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简史

1.新法密率:

明代朱载堉的“新法密率”。所谓新法,是有别于三分损益法而言;所谓密率,即采用数学方法求得十二平均律每律的等比数后再产生十二平均律,记载于《乐律全书》。

2.神奇秘谱:

由明代朱权所编辑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琴曲谱集,共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太古神品”:《广陵散》、《高山》、《流水》、《酒狂》等唐宋以前古曲15首;

下、中卷“霞外神品”:《梅花三弄》、《大胡笳》、《离骚》等48首古代名曲。

3.梆子腔:

○1梆子腔是一种戏曲声腔剧种,原于陕西、山西一带的民间曲调,又有秦腔、乱弹、西秦腔之称。○2梆子腔运用整齐句势和板式变化为主的音乐结构,其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文辞通俗易懂。○3梆子腔开创了戏曲音乐板腔体,即以一个基本的曲调为基础,作各种节奏,板式速度的变化来表现剧情的矛盾冲突。这种结构方式有别于之前出现在戏曲、说唱音乐中曲牌体结构。

4.兴隆笙:

是元中统年间由中亚地区传入元朝宫廷的早期管风琴,也是最早传入我国的键盘乐器。初该乐器音律与元朝宫廷不和,后经乐官郑秀改后,长期使用于宫廷宴乐。

5.俗讲

○1俗讲是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是取佛经中的故事编成诗文合体的通俗作品,用说唱相间的表演方式讲唱,脚本叫做变文。

○2变文是将深奥的佛教哲理通俗化利用讲故事和唱经的方式进行宣传又叫做俗讲、讲经文。(讲经文是唐代一种说唱艺术形式)

○3变文内容:a.讲述佛经故事,是佛教通俗化的结果;b.讲述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

○4变文是散文和韵文相间的叙事体,韵文部分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段,也有五言、六言的。音乐性、故事性都很强,借以吸引听众、传播佛经。变文有三类形式:a.只唱不说;b.只说不唱;c.有唱有说(占多数)。

6.六代乐舞:

简称“六乐”都是从黄帝时期开始历代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包括:

○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是黄帝时的图腾;

○2唐尧时的《咸池》,咸池是天上星宿命;

○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被孔子评为“尽善尽美”的音乐;

○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

○5商汤时的《大濩》,内容描写商汤伐桀;

○6周朝当代的《大武》,孔子评“尽美矣,未尽善也”。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一般规模宏大,歌舞相间。

7.曾侯乙墓:

出土主要乐器:○1编钟:每钟都能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正鼓音与侧鼓音构成大小三度的音程关系;○2编磬;○3建鼓、扁鼓、有柄鼓;○4笙、篪、25弦漆瑟、十弦琴、五弦琴。

子尧章,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江西鄱阳人,南宋诗词名家与音乐家。音乐史主要贡献:附有乐谱的《白石道人歌曲》词曲集,其中收入自废曲和古曲等词17首;旁附减字谱,祀神曲《越九歌》词10首;旁附律吕字谱,琴歌《古怨》(现存最早用减字谱记录的琴乐作品)1首,附减字谱。自度曲(指通晓音律的词人,自作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14首,如《扬州慢》等是我国最早的有明确作曲家的声乐作品。代表人物:姜夔;代表性谱集《白石道人歌曲》。

9.戏文

(一)南戏音乐:

是宋元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戏曲艺术,因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的浙江温州,除名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后为区别北方的杂剧而称“南戏”,当地称之为戏文。南戏形成晚于宋杂剧,但因有留存的剧本可证明其已是成熟的戏曲形式,故称认为是我国戏曲艺术正式确立的标志。

(二)特点:

○1曲牌唱腔上,采用五声音阶的南曲为主,风格细腻委婉;○2宫调使用:没有刻意的规定,一套曲子可有两三个宫调,即有相对的规范又有一定的灵活性;○3演唱形式上:没有一个主唱的约束,各行角色都可随时演唱,并采用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等多种歌曲形式;○4曲调运用上:出现朴素的戏剧性手法,生、旦等正剧人物多用典雅凝重的曲牌,净、丑等喜剧人物多用诙谐轻松的民歌;○5在创腔方法上,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

10.大司乐:

a大司乐是周朝王家音乐机构名称,同时还是这个机构当中最高音乐掌管的职称;

b主要掌管音乐行政、教育、表演;

c归大司乐统领的乐官主要有大师、小师、典同、典庸器;

d周代大司乐是中国最早的音乐学校。

11骨笛

1986~1987年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先后出土了25支骨笛。

形制:五六七八孔四种类型

时期:(1)前期:五六孔距今约8600年~9000年

(2)中期:七孔距今约 8200年~8600年

(3)晚期:七八孔距今约 7800年~8200年

12《乐记》

一,(1)《乐记》探讨了音乐的本源的问题。认为音乐产生于人类情感表达的需要。

(2)《乐记》探讨了音乐特征问题。从声音为表现手段,是声音的艺术,它表现的是人内在的情感。音乐的不同所激起的感情不同,音乐创作原则是和谐。

(3)《乐记》探讨了音乐与教育以及政治的关系问题,它强调音乐在教育及政治当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二,作为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之集大成者,《乐记》以其丰富的内容,系统的理论,被奉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经典。

(1)形制:两汉三国时期后世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形制正在逐渐确定下来。

(2)表演形式:自弹自唱的琴歌形式;无词无歌的器乐独奏形式。

(3)琴曲:《广陵散》《胡笳十八拍》《酒狂》《梅花三弄》《碣石调·幽兰》(目前仅见的一首以文字记谱的琴曲,现存日本)

14文字谱

(1)文字谱是唐代以前用文字记述弹琴指法和琴位专用谱式。

(2)减字谱: 古琴专用谱式,唐代曹柔首创。它是取原来的文字谱的基础上减化,缩写形成的。

* (3)工尺谱、俗字谱:是自宋代起开始流行并传承至今记谱法。

最早记录工尺谱的文献: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最早乐谱。元代熊鹏来《瑟谱》。俗字谱的文献:南宋朱熹的《琴律说》宋代姜夔《白石道人歌曲》自度曲

15八音:八音分类法,即依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木、草、丝、匏、竹等八类。

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6三分损益法(西周)

是我国最早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它所生的各律、制称为三分损益法。

17清商乐: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继承汉魏相和诸曲,又当时的民间音乐,发动形成的俗乐总称,简称清商。他包括:中原旧曲,吴声歌曲,西曲歌。

18杂剧

(一)宋杂剧音乐:

(1)它是继承歌舞戏,参军戏,歌舞,说唱,词调,民间歌曲等艺术形成的基础之上融合发展形成的戏曲形式。宋代源出北方的一种戏曲。

(2)北宋时的宫廷和瓦子勾栏内都有表演。南宋时在各种伎艺演出中已处于主要地位。

(3)结构:通常为两段:一称艳段,是表演日常生活熟事的开场小段。二称正杂剧是表演故事的杂剧主体。

(4)后面有时加上表演滑稽的尾段或杂扮。

(5)音乐来源:唐宋大曲、法曲、词调和市民音乐中的各种曲调。

(二)元杂剧

是元代在宋金杂剧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高度成熟的戏曲艺术。作品: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结构特点:○1一般为一本四折,有时可外加引子或插步,称作楔子;

○2全剧只由主角一个人歌唱,其他角色只有对白,七声音阶、一折一宫、慷慨激

越。唱腔:元杂剧的唱腔为曲牌体,其曲源出大曲、曲子、鼓子词、唱赚、调各

种北方的唐宋音乐,也有当时的创作,统称为北曲。

意义:从一唱到底的演唱形式、曲牌体的唱腔、宫调的结构布局、伴奏乐队的乐器和部分曲调的来源等方面看,元杂剧即是吸引了宋金杂剧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华,更是直接传承了诸宫调的音乐,而元杂剧音乐又以其成熟的艺术成就,直接哺育了后世戏曲音乐的成长,从而

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魏良辅

号尚泉,江西豫章(今南昌人)精于弋阳腔、海盐腔、尤钟情于昆山腔。为昆山腔代表人物。与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土改革昆山腔,使昆山腔成为大剧种。

20明代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四大声腔”

海盐腔:产于浙江海盐。余姚腔:浙江余姚慈溪一带戏文子弟所创。

弋阳腔:江西弋阳,因唱腔高亢激昂。故称为高腔。昆山腔:江苏昆山,又名昆腔、昆曲。

作品:明汤显祖“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清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21明清时期南方流行的说唱

弹词:又称评弹,弹唱词话、说小书、文书等,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

名称: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四名弹词、福州弹词。其中以苏州弹词影响最大。演唱形式:一般为自弹自唱,有一人的“单档”二人的“双档”三人的“三档”。演员表演时采用坐唱的形式。

篇幅:可长可短,有长篇,中篇、短篇。在苏州弹词中还有开篇等。

代表艺人:陈遇乾——“陈调”《玉蜻蜓》《白蛇传》俞秀山(传人朱慧珍)——“余调”《宫怨》《林冲》马如飞——“马调”《珍珠塔》

22西周时期的音乐等级制度

(1)为维护和巩固统治,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符合本朝的礼乐制度,从思想上巩固等级名分,以维护天子的权威。礼乐的“礼”就是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相互结合的礼仪。“乐”就是音乐,包括乐队,乐舞的编制,乐曲、乐舞的使用,等等。各级奴隶主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按不同场合举行礼乐,以体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相互间的关系,不得随意越。

《云门大卷》(黄帝)祭天神《大咸》(唐尧)祭地神

《九韵》(虞舜)祭四望《大夏》(夏禹)祭山川

《大濩》(商汤)祭先妣《大武》(武王)祭先祖

(2)祭祀对象不同,演唱、演奏、舞蹈的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不但如此。用乐的顺序也必须安预定进行,不能颠倒,所谓“分系”“又有序”。

(3)举行“射礼”时王用《驺虞》诸侯用《貍首》大夫用《采苹》士则用《采蘩》

(4)舞队编制天子人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

23魏晋时期的有故事情节的乐舞

有故事情节的:《踏谣娘》《代面》《苏中郎《拨头》

(隋唐五代)没有故事情节《踏歌》《五方狮子舞》

有故事情节《参军戏》《踏谣娘》

24.唐代宫廷音乐机构的种类和职责

1.大乐署:即管“雅乐”又管“燕乐”,还管乐师的成绩考核。

2.鼓吹署:专管仪仗音乐的机构。

3.教坊:唐代新设的宫廷音乐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歌舞和散乐的练习、排练、演出等事

务,成员有男有女。 4.梨园

25.明清时期的契约合奏形式

(一)弦索十三套:又名“弦索备考”清代蒙古族文人荣斋编。弦乐器为主。

(二)福建南音(三)西安鼓乐(四)潮州音乐

26.隋唐时期有哪些主要乐谱

《霓裳羽衣曲》《秦王破阵乐》

27春秋战国(先秦时期)有哪些主要音乐美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一)儒家

A孔子:a确定了音乐审美的标准是“尽善尽美”b.崇雅贬郑c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

B孟子:a认为无论是圣人还是凡人,对音乐都有共同的美感。b.音乐的本质是用来表现人的喜怒哀乐之情的c.王要“与民同乐”,不要“独乐乐”“少乐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政和才能“王天下”。

C荀子:a音乐所呈现出的音响必须“中”“和”而“不淫”所谓“审一定和”即“中声”

b抨击墨子的“非乐”思想,注重音乐的社会功能c.提出“中和”的审美标准反对“夷俗邪音”“郑魏之音”等淫声,主张“贵礼乐而贱邪音”进一步发展了前人的“中和”思想。《乐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论,标志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成熟。(二)墨家

墨子:主张“非乐”坚决反对音乐,认为音乐享受“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从事音乐活动会“废大人之听治,贱人之从事”会“亏夺民衣食之才”

(三)道家

A老子.提倡“无知无欲”追求“大音希声”

B庄子.a批判儒家礼乐思想b推崇自然音乐c倡导适性音乐

28.八音类法及其乐器

(一)金:铜铃、铜铙、铜鼓、镈钟周代的钟(镈钟、甬钟、钮钟、扁钟)

(二)石:磬(特磬、编磬)【石料】排箫

(三)土:陶铃、陶鼓、陶响、陶角、陶镛、陶埙。(四)木:柷、木鼓、敔

(五)丝:瑟、筝、筑、琴(六)革:应、县鼓、鼗、雷鼓(七)匏:笙、竽、巢(八)竹:箫、篴(即笛)篪、管29.唐时期燕乐的主要表演形式

燕乐:用于宫廷当中宴饮游乐及一般欣赏活动的音乐,是宫廷所用俗乐的总称。在唐朝,燕乐是俗乐的宫廷化俗乐是燕乐的民间基础。

燕乐也包括:a坐立两部伎:清乐诸乐、西凉乐、方夷诸乐

b包括各种音乐,声乐、器乐、舞蹈音乐、百戏、歌舞在隋唐中占有重要地位,比较有影响的是大曲和法曲。

30.周代的音乐教育机构、音乐教育

(一)教育机构:大司乐

a大司乐是周朝王家音乐机构名称,同时还是这个机构当中最高音乐掌管的职:称;

b主要掌管音乐行政、教育、表演;c归大司乐统领的乐官主要有大师、小师、典同、典庸器

d周代大司乐是中国最早的音乐学校。

(二)音乐教育

a建立了所谓的小学与大学。主要教学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又以“礼、乐、射、御”为主;b“乐”的学习内容:乐德、乐语和乐舞;c教育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即世子和国子;d音乐思想:演唱、演奏、舞蹈;e教育目的:是以音乐之和求得天地之和、君臣之和、上下之和,维持统治秩序。

