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编码概念小结

信道编码概念小结
信道编码概念小结

1 、信道编码定理:

对任一信道,一定存在编码方法,可以以任意小的差错率传送速率

小于信道容量的信息。即,基于编码技术的无差错传输条件为:R

C =B′log2(1+S/N>

2、编码的实质—利用冗余降低差错概率

3、信道编码的基本思想:通过对信息码元序列作某种变换,即增加

一定数量的冗余码元,使原来彼此相互独立、没有关联的信息码元,

经过变换后产生某种规律性或相关性,从而在接收端可根据这种规律

性来检查、纠正接收序列中的差错。b5E2RGbCAP

4、随机错误:信道传输中,信息序列各码元发生的出错事件彼此独立,即每个码元独立的按一定的概率发生差错。p1EanqFDPw

只存在随机错误的信道称为无记忆信道<随机信道),用信道转移概

率来描述。例如,二进制对称信道BSC和离散无记忆信道DMCDXDiTa9E3d

5、突发错误:噪声对各传输码元的影响不是独立的,从而导致差错

是一连串出现的。

例如移动通信中信号在某一段时间内发生衰落,造成一串差错;光

盘上的一条划痕等等。

存在突发错误的信道,称之为有记忆信道<突发信道)

突发长度:突发错误图样中第一个“1”到最后一个“1”的码元总

个数。

6、错误图样:设发送的是序列C<码元长度为n),通过信道传输后,接收端的序列为R。由于信道中存在干扰,R序列中的某些码元和序

列中的对应码元的值可能不同,如果信道中的干扰采用二进制序列

e 表示,相应有错误的位取值为1,无错的位取值为0,可得e=C⊕R。RTCrpUDGiT 7、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

<1)反馈重传方式(ARQ>:发送端发送检错码,通过信道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译码器根据编码规则判断是否有错误,并把判决信号通过反馈信道送回发送端。发送端根据判决信号确定是否重新发送,直到接收端检查无误为止。5PCzVD7HxA <2)前向纠错方式 (FEC>:发送端发送能纠正错误的码字,在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码字和编码规则,能自动纠正传输中的错误。

jLBHrnAILg <3)信息反馈方式

xHAQX74J0X <4)混合方式 (HEC>:结合前向纠错和ARQ 的系统,在纠错能力范围内,自动纠正错误,超出纠错范围则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

LDAYtRyKfE 8、香农信道编码定理:对于一个给定的有扰信道,若信道的容量为C ,只要发送端以低于C 的速率发送信息,则一定存在一种编码方法,使译码错误概率P 随着码长n 的增加,按指数下降到任意小的值,表示为,这里E(R>称为误差指数。Zzz6ZB2Ltk ()

nE R P e -≤

9、如果发送端发送每个码字的概率相同,最大似然译码等价于最大后验译码。

对于BSC 信道,最小距离译码等价于最大似然译码。

最大后验译码:对于给定接受序列r ,译码器的条件译码错误概率P最大,也成为最佳译码。

dvzfvkwMI1最小距离译码:在许用码组中判断与接收向量r“最近”的码字为发送码字。

10、码重:码字中非0码元的个数,又称汉明重量。

11、码距:码字x 与码字y 对应位取值不同的个数,又称为汉明距离。

12、线性分组码的最小距离:(n,k>线性分组码中,任意两个码字之间汉明距离的最小值称为该码的最小汉明距离,简称最小距离

rqyn14ZNXI 13、伴随式译码

步骤:

<1)、构造译码表:伴随式S 和错误图样E 的对应

<2)、计算伴随式:T S RH =

<3)、根据译码表,由S 确定错误图样E

<4)、实现纠错:C’= R+E

14、汉明码:二进制(n,k>线性分组码的校验矩阵H 的列是由不全为0、且互不相同的所有r=n-k 重列向量组成,则该码称为汉明码,有

如下参数:n=21r -,k=21r r --,d*=3EmxvxOtOco

15、线性分组码:(n,k>线性分组码是GF(q>上的n 维向量空间

Vn(qn>中的一个k 维子空间。线性分组码也称为群码。SixE2yXPq516、循环码:一(n,k>线性分组码,如果任一码字经循环移位仍是该码的码字,则称该(n,k>码为循环码。6ewMyirQFL 18、多项式次数:系数不为0的x 的最高次数称为多项式f(x>的次数,记为:?(f(x>>

19、既约多项式:设f(x>是二元域上次数大于0的多项式,若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不能被其它任何多项式整除,则称f(x>为二元域上的既约多项式.kavU42VRUs 20、多项式的周期:设f(x>为二元域上次数不为0的多项式,且f(0>≠0,则f(x>|(xn+1>的最小正整数n 称为多项式f(x>的周期,(n>=?(f(x>>>.y6v3ALoS8921、利用欧拉-费尔马定理求周期

具体步骤:

将f(x>因式分解,化成不可约多项式方幂的乘积 分别求出不可约多项式的周期; 再分别求出的周期e1,e2,…,et

最后求e1,e2,…,et 的最小公倍数e ——f(x>的周期

22、本原多项式:设f(x>为二元域上次数为n 的既约多项式,如果

f(x>的周期为21n e =-,则称f(x>为二元域上的本原多项式

M2ub6vSTnP 1212()()()()k k kt t f x p x p x p x =???12(),(),,()

t p x p x p x ???1212(),(),,()k k kt t

p x p x p x ???

