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表

血糖监测表
血糖监测表

血糖监测表:

血糖监测,就是对于血糖值的定期检查。实施血糖监测可以更好的掌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对生活规律,活动,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帮助患者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医。

血糖值表示法有两种单位,一种是毫克/分升(mg/dl),为旧制单位;另一种为毫摩尔/升(mmol/L),为新制单位。现虽提倡用新制单位,但旧制单位仍在一定范围使用。所以,知道二者之间如何转换就很必要了。两种单位的换算公式

为:mg/dl÷18=mmol/L;mmol/L×18=mg/dl。比如:120mg/dl换算成以mmol/L为单位的数值时,需除以18,即

120mg/dl÷18=6.67mmol/L;6.67mmol/L换算成以mg/dl为单位的数值时,需乘以18,即6.67mmol/L×18=120mg/dl。

1. 实施血糖监测可以更好的掌控自身的血糖变化,对生活规律,活动,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帮助患者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医。

2. 血糖监测的结果可被用来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改善治疗状况。

3. 实时血糖检测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4.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身体状况。

监测血糖时间

每天监测4次:三餐前,睡前

每天监测7次: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下半夜还要在测1次。

出现低血糖要马上采取措施(喝适量的糖水等)。

出现高血压并采取措施(注射适量胰岛素等),1.5小时后,身体出现不适时也要及时监测。

不同时间段监测血糖的意义

1. 空腹血糖:主要反映在基础状态下(最后一次进食后8-10小时)没有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2. 餐后2小时的血糖:反映胰岛B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即进食后食物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测餐后2小时的血糖能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能较好的反映进食与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

3. 睡前血糖反映胰岛B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是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的依据。

4. 随机血糖:可以了解机体在特殊情况下对血糖的影响,如进餐的多少,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月经期等。

监测血糖频率

1. 刚刚被诊断为糖尿病,接受胰岛素治疗或正在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每天监测4-7次。

2. 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2mmol/L每天监测4-7次。

3.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6.2mmol/L每天监测4次。

4. 反复出现低血糖,妊娠或打算妊娠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时,要及时监测血糖。

1. 医生或糖尿病教育者应每年检查1-2次患者的自我监测技术,尤其当自我监测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或临床情况不相符时,必须检查其监测技术的质量控制情况(包括对照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监测和与医院血糖监测的一致性)。

2. 血浆葡萄糖水平比全血葡萄糖水平高10%-15%,在解释血糖水平时应注意所采用的仪器是检测的血浆葡萄糖还是全血葡萄糖。

3. 患者应做好血糖监测日记,包括:血糖测定时间,血糖值,进餐时间及进餐量,运动时间及运动量,用药量及时间以及一些特殊事件的记录。

血糖监测

第五节血糖监测 一、血糖监测的概念及重要性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订合理的降糖方案,同时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目前临床上检测血糖途径有:毛细血管血糖、静脉血糖和组织间液血糖检测。其监测方式包括:便携式血糖仪监测、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duco~~monitoring,CGM)、糖化血清清蛋白(dycatedalbumin,GA和HbAlc的测定。便携式血糖仪监测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 它与动态血糖监测还可以反映血糖的波动情况和监测低血糖 的发生,是“点”;GA和HbAlc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血糖总体 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线”。只有通过“点”与“线”的结合,才能 既了解某些特定时间的血糖情况,又了解其在某一时期的总体 水平。 二、血糖监测的方法及频率 [血糖监测的方法]

1.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血糖 (1)概述:便携式血糖仪进行的毛细血管血糖检测,是最基本的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方式,能反映实时血糖,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及生活事件(锻炼、用餐、运动及情绪应激等)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发现低血糖,有助于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和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不同血糖仪血糖测定范围不同,血糖超过或低于测定范围时,仪器会显示“Hi'’或“Low",应抽静脉血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 (2)便携式血糖仪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参见第五章第二节“便携式血糖仪床旁血糖监测”。 2.CGM CGM是通过葡萄糖感应器连续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而反映血糖水平的监测技术,可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探测的高血糖和低血糖,测定范围2.2-22.2mmol/ L。因此,CGM可成为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 (1)原理:CGM系统(continuousglucosemonitoringsystemQCGMS)由葡萄糖感应器、线缆、血糖记录器、信息提取器和分析软件5部分组成。感应器由半透膜、葡萄糖氧化酶和微电极组成,借助助针器植入受检者腹部皮下,并与皮下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信号。记录器通过线缆每10秒接受1电信号,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2010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 临床操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0?20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的临床使用,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血糖检测质量和检测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 作规范(试行) 为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以下简称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 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便 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26号)、《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采血笔的通知》(卫医发…2008?54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WS/T

