害物种”,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为展开探索活动打下了基础。 通过话题二“你还知道哪些外来物种”的展开,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了霸王草和食人鱼,这样做,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外来有害生物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了它们的存在与危害;另一方面让学生引起重视,有效地增强了学生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意识;最后让学生将自主搜集到的资料通过小组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这样有利于将有价值的资料呈现出来,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的资料搜集是品德学科教学必不可少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才会体会其快乐。 通过话题三“外来物种都是有害的吗”的探究,学生理解了“有害”与“有益”,通过寻找外来有益生物,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明辨是非,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小结,充分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外来有害物种的认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他们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强烈意识。 最后,通过课外作业,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转向课外,在课后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的探究活动,搜集相关的资料,帮助他们拓宽了探究的渠道,为后续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 一点遗憾: 教师课前准备不是太充分,教学过程中显得有点紧张,导致整个课堂气氛不活跃;在教学环节的衔接方面,过渡不太流畅等,以上这些都是今后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生物入侵者教案(5则)完整版

《生物入侵者教案》 生物入侵者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 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状况。 过程与方法: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资料,提高阅读科普文的潜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透过小组合作,帮忙他们整体把握课文资料,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透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及过程:

一、导语设计 (出示非典图片) 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明白,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这天,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以从文中我了解到了为句式搜集信息,每组不少于3条。 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透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透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带给了方便。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能够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到达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2、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下面请两组同学列本文的结构提纲: (小组分工、组间不准抄袭)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及危害:毁灭物种、经济损失(2-4段) 生物人侵者增多的原因及途径:跨国贸易(5段) 揭示态度:不同(6-7段) 采取措施:(8段) 教师比较点拔,明确说明顺序: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之后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生物入侵者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环境知识和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1)归咎(2)五色斑斓(3)失衡(4)监控(5)劫掠(6)藩篱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1)栖息:(2)劫掠:(3)无动于衷:(4)在劫难逃:(5)束手无策:(6)五色斑斓: (7)啸聚山林:(8)归咎:

3.用文中的话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教师讲几个生物入侵的例子来作为导入。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整体把握以下内容: 1. 文章主旨和结构 2. 作者的思路: 3. 说明顺序: (四).问题探究 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 1. 根据第①段内容的表述,给“生物入侵者”下一个定义 2、第一自然段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把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入侵者”? 4、第二自然段中的“凡此种种”指代哪些内容?在文中用“ ”线标出。 5、第③段使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6、第③段举“斑贝”的例子是要说明什么? 7、“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句

全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恶性入侵物种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它们不但能以巧妙的方式实现远距离传播,而且能在新的地区建立种群,扩大繁殖,成为优势种,甚至彻底改变一个区域的生境,使之不再适合本地土著生物群落的生存。CNG在这里列出经世界各国生物学家联合研究,The Invasive Species Specialist Group (ISSG)组织公布的世界上最危险的100种恶性入侵物种。 鱼类:大麻哈鱼 莫桑比克罗非鱼 食蚊鱼 蟾胡子鲇 尼罗尖嘴鲈 鲤鱼 黑鲈 鳟鱼 鸟类:印度八哥 白头翁 掠鸟 两栖类:牛蛙 蟾蜍 离趾蜍 陆生植物:白千层树 荻芦竹

吸水木 微甘菊 印度白茅 荆豆 暹罗草 南欧海松 Koster恶草 虎杖(竹节参) 三裂中蟛蜞菊 奎宁树 野牡丹 腺牧豆树 怪柳 风车藤 紫金牛 银合欢 千屈菜 野葛 草莓香石榴 虫蜡树 仙人掌 火树

肖孔香(巴西椒树) 乳浆大戟 非洲郁金香 黄喜马莓 含羞草 马缨丹 黑荆树 陆生无脊椎:光肩星天牛 舞毒蛾 扁虫 小火蚁 阿根廷蚁 四斑按蚊 金苹蜗牛 红外来火蚁 家白蚁 甘薯白粉虱 狂蚁 橡子螺 大果柏大蚜 大头蚁

