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木耳生产技术规程

毛木耳生产技术规程

1 栽培季节选择

在自然温度下,木耳制袋接种时间一般安排在1~3月,4月底至5月初催耳,5月至6月排袋出耳,整个生产周期大约于9月结束。

2菌种选择

毛木耳由于背面毛色的差别,分为黄背木耳和白背木耳两大类。四川地区常用品种为由四川省食用菌菌种场生产的781、琥珀、黄耳10号等品种。

3培养料准备及配方

原料来源可以因地制宜,选择最佳的培养基配方。本规程提供以下配方供选:

①杂木屑45 %、棉籽壳30%、麦麸20%、石膏2%,生石灰3%。

②玉米芯47%、棉壳28%、杂木屑20%,生石灰5%。

③棉籽壳40%,玉米芯30%,杂木屑18%,麦麸8%,石膏1%,石灰3%。

根据配方和计划制袋数进行原料采购。原料选购时,应购买色泽自然,气味清新,无异味,无霉味,无结块,无虫蛀,无异常发热现象的合格原料。

4拌料

4.1配料

培养基配方确定后,选水泥地平面做拌料场,依据各原料的比例称好原料,依次平铺在水泥地面上。

4.2混匀

配好的原料铁铲翻匀,翻料过程中,将配方中的生石灰兑水,并均匀洒在料堆内,逐步进行,直至完成整堆料。

4.3发酵

混匀后的培养料堆放自然发酵24小时,使各种原料充分吸收水分。

4.4再次翻料

对发酵后的培养料进行再次拌料,使原料中的各种配料充分均匀分布。在翻料过程中检查水分,用手抓起一把料,用力一握,有水从指缝析出,张开手后,料呈团不散,轻轻抖动,成团原料即散开,此状态水分即合适。若无水析出,或不成团,则水分不足,需添加水;若水成股流下,则水分偏重,需添加原料。5装袋

5.1菌袋材料及规格

在装袋前,需提前准备装袋所需的生产物资,有:低压聚乙烯菌袋,规格为22c m×42cm×0.025mm;农用橡筋;封口膜,可用菌袋裁制;塑料套环。

5.2装袋方法

首先拉开菌袋一头,另一头触地,向袋内填料,装满后,将菌袋口撰住,套上塑料套环,盖上封口膜,用橡筋套住,然后翻转菌袋,从另一头继续填料,并用手压实,填满料后,再上套环,封膜,套橡筋。一般每袋装料量控制在5斤左右。另外,可采用机械装袋,根据装袋机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和配套物资。装好的菌袋,用编织袋铺地,避免磨破菌袋,整齐码放。完成装袋后,即可入甑灭菌。

6常压灭菌

以外源常压蒸汽灭菌锅为例,首先在地面上摆放砖块,砖间间距12cm,根据供给蒸汽的锅的产生蒸汽的能力,可调整摆放砖底区域的大小(一般为1000

袋/锅),砖上铺编织袋,避免毛刺扎破菌袋,然后将菌袋整齐堆码在砖底座上,用塑料膜盖住,用沙袋将塑料膜边缘密封。最后将煤车装满,并点火推入燃烧灶内,加热锅内水产生蒸汽,即开始灭菌。

灭菌过程中要注意4点:①摆袋要平稳,下大上小,防止倒堆,并留好蒸汽通道,使蒸汽更好的加热菌袋;②锅内水沸腾4小时后,袋内料温才可基本达到100℃,然后再维持此温度10小时后,方可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后,不急于下甑,待菌袋在甑内闷4小时后,方可出甑冷却;③码袋要注意不易过多过紧,会直接影响灭菌效果,造成损失;④灭菌过程中注意锅内水位,及时补充,避免锅内水烧干,亦不可经常加水,会导致灭菌温度不稳定,导致灭菌失败。

简易外源蒸汽灭菌甑

7冷却和接种

7.1冷却

灭好菌的菌袋,从灭菌甑取出后放置在干净、通风,并利于转运接种的区域进行冷却。冷却期间应防止二次感染,冷却区域周围不能有霉变的物质,并在冷却前提前喷施克霉灵或漂白粉水溶液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菌袋冷却至30℃时,即可开始接种。

7.2接种准备

接种是生产环节中的关键,在接种前,需要对接种箱进行清理,并用消毒

剂对接种箱内外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冷却至合适温度的菌袋放入接种箱一端,按每瓶菌种接12~15袋的比例,将合格的菌种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后放入接种箱内,并将接种工具、酒精棉球、酒精灯、封口报纸、橡筋等放入接种箱。准备好后,放入一个铁碗,内装约30ml甲醛,再放入适量高锰酸钾,并迅速关闭接种箱门,消毒30分钟后,即开开始接种操作。