31.散曲的曲式形式以及它与元杂剧、元曲之间的关系

(一)元散曲

A曲体形式:小令、带过曲、散曲 B创作方法:旧乐填词、新创曲词

(二)与元杂剧元曲之间的关系(散曲)

散曲是元代在宋代曲子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新音乐风格和语言特色的歌曲形式。它的音乐及歌词与元杂剧相同,二者并称元曲。其中要区别在于表演形式;散曲是用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纯声形式而杂剧是从人物角色用歌舞和念白的表演故事和综合性戏曲形式

33诸宫调和元杂剧之间的关系

(一)诸宫调

是宋元时期一种结构庞大的长篇说唱艺术,由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勾栏艺人孔三传所创。它的歌唱部分由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用一个宫调,但各套的宫调则不同,故得名(二)曲调:来源于唐宋大曲,曲子和市民音乐中的各种乐曲

表演形式:为一人讲唱到底,同时自击鼓或者锣和界方(水盏)另有拍板和笛伴奏(三)诸宫调和元杂剧的关系

从一到底的演唱形式,曲牌体的唱腔,宫调的结构布局,伴奏乐队的器乐和部分曲调的来源等方面看,元杂剧既是吸收了宋金杂剧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华,更是直接传承了诸宫调的音乐

32魏晋时期的中外音乐交流

A《龟玆乐》今新疆库车一带的音乐

歌曲《善善摩尼》解曲《婆伽兒》舞曲《小天》《疏勒盐》

B《西凉乐》今甘肃武威张掖一带的音乐至魏、周之际、谓之《国伎》《国乐》

歌曲《永世乐》解曲《万世丰》曲,《于阗佛曲》

C《疏勒乐》今新疆西南喀什、疏勒、英吉沙一带的音乐

歌曲《亢利死让乐》舞曲《远服》解曲《盐曲》

D《安国乐》今乌兹别克斯坦哈音乐拉地区的音乐

歌曲《附萨单时》舞曲《末溪》解曲《居和》

E,《康国乐》今新疆北部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音乐

歌曲《农和正》殿舞曲《贺兰钵鼻始》《末溪波地》《农惠钵鼻始》《前拔地惠地》

F《天竺乐》今印度的音乐于前凉时期传入

歌曲《沙石疆》舞曲《天曲》

G《高丽乐》即今朝鲜音乐,传入时间亦起自后魏,隋代

歌曲《芝栖》舞曲《歌芝栖》

中音史选择题

近代西方音乐最早传入中国的途径是——“西方传教士的活动” 标志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开端的是(学堂乐歌)的兴起。 西方教会在中国创办的最早的一所学校是————“马礼逊纪念学堂” 在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活动中,荣获头奖的作品是——“贺绿汀的《牧童短笛》” 下面曲目不属于刘天华创作的是《江河水》 “刘天华“最先把二胡、琵琶引入到专业的音乐教育” 华彦均(阿炳)的二胡作品有《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 华彦均的琵琶作品有《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川》 把中国戏剧传播到国外并获得国际声誉的第一位戏剧表演艺术家是“梅兰芳”。 《毕业歌》的词曲作者分别是“田汉和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分别是“田汉和聂耳” 《松花江上》的词曲作者是“张寒晖” 《在太行山上》的词曲作者分别是“桂涛声和冼星海” 《游击队歌》的词曲作者是“贺绿汀” 《大刀进行曲》的词曲作者是“麦新” 《长城谣》的曲作者是“刘雪庵” 冼星海合唱作品中最突出,影响最广泛的一部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玫瑰三愿》的曲作者是“黄自” 聂耳的作品有——“《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寒外村女》”。《黄河之恋》不是他的作品 刘雪庵的作品有——《何日君再来》《红豆词》《长城谣》。 《渔光曲》的作者是“任光” 冼星海创作的儿童歌曲是《只怕不抵抗》 作曲家江文也的代表作是《台湾舞 曲》 《二月里来》出自冼星海的《生产 大合唱》 《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曲作者是 “马可” 歌曲《五月的鲜花》的曲作者是— —“马可” 马思聪的《思乡曲》是根据“内蒙 古民歌——《城墙上跑马》”创作而成。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立的一所 艺术学府是“鲁迅艺术学院” 深受军民欢迎的《兄妹开荒》是一 部“秧歌剧”题材作品。 《白毛女》的出现时中国新歌剧探 索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标志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开端的事 ( A ) A ,学堂乐歌 沈心工编写的第一首乐歌( D ), 成为学堂乐歌真正的开端、 D《体操》 沈心工在东京创办“音乐讲习会”期间 编写了第一首乐歌《体操》,该曲又名 (A) A《男儿第一志气高》 我国近代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西式 管弦式乐队是(B) B,上海贫儿院乐队 中国近代最早的音乐期刊由李叔同创 刊的(B) B《音乐小杂志》 乐歌《送别》的创办方法是(C) C依曲填词 我国近代音乐教育不家有着“少年分流 倜傥,青年为人师表,中年皈依佛门” 奇特人生经历的是(B) B,李叔同 1927年国立音乐院在上海建立,(B) 为这所音乐学府贡献了毕生的心血。 B,萧友梅 第一个把欧洲的比较音乐学引进我国 的音乐家是(B) B王光祁 下列哪位作曲家曾被萧友梅誉为“中国 的舒伯特”(B) B.赵元任 (B )较为系统的将西方音乐美学理 论介绍到了中国,奠定了中国美学发展 的基础、 B青主 艺术歌曲《问》是(B )的代表作。 B萧友梅 我国近代音乐史中最早进行“中国派和 声”实验的作曲家是(A ) A赵元任 《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B ) B刘半农,赵元任 20世纪20年代,以编创儿童歌舞表演 演曲和儿童歌舞剧为主要音乐创作活 动的音乐家是(B ) B李锦辉 李锦辉最成功的一部儿童歌舞据是 ( A ) A《小小画家》 (B )被公认为是将欧洲作曲技术 理论全面,系统的引入中国专业教育的 一代音乐宗师 B黄自 下面那首作品不是黄自创作的(B ) B《也是微云》 青主创作的(B )是我国近代艺术歌 曲的开篇之作。 B《大江东去》 黄自的“四大弟子”是贺绿汀,江定仙, 刘雪庵和(B ) B陈田鹤 我国近代第一个明确抱着“音乐教国” 的思想而踏上音乐研究道路的音乐家 是( B ) B王光祁

