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解剖学简介

冠状动脉解剖学简介
冠状动脉解剖学简介

冠状动脉解剖学简介

左、右冠状动脉是从主动脉发出的,也是极端重要的第一个分支,完全靠它向

心脏提供血液。它们的开口深处主动脉根部,分别在左、右主动脉窦内。若以主动

脉瓣附着缘连线为界,可将主动脉窦分为窦内和窦外,开口的绝大多数(80%~91

%)均处于窦内,其余的开口在窦外或窦线上。

一、左冠状动脉

初为一总干,长约0.1 ~ 2.8cm,埋藏在肺动脉起始部与左心耳之间心外膜深

层脂肪组织中,但也有极个别人无总干,此时的前降支和旋支并列分别开口于左主

动脉窦内。总干在左房室沟内分为前降支和旋支,42%的人在两支之间发出一对角

支,个别也有发出两个对角支的。

1.前降支和旋支

它们是左冠状动脉的主干,前降支沿前纵沟在心外膜下走向心尖,到前纵沟末

端向后绕过心缘终于心脏隔面的下三分之一附近,或与后降支发生吻合。提起左心

耳、可见心外膜下脂肪深部的旋支沿左房室沟左行绕过心左缘,到心脏的后面。有

的旋支甚短,只达心左缘,有的较长甚至分布到左室正后或部分右心室。前降支和

旋支之间形成一定角度(40~150度),但多呈直角。它们在途中又分出心房分支

和心室分支:

2.左房分支均来自旋支,计有:

(1)左房前支于左心耳根部发自旋支的初始部,向上行走在主动脉根部和左

心房之间,分布到左心房前内侧壁。有时它还发出一较大的窦房结动脉,向上后至

上腔静脉终部并环绕上腔静脉口,且沿途发出许多小支到左、右心房之间,组成心

房动脉网络。

(2)左房中间动脉较恒定地起自心左缘处的旋支,分布到左心房侧后面。

(3)左房后支较小,发自旋支的膈面,分布左心房后壁。

3.左室分支大致可分为左室前和左室后两组,它们分别是:

(1)对角支多起自前降支与旋支分叉处,有长有短,分布左室前壁,长者可

达心尖区。

(2)左室支沿前降支而下向左室前壁发出3~5支(最多可达9支),较大的

左室支,可分布到心左缘和心尖区,以及从旋支向下分出的左室前支,供应左室前

壁和侧壁血运。

(3)左缘支系由旋支在房室沟左缘处分出,一般较大,分布到左心缘侧壁,或它本身就是旋支的终末分布。

(4)室中膈前支系由前降支的深面发出较大的分支(12~17支),垂直进膈

,分布其前三分之二区域,并在室间隔内与来自后降支的室中膈分支形成网络和吻

合。

(5)左室后支其大小来源变异较大,如旋支不发达,它可来自右冠状动脉。反之,如果旋支较粗长并进入后纵沟,则左室后支常由旋支发出,分布到左、右心

室的后面。

(6)前降支还发出较多的小分支,分布到前纵沟附近的右心室前壁。

二、右冠状动脉

起自右主动脉窦,在肺动脉始部与右心耳之间心外膜下脂肪深层沿右房室沟右

行,绕过心右缘到心脏膈面。在心后面房室交界处进入后纵沟转向下,走向心尖区

,在后纵沟内的部分称为后降支。右冠状动脉沿途发出分支到右心室,右心房,室

间隔后部和左心室后壁等处。右冠状动脉有如下分支:

1.右房支按分布的部位,又可分为三群

(1)右房前支(1~3支)发自右冠状动脉的初始部1厘米处,上行分布到右

心耳和右心房并在右心耳与主动脉之间形成血管网络,有的还发出较大的分支到上

腔静脉终末并环绕上腔静脉口,以代替来自左冠的的窦房结动脉。

(2)右房中支此支较恒定,起自心右缘处的右冠状动脉,分布到右房外侧壁

并与右心房壁的动脉网络相通,或直接成为窦房结动脉。

(3)右房后支起自右冠状动脉膈面的分支(1~2支),较细短,分布到右房

后面。但有时也较粗长,起自后降支起始部,可分布到右心房和肺静脉终末附近,甚至达左心房后壁

2.右室支

(1)右室前支在右房室沟处有数支较细短向下分支到右心室前壁,其第一

支分布到肺动脉圆锥(又叫右圆锥支),与来自前降支的细短的左圆锥支在肺圆锥

壁上吻合形成网环(即Vieassens环),是常见的左、右冠状动脉之间的侧支血管

,并有血管与肺动脉壁或主动脉根部血管网络相连。

(2)右缘支由心右缘的右冠状动脉发出,常是其最大的分支血管,向下分布

到右心室前侧壁。临床上某些心内手术需要在右心室前壁作切口时,要注意来自前

降支和右室支中较大分支的走行。

(3)右室后支较细短,由右冠状动脉在心膈面处分出,分布到右心室膈面。但有时也较粗长,向下斜行甚至到后纵沟近心尖区。

(4)左室后支这是右冠状动脉越过房室交点处的分支,分布到左心室膈面的

血管,它们常与后纵沟大致平行,分支数目可多可少。

(5)后降支它主要是右冠状动脉的终末段,位于后纵沟内,并向左、右心室

的后壁发出一些小分支,支配邻近后纵沟的左、右心室壁。它还向深部发出室中膈

后动脉(7~12支),分布到室中膈肌后三分之一区域,与前降支的室中膈前动脉

形成网络和吻合。后降支的终点可以在后纵沟的上或中段,也可以在其下段。甚至

有的达心尖并绕过心尖终止于前纵沟的下三分之一处。后降支也可能是旋支的终支

;偶尔后降支出现两条,称为双后降支,它们或是平行地向下走行,或一支较短,只分布到后纵沟的上段,而下段由另一支(多是右室支)支配。极个别后降支缺如

,则会有右室前支绕过心右缘,或深或浅地走向纵沟的中段,而后纵沟的下段则由

前降支绕过心尖来支配。

三、左、右冠状动脉的外径

用一般病理学方法固定心脏,在距主动脉壁2毫米处测定其(外)直径,我国

成人左冠状动脉直径为0.26~0.75厘米,以0.4~0.5厘米多见(48%),其次为0.

