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名解+简答(答案)

生理名解+简答(答案)
生理名解+简答(答案)

名词解释:

1稳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使其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

2终极电位:电紧张形式使邻近肌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激活电压门控性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引发一次动作电位,完成神经纤维和肌细胞的信息传递。

3血清: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4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或称心输出量。它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5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6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

7肺活量: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活量。

8体温:体温是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即体核温度。

9肾糖阈: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正常值为160~180mg/dl。

10渗透性利尿:因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使其渗透压升高,水分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的现象,称渗透性利尿。

1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小泡释放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膜电位绝对值减小,产生局部去极化,这种局部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12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

13特异投射系统:丘脑的感觉接替核接受各种特异感觉传导通路来的神经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并具有点对点投射特征的感觉投射关系,故称为特异投射系统。

14靶细胞:受激素作用的细胞。

15月经周期:女性自青春期起,性激素的分泌和生殖器官的形态功能每月发生的周期性变化。

16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液和胃粘膜分泌的HCO3-覆盖在胃粘膜表面形成的保护性屏障。

17率过滤: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总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其正常值为125ml/min。

18骨骼肌的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反射性地引起被牵拉肌肉的收缩,称为骨骼肌的牵张反射。

19激素的允许作用:有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生理效应,但它的存在可使另一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起支持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激素的允许作用。

简答题:

1. 何谓正反馈与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正反馈:是指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一致,起到促进或加强原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某一生理过程在短时间内尽快完成。负反馈:是指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使反馈后的效应向原效应的相反方向变化。负反馈在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为常见,对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是:①必需选用同型血液;②遇紧急情况又无同型血时,才采用适当的异型输血:即O型血(无凝集原)可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型血(无抗A、抗B凝集素)可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③无论同型输血或异型输血,输血前除作A B O血型鉴定外,还需作交叉配血试验。

3.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对消化道活动的影响?

答:交感神经兴奋时,能够抑制胃肠道活动,使消化腺分泌减少,使回盲部括约肌和肛门内括约肌紧张性增强,抑制消化。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能使胃肠道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多,使消化道括约肌舒张,促进消化。

4. 试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是足够的循环血量,两个根本因素是心脏射血的动力、外周阻力。影响因素: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大动脉的弹性。

5.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答: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主要有:①气体扩散速率,气体的分压差、溶解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平方根等都能影响肺换气速率。通常CO2的扩散速率较O2高。②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气体扩散量与呼吸膜的厚度成反比,与呼吸膜的面积成正比。③肺通气/血流(V/Q)比值,正常成年人安静时,肺泡通气量约为4.2L,肺血流量约为5L,V/Q比值= 4.2/5.0= 0.84。此时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较为匹配,肺换气的效率高。V/Q增大或变小时,肺换气效率均下降。

6. 大量注射生理盐水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大量注射生理盐水后,尿量增多。 (1)大量注射生理盐水后→稀释血浆蛋白→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肾小球滤过增加→原尿增加→终尿增加 (2) 大量注射生理盐水→循环血量增加→容量感受器兴奋→垂体释放ADH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终尿增加 (3) 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原尿增多→终尿增加 (4) 循环血量增加→醛固酮释放减少→终尿增加。

7. 何谓突触?试述突触传递的过程及原理

神经元之间相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特殊结构,称为突触。突触传递的过程可概括为:动作电位传导到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对Ca2十通透性增加→Ca2十进入突触小体,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破裂→神经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相结合→突触后膜对以Na十、 K十、 Cl-的通透性改变→突触后电位。若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对Na 十、K十等离子通透性增加,以Na十为主,导致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EPSP。若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增加,导致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IPSP。

8. 什么是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何特点?

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都是感觉由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的传入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是经典感觉传导路经丘脑感觉接替核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的传导系统,它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其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大脑皮层的第四层。能产生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神经冲动。

9. 论述自主神经系统对人体各系统功能的影响。

自主神经对人体主要系统的调节作用分为交感神经的作用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1) 交感神经的作用①对心血管的作用使心跳加快加强,使皮肤、腹腔内脏等部位的血管收缩。对骨骼肌血管既有收缩作用又有舒张作用。②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腺体分泌减少。③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抑制胃肠及胆囊的运动,抑制胃的排空。抑制消化腺的分泌(唾液腺例外)促进括约肌的收缩④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抑制逼尿肌的收缩,促进尿道内括约肌的收缩。使已孕子宫收缩,使未孕子宫舒张。⑤对眼的作用使虹膜辐射肌收缩而瞳孔扩大。⑥对皮肤作用使汗腺分泌,使竖毛肌收缩。⑦对内分泌和新陈代谢的作用促进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分泌。促进肝糖元的分解。(2)副交感神经的作用①对心血管的作用使心跳变慢变弱,使外生殖器等少数部位血管舒张。②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③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促进胃肠及胆囊的收缩,促进胃的排空,抑制括约肌的收缩。促进各种消化腺的分泌。④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促进逼尿肌的收缩,抑制尿道内括约肌的收缩。⑤对眼的作用使虹膜环形肌(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⑥对内分泌腺的作用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10. 试述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哪些?

