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第二章习题课

热学第二章习题课

第二章分子动理论的平衡态理论

◆本章学习目标

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和速率分布曲线的物理意义,掌握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最概然速率。理解等温大气压强公式、等温大气标高、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内能

◆本章教学内容

1、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律

2、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相对最概然速率的速度分量分布于速率分布

3、重力场中微粒按高度的分布,等温大气压强公式、等温大气标高

4、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理想气体内能

◆本章重点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和速度分布律、三种速率分布、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内能

一、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律

在平衡态下,气体分子速率的大小各不相同。由于分子的数目巨大,速率可以看作在0~之间连续分布的。此时分子的速率分布函数应该这

样来定义:假设系统的总分子数为,在速率v~

v+dv之间的分子数为,则我们用来表示

在速率v~v+dv之间的分子数占系统总分子数的比率;或者对于任意一个分子来说,这是它的速率处于v~v+dv之间的概率。由于和速率区间

dv的大小成正比(即dv越大则dw越大),通常用来反映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它与所取区间dv的大小无关而仅与速率v有关。我们把这个比值定义为平衡态下的速率分布函数

速率分布函数的物理意义是:在速率v附

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系统总分子数的比率;或者说,对于任意一个分子而言,它的速率刚好处于v值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概率,故也称为分子速率分布的概率密度。对于任意一个分子来说,它的速率是多大是偶然的,但却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只要给出了速率分布函数,整个分子的速率分布就完全确定了。由速率分布函数可求出:

v~v+dv区间的分子数

v~v+dv区间的分子数在总数中占的比率,即一个分子的速率在v~v+dv区间的概率

在分布函数的曲线上,它表示曲线下一个

微元矩形的面积。

~区间的分子数可以用积分表示为

~区间的分子数在总数中占的比例,即一

个分子的速率在~区间的概率

在分布曲线上,它表示在~区间曲线下的

面积。令,则即为全部分子数N,故

此式称为速率分布函数的归一化条件,表示所有分子与分子总数的比率为1,即一个分子速率在0~区间的概率为1。在分布曲线上,它表示在~区间曲线下的面积为1。

(2)统计平均速率

下面讨论如何用统计分布函数来求统计平均值。

一般来说,假定某量有个测量值,测量结果

为的有个,为的有个,…为的有个,按照求平均值的方法,该量测量的平均值应该是

其中这种形式意味着只要把各种测量值全

部加起来,再除了测量总次数,就可得;而

这种形式意味着,每一种测量值先乘以它出现的概率,然后再把每一种测量值与它对应的概率的乘积加起来得到,虽然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肯定是一样的,但作为方法本身来说,还是有区别的。

同理,该量测量的方均值(先平方后再求平均值)应该是

实际上只要把上面的式中的用来代替就

达到上式。

对于总分子数很大的平衡态气体,由于分子

速率在之间的分子数有个,这个分子

的速率严格来说肯定是不相同的,但差别极其微小,因此可以近似认为这个分子速率都是等于

的。所以这个分子的速率加起来等于

,全部气体分子的速率加起来等于

,故分子的平均速率

式中这种形式,意味着把每个分子的速率全部加起来,然后再除以总分子数就是;而

这种形式则意味着先计算速率与速率在

区间的概率的乘积,然后再全部将它们相

加得出。

同理,方均速率只要将上式中的用代替即可很方便地写出

若进一步要求方均根速率只要将开方即可:

从上述三式可以清楚地看出,为了计算,或

,实际上只要给定速率分布函数就可以

了,可见速率分布函数的重要性。

还有一个常用的速率,也是与速率分布函数直接有关的,这就是最概然速率。它的定义是,

速率分布函数()曲线峰值所对应的速率。

其物理意义是,在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

数占系统总分子数的比率最大;或者说,对于一个分子而言,它的速率刚好处于附近单位速率

区间内的概率最大。

根据求极值的方法,令

即可求出。最概然速率、平均速率和方均

根速率统称为速率分布的特征速率。

【例1】一由N个粒子组成的系统,平衡态下粒子的速率分布曲线如下图所示。试求:(1)速率分布函数;

(2)速率在0~v0/2范围内的粒子数;

(3)粒子的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和最概然速率。

【解】

(1)按上图所示的速率分布曲线形状,应有

k为0~v0之间直线段的斜率。由速率分布函数的归一化条件,可得

故速率分布函数为

(2)速率在范围内的分子数为:

(3)由和,可得粒子的平均速率

方均速率

故方均根速率

最概然速率是具有最大值,即速率分布

曲线峰值所对应的速率。由图中的速率分布曲线,可得

二、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理想气体在平衡态下,分子的速率分布函数为

这个函数表达的速率分布规律叫做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式中,T为理想气体平衡态的热力学温度,m为气体分子的质量,k为玻耳兹曼常量。上式表达的分布规律从数学形式上看是较为复杂的,从下面的曲线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它的特点。

(a)同种气体,不同温度

(b)同一温度,不同气体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

三、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求平均值

三个特征速率

作为平衡态的理想气体系统,它的热运动常用最概然速率、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来表征。按前面讲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利用麦克斯韦速

率分布函数可得平衡态理想气体的最概然速

率、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它们分别是:

最概然速率:

平均速率:

方均根速率:

从三个式子很容易看出,三个特征速率都和

成正比,都和成反比,当气体的温度T和摩尔

质量M相同时,::=1.41:1.60:1.73(见下图)。在室温下,三个特征速率的数量级一般为每秒几百米。三个特征速率就不同的问题有各自的应用。举例来说,在讨论速率分布时,要用到最概然速率;在计算分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时,要用到平均速率;在计算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时,则要用到方均根速率。

