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五市十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湖南省五市十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湖南省五市十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湖南省五市十校2019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语文

命题单位:南县一中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范围:必修三。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衰落。

应当说,没有士人就没有中国的古代社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文化,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华了人格,丰富了社会价值。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强劲的张力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力。

(有删改)

1.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因归隐田园而闻名的陶渊明影响很大,千百年来一直令后人追思敬仰,不单单因为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还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

B. 庄子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并由此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

C. 汉代,因为政治意识形态统一和强固,隐士没有生存的空间,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注重现实功利的初期特征。

D. 隐士是士阶层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古代社会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隐逸思想升华了他们的人格,丰富了他们的社会价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围绕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文章开篇提出隐逸文化的话题,接着从隐逸文化的起源、发展和衰落方面展开论述,最后进行总结。

B. 文章通过解说孔子思想里隐含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由孔子的“道”发展而来,论证了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在孔子。的

C. 为了证明庄子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文章侧重从庄子的隐逸理论及其作用方面展开论述。

D. 文章通过列举不同时期隐逸文化的特点,从而揭示出特定社会环境使得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具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来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这其实是孔子构建了一套积极入世者的处世策略。

B. 传统隐逸文化以儒道文化的融合互补为基础,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必要的。

C. 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汉代的朝隐,唐代的中隐,宋代的酒隐,明清时期的则是壶天之隐,可见传统隐逸文化一直在向前发展。

D. 隐士人格有强劲的辐射力,隐逸文化有强劲的张力,它们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力,由此可见,隐逸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浪地球(节选)

刘慈欣

在地下城的庆祝集会后,我一个人穿上密封服来到地面。童年时熟悉的群山已被超级挖掘机夷为平地,大地上只有裸露的岩石和坚硬的冻土,冻土上到处有白色的斑块,那是大海潮留下的盐渍。而前那座爷爷和爸爸度过了一生的曾有千万人口的大城市现在已是一片废墟,高楼钢筋外露的残骸在地球发动机光柱的蓝光中拖着长长的影子,好像是史前巨兽的化石……一次次的洪水和小行星的撞击已摧毁了地面上的一切,各大陆上的城市和植被都荡然无存,地球表面已变成火星一样的荒漠。

这一段时间,加代子心神不定。她常常扬下孩子不管,一个人开着飞行汽车出去旅行,回来后,只是说她去了西半球。最后,她拉我一起去了。

我们的飞行汽车以四倍音速飞行了两个小时,终于能够看到太阳了,它刚刚升出太平洋,这时看上去只有棒球大小,给冰封的洋面投下一片微弱的,冷冷的光芒。

加代子把飞行汽车悬停在在5000米的空中,然后从后面拿出了一个长长的东西,去掉封套后我看到那是一架天文望远镜,业余爱好者用的那种。加代子打开车窗,把望远镜对准太阳,让我看。

从有色镜片中我看到了放大几百倍的太阳,我甚至清楚地看到太阳表面缓缓移动的明暗斑点,还有日球边缘隐隐约约的日珥。

加代子把望远镜同车内的计算机联起来,把一个太阳影像采集下来。然后,她又调出了另一个太阳图像;说:“这个是四个世纪前的太阳图像。”接着,计算机对两个图像进行比较。

“看到了吗?”加代子指着屏幕说,“它们的光度、像素排列、像素概率、层次统计等参数都完全一样!”

我摇摇头说:“这能说明什么?一架玩具望远镜,一个低级图像处理程序,加上你这个无知的外行……别自寻烦恼了,别信那些谣言!”

“你是个白痴。”她说着,收回望远镜,把飞行汽车向回开去。这时,在我们上方和下方,我又远远地看到了几辆飞行汽车,同我们刚才一样悬在空中,从每辆车的车窗中都伸出一架望远镜对着太阳。

以后的几个月中,一个可怕的说法像野火一样在全世界蔓延。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地用更大型更精密的仪器观测太阳。后来,一个民间组织向太阳发射了一组探测器,它们在三个月后穿过日球。探测器发回的数据最后证实了那个事实。

同四个世纪前相比,太阳没有任何变化。

现在,各大陆的地下城已成了一座座骚动的火山,局势一触即发。一天,按照联合政府的法令,我和加代子把儿子送进了养育中心。回家的路上我俩都感到维系我们关系的惟一纽带已不存在了。走到市中心广场,我们看到有人在演讲,另一些人在演讲者周围向市民分发武器。

“公民们!地球被出卖了!人类被出卖了!文明被出卖了!我们都是一个超级骗局的牺牲品!这个骗局之巨大之可怕,上帝都会为之体克!大阳还是原来的太阳,它不会爆发,过去现在将来都不会,它是永恒的象征!爆发的是联合政府中那些人阴险的野心!他们编造了这一切,只是为了建立他们的独裁帝国!他们毁了地球!他们毁了人类文明!公民们,有良知的公民们!拿起武器,拯救我们的星球!拯救人类文明!我们要推翻联合政府,控制地球发动机,把我们的星球从这寒冷的外太空开回原来的轨道!开回到我们的太阳温暖的怀抱中!”

