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安全监管模式 建立“一二三”管理体系简易版

创新安全监管模式 建立“一二三”管理体系简易版
创新安全监管模式 建立“一二三”管理体系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建立“一二三”管理体系简易

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建立“一二三”

管理体系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基层安监部门是政府的有关监管职能作用

于被监管对象的最基本的环节,基层安监部门

的职能作用发挥的如何,将直接影响政府安全

监管工作的成败。目前,基层安监工作面临着

多方面的问题,首要问题就是不会管和管不好

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开发区安监局依据新

《安全生产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

意见》,结合当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实际,认

真研究掌握安全监管工作特点和规律,规范安

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提出了“安全管理123”

管理模式,即:“一个体系,两个账本,三个结合”。经过近一年的实施,济南经济开发区安全生产工作有明显改进,全年没有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也得到较大提高,保证了企业生产安全,维护了经济社会的安全稳定。

一、“安全管理一二三”监管模式具体内容:

(一)一个体系:即“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制度体系”

《安全生产法》明确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优先考虑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做到防

患于未然,综合监管制度体系包括:

1、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1)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企业内部层层签订责任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到人。开发区内小工业园采取的管理方法是:要求工业园集团公司成立安委会,辖区小微企业负责人为成员,落实工业园集团公司及其辖区企业安全管理责任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然后,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自权利义务;下一步,开发区安监局跟上督导,采取“双随机”方式,抽查园区内企业,对查出的安全隐患除现场下达整改指令后,同时交园区集团公司安委会,双

方同时督促企业整改,通过年底考核,下属企业考核总成绩,作为集团公司考核成绩。通过这种企业管自身,集团公司管企业,开发区执法检查促整改管理方式,解决了“开发区管不过来、集团公司不想管、企业自身不会管”的问题。

(2)党委政府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责任机制,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履职绩效考核和失职追究责任制度。

(3)明确部门监管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理清监管关系,明确部门职责。

2、健全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

执法人员专业水平,激励监管执法人员忠于职守,履职尽责。同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安全监管必需的执法装备齐全,保证安全检查应急救援用车的正常使用。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制度

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考核及考核结果通报制度,人员配备及学习培训制度,完善并落实“一票否决”制度。

4、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培训制度

(1)根据《安全生产法》及国家安监总局第3号令,制定企业“三类人员”教育培训制度,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定期接受教育并持证上岗。

(2)落实企业职工“三级教育”培训,使生产经营单位人人熟悉并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知

识并指导生产安全。

(3)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人员安全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安全管理员专业素质,开发区安监局开办“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班”,鼓励有条件的安全管理员积极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由管委会提供培训场地,联系网络培训机构,统一配发正版学习资料,每周六集中进行培训。

5、安全生产技术保障制度

政府通过招标确定第三方服务机构,并制定安全生产第三方服务工作方案,实现安全隐患检查服务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同时,确定安全检查、信息报送、隐患整改、监督考评四项工作机制,确保第三方服务高效运转,保障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6、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同时完善企业应急救援预案,尤其高危行业应急救援预案应与主管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同时,工业园区也要建立及完善各自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

7、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作用”

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鲁发[2018]5号)文件精神,督导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严格落实安全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对排查确认的风险点,要逐一明确管理层级(公司、车间、班组、岗位)和管控责任、管控措

施。利用“双重预防体系”网上巡查信息平台,对重大风险点实施动态监控和事故预警,强化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对隐患整改不到位企业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建立重大隐患清单管理和挂牌督办制度,对重大隐患整改不到位企业,依法采取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供电等强制措施。

8、建立安全目标考核制度

对部门和企业制定年度考核目标并进行严格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考核,从而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两个账本

1、建立安全监管台账

建立安全监管台账是安全监管工作的一项

重要内容。安全监管台账的建立和规范是监管部门进行日常安全管理的指南,有助于理清思路,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台账又是监管部门安全管理的缩影和原始记录,可以反映出当前的安全管理状态,有助于分析各企业安全状况,依据各企业不同的安全状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根据监管内容应建立总账及分类明细账共9个。

2、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

为规范安全管理,量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政策标准,结合实际,制定企业安全生产考核细则。《细则》共九项35个条款,满分100分,每半年对企业考核一次,根据企业得分情况,划分优

秀、良好、达标、不达标四个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进行标识,将连续两年不达标单位确定为“安全生产领域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对象,并采取“一票否决”措施。

(三)三个结合

一是加法与减法相结合。即在指标考核明细账中,找出企业减分项目,此项目为企业不安全因素,即基础管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监管单位要进行重点监督促整改,直至达标,该项目隐患清除,便又得到相应分数。

二是奖励与处罚相结合。通过检查,对查出较大隐患下达限期整改指令,逾期未改或拒不改正的,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并报上级部门建议进行处罚,同时,在企业年度考核工作中,对优秀单位安全管理员进行奖励。

三是执法与服务相结合。首先必须要严格执法,严字当头,对发现的隐患,必须当场下达执法文书,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和不落实整改的,严格执行“四个一律”,对发生过的安全事故要“三个不放过”;其次,要热情服务,一方面发挥好企业与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把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政府及安监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贯彻落实到企业,另一方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专家上门免费会诊,排查隐患,指导整改方法,帮助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另外,为方便企业“三类人员”培训及企业员工查体,政府联合相关机构,集中进行培训和职业健康查体。

二、实施“安全管理一二三”,取得了较

好成果

今年以来,通过创新监管模式,有效的维护了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安全、和谐与稳定,安全生产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目前,济南经济开发区共有规模以上企业52家,工业园区3个,园区内中小微企业75家,开发区企业共有127家,其中,工贸行业企业121家,化工行业企业1家,物流运输行业企业5家。