非洲大蜗牛 白纹伊蚁 普通黄胡蜂爬行类:林蛇 谈水甲龟 水生植物:凤眼莲 大米草 杉叶蕨藻 裙带菜 水生无脊椎:海蛤 梳状水母 多刺水甲 多棘海盘车 多形饰贝 地中海贻贝 青蟹 微生物:牛瘟 鸟疟疾 栗疫病 香蕉束顶病毒 疫霉根腐病

蛙壶菌病 哺乳类:毛尾负鼠 印度小猫鼬 大鼠 野猪 鼠 海狸鼠 白鼬 兔 赤鹿 家猫 山羊 猕猴 灰松鼠 赤狐 附: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科学院于2003年1月10日发布的“关于发布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通知”,我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公布如下: 1.紫茎泽兰 2.微甘菊

生物入侵者教案

《生物入侵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过程与方法: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及过程: 一、导语设计 (视频导入及出示滇池图片)美丽的滇池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01年水葫芦作为花卉从南美州引入中国,同时也为了解决饲养生猪饲料不足而引入。水葫芦的繁殖速度极快,它以每周繁殖一倍的速度滋生。在中国南部水域广为生长,生长时会消耗大量溶解氧, 大量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 生长,成为外来物种侵害的典型代表之一。“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 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 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梅涛,1962年出生于江西省南城县,我国当代科普作家、博士生导师。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并扫除文字及成语障碍。 归咎(ji》藩(f cn )篱栖(q i)息 酝酿(y f n ni m g )扼(?)制蜥蜴(x i y i ) 河蚌(b mg )在劫(ji e )难逃五彩斑斓(b ai l印)无动于衷(zh m g ) 用恰当的词语表达下划线部分的意思。 (1)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殖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遭受灾祸,逃也逃不掉。(在劫难逃) (2)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没有任何办法。(束手无策) (3)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 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心里一点也不有所触动?(无动于衷) 例子:对损坏公物的行为,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必须坚决予以制止。

生物入侵者教学案

生物入侵者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环境知识和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1)归咎______(2)五色斑斓________(3)失衡_____ (4)监控(5)劫掠(6)藩篱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1)栖息:(2)劫掠:(3)无动于衷:(4)在劫难逃:(5)束手无策:(6)五色斑斓: (7)啸聚山林:(8)归咎: 3.用文中的话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教师讲几个生物入侵的例子来作为导入。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整体把握以下内容: 1. 文章主旨和结构 2. 作者的思路: 3. 说明顺序: (四).问题探究 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 1. 根据第①段内容的表述,给“生物入侵者”下一个定义 2、第一自然段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把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入侵者”? 4、第二自然段中的“凡此种种”指代哪些内容?在文中用“ ”线标出。 5、第③段使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6、第③段举“斑贝”的例子是要说明什么? 7、“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8、第④段中““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在文中起何作用? 9、第四自然段,概括出“生物人侵者”有哪些危害? 10、针对“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提出一条或几条防范措施。 (五)拓展延伸: 1.文中提到的生物物种的迁移与我们平常所说的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完全一致吗? 2.作者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谈“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的? 3、调查一下你的身边,看看有没有 生物入侵的现象? (三)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请你想想如何在利用生物资源的同时,避免产生生物入 侵的危害? 四.巩固练习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