甲状腺激素主要影响代谢、生长发育,对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也有作用。(1)对代谢的影响:①产热效应:可提高绝大多数组织的耗氧量,增加产热;②促进物质代谢。(2)影响机体生长发育,尤其对骨骼和神经系统正常发育十分重要。(3)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4)其他作用:作用于心血管系统,使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增加。

11. 试述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胰岛素为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激素。其对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如下:(1)对糖代谢:能促进全身组织(尤其是肝脏、肌肉和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促进肝、肌糖原的合成,抑制糖异生,使血糖下降。(2)对脂肪代谢的影响:促进肝脏及脂肪细胞合成脂肪酸。(3)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胰岛素分泌的调节:(1)血糖浓度为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2)氨基酸和脂肪的作用(3)激素的作用。(4)神经调节。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2、①招标人编制资格预审文件的目的是什么P56 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资格预审文件审查的重点是什么P54 ③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必须满足哪些条件P57 答:①资格预审的目的主要考察该企业总体能力是否具备完成招标工作所要求的条件。公开招标设置资格预审程序:一是保证参与投标的法人或组织在资质和能力等方面能够满足完成招标工作的要求;二是通过评审优选出综合实力较强的一批申请投标人,再请他们参加投标竞争,以减小评标的工作量。 ②1、不得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2、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3、不得强制投标人组成联合体投标。 ③投标人必须满足的基本资格条件:1、必要合格条件通常包括法人地位、资质等级、财务状况、企业信誉、分包计划等具体要求,是潜在投标人应满足的

病理生理学简答题复习题复习课程

病理生理学简答题复 习题

1、哪种类型的脱水渴感最明显?为什么?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渴感最明显。因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时,细胞外液钠浓度增高,渗透压增高,细胞内水分外移,下丘脑口渴中枢细胞脱水引起强烈的渴感。另外细胞外液钠浓度增高,也可直接刺激口渴中枢。 2、急性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有何影响,其机制是什么? 急性低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其机制为超极化阻滞。细胞外钾急剧减少,而细胞内假没有明显减少,细胞内外钾浓度差增大,根据Nernst方程,细胞的静息电位负值增大,使其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增大,需要增大刺激强度才能引起兴奋,即兴奋性降低。3、高钾血症对神经肌肉有何影响?其机制是什么? 高钾血症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可呈双相变化。当细胞外钾浓度增高后,[钾离子]i/[钾离子]e 比值减少,按Nernst方程静息电位(Em)负值减小。Em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缩小,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如Em下降到或接近阈电位,可因快钠通道失活而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即去极化阻滞。 4、试述急性低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 低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减低,自律性增高,收缩性增高。 5、高钾血症及低钾血症对心脏兴奋性各有何影响?试述其机制。 高钾血症时心肌兴奋性先升高后降低,其机制为去极化阻滞,即高钾血症时,细胞内外液中钾离子浓度差变小,按Nernst方程Em负值减小,使其与阈电位的差值减少,故兴奋性增高;但严重高钾血症时,Em接近阈电位时,快钠通道失活反而使心肌兴奋性降低。急性低钾血症时,细胞内外液钾离子浓度差变大,但低钾事心肌细胞膜的钾电导降低,细胞内钾外流减少,Em负值变小,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缩小,故兴奋性增高。 6、试述水肿的发生机制。

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Jyw.koala 1.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 2、为什么说一块骨就是一个器官? 答:首先器官是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结构,用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跟他的功能相适应;骨由骨组织,骨髓和骨膜构成,有一定的性状,在骨髓中存在血管和神经,有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的功能,骨骼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 3、比较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反射中枢内兴奋传导的异同 答:神经和肌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组织,两者之间并无原生质的直接相通,神经冲动从神经末梢传向肌纤维是通过他们之间的特殊部位来完成的,即神经肌肉接头,当运动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对Ca2+通