226-2002)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用各类便携式血糖仪进行非诊断性血糖监测。 一、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基本要求 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也被称为床旁检验)设备。其管理应当作为医疗机构POCT 管理的一部分。 (一)建立健全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编写本机构血糖仪管理规程并认真执行。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本采集规程。包括正确采集标本的详细步骤及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2.血糖检测规程。 3.质控规程。制订完整的血糖及质控品检测结果的记录及报告方法。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检测结果,应当提出相应措施建议。 5.废弃物处理规程。明确对使用过的采血器、试纸条、消毒棉球等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6.贮存、维护和保养规程。 (二)评估和选择合适血糖仪及相应的试纸和采血装置,并对机构内使用的所有血糖仪进行造册管理。 (三)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对培训及考核结果进行记录,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在临床从事血糖仪的操作。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血糖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血糖仪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及特性、仪器、试纸条及质控品的贮存条件、标本采集、血糖检测的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如何解读血糖检测结果、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安全预防措施等。 (四)建立血糖仪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完善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体系。 1.血糖仪检测结果与本机构实验室生化方法检测结果的比对与评估,每6个月不少于1次。

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分析

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5-05-04T10:41:59.6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6期供稿作者:董建立蒋艳珍范秀芳 [导读]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 董建立蒋艳珍范秀芳 (新疆第二师库尔勒医院 8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Dynamic Glucose Monitor System ,DGMS)结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监测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血糖达标速度和血糖平稳性控制情况。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更稳定,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泵应用,对血糖波动监测的信息更全面及时,从而可相应调整胰岛素的给药,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244-01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升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如不及时控制血糖,病情发展累及各种脏器[1]。因此,糖尿病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改进,近年来,动态血糖监测在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受到了较高的关注,现对我科治疗的40例糖尿病患者采取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泵治疗,分析其临床指征的改善以及血糖控制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和意义,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 年1月我科治疗的80 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4± 2.1岁,平均空腹血糖值(16.25 ±5.10)mmol/L,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5±1.9岁,平均空腹血糖值(16.38±4.70)mmol/L,所有受试对象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且在性别、年龄、地区、病程上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均接受糖尿病教育,在饮食的运动上保持最有病情好转稳定的习惯,观察组佩带雷兰动态血糖检测仪,每5min提供一次血糖测量,监测全天血糖变化情况,然后根据动态血糖仪给出的数据指导福尼亚胰岛素泵的给药剂量,对照组佩戴艾科血糖仪,每日测定餐前,餐后,以及餐后2h的血糖值,然后根据血糖仪给出的数据指导胰岛素泵的给药剂量,两组均治疗3周后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血糖达标速度和血糖平稳性控制情况。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为SPSS15.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两组治疗3周后,血糖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观察组6±1.2天,对照组11±1.3天,且血糖控制更好,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 1 2 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x-±S/mmol /L)比较 3.讨论 动态血糖监测(DGMS)的优势主要在于,实现每3分钟自动记录血糖数据一次,能持续、动态地检测血糖变化,能有效的检测到普通血糖检测仪检测不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现象,特别是夜间血糖[2]。动态血糖监测仪能一般检测72小时内的动态血糖变化,绘制出精确的每日血糖变化曲线,在曲线上标有饮食、运动等事件。通过这张全面、详细、完整的血糖图谱为临床的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重要线索[3]。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泵治疗,通过血糖监测合理指导胰岛素泵的给药量[4,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更稳定,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泵治疗疗效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红珍,俞芳,路一芳,等. 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初诊 2 型糖尿病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5): 3577-3578. [2] 王霞. 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 (双 C) 治疗在初诊 2 型糖尿病中的疗分析[J]. 中外医疗, 2014, 33(10): 18-19. [3] 陈丽.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2 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1): 53-55. [4] Sobel SI, Chomentowski PJ, Vyas N, et al. Accuracy of a Novel Noninvasive Multisensor Technology to Estimate Glucose in Diabetic Subjects During Dynamic Conditions[J]. J Diabetes Sci Technol. 2014 Jan 1;8(1):54-63. [5] 孙朝华,傅德英.动态血糖检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 30 例临床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11): 1658-1659.