谈谈外来物种入侵的一些危害

谈谈外来物种入侵的一些危害【摘要】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外来入侵物种产生的危害多种多样,我们不但要了解,还要采取相关措施及时控制,清除。 【关键词】入侵物种人为活动损害影响 一、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 1.1对生态的影响 在自然界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一定的栖境和数量,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当一种生物传入一新的栖境后,如果脱离了人为控制逸为野生,在适宜的气候、土壤、水分及传播条件下,极易大肆扩散蔓延,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破坏本地动植物相,危及本地濒危动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外来入侵种影响生态系统的机理及其带来的生态学影响如下: 1.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种失去生存空间。 3.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某些外来生物如豚草可释放酚酸类、聚乙炔、倍半萜内脂及甾醇等化感物质,对禾本科、菊科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有明显的抑制、排斥作用。薇甘菊也可分泌化感物质影响其它植物生长。 4.通过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降低物种多样性,使依赖于当地物种多样性生存的其它物种没有适宜的栖息环境。水葫芦在河道、湖泊、池塘中的覆盖率往往可达100 %,由于降低了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水生动物死亡。豚草优势度为0.85~1.0,群落多样性为0~0.62。由于薇甘菊排挤本地植物,广东内伶仃岛上的猕猴缺少适宜的食料,目前只能借助于人工饲喂。飞机草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蔓延已使穿叶蓼等本地植物处于灭绝的边缘,依赖于穿叶蓼生存的植食性昆虫同样处于灭绝的边缘。厦门鼓浪屿的猫爪藤攀爬绿化树木,在树冠上形成大片单优群落,影响树木光合作用导致死亡。 5.过量利用本地土壤水分,不利于水土保持。巨尾桉引自澳大利亚,在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的很多林场都有种植,在一些地方,由于它大量吸收水分,对水土保持十分不利,造成土壤干燥。在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就会使得土壤肥力愈来愈低,甚至形成荒芜之地。因此引进巨尾桉同样要因地制宜,根据需要,有目的地控制性引进。 6.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明朝末期引入的美洲产仙人掌属4个种分别在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干热河谷地段形成优势群落。在那里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观已很难见到。有的入侵种,特别是藤本植物,如厦门的猫爪藤,可以完全破坏发育良好、层次丰富的森林景观。

评小学品德《可怕的物种入侵》公开课

激情飞扬流光溢彩 ——评小学品德《可怕的物种入侵》公开课 我曾经听到过一位品德教育专家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理想课堂的思考,他是这样说的:理想的品德课堂可以不那么天衣无缝,可以不那么无懈可击,可以不那么标新立异,但必须是自然真实的,必须是简洁有效的,必须是具有亲切和谐的。理想的品德课堂可以不新奇,但必须飘扬先进的理念。理想的品德课堂可以不花哨,但必须飞扬澎湃的激情,可以不完美,但必须张扬独特的个性。我想,这样理想的品德课堂也是减负增效的课堂。大爱无边、润物无声、活力无限,是我们每位品德教师所追求的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减负增效课堂最显著的特征。蓝德钦老师所上的《可怕的物种入侵》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品德课堂的执着追求,他对减负增效课堂的执着追求。下面,我就蓝老师上的《可怕的物种入侵》谈谈自己的看法: 蓝老师对品德课程的研究是非常精深的,是品德学科的老前辈了,他不但教学水平高超,而且是一名很优秀的班主任,记得在两个星期前,我去他班学生上《我们共同的家》这一课,他的学生给我的印象也是非常优秀的。今天,有幸听了蓝老师的《可怕的物种入侵》这一课,我感触很深。给我的感觉是大气、洒脱。蓝老师上的这堂课充分展示了他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高明,课堂精彩纷呈,教学效果显著,上得所谓非常出彩。整堂课蓝老师用他巧妙的设计、充满激情的演绎,让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让学生的心灵可以震撼的课堂,无不彰显了优秀品德教师的魅力。下面,我就具体地来谈一谈: 1、清楚地找准学生的认知原点来设计教学。 学生的认知原点是我们对课的设计的起点,蓝老师从学生的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来设计教学环节,如:让学生认识外来有害物种带来的危害,学生可能根据已有的经验,以及自己的课前调查,初步得出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但危害到底到什么程度呢?蓝老师提供了许多材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材料)具体阐述了“水葫芦”、“福寿螺”、“小龙虾”、“食人鱼”“紫茎泽兰”这几种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物种入侵还会给我国的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这是学生所不知道的,蓝老师提供了一个直观形象的图表并且作了详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了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其它国家或地区同样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的难题。再者,探究物种入侵后疯长蔓延的原因,这也是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五 篇】. 篇二 ●教学目标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课前准备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危害。(至少搜集一种生物入侵者的资料)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在卡片上。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题解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质疑问难、交流互动。a.小组内交流:◆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解决,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课下与老师、b.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编写提纲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 段) 揭示态度:--(段) 采取措施:--(段) ■写法探究O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C.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可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小结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

