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新大纲 汉语言文学

《逻辑学》新大纲  汉语言文学
《逻辑学》新大纲  汉语言文学

《普通逻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逻辑学

课程编号:010132001

总学时:24

学分:1.5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

1.课程性质:《普通逻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中的必修课。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抽象性,公式、符号、图、表颇多;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处处都含有思维方法、演算技巧的应用。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解决思维的实际问题,以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逻辑力量,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

2.教学目的:逻辑学是现代基础学科的重要门类,包括逻辑的应用、演绎逻辑、一般逻辑、归纳逻辑、方法论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知识。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4.教学方式:开展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大力采用互动、启发、探究、讨论、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5.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期末占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小测验占总成绩的20%。

6.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教材:

普通逻辑编写组.《普通逻辑》(第五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主要参考书目:

[1] 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4.

[2] 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3]刘新友,田宏第主编《普通逻辑自学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9.

[4]何应灿主编《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

[5]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

[6]王海传等编著.《逻辑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7.正文部分:

第一章引论

【目的和要求】

1.发挥第一章理论入门的作用,了解什么是逻辑学等,为学习普通逻辑奠定理论基础。

2.发挥第一章对学习逻辑学的指导作用,明确学习逻辑学的根本目的和方法,提高学习和运用的效果。

3.发挥第一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动员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志趣、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

“逻辑”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思维及其特征;逻辑学的性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思维的特征;思维的形式。

3.问题与应用

掌握逻辑学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能够熟练使用逻辑学概念。

第二节普通逻辑的对象

1.主要内容

思维的形式结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逻辑学的研究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思维的形式结构的含义;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的含义;逻辑学的具体研究内容。

3.问题与应用

结合具体语境,弄清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的含义。

第三节推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自学)

第四节逻辑与语言

主要内容:逻辑形式与语言形式的区别

第五节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和方法

1.主要内容

逻辑学作为一门思维科学,既有认识的作用,又有表达思想和论证思想的作用。因此,学习逻辑学对于自觉地进行思维的逻辑训练,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逻辑论证的力量,从而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逻辑学在认识方面的作用;逻辑学在表达思想和论证思想方面的作用。

3.问题与应用

坚定对学习逻辑学意义和价值的信念,端正学习逻辑学的态度。

【课后练习】

举例说明什么是思维的形式结构;举例说明什么是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开展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大力采用互动、启发、探究、讨论、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目的与要求】

1.明确什么是命题。

2.掌握各种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命题和推理概述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命题的含义,命题的特征,命题和语句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命题,命题的逻辑特征,命题的种类。

3.问题与应用

了解命题和语句的关系,了解哪些语句表达命题、哪些语句不表达命题。

第二节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联言命题的含义、联言命题的构成、联言命题的形式、联言命题的真假、联言命题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联主命题、合谓命题、联主合谓命题。

3.问题与应用

注意联言命题在各专业课,特别是法学专业中的应用。

第三节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选言命题的含义、选言命题的构成、选言命题的形式、选言命题的真假、选言命题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第四节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假言命题的含义、假言命题的构成、假言命题的形式、假言命题的真假、假言命题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第五节负命题及其推理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负命题的含义、负命题的构成、负命题的形式、负命题的真假、负命题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复合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命题。

第六节复合命题的其他推理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假言联言推理的形式及其应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二难推理的复杂构成式,二难推理的简单破坏式,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

【课后练习】

1.如何断定联言命题的真假?

2.如何断定选言命题的真假?

3.如何断定假言命题的真假?

4.下述推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其违反了哪条推理规则。

A. 这个人或者是工人,或者是在读研究生;既然他是在读研究生,所以,他不是工人。

B. 李某这次没有通过逻辑考试,因为他出差缺了课,而只有不出差缺课,才能通过逻辑考试。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三章命题的判定与自然推理(选学)

【目的和要求】

(1)掌握判定一个命题是否是重言式的方法;(2)利用已学命题逻辑知识,进行命题的自然推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重言式

主要内容:

第二节命题的真值判定方法

主要内容:

1.真值表法

2.归谬赋值法

第三节命题的自然推理

主要内容:自然推理的主要规则

【课后练习】1.什么是重言式?常用的重言式有哪些?

2.什么是真值表示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3.自然推理有哪些规则?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四章概念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了解概念的种类和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

3.正确认识定义的方法、划分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念及其特征

1.主要内容

什么是概念、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概念的逻辑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的涵义、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问题与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概念与语词的关系、能够正确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1.主要内容

概念的种类包括: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集合概念和非几何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集合概念和非几何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的内涵,使用这些概念的逻辑要求,违背这些要求导致的错误。

3.问题与应用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包括概念之间外延上的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的全同关系、概念的种属关系、概念的交叉关系、概念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3.问题与应用

明确概念的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的具体要求,明确违背这些要求导致的逻辑错误。

第四节定义

1.主要内容

定义的内涵,定义的方法,定义的规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属+种差定义法,性质定义与关系定义,语词定义;定义的规则。

3.问题与应用

了解法律定义的意义和特点。

第五节划分

1.主要内容

划分的含义,划分的方法,划分的规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一次划分与连续划分,划分的规则。

3.问题与应用

了解法律定义划分的意义和特点。

第六节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逻辑依据,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内涵及其逻辑要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概念的限制的含义;概念的概括的含义。

3.问题与应用

第七节关于集合和集合的推演(选学)

【课后练习】

1.从内涵上可以把概念分为哪几种?