POCT血糖质量管理

POCT血糖质量管理 1.分析前的质量管理 2.1.1 行政管理 POCT血糖仪分布在医院的各临床科室,几乎所有的临床科室均有便携式血糖仪,有的科室还有好几台,而且品牌还不同。这给POCT血糖仪的管理增加了难度。由于检验科跟临床科室均是同一级的科室,而POCT血糖仪的管理应是医生、护士、检验三方共同参与的事情,因此,必须由医院出面,成立一个POCT管理小组,由医务部、临床科室及检验科共同组成,并出台医院的管理文件,分清各自职责。共同把POCT血糖仪管理起来。 1.2 人员培训 POCT血糖仪的操作者主要是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医生和护士对检验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对POCT血糖仪的测定原理、影响因素等了解不深,对检验质量管理内容更是了解甚少。POCT一般由非检验专业人员在监护病房、手术室、患者床边不同环境执行测试,测定的时候一般不做质控,检验结果很难保证。有报告也指出,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血糖仪检测结果间差异明显。非专业人员结果的不准确度偏倚大,重复性差;非专业人员间的结果不一致性显著。经培训后的非专业人员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明显提高。因此,必须对使用血糖仪的非专业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加强日常血糖检测质量管理。 1.3 标本种类 正确的标本采集是保证质量的关键环节。目前临床上做POCT血糖检测多用末梢血,也有用静脉全血,检验科一般是用静脉血浆或血清。末梢血与静脉全血、静脉血浆的结果均有明显的差异。末梢血的干扰因素较多,用力挤压、瘀血、HCT过大过小、血量过多过少、滴血不均匀等均会造成结果的不准确。因此,临床POCT血糖仪一定要与检验科的静脉血浆血糖进行比对。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5]对葡萄糖POCT的管理要求,规定POCT血糖仪的结果与实验室血糖结果相差小于±20%的范围。2002年颁布的《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要求的采血部位是指尖和足跟两侧,一般不采用静脉或动脉血。 2.分析中的质量管理 2.1 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操作人员严格按规程进行常规操作,保证检测质量。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的GT2-A2文件要求,操作规程包括如下内容:操作原理、校准及校准验证、质量控制程序、样本收集及处理、操作程序、结果报告范围、医学紧急值、线性范围、参考文献、试剂及相关物品的准备、失控时的纠正步骤、参考区间、样本的贮存

血糖监测表

— 糖尿病管理系统监测表 Roche Diagnostics 姓名年龄性别病志号床号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国最早的古典医书《皇帝内经》就有关于“消渴病”的记载,也就是消瘦加上烦渴。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的终生性疾病,是慢性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生理特征是血糖水平增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者β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血糖增高时可以出现三多一少,也就是指吃的多、喝的多,排尿多、以及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但多数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仅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血糖升高,从而贻误了治疗时机。长期血糖增高会导致多器官组织损害,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脑血管、肾、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病变等,严重时可发生急性酮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甚至威胁到生命。 · 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发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不过下列因素可能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1)有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患糖尿病者;(2)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3)肥胖或超重,特别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大于25者,另外腹部肥胖者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4)高血压、高血脂及早发冠心病者;(5)以往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大儿生育史,有多次流产者;(6)年龄40岁以上者。国内外资料都表明40岁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较年青人显著增高;(7)饮酒过多者

怎样早期发现糖尿病 由于糖尿病的早期不一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而典型症状的出现,就有可能意味着病程长,病情较重了。尤其是2型糖尿病更是如此。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尤为重要。中老年、肥胖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等都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有以上情况的人群应定期到医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另外,当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是否与糖尿病有关。1.常发生疖肿或毛囊炎等皮肤感染;2.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3.女性下身瘙痒,按阴道炎治疗效果不佳;4.男性性功能障碍,排除了泌尿生殖道局部病变;5.年轻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冠心病,眼底病变等、 @ 糖尿病的预防 有学者把糖尿病的预防归纳为四个一点,即多懂一点、少吃一点、勤动一点和放松一点。多懂一点,就是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对其危害多懂一点,对其防治措施多懂一点。少吃一点,就是让摄取的总热量少一点,不只主食要少吃,而且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也要少吃。勤动一点,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这样控制了饮食,再加上增强了锻炼,体重就不至于过胖。放松一点,是指心理调节方面的问题。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因为吃得多、锻炼少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各种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 我们常说的控制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是什么 糖尿病目前为止还缺乏根治手段,但如果加强糖尿病患者知识的教育、坚持长期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糖尿病监测,配合药物治疗,做好这五件事情,使血糖始终控制在满意水平,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和健康人一样快乐的生活。

POCT血糖检测仪临床使用管理制度(最终版)

