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强度指示卡说明

紫外线强度指示卡说明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 紫外线强度指示卡

一、产品说明

本品以光敏材料制成,附有标准对照色。在规定距离受到紫外线照射1分钟,光敏材料可发生变色。按其色变程度,可指示其照射强度(大于90μW/c㎡和70μW/ c㎡),以便现场测试紫外线灯强度,用以检测产品是否合格或可是否继续使用。

二、使用方法

测定时,打开紫外线灯管开关5分钟,待其稳定后,将指示卡置于距紫外线灯管下垂直1米中央处,有图案一面朝向灯管,照射1分钟。紫外线照射后,图案正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将其与标准色块相比,即可测知所照射的强度是否符合要求。30W 新灯管不低于90μW/c㎡为合格:使用中的旧灯管,如低于70μW/c ㎡应更换。

三、注意事项

1.光敏色块变色后存放时间久了会退色,为备查,应将结果及时

记录。

2.本品应在避光、干燥条件下保存。

3.本品应该避免与化学物、塑料膜等接触。

紫外线灯的使用与强度监测

紫外线灯的使用与强度监测 1、适用范围: 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2、使用方法: (1)对室内空气的消毒: 1)间接照射法: 首选高强度紫外线空气消毒器,不仅消毒效果可靠,而且可在室内有人活动时使用,一般开机消毒30min即可达到消毒合格。 2)直接照射法: 在室内无人条件下,可采取紫外线灯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采用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时,室内安装紫外线消毒灯(30W紫外灯,在 1.0m处的强度>70μW/cm2)的数量为平均每m3不少于 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 (2)对物品表面的消毒: 最好使用便携式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移动照射,也可采取紫外灯悬吊式照射。对小件物品可放紫外线消毒箱内照射。 (3)对水和其他液体的消毒: 可采用水内照射或水外照射,采用水内照射法时,紫外光源应装有石英玻璃保护罩,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水层厚度均应小于2cm,根据紫外光源的强度确定水流速度。消毒后水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3、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5)紫外线强度计至少1年标定1次。 (6)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采用低臭氧紫外线杀菌灯制造,可用于有人条件下的室内空气消毒。 4、紫外线强度监测 (1)适用范围: 监测紫外线灯管在垂直1m处的照射强度。 (2)使用方法: 1)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化学卡置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 2)照射1min(紫外线照射后,图案正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 3)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 (3)结果判定: 1)30w新灯管,不低于90μW/cm2为合格。 2)使用中的旧灯管不低于70μW/cm2为合格。 (4)注意事项: 1)紫外线照射时应严格控制时间,否则测定结果不准确。

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要求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紫外线强度监测 [紫外线指示卡结构与性能]: 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由卡片纸、紫外线感光色块和标准色组成。中央为紫外线感光色块,两端分别印上辐射照度为90μW/cm2和70μW/cm2的标准色块,当紫外线感光色块受到紫外线照射后,随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强弱,产生深浅程度不同的紫红色,与标准色块比较可监测紫外线灯253.7nm波段紫外线的辐射强度。 [使用范围]: 用于各型杀菌紫外线灯辐射照度的监测。 [使用方法]: 测定时,打开紫外线灯管5min,待其稳定后,将指示卡置于距紫外线灯管下方垂直1m中央处,将有图案一面朝向灯管,照射1min。紫外线灯照射后,图案中的紫外线感光色块由乳白色变成深浅程度不同的紫红色。将其与标准色块相比,即可测知紫外线灯辐照强度是否达到使用要求。 新的紫外线灯管测试辐射强度值≥90μW/cm2为合格。使用中的旧灯管,辐射强度值≥70μW/cm2时,可继续使用,辐照强度值<70μW/cm2时,应更换成新灯管。