生物入侵者教案_生物入侵者阅读答案

生物入侵者教案_生物入侵者阅读答案 课文《生物入侵者》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它们形象地比喻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在人类早期社会,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orG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 1988 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 ( 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 1 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竞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

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 11 种鸟类中已有 9 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 6 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一些生物学家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数量将很难控制。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

《可怕的物种入侵》教学设计

《可怕的物种入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外来有害物种疯长、蔓延的科学道理,知道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原来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了解物种入侵的渠道,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已经入侵的外来物种应该妥善处置。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合作、搜集资料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激发学生探究物种入侵问题的兴趣。 情感目标:通过对生活中奇怪现象的剖析,激发学生探究物种入侵的兴趣,初步了解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的意识。了解外来物种也有利有弊,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什么是外来有害生物及其危害。了解外来有害物种疯长、蔓延的科学道理,知道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原来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了解防范 三、教学过程 话题一:辩证地认识外来物种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第八课——《可怕的物种入侵》。首先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些物种: 1、出示一组生物的名称和相应图片 如: 洋芋、洋葱、洋姜、 胡椒、胡瓜、胡萝卜

番石榴、番茄、番薯、 西兰花、西葫芦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发现:这些生物物有什么特点? 告诉学生:我们可以从这些物种的名称上面发现他们其实是从其他国家引进而来。 (补充知识: 番、洋、胡、西:这些字旧时都是对外国、外族的称呼,所以从名称上我们也可以分辨出这些是外来物种,并且通过名字,我们还能够大概知道这些外来物种来自哪些区域。) 小结:原来这些生物都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的,像这样,本土没有,从外面引进的生物,我们就叫它——外来物种。 (设计意图:小学生对于“物种入侵”这一名词肯定是不够理解的,所以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外来物种”入手,从而一步步,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 2、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喜欢这些外来物种吗?为什么? 小结:这些外来物种给我们带来许多利益,所以我们都比较欢迎。 3、学生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外来物种呢?这些物种是否都受到人们的欢迎?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预习情况,交流学习,并得出结论:外来物种并不都受到人们的欢迎,甚至还有一些让人们深恶痛绝。 4、相机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第60、61页,“水中恶魔”和“霸王花”的资料 学生交流,并认识到这些外来物种带来的危害。 小结:像这样给本土的生态环境带来危害的外来物种,我们叫它——外来有害生物

生物入侵者优秀教案

生物入侵者优秀教案 【篇一: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19 生物入侵者 2000年6月,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 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 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 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 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 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一、新课导入 “生物入侵”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 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熟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解释下列词语。 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迷信)。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束手无策:比喻没有办法。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五彩斑斓:灿烂多彩。 (2)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听说小林被录取了,她的心理失衡了,往事再一次浮上心头。.. b.这件事来得太突然,她显得束手无策。.... c.如果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切生命将在劫难逃。.... d.尽管老师反复劝解,她心里仍无动于衷。.... 3.根据课文内容的表述,给“生物入侵者”下一个定义。

八年级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二、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语言。 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环境而努力。 教学重点 一,说明顺序和方法 二,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为人类造成的损失两段顺序安排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资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学生齐读诗歌《不第后赋菊》,猜花名待到秋来九月 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师:“我花开后百花杀”一句,把菊花独立寒秋、傲然绽放的高洁展示得淋漓尽致。“冲天的香阵”早已弥散在历史

的天空,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情形 却再现于现代的都市。请听今日新闻。 ) 2、新闻报道:《黄花开后百花杀》-- 加拿大一枝黄花 惊现长沙 二、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获取相关信息: 1、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2、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开篇:假设情境,引出话题,作出解释第2-4 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第5 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第 6-7 段; 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待生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第8段;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措施。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逻辑顺 序 三、局部揣摩: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 1、列数字:

① ------------------------------------------------------- “十一种鸟类有 九种被赶尽杀绝” ---------------------- 数字的变 化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大。 ② ---------------------------- 耗资数十亿美元说明生物入侵者对 人类造成 的经济损失巨大。 (补充强调: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此外副词的恰当选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如“仅”“就”等词。) 2、举例子:①举蒲公英等为例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 的 条件下进行的迁徙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 ②斑贝、天牛、红蚂蚁等------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 ③蔬菜、水果、宠物等------说明生物入侵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打比方: ①课题“生物入侵者”就是一个比喻,说明: a 生物入侵是“移民”行为; b 生物入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 ②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

外来物种入侵对本地生态问题的影响

全球生态问题结课论文 ——浅析外来物种入侵问题 学院:电子通信与物理学院 学号:7 专业班级:应用物理学 :鸿 指导教师:丽

一、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有陆生脊椎动物2554种,鱼类3862种,高等植物约30000种,包括昆虫在的无脊椎动物、低等植物和真菌、细菌、放线菌种类更为繁多。根据文献记载和初步调查,中国已知的外来归化植物超过600种,其中外来杂草108种,隶属23科76属,被认为是全国性或是地区性的有15种。目前严重危害我国的外来动物约有40余种,昆虫类包括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蔗扁蛾、苹果绵蚜、葡萄根瘤蚜、二斑叶螨、马铃薯甲虫、小楹白蚁、红脂大小蠹等。其它外来动物,还有原产于南美洲的大瓶螺,原产于东非的褐云玛瑙螺,原产于北美洲的麝鼠,原产于前联的松鼠,原产南美洲的海狸鼠等。引进外来鱼类对湖泊的本地鱼种和生态系统也构成了巨大威胁,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最大的威胁就来自于外来入侵的鱼类,例如草鱼、鲢、鳙、太湖新银鱼、麦穗鱼、子陵吻鰕虎鱼、波氏吻鰕虎鱼等。目前对农业危害较大的外来微生物或病害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马铃薯癌肿病、大豆疫病、棉花黄萎病、柑橘黄龙病、柑橘溃疡病、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烟草环斑病毒病、番茄溃疡病、鳞球茎茎线虫等。 不过在我国浩繁的生物种类中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尚不得而知。同时,中国很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侵害。由于我国南北跨度5500km,东西距离5200km,跨越50个纬度及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可怕的物种入侵教案

《可怕的物种入侵》 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可怕的物种入侵》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中第8课。本课共分三个部分:一、奇怪的现象;二、难以估量的损失;三、防患于未然。每个部分都配有相关的插图、故事、文字资料等,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外来有害物种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及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告诉我们该如何有效抵御外来有害物种,防患于未然。 学生现状分析:对于当代的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世界已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他们对于世界的理解还不够,但他们渴望去了解它。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此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步的方向发展。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生活中奇怪现象的剖析,激发学生探究物种入侵的兴趣,知道什么叫外来物种,懂得外来物种与外来有害物种的区别,初步了解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2.技能方面:通过探究、合作、搜集资料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激发学生探究物种入侵问题的兴趣。 3.知识方面:了解外来有害物种疯长、蔓延的科学道理,知道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原来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使学生认识到物种入侵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外来有害生物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了解外来有害物种疯长、蔓延的科学道理,知道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原来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 教学过程 一、开放式导入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丰盛的大餐,色香味俱全的十三香小龙虾!(课件出示:龙虾图) 2.谈感受 吃过龙虾吗?感觉怎样? 3、我国原来并没有龙虾这个物种。你们知道龙虾是从哪里来的吗? 4、简介龙虾的来历: 课件出示:龙虾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后引入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我国又从日本引进,我们把这种从国外引进的物种叫做外来物种。【板书:外来物种】 5、龙虾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组织学生讨论,全班汇报。 (学生的答案可能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端上了餐桌,成了人们离不开的美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危害。如果学生讲不出,教师可做适当的引导。) 6、了解龙虾的危害。 是的,龙虾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在江苏省盱眙县等地方每年还要隆重举行龙虾节,龙虾成为了地方的一种特色小吃,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知道吗?如果你在我国的湖南吃了小龙虾,那可是为维护洞庭湖地区的生态系统做了巨大贡献呢!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