中音史复习(近代史)题

中音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华彦钧:(阿炳)江苏无锡人,在二胡、琵琶的创作、演奏上有相当大的 造诣;琵琶技艺尤为高超。以卖唱奏乐为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曾派员前往无锡录制他演奏的曲目,但只初步录了6首,遗憾是他于1950年冬病故。二胡代表作:《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琵琶代表作:《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2、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19年元月正式成立了蔡元培自任会长的“北 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它是一个新型音乐社团。先后组建了国乐和西乐两部分,并设中乐唱歌班等。聘请萧友梅为导师,并实际主持该会。因此。音研会实为北京大学所设一所业余音乐学校。特点:①专业性、学术性; ②倡导“美育”教育;③传授中外音乐知识和技能;④促进世界文化运动; ⑤创编音乐作品、创办音乐期刊。 3、上海国立音乐院: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独立 建制的高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1929年7月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为院长。特点:①专业性、学术性;②倡导“美育”教育;③传授中外音乐知识和技能;④促进世界文化运动;⑤创编音乐作品、创办音乐期刊。学生以当时黄自“四大弟子”之称的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为代表 4、丰子恺:(1898—1975)原名润,1919年取字子恺,浙江桐乡人。是李叔 同的学生。“五四”时期同吴梦非、刘志平,在上海创办了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和中华美育会。是一位美术家,中国漫画的创始人,是文学家,翻译家,音乐理论家。编写翻译编译了《孩子们的音乐》、《音乐的常识》、《近代二大乐圣的生涯与艺术》等。 5、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1、第一阶段:“九一八事变后”开始; (1)标志:国力音专成立抗日救国会,进行爱国主义歌曲创作;

南艺钱慧老师中音史复习资料

远古夏商时期 中国音乐起源:《模仿自然说》《情感本能说》《劳动起源说》《异性求爱说》《巫术起源说》 《葛天氏之乐》是一部载歌载舞的乐舞,表演时有三个表演者手中拿着牛尾巴,边舞边唱,一共有八首歌曲。 乐舞还有黄帝时代的《云门》,黄帝时代所作至尧时代增修的《咸池》。《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咸池为东方日浴地,有可能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乐舞。《箫韶》简称《韶》,可能此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缘故。 《夏龥》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 《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功勋的乐舞 商代的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 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了用禽骨制成的骨哨和卵形的陶埙,至今约7000年,1986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出土了用鹤骨制成的骨笛,至今约9000年。 1977年湖北崇阳出土的铜鼓,1976年河南安阳安屯好墓出土的编绕。 周秦时期 周代的礼乐制度:为维护和巩固统治,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符合本朝的礼乐制度,从思想上巩固等级名分,以维护天子的权威。礼乐的礼就是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相互结合的礼仪,乐就是音乐,包括乐队,乐舞编制,乐曲,乐舞的使用。 佾指古代乐舞的行列,一是认为每佾固定为八人,另一种认为人数与八佾相同。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用四,士二 乐县:。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其声。 周代掌管音乐的乐官最高级别为“大司乐”,为中大夫,一般具有行政,教学和演奏三职能。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乐包括乐德,乐舞和乐语。 宫廷乐舞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 六代乐舞简称“六乐”,都是从黄帝时期开始历代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分别是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唐尧时期的《咸池》,虞舜时期的《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周朝当代的《大武》。 小舞是相对于“六代乐舞”等大型乐舞而言,那些13岁至19岁的国子们还必须学习一定数量的小舞。 颂乐: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君相见时等重大典礼的乐舞。 雅乐:有大雅和小雅之分。 房中乐也是一种燕乡食乐,一般用于后妃们侍宴时演唱。

中音史问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六代乐舞 简称“六乐”,从皇帝时期开始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皇帝时的《云门》、唐尧时的《咸池》、虞舜时的《萧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周代时的《大武》。《大武》是六代乐舞之一,是西周时期产生的,一部歌颂武王伐纣的大型史诗性乐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2.八音分类法 周代乐器的分类法和名称,周代乐器数量增多,为了便于学习和认识,依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共分成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三分损益律 是我古代最早计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春秋时期出现,它所产生的各律形成一种律制,称为三分损益律。它是一种生律的方法,是把一个振动体的长度分为3份,去掉它是三分之一,得三分之二,称“三分损一”。如加上它是三分之一,就得三分之四,称“三分益一”它所生的个律形成一种律制,为三分损益法。三分损益法采用五度相生律的求律方法。缺陷是:1.半音不均等;2.黄钟不能还原;3.旋宫转调受影响。 4.乐府 西汉统治者在继承秦朝的理念和制度上建立的音乐机构。1)职能:①编写各种宫廷仪式音乐,包括祭祀、宴飨等;②采集、整理、改编曲调和歌词;③编配乐器;④编写军乐; ⑤训练军乐队;⑥研究音乐理论;⑦组织演唱或演奏活动 2)代表人物:李延年,协律都尉职位;创作《乐府新诗》 5.乐记 是我国最早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儒家音乐美学著作。《乐记》:是儒家音乐理论专著,其作者尚无定论,其对中国音乐美学史所做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乐记》讨论了音乐的本源问题。②《乐记》探讨了音乐的特性问题。③《乐记》探讨了音乐教育以及政治的关系问题。《乐记》强调音乐在教育和政治当中发生的作用认为音乐可以陶冶性情,修养身心,可以调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音乐还是政治统治的手段。 6.李延年 汉代乐府机构中著名的音乐家,中山人,乐工出身,他的音乐才能很受汉武帝的赏识,曾做过协律都尉,主要成就是能创作歌曲并演唱。他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新声二十八解”是汲取西域音乐的精华进行创作的最早记录,创作《乐府新诗》。 7.相和歌 原是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既有原始的民间歌曲,又有在民歌基础上加工改编的艺术歌曲。成熟的相和歌有三种调式为平调、清调、瑟调。 8.相和大曲 随着相和歌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歌、舞、乐综合的多段式“大曲”,即所谓“相和大曲”。 9.鼓吹 所用乐器以排箫、笳为主,有黄门鼓吹、骑吹、短萧铙歌等。 10.鼓吹乐 一种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并兼有歌唱的艺术形式。它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音乐传入中原后和汉族传统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的。鼓吹乐以其雄壮、粗犷的气势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由于乐器的配置和用乐场合不同,鼓吹乐可分鼓吹和横吹两种。横吹是以鼓和角为主奏乐器,在仪仗、道路上行进时于马上所奏之乐。鼓吹是以排箫和笳为主要乐器,常在殿庭、官署、