2.概念在外延上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3.如何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4.明确概念的内涵有那几种具体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采用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五章性质命题及其推理

【目的与要求】了解性质命题的构成,掌握四种基本形式的性质命题,能够运用对当关系及命题变形推理的相关知识进行推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性质命题概述

主要内容

性质命题的构成,性质命题的分类,对当方阵,主谓项的周延。

第二节对当关系推理

反对关系推理,矛盾关系推理,差等关系推理,下反对关系推理。

第三节命题变形推理

主要内容:换质法、换位法、换质位法。

第四节三段论

主要内容:什么是三段论,三段论的规则、三段论的格与式。

【课后练习】

1. A 、E、I、O之间的真假关系如何?

2.对当关系推理有哪几种?

3.换质法推理的规则有哪些?

4.换位法推理的规则有哪些?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六章关系命题及其推理

【目的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关系命题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关系命题的含义、关系命题的种类、关系命题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关系命题的含义,关系命题的构成,关系命题的形式。

第二节关系推理

主要内容

1.纯关系推理,

2.混合关系推理

【课后练习】

1.是么是关系命题? 关系的逻辑性质是哪些?

2. 什么是混合关系推理?它有哪些规则?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七章谓词自然推理(选学)

主要内容

性质命题内部结构的逻辑分析,量化理论,多元谓词自然推理。

第八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目的与要求】掌握模态命题的类型以及命题间的关系,能够熟练运用模态推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模态命题

主要内容:什么是模态命题、模态命题的种类、模态命题之间的关系、客观模态与主观模态。

第二节模态推理

主要内容:模态推理及其种类、模态对当推理、模态命题与非模态命题推理、模态三段论。

第三节规范命题(选讲)

第四节规范推理(选讲)

【课后练习】

1.什么是模态命题? 模态命题之间的关系如何?

2. 模态推理有哪几种?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九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目的与要求】

1.理解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实质、内容、要求以及违反以上规律的逻辑错误;

2.分析违反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逻辑错误。

【教学内容】

第一节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概述

主要内容: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有哪些,为什么说这几条规律是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同一律

1.主要内容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同一律的基本要求,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偷换概念”与“混淆概念”,“偷换论题”与“转移论题”

3.问题与应用

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违反同一律的要求会产生什么样的逻辑错误?

第三节矛盾律

1.主要内容

矛盾律的基本内容,矛盾律的基本要求,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互相矛盾的思想,互相反对的思想,互相矛盾。

3.问题与应用

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违反矛盾律的要求会产生什么样的逻辑错误?

第四节排中律

1.主要内容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排中律的基本要求,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违反排中律的要求会产生什么样的逻辑错误?

第五节逻辑规律之间的关系(自学)

【课后练习】

运用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有一天,某珠宝店被盗走了一块贵重的钻石。经侦查,查明作案人肯定是赵、钱、孙、李这四个人中的某一个。于是,这四个人被作为重大嫌疑人而被拘捕。在审讯中,这四个人的口供如下:

赵:“我不是作案的。”

钱:“李是罪犯。”

孙:“钱是盗窃这块钻石的罪犯。”

李:“作案的不是我。”

假定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真话,那么这个案子里的罪犯是谁? 假定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那么这个案子里的罪犯又是谁?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十章归纳推理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归纳推理的方向。

2.掌握归纳推理的含义、形式。

3.掌握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至第四节归纳推理概述及归纳推理的形式

主要内容

从推理方向说,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第五节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1.主要内容

因果联系的特点,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探求应果联系的五种方法。

【课后练习】

指出下列推理属何种归纳推理?请写出它们的结构。

1.水稻能进行光合作用,大豆能进行光合作用,松树能进行光合作用,水稻、大度、松树都是绿色植物,因此凡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2.铜加热之后,体积增大;铝加热之后,体积增大;铁加热之后,体积增大;因为它们受热之后,分子之间的凝聚力减弱,分子之间的距离就会增加,从而导致体积膨胀;而铜、铝、铁都是金属;所以,金属加热之后,体积都膨胀。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结合“穆勒五法”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应用);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十一章类比推理和假说

【目的与要求】

理解类比推理的实质,掌握和运用类比推理的形式。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类比推理的含义,类比推理的形式,类比推理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正类比推理,负类比推理,合类比推理。

3.问题与应用

类比推理在科学认识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作用。

【课后练习】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十二章假说

【目的与要求】掌握假说的实质和方法。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假说的含义,假说的特点,假说的作用,假说的检验。

假说的形成,假说的检验。

3.问题与应用

假说的形成和检验是怎样运用逻辑推理的?

【课后练习】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第十三章论证与谬误

【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论证的实质、结构及其与推理的关系。

2.了解论证的种类,并能分析其结构。

3.了解论证的原则和规则,并能分析论证的逻辑错误。

4.了解逻辑谬误分为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论证的概述

1.主要内容

论证的含义,论证的结构,论证与推理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论题,论据,论证方式。

3.问题与应用

论证与推理的关系。

第二节论证的种类

1.主要内容

论证的划分标准,论证的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归纳论证和演绎论证,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反正法和选言证法。

3.问题与应用

什么是反证法?什么是选言证法?二者的论证步骤和结构如何?

第三节论证的逻辑原则和规则

1.主要内容

论题的规则,论据的规则,论证方式的规则。

“论题模糊”与“转移论题”,“论据虚假”与“预期理由”,“循环论证”,“推不出”。

3.问题与应用

论证的规则有哪些?违反这些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第四节反驳

1.主要内容

反驳的含义,反驳的形式,反驳的规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直接反驳,间接反驳,归谬法。

3.问题与应用

间接反驳和归谬法的定义和逻辑形式是什么?