(一)全面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夯实了企业主体责任基础。通过召开会议,袁主任代表管委会与全部52家规模以上企业及3家工业园集团总公司签定了《20xx年度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切实把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二)强化安全监管,扎实开展了各项安全生产整治行动。

加强落实上级文件要求,开展了各类安全生产大检查及专项检查,截至目前,共检查企业127家,共查出隐患413处,到期整改413处,复查隐患整改率达到100%,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检查,不注重整改的情况。

(三)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辖区内共有规模以上企业52家,前期,对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督导,当前,标准化率93%,较去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四)全面、深入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今年以来,开发区深入贯彻省、市、区关

于推进“双体系”建设工作的各项文件精神,将“双体系”建设列为本年度重点工作。5月份以来,先后召开全部规模企业参加的动员会、培训会、调度会6次,举办中、小范围培训班2次,培训企业相关人员300余人(次)。制定了详细、严格的工作计划,按时调度企业和中介机构工作进度并及时通报,盯紧、靠上,督促企业按时、保质、保量建成“双体系”并顺利运行。开发区应做“双体系”企业46家,全部开展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双体系”建成率100%,比省安监局要求完成的时间提前了一个月。

(五)完成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考核。

开发区安监局联合中介机构,对辖区内55家企业进行了全年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评分,其

中,80分以上企业15家,60-80分企业25家,其余企业在60分以下。这一考核结果,总体比上半年上升了30个百分点。

(六)“安全生产月”及“应急演练”工作开展情况

1、制定“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成立组织,召开“活动”部署会议。结合省、市、区活动安排确定了三大模块内容,包括组织观看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据统计,共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培训会56次,涉及从业人员8000余人,受教育人数比去年增长了近一半。

2、企业开展了各类应急演练。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共71次,涉及人数5000余人。通过演练,检验了企业多部门协调

配合能力,提高了从业人员和社会群众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七)源头抓安全,做好新、改、扩建企业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

在推进项目同时,对全部16家新建企业全部下达了《安全生产三同时告知书》。使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在立项审批阶段即纳入安全管理,为开发区企业安全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组织企业进行安全管理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根据安全检查结果,摸清了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了解企业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通过多方协调,联系培训机构和培训地点,开办培训班,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先后组织了共4次为期10天的企业管理人员及特

种作业人员培训班,开发区全部企业共200余人参加了培训,持证上岗率达到了95%以上。

(九)积极组织企业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查体。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省、市开展“职业健康执法年”活动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活动方案并进行周密地安排部署,积极组织辖区企业员工进行了职业健康查体,来自家35家企业的840名员工参加了体检,查体涉及血压、B 超、血常规、电测听、胸透、心电图等检查项目,确保了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

(十)积极落实上级文件

截至目前,开发区安监局共接收上级安全生产文件56件,制定和下发相关文件35件,

其余文件均以邮件或书面的形式转发通知到各企业,文件落实率达到了100%。

该位置可填写公司名或者个人品牌名

Company name or personal brand name can be filled in this position

创新中国特色海洋综合管理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64069059.html, 创新中国特色海洋综合管理体系 作者:周珊珊 来源:《管理观察》2017年第13期 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希望,在比较分析美国和我国沿海 先进海洋管理政策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现代海洋管理政策创新的内容、目标和功能,以及我国未来海洋管理政策创新总趋势。分析研究我国海洋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述新世纪拓展我国海洋管理内容、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的必然性。 关键词: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创新陆海统筹集成管理 中图分类号:P711 文献标识码:A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国对海洋管理基本概念的理解经历了80多年的实践与理论探索。回顾国内外海洋综合管理实践与理论,我们不得不把目光移到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丰富的海洋管理实践中提出了最初的海洋管理理论。1972年美国颁布了《海岸带管理法》,标志着海洋管理已成为国家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随后各国不断加以丰富,相继提出了海洋管理法规、条例和政策。1993年,《世界海岸大会宣言》指出,沿海国 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是对海岸带实施综合管理,也是解决海岸区域的有效对策。 1.中美海洋管理范围、类型与手段比较 在阿姆斯特朗和赖纳合作完成的《美国海洋管理》一书中,海洋管理被看作是将某一海域的海洋资源、海况及人类活动加以统筹考虑的特定空间的管理活动。随着海洋科技尤其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海洋开发利用实践活动不断加强,海洋管理的内容有了很大的扩展。如美国对自然区域海洋管理范围的理解,经历了包括自然部分、管理部分、管辖部分三大范围不断深化的过程,其中最基本的是自然部分,即表层水、水体、海床、底土;又如从海洋管理层次与类型对海洋管理的理解不断拓展,将海洋管理明晰为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水域管理等等,以此为依据分别制定了一系列区域性海洋法律制度。 在我国,海洋管理范围有哪些?海洋管理的类型有哪些?海洋管理的手段有哪些?同样困惑着我国海洋实际部门和学术界。尽管我们经过了30多年海洋管理实践与理论的不断探索,并已初步形成自己的海洋管理体系,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鹿守本1998年认为,在开发、利用、保护、权益、研究海洋事业等活动所发生的指挥、协调、控制及执行实施总体过程中产生的行政与非行政的一般职能,就是海洋管理。管华诗、