5~0.6厘米(29%)。右冠状动脉的直径为0.2~0.7厘米,以0.3~0.4厘米多见(

41%),次为0.4~0.5厘米(34%)。因此,左冠状动脉直径大于右冠状动脉的占6

1%,右侧大于左侧者占28%,左右相等者约占11%。

四、冠状动脉类型

在整个心脏,由于左室心肌所占比重大,左冠状动脉对心脏提供的血液总是大

于右冠状动脉所提供的,大体上是心脏所需血量的三分之二以上。但在临床上,为

了易于了解冠状动脉大致的分布,常以后纵沟内后降支的来源将冠状动脉分为三型

1.右优势型由右冠状动脉在心脏膈面发出后降支,供应左、右心室壁膈面

2.左优势型后降支由旋支而来,因而左心室膈面和右心室膈面的一部分由

左冠状动脉供血。

3.均衡型左、右心室膈面的血供由各自的冠状动脉提供,血管互不越过左

右室交界,或后降支同时来自两侧冠状动脉。

我国人右优势型占65.7%,左优势型5.6%,均衡型占28.7%。

五、窦房结动脉

较为细长,外径约1~3毫米,多起自右冠状动脉(61%),来自左冠状动脉的

占39%,也有来自双侧窦房结动脉的。而发自右冠状动脉者,其起源处多在右冠状

动脉开口0.6~2厘米之内,深埋在右房室沟近端厚脂肪层中。它向上经右心房前壁

(或浅层肌下)到达上腔静脉开口附近并形成环绕网络。沿途有分支与其他右房支

在右房壁吻合成网。若它来自左冠状动脉,其开口均在旋支主干始部2厘米以内。行走于左心房前内侧沟浅层心房肌内,向右后至上腔静脉口,环绕其终末开口。沿

途有小分支与左心房、右心房血管网络相通。

窦房结动脉也有变异,如有的来自右房中间动脉者;甚至有来自右房后支者;亦

可能有2支,分别来自左、右冠状动脉或同时发自一侧的冠状动脉。

六、房室结动脉

它由右冠状动脉(93%)在心膈面房室交界处发出,这与冠脉右优势型有关。这一动脉比较细小,外径约1.5毫米,向深部穿过心房之间组织走向房室结。房室

结动脉与窦房结动脉有时共同发自右冠状动脉(55%);有的分别来自两侧,如窦房

结动脉来自左冠而房室结动脉来自右冠(约占38%)。

七、壁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大部分都位于心外膜下,用肉眼可观察到其表浅部分。但

在主干或主分支的某些节段可被浅层心肌所覆盖,这一小段动脉是为壁冠状动脉,

在心脏的发生率约为68%(发生在前降支的约有54%,在后降支的约14%)。也有在

其它部位或多处发生的。壁冠状动脉的长度为2~50毫米不等,覆盖的心肌厚度也

不一,肌纤维的走行与血管垂直或呈角度。壁动脉的管壁较薄,这一覆盖的意义不

明。据报告,壁冠状动脉处血管的内膜很少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为冠脉搭桥手术提供一定的解剖学参考。

八、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

主要指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之间的交通吻合分支,冠状动脉与心外动脉之间的交通支,以及冠脉循环与心腔间的交通。一些低等小动物的心脏,不具有明确的冠脉循环系统,心腔的血液在心脏舒缩的挤压下进入心肌内的窦隙以营养心肌细胞。随着心肌质量的增大,虽然发展了高度有效的冠脉循环系统以保证心肌细胞代谢的需要,但这种原始的血液交换方式还不同程度地保留着。有人用形态学方法证实,心肌内小动脉-毛细血管水平有窦管状通道与心腔相通,称为心腔血管、Thebesius静脉、心肌窦隙等。至于它们是否起血运的作用,则各说不一。近10多年来,有人在冠状动脉阻塞区的心肌上用激光密集打孔穿透心内膜,研究有无可能借助这些原始管道经心腔重建心肌血运。

冠状动脉侧支血管,已有明确的资料证实其存在,当然,在不同种属和个体之

间均有相当大的变异,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1.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之间指在同一冠状动脉分支之间,或左右冠状动脉之间存

在交通支或吻合支,其直径在40~350μm,其所在位置有很大变异,但多分布在心

尖、室间隔、左室壁等处。例如:前、后降支之间在心尖和心脏膈面的吻合;室中

膈前、后动脉之间的吻合;左右冠状动脉在心房上形成的血管网吻合;前降支的与旋

支的左室支之间的交通支等。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慢性冠脉狭窄的病人中

,侧支血管明显增加和增大,对冠脉循环的代偿形成起重大作用。据病理解剖证实

,甚至有的主要冠脉完全阻塞,因侧支循环代偿而较少或不发生心肌坏死者。

2.冠状动脉与心外动脉之间的交通

(1)肺动脉壁的动脉网由来自左冠状动脉第一分支,动脉圆锥分支,左支气

管动脉分支和甲状腺颈干下降支等在心底部心包转折覆盖处相互吻合组成。

(2)升主动脉壁动脉网由右冠状动脉第一分支,心包胸腺动脉分支,前纵膈

动脉分支,胸廓内动脉分支和左支气管动脉分支等在心底部心包腔外相互吻合成网

(3)心包动脉网冠状动脉的分支通过肺动脉壁动脉网、升主动脉壁动脉网和

心房壁动脉网,在心底心包膜转折处与心包动脉网相交通。分布在心包膜上的动脉

网络来自心包膈动脉,膈下动脉,支气管动脉,胸腺动脉和甲状腺颈干下降支等的

血管分支。

由此可见,冠状动脉的侧支血管还是比较广泛的,但可惜口径甚小,与心外动

脉的连接不过30~70微米,主要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一旦急性阻塞,这些侧支是

难以迅速和足够补偿的。

九、心脏的静脉

心脏静脉的分布、组成和生理也是很重要的。可分表浅和深层两个方面。

心脏深层静脉血液可能通过心室壁内的Thebesius管道或心肌窦隙等直接进入

心房或心室腔内,但它回流的血量是很少的。大部份的心肌回血是经过汇集成较大

的心脏表浅静脉系统回到右心房。

心脏表浅静脉丰富,它们来自心肌深浅各部位的微静脉,逐级汇合进入到心外

膜下的粗大静脉中,透过心外膜可以清楚看见它们的走行。它们或伴随着相应的动

脉,或单独地走行;静脉之间有广泛的吻合或交通支,变异也较大,这些都是心表

浅静脉的一大特点。其口径最大者可达2.2毫米之多。在心肌内也有一些交通支,但较少。心脏表浅静脉的命名不统一,大致有:

1.心大静脉起自心尖,沿前纵沟而上,沿途接受左室前壁小静脉的血,在

前纵沟上1/3处离开伴行的前降支动脉,斜向左上,进入左房室沟与旋支伴行,接

受来自左房,左心钝缘区的静脉血转向心膈面并扩大成为冠状静脉窦。

2.左室后静脉在心脏膈面,来自左室后壁侧壁及部分心尖区的回血,支数

、走行、开口均有变异,向上进入冠状静脉窦下缘。

3.左房斜静脉引流左房后壁血到冠状窦,较恒定,它的开口常用来标记冠

状窦的开始。

4.心中静脉引流左、右心室后壁、室间隔和部分心尖等处静脉血,循后纵

沟而上,沿途接受小分支,在房室交界附近汇入冠状静脉窦,或直接进入右房。

5.心小静脉多起自右室侧后壁,上行至右房室沟后端处汇入冠状窦或心中

静脉。

6.右室前静脉引流右室前壁及肺动脉圆锥部的回血,支数不定,直接在右

房室沟下开口于右房。

7.冠状窦位于心膈面左房室沟内,实系心大静脉的延续扩大部份,但具有

更厚的管壁。它越过房间隔,汇入右心房,开口处恰在下腔静脉与房间隔之间的皱

折处,形似一个瓣膜。冠状窦长1.5~5.0厘米(平均3.2厘米),中段直径0.4~1

.2厘米(平均0.7厘米)。冠状窦初始部和中部周围包有脂肪和疏松结缔组织,较

易用纯器游离,而末段(1/4段)与房间隔融合,不能分离。

心脏静脉之间的广泛吻合和交通支,以心尖处的心大静脉与心中静脉之间;在

心脏胸肋面的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和心前静脉之间;在心脏后面的心中

静脉与心室后静脉之间尤为多见。据报道,即使完全阻断心大静脉也不会引起静脉

回血的障碍。

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解剖学简介 左、右冠状动脉是从主动脉发出的,也是极端重要的第一个分支,完全靠它向心脏提供血液。它们的开口深处主动脉根部,分别在左、右主动脉窦内。若以主动脉瓣附着缘连线为界,可将主动脉窦分为窦内和窦外,开口的绝大多数(80%~91%)均处于窦内,其余的开口在窦外或窦线上。 一、左冠状动脉 初为一总干,长约0.1 ~ 2.8cm,埋藏在肺动脉起始部与左心耳之间心外膜深层脂肪组织中,但也有极个别人无总干,此时的前降支和旋支并列分别开口于左主动脉窦内。总干在左房室沟内分为前降支和旋支,42%的人在两支之间发出一对角支,个别也有发出两个对角支的。1.前降支和旋支 它们是左冠状动脉的主干,前降支沿前纵沟在心外膜下走向心尖,到前纵沟末端向后绕过心缘终于心脏隔面的下三分之一附近,或与后降支发生吻合。提起左心耳、可见心外膜下脂肪深部的旋支沿左房室沟左行绕过心左缘,到心脏的后面。有的旋支甚短,只达心左缘,有的较长甚至分布到左室正后或部分右心室。前降支和旋支之间形成一定角度(40~150度),但多呈直角。它们在途中又分出心房分支和心室分支: 2.左房分支均来自旋支,计有: (1)左房前支于左心耳根部发自旋支的初始部,向上行走在主动脉根部和左心房之间,分布到左心房前内侧壁。有时它还发出一较大的窦房结动脉,向上后至上腔静脉终部并环绕上腔静脉口,且沿途发出许多小支到左、右心房之间,组成心房动脉网络。 (2)左房中间动脉较恒定地起自心左缘处的旋支,分布到左心房侧后面。 (3)左房后支较小,发自旋支的膈面,分布左心房后壁。 3.左室分支大致可分为左室前和左室后两组,它们分别是: (1)对角支多起自前降支与旋支分叉处,有长有短,分布左室前壁,长者可达心尖区。(2)左室支沿前降支而下向左室前壁发出3~5支(最多可达9支),较大的左室支,可分布到心左缘和心尖区,以及从旋支向下分出的左室前支,供应左室前壁和侧壁血运。 (3)左缘支系由旋支在房室沟左缘处分出,一般较大,分布到左心缘侧壁,或它本身就是旋支的终末分布。 (4)室中膈前支系由前降支的深面发出较大的分支(12~17支),垂直进膈,分布其前三分之二区域,并在室间隔内与来自后降支的室中膈分支形成网络和吻合。 (5)左室后支其大小来源变异较大,如旋支不发达,它可来自右冠状动脉。反之,如果旋支较粗长并进入后纵沟,则左室后支常由旋支发出,分布到左、右心室的后面。 (6)前降支还发出较多的小分支,分布到前纵沟附近的右心室前壁。 二、右冠状动脉 起自右主动脉窦,在肺动脉始部与右心耳之间心外膜下脂肪深层沿右房室沟右行,绕过心右缘到心脏膈面。在心后面房室交界处进入后纵沟转向下,走向心尖区,在后纵沟内的部分称为后降支。右冠状动脉沿途发出分支到右心室,右心房,室间隔后部和左心室后壁等处。右冠状动脉有如下分支: 1.右房支按分布的部位,又可分为三群 (1)右房前支(1~3支)发自右冠状动脉的初始部1厘米处,上行分布到右心耳和右心房并在右心耳与主动脉之间形成血管网络,有的还发出较大的分支到上腔静脉终末并环绕上腔静脉口,以代替来自左冠的的窦房结动脉。 (2)右房中支此支较恒定,起自心右缘处的右冠状动脉,分布到右房外侧壁并与右心房壁的动脉网络相通,或直接成为窦房结动脉。

人体解剖学的记忆口诀

人体解剖学记忆口诀 人体解剖学记忆口诀 绪论 人体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和呼吸泌尿生殖脉管系感觉神经内分泌九大系统要牢记 解剖学姿势 标准姿势象立正身体直立两眼平掌心足尖都向前上肢下垂下肢并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组成、功能 运动系统骨连骨支持运动加保护肌肉动力骨杠杆关节枢纽连邻骨 各部骨数目 各骨数目分开记记住位置就容易脑面颅骨二十三躯干总共五十一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头基本齐还有六块体积小藏在中耳鼓室里 骨的构造 骨质表现密和松骨内位置有不同骨髓分为黄和红骨髓腔隙它填充红髓造血保生命髂胸椎内留终生