加代子默默地走上前去,从分发武器的人手中接过了一支冲锋枪,加入到那些拿到武器的市民的对列中,地没有回头,同那支庞大的队列一起消失在地下城的迷雾里。我呆呆地站在那儿,手在衣袋中紧紧攥着父亲用生命和忠诚换来的那枚勋章,它的边角把我的手扎出了血……

三天后,叛乱在各个大陆同时爆发了。

叛军所到之处,人民群起响应,到现在,很少有人怀疑自己受骗了。但我加入了联合政府的军队,这并非由于对政府的坚信,而是我三代前辈都有过军旅生涯,他们在我心中种下了忠诚的种子,不论在什么

情况下,背叛联合政府对我来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相继沦陷,联合政府收缩防线死守地球发动机所在的东亚和中亚。叛军很快对这里构成包围态势,他们对政府军占有压倒优势,之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攻势没有取得进展,完全是由于地球发动机。教军不想毁掉地球发动机,所以在这一广阔的战区没有使用重武器,使得联合政府得以苟延残喘。这样双方相持了三个月,联合政府的十二个集团军相继临阵倒戈,中亚和东亚防线全线崩溃。两个月后,大势已去的联合政府连同不到十万军队在靠近海岸的地球发动机控制中心陷入重围。

我就是这残存军队中的一名少校。控制中心有一座中等城市大小,它的中心是地球驾驶室。

我拖着一条被激光束烧焦的手臂,躺在控制中心的伤兵收容站里。就是在这儿,我得知加代子已在澳洲战役中阵亡。我和收容站里所有的人一样,整天喝得烂醉,对外面的战事全然不知,也不感兴趣。

【附】《流浪地球》内容简介:

太阳即将毁灭,过去无数岁月中作为人类精神支柱的存在,变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征。庞大的地球逃脱计划开始实施。然而人类所能制造的普通人造环境无法承受漫长的逃脱之旅。所以人类只得在地球的一侧安装上巨大的地球发动机,将整个巨大地球环境圈化为移民方舟,以此逃离太阳系,前往新家园。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类当中引发叛乱之火,然而太阳最后的灭亡瞬间平息了一切,人类终于怀揣希望踏上漫长的流浪之旅。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品通篇运用第一人称,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种视角的运用能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B. “我”童年时熟悉的群山被夷为平地,大地上只有裸露的岩石和坚硬的冻土,冻土上盐渍的白色斑块,这些描写突出了外在环境对地球的毁灭性破坏,表现了“我”内心的凄凉悲怆之感。

C. 作品语言极具表现力,如“各大陆的地下城已成了一座座骚动的火山”,该句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证实太阳没有任何变化之后的情绪波动之大,突出了叛乱来临前的紧张气氛。

D. 为了拯救人类文明,人们发动叛乱,群起响应。“我”认为背叛联合政府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这是因为加入联合政府军队的“我”对联合政府极其忠诚和信任。

5. 小说是如何塑造加代子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 优秀的科幻作品离不开科学,也离不开幻想。请结合全文概括,“科学”与“幻想”分别表现在哪里?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水到底是一种液体还是两种液体

水很寻常,它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们洗衣、做饭、饮用都离不开它。它可以变成水蒸气,也可以结成冰……我们似乎对水最了解不过了,但是,这看似普通的水却仍然有很多待解的谜题,科学家甚至连它是一种液体还是两种液体都还在争论呢。

在第二临界点水是两种液体?

众所周知,水有 3 种存在形态:液态、气态和固态。如果压强或温度改变,水的状态就可能发生变化。温度不变,压强减小,液态水会逐渐转变为气态水。比如,在平原地区,90℃的水是液态的,但到压强小的青藏高原就变成了气态。压强不变,温度升高,液态水也会转变为气态水。

水在两种形态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总有一个过渡点。比如在液态和气态相互转化的过渡点上,水既会表现出液态水的性质,又会表现出气态水的性质,如液似气,两种形态无法区分,过了这个点后,它就会变为非液即气或非气即液的状态。这个点被称为“临界点”。比如,在标准大气压下,0℃是水在固态和液态之间转换的临界点,100℃是水在液态和气态之间转换的临界点。

1992年,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科学家彼得·普尔和吉恩·斯坦利在做实验的时候,意外发现,低温下水的密度会发生起伏,温度越低,密度起伏越大。他们对这一反常的现象很感兴趣,因为通常情况下,温度越低,分子越不活跃,密度起伏应该越小。

为了弄清这是怎么回事,普尔和斯坦利的团队模拟了水在过冷状态下的变化,所谓过冷水指的是温度低于0℃的液态水。模拟结果显示,过冷的水中确实存在密度起伏,且密度起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对于这种密度的变化,他们给出的解释是,水有第二临界点。在第二临界点之上,水会在两种状态之间快速转变。由于两种状态性质不同,因此任意一种转化成另外一种时,都会导致突然的密度变化,这一变化在临界点时最为显著。在这个临界点处,水由两种密度不同的“水”组成。也就是水不是一种液体,而是两种液体。

两种液体的说法还没有“实锤”

中密度低一点的液体的混合。因为密“所谓水是两种液体,就是一种密度高一点的液体和一种密度低一点的液体的混合。因为密度不同,两者之间的氢键、长度、相互作用的强度也会不一样,这样就使它的各种性质比如粘滞性和扩散系数,也有差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孟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然而,对于水是两种液体,不少人持怀疑态度,甚至有科学家批评这个结果是伪造的。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水的性质可以用常规的理论来解释。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在非常低的温度下,过冷的水会得变成一种无序的固体,亦或是这是水在凝固时的一种特殊现象。

痴迷于水研究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科学家龙尼尔森综合了他多年来在常温常压下所做的水实脸的数