创新管理—具体做法

创新管理—具体做法

中天合创化工分公司(项目管理部)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的HSE管理方针,以“追求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杜绝上报中国石化及长城能化公司级事故发生”为HSE工作目标,以“全天候、全方位、全员参与”的HSE控制为理念,以建立和有效维护项目HSE管理体系运行为工作主线,通过树立样板、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来强化对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监控,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建设安全有序进行,较好地实现了项目建设阶段的各项HSE目标。 一、2014年HSE目标完成情况 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建设项目当年实现安全人工时1682万,累计实现连续安全人工时1910万,损失工时事故率为0,可记录伤害率0.011。建设项目累计连续安全施工670天。 二、2014年HSE管理亮点 1.建立并实施工程建设HSE管理体系。项目HSE管理制度化、标准化 按照集团公司和长城能化的统一部署,根据《中国石化工程建设HSE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化工分公司(项目管理部)建立了工程建设项目HSE管理体系,并于2014年10月1日颁布试运行。 体系文件由三个部分组成,即HSE管理手册、50个HSE管理程序文件和若干HSE作业文件。中天合创项目为中石化第一个真正的在项目建设阶段建立HSE 管理体系,作为项目管理支撑文件的大型建设项目,进一步规范了施工HSE管理行为,为全年安全工作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确保HSE管理体系框架构建的适宜性,推进HSE管理体系的规范运行,化工分公司(项目管理部)各部门配有经培训合格的体系内审员,定期开展体系审核工作,不断提升项目建设HSE管理水平。 2.完善HSE组织机构,落实HSE责任制。(权利下放,责任落实,项目分部为项目管理主体) 项目管理部在总体统筹计划中确定了以项目分部为管理主体、其它职能部门协助的强矩阵项目HSE管理体系。HSE管理部配有用电、脚手架、起重吊装、射线检测等专业安全管理工程师,负责整个项目建设现场专业支持与指导,发挥建章立制、专业审查、专业检查、专业指导、专业监督、专业培训等作用;五个项目分部分别配有HSE经理及多名HSE工程师,作为所管辖区域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全面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目前,化工分公司(项目管理部)共有专业HSE管理人员37人,其中HSE管理部22人,项目分部15人,基本满足管理需要。 中天合创项目HSE管理组织机构图

创新管理 完善体系 改善业绩(一)

创新管理完善体系改善业绩(一) 〔摘要〕介绍了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在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及安全生产责任制方面的经验及成效。重点介绍了标准作业指导书及其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监督信息化系统”及“安全工作语言记录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说明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监督;标准化作业;信息化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在安全工作实践中,就如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如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过去5年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自然灾害频繁、外部环境恶劣的形势下,该公司系统没有发生大的电网和设备事故,3年实现了无人身死亡和重伤事故的目标,人身轻伤事故和一般设备事故次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1实行安全性评价动态化管理 为全面掌握电网和所属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公司于2000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输电网安全性评价,同时制定了《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实施办法》,到2002年底完成了公司系统全部发供电单位的第1轮安全性评价。2002年,该公司开始进行第2轮输电网安全性评价,并于2005年底完成。

为了提高安全性评价的效率和质量,公司做了以下工作: (1)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全面修订《安全性评价》标准,分解、细化和完善评价标准及查评方法,并到基层单位巡回讲解,使大多数生产人员全面掌握安全性评价标准和查评方法,提高自评价的质量。 (2)开发“安全性评价计算机动态管理系统”。应用IT技术对安全性评价过程中的自评、专家查评、分析、整改等各环节进行实时、动态跟踪管理。 (3)以自评为主,缩短自评周期,把常规性安全检查工作与安全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延长专家查评周期,专家查评以抽查为主。省公司主要考核自评与专家评价的偏差。 (4)坚持“贵在真实,重在整改”的原则。安全性评价的得分情况不与单位的安全业绩挂钩,不与评先挂钩,省公司对安全性评价查出的问题不考核,而对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考核。 经过努力,公司基本建立起了危害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动态管理机制。经过2轮安全性评价及整改,省电网结构得到加强,设备健康水平、人员技术水平、企业安全管理和员工安全意识都有明显提高。 2推行标准化作业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中央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积累时间最长、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一类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央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业务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如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西气东输等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归纳总结现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典型央企的成功做法 为充分掌握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等10多家典型央企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依据对典型央企的实地调研情况,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内容。 1.1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体系一是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 之一。按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的科技工作方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为核心,制定公司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战略重点,确定年度计划,并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运用一代”的思路,制定有序接替的科研计划体系。二是设立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体系。设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策。同时,为了落实公司科技战略规划、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央企集团层面大都设立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规划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科技奖励、考核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工作,以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公司层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对口部门,配备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团队。部分央企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有的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还按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公司各类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支撑公司科技决策。以航天科工为例,公司建立了以顶层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图1)。公司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

创新管理体系 第2部分:术语-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创新管理基础和术语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国家标准《创新管理基础和术语》是由 TC554(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纳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编制项目计划的任务,计划号是20201391-T-463,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立项计划中的标准名称为《创新管理体系第2部分:术语》。 鉴于该标准是在2017提交的立项申报,当时拟采用的国际标准,还正在起草。在2020年ISO 标准ISO 56000:2020正式发布时,标准名称为《创新管理基础和术语》。为了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与ISO 9001等管理体系标准的命名方法保持一致,标准名称变更为:《创新管理基础和术语》。同时,考虑到ISO 为了表示创新管理系列标准的重要性,将标准编号从ISO 50500系列变更为ISO 56000系列。因此,专家建议向国家标准主管部门申请独立的系列标准号,与ISO 9000、ISO 14000、ISO 50000、ISO 56000等管理体系标准编号规则保持一致,不宜用GB/T XXXX.1编号。 2.主要工作过程 自2014年开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申请对口ISO TC279创新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4年底,SAC TC554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复成立,SAC TC554成为ISO TC279的对口委员会(mirror committee)。2015年开始,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单位持续参与ISO TC279创新管理技术委员会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包括现场会议、视频会议、标准编写、投票、技术交流等国际标准化工作。 2017年3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提出了国家标准立项草案和建议书; 2019年9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成都高新区组织召开了创新管理体系标准研讨会,讨论了创新管理标准的内容,以及采标思路。