透性增加,Ca2+内流入神经末梢内,这时接头前膜内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将Ach释放入接头间隙形成量子释放,Ach与终板膜的化学门控通道偶联的受体nAchR结合,使受体构型发生改变,使Na和K在终板膜上的通透性增加,产生终极电位形成兴奋突触后电位,这时多个终板电位引起肌膜的动作电位。完成一次神经-——肌肉间的传递。 特点:突出延迟、突出疲劳、单向传导 4、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对躯体运动的控制特点 答:(1)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性的,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是双侧的,下部面肌和舌肌仍受对侧支配。 (2)机能定位精确。躯体运动在皮层运动区的投影与支配部位呈倒影,但头面部是正立的。 (3)运动愈精细复杂的肌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皮层的代表区愈大。 (4)刺激皮层运动区所引起的肌肉运动主要是个别肌肉的收缩,不发生肌肉群的协同性收缩。 5、什么是脊休克?原因 答:脊休克是指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完整版)食品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两性离子(dipolarion) 2.米氏常数(Km值) 3.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4.糖异生(glycogenolysis) 5.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五、问答 1.简述蛋白质变性作用的机制。 2.DNA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 5.简述tRNA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四、名词解释 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米氏常数(Km值):用Km值表示,是酶的一个重要参数。K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或mM)。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3.生物氧化:生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时也称之为“细胞呼吸”或“细胞氧化”。生物氧化包括:有机碳氧化变成CO2;底物氧化脱氢、氢及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分子氧与传递的氢结成水;在有机物被氧化成CO2和H2O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ADP转变成ATP。 4.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5.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五、问答 1. 答: 维持蛋白质空间构象稳定的作用力是次级键,此外,二硫键也起一定的作用。当某些因素破坏了这些作用力时,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即遭到破坏,引起变性。 2.答: 按Watson-Crick模型,DNA的结构特点有: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绕;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维持DNA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凹沟,一大一小。

植物生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氧化酶的生物学特性与适应性。 植物体内含有多种呼吸氧化酶,这些酶各有其生物学特性(如对温度的要求和对氧气的反应,所以就能使植物体在一定范围内适应各种外界条件。 以对温度的要求来说,黄酶对温度变化反应不敏感,温度降低时黄酶活性降低不多,故在低温下生长的植物及其器官以这种酶为主,而细胞色素氧化酶对温度变化的反应最敏感。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酶系统的更替正好反映了酶系统对温度的适应。例如,柑橘的果实有细胞色素氧化酶、多酚氧化酶和黄酶,在果实末成熟时,气温尚高,呼吸氧化是以细胞色素氧化酶为主;到果实成熟时,气温渐低,则以黄酶为主.这就保证了成熟后期呼吸活动的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植物对低温的适应。 以对氧浓度的要求来说,细胞色素氧化酶对氧的亲和力最强,所以在低氧浓度的情况下,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而酚氧化酶和黄酶对氧的亲和力弱,只有在较高氧浓度下才能顺利地发挥作用。苹果果肉中酶的分布也正好反映了酶对氧供应的适应,内层以细胞色素氧化酶为主,表层以黄酶和酚氧化酶为主。水稻幼苗之所以能够适应淹水低氧条件,是因为在低氧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加强而黄酶活性降低之故。 2、长期进行无氧呼吸会导致植株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会使植物受伤死亡的原因:第一,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使细胞质的蛋白质变性;第二,因为无氧呼吸利用每摩尔葡萄糖产生的能量很少,相当于有氧呼吸的百分之几(约8%),植物要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就要消耗更多的有机物,这样,植物体内养料耗损过多;第三,没有丙酮酸氧化过程,许多由这个过程的中间产物形成的物质就无法继续合成。作物受涝死亡,主要原因就在于无氧呼吸时间过久。 3.举出三种测定光合速率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及优缺点。 (1)改良半叶法,选择生长健壮、对称性较好的叶片,在其一半打取小圆片若干,烘干称重,并用三氯醋酸对叶柄进行化学环割,以阻止光合产物外运,到下午用同样方法对另一半叶片的相对称部位取相同数目的小圆片,烘干称重,两者之差,即为这段时间内这些小圆片累积的有机物质量。此法简便易行,不需贵重设备,但精确性较差。 (2)红外线CO2分析法原理是:气体CO2对红外线有吸收作用,不同浓度的CO2对红外线的吸收强度不同,所以当红外线透过一定厚度的含CO2的气层之后,其能量会发生损耗,能量损耗的多少与CO2的浓度紧密相关。红外线透过气体CO2后的能量变化,通过电容器吸收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及答案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及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问答题:1、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答: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流行病学着眼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发病情况,也即是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具有群体性。第二,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表现为以分布为起点的特点。第三,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即流行病学具有对比的特点。第四,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地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即流行病学具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点。第五,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流行病学表现为社会医学的特点。第六,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流行病学体现以预防为主的特点。 2、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 观察性研究主要有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理论性研究主要有理论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 病因与病因推断 一、名词解释: 1、病因 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含义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2、充分病因 是指必然会导致疾病发生的最低限度的条件和事件;最低限度是指任一条件或事件都是必不可少的。 3、病因网模型 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似有节点“鱼线”的病因链存在相互联系,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似“鱼网”的病因网。 4、求同法 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具有共同的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相同疾病A的病例均有的研究因素(暴露)a,因些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5、求异法 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均无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对象也没有研究因素(暴露)a, 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6、同异并用法 是指求同法和求异法并用,相当于同一研究中设有比较组,可以控制干扰因素。 7、共变法 当有关(暴露)因素不是定性的,而是等级或定量的,并与事件(疾病)效应成量变关系时,设A1,A2,A3等是事件(疾病)效应不同数量的状态,a1 ,a2, a3 是研究因素(暴露)不同数量的状态,两者之间有共同变动的关系,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8、剩余法

