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水/冷却水/冷凝水的作用区分专业

冷冻水/冷却水/冷凝水的作用区分专业
冷冻水/冷却水/冷凝水的作用区分专业

冷冻水/冷却水/冷凝水的作用区分

冷却水降低制冷剂的温度,流经冷凝器的水就是冷却水,流经蒸发器的水就是冷冻水。

冷凝器是降低从压缩机出来的制冷剂温度的,介质是水,水是不可能做制冷剂的,制冷剂主要有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代甲、氟里昂等,水是作为载冷剂。

冷冻水是把空调的冷量通过管道与水泵送入房间,再由房间的风机盘管交换给空间。简单讲,冷冻水就是把冷量从空调机房传送到使用房间的运输工具。

冷却水是空调在制冷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通过管道。水泵送入室外冷却塔进行冷却,也就是讲,冷却水就是把主机产生的热量送出室外的运输工具。

冷凝水是房间风机盘管在冷热交换时从空气中产生的冷结水,与系统的水无关。

冷冻水/冷却水/冷凝水可以放在一起理解,水系统中主机与末端是通过冷冻水换热,主机与冷却塔经过冷却水换热,末端空气处理设备在得到冷冻水的冷热量后与室内空气换热会产生凝结水。

冷冻水-冷却蒸发器的水、冷却水-冷却冷凝器的水、冷凝水-温度降低而凝结的水。

水源水系统由水源取水装置,取水泵,水处理设备,输水管网和阀门配件等组成。制冷工况可通过阀门切换来实现,即使水源水进冷凝器,蒸发器的冷冻循环水接用户系统。(反之则为制热工况)

冷却水一般是由冷却水塔制冷实现,一般是将常温35~40度的水降到15~20度左右。如果需要再低一些的温度,冷却水塔就实现不了,需要制冷机组来实现(冰水机,有的又称冷水机),而冰水机的进水温度可以是常温,出水温度可以达到-50~-5度的温度,一些复叠式的制冷机可以实现-150度以下的温度。这个水就是冷冻的水了。

比如在注塑行业都要求对成型机进行降温,如果一些模具要求的工作环境温度不高,使用冷却水就可以了,但一些模具成型时需要的就是这个冷冻水的温度。通常为了提高制冷效率和节能目的,会使用冷却水塔进行第一道理制冷,再接入制冷机组来输出冷冻水。文章来源制冷百科。

冷热水的区分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需求环境(工况)对于温度的一个界定值的设定。

冷冻水水泵的扬程计算(闭式系统).

--水泵选型索引-----所谓水泵的选取计算其实就是估算(很多计算公式本身就是估算的),估算分的细致些考虑的内容全面些就是精确的计算。 本计算方式针对闭式系统,若是开式系统还需要考虑管路的高低落差产生的静压。 特别补充一句:当设计流量在设备的额定流量附近时,上面所提到的阻力可以套用,更多的是往往都大过设备的额定流量很多。 同样,水管的水流速建议计算后,查表取阻力值。 关于水泵扬程过大问题。设计选取的水泵扬程过大,将使得富裕的扬程换取流量的增加,流量增加才使得水泵噪音加大。特别的,流量增加还使得水泵电机负荷加大,电流加大,发热加大,“换过无数次轴承”还是小事,有很大可能还要烧电机的。 另外“水泵出口压力只有0.22兆帕”能说明什么呢?水泵进出口压差才是问题的关键。例如将开式系统的水泵放在100米高的顶上,出口压力如果是0.22MPa,就这个系统将水泵放在地上向100米高的顶上送,出口压力就是0.32MPa了! [摘自dehumidify水泵相关索引] -----水泵扬程简易估算法-----

暖通水泵的选择:通常选用比转数ns在130~150的离心式清水泵,水泵的流量应为冷水机组额定流量的1.1~1.2倍(单台取1.1,两台并联取 1.2。按估算可大致取每100米管长的沿程损失为5mH2O,水泵扬程(mH2O): Hmax=△P1+△P2+0.05L (1+K) △P1为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压降。 △P2为该环中并联的各占空调未端装置的水压损失最大的一台的水压降。 L为该最不利环路的管长 K为最不利环路中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总和和与直管总长的比值,当最不利环路较长时K值取0.2~0.3,最不利环路较短时 K值取0.4~0.6 这是我在某篇文章中摘抄下来的。在实际应用中也经常使用这个公式,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公式,所以值得推广。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公式有何高见,愿闻其详。