23、多项式剩余类:设f(x>为二元域上的m次多项式,模f(x>的所有可能的余式构成的集合称为模f(x>的剩余类0YujCfmUCw

24、Meggit译码器:伴随式计算电路,n级移位寄存器,典型错样检测器,2n拍完成一个码字的译码。

p(x>的所有2m GF(2>的扩域(

C

②令α为P(x>在GF(2m>上的根

③取α的各次幂α0,α1,α2,…, 构成GF(2m>的全部非零元素

④加上零元素0即构成扩域GF(2m>

25、BCH码的定义

对于二元域GF(2>及其扩域GF(2m>,设β=iα(i=1,2,…,2m-2>为GF(2m>上的非零元素,如果GF(2>上的多项式g(x>含有β,2β,…, 1

d

β-等d-1个连续根,则由g(x>生成的循环码称为BCH码。d称为BCH码的设计距离。sQsAEJkW5T

26、本原BCH码的构造步骤

1、根据码长n=2m-1确定m,查表找出m次本原多项式p(x>,构造扩域GF(2m>

2、取本原元α,根据设计纠错能力t确定g(x>的根:α,

2

α,查表找出根的最小多项式M1(x>, M3(x>, ...,M2t-1(x><α, (2)

可先找出共轭根系,求最小多项式)GMsIasNXkA

3、计算上述最小多项式的最小公倍式,得到生成多项式g(x>。

28、Peterson译码:

<1)计算伴随式Si=R(

<2)求解错误位置多项式系数σK

方程组的求解:

由于错误个数e是未知的,可先假设e=t

①计算系数矩阵Mexe的行列式值|Mexe|

②如果|Mexe|=0,方程组降阶(e=e-1>并转第①步;如果|Mexe|≠0,则解方程组求得错误位置多项式的系数σ1,σ2,…,σe (e为实际

错误个数> TIrRGchYzg

<3)求出系数σKè得到错误位置多项式σ(x> ;

再求σ(x>的根x;

根据x=1k x-,求出xk

β,得到Lk,即知道错误发生的位置èEèC~

由xk=Lk

29、Berlekamp迭代译码算法

[解决问题的思路]:

假设e=1,求得σ(1>(x>并校验,如果满足校验方程,则

σ(x>=σ(1>(x>

如果不满足校验方程,则假设e=2,求得σ(2>(x>并校验,以此类推,最终可求得满足校验方程的σ(x>7EqZcWLZNX 步骤:

1>、设e=1,计算满足牛顿公式的方程1的最低次多项式(1)()x σ

2>、检查(1)()x σ是否满足牛顿公式的方程2,如满足,则(2)()x σ=

(1)()x σ;如不满足,设e=2,对(1)()x σ进行修正得到(2)()x σ,使(2)()x σ同时满足方程1和2lzq7IGf02E 3>、检查(2)()x σ是否满足牛顿公式中的方程3,如满足,则(3)()x σ=

(2)()x σ;否则令e 加1,修正(2)()x σ得到(3)()x σ,使(3)()x σ同时满足前3个方程。

以此类推,直到求得(2)()t x σ,则σ(x>=

(2)()t x σ 32、[第j 次迭代的修正方法]:

设第j 次迭代所得的()()j x σ的次数为D(j>

()()()2()()12()()1...j j j j D j D j x x x x σσσσ=++++

()()j x σ的系数一定满足牛顿公式的前j 个方程,但不一定满足第j+1个方程

将()()j x σ的系数代入第j+1个方程可得迭代差值为:

()()111()()...j j j j j j D j D j d s s s σσ++-=+++

如果dj=0,说明()()j x σ的系数满足第j+1个方程,校验正确,

(1)()j x σ+=()()j x σ

如果dj≠0,则()()j x σ的系数不满足第j+1个方程,差值为dj ,此时

需对()()j x σ进行修正,进而求得第j+1次迭代结果

(1)()j x σ+

31、修正项的取法:

①、从第j 次迭代回退,找出第i 次迭代结果()()i x σ,要求i

di≠0且i-D(i>最大。

②、第j 次迭代的修正项为:

1()()()j i i j i d d x x σ--即:

(1)()1()()()()()

j j j i i j i x x d d x x σσσ+--=+ 32、卷积码:

信息分组与码分组(子码>:k0,n0

k0:每个时刻输入编码器信息组中的信息元个数;

n0 :每个时刻编码器输出一个子码中码元的个数。

编码存储m :表示编码过程中,输入的信息组在编码器中需要存贮的单位时间。

编码约束度N=m+1 :表示编码过程中相互约束的码分组个数。 编码约束长度0n N :表示编码过程中相互约束的码元数目。

g∞=[11 01 11 00 …]=[g0 g1 g2 0 …]称为(2,1,2>卷积码的基本生成矩阵。zvpgeqJ1hk 其中:g0=[11], g1=[01], g2=[11] 均为1x2 (k0xn0>阶矩阵,称为该码的子生成矩阵。NrpoJac3v1子生成矩阵的行构成的向量,称为该码的生成元。