生理学简答论述题

真好的一份 生理学简答论述 1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几种,举例说明之。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五种: (一)单纯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二)易化扩散:又分为两种类型: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三)主动转运(原发性)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四)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五)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2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点。 单纯扩散和异化扩散的共同点是均为被动扩散,其扩散通量均取决于各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电位差和膜的通透性。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 (一) 单纯扩散的物质具有脂溶性,无须借助于特殊蛋白质的帮助进行跨膜转运;而易化扩散的物质不具有脂溶性,必须借助膜中载体或通道蛋白质的帮助方可完成跨膜转运; (二)单纯扩散的净扩散率几乎和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而载体易化扩散仅在浓度差低的情况下成正比,在浓度高时则出现饱和现象; (三)单纯扩散通量较为恒定,而易化扩散受膜外环境因素改变的影响而不恒定。 3描述Na+--K+泵活动有何生理意义? Na+--K+泵活动的生理意义是: (一)Na+泵活动造成细胞高K+是细胞许多生化反应所必需的; (二)Na+泵不断将Na+泵出胞外,有利于维持胞浆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的正常容积; (三)Na+泵活动形成膜外Na+的浓度差是维持Na+-H+交换的动力,有利于维持胞pH值的稳定;(四)Na+泵活动建立的势能贮备,为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以及非电解质物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 4简述生理学上兴奋性和兴奋的含义及其意义。 生理学上最早把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之为兴奋性,而把组织细胞受刺激发生的外部可见的反应(如肌细胞收缩,腺细胞分泌等)称之为兴奋。自从生物电问世后,近代生理学术语中,兴奋性和兴奋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含义,兴奋性被视为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而兴奋则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动作电位是各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最先出现的共有的特征表现,是触发细胞呈现外部反应或功能改变的前提和基础。 5衡量组织兴奋性质的指标有哪些?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有阈强度、阈时间、基强度、利用时、强度-时间曲线、时值等。其中、阈时间、基强度、利用时不常用;强度-时间曲线和时值可以较好的反应组织兴奋性的高低,但测定方法较为复杂,因而也不常用;而最简便、最常用的指标是阈强度,可近似的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 6神经细胞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有何变化?机制何在? 各种可兴奋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当时和以后的一个短时间,兴奋性将经历一系列的有次序