技术创新管理体系

技术创新管理体系 1.总则 1.1为保障公司持续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不断提高公司技术创新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开发、利用内外部资源,促进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增强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特此制定本制度。 1.2技术创新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运用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质量、创新产品、节能降耗、改善劳动环境等一系列技术活动。 1.3围绕公司发展需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工作,重点解决生产中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保障公司快速健康发展。 2.创新原则与目标 2.1公司大力鼓励和支持技术进步,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品竞争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培养科技人才,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自主创新。 2.2 技术创新遵循下列原则: (1)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 (2)以各产品工艺生产为主线,配套安排原料、能源、环保以及相关的技术装备,形成系统配套性; (3)以市场为导向,以持续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为目标,以效益为中心; (4)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起点和水平,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封闭式发展。 2.3 技术创新工作目标: (1)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产品升级换代,更好地满足目标市场需求; (2)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盈利能力及市场

竞争力; (3)更新设备,不断提升设备性能,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改善环境,促进安全清洁生产; (4)改进操作技术,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方法,促进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5)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 3.技术创新管理机制 (1)以先建立研发队伍、再建设项目、再建立研发平台的原则,建立技术分中心认定与管理机制,加速技术分中心建设。 (2)以集中管理为出发点,建立技术中心对研发机构的设立、立项论证、项目验收、成果激励、费用审批的统一管理机制,引领、督导、协调技术创新工作,提升管理绩效。 (3)以国家有关政策为依据,建立符合国家要求与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科技活动费用保障机制,确保技术创新与新品研发资金足额到位。 (4)以自主创新为主,采用官、产、学、研联合研发方式,建立对外技术合作与申报政府支持项目相结合的机制,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内、外部研发资源。 (5)以提升技术创新体系运行的实效为目的,创新科技管理制度体系,用制度的不断创新保证体系管理规范、高效、科学。 (6)以技术薪酬化、成果市场化为引导,建立研发人员绩效评价体系、研发人员薪酬体系、技术奖金多种形式互动并存的长效激励机制,加速科技进步。 (7)以刚化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指标为手段,建立与一把手KPI指标挂钩的责任考评机制,有效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8)以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为手段,建立不断完善、改进技术创新体系的评价机制,确保体系适应、满足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体系

i 技术创新与技术中心建设总结报告 申报单位:计算机股份 联系人:剑峰 联系:0

目录 一、企业基本情况 (3) 1.企业名称、所有制性质与隶属关系 (3) 2.企业发展概况 (3) 3.企业在本行业的地位和作用 (3) 4.企业主要从事领域和产品情况 (4) 4.1 金融电子与税控类产品 (4) 4.2 军用计算机及安全类 (4) 4.3软件及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 (4) 4.4 PCB与FPCB产品 (4) 5.近三年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情况 (5) 二、企业技术中心概况 (5) 1.技术中心基本情 况 (5) 2.企业技术中心组织结构 图……………………………………… . 5 3.职

能…………………………………………………………… ….. .6 4. 技术开发经费投入情况 (6) 4.1 科技经费来源 (6) 4.2 近两年开发经费收支情况 (7) 5. 企业技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与运行情况 (7) 5.1 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7) 5.2 国、国际交流的信息化 (7) 5.3 HCC SCM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7) 6. 在研究开发、检测分析设备、中间试验条件等方面的情况 (8) 6.1 研究开发手段 (8) 6.2 测试分析设备 (8) 6.3 中间试验条件 (8) 7. 主要技术带头人概况 (9) 8. 技术中心核心技术及近中期规划 (11)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 (11)

1. 技术创新环境建设情况 (11) 1.1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11) 1.2 制定《科研项目开发管理程序》,规新产品开发过程 (12) 1.3 建立有效吸引人才与稳定队伍的措施 (12) 1.4 不定期、有计划的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 (12) 1.5 完善、加强绩效考核制度 (13) 2. 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建设 (14) 2.1 项目负责制、管理层持股与员工参股 (14) 2.2 利用专利制度,促进技术创新 (14) 3. 管理创新容 (15) 3. 1 技术管理体制的规划——“榕树计划” (15) 3. 2 实施鼓励申报专利、制度 (15) 3.3 技术管理体制规划的作用 (16) 4. 技术创新建设情况 (16) 4.1不断进行技改,增强技术创新后劲 (16)