POCT血糖仪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对我院POCT血糖仪检测质量的监管,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26号)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定。各临床科室开展的POCT血糖仪检测,必须按照本规定的要求,做好全面质量管理。 一、加强管理,明确职责 (1)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定期对科室POCT血糖仪使用情况及室内质控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负责对开展质控比对和人员培训进行组织协调。医务科对POCT血糖仪的使用人员资质进行管理。 (2)设备科、卫材科负责对各临床科室使用POCT血糖仪的管理工作,并建立仪器管理档案,内容应包括使用科室的POCT血糖仪的型号、数量、启用的时间、启用时由检验科认证的结果、由检验科进行定期质控比对报告。 (3)检验科负责对POCT血糖仪至少每半年一次的质控比对工作。负责对使用科室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POCT 血糖仪的测定原理、操作规程、质量的影响因素、检验质量控制等内容。建立培训记录簿,记录内容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主讲人、参加人、及具体内容记录。

(4)各使用科室的POCT血糖仪,在使用期必须经检验科的静脉血浆血糖进行比对,由检验科确定合格并在医务科、护理部备案后方可使用。使用科室建立POCT血糖仪室内质控记录,每半年与检验科的静脉血浆血糖进行比对。 (5)院感办负责检测后医疗废物的监控与管理。 二、质控要求 1.每台血糖仪均应当有质控记录,应包括测试日期、时间、仪器的校准、试纸条批号及有效期、仪器编号及质控结果。管理人员应当定期检查质控记录。 2.每天血糖检测前,都应当在每台仪器上先进行质控品检测。当更换新批号试纸条、血糖仪更换电池、或仪器及试纸条可能未处于最佳状态时,应当重新进行追加质控品的检测。每种血糖仪均应当有相应浓度葡萄糖的质控品。 3.失控分析与处理:如果质控结果超出范围,则不能进行血糖标本测定。应当找出失控原因并及时纠正,重新进行质控测定,直至获得正确结果。 三、血糖检测操作规范流程 1.测试前的准备 (1)检查试纸条和质控品贮存是否恰当。 (2)检查试纸条的有效期及条码是否符合。 (3)清洁血糖仪。 (4)检查质控品有效期。 2.血糖检测。

血糖监测登记表

血糖监测登记表

如何规范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频率及时间点均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决定: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频率与时间点 (1)生活方式干预以控制糖尿病的患者:据需要有目的地进行血糖监测来了解饮食运动对血糖影响并予以调整。 (2)服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每周 2-4 次空腹或餐后 2 h 血糖,或就诊前一周连续监测 3 天。每天监测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睡前这 7 点血糖。 (3)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需每周至少3天,每天监测5~7个时间点血糖,包括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睡前血糖,对于怀疑有黎明现象或苏木杰反应的患者应增加监测0AM和3AM的血糖,依据血糖检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 ●基础胰岛素使用者:监测空腹血糖并据之调整睡前胰岛素剂量; ●预混胰岛素使用者:监测空腹+晚餐前血糖,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 ●餐时胰岛素使用者:监测餐后或餐前血糖,据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胰岛素剂量。 (4)特殊人群的糖尿病患者: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并据情况可实行较宽松血糖控制标准,包括:围手术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 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 ★因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而住院治疗应每天监测4-7次血糖或根据治疗需要监测血糖,直到血糖控制。注意因操作不当、血量不足、局部挤压、更换试纸批号校正码未更换、试纸保存不当等影响检查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频率:与毛细血管血糖反映的时间窗不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是临床上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建议在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测1次。

血糖监测表

糖尿病管理系统监测表 Roche Diagnostics 年龄性别病志号床号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国最早的古典医书《皇帝经》就有关于“消渴病”的记载,也就是消瘦加上烦渴。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的终生性疾病,是慢性的全身性代性疾病,其基本生理特征是血糖水平增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者β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血糖增高时可以出现三多一少,也就是指吃的多、喝的多,排尿多、以及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但多数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仅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血糖升高,从而贻误了治疗时机。长期血糖增高会导致多器官组织损害,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脑血管、肾、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病变等,严重时可发生急性酮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甚至威胁到生命。 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发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不过下列因素可能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1)有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患糖尿病者;(2)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3)肥胖或超重,特别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大于25者,另外腹部肥胖者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4)高血压、高血脂及早发冠心病者;(5)以往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大儿生育史,有多次流产者;(6)年龄40岁以上者。国外资料都表明40岁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较年青人显著增高;(7)饮酒过多者 怎样早期发现糖尿病? 由于糖尿病的早期不一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而典型症状的出现,就有可能意味着病程长,病情较重了。尤其是2型糖尿病更是如此。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尤为重要。中老年、肥胖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等都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有以上情况的人群应定期到医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另外,当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是否与糖尿病有关。1.常发生疖肿或毛囊炎等皮肤感染;2.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3.女性下身瘙痒,按阴道炎治疗效果不佳;4.男性性功能障碍,排除了泌尿生殖道局部病变;5.年轻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冠心病,眼底病变等、