从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可以看出,分布函数不仅是速率v的函数,还与系统的构成—分子

的质量m,和系统的状态—温度T有关:由可变因子T/μ或T/M决定。三个特征速率也仅取决于T/μ或T/M。

从公式可以看出:气体的温度越高,曲线的峰值速率(以及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越大,但由于曲线下的总面积始终为一,故速率分布曲线会随温度升高而变得比较平坦,所以曲线的峰值会随温度升高反而降低。

利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可以把理想

气体的三个特征速率用压强P和体积V来表示,例如最概然速率就可以记作

其中ρ为气体密度。

【例】对于给定的理想气体,试分别求,和的速率附近与最概然速率的附近相比,在相同的速率小区间内的分子数比。

【解】

由,可得任意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

当很小时,在该速率区间内近似不变,

可将上式简化为

因而,当速率分别为和时,由相同,有

理想气体的分子速率,遵守麦克斯韦速率分

布。由可得

以最概然速率代入上式,又有

分别以,和代入上式,可以算出:

时,

时,

时,

显然,速率越是偏离最概然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越少。

四、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

1. 1.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 在平衡状态下,当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

忽略时,速度分量 x υ 在区间 x

x x d υυυ+内,y υ在区间 y y y d υυυ+内,z υ在区间内z z d υυ+的分子的比率为

22232()/22z x y m kT x y z dN m e d d d N kT υυυυυυπ-++?? ???=

这个结论叫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

2. 2.

速度分量的分布函数 速度分量x υ的分布函数

2122()()2x m kT x m f e kT υυπ-= 同理有y υ的分布函数

2122()2y m kT y m f e kT υυπ-??= ??? z υ的分布函数122/2()2z m kT z m f e kT υυπ-??= ???

五、重力场中微粒按高度的分布

重力场中粒子按高度的分布规律0mgz kT n n e

-=, 由气体状态方程代入得00mgz gz kT kT P P e P e μ--==。 等温大气标高:g M RT mg kT H m

==

六、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单原子分子:i=3。

刚性双原子分子:i=5,其中t=3,r=2。

刚性多原子分子:i=6,其中t=3,r=3。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1)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的说明

一个分子的平动动能可以表示为:

上式可以理解为:分子的平动动能是分配在三个平动自由度上的。但对于气体中的一个分子而言,这种分配没有规律,速度的各个分量大小各不相同。对于大量分子而言,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表示为:

上式也可以理解为: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也是分配在三个平动自由度上的。但是,根据理想气体平衡态的统计假设我们有:

。因而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在

三个平动自由度上是平均分配的,即每个自由度将分得平均平动动能的三分之一。又由温度公式

,可得每个自由度分得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上式表明:平衡态下的分子运动,每一个平动自由度都均分的平均动能,没有哪个自由度的运动更占优势。

如果气体是由刚性的多(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则分子的热运动除了分子的平动外,还有分子的转动。转动也有相应的能量。由于分子间频繁的碰撞,分子间的平动能量和转动能量是不断相互转化的。当理想气体达到平衡态时,其中的平动能量与转动能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是平

动与转动平分能量吗?实验证明:理想气体达到平衡态时,其中的平动能量与转动能量是按自由度分配的。从而就得到如下的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2)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在温度为的平衡态下,分子运动的

每一个平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都平均分的

能量,而每一个振动自由度平均分得的能量。

这个结果可以由经典统计物理学理论得到严格的证明,称为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简称能量均分定理。

在大学物理中,我们所研究的气体一般不需要考虑分子内部的振动自由度。所以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为:

其中是自由度,为平动自由度数目,为转动自由度数目。

平均平动动能为:

平均转动动能为:

平均动能等于平均平动动能与平均转动动能之合。

能量均分定理适用于达到平衡态的气体、液体、固体和其它由大量运动粒子组成的系统。对大量粒子组成的系统来说,动能之所以会按自由度均分是依靠分子频繁的无规碰撞来实现的。在碰撞过程中,一个分子的动能可以传递给另一个分子,一种形式的动能可以转化另一种形式的动能,而且动能还可以从一个自由度转移到另一个

自由度。但只要气体达到了平衡态,那么任意一个自由度上的平均动能就应该相等。

七、理想气体的内能

(1)内能的定义

热运动系统的内能定义为:系统内热运动能量的总和。对于实际气体来说,它的内能通常包括所有分子的平动动能、转动动能、振动动能及振动势能。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保守力,所以还具有分子之间的势能,所有分子的各种形式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称为气体的内能。

(2)理想气体处平衡态时的内能

根据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理想气体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因此分子之间没有势能。又由于不考虑分子内部原子间的振动,因此其理想气体平衡态的内能只是所有分子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之和,即

式中为系统的总分子数,为分子的平均动

能,为分子的平动和转动自由度。由于,上式进一步可写为:

又由,我们得到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

这说明,对于给定的系统来说(m、M、都是确定的),理想气体平衡态的内能唯一地由温度来确定,也就是说理想气体平衡态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由系统的状态参量就可以确定它的内能。系统内能是一个态函数,只要状态确定了,那么相应的内能也就确定了。按照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内能公式还可以记作

如果状态发生变化,则系统的内能也将发生变化。对于理想气体系统来说,内能的变化:

或记作

与状态变化所经历的具体过程无关。上述与内能有关的公式我们在后面有广泛的应用希望大家熟练掌握。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例题来给大家介绍相关的应用。

【例1】一容器内贮有理想气体氧气,压强p =1.00atm,温度t=27.0℃,体积V=2.00m3。求:

(1)氧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2)氧分子的平均转动动能;

(3)氧气的内能。

【解】

氧分子为双原子分子,自由度=5,其中,平

动自由度=3,转动自由度=2。由能量均分定理和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可得

(1)