注意:使用中的大于90uW/cm2 的半年监测一次,大于70uW/cm2小于90uW/cm2 一季度监测一次,累计使用1000小时换无论是否监测合格均换新管。 [操作方法]: 1.查看紫外线需要监测的时间,按时进行监测: (1)使用中的大于90uW/cm2 的半年监测一次; (2)大于70uW/cm2小于90uW/cm2 一季度监测一次; (3)累计使用1000小时换无论是否监测合格均换新管; (4)换新管时需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 标记监测时间及监测位置: (1)将紫外线指示卡注明监测时间、地点。如:2013.06.06治疗室; (2)将待监测的紫外线灯管由里到外或由左到右设定为编号①、②…;将指示卡按顺序写上编号①、②…; (3)模板格式: 3. 监测与监测对比度: (1)打开紫外线灯管5 min,待其稳定后,将指示卡置于距紫外 线灯管下方垂直1 m中央处,将有图案一面朝向灯管,照射1 min。 (2)紫外线灯照射后,图案中的紫外线感光色块由乳白色变成 深浅程度不同的紫红色。将其与标准色块相比,即可测知紫外线灯辐 照强度是否达到使用要求。 4.记录监测结果:

紫外线强度监测制度

紫外线强度监测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紫外线强度监测制度 1、各科室的紫外线灯严格执行登记制度,登记齐全。 2、使用新灯管前,进行强度监测并记录,合格后方可使用。 3、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100小时监测强度一次,大于800小时,每30 小时监测一次,紫外线强度低于70uw/cm2立即更换新灯管。 4、使用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监测后,监测结果要及时记录,防止指示卡光敏 色块退色,效果记录不准确。 5、指示卡应避光、干燥保存,禁止与化学物品、塑料膜等接触,领取时要 记录生产日期、有效期,严禁使用失效指示卡,每灯一卡,每次一卡,禁止重复使用指示卡。 6、测试时保证指示卡位于灯管下1米中央处,新灯管≥90uw/cm2为合格, 使用中的旧灯管低于70uw/cw2为不合格。若发现照射强度不合格灯管后,立即更换灯管。 7、使用紫外线灯管的科室,要严格执行此制度,杜绝因消毒不严格,导致 医源性感染事件发生,如有医源性感染事件发生,由院感办给予相应处罚。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紫外线强度监测

紫外线强度监测 【紫外线指示卡结构与性能】 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由卡片纸、紫外线感光色块和标准色组成。中央为紫外线感光色块,两端分别印上辐射照度为90μW/cm2和70μW/cm2的标准色块,当紫外线感光色块受到紫外线照射后,随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强弱,产生深浅程度不同的紫红色,与标准色块比较可监测紫外线灯253.7nm波段紫外线的辐射强度。 【使用范围】用于各型杀菌紫外线灯辐射照度的监测。 【使用方法】 (1)打开紫外线灯管5 min,待其稳定后,将指示卡置于距紫外线灯管下方垂直1 m中央处,将有图案一面朝向灯管,照射1 min。 (2)紫外线灯照射后,图案中的紫外线感光色块由乳白色变成深浅程度不同的紫红色。将其与标准色块相比,即可测知紫外线灯辐照强度是否达到使用要求。 【结果判定】 新的紫外线灯管测试辐射强度值≥90μW/cm2为合格。 使用中的旧灯管,辐射强度值≥70μW/cm2时,可继续使用, 辐照强度值<70μW/cm2时,应更换成新灯管。 1、注意: (1)使用中的大于90uW/cm2 的半年监测一次; (2)大于70uW/cm2小于90uW/cm2 一季度监测一次; (3)累计使用1000小时换无论是否监测合格均换新管; (4)换新管时需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标记监测时间及监测位置: (1)将紫外线指示卡注明监测时间、地点。如:2013.06.06治疗室; (2)将待监测的紫外线灯管由里到外或由左到右设定为编号①、②…;将指示卡按顺序写上编号①、②…; (3)模板格式:

3、记录监测结果: (1)做好使用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时间、终止时间、灯管使用累计时间、清洁时间、操作者签名等。 (2)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重点科室每季度一次,监测后结果贴在使用登记本上,并记录监测时间和操作者签名。(3)紫外线灯使用登记与监测记录资料至少保存一年。