据提出,水的确有两种不同的液态,其中一种,水分子是无序而致密的,另一种则是规则的四面体结构,密度较低。在常温常压下,低密度的水分子随机嵌入高密度水分子中,但人们不可能看到这种现象。在众人的质疑声中,尼尔森决定用实验来让大家看到水的第二临界点。2017年,他远赴韩国,借用最先进的技术制出超纯净的液态水,并通过实验证明了水在同一压强、同一温度时,存在两种不同的密度,他兴奋地宣布,找到了水的第二临界点。

有不少人认同尼尔森的实验结果,但还有人提出了疑问,认为实验中记录对象是水滴,而水滴在整个过程中体积的变化极小,对于这微小的体积变化的解释有许多种,而第二临界点只不过是其中一种,尼尔森不过是为了切合自己的设想而选中了这种解释。

在孟胜看来,虽然一直都有人认为水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液体的混合,但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并没有被完全证实,这种观点还处在假说的阶段。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9 年 3 月 15 日)

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众所周知,水有 3 种存在形态:液态、气态和固态。如果压强或温度改变,水的状态就会发生变化。这生活中看似普通的水仍然有很多待解的谜题。

B. 美国波士顿大学科学家彼得·普尔和吉恩·斯坦利通过实验意外发现,低温下水的密度会发生起伏,温度越低,密度起伏越大。他们由此得出结论,水有第二临界点。

C. 科学家对水是一种液体还是两种液体还在争论,可见两种液体的说法还没有“实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孟胜认为水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液体的混合的观点还处在假说的阶段。

D. 对于瑞典科学家尼尔森的实验结果,绝大多数人是认同的,但也有人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尼尔森是为了切合自己的设想而选中了第二临界点这种解释。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似乎对水最了解不过。水是很寻常的事物,它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们洗衣、做饭、饮用都离不开它。由此可见,水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物质。

B. “临界点”即两种形态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点。比如在液态和气态相互转化的过渡点上,水既会表现出液态水的性质,又会表现出气态水的性质。因此,在标准大气压下,冰在超过0℃之后就化成了水,水在超过100℃之后又变成了水蒸气。

C.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水的性质可以用常规的理论来解释。但同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在非常低的温度下,过冷的水会转变成一种无序的固体,亦或是这是水在凝固时的一种特殊现象。可见对于水的性质人们有不同的认识。

D. 瑞典科学家尼尔森借用韩国最先进的技术制出超纯净的液态水,并通过实验证明了水在同一压强、同一温度时,存在两种不同的密度。可见韩国的研究技术最为先进。

9. 从科学家们对水“第二临界点”的研究中,你认识到进行科学研究应具有怎样的科学精神与科研态度?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候,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

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

..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教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

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

..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过秦论》上篇)

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

..、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

其弱也,五伯征而诸候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

..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覆安矣。

(选自《过秦论》下篇)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

B.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

C.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

D.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伍,古代军队编制,以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故以行伍代指军队。

B. 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故又以万乘代指天子。

C. 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如晋国六卿。

D. 社稷,谷神和土神总称。分言之社为谷神,稷为土神。谷神和土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

原始崇拜物。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的12.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及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过秦论》指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B. 作品中作者极力实出秦始皇威势之盛,揭露其政策的实质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并以两个“不敢”从正面表现了秦始皇的不可一世。

C. 作品交代了陈涉的出身地位,个人素质以及起义军的基本人员构成、武器状况,写出了抗秦力量的单薄。这样写说明了强秦并非毁于强大的外部力量。

D. 《过秦论)上篇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除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此诗是唐肃宗上元二年(761 年)深秋杜甫所作。其时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友人韩十四去江东探亲。②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楚国有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峡下有黄牛滩。

14. 下列有关本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这样的美谈,在干戈遍地的今天,已经很难找到。

B. 领联紧承“万事非”而来,进一步点明题意。诗人用了一个摇曳生姿的问句,表示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C. 颈联实写诗人与韩十四分手时的所见所闻:黄牛滩的流水声回响不绝,友人乘坐的船越走越远;江上暮霭渐浓,寒风刺骨,稀疏的树影在江边掩映摇晃。

D. 诗歌尾联余音袅袅,耐人咀嚼。“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15. 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山势高险,即便是黄鹤、猿猴都很难越过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咏怀古迹(其三)》写凭画图识得佳人美貌,表达诗人无限伤感的两句是____,___。

(3)《荀子·劝学》中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一文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空,完成下面小题。

前不久,一套2019年春节量身打造的《己亥年》生肖邮票,获得集邮迷的热情追捧。“肥猪旺福”的邮票上,一只的猪奔跑出灵动生风的喜感,象征着奔向美好生活;另一张“五福齐聚”的邮票,两只大猪和三只小猪,寄托着新春时节合家团圆、五福临门的美好祝福。从“屋下有猪”寓意“家”的汉字演变,到十二生肖中“猪”压轴出场寓意和顺,传统文化里有许多美好文化意象值得发掘。这充分提醒我们,与其排斥传统文化,莫如仔细钻研和体味一下传统文化。短暂的一次回眸,收获的可能是惊艳灵魂的美丽。

正如人们在春节里穿新衣、添新岁、纳新福,期待万象更新、辞旧迎新一样,春节其实也是常维新的。特别是在今天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形势下,春节文化也在经历着创新蝶变。过

.

