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指标

内控指标
内控指标

原材料入场验收和检验控制指标1.水泥

执行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水泥品质的选用应根据预拌混凝土的设计、施工要求确定。如无特殊要求,本公司各搅拌站使用P.O42.5R水泥。

水泥进场复试检验项目应包括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同厂家、同品种、同等级的散装水泥连续进场且质量稳定时,不超过500t为一个检验批(特殊工程除外,执行相应工程标准要求),检验方法执行相应产品标准。

水泥进场内控指标如表1:

表1水泥进场内控指标

2.粉煤灰

执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17。

用于预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应满足《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17的要求,宜采用Ⅰ级或Ⅱ级,Ⅲ级粉煤灰不得用于结构工程。公司各站要求使用Ⅰ级、Ⅱ级粉煤灰,Ⅲ级粉煤灰不得进场。

粉煤灰进场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活性指数,C类粉煤灰的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游离氧化钙含量和安定性。

粉煤灰进场要求车检细度和需水量比,合格后方可入仓。

批次检验要求:同厂家、同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粉煤灰不超过500t为一检验批。检验方法执行相应产品标准。

粉煤灰进场内控指标如表2:

表2粉煤灰进场内控指标

3.粒化高炉矿渣粉

以下简称“矿粉”,执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

矿粉进场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比表面积、活性指数和流动度比。进场要求车检流动度比项目,合格方可入仓。

批次检验要求:同厂家、同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矿粉不超过200t(特殊工程除外)为一检验批。检验方法执行相应产品标准。

矿粉进场内控指标如表3:

表3矿粉进场内控指标

4.粗骨料

执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粗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

粗骨料进场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和坚固性等。

批次检验要求:同厂家、同规格的粗骨料不超过1000t为一检验批。当同厂家、同规格的粗骨料连续进场且质量稳定时,可一周至少检验一次。

粗骨料进场内控指标如表4。

表4粗骨料进场内控指标

说明:细石的颗粒级配分为5-16mm连续级配和5-10mm连续级配,如站内使用5-10mm 级配细石,则不需要进行压碎指标项目试验。

5.细骨料

(执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细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

细骨料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含石量、泥块含量、坚固性、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等;人工砂主要控制项目除应包括上述指标外尚应包括石粉含量和压碎值指标,人工砂主要控制项目可不包括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特细砂不宜单独作为细骨料用于混凝土中。

批次检验要求:同厂家、同规格的细骨料不超过1000t为一检验批。当同厂家、同规格的细骨料连续进场且质量稳定时,可一周至少检验一次。检验方法执行相应产品标准。

细骨料进场内控指标如表5。

表5天然砂进场内控指标

细骨料(人工砂或混合砂)进场内控指标如表6:

表6人工砂(废石0-5mm)或混合砂进场内控指标

特殊说明:砂石等骨料进场,要求磅房人员或质检人员逐车目测其质量情况,包括骨料级配、含泥量、含石量、含水等性能指标,特殊情况时需进行筛分析试验。

6.外加剂

(执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2001等)。

外加剂进场复试检验项目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规定。同厂家、同品种的外加剂不超过50t为一检验批,每一检验批取样量不应少于0.2t胶凝材料所需用的外加剂量,每一检验批取样应充分混匀,并应分为两等份,一份用于项目检验,每检验批检验不得少于一次,另一份应密封留样储存半年。

外加剂进场要求车检pH值,密度,合格后方可进场。

6.1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进场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pH值,密度(或细度)、含固量(或含水率)、减水率,缓凝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还应检验凝结时间差。

检验方法执行相应产品标准。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进场内控指标如表7。

7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进场内控指标

6.2膨胀剂

执行标准:《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2009、《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标准要求。

检验项目:细度、水中7d限制膨胀率等。应按200t为一个检验批次。检验方法执行相应产品标准。

膨胀剂进场内控指标如表8:

表8膨胀剂进场内控指标

7.石灰石灰

执行标准:《石灰石粉混凝土》GB/T30190-2013。

用于预拌混凝土中的石灰石粉应满足《石灰石粉混凝土》GB/T30190-2013的要求。

石灰石粉进场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碳酸钙含量、细度、需水量比、活性指数、MB值等。

石灰石粉进场要求车检细度和需水量比,合格后方可入仓。

批次检验要求:同厂家、同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石灰石不超过200t为一检验批。检验方法执行相应产品标准。