骨膜在外包整骨生长修复立大功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内软骨藏韧带加强稳固性基本构造都一样 各部椎骨特点 椎骨外形不规范抓住要点能分辨颈椎体小棘分叉横突有孔最明显胸椎连肋有肋凹棘突叠瓦下斜尖腰椎承重体最大棘突后伸宽又扁 胸骨形态意义 胸骨形似一匕首上柄中体下剑突柄体交界胸骨角平对二肋向前凸 椎间盘 椎体之间纤维环胶状髓核在中间后外薄弱易脱出压迫神经致痛瘫 脊柱韧带及意义 脊柱韧带,三长两短 腰椎穿刺,棘上棘间 再透黄韧,进入椎管 脊柱的整体观 上细下粗尾部尖承受压力密相关后观棘突一条线颈短胸斜腰平扁

侧观生理四个弯线条大方又美观胸骶弯曲凸向后颈腰二曲凸向前 肋的连结 一肋连于胸骨柄二肋对角标志明三至七肋与体连八至十肋成肋弓十一十二称浮肋前端游离肌肉中 胸廓形态、运动 胸廓形似小鸟笼上窄下宽扁锥形上口狭小前下斜下口封膈分腹胸容纳保护心肝肺呼气下降吸气升 颅骨名称 脑颅八块颅前起额筛蝶枕各有一顶骨颞骨各两块构成颅盖和颅底面颅总共有十五构成颜面骨根基形单影只下颌舌独来独往一张犁其余都要成双对泪颧腭甲上颌鼻 颅顶观 颅顶借缝连结紧三缝名为冠矢人婴颅骨化未完成缝间膜闭叫颅囟 颅底内面观 前窝中央是筛板筛孔通鼻嗅丝穿中窝之中垂体窝前高后高似蝶鞍

人体解剖学感觉器官系统

《人体解剖学》感觉器官系统 【练习题】 ◇A1型题 1.眼球纤维膜 A.是眼球壁的最内层 B.富有血管和色素细胞 C.全层均透明 D.前1/6部分为角膜 E.后5/6为睫状体 2.对角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富有血管 B.富有感觉神经末梢 C.无色透明 D.占纤维膜的前1/6 E.微向前凸 3.角膜 A.色白半透明 B.无屈光能力 C.表面盖有一层球结膜 D.富有感觉神经未梢 E.富有淋巴管 4.巩膜 A.占纤维膜的后5/6 B.透明 C.棕黑色 D.前方与晶状体相连 E.具有屈光作用 5.对巩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致密坚韧 B.占纤维膜的后5/6 C.与角膜交界处的深部有巩膜静脉窦 D.有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的功能 E.是脉络膜的一部分 6.关于眼球的描述,哪项错误 A.位于眶内,借筋膜连于眶壁 B.其后部经眼神经与脑相连 C.由眼球壁和内容物构成 D.略呈球形 E.具有屈光成像和感受光刺激的功能

7.眼球血管膜 A.位于眼球最外层 B.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C.富有神经、血管和色素细胞 D.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E.呈棕黑色 8.虹膜 A.为血管膜的最前部,位于角膜的后方B.虹膜内有两种排列方向不同的骨骼肌C.中央有一圆形的瞳孔 D.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E.呈圆盘形 9.沟通眼球前房和后房的是 A.虹膜角膜角 B.巩膜静脉窦 C.瞳孔 D.泪点 E.前房角 10.睫状体 A.位于虹膜的外后方 B.是血管膜最肥厚的部分 C.是吸收房水的部位 D.睫状肌的舒缩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E.睫状肌属平滑肌 11.脉络膜 A.位于血管膜的前部 B.外面与巩膜疏松相连 C.薄而柔软 D.富有血管和色素细胞 E.有营养眼球内组织的作用 12.具有感受强光和辨色能力的是 A.视锥细胞 B.视杆细胞 C.双极细胞 D.节细胞 E.视细胞 13.看近物时,使晶状体变厚的主要原因是A.睫状小带紧张 B.睫状肌收缩 C.晶状体具有弹性

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

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 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 2.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3.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4.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5.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6.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构成的。 9.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下颌窝构成。其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10.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所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他平对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2.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3.椎间盘: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4.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腱膜的裂隙,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 15.试述椎骨的一般形态。 答: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椎弓试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迹,下方有椎下切迹,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为椎弓板。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16.写出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 答: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下颌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的前、中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 17.试述肩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答:肩关节由肩胛骨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股骨头答,关节盂下而浅,周缘有盂唇加深,因此可作较大运动。(2)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囊的上、后和前部都有肌和肌腱跨越,但前下部缺乏肌和肌腱加强而较薄弱。肩关节为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 18.试述髋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答:髋关节有髋臼和股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髋臼周缘的髋臼唇增加了髋臼的深度,从而紧抱股骨头。(2)关节囊紧张而坚韧,股骨颈前面全部在囊内,但股骨颈后面的1/3在囊外。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囊外及混合骨折之分。(3)关节囊前方、前下方、后上方均有韧带加固,后下方则较薄弱。(4)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连于关节窝与股骨头之间,内含营养股骨间的血管。髋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但运动幅度较肩关节小。 19.试述膝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答: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前方的髌骨共同构成。它的形态特点:(1)关节囊广阔松弛,前壁有股四头肌腱、髌骨和髌韧带加强;外侧有腓侧副韧带、内侧有胫侧副韧带加强。(2)关节腔内有前、后交叉韧带,防止胫骨前后移动。(3)关节腔内还有呈“C”形的内侧半月板以及呈“0”形的外侧半月板,半月板有加强关节稳固性和增加灵活性作用,还可以缓冲运动时震荡,膝关节可作屈、伸运动,在半屈膝状态下,可作旋内、旋外运动。 20.试述斜方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项部和背上部。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止点:锁骨外1/3、肩胛骨的肩峰和肩胛冈。作用:全肌收缩牵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尚可上提肩胛骨;下部可使肩胛骨下降。 21.试述膈肌的形态、裂孔、作用及通过的结构。 答:膈肌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向上凸隆呈弓窿形;外周是肌性部,中央部分使腱膜称中心腱。膈上有三个裂孔:(1)主动裂孔: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2)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裂孔的左前方,约平第10胸椎,有食管及迷走神经通过;(3)腔静裂孔:位于食道裂孔右前方的中心腱内,约平第8胸椎,有下腔静脉通过。作用:膈是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圆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引起吸气;舒张时,圆顶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引起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能增加腹压,可协助排便呕吐及分娩等活动。 22.试述三角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肩部。起点: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23.试述股四头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大腿前面。起点:股直肌起自客前下棘,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分别起于股骨粗线内、外侧唇;股中间肌位于股直肌的深面。止点: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括髌骨的前面和两侧缘,向下延续为髌韧带,至于胫骨粗隆。作用:是子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股直肌还有屈髋关节的作用。 24.试述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小腿骨后方。起点:腓肠肌的内、外侧两个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侧髁的后面;比目鱼肌起自腓骨后面上部和胫骨。止点:三个头会合向下续为跟腱,至于跟骨。作用:上提足跟,屈髁关节及屈膝关节。 25.食道全长有三个生理性狭窄,第一个狭窄位于咽与食道相续处,距中切牙15cm处,第二个狭窄位于食道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处,第三个狭窄位于食道穿过膈的食道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cm处。 26.小网膜分两部分,右侧者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左侧者成肝胃韧带。 27.咽峡: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28.麦氏点: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急性阑尾炎时,此点可有压痛。 29.肛瓣:各肝柱下端由半月形粘膜皱襞相连形成。 30.齿状线:各肝瓣和肝柱的下端共同连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是皮肤和粘膜的分界线。 31.肝门:为肝脏面的横沟,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门静脉以及神经和淋巴管由此出入。 32.直肠子宫陷凹:位于直肠、子宫之间,由腹膜在此转折形成是女性腹膜腔的最低点。

