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方歌

伤寒杂病论方歌
伤寒杂病论方歌

桂枝汤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桂枝加附子汤

汗因过发漏浸浸,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枚俱。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桂枝二麻黄一汤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白虎加人参汤

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热成。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甘草干姜汤

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

芍药甘草汤

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灼,苦甘相济即时伸。

调胃承气汤

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四逆汤

生附—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加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葛根汤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葛根加半夏汤

二阳下利葛根夸,下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

葛根黄芩黄连汤

二两连芩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

麻黄汤

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服休叫粥到牙。

大青龙汤

二两桂甘三两姜,膏如鸡子六麻黄,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

小青龙汤

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若渴去夏取萎根,三两来加功亦壮;微利去麻加荛花,熬赤取如鸡子样;若噎去麻炮附加,只用—枚功莫上;麻去再加四两苓,能除尿短小腹胀;若喘除麻加杏仁,须去皮尖半升量。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下后喘生及喘家,桂枝汤外更须加,朴加二两五十杏,此法微茫未有涯。

干姜附子汤

生附一枚一两姜,昼间烦躁夜安常,脉微无表身无热,幸藉残阳未尽亡。

桂枝新加汤

汗后身痛脉反沉,新加方法轶医林,方中姜芍还增一,三两人参义蕴深。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四两麻黄八两膏,二甘五十杏同熬,须知禁桂为阳盛,略汗全凭热势操。

桂枝甘草汤

桂枝炙草取甘温,四桂二甘药不烦,叉手冒心虚已极,汗多亡液究根源。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八两茯苓四桂枝,炙甘四两悸堪治,枣推十五扶中土,煮取甘澜两度施。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亦须分,半升夏最除虚满,汗后调和法出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病因吐下气冲胸,起则头眩身振从,茯四桂三术草二,温中降逆效从容。

芍药甘草附子汤

一枚附子胜灵丹,甘芍平行三两看,汗后恶寒虚故也,经方秘旨孰能攒。

茯苓四逆汤

生附一枚两半姜,二甘六茯一参当,汗伤心液下伤肾,肾躁心烦得媾昌。

五苓散

猪术茯苓十八铢,泽宜—两六铢符,桂枝半两磨调服,暖水频吞汗出苏。

茯苓甘草汤

汗多不渴此方求,久治伤寒厥悸优,二桂一甘三姜获,须知水汗共源流。

栀子豉汤

山栀香豉治何为,烦恼难眠胸窒宜,十四枚栀四合豉,先栀后豉法煎奇。

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生姜汤

栀豉原方效可夸,气羸二两炙甘加,若加五两生姜入,专取生姜治呕家。

栀子厚朴汤

朴须四两枳四枚,十四山栀亦妙哉,下后心烦还腹满,止烦泄满效兼该。

栀子干姜汤

十四山栀二两姜,以丸误下救偏方,微烦身热君须记,辛苦相需尽所长。

真武汤

生姜芍茯数皆三,二两白术一附探,便短咳频兼腹痛,驱寒镇水与君谈。咳加五味要半升,干姜细辛一两具;小便若利恐耗津.须去茯苓肾始固;下利去芍加干姜,二两温中能守住;若呕去附加生姜,足前须到半斤数。

小柴胡汤

柴胡八两少阳凭,枣十二枚夏半升,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渣重煎有奇能。胸烦不呕除夏参,萎实一枚应加煮;若渴除夏加人参,合前四两五钱与,萎根清热且生津,再加四两功更巨。腹中痛者除黄芩,芍加三两对君语;胁下痞硬大枣除,牡蛎四两应生杵;心下若悸尿不长,除芩加茯四两侣;外有数热除人参,加桂三两汗休阻;咳除参枣并生姜,加入干姜二两许,五味半升法宜加,温肺散寒力莫御。

小建中汤

建中即是桂枝汤,倍芍加饴绝妙方,饴取一升六两芍,悸烦腹痛有奇长。

大柴胡汤

八柴四枳五生姜,芩芍三两二大黄,半夏半升十二枣,少阳实证下之良。

柴胡加芒硝汤

小柴分两照原方,二两芒硝后入良,误下热来日哺所,补兼荡涤有奇长。

桃核承气汤

五十桃仁四两黄,桂硝二两草同行,膀胱热结如狂证,外解方攻用此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参芩龙牡桂丹铅,芩夏柴黄姜枣全,枣六余皆一两半,大黄二两后同煎。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桂枝去芍已名汤,蜀漆还加龙牡藏,五牡四龙三两漆,能疗火劫病警狂。

桂枝加桂汤

气从脐逆号奔豚,汗为烧针启病源,只取桂枝汤本味,再加二两桂枝论。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二甘—桂不雷同,龙牡均行二两通,火逆下之烦躁起,交通上下取诸中。

抵当汤

大黄三两抵当汤,里指冲任不指胱,虻蛭桃仁各三十,攻其血下定其狂。

抵当丸

十五桃仁二两黄,虻虫水蛭廿枚详,捣丸四个煎宜一,有热尿长腹满尝。

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苈黄杏硝调,项强如痉君须记,八两大黄取急消。

大陷胸汤

—钱甘遂一升硝,六两大黄力颇饶,日哺热潮腹痛满,胸前结聚此方消。

小陷胸汤

按而始痛病犹轻,脉络凝邪心下成,夏取半升连一两,枯萎整个要先烹。

三物白散

巴豆熬来研似脂,只须—分守成规,定加桔贝均三分,寒实结胸细辨医。

柴胡桂枝汤

小柴原方取半煎,桂枝汤入复方全,阳中太少相因病,偏重柴胡作仔肩。

柴胡桂枝干姜汤

八柴二草蛎干姜,芩桂宜三栝四尝,不呕渴烦头汗出,少阳枢病要精详。

半夏泻心汤

三两姜参炙草芩,一连痞证呕多寻,半升半夏枣十二,去滓重煎守古箴。

十枣汤

大戟芜花甘遂平,妙将十枣煮汤行,中风表证全除尽,里气未和此法程。

大黄黄连泻心汤

痞证分歧辨向趋,关浮心痞按之濡,大黄二两黄连一,麻沸汤调病缓驱。

附子泻心汤

一枚附子泻心汤,一两连芩二大黄,汗出恶寒心下痞,专煎轻渍要参详。

生姜泻心汤

汗余痞证四生姜,芩草人参三两行,一两干姜枣十二,一连半夏半升量。

甘草泻心汤

下余痞作腹雷鸣,甘四姜芩三两平,一两黄连半升夏,枣枚十二掰同烹。

赤石脂禹余粮丸

赤石余粮各一斤,下焦下利此汤欣,理中不应宜斯法,炉底填来得所闻。

旋复代赭汤

五两生姜夏半升,草旋三两噫堪凭,人参二两赭石一,枣十二枚力始胜。

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即理中汤,加桂后煎痞利尝,桂草方中皆四两,同行三两术参姜。

瓜蒂散

病在胸中气分乖,咽喉息碍痞难排,平行瓜蒂还调豉,寸脉微浮涌吐佳。

黄芩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枣枚十二守成箴,二两芍甘三两芩,利用本方呕加味,姜三夏取半升斟。

黄连汤

腹痛呕吐藉枢能,二两参甘夏半升,连桂干姜各三两,枣枚十二炒层层。桂枝附子汤

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大枣方中十二枚,痛难转侧此方探。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即用前方去桂枝,术加四两有神功。

甘草附子汤

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白虎汤

阳明白虎辩非难,难在阳邪背恶寒,知六膏斤甘二两,米加六合服之安。

炙甘草汤

结代脉须四两甘,枣枚三十桂姜三,半升麻麦一斤地,二两参胶酒水涵。

大承气汤

大黄四两朴半斤,枳五硝三急下云,枳朴先熬黄后入,去滓硝入火微熏。

小承气汤

朴二枳三四两黄,小承微结好商量,长沙下法分轻重,妙在同煎切勿忘。

猪苓汤

泽胶猪茯滑相连,咳呕心烦渴不眠,煮好天滓胶后入,育阴利水法兼全。

蜜煎导方猪胆汁方

蜜煎熟后样如饴,温纳肛门法本奇,更有醋调胆汁灌,外通两法审谁宜。

茵陈蒿汤

二两大黄十四桅,茵陈六两早煎宜,身黄尿短腹微满,解自前阴法最奇。麻仁丸

—升杏子二升麻,枳芍半斤效可夸,黄朴一斤丸饮下,缓通脾约是专家。栀子柏皮汤

里郁业经向外驱,身黄发热四言规,草须—两二黄柏,十五枚栀不去皮。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黄病姜翘二两麻,一升赤豆梓皮夸,枣须十二能通窍,四十全十二草嘉。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倍芍转输脾,泄满升邪止痛宜,大实痛因反下误,黄加二两下无疑。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二两细辛同,附子—枚力最雄,始得少阴反发热,脉沉的证奏奇功。黄连阿胶汤