石灰石进场内控指标如表9: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制定分析与评价(DOC 9页)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制定分析与评价(DOC 9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09]:制定、分析与评价 发布时间:2010-6-11 5:52:13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陈汉文 一、引言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2002 USA)的颁布引发了全球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管制热潮。我国中央五部委于2008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2010年颁布了《配套指引》,以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上海证券交易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分别制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注册会计核实评价意见。随着一系列内控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强制披露成为趋势,内部控制相关议题的研究在我国蓬勃兴起。 不过,目前中国1671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究竟如何?什么样的内部控制才是最佳实践?好的内部控制应当如何体现?企业应当如何建立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目前尚无一致看法。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我们认为,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意义在于:观察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助益上市公司管控水平的整体评价与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及信贷决策;便于政府监管,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发展;指导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倡导良好内部控制文化;为学界提供内部控制实证数据,提升内部控制研究水平。 二、现有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目前研究中使用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形式:一是直接根据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信息作为指标,如管理层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审计师的审核意见等,现有研究大多采用这种方法。二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评价内部控制质量。三是通过构造指数来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目前看来,现有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均有不完善之处,这制约了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内控控制评价体系为当务之急。 三、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际情况,构建内部控制评价系统需坚持以下原则:1、全面性。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既要全面反映被测评对象的总体内部控制状况,又要具体反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具体内控要素的基本情况;既要反映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也要反映企业内部控制变化趋势。2、系统性。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构建应当从整体上考虑指标之间的相互关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制定分析与评价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制定分析与评价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09]:制定、分析与评 价 发布时间:2010-6-11 5:52:13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陈汉文 一、引言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2002 USA)的颁布引发了全球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管制热潮。我国中央五部委于2008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2010年颁布了《配套指引》,以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上海证券交易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分别制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注册会计核实评价意见。随着一系列内控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强制披露成为趋势,内部控制相关议题的研究在我国蓬勃兴起。 不过,目前中国1671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究竟如何?什么样的内部控制才是最佳实践?好的内部控制应当如何体现?企业应当如何建立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目前尚无一致看法。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我们认为,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意义在于:观察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助益上市公司管控水平的整体评价与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及信贷决策;便于政府监管,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发展;指导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倡导良好内部控制文化;为学界提供内部控制实证数据,提升内部控制研究水平。 二、现有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目前研究中使用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形式:一是直接根据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信息作为指标,如管理层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审计师的审核意见等,现有研究大多采用这种方法。二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评价内部控制质量。三是通过构造指数来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目前看来,现有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均有不完善之处,这制约了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内控控制评价体系为当务之急。

适用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法律法规、业务规则以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第三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一)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二)保障公司的资产安全。 (三)保证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五)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公司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

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公司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下列基本要素:(一)目标设定,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公司的风险偏好设定战略目标。 (二)内部环境,是指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公司文化等。(三)风险确认,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确认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 (四)风险评估,是指公司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五)风险管理策略选择,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选择风险管理策略。 (六)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公司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七)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公司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公司内部、公司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八)内部监督,是指公司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

浅谈上市公司内控制度

浅谈上市公司内控制度 摘要]: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建立 新加坡中航油事件,对国内外相关各方都产生了巨大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对我国海外上市公司产生的负面影响,严重损害了海外上市公司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形象。震惊之余,人们不免要猜测并思考事件背后的原因,联系到近年来发生在国际国内企业的一些事件,如国内“银广厦”的轰然倒塌,红极一时蓝田和东方电子的衰败、成都红光的造假舞弊案等。这些企业是昔日在股市呼风唤雨的“绩优”龙头,随着证券市场的完善、法律法规查处力度的加大,人为编织的美丽光环渐渐褪去,庐山真面目逐渐显露。而在国外,从安然开始,假账丑闻象多米诺骨牌一样击倒了世通、安达信等世界著名的企业。这些事件不禁让我们深思:是什么原因使这些明星企业陷入绝境?企业要改变现状最紧迫的事情是什么? 通过对类似案例的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与企业的内控机制、内控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内控各个方面问题的堆积最终导致了这些企业走向衰败。笔者就内控制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内部控制是适应国内外证券机构监管要求,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及其全体员工实施的,为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及监督等五个方面构成:(1)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管理者的经营风格和经营理念,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集权与分权的程度,管理控制方法及人力资源政策等。 (2)风险评价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包括分析和辨认实现确定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 (3)控制活动是指管理者为了确保管理指令能够得以有效实施而制定并实行的各种政策及程序,旨在帮助企业保证其已针对组织目标所涉及的风险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或减少损失的措施。 (4)信息沟通是指信息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之间以及企业