创新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安全长效机制

创新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安全长效机制 发表时间:2016-10-09T13:43:17.257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3期作者:孔凡伟[导读] 安全是生活生产活动的基本要求,安全管理问题是供电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摘要:安全是生活生产活动的基本要求,安全管理问题是供电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供电企业安全事故发生风险的增大,构建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创新安全管理手段已成为当务之急。关键词:安全管理创新长效安全管理是指为了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防止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从而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安全管理一般包括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两个部分,对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综合效益的提高都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是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风险预控管理、文化管理这四个角度来建构。 一、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体系随着供电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安全的标准、制度、管理办法在企业中不断发展起来,但是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原因可能是企业管理不到位、没有及时落实企业规章制度、职工工作作风问题等。(一)缺乏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日常工作中,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和安全目标管理浮于表面,这些安全理念并没有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职业道德和一致行为意识。安全文化建设一般包括思想道德建设、经济建设、科学文化建设、业务素质建设、民主法治建设、作业环境建设等内容。但是,许多企业没有认识到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安全文化建设具体认识不足,也不会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对安全文化建设不上心,很难做到系统的安排和思考。 (二)缺乏安全管理意识 现在的企业一般在安全管理方面有自己的一套制度,以便明确安全生产的责任,但是企业往往停留在开会的强调上,而忽视安全生产责任的具体落实,忽视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建设。所以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将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使所有员工都能采取正确的行为并严格遵守安全制度,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大多数安全管理者容易忽视对员工安全意识的调查分析工作。正是由于安全管理者的安全意识淡薄,对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和不规范行为的处理力度太小,导致安全管理事故频发。安全管理者应坚持原则,以正确的心态严格处理案却违章行为,彻底清除安全隐患。(三)安全管理力度不足 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含义是在安全生产中经常发生的违章行为。企业习惯性违章行为也经常发生,包括违章操作、违背劳动纪律、违章指挥等行为,这些行为需要有专门的人进行监督,而企业管理者对这些行为的监督处罚力度不足,也从另一个方面助长了这种行为的发生次数。企业监察安全部门缺乏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忽视对安全的监督,只是习惯于一种事后强调的管理方法,安全管理事故将会更加频繁发生。 (四)安全器具管理混乱 安全器具的使用的安全对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有重要影响,安全器具的不正当使用给职工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必须保证工器具的安全性。但是由于一些企业的工器具安全质量不高,质量合格率没有达到标准,加上企业对工器具的安全检查意识较低,没有做到定期检查,对工器具的管理不足,一些经常被使用的工器具的安全性不免令人担忧。 二、创新安全管理体系 (一)创新安全管理理念 安全管理首先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安全法制和安全标准的人性化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创新型的安全管理理念应该是“关爱生命,规章至尊”,也是“岗位标准化,过程精细化”,要坚持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理念,大力加强人本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使安全理念成为一种共识,做到意识支配行为,坚决杜绝习惯性违章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创新安全管理方法 安全管理包括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对不安全事件的管理、对现场安全的检查管理这几个方面。创新安全管理方法也大致体现在以上三个方面。首先是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要充分了解职工的心理因素,通过情感教育来培养员工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上岗员工舒缓心理压力,增强员工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其次是对不安全事故的管理,必须从管理者和员工两个角度着手,管理者应为从业者准备好条件和资源,下达命令时清楚明白;作业者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身体和心理状况都要良好并且都经过专业的培训。现场检查要求安全监测方法先进科学,提高对问题的检查力度。(三)创新安全管理体系 完善和革新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为企业管理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力量。我国企业可以通过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坚持系统安全的思想,从企业整体出发,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管理体系,创新企业管理体系,使企业时刻处于安全的状态中。 三、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一)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企业利益与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哲学范畴中,企业利益和安全生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之间既相互统一,又相互矛盾。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合适的资本投入是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有效的经济投入能够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二)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质量管理创新总结

质量管理创新总结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不懈地追求中完善,在不断地完善中完美。核桃峪项目部将公司的“诚信守约,追求卓越”质量理念,体现在作业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在每一个环节的每一处细节。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之中尽精微,求精到,没有止境,没有最好。 核桃峪项目部按照创建西部典范工程目标要求。坚持“三零全闭合”管理目标,以零事故、零缺陷、零违规、全闭合,确保土建单元工程评定优良率不低于95%,确保不因管理原因形成工程质量缺陷及工程事故。项目生产、技术及质量会议安排工作闭合率100%。质量管理体系年度内审、外审过程中无不合格项。顾客外部投诉整改回复率100%。 在这样强烈的质量决定生存的使命感下,项目部明确将整体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为目标,把危机教育作为提高全员意识的重要内容,同时在抓好全员质量意识的整体提升上,还在各作业队营造比质量、上水平、做贡献的竞争氛围,不断提高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员工对质量的认同感,真正引导员工树立以“改善质量为荣,损害质量为耻”的荣辱观。从身边具体事情做起,努力在本单位上下营造比质量、上水平、做贡献的强烈氛围。各部门、作业队在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上不断完善标准、树立标杆,自我超越,通过扎实的工作,不断缩小在质量管理上的差距。 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工作,项目部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和成绩,项目部质量保障能力得到了提高,项目部各作业队通过对产品控制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使产品质量的保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总体保证了质量水平的稳定和提高,分项工程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在百分之百,单位工程质量水平不断地提升。 一年来,核桃峪项目部按照“提高员工素质、规范工作行为、追求完美品质、满足用户要求”质量管理目标,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工作措施,持续深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使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发挥基础管理平台的作用。项目部加大力度抓好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做到规范行为、严格执行、预防事故、持续改进、确保产品质量。深入优化整合项目部现行各管理体系的建设,以技术标准为核心,

基于创新价值链的创新管理体系建设

基于创新价值链的创新管理体系建设 ——北京百森咨询有限公司管理咨询部内容提要: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如何建立完善的创新管理体系,将企业创新转化为组织绩效,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本文以理论研究、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企业如何进行创新管理体系的建设。基于创新价值链的理论研究,建立了规划、运营、保障三层面十维度的创新管理体系,并形成创新管理成熟度模型,用以评估企业的创新管理水平。结合企业创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根源来寻找问题解决的思路,有效指导创新管理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创新价值链、创新管理体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快速演变、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业务的复杂化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所处的组织环境趋于复杂,企业竞争模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已经转化为知识和技术的竞争。而创新管理是推动知识和技术发展的源动力,所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增加企业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认识到创新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加强创新管理,通过创新思维的开发、创新活动的开展、创新制度的建设、管理创新的实施等,来规范创新管理,提升创新效益。但与那些优秀的创新型企业相比较,大多数企业在创新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以下,本文将以某电信运营企业的创新管理体系规划项目为案例进行分析,结合创新价值链和成熟度模型等理论研究,探讨企业如何进行创新管理体系的建设。首先从发现创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诊断。 创新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在项目中,我们通过资料收集、内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企业的创新管理进行了深度调研,发现在创新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三个层面:从创新管理的层面来讲,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创新管理还没有形成体系,对创新流程和模块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有效的联系整合,没有聚焦产生合力,从而缺乏良好的发展模式和创新的长效机制;创新规划不明确,公司没有明确的创新战略和目标,不能准确把握创新的重点方向;创新运营不规范,缺乏系统化的创新管理制度和流程,多数创新流于简单的包装;创新保障不配套,没有完善的创新激励和评估机制,不能有效激发创新的主动性。