第五节论证的建构与评估

第六节谬误

1.主要内容

谬误的根源,谬误的分类,非形式谬误的含义及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语形谬误、语义谬误与语用谬误,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相关性谬误,歧义性谬误,论据不足的谬误。

3.问题与应用

区别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的根据是什么?现?

【课后练习】

1.分析下列论证的结构,指出其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要么是全盘继承,要么是虚无主义,要么是批判继承。全盘继承,不分精华和糟粕,不能推陈出新,不利于文化的发展,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虚无主义,割断了历史,违背了文化发展的规律,同样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只有批判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促进文化的繁荣。

2.分析下列论证中的逻辑错误。

今天厂长说了,如果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就受奖,如果完不成生产任务就受罚,所以我们今后不是受奖就是受罚了。

3.分析下列反驳的结构,指出其中被反驳的论题和反驳的方法。

史上和现实中就应该由农民阶级的形式逻辑与地主阶级的形式逻辑之分、无产阶级的形式逻辑与资产阶级的形式逻辑之别。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形式逻辑对任何阶级都是一视同仁的。

4.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的谬误,并分析其实质和种类。

1.某人的理论是错误的。因为他是一个悲惨的失败者,他甚至不能挣到足够的钱来养家。

2.某人的哲学不值一信。因为他曾因接受过不正当馈赠,而被免除一切官职。

3.公共汽车耗油量大于小汽车。因为一辆公共汽车耗油量大于一辆小汽车。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逻辑学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1 某城市考上大学的学生中,女生的比例比男生高。根据这个事实,王老师认为本市女生学习比男生好。 以下哪项最能削弱王老师的结论? A、第一中学考上大学的学生中,男生的比例比女生高。 B、考生中男生的比例比女生低。 C、大多数考上大学的女生就是文科班的。 D、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参加体育活动。 E、全国考上大学的学生中,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 ■2 李教授说:矿泉水比纯净水含有更多的矿物质。所以,经常饮用矿泉水的人会增加肾结石的危险,因为矿物质会在肾脏里沉淀。 以下哪项最能削弱李教授的论证? A、有些矿物质也就是人体所必需的。 B、形成肾结石的只就是某些种类的矿物质。 C、矿物质在肾脏里沉淀的原因就是肾功能出现了问题。 D、有些经常饮用纯净水的人也有肾结石。 E、在平常的饭菜里也含有矿物质。 ■3 某三口之家节假日对瞧电视的态度如下:妈妈要瞧电视,什么节目都可以;爸爸可以不瞧电视,要瞧就瞧新闻节目;孩子可以不瞧电视,要瞧就瞧动画节目。她们根据自己的态度对以下意见表示自己的瞧法。 ①不瞧电视 ②瞧新闻节目 ③瞧动画节目 以下哪项就是不可能成立的? A、有一个人同意全部意见。 B、每个意见至少有两个人同意。 C、妈妈不同意①。 D、爸爸与妈妈都同意②。 E、孩子同意①与③。

■4 孟/关组合在雅典奥运会夺冠时,还有两对选手与她们几乎同时到达终点。在北京奥运会前,人们预测:虽然孟/关组合没有达到她们的最佳状态,但也有可能获得金牌。 以下各项中,除一项外都能提高孟/关组合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的概率,这不能提高夺冠概率的就是哪一项? A、孟/关组合在比赛中正常发挥。 B、那两对选手也没有达到她们的最佳状态。 C、那两对选手中有一对没有参加北京奥运会。 D、孟/关组合与那两对选手的成绩远远超过其她选手。 E、孟/关组合在比赛中超水平发挥。 ■5 李老汉说:“抗日战争期间,这里发生过屠村事件。” 以下哪一项就是李老汉说话必须预设的? A、李老汉就是屠村事件的幸存者。 B、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非常残暴。 C、中国历史上有过屠村事件。 D、中国历史上有过抗日战争那个时期。 E、李老汉从来不说谎话。 ■6 农业科学研究所对水稻品种进行施肥试验。试验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钾肥比磷肥多,则品种1号比品种2号长势好;如果磷肥比钾肥多,则品种2号比品种1号长势好。根据这个结果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 A、除钾肥与磷肥外,品种1号与品种2号不需要其它肥料。 B、氮肥也就是水稻生长所需要的。 C、品种1号与品种2号对于肥料的要求不一样。 D、如果改变了试验的其它条件,得到的结果可能就是不一样的。 E、在相同的条件下,品种1号与品种2号都比其它水稻品种长势好。 ■7 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则不就是骑车人违反了交通规则就就是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所以,如果骑车人没有违反交通规则,则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 上述论证与以下哪项最相似?