去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年夜大餐,如今人们忙着在群里抢红包、在网络上看春晚、在微信圈里发祝福。过去城市务工者返乡过春节,如今“反向春运”昭示城市化新动向。怎样过年,(),那就是我们内心中对亲情团聚的依依眷恋,对生活幸福的热切向往,对未来光景的无比期待。而这些价值,正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

17. 依次填入文中划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憨态可掏和睦相处好高骛远齐头并进

B. 憨态可掬其乐融融眼高手低齐头并进

C天真烂漫其乐融融好高登远并驾齐驱

D. 天真烂漫和睦相处眼高手低并驾齐驱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形式变化了,但价值内核经久不变

B. 不变的是价值内核,但一直在变化的是形式

C. 形式一直在变化,但价值内核经久不变

D. 价值内核经久不变,但形式一直在变化

19. 文中划横线的四个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前不久,一套2019年春节量身打造的《己亥年》生肖邮票,获得集邮迷的热情追捧。

B. 短暂的一次回眸,收获的可能是惊艳灵魂的美丽。

C. 过去城市务工者返乡过春节,如今“反向春运”昭示城市化新动向。

D. 那就是我们内心中对条情团聚的依依眷恋,对生活幸福的热切向往,对未来光景的无比期待。

20.下面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A. 书记您好!现在是 2019 年 4 月 18 日凌晨3:40 分,冒味留言,请见谅。

B. 2019 北京世园会将于 4 生月29 日至10 月 7 日举办,为期 162 天。展会期间,将有数十位外国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莅临。

C. 4月 11 日晚,京西宾馆的一间会议室里,一场热闹的讨论正在进行。“我先抛砖引玉。”纪检监察组组长李欣然第一个打开话匣。

D. 令媛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21.请从下面两则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材料一

材料二

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普通本科招生计划总数为1760人,2010年招生计划总数为1800人,2016年招生计划总数为1860人,2017年招生计划总数为1860人。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左宗棠

材料二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曾国藩日记》 材料三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七绝·改诗赠父亲》

[注 ]“事有归着”即办事沉稳有着落。

要求: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不得抄袭。

最新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 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考试范围:必修3全册。 3、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加上答题卷共12页。 4、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卷。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74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8分) (一)诗文默写(8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4)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请把李商隐的《锦瑟》补充完整。(4分)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诗词曲阅读(10分)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按题材范围分类,唐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3分) (2)为什么说第三、四句有“一语双关”的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试作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6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蜀道难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犲。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噫吁嚱,危.乎高哉危:高 B. 尔来 ..四万八千岁尔来:从那时以来 C.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D.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犲匪:土匪 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猿猱欲度愁.攀援 B. 使人听此凋.朱颜 C. 砅崖转.石万壑雷 D. 艰难苦恨繁.霜鬓 6.下列对上述文言文段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依次描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道战祸之惨烈。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重复出现了三次,每次的作用完全相同。 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描绘了蜀道丛林中悲鸟的号鸣, 月夜子规的啼叫,增添了旅人的悲凉之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实在难于上青天。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3 分,填空题每空l 分,共18 分)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分) A .契约癖好遥无音信燥动不安 B .半晌自栩稍纵既逝前合后偃 C .赫免罪孽委屈求全礼上往来 D .亲眷混淆走投无路繁文缛节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在2011 年3 月3 日、3 月5 日召开的两会期间,与民生休戚相关 ....的食品安全问题、房价问题、教育问题、环境问题等都备受关注。 B .第十三届海交会于2011 年5 月22 日下午闭馆。据介绍,由于台湾水果价格实惠, 柠檬、香蕉和洋香瓜等都成了市民炙手可热 ....的水果。 C .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 咄咄逼人 ....和专横的。 D .面对中国各地出现的抢购碘盐、酱油等行为,南京理工大学系主任唐双凌认为抢碘 盐完全没有必要,抢酱油更是无根据的无稽之谈 ....。 3 .下列有关(窦娥冤》与元杂剧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由正旦或正末独唱,其他配角一般只能道白不能唱。 B .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C .《滚绣球》一曲中窦娥质问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既表达了窦娥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她坚强的性格、反抗的精神。 D .窦娥临刑前发出了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早三年”,说明她因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好屈服于腐败的黑暗统治,体现其性格中软弱的一面。 4 .下列有关《雷雨)与戏剧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戏剧是舞台艺术,它的两个要素分别是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B .话剧是西方戏剧的主要样式。西方话剧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国话剧的很大影响。欣赏话剧剧本,应当注意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C .曹禺的话剧(雷雨》这一标题既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又象征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D .鲁侍萍……(走到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鲁侍萍利用同音词语硬生生把话头转过来,表现了侍萍受到刺激后,想要揭开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却马上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心理过程,让人感受到她痛苦、复杂的心情。 5 .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 l )羽扇纶巾,谈笑间,。(《念奴娇·赤壁怀古)) ( 2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定风波))