构建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体系

管理创新成果报告 成果名称:构建技术进步管理 创新体系 二0一四年四月 单位: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课题人:何建武、孙晓莉

构建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体系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第六分公司的前身为援川项目部,自公司于2009年成立以来,在集团、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公司所承建的项目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未来,公司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首要推动力量,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秉持“建筑艺术精品,创造和谐空间”的理念,为顾客创造和谐的建筑空间、为员工提供和谐的工作和发展空间、为相关方提供和谐的合作共赢空间。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极度升温,工程项目的施工难度和复杂性进一步加大,施工技术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表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而企业的技术水平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企业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企的战略,加强企业科技技术创新管理,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健全的组织体系建设是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组织保障,为此企业应建立决策体系、组织实施体系、科技管理和推广体系、资金投入保障体系等四大体系,保障企业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 决策体系:以企业行政一把手为核心的企业可进进步决策体系,负责科技创新的指挥和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制定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

组织实施体系:以企业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企业科技进步组织实施体系(技术管理部),负责企业的日常科技创新、技术开发等管理工作。具体任务包括:起草企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草拟科技创新管理制度;编制科技发展与科技创新计划;组织、验收各级规划、计划的实施;指导、监督、检查各项科技管理制度的落实;负责科研、工法立项、评审、报奖以及成果总结的收集、整理、推广及应用;负责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管理、服务和监督。 科技管理和推广体系:以项目部为技术管理和推广体系,负责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完成单位。 资金投入保障体系:以科技发展基金和专项技术开发基金为主要内容的资金投入保障体系,负责企业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奖励经费的落实。 2、完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与施工生产密不可分,科研成果源于施工生产,同时又服务于施工生产,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企业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推进企业科技进步,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的管理制度是科学管理的重要保证。因此,为了使科技创新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各级科技创新管理部门要制定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通过制定《科技创新管理办法》、《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工法管理办法》、《工程施工技术总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对企业的科研立项、评审、报奖、科研合同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工法开发、技术总

集团公司优秀管理创新成果案例

附件 集团公司优秀管理创新成果案例 (2017年第1期)

企业管理与法律事务部2017年9月

望亭发电厂: 以标准化引领企业管理实现固本强基 望亭发电厂始建于1956年,目前总装机容量274万千瓦,包括两台30万千瓦级燃煤机组、两台39万千瓦9F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和两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由于是建厂60多年的老厂,加之机组的种类多、管理难度大,望亭发电厂自建厂以来,就一直在探索管理创新的有效路径,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形成了以标准化引领企业管理、实现固本强基的经验做法,成为集团公司最早一批通过电力行业“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AAAA级确认的企业,先后获得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电力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电力标准化工作先进集体等30多项国家级、行业级荣誉,以及集团公司五星级发电企业、文明单位标兵等60多项省部级、集团公司级荣誉。 一、创建历程 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1990年,设立了标准化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人员,清理运行检修规程180项,修订管理制度128项,编制了全厂各级《岗位责任制》。1994年拟订了《望亭发电厂标准体系

表(技术标准部分)》,编制了《标准体系表编写的一般规定》、《标准编写的一般规定》等部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这一阶段,由于认识等方面的局限,具体标准的编制数量有限,还没有形成体系和动态管理办法。 形成阶段。2001年,全面修订了生产运行规程,并纳入技术标准体系进行统一编号管理;全面清理、修订了各项管理制度,印制了由30个大类、168个管理标准共86万字统一规范的《企业管理标准汇编》;初步形成了技术、管理、工作三大标准体系,并建立了电子文库,初步实现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网上查询。这个阶段标准体系的完整性不够,没有建立新版的《标准体系表》,技术标准体系中纳入的标准内容也非常局限;标准的编写未及时参照GB/T —2000标准进行;动态管理仍缺乏可靠办法。 充实阶段。为适应电力市场化的新形势,2004年开展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贯标认证工作,形成了以管理手册、36个程序性文件为主体的贯标文件体系,2009年组织对体系文件进行了改版。这个阶段虽然在工作内容上有了明显拓展,找到了持续改进的具体办法,但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如三标体系文件无法覆盖企业的全部管理事项,原有的管理标准只能同时有效,由于没有建立新的、统一的标准体系,两者也难以在同一个平台整合,难免会出现交叉、重复;原有的技术、管理、工作三大标准体系仍然缺乏常态管理的有效机制。

【精选】管理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管理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项目经理部