上市公司CIO 内控管理和信息化建设

财政部会计司综合处处长,内控标准委员会家成员胡兴国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系统管理部处长姜林 用友公司NC产品架构师付建华女士 河北网通信息化部高级工程师屈玉阁 浪潮通软副总裁兼技术总监魏代森 中国铝业信息部的杨磊 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师协会北京事务委员会主席何迪生 摩卡软件高级售前顾问周立民 EMC信息安全事业部中国区资深技术顾问冯崇彪 信息中心主任张艳 下面我们有请财政部会计司综合处处长,内控标准委员会家成员胡兴国。 胡兴国:各位领导,嘉宾,上午好。 今天能有这个机会我想给大家汇报一下财政部会同另外四各部位关于标准建设实施情况,我汇报情况叫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建设与实施。 汇报5个问题,一个是我们启动标准建设的规定,第二就是汇报我们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历程,第三简单汇报一下标准建设框架体系,第四简单介绍一下信息化,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关系,最后大家探讨一下企业在事实内控标准应该做一些什么工作。 第一部分是就是它的意义,我从三个部分进行总结,大家知道去年5月11日,财政部,证监会,保监会,还有审计署同时颁发了基本规范,我们也在北京召开了发布会标志着我们国家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建设,有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给我们国家造成很多机遇,我们做了一个调研企业加强内部建设,提升自身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第二就是中央提出走出去战略,国家起草规范和技术出发点,要企业做强做大,帮助他们国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特别是是美国,英国,法国,包括我们香港都有一些要求。

第三就是满足我们资本市场发展需要,我们国家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提高财政的信息质量,提升我们经营管理水平,可持续发展,还有保护我们广大投资者利益。 第二部分就是发展历程,我们国家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从70年代就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我们第一部会计法的实施,这是一个标准性阶段。在满足社会不同需要,在这个过程我们出现过满足核算制度等等。早在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包括我们提出岗位分离等等。90 年代的时候,特别是我们会计法实施的时候财政部96年发布会计规范,规范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建立健全包括内部控制先进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建立内部管理,这是我们内部管理的法律依据,到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依据会计法规定又制定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后备资金,04年相继发布了销售与收入增加,发布了1+6的等各项制度。 第三阶段以我们发布的金融规范,来源主要是美国安然事件以后,采捕正有关领导,把安然事件对我们国家的意义报个国务院,国务院领导同志做了批示,这项工作财政部牵头,证监会,国资委配合,建立中国的塞班斯法,到2007年,财政部,银监会,国资委等联合发起成立我国企业内部标准委员会,委员会委员是31位,我们成立了8个咨询小组,8个小组去年我们把这个小组又扩大了,委员从31名发展大50人,咨询小组现在有150人,当时我们发布规范发布了17项具体规范。我刚才说5月22日我们发布节本规范,要求7月1日正式实施。 第三部分给大家汇报一下,基本规范的框架体系。框架体系是一个规范加三个指引,一个是基本规范已经发布了,内部标准体系是最高层次,有的人说是中国的塞班斯法,第二是主要是对企业,对企业有内控企业的主体。帮助企业建立体系,第三系评价指标,是企业内部必须做的评价包括自我评价,怎么评价。第四是审计指引,会计事务所执行内部审计。 基本规范主要是有概念,目标,原则,要素。我们提出了概念,当时我们国家内部控制很多部门都有,包括我们银行,银监会,包括我们的证监会,包括我们两个交易所,我们部门把概念统一一下。目标有三个目标,我们提出5个目标,我们是5目标,原则,要素。 应用指引,给我们发布了征求意见,目前21个应用指引,加上审计指引,加上评价指引,一共是23个,我们财政部部长签发了,审计署也签了。我们应用指引主要是21个分布,一个是针对企业管理,我们根据基本规范有5个一个是统一架构,一个是发展战略,一个是人力资源,还有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这5个我们是怎么每一个构架都差不多,我就举一个社会责任框架,我们第一就是整合,提出它的概念什么是社会责任,我们再提出中心有哪些,社会责任我们提出4个中心点,安全生产,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生产事故,第二产品质量恶劣,会侵害消费者利益,可以导致企业破产,大家知道河北石家庄三鹿开奶粉事件,第三是环保投入不足,资源消耗大,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缺乏发展后劲一是一个风险。 第四我们说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我们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就业,保内需,增长,我们从企业角度。第一是控制环境,第二是资源,包括资金活动,我们以融资,投资这一块我们放在一些活动里面,还有采购业务,还有负债管理,销售,研发,工程项目,服务外包等