《正常人体解剖学》复习重点

《正常人体解剖学》复习重点2 名词解释 1.矢状面:指从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4】 2.肘后三角:当肘关节前屈90度时,尺骨鹰嘴和肱骨内、外上髁三点连成一等腰三角形,称为肘后三角。【34】 3.扁桃体窝:在口咽侧壁上,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有一凹窝,称扁桃体窝,窝内容纳腭扁桃体。【92】 4.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椭圆形小体,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稍后方,以结缔组织连于动脉壁上,小球内含 有化学感受器。【156】 5.肺门:为肺内侧面中央的长椭圆形凹陷,是主支气管、肺动、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肺的部位。【113】 6.虹膜角膜角:在眼球前房的周缘,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环形间隙称虹膜角膜角,又称前房角。【201】 7.周围性瘫痪(软瘫):当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如前角运动细胞、脑躯体运动核、脊神经或脑神经损伤),由 于肌失去神经直接支配,出现肌体肌张力降低,松弛变软,反射弧中断,深、浅反射均消失,称周围性瘫痪或软瘫。【274】 8.内囊:是由上、下行纤维密集而成的白质区,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内囊损伤时,可引起“三 偏”综合症。【256】 9.麦克伯尼(McBureny)点:即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位于脐与左髂前上棘之间的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急性阑尾炎时,此点可有压痛。【97】 10.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细胞体连同其树突集中的地方,色泽灰暗,称为灰质。在大小脑表面的灰 质称皮质。【216】 11.正中矢状切面:即沿人体正中线所作的矢状切面。【4】 12.翼点:指在颞窝区内,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神经通过,骨折时,易引 起颅内血肿。【25】 13.Treitz韧带:即十二指肠悬肌,张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与腹后壁之间;有悬吊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 亦作为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标志。【95】 14.心切迹:左肺前缘下半有一明显缺口,称心切迹。【113】 15.掌浅弓:尺动脉的终末支与桡动脉的掌浅支在手掌合成的弓形动脉,称为掌浅弓。【162】 16.黄斑:在视神经盘的颞侧3.5mm处,有一黄色区域,称黄斑,为感光最敏感的部位。【200】 17.中枢性瘫痪(硬瘫):当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失去上运动神经元抑制作用,产生功能释 放,活动增强,表现为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瘫痪的肌呈痉挛状态,同时出现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称中枢性瘫痪或硬瘫。【274】 18.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有很多小纤维束呈网状互相连结,其间的空隙,为蛛网膜下隙,其内流动有 脑脊液。【287】 19.乳糜池:在第12胸椎下缘到第1腰椎体的前面,又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梭形膨大的池,称乳糜池, 为胸导管的起始部。【186】 20.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包括:感觉器—感觉神经—反射中枢—运动神经—效应器。【216】 21.黄骨髓:骨髓的一种。含大量脂肪组织,呈黄色,无造血功能。【7】 22.齿状线:肛管内各肛瓣边缘和肛柱的下端,共同连成锯齿状的环行线,称齿状线。此线是皮肤与粘膜的分界 线。【99】 23.声门裂:两侧声襞及两侧杓状软骨间的裂隙称声门裂,为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此裂前3/5为喉癌的好发部位, 后2/5为喉结核的好发部位。【110】 24.掌深弓:由桡动脉终支和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屈指肌腱深面。【162】 25.脉络丛:在脑室壁一定部位,软膜组织及毛细血管连同脑室壁上皮突入脑室腔内,形成脉络丛。脉络丛是产 生脑脊液的结构。【287】 26.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215】 27.隐神经:腰丛股神经的最长皮支,与大隐静脉伴行,向下分布于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的皮肤。【234】 28.小脑延髓池:位于小脑与延髓间。临床上有时在此做穿刺,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查。【287】 29.螺旋器(Corti器):位于内耳膜迷路蜗管下壁的基底膜上,为听觉感受器。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其上

冠状动脉解剖学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 1.左主干: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左或后伸展,长度5~40毫米,然后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尚发出第三支血管,即中间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 2. 左前降支:沿肺动脉前行至前间沟,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其主要分支包括: (1)间隔支动脉 室间隔穿支:几乎成直角发出,第一室间隔穿支较粗大,越接近心尖部越细小,且与前降支成角越锐利。 (2)对角支:成锐角发出,位于左心室表面,一般有2-6支,相互平行,自近端至心尖,逐渐变细小。偶然一支粗大的角支可以与前降支相似或更粗大。 右室前支左圆锥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 3.左回旋支:绕向后于左心耳下到达左房室沟。其分支包括: 1)钝缘支: 1-4支,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一钝缘支较粗大,其分支后的左回旋支明显变细。 约10%的回旋支到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称为后降支。 回旋支尚发出分支供应房室结,50%的窦房结动脉分支来源于左回旋支,还可发出左心房支提供大多数心房血供。左室前支左室后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 右冠状动脉 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中部,也可发自近主动脉瓣或右冠窦-主动脉交接处。下行至右房室沟,绝大多数以一支传导血管至后室间沟。其分支包括: 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于右冠状动脉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达肺动脉瓣。 窦房结动脉:约50%的心脏窦房结动脉 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近端右上方, 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以后分支常成直角发出, 供应右心室前侧壁或右心房。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远端分为2支: (1)后降支: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2)左室后支: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下行至心尖时发出 1~2·分支供应左心室后部。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注释: Ao(Aorta主动脉) MT(main Trunk左主干) Rc(Right coronary右冠状动脉) LAD(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左前降支) LCx( Left Circumflex artery左回旋支) Diag.(Diagnoal branch对角支) LMB(Left Marginal Branch左钝缘支) Spyder View(“蜘蛛位”) PLA(Posterior Left ventricle artery左室后支) PDA(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后降支) 四、关于冠心病的基本知识: 1、斑块形成分四个阶段:脂质沉积;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复合性斑块。 2、梗塞分心内膜下梗塞和透壁性梗塞,VCT表现为肌壁变薄,密度降低。 3、梗塞的并发症:室壁瘤、室间隔穿孔、左室乳头肌梗塞等。 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的心梗和ST段无抬高的心梗)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它是以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或糜烂而继发血栓形成所致,其取决于斑块的稳定性,而非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狭窄程度