应急管理“管理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本项目应急管理工作,积极落实公司相关“管理创新”活动的要求,根据公司有关“管理创新”制度要求,结合本项目现机制管理体系及制度完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创新”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管理创新”工作,以“健全体制、创新发展”为主题,不断强化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立足创新、夯实基础、推陈出新、健全体制,提高项目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减少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 二、“创新”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体制创新”活动,建立健全各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切实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优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分析研判等应急管理机制;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强化政策法规宣传和应急知识普及,营造从业人员关注和支持项目部应急工作有序开展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组织机构 为强力推进“管理创新”开展、明确“管理创新”范围、程序,有效的组织和开展应急管理“管理创新”活动,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专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本项目“管理创新”活动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部,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本标段“管理创新”专项行动的组织、实施、安排等相关工作。 四、“创新”活动主题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创新项目多元化管理 五、“创新”步骤 按照公司“管理创新”活动实施相关要求,结合我项目部信息报送、应急处理、风险排查等工作实际情况,我项目部“管理创新”活动计划从2014年1月1日开始、至2014年10月31日结束,总体设五个阶段,具体安排及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对照分析阶段(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 本阶段主要针对项目应急管理分析研判、监测预警、信息报送、应急联动、风险排查、处置评估、征用补偿、情况通报等8项工作机制,结合本项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管制“机制创新年”活动方案。建立健全自身应急组织体系,成立应急管理“机制创新年”活动领导小组,规范应急机构、咨询机构、日常办事机构,明确职责、编制和人员,及时、有序有效的安排项目各项应急工作。 第二阶段:完善提高阶段(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4月31

ISO56002-2019创新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ISO56002-2019创新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文件编号 版本号 受控状态

目录 0.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 3.术语和定义 4.组织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4.1.1总则 4.1.2外部因素 4.1.3内部因素 4.2理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4.3确定创新管理体系范围4.4建立创新管理体系 4.4.1总则 4.4.2文化 4.4.3协作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5.1.1总则 5.1.2关注价值实现 5.1.3创新愿景 5.1.4创新战略 5.2创新方针 5.2.1建立创新方针

5.2.2沟通创新方针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应对机会和风险的措施6.2创新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2.1创新目标 6.2.2策划目标实现 6.3组织架构 6.4创新组合 7.支持 7.1资源 7.1.1总则 7.1.2人员 7.1.3时间 7.1.4知识 7.1.5财务 7.1.6基础设施 7.2能力 7.3意识 7.4沟通 7.5成文信息 7.6工具和方法 7.7战略情报管理 7.8知识产权管理

8.运行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8.2创新倡议 8.3创新过程 8.3.1总则 8.3.2识别机会 8.3.3建立概念 8.3.4验证概念 8.3.5开发概念 8.3.6部署方案 9.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总则 9.1.2分析和评价 9.2内部审核 9.3管理评审 9.3.1总则 9.3.2管理评审输入 9.3.3管理评审输出 10.改进 10.1总则 10.2偏差、不合格和纠正措施10.3持续改进

管理体制创新

现代社区:呼唤管理体制创新 迁进了居民小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享受着舒适安逸的生活,这是民生得到很大的改善,告别贫困、步入小康、迈向现代化的中国人民现实面貌的写照。但是,人民的幸福感并没有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同步提高,老百姓对政府、对社会管理的满意程度也未得到相应提高,甚至在有些地方某些方面反而下降了,这也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人们逐步富裕了,已成为新时代的居民,究竟还缺失什么?答案之一:缺乏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小康社会向现代化行进中呼唤建立民主、法制、公正、科学的社会管理体制。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已成为现代化社区建设重要课题。从理论到实践探讨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十分必要。 社会管理古已有之。纵观历史,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社会管理沿着一条由统治和管理的同一性向统治和管理的两重性转变、由官僚管理体制向民主自治体制进化、由权力统治管理向公共服务管理演绎的轨迹行进着。在阶级社会,社会形态是阶级统治的臣民社会,管理和统治合为一体,管理就是统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封建社会管理体制作了精辟的概括。历史证明,阶级统治旨在建立以官为本,以维护、稳定统治秩序为目的,以权力行使为中心,以专权、专政、专治为手段的臣民社会。其社会运行与其行政管理方式同出一辙,品味其特色如下:一是社会管理主体单一,

政府是社会管理的主体,权力集中、机构庞大、层级分明、权限森严。二是政府行政管理无所不包,人为划分若干社会领域,设立若干专门机构,大到天文地理,小到鸡毛蒜皮全部纳入管理。三是各级官员逐级对上负责,为官去人格化,行为标准化;办事机械化,循章办事,照章而行,手续繁、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四是以相对固定的方式方法实施管理,以实现既定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在国体、政体方面有大胆创新,并取得成功经验;在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尝试,但是,在社会管理中“统治管理”的影响根深蒂固。只到经历几次集权、放权、集权、分权的改革后的今天,我们的社会管理还是以行政管理为主导。人民群众对单一行政手段管理社会已存异议,戯称行政管理为“领导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协商就是配对、服务就是舞弊。”这也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所反映出的社会管理必须改革呼声。我们经过三十年的艰苦探索,又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终于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么,我们从小康社会奔向现代化和谐社会中,也能创新一套现代社会管理的新体制。 改革社会管理遍及全球。横看世界,各国都从自己实际出发,探索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社会管理的新体制。伴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社会格局和结构的变化,政府对社会管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管理重心下移,社区成为社会管理重点;管理职能转变,对公共事务管理企业化,以服务替代管理;扩大民主权利,大力发展民间社团组织和中介组织;减弱行政干预,管理分权化、服务综合化、专业

创新管理 完善体系 改善业绩(通用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创新管理完善体系改善业绩 (通用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创新管理完善体系改善业绩(通用版) 〔摘要〕介绍了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在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及安全生产责任制方面的经验及成效。重点介绍了标准作业指导书及其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监督信息化系统”及“安全工作语言记录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说明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监督;标准化作业;信息化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在安全工作实践中,就如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如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过去5年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自然灾害频繁、外部环境恶劣的形势下,该公司系统没有发生大的电网和设备事故,3年实现了无人身死亡和重伤

