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准农业效

浅谈精准农业效

浅谈精准施肥技术

浅谈精准施肥技术 摘要:”精准施肥”的概念来源于精准农业。目前,精准农业已涉及到施肥、精量播种、作物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和水分管理等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从应用的广泛性上讲,又以精准农业土壤养分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量施肥技术(以下简称精准施肥技术)最为成熟。因此可以说,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是精准施肥技术。 关键词:农业施肥技术 “精准施肥”的概念来源于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它由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十个系统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土壤养舂信息管理、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目前,精准农业已涉及到施肥、精量播种、作物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和水分管理等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而从研究和应用的广泛性上讲,又能精准农业土壤养分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量施肥技术(以下简称精准施肥技术)最为成熟。在土壤养分管理方面,发达国家已将土壤类型、土壤生产潜力、不同肥料的增产效应、不同作物的施肥模式、历年施肥和产量情况等。 1、精准施肥的主要技术要点 1.1采集和分析土壤养分 在开展精准施肥的种植区内,选点采集土壤农化样,化验分析并汇总有关数据,建立土壤类型及性状数据库。 1.2研究土壤施肥增产效应 根据小区多年施肥种植试验,研究土壤养分与施肥变量之间的产量变化关系,绘制有关土壤养分与施肥增产效益函数图,确认相关函数,获取施肥参数。 1.3拟定作物目标产量和需肥比例 根据生产要求拟定作物产量,再根据产量推算作物营养总需求量、土壤可能供给养分量和施肥量及比例。 1.4配制肥料 根据确定的地点和具体的作物目标产量,参照一季作物总施肥量及比例,选取合适的单质化肥,混配生产专用BB肥。 1.5确定施肥时期、地点和施用量

浅谈农业遥感技术

摘要: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可以说是当今21世纪的两大前沿科学技术。遥感技 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其在农业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深入。该文介绍了我国遥感技术的基本内涵,阐述了遥感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概况,论述了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调查、灾情监测与预报、农业环境保护以及农作物 估产等方面的应用, 提出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实例,讨论了遥感技术的缺陷,并展望了遥感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美好前景。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 are the two frontier science- technology in 21st century. As the frontier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plays an invaluable rol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 is increasingly extensive and in-depth.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China, describes the over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it i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it i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survey,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stimating crop yield and other aspect, proposes application exampl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iscuss defects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and finally looking good prospect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关键词: 遥感技术;农业;应用;缺陷;展望 Keyword: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griculture; application; defects;prospects. 一、遥感技术概述 1.基本概念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 随着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环境科学的发展,遥感技术逐步发展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技术。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合称为3S技术,在现阶段各行业发展中拥有广泛的应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现代遥感技术, 已构成地面、空中、太空三个立体层面。国外的遥感技术大多首先应用于农业, 美国利用陆地卫星和气象卫星等数据,预测全世界的小麦产量, 准确度大于90%; 英国利用遥感技术, 4个人工作9个月,就把全国的土地划分为5大类、31个亚类, 并测出了面积,绘制成地图。近30多年来,遥感技术在大面积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农情宏观预报、农业资源调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优越性 1)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 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 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

浅谈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

浅谈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是综合应用现代高科技,以获得农田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具体说,就是利用遥感(RS)、卫星定位系统(GPS或WWGPS)等技术实时获取农田每一平方米或几平方米为一个小区的作物生产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变异的大量时空变化信息,及时对农业进行管理,并对作物苗情、病虫害、墒情的发生趋势进行分析、模拟,为资源有效利用提供必要的空间信息。在获取上述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智能化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按每一块地的具体情况做出决策,准确地进行灌溉、施肥、喷洒农药等。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农业投入,在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产量的同时,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精准农业包括施肥、植物保护、精量播种、耕作和水分管理等领域。 精准农业的全部概念建筑在“时空差异”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上,变化的因素包括:空间因素、时间因素和预测因素。空间因素反映地域变化;时间因素反映年度变化;预测因素反映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精准农业的核心是对变化因素进行精确管理,根据当时当地测定的作物实际需要确定对作物的投入。 中国慢热 由于初始投资太高,农民又认为没有节约成本,尽管农业界十分看好,精准农业却没有像十年前预计的发展那么快。比如,

精准农业体系在欧洲就没有真正进入推广阶段,在英国,几乎一半农场没有采用任何精准农业技术。 在中国推行精准农业,还存在地块太小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向《财经》记者分析,在新疆和黑龙江有大规模农业,比较适用;但其他省份以小农业为主,要推行精准农业技术,困难不小。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即开始精准农业的应用研究,先后在北京、上海、新疆、黑龙江等13个地实现了大面积示范应用。自2005年起,农业部还启动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并在全国2000多个县进行试点,累计投入经费近50亿元。并建成了一套“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能根据每个地块土壤、作物品种等相关信息生成肥料配方,指导当地农民购肥施用。 农业部相关数据显示,施用个性化配方肥后,各种作物产量平均提高4%—7%,节省施肥成本约30%。但普及这一系统,需要实时更新数据,因为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会不断变化,一次测土数据不能长期适用。 精准农业事关每一寸田地,其推广可能还要经历日求寸进的过程。目前其发展取决于:技术装备价格下降和机器是否容易安装和维护;保护性耕作是否得到广泛推广;机械燃料、肥料和服务价格所占的比重。可以效仿美国实施精准农业的经验,根据需要、经济、实用的原则进行,不必一次性有把所有的技术都全套应用。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浅谈:精细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