材料力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及答案上课讲义

材料力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及答案

材料力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强度极限:材料σ-ε曲线最高点对应的应力,也是试件断裂前的最大应力。 2.弹性变形:随着外力被撤消后而完全消失的变形。 3..塑性变形:外力被撤消后不能消失而残留下来的变形。 4..延伸率:δ=(l1-l)/l×100%,l为原标距长度,l1为断裂后标距长度。 5.断面收缩率:Ψ=(A-A1)/A×100%,A为试件原面积,A1为试件断口处面积。 6.工作应力:杆件在载荷作用下的实际应力。 7.许用应力:各种材料本身所能安全承受的最大应力。 8.安全系数:材料的极限应力与许用应力之比。 9.正应力:沿杆的轴线方向,即轴向应力。 10.剪应力:剪切面上单位面积的内力,方向沿着剪切面。 11.挤压应力:挤压力在局部接触面上引起的压应力。 12.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称为力对点之矩,简称力矩。 13.力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的一对力,称为力偶 14.内力:杆件受外力后,构件内部所引起的此部分与彼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15.轴力:横截面上的内力,其作用线沿杆件轴线。 16.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17..应变:ε=Δl/l,亦称相对变形,Δl为伸长(或缩短),l为原长。 18.合力投影定理:合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平面汇交力系中各力在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19.强度: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20.刚度:构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21.稳定性:受压细长直杆,在载荷作用下保持其原有直线平衡状态的能力。 22.虎克定律:在轴向拉伸(或压缩)时,当杆横截面上的应力不超过某一限度时,杆的伸长(或缩短)Δl与轴力N及杆长l成正比,与横截面积A成正比。 22.拉(压)杆的强度条件:拉(压)杆的实际工作应力必须小于或等于材料的许用应力。 23.剪切强度条件:为了保证受剪构件在工作时不被剪断,必须使构件剪切面上的工作应力小于或等于材料的许用剪应力。 24.挤压强度条件:为了保证构件局部受挤压处的安全,挤压应力小于或等于材料的许用挤压应力。 25.圆轴扭转强度条件:保证危险点的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剪应力。 26.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为了保证梁的安全,应使危险点的应力即梁内的最大应力不超过材料许用应力。 27.中性层:在伸长和缩短之间必有一层材料既不伸长也不缩短。这个长度不变的材料层称为中性层。 28.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 29.塔式起重机的稳定性:起重机必须在各种不利的外载作用下,抵抗整机发生倾覆事故的能力,称为塔式起重机的整机稳定性。 30.自锁:当主动力位于摩擦锥范围内,不论主动力增加多少,正压力和磨擦力的合力与主动力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而不会产生滑动,这种现象称为自锁。 二、简答题及答案 1.何谓“截面法”,它与静力学中的“分离体”有何区别? 答:截面法是揭示和确定杆件内力的方法。分离体是取消约束后的实物,用以画出所受全部主动力和约束反力的受力图。 2.杆件有哪些基本变形? 答:杆件有四种基本变形:拉伸和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3.杆件在怎样的受力情况下才会发生拉伸(压缩)变形?

病理生理学简答论述题

病理生理学简答论述题 1.论述水肿发生的机制?(论述题,可以拆成简答题) 水肿发病的基本机制包括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 ①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⑴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⑵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⑶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以上因素会导致 血管内液体滤出大于回收而使组织液生成过多 ② 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钠、水潴留 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⑵近端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心房钠尿肽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分数 增加) ⑶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醛固酮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以上因素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 2. 低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原因 失钠大于失水 失水大于失钠 等渗性体液大量丢失 血清钠浓度(mmol/L ) <130 >150 130?150 血浆渗透压(mmol/L ) <280 >310 280?310 体液减少主要部位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口渴 早期无,重度脱水者有 明显 有 体温升高 无 有(脱水热) 有时有 血压 易降低 正常,重症者降低 易降低 尿量 正常,晚期减少 减少 减少 尿钠 极少或无 正常,晚期减少 减少 脱水貌 明显 早期不明显 明显 防治 补等渗液 补水为主,适当补钠 补2/3等渗液 尿量比较:早期根据晶体渗透压,晚期根据血容量,尿量由 ADH 决定 尿钠比较:早期根据失钠失水的比较看 ADS 变化,晚期根据血容量,尿钠由 ADS 决定 等渗性脱水因可以发展为低渗性脱水或高渗性脱水,所以两者的表现都有可能 3. 简述急性低血钾和急性重度高血钾时产生骨骼肌无力的发生机制的有何不同(简答题) 4. 简述高钾血症与低钾血症对心脏,骨骼肌的影响有何不同及相应机制?(论述题) 低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及机制: ① 兴奋性f 血钾J T 心肌细胞膜对 K +通透性J T 钾外流J T Em 负值J T EmEt 距离减小T 兴奋性f ② 自律性f 血钾J-细胞膜对K +通透性JT 复极化4期K +外流减慢T Na +内流相对加快 T 心肌快反应自律细胞自动去极化 加速T 自律性f 急性低钾血症(骨骼肌、胃肠道平滑肌) 细胞外液钾浓度急剧降低 T [K +]i / [K +]e 比值变大 T 膜内外钾浓度差增大 T 静息状态下钾外流增加 T 静息电位(Em )负值增大 T Em-Et 距离增大 急性重度高钾血症: 细胞外液钾浓度急剧升高 T [K +]i / [K +]e 比值更小 T Em 值下降或几乎接近于 Et 水平 T Em 值 过小,肌细胞膜上快钠通道失活 T 细胞处于 去极化阻滞状态,不能兴奋 ⑷淋巴管回流受阻