正常人体解剖学期考重点总结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 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 2.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构成的。 9.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下颌窝构成。其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10.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所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他平对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2.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3.椎间盘: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4.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腱膜的裂隙,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 15.试述椎骨的一般形态。 答: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椎弓试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迹,下方有椎下切迹,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为椎弓板。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16.写出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

右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分支组成)

右冠状动脉得解剖学(分支组成) 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绝大部分(约94%)自升动脉右前方得右冠窦内发出,约90%开口于右冠窦中1/3部分,其中65、2%开口距窦底得距离在12—16mm之间。右冠状动脉开口直径多在0、41-0.50cm之间,发出后行走于右房室沟内,在肺动脉得始部与右心耳之间沿冠状沟向右下行,绕过心右缘至心脏隔面,继续沿冠状沟向左行走,多数(约占88.12%)在后室间沟与房室沟得交叉点(后十字交叉)附近分为左室后支与后降支,少数右冠状动脉(约占7.24%)只达到后十字交叉,左房与左室后壁由左回旋支供血。极少数右冠状动脉终止于右室隔面(2。85%)或锐缘部(2、07%)而不达到后十字交叉。右冠状动脉在房室交点处往往突向深方,形成“U”形弯曲,并分为终支、后降支与左室后支。右冠状动脉一般分布于右房、右室前壁大部分、右室侧壁与后壁得全部、左室后壁部分与室间隔后1/3,包括左束支得后半及房室结(93%)与窦房结(60%)。[1][2](图1-1)(图1-2)

图1-1 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造影所见

图1-2 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CT所见 右冠状动脉得主要分支如下: (一)右圆锥支(RightConus Branch,CA) 为右冠状动脉向右室发出得第一个分支,分布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前方,多为单支,且分布较恒定。此支如直接起于主动脉右窦,则称副冠状动脉(Accessory CoronaryArtery)或第三冠状动脉。在动脉圆锥得前上方,相当于肺动脉瓣高度,有时可见左,右冠状动脉得圆锥支形成动脉环(Vieussen氏环),为两个冠状动脉间得重要侧枝循环路径;圆锥支恰位于进入右心室得外科切口处,手术切口时应该避免损伤。 (二)右房支(Right atrialartery) 右冠状动脉向后发出分布至右房壁,可分为右房前支(Right Arterior AtrialBranch)、右房中间支(Right Intermedia Atrial Branch)与右房后支(Right PosteriorArtrial Branch)。右房前支就是右房支中较恒定得一支,就是右冠状动脉得第二分支(第一分支就是圆锥支),自右冠状动脉近侧段发出分支供应右房前壁与右心耳,此支很大,有时延伸或并发出一支沿右心房前壁上行达上腔静脉

人体解剖学+题库-人体解剖学基础

人体解剖学题库 ◇A1型题 1.关于解剖学姿势,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C A.身体直立B.两眼平视正前方C.手背和足尖向前D.手掌和足尖朝前E.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 2.更靠近人体正中矢状面的方位称为C A.前B.内C.内侧D.近侧E.上 3.在上肢,与内侧相同的方位术语又称C A.桡侧B.胫侧C.尺侧D.腓侧E.远侧 4.在下肢,与外侧相同的方位术语又称D A.桡侧B.胫侧C.尺侧D.腓侧E.近侧 5.将人体分为左右对称两部分的面为E A.矢状面B.冠状面C.水平面D.额状面E.正中矢状面 6.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建人是D A.希波克拉底B.亚里士多德C.盖仑D.维萨里E.达芬奇 ◇B1型题 (1~4题共用备选答案)A.系统解剖学B.局部解剖学C.断层解剖学D.X线解剖学E.微体解剖学 1.按照人体各功能系统描述各器官位置及形态结构的科学A 2.按人体结构的部位,由浅入深研究各局部组成结构的形态及位置毗邻关系的科学B 3.研究人体不同层面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的科学C 4.以显微镜等作为主要手段观察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的科学E 5~8题共用备选答案)A.器官B.系统C.细胞D.组织E.细胞间质5.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C 6.由细胞通过细胞间质构成的D 7.由不同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A 8.由彼此相互关联的器官共同构成的结构B (9~12题共用备选答案)A.内B.内侧C.浅D.深E.近侧 9.距人体正中矢状面较近的方位术语B 10.距空腔较近的方位术语A 11.距四肢根部较近的方位术语E 12.距皮肤较近的方位术语C (13~16题共用备选答案)A.正中矢状面B.额状面C.水平面D.垂直面E.垂直轴 13.垂直于水平面,上下穿过人体的线E 14.平行于地平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的面C 15.垂直于水平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的面B 16.垂直于水平面,将人体分成左右对称两部分的面A ◇X型题 1.属于解剖学分支学科的是ABCDE A.外科解剖学B.临床应用解剖学C.艺术解剖学D.运动解剖学E.体衰解剖学