(1)g =11 01 11

生成元(1)g =11 01 11中每一段对应位构成的子向量(1,1)g =101,

(1,2)g =111称为该码的子生成元。

33、Viterbi译码方法的思想

维特比算法的中心思想:将求解格图上整条路经的似然度转化

为利用分支似然度逐步求解路径似然度。大大简化了译码的复杂性。1nowfTG4KI

思路:在格图上,逐节拍(逐分支>、逐状态比较候选序列的似然度,在每个节拍上发现和排除不可能路径,从而将候选路径保持在与状

态数相同的数量上。fjnFLDa5Zo

34、Viterbi译码的步骤

1、构造格图

2、取一个接收分组,计算到达当前状态的所有分支度量,累加前一

状态保留的路径度量得到到达当前状态的所有路径度量。

tfnNhnE6e5

3、对每一个状态比较到达该状态的所有路径度量,选择一条最小距

离路径作为该状态的保留路径,称为幸存路径。<加、比、选)HbmVN777sL

4、推后一个节拍,重复2、3直到输入完整个接收序列,即可得到

一条最大似然路径,该路经所对应的信息序列即为译码输出。

V7l4jRB8Hs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初二数据的分析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 初二数据的分析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 知识点: 1.加权平均数: 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 学会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或百分比的形式出现及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4.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5.方差: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6.方差规律: x 1,x 2,x 3,…,x n 的方差为m ,则ax 1,ax 2,…, ax n 的方差是a 2 m; x 1+b , x 2+b ,x 3+b ,…,x n +b 的方差是m 7. 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计算量大,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一般是人们关注的量;中位数和数据的顺序有关,计算很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8.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1.收集数据 2.整理数 据 3.描述数据 4.分析数据 5.撰写调查报告 6.交流 常考题: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A .27,28 B .27.5,28 C .28,27 D .26.5,27 2.某射击小组有20人,教练根据他们某次射击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7,7 B.8,7.5 C.7,7.5 D.8,6.5 3.某中学随机地调查了50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如 ) A.6.2小时 B.6.4小时 C.6.5小时 D.7小时 4.有19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所得的分数互不相同,取得前10位同学进入决赛.某同学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他只需知道这19位同学的()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 5.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平均数均是9.2环, 方差分别为S 甲2=0.56,S 乙 2=0.60,S 丙 2=0.50,S 丁 2=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6.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10 B. C.2 D. 7.2007年5月份,某市市区一周空气质量报告中某项污染指数的数据是:31 35 31 34 30 32 3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 A.32,31 B.31,32 C.31,31 D.32,35 8.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如表.如果从这四位同学中, ) 9.为筹备班级的初中毕业联欢会,班长对全班同学爱吃哪几种水果作民意调查,从而最终决定买什么水果.下列调查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 10.为了解某社区居民的用电情况,随机对该社区10户居民进行了调查,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位数是55 B.众数是60 C.方差是29 D.平均数是54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 《信息论与编码》这门课程给我带了很深刻的感受。信息论是人类在通信工程实践之中总结发展而来的,它主要由通信技术、概率论、随机过程、数理统计等相结合而形成。它主要研究如何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保密性和认证性,以使信息系统最优化。学习这门课程之后,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总结之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基本概念。信息是指各个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消息是指包括信息的语言、文字和图像等。信号是消息的物理体现,为了在信道上传输消息,就必须把消息加载到具有某种物理特性的信号上去。信号是信息的载荷子或载体。信息的基本概念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任何已确定的事物都不含有信息。信息的特征:(1)接收者在收到信息之前,对其内容是未知的。(2)信息是能使认识主体对某一事物的未知性或不确定性减少的有用知识。(3)信息可以产生,也可以消失,同时信息可以被携带、存储及处理。(4)信息是可以量度的,信息量有多少的差别。编码问题可分解为3类:信源编码、信道编 码、加密编码。= 理论上传输的最少信息量 编码效率实际需要的信息量。 接下来,学习信源,重点研究信源的统计特性和数学模型,以及各类离散信源的信息测度 —熵及其性质,从而引入信息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结论。本章内容是香农信息论的基础。重点要掌握离散信源的自信息,信息熵(平均自信息量),条件熵,联合熵的的概念和求法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离散无记忆的扩展信源的信息熵。另外要记住信源的数学模型。通过学习信源与信息熵的基本概念,了解了什么是无记忆信源。信源发出的序列的统计性质与时间的推移无关,是平稳的随机序列。当信源的记忆长度为m+1时,该时刻发出的符号与前m 个符号有关联性,而与更前面的符号无关,这种有记忆信源叫做m 阶马尔可夫信源。若上述条件概率与时间起点无关,则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可看成齐次马尔可夫链,这样的信源叫做齐次马尔可夫信源。之后学习了信息熵有关的计算,定义具有概率为 () i p x 的符号i x 的自信息量为:()log ()i i I x p x =-。自信息量具有下列特性:(1) ()1,()0i i p x I x ==(2)()0,()i i p x I x ==∞(3)非负性(4)单调递减性(5)可加 性。信源熵是在平均意义上来表征信源的总体特征,它是信源X 的 函数,一般写成H (X )。信源熵:()()log ()i i i H X p x p x =-∑,条件熵:(|)(,)log (|) i j i j ij H X Y p x y p x y =-∑联合 熵(|)(,)log (,)i j i j ij H X Y p x y p x y =-∑,联合熵 H(X,Y)与熵H(X)及条件熵H(Y|X)的关系: (,)()(|)()(|)H X Y H X H Y X H X H X Y =+=+。互信息: ,(|)(|)(;)(,)log ()(|)log () () j i j i i j i j i ij i j j j p y x p y x I X Y p x y p x p y x p y p y = = ∑ ∑ 。熵的性质:非负性,对称性,确定 性,极值性。 接下来接触到信道,知道了信道的分类,根据用户数可以分为,单用户和多用户;根

