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计算坐标

工程测量计算坐标
工程测量计算坐标

知道方位角和距离怎么计算坐标

设原点坐标为(x,y),那么计算坐标(x1,y1)为

x1=x+s·cosθ

y1=y+s·sinθ

其中θ为方位角,s为距离

CAD里计算方位角和距离

CAD默认的世界坐标系跟测量上用的坐标系是不同的。世界坐标系中的X即测量坐标系中的Y,世界坐标系中的Y即测量坐标系中的X。

不知道你是不是要编程的方法或源程序?下面是在CAD下的常用操作方法:

用命令id可以查看点的XYZ坐标

例如:

命令: '_id 指定点: X = 517.0964 Y = 431.1433 Z = 0.0000

命令: ID 指定点: X = 879.0322 Y = 267.6949 Z = 0.0000

用命令dist(快捷命令di)即可知道两点间的角度和距离

例如:

命令: '_dist 指定第一点: 指定第二点:

距离= 397.1308,XY 平面中的倾角= 335d41'46.7",与XY 平面的夹角=

0d0'0.0"

X 增量= 361.9358,Y 增量= -163.4483,Z 增量= 0.0000

其中的“XY 平面中的倾角= 335d41'46.7”是世界坐标系内的平面夹角,用450度减去这个值335d41'46.7"即是坐标方位角114°18′13.3〃。

你可以用计算器验算一下,点1、X = 431.1433,Y = 517.0964;点2、X = 267.6949,Y = 879.0322的坐标方位角和距离值是不是114°18′13.3〃和397.131m。

已知两坐标点求方位角和距离的计算公式

如点A(X1,Y1 ) 点B(X2,Y2) A到B的方位角为:Tan(Y2-Y1)/(X2-X1)其中(X2-X1)>0时加360°,(X2-X1)<0时加180°

而距离就是((X2-X1)平方+(Y2-Y1)平方)最后开方得到的值即为A到B距离

方位角坐标计算公式

设角为x:tanx=a(对边Y1-Y2)/b(邻边X1-X2)=z,因为a,b,z可求出,利用三角函数tan可求出方位角x,谢谢采纳!

追问

能不能再说的清楚点

回答

问题是你学过三角函数吗?学了就很容易理解了,在三角形abc中,sinx=对边a/斜边c,cosx=邻边b/斜边c,tanx=对边a/邻边b, 其中si nx,cosx,tanx是定值,可以在科学计算器中得到,如果还是不理解的话

建议还是先看看这方面的知识吧,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请问前辈,坐标反算中求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已知A(X1,Y1)、B(X2,Y2)

先求出AB的象限角:

θ=arctan((Y2-Y1)/(X2-X1))

再根据条件将象限角θ转换为方位角α:

当X1-X2>0 , Y1-Y2>0,α=θ;

当X1-X2<0 , Y1-Y2>0,α=θ+180°

当X1-X2<0 , Y1-Y2<0,α=θ+180°

当X1-X2>0 , Y1-Y2<0,α=θ+360°

坐标正算

编辑坐标正算,就是根据直线的边长、坐标方位角和一个端点的坐标,计算直线另一个端点的坐标的工作。

计算实例:

实例1,设直线AB的边长DAB和一个端点A的坐标XA、YA为已知,则直线另一个端点B的坐标为:

XB=XA+ΔXAB (5.1)

YB=YA+ΔYAB (5.2)

式中,ΔXAB、ΔYAB称为坐标增量,也就是直线两端点A、B的坐标值之差。由图5.3中,根据三角函数,可写出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

ΔXAB=DAB·cosαAB (5.3)

ΔYAB=DAB·sinαAB (5.4)

式中ΔX、ΔY的符号取决于方位角α所在的象限。

实例2. 已知直线B1的边长为125.36m,坐标方位角为211°07′53〃,其中一个端点B 的坐标为(1536.86 ,837.54),求直线另一个端点1的坐标X1,Y1。

解: 先代入公式(5.3)、(5.4),求出直线B1的坐标增量:

ΔXB1=DB1·CosαB1=125.36×cos211°07′53〃=-107.31m

ΔYB1=DB1·sinαB1=125.36×sin211°07′53〃〃=-64.81m

然后代入公式(5.1)、(5.2),求出直线另一端点1的坐标:

X1=XB+ΔXB1=1536.86-107.31=1429.55m

Y1=YB+ΔYB1=837.54-64.81=772.73m

坐标增量计算也常使用小型计算器计算,而且非常简单。如使用fx140等类型的计算器,可使用功能转换键INV和极坐标与直角坐标换算键P→R以及x←→y键。按键顺序为:

D INV P→R α = 显示ΔX X←→y 显示ΔY。

如上例,按125.36 INV P→R 211°07′53〃= 显示-107.31(ΔXB1);

按x←→y 显示-64.81(ΔYB1)

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

根据直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的过程叫坐标反算根据直线的起点坐标、直线的水平距离以及坐标方位角来计算终点的坐标的过程叫坐标正算