法律逻辑学习题模拟题八

模拟试卷八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有S 不是P ”中,逻辑变项是 ;在(P Λq )→r 中,逻辑常项是 。 2、设“A 命题与B 命题具有矛盾关系”、“B 命题与C 命题也具有矛盾关系”,则A 命题与C 命题具有 。 3、一种命题的主项周延,则这种命题是 命题;一种命题的谓项周延,则这种命题是 命题。 4、若要使“只有P ,才非q ”与“非P 并且q ”均真,那么P 与q 的取值情况是P 为 ,q 为 。 5、以“P ←q ”和“p ”为前提进假言推理,可必然地推出结论 。 6、若P ∨q 为真,P 为真,则q 取值为 。 7、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命题,则其大前提应为 ,小前提应为 。 8、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如果认真学习,就能考得好成绩”为真,则“即使认真学习也不能考出好成绩”为假。 9、一个有效的第三格三段论式,其大前提若为MIP ,则其小前提应为 ,结论应为 。 10、当“SAP ”与“SIP ”同假时,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在下列概念的限制中,限制正确的有( )。 A .“句子”限制为“复句” B .“湖北大学”限制为“湖北大学哲学系” C .“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 D .“命题”限制为“简单命题” 2、下列断定中,违反矛盾律要求的是( )。 A .SAP 真并且SOP 真 B .必然非P 真且可能P 真 C .“p ∧q ”真且“q p ?∨?”真 D .“q p →?”真且“q p ?→”真 3、下列命题形式中,与“q p ?”等值的有( )。 A .(p →q )∧(p ←q) B .)(q p ∨? C .q p ??? D .)()(q p q p ?∨∧∨? 4、以SAP 为前提进行命题变形推理能必然推出结论的是( )。 A .PA S B .P ES C .P E S D .OS P 5、由前提“p →(q ∨r)”再加上下列前提中的( )必然推出结论p ?。 A .r q ?∧? B .r q ?∨? C .?(q ∨r ) D .)(r q →??

逻辑学深刻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 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 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以此为例) 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 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被称作“西方逻辑之父”,主要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分别论述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论辩的方法和如何驳斥诡辩的问题。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系统论述了矛盾律、排中律,涉及同一律。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及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研究了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和推理形式,提出相应推理规则。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研究了科学归纳法问题。《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科学归纳的“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奠定归纳逻辑的基础。 穆勒(1806-1873):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在《逻辑体系》(我国近代学者严复译为《逻辑名学》)把科学归纳法发展为五种: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至此,传统逻辑的基本框架大致形成。 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由莱布尼兹奠定基本思想,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的逻辑类型。特点:借助人工语言(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对研究对象整体把握。 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17世纪末期,提出用数学演算的方法处理演绎逻辑;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 分) 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 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 C )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 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D )。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D)。 A. AS B. E C. E D. 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 )。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 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D )。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 C )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 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D )。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9.“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C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 C )的逻辑错误。

逻辑学试卷及其答案三

逻辑学试卷(三)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在“并非‘当且仅当p,才q’中,逻辑常项是。 2.论证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3.在形成假说的阶段,主要应用推理和推理。 4.根据普通逻辑的律,若“王强是党员”为假,则“王强不是党员”为真;根据律,若“王强是党员”为真,则“王强不是党员” 为假。 5.在“逻辑形式中的项只有逻辑常项和变项”这一判断中,“逻辑形式中的项”与“逻辑常项”在外延上具有关系;“逻辑常项”与“变项”具 有关系。 6.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主项与谓项均不周 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7.一个有效的第三格三段论式,其大前提若为MIP,则其小前提应 为,结论应为。 8.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和 的逻辑根据。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说明: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括号内。) 1.“小丁与小王是同学”这一判断是( )判断。 (1)全称(2)特称(3)关系(4)联言 2.在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结论的知识( )前提的知识范围。 (1)少于(2)等于(3)超出(4)有时等于有时超出 3.“并非可能p”与“并非可能非p”之间具有( )关系。 (1)矛盾(2)差等(3)反对(4)下反对 4.若肯定p∧﹁q,而否定p→q,则( )的要求。 (1)违反同一律(2)违反矛盾律(3)违反排中律(4)不违反逻辑基 本规律 5.关系推理(一)“A与B不等值;B与C不等值;所以,A与C不等值” 与(二)“A蕴涵B;B蕴涵C;所以,A蕴涵C”( )。 (1)都是有效的(2)都是无效的(3)(一)有效(二)无效(4)(一)无效 (二)有效 6.若“所有P是S”与“有的S不是P”均真,则S与P之间的外延关系 是( )关系。

逻辑学导论教学大纲

湖南城市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本课程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普通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现代逻辑学发展的新进展,并能运用逻辑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日常思维、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实际思维问题,形成严密、正确的思维推理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在纷杂的信息中把握关键问题和理清解决问题思路,为进一步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和从事研究奠定思维素质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意义(2课时) 了解“逻辑”一词的词源和词义和逻辑学发展概况。明确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和有效推理模式的学科及其形式化、工具性的性质。掌握各种逻辑形式的逻辑常项和变项的区别,准确理解逻辑常项在思维形式和逻辑推理中的地位。知晓掌握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对人们进行正确地思维的意义。 第二章概念(4课时) 1.了解概念的逻辑含义、概念和语词的区别与联系。明确形式逻辑对概念的基本要求是明确性。掌握概念的最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涵义及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2. 了解概念的种类: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空概念;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的区别。掌握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属于哪个种类的方法。 3. 了解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分类的标准。掌握概念外延间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和全异关系的界定。学会正确地用欧勒图表示若干概念外延间关系的方法。 4. 掌握各种明确概念的基本方法: 限制和概括法、定义和划分方法。 ⑴了解概念的限制和概念的概括的涵义及其逻辑依据。掌握正确地对给定的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方法。