四两黄连三两胶,二枚鸡子取黄敲,—芩二芍心烦治,更治难眠睫不交。附子汤

生附二枚附子汤,术宜四两主斯方,芍苓三两人参二,背冷脉沉身痛详。桃花汤

一斤粳米一斤脂,脂半磨研法亦奇,一两干姜同煮服,少阴脓血是良规。吴茱萸汤

升许茱萸三两参,生姜六两救寒侵,枣投十二中宫主,吐利头痛烦躁寻。猪肤汤

斤许猪肤斗水煎,水煎减半滓须捐,再投粉蜜熬香服,烦利咽痛胸满痊。甘草汤

甘草名汤咽痛求,方教二两子多收,后人只认中焦药,谁识少阴主治优。桔梗汤

甘草汤投痛未瘥,桔加一两莫轻过,奇而不效须知偶,好把经文仔细哦。苦酒汤

生夏一枚十四开,鸡请苦酒搅几回,刀环棒壳煎三涕,咽痛频吞绝妙哉。半夏散及汤

半夏桂甘等分施,散须寸匕饮调宜,若煎少与当微冷,咽痛求枢法亦奇。白通汤

白通加猪胆汁汤

葱白四茎一两姜,全枚生附自通汤,脉微下利肢兼厥,干呕心烦胆尿囊。通脉四逆汤

一枚生附草姜三,招纳士阳此指南,外热里寒面赤厥,脉微通脉法中探。面赤加葱茎用九,腹痛去葱真好手,葱去换芍二两加,呕者生姜二两偶;咽涌去芍桔须加,桔梗一两循经走;脉去不出二两参,桔梗丢开莫掣肘。四逆散

枳甘柴芍数相均,热厥能回察所因,自饮和匀方寸匕,阴阳顺接用斯神。咳加五味与干姜,五分平行为正路,下利之病照此加,辛温酸收两相顾;悸者桂枝五分加,补养心虚为独步;小便不利加茯苓,五分此方为法度;腹中痛者里气寒,炮附一枚加勿误;泄利下重阳郁求,薤白三升水煮具;水用五升取三升,去薤纳散寸匕数;再煮一升有半成,分温两服法可悟。乌梅丸

六两柏参桂附辛,黄连十六厥阴遵,归椒四两梅三百,十两干姜记要真。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三两辛归桂芍行,枣须廿五脉重生,甘通二两能回厥,寒入吴萸姜酒烹。麻黄升麻汤

两半麻升—两归,六铢苓术芍冬依,膏姜桂草同分两,十八铢兮芩母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芩连苦降籍姜开,济以人参绝妙哉,四物平行各三两,诸凡拒格此方该。白头翁汤

三两黄连柏与芩,白头二两妙通神,病缘热利时思水,下重难通此药珍。四逆加人参汤

四逆原方主救阳,加参一两救阴方;相经已止知亡血,须取中焦变化乡。理中丸

吐利腹痛用理中,丸汤分两各三同;术姜参草刚柔济,服后还余啜粥功。脐上筑者白术忌,去术加桂四两治;吐多白术亦须除,再加生姜三两试;若还下多术仍留,输转之功君须记;悸者心下水气凌,茯苓二两堪为使。渴欲饮水术多加,共投四两五钱饵;腹中痛者加人参,四两半兮足前备;寒者方内加干姜,其数亦与加参类;腹满应将白术删,加附一枚无剩义,服如食顷热粥尝,戒勿贪凉衣被置。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生附一枚三两姜,炙甘二两玉函方,脉微内竭资真汁,猪胆还加四合襄。

烧裩散

近阴裆裤剪来烧,研末还须用水调,同气相求疗二易,长沙无法不翘翘。枳实栀子豉汤

一升香豉枳三枚,十四山栀复病该,浆水法煎微取汗,食停还籍大黄开。牡蛎泽泻散

病瘥腰下水偏停,泽泻萎根蜀漆葶,牡蛎商陆同海藻,捣称等分饮凋灵。竹叶石膏汤

三参二草一斤膏,病后虚羸呕逆叨,粳夏半升叶二把,麦门还配一升熬【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原汤论已详,桂加三两另名方,无寒但热为温疟,骨节烦疼呕又妨。【白虎加人参汤】

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白虎汤】

阳明白虎辩非难,难在阳邪背恶寒,知六膏斤甘二两,米加六合服之安。【白术附子汤】

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即用前方去桂枝,术加四两有神功。【白术散】

胎由土载术之功,养血相资妙有芎,阴气上凌椒摄下,牡潜龙性得真诠。【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

葱白四茎一两姜,全枚生附白通汤,脉微下利肢兼厥,干呕心烦胆尿襄。【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白头方见伤寒歌,二两阿胶甘草和,产后利成虚己极,滋而且缓莫轻过。【白头翁汤】

三两黄连柏与秦,白头二两妙通神,病缘热利时思水,下重难通此药珍。【百合病总歌】

百合病从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百合地黄汤】

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百合滑石代赭汤】

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当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堪夸。【百合滑石散】

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须。【百合鸡子黄汤】

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浑融。【百合洗方】

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流连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百合知母汤】

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葴,渍去沫涎七百合,别煎泉水是金针。【柏叶汤】

吐血频频不肯休,马通升许溯源流,干姜三两艾三把,柏叶行阴三两求。【半夏干姜散】

吐而干呕沫涎多,胃腑虚寒气不和,姜夏等磨浆水煮,数方相类颇分科。【半夏厚朴汤】

状如炙脔贴咽中,却是痰凝气不通,半夏一升茯四两,五姜三朴二苏攻。【半夏麻黄丸】

心悸都缘饮气维,夏麻等分蜜丸医,一升一降存其意,神化原来不可知。

【半夏散及汤】

半夏桂甘等分施,散须寸匕饮调宜,若煎少与当微冷,咽痛求枢法亦奇。【半夏泻心汤】

三两姜参炙草芩,一连痞证呕多寻,半升半夏枣十二,去滓重煎守古箴。【奔豚汤】

气冲腹痛号奔豚,四两夏姜五葛根,归芍芎芩甘二两,李根须到一升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八柴二草蛎干姜,芩桂宜三括四尝,不呕渴烦头汗出,少阳枢病要精详。【柴胡桂枝汤】

小柴原方取半煎,桂枝汤入复方全,阳中太少相因病,偏重柴胡作仔肩。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参芩龙牡桂丹铅,芩夏柴黄姜枣全,枣六余皆一两半,大黄二两后同煎。【柴胡加芒硝汤】

小柴分两照原方,二两芒硝后入良,误下热来日哺所,补兼荡涤有奇长。【赤石脂禹余粮汤】

赤石余粮各一斤,下焦下利此汤欣,理中不应宜斯法,炉底填来得所闻。【赤丸】

寒而厥逆孰为珍,四两夏苓一两辛,中有乌头二两炮,蜜丸硃色妙通神。【赤小豆当归散】

眼眥赤黑变多般,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升归十分,杵调浆水日三餐。【大半夏汤】

从来胃反责冲乘,半夏二升蜜一升,三两人参劳水煮,纳冲养液有奇能。【大柴胡汤】

八柴四枳五生姜,芩芍三分二大黄,半夏半升十二枣,少阳实证下之良。【大承气汤】

大黄四两朴半斤,枳五硝三急下云,朴枳先熬黄后入,去渣硝入火微熏。【大黄附子汤】

胁下偏痛脉紧弦,若非温下恐迁延,大黄三两三枚附,二两细辛可补天。【大黄甘草汤】

食方未久吐相随,两热冲来自不支,四两大黄二两草,上从下取法神奇。【大黄甘遂汤】

小腹敦形小水难,水同瘀血两弥漫,大黄四两遂胶二,顿服瘀行病自安。【大黄黄连泻心汤】

痞证分歧辨向趋,关浮心痞按之濡,大黄二两黄连一,麻沸汤调病缓驱。【大黄牡丹皮汤】

肿居少腹大肠痈,黄四牡丹一两从,瓜子半升桃五十,芒硝三合泄肠脓。【大黄硝石汤】

自汗屎难腹满时,表和里实贵随宜,硝黄四两柏同数,十五枚栀任指麾。【大黄蟅虫丸】

干血致劳穷源尾,缓中补虚治大旨,

螬蛭百个蟅半升,桃杏虻虫一升止,

一两干漆十地黄,更用大黄十分已,

三甘四芍二黄芩,五劳要证须用此。

此方世医勿警疑,起死回生大可恃。

【大建中汤】

痛呕食难属大寒,腹冲头足触之难,

干姜四两椒二合,参二饴升食粥安。

【大青龙汤】

二两桂甘三两姜,膏如鸡子六麻黄,

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

【大乌头煎】

沉紧而弦痛绕脐,白津厥逆冷凄凄,

乌头五个煮添蜜,顷刻颠危快挈提。

【大陷胸汤】

—钱甘遂一升硝,六两大黄力颇饶,

日晡热潮腹痛满,胸前结聚此方消。

【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

项强如痉君须记,八两大黄取急消。

【当归贝母苦参丸】

饮食如常小水难,妊娠郁热液因干,

苦参四两同归贝,饮服三丸至十丸。

【当归建中汤】

补中方用建中汤,四两当归去瘀良,

产后虚羸诸不足,调荣止痛补劳伤。

服汤行瘀变崩伤,二两阿胶六地黄。

若厥生姜宜变换,温中止血用干姜。

当归未有川芎代,此法微茫请细详。

【当归散】

万物原来自土生,土中涵湿遂生生,

一斤芎芍归滋血,八术斤芩大化成。

【当归芍药散】

妊娠朽痛势绵绵,三两归芎润且宣,

芍药一斤泽减半,术苓四两妙盘旋。

【当归生姜羊肉汤】

腹痛胁痛急不堪,羊斤姜五并归三,

于今豆蔻香砂法,可笑依盲授指南。

寒多增到一斤姜,痛呕宜加橘术商,

术用一兮橘二两,祛痰止呕补中方。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三两辛归桂芍行,枣须廿五脉重生,