冷却水和冷冻水的区别

中央空调主机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阀四大部分组成,压缩机提供能量的,冷凝器是降低从压缩机出来的制冷剂温度的,介质是水,这个水就是冷却水,它是连到冷却塔的。蒸发器是制冷剂蒸发吸热的,流经蒸发器的水就是冷冻水,冷冻水被吸收热量后温度就降低了,经过空调机组就把冷风吹到室内起到降温作用。对比家用空调来说,室内机就是蒸发器,室外机就是冷凝器,只不过家用的都是风吹出来制冷的,中央空调的是水流过蒸发器后再到室内换热,不知道这样解释的能理解了不 冷冻水是指用来冷却需要冷却的空间的水。 冷却水是指用来使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冷却成中温中压的制冷剂液体的水 冷冻水是在冷水机组蒸发器放出热量,然后在末端装置吸收空气中的热量。 冷却水是在冷水机制冷凝器吸收热量,在冷却塔放出热量。 冷冻水用于用户端,提供冷量;冷却水用于主机端,释放热量。 冷冻水是把空调制的冷量通过管道.水泵送入房间,再由房间的风机盘管交换给空间,简单讲,冷冻水就是把冷量从空调机房传送到使用房间的运输工具, 冷却水是空调在制冷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通过管道.水泵送入室外冷却塔进行冷却,也就是讲,冷却水就是把主机产生的热量送出室外的运输工具, 冷冻水冷却水冷凝水区别? 冷冻水/冷却水/冷凝水可以放在一起理解,水系统中主机与末端是通过冷冻水换热,主机与冷却塔经过冷却水换热,末端空气处理设备在得到冷冻水的冷热量后与室内空气换热 会产生凝结水,水量比较 冷冻水=冷媒水(制冷季) =热媒水(供暖季) 是从中央空调蒸发器里流出进入风机盘管的水。 冷却水是从中央空调冷凝器里流出进入冷却塔需要冷却的水,中央空调水处理一般指冷却水的处理。 冷剂水在吸收式制冷机组里(如溴化锂机组),用水来做制冷剂,故也称作冷剂水 冷却水何冷冻水的区别 冷冻水的作用:直接冷却的工作介质。 冷却水的作用:冷却输送能量的工作介质,如给工作设备或工作介质降温的。 冷冻水:进水是冷水,出水是热水。 冷却水:进水是热水,出水是冷水。 铜管外面包着的黑色的是保温棉,铜管里走的是冷媒,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氟利昂,那个类似三通的叫“分流器”,主要是用于一台外机托多台内机的时候分氟利昂用的!

冷冻水、冷却水、冷凝水的区别

中央空调主机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阀四大部分组成,压缩机是提供能量的,冷凝器是降低从压缩机出来的制冷剂温度的,介质是水,这个水是冷却水,它是连到冷却塔的。蒸发器是制冷剂蒸发吸热的,流经蒸发器的水就是冷冻水,冷冻水被吸收热量后温度就降低了,经过空调机组就把冷风吹到室内起到降温作用。对比家用空调来说,室内机就是蒸发器,室外机就是冷凝器,只不过家用的都是风吹出来制冷的,中央空调的是水流过蒸发器后再到室内换热。 二、冷冻水/冷却水/冷凝水 暖通在线 冷却水降低制冷剂的温度,流经冷凝器的水就是冷却水,流经蒸发器的水就是冷冻水。 冷凝器是降低从压缩机出来的制冷剂温度的,介质是水,水是不可能做制冷剂的,制冷剂主要有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代甲、氟里昂等,水是作为载冷剂。暖通空调在线 冷冻水是把空调的冷量通过管道与水泵送入房间,再由房间的风机盘管交换给空间。简单讲,冷冻水就是把冷量从空调机房传送到使用房间的运输工具。 冷却水是空调在制冷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通过管道。水泵送入室外冷却塔进行冷却,也就是讲,冷却水就是把主机产生的热量送出室外的运输工具。

冷凝水是房间风机盘管在冷热交换时从空气中产生的冷结水,与系统的水无关。 冷冻水/冷却水/冷凝水可以放在一起理解,水系统中主机与末端是通过冷冻水换热,主机与冷却塔经过冷却水换热,末端空气处理设备在得到冷冻水的冷热量后与室内空气换热会产生凝结水。 冷冻水-冷却蒸发器的水、冷却水-冷却冷凝器的水、冷凝水-温度降低而凝结的水。 水源水系统由水源取水装置,取水泵,水处理设备,输水管网和阀门配件等组成。制冷工况可通过阀门切换来实现,即使水源水进冷凝器,蒸发器的冷冻循环水接用户系统。(反之则为制热工况)暖通-空调-在线 冷却水一般是由冷却水塔制冷实现,一般是将常温35~40度的水降到15~20度左右。如果需要再低一些的温度,冷却水塔就实现不了,需要制冷机组来实现(冰水机,有的又称冷水机),而冰水机的进水温度可以是常温,出水温度可以达到-50~-5度的温度,一些复叠式的制冷机可以实现-150度以下的温度。这个水就是冷冻的水了。 比如在注塑行业都要求对成型机进行降温,如果一些模具要求的工作环境温度不高,使用冷却水就可以了,但一些模具成型时需要的就是这个冷冻水的温度。通常为了提高制冷效率和节能目的,会使用冷却水塔进行第一道理制冷,再接入制冷机组来输出冷冻水。 冷热水的区分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需求环境(工况)对于温度的一个界定值的设定。 三、制冷/热原理 压缩机将气态的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然后送到冷凝器(室外机)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冷媒,所以室外机吹出来的是热风。然后到节装装置,进入蒸发器(室内机),由于冷媒从节流装置到达蒸发器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的冷媒就会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冷媒,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