重点!!《系统解剖学》问答题、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系统解剖学》问答题、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问答题 1、列表说明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 2、列表说明口腔的三对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 3、胃由哪些动脉供血?这些动脉来源于何处? 4、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依次经哪些途径最后排入十二指肠腔? 5、试述各心腔的出入口名称、心内瓣膜的名称及附着部位。 6、在哪些部位可摸到动脉的博动?摸到的分别是哪些动脉? 7、试说明胸导管的起止、主要走行、收纳的淋巴干和收纳淋巴液的范围。 8、房水由何处产生?依次经哪些途径回流至静脉? 9、试述躯干、上、下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三级神经元的胞体位置、三级纤维的名称和大致的走行、交叉的名称和位置、投射的部位) 10、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11、试述胸神经前支的皮支在胸、腹部的分布规律。 12、膈位于何处?其上有哪些孔裂?它们分别平对何处?有何结构通过? 13、试说明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通过的结构及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1、2、3略 4、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依次经哪些途径最后排入十二指肠腔?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入毛细胆管经肝内的各级胆管流入肝左、右管,出肝门后流入肝总管,未进食时则经胆囊管流入胆囊储存浓缩,当进食时,Oddi…s括约肌舒张,胆囊平滑肌收缩,胆汁从胆囊经胆囊管流入胆总管,经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流入十二指肠腔。 5、试述各心腔的出入口名称、心内瓣膜的名称及附着部位。 右心房的入口为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出口为右房室口。

右心室的入口为右房室口;出口为肺动脉口。 左心房的入口为左肺上、下静脉口,右肺上、下静脉口;出口为左房室口。 左心室的入口为左房室口;出口为主动脉口。 三尖瓣附于右房室口;二尖瓣附于左房室口;肺动脉瓣附于肺动脉口;主动脉瓣附于主动脉口。(下腔静脉瓣附于下腔静脉口;冠状窦瓣附于冠状窦口) 6、在哪些部位可摸到动脉的博动?摸到的分别是哪些动脉? 外耳门前方可摸到颞浅动脉;下颌底、咬肌前缘可摸到面动脉;环状软骨弓后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或摸到颈总动脉;锁骨上大窝可摸到锁骨下动脉;股二头肌内侧沟或摸到肱动脉;肘窝内、股二头肌腱内侧可摸到肱动脉;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可摸到桡动脉;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可摸到股动脉;内、外踝经足背连线的中点处可摸到足背动脉。 7、试说明胸导管的起止、主要走行、收纳的淋巴干和收纳淋巴液的范围。 通常起于第一腰椎前主的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入胸腔,在食管后方沿脊柱右前方上行,至第5胸椎附近向左侧偏斜,向上出胸廓上口达颈根部注入左静脉角,它收纳左右腰干、肠干、左支气管纵隔干、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它收纳下半身和上半身左侧部的淋巴。 8、房水由何处产生?依次经哪些途径回流至静脉? 由睫状体产生,从后房经瞳孔至前房,由虹膜角膜角入巩膜静脉窦,经睫前静脉回流至眼静脉。 9、试述躯干、上、下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三级神经元的胞体位置、三级纤维的名称和大致的走行、交叉的名称和位置、投射的部位) 第1级神经元胞体在脊神经节内,第1级纤维经脊神经后根入脊髓后索内上行称薄、楔束;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薄、楔束核内,第2级纤维在延髓的中央管腹侧左右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上行称内侧丘系;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第3级纤维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上行投射至3、1、2区(中央后回)的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10、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脑脊液主要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经室间孔至第三脑室,和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至第四脑室,和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外侧孔流入小脑延髓池,由池流入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隙,沿该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颗粒渗入上矢状窦,以后再经窦汇、直窦、乙状窦回流至颈内静脉。 11、试述胸神经前支的皮支在胸、腹部的分布规律。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a++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 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 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 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4章生命活动的调控 神经部分: 名词解释: 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2、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胆碱能纤维: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

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1.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 2、为什么说一块骨就是一个器官 答:首先器官是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结构,用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跟他的功能相适应;骨由骨组织,骨髓和骨膜构成,有一定的性状,在骨髓中存在血管和神经,有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的功能,骨骼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 3、比较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反射中枢内兴奋传导的异同 答:神经和肌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组织,两者之间并无原生质的直接相通,神经冲动从神经末梢传向肌纤维是通过他们之间的特殊部

位来完成的,即神经肌肉接头,当运动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入神经末梢内,这时接头前膜内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将Ach释放入接头间隙形成量子释放,Ach与终板膜的化学门控通道偶联的受体nAchR结合,使受体构型发生改变,使Na和K在终板膜上的通透性增加,产生终极电位形成兴奋突触后电位,这时多个终板电位引起肌膜的动作电位。完成一次神经-——肌肉间的传递。 特点:突出延迟、突出疲劳、单向传导 4、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对躯体运动的控制特点 答:(1)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性的,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是双侧的,下部面肌和舌肌仍受对侧支配。 (2)机能定位精确。躯体运动在皮层运动区的投影与支配部位呈倒影,但头面部是正立的。 (3)运动愈精细复杂的肌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皮层的代表区愈大。 (4)刺激皮层运动区所引起的肌肉运动主要是个别肌肉的收缩,不发生肌肉群的协同性收缩。 5、什么是脊休克原因 答:脊休克是指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活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答案