上市公司内控报告模板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依据《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开发行证券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按照有关规定需要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或需要参照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时,应遵循本规则。 第三条本规则是对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的最低要求。不论本规则是否有明确要求,凡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内部控制信息,公司均应充分披露。 第四条公司应当以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获取的测试、评价证据为基础,如实编制和对外提供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不得含有虚假的信息或者隐瞒重要事实。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应保证提供的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就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第五条公司编制的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并按定期报告相关要求审核后,与年度报告一并对外披露。 第六条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结论认定公司于内部控制评价

报告基准日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或者公司内部控制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及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重要提示”中对以上情况作出声明,并提示投资者注意阅读年度报告内部控制相关章节中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的相关信息。 第七条公司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包括以下要素: (一)标题 (二)收件人 (三)引言段 (四)重要声明 (五)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六)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情况 (七)其他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说明 第八条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标题统一为“××股份有限公司××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第九条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收件人统一为“××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第十条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引言段应当说明评价工作主要依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等内部控制评价基本信息。 第十一条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重要声明应当说明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及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相关责任,以及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固有的局限性。 第十二条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结论应当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范本)

上市公司 2019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公司全体股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本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2019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一.重要声明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1.公司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2.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有效□ 无效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认为,公司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3.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4.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适用√ 不适用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5.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是否与公司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结论一致 是 否 6.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是否与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一致

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监管问答201101期

上市公司施企部控制范体系 实业内规 管解答 监问题 (2011年第1期,总第1期) 中国证监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2011年4月11日 一、问:什么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答: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即与公司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是由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而设计和运行的内部控制,以及用于保护资产安全的内部控制中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相关的控制。 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以外的其他控制,为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二、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在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后,在年度报告中应披露哪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 答: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应披露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包括: (一)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其运行情况的说明,具体包括: 1

1.内部控制环境的情况,包括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工作的总体组织架构、参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各组成部分如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审计委员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内部审计职能(部门)等就内部控制工作各自的职责及履行情况,以及公司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控制激励约束机制等。 2.公司对与财务报告相关风险的评估情况、持续性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3.公司结合所处行业及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的报告期内对公司财务报告影响重大的风险领域,及公司在该风险领域采取的重点内部控制措施。 4.公司内部与财务报告相关的重要信息传递及处理程序、信息系统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中的运用情况、反舞弊机制的建立情况等。 5.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日常和专项监督检查制度及其运行情况。 6.公司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及本公司情况,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 7.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总体情况,包括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程序和方法;公司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确定应予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及其确定原则等。 8.报告期内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生的重大变化情况,以及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发生的重大变化。 2