数列的概念经典试题(含答案)百度文库

一、数列的概念选择题 1.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n S ,()* 11N ,2n n n a a a n n ++=-∈≥,12018a =, 22017a =,则100S =( ) A .2016 B .2017 C .2018 D .2019 2.已知数列{}n a 满足12a =,11 1n n a a +=-,则2018a =( ). A .2 B . 12 C .1- D .12 - 3.设{}n a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不为零,其前n 项和为n S .则“*n N ?∈,1n n S S +>”是“{}n a 为递增数列”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已知数列2233331131357135 1,,,,,,,...,,,, (2222222222) n n n ,则该数列第2019项是( ) A . 1019892 B . 10 2019 2 C . 11 1989 2 D . 11 2019 2 5.已知数列{} ij a 按如下规律分布(其中i 表示行数,j 表示列数),若2021ij a =,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 .13i =,33j = B .19i =,32j = C .32i =,14j = D .33i =,14j = 6.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2 1n S n n =++,则{}n a 的通项公式是( )

A .2n a n = B .3,12,2 n n a n n =?=?≥? C .21n a n =+ D .3n a n = 7.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 )* 22n n S n =+∈N ,则3 a =( ) A .10 B .8 C .6 D .4 8.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1 n n n a a n N a +=∈+,则2020a =( ) A . 1 2018 B . 1 2019 C . 1 2020 D . 1 2021 9.设()f x 是定义在R 上恒不为零的函数,且对任意的实数x 、y R ∈,都有 ()()()f x f y f x y ?=+,若112 a = ,()() * n a f n n N =∈,则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应满足( ) A . 1324 n S ≤< B . 3 14 n S ≤< C .102 n S <≤ D . 1 12 n S ≤< 10.已知数列{}n a 满足()( )*622,6 ,6 n n p n n a n p n -?--≤=∈?>?N ,且对任意的*n ∈N 都有1n n a a +>,则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 ) A .71,4?? ??? B .101, 7?? ??? C .()1,2 D .10,27?? ??? 11.在数列{}n a 中,已知13a =,26a =,且21n n n a a a ++=-,则2020a =( ) A .-6 B .6 C .-3 D .3 12.在数列{}n a 中,12a =,1 1 1n n a a -=-(2n ≥),则8a =( ) A .1- B . 12 C .1 D .2 13.若数列{}n a 满足:存在正整数T ,对于任意正整数n 都有1n n a a +=成立,则称数列 {}n a 为周期数列,周期为T .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1,1 0,{1 ,01n n n n n a a a m m a a a +->=>=<≤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若34a =,则m 可以取3个不同的数; B .若m = ,则数列{}n a 是周期为3的数列; C .存在m Q ∈,且2m ≥,数列{}n a 是周期数列; D .对任意T N *∈且2T ≥,存在1m >,使得{}n a 是周期为T 的数列.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专题讲座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研究 李梁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函数就是中学数学中的重点内容,它就是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本专题内容由四部分构成:关于函数内容的深层理解;函数概念与性质的教学建议;学 生学习中常见的错误分析与解决策略;学生学习目标检测分析、 研究函数问题通常有两条主线:一就是对函数性质作一般性的研究,二就是研究几种具体的基本初等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研究函数的问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的有关应用等、 一、关于函数内容的深层理解 (一)函数概念的发展史简述 数学史角度:早期函数概念(Descartes,1596—1650引入坐标系创立解析几 何,已经关注到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依赖关系)[几何角度];Newton,1642—1727,用数流来定义流量(fluxion)的变化率,用以表示变量间的关系;Leibniz,1646—1716引入 常量、变量、参变量等概念;Euler引入函数符号,并称变量的函数就是一个解析表达式[代数角度];Dirichlet,1805—1859提出就是与之间的一种对应的观点[对应关系角度] ;Hausdorff在《集合论纲要》中用“序偶”来定义函数[集合论角度]、 Dirichlet:认为怎样去建立与之间的关系无关紧要,她拓广了函数概念,指出:“对于在某区间上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一个确定的值,那么叫做的函数、”这种函数的定义,避免了以往函数定义中所有的关于依赖关系的描述,简明精确(经典函数定义)、 Veblen,1880-1960用“集合”与“对应”的概念给出了近代函数定义,通过集合概念,把函数的对应关系、定义域及值域进一步具体化了,且打破了“变量就是数”的限制,变量可以就是数,也可以就是其它对象、 (二)初高中函数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1.初中函数概念:

2020教资考试知识点总结(必考)

2020教资考试知识点总结(必考) 一、宗教本位论 宗教本位论的观点认为要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因此在题干中往往会出现“上帝”、“上天”、“神”这样的一些关键词。很显然,这样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二、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论的观点认为社会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而我们的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所带来的效果可以根据社会功能进行衡量,因此教育目的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我们培养的人应是社会公民和社会成员。涂尔干曾说:“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可以看出其教育目的就是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符合社会的需要。其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等。 三、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论的观点与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相对应的。个人本位论更强调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使人的本性、本能能够得到自然的发展,个人的价值得以体现,促使个人自我实现。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 四、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是杜威,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所倡导的并不是教育没有目的,而是教育目的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实现的,体现在具体的活动之中的,它也是具体测评实际教育活动的直接指标和依据。 五、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该理论认为教育目的的制定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两方面出发。一般来说,这个观点考查较少。 【练习题】 1.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