血糖监测登记表

精选范本,供参考!血糖监测登记表

精选范本,供参考! 如何规范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频率及时间点均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决定: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频率与时间点 (1)生活方式干预以控制糖尿病的患者:据需要有目的地进行血糖监测来了解饮食运动对血糖影响并予以调整。 (2)服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每周2-4 次空腹或餐后2 h 血糖,或就诊前一周连续监测3 天。每天监测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睡前这7 点血糖。(3)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需每周至少3天,每天监测5~7个时间点血糖,包括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睡前血糖,对于怀疑有黎明现象或苏木杰反应的患者应增加监测0AM和3AM的血糖,依据血糖检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 ●基础胰岛素使用者:监测空腹血糖并据之调整睡前胰岛素剂量; ●预混胰岛素使用者:监测空腹+晚餐前血糖,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 ●餐时胰岛素使用者:监测餐后或餐前血糖,据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胰岛素剂量。 (4)特殊人群的糖尿病患者: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并据情况可实行较宽松血糖控制标准,包括:围手术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 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 ★因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而住院治疗应每天监测4-7次血糖或根据治疗需要监测血糖,直到血糖控制。注意因操作不当、血量不足、局部挤压、更换试纸批号校正码未更换、试纸保存不当等影响检查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频率:与毛细血管血糖反映的时间窗不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是临床上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建议

自我血糖监测的科学管理

一般来讲,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会随着病程的延长和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衰减,饮食、运动、睡眠、情绪、疾病、治疗等许多因素也时刻影响着血糖的高低。总体来讲,血糖是朝着不稳定的趋势发展的。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各种监测手段科学地联合运用,相互间取长补短,方能更加全面地掌握血糖的控制情况,同时也能合理地控制费用支出。 糖尿病患者在家中开展毛细血管血糖监测被称为“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目前最具实用价值的一种血糖监测方式,受到国内外糖尿病专业学会的支持和推荐。迄今为止,没有确切的临床研究可以确定自我血糖监测的理想频次,而应由患者和专业医师根据病情和其他实际情况制订个体化的方案。 测量次数灵活调整 对于血糖控制不理想或病情危重者每日测量血糖的次数应达4~7次,或根据治疗需要灵活加以调整。 使用基础胰岛素者应监测空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次空腹血糖,每两周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5个时间点(空腹、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和睡前)的血糖。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后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上述5个时间点血糖。 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次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前血糖,每两周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5个时间点(空腹、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和睡前)血糖;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晚餐前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上述5个时间点血糖。 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应每天监测血糖5~7次,建议涵盖空腹、三餐前后、睡前。如出现不明原因的空腹高血糖或夜间低血糖,应监测夜间血糖。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血糖2~4次。 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根据治疗方案和血糖控制水平决定SMBG频率和方案,一般可每周监测3天,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短期强化监测。 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糖尿病的患者可根据需要进行血糖监测,用来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特殊情况如频发低血糖、妊娠、降糖治疗方案调整等,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特殊时段的血糖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必须由专业医务人员对其进行监测技术和监测方法的指导,包括如何测血糖、何时监测、监测频率和如何记录监测结果,并定期对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技术和血糖仪进行检查校准。 监测方式需要科学选择 目前来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动态血糖,其中静脉血糖和毛细血管血糖按照采血时间的不同又分为: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血糖、临睡前血糖、夜间血糖和随机血糖。每一类型的血糖监测,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意义,患者在进行选择时,可根据监测的目的、操作的可行性等进行选择。 糖化血红蛋白 ——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专业学会推荐的应定期监测的指标。如果把快速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比作在校学生的日常小测验,那么糖化血红蛋白无疑就是对于学期成绩的总评。我国糖尿病学会推荐,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和血糖未达标的患者应每3个月到医院测量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而血糖已基本达标的患者则可3~6个月测量一次糖化血红蛋白。通过标准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是4%~6%,一般糖尿病患者应控制7.0%以下。而年老体弱、频发低血糖、