(2)

(3)

【例2】一摩尔的水蒸气分解成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求分解前后的平均平动动能比和内能比。设分解前后的气体均为刚性理想气体分子。

【解】

由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高中物理《热学》3.5典型例题分析

§3.5 典型例题分析 例1、绷紧的肥皂薄膜有两个平行的边界,线AB 将薄膜分隔成两部分(如图3-5-1)。为了演示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刺破左边的膜,线AB 受到表面张力作 用被拉紧,试求此时线的张力。两平行边之间的距离为d ,线AB 的长度为l (l >πd/2),肥皂液的表面张力系数为σ。 解:刺破左边的膜以后,线会在右边膜的作用下形状相应发生变化(两侧都有膜时,线的形状不确定),不难推测,在l >πd/2的情况下,线会形成长度为 ) 2/(21 d l x π-=的两条直线段和半径为d/2的半圆, 如图3-5-2所示。线在C 、D 两处的拉力及各处都垂直于该弧线的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显然 ∑=i f T 2 式中为在弧线上任取一小段所受的表面张力,∑i f 指各小段所受表面张力的合力,如图3-5-2所示,在弧线上取对称的两小段,长度均为r △θ,与x 轴的夹角均为方θ,显然 θσ??==r f f 221 而这两个力的合力必定沿x 轴方向,(他们垂直x 轴方向分力的合力为零),这样 θθσ??==cos 221r f f x x 所以 图3-5-1 图3-5-2

∑∑==?=d r r f i σσθθσ24cos 2 因此d T σ= 说明对本题要注意薄膜有上下两层表面层,都会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 例2、在水平放置的平玻璃板上倒一些水银,由于重力和表面张力的影响,水银近似呈圆饼形状(侧面向外凸出),过圆盘轴线的竖直截面如图3-5-3所示。为了计算方便,水银和玻璃的接触角可按180o计算,已知水银密度 33106.13m kg ?=ρ,水银的表面张力系数m N a 49.0=。当圆饼的半径很大时,试估算厚度h 的数值大约是多少(取一位有效数字)? 分析:取圆饼侧面处宽度为△x ,高为h 的面元△S ,图3-5-3所示。由于重力而产生的水银对△S 侧压力F ,由F 作用使圆饼外凸。但是在水银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层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水银表面有收缩到尽可能小的趋势。上下两层表面张力的合力的水平分量必与F 反向,且大小相等。△S 两侧表面张力43,f f 可认为等值反向的。 解: x gh S p F ?= ??=2121 ρ F f f =+21cos θ x gh x a ?= +?221 )cos 1(ρθ g a h ρθ)cos 1(2+= 由于0<θ<90o,有 m h m 3 3104103--?<

2019中考物理经典易错题100例-热学部分

2019中考物理经典易错题100例-热学部分 一、物理概念(物理量):比热(C)、热量(Q)、燃烧值(q)、内能、温度(t)。 二、实验仪器:温度计、体温计。 三、物理规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态变化规律,内能改变的方法,热量计算公式: Q=cmDt及燃烧值计算Q=qm,分子运动论。 第一类:相关物理量的习题: 例1:把一杯酒精倒掉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A. 比热不变,燃烧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和燃烧值均不变 C. 比热变为原来的一半,燃烧值不变 D.比热和燃烧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解析]: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该种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与该种物体的温度高低无关;与该种物体吸热还是放热也无关。这种物质一旦确定,它的比热就被确定。酒精的比热是2.4×103焦/(千克?℃),一瓶酒精是如此,一桶酒精也是如此。0℃的酒精和20℃的酒精的比热也相同。燃烧值是燃料的一种性质。它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燃烧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酒精的燃烧值是3.0×107焦/千克,它并不以酒精的质量多少而改变。质量多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但酒精的燃烧值并没有改变。所以本题的准确答案应是B。 例2:甲、乙两个冰块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0℃。甲冰块位于地面静止,乙冰块停止在10米高处,这两个冰块()。 A. 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 乙的内能大 [解析]:机械能包括动能、势能,两个冰块的质量相同,能够通过它们的速度大小、位置高度,判断它们的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判断物体内能大小的依据是温度和状态。根据题意,两个冰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它们的动能都是零,两冰块质量相同,乙冰块比甲冰块的位置高,乙冰块的重力势能大。结论是乙冰块的机械能大。两个冰块均为0℃,质量相同,物态相同,温度相同,所以从它们的内能也相同。选项B、C准确。 第二类:相关温度计的习题: 例1: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A.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 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变大。

第四、五章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的补充题

第三、四章 气体动理论及热力学习题 一、选择题 1.某理想气体状态变化时,内能随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中 直线AB 所示,则A 至B 变化过程为:( ) (A )等温过程 (B )等容过程 (C )等压过程 (D )绝热过程 2.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处在某一初始状态,现在要使它的温度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回到初始状态的温度,可能实现的过程为 ( ) (A )先保持压强不变而使它的体积膨胀,接着保持体积不变而增大压强; (B )先保持压强不变而使它的体积减小,接着保持体积不变而减小压强; (C )先保持体积不变而使它的压强增大,接着保持压强不变而使它体积膨胀; (D )先保持体积不变而使它的压强减小,接着保持压强不变而使它体积膨胀。 3. 压强、体积和温度都相同(常温条件)的氧气和氦气在等压过程中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它们对外作的功之比为 ( ) (A )1:1; (B )5:9; (C )5:7; (D )9:5。 4. 一绝热密闭的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左边盛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0p ,右边为真空,今将隔板抽去,气体自由膨胀,当气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是( ) (A )0p ; (B )0p /2; (C )02p γ; (D )γ2/0p 。 )/(v p C C =γ 5. 在V p 图上有两条曲线abc 和adc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 (A )其中一条是绝热线,另一条是等温线; (B )两个过程吸收的热量相同; (C )两个过程中系统对外作的功相等; (D )两个过程中系统的内能变化相同。 6.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向真空作自由膨胀,体积由1V 增至2V ,此过程中气体的( ) (A )内能不变,熵增加; (B )内能不变,熵减少; (C )内能不变,熵不变; (D )内能增加,熵增加。 7. 一热机由温度为727℃的高温热源吸热,向温度为527 ℃的低温热源放热,若热机在最