冷冻水流量计算

标准冷冻水流量=制冷量(KW)*0.86/5(度温差) 冷却水流量=(制冷量+机组输入功率)(KW)*0.86/5(度温差) 水流量计算 1、.冷却冷却水流量水流量:一般按照产品样本提供数值选取,或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制冷主机制冷量 L(m3/h)= [Q(kW)/(4.5~5)℃x1.163]X(1.15~1.2) 2、冷冻水流量:在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的情况下选定的机组,可根据产品样本提供的数值选用或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如果考虑了同时使用率,建议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建筑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情况下的总冷负荷。 L(m3/h)= Q(kW)/(4.5~5)℃x1.163 3、冷却水补水量一般1为冷却水循环水量的1~1.6%. 1 水侧变流量对冷水机组性能的影响 在传统的空调水系统设计中,通过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和冷却水的流量基本保持不变。认为只有维持定流量,才能确保盘管的换热效果,流量减小时,在换热盘管表面可能会出现层流状态,降低换热效果;同时,流量过小时,蒸发器还会出现冻结的危险,当流速小于一定值时,水中若含有腐蚀性物质,会对盘管造成腐蚀。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冷水机组的控制系统越来越先进。目前,不同类型的冷水机组均能实现冷量的自动调节。冷水机组能量调节功能的进步使得其水侧变流量设计成为可能,同时也凸显水泵应改变以不变应万变之策,而应以变应变。事实上,目前,多数冷水机组允许蒸发器流量在额定流量的50%~100%以内变化。 当蒸发器采用变流量运行时,其流量随着用户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当用户负荷变小时,蒸发器的冷冻水流量变小,冷水机组的控制系统根据实际需冷量减小制冷剂流量,导致蒸发器盘管内制冷剂流速偏离了最佳流速值,冷水机组制冷系统的整体性能降低。衡量蒸发器变流量运行能否节能的标准不单是冷冻水泵运行时节能多少,而还应考虑蒸发器变流量运行造成冷水机组COP值下降而损失的能耗,再考虑变流量运行的负荷时间频度。 由于控制技术的进步,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压缩机始终在高效区运转,使得冷水机组蒸发器变流量时的性能不会下降很多。冷水机组蒸发器变流量对其制冷性能的影响程度与压缩机类型和制冷剂变流量的方式有关。文献3从热力学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即使冷冻水流量减至60%,冷水机组的COP的下降幅度也不超过10%。 冷却水进出口温差变大时,虽然可以减小冷却水泵的运行费用,然而,为了保证冷凝器内的热交换,冷凝温度必然要高于冷却水的出口温度,并且冷凝温度与冷却水出口温度也要求有一低限。所以,要想加大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差,就必须提高冷却水出口温度(通常冷却水进口温度基本上是定值),这又将引起冷凝温度的增加,降低了冷水机组的COP值。与蒸发器变流量相比,冷凝器变流量运行对冷凝温度的影响较大,故导致冷水机组COP的变化较大,在给冷却水泵安装变频器时,应详细分析冷却水变流量对冷水机组性能的影响,确定方案的可行性。

冷冻水水泵的扬程计算(闭式系统)

--水泵选型索引----- 所谓水泵的选取计算其实就是估算(很多计算公式本身就是估算的),估算分的细致些考虑的内容全面些就是精确的计算。 本计算方式针对闭式系统,若是开式系统还需要考虑管路的高低落差产生的静压。 特别补充一句:当设计流量在设备的额定流量附近时,上面所提到的阻力可以套用,更多的是往往都大过设备的额定流量很多。 同样,水管的水流速建议计算后,查表取阻力值。 关于水泵扬程过大问题。设计选取的水泵扬程过大,将使得富裕的扬程换取流量的增加,流量增加才使得水泵噪音加大。特别的,流量增加还使得水泵电机负荷加大,电流加大,发热加大,“换过无数次轴承”还是小事,有很大可能还要烧电机的。 另外“水泵出口压力只有兆帕”能说明什么呢水泵进出口压差才是问题的关键。例如将开式系统的水泵放在100米高的顶上,出口压力如果是,就这个系统将水泵放在地上向100米高的顶上送,出口压力就是了! [摘自dehumidify水泵相关索引] -----水泵扬程简易估算法-----

暖通水泵的选择:通常选用比转数ns在130~150的离心式清水泵,水泵的流量应为冷水机组额定流量的~倍(单台取,两台并联取。按估算可大致取每100米管长的沿程损失为5mH2O,水泵扬程(mH2O): Hmax=△P1+△P2+ (1+K) △P1为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压降。 △P2为该环中并联的各占空调未端装置的水压损失最大的一台的水压降。 L为该最不利环路的管长 K为最不利环路中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总和和与直管总长的比值,当最不利环路较长时K值取~,最不利环路较短时K值取~ 这是我在某篇文章中摘抄下来的。在实际应用中也经常使用这个公式,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公式,所以值得推广。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公式有何高见,愿闻其详。