函数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一. 课标要求: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教材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当作三种重要的函数模型来学习,强调通过实例和图象的直观,揭示这三种函数模型增长的差异及其关系,体会建立和研究一个函数模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具体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 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5.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6.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7.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f(x)=a x的符号、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有关性质(单调性、值域、特别点). 8.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了解对数换底公式及其简单应用,能将一般对数转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通过具体函数,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f(x)=log a x符号及意义,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有关性质(单调性、值域、特殊点). 9.知道指数函数y=a x与对数函数y=log a x互为反函数(a>0, a≠1),初步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和f- -1(x)的意义. 10.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五种具体函数 1 312 ,,, y x y x y x y x - ====的 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11.通过应用实例的教学,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函数模型. 12.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 2..教材对函数的三要素着重从函数的实质上要求理解,而对定义域、值域的繁难计算,特别是人为的过于技巧化的训练不做提倡,要准确把握这方面的要求,防止拨高教学. 3. 函数的表示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重视采用不同的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目的是丰富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 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图象的直观作用,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研究图象,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方法.

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概览:概念,表示方法,图象和性质 1. 概念 函数的定义:传统定义(初中的),近代定义。自变量,对应法则,定义域,值域〖两域都是集合,回答时要正确表示。〗 对应法则f 是函数的核心,是对自变量的“操作”,如)(x f 是对x 进行“操作”,而)(2x f 是对2x 进行“操作”,)2(f 是对2进行“操作” 函数的三要素,或两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 判定两个函数是否相同。〖定义域和值域分别相同的两个函数不一定是同一函数,例x y x y 2,==;又如])1,0[(,2∈==x x y x y 定义域都取〗 区间 定义,名称,符号,几何(数轴)表示 映射 定义,符号,与函数的异同 2. 函数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 分段函数 定义域、值域、最值 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配凑,换元,待定系数,函数方程(消去法) 3. 函数的图象 作图的步骤:定义域,列表,描点,连线〖注意抓住特征点,如边界点,与两轴的交点等;边界点注意空心/实心〗 带有绝对值符号的函数 定义域,分段脱去绝对值,作图 4. 函数的性质 求定义域 分式,偶次根式,对数的真数和底数,复合函数,实际问题中的实际意义。 求值域 由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决定,故应先考虑定义域。方法:观察分析,例 函数211)(x x f +=;配方;换元;判别式;单调性;数形结合(图象);基本不等式;反求法(反函数法)等。 单调性 对于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而言。 单调区间若不含端点,则必须写成开区间,若含端点,则写成闭区间,通常写成开区间也可。 一个函数可能有多个独立的单调区间,应用逗号相隔回答,不用并集,而函数的两域都是整体性的集合,若有必要则要用并集回答。 图象特征:从左到右升/降。 证明步骤:设值,作差,定号,作答。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有关规律。 如增加增得增,减加减得减;注意:增乘增未必增,减乘减未必减(还要看各自的函数值是否同正或同负) 奇偶性

一级考试概念题及答案汇总(筛选后)

计算机一级考试概念题汇总 一、单选题 第一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1、二进制数中右起第10位上的1相当于2的( B )次方。 A 8 B 9 C 10 D 11 2、可能受到的信息安全问题的隐患一般分为计算机犯罪、( C )、计算机设备的误操作和计算机设备的 物理性破坏。 A 黑客 B 恶意盗窃 C 计算机病毒 D 软件盗版 3、程序计数器内存放的是( B )。 A 程序 B 地址 C 指令 D 指令的数目 4、CPU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它是由( C )组成的。 A 运算器和存储器 B 控制器和存储器 C 运算器和控制器 D 加法器和乘法器。 5、计算机存储技术不包括( B )。 A 直接连接存储 B 照相胶卷 C 移动存储 D 网络存储 6、模拟数据用数字信号来通信,需要用的设备是( C )。 A 中继器 B 放大器 C 编码解码器 D 编译器 7、打印机的质量和速度由低到高的顺序通常是( C )。 A 喷墨-针打-激光 B 针打-激光-喷墨 C 针打-喷墨-激光 D 激光-针打-喷墨 8、十进制数153转换成二进制数是( D )。 A 10110110 B 10100001 C 10000110 D 10011001 9、不依赖人类社会,在宇宙间、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称为( C )信息。 A 生物 B 物理 C 自然 D 社会 10、从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到第四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都是相同的,都以程序存储为特征,称为( D )体 系结构。 A、艾伦?图灵 B、罗伯特?诺依斯 C、比尔?盖茨 D、冯?诺依曼 11、在公用电话网上传输的是( A )。 A 模拟信号 B 数字信号 C 二进制脉冲信号 D 离散信号 12、在计算机内部存储的汉字是汉字的内码,目前常用的一个汉字的内码长度是( C )个字节。 A 72 B 24 C 2 D 8 13、基于闪存技术的闪存卡是主要面向数码相机、MP3和( A )等消费电子领域的移动存储。 A PDA B ZIP C MO D ORB 14、方块校验码比奇偶校验码( A )。 A 验错能力强 B 验错能力弱 C 简单 D 验错能力强,但纠错能力弱 15、CPU中的控制器的功能是( D )。 A 进行逻辑运算 B 进行算术运算 C 控制运算的速度 D 分析指令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16、当前在手提式计算机中使用的是( C )总线系统。 A ISA B PCI C PCMCIA D MCA 17、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历了四代,而代的分类主要是按照( C )。 A 规模 B 功能 C 元器件 D 性能 18、二进制数1000110010010011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是( D )。 A C6F3H B B235H C 42A1H D 8C93H