(完整版)热学经典题目归纳附答案

热学经典题目归纳 一、解答题 1.(2019·山东高三开学考试)如图所示,内高H=1.5、内壁光滑的导热气缸固定在水 平面上,横截面积S=0.01m2、质量可忽略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外界温度为300K时,缸内气体压强p1=1.0×105Pa,气柱长L0=0.6m。大气压强恒为p0=1.0×105Pa。现用力缓慢向上拉动活塞。 (1)当F=500N时,气柱的长度。 (2)保持拉力F=500N不变,当外界温度为多少时,可以恰好把活塞拉出? 【答案】(1)1.2m;(2)375K 【解析】 【详解】 (1)对活塞进行受力分析 P1S+F=P0S. 其中P1为F=500N时气缸内气体压强 P1=0.5×104Pa. 由题意可知,气体的状态参量为 初态:P0=1.0×105Pa,V a=LS,T0=300K; 末态:P1=0.5×105Pa,V a=L1S,T0=300K; 由玻意耳定律得 P1V1=P0V0 即 P1L1S=P0L0S 代入数据解得 L1=1.2m<1.5m 其柱长1.2m

(2)汽缸中气体温度升高时活塞将向外移动,气体作等压变化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10V T =2 2 V T 其中V 2=HS . 解得: T 2=375K. 2.(2019·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高三月考)底面积S =40 cm 2、高l 0=15 cm 的圆柱形汽缸开口向上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开口处两侧有挡板,如图所示.缸内有一可自由移动的质量为2 kg 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不可伸长的细线一端系在活塞上,另一端跨过两个定滑轮提着质量为10 kg 的物体A .开始时,气体温度t 1=7℃,活塞到缸底的距离l 1=10 cm ,物体A 的底部离地h 1=4 cm ,对汽缸内的气体缓慢加热使活塞缓慢上升.已知大气压p 0=1.0×105 Pa ,试求: (1)物体A 刚触地时,气体的温度; (2)活塞恰好到达汽缸顶部时,气体的温度. 【答案】(1)119℃ (2)278.25℃ 【解析】 【详解】 (1)初始活塞受力平衡: p 0S +mg =p 1S +T ,T =m A g 被封闭气体压强 p 1()A 0m m g p S -=+ =0.8×105 Pa 初状态, V 1=l 1S ,T 1=(273+7) K =280 K A 触地时 p 1=p 2, V 2=(l 1+h 1)S 气体做等压变化,

人教版初中物理热学专题复习解析(含答案)

扩散、分子热运动、分子间作用力(多考简单填空或单选题目,重要度1) 用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 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 二氧化氮气体的应(选填“A”或“B”)瓶.根据现 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 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 A.物质的温度B.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C.物质的分子结构D.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 { 固态物质分子间排列比液态和气态分子间排列要紧密得多,所以分子间的作用力更(填“强”或“弱”),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和形状。 王安石在一首诗《梅花》中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诗句.诗人根据远处飘来的淡淡的梅花香味判断出“是梅而非雪”,而他从远处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 A.分子的体积是非常小的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C.分子之间存在力的作用D.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 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间存在间隙来解释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将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mL C.一根细铁丝很难被拉断 D.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内能及其改变(多考单选和多选,概念模糊个别选项会比较困难,难度中等,重要度1) !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也越大 B.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有关 C.震后疾病防控消毒时空气中散发一股浓浓的药味,是药物分子的扩散现象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单位也不同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 B.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D.物体的温度为0℃时,其内能为零 在下列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给自行车打气时打气筒变热 B.电炉丝通电后变热

人教版初中物理经典易错题--热学部分

初三物理《热学》易错题分析 一:常规易错题 1:把一杯酒精倒掉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A. 比热不变,燃烧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和燃烧值均不变 C. 比热变为原来的一半,燃烧值不变 D.比热和燃烧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2:甲、乙两个冰块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0℃。甲冰块位于地面静止,乙冰块停止在10米高处,这两个冰块()。 A. 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 乙的内能大 3: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A.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 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变大。 C. 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 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某一物体温度降低的多,放出热量就多。 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热量多。 C. 温度总是从物体热的部分传递至冷的部分。 D.深秋秧苗过夜要灌满水,是因为水的温度高。 5:一个带盖的水箱里盛有一些0℃的冰和水,把它搬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0℃的教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水箱里()。 A. 都变成冰了,连水气也没有 B.都变成水了,同时也有水气 C. 只有冰和水,不会有水气 D.冰、水和水气都存在 6: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 B. 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 C. -5℃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会溶化 D.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7: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两个物体() A吸收相同热量后,比热大的物体温度较高B.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小的物体温度较低 C. 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比热较小的物体可以传热给比热较大的物体 D. 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比热较大的物体可以向比热较小的物体传播 8:指明下列事物中内能改变的方法:⑴一盆热水放在室内,一会儿就凉了________;⑵高温高压的气体,迅速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________;⑶铁块在火炉中加热,一会热得发红________;⑷电烙铁通电后,温度升高________;⑸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过一会儿筒壁变热。⑹两手互相摩擦取暖________。 9:甲、乙两金属球,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先将甲球投入冷水中,待热平衡后水温升高t℃,取出甲球(设热量与水均无损失),再迅速把乙球投入水中,这杯水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t℃,设甲、乙两球的比热分别为C甲和C乙,则有() A. C甲=C乙 B.C甲>C乙 C.C甲