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要求内容

紫外线强度监测 [紫外线指示卡结构与性能]: 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由卡片纸、紫外线感光色块和标准色组成。中央为紫外线感光色块,两端分别印上辐射照度为90μW/cm2和70μW/cm2的标准色块,当紫外线感光色块受到紫外线照射后,随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强弱,产生深浅程度不同的紫红色,与标准色块比较可监测紫外线灯253.7nm波段紫外线的辐射强度。 [使用范围]: 用于各型杀菌紫外线灯辐射照度的监测。 [使用方法]: 测定时,打开紫外线灯管5min,待其稳定后,将指示卡置于距紫外线灯管下方垂直1m中央处,将有图案一面朝向灯管,照射1min。紫外线灯照射后,图案中的紫外线感光色块由乳白色变成深浅程度不同的紫红色。将其与标准色块相比,即可测知紫外线灯辐照强度是否达到使用要求。 新的紫外线灯管测试辐射强度值≥90μW/cm2为合格。使用中的旧灯管,辐射强度值≥70μW/cm2时,可继续使用,辐照强度值<70μW/cm2时,应更换成新灯管。 注意:使用中的大于90uW/cm2 的半年监测一次,大于70uW/cm2小于90uW/cm2 一季度监测一次,累计使用1000小时换无论是否监测合格均换新管。

[操作方法]: 1.查看紫外线需要监测的时间,按时进行监测: (1)使用中的大于90uW/cm2 的半年监测一次; (2)大于70uW/cm2小于90uW/cm2 一季度监测一次; (3)累计使用1000小时换无论是否监测合格均换新管; (4)换新管时需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 标记监测时间及监测位置: (1)将紫外线指示卡注明监测时间、地点。如:2013.06.06治疗室; (2)将待监测的紫外线灯管由里到外或由左到右设定为编号①、②…;将指示卡按顺序写上编号①、②…; (3)模板格式: 3. 监测与监测对比度: (1)打开紫外线灯管5 min,待其稳定后,将指示卡置于距紫外线灯管下方垂直1 m中央处,将有图案一面朝向灯管,照射1 min。 (2)紫外线灯照射后,图案中的紫外线感光色块由乳白色变成深浅程度不同的紫红色。将其与标准色块相比,即可测知紫外线灯辐照强度是否达到使用要求。 4.记录监测结果: (1)将监测指示卡贴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上; (2)将监测时间及监测结果记录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及紫外线使用登记本上。

紫外线强度计与紫外线强度指示卡实验对比

紫外线强度计与紫外线强度指示卡实验对比实验工具: LS126C紫外线强度计(配备1米的标尺挂钩),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紫外杀菌灯。 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的实验步骤: 1.阅读说明书,要先打开紫外杀菌灯5分钟,再把指示卡放到杀菌灯中央垂直1米处。 2.由于君君有一把1米的挂钩,所以先安装挂钩,打开杀菌灯,5分钟后再把紫外线强度指示卡放到挂钩上,1分钟后取出,查看结果。 紫外线强度指示卡 紫外线强度计的实验步骤: 1.把LS126C紫外线强度计配备的标尺挂钩挂在杀菌灯管中央,把仪器上去,离开房间,打开杀菌灯。 2.10分钟后,关闭杀菌灯,再查看仪器的检查数据。紫外线强

度计有10分钟无人操作自动关机的功能,开机的第一组数据就是刚才测量的数据。 实验总结:紫外线强度指示卡没有紫外线强度计好用,原因有3: 1.紫外杀菌灯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使用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的话,要在开灯后5分钟进去放置卡片,必须穿防护服等做好保护措施,然后要计时1分钟,准时取出指示卡,超时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2.紫外强度指示卡只能定性,不能定量,没有显示界面,根据颜色判断,结果可能比较主观。 3.由于紫外线强度指示卡是根据颜色来判断灯管强度是否合格的,如果紫外杀菌灯刚好老化,颜色较浅时,那就无法准确判断灯管的强度是否合格了。

