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练习题

数据结构练习题
数据结构练习题

1、在数据结构中,数据的逻辑结构可以分成

A.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B.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C.紧凑结构和非紧揍结构 D.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

2、带头结点的链表L为空的条件。

A.L->next=NULL

B.L=NULL

C.L->data=NULL

D.L->next->data=NULL

3、在下面的程序段中,对x的赋值语句的频度为

x=1;

while (x<=n)

x=x+2

n)

A.O(2n) B.O(n) C.O(n2) D.O(log

2

4、一个顺序表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是100,每个元素的长度为2,则第5个元素的地址是

A、110

B、108

C、100

D、120

5、若已知一个栈的入栈序列是1,2,3,…,n,其输出序列为p1,p2,p3,…,pn,若p1=3,则pi为

A.i B.n-i C.n-i+1 D.不确定

6、有8个结点的无向连通图最少有条边。

A.5 B. 6 C. 7 D. 8

7、在一个单链表L中,若要在指针q所指结点的后面插入一个由指针p所指向的结点,则执行。

A.q->next=p;p->next=q;

B.p->next=q->next;q=p;

C.q->next=p->next;p->next=q;

D.p->next=q->next;q->next=p;

8、设输入队列序列是1,2,3,4,则是其出队列序列。

A. 1,2,3,4,

B. 2,1,3,4,

C. 1,4,3,2,

D. 4,3,1,2,

9、若数据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则该结构称结构

A.集合

B.线性

C.树形

D.图形

10、数组A[1..4,1...5]中含有元素的个数

A. 55

B. 45

C. 20

D. 16

11、以下特征中,不是算法的特性

A.有穷性

B.确定性

C.有0个或多个输出

D.可行性

12、折半查找有序表(4,6,10,12,20,30,50,70,88,100)。若查找表中元素58,则它将依次与表中比较大小,查找结果是失败。

A.20,70,30,50 B.30,88,70,50 C.20,50 D.30,88,50 13、采用穷举法进行串的模式匹配,主串长度为n,子串长度为m;若匹配成功时,最多比较元素个数

A.n

B.m

C.(n-m+1)*m

D.n-m+1

14、下面关于串的定义正确的是

A.有零个或多个字符组成的有限序列

B.有多个不同字符组成的有限序列

C.有多个空格组成的有限序列

D.有26个英文字符组成的有限序列

15、已知广义表L1=( )和L2=(( ))的长度分别为

A.0,1

B.1,1

C.1,0

D.1,2

二、填空题

1.设一棵完全二叉树具有700个结点,则此完全二叉树有350个叶子结点。

2.一棵树可以唯一的转化成二叉树,转化法则为。

3.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链表中,非空指针的个数为n-1,空指针个数为。

4.已知图G,n个结点e条边,图中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等于。

5.序列进行折半查找的两个前提条件:和序列值有序排列。

四、简答与应用题

1、证明:对于一棵非空二叉树,叶子结点个数为n0,度为2的结点个数为n2,则n0=n2+1。(6分)

2、求下列广义表的运算结果。

(1)Gethead((p,h,w)) = p

(2)Gethead((b,k,h,p)) = b

(3)Gethead(Gethead(((a,b),(c,d)))) =Gethead((a,b))= a

3、写出下列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遍历序列结果

4、根据5个叶子结点a,b,c,d,e的权值集合{3,6,9,2,5}

(1)构成一棵哈弗曼树;

(2)分别求叶子结点a,b,c,d,e对应的哈弗曼编码

5、设哈希(Hash)表的地址范围为0~9,哈希函数为:H(K)=K MOD 10。

K为关键字,用线性探测处理冲突,输入关键字序列:

(10,24,32,17,31,30,46,47,63)

造出Hash表,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哈希表的示意图;

(2)假定每个关键字的查找概率相等,求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

6、给出查找序列(12,23,45,9,16,88,93,13,66,7,22,100),试画出其相应的二叉排序树。如果查找元素11,需要跟哪些元素比较?