事故的目标,人身轻伤事故和一般设备事故次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1实行安全性评价动态化管理 为全面掌握电网和所属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公司于2000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输电网安全性评价,同时制定了《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实施办法》,到2002年底完成了公司系统全部发供电单位的第1轮安全性评价。2002年,该公司开始进行第2轮输电网安全性评价,并于2005年底完成。 为了提高安全性评价的效率和质量,公司做了以下工作: (1)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全面修订《安全性评价》标准,分解、细化和完善评价标准及查评方法,并到基层单位巡回讲解,使大多数生产人员全面掌握安全性评价标准和查评方法,提高自评价的质量。 (2)开发“安全性评价计算机动态管理系统”。应用IT技术对安全性评价过程中的自评、专家查评、分析、整改等各环节进行实时、动态跟踪管理。 (3)以自评为主,缩短自评周期,把常规性安全检查工作与安全

基于全方位创新的设计管理体系研究

基于全方位创新的设计管理体系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11T17:09:26.4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作者:傅琮华 [导读] 摘要: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工业产品设计从以产品为主,转变到以人为主,导致传统的设计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对全方位的设计管理体系进行研究,提出了从思维,方法到团队建设系统行的创新设计管理体系,搭建一个良好的设计管理体系保证设计理念执行的完整性,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工业产品设计从以产品为主,转变到以人为主,导致传统的设计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对全方位的设计管理体系进行研究,提出了从思维,方法到团队建设系统行的创新设计管理体系,搭建一个良好的设计管理体系保证设计理念执行的完整性, 关键词:全方位;创新;设计管理 一、引言 长久以来,我国都被冠以“山寨”大国,产品的设计外观都以模仿为主,而核心的技术则是通过购买,企业的利润点也是通过低廉的劳动力和降低生产成本,这样的经营模式,让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失去了支撑,企业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掉。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提出了工业制造2025,进行供给侧改革,全方位的提升中国制造,打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造氛围,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良好的产品离不开工业设计,优秀的品牌更是一个创新设计管理的体现。工业设计以制造为主,设计管理以设计为主,拥有良好的创新体系,有组我将我国的设计管理体系提升到与国外企业一致水平。 目前,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设计从产品核心转到了人核心,例如乔布斯曾将产品设计理解为,不要把需求交给客户,我们引领客户的需求。这说明苹果的设计理念已经到达了更高的一个范畴,但是超过99%的国外企业都在以“人”为核心的道路上进行发展和探索。而本文就已人为核心的创新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将创新的设计管理思想运用到项目管理中,有效的配置有限的资源,对整个项目进行有效监管,保证了创新思维从产生到实现的完整性,最终更加有效地实现目标。 二、项目实施背景 XX产品项目设计,根据XX客户的要求,通过市场调查、概念产生、工业设计、结构设计、外观模型、功能模型、模具设计、试验等环节才能形成最后的设计成果并交付批量生产。设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职能,设计内部的分工和设计活动的协调,导致设计职能管理的出现。(补充详细的项目简介) 图一产品设计管理流程图 1965年,英国皇家艺术学会概括了设计管理的含义,其过程为定义设计的问题,配置最合适的设计师,在核准一定成本的情况,解决设计问题。设计本身是一个脑力劳动,其不仅仅需要一定的技术储备,还需要添加大量的创造性工作,具有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因而如何做好管理设计,保证设计理念的实现,挖掘新颖的设计思维,这也就为设计管理成为了一特殊的领域,因而在这个领域如何凝聚设计力量,发挥创造驱动力是一个挑战行的工作,本文根据笔者以上的项目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创新管理体系建设。 三、全方位创新的设立管理体系构建 工业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技术活动,其不仅仅体现了其技术性,而体现了其强大创新力。这也就说明工业设计是一个综合的、交叉的学科,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理念都是融合在了设计之中,因而设计管理工作也是一个人文技术的结合,不能单存依靠技术手段,更应该以人为本。 本文针对“产品-人-社会-环境”的产品设计系统,进行分析。这个产品系统作为常见的产品系统,研究其设计阶段对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经济成本、环境影响以及社会影响。因而在考虑的时候设计管理这应该综合考虑,多角度出发,满足企业、社会的需求。 3.2设计管理方法创新 设计管理着重于产品向人的转变:设计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设计师,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现代生产技术解决三者之间的冲突。设计的最终目标不是产品,而是满足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以及消费者使用方式的媒介。设计管理方法的转变是将系统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统一,我们在设计管理系统管理中引入“人性化设计”,涉及解决系统中存在的“人性化管理”问题,引入“系统化管理“中,解决三者之间的矛盾,明确价值取向。 3.3创建创新设计平台 积累了系统的创新理论,需要搭建多专业协同创新平台。保证优秀的创意元素能够不断的诞生并且可以迅速的判定和应用,保障了创新源泉的不竭动力,提高了创新设计的高效性。创新平台将用户需求、新技术。文化和设计师的创新能力无缝融合,随着对系统的不断开发,利用大数据等处理系统,将用户研究,产品设计,结构设计,设计管理进行了实时的监控,有效的将创新元素融入到产品中,提高了创新设计产品后期的完整性。 3.4设计管理中人员的创新管理 创新的源动力是人才,因而良好的设计管理需要对设计师进行管理。传统的管理理念是根据设计师的资质,等级来进行考量,而新的理念需要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利用这种差异性而确定设计师的管理办法,需要在配置上做到扬长避短。这种配置方式就是协调各个设计师的关系,这也就是对组织结构的管理。良好的组织结构有利于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因此管理者需要设计一个高效的组织结构,将设计师之间的关系协调到最佳。在平常的工作中,一定要多多增加设计师之间的交流,开展这种思想的碰撞。在工作之余,还要开展团队活动,提高协作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 四、总结 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作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目前,虽然我国的设计理念还落后于发达国家,却拥有了良好的创新创造氛围,并且在互联网应用时代,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设计管理者可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把握市场变化来指导产品,搭建高效组织结构,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了解客户,转变设计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