甘通二两能回厥,寒入吴萸姜酒烹。

【抵当汤】

大黄三两抵当汤,里指任冲不指胱,虻蛭桃仁各三十,攻其血下定其狂。【抵当丸】

卅五桃仁三两黄,虻虫水蛭廿枚详,捣丸四个煎宜一,有热尿长腹满尝。【调胃承气汤】

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矾石汤】

脚气冲心矾石汤,煮须浆水浸之良,湿收毒解兼除热,补却灵枢外法彰。【矾石丸】

经凝成癖闭而坚,白物时流岂偶然,矾石用三杏一分,纳时病去不迁延。【防己地黄汤】

妄行独语病如狂,一分己甘三桂防,杯酒渍来去清汁,二斤蒸地绞和尝。【防己茯苓汤】

四肢聂聂动无休,皮水情形以此求,己桂芪三草二两,茯苓六两砥中流。【防己黄芪汤】

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术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风引汤】

四两大黄二牡甘,龙姜四两桂枝三,滑寒赤白紫膏六,瘫痫诸风个中探。

【茯苓甘草汤】

汗多不渴此方求,又治伤寒厥悸优,二桂一甘三姜茯,须知水汗共源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病因吐下气冲胸,起则头眩身振从,茯四桂三术草二,温中降逆效从容。【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八两茯苓四桂枝,炙甘四两悸堪治,枣推十五扶中土,煮取甘澜两度施。【茯苓戎盐汤】

一枚弹大取戎盐,茯用半斤火自潜,更有白术二两佐.源流不滞自濡霑。【茯苓四逆汤】

生附一枚两半姜,二甘六茯一参当,汗伤心液下伤肾,肾躁心烦得媾昌。【茯苓杏仁甘草汤】

痹而短气孰堪医,甘一苓三淡泄之,更有杏仁五十粒,水行气顺不求奇。【茯苓泽泻汤】

吐方未已渴频加,苓八生姜四两誇,二两桂甘三两术,泽须四两后煎嘉。【附子粳米汤】

腹中切痛作雷鸣,胸胁皆膨呕吐成,附子一枚枣十个.半升粳夏一甘烹。【附子汤】

生附二枚附子汤,术宜四两主斯方,芍苓三两人参二,背冷脉沉身痛详。【附子泻心汤】

一枚附子泻心汤,一两连芩二大黄,汗出恶寒心下痞,专煎轻渍要参详。【干姜附子汤】

生附一枚一两姜,昼间烦躁夜安常,脉微无表身无热,幸藉残阳未尽亡。【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芩连苦降籍姜开,济以人参绝妙哉,四物平行各三两,诸凡拒格此方该。【干姜人参半夏丸】

呕吐迁延恶阻名,胃中寒饮苦相萦,参姜一两夏双两,姜汁糊丸古法精。【甘草粉蜜汤】

蛔虫心痛吐涎多,毒药频攻痛不瘥,一粉二甘四两蜜,煮分先后取融和。【甘草附子汤】

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甘草附子汤】

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甘草干姜汤】

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甘草麻黄汤】

里水原来自内生,一身面目肿黄呈,甘须二两麻黄四,气到因知水自行。【甘草汤】

甘草名汤咽痛求,方教二两不多收,后人只认中焦药,谁识少阴主治优。

【甘草泻心汤】

下余痞作腹雷鸣,甘四姜芩三两平,一两黄连半升夏,枣枚十二掰同烹。

【甘姜苓术汤】

腰冷溶溶坐水泉,腹中如带五千钱,术甘二两姜苓四,寒湿同驱岂偶然。【甘麦大枣汤】

妇人脏躁欲悲伤,如有神灵太息长,小麦一升三两草,十枚大枣力相当。【甘遂半夏汤】

满从利减续还来,甘遂三枚芍五枚,十二夏枚指大草,水煎加蜜法双该。【葛根黄芩黄连汤】

二两连芩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葛根加半夏汤】

二阳下利葛根夸,不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葛根汤】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瓜蒂散】

病在胸中气分乖,咽喉息碍痞难排,平行瓜豆还调豉,寸脉微浮涌吐佳。【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

心下如盘边若杯,辛甘麻二附全枚,姜桂三两枣十二,气分须从气转回。【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汤】

冲气低时咳满频,前方去桂益姜辛,姜辛三两依原法,原法通微便出新。【桂苓五味甘草汤】

青龙却碍肾元亏,上逆下流又冒时,味用半升苓桂四,甘三扶土镇冲宜。

【桂枝二麻黄一汤】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桂枝茯苓丸】

癥痼未除恐害胎,胎安癥去悟新裁,桂苓丹芍桃同等.气血阴阳本末该。【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即用前方须去桂,术加四两有神功。【桂枝附子汤】

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大枣方中十二粒,痛难转侧此方探。【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二甘一桂不雷同,龙牡均行二两通,火逆下之烦躁起,交通上下取诸中。【桂枝甘草汤】

桂枝炙草取甘温,四桂二甘药不烦,叉手冒心虚已极,汗多亡液究根源。【桂枝加附子汤】

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桂枝加桂汤】

气从脐逆号奔豚,汗为烧针启病源,只取桂枝汤本味,再加二两桂枝论。

【桂枝加桂汤】

气从脐逆号奔豚,汗为烧针启病源,只取桂枝汤本味,再加二两桂枝论。【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下后喘生及喘家,桂枝汤外更须加,朴加二两五十杏,此法微茫未有涯。【桂枝加黄芪汤】

黄汗都由郁热来,历详变态费心裁,桂枝原剂芪加二,啜粥重温令郁开。【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汗后身疼脉反沉,新加方法轶医林,方中姜芍还增一,三两人参义蕴深。【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倍芍转输脾,泄满升邪止痛宜,大实痛因反下误,黄加二两下无疑。【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桂枝去芍已名汤,蜀漆还加龙牡藏,

五牡四龙三两漆,能疗火劫病警狂。【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已名汤,蜀漆还加龙牡藏,

五牡四龙三两漆,能疗火劫病惊狂。【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

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即理中汤,加桂后煎痞利尝,

桂草方中皆四两,同行三两术参姜。【桂枝芍药知母汤】

脚肿身羸欲吐形,芍三姜五是前型,

知防术桂均须四,附子麻甘二两停。【桂枝生姜枳实汤】

心悬而痛痞相连,痰饮上弥客气填,

三两桂姜五两枳,祛寒散逆并攻坚。【桂枝汤】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

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诃黎勒散】

诃黎勒散涩肠便,气利还须固后天,

十个诃黎煨研末,调和米饮不须煎。【红蓝花酒】

六十二风义末详,腹中刺痛势傍徨,

治风先要行其血,一两蓝花酒煮尝。【厚朴大黄汤】

胸为阳位似天空,支饮填胸满不通,

尺朴为君调气分,四枚枳实六黄攻。【厚朴麻黄汤】

杏仁夏味半升量,升麦四麻五朴良,

二两姜辛膏蛋大,脉浮咳喘此方当。【厚朴七物汤】

满而便闭脉兼浮,三两甘黄八朴投,

二桂五姜十个枣,五枚枳实效优优。【厚朴三物汤】

痛而便闭下无疑,四两大黄朴倍之,

枳用五枚先后煮,小承变法更神奇。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亦须分,

半升夏最除虚满,汗后调和法出群。【滑石白鱼散】

滑石余灰与白鱼,专司血分莫踌躇,药皆平等擂调饮,水自长流不用疏。【黄连阿胶汤】

四两黄连三两胶,二枚鸡子取黄敲,一芩二芍心烦治,更治难眠睫不交。【黄连粉】

浸淫疮药末黄连,从口流肢顺自然,若起四肢流入口,半生常苦毒牵缠。【黄连汤】

腹疼呕吐藉枢能,二两参甘夏半升,连桂干姜各三两,枣枚十二妙层层。【黄芪桂枝五物汤】

血痹如风体不仁,桂枝三两芍芪均,枣枚十二生姜六,须令阳通效自神。【黄芪建中汤】

小建汤加两半芪,诸虚里急治无遗,急当甘缓虚当补,愈信长沙百世师。【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黄汗脉沉出汗黄,水伤心火郁成殃,黄芪五两推方主,桂芍均三苦酒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枣枚十二守成箴,二两芍甘三两芩,利用本方呕加味,姜三夏取半升斟。【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枣枚十二守成箴,二两芍甘三两芩,利用本方呕加味,姜三夏取半升斟。