数据结构树练习题

数据结构-树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二叉树的深度为k,则二叉树最多有( C )个结点。 A. 2k B. 2k-1 C. 2k-1 D. 2k-1 2、用顺序存储的方法,将完全二叉树中所有结点按层逐个从左到右的顺序存放在一维数组R[1..N]中,若结点R[i]有右孩子,则其右孩子是( B )。 A. R[2i-1] B. R[2i+1] C. R[2i] D. R[2/i] 3、设a,b为一棵二叉树上的两个结点,在中序遍历时,a在b前面的条件是( B )。 A. a在b的右方 B. a在b的左方 C. a是b的祖先 D. a是b的子孙 4、设一棵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badce,后序遍历序列:bdeca,则二叉树先序遍历序列为()。 A. adbce B. decab C. debac D. abcde 5、在一棵具有5层的满二叉树中结点总数为( A )。 A. 31 B. 32 C. 33 D. 16 6、由二叉树的前序和后序遍历序列( B )惟一确定这棵二叉树。 A. 能 B. 不能 7、某二叉树的中序序列为ABCDEFG,后序序列为BDCAFGE,则其左子树中结点数目为( C )。 A. 3 B. 2 C. 4 D. 5 8、若以{4,5,6,7,8}作为权值构造哈夫曼树,则该树的带权路径长度为( C )。 A. 67 B. 68 C. 69 D. 70 9、将一棵有100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从根这一层开始,每一层上从左到右依次对结点进行编号,根结点的编号为1,则编号为49的结点的左孩子编号为(A )。 A. 98 B. 99 C. 50 D. 48 10、表达式a*(b+c)-d的后缀表达式是( B )。 A. abcd+- B. abc+*d- C. abc*+d- D. -+*abcd 11、对某二叉树进行先序遍历的结果为ABDEFC,中序遍历的结果为DBFEAC,则后序遍历的结果是( B )。 A. DBFEAC B. DFEBCA C. BDFECA D. BDEFAC 12、树最适合用来表示( C )。 A. 有序数据元素 B. 无序数据元素 C. 元素之间具有分支层次关系的数据 D. 元素之间无联系的数据 13、表达式A*(B+C)/(D-E+F)的后缀表达式是( C ) A. A*B+C/D-E+F B. AB*C+D/E-F+ C. ABC+*DE-F+/ D. ABCDED*+/-+ 14、任何一棵二叉树的叶结点在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序列中的相对次序()。 A. 不发生改变 B. 发生改变 C. 不能确定 D. 以上都不对 15、假定在一棵二叉树中,度为2的结点数为15,度为1的结点数为30,则叶子结点数为()个。 A. 15 B. 16 C. 17 D. 47 16、由权值为3,6,7,2,5的叶子结点生成一棵哈夫曼树,它的带权路径长度为()。 A. 51 B. 23 C. 53 D. 74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计算机学科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软件设计中常用的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存储结构与实现算法,并做了相应的性能分析和比较,课程内容丰富,理论系统。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软件设计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以下原因,使得掌握这门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 1)理论艰深,方法灵活,给学习带来困难; 2)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较多,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3)侧重于知识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思维以及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加大了学习的难度; 根据《数据结构》课程本身的特性,通过实验实践内容的训练,突出构造性思维训练的特征,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组织数据及设计大型软件的能力。 课程上机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教材和讲课的内容,检查自己所编的程序是否正确,课程安排的上机实验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实验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通常,实验题中的问题比平时的习题复杂得多,也更接近实际。实验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点,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软件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能使书上的知识变" 活" ,起到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不少学生在解答习题尤其是算法设计时,觉得无从下手。实验中的内容和教科书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解决题目要求所需的各种技术大多可从教科书中找到,只不过其出

现的形式呈多样化,因此需要仔细体会,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掌握。 (2) 培养学生软件设计的综合能力 平时的练习较偏重于如何编写功能单一的" 小" 算法,而实验题是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多人合作,以至一整套软件工作规范的训练和科学作风的培养。 通过实验使学生不仅能够深化理解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数据结构、算法和程序设计技术的能力,而且可以在需求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算法设计、程序设计、上机操作及程序调试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综合训练。实验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点,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本上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计算机软件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 (3) 熟悉程序开发环境,学习上机调试程序一个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运行,都要在一定的外部操作环境下才能进行。所谓" 环境" 就是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条件,只有学会使用这些环境,才能进行 程序开发工作。通过上机实验,熟练地掌握程序的开发环境,为以后真正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在今后遇到其它开发环境时就会触类旁通,很快掌握新系统的使用。 完成程序的编写,决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你认为万无一失的程序,实际上机运行时可能不断出现麻烦。如编译程序检测出一大堆语法错误。有时程序本身不存在语法错误,也能够顺利运行,但是运行结果显然是错误的。开发环境所提供的编译系统无法发现这种程序逻辑错误,只能靠自己的上机经验分析判断错误所在。程序的调试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尽快掌握程序调试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分析问题,选择算法,编好程序,只能说完成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就是调试程序,运行程序并得到正确结果。 二、实验要求 常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是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四个阶段。虽然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实验题目的远不如从实际问题中的复杂程度度高,但为了培养一个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工作的方法和作风,也应遵循以下五个步骤来完成实验题目: 1) 问题分析和任务定义 在进行设计之前,首先应该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明确问题要求做什么?限制条件是什么。本步骤强调的是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对问题的描述应避开算法和所涉及的数据类型,而是对所需完成的任务作出明确的回答。例如:输入数据的类型、值的范围以及输入的

数据结构综合习题集(含答案)