冠脉造影手术记录

1、准备手术台,铺一次性中单,扶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建立静脉通道。 2、连接多导生理仪心电监护,暴露患者左上肢前臂,触摸桡动脉搏动,行Allen实验提示阴性。 3、洗手后,常规消毒,铺巾。 4、穿手术衣,准备手术器械(注射器两支、穿刺针、桡动脉鞘管、导引钢丝),穿刺针及桡动脉鞘管冲洗准备完好。准备穿刺; 5、触诊桡动脉搏动,确定其位置和走向在右手腕上方约3厘米处注射少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使用桡动脉穿刺针以30度在手腕上方约3厘米处向桡动脉进针。一手三指触诊桡动脉搏动,寻找搏动最强处,另一手持穿刺针穿透桡动脉,拔出针芯,缓慢回撤穿刺针,直到针尖进入桡动脉,此时有鲜血喷出,说明位置适当。将导引钢丝的柔软端送入血管内,10至15厘米,紧握导引钢丝拔出穿刺针,在穿刺处划小切口,通过导引钢丝送入桡动脉专用鞘管组件,注意要在钢丝冒出鞘管头端后,才能内送鞘管组件,然后拔出导引钢丝和扩张管。最后抽吸鞘管,轻柔冲洗,将肝素钠4000单位注入鞘管,并注入两毫升硝酸甘油。 6、取出造影导管及导丝,稍稍冲洗导丝,将导丝放在导管里,将导丝与导管头端平齐送入动脉鞘中,在出鞘管近心端出口之前,固定导管向前送导丝约5厘米,之后在透视下经桡动脉一起前送导管和导丝,直到导丝头端进主动脉弓近心端约4至5厘米时,握住导引钢丝,继续前送导管使其头端抵达左或者右冠状窦,在导丝固定,,继续向前推送导管到达一定位置。取出导引钢丝。前送导管直至导管弯曲抵在无冠状动脉开口的主动脉后窦缘,其头段指向左冠状动脉开口,轻轻前送和回撤导管直到管尖进入左冠动脉开口。 用造影剂注射器堵住导管,注射少量进血管,透视看位置是否准确,确定后,行左冠脉造影,以多体位(左前斜、右前斜、头位、足位)观察血管,每次注射前,都需检查导管头端压力。造影过程中需随时观察心电图和心率和血压变化。做右冠脉时,先将导管尖指向左冠脉开口,轻轻回撤出左冠脉口,后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全面大总结材料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全面大总结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 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 2.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3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4.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5.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6.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构成的. 9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下颌窝构成.其关节腔有:关节盘. La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所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他平对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2翼点:在颞窝区有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 处骨质比较薄弱.其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冀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血肿。 13椎间盘: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

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4.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腹膜的裂隙,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 15.试述淮骨的一般形态. 答: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椎弓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迹.下方有椎下切迹,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两侧椎弓根向后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为椎弓板.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16.写出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 答: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下领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 窝筛窦的前、中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17.试述肩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答:肩关节由肩胛骨关节孟和肱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股骨头大,关节孟下而浅,周缘有孟唇加深,因此可作较大运动.(2) 关节囊薄而松弛,囊有肚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囊的上、后和前部都有肌和肌健跨越,但前下部缺乏肌和肌健加强而较薄弱。肩关节为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收、外展;旋、旋外及换转运 动。 18.试述髋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冠状动脉解剖学简介

冠状动脉解剖学简介

冠状动脉解剖学简介 左、右冠状动脉是从主动脉发出的,也是极端重要的第一个分支,完全靠它向 心脏提供血液。它们的开口深处主动脉根部,分别在左、右主动脉窦内。若以主动 脉瓣附着缘连线为界,可将主动脉窦分为窦内和窦外,开口的绝大多数(80%~91 %)均处于窦内,其余的开口在窦外或窦线上。 一、左冠状动脉 初为一总干,长约0.1 ~ 2.8cm,埋藏在肺动脉起始部与左心耳之间心外膜深 层脂肪组织中,但也有极个别人无总干,此时的前降支和旋支并列分别开口于左主 动脉窦内。总干在左房室沟内分为前降支和旋支,42%的人在两支之间发出一对角 支,个别也有发出两个对角支的。 1.前降支和旋支 它们是左冠状动脉的主干,前降支沿前纵沟在心外膜下走向心尖,到前纵沟末 端向后绕过心缘终于心脏隔面的下三分之一附近,或与后降支发生吻合。提起左心 耳、可见心外膜下脂肪深部的旋支沿左房室沟左行绕过心左缘,到心脏的后面。有 的旋支甚短,只达心左缘,有的较长甚至分布到左室正后或部分右心室。前降支和 旋支之间形成一定角度(40~150度),但多呈直角。它们在途中又分出心房分支 和心室分支: 2.左房分支均来自旋支,计有: (1)左房前支于左心耳根部发自旋支的初始部,向上行走在主动脉根部和左 心房之间,分布到左心房前内侧壁。有时它还发出一较大的窦房结动脉,向上后至

,在后纵沟内的部分称为后降支。右冠状动脉沿途发出分支到右心室,右心房,室 间隔后部和左心室后壁等处。右冠状动脉有如下分支: 1.右房支按分布的部位,又可分为三群 (1)右房前支(1~3支)发自右冠状动脉的初始部1厘米处,上行分布到右 心耳和右心房并在右心耳与主动脉之间形成血管网络,有的还发出较大的分支到上 腔静脉终末并环绕上腔静脉口,以代替来自左冠的的窦房结动脉。 (2)右房中支此支较恒定,起自心右缘处的右冠状动脉,分布到右房外侧壁 并与右心房壁的动脉网络相通,或直接成为窦房结动脉。 (3)右房后支起自右冠状动脉膈面的分支(1~2支),较细短,分布到右房 后面。但有时也较粗长,起自后降支起始部,可分布到右心房和肺静脉终末附近, 甚至达左心房后壁 2.右室支 (1)右室前支在右房室沟处有数支较细短向下分支到右心室前壁,其第一 支分布到肺动脉圆锥(又叫右圆锥支),与来自前降支的细短的左圆锥支在肺圆锥 壁上吻合形成网环(即Vieassens环),是常见的左、右冠状动脉之间的侧支血管 ,并有血管与肺动脉壁或主动脉根部血管网络相连。 (2)右缘支由心右缘的右冠状动脉发出,常是其最大的分支血管,向下分布 到右心室前侧壁。临床上某些心内手术需要在右心室前壁作切口时,要注意来自前 降支和右室支中较大分支的走行。 (3)右室后支较细短,由右冠状动脉在心膈面处分出,分布到右心室膈面。 但有时也较粗长,向下斜行甚至到后纵沟近心尖区。 (4)左室后支这是右冠状动脉越过房室交点处的分支,分布到左心室膈面的

冠状动脉造影术常规

冠状动脉造影术常规 1.造影前常规静注地赛米松5mg,有过敏史者可给地赛米松10mg。 精神高度紧张和焦虑者给予安定,必要时给予吗啡或杜冷丁。 2.导管室护士连接心电、无创和有创血压监测,建立静脉通路。 3.监测血压、心率、心率等生命体征和病人意识。 4.穿刺股动脉后静注肝素1000u-2000u抗凝,桡动脉径路者常规予以 肝素5000u抗凝。8h以内已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者可适当减少普通肝素用量。 5.由术者和或助手控制和调整DSA导管床和球管的位置,避免碰撞 和损坏球管。 6.术中注意随时监测荧光屏影响,压力,心电图和病人主诉,确保 手术安全。应将病人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使心率控制在≤80次/min。 7.普通病情病人的冠脉造影常规由1-2位医生上台施术。危重、疑 难病人除2位施术医生外(必要时3位),需有1-2位台下医生负责监护及抢救。 8.军队在职师以上或退休军职干部、高危冠脉造影及复杂病变病人 应由高年资主治(任)医师以上人员或科主任制定人员完成手术。 9.动脉穿刺成功后送导丝,导丝送入不顺利时调整穿刺针深浅或重 新穿刺,避免损伤血管壁。 10.在X线持续监视下推进导管。 11.造影导管送入长主动脉根部后接好三联三通,下确回吸血液,保