逻辑学知识要点

逻辑学知识要点 上篇逻辑推理 逻辑学主要是从形式上or结构上来研究推理的正确性或者有效性的科学。 任何推理形式都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组成。∕逻辑常项:推理形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是判定一种推理形式的类型的唯一根据,也是区别不同类型的推理形式的唯一根据。∕无论给变项代入何种不同的具体内容,推理形式不会改变。 如果只要分析到所包含的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为止即可判定,那么这类推理称为复合命题推理,简称推理命题,相应的逻辑称为命题逻辑。∕逻辑常项、命题变项。 必须分析到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所包含的概念即词项才能判定,则这类推理称为简单命题推理,简称词项推理,相应的逻辑称为词项逻辑。∕逻辑常项、词项变项。 第一章基本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1、负命题 负命题:就是通过否定某个命题所得到的命题,又叫做命题的否定。 一般公式是:并非¬。∕“并非“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并非”。 真假特征:p与“¬p”矛盾。 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⑴联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一般公式是:p并且q。∕“并且“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合取”。 “……和……”、“即……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的词语都是“并且”的意思。 真假特征:联言支p,q同时真,联言命题p∧q为真;p,q同时假,p∧q为假。 ⑵联言推理:就是前提or结论为联言命题,并且根据其真假特征所进行的推理。 推理形式有:分解式(由前提中一个联言命题为真,推出其任一支命题为真的推理)、组合式(由前提中一些支命题为真,推出这些支命题所组成的联言命题为真的推理)。 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选言命题是断定几个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命题。 ①⑴相容的选言命题:至少有一个存在并且可以同时存在的选言命题,即选言支(p,q)之间具有并存的关系,p,q不同假。 一般公式是:p或者q。∕“或者“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析取”。

法律逻辑学1

文法教研室一、填空题 1.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的前件p是假的,而后件q 是真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一定是的。 2.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 才q”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后件q一定是的。 3.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的。 4.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关系的判断假。 5.在三段论第三格中,中项M是大、小前提中的主项。其具体规则为: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结论必须是。 6.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是假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后件q一定是的。 7.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的前件p和后件q都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一定是的。 8.根据差等关系,SIP真,则SAP 。 9.在三段论第二格中,中项M是大、小前提中的项。其具体规则为:大前提必须是;两个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判断。 二、单项选择题 1.“大学生“与“共青团员学生”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2.“党员审判员”与“司法干部”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3.在审判工作中参照典型案例量刑,这是逻辑学中()的具体运用。 A、归纳推理 B、回溯推理 C、类比推理 D、模态推理4.侦察员根据犯罪现场遗留的作案人的脚印尺码较大,推测作案人的身材高大。这是逻辑学中()的具体运用。 A、归纳推理 B、回溯推理 C、类比推理 D、模态推理5.将“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一判断进行换质位法直接推理,其结论是()。 A、犯罪行为不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B、不犯罪行为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C、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D、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6.“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和“我是人民”这两个判断中的“人民”()。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7.下列各组概念按箭头所示方向属于正确限制的有() A、法官→青年法官→女青年法官 B、女青年法官→青年法官→法官 C、法官→青年→党员 D、党员→青年→法官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 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 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 法中的 。 、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 共20分) 1、“”与“”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证据法教学大纲

《证据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T06054 课程名称:证据法 evidence law 课程类型:专业课 先修课程:法理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 面向对象:本科 开课单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系 总学时数:36 理论学时:36 其他教学学时:0 学分:2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讲授证据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前沿学术成果,使学生理解证据法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系统掌握证据法学以及三大诉讼法所规定的证据相关原理,做到能够正确区分各种证据的不同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司法个案及相关法律问题。同时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通过案例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法学运用能力。 能力培养要求:法律事实的判断和法律逻辑推理能力;法律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独立分析和处理各种诉讼案件证据的能力;较强的社会交往、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第1章证据法学概述 学时:2课时 主要内容: 证据法的性质、渊源和立法模式 证据法学的学科定位及研究对象

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本章内容是学生的入门课,要求学生对我国证据法学的基本框架和体系有清晰的认识,对证据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所把握,认识我国证据法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证据法的概念、证据法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 其它教学环节:无 第2章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学时:2课时 主要内容: 世界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我国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证据法的历史沿革,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古代和近现代证据立法,掌握我国古今证据立法的历史脉络与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国外证据立法的特点与自由心证制度、亲亲相隐在我国证据法中的体现与作用;我国三大诉讼法的修改与完善。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三大诉讼法的修改的意义。 第3章证据法的历史发展 学时:2课时 主要内容: 外国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外国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理解并掌握外国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 重点、难点:我国古代证据法学研究的思想与历史意义;我国证据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趋势。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我国证据法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第4章证据法的基本理论 学时:2课时 主要内容: 认识论