【黄芩汤】

干呕利兮责二阳,参芩三两等干姜,桂枝一两半升夏,枣十二枚转运良。【黄土汤】

远血先便血续来,半斤黄土莫徘徊,术胶附地芩甘草,三两同行血证该。【鸡屎白散】

转筋入腹脉微弦,肝气凌脾岂偶然,木畜为鸡其屎土.研来同类妙周旋。【己椒苈黄丸】

肠中有水口带干,腹里为肠按部观,椒己苈黄皆一两,蜜丸饮服日三餐。【胶艾汤】

妊娠腹满阻胎胞,二两芎穷草与胶,归艾各三芍四两,地黄六两去枝梢。

【胶姜汤】

胶姜方阙症犹藏,漏下陷经黑色详,姜性温提胶养血,刚柔运化配阴阳。【桔梗汤】

甘草汤投痛未瘥,桔加一两莫轻过,奇而不效须知偶,好把经文仔细哦。【桔梗汤】

脓如米粥肺须清,毒渍难支药要轻,甘草二兮桔一两,土金合化得生生。【橘皮汤】

哕而干呕厥相随,气逆于胸阻四肢,初病气虚一服验,生姜八两四陈皮。【橘皮枳实生姜汤】

痹而气塞又何施,枳实辛香三两宜,橘用一斤姜减半,气开结散勿迟疑。

【橘皮竹茹汤】

哕逆因虚热气乘,一参五草八姜胜,枣枚三十二斤橘,生竹青皮刮二升。【苦参洗方雄黄熏方】

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咽干热最深,更有雄黄熏法在,肛门虫蚀亦良箴。【苦酒汤】

生夏一枚十四开,鸡清苦酒搅几回,刀环棒壳煎三沸,咽痛频吞绝妙哉。【葵子茯苓散】

头眩恶寒水气干,胎前身重小便难,一升葵子苓三两,米饮调和病即安。【栝蒌桂枝汤】

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栝蒌瞿麦丸】

小便不利渴斯成,水气留中液不生,三两蓣苓瞿一两,一枚附子二萎行。【栝蒌牡蛎散】

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逾常。【栝蒌薤白白酒汤】

胸为阳位似天空,阴气弥沦痹不通,薤白半斤蒌一个,七升白酒奏奇功。【栝蒌薤白半夏汤】

胸背牵痛不卧时,半升半夏一蒌施,薤因性湿惟三两,斗酒同煎涤饮奇。【藜芦甘草汤】

体瞤臂肿主藜芦,痫痹风痰俱可驱,芦性升提草甘缓,症详趺蹶遍寻无。【理中丸】

吐利腹疼用理中,丸汤分两各三同,术姜参草刚柔济,服后还余啜粥功。脐上筑者白术忌,去术加桂四两治;吐多白术亦须除,再加生姜三两试;若还下多术仍留,输转之功君须记;悸者心下水气凌,茯苓二两堪为使。渴欲饮水术多加,共投四两五钱饵;腹中痛者加人参,四两半兮足前备;寒者方内加干姜,其数亦与加参类;腹满应将白术删,加附一枚无剩义,服如食顷热粥尝,戒勿贪凉衣被置。【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

咳满平时渴又加,旋而不渴饮余邪,冒而必呕半升夏,增入前方效可夸。【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

咳轻呕止肿新增,面肿须知肺气凝,前剂杏加半升煮,可知一味亦规绳。【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

面热如醉火邪殃,前剂仍增三两黄,驱饮辛温药一派,别能攻热制阳光。【麻黄附子甘草汤】

甘草麻黄二两佳,一枚附子固根荄,少阴得病二三日,里证全无汗岂乖。【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二两细辛同,附子一枚力最雄,始得少阴反发热,脉沉的证奏奇功。【麻黄加术汤】

烦疼湿气裏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黄病姜翘二两麻,一升赤豆梓皮夸,枣须十二能通窍,四十杏仁二草嘉。【麻黄升麻汤】

两半麻升一两归,六铢苓术芍冬依,膏姜桂草同分两,十八铢兮芩母萎。

【麻黄汤】

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复休教粥到牙。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四两麻黄八两膏,二甘五十杏同熬,须知禁桂为阳盛,喘汗全凭热势操。【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

风湿身疼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麻仁丸】

—升杏子二升麻,枳芍半斤效可夸,黄朴一斤丸饮下,缓通脾约是专家。【麦门冬汤】

火逆原来气上冲,一升半夏七升冬,参甘二两粳三合,枣十二枚是正宗。【蜜煎导方/猪胆汁方】

蜜煎熟后样如饴,温纳肛门法本奇,更有醋调胆汁灌,外通两法审谁宜。【牡蛎泽泻散】

病瘥腰下水偏停,泽泻蒌根蜀漆葶,牡蛎商陆同海藻,捣称等分饮调灵。【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四两苓加不用膏,芒硝三合展奇韬,气行复聚知为实,以软磨坚自不劳。【木防己汤】

喘满痞坚面色黧,已三桂二四参施,膏枚二个如鸡子,辛苦寒温各适宜。【排脓散】

排脓散药本灵台,枳实为君十六枚,六分芍药桔二分,鸡黄一个简而该。

【排脓汤】

排脓汤与散悬殊.一两生姜二草俱,大枣十枚桔三两,通行营卫是良图。【蒲灰散】

小便不利用蒲灰,平淡无奇理备该,半分蒲灰三分滑,能除湿热莫疑猜。【三黄汤】

风乘火势乱心中,节痛肢拘络不通,二分芪辛四分独,黄芩三分五麻攻。【三物白散】

巴豆熬来研似脂,只须—分守成规,更加桔贝均三分,寒实结胸细辨医。【三物黄芩汤】

妇人发露得风伤,头不痛兮证可详,肢苦但烦芩一两,地黄四两二参良。【烧裈散】

近阴裆裤剪来烧,研末还须用水调,同气相求疗二易,长沙无法不翘翘。【芍药甘草附子汤】

一枚附子胜灵丹,甘芍平行三两看,汗后恶寒虚故也,经方秘旨孰能攒。【芍药甘草汤】

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烁,苦甘相济即时伸。【蛇床子散狼牙汤】

胞寒外候见阴寒,纳入蛇床佐粉安;更有阴疮糜烂者,狼牙三两洗何难。【射干麻黄汤】

喉中咳逆水鸡声,三两干辛款苑行,夏味半升枣七粒,姜麻四两破坚城。

【肾气丸】

温经暖肾整胞宫,丹泽苓三地八融,四两萸薯桂附一,端教系正肾元充。【升麻鳖甲汤】

赤斑咽痛毒为阳,鳖甲周围一指量,半两雄黄升二两,椒归一两草同行。【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

身痛咽喉面皮青,阴毒苛邪隶在经,即用前方如法服,椒黄务去特叮咛。【生姜半夏汤】

呕哕都非喘又非,彻由愦愦莫从违,一升姜汁半升夏,分煮同煎妙入微。【生姜泻心汤】

汗余痞证四生姜,芩草人参三两行,一两干姜枣十二,一连半夏半升量。【十枣汤】

大戟芫花甘遂平,妙将十枣煮汤行,中风表证全除尽,里气未和此法程。【蜀漆散】

阳为痰阻伏心间,牡疟阴邪自往还,蜀漆云龙平等杵,先时浆服不逾闲。【四逆加人参汤】

四逆原方主救阳,加参一两救阴方,利虽已止知亡血,须取中焦变化乡。

【四逆散】

枳甘柴芍数相均,热厥能回察所因,白饮和匀方寸匕,阴阳顺接用斯神。咳加五味与干姜,五分平行为正路,下利之病照此加,辛温酸收两相顾;悸者桂枝五分加,补养心虚为独步;小便不利加茯苓,五分此方为法度;腹中痛者里气寒,炮附一枚加勿误;泄利下重阳郁求,薤白三升水煮具;水用五升取三升,去薤纳散寸匕数;再煮一升有半成,分温两服法可悟。

【四逆汤】

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酸枣仁汤】

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佐之良,芎甘各一相调剂,服后恬然足睡乡。【桃核承气汤】

五十桃仁四两黄,桂硝二两草同行,膀胱热结如狂证,外解方攻用此汤。【桃花汤】

一斤粳米一斤脂,脂半磨研法亦奇,一两干姜同煮服,少阴脓血是良规。【天雄散】

阴精不固本之阳,龙骨天雄三两匡,六两桂枝八两术,酒调钱匕日三尝。【葶苈大枣泻肺汤】

喘而不卧肺成痈,口燥胸痛数实呈,葶苈一丸十二枣,雄军直入夺初萌。【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生附一枚三两姜,炙甘二两玉函方,脉微内竭资真汁,猪胆还加四合襄。【通脉四逆汤】

一枚生附草姜三,招纳亡阳此指南,外热里寒面赤厥,脉微通脉法中探。面赤加葱茎用九,腹痛去葱真好手,葱去换芍二两加,呕者生姜二两偶;咽痛去芍桔须加,桔梗一两循经走;脉若不出二两参,桔梗丢开莫掣肘。【头风摩散】

头风偏痛治如何,附子和盐等分摩,躯壳病生须外治,马膏桑引亦同科。【土瓜根散】

带下端由瘀血停,月间再见不循经,蟅瓜桂芍均相等,调协阴阳病自宁。

【外台茯苓饮】

中虚不运聚成痰,枳二参苓术各三,姜四橘皮二两半,补虚消满此中探。【王不留行散】

金疮诹采不留行,桑蒴同行十分明,芩朴芍姜均二分,三椒十八草相成。【苇茎汤】

胸中甲错肺痈成,烦满咳痰数实呈。苡瓣半升桃五十,方中先煮二升茎。【温经汤】

温经芎芍草归人,胶桂丹皮二两均,半夏半升麦倍用,姜萸三两对君陈。【文蛤散】

水潠原踰汗法门,肉中粟起更增烦,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文蛤散】

水噀原逾汗法门,肉中粟起更增烦,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文蛤汤】

吐而贪饮证宜详,文蛤石膏五两量,十二枣枚杏五十,麻甘三两等生姜。【乌梅丸】

六两柏参桂附辛,黄连十六厥阴遵,归椒四两梅三百,十两干姜记要真。【乌头赤石脂丸】

彻背彻胸痛不休,阳光欲熄实堪忧,乌头一分五钱附,赤石椒姜一两求。【乌头桂枝汤】

腹痛身疼肢不仁,药攻刺灸治非真,桂枝汤照原方煮,蜜煮乌头合用神。

【乌头汤】

历节疼来不屈伸,或加脚气痛为均,芍芪麻草皆三两,五粒乌头煮蜜匀。【吴茱萸汤】

升许吴萸三两参,生姜六两救寒侵,枣投十二中宫主,吐利头疼烦躁寻。【五苓散】

猪术茯苓十八铢,泽宜—两六铢符,桂枝半两磨调服,暖水频吞汗出苏。

【下瘀血汤】

脐中着痛瘀为殃,廿粒桃仁三两黄,更有蟅虫二十个,酒煎大下亦何妨。【硝石矾石散】

身黄额黑足如烘,腹胀便溏晡热丛,等分矾硝和麦汁,女劳疸病夺天工。【小半夏加茯苓汤】

呕吐悸眩痞又呈,四苓升夏八姜烹,膈间有水金针度,澹渗而辛得病情。【小半夏汤】

呕家见渴饮当除,不渴应知支饮居,半夏一升姜八两,源头探得病根锄。【小柴胡汤】

柴胡八两少阳凭,枣十二枚夏半升,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渣重煎有奇能。胸烦不呕除夏参,蒌实一枚应加煮;若渴除夏加人参,合前四两五钱与,蒌根清热且生津,再加四两功更巨。腹中痛者除黄芩,芍加三两对君语;胁下痞硬大枣除,牡蛎四两应生杵;心下若悸尿不长,除芩加茯四两侣;外有微热除人参,加桂三两汗休阻;咳除参枣并生姜,加入干姜二两许,五味半升法宜加,温肺散寒力莫御。【小承气汤】