第八章 热力学作业(答案)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 [ A ]1.(基础训练4)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V 1,膨胀到体积V 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 →B 等压过程,A →C 等温过程;A →D 绝热过程,其中吸热量最多的过程 (A)是A →B. (B)是A →C. (C)是A →D. (D)既是A →B 也是A →C , 两过程吸热一样多。 【提示】功即过程曲线下的面积,由图可知AD AC AB A A A >>;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E A Q ?+= AD 绝热过程:0=Q ; AC 等温过程:AC A Q =; AB 等压过程:AB AB E A Q ?+=,且0>?AB E [ B ]2.(基础训练6)如图所示,一绝热密闭的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左边盛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p 0,右边为真 空.今将隔板抽去,气体自由膨胀,当气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是 (A) p 0. (B) p 0 / 2. (C) 2γp 0. (D) p 0 / 2γ. 【提示】该过程是绝热自由膨胀:Q=0,A=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 A E =+?得 0E ?=,∴0T T =;根据状态方程pV RT ν=得00p V pV =;已知02V V =,∴0/2p p =. [ D ]3.(基础训练10)一定量的气体作绝热自由膨胀,设其热力学能增量为E ?,熵增量为S ?,则应有 (A) 0......0=???=?S E 【提示】由上题分析知:0=?E ;而绝热自由膨胀过程是孤立系统中的不可逆过程,故熵增加。 [ D ]4.(自测提高1)质量一定的理想气体,从相同状态出发,分别经历等温过程、等压过程和绝热过程,使其体积增加1倍.那么气体温度的改变(绝对值)在 (A) 绝热过程中最大,等压过程中最小. (B) 绝热过程中最大,等温过程中最小. (C) 等压过程中最大,绝热过程中最小. (D) 等压过程中最大,等温过程中最小. p 0

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 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柱体 A、B 高度相等,其底面积 S 的大小关系为 S A>S B.现分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发现 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压强恰好均相等.则关于对切去部分的质量△m A、△m B以及底面积△S A、△S B的判断,正确的是() A.△S A>△S B,△m A=△m B B.△S A>△S B,△m A>△m B C.△S A<△S B,△m A>△B D.△S A<△S B,△m A<△m B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p= F G mg Vg Sgh S S S S S ρρ =====ρgh,柱体 A、B 高度相等,且分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相等,所以有: ρA gh=ρB gh,故ρA=ρB,水平地面上的柱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即F=G,根据 G=mg、ρ=可得,切去部分后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有: ρA(S A﹣△S A)gh=ρB(S B﹣△S B)gh,则S A﹣△S A=S B﹣△S B,又因为S A>S B,所以, △S A>△S B,故CD错误; 因为S A>S B,柱体 A、B 高度相等,所以A的体积大于B的体积,又因为ρA=ρB,所以,m A>m B,切去部分后A、B 剩余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有:(m A﹣△m A)g=(m B﹣△m B)g,即m A﹣△m A=m B﹣△m B,所以,△m A>△m B,故A错误,B正确.故选B. 2.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各自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若把甲叠放在乙上面,如图所示,则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A. p1+p2B. p12+p22 C. 33 12 2 1 p p p + D. 33 12 2 2 p p p + 【答案】D 【解析】

【物理】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 1.在两个相同的杯子内盛有质量相等的热水和冷水,将一半热水倒入冷水杯内,冷水杯内的温度升高21℃,若再将热水杯内剩余热水的一半再次倒入冷水杯内,冷水杯内的水温会升高() A.9℃B. 8℃C. 6℃D. 5℃ 【答案】C 【解析】 【详解】 设一杯水的质量为m,热水的初温为t热,冷水的初温t冷,将一半的热水倒入容器中后共同的温度为t,因不计热损失,所以,由Q=cm△t可得:Q放=Q吸,即: c 1 2 m△t热=cm△t冷, 解得: △t热=2△t冷=2×21℃=42℃,据此可设t冷=0℃,则t=21℃, t热=21℃+42℃=63℃, 若再将热水杯内剩余热水的一半再次倒入冷水杯内时,相当于同时向冷水中倒3 4 杯热水, 则: c 3 4 m(t热-t′)=cm(t′-t冷) 即 3 4 (63℃-t′)=t′-0 解得: t′=27℃, 所以,冷水温度将再升高: △t=t′-t=27℃-21℃=6℃。 故C符合题意。 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分别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沸腾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剧烈汽化现象 B.“白气”是液态小水滴,它是水汽化形成的 C.甲图是水沸腾前的情景,乙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D.乙图中气泡变小,是气泡中的水蒸气液化导致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沸腾是一定温度下,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不只是在液体表面,A错误; B.“白气”是液态小水滴,它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错误; C.水沸腾前,温度不均匀,下面的水温度较高,上面的水温度较低,温度较高的气泡从水底往上升时,遇冷会液化为水,气泡会变小,所以乙图是水沸腾前的情景;而水沸腾时,下面的水和上面的水温度都一样,气泡从水底往上升时,水的压强变小,气泡会变大,所以甲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C错误; D.由上述可知,乙图中气泡变小,是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导致的,D正确。 3.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冰、水和水蒸气。以下关于水的说法错误 ..的是() A.相同质量0℃水的体积大于0℃冰的体积 B.相同质量0℃水的内能大于0℃冰的内能 C.水蒸气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几乎没有作用力 D.今年12月11日我县第一次出现霜林尽染的美景,说明气温已经低于0℃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根据 m V ρ=和ρρ > 水冰 得质量相同的0℃水的体积小于0℃冰的体积,故A错误,符 合题意; B.0℃水放热凝固成相同质量的0℃冰,所以相同质量0℃水的内能大于0℃冰的内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蒸气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几乎没有作用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而霜的形成需要的温度更低,所以霜的形成,说明气温已经低于0℃,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4.用相同热源、相同的加热装置,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加热时,得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高中热学经典题集