逻辑学考试重点

一、“逻辑”的含义 主要含义有四种:1、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2、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法。3、指思维的规律和规则。4、指逻辑学。 二、思维形式结构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构成。其中常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不变的部分,它决定思维形式结构的类型,变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可变的部分,它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例如,在“所有S都是P”中,“所有……都是……”是逻辑常项,“S”“P”是逻辑变项。这种变项叫词项变项,可以用不同词项去替换。再如,在“如果P,那么q”中,“如果……那么……”是逻辑常项,“P”“q”是逻辑变项。这种变项叫命题变项,可以用不同命题去替换。 三、“Pvq”的逻辑性质 当且仅当p假,q假时,pvq为假,其他情况下均为真。 四。、“P→q”的逻辑性质 当且仅当P为真,q为假时,P→q为假,其他情况下均为真。 习题: 1、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是:任何一个命题都对思维对象有所陈述,不论正确与否和任何一个命题都有真假值,一个命题是真还是假,必须根据客观事实来判定。 2、下列语句中,表达命题的是(D) A请你坐下 B您贵姓 C噢,原来如此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命题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是(D) A命题所陈述的内容不同B自然语言形式不同 C命题变项不同 D命题常项不同 4、下列命题中,不表达复合命题的是(C) A会憎,才会爱B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C这个班的同学全都到齐了D并非参加民主运动的人全是马克思主义者 5、只有他诚恳像我道歉,我才会原谅他,这一命题可以转化成这样一个蕴含命题(C) A只有他不诚恳像我道歉,我才不会原谅他B只有我原谅了他,他才诚恳像我道歉 C如果他向我道歉,那么,我原谅他 D如果我原谅了他,则他诚恳像我到了歉 五、一个推理形式是有效的,当且仅当具有此推理形式的任一实例都不会出现真前提和假结论,换句话说,有效的推理能够从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而一个推理形式是无效的,当且仅当具有此推理形式的任一实例都不能保证真前提不出假结论,换句话说,无效的推理从真前提不必然推出真结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效地推理形式前提和结论的联系是必然的,具有逻辑保真性;而无效推理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不具有逻辑保真性。 六、析取命题三条规则 1、肯定其中一支,就能肯定它与任意析取支的析取式 2、否定一部分析取支,就能肯定剩下的析取支 3、肯定一部分析取支,不能否定剩下的析取支 七、蕴含命题推理规则: 1、肯定前件可以肯定后件;2否定后件肯依否定前件;3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习题: 1、推理是由一个或一些已知命题推出新命题的句群。 2、推理是由前提、结论和推理形式三部分构成。 3、从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的推理形式是有效的推理形式 4、一个正确的推理必备的两个条件是前提真实和形式有效 5、在析取命题推理中,肯定一部分支命题,不能否定剩下的析取支 6、航天号飞机的失事或是设备故障,或是认为的破坏;已查明失事的原因确系设别故障。因此,可以排除人为破坏。 ( 此命题有效) 7、如果患有感言,一定会有厌食症状;我最近常感厌食,因此,我准是患了肝炎( 此命题无效) 8、如果是杀人凶手,则必然进入过犯罪现场;某青年进入过犯罪现场,所以,某青年是杀人凶手。 (此命题无效) 八、任何词项都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的逻辑特征。 词项的内涵是词项所指称的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 外延是一个词项所指称的对象范围,也就是具有词项所指称的本质属相的一切对象。 九、词项的种类: 1、根据词项所指称的对象是一个还是一类,可将词项分为单独词项和普遍词项。 2、根据词项所指称的对象是否为一集合体,词项可以分为集合词项和非集合词项。 十、词项下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和被定义项须是全同关系。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1)定义过宽:指定义项外延大于被定义项外延。(2)定义过窄:指定义项外延小雨被定义项的外延。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的包含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1)同语反复,如果被定义项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就叫同语反复。(2)循环定义:被定义项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叫循环定义。 3、定义必须用精确的科学语词。违反该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1)含糊定义:就是定义项包含着晦涩难懂的语词。(2)以比喻代定义。比喻只能对思维队形进行形象的描绘,并不揭示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因而所有比喻不是定义。 十一、对词项划分须遵守以下规则: 1、火焚后子项的外延之和应该等于母项外延。违反该规则所犯的错误有:(1)划分过宽:是指子项的外延之和大于母项的外延。(2)划分过窄:是指子项的外延之和小于母项的外延 2、每一次划分必须坚持同一标准。同一个母项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词项。 3、划分以后的各个子项之间应是全异关系。违反该规则的逻辑错误叫“子项相容”。 十二、性质命题由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四部分组成。主项是表示思维对象的词项;谓项是表示思维对象性质的词项;量项表示主项指称的对象数量,分为全称量项和特称量项两种;联项是将主谓项联结起来的词项,分为肯定联项和否定联项两种。 十三、性质命题的种类: 1、全称肯定命题。其形式结构为:所有S都是P,该命题陈述主项S中的全部分子都具有P的属性。例如:“所有团员都是青年人”。该命题形式结构简记为SAP,逻辑中又称为A命题。 2、全称否定命题。其形式结构为:所有S不是P,该命题陈述主项S中的全部分子都不具有P属性。例如:“所有的人民团体都不是审判机关”。全称否定命题的形式结构简写为SEP,又称为E命题。 3、特称肯定命题。其形式结构为:有些S是P,简写为SOP,被称为O命题。该命题陈述主项S类中至少有一个对象不具有P属性。 4、特称否定命题。其形式结构为:有些S不是P,简写为SOP,被称为O命题。该命题陈述主项S类中至少有一个对象不具有P属性。 十四、三段论推理的规则 1、在一个三段论中只能有三个不同的词项。三段论是通过中项的媒介爱你作用而使得大小项外延关系确定,从而得出必然性结论的。如果两前提中只有两个不同的词项,它们在前提中就势必重复出现,这样就不可能组合成结论命题,因而不能构成三段论推理。如果两个前提中出现四个不同的词项,那就表示两个前提命题的主项和谓项都是不同的词项,这样就没有一个共同的词项起媒介作用,也无法构成三段论。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三段论推理中,大项和小项的外延关系式通过中项的媒介作用来确定的。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那就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卷号:6122《法律逻辑学》试题(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EP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IP 。 2、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假 的。 3、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 4、“如果某甲犯了杀人罪,则其应受法律制裁”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p→q ,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 p、q 。 5、选言判断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 6、“如果毕业论文不及格,那么他就无法按时毕业。”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p→q或如果p,那么q,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和q。 7、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 SOP 。 8、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9、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 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杭州人是讲卫生的”这一判断中,“杭州人”是( A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单独概念 2、如果A、B两个判断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下反对关系 3、正确进行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应当( C ) A、否定前件就是否定后件 B、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C、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D、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4、“所有的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A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5、同时否定SAP与SOP则( C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B ) A、SAP B、SIP C、SOP D、SEP 7、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C ) A、p并且q B、p或q C、如果p那么q D、p要么q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2)