北京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101中学2018届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自诩.(xǔ)淆.(xiáo)乱面面相觑.(qù)前合后偃.(yǎn) B.处.(chǔ)境伺.候(cì)惩.(chěng)前毖后繁文缛.(rǔ)节 C.卑鄙.(bǐ)脑髓.(suǐ)休戚.(qī)相关鞭辟.(pì)入里 D.提.(dī)防剔.(tī)除乞骸.(hái)骨归根结蒂.(d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糟粕荒疏刎颈之交春风料峭 B.斟酌仓皇冠冕堂皇礼尚往来 C.丰盈囊括躁动不安无事生非 D.寒喧罪孽兼收并蓄厉精图治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天地也,只合把清浊______,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 ②命运的虐待和恩宠,你都是受之______,能够把感情和理智调整得那么适当。 ③我为什么不能多讲?难道我连在自己家里说话的______ 都没有了吗? A.分辩坦然权利 B.分辨坦然权力 C.分辨泰然权利 D.分辩泰然权力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当他意识到自己错怪了这位朋友之后,下定决心,登门拜访,负荆请罪 ....。 B.做人要坚守道德原则,不可攀结权贵,靠人施舍,以受残羹冷炙 ....之辱。 C.辛弃疾以翻云覆雨 ....的笔力,针砭时弊,激昂跌宕,写出了光照千秋的诗篇。 D.王熙凤被宁国府请来备办葬礼,果然不负众望 ....,处理得井井有条,妥帖得体。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都属于悲剧。 B.“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位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马致远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安徽省阜阳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英语) 第I卷(选择题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个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n will the plane arrive in New York? A. At 10:20 B. At 10:40 C. At 10:55 2. 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conversation ? A. Tom usually goes to school on foot. B. Tom usually goes to school by bike. C. Tom is often late for school. 3.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 A. A painting B. Modern life C. Tea 4. Why does nothing appear on the screen? A. Because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screen. B. Because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button. C. Because the woman forgot to turn on the power. 5.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bout the report? A. She has completed it. B. She will finish it before long. C. The report has no end. 第二节(共15个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5秒钟时间阅读每小题;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ose turn is it to clean the house? A. The man’s turn B. The woman’s turn C. Jack’s turn 7. What’s the man’s attitude towards the woman? A. Blame. B. Praise. C. Encourag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an airport B. At a bus station. C. At a railway station. 9. What will the man do with his lost suitcase? A. Wait until it is reported. B. Report it to the station. C. Forget it. 10. Where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should wait?

2020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抖音、快手上的一些短视频,形式随意,花样繁多,虽,但却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这些短视频所展现出来的活力,所传播的“正能量”与主流文化相兼容,能让青少年群体,对他们的社会认同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A. 瑕瑜互见不容置喙乐此不疲 B. 良莠不齐不容置喙乐此不疲 C. 良莠不齐不容小觑喜闻乐见 D. 瑕瑜互见不容小觑喜闻乐见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画中的荒寒并未流于死寂,。,,。,,绚烂有失于天真,雕琢远离于古拙,市井易流于欲望,狂动易滞于表象。在荒寒中,画家摆脱了外在的牵绕,而玩味其内在的趣味。 ①就是要极力去除那些妨碍自然原样呈现的因素 ②其实表现的是中国画家对生命的理解 ③表现不食人间烟火的超然物外情怀 ④中国画之荒寒境界并非只是借深幽之山水来逃避现实 ⑤而以此表现生命的热烈 ⑥他们之所以热衷于选择冷寒的对象 A. ②⑥①③④⑤ B. ⑤⑥①④②③ C.②④③⑥①⑤ D.⑤④③②⑥① 3.下列各项中,不是吟咏“梅花”的一项是( )(3分) A.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B.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4.下列关于《三国演义》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赤壁之战,曹操狼狈逃命的过程中,有生动的“三笑”场面。一笑引出赵云,二笑引出张飞,三笑引出关羽。这三笑既表现了曹操的顽固自负,更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并非一部丝绸之路的专史,而是一部世界史。其“全新”则在于它是一部由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选择了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透视人类诸文明的接触与演进,从而避开了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 丝绸之路,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他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并命名为“丝绸之路”。作者并不认为这仅仅是一条丝绸贸易的商道,甚至不仅仅是贸易路线。全书25章:丝绸之路、信仰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霸权之路……这样的章节编排固然采用修辞的手法,但它们也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金属、香料和玻璃在一些路段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货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包括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现。因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诸种文明的穿行与交流之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代希腊和罗马,这些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也自地理大发现以降,深刻地介入了丝绸之路的人流和物流。尤其是中亚、西亚与东欧,它们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是丝绸之路主体之所在。历史上,不同文明在此相遇交流,古老文明在此创生成长。而当今,这里既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时尚之都,又是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这是巧合吗? 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间人员、物质和思想的交流之路。各种人类文明曾在这里竞演。欧亚大陆上,南部为希腊、罗马、波斯、埃及和印度等各大古国的发祥之地,而北部是游牧民族轮番奔驰的通道,匈奴人、突厥人、回鹘人和蒙古人先后在这条道路上策马西征,形成一次次民族大迁徙。彼得?弗兰科潘始终围绕着丝绸之路这一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描绘了一幅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涉及地域涵盖全球的世界史长卷。他指出,在16世纪西方崛起成为世界霸主以前,东方的丝绸之路“一直是世界的中心”: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和帝国都出现在丝绸之路上,世界主要宗教都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壮大,丝绸之路上的贸易让全球化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形成,古代学者聚集在丝绸之路上创造交流智慧和艺术。 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展示其魅力的共同舞台,也是诸文明获取资源和文化的共有路径。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在争夺丝绸之路的硝烟散去之后,是沿途文明接力传递、利益共享的常态。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透过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将变得一目了然。 (摘编自邹怡《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彼得?弗兰科潘为了避开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选择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写出了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B.彼得?弗兰科潘紧扣“一直是世界的中心”的东方丝绸之路,描绘了一幅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涉及地域涵盖全球的世界史长卷。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家眷(juàn)伺候(sì)忏悔(qiān)杳无音信(y ǎo) B.罗绮(qǐ)天堑(qiàn)憔悴(qiáo)舞榭歌台(xi è) C.孱头(càn)履行(lǚ)削减(xiāo)咄咄逼人(zhu ō) D.罪愆(yǎn)啮雪(niè)帷幄(wéi)万恶不赦(s è)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仵逆沉吟虔敬前和后偃 B. 凝噎潇瑟珠矶乍暖还寒 C. 辜负自栩丰盈稍纵即失 D. 骄奢惋惜戕害残羹冷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后,许多慈善活动在冠冕堂皇地进行着,爱心募捐不断汇聚。 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 C.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D.只有与国家和人民休戚与共,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建设发展航空母舰,不光要有战略决心和信心,更要基于健全的国防工业体系,说白了,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也是一个大国不可或缺的国防利器。 B.要改变城管被“妖魔化”的现状,首先要为城管的职责准确定位,解决地方政府把“烫手山芋”都推给城管,“城管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怪现象。 C.作为华夏子孙,我们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应潜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内涵,为“文化走出去”创造条件。 D.微信提供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平台,大到国际纷争,小到家庭琐事甚至单位工作,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些偶然、被动和无奈。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最后,山水与人合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 ①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 ②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了这里 ③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召唤 ④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情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