冷冻水冷却水与主机的关系

● 冷冻水循环系统 该部分由冷冻泵、室内风机及冷冻水管道等组成。从主机蒸发器流出的低温冷冻水由冷冻泵加压送入冷冻水管道(出水),进入室内进行热交换,带走房间内的热量,最后回到主机蒸发器(回水)。室内风机用于将空气吹过冷冻水管道,降低空气温度,加速室内热交换。 ● 冷却水循环部分 该部分由冷却泵、冷却水管道、冷却水塔及冷凝器等组成。冷冻水循环系统进行室内热交换的同时,必将带走室内大量的热能。该热能通过主机内的冷媒传递给冷却水,使冷却水温度升高。冷却泵将升温后的冷却水压入冷却水塔(出水),使之与大气进行热交换,降低温度后再送回主机冷凝器(回水)。 ● 主机 主机部分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及冷媒(制冷剂)等组成,其工作循环过程如下: 首先低压气态冷媒被压缩机加压进入冷凝器并逐渐冷凝成高压液体。在冷凝过程中冷媒会释放出大量热能,这部分热能被冷凝器中的冷却水吸收并送到室外的冷却塔上,最终释放到大气中去。随后冷凝器中的高压液态冷媒在流经蒸发器前的节流降压装置时,因为压力的突变而气化,形成气液混合物进入蒸发器。冷媒在蒸发器中不断气化,同时会吸收冷冻水中的热量使其达到较低温度。最后,蒸发器中气化后的冷媒又变成了低压气体,重新

进入了压缩机,如此循环往复。 中央空调原理简介:中央空调原理包括:一、中央空调制冷原理:有压缩式、吸收式等,这里不再细述;二、中央空调系统原理:有风系统工作原理、水系统工作原理、盘管系统工作原理等,简单介绍如下:1、中央空调原理的新风系统工作:室外的新鲜空气受到风处理机的吸引进入风柜,并经过过滤降温除湿后由风道送入每个房间,这时的新风不能满足室内的热湿负荷,仅能满足室内所需的新风量,随着室内风机盘管处理室内空气热湿负荷的同时,多余出来的空气通过回风机按阀门的开启比例一部分排出室外,一部分返回到进风口处以便再次循环利用。如图:2、中央空调原理的盘管系统工作:室内的风机盘管工作时吸入一部分由风柜处理后的新风,再吸入一部分室内未处理的空气经过工艺处理后,由风口送出能够吸收室内余热余湿的冷空气,使室内温度湿度达到所需要的标准,如此循环工作。如图:3、中央空调原理的风管积尘原因:室外空气经中央空调处理时,由于大多数粗精效过滤网仅能过滤3um以上的悬浮颗粒物,其微细颗粒物则随风直接进入风管,而风管内表面实际粗糙度远远高于微细颗粒物的大小,因此,这些微细的颗粒物随着空气与风管内壁相互碰撞摩擦产生静电吸附越积越多,从而导致风管内壁的粗糙度越来越大,灰尘粘附加速进行,如此长年累月形成较厚积尘。

冷冻水流量计算

标准冷冻水流量=制冷量(KW)*5(度温差) 冷却水流量=(制冷量+机组输入功率)(KW)*5(度温差) 水流量计算 1、.冷却冷却水流量水流量:一般按照产品样本提供数值选取,或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制冷主机制冷量 L(m3/h)= [Q(kW)/(~5)℃]X~ 2、冷冻水流量:在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的情况下选定的机组,可根据产品样本提供的数值选用或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如果考虑了同时使用率,建议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建筑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情况下的总冷负荷。 L(m3/h)= Q(kW)/(~5)℃ 3、冷却水补水量一般1为冷却水循环水量的1~%. 1 水侧变流量对冷水机组性能的影响 在传统的空调水系统设计中,通过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和冷却水的流量基本保持不变。认为只有维持定流量,才能确保盘管的换热效果,流量减小时,在换热盘管表面可能会出现层流状态,降低换热效果;同时,流量过小时,蒸发器还会出现冻结的危险,当流速小于一定值时,水中若含有腐蚀性物质,会对盘管造成腐蚀。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冷水机组的控制系统越来越先进。目前,不同类型的冷水机组均能实现冷量的自动调节。冷水机组能量调节功能的进步使得其水侧变流量设计成为可能,同时也凸显水泵应改变以不变应万变之策,而应以变应变。事实上,目前,多数冷水机组允许蒸发器流量在额定流量的50%~100%以内变化。 当蒸发器采用变流量运行时,其流量随着用户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当用户负荷变小时,蒸发器的冷冻水流量变小,冷水机组的控制系统根据实际需冷量减小制冷剂流量,导致蒸发器盘管内制冷剂流速偏离了最佳流速值,冷水机组制冷系统的整体性能降低。衡量蒸发器变流量运行能否节能的标准不单是冷冻水泵运行时节能多少,而还应考虑蒸发器变流量运行造成冷水机组COP值下降而损失的能耗,再考虑变流量运行的负荷时间频度。 由于控制技术的进步,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压缩机始终在高效区运转,使得冷水机组蒸发器变流量时的性能不会下降很多。冷水机组蒸发器变流量对其制冷性能的影响程度与压缩机类型和制冷剂变流量的方式有关。文献3从热力学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即使冷冻水流量减至60%,冷水机组的COP的下降幅度也不超过10%。 冷却水进出口温差变大时,虽然可以减小冷却水泵的运行费用,然而,为了保证冷凝器内的热交换,冷凝温度必然要高于冷却水的出口温度,并且冷凝温度与冷却水出口温度也要求有一低限。所以,要想加大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差,就必须提高冷却水出口温度(通常冷却水进口温度基本上是定值),这又将引起冷凝温度的增加,降低了冷水机组的COP值。与蒸发器变流量相比,冷凝器变流量运行对冷凝温度的影响较大,故导致冷水机组COP的变化较大,在给冷却水泵安装变频器时,应详细分析冷却水变流量对冷水机组性能的影响,确定方案的可行性。