朴二枳三四两黄,小承微结好商量,长沙下法分轻重,妙在同煎切勿忘。【小儿疳虫蚀齿方】

忽然出此小儿方,本治疳虫蚀齿良,葶苈雄黄猪点烙,阙疑留与后推详。【小建中汤】

建中即是桂枝汤,倍芍加饴绝妙方,饴取一升六两芍,悸烦腹痛有奇长。【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龙分两照原方,二两膏加仔细详。水饮得温方可散,欲除烦燥借辛凉。【小青龙汤】

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若渴去夏取蒌根,三两来加功亦壮;微利去麻加荛花,熬赤取如鸡子样;若噎去麻炮附加,只用一枚功莫上;麻去再加四两苓,能除尿短小腹胀;若喘除麻加杏仁,须去皮尖半升量。【小陷胸汤】

按而始痛病犹轻,脉络凝邪心下成,夏取半升连一两,括蒌整个要先烹。【旋复代赭汤】

五两生姜夏半升,草旋三两噫堪凭,人参二两赭石一,枣十二枚力始胜。【旋覆花汤】

肝著之人欲蹈胸,热汤一饮便轻松,复花三两葱十四,新绛通行少许从。【薏苡附子败酱散】

气血凝痈阻外肤,腹皮虽急按之濡,附宜二分苡仁十,败酱还须五分驱。【薏苡附子散】

痹来缓急属阳微,附子十枚切莫违,更有薏仁十五两,筋资阴养得阳归。【茵陈蒿汤】

二两大黄十四桅,茵陈六两早煎宜,身黄尿短腹微满,解自前阴法最奇。

【茵陈五苓散】

疸病传来两解方,茵陈末入五苓尝,五苓五分专行水,十分茵陈却退黄。【越婢加半夏汤】

风水多兮气亦多,水风相搏浪滔滔,全凭越婢平风水,加夏半升奠巨波。【越婢加术汤】

里水脉沉面目黄,水风相搏湿为殃,专需越婢平风水,四两术司去湿良。【越婢汤】

一身悉肿属风多,水为风翻湧巨波,二草三姜十二枣,石膏八两六麻和。【皂荚丸】

浊痰上气坐难眠,痈势将成壅又坚,皂荚蜜丸调枣下,绸缪须在雨之前。【泽漆汤】

五两紫参姜白前,三升泽漆法分煎,桂芩参草同三两,半夏半升涤痰专。【泽泻汤】

清阳之位饮邪乘,眩冒频频苦不胜,泽五为君术二两,补脾制水有奇能。

【真武汤】

生姜芍茯数皆三,二两白术一附探,便短咳频兼腹痛,驱寒镇水与君谈。咳加五味要半升,干姜细辛一两具;小便若利恐耗津.须去茯苓肾始固;下利去芍加干姜,二两温中能守住;若呕去附加生姜,足前须到半斤数。【栀子柏皮汤】

里郁业经向外驱,身黄发热四言规,草须一两二黄柏,十五枚栀不去皮。【栀子豉汤】

山栀香豉治何为,烦恼难眠胸窒宜,十四枚栀四合豉,先栀后豉法煎奇。

【栀子大黄汤】

酒疸懊憹郁热蒸,大黄二两豉一升,栀子十四枳枚五,上下分消要顺承。【栀子干姜汤】

十四山栀二两姜,以丸误下救偏方,微烦身热君须记,辛苦相需尽所长。【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

栀豉原方效可夸,气羸二两炙甘加,若加五两生姜入,专取生姜治呕家。【栀子厚朴汤】

朴须四两枳四枚,十四山栀亦妙哉,下后心烦还腹满,止烦泄满效兼该。【蜘蛛散】

阴狐疝气久难医,大小攸偏上下时,熬杵蜘蛛十四个,桂枝半两恰相宜。【枳实栝蒌薤白桂枝汤】

痞连胸胁逆攻心,薤白半升四朴寻,一个栝萎一两桂,四枚枳实撤浮阴。【枳实芍药散】

烦满不卧腹痛频,枳实微烧芍等平,羊肉汤方应反看,散调大麦稳而新。【枳实栀子豉汤】

一升香豉枳三枚,十四山栀复病该,浆水法煎微取汗,食停还籍大黄开。【枳术汤】

心下如盘大又坚,邪之结散验其边,术宜二两枳枚七,苦泄专疗水饮愆。【炙甘草汤】

结代脉须四两甘,枣枚三十桂姜三,半升麻麦一斤地,二两参胶酒水涵。【猪肤汤】

斤许猪肤斗水煎,水煎减半滓须捐,再投粉蜜熬香服,烦利咽痛胸满痊。【猪膏发煎】

诸黄腹鼓大便坚,古有猪膏八两传,乱发三枚鸡子大,发消药熟始停煎。【猪苓散】

呕余思水与之佳,过与须防饮气乖,猪术茯苓等分捣,饮调寸匕自和谐。【猪苓汤】

泽胶猪茯滑相连,咳呕心烦渴不眠,煮好去渣胶后入,育阴利水法兼全。【竹皮大丸】

呕而烦乱乳中虚,二分石膏与竹茹,薇桂一兮草七分,枣丸饮服效徐徐。白薇退热绝神异,有热倍加君须记,柏得金气厚且深,叶叶西向归本位,实中之仁又宁心,烦喘可加一分饵。【竹叶石膏汤】

三参二草一斤膏,病后虚羸呕逆叨,粳夏半升叶二把,麦门还配一升熬。【竹叶汤】

喘热头痛面正红,一防桔桂草参同,葛三姜五附枚一,枣十五枚竹把充。颈项强用大附抵,以大易小不同体,呕为气逆更议加,半夏半升七次洗。【紫参汤】

利而肺痛是何伤,浊气上干责胃肠,八两紫参三两草,通因通用细推详。

伤寒杂病论条文背诵部分解析

《伤寒论》背诵部分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 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法皮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人参二两,粳米六合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 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 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 麻黄于方剂中的数学原则 (1) 酸枣仁药性的探寻 (4) 麻黄于方剂中的数学原则 〔本文为JT叔叔投稿于香港《MM》杂志之旧文〕 麻黄,所谓「标热本寒」之药也,其形中空如管,能从骨、从血脉中把阳气发出来驱散寒邪,能祛邪,但人会虚。 张仲景书中的药的走法,有「与皮表平行」的药,有「与皮表垂直」的药,代表性药味,例如麻黄是垂直皮表发汗的,柴胡是平行的(走少阳区),二药王不见王。在柴胡剂中,枳实可用(平行),厚朴不同用(垂直);相反地,枳实不同麻黄剂一起用,厚朴与麻黄一起很好用。用反了,枳、朴皆不得发挥其药效。 但,反面来说,张仲景也依此原理「制」麻黄。麻黄和两类药物同用时,会受制而药性变得温和。 其一: 阳明区块药,药性顺肌理而行,属平行药。例如葛根、石膏、苍朮、白朮。 较没力的是葛根,例如葛根汤中有麻黄汉制三两,量和麻黄汤一样重,但葛根汤的发汗力仅得麻黄汤之半,于焉得知:葛根四两约可制麻黄三两其半,即一点五两。葛根八

麻黄三之比例时,可无发汗现象。 石膏、麻黄同用时,仲景麻杏甘石汤已示其例。麻杏甘石汤服后不发汗,但仍可去邪,即石膏八两可制麻黄四两。依此比例原则,越婢、大青龙,虽麻黄六两,但因石膏有鸡子大(约汉代六至八两),则麻黄之发汗力仅余三两,即同于麻黄汤。 朮类则今人研究:二倍于麻黄时,发汗力减半,四倍时全无汗力,而祛湿之效皆甚佳。风湿患者临床,麻黄加朮汤,以此原则量其虚实作加减。 此其与阳明区药之相互作用其大概。 第二类: 附子、细辛、地黄等直入少阴心肾之药,则不直接影响麻黄之发汗力,但会深化其发汗力。 另外,治寒饮而咳的小青龙汤,因有半夏,移肺中水入膀胱,故不成汗解而成尿解。直用生半夏如《伤寒论》剂量(半升约如汉制四至六两),必尿解,解后人不虚。因肺中寒饮之邪,尿解有路可去,汗解则属无理。今用制半夏则需加倍。今一般医师半夏则用量不足,故常使小青龙汤服后作汗解,乃至病人服后大虚,乃言此药续后不佳。民初范文虎用小青龙汤,倡议以半夏三钱,其余药味仅数分,乃善法。 此亦「辛润肾」这句黑话的临床实践意义。 麻黄附子细辛汤,三药比例为麻黄二,细辛二,炮附

方剂学试题集2

方剂学试题集 上篇(总论)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史 A型题 1: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五十二病方》 D.《药对》 E.《集验方》 2:被誉为“方书之祖”的医著是: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备急千金药方》 D.《伤寒杂病论》 E.《伤寒明理论》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是:A.《济生方》B.《圣济总录》 C.《普济方》 D.《xxxx和剂局方》 E.《妇人大全良方》 4:我国现存古医籍中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是:A.《伤寒杂病论》B.《医方集解》 C.《医方考》 D.《古今名医方论》 E.《普济方》