浅谈:精细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 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3 个主要发展阶段,传统 生产模式虽然给世界农业带来了长足发展,但是其所导致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 恶化、水资源浪费、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对此,人们提 出了一系列的替代农业对策,如回归型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综合农业等 发展模式。近年来,随着遥感信息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 发展,以“ 3S”技术为基础的精细农业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精细农业作为基于 信息高科技的集约化农业的问世,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热门领域。 1.精细农业的总体概念 1.1 精细农业的含义 “ 精细农业” (Precision Agriculture Precision Farming Precision Crop Management)又称精准农业、精确农业、精准农作和处方农作, 精细农业是 指实时地获取地块中每个小区土壤、农作物的信息,诊断作物的长势和产量在空 间上差异的原因,并按每一个小区做出决策,准确地在每一个小区上进行灌溉、 施肥、喷药,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肥和杀虫剂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减 少环境的污染的目的。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系统,是实现农业低耗、高效、优 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农业科技革命的方向。 1.2 精细农业的产生背景与目标 众所周知,农田里田间各个土壤、作物的特性都是不一样的,是随着时间、空 间变化的。而在传统的农田管理中,均采用无差别对待,进行统一的作业管理。实际 存在的差别、空间变异使得目前这种按均一进行田间作业的方式有两种弊害:第一,目前,为了能获得高收成,通常把施肥量设定得比较高,对于比较肥沃的地是明显 的浪费;第二,这些过量施用的农药、肥料会流入地表水和地下水,引起环境污染。 精细农业就是要根据田间差异来确定最合适的管理决策,在降低消耗、保护 环境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收成。 1.3 精细农业的基本内容 精细农业本身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种管理方式。但是为了达到这

3S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_潘明

56 3S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潘明 陈艺 (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30) 摘 要 精细农业是在信息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为核心技术,以获得农田“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为目的的农业技术革命,势必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应在充分了解国际精准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研究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本文简要介绍了3S技术及其在我国精准农业上的应用。 关键词 精准农业 3S技术 GIS GPS RS 社会的需求推动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3S技术是在解决人类重大问题中发展起来的,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发展和运用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3S技术在管理空间数据方便的强大功能和处理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突出能力,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3S技术是近年来空间信息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国家高新技术研究重点之一,在农业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当前国际信息化的大潮中,农业的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S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最新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其核心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精准农业是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进行模拟,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实施精准农业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 途径,必将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3S技术是精准农业的技术支柱,实现精准农业是3S技术的农业应用的目标之一[1]。 1 精准农业系统体系结构 一般来说,精准农业系统体系结构可以概括为以下10个系统,即全球定位系统(GPS)、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RS)、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农业专家系统(ES)、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其核心是3S(即GIS、GPS、RS)技术。精准农业系统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2 3S相关技术简介 2.1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其利用计算 图1 精准农业系统体系结构

浅谈农业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影响

浅谈农业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影响 摘要农业科技革命自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以来,以不同的方式对农业生产发展带来剧烈影响,一方面,它对于探索农业物种和农业增产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而另一方面,它也引发诸如环境恶化,物种侵袭,基因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农业科技革命;绿色革命;社会发展 1 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 19世纪中叶开始,农业科学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相继出现,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德杂种优势理论,摩尔根遗传学理论及其推动的现代育种方法和种子产业,19世纪40年代指物矿质营养学说及其推动下的化肥工业和有机合成农药工业,为现代农业技术革命做好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 经过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积累,到20世纪中叶,农业科技有了重大突破,发生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其主要特征是把水稻的高秆变矮秆,另外辅助于农药和农业机械,从而解决了19个发展中国家粮食自给问题。我国的杂交水稻是第一次绿色革命时期的杰出代表,解决了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为中国的腾飞奠定了基础。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力跨越发展,以育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学技术为主导的第一次农业技术革命分别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相继出现,世界上一些国家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一般都在70%以上,如以色列这样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家,它的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这些共同推动世界农业飞速发展。 到20世纪40-70年代,发达国家借助两次科技革命和一次农业科技革命的成果,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工业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通过增加农业投资,运用积极手段和措施,加强对农业的干预,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制造工业和农业科学研究,利用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工业提供的物质条件逐步装备农业。到70年代,经济发达国家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以机械代替人力、畜力以及传统的简单手工工具;大量地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业、除草剂和农业塑料制品等;作物和畜禽品种良种化,产量提高;灌溉技术得到发展;农业也进行了全面科学管理。农业科技革命推动并支撑着社会发展。 2 第二次农业科技革命 进入21世纪,全球面临人口爆炸、生态危机、食品缺乏等等问题,在发达国家的前鉴下,发展中国家极力推动以主要农作物的高产品种和高产技术为突破口,发展灌溉技术和旱作技术,以解决半干旱、干旱和沙漠地区的农业生产问题,于是出现了注重高投入-高产出与持续农业相结合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在增加粮食生产的同时,科学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地球上生物资源的多样性解决食物安全;通过遗传改良提高作物产量和增加稳产性;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农民参与式的农业科技推广形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