血糖监测表

空腹血糖(FBG)的正常值:一般空腹血糖为3.9-6.1mmol / l(70-110mg / dl),血浆葡萄糖为3.9-6.9mmol / l(70-125mg / dl)。空腹血糖为6.7 mmol / L(120 mg / dl),血浆葡萄糖为7.8 mmol / L(140 mg / dl)。当空腹全血糖高于5.6 mmol / L(100 mg / dl)且血浆葡萄糖高于6.4 mmol / L(115 mg / dl)时,应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当空腹血糖超过11.1mmol / l(200mg / dl)时,表明胰岛素分泌很少或缺乏。因此,当空腹血糖显着增加时,无需进行其他检查以诊断糖尿病。餐后血糖的正常值:饭后1小时:血糖6.7-9.4 mmol / L。1 mmol / L(200 mg / dl),饭后2小时:血糖7.8 mmol / L。饭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尿糖空腹血糖(FBG)正常:正常空腹血糖为3.9-6.1mmol / l(70-110mg / dl),血浆葡萄糖为3.9-6.9mmol / l (70-125mg / dl)。空腹血糖为6.7 mmol / L(120 mg / dl),血浆葡萄糖为7.8 mmol / L(140 mg / dl)。当空腹全血糖高于5.6 mmol / L(100 mg / dl)且血浆葡萄糖高于6.4 mmol / L(115 mg / dl)时,应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当空腹血糖超过11.1mmol / l(200mg / dl)时,表明胰岛素分泌很少或缺乏。因此,当空腹血糖显着增加时,无需进行其他检查以诊断糖尿病。餐后血糖的正常值:饭后1小时:血

危重患者血糖监测及管理

ICU,重症监护室,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个离死神很近的地方,因为只有危重的病患才会被送到这里。在这里,病患的一切都由医护人员负责。护理人员不仅要确保病人的治疗状态正常,还要负责喂饭、安抚病人情绪、为病人做清洗工作,伺候病人大小便、要帮病人剪指甲等等,事无巨细。而恰恰就是这样一个离死神很近的地方,每天都在上演生命的感动,这份感动哪怕只是病患艰难的抬抬脚,只是轻轻地拨动智力珠盘……就是这些看似简单的运动,却唤起了生命重生的希望。 其实不然,这就是ICU,和以往大家心里想的重症监护室病区不同的是,住在这里的病患并非二十四小时只能躺在病床上,他们在接受日常临床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适当的运动。而这些活动,就是我们护理人员给他们特别制定了一对一“私教”,以促进病人早期活动,减少肌肉萎缩、改善肌力和身体功能,为后期康复打下基础。 坐位活动,练习坐是重症患者康复的重要起点,应该尽早开始。从抬高床头30度,逐步过渡到床上坐位及床边端坐位。由于上身直立体位使回心血量减少,同时射血助力减低,因此心脏负荷低于卧位。为了增加患者对坐位训练的热情,护理人员还特别准备了一些智力玩具提供病人消磨时间。 护士长潘华良说,通过以上不同阶段的早期功能锻炼,促进了病患肌肉神经的功能恢复,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降低ICU谵妄,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压疮及深静脉血栓等发生率,这些运动方案也得到了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 先进的医学治疗为ICU里的危重病人挽回了生命,暖心的人文关怀让她们重拾了回归生活的信心。这就是医疗的一种高度和温度的有机结合,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追求的优质医疗服务。 医护心声|总有一种感动让人坚持,爱在ICU 有人说ICU(重症医学科)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科室,可以见证生命奇迹;有人 说ICU是一个又脏又累死气沉沉的科室,每天都上演着生离死别;也有人说ICU 是一个精英部队,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个个出色,而我认为ICU是个严肃而冷静、威严而庄重、充满爱心与亲情的科室。 初到便深深爱上这里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操作规范方案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操作规范 2011年1月10日,卫生部发布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血糖检测质量和检测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 为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以下简称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26号)、《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采血笔的通知》(卫医发〔2008〕54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WS/T 226-2002)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用各类便携式血糖仪进行非诊断性血糖监测。 一、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基本要求 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也被称为床旁检验)设备。其管理应当作为医疗机构POCT管理的一部分。 (一)建立健全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编写本机构血糖仪管理规程并认真执行。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本采集规程。包括正确采集标本的详细步骤及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2.血糖检测规程。 3.质控规程。制订完整的血糖及质控品检测结果的记录及报告方法。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检测结果,应当提出相应措施