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数学试卷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数学试卷 答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预祝同学们取得满意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 满分36分) 1、各项均不为零...的等差数列}{n a 中,52a -2 9a +132a =0,则9a 的值为( ) A 、0 B 、4 C 、04或 D 、2 2、 以)1,5(),3,1(-B A 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是( ) A 、083=--y x B 、043=++y x C 、063=+-y x D 、023=++y x 3、设一元二次不等式012 ≥++bx ax 的解集为? ?? ???≤≤-311x x ,则ab 的值是( ) A 、6- B 、5- C 、6 D 、5 4、在ABC ?中A a cos =B b cos ,则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5、若0a b a >>>-,0c d <<,则下列命题中能成立的个数是( ) ()1ad bc >;() 20a b d c +<;()3a c b d ->-;()4()()a d c b d c ->- A 、1 B 、2 C 、3 D 、4 6、在ABC ?中,A =0 45,a =2,b =2,则B =( ) A 、300 B 、300或1500 C 、600 D 、600或1200 7、在ABC ?中,B =135?,C =15?,a =5,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 A 、35 B 、34 C 、 D 、24 8、若钝角三角形三内角的度数成等差数列,且最大边长与最小边长的比值为m , 则m 的范围是( ) A 、(1,2) B 、(2,+∞) C 、[3,+∞) D 、(3,+∞) 9、已知直线06=++my x 和023)2(=++-m y x m 互相平行,则实数m 的值为( ) A 、—1或3 B 、—1 C 、—3 D 、1或—3 10、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为?? ? ???-=--1)74() 7 4 (11 n n n a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 茶 “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而“茶”这个字出现却较迟。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说文》:“荼,苦荼也。”茶在我 国出现很早,《茶经》:“茶之为饮,发之神农氏。”《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汉代王褒《僮约》 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说明“茶”这个字,在汉代就有了。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 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茶经》诞生后茶大行其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 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 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明代文人学士认为,品 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 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 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这可 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 由于茶能益思,所以诗人饮茶成习,对此体会更深。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很有味道:“……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中国的茶文化,可谓博大精深,饮誉全球。有文人学士的参与,更显底蕴丰厚、音韵悠长。 (选自《咬文嚼字?汉字趣编之十六》) 1、下列有关“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说文》中“荼,苦荼也”和《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就是 证明。 B.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从而使茶具有了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 C.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早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国的茶业已经在巴蜀地区兴起。 D.“茶”这个字出现较迟,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说明“茶”这个字在汉代才出现。 2、下列有关“中国十大名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十大名茶”中,有绿茶、白茶、黑茶等品类,杭州龙井、庐山云雾、恩施玉露属于绿茶。 B.“中国十大名茶”中,有的因产地得名,有的因形得名,因形得名的有苏州碧螺春、六安瓜片、白毫银针。 C.好的安溪铁观音,制作工艺复杂,冲泡后,用小巧的功夫茶具品饮,先闻兰花香,后尝纯浓味,回味无穷。 D.普洱茶被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当作养生妙品,正是因为普洱茶特殊的药理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文人饮茶的兴起带来了咏茶的诗词歌赋的出现,茶走入了文化圈,起着精神和社会作用。 B.唐代禅教兴起,寺庙因茶的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而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这导致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C.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这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检阅我们的家底(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估量(liáng)菁华(qīng)汗涔涔(cén)繁芜丛杂(wú)B.肇造(zào)濒临(bīn)忙不迭(dié)荷枪实弹(hè)C.澎湃(péng)引擎(jíng)混凝土(hùn)盛筵难再(y án) D.唠叨(láo)犄角(jī)一沓钱(dá)缄口不语(jiā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 B.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果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赝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C.他蜷缩在绳绑里,一阵惊惶和痛苦的抽畜散布到他脸上每一根筋络。 D.他打破了一直固执地保持着的缄默,用又嘶哑又愤怒的声音吼叫,这声音不像人的声音,倒很像动物的咆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任何无益于表现主题的旁逸斜出的描写,不管多么细腻,多么逼真,都应该果断割弃。 B.目明耳聪,也就是明察秋毫的视德和从善如流的听德,才是雄辩的基础。能说善道固然很好,巧言令色就背离仁厚的核心价值了。C.事实证明核辐射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因此核电问题不能只从国家