数据结构习题集 一、选择题 1.数据结构中所定义的数据元素,是用于表示数据的。( C ) A.最小单位 B.最大单位 C.基本单位 D.不可分割的单位 2.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 C ) A.动态结构、静态结构 B.顺序结构、链式结构 C.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 D.初等结构、构造型结构 3.当待排序序列中记录数较少或基本有序时,最适合的排序方法为(A) A.直接插入排序法 B.快速排序法 C.堆排序法 D.归并排序法 4.关于串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串是字符的有限序列 B.空串是由空格构成的串 C.替换是串的一种重要运算 D.串既可以采用顺序存储,也可以采用链式存储 5.带表头结点链队列的队头和队尾指针分别为front和rear,则判断队空的条件为(A )A.front==rear B.front!=NULL C.rear!=NULL D.front==NULL 6.若构造一棵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排序树,最坏的情况下其深度不会超过(B ) A.n/2 B.n C.(n+1)/2 D.n+1 7.将两个各有n个元素的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有序表,其最少的比较次数为(A) A.n B.2n-1 C.2n D.n2 8.设顺序表有19个元素,第一个元素的地址为200,且每个元素占3个字节,则第14个元素的存储地址为(B ) A.236 B.239 C.242 D.245 9.一个栈的入栈序列是a,b,c,d,e,则栈的输出序列不可能是(A ) A.dceab B.decba C.edcba D.abcde 10.元素大小为1个单元,容量为n个单元的非空顺序栈中,以地址高端为栈底,以top 作为栈顶指针,则出栈处理后,top的值应修改为(D ) A.top=top B.top=n-1 C.top=top-1 D.top=top+1 11.设有一个10阶的对称矩阵A,采用压缩存储方式以行序为主序存储,a00为第一个元素,其存储地址为0,每个元素占有1个存储地址空间,则a45的地址为( B ) A.13 B.35 C.17 D.36 12.栈和队列(C) A.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先进先出的特殊的线性表 B.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先进后出的特殊的线性表 C.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只允许在顶端执行删除操作

2017年数据结构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

2017年数据结构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计50分,每题2分,共25题) 1 ?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 C 。 A. 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D .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2?数据结构在计算机内存中的表示是指 A ° A. 数据的存储结构 B.数据结构 C.数据的逻辑结构 D .数据元 素之间的关系 3.在数据结构中,与所使用的计算机无关的是数据的 A 结构。 A. 逻辑B?存储 C.逻辑和存储 D.物理 4 .在存储数据时,通常不仅要存储各数据元素的值,而且还要存储 C ° A.数据的处理方法B?数据元素的类型 C.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D.数据的存储方法 5. 在决定选取何种存储结构时,一般不考虑 A ° A.各结点的值如何B?结点个数的多少 C?对数据有哪些运算 D.所用的编程语言实现这种结构是否方便。 6.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 A. 数据项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B.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C. 数据结构是带结构的数据项的集合 D. —些表面上很不相同的数据可以有相同的逻辑结构 7. 在以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 A.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优于链表存储结构 B. 二维数组是其数据元素为线性表的线性表 C?栈的操作方式是先进先出 D.队列的操作方式是先进后出

8. 通常要求同一逻辑结构中的所有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特性,这意味着 A. 数据元素具有同一特点 B. 不仅数据元素所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要相同,而且对应的数据项的类型要一致 C. 每个数据元素都一样 D. 数据元素所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要相等 9 ?链表不具备的特点是 A 。 A.可随机访问任一结点 B.插入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 C?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 D.所需空间与其长度成正比 10. 若某表最常用的操作是在最后一个结点之后插入一个结点或删除最后一 个结点,则采用 D 存储方式最节省运算时间。 A.单链表B ?给出表头指针的单循环链表 C.双链表D ?带头结点 的双循环链表 11. 需要分配较大空间,插入和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的线性表,其存储结构是 B 。 A.单链表B .静态链表 C.线性链表 D .顺序存储结构 12 .非空的循环单链表head的尾结点(由p所指向)满足C 。 A. p—>next 一NULL B. p — NULL C. p—>next == head D. p = = head 13 .在循环双链表的p所指的结点之前插入s所指结点的操作是 D 。 A .p—> prior-> prior=s B .p—> prior-> n ext=s C.s —> prior—> n ext = s D.s —> prior—> prior = s 14 .栈和队列的共同点是C 。 A.都是先进后出 B .都是先进先出 C.只允许在端点处插入和删除元素 D .没有共同点