【参考借鉴】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评价.doc

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评价 在公司战略的制定过程及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往往会存在诸多风险,为了进一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经营者强调风险管理,并制定及落实相关的保障措施,这就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要求公司上至董事会、管理层,下至全体员工,都要参与其中。确保财务报告及经营信息可靠,日常经营活动有效及高效,资产安全,这是内部控制实施的三大基本目标。在企业运作过程当中,内部控制系统如同计算机的后台运作系统掌控着前台的一切行动。作为非财务信息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信息不仅反映了企业内部控制状况,也反映了公司发展潜力及未来价值,弥补了财务信息仅表示企业过去业绩的缺陷,同时影响人们对其财务信息可靠性的判断。理论上讲,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能为财务报告及其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提供可靠保障。因此,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判断其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完善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上市内部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设计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衡量指标体系来评价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 一、格力电器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 (一)内部控制环境: 1.治理结构 格力电器建立了规范的格力电器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确保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合法合规有效运作。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成员各司其职。此外,格力电器还建立并公告了内部审计制度,设立独立审计部,审计部在格力电器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领导下,依照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和格力电器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审计部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因此总体而言,格力电器的格力电器治理水平较高。 2.发展战略 未来格力电器将加大科研投入,坚持科技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产品和技术;加快进度和加大力度向空调产品链和服务链延伸;从扩大自主品牌的出口着手,将出口市场做大做强。 3.人力资源 格力电器制定和实施了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如员工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员工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关键岗位员工定期岗位轮换等制度。 4.社会责任 格力电器积极承担和履行对格力电器股东、债权人、职工、供应商、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健康安全和就业公平,并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各种激励和支持,追求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积极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并购格力电器热衷各类公益事业,在为赈济灾害、社会福利、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5.企业文化 自1991年成立以来,格力电器建立了以“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成长过程中逐步凝练而成,并随着格力电器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提升。此外,格力建立了“追求完美质量,创立国际品牌,打造百年企业”的质量方针,“研制绿色产品,坚持清洁生产,保护生存环境”的环境方针,“以人为本,安全生产,保障健康,关爱生命”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二)风险识别和评估 格力电器对风险及时进行评估,组织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准确识别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以防范风险。 (三)控制活动 为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格力电器建立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评价控制等。 格力电器内部控制活动方法、措施及机制的运行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① 【摘要】本文基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设计内部控制指数,旨在定量化地反映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三内部控制指数由五大目标指数形成的内部控制基本指数和内部控制修正指数构成三同时,本文运用2009年我国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计算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指数,并对其进行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三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指数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颁布与实施,推动了我国上市公司积极建立健全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三2010年,在我国沪深交易所A 股上市的2105家公司中,161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比76.86%;875家上市公司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41.57%三在1618家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1605家上市公司认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有效的,占比99.20%;11家上市公司未出具内部控制体系是否有效的结论,占比0.68%;2家上市公司认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未得到有效实施,占比0.12%三在875家聘请了中介机构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中介机构对其中873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出具的为无保留意见,占比99.78%;1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被中介机构出具了保留意见,占比0.11%;1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被中介机构出具了否定意见,占比0.11%②三由以上数据可知,我国99%以上的上市公司认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有效的三然而,尽管这些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被认为是有效的,但其内部控制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如何衡量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成为目前内部控制评价的一个难题三为此,本文将运用指数的方式定量化地衡量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三 一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研究热潮的兴起,带动了学术界对内部控制指数的研究三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内部控制指数,衡量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三国外关于内部控制指数的设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以会计师事务所发表的重大缺陷为依据的指数;二是以企业自愿披露的关于内部控制的信息为基础设计的指数;三是以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为基础设计的指数三 (一)以会计师事务所发表的重大缺陷为依据的指数 32①②本文系财政部会计重点科研课题(项目批准号:2010KJB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三本文执笔人是财政部会计司王宏二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蒋占华二深圳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胡为民二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赵丽生二中山大学林斌三课题组其他主要成员包括(按姓氏笔画排列):陈莹二戴春兰二董京原二李维友二李锦元二李万福二林东杰二罗萍二焦跃华二舒伟二王晶二王海瑛二徐麟二袁天荣二阳尧二杨庆功二杨琴琴二张丽二张立文三本文同时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投资者保护”(项目批准号:7097207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三 数据来源: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上市公司2011年内部控制白皮书“三

[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汇编

[财务内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汇编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起草说明 一、关于研究、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必要性 研究、制定一套具有统一性、公认性和科学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2006年7月15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达成的广泛共识,是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国际资本市场大力强化内部控制。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严重冲击了美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并最终铤而走险、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原因。为此,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日益成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入门证”和“通行证”,我国境外上市企业纷纷花巨资聘请海外机构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上市地的监管要求。 经济健康发展迫切呼唤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现实情况看,许多企业管理松弛、内控弱化、风险频发,资产流失、营私舞弊、损失浪费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为了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财政部随即连续制定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审计署、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以及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等也从

不同角度对加强内部控制提出明确要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单纯依赖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会计控制必须向风险控制发展;同时,各部门之间的内控要求也有待于进一步协调,以便为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价提供统一标准。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控机制”;2004年底和2005年6月,国务院领导同志连续两次就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其中,2005年6月,在财政部、国资委和证监会联合上报的《关于借鉴〈萨班斯法案〉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报告》上作出批示,同意“由财政部牵头,联合证监会及国资委,积极研究制定一套完整公认的企业内部控制指引”;2006年7月15日,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许多监管部门、大型企业、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为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提供了组织和机制保障;与此同时,按照科学民主决策精神,公开选聘了86名咨询专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部控制科研课题,为构建我国内控标准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支持。 综合以上各方面情况,研究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新形势下监管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各方面的探索积累和共同努力下,制定工作的条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_2013_制定_分析与评价_陈汉文