1.公司战略 又称总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2.战略群体 是指产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 3.企业使命 是指管理者为企业确定的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4.战略联盟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目的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5.重点集中战略 称为聚焦战略,是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的一种战略 6、新兴行业 是指由于技术创新的结果,或新的消费需要的推动,或其他经济、技术因素的变化使某种新产品或新的服务成为一种现实的发展机会,从而新形成或重新形成一个行业 7. 进入壁垒 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8. 企业愿景 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的一种高度概括。 是一个企业的领导用以统一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的有力武器。它由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未来的展望两部分所组成 9. 生产战略 是企业在生产的成本、质量、流程等方面建立和发展相对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规定企业生产制造和采购部门的工作方向,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服务。 10. 相关多元化 又称为同心多元化,是指虽然企业发展的业务具有新的特征,但它与企业的现有业务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它们在技术、工艺、销售渠道、产品等方面具有共同

的或是相近的特点。 11. 成本领先战略 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13、战略控制 是指将预定的战略目标与实际效果进行比较,检测偏差程度,评价其是否符合与其目标要求,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借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动态调节过程。14.退出壁垒 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时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15.财务战略财务战略 就是根据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的要求,对企业资金进行筹集、运用、分配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略 16.不相关多元化 又称为集团多元化,即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行业的业务,或者在其他行业投资,把业务领域拓展到其它行业中去,新产品、新业务与企业现有的业务、技术、市场毫无关系 17.差异化战略 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 18. 差异化战略 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 19.规模经济 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规模经济是由于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 20.战略群体 战略群体是指产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21.市场渗透

病理生理学简答论述题

病理生理学简答论述题 1.论述水肿发生的机制?(论述题,可以拆成简答题) 水肿发病的基本机制包括血管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和体外液体交换失平衡。 ①血管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⑴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⑵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⑶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⑷淋巴管回流受阻 以上因素会导致血管液体滤出大于回收而使组织液生成过多 ②体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 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⑵近端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心房钠尿肽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 ⑶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醛固酮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以上因素会导致体钠水潴留 2. 尿钠比较:早期根据失钠失水的比较看ADS变化,晚期根据血容量,尿钠由ADS决定 等渗性脱水因可以发展为低渗性脱水或高渗性脱水,所以两者的表现都有可能 3.简述急性低血钾和急性重度高血钾时产生骨骼肌无力的发生机制的有何不同(简答题) 急性低钾血症(骨骼肌、胃肠道平滑肌):急性重度高钾血症: 细胞外液钾浓度急剧降低细胞外液钾浓度急剧升高 →[K+]i/ [K+]e比值变大→[K+]i/ [K+]e比值更小 →膜外钾浓度差增大→Em值下降或几乎接近于Et水平 →静息状态下钾外流增加→Em值过小,肌细胞膜上快钠通道失活 →静息电位(Em)负值增大→细胞处于去极化阻滞状态,不能兴奋 →Em-Et 距离增大→表现为肌无力、肌麻痹 →细胞处于超级化阻滞状态,兴奋性降低 →表现为肌无力、肌麻痹 4.简述高钾血症与低钾血症对心脏,骨骼肌的影响有何不同及相应机制?(论述题) 低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及机制: ①兴奋性↑ 血钾↓→心肌细胞膜对K+通透性↓→ 钾外流↓→Em负值↓→Em-Et距离减小→兴奋性↑ ②自律性↑ 血钾↓→细胞膜对K+通透性↓→复极化4期K+外流减慢→Na+流相对加快→心肌快反应自律细胞自动去极化加速→自律性↑ ③传导性↓ 血钾↓↓→心肌细胞膜对K+通透性↓→钾外流↓↓→Em-Et距离过小→钠通道失活→钠流减慢→0期去极化