热学试题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物体内能大小的标志B.布朗运动反映分子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D.分子势能最小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 2.关于分子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B.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C.物体在热胀冷缩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 D.物体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分子势能越来越小 3.关于分子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碎玻璃不能拼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斥力起作用 B.将两块铅压紧以后能连成一块,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的引力 D.固体很难拉伸,也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4.下面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由组成分子的原子内部的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引力还是斥力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分子间就只有相互吸引的作用,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就只有相互推斥的作用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 D.温度越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就越大 5.用r表示两个分子间的距离,Ep表示两个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当r=r0时两分子间的斥力等于引力.设两分子距离很远时Ep=0 [] A.当r>r0时,Ep随r的增大而增加B.当r<r0时,Ep随r的减小而增加 C.当r>r0时,Ep不随r而变D.当r=r0时,Ep=0 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从0℃升高到t℃时,压强变化如图2-1所示,在这一过程中气体体积变化情况是[] 图2-1 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确定 7.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缩,一次是等温压缩,一次是等压压缩,一次是绝热压缩,那么[] A.绝热压缩,气体的内能增加B.等压压缩,气体的内能增加 C.绝热压缩和等温压缩,气体内能均不变D.三个过程气体内能均有变化 8.如图2-2所示,0.5mol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则气体在状态B时的温度为[] 图2-2

第四章 化学热力学作业题

1.用来焊接金属的铝热反应涉及Fe 2O 3被金属Al 还原的反应 2 Al(s) + Fe 2O 3(s)→Al 2O 3(s) + 2 Fe(s), 试计算298K 时该反应的 。已知,Fe 2O 3 (s)和Al 2O 3(s)的 分别为-1676 KJ?mol -1和-824.2 KJ?mol -1。 2.已知298K 时,乙烯加H 2生成乙烷的反应焓变 ,乙烷的摩尔燃烧热 ,CO 2的摩尔生成热 ,H 2O 的摩尔生成热 。试计算乙烯的摩尔生成热。(52.7 KJ?mol -1) 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2326.27);(3)(2)(3)(-?=?+→+mol kJ rH g CO s Fe g CO s O Fe m θ ① 1243326.58);()(2)()(3-?-=?+→+mol kJ rH g CO s O Fe g CO s O Fe m θ ② 12431.38);()(3)()(-?=?+→+mol kJ rH g CO s FeO g CO s O Fe m θ ③ 计算下列反应的 。 )()()()(2g CO s Fe g CO s FeO +→+ 4.碘钨灯泡外壳是用石英(SiO 2)制作的。试用热力学数据论证:“用玻璃取代石θm r H ?θm f H ?1 θm r 4.136-?-=?mol kJ H 162θm c 07.156),(-?-=?mol kJ g H C H 12θm f 5.393),(-?-=?mol kJ g CO H 12θm f 8.285),(-?-=?mol kJ l O H H θm r H ?

高中物理3-3热学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训练

选修3-3 热学 知识点+典型题 一、分子动理论、内能和固体、液体 1、分子动理论 ①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6.02×1023mol -1,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的桥梁;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m 。 ①分子热运动: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温度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①分子力和分子势能: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减小。分子力F 、分子势能E P 与分子间距r 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当r=r 0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 ①气体分子运动速率按统计规律分布,表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 例题1: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小炭粒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是由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频繁碰撞造成的 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转化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E.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一定都增大 变式训练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液体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 B.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D.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E.当分子间距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变式训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 C.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这说明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E.布朗运动就是热运动 例题2:分子力F 、分子势能E p ,与分子间距离r 的关系图线如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取无穷远处分子势能E p =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小颗粒永不停息的无规 则运动。 反映分子运动 规律的实例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分子的运动, 发生在固、液、气任何两种物质之间) 共同点 ①都是无规则运动 ②都随温度升高而更加激烈 ③都反映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热学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热学答案 1. 解 :由致冷系数2122T T T A Q -== ε ()J T T AT Q 421221025.121 102731000?=-?=-= 2.解:锅炉温度K T 4832732101=+=,暖气系统温度K T 333273602=+=,蓄水池温度 K T 288273153=+=。kg 0.1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Q 热机的工作效率1212111T T Q Q Q A -=-== η,向制冷机做功)1(1 21T T Q A -=,热机向暖气系统放热分别为11212Q T T A Q Q = -=;设制冷机的制冷系数3 2343T T T A A Q A Q -=-==ε, A T T T T T T T T T A Q ?-?-=-+ =3 22 1213234)1( 暖气系统得到热量为: 112322112421Q T T T T T Q T T Q Q Q ??? ? ??--+= +=1123231Q T T T T T ?-T -= cal 41049.115000483 333 288333288483?=???--= 3.解:(1)两个循环都工作与相同绝热线,且低温T 不变,故放热相同且都为2Q ,在第一个循环 过程中22 1212111Q A Q Q Q T T +- =-=- =η,2 122T T AT Q -=;在第二个循环过程中高温热源温度提高到3T 的循环过程中2223232111Q A Q Q Q T T +-=-=- =η,2 32 22T T T A Q -=;因此2 32 22122T T T A T T AT Q -=-= 解得()()K T T A A T T 473173373800 106.12733 211223=-?+=-+= (2)效率增大为:3.42473 273 1132=-=- =T T η % 4.解:热机效率 1211T T Q A -≤,当取等号时1Q 最小,此时1 211T T Q A -=,