5: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是:A.《伤寒明理论*药方论》B.《古今名医方论》C.《医方考》D.《xx论方》 E.《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B型题 A.《五十二病方》 B.《小品方》 C.《集验方》 D.《伤寒杂病论》 E.《黄帝内经》 1: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 2:最早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的医书是: 3: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书是: A.《太平圣惠方》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备急千金药方》 D.《千金翼方》 E.《普济方》 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方是:5:我国现存古医籍中载方最多的方书是: A.《医方集解》 B.《医方考》 C.《xx论方》 D.《普济方》 E.《古今名医方论》 6:金元四大家之一xx所著的医书是: 7:明代朱橚编纂载方61739首的医书是:

8:清代xx崑所著的医书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D.《医方考》 E.《金匮方论衍义》 9:最早提出君药概念的医书是: 10:最早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是: 11:开后世之论之先河的医书是: D型题 集唐以前医药文献,并结合个人经验,编撰而成的方书是:A.《xx圣xx》B.《备急千金要方》 C.《肘后备急方》 D.《千金翼方》 E.《普济方》 X型题 有关《普济方》的正确描述有: A.现存古医籍中最大的方书 B.成书于清代 C.成书于元代 D.成书于明代 E.载方200首 F.载方61739首 G.载方16834首H.作者为xx橚 I.作者为xxJ.作者为严用和 K.现存最早的方书 第二章:

文化典籍

文化典籍 历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 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大唐创业起居注顺宗实录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考异资治通鉴外记皇王大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资治通鉴纲目通鉴前编通鉴续编资治通鉴补大事记大事记续编元史续编续资治通鉴纲鉴易知录通鉴辑览明实录国榷康熙起居注东华录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左传纪事本末西夏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三藩纪事本末三朝北盟会编蜀鉴绎史平定三逆方略亲征朔漠方略逸周书东观汉纪建康实录古史路史契丹国志大金国志南宋书春秋别典藏书续藏书尚史国语战国策贞观政要渚宫旧事东观奏记历代小史边略荆驼逸史弇山堂别集明季稗史吴越春秋越绝书华阳国志蛮书南唐书南唐书压海安南志略倭变事略蒙古秘史蒙古源流十国春秋国初群雄事略明季北略明季南略十驾斋养新录晏子春秋列女传高士传安禄山事迹朱子年谱金陀粹编 名臣碑传琬琰集京口耆旧传唐才子传元朝名臣事略东林列传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碑传集畴人传王荆公年谱考略隋书经籍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文渊阁书目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禁书总目四种钦定天禄琳琅书目经义考集古录 金石录籀史隶释隶续史通读通鉴论考信录十七史商榷 廿二史札记廿二史考异孩余丛考文史通义风俗通义唐六典麟台故事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清朝通典清朝通志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唐会要五代会要宋会要辑稿宋朝事实 宋朝事实类苑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西汉会要东汉会要明会典大清会典登科记考历代职官表翰林志唐律疏义唐大诏令集宋大诏令集宋刑统盐铁论包孝肃公奏议历代名臣奏议历代兵制武备志语言 史籀篇三苍急就篇尔雅小尔雅释名方言说文解字广雅尔雅注尔雅疏字林五篇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说文解字系传 尔雅翼埤雅类篇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汉隶字源六书故助语辞通雅正字通六书通字汇骈雅康熙字典尔雅义疏广雅疏证尔雅正义恒言录通俗编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义证说文解字句读 说文释例说文通训定声草字汇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小学钩沉助字辨略虚字说读书杂志经籍纂诂经义述闻经传释词古书疑义举例马氏文通名原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事类集唐宋百孔六帖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古今事文类聚玉海永乐大典唐类函渊鉴类函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古今图书集成声类切韵唐韵韵镜广韵集韵礼部韵略切韵指掌图七音略五音集韵古今韵会举要中原音韵蒙古字韵五方元音音学五书古韵标准六书音均表诗声类说文声类切韵考修辞鉴衡文学诗经毛诗正义诗集传楚辞楚辞章句楚辞补注楚辞集注文选古诗源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古谣谚文苑英华古文观止乾坤正气集古文辞类纂汉魏六朝

方剂学试题库

第一章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填空题 1.东汉___仲景___著《_____伤寒杂病论________》,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全书共收载方剂___314____首,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2.南北朝时期,________著《__________》,将药物按功效归类成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其后引伸为“十剂”。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方剂的专书是《黄帝经》 B.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是东汉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 C.金·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药方论》是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 D.《圣济总录》广搜博采,载方61739首,是明以前方书的总集 E.《太平圣惠方》是宋代官府药局的成药配本 2.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 E ) A.《太平圣惠方》 B.《普济方》 C.《圣济总录》 D.《外台秘要》 E.《五十二病方》 三、多项选择题 1.有关《伤寒杂病论》的论述正确的有( B ) A.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B.其中多数方剂组织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被后世誉为“方剂之祖” C.最早提出佐药的概念 D.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理方原理 E.为金代成无己所著 2.下列方书属于宋代的有( CE ) A.《外台秘要》 B.《千金翼方》 C.《太平圣惠方》 D.《圣济总录》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简答题 举出五部方论方面的著作,指明其成书朝代、作者。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仲景《伤寒杂病论》314 2.徐之才《药对》 二、单项选择题 1.C 2.E 三、多项选择题 1. AB 2. CDE 四、简答题

伤寒论序原文 译文

《伤寒论》序 【原文】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译文】我每次读到《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在齐国望齐侯之色的记载,没有一次不激动地赞叹他的才华突出。就奇怪当今生活在社会上的那些读书人,竟然都不重视医药,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便对上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人的病灾和困苦,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久健康,以保养自己的生命;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的根本之道。使自己的外表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悴。 【原文】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译文】皮都不存在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拿可以活到很长久的寿命和最宝贵的身体,交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摆布处置。唉!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消失了,变成了鬼物,深深地埋在九泉之下,别人白白地为他的死亡哭泣。痛心啊!整个世上的读书人都昏迷糊涂,没有人能清醒明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像这样地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而且,他们即使做了官也不能爱护别人,顾及别人的疾苦;不做官又不能爱护自己,顾及自己的隐患,遇到灾难,碰上祸患,身处在危困的境地,糊涂愚昧,蠢笨得就像没有头脑的废物。悲哀啊!那些在社会上奔波的读书人,追逐着去争夺表面的荣华,不保重身体这个根本,忘记了身体去为权势名利而死,危险得如履薄冰,如临深谷一样,竟达到了这种地步! 【原文】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7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7 柴胡证小柴胡汤(二)辨证技法:太阳病中的少阳 〔摘自『伤寒杂病论慢慢教』.第六段课第六堂〕 少阳主证提纲 今天我们就先来讲什么是柴胡证,来教完小柴胡汤这帖汤,有些比较复杂的条文,我们可能就留待之后再来处理。 跟柴胡汤主证相关的条文,我们先看三之十四条、三之二十条,这两条根本可以说是《黄帝内经》的〈热论〉,三之十四条根本就是抄《黄帝内经》抄来的,这其实也是《伤寒论》跟《黄帝内经》很明显的交会点,有人说,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是讲感冒的六个层次,跟经络是没有关系的,可是我觉得,《伤寒论》学得越熟,越会感到张仲景其实还蛮尊重《黄帝内经》的那一套,少阳病,它的确有牵涉到少阳经;太阳病有牵涉到太阳经。只是张仲景所谈论的问题,是比「单论某一条经本身」还要更广泛的问题,不像《黄帝内经》讲的那样单纯,张仲景的书有比较细部的层次。 【桂3-14/宋.例13】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受病,未入于腑者,皆可汗而已。 三四日,是照六经的传法,通常是先太阳、再阳明、再少阳,它说因为少阳经,经过这些地方,所以它经过的地方可能就会胸部、身体侧面痛、耳朵听不清楚。 少阳病的辨证点,特征之一是脉弦,所以感冒的时候如果把到弦脉,那就要考虑有可能是少阳病。因为每一个人的弦脉,以初学者来讲,得自己跟自己比,也就是这个脉会比平常把到它的时候更瘦一点,但在瘦的同时,会觉得它也绷得更紧一点。 就像是太阳病的脉是整片浮起来──平常要摸到皮肤,再稍微按下去才感受到它的跳动;现在好象才贴到皮肤表面一点点,就感觉得出它的跳动了,这就是浮脉──弦脉的话,我想也是自己跟自己比,就是平常摸起来没有绷成一条的,现在摸起来绷成一条了。但这个一条,也不能太沉,因为太沉的话,就变成少阴病的「脉沉细」了,那就不是标准的弦脉。它还要有点力气,但那个力气,大概只是跟平常的脉象相比,「几乎感觉不出来的」强一点点,如果很明显比平常又浮又紧的脉,那大概就是麻黄、大青龙汤类的;如果是很有力的洪脉就是白虎、承气一类的…… 勒成细细一根、不太沉、不比平常的脉没力。所以弦脉,是少阳病的第一个指针。当病气处在身体的夹缝之中的时候──少阳区块很像是身体里的夹缝(腠理)──当病气在腠理里钻的时候,脉象就好象夹在墙缝里一样,所以就勒得变得「弦」,这样的一个脉象。 书里也给了其它的辨证点,少阳病很专门的一个辨证点,就是:身体「侧面」或连到胸部会闷、胀、或是痛,有的人是不摸不痛、摸了才痛;有些人是不摸也痛;还有的人是可以摸到有一颗一颗、硬硬的淋巴结跑出来……但是胸胁闷痛呢,有的时候是一摸外面就有感