上海证券报/2014年/7月/10日/第A07版 专版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3):制定、分析与评价 厦门大学内控指数课题组主持人陈汉文 一、引言 2010年4月26日,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该体系是我国企业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的指引和依据。根据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和财政部、证监会发布的《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自2012年1月1日起主板上市公司开始分类分批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从2010年开始,我们借鉴国内外通用的评估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内部控制指数评价体系,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为政府监管、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以及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去年,我们发布了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该指数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水平尚不高,并且存在省份地区、行业等差异。今年,我们继续跟踪上市公司,对其2013年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今年内部控制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二、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及样本 首先,我们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综合考虑《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指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国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及《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法律法规及相应文件,同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确定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5个一级评价指标、24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139个四级指标的四级指标体系。我国自2012年1月1日起主板上市公司开始分类分批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2014年1月,证监会与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进一步加强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的披露规范要求,据此我们对四级指标进行了修订,以期更好地结合相关政策法规要求,衡量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前三级指标的设置与去年保持一致。我们对指标的修订遵循两个原则,第一,修订后的指标要与修订前的指标具有继承性、可比性;第二,修订后的指标能在新的制度环境下更好的衡量内部控制水平。在这两个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得到139个四级指标。其次,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对每项指标加权平均即得到内部控制评价指数,其五个要素(一级指标)得分分别构成内部环境指数、控制活动指数、信息与沟通指数和内部监督指数。该指数采用百分制,分值在区间[90,100]、[80,90)、[70,80)、[60,70)、[50,60)和[0,50)分别对应CICI XMU I、CICI XMU II、CICI XMU III、CICI XMU IV、CICI XMU V和CICI XMU VI六个内控等级水平。 本研究对2013年我国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进行评价。我们收集了上市公司截至2014年4月30日的公开资料,包括公司年度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定期公告、临时公告、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及处罚和重大事件等。依据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交易所网站、巨潮资讯网、中国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网站以及公司主页。对于手工难以找到的数据,辅助查看WIND数据库、CSMAR数据库和CCER数据库。课题组最终得到2110家样本公司数据。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体状况评价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体状况 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图1描述了我国近三年内部控制水平。

上市公司内控规范实施工作方案参考内容1.doc

上市公司内控规范实施工作方案参考内容1 附件3 上市公司内控规范实施工作方案参考内容 说明:本附件格式和内容仅供各公司在制定内控实施工作方案时参考,并不能替代各公司的工作方案。各公司应根据有关要求,结合自身特点、业务性质、内控基础等,制定符合公司实际、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一、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本部分应列明公司简称、股票代码、上市地,公司资产规模、业务性质、组织架构、控股及参股公司情况等。 二、组织保障 本部分应列明内控实施的负责人、项目组或牵头部门、责任部门、人员投入、内控实施工作预算,以及是否聘请咨询机构等。 三、内控建设工作计划 包括工作任务,计划完成时间及责任人。其中工作任务至少包括: 1. 确定内控实施的范围,包括股份公司、子公司及其重要业务流程,梳理风险,编制风险清单; 2. 将现有的政策、制度等与风险清单进行比对,查找内控缺陷;

3. 制定内控缺陷整改方案; 4. 落实缺陷整改工作,可能包括调整机构设置和流程、修订政策及制度、调配人员等; 5. 检查整改效果; 6. 按照要求披露内控实施工作情况。 四、内控自我评价工作计划 包括工作任务,计划完成时间及责任人。其中工作任务至少包括: 1. 编制自我评价工作计划,确定纳入自我评价范围的子公司和业务流程,确定评价工作的具体时间表和人员分工; 2. 确定内控缺陷的评价标准,包括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缺陷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 3. 组织实施自我评价工作,编制内控评价工作底稿; 4. 对发现的缺陷进行评价,编制缺陷评价汇总表,同时提出整改建议,编制整改任务单; 5. 根据内控自我评价工作编制内控自我评价报告; 6. 按照要求披露内控自我评价报告。 五、内控审计工作计划 包括工作任务,计划完成时间及责任人。其中工作任务至少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及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及设计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通常是一个框架体系,它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而英美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层次,但二者又不尽相同,各有特色。笔者在借鉴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其总体设计的思路。 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性质与内容 (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 简单地讲,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就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来讲是要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来判定的。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又具有时点性、互补性和完整性等特征。 (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性质和内容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要从其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界定。鉴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局限性,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判断在现实情况下没有选择从结果理性的角度直接评价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而是从过程理性的角度出发判断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因此,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内部控制才是有效的内部控制?如果把评价方法也包括在内的话,还要包括如何评价的问题,即评价的方法。当前,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是设计内部控制的一个框架体系,即首先确定内部控制的范围和目标,然后确定一