.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错选不得分也不扣分)(2*13分) 1、“所有人都是有缺点的”与“并非所有人都不是有缺点的”,这两个判断之间具有()。 B A、矛盾关系B、反对关系C、差等关系D、下反对关系 2.在下列概念中,()是单独概念。 D A、非洲国家B、省人代会C、高等院校D、亚洲 3、棉花能保温,积雪也能保温。据测定,新降落的雪有40%到50%的空隙,棉花是植物纤维,雪是水的结晶,很不相同,但两者都是疏松多孔的。可见,疏松多孔的东西可以保温。A A、求同法 B、差异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4、.“大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小李在高等院校学习,所以,小李是大学生。”这个三段论违反以下哪一种错误()?D A、大项不当周延 B、小项不当周延 C、四概念错误 D、中项不周延 5、城市运动会举行女子万米比赛决赛,湖北、湖南和云南各有三名运动员参赛。赛前,甲乙丙丁四位体育爱好者一起预测赛事结果。 甲:湖北队实力最强,这次决赛前三名,非湖北队莫属; 乙:湖北队没那么强,金银铜牌湖北队顶多拿一个; 丙:我认为湖南队或者云南队会拿到牌; 丁:第一名如果不是湖北队,就应该是湖南队。 比赛结束后的结果,发现上述四人的预测,只有一人言中。现在问: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项比赛的结果?A A、第一名湖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湖北队。 B、第一名湖北队,第二名湖南队,第三名云南队。 C、第一名湖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云南队。 D、第一名云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湖北队。 6“大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所以,在高等院校学习的是大学生。”这个推理违反以 下哪一种错误()?D A、大项不当周延 B、小项不当周延 C、四概念错误 D、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7、机修工和小轿车的比较恰恰类似于以下哪个对象和人体的比较? 以下四个选项,哪项最合适这种比较?B A、办事员 B、医生 C、修理工 D、狗 8、在下列真值形式中,()与“p∧q”之间的真假关系是矛盾关系。B A、?p∧q B、p→?q C、?q∧p D、?p∧?q 9、在黑、蓝、灰、白四种从深至浅排列的油漆中,一种油漆只能被比它自身或者比它颜色更深的油漆所覆盖。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一项或者哪几项,最确切地概括了能被蓝色覆盖的颜色?B (1)这种颜色不会是蓝色。 (2)这种颜色不会是黑色。 (3)这种颜色不如蓝色深。 A、只有(2) B、只有(3) C、只有(1)和(2) D、(1)、(2)和(3) 10、下列推理形式中,有效的推理形式是()。A A、SAP,所以,SIP B、SIP,所以,SOP C、SEP,所以,并非SOP D、SOP,所以,并非SEP 11、在过去几年中,娱乐消费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大幅提高,电影院的收入却一直在下降。 影院界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录像带出租业的发展抢了电影院的生意。以下答案选项 均属实,其中拿一个选项最有力地削弱了上述观点?C A、租借录像带的费用远远高于看电影。 B、在消费者中,仍然有一部分人喜欢看电影。 C、在录像带出租业繁荣之前,电影院的生意就已经呈下降趋势了。 D、许多电影制片厂通过出售他们影片的录像版权获得大笔收入。 12、国家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说:现在大学生家庭困难情况比以前大有改观。因为, 现在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的学生是越来越少了。 上述结论可由以下哪个假设推出?C A、现在的大学生父母亲的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这使得大学生不再需要勤 工俭学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了。 B、尽管家境有改善,学生也应当参加勤工俭学来锻炼自己。 C、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是学生家庭是否困难的一个标志。 D、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业上,勤工俭学的人就少些了。 13、开展国际营销的企业,一旦在某国外市场建立一套广泛的销售网络并取得销售显著 增长,就应该在国外市场采取与本国类似的营销策略。因此,在开创初期或在才建 立销售代表处的国外市场上,需采取与本国不同的营销策略。 以上哪项若为真,最支持上文中的结论?D A、国外市场与本国市场上销售网络可以完全相同。 B、广泛的营销网络要优于不发达的销售网。 C、某些国家经济比其他国家发展迅速。 D、比较起来,大型的国外市场比小型的更能适应本国营销策略。 二、双项选择题:(有2个可选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不得分也不扣分)

《安全法学》教学大纲

《安全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642029 课程英文名称:安全法学 课程总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7月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是研究安全法规的起源、产生、发展和制订以及安全法规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安全法规的起源、产生和发展过程,安全法规的基本概念;掌握我国安全生产法规的现状,安全生产法规的表现形式,安全生产法规层次,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以及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培养学生运用安全法规的基本知识解决安全生产管理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针对教学的基本任务,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应该围绕化工类专业实际工程需要所涉及职业安全法规及职业安全标准等为基础知识要求。 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应该由课堂教学、课后查阅文献组成。 在技能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具有职业安全法规职业卫生标准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教学过程中,即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理论教学时应该深入浅出,使学生充分、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化工专业的具体特点,加强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主要为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理论—案例分析等过程,使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程的主要理论,并能学以致用。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采用以讲授为主,课后查阅文献为辅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去学习。 (四)对讨论课要求 本大纲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教育目标而制定,所以对于化工专业而言,教师应该根据专业的具体要求掌握。 (五)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职业安全立法、安全法规、安全标准等事内容的掌握与理解程度。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查成绩共同评定为课程总成绩:①平时成绩(作业、出勤等)占总成绩的20%;②期末考查占总成绩的80%。 (七)参考书目:

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0×1′) 二、单选题(10×2′) 三、图表题(2×7′) 四、简答题(3×8′) 五、证明题(2×10′) 六、综合题(1×12′) 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思维的形式,又称思维的逻辑形式,即思维在抽象掉具体内容之后所具有的共同结构。 2.逻辑常项、变项:①逻辑变项:逻辑形式中代表不同的思维内容的项;②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项。逻辑常项体现逻辑形式的本质特征,是思维的逻辑形式的关键,是区分不同种类的逻辑形式的唯一依据,因而是最重要的。 3.推理的有效性:一个经过解释(如赋值)后的逻辑公式,如果没有出现前提真而结论假的情况,则它是有效的。 4.亚里士多德(西方逻辑学之父)、培根(归纳逻辑创立者)、莱布尼茨(提出思维计算、现代逻辑奠基者) 5.命题逻辑概述:命题是反映事物情况的思想,任何命题必须通过语句才能表达出来。6.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1)负命题及其推理 定义:否定一个命题而形成的复合命题。逻辑性质:它的真假与被否定命题的真假是相反的。 真值表: p ┐p T F F T 推导规则:①双重否定引入规则(┐┐+):从A可以推出┐┐A。②双重否定消去规则(┐┐ ┐┐A可以推出A。 -):从 (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定义:又称合取命题,是由命题联结词“并且”联结支命题而形成的复合命题。 逻辑性质:合取命题为真,它所有合取支为真;所有合取支为真,合取命题为真。 真值表: p q p∧q T T T T F F F T F F F F 运算规律:①∧的交换律:p∧q?q∧p;②∧的结合律:p∧(q∧r)?(p∧q)∧r; ③∧的重言幂等律:p∧p?p 推导规则:①合取引入规则(∧+):由A和B可以推出A∧B;②合取消去规则(∧-):由A∧B可以推出A,由A∧B可以推出B。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在“ p”中,逻辑常项是()。 2.在的空括号内,填入变项符号(),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 3.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数量”来考虑所属的种类,语句“贵阳是城市”中的“城市”属于()概念。 4.在关系概念“全同、真包含于、交叉、矛盾”中,属于反传递关系的是()。 5.从定义的结构看,在定义“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中,“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是()。 6.从真假条件考虑,当q()时,p无论是真是假,()总是真的。 7.在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求异法的特点是()。 8.根据变通逻辑基本规律中()律,当“只有小王上场,甲队才能获胜”为真,联言判断()为假。 9.如取值为假,则()取值为()。 10.在“氧化铁不是有机物,因氧化铁不含碳,而凡有机物都是含碳的”这个三段论的大前提中表示中项的语词是()。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中,如两个判断是互相矛盾的,那么它们() ①常项和变项都相同②常项相同,变项不同③常项和变项都不同 ④常项不同,变项相同 2.普通逻辑研究推理,主要研究的是()。 ①前提的真假②前提与结论的内容联系③结论的真假

④前提与结论间的形式联系 3.如肯定,而否定,则()的要求。 ①违反同一律②违反矛盾律③违反排中律④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4.一个有效的三段论的小前提是E判断,其大前提是()。 ①MAP ②PAM ③MEP ④PIM 5.“《家》、《春》、《秋》是巴金的小说”和“《家》、《春》、《秋》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这两个判断()联言判断。 ①都是②前者是而后者不是③都不是④前者不是而后者是 6.a“甲班学生都是上海人”和b“甲和乙都是上海人”,这两个判断()。 ①都是A判断②a是A判断,b不是③都不是A判断 ④a不是A判断,b是 7.若与均真,则()。 ①p与q均真②p真q假③p假q真④p与q均假 8.由并非SAP可推出SOP,其根据是逻辑方阵中的()关系。 ①矛盾②反对③下反对④差等 9.据真值表,以下判断形式中与具有等值关系的是()。 ① ② ③ ④ 10.已知必然P真,可推出()。 ①非P真②可能非P假③P假④必然非P不假 11.下列属于逻辑划分的是()。 ①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②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逻辑学试题

《逻辑与思维技巧》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逻辑与思维技巧》是一门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的思维科学,属于逻辑学范畴,是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开设的全校性选修课,也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科目的主要内容。 素质教育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素质的提高,作为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方法、规律的学科,逻辑科学对于提高人们的思维素质负有重要的责任。因为逻辑科学既有认识的作用,又有表达思想和论证思想的作用。因此,学习逻辑科学对于自觉地进行创新思维的逻辑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保障思维的严 谨性与科学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并把所学到的逻辑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逻辑技能及思维技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 业知识提供必要的思维能力支撑。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逻辑与思维技巧》作为一门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的思维科学,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抽象性,公式、符号、图、表颇多;二是它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处处都含有思维方法、推演技巧的应用。 ~ 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逻辑知识的积极性。 作为学生,为了学好本门课程,在学习方法上要求做到:第一,要认真阅读教材,在尽可能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其中的基本概念、规则、逻辑形式,包括公式、符号等,并力求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点带面,由 此及彼,融会贯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