计10--数据结构专题实验rev2

上机实验要求及规范 《数据结构》课程具有比较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可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上机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够重视实验环节,对于编写程序上机练习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是容易忽略实验的总结,忽略实验报告的撰写。对于一名大学生必须严格训练分析总结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需要逐步培养书写科学实验报告以及科技论文的能力。拿到一个题目,一般不要急于编程,而是应该按照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思路(关于面向对象的训练将在其它后继课程中进行),首先理解问题,明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解决的问题,然后按照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分而治之的策略,逐一地解决子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1.问题分析与系统结构设计 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本身,弄清要求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限制条件是什么。按照以数据结构为中心的原则划分模块,搞清数据的逻辑结构(是线性表还是树、图?),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是顺序结构还是链表结构?),然后设计有关操作的函数。在每个函数模块中,要综合考虑系统功能,使系统结构清晰、合理、简单和易于调试。最后写出每个模块的算法头和规格说明,列出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便完成了系统结构设计。 2.详细设计和编码 详细设计是对函数(模块)的进一步求精,用伪高级语言(如类C语言)或自然语言写出算法框架,这时不必确定很多结构和变量。 编码,即程序设计,是对详细设计结果的进一步求精,即用某种高级语言(如C/C++语言)表达出来。尽量多设一些注释语句,清晰易懂。尽量临时增加一些输出语句,便于差错矫正,在程序成功后再删去它们。 3.上机准备 熟悉高级语言用法,如C语言。熟悉机器(即操作系统),基本的常用命令。静态检查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用一组测试数据手工执行程序(或分模块进行);二是通过阅读或给别人讲解自己的程序而深入全面地理解程序逻辑,在这个过程中再加入一些注释和断言。如果程序中逻辑概念清楚,后者将比前者有效。 4.上机调试程序 调试最好分块进行,自底向上,即先调试底层函数,必要时可以另写一个调用驱动程序,表面上的麻烦工作可以大大降低调试时所面临的复杂性,提高工作效率。 5.整理实验报告 在上机实验开始之前要充分准备实验数据,在上机实践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在上机实践完成之后必须及时总结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综合练习题

数据结构综合练习题

数据结构(一) 一、选择题 1.组成数据的基本单位是( C )。 (A) 数据项(B) 数据类型(C) 数据元素(D) 数据变量 2.设数据结构A=(D,R),其中D={1,2,3,4},R={r},r={<1,2>,<2,3>,<3,4>,<4,1>},则数据结构A 是( C )。 (A) 线性结构(B) 树型结构(C) 图型结构(D) 集合 3.数组的逻辑结构不同于下列( D )的逻辑结构。(A) 线性表(B) 栈(C) 队列(D) 树 4.二叉树中第i(i≥1)层上的结点数最多有(C )个。 (A) 2i (B) 2i(C) 2i-1(D) 2i-1 5.设指针变量p指向单链表结点A,则删除结点A的后继结点B需要的操作为(A )。 (A) p->next=p->next->next (B) p=p->next (C) p=p->next->next (D) p->next=p 6.设栈S和队列Q的初始状态为空,元素E1、E2、E3、E4、E5和E6依次通过栈S,一个元素出栈后即进入队列Q,若6个元素出列的顺序为E2、E4、E3、E6、E5和E1,则栈S的容量至少应该是( C )。 (A) 6 (B) 4 (C) 3 (D) 2

7.将10阶对称矩阵压缩存储到一维数组A中,则数组A 的长度最少为( C )。 (A) 100 (B) 40 (C) 55 (D) 80 8.设结点A有3个兄弟结点且结点B为结点A的双亲结点,则结点B的度数数为( B )。 (A) 3 (B) 4 (C) 5 (D) 1 9.根据二叉树的定义可知二叉树共有( B )种不同的形态。 (A) 4 (B) 5 (C) 6 (D) 7 10.设有以下四种排序方法,则( B )的空间复 杂度最大。 (A) 冒泡排序(B) 快速排序(C) 堆排序(D) 希尔排序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连通图的生成树,是该连通图的一个极小连通子图。 B.无向图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的,有向图的邻接矩阵一定是不对称的。 C.任何一个有向图,其全部顶点可以排成一个拓扑序列。 D.有回路的图不能进行拓扑排序。 1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D ) A.一般在哈夫曼树中,权值越大的叶子离根结点越近 B.哈夫曼树中没有度数为1的分支结点 C.若初始森林中共有n裸二叉树,最终求得的哈夫曼树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

————————————————————————————————作者:————————————————————————————————日期: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表3.4.3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构件类型挠度限值 吊车梁手动吊车l0/500电动吊车l0/600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 当l0<7m时 l0/200(l0/2 50) 当7m≤l0≤9 m时 l0/250(l0/ 300) 当l0>9m时 l0/300(l0/4 00) 表3.3.5 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的限值(mm) 环境类别钢筋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 构 裂缝控 制等级 w lim 裂缝控 制等级 w lim 一 三级0.30 (0.4 0) 三级 0.20 二a 0.200.10 二b 二级——三a、三一级——

b 表3.3.2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环境类 别 条件 一室内干燥环境; 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 二a 室内潮湿环境; 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下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二b 干湿交替环境; 水位频繁变动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冰冻线以上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三a 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区环境; 受除冰盐影响环境; 海风环境 三b 盐渍土环境;