冷却水、冷冻水系统

一、前言 作为建筑内部重点耗能设备,中央空调系统的耗电一般要占整座建筑电耗的40%以上。而中央空调机组是以满足使用场所的最大冷热量来进行设计的,而在实际应用中绝大多数用户在使用时,冷热负荷是变化的,一般与最大设计供冷热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系统各部分90%以上运行在非满载额定状态。传统的中央空调水、风系统均采用调节阀门或风门开度的方式来调节水量和风量,这种调节方式的缺点不仅是消耗大量能量,而且调节品质难以达到理想状态而导致空调的舒适度不良。 利用变频器通过对中央空调的末端空调风机箱、冷冻水/冷却水水泵、冷却塔风机、甚至主机驱动电机转速等进行控制调节,从而使空调各子系统风量、水流量等负荷工况参数按负荷情况得到适时调节,不但能改善系统的调节品质,达到阀门、风门节/回流调节、变极调速等落后调节方式所不能相比的调节性能,改善空调的舒适性;还能节省大量电能。 二、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制冷机通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液态后送蒸发器中与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将冷冻水制冷,冷冻水泵将冷冻水送到各风机风口的冷却盘管中,由风机吹送冷风达到降温的目的。经蒸发后的制冷剂在冷凝器中释放出热量,与冷却循环水进行热交换,由冷却

水泵将带有热量的冷却水送到散热水塔上由水塔风扇对其进行喷淋冷却,与大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如下图所示: 冷冻水循环系统:由冷冻泵及冷冻水管道组成。从冷冻主机流出的冷冻水由冷冻泵加压送入冷冻水管道,通过各房间的盘管,带走房间内的热量,使房间内的温度下降。同时,房间内的热量被冷冻水吸收,使冷冻水的温度升高。温度升高了的循环水经冷冻主机后又成为冷冻水,如此循环不已。从冷冻主机流出,进入房间的冷冻水简称为“出水”,流经所有房间后回到冷冻主机的冷冻水简称为“回水”。无疑回水的温度将高于出水的温度形成温差。

冷冻水/冷却水/冷凝水的作用区分专业

冷冻水/冷却水/冷凝水的作用区分 冷却水降低制冷剂的温度,流经冷凝器的水就是冷却水,流经蒸发器的水就是冷冻水。 冷凝器是降低从压缩机出来的制冷剂温度的,介质是水,水是不可能做制冷剂的,制冷剂主要有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代甲、氟里昂等,水是作为载冷剂。 冷冻水是把空调的冷量通过管道与水泵送入房间,再由房间的风机盘管交换给空间。简单讲,冷冻水就是把冷量从空调机房传送到使用房间的运输工具。 冷却水是空调在制冷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通过管道。水泵送入室外冷却塔进行冷却,也就是讲,冷却水就是把主机产生的热量送出室外的运输工具。 冷凝水是房间风机盘管在冷热交换时从空气中产生的冷结水,与系统的水无关。 冷冻水/冷却水/冷凝水可以放在一起理解,水系统中主机与末端是通过冷冻水换热,主机与冷却塔经过冷却水换热,末端空气处理设备在得到冷冻水的冷热量后与室内空气换热会产生凝结水。

冷冻水-冷却蒸发器的水、冷却水-冷却冷凝器的水、冷凝水-温度降低而凝结的水。 水源水系统由水源取水装置,取水泵,水处理设备,输水管网和阀门配件等组成。制冷工况可通过阀门切换来实现,即使水源水进冷凝器,蒸发器的冷冻循环水接用户系统。(反之则为制热工况) 冷却水一般是由冷却水塔制冷实现,一般是将常温35~40度的水降到15~20度左右。如果需要再低一些的温度,冷却水塔就实现不了,需要制冷机组来实现(冰水机,有的又称冷水机),而冰水机的进水温度可以是常温,出水温度可以达到-50~-5度的温度,一些复叠式的制冷机可以实现-150度以下的温度。这个水就是冷冻的水了。 比如在注塑行业都要求对成型机进行降温,如果一些模具要求的工作环境温度不高,使用冷却水就可以了,但一些模具成型时需要的就是这个冷冻水的温度。通常为了提高制冷效率和节能目的,会使用冷却水塔进行第一道理制冷,再接入制冷机组来输出冷冻水。文章来源制冷百科。 冷热水的区分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需求环境(工况)对于温度的一个界定值的设定。