伤寒杂病论方歌

桂枝汤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桂枝加附子汤汗因过发漏浸浸,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 阳不振,更加附子—枚俱。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桂枝二麻黄一汤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白虎加人参汤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热成。 桂枝二越婢一汤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甘草干姜汤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 芍药甘草汤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灼,苦甘相济即时伸。 调胃承气汤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四逆汤 生附—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加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葛根汤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葛根加半夏汤 二阳下利葛根夸,下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 葛根黄芩黄连汤二两连芩二两甘, 葛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 麻黄汤 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服休叫粥到牙。 大青龙汤 二两桂甘三两姜,膏如鸡子六麻黄,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小青龙汤 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若渴去夏取萎根,三两来加功亦壮;微利去麻加荛花,熬赤取如鸡子样;若噎去麻炮附加,只用—枚功莫上;麻去再加四两苓,能除尿短小腹胀;若喘除麻加杏仁,须去皮尖半升量。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下后喘生及喘家,桂枝汤外更须加,朴加二两五十杏,此法微茫未有涯。 干姜附子汤 生附一枚一两姜,昼间烦躁夜安常,脉微无表身无热,幸藉残阳未尽亡。 桂枝新加汤 汗后身痛脉反沉,新加方法轶医林,方中姜芍还增一,三两人参义蕴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四两麻黄八两膏,二甘五十杏同熬,须知禁桂为阳盛,略汗全凭热势操。 桂枝甘草汤 桂枝炙草取甘温,四桂二甘药不烦,叉手冒心虚已极,汗多亡液究根源。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八两茯苓四桂枝,炙甘四两悸堪治,枣推十五扶中土,煮取甘澜两度施。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亦须分,半升夏最除虚满,汗后调和法出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病因吐下气冲胸,起则头眩身振从,茯四桂三术草二,温中降逆效从容。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库完整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1.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左传》 答案:1.E 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辨证论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答案:3.B 4.《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命门 E.脑 答案:6.A 7.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病种 B.病名 C.症状 D.体征 E.证候 答案:8.E 9.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 .审因论治 D .辨证论治 E. 防重于治 答案:9.E 10.中医理论中阴阳的概念是 A.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 B.代表相互关联的两种事物

伤寒杂病论方剂集

伤寒杂病论方剂集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服后,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气也。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三两(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桂枝三两(去皮) 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葛根四两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黄耆各二两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黄耆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 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一方用美酒酰代苦酒。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6(下)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6(下)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6(下) 少阳小柴胡汤(一)──寻找少阳区块 二.小柴胡汤的功能少阳 那么,少阳区块还牵涉到另外一件事,就是「柴胡证」的少阳区块。 光是柴胡跟甘草两味药,其实就构成小柴胡汤的主结构了,因为小柴胡汤里的其它药味,都是可以拔掉的,只有柴胡跟甘草不能动,所以柴胡跟甘草就已经是小柴胡汤结构了,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也含有这个柴胡剂主结构。当然古代《辅行诀》的小柴胡汤是没有去芍药的,那不去掉芍药的小柴胡汤也有它的好处,它能帮到的事情会更多。所以柴胡剂所调理的,西医所认为的少阳,是有意义的,就是能够让它变得比较舒服,我们也都知道胆结石的时候,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是非常有效的。我们也知道,胆结石也是一个内脏的气机失调才会产生的一个病──该怎么样的时候不怎么样,可能该吃早餐的时候不吃,然后胆汁就没地方去,放着放着就放

坏掉了──其实都是关系到所谓调畅气机,就是人体所有内脏的互相沟通跟调节,这样的一件事。 谈到一般说的柴胡证的调畅气机,也就得讲到小柴胡汤真正的主治,也就是「少阳病」。小柴胡汤它所治的东西我们称为少阳病,但我们不能说「肝胆之气郁结、内脏气机不畅,就要用小柴胡汤!」不能这样说,因为它可能可以、也可能不可以。小柴胡汤究竟作用在哪里?它的加减变化我们先不说,三两甘草、八两柴胡加在一起,这个小柴胡汤是要干嘛的?这么大量的柴胡是在干嘛的?以西医来说是清血的,因为淋巴的肿块要消掉,得先把血里面的发炎清掉,实际上它是在清血,只是结果显现在淋巴上面。 小柴胡汤所管的病症,我们先很大概地说一下,概略地介绍而已,《伤寒论》的条文,〈少阳篇〉的一开始说了什么?「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还有提纲的〈伤寒例〉:「胸胁满」、「往来寒热,热多寒少」,这些是最粗糙的少阳主证。 首先,眼睛容易花,这个不是个很好的辨证点,因为要开小柴胡汤,有昏没昏不容易拿来做为主要辨证点。 口苦呢,到底这个人为什么会口苦?我也搞不清楚,但是少

伤寒论背诵条文共108条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试卷(A)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方剂,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妥善配伍而成。() 2、使药即指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保和丸中配用连翘的意义是疏散风热。() 4、杏苏散是治疗外感温燥证的代表方。() 5、天台乌药散的功用是温中行气,散寒止痛。() 6、苏子降气汤主治上实下虚之喘咳。() 7、半夏泻心汤具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的功用。() 8、防己黄芪汤是由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组成。() 9、青蒿鳖甲汤的功用是养阴透热,主治风劳骨蒸。() 10、六一散主治外感暑湿证,症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1、"八法"之说载于() A张仲景《伤寒论》B程钟龄《医学心悟》C王焘《外台秘要》D张介宾《景岳全书》E汪昂《医方集解》 12、百合固金汤的君药是() A百合麦冬B百合贝母C生地熟地D玄参麦冬E百合生地13、十灰散主治的出血证是由()所致 A阳虚失血B气不摄血C瘀血阻络,血不归经D血热妄行E外伤 14、仙方活命饮中配伍贝母、花粉的意义是() A清热散结B清热泻火C清热生津D清热排脓E清燥润肺15、半夏白术天麻汤属于() A平熄内风剂B燥湿化痰剂C祛风胜湿剂D治风化痰剂E 疏散外风剂 16、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的主要目的是() A益气补虚B扶正祛邪C补气生血D益气生津E补脾和中17、二陈汤的君药是() A陈皮B陈皮半夏C陈皮茯苓D半夏E半夏茯苓 18、肾气丸中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药物是() A肉桂附子B肉桂干姜C桂枝干姜D桂枝附子E熟地附子19、肾气丸主治症状临床表现,除外() A腰痛腿软B少腹拘急C小便不利D小便清长E大便秘结20、组成药物中不含大黄的方剂是() A温脾汤B麻子仁丸C芍药汤D独活寄生汤E十灰散21、六昧地黄丸中的"三补"药是() A熟地黄麦冬石斛B生地黄龟板鹿胶C熟地黄麦冬枸杞D 山药山茱萸熟地黄E生地黄山茱萸鹿胶 22、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 A滋阴养血补心安神B养血安神清热除烦C清心安神滋阴养血D养心安神和中缓急E滋阴养血镇心安神 23、补阳还五汤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 A生黄芪B地龙C赤芍D当归尾E川芎 24、生化汤的功用是() A活血通络调经止痛B活血化瘀养血调经C活血通络养血调经D活血化瘀温经止痛E温经散寒调经止痛 25、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宜首选() A平胃散B实脾散C霍香正气散D败毒散E桂枝汤 26、羚角钩藤汤的功用是() A镇肝熄风滋阴潜阳B凉肝熄风增液舒筋C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D平肝熄风滋阴安神E清热平肝熄风止痉 27、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主治证是() A肝阳上亢B风痰上扰C肝风上扰D心肝阳亢E外风挟痰28、玉屏风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A表虚不固B阴虚火扰C虚阳外浮D脾胃气虚E肺阴亏损29、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小柴胡汤的辨证要点() A往来寒热B 胸胁苦满C口苦咽干D大便秘结E苔白脉弦30、茵陈蒿汤的主治证是() A伤寒少阳证B肝郁脾滞证C胆胃湿热证D肝郁血虚证E 湿热黄症证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31、十枣汤配伍大枣的意义是() A益气护胃B缓和逐水药的峻烈之性C缓解逐水药的毒性D补脾胃之虚E使下不伤正 32、桃核承气汤主治证候临床表现可见() A少腹急结B小便自利C其人如狂D妇人闭经、痛经E脉象沉实 33、大承气汤证的临床表现有() A大便燥结B脘腹痞满C腹痛拒按D久利赤白E苔黄脉实34、凉开"三宝"是指() A安宫牛黄丸B苏合香丸C紫雪D至宝丹E行军散 35、四神丸的组成药物有() A五味子B白术C肉豆蔻D吴茱萸E补骨脂 36、犀角地黄汤主治() A热伤血络B胃火牙痛C蓄血留瘀D热扰心营E邪热传营37、川芎茶调散以清茶调服的目的是() A止痛B解毒C上清头目D疏散风热E制约风药温燥升散之性 38、平胃散的药物组成有() A厚朴B陈皮C甘草D半夏E白术 39、芍药汤的功用是() A清热止痢B调和气血C清热燥湿D清热解毒E凉血止痢 40、下列属于朱砂安神丸组成药物的是() A黄连B生地C柏子仁D当归E茯苓 四、填空题(每题0.5分,共16分) 41、佐药有三种类型,即、、。 42、清胃散具有功用,主治 43、白虎汤由、、、组成,具有功用,其使用要点是。 44、当归四逆汤是由桂枝汤配,去,加、、而成。 45、血府逐瘀汤主治;普济消毒饮主治;金锁固精丸主治; 半夏厚朴汤主治。 46、龙胆泻肝汤具有、功用,主治、。 47、川芎茶调散的功用是,主治。 48、苏子降气汤主治上实下虚之咳喘证,方中治疗"上实"的药物有、、、。 49、保和丸方中君药是,主治。 五、默写方歌(每首2分,共20分) 50、龙胆泻肝汤 51、五苓散 52、仙方活命饮 53、四物汤 54、血府逐瘀汤 55、补阳还五汤 56、理中丸 57、桂枝汤 58、保和丸 59、小柴胡汤 六、问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60、试述泻下剂的定义、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61、试述六味地黄丸的功用、主治、配伍意义及配伍特点。 62、试比较桑菊饮与银翘散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试卷(A)答案 一、是非题 ×××××√√××√ 二、单项选择题 BCDADBDDED,DAADCBBADE 三、多项选择题