受除冰盐作用环境; 海岸环境 四 海水环境 五 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表3.5.3 结构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 环境等级 最大水胶比 最低强度等级 最大氯离子含量(%) 最大碱含量(k g/m 3) 一 0.60 C 20 0.30 不限制 环境等级 最大水胶比 最低强度等级 最大氯离子含量(%) 最大碱含量(kg/m 3) 二a 0.55 C25 0.20 3.0 二b 0.50(0.55) C30(C 25) 0.15 三a 0.45(0.5 0) C35(C30) 0.15 三b 0.40 C 40 0.10 表8.1.1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 结构类型 室内或土 露天

数据结构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数据结构练习题 第一部分绪论 一、单选题 1. 一个数组元素a[i]与________的表示等价。 A、 *(a+i) B、 a+i C、 *a+i D、 &a+i 2. 对于两个函数,若函数名相同,但只是____________不同则不是重载函数。 A、参数类型 B、参数个数 C、函数类型 3. 若需要利用形参直接访问实参,则应把形参变量说明为________参数 A、指针 B、引用 C、值 4. 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为____________。 for(int i=0; i

数据结构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05年-2006学年第二学期“数据结构”考试试题(A) 姓名学号(序号)_ 答案隐藏班号 要求:所有的题目的解答均写在答题纸上(每张答题纸上要写清楚姓名、班号和学号),需写清楚题目的序号。每张答题纸都要写上姓名和序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数据的运算a 。 A.效率与采用何种存储结构有关 B.是根据存储结构来定义的 C.有算术运算和关系运算两大类 D.必须用程序设计语言来描述 答:A。 2. 链表不具备的特点是 a 。 A.可随机访问任一结点 B.插入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 C.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 D.所需空间与其长度成正比 答:参见本节要点3。本题答案为:A。 3. 在顺序表中删除一个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 c 。 A.O(1) B.O(log2n) C.O(n) D.O(n2) 答:C。 4.以下线性表的存储结构中具有随机存取功能的是 d 。 A. 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B. 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C. 循环双链表 D. 顺序表 解 D。 5. 一个栈的进栈序列是a,b,c,d,e,则栈的不可能的输出序列是 c 。

A.edcba B.decba C.dceab D.abcde 答:C。 6. 循环队列qu的队空条件是 d 。 A. (qu.rear+1)%MaxSize==(qu.front+1)%MaxSize B. (qu.rear+1)%MaxSize==qu.front+1 C.(qu.rear+1)%MaxSize==qu.front D.qu.rear==qu.front 答:D。 7. 两个串相等必有串长度相等且 b 。 A.串的各位置字符任意 B.串中各位置字符均对应相等 C.两个串含有相同的字符 D.两个所含字符任意 答:B。 8. 用直接插入排序对下面四个序列进行递增排序,元素比较次数最少的是c 。 A.94,32,40,90,80,46,21,69 B.32,40,21,46,69,94,90, 80 C.21,32,46,40,80,69,90,94 D.90,69,80,46,21,32,94, 40 答:C。 9. 以下序列不是堆(大根或小根)的是 d 。 A.{100,85,98,77,80,60,82,40,20,10,66} B.{100,98,85,82,80, 77,66,60,40,20,10} C.{10,20,40,60,66,77,80,82,85,98,100} D.{100,85,40,77,80, 60,66,98,82,10,20}

结构设计经验的总结

十年结构设计经验的总结 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1).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干脆砍了。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谁见过独立基础加辐射筋的?当然加了也无坏处。  (3).如果甲方及老板不是太可恶的话,可将悬挑板的单向板的分布钢筋改为直径12的,别小看这一改,一个工程省个3、2万不成问题。 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1).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必要时可加较大跨度的周圈窗井。 (3).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 (4).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 (5).当地下水位很高,出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 (6).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当为多层建筑时,结构也可谦让一下建筑。 3.关于箍筋在梁配筋中的比例问题(约10~20%): 例如一8米跨梁,截面为400X600,配筋:上6根25,截断1/3,下5根25,箍筋:8@100/200(4),1000范围内加密。纵筋总量: 3.85*9*8=281kg,箍筋:0.395*3.5*50=69,箍筋/纵筋=1/4, 如果双肢箍仅为1/8,箍筋相对纵筋来讲所占比例较小,故不必在箍筋上抠门。且不说要强剪弱弯。已经是构造配箍除外。 4.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