函数概念与性质练习题目大全

函数概念与性质练习题大全 函数定义域 1、函数x x x y +-=)1(的定义域为 A . {}0≥x x B .{}1≥x x C .{}{}01 ≥x x D .{}10≤≤x x 2、函数x x y +-=1的定义域为 A . {}1≤x x B .{}0≥x x C .{}01≤≥x x x 或 D .{}10≤≤x x 3、若函数)(x f y =的定义域是[]2,0,则函数1 ) 2()(-= x x f x g 的定义域是 A . []1,0 B .[)1,0 C .[)(]4,11,0 D .()1,0 4、函数的定义域为)4323ln(1 )(22+--++-= x x x x x x f A . (][)+∞-∞-,24, B .()()1,00,4 - C .[)(]1,00,4 - D .[)()1,00,4 - 5、函数)20(3)(≤<=x x f x 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为 A . ()+∞,0 B .(]9,1 C .()1,0 D .[)+∞,9 6、函数4 1lg )(--=x x x f 的定义域为 A . ()4,1 B .[)4,1 C .()()+∞∞-,41, D .(]()+∞∞-,41, 7、函数2 1lg )(x x f -=的定义域为 A . []1,0 B .()1,1- C .[]1,1- B .()()+∞-∞-,11, 8、已知函数 x x f -= 11)(的定义域为M ,)1ln() (x x g +=的定义域为N ,则=N M A . {}1->x x B .{}1

信息论与编码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 1. 通信系统模型 信源—信源编码—加密—信道编码—信道—信道解码—解密—信源解码—信宿 | | | (加密密钥) 干扰源、窃听者 (解密秘钥) 信源:向通信系统提供消息的人或机器 信宿:接受消息的人或机器 信道:传递消息的通道,也是传送物理信号的设施 干扰源:整个系统中各个干扰的集中反映,表示消息在信道中传输受干扰情况 信源编码: 编码器:把信源发出的消息变换成代码组,同时压缩信源的冗余度,提高通信的有效性 (代码组 = 基带信号;无失真用于离散信源,限失真用于连续信源) 译码器:把信道译码器输出的代码组变换成信宿所需要的消息形式 基本途径:一是使各个符号尽可能互相独立,即解除相关性;二是使各个符号出现的概率尽可能相等,即概率均匀化 信道编码: 编码器:在信源编码器输出的代码组上增加监督码元,使之具有纠错或检错的能力,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译码器:将落在纠检错范围内的错传码元检出或纠正 基本途径:增大码率或频带,即增大所需的信道容量 2. 自信息:()log ()X i i I x P x =-,或()log ()I x P x =- 表示随机事件的不确定度,或随机事件发生后给予观察者的信息量。 条件自信息://(/)log (/)X Y i j X Y i j I x y P x y =- 联合自信息:(,)log ()XY i j XY i j I x y P x y =- 3. 互信息:;(/) () (;)log log ()()()i j i j X Y i j i i j P x y P x y I x y P x P x P y == 信源的先验概率与信宿收到符号消息后计算信源各消息的后验概率的比值,表示由事件y 发生所得到的关于事件x 的信息量。 4. 信息熵:()()log ()i i i H X p x p x =-∑ 表示信源的平均不确定度,或信源输出的每个信源符号提供的平均信息量,或解除信源不确定度所需的信息量。 条件熵:,(/)()log (/)i j i j i j H X Y P x y P x y =- ∑ 联合熵:,()()log ()i j i j i j H XY P x y P x y =-∑ 5. 平均互信息:,()(;)()log ()() i j i j i j i j p x y I X Y p x y p x p y =∑