个有效内部控制应当具备的要素,如COSO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Turnbull指南等都是这样一个基本的思路。因此,在制定一个特定背景(如国家)下的内部控制标准时,必然面临的问题是要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的范畴与目标;内部控制应当包含的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着不确定性和选择的问题,从而也就引发出另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才是适当的。代写论文 (三)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适当性 一个适当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至少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1.相关性。与所要评价的内部控制的目标相关。 2.没有偏见。制定过程遵循了透明的程序并保持更新。 3.一致性。可以适当一致地、定性和定量地衡量公司的内部控制,在类似的环境下付出同样的努力实施的评价会得出大致相似的风险、测试结果和结论。 4.可验证性。有适当的评价轨迹,没有参与评价的人能够沿着这个轨迹重复评价或评估评价过程。 5.充分完整。没有忽略会改变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结论的相关要素。 按照这些条件,COSO内部控制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和Turnbull指南都是适当的内部控制框架或评价标准。 (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体系和分类 由于不同规模企业的内部控制差别较大,所以,评价标准的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订的法律依据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订的法律依据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订的法律依据是什么?那么,下面就随CN人才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关于研究、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必要性 研究、制定一套具有统一性、公认性和科学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2006年7月15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达成的广泛共识,是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国际资本市场大力强化内部控制。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严重冲击了美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并最终铤而走险、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原因。为此,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日益成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入门证”和“通行证”,我国境外上市企业纷纷花巨资聘请海外机构设计内部控制,以适应上市地的监管要求。 经济健康发展迫切呼唤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现实情况看,许多企业管理松弛、内控弱化、风险频发,资产流失、营私舞弊、损失浪费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为了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财政部随即连续制定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审计署、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以及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等也从不同角度对加强内部控制提出明确要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单纯依赖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会计控制必须向风险控制发展;同时,各部门之间的内控要求也有待于进一步协调,以便为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价提供统一标准。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时强调,要“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控机制”;2004年底和2005年6月,国务院领导同志连续两次就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其中,2005年6月,在财政部、国资委和证监会联合上报的《关于借鉴〈萨班斯法案〉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报告》上作出批示,同意“由财政部牵头,联合证监会及国资委,积极研究制定一套完整公认的企业内部控制指引”;2006年7月15日,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许多监管部门、大型企业、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为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提供了组织和机制保障;与此同时,按照科学民主决策精神,公开选聘了86名咨询专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部控制科研课题,为构建我国内控标准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支持。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0)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0) 一、引言 2010年4月26日,中央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该体系为我国企业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的指引和依据。从去年开始,我们借鉴国内外通用的评估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内部控制指数评价体系,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为政府监管、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以及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去年,我们发布了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该指数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水平尚不高,并且存在省份地区、行业等差异。今年,我们继续跟踪上市公司,对其2010年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今年内部控制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及样本 首先,我们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综合考虑《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指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国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及《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法律法规及相应文件,同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确定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5个一级评价指标,24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和144个四级指标的四级指标体系。其次,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对每项指标加权平均即得到内部控制评价指数,其五个要素(一级指标)得分分别构成内部环境指数、控制活动指数、信息与沟通指数和内部监督指数。该指数采用百分制,分值在区间[90,100]、[80,90)、[70,80)、[60,70)、[50,60)和[0,50)分别对应I、II、III、IV、V和VI六个内控等级水平(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指数的详细介绍请参见2010年6月11日刊登于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09):制定、分析与评价》以及同日刊登于证券时报的《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本研究对2010年我国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进行评价。我们收集了上市公司截止于2011年4月30日的公开资料,包括公司年度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定期公告、临时公告、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及处罚和重大事件等。依据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交易所网站、巨潮资讯网、中国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网站以及公司主页。对于手工难以找到的数据,辅助查看WIND数据库、CSMAR数据库和CCER数据库。课题组最终得到1891家样本公司数据。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体状况评价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体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