数据结构-综合练习题-打印

数据结构综合练习题 1填空题 1.数据结构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 2.实现数据结构的四种存储方法有顺序存储方法、链接存储方法、索引存储方法和散列存储方法。 3.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有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两大类。 4.一种抽象数据类型包括抽象数据的组织和与之相关的操作两个部分。 5.算法的五个重要特性是输入、输出、确定性、可行性和有穷性。 6.栈顶的位置是随进栈和出栈操作而变化的。 7.在链队列只有一个元素的情况下,对其做删除操作时,应当把对头指针和队尾指针都置为null。 8.操作系统中先来先服务是数据结构中的队列应用的典型例子。 9.在解决计算机主机与打印机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时,通常设置一个打印数据缓冲区,主机将要输 出的数据依次写入该缓冲区,而打印机从该缓冲区中取出数据打印。该缓冲区应该是一个队列结构。 10.有一棵树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1.有一棵树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这棵树的根结点是K1;(1)结点k3的度是 2 ; (2)这棵树的叶子结点是K2,K4,K5,K7;(2)这棵树的度为 3 ;

12.有一棵树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3有一棵树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这棵树的深度为 4 ; (1)结点K3的子女是 K5 ,K6 ; (2)结点K3的双亲结点是 K1 。 14.在一棵二叉树中,度为零的结点个数为n0,度为2的结点的个数为n2,则有n0=n2+1。 15.n (n>0)个结点的二叉树高度最大是 n ,其深度最小是?log 2(n+1)?或??1log 2+n 。 16.n(n>0)个结点的满二叉树深度是)1(log 2+n ,叶子结点数是 (n+1)/2。阿 17.下面二叉树的中序序列是GDHABC 。 18.n (n>0)个结点的哈夫曼树中度为2的结点共 (n-1)/2 个,叶子结点共(n+1)/2个。 19.n 个顶点的有向图最多有 n*(n-1) 条边。 20.n (n>0)个顶点的连通无向图各顶点度之和最少是 2(n-1) 。 21.有6个顶点的无向图至少应有 5 条边才能确保是一个连通图。 22. n(n>0)个顶点的连通无向图至少有 n-1 条边。 23. 恰有 n(n-1) 条边的有向图称为有向完全图。

数据结构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详解

《数据结构》试题(100分) (供2005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使用) 学号: 姓名: 座号: 系别: 年级: 专业: 总分合计人: 复核人: 说明: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I 卷(选择题和判断题)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规定要求填、涂;第II 卷直接在试卷上作答。不按规定答题、填涂,一律无效。 第I 卷 一、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类型说明: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 1. 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 ( ) (A) 空间复杂性和时间复杂性 (B) 正确性和简明性 (C) 可读性和文档性 (D) 数据复杂性和程序复杂性 2. 计算机算法指的是: ( ) (A) 计算方法 (B) 排序方法 (C) 解决问题的有限运算序列 (D) 调度方法 3. 数据在计算机存储器内表示时,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相同并且是连续的,称为:( ) (A )存储结构 (B )逻辑结构 (C )顺序存储结构 (D )链式存储结构 4.一个向量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是100,每个元素的长度为2,则第5个元素的地址是 。 ( ) (A )110 (B )108 (C )100 (D )120 5. 链接存储的存储结构所占存储空间: ( ) (A )分两部分,一部分存放结点值,另一部分存放表示结点间关系的指针 (B )只有一部分,存放结点值 (C ) 只有一部分,存储表示结点间关系的指针 (D ) 分两部分,一部分存放结点值,另一部分存放结点所占单元数 6. 线性表若采用链式存储结构时,要求内存中可用存储单元的地址: ( ) (A )必须是连续的 (B )部分地址必须是连续的 (C )一定是不连续的 (D )连续或不连续都可以

【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经验数据分享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经验数据分享 1、结构类型如何选择? 解释:(1)对于高度不超过150米的多高层项目一般都选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对于高度超过150米的高层项目则可能会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类型; (3)对于落后偏远地区的民宅或小工程则可能采用砌体结构类型. 2、结构体系如何选择? 解释: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房屋高度不超过120米时,一般均为三大常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1)对于学校、办公楼、会所、医院以及商场等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 当房屋高度不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结构; 当房屋高度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剪力墙结构; 抗震设防烈度 6 度 7度 (0.1g) 7度 (0.15g) 8度 (0.2g) 8度 (0.30g) 框架结构 经济适用 高度(m) 3530252015(2)对于高层住宅、公寓、酒店等隔墙位置固定且空间较小的建筑项目一般选择剪力墙结构.当高层住宅、公寓、酒