1.1.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复习

中国音乐史部分 中国音乐大约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以先秦为代表的雅乐时期,唐宋时期的燕乐时期和宋元以后的戏曲音乐时期,这可以说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三个大阶段。除了雅乐、燕乐、戏曲音乐三大音乐形式外,中国还有许多民间音乐,分为三大类:民歌、民间器乐音乐、曲艺……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公元前11C以前)大约从五万年前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简单的乐器和乐舞。山西万泉荆村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属于这一时期的骨哨、陶埙,有的已可吹奏由两、三个音构成的简单旋律,同时还有鼓、磬、侖等打击乐器和管乐器。 第二章、周秦时期(公元前11C—公元前206 年) 1、西周的宫廷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雅乐、颂乐、房中乐和四夷之乐等几种。

2、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乐器方面也有很大发展,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候乙编钟,全套共六十四枚。由于乐器品种增多,出现了“八音”分类法,即按制作材料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3、十二律的名称初见于《国语》,它们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4、音乐理论是总结音乐实践的经验而得,但反过来又可进一步指导实践,三分损益法(又称五度相生法、隔八相生法)十二律理论,对于音阶构成、乐器制造等都有重大的影响。 5、礼乐制度:周王朝汲取商朝灭亡的教训,为巩固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认为“礼”可以分别贵贱等级,“乐”则可以使人互相和敬,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够维护贵族的等级秩序,巩固统治阶级内部,从而有效地统治人民。 例如(赏乐时):天子--八佾之舞(8*8)诸侯--六佾之舞(8*6) 大夫--四佾之舞(8*4)

中音史资料

小曲:被认为可以和唐诗、宋词、元曲相媲美的一种艺术形式,建立在声腔基础之上的一字多音的民歌,较之于建立在“声韵”基础上的一字一音的古代民歌有着更加动听的旋律美感。小曲其艺术形式音乐结构:1 一曲的变体 2 一曲前后分开3 一曲重叠运用 4 多曲连成一套 5 曲间加帮腔 开门六喜:说明我国民间音乐已经具有一定高度的发展。 木卡姆:概念是新疆维吾尔著名的古典音乐,是由声乐、器乐、舞蹈组合而成的一种大型套曲。音乐结构:1 穷拉额曼即“大曲”2 达斯坦即“叙事套曲” 3 麦西热普即“歌舞套曲”。 纳西族音乐大致包括“热美磋”“白沙细乐”“洞经音乐”三个组成部分 弹词:曲种分苏州、扬州、长沙、四明南词、绍兴平湖掉。伴奏乐器:琵琶、三弦等弹拨乐器。演唱形式:一人的“单档”二人的“双档”三人“三档” 四大声腔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 梆子腔又称乱弹、秦腔或西安秦腔。梆子腔是戏曲音乐板腔体首创剧种。 梆子腔的音乐特点:其曲调主要根源与陕、晋、陇东等地的民间曲词其音乐特点是声音高亢激越气势雄壮既适合表现慷慨激昂和凄楚悲切之情,又具有活泼流利和插科打诨之趣,他属于板腔体,唱腔由一个基本曲调,按角色要求和剧情产生变化,一般分为华音和苦音两大类。花音又叫欢音,用来表达欢乐的音感,苦音又叫哭音,用来表达表达悲伤的情感,由于梆子腔的音乐风格粗犷有力,文字通俗易懂,很受北方各地群众的欢迎。 皮簧腔:西皮与二黄相结合的声腔。皮簧腔音乐属板式变化体。 琵琶音乐清明时期我国琵琶再度出现了艺术高峰时期,以反弹琵琶与唐代拨弹琵琶的艺术高峰相辉映,名曲众多,成为一个时代特色的艺术。 新法密率:即十二等程律,朱载堉的“新法密率”理论,不仅在我国乐律学研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际上同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也反映我国明代在世界律学研究领域中所具有的领先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十二平均律”学说,也是我国明代最重要的乐律理论成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不可低估的重大影响。《神奇秘谱》朱权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 《弦索备考》这是目前所见我国第一部器乐合奏谱。 中国近代早期音乐教育,是由西方传教士首先创立的。 “学堂乐歌”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的历史开端。特定概念是指清末民初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及其所教唱的歌曲。学堂学歌以抵御外侮、富国强兵为其最主要的内容。表现形式:它是一种填词形式的歌曲,其曲调来自日本、欧美国家,少量采用中国民间曲牌。 《音乐小杂志》:是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春柳社”是我国最早的话剧社团。《乐典教科书》我国最早出版一本比较完备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 《春游》李叔同词曲我国近代最早的一首三部合唱曲。 《请君对镜》沈心工作歌,许淑彬作曲。是我国第一首分节歌形式的对唱歌曲。《和平进行曲》赵元任是我国近代早期在复调思维基础上进行创作的第一首钢琴曲。 音乐讲习会:我国近代第一个音乐社团。 伶工学社:我国第一个专业戏曲学校。 萧友梅:我国近代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对中国新音乐的贡献以音乐教育最为突出,曾与杨仲子等人创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学科并

中音史重点!!

《中音史》重点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六代乐舞:黄帝时的乐舞叫《云门大卷》;唐尧时的《大咸》;虞舜时的《韶》;夏禹 时的《大夏》;商汤的《大濩》;周武王的《大武》。 2、《成相篇》:战国时期荀子参照民间歌曲的结构编写的一首歌词,它可能是后世说唱音乐 的最初形式。 3、大司乐:周王朝的音乐领导机构,是世界上出现得最早、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 机构。培养对象主要是王和诸侯的长子、公卿大夫的弟子,以及由民间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 目的主要是为了让世子、国子们学会统治之术,而不是为了让他们将来亲自去表演这类东西。 大司乐贵族子弟学习乐与礼,是为了让他们懂得礼乐制度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有效措施。 4、采风制度:周朝制定的一种收集民间歌曲的制度。周王朝从巩固统治阶级利益出发,想通 过采风来了解民意,改正施政中的错误。采风整个过程:①派人采集民间歌曲②派人筛选和修改歌词③由国王亲自审查其内容是否违反当时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以及决定对选中的歌词如何利用。 5、八音:周代把不同的乐器制作材料分为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称为 “八音”。 6、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振动弦分的长度代表音的高低关系的律制,称作“三 分损益律”。《管子·地员篇》中记载的五声音阶的计算法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音律计算方法。 7、诸宫调:是一种大型的、更加发展了的说唱形式。常是成本的长篇说唱形式,音乐非常复 杂,突破了一个宫调一个曲牌的范围,已经能够适应表现内容较为复杂的故事。它的音乐结构,由多种多样的曲式单元所组成。最早出现于11世纪北宋时期,首创者是民间艺人孔三传。 8、四大声腔:昆山腔、弋阳腔、梆子腔(属于板腔体)、皮黄腔(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声 腔组合而成)。 二、问答题 1、远古至周代时期的乐器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远古时期的乐器,主要以打击乐和管乐器,乐器的构造简单,就地取材,并出现二音,三音的音阶形式。例如鼓,早期是陶土制的,到殷代才是木制和铜制;还有磬、足鼓等。管乐器有埙,陶制,顶端有吹口,埙体上有按音孔。夏商时期的乐器,已有发展水平较高的乐器,乐器的材料也有青铜器的出现,制作较为精美,并且音域扩大,有半音音阶的出现。河南辉县商代墓葬中出土三个陶埙,可吹出十一个音,可见音域扩大,并能吹出复杂的曲调。 河南出土的五音孔陶埙,有连续出现的半音。周代时期的乐器进一步发展,并且形制和性能都有很大的提高,造型精美。并出现了弦乐器,琴和瑟。十二律与七声音阶已具备。如陕西出土的中义编钟,造型精美,每口钟上可奏出两个音。琴,右手拨弦,左手按弦,更变弦长来发出不同的乐音。瑟,只弹散音,一弦一音 6、元代杂剧和南戏音乐有什么特点? 答:元代杂剧——元杂剧的音乐属曲牌体,其曲牌来源于大曲、诸宫调、词调、和其他旧曲。以唱曲为主,所用音乐称“北曲”,主要应用七声音阶,多跳进,音调奔放豪爽,激越粗犷,节奏比较强烈豪放。这种音调特征表达当时广大的被压迫群众对当时的统治的激愤之情。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雄踞剧坛最繁盛的时期。剧本注重舞台性,漠视生活外 部形态真实,以象征化的手法,表现剧作的内在情绪,作家流逸的情思与本质性的真