《生物入侵者》公开课教案

《生物入侵者》教案 时间:2012年12月5日 地点:和硕县第二中学三楼多媒体教室 学生:和硕县第二中学八(8)班 授课人:徐静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老师指导下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 序及其说明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读说配合、读写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以及严谨 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学会写简单说明文的方法。 2、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设计:说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电子专家梅涛先生的一篇说明文《生物入侵者》。(板书) 二、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本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入侵者”?自由朗读课文, 找一找。 (1、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2、斑贝、亚洲天牛、南美红蚂蚁、棕树蛇、果蝇、蛇、蜥蜴、山猫) 三、自从这些“入侵者”出现在梅涛先生的文章后,各类科技报纸杂志都开始争相 关注这一问题了。这时,编辑部来信了,“梅涛先生,由于篇幅所限,我们需要一段文字,请你给选择其中的一段吧。” 1、你能帮助梅涛先生选一段吗?轻声读课文,先自己选,然后可以互相商量商量, 用简洁而又具有概括性的语言来告诉大家你选择的理由。 第一段: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第二段:对生物入侵者的明确界定。

第三段:举例说明了“生物入侵者”对人类的危害。 第四段:举例说明“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五段:“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第六段:生物学家对“生物入侵者”所持的观点。 第七段: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学者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第八段:扼制“生物入侵者”的措施 可随机概括为:概念——危害——原因、途径——态度——措施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板书)2、小结:介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的说明文说明顺序属于逻辑顺序, 以这种说明顺序为主的说明文是事理说明文。 四、1、请同学们把含有或者隐含以上关键性词语的句子标画出来。 2、现在可以看看你课本上的圈画批注,有没有发现什么微妙的特点? (中心句都在段首) 3、那你能根据这个特点,把课文的关键信息串联起来,写一篇《生物入侵者》的 浓缩文吗?也可口头流畅地表述。自己先整理一下。 4、学生交流。必要时给出范文。 (“课文浓缩文”的范文: 专家们把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殖,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罪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也是如此。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然而更多的学者则持反对意见,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5、此时,我手上有两篇《生物入侵者》的文章了,一篇是梅涛先生的,一篇是我 们一起缩写的。现在,让你选择读《生物入侵者》,你会选择哪一篇呢?默读课文,有理有据地告诉我们你选择的理由。 举例子: a、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软体动物) 被一艘货物带到北美大陆。

八年级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

八年级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 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课时。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 危害。(至少搜集一种生物入侵者的资料)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在卡片上。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 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质疑问难、交流互动。 a.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 学习目标。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解决,如果有不能解 决的问题,课下与老师 b.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 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生物入侵及其危害

生物入侵及其危害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下。因此,那些外来种在其原产地通常并不造成较大的危害。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则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而自然界里生态环境中存在着食物链,天敌之间相互制约,一旦某种生物人为绝灭和人为引入,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后果。所以国外有学者将盲目引种与生境的缩小和碎裂,过度捕杀,物种绝灭的次生效应列为引起物种绝灭的四大原因,并形象化地称为“魔鬼四重奏”。 生物入侵分有意和无意两种。随着物种的引进,这些外来移民一方面可能造福人类,一方面也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乃至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如何解决“生物入侵”这个生物界的“非法移民”问题,使它们不在异国他乡形成危害?专家们的回答是:第一要谨慎引种,并加强对已引进物种的管理;第二要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况;第三要加强对已知的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2000年2月在瑞士通过的《防止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中指出:“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隔离性天然屏障。在近几百年间,这些屏障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已变得无效,外来入侵物种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并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水葫芦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雨久花科,俗称布袋莲、水荷花、假水仙。水生直立或漂浮草本。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光滑,叶柄长或短,中部以下膨大如球,基部有鞘状苞片,花茎单生,中部亦具鞘状苞片,穗状花序呈蓝紫色。 附:为水葫芦正名 水葫芦,近年来被视作是一种“毒草”,被视为一种污染环境的有害生物,困扰着我国绝大多数的南方城市。人们为如何消除它的危害而伤透了脑筋。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俗称水葫芦等。它是一种水生漂浮植物,高约0.3米,在深绿色的叶下,有一个直立的椭圆形中空的葫芦状茎,因而得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