店项目底部一层或若干层因建筑功能要求(如大厅或商业)需要大空间时,一般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3)对于高度大于100米的高层写字楼,一般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 3、广州地区某40米高的办公楼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合理吗? 解释:不合理.7度区框架结构经济适用高度为30米,超过30米较多时应在合适的位置(如楼梯、电梯、辅助用房)布置剪力墙,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这样子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大大减小框架部分受力,从而可以减小框架柱、框架梁的截面和配筋,使得结构整体更加经济合理. 4、框架结构合理柱网及其尺寸? 解释:(1)柱网布置应有规律,一般为正交轴网. (2)普通建筑功能的多层框架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学校、医院等乙类设防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3)仅从结构经济性考虑,低烈度区(6度、7度)且风压小(小于0.4)者宜采用用大柱网(9米左右);高烈度区(8度及以上)者宜采用中小柱网(4~6米左右). (4)一般情况下,柱网尺寸不超过12米;当超过12米时可考虑采用钢结构.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2010年12月15日

实验一线性表的应用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在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上的实现。、; 2、以线性表的各种操作(建立、插入、删除、遍历等)的实现为重点; 3、掌握线性表的动态分配顺序存储结构的定义和基本操作的实现; 4、通过本章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C语言的使用(特别是函数的参数调用、指针类型的 应用和链表的建立等各种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 约瑟夫问题的实现:n只猴子要选猴王,所有的猴子按1,2,…,n编号围坐一圈,从第一号开始按1,2…,m报数,凡报到m号的猴子退出圈外,如此次循环报数,知道圈内剩下一只猴子时,这个猴子就是猴王。编写一个程序实现上述过程,n和m由键盘输入。【实验要求】 1、要求用顺序表和链表分别实现约瑟夫问题。 2、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3、上的实验报告有如下部分组成: ①实验名称 ②实验目的 ③实验内容:问题描述:数据描述:算法描述:程序清单:测试数据 算法: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LPeople { int num; struct LPeople *next; }peo; void Joseph(int n,int m) //用循环链表实现 { int i,j; peo *p,*q,*head; head=p=q=(peo *)malloc(sizeof(peo)); p->num=0;p->next=head; for(i=1;inum=i;q->next=p;p->next=head; } q=p;p=p->next; i=0;j=1; while(i

本科-数据结构(本)期末综合练习

数据结构(本)期末综合练习 期末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数据的物理结构( D)。 A.与数据的逻辑结构无关 B.仅仅包括数据元素的表示 C.只包括数据元素间关系的表示 D.包括数据元素的表示和关系的表示 2.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它(C )。 A.只能有一个数据项组成 B.至少有二个数据项组成 C.可以是一个数据项也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 D.至少有一个数据项为指针类型 3.从n个数中选取最大元素,( C )。 A.基本操作是数据元素间的交换B.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2) C.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 D.需要进行(n+1)次数据元素间的比较 4.线性表的顺序结构中,( C )。 A.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不一定相邻 B.数据元素是不能随机访问的 C.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 D.进行数据元素的插入、删除效率较高 5.以下表中可以随机访问的是( D )。 A.单向链表 B.双向链表 C.单向循环链表D.顺序表 6.带头结点的单向链表为空的判断条件是( B )(设头指针为head)。 A.head = =NULL B.head->next= =NULL C.head->next= =head D.head!=NULL 7 .设顺序存储的线性表长度为n,对于删除操作,设删除位置是等概率的,则删除一个元素平均移动元素的次数为( A )。 A.(n+1)/2 B.n C.2n D.n-i 8.线性结构中数据元素的位置之间存在(A )的关系。 A.一对一B.一对多 C.多对多D.每一个元素都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 9.设top是一个链栈的栈顶指针,栈中每个结点由一个数据域data和指针域next组成,设用x接收栈顶元素,则出栈操作为(A )。 A.x=top->data;top=top->next; B.top=top->next;x=top->data; C.x=top-> next;top=top-> data; D.top->next =top; x=top->data; 10.设顺序存储的线性表长度为n,要删除第i个元素,按课本的算法,当i=( C )时,移动元素的次数为3 A.3 B.n/2 C.n-3 D.4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队列是后进先出 B.栈的特点是后进后出 C.栈的删除和插入操作都只能在栈顶进行 D.队列的删除和插入操作都只能在队头进行 12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栈的特点是后进先出B.队列的特点是先进先出 C.栈的删除操作在栈底进行,插入操作在栈顶进行 D.队列的插入操作在队尾进行,删除操作在队头进行 13.串函数StrCmp(“abA”,”aba”)的值为( D )。 A.1 B.0 C.“abAaba”D.-1 14.一个栈的进栈序列是a,b,c,d,则栈的不可能的出栈序列是( A )。

数据结构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资料

贵州大学理学院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数据结构》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3-2004学年第2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一个算法,当输入非法数据时,也要能作出相应的处理,这种要求称为()。 (A)、正确性(B). 可行性(C). 健壮性(D). 输入性 2.设S为C语言的语句,计算机执行下面算法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for(i=n-1;i>=0;i--) for(j=0;jnext; Q.front->next=p->next; (C)、p=Q.rear->next; p->next= Q.rear->next; (D)、p=Q->next; Q->next=p->next; 9. Huffman树的带权路径长度WPL等于() (A)、除根结点之外的所有结点权值之和(B)、所有结点权值之和 (C)、各叶子结点的带权路径长度之和(D)、根结点的值 10.线索二叉链表是利用()域存储后继结点的地址。