建议。 5.废弃物处理规程。明确对使用过的采血器、试纸条、消毒棉球等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6.贮存、维护和保养规程。 (二)评估和选择合适血糖仪及相应的试纸和采血装置,并对机构内使用的所有血糖仪进行造册管理。 (三)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对培训及考核结果进行记录,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在临床从事血糖仪的操作。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血糖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血糖仪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及特性、仪器、试纸条及质控品的贮存条件、标本采集、血糖检测的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如何解读血糖检测结果、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安全预防措施等。 (四)建立血糖仪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完善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体系。 1.血糖仪检测结果与本机构实验室生化方法检测结果的比对与评估,每6个月不少于1次。 2.每台血糖仪均应当有质控记录,应包括测试日期、时间、仪器的校准、试纸条批号及有效期、仪器编号及质控结果。管理人员应当定期检查质控记录。 3.每天血糖检测前,都应当在每台仪器上先进行质控品检测。当更换新批号试纸条、血糖仪更换电池、或仪器及试纸条可能未处于最佳状态时,应当重新进行追加质控品的检测。每种血糖仪均应当有相应浓度葡萄糖的质控品,通常包括高、低两种浓度。 4. 失控分析与处理:如果质控结果超出范围,则不能进行血糖标本测定。应当找出失控原因并及时纠正,重新进行质控测定,直至获得正确结果。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

血糖监测的操作流程 【目的】 快速,方便地监测血糖, 为控制血糖提供依据 【评估】 1、病人的双手手指皮肤的颜色、温度、污染及感染情况。 2、病人的合作程度。 3、血糖试纸的有效期, 没有裂缝和折痕。 4、血糖试纸的插口处是否干燥。 【准备】 1、护士: 洗手、戴口罩, 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2、病人: 洗手。 3、环境: 整洁、安静。 4、用物: 血糖监测仪、匹配的血糖试纸、穿刺针、75%酒精、棉签 【操作流程】 1、核对病人床号、姓名。 2、准备好采血针头。 3、打开血糖仪, 屏幕上即显示出一个号码, 调试该号码与将要使用的试纸瓶上的号码完全一致。 4、当屏幕上闪现插入试纸提示时,可轻轻插入试纸 5、采血: 1)消毒手指, 将消毒液完全蒸发; 2)将采血针放在手指欲采血部位(采血针在手指上压的愈重, 则采血针将刺得 愈深), 按下采血针; 3)轻轻挤压手指,将试纸测试孔靠近血液,血应充满测试孔,不要涂抹、移动 试纸, 等待屏幕上显示血糖的测量值 4)无菌干棉签按压采血点,不出血为宜 6、弃去血糖试纸, 关闭血糖仪 7、安置病人舒适卧位 8、终末处理:治疗车、治疗盘用含500mg/L有效氯的干湿两用纸擦拭,一次性医疗垃圾弃入黄色垃圾袋 9、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当仪器出现 NOT ENOUGH BLOOD RETEST, 表示血量太少或未能在正确位置。此时需要用一片新的试纸重新测试。 2、要接触测试孔,瓶装试纸应盖紧盖。 3、每天检测血糖仪一次 4、尽量选择左手无名指指腹两侧采血 【沟通要点】 1、操作前:向病人解释此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2、操作中: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与病人沟通,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0?20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的临床使用,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血糖检测质量和检测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 为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以下简称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26号)、《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采血笔的通知》(卫医发…2008?54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WS/T 226-2002)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用各类便携式血糖仪进行非诊断性

血糖监测。 一、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基本要求 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也被称为床旁检验)设备。其管理应当作为医疗机构POCT管理的一部分。 (一)建立健全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编写本机构血糖仪管理规程并认真执行。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本采集规程。包括正确采集标本的详细步骤及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2.血糖检测规程。 3.质控规程。制订完整的血糖及质控品检测结果的记录及报告方法。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检测结果,应当提出相应措施建议。 5.废弃物处理规程。明确对使用过的采血器、试纸条、消毒棉球等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6.贮存、维护和保养规程。 (二)评估和选择合适血糖仪及相应的试纸和采血装置,并对机构内使用的所有血糖仪进行造册管理。 (三)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对培训及考核结果进行记录,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在临床从事血糖仪的操作。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血糖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血糖仪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及特性、仪器、试纸条及质控品的贮存条件、标本采集、血糖检测的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如何解读血糖检测结果、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

糖尿病常用检查一览表,全了,值得收藏

糖尿病常用检查一览表,全了,值得收藏 2016-03-10 经常有人问:去医院为什么让我做那么多检查啊?为了预防并发症,我应该做哪些筛查?好了,今天我们找到这些资料,供大家参考。 在糖尿病的诊疗过程中需要做一些常规的检查,以便辅助诊断和治疗糖尿病,本文就相关的糖尿病实验室检查项目介绍如下: 血糖的测定 空腹血糖试验:一般是在禁食8小时后,在早8时左右测定的血糖。正常人的空腹血糖为3.9-6.1mmol/L(70-110mg/dl),餐后2小时血糖应在7.7mmol/L(140mg/dl)以下。正常人的血糖相当稳定,但在测定时也要注意有无影响血糖的因素:情绪激动、失眠、饥饿状态、发生其它疾病如发烧、呕吐、腹泻等都可影响血糖。 有的药物可使血糖升高,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激素、胰升糖