中音史及其答案

1、⑴原始社会时期的音乐形式及特点如何?答案: 形式:集诗,乐舞于一身。特点1)音乐与人类 认识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有直接关系。2)节奏 是当时组织音乐的重要手段。3)音阶概念比较 简单。4)乐器由不固定音高到固定音高。5)乐 器的种类由少到多的发展。6)乐舞是原始社会 时期音乐重要形式。7)音乐为氏族成员共同享 乐。⑵原始社会的乐舞有哪些?答案《弹歌》《蜡 辞》《云门》《咸池》《音召》《萧韶》⑶六代乐舞 的产生时间及名称?答案:黄帝《云门》,尧《咸 池》,禹《夏》,商《濩》,周《武》。 2、⑴我国音乐文化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其依 据是什么?答案:1986~1987年间,在河南省舞 阳县贾湖村先后出土了25支骨笛。这些骨笛多 为用鹤骨制成。距今8000~9000年,这也是我过 音乐文化可考的最早的年代。⑵远古、夏商时期 的乐器有何分类?答案:打击乐器,吹奏乐器。 及其代表乐器。答案:远古1:鼓,骨笛,骨哨,陶埙,籥。2夏:铜铃、石磬、陶埙。商:编磬、编铙、虎纹特磬、五音七孔、排箫、兽面纹大铙3、⑴何谓“八音”分类法?答案:我国最早的乐器

分类方法。按制作材料将乐器分为金,石,土, 革,丝,木,匏,竹八类。⑵产生于何时?答案:产生于周代。 4、⑴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答案:《诗 经》。它是如何分类的?答案:风、雅、颂。⑵ 其中的精华部分是什么?答案:分。⑶代表作品 举出一二。答案:豳风《七月》,召南《行露》, 魏风《伐檀》。 5、⑴何谓“楚声”?答案: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歌 曲体裁,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形成的。⑵代表 作品?答案;屈原《离骚》,《九歌》,,《天问》,《九章》。 6、⑴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三家对音乐的态度如 何?答案:儒家:开强调音乐社会教化功能。墨 家:忽视音乐对社会、对人类具有不同功能。道 家:提倡自然,否定一切人为音乐。提出了“大 声希声”,“音声相和”等命题,开道家音乐思想 之先河,对后世音乐美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⑵这一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著作是哪一部? 答案:《乐伦篇》 7、⑴乐府的产生、任务是什么?答案:1)汉武帝时, 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

中国音乐史复习重点

中音史 清末民初音乐 学堂乐歌主要内容:抵御外侮、富国强兵学堂乐歌的兴起实际上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历史的开端。其中以《中国男儿》最具代表性,旋律来源于日本歌曲《学生宿舍的旧吊桶》 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 沈心工《体操--兵操》《革命军》《赛船》《竹马》《铁匠》《黄河》李叔同在《音乐小杂志》中称他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 李叔同1906年编印了《音乐小杂志》类别:爱国歌曲《祖国歌》《我的国》《出军歌》《大中华》《隋堤柳》抒情歌曲《春郊赛跑》《春游》《忆儿时》《早秋》《西湖》《送别》出家后哲理歌曲《清凉》《山色》《花香》《世梦》《观心》 曾志忞《练兵》《游春》《扬子江》《海战》《新》《秋虫》 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李叔同与曾孝骨等组织的话剧“春柳社” 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近代早期的音乐社团:有沈心工的音乐讲习会,曾志忞的亚雅音乐会曾志忞创立,以“发达学校社会音乐,鼓舞国民精神”为宗旨夏季音乐讲习会张謇的伶工学社是我国第一个专业戏曲学校 二十年代音乐 萧友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我国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1、1927年创办了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1929年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中国近代最早的专业音乐院校)。2、《卿云歌》曾被北洋政府定为中华民国国歌3、中国第一首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代表作品:《问》《南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 赵元任萧友梅称之为“中国的舒伯特”1、20年代:《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赵元任曲《卖布谣》《劳动歌》《上山》《听雨》《呜呼三月一十八》(和鲁迅杂文《纪念刘和珍君》可谓音乐界和文学界“匕首雨投枪”之双璧)《也是微云》《海韵》(徐志摩词,赵元任曲,是赵元任歌曲创作中唯一的一首具有清唱剧特色的合唱作品)《秋钟》2、30年代《西洋镜歌》《我是个北方人》《背着枪》 3、40年代,《老天爷》4、《新诗歌集》是体现五四时代精神的第一本歌曲集。黎锦晖高举平民音乐旗帜的音乐家1儿童歌舞表演曲:《可怜的秋香》(是儿童歌舞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品)《好朋友来了》《因为你》《寒衣舞》《欢乐歌》《谁和我玩》《努力》《吹泡泡》《蝴蝶姑娘》2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长恨歌》《三蝴蝶》《春天的快乐》《神仙妹妹》《七姊妹游花园》《最后的胜利》《小小画家》《小羊救母》《小利达之死》。刘天华中国二胡音乐的奠基人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以及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创作了“十大二胡名曲”:《病中吟》《苦闷之讴》《悲歌》《良宵》《闲居吟》《月夜》《空山鸟语》《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 王光祈是音乐救国的理想主义者重要理论著作《德国人的音乐生活》《欧洲音乐进化论》《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中国音乐史》 中华美育会1919年,上海成立,吴梦非、丰子恺、刘质平发起,成员多位来自全国学校的音乐美术教师。建团宗旨:联合全国艺术工作者和大中小学艺术教师,共同推进新艺术活动。1920年,办会刊——《美育》。办刊宗旨:宣传美感教育和艺术民主化并探讨有关艺术教育问题。 大同乐会1919年,上海成立,前身是“琴瑟学社”是20~40年代历史最长,规