(2)四逆散方证研究

(2)四逆散方证研究 谷松 四逆散是《伤寒论》中记载的经方,后世在此基础上又创立了许多名方,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但该方证的六经病位、病因病机、主证,该方的功效、组方等方面,后世医家在认识上的分歧颇大,见仁见智,各执一端。笔者对历代医家在理论方面的论述做以梳理,对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做以回顾,对现代实验研究做以总结,以期对四逆散方证能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拓宽思路。 1 四逆散方证理论研究 1.1 四逆散方证的来源 《伤寒论》(宋本)原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方: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 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1.2 四逆散方证的研究 1.2.1四逆散证的六经病位 病在少阴:钱潢云:“此所谓少阴病者,即前所谓脉微细、但欲寐之少阴病”。柯琴:“四逆皆少阴枢机无主,升降不利所致”。 成无己、吴昆等亦认为病属少阴。 病在厥阴:沈明宗认为“此方原系治厥阴热厥主方,后人不识其旨,湮没已久,今表出之”。《伤寒论选读》(四版教材)将四逆散列入厥阴病篇而治气郁证。 病在少阳:近代名医陆渊雷认为“其病盖少阳之类证,绝非少

阴”。《医方发挥》引《伤寒杂病论义疏》观点:“少阳病气上逆,今胁下痛甚则呕逆,此肝胆不降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 1.2.2 四逆散证的病因病机 热邪为患:成无己云:“伤寒邪在三阳,则手足必热;传到太阴,手足自温;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逆而不温也”。方有执赞同成氏的传经之说,认为“人之四肢,温和为顺,故以不温和为逆,但不温和而未至于厥冷,则热犹为未入深也”。喻嘉言更明确提出“传经热邪至于手足,四逆最当辨悉,若见咳利种种之证,其为热证无疑矣”。高学山谓“盖手足为阳气之充,胃中真阳为热邪所伤,于是阴阳格拒于胃,而阳气不充于四末,故四逆也。与厥阴厥宜下之之热厥颇同”。吴坤安云“此阳经热邪扰于阴分而厥也。盖四逆有寒热之分,胃阳不敷于四肢为寒厥,阳邪内扰于阴分为热厥。寒则下利清谷,热则泄利下重”。持“热厥”观点的还有柯琴、徐大椿、程知、吴谦、许宏、王晋三等医家。但尤在泾大胆地对热厥之说提出了质疑,指出:“此非热厥。……旧谓此为治热深发厥之药,非是。夫果热深发厥,则属厥应下之之例矣,岂此药所能治哉!”。

内经与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内经与伤寒论》 单位: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 1、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温病条辨》 2、《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 A、《黄帝内经》 B、《针灸甲乙经》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E、《脉经》 3、《素问》之名最早见于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4、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类经》 D、《黄帝内经太素》 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5、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D、《黄帝内经太素》 E、《类经》 6、《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 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 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 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 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 E、天人合一,五脏一

体 7、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 A、精气论 B、元气论 C、黄老学 D、形气论 E、阴阳论 8、“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 A、春三月 B、夏三月 C、秋三月 D、冬三月 E、四时 9、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秋三月的养生之道,到冬天易生的病变 A、寒变 B、痎疟 C 飧泄D、痿厥E、洞泄 10、据《灵枢?天年》篇所述“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之“四脏经脉”是指 A、心脾肺肾及其经脉 B、肝心脾肺及其经脉 C、脾肺肾肝及其经脉 D、肺肾肝心及其经脉 E、肾肝心脾及其经脉 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 A、二便等污秽之物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 E、营血 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气”的病因是 A、寒暑 B、喜怒 C、湿邪 D、燥邪 E、劳作 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形”的病因是 A、寒暑 B、喜怒 C、悲 D、恐 E、劳作 1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所以任物者谓之 A、意 B、心 C、志 D、思 E、虑 15、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有所忆谓之 A、意 B、心 C、志 D、思 E、虑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古本伤寒杂病论.txt39人生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境失意会经常伴随着我们,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显示出来,希望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的无形的动力。40奉献是爱心,勇于付出,你一定会收到意外之外的馈赠。 《伤寒杂病论》古本 伤寒杂病论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赉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涕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腑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汉太守机序 伤寒杂病论卷第一 平脉法上 【1.1】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师曰: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胜。气血俱盛,脉阴阳俱盛;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气独盛者,则脉强;血独盛者,则脉滑。气偏衰者,则脉微;血偏衰者,则脉涩。气血和者,则脉缓;气血平者,则脉平;气血乱者,则脉乱;气血脱者,则脉绝。阳迫气血,则脉数;阴阻气血,则脉迟。若感于邪,气血扰动,脉随变化,变化无穷,气血使之。病变百端,本原别之。欲知病源,当凭脉变;欲知病变,先揣其本。本之不齐,在人体躬。相体以诊,病无遁情。 【1.2】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肖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9

JT叔叔傷寒雜病論慢慢教課程19 吳萸湯辨證小複習 吳茱萸湯,在之前的課已經很用力講過了;既然我們今天又看到它這一條,我們再做一個小小的整理好了。 吳茱萸湯在「少陰病」這一條,其實給了我們一個「辨證點上的提示」,怎麼說呢?歷代的醫家整理這個吳茱萸湯的時候,會發現:有的時候,這個人的吳茱萸湯「證」不很明顯──當然吳茱萸湯在很多情況都可以用,我們可能把脈把到他肝陰實了,或者說他的個性是憂鬱症、脈偏弦,我們從病機的角度開吳茱萸湯是有啦──可是若不論「病機」這個東西,只「抓證」的話,吳茱萸湯的使用,有沒有所謂「方便法門」? 醫家們的確有整理出一個非常單純明快的使用基準,就是:無論你是傷寒也好,雜病也好,平常坐在家裡人不爽快也好,只要你是「手腳冷」加「煩躁」,就可以開吳茱萸湯。就這麼簡單。 「煩躁」,就是你心煩到坐立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反正就是很煩很煩…… 如果你是手腳冰冷而「不煩」的話,是什麼?四逆湯之類的,對不對?如果是手腳冰冷、不煩,而且拉肚子拉到脈都沒有了,那是通脈四逆湯,是不是? 那些少陰病中更嚴重的,我們姑且不論,但是吳茱萸湯的「手腳、冷煩躁」,很好用耶!比如說,妳月經痛,手腳冷又煩躁,那可以用;你下體、陰道什麼發炎又發癢,你坐立不安、手腳冷,那這可以用。很簡單嘛,是不是? 那手腳冷加「煩躁」──因為吳茱萸湯的煩躁是可以煩躁到那個人在家裡面摔東西、撞牆的那種等級──那麼,神經病可不可以用?可以啊,神經病吳茱萸湯常常有用的;那憂鬱症可不可以?可以。失眠有沒有用到的機會?有!有肝陰實,所以手腳冷加煩躁,你就什麼病都這樣套一下,用得上吳茱萸湯就算你賺到。 我常常覺得,如果你不會嫌你人生無聊,只是要賺錢,你就隨便開一間什麼健康食品店,順便賣一點科學中藥裝的「本草養生」小膠囊……你就包醫頭痛,光開吳茱萸湯一輩子,你也

四逆散临床应用及探索

四逆散是《伤寒论》中记载的经方,后世在此基础上又创立了许多名方,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但该方证的六经病位、病因病机、主证,该方的功效、组方等方面,后世医家在认识上的分歧颇大,见仁见智,各执一端。笔者对历代医家在理论方面的论述做以梳理,对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做以回顾,对现代实验研究做以总结,以期对四逆散方证能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拓宽思路。 1 四逆散方证理论研究 1.1 四逆散方证的来源 《伤寒论》(宋本)原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方: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 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1.2 四逆散方证的研究 1.2.1四逆散证的六经病位 病在少阴:钱潢云:“此所谓少阴病者,即前所谓脉微细、但欲寐之少阴病”。柯琴:“四逆皆少阴枢机无主,升降不利所致”。成无己、吴昆等亦认为病属少阴。 病在厥阴:沈明宗认为“此方原系治厥阴热厥主方,后人不识其旨,湮没已久,今表出之”。《伤寒论选读》(四版教材)将四逆散列入厥阴病篇而治气郁证。 病在少阳:近代名医陆渊雷认为“其病盖少阳之类证,绝非少阴”。《医方发挥》引《伤寒杂病论义疏》观点:“少阳病气上逆,今胁下痛甚则呕逆,此肝胆不降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 1.2.2 四逆散证的病因病机 热邪为患:成无己云:“伤寒邪在三阳,则手足必热;传到太阴,手足自温;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逆而不温也”。方有执赞同成氏的传经之说,认为“人之四肢,温和为顺,故以不温和为逆,但不温和而未至于厥冷,则热犹为未入深也”。喻嘉言更明确提出“传经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