素、生长激素、女性口服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等;有的药物可降低血糖,如:酒精、他巴唑、磺胺类药物。如有可能应在停用数日后再测。 餐后2小时血糖试验:餐后2小时血糖,应从进食开始计算时间,在2小时时测定,不是2小时内,也不是2小时以后。 要注意以下情况: 如果测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有无糖尿病,则应随便进食不限量,且一定要吃碳水化合物(主食)。 如果测定的目的是观察饮食治疗的效果,则应按饮食治疗规定的量来进食。 如果测定的目的是观察糖尿病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则应在进食时,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测定。

随机血糖测定:是指不考虑进食的关系,在任何时间测定的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简称糖耐量试验) 注意事项: 1. 前3日,每日进食碳水化合物不得少于150克。试验者如有感冒、胃肠炎等急性病时,要等病愈后再作。 2. 试验开始前应禁食10-16小时(禁食时间不能再短或过长),可以饮水,但不可喝茶或咖啡。 3. 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不能吸烟并应避免剧烈体力活动。 4. 对疑有反应性低血糖者,可检测服糖后4和5小时血糖。 5. 若在检查期间出现面色苍白、恶心、晕厥等症状时,要停止试验。若以上症状是在服糖后3-4小时出现,应考虑为反应性低血糖,要立刻取血测血糖,并让患者进食。 6. 药物:许多药物可使葡萄糖耐量减低,故在试验前应停药,如烟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血糖注意事项及记录表

家庭自测血压注意事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富裕了,但是患高血压的病人也是越来越多了,如何检测高血压呢?不是只能在医院才可以监测和治疗,在家咱们照样可以检测,下面就是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 家庭血压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血压测量仪器,并进行血压测量知识与技能培训: 1) 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BHS和AAMI、ESH)。 2) 家庭血压值一般低于诊室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3135/85mmHg,与诊室血压的140/90mmHg相对应。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老年病科林海 3) 测量方案:目前还没有一致方案。一般情况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者,可每周1天测量血压。对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连续家庭测量血压7天(至少3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测量2-3遍,取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参考值。 4) 家庭血压适用于: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监测;白大衣高血压识别;难治性高血压的鉴别;评价长时血压变异;辅助降压疗效评价;预测心血管风险及预后等。 5) 最好能够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不是只记录平均值。应尽可能向医生提供完整的血压记录。 6) 家庭血压监测是观察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间长期变异情况的可行方法,未来通过无线通讯与互联网为基础的远程控制系统将可实现血压的实时、数字化监测。 7) 对于精神高度焦虑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 高血压的人和不是高血压的人,血压都会有一个波动,一般凌晨和上午会高,晚上睡觉的时候会低,总会有一个波动,这是自然的现象。另外大量的资料证实,去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比在家庭测量血压高5个毫米汞柱,比如诊断高血压,140/90以上是高血压,但是家里的自量血压是135/85,就相当于诊室的140/90了,所以家里测的血压低一些。 测血压之前一定要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测血压,然后就是把上臂裸露出来,冬天冷了把毛衣脱下来,穿个单衣也可以,袖带绑的松紧合适。 对于新发现的高血压或者血压没有控制好,用药以后血压还是比较高的,或者血压波动比较大的,对于这些人就让他连续测量一个礼拜,上午是6点到9点之间测一次,下午6点到9点再测一次,连续测7天,把第一天的血压去掉,仅仅统计后6天的12次血压,这后6天血压的平均值就为治疗药物使用的参考值,比如这6天血压的平均价值是150,就用点降压药,如果这6天血压是130,可能就不用药物,有一天可能测下来的150,某一天测下来120、130,这样平均算反映真实的水平。如果血压控制的比较好了,控制在130、80了,一般每个礼拜测一次就可以了,上午测一次,6点到9点之间测一次就可以了,也没有必要频繁的去测量血压,最好是6点到9点之间固定一个时间比较合适。 自测血压的正常高限就是135/80,小于120/80,过去叫理想血压,现在也叫正常血压。 通过上面的内容与描述,我想大家对高血压的自测有了认识了吧,希望上面所写的可以帮助到家。让大家正确的人是高血压,积极的配合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