冷冻水流量计算

冷冻水流量计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标准冷冻水流量=制冷量(KW)*5(度温差) 冷却水流量=(制冷量+机组输入功率)(KW)*5(度温差) 水流量计算 1、.冷却冷却水流量水流量:一般按照产品样本提供数值选取,或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制冷主机制冷量 L(m3/h)= [Q(kW)/(~5)℃]X~ 2、冷冻水流量:在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的情况下选定的机组,可根据产品样本提供的数值选用或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如果考虑了同时使用率,建议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建筑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情况下的总冷负荷。L(m3/h)= Q(kW)/(~5)℃ 3、冷却水补水量一般1为冷却水循环水量的1~%. 1 水侧变流量对冷水机组性能的影响 在传统的空调水系统设计中,通过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和冷却水的流量基本保持不变。认为只有维持定流量,才能确保盘管的换热效果,流量减小时,在换热盘管表面可能会出现层流状态,降低换热效果;同时,流量过小时,蒸发器还会出现冻结的危险,当流速小于一定值时,水中若含有腐蚀性物质,会对盘管造成腐蚀。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冷水机组的控制系统越来越先进。目前,不同类型的冷水机组均能实现冷量的自动调节。冷水机组能量调节功能的进步使得其水侧变流量设计成为可能,同时也凸显水泵应改变以不变应万变之策,而应以变应变。事实上,目前,多数冷水机组允许蒸发器流量在额定流量的50%~100%以内变化。 当蒸发器采用变流量运行时,其流量随着用户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当用户负荷变小时,蒸发器的冷冻水流量变小,冷水机组的控制系统根据实际需冷量减小制冷剂流量,导致蒸发器盘管内制冷剂流速偏离了最佳流速值,冷水机组制冷系统的整体性能降低。衡量蒸发器变流量运行能否节能的标准不单是冷冻水泵运行时节能多少,而还应考虑蒸发器变流量运行造成冷水机组COP值下降而损失的能耗,再考虑变流量运行的负荷时间频度。 由于控制技术的进步,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压缩机始终在高效区运转,使得冷水机组蒸发器变流量时的性能不会下降很多。冷水机组蒸发器变流量对其制冷性能的影响程度与压缩机类型和制冷剂变流量的方式有关。文献3从热力学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即使冷冻水流量减至60%,冷水机组的COP的下降幅度也不超过10%。 冷却水进出口温差变大时,虽然可以减小冷却水泵的运行费用,然而,为了保证冷凝器内的热交换,冷凝温度必然要高于冷却水的出口温度,并且冷凝温度与冷却水出口温度也要求有一低限。所以,要想加大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差,就必须提高冷却水出口温度(通常冷却水进口温度基本上是定值),这又将引起冷凝温度的增加,降低了冷水机组的COP值。与蒸发器变流量相比,冷凝器变流量运行对冷凝温度的影响较大,故导致冷水机组COP的变化较大,在给冷却水泵安装变频器时,应详细分析冷却水变流量对冷水机组性能的影响,确定方案的可行性。

冷却水和冷冻水的区别

冷却水和冷冻水的区别 中央空调主机由四部分组成: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阀。压缩机提供能量。冷凝器降低从压缩机出来的制冷剂的温度。介质是水,它是冷却水,并与冷却塔相连。蒸发器通过制冷剂的蒸发吸收热量。流经蒸发器的水是冷冻水。冷冻水吸热后温度降低,冷空气通过空调机组吹入室内起到降温作用。与家用空调相比,室内机是蒸发器,室外机是冷凝器,但所有家用空调都是风冷的。中央空调利用流经蒸发器的水在室内交换热量。我不知道如何解释这一点,但可以理解的是,未冻水是指用来冷却需要冷却的空间的水。 冷却水是指用于将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冷却成中温中压制冷剂液体的水冷冻水,该水冷冻水在冷水机组的蒸发器中放出热量,然后在末端装置吸收空气中的热量 冷却水吸收冷水机构冷凝器中的热量,并在冷却塔中散发热量用户端使用冷冻水提供冷能;冷却水用于主机端释放热量。 冷水通过管道将空调的冷却能力输送到房间。水被泵入房间,然后通过房间的风机盘管单元交换到空间。简单地说,冷冻水是一种运输工具,它将冷却能力从空调房间转移到房间。 冷却水是一种运输工具,通过管道在空调冷却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水被泵入室外冷却塔进行冷却。换句话说,冷却水是一种运输工具,它将主机产生的热量送出房间。 冷却水和冷凝水有什么区别? 冷冻水/冷却水/冷凝水可以一起理解。在水系统中,主机通过冷却水

与末端进行热交换,主机通过冷却水与冷却塔进行热交换。末端空气处理设备在获得冷却水 的冷热量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产生冷凝水。水量比较为 冷冻水=冷冻水(冷却季节)=加热介质水(加热季节) 是从中央空调蒸发器流入风机盘管的水 冷却水是从中央空调冷凝器流出进入冷却塔并需要冷却的水。中央空调水处理一般指冷却水的处理 制冷剂水在吸收式制冷机组(如溴化锂机组)中用作制冷剂,因此也称为制冷剂水 冷却水与冷冻水的区别 冷冻水的功能:直接冷却的工作介质 冷却水的作用是冷却输送能量的工作介质,如工作设备或工作介质冷冻水:进水是冷水,出水是热水冷却水:进水为热水,出水为冷水 铜管外覆黑色保温棉,铜管内充制冷剂,俗称氟利昂。当一台外部机器支持多台内部机器时,类似于三通管道的“分流器”主要用于分配氟利昂。 空调制冷不良打扰一下:室外机的一根粗的一根细的两根铜管,细的那根的温度比粗的那根低,细的那根上有白霜。有什么问题吗? 中的制冷剂较少。只需添加一些制冷剂。整个冬天都摸它没用吗?铜管损坏或连接铜管的两个螺钉松动。把碗洗干净,倒在螺丝上,看看是否有水泡,是否有漏洞,然后找人修理。 空调制冷时,室外机的两根铜管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制冷剂过多,