经典热学题目解析

第一章温度例题 例题1:已知一个气球的体积为,充得温度的氢气。当温度升高到37时,原有压强和体积维持不变,只是跑掉部分氢气,其质量减少了0.052Kg。试求气球内氢气在、压强为P下的密度是什么? 解: 由,气体在两种条件下满足 (1) (2) 将代入(1)、(2)两式,得 时, 例题2:一个抽气机转速为400转/分,每分钟能够抽出气体。设容器的容积问经过多长时间后才能使容器的压强由降到 ?

解:将容器内的和抽出的气体看作一个系统,按等温过程处理。满足 其中 由于米/分,联立以上两式得 例题3:道尔顿提出一种温标:规定理想气体体积的相对增量正比于温度的增量,采用在标准大气压时,水的冰点温度为零度,沸点温度为100度,试用摄氏度t来表示道尔顿温标的温度。 解:设比例系数为,有 (1) 从(,)(,)积分得 (2) 另由等压条件,有 (3) 将代入(2)、(3)得

于是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例题 例题1:已知热力学系统在某一准静态过程中满足定值(其中为常数)。设压强由P1 到P2,体积由V1到V2。求过程中系统所作的功。 解: 例题2:已知系统进行某循环过程的过程曲线如图中ACBA所示,求此过程系统所作的功。解:利用体积功的几何意义求 =

例题3:讨论下列三个过程的正负. (1)等容降温过程: (2)等温压缩过程: (3)从某绝热线上一点开始,在绝热线左侧,至上而下与同一绝热线相交于另一点的任一过程: 由 例题4:质量,压强,温度氮气。先等体增压至。然后等温膨胀压强降至。最后等压压缩体积压缩一半。求整个过程中和,(氮 ) 解:(1)求,与过程无关

第4、5部分:热学习题

第4部分 气体动理论 1.理想气体能达到平衡态的原因是[ ] (A) 各处温度相同 (B) 各处压强相同 (C) 分子永恒运动并不断相互碰撞 (D) 各处分子的碰撞次数相同 2. 如果氢气和氦气的温度相同, 物质的量也相同, 则这两种气体的[ ] (A) 平均动能相等 (B) 平均平动动能相等 (C) 内能相等 (D) 势能相等 3. 某气体的分子具有t 个平动自由度, r 个转动自由度, s 个振动自由度, 根据能均分定理知气体分子的平均总动能为[ ] (A) kT t 21 (B) kT s r t 21)(++ (C) kT r 21 (D) kT s r t 2 1)2(++ 4. 在标准状态下, 体积比为2 1 21=V V 的氧气和氦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相混合, 则其混合气体中氧气和氦气的内能比为[ ] (A) 2 1 (B) 3 5 (C) 6 5 (D) 10 3 5. 压强为p 、体积为V 的氢气(视为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 (A) pV 25 (B) pV 23 (C) pV 2 1 (D) pV 6.温度和压强均相同的氦气和氢气, 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k ε和平均平动动能k ε有如下关系[ ] (A) k ε和k ε相同 (B) k ε相等而k ε不相等 (C) k ε相等而k ε不相等 (D) k ε和k ε都不相等 7.两瓶不同种类的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等,但气体密度不同,则[ ] (A) 温度和压强都相同 (B) 温度相同,压强不等 (C) 温度和压强都不同 (D) 温度相同,内能也一定相等 8.容器中储有1mol 理想气体,温度t =27℃,则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总和为[ ] (A) 3403 J (B) 3739.5 J (C) 2493 J (D) 6232.5 J 9.在一定速率v 附近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f (v )的物理意义是: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给定温度下处于平衡态时的[ ] (A) 速率为v 时的分子数 (B) 分子数随速率v 的变化 (C) 速率为v 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D) 速率在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10.如图所示,在平衡态下, 理想气体分子速率区间v 1 ~ v 2内的分子数为[ ] (A) ?21d )(v v v v f (B) ? 2 1 d )(v v v v Nf O 1

力学与热学作业习题答案

力学与热学作业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 7.1.3 某发动机飞轮在时间间隔t 内的角位移为 34at bt ct θ=+- (:rad,t :s).θ 球t 时刻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解 答] 34at bt ct θ=+- 23d a 3bt 4ct dt θ ω= =+- 2 d 6bt 12ct dt ωβ==- 7.1.7 飞机沿水平方向飞行,螺旋桨尖端所在半径为150cm ,发动机转速2000rev/min.(1)桨尖相对于飞机的线速率等于多少?(2)若飞机以250km/h 的速率飞行,计算桨尖相对于地面速度的大小,并定性说明桨尖的轨迹. [解 答] 取地球为基本参考系,飞机为运动参考系。 (1)研究桨头相对于运动参考系的运动: n R 1.5314.16(m /s) 30 πνω== ?=相 (2)研究桨头相对于基本参考系的运动: ,321.7(m /s) νννννν=+⊥∴==绝相牵相牵 绝 由于桨头同时参与两个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匀速圆周运