常考概念小结及答案

抵抗外界干扰保持原状 抵抗力稳定性原因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⑶稳定性生产者种类、食物链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恢复力稳定性:遇到干扰恢复原状与抵抗力稳定性相反 28.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同。然而人类大量燃烧化学燃料,形成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因而我们倡导低碳生活。 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国定的太阳能。 29.轻度放牧不会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这种能力相对较小,原因是:物种不够丰富,结构相对简单。 30.植物和虫卵的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过火后的草原森林和废弃农田上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该演替的类型是次生演替。群落演替总是向着群落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物种多样化,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直至达到顶级群落为止。31.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细菌数量将呈S型增长,其环境容纳量主要取决于生存空间营养条件PH温度其他杂菌气体条件。 32.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无机物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缺氧时,抑制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据此可知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建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_多级利用________。 33.为了提高蔬菜产量,人们通常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原因是 蘑菇呼吸作用产生CO2,可被蔬菜光合作用利用。 34.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常见的类型是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 常见的群落结构是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35.一个生态系统中适当增加物种的生物学意义_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食物网。 36.2,4-D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还可以应用在_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无子果实发育,除草剂等方面(写出两点即可)。 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都是受不同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从本质上看,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受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调控。 37.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细胞外液液,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38.当人进入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作用于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将增加,导致产热量增加,而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节人体内激素作用的结果往往会反过来影响该激素的分泌,这种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垂体还分泌生长激素激素,调节生长,由其释放(实际是下丘脑产生)的_抗利尿激素__,作用于肾脏,使尿量减少来调节人体内的_渗透压相对稳定_______。内分泌调节的枢纽是_下丘脑__。参与机体血糖调节的激素除肾上腺素外,还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表现出相同效应的两种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39.递质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它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递质释放,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函数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I 一. 课标要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 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教材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当作三种重要的函数模型来学习,强调通过实例和图象的直观,揭示这三种函数模型增长的差异及其关系,体会建立和研究一个函数模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具体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 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5.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6.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7.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f(x)=a x的符号、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有关性质(单调性、值域、特别点). 8.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了解对数换底公式及其简单应用,能将一般对数转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通过具体函数,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f(x)=log a x符号及意义,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有关性质(单调性、值域、特殊点). 9.知道指数函数y=a x与对数函数y=log a x互为反函数(a>0, a≠1),初步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和f- -1(x)的意义. 1 10.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五种具体函数y = x,y= x3,y=x-1,y = x2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11.通过应用实例的教学,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函数模型. 12.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1.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 2..教材对函数的三要素着重从函数的实质上要求理解,而对定义域、值域的繁难计算,特别是人为的过于技巧化的训练不做提倡,要准确把握这方面的要求,防止拨高教学. 3.函数的表示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重视采用不同的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目的是丰富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 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图象的直观作用,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研究图象,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方法. 4.教材将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进行了逻辑顺序上的调整,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思维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与性质(T)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知识要点】 1.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三要素 2.怎么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3.怎么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典型例题】 例1.求下列函数的解析式,并注明定义域. (1)若x x x f 2)1(+=-,求)(x f . (2)若31 )1(44-+=+x x x x f ,求)(x f . 例2.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1(1 3 2≥++=x x x y (2)1)(--=x x x f (3)232--=x x y (4)246 (),[1,4]1 x x f x x x ++= ∈+

例3.已知函数f (x )=m (x +x 1)的图象与函数h (x )=41(x +x 1 )+2的图象关于点A (0,1)对称. (1)求m 的值; (2)若g (x )=f (x )+ x a 4在区间(0,2]上为减函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例4.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334)(2-+-=x x x f (2)x x x x f -+?-=11)1()( 例5.设定义在[-2,2]上的偶函数,)(x f 在区间[0,2]上单调递减,若)()1(m f m f <-,求实为数m 的取值范围。

例6.已知函数f (x )=x + x p +m (p ≠0)是奇函数. (1)求m 的值. (2)当x ∈[1,2]时,求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7.(2005年北京东城区模拟题)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D ={x |x ≠0},且满足对于任意x 1、x 2∈D , 有f (x 1·x 2)=f (x 1)+f (x 2). (1)求f (1)的值; (2)判断f (x )的奇偶性并证明; (3)如果f (4)=1,f (3x +1)+f (2x -6)≤3,且f (x )在(0,+∞)上是增函数,求x 的取值范围.

(完整版)信息论与编码概念总结

第一章 1.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2.信息论研究内容:信源熵,信道容量,信息率失真函数,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密码体制的安全性测度等等 第二章 1.自信息量:一个随机事件发生某一结果所带的信息量。 2.平均互信息量:两个离散随机事件集合X 和Y ,若其任意两件的互信息量为 I (Xi;Yj ),则其联合概率加权的统计平均值,称为两集合的平均互信息量,用I (X;Y )表示 3.熵功率:与一个连续信源具有相同熵的高斯信源的平均功率定义为熵功率。如果熵功率等于信源平均功率,表示信源没有剩余;熵功率和信源的平均功率相差越大,说明信源的剩余越大。所以信源平均功率和熵功率之差称为连续信源的剩余度。信源熵的相对率(信源效率):实际熵与最大熵的比值 信源冗余度: 0H H ∞=ηη ζ-=1

意义:针对最大熵而言,无用信息在其中所占的比例。 3.极限熵: 平均符号熵的N 取极限值,即原始信源不断发符号,符号间的统计关系延伸到无穷。 4. 5.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的最大熵定理。 离散无记忆信源,等概率分布时熵最大。 连续信源,峰值功率受限时,均匀分布的熵最大。 平均功率受限时,高斯分布的熵最大。 均值受限时,指数分布的熵最大 6.限平均功率的连续信源的最大熵功率: 称为平均符号熵。 定义:即无记忆有记忆N X H H X H N X H X NH X H X H X H N N N N N N )() ()()()()()(=≤∴≤≤