地区角度来看,而必须从区域与地球村角度思考,不可见树不见林。D.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现实。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北京的城墙无疑可当“中国的颈环”乃至“世界的颈环”的尊号而无愧。它不但是人类的文物遗迹,也是我们的国宝。 B.作为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能力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与智慧、教养与风度。 C.演讲是诉诸于听觉的,想要让听众听明白演讲者的观点,必须把握听的规律。 D.《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对小学生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中学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5. 不直截了当地表达本意,只用委婉的方式、含蓄的言辞,流露或 暗示想要表达的本意,这种修辞手法叫“婉曲”。下列各句中没有用“婉曲”的修辞格的一项是(3分) A.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B.“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死了?” C.冷不防,水龙头喷出一股股水流,女人们又发出一阵尖叫,只见水花四溅,女人们四处躲避,死神仿佛已经降临。 D.凤姐……到了尤氏上房坐下,尤氏道:“你冷眼瞧媳妇是怎么样?”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8)

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圈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平合于当时当地的圆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 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于是我们得尽量的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了。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不好。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迁阔,而且可笑。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 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我还想在这里推进一步说,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我说“附着”是因为“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这是社会的产物,因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的时候,个人才需要有所表达;而且表达的结果必须使对方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因之,我们绝不能有个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要使多数人能对同一象

北京市海淀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海淀区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2014.4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8分) 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既体现了家风对中国人的无声滋润和深刻影响,也反映了人们对家风传统日渐甲的无奈和感慨。 家风又指门风,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标准和乙方法。中国古人的家风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至深,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风联”,令晚辈①,深受教益。如“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绵世泽莫如行善,振家声还是读书”“养性却是扶正义,②”等,都成为“言传”和“身教”的丙。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齐家重要的一点便是正家风。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文化,只关德行。好的家风,承载着一个家庭的美德,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精神力量。家风正,自会人才辈出,涌现国之脊梁;家风不正,则多出纨绔子弟,不孝子孙。因此,古之名门旺族无不重视家风建设。清代名臣曾国藩治家教子有方,不管天下风云变换,曾家始终保持着谨严的家风,对子孙后代熏陶渐染。因此,曾氏家族造就了庞大的人才群体,创造了丰富的文化成果。 1.文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脊.梁(jǐ) 人才辈出 B. 纨绔.(kù)不孝子孙 C. 渐.染(jiàn)名门旺族 D.承载.(zài)风云变换 2. 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流失处世准则 B. 流失处事法则 C. 流逝处事法则 D. 流逝处世准则 3. 填入文中①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感同身受 B. 感慨万千 C. 耳濡目染 D. 耳闻目睹 4.在文中②处填入对联的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换门不改旧家风 B.宗功显世树家风 C.出闺宜守我家风 D.修身只为正家风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他提出的“王道”,是指儒家“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 B.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荀子,是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后天的学习能让自己日益完善。 C.《过秦论》是西汉贾谊的一篇政论,作者意在借秦亡的教训警示汉朝统治者勿蹈秦亡的覆辙。 D.韩愈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在《师说》中所提到的“传道”,是指传授儒家的道统。 6.下面文段取材于《红楼梦》第十五回中北静王与贾政的对话,对其中加点词的解说和使用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水溶(北静王)见他(宝玉)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家父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水溶又道:“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贾政忙躬身答应。 A.令郎:是说话人对对方有成就的儿子的尊称,使用不正确。 B.家父:是晚辈对对方父亲的敬称,使用正确。

2017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分析会发言稿

2017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讲话稿 刘瑞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其主要目的:一是对本次期中考试成绩的分析和比较,刚才阶川主任已经对成绩做了比较详细的剖析,希望我们的班级和老师,总结成绩与经验,查找问题与教训,明确目标与对策。二是对前段工作小结,对后段工作的一个展望与安排。下面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高一年级前段工作总结 高一年级半期以来的工作,应该可以用两个词来总结:井然有序,扎实有效。 1.各部长管理工作得力、到位,班主任积极配合,本学期文理分班后严抓新班级的纪律和习惯养成,应该说无论是纪律还是习惯比上学期都有很大进步。; 2.备课组长对本学科的计划周到,训练有序,教学计划落实较好。备课组活动不搞形式,各项工作比以前更实,尤其是生物组多次得到毕校长的表扬,当然做的好的备课组还有很多比如化学组,历史组等等; 3.任课老师工作踏实、认真负责。各部实行由学生检查登记老师晨读到岗、晚自习坐班情况,从反馈结果来看,整体情况比较好。特别提出来吴青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主要是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肯钻研,肯花时间,教学效果也非常不错。任何一个与合作的班主任对他赞叹有加,听老师反应吴老师把自己班智学网的错题找出来,一个个帮学生过关,作业详批详改,值得我们学习。 4.年级学生管理工作稳定、有序。本学期特别是在各部的配合下各项管理都上了个台阶。年级几乎很少有重大的违纪情况,尤其是寝室管理,无论是就寝的纪律,卫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从创文管卫的迎检,法制宣讲进校园还是五四活动中,都充分的展示了我们学生的素质,和我们班主任辛勤付出与能力。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纸上。交卷时,只交答卷纸及作文)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甘霖(lín)亘古(gèn)嗤笑(chī)鞭笞(tái)....B.泅水(qiú)玷辱(diàn)蹩(bié)进黑黝黝(yǒu).....C.拓片(tuo)竹篁(wáng)脑髓(suǐ)莞尔(wǎn)....D.悚然(sǒng)苍颉(jí)银镯(zhuó)蹙缩(cù)....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涸辙之鲋嬴粮景从惴惴不安牛山濯濯 B .戳穿阴谋仓皇失措为虎作伥天崩地坼 C .残羹冷灸飞扬跋扈瞠目而视走头无路 D .殚精竭虑矫首遐观哀声叹气墨守成规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了迅速扭转年年亏损的局面,厂党委决定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 员。 ②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③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 代四大家。 A.启用篡改匠心独运 B.起用篡改独树一帜 C.起用窜改独树一帜 D.启用窜改匠心独运 4.依次添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他也真怪,在最晴朗的日子,穿上雨鞋,带着雨伞,一定穿着暖 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鹿皮套子里; 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A.即使也而且就 B.如果也同时就 C.如果那么并且就 D.即使就而且同时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十分顽固守旧,祥林嫂被绑架后,他只说了“可恶!然而……”,真是惜墨如金。....B.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C.我信口开河,说个笑话给你听,你应当当笑话听。....D.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心里也想好了办法,脸上却无动于衷。.... 1