大二下中音史 复习

一、填空题: 1、贺绿汀创作的一首非常有名的钢琴曲是《牧童短笛》。 2、李叔同是我国近代音乐家、美术教育家早期话剧运动的倡导者。法号“弘一”代表作《茶花女》《黑奴吁天录》。 3、1927年,萧友梅在上海创办了我过第一所音乐院——“国立音乐院”,并担任院长。 4、阿炳的代表作有:《二泉映月》、《听松》、《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 5、《唱支山歌给党听》是作曲家朱践耳的作品。 6、《歌唱二小放牛郎》《我们走在大路上》是作曲家李劫夫的作品。 7、《黄水谣》是冼星海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五乐章。 8、80年代中期,通俗音乐在我国流行起来,具有中国“摇滚”风格的代表作品是《一无所有》。 二、名词解释: 1广东音乐:广东音乐是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的乐种之一,包括粤剧和潮州音乐、小曲及地方性民歌曲艺等,主要流传于珠江三角洲,是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在当地民间“八音会”和粤剧伴奏奏曲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作品《旱天雷》《步步高》《赛龙夺锦》《平湖秋月》等。 2 音乐社团:五四时期,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国内出现了兴办各种新文化事业,建立各种“新式文艺学术社团”。西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出现了“北大音乐研究会”“中华美育会”“北京爱美乐社”“国乐改进社”等。 3秧歌剧:答:1940年代初,在陕甘宁根据地开展的“新秧歌剧运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歌舞小戏,其特点是:以故事化的歌舞表演为主,人物,情节,化装,表演上都比较简单,一般在露天的广场演出,其音乐多采用陕北民歌曲调和地方戏曲,曲艺音乐填词改编,其内容大多与抗战,生产和反帝反封建相关。 4学堂乐歌答:自1904年左右开始,在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上教习的歌曲。这些歌曲的曲调太多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歌曲(包括一些艺术歌曲),由一些留学欧日回国的学人填上具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内涵的新词而成。代表曲目有《何日醒》(夏颂莱编词)《中国男儿》《十八省地理历史歌》《黄河》《扬子江》等。 5萧友梅是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创办者和首任校长。他在专业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教材,教法,音乐创作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本土的专业音乐人才,中国的专业音乐作曲也自他而始,改变了中国历史上音乐的“集体创作”和“依曲填词”的创作传统。 6新歌剧:以1945年歌剧《白毛女》的上演为起始标志的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民间音乐风格特征的歌剧体裁,新歌剧产生于西方歌剧与边区秧歌剧相融合的实践基础之上,其音调广泛地采用了中国民歌(如河北民歌《小白菜》)和戏曲曲艺音乐教材,并吸纳了欧洲歌剧中戏剧化的音乐表现手段(如咏叹调,宣叙调的不同功能应用,人物的主导性音乐主题及其发展,和声、复调、合唱、伴唱、重唱和管弦乐队的应用等)。新歌剧的代表性歌剧作有《白毛女》、《刘胡兰》、《赤叶河》、《小二黑结婚》、《柯山红日》《红珊瑚》《洪湖赤卫队》等。

中音史问题(附答案)

中音史问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六代乐舞 简称“六乐”,从皇帝时期开始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皇帝时的《云门》、唐尧时的《咸池》、虞舜时的《萧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周代时的《大武》。《大武》是六代乐舞之一,是西周时期产生的,一部歌颂武王伐纣的大型史诗性乐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2.八音分类法 周代乐器的分类法和名称,周代乐器数量增多,为了便于学习和认识,依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共分成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三分损益律 是我古代最早计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春秋时期出现,它所产生的各律形成一种律制,称为三分损益律。它是一种生律的方法,是把一个振动体的长度分为3份,去掉它是三分之一,得三分之二,称“三分损一”。如加上它是三分之一,就得三分之四,称“三分益一”它所生的个律形成一种律制,为三分损益法。三分损益法采用五度相生律的求律方法。缺陷是:1.半音不均等;2.黄钟不能还原; 3.旋宫转调受影响。 4.乐府 西汉统治者在继承秦朝的理念和制度上建立的音乐机构。1)职能:①编写各种宫廷仪式音乐,包括祭祀、宴飨等;②采集、整理、改编曲调和歌词;③编配乐器;④编写军乐; ⑤训练军乐队;⑥研究音乐理论;⑦组织演唱或演奏活动2)代表人物:李延年,协律都尉职位;创作《乐府新诗》 5.乐记 是我国最早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儒家音乐美学著作。《乐记》:

是儒家音乐理论专著,其作者尚无定论,其对中国音乐美学史所做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乐记》讨论了音乐的本源问题。②《乐记》探讨了音乐的特性问题。③《乐记》探讨了音乐教育以及政治的关系问题。《乐记》强调音乐在教育和政治当中发生的作用认为音乐可以陶冶性情,修养身心,可以调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音乐还是政治统治的手段。 6.李延年 汉代乐府机构中著名的音乐家,中山人,乐工出身,他的音乐才能很受汉武帝的赏识,曾做过协律都尉,主要成就是能创作歌曲并演唱。他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新声二十八解”是汲取西域音乐的精华进行创作的最早记录,创作《乐府新诗》。 7.相和歌 原是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既有原始的民间歌曲,又有在民歌基础上加工改编的艺术歌曲。成熟的相和歌有三种调式为平调、清调、瑟调。 8.相和大曲 随着相和歌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歌、舞、乐综合的多段式“大曲”,即所谓“相和大曲”。 9.鼓吹 所用乐器以排箫、笳为主,有黄门鼓吹、骑吹、短萧铙歌等。 10.鼓吹乐 一种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并兼有歌唱的艺术形式。它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音乐传入中原后和汉族传统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的。鼓吹乐以其雄壮、粗犷的气势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由于乐器的配置和用乐场合不同,鼓吹乐可分鼓吹和横吹两种。横吹是以鼓和角为主奏乐器,在仪仗、道路上行进时于马上所奏之乐。鼓吹是以排箫和笳为主要乐器,常在殿庭、官署、 宴饮中用。鼓吹乐表现出雄壮、威武、粗犷、沉厚的气势。 11.琵琶 汉代,在弦乐器的发展方面,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出现了抱弹乐器。