中央空调系统冷却水和冷冻水循环系统节能改造

中央空调系统冷却水和冷冻水循环系统节能改造 一、前言 作为建筑内部重点耗能设备,中央空调系统的耗电一般要占整座建筑电耗的40% 以上。而中央空调机组是以满足使用场所的最大冷热量来进行设计的,而在实际应用中绝大多数用户在使用时,冷热负荷是变化的,一般与最大设计供冷热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系统各部分90% 以上运行在非满载额定状态。传统的中央空调水、风系统均采用调节阀门或风门开度的方式来调节水量和风量,这种调节方式的缺点不仅是消耗大量能量,而且调节品质难以达到理想状态而导致空调的舒适度不良。 利用变频器通过对中央空调的末端空调风机箱、冷冻水/ 冷却水水泵、冷却塔风机、甚至主机驱动电机转速等进行控制调节,从而使空调各子系统风量、水流量等负荷工况参数按负荷情况得到适时调节,不但能改善系统的调节品质,达到阀门、风门节/ 回流调节、变极调速等落后调节方式所不能相比的调节性能,改善空调的舒适性;还能节省大量电能。 二、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制冷机通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液态后送蒸发器中与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将冷冻水制冷,冷冻水泵将冷冻水送到各风机风口的冷却盘管中,由风机吹送冷风达到降温的目的。经蒸发后的制冷剂在冷凝器中释放出热量,与冷却循环水进行热交换,由冷却水泵将带有热量的冷却水送到散热水塔上由水塔风扇对其进行喷淋冷却,与大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如下图所示: 冷冻水循环系统:由冷冻泵及冷冻水管道组成。从冷冻主机流出的冷冻水由冷冻泵加压送入冷冻水管道,通过各房间的盘管,带走房间内的热量,使房间内的温度下降。同时,房间内的热量被冷冻水吸收,使冷冻水的温度升高。温度升高了的循环水经冷冻主机后又成为冷冻水,如此循环不已。从冷冻主机流出,进入房间的冷冻水简称为“出水”,流经所有房间后回到冷冻主机的冷冻水简称为“回水”。无疑回水的温度将高于出水的温度形成温差。 冷却水循环系统:由冷却泵、冷却水管道及冷却塔组成。冷冻主机在进行热交换、使水温冷却的同时,必将释放大量的热量。该热量被冷却水吸收,使冷却水温度升高。冷却泵将升了温的冷却水压入冷却塔,使之在冷却塔中与大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再将降温了的冷却水,送回到冷冻机组。如此不断循环,带走了冷冻主机释放的热量。流进冷冻主机的冷却水简称为“进水”,从冷冻主机流回冷却塔的冷却水简称为“回水”。同样,回水的温度将高于进水的温度形成温差。 三、中央空调变频器节能改造 由于设计时,中央空调系统必须按天气最热、负荷最大时设计,并且留10-20%设计余量,然而实际上绝大部分时间空调是不会运行在满负荷状态下,存在较大的富余,所以节能的潜力就较大,其中,冷冻主机可以根据负载变化随之加载或减载,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却不能随负载变化作出相应调节,存在很大的浪费。水泵系统的流量与压差以前是靠阀门和旁通调节来完成,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大截流损失和大流量、高压力、低温差的现象,不仅大量浪费电能,而且还造成中央空调最末端达不到合理效果的情况。为解决这些问题需使水泵随着负载的变化调节水流量并关闭旁通。再因水泵采用的是Y—△起动方式,电机的起动电流平均为其额定电流的3~4倍,在如此大的电流冲击下,接触器、电机的使用寿命大大下降,