7.3接种方法

在完成接种准备后,接种人员需用消毒水对手进行消毒,然后接种箱一侧一人,进行接种。首先接种人员从手洞将手伸入接种箱,用事先准好的酒精对手进行消毒,然后用对接种钩及菌种瓶进行消毒,再用接种钩挖松菌种,再揭开菌袋封口膜,迅速将菌种钩入菌袋,并铺满整个口面,然后用封口报纸将口面封住,翻转菌袋,再接另一头。接好种的菌袋,轻放在接种箱内没有放菌袋的另一端。完成接种后,将菌袋取出,放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

8发菌

8.1培养室准备

培养菌丝的房间最好选择在室内,在放入袋子前,要对房间进行彻底打扫,地面要搞平整,提前喷施消毒药品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在地面洒上生石灰粉。

8.2培养管理

8.2.1温度

毛木耳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而制袋时间的环境温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为了使菌丝能更好的萌发定植生长,在培养过程中,适当减少袋间的行间距,并需要加盖塑料膜、草帘等进行保温,但要随时检查温度,避免温度高

于30℃,出现烧袋,造成损失。

8.2.2湿度

培养发菌期间对湿度要求较低,尽量将环境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

8.2.3光照

菌丝生长期间不需要光线,避光培养。

8.2.4空气

菌丝生长需要足够的氧气,在培养期间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8.2.5管理

发菌期间,在温度和空气管理上,要注意协调进行,即要保证菌丝生长的温度,又要为菌丝生长提供足够的氧气,可以选择在温度较高时加强通风,温度低时减少通风。另外,每隔10天要翻查菌袋,并调换菌袋位置,使整批菌袋发菌一致,并将感染菌袋及时拣出。

9出菇

9.1菇房准备

耳棚设置可因地制宜,室内、院外树下、田间都可作为出耳场所,简易耳棚建设应先把场地打扫干净,按行距1米,立柱距离1.5-2米,立柱可用竹、木或水泥制品,立柱下断深埋40-50厘米,上断与顶杆相连,如葡萄架状,上盖草帘,四周用草帘和遮阳网围上。

菇房使用前消毒同8.1。

9.2排袋

井字形排袋:将长满菌丝的菌袋以竹竿为中心,下面垫2层砖,呈“T”字形,

使菌袋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然后每2袋一层交错放置,并用丝膜绑扎,对袋子进行固定。每亩耳棚可放袋2万袋左右。

井字形排袋

9.3催蕾

一头袋口用小刀离料面4cm~5cm处从上往下往里割塑料袋,割完袋口的栽培袋半中央上方留有4cm~5cm的薄膜,另一头待头潮耳进入成熟期后,用小刀在袋底对角开2个2cm左右的“+”或“V”形孔口。开袋后,向棚内空间及地上喷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 %~85 %之间,温度控制在18℃以上,并加强通风换气,刺激耳基形成。

9.4出菇期环境控制

9.4.1温度

毛木耳生长阶段控制在13℃~30℃,以15℃~25℃为最佳。当棚温高于26℃时,耳片生长快,但品质差,应采取措施降低耳棚温度。当棚温低于10℃时,耳片基本上停止生长,应采取措施提高耳棚温度。

9.4.2湿度

喷水应掌握晴天多喷水、雨天少喷水或不喷水,耳少耳小少喷水、耳多耳大多喷水以及干干湿湿的原则。随着耳基的分化和生长可慢慢加大喷水量,但耳棚

相对湿度不高于95%。当耳片边缘出现反卷时,可减少喷水量,直到采收前可视情完全停止喷水。喷水宜用雾状水,同时要勤、轻,尽可能向地面和空间喷,保持耳片湿润状态。

9.4.3空气

耳棚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特别是耳基形成后,若通风不良,耳片不易展开。当耳棚温度高于30℃时,应早晚通风;当耳棚温度低于15℃时,应中午通风。

9.4.4光照

耳棚内光照应以40LX~500 LX为宜。即可看见操作即可,避免阳光直射。

9.5采收

9.5.1采收标准

耳片由杯状生长到展开平整,边缘出现内卷,颜色由深变浅即可采收。9.5.2采收方法

采收前1-2天不可喷水,采收时手握耳片基部摘下,不留耳基和小耳片,采摘的耳片在烈日下晒干即可保存。

9.6转潮管理

采收后不进行喷水管理,待菌丝恢复3天后,进行喷水管理,保持湿润,让其再次长出耳基,生长第二潮,管理方式同一潮。

10. 常见问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不开片

发生原因:温度低于20℃,湿度低于75%,通风不良造成不开片。

预防方法:影响不开片的主要原因还是温度,主要应控制出耳温度到20℃以上,其次将湿度和通风调至合适。

(2)鸡爪耳

耳基开片后外缘不继续展开,整个耳片垂落,而耳片外缘略向上翘,形似“鸡爪”。

发生原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解决方法:加强通风,使棚内空气新鲜,通风过程中,还应注意温度和湿度的调节。

(3)烂耳

发生原因:耳片长大过程中,高温高湿不通风造成烂耳。

预防方法:调控好耳棚内的温度,空气湿度和通风,不要受闷热不通风高湿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