动。故桨头轨迹应是一个圆柱螺旋线。 7.2.2 在下面两种情况下求直圆锥体的总质量和质心位置.(1)圆锥体为均质;(2)密度为h 的函数: h (1),L ρρρ =-为正常数. [解 答] 建立如图坐标O-x,由对称轴分析知质心在x 轴上。 由 c dm dv dv dm dv dv x x x x ρρ=== ?????? 得: (1)L 2 c 2 (a /L)d 3L 14 a L 3 x x x ππ= = ? 质量 21 m v a L 3ρπρ == (2)L 200c 2 00 a h ()(1)d 4L L L(h=L ) h a 5(1)()d L L x x x x x x x ππρρπ??-==--??? 质量 22 000h a L m (1)()d a L L 4x x π ρπρπ=-?=? 7.3.5 一转动系统的转动惯量为2 I 8.0kg.m =,转速为41.9rad/s ω=,两制动闸瓦对轮的压力都为392N ,闸瓦与轮缘间的摩擦系数为 0.4μ=,轮半径为r 0.4m =,从开始制动到静止需要用多少时间? [解 答] z z z M I β=∑ z 2z z M 15.68(rad /s ) I β∴= =-∑ x

初三物理热学典型例题解析

初三物理热学典型例题解析 初三物理热学典型例题解析 例1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的房间内(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解答冰完成熔化过程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它的熔点0℃,二是必须继续吸热.题中正在熔化的冰,温度是0℃的冰和0℃的房间没有温度差,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因此冰不能继续吸热,它不会继续熔化. 本题常见错误是片面认为晶体只要达到了它的熔点,就会熔化,得出冰能继续熔化的结论. 例2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水就一定会沸腾起来.这种说法对吗? 解答这是常见的一种错误看法.在学习了沸腾知识后,要会用它的规律来分析.这种说法有两点错误. 第一,100℃不一定是水的沸点,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第二,即使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温达到100℃,水也不一定能沸腾.这是因为完成液体沸腾,条件有两个:一是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二是液体要继续吸热,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不能说,水到了100℃,就一定会沸腾. 例3在很冷的地区,为什么常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而在实验室中,为什么用煤油温度计而不使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 解答酒精、水银及煤油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如果酒精、水银、煤油凝固成了固态或变成气体就无法用它来测温了.查熔点表可知:酒精的熔点是117℃,水银的熔点是39℃.又因为同一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也就是说酒精降至117℃才凝固,而水银降至39℃就会凝固,很冷的地区气温可低至40~60℃,这种情况下水银凝固,而酒精还是液态的,可以用来测气温.又查沸点表可知:酒精的沸点是78.5℃,而煤油的沸点约为150℃,凝固点约为-30℃,而水的沸点是100℃,实验时若用酒精制成的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酒精有可能变成气体而无法进行测量,而煤油仍是液体,还可以测高温.

传热学经典试题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3.导热: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同时, 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 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四、简答题 1 .试述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的差别,并各举1?2个实际例子说明。 (提示:从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的定义及特点来区分这三种热传递方式)

热学教程习题参考解(第五章)

《热学教程》习题参考答案 习 题 5-1.设有如图所示的为实线界面限定的任一系统, 以压强p 对抗外界均匀压强e p , 使系统的界面由实线膨胀到虚线的微元过程中,系统的体积增加V d ,试证明:(1)外界对系统所作的体积功为V p d e -;(2)若过程是准静态过程,则此体积功又可表示为V p d -。 证明:(1)气体体积膨胀做功实际是抵抗外界的力做功,所以系统体积增加,系统对抗外界做功为V p d e ,则外界对系统做的体积功为V p d e -; (2)如果是准静态过程,则系统和外界之间的压强相差一个无穷小,即e p p =,则此体积功为V p d -。 5-2.一系统由如图所示的A 状态沿ABC 到达C 态时,吸收了334.4J 的热量,同时对外作126J 的功。试问:(1)若沿ADC 到达C ;则系统作功42J ,这时系统吸收了多少热量?(2)当系统由C 态沿过程线CA 回到A 状态时,如果外界对系统作功是84J ,这时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其数值为多少?(答:(1)250J ;(2) -292J.) 解: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J (208ABC A C AC =-=-=?ACB W Q U U U (1) )J (250=+?=ADC ADC A U Q (2) )J (292-=+?=CA CA CA A U Q 系统向外界放出热量为292J 。 5-3.试在V p -图上画出为理想气体所完成的、以下准静态过程的曲线:(1) V p =;(2)kT p =;(3)kT V =,其中k 为常数.并计算当它们体积由1V 变至2V 时所作的 功.(答:(1)22122V V -;(2)0;(3)()k V V R 12-.) 解:画图略;由?=2 1 V V PdV W (1) V p =,)(2 1 212212121V V VdV PdV W V V V V -===?? 习题5-2图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热学专题复习解析(含答案)

热和能专题复习(一) 扩散、分子热运动、分子间作用力(多考简单填空或单选题目,重要度1) 用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 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 应(选填“A”或“B”)瓶.根据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 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 A.物质的温度B.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C.物质的分子结构D.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 固态物质分子间排列比液态和气态分子间排列要紧密得多,所以分子间的作用力更(填“强”或“弱”),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和形状。 王安石在一首诗《梅花》中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诗句.诗人根据远处飘来的淡淡的梅花香味判断出“是梅而非雪”,而他从远处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 A.分子的体积是非常小的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C.分子之间存在力的作用D.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间存在间隙来解释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将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mL C.一根细铁丝很难被拉断 D.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内能及其改变(多考单选和多选,概念模糊个别选项会比较困难,难度中等,重要度1)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也越大 B.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有关 C.震后疾病防控消毒时空气中散发一股浓浓的药味,是药物分子的扩散现象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单位也不同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B.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D.物体的温度为0℃时,其内能为零 在下列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给自行车打气时打气筒变热 B.电炉丝通电后变热 C.晒太阳感到暖和 D.一壶水在煤气炉上加热,温度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