2020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摇曳.(yè) 估量.(liàng) 孱.头(càn)叨.陪鲤对(dāo) B.鞭笞.(chī) 嘈.杂(cáo) 恫吓.(xià) 命运多舛.(chuǎn) C.槛.菊(jiàn) 伺.候(cì) 赡.养(zhān) 掎.角之势(jī) D.挑.剔(tiāo) 遄.飞(chuán) 愧怍.(zuò) 两涘.渚崖(s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组是() A.祛除骄诏缄口百战不骀 B.赎罪久蜇簇新历经沧桑 C.汲满偏袒痴迷雷霆万钧 D.垢骂拙劣沉缅生机盎然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西方也有美轮美奂 ....的艺术精品,但在很大程度上西 方式的艺术常常被科学化或体育化了。 B.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了危险的苗头,

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 ....,为时太晚。 C.可以毫无愧色地说,肖邦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 置喙 ..的组成部分。 D.车厢里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充满了恐惧,她们感 到有些不对劲儿,刚才的兴奋之情一下就烟消云散 ....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A.近日,由央视纪录频道摄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CCTV-1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播出后,超过原时段 电视剧播出收视30%,也让一度远离电视的许多年轻人重新 回到了电视屏幕前。 B.“十二五”期间,温州将加强医疗、教育、文体等社会 事业的发展,完善保险、住房、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缩小 与标杆城市的差距,不断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C.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的原因,这里就豁然开朗了, 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 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D.在很大的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而 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5.下列有关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 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考试范围:必修3全册。 3、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加上答题卷共12页。 4、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卷。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74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8分)(一)诗文默写(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1.《虞 (李煜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1)) 美人》白(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冰泉冷涩弦凝绝,) 居易《琵琶行》柳永。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宵酒醒何处?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霖铃》,千载谁堪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4)塞上长城空自许,(陆游《书愤》)仲间。分)42.请把李商隐的 《锦瑟》补充完整。(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诗词曲阅读(10分)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13 / 1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按题材范围分类,唐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3分) (2)为什么说第三、四句有“一语双关”的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试作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考(必修2)试卷 (满分:100分,答卷时间:1小时3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其中1-7题为单项选择题;8-12题为多项选择题,少选得2分,错选及多选不得分) 1.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是线速度不变的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是速率不变的运动 2.如图所示,A、B 两小球从相同高度同时水平抛出,经过时间t在 空中相遇,若两球的抛出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 经过的时间为(不计空气阻力)( ) A.t B. 2 2 C. 2 t D. 4 t 3.在高为h的A处,与水平方向成θ角斜向上抛出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最高点速度为零 B.初速度大小相同时抛射角θ越小,水平射程越大 C.初速度大小相同时抛射角θ越大,射高越大 D.抛射角θ相同时,初速度越大,水平射程不一定越大。 4.高一年的一位男生在一次投篮中对篮球做功为W,出手高度为h1,篮筐距地面高度为h 2 ,球的质量为m。不计空气阻力,则篮球进筐时的动能为() A.W+mgh2-mgh1 B.mgh2-mgh1-W C.mgh1+mgh2-W D.W+mgh1-mgh2 5.如图所示,在一张白纸上放置一把直尺,沿直尺的边缘放置一块直角三角板.将直角三角板沿刻度尺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同时将一支铅笔从直角三角板直角 边的最下端向上运动,而且向上的速度越来越大,则铅笔在纸上留下的 轨迹可能是()

A B C D 6.一物体以30 m/s的水平初速度v0抛出,飞行一段时间后,打在倾角θ为30°的斜面上,此时速度方向与斜面夹角α为60°,则物体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 () A.1.5 s B. 3 s C.1.5 3 s D.3 3 s 7.质量为2 kg的质点在xOy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在x方向的速度图象和y方向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的初速度为4 m/s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 N C.质点在2 s内的运动轨迹为直线 D.2 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 m/s 8.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A、C在同一大轮上,B 在小轮边缘上,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已知R=2r,r C =1 2R,则( ) A.ωC=ωB B.v C=v B C.v C= 1 2v B D.ωB=2ωC 9.把一重物挂在气球下,随气球以v =10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度h=175 m 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空气阻力不计,取g=10 m/s2) ( ) A.重物经7s落到地面 B.重物经35s落到地面 C.落地的速度为35 10m/s D.落地的速度为60m/s 10.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由静止匀加速启动,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整个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恒为F f() A.t 1→ t2时间内,汽车做变加速度运动 B.0→t 1 时间内,汽车做变加速度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