空调冷冻水和冷却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简便方法

Ξ λρv 2 放入大气.水系统管路水力计算是系统正确设计和 优化的基础. 糙度有关 ,即 λ = f ( Re , K/ d) 式中 : Re —雷诺数 , Re = vd/ν =ρvd/μ; ν—水的运动粘滞系数 , m 2/ s ; 1 空调水循环管路水力计算的原理 水管路将流量和管径不变的一段管路称为一个 l ρv p y =λ = R (1可采用柯列勃洛克公式3和阿里特苏里公 式中 :p y —计算管段沿程阻力损失 , Pa ; λ—沿程阻力系数 ,无因次量 ; 1 2 51 l —直管段长度 , m ; 供 吸压 冷 第 20卷第 3期 2004年 9月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 eijing Institu te of Civil Eng. and Architecture Vol. 20 No. 3 Sep . 2004 文章编号 :1004 - 6011 (2004) 03 - 0001 - 07 空调冷冻水和冷却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简便方法 许淑惠 , 罗文斌 (城市建设工程系 ,北京 100044) 摘 要 :根据空调水系统的计算原理 ,在不同管径下按不同流量把空调冷冻水和冷却水管路水力计算中 的比摩阻绘制成计算表 ,应用该计算表能快速、准确、方便进行空调水系统管路水力计算 ;采用具体实 例 ,说明空调水系统管路水力计算简便方法. 关键词 :冷冻水 ;冷却水 ;水力计算 中图分类号 : TU83 文献标识码 :A 一个完整的中央空调系统有三大部分组成 , 即ρ—水密度 , kg/ m 3 ; 冷热源、热与供冷管网、空调用户系统.空调水系 v —水速度 , m/ s ; 统包括冷冻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是把 R —单位长度沿程阻力损失 ,又称比摩阻 , 冷热源产生的冷或热量通过管网输送到空调用户的 Pa/ m .冷水管采用钢管或镀锌管时 ,比摩阻一 系统 ;冷却水系统是整个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般为 100 Pa/ m ~ 400 Pa/ m ,最常用的为 他以水作为冷却剂将冷凝器、收器、压缩机放出的 250 Pa/ m . 热量转移到冷却设备 (冷却塔、却水池等)中 ,最后 R = (2) d 2 沿程阻力系数λ与流体的流态和管壁的相对粗 空调水系统的管路水力计算是在已知水流量和 推荐流速下 ,确定水管管径 ,计算水在管路中流动的 沿程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 ,确定水泵的扬程和 流量. μ—水的动力粘滞系数 , Pa ?s ; K —管壁的当量糙粒高度 , m ; 空调冷冻水闭式系统管路 K = 0. 2 mm ,开式系 统管路 K = 0. 5 mm ;空调冷却水系统管路 K = 0. 5 mm. 空调水循环管路 ,管道设计中采用较低水流速 , 计算管段 ,计算管段沿程阻力损失 ,即 流动状态一般处于紊流过渡区内 ,沿程阻力系数λ 2 d 2 进行计算 ,即 = - 2 lg ( + ) (3) λ 3. 7 d Re λ d —管道直径 , m ;λ = 0. 11 ( K + 68 ) 0. 25 (4) d Re 收稿日期 :2004 - 09 - 22 基金项目 :建设部计划科技项目 (032111) 作者简介 :许淑惠 (1966年—) ,女 ,工学硕士 ,副教授 ,热工流体教研室.

冷冻水流量计算

冷冻水流量计算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标准冷冻水流量=制冷量(KW)*5(度温差) 冷却水流量=(制冷量+机组输入功率)(KW)*5(度温差) 水流量计算 1、.冷却冷却水流量水流量:一般按照产品样本提供数值选取,或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制冷主机制冷量 L(m3/h)= [Q(kW)/(~5)℃]X~ 2、冷冻水流量:在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的情况下选定的机组,可根据产品样本提供的数值选用或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如果考虑了同时使用率,建议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建筑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情况下的总冷负荷。L(m3/h)= Q(kW)/(~5)℃ 3、冷却水补水量一般1为冷却水循环水量的1~%. 1 水侧变流量对冷水机组性能的影响 在传统的空调水系统设计中,通过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和冷却水的流量基本保持不变。认为只有维持定流量,才能确保盘管的换热效果,流量减小时,在换热盘管表面可能会出现层流状态,降低换热效果;同时,流量过小时,蒸发器还会出现冻结的危险,当流速小于一定值时,水中若含有腐蚀性物质,会对盘管造成腐蚀。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冷水机组的控制系统越来越先进。目前,不同类型的冷水机组均能实现冷量的自动调节。冷水机组能量调节功能的进步使得其水侧变流量设计成为可能,同时也凸显水泵应改变以不变应万变之策,而应以变应变。事实上,目前,多数冷水机组允许蒸发器流量在额定流量的50%~100%以内变化。 当蒸发器采用变流量运行时,其流量随着用户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当用户负荷变小时,蒸发器的冷冻水流量变小,冷水机组的控制系统根据实际需冷量减小制冷剂流量,导致蒸发器盘管内制冷剂流速偏离了最佳流速值,冷水机组制冷系统的整体性能降低。衡量蒸发器变流量运行能否节能的标准不单是冷冻水泵运行时节能多少,而还应考虑蒸发器变流量运行造成冷水机组COP值下降而损失的能耗,再考虑变流量运行的负荷时间频度。 由于控制技术的进步,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压缩机始终在高效区运转,使得冷水机组蒸发器变流量时的性能不会下降很多。冷水机组蒸发器变流量对其制冷性能的影响程度与压缩机类型和制冷剂变流量的方式有关。文献3从热力学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即使冷冻水流量减至60%,冷水机组的COP的下降幅度也不超过10%。 冷却水进出口温差变大时,虽然可以减小冷却水泵的运行费用,然而,为了保证冷凝器内的热交换,冷凝温度必然要高于冷却水的出口温度,并且冷凝温度与冷却水出口温度也要求有一低限。所以,要想加大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差,就必须提高冷却水出口温度(通常冷却水进口温度基本上是定值),这又将引起冷凝温度的增加,降低了冷水机组的COP值。与蒸发器变流量相比,冷凝器变流量运行对冷凝温度的影响较大,故导致冷水机组COP的变化较大,在给冷却水泵安装变频器时,应详细分析冷却水变流量对冷水机组性能的影响,确定方案的可行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