最新遗传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答案

遗传: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细胞:生物有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分散于整个细胞或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拟核。如:细菌、蓝藻等。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整细胞核结构的细胞。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及真菌类。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结构,因其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 染色体: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结构。 常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纤细处于伸展状态,并对碱性染料着色浅的染色质。 异染色质:指间期核内聚缩程度高,并对碱性染料着色深的染色质。 姊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或DNA)经复制形成的两个分子,仍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相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 核型分析:在细胞遗传学上,可根据染色体的长度、找着丝点的位置、长短臂之比(臂比)、次缢痕的位置、随体的有无等特征对染色体予以分类和编号,这种队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约200bp的DNA超螺旋、由H2A/H2B/H3/H4各2分子构成的蛋白质八聚体。 受精:也称作配子融合,指生殖细胞(配子)结合的过程。 双受精:被子植物中两个精核中的一个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发育成种子的胚

。而另一个与2个极核受精结合为胚乳核的过程。 花粉直感(胚乳直感):指胚乳(3n)性状受精核影响二人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 果实直感(种皮直感):是指种皮或果皮组织爱(2n)在发育过程中受花粉影响而表现副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 胚乳直感和果实直感在表现方式上相似,但两者却有本质上的区别。胚乳直感是受精的结果,而果实直感却不是受精的结果。 生活周期:个体发育全过程或称生活史。 世代交替:在大多数有性生殖的生物中,生活周期包括一个无性时代和一个有性世代,二者交替发生,称为世代交替。 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中的偶线期出现的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 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但有能形成种子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 性状:指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单位性状: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的性状。 等位基因:遗传学中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点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完全显性:F1所表现的性状都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称为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有些性状,其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复等位基因:遗传学把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存在的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复等位基因。 基因互作: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同一单位性状变形的结果。类型:互补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积加作用:

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1.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 2、为什么说一块骨就是一个器官 答:首先器官是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结构,用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跟他的功能相适应;骨由骨组织,骨髓和骨膜构成,有一定的性状,在骨髓中存在血管和神经,有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的功能,骨骼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 3、比较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反射中枢内兴奋传导的异同 答:神经和肌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组织,两者之间并无原生质的直接相通,神经冲动从神经末梢传向肌纤维是通过他们之间的特殊部位来完成的,即神经肌肉接头,当运动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入神经末梢内,这时接头前膜内囊泡向前膜移动,

融合、破裂,将Ach释放入接头间隙形成量子释放,Ach与终板膜的化学门控通道偶联的受体nAchR结合,使受体构型发生改变,使Na 和K在终板膜上的通透性增加,产生终极电位形成兴奋突触后电位,这时多个终板电位引起肌膜的动作电位。完成一次神经-——肌肉间的传递。 特点:突出延迟、突出疲劳、单向传导 4、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对躯体运动的控制特点 答:(1)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性的,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是双侧的,下部面肌和舌肌仍受对侧支配。 (2)机能定位精确。躯体运动在皮层运动区的投影与支配部位呈倒影,但头面部是正立的。 (3)运动愈精细复杂的肌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皮层的代表区愈大。 (4)刺激皮层运动区所引起的肌肉运动主要是个别肌肉的收缩,不发生肌肉群的协同性收缩。 5、什么是脊休克原因 答:脊休克是指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原因: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

语言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答案(只供参考)

四、名词解释: 1)Parole话语: ①it 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e in actual use. ②it is the concrete use of the conven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ules. ③it is concrete, refers to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language events. ④it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and from situation to situation. 2)Applied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findings in linguistic studies can often be applied to the solution of such practical problems as recovery of speech ability. The study of such applications is known as applied linguistics. 3)Reference(所指)语义: It means what a linguistic form refers to in the real, physical world, i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guistic element and the non-linguistic world of experience. 4)Il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the act of expressing the speaker’s intention,it is th e act preformed in saying something. 5)Regional dialect地域方言:it is a linguistic variety used by people living in the same geographical reg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regional dialect boundaries often coincide with geographical barriers such as mountains, rivers and swamps. 6)LAD(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语言习得机制:It was described as an imaginary "black box" existing somewhere in the human brain. 7)CA(Contrastive Analysis)对比分析:starting with describing comparable features of the nativ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CA compares the forms and meanings across these two languages to locate the mismatches or differences so that people can predict the possible learning difficulty learners may encounter. 8)Neurolinguistics(神经语言学):it is the study of two related areas:language disorde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ain and language. It includes research into how the brain is structured and what function each part of the brain performs, how and in which parts of the brain language is stored, and how damage to the brain affects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9)Predication analysis述谓结构分析: ①It is proposed by the British Linguist G.Leech. ②The basic unit is called predication, which is the abstraction of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③This applies to all forms of a sentence. ④ A predication consists of argument(s) and predicate. 10)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流:it i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al perceptions and symbols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11)Cross-association互相联想:In English we sometimes may come across words which are similar in meaning. Their spelling and pronunciation are also alike. The close association of the two leads to confusion. Such interference is often referred as cross-associ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