证通道无气泡。 12.导管进入冠脉造影后及造影过程中随时监测冠脉内压力及心电, 防止发生并发症。 13.术中警惕导管及动脉鞘管内形成血栓,定期从侧管回抽血液并注 入肝素盐水,以保证其通畅。 14.冠脉造影中如发现左主干存在超过80%狭窄性病变时,应及时上 报上级医生及时行PCI或CABG。 15.推注造影剂要柔性加压,每次造影剂推注量要适中,不要长时间 持续推送造影剂,避免冠脉缺血时间过长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16.术中监测造影剂过敏反应,一旦发生则停止手术,立即进行对症 抗过敏,必要时呼吸道插管。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的正常解剖 冠状动脉走行在心脏表面,环绕心脏分布,立体形态类似树状,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分支,但个体差异大,行走方向各异。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 以诊断为主要目的: ⒈不明原因的胸痛,无创性检查不能确诊,临床怀疑冠心病。 ⒉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如顽固的室性心律失常或新发传导阻滞;有时需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 ⒊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两者鉴别往往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

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复发心绞痛。 ⒌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重大手术前,年龄>50岁,其易合并有冠状动脉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同时进行干预。 ⒍无症状但疑有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警察、运动员及消防队员等. 以治疗为主要目的: 临床冠心病诊断明确,行冠状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⒈稳定型心绞痛或陈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 ⒉不稳定型心绞痛,首先采取内科积极强化治疗,一旦病情稳定,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内科药物治疗无效,一般需紧急造影。对于高危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自发性为主,伴有明显心电图的ST段改变及梗死后心绞痛,也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 3.无症状性冠心病,其中对运动试验阳性、伴有明显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 4.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或高度怀疑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或存在不稳定斑块。 5.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左主干病变或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可能性较大的均属高危人群,应早期进行血管病变干预治疗,需要评价冠状动脉。 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或PCI术后,心绞痛复发,往往需要再行冠状动脉病变评价。 冠状动脉造影的禁忌证 ⒈对碘或造影剂过敏。 ⒉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 ⒊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 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 2.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3.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4.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5.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6.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构成的。 9.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下颌窝构成。其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10.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所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他平对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2.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3.椎间盘: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4.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腱膜的裂隙,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 15.试述椎骨的一般形态。 答: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椎弓试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迹,下方有椎下切迹,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为椎弓板。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16.写出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 答: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下颌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的前、中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 17.试述肩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答:肩关节由肩胛骨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股骨头答,关节盂下而浅,周缘有盂唇加深,因此可作较大运动。(2)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囊的上、后和前部都有肌和肌腱跨越,但前下部缺乏肌和肌腱加强而较薄弱。肩关节为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 18.试述髋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答:髋关节有髋臼和股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髋臼周缘的髋臼唇增加了髋臼的深度,从而紧抱股骨头。(2)关节囊紧张而坚韧,股骨颈前面全部在囊内,但股骨颈后面的1/3在囊外。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囊外及混合骨折之分。(3)关节囊前方、前下方、后上方均有韧带加固,后下方则较薄弱。(4)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连于关节窝与股骨头之间,内含营养股骨间的血管。髋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但运动幅度较肩关节小。 19.试述膝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答: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前方的髌骨共同构成。它的形态特点:(1)关节囊广阔松弛,前壁有股四头肌腱、髌骨和髌韧带加强;外侧有腓侧副韧带、内侧

人体解剖学姿势名词解释

1.网状结构: 在中枢中,神经元散在分布于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中,神经元的胞体和神经纤维交错排布,此区域呈网状,故称网状结构。 2.内侧丘系: 由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传导同侧深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二级纤维,于中央管腹外侧左、右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锥体的后方转而上行,形成内侧丘系。顺便透露一个淘宝京东卖家圈里心照不宣的秘密。淘宝京东85%的商品都有隐藏优惠券,95%的商品都有购物返利奖金的!没券的也甭担心,还有返利奖金!最关键的是:如果正常购买的话压根看不到隐藏券,也没有返利奖金!打开手机淘宝,复制您想要购买的宝贝链接复制商品链接打开桃朵APP即可!一键复制淘口令,然后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隐藏优惠券,购买后还能获得返利红包哦!待确认收货、订单结算之后获得返利!桃朵app就是基于这种条件和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打开应用商店,下载安装桃朵,官方邀请码11199,即可注册成功,开启省钱赚钱模式! 终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3.锥体: 在延髓腹侧面上部,正中裂两侧的隆起称为锥体,由下行纤维束-锥体束构成。 4.Luschkaxx: 又称为第四脑室外侧孔,脑脊液自此流入蛛网膜下腔。 5.髓纹: 髓纹是在第四脑室底,横行于菱形窝外侧角与中线内的纤维束。 一般视为脑桥和延髓在背侧面的分界线。 6.被盖腹侧交叉:

由中脑红核发出的纤维于中脑被盖的腹侧进行左、右交叉,称为被盖腹侧交叉,交叉后的纤维进入脊髓,称为红核脊髓束 7.脑桥小脑三角: 脑桥、延髓与小脑交角处,临床上称此处为脑桥小脑三角。 8.菱形窝: 脑干背侧面中份有菱形凹窝称菱形窝,又称第四脑室底。 1.小脑扁桃体: 小脑半球向前、内、下膨出的部分,称为小脑扁桃体,因其靠近延髓并位于枕骨大孔附近,当颅内压增高时,可能将它挤入枕骨大孔与延髓之间,形成小脑扁桃体疝,危及生命。 2.新小脑: 小脑体的外侧部在进行过程出现最晚,与大脑皮质同步发展,形体最大,构成新小脑。 3.旧小脑: 小脑蚓和半球中间部共同组成旧小脑。 4.后丘脑: 后丘脑是间脑中背侧丘脑后下方,中脑顶盖的上方的部分,由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构成。 5.xx丘脑: 上丘脑是间脑的背侧部分与中脑顶盖前区的移行部,包括松果体、缰三角、缰连合、丘脑髓纹和后连合 1.新纹状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