以上是不推荐使用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的原因,使用紫外线强度计是没有这些缺点的,LS126C是数字显示界面,测量结果一目了然,无需多余判断。仪器有10分钟无操作自动关机功能,测量的全过程都无需任何防护设备,人员全程不用在灯管下面,没有伤害的危险。因此,测量紫外线杀菌灯推荐使用LS126C紫外线强度计。

紫外线强度监测制度

紫外线强度监测制度 1、各科室的紫外线灯严格执行登记制度,登记齐全。 2、使用新灯管前,进行强度监测并记录,合格后方可使用。 3、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100小时监测强度一次,大于800小时,每30小时监测一次, 紫外线强度低于70uw/cm2立即更换新灯管。 4、使用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监测后,监测结果要及时记录,防止指示卡光敏色块退色,效果 记录不准确。 5、指示卡应避光、干燥保存,禁止与化学物品、塑料膜等接触,领取时要记录生产日期、 有效期,严禁使用失效指示卡,每灯一卡,每次一卡,禁止重复使用指示卡。 6、测试时保证指示卡位于灯管下1米中央处,新灯管≥90uw/cm2为合格,使用中的旧灯管 低于70uw/cw2为不合格。若发现照射强度不合格灯管后,立即更换灯管。 7、使用紫外线灯管的科室,要严格执行此制度,杜绝因消毒不严格,导致医源性感染事件 发生,如有医源性感染事件发生,由院感办给予相应处罚。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要求

紫外线强度监测 [ 紫外线指示卡结构与性能] : 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由卡片纸、紫外线感光色块和标准色组成。中 央为紫外线感光色块,两端分别印上辐射照度为90卩W/cm2和70卩W/cm2的标准色块,当紫外线感光色块受到紫外线照射后,随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强弱,产生深浅程度不同的紫红色,与标准色块比较可监测紫外线灯253.7nm波段紫外线的辐射强度。 [ 使用范围] : 用于各型杀菌紫外线灯辐射照度的监测。 [ 使用方法] : 测定时,打开紫外线灯管5min, 待其稳定后,将指示卡置于距紫外线灯管下方垂直1m中央处,将有图案一面朝向灯管,照射1mi n。紫外线灯照射后,图案中的紫外线感光色块由乳白色变成深浅程度不同的紫红色。将其与标准色块相比,即可测知紫外线灯辐照强度是否达到使用要求。 新的紫外线灯管测试辐射强度值》90卩W/cm2为合格。使用中的旧灯管,辐射强度值》70卩W/cm2时,可继续使用,辐照强度值v 70卩W/cm2时,应更换成新灯管。 注意:使用中的大于90uW/cm2的半年监测一次,大于70uW/cm2 小于90uW/cm2一季度监测一次,累计使用1000小时换无论是否监测合格均换新管。

[操作方法]: 1. 查看紫外线需要监测的时间,按时进行监测: (1)使用中的大于90uW/cm2的半年监测一次; (2)大于70uW/cm2」、于90uW/cm2一季度监测一次; (3)累计使用1000小时换无论是否监测合格均换新管; (4)换新管时需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 标记监测时间及监测位置: (1)将紫外线指示卡注明监测时间、地点。如:2013.06.06治疗室; (2)将待监测的紫外线灯管由里到外或由左到右设定为编号①、 ②…;将指示卡按顺序写上编号①、②…; (3)模板格式:| 2013.06.06治疗室① — 3. 监测与监测对比度: (1)打开紫外线灯管5 min,待其稳定后,将指示卡置于距紫外线灯管下方垂直1 m中央处,将有图案一面朝向灯管,照射 1 min。 (2)紫外线灯照射后,图案中的紫外线感光色块由乳白色变成深浅程度不同的紫红色。将其与标准色块相比,即可测知紫外线灯辐照强度是否达到使用要求。 4. 记录监测结果: (1)将监测指示卡贴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上; (2)将监测时间及监测结果记录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及紫外线 使用登记本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