【结构设计】结构工程师十年设计经验总结

结构工程师十年设计经验总结 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1)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干脆砍了.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谁见过独立基础加辐射筋的?当然加了也无坏处. (3)如果甲方及老板不是太可恶的话,可将悬挑板的单向板的分布钢筋改为直径12的,别小看这一改,一个工程省个3、2万不成问题. 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1)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必要时可加较大跨 度的周圈窗井. (3)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 (4)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

(5)当地下水位很高,出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 (6)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当为多层建筑时,结构也可谦让一下建筑. 3关于箍筋在梁配筋中的比例问题(约10~20%): 例如一8米跨梁,截面为400X600,配筋:上6根25,截断1/3,下5根25,箍筋范围内加密.纵筋总量:385*9*8=281kg,箍筋: 0395*35*50=69,箍筋/纵筋=1/4,如果双肢箍仅为1/8,箍筋相对纵筋来讲所占比例较小,故不必在箍筋上抠门.且不说要强剪弱弯.已经是构造配箍除外. 4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问题. 5纵筋搭接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一般情况下,d取钢筋直径的较小值,这是有个前提,即大直径钢筋强度并未充分利用.否则应取钢筋直径的较大值.如框架结构顶层的柱子纵筋有时比下层大,d应取较大的钢筋直径,甚至纵筋应向下延伸一层.其实,两根钢筋放一起,用铁丝捆

数据结构期末综合练习

数据结构(本)期末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设有头指针为head的带有头结点的非空单向循环链表, 指针p指向其尾结点, 要删除头结点,并使其仍为单向循环链表,则可利用下述语句head =head->next ;()。 A.p =head; B.p=NULL; C.p->next =head; D.head=p; 2.在一个单链表中p指向结点a, q指向结点a的直接后继结点b,要删除结点b,可执行()。 A.p->next=q->next ; B.p=q->next; C.p->next=q; D.p->next=q; 3.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不必占用连续的存储空间 B.一种逻辑结构只能有唯一的存储结构 C. 一种逻辑结构可以有不同的存储结构 D.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必须占用连续的存储空间 4.在一个单向链表中,在p所指结点之后插入一个s所指的结点时,可执行();和p->next=s; A.p= s; B. p->next=s->next; C.p=s->next; D. s->next=p->next; 5.把数据存储到计算机中,并具体体现( )称为物理结构。 A. 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 B.数据的处理方法 C.数据的性质 D.数据的运算 6.设有一个长度为23的顺序表,要删除第8个元素需移动元素的个数为()。 A.16 B.14 C.15 D.13 7.链表所具备的特点之一是()。 A.可以随机访问任一结点 B.需要占用连续的存储空间 C.插入元素的操作不需要移动元素 D.删除元素的操作需要移动元素

8.设一棵有8个叶结点的二叉树,度数为1的结点有3个,则该树共有() 个结点。 A.20 B.18 C.17 D.16 9.图状结构中数据元素的位置之间存在()的关系。 A.一对一 B.多对多 C.一对多 D.每一个元素都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 10.一棵具有5层的完全二叉树,最后一层有4个结点,则该树总共有()个结点。 A.14 B.15 C.19 D.18 11.元素15,9,11,13按顺序依次进栈,则该栈的不可能输出序列是() (进栈出栈可以交替进行)。 A.13,11,9,15 B.15,9,11,13 C.13,11,15,9 D.9, 15,13,11 12.设主串为“FABcCDABcdEFaBc”,以下模式串能与主串成功匹配的是()。 A. EFaBc B. ABCdE C. DABCC D .FAbcC 13.设有一个14阶的对称矩阵A(第一个元素为a1,1),采用压缩存储的方式,将其下三角部分以行序为主序存储到一维数组B中(数组下标从1开始),则矩阵中元素a4,3在一维数组B中的下标是()。 A.9 B.10 C.11 D.8 14.元素111,113,115,117按顺序依次进栈,则该栈的不可能输出序列是()(进栈出栈可以交替进行)。 A.117,115,113,111 B.111,113,115,117 C.113,111,117,115 D.117,115,111,113 15.在一棵二叉树中,若编号为8的结点存在右孩子,则右孩子的顺序编号为()。 A.18 B.16 C.15 D.17 1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栈和队列都是线性结构 B.栈的特点是后进先出 C. 栈和队列的特点都是先进后出 D.队列的特点是先进先出 17.设一棵哈夫曼树共有14个非叶结点,则该树总共有()个结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