若一个连续信源输出信号的平均功率被限定为p ,则其输出信号幅度的概率密度分布是高斯分布时,信源有最大的熵,其值为 1log 22 ep π.对于N 维连续平稳信源来说,若其输出的N 维随机序列的协方差矩阵C 被限定,则N 维随机矢量为正态分布时信源 的熵最大,也就是N 维高斯信源的熵最大,其值为1log ||log 222N C e π+ 7.离散信源的无失真定长编码定理: 离散信源无失真编码的基本原理 原理图 说明: (1) 信源发出的消息:是多符号离散信源消息,长度为L,可以用L 次扩展信 源表示为: X L =(X 1X 2……X L ) 其中,每一位X i 都取自同一个原始信源符号集合(n 种符号): X={x 1,x 2,…x n } 则最多可以对应n L 条消息。 (2)信源编码后,编成的码序列长度为k,可以用k 次扩展信宿符号表示为: Y k =(Y 1Y 2……Y k ) 称为码字/码组 其中,每一位Y i 都取自同一个原始信宿符号集合: Y={y 1,y 2,…y m } 又叫信道基本符号集合(称为码元,且是m 进制的) 则最多可编成m k 个码序列,对应m k 条消息 定长编码:信源消息编成的码字长度k 是固定的。对应的编码定理称为定长信源编码定理。 变长编码:信源消息编成的码字长度k 是可变的。 8.离散信源的最佳变长编码定理 最佳变长编码定理:若信源有n 条消息,第i 条消息出现的概率为p i ,且 p 1>=p 2>=…>=p n ,且第i 条消息对应的码长为k i ,并有k 1<=k 2<=…<=k n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逢考必过含详细答案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逢考必过含详细答案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第一章 金融与经济 第一部分 填空题 1、引起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 货币 因素总是最主要的 、测量经济货币化的三个常用指标 、 和 。 提供存款货币。8 第二部分 是非判断题 1、货币和财富是同一个概念。( ) 2、货币和财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货币只是财富的一小部分。( ) 3、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金融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 4、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经济也正在逐步转变为金融经济。( ) 5、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收入水平,所以人们的收入就是他所持有的货币。( ) 6、利率变动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包括货币供求。当货币供给增加,超过货币需求时, 利率水平就会上升。( ) 第三部分 名词解释 1、货币 2、财富 3、收入 4、金融 5、金融深化 第四部分 简答题 1、简述货币、收入和财富三者之间的关系。 2、如何认识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五部分 论述题 1、如何理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2、如何理解金融与经济的辨证关系 第五部分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货币 2、信用中介 支付中介 支付中 介 3、实际金融资产存量/国民生产总 值 实际金融资产存量/有形财富总量 人均实际货币量 4、资产 5、金融深化 6、利率

7、银行体系中央银行商 8、信用创造 业银行 二、是非判断题: 1、错 2、对 3、对 4、对 5、对 6、错 三、名词解释 1、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收入(income):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进帐和现金收入。所有收入的总和是国民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 3、财富(wealth):是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资产的货币净值。 4、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狭义的金融是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 5、金融深化:是指放松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能够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实际供求情况,并能够抑制通货膨胀。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收入(income):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进帐和现金收入。所有收入的总和是国民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财富(wealth):是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资产的货币净值。 货币、收入和财富三者之间的关系: (1)货币与财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包含的内容不同。 (2)财富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但货币只是财富的一小部分。 (3)收入水平也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但收入不等于人们持有的货币。 2、答案要点: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已成为人们经济活动中的主要场所。金融市场不仅与个人的收入或财富增长有关,还与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就目前而言,银行依然是金融市场中的主体,各种交易还是要借助货币的功能来进行,只不过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多种金融衍生交易方式的出现,使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比重有所下降而已。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反映出来: ⑴经济货币化程度加深; ⑵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已经形成; ⑶金融创新方兴未艾,货币形式正在发生变化; ⑷经济主体的持币动机发生转移; ⑸金融调控已经成为主要的宏观调控方式; ⑹金融深化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特征。 2、答案要点:金融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包括两个方面: ⑴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狭义的金融就是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是指除了资金融通外,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 金融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人类社会处于传统的货币经济向金融经济转化的过程中。 ⑵金融促进经济的发展。

1.1 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第一章 函数 1.1 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4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集合、区间、邻域及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了解函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集合、映射及函数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集合及其运算 1、集合概念 (1) 什么是集合? 所谓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2) 集合的表示法 a 列举法:就是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表示.由元素n a a a ,,21组成的集合A,可表示成 A={n a a a ,,21} b 描述法:若集合M 是由具有某种性质P 的元素x 的全体所组成,就可表示成 }|{P x x M 具有性质= (3) 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属于、包含、子集、真子集、空集. 2、集合的运算 (1) 并集 {| }A B x x A x B ?=∈∈或;(2) 交集 {| } A B x x A x B ?=∈∈且 (3) 差集 \{| }A B x x A x B =∈?但 (4) 全集与补集(或余集) 全集用I 表示,称A I \为A 的补集记作C A . 即 \{| }C A I A x x I x A ==∈?但 集合的并、交、补满足下列法则: (1) 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 (2) 结合律:)()(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3) 分配律:)()()(C B C A C B A ???=??, )()()(C B C A C B A ???=?? (4) 对偶律:C C C B A B A ?=?)(,C C C B A B A ?=?)( (5)幂等律:A A A ?=A A A ?=;(6)吸收律:A A ?Φ=A A ?Φ= 两个集合的直积或笛卡儿乘积 {(,)| }A B x y x A y B ?=∈∈ 且 二、区间与邻域 1、映射与领域 区间:开区间 ),(b a 、闭区间 ],[b a 、半开半闭区间],(b a ,),[b a 、有限,无限区间. 邻域:)(a U 或}|{),(δδδ+<<-=a x a x a U a :邻域的中心,δ:邻域的半径 去心邻域: }||0|{),(δδ<-<=a x x a U 左δ邻域),(a a δ-、右δ邻域),(δ-a a . 2、映射概念 定义 设,A B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 ,使得对A 中的每一个元素x .按法则f ,在B 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则称f 为从A 到B 的映射,记作 f B →:A 或,f y x A →∈:x| 其中,并y 称为元素x 的像,记作)(x f ,即 )(x f y =,而x 称为元素y 的一个原像。 映射f 的定义域:f D A =,映射f 的值域:(){()|}f R f A f x x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