中音史复习

中音史 一.名词解释 新音乐运动:是将其作为倡导学堂乐歌的终极目标1919年“五四”运动后,萧友梅曾将新音乐(他谓之“新乐”或“今乐”)用作“旧乐”(指中国传统音乐)的对称。 学堂乐歌:1概念: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 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 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 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2意义:是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最初阶段的萌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20世纪我国群众歌曲的基本定位。 3 内容:宣扬富国强兵、抵制外辱的爱国精神 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 对象为中小学生的军歌 呼吁妇女解放,主张男女平等 宣传新文化,去除旧习俗 陆华柏: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在过华中师范大学担任过教员和音乐系主任。作有歌曲、管弦乐、歌剧等作品。特别是歌曲《故乡》和管弦乐康藏组曲》最为出名。 大同乐会:这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颇有影响的一个国乐社团。由古琴家郑觐文创办、主持,聘请汪昱庭、苏少卿、陈道安、程午加、柳尧章等为教师, 向入会的会员传授中西音乐的知识和技艺,并进行有关中国古乐的仿制和 民乐的改革。以中国乐器进行乐队合奏的试验也是他们作了最初的试探, 并创编了著名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等。郑觐文逝世后该社的工作由卫仲 乐等继任,至1937年抗战爆发后,其活动实际告终。 和平进行曲:赵元任在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上发表。是公认的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钢琴曲,该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心声,是赵元任先生在美国留学期 间完成的。 延安颂:莫耶词,郑律成曲。1938年夏作于延安。1940年曾易名《古城颂》登在国民党统治区《新音乐》第二卷第3期。歌曲热情地歌颂了抗日 战争中的延安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具有抒情性,又富战斗气息。 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原名“国立音乐学院”成立于1927年11月27日。院长蔡元 培教授兼教务主任萧友梅。1929年7月停办,后改组为“国 立音乐专科学校”两所学校尤其前后的连续性,但在体制, 组织结构,师生情况上有显著变化。国立音专在办学10年左 右期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具有高修养的音乐人才,如贺绿汀、 周小燕等对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音史-古代

《古代中音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4*5’) 1.八音分类法:世界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西周时期,按制作乐器的材料分。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在中国古代沿用了两千多年。 2.姜夔:别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自幼以诗善名,爱好音乐与书法。屡次参加科举,但都名落孙山,只好充当幕僚清客,擅自度曲。 3.九歌:流行于春秋末,战国初的楚国南部,是一种大型歌舞曲。伴奏:钟、 鼓、琴、瑟、竽、笙等。 4.货郎儿:说唱性质的曲艺,小贩叫卖形式。 ***5.清商乐: 6.相和歌:民歌经乐府整理,加上管弦乐器伴奏,就是所谓的相和歌。相和歌有两种含义:(1)概括了北方各地的民间歌曲(2)当时的一种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笙、笛、节、琴、瑟、琵琶、筝、篪、筑等。曲式结构:乱。 7.梆子腔:乱弹剧最早的声腔为“梆子腔”,因为枣木作“梆子”击拍而得 名。又因发源于秦地陕、甘一带,故又称“秦腔”。伴奏乐器以月琴、胡琴为主。具有高亢激越,强烈急促的特点,乐器又加入了梆笛和锣鼓等。 8.变文:佛经和叙事歌曲相结合的产物。初,经文改编成叙事文体,为吸引听众,讲叙中插入一些唱段。该种方式称作“俗讲”,其讲唱本子就是“变文”。后,为进一步深入人心又编了一些不直接出于佛经而与佛经相符合的传说故事来讲唱。 二.简述:(4选2 2*10’) 1.汉魏时期北狄乐与鼓吹乐的发展。

***北狄乐: 鼓吹:北狄乐早在秦时就已为汉族牧民所习用,至汉代传入朝廷,经整理改编,用于军队、出行、宴乐、宗庙祭祀等方面。因该种音乐以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笳、角为主,因此称“鼓吹”。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音乐结合出现的新形式。从乐器配置和运用场合来看,主要可分为黄门鼓吹、横吹、短萧铙歌三大类。 2.宋元说唱音乐的发展 “诸宫调”是一种大型说唱艺术,继承了叙事鼓子词及唱赚等曲艺形式,并在说白方面承袭了唐代变文的代言体特点。 “货郎儿”说唱性质的曲艺,小贩叫卖形式。 3.郭沔与《潇湘水云》 郭沔,字楚望,南宋末年,浙派古琴创始人。《潇湘水云》是其代表作。他遭政治迫害后来到潇湘二水交汇处,南望九嶷,想到山河残缺,世事飘零,乃借水云景色抒发自己满腔爱国热情不能抒发的愤慨。是中国最具交响性的古琴作品。 4.昆山腔 昆曲,魏良辅改革,取代海盐腔。 ***5.隋唐时期有哪些音乐机构?职能? (1)教坊:唐代新设的宫廷音乐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中音史问题(附答案)

中音史问题(附答案) LT

以调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音乐还是政治统治的手段。 1.李延年 汉代乐府机构中著名的音乐家,中山人,乐工出身,他的音乐才能很受汉武帝的赏识,曾做过协律都尉,主要成就是能创作歌曲并演唱。他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新声二十八解”是汲取西域音乐的精华进行创作的最早记录,创作《乐府新诗》。 2.相和歌 原是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既有原始的民间歌曲,又有在民歌基础上加工改编的艺术歌曲。成熟的相和歌有三种调式为平调、清调、瑟调。 3.相和大曲 随着相和歌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歌、舞、乐综合的多段式“大曲”,即所谓“相和大曲”。 4.鼓吹 所用乐器以排箫、笳为主,有黄门鼓吹、骑吹、短萧铙歌等。 5.鼓吹乐

一种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并兼有歌唱的艺术形式。它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音乐传入中原后和汉族传统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的。鼓吹乐以其雄壮、粗犷的气势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 由于乐器的配置和用乐场合不同,鼓吹乐可分鼓吹和横吹两种。横吹是以鼓和角为主奏乐器,在仪仗、道路上行进时于马上所奏之乐。 鼓吹是以排箫和笳为主要乐器,常在殿庭、官署、宴饮中用。鼓吹乐表现出雄壮、威武、粗犷、沉厚的气势。 6.琵琶 汉代,在弦乐器的发展方面,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出现了抱弹乐器。这一时期抱弹乐器总称为“琵琶”,其中从外国传入的琵琶有曲项琵琶、五弦琵琶。 7.五旦七调 在五个不同调高(旦)上,各按七声音阶构成七声调式,可得三十五种调式。这就是苏祗婆琵琶音乐的三十五调式理论。 8.管口校正法 荀勖的笛律及其“管口校正”:荀勖的笛律是最具代表性,它是在不设钟磬的场合奏乐时,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