公路工程测量方法总结

公路工程测量方法总结 一、常用计算公式和常用命令 1、已知A(X1,Y1)、B(X2,Y2)、C(X3,Y3)三点,求圆心O点坐标(X,Y)。 Y= ((X32+ Y32- X22- Y22)/(2X3-2X2) -(X22+ Y22- X12- Y12)/(2X2-2X1))/((Y1- Y2)/(X2-X1)-(Y2- Y3)/(X3-X2)) X=(X22+ Y22-2Y2Y- X12- Y12+2Y1Y)/(2X2-2X1) 结论:(X1-X) 2 +(Y1-Y) 2=(X2-X) 2 +(Y2- Y) 2=(X3-X) 2 +(Y3- Y) 2 2、三角形面积计算: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求三角形面积S。 D=(A+B+C)/2 S=√(D*(D-A)*(D-B)*(D-C))。 3、已知两条直线方位角和两条直线上任一点坐标,求交点坐标O(X,Y)。【直线MN,方 位角F、N点坐标(X1,Y1);直线HP:方位角E、H点坐标(X2,Y2)】。 交点O坐标:X=(X2*tan E- X1*tan F- Y2+Y1)/(tan E-tan F) Y= X*tan F- X1* tan F+ Y1 4、已知路基设计标高A、计算填土高程B、上次填土高程或原地面高程(基本为直线)C、 路基设计宽度L和边坡坡度为i,标高B到标高C的填土面积S。 S=((2A-B-C)*i+L)*(B-C) 5、缓和曲线坐标计算公式:【R为圆曲线半径(右偏为正,反之为负)、L为缓和曲线总长、 Z为起算切线方位角(即ZH或HZ点所在直线上的方位角)、D为起算点桩号、(X1,Y1)为ZH或HZ点坐标】 A=K-D W=A-A5/(40R2L2) (数学坐标X) E=A3/(6RL)-A7/(336R3L3) (数学坐标Y) X= X1+W cos Z-E sin Z Y= Y1+W sin Z+E cos Z C=A-A5/(90R2L2) 【(C为弦长,A为计算点到起算点的缓曲线弧长,L为缓和曲线全长),由于A5/(90R2L2)此值为微量,可以把C约等于A,得A=C+C5/(90R2L2) 】 F"FWJ"=Z+90*A2/(RLπ)为偏角(计算点的切线方位角)(F"FWJ":在CASIOfx-4800 计算器中将F值赋给FWJ并显示出来,在CASIOfx-4850计算器中将F值赋给FWJ并 显示出来为:"FWJ":F)。 6、圆曲线坐标计算公式:【R为圆曲线半径(右偏为正,反之为负)、Z为起算方位角、D 为起算点桩号、(X1,Y1)为ZY或YZ点坐标】 L=K-D【(计算点到起算点的弧长,D为起点桩号),弧长另一计算公式:L=Raπ/180 】

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结

工程量计算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 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方计算的难点 ⑴、计算挖土方上中下底面积时候需要计算“各自边线到外墙外边线图”部分的中心线,中心线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同平整场地)。 ⑵、中截面面积不好计算。 ⑶、重叠地方不好处理(同平整场地)。

工程测量计算题

1.已知H A=358.236m, H B=63 2.410m,求h AB和h BA 2.设A点高程为101.352m,当后视读数为1.154m,前视读数为1.328m时,问高差是多少,待测点B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3.试计算水准测量记录成果,用高差法完成以下表格: 5.闭合水准路线计算。 6.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f h=50mm<f h容=±40=±89mm 7.完成表格并写出计算过程。 测 点距离(km)实测高差(m)改正数(m m)改正后高差(m)高程(m) BM0 1.50 3.326 -0.005 3.321 23.150 A 26.471 1.30 -1.763 -0.004 -1.767 B 24.704 0.85 -2.830 -0.003 -2.833 C 21.871 0.75 -0.132 -0.002 -0.134 D 21.737 1.80 1.419 -0.006 1.413 BM0 23.150 Σ 6.200.020-0.020 0 f h=20mm<f h容=±40=±99mm 8.一支水准路线AB。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为75.523m,往、返测站平均值为15站。往测高差为-1.234m,返测高差为+1.238m,试求B点的高程。 解:高差闭合差: 高差容许闭合:; 改正后高差: B点高程:9.完成表格并写出计算过程。 测 点距离(km)实测高差(m)改正数(m m)改正后高差(m)高程(m) BM7 130 0.533 -30.530 47.040 A 47.570 200 -0.166 -4-0.170 B 47.400 490 0.193 -100.183 C 47.583 370 0.234 -70.227 D 47.810 410 1.028 -8 1.020

工程测量计算题汇总

工程测量计算题汇总

————————————————————————————————作者:————————————————————————————————日期:

1.已知H A=358.236m, H B=63 2.410m,求h AB和h BA 分析:h AB指B点相对于A点高差,即B点比A点高多少(用减法),h BA亦然。 解:h AB=H B-H A=632.410-358.236=274.174m h BA=H A-H B=358.236-632.410=-274.174m 2.设A点高程为101.352m,当后视读数为1.154m,前视读数为1.328m时,问高差是多少,待测点B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分析:高差为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B点高程可用仪高法或高差法,高差已求,故用后者。 解:h AB=1.154-1.328=-0.174m H B=H A+h AB=101.352-0.174=101.178m 3.已知H A=417.502m,a=1.384m,前视B1,B2,B3各点的读数分别为:b1=1.468m,b2= 0.974m,b3=1.384m,试用仪高法计算出B1,B2,B3点高程。 分析:仪高法先求视线高程,再按分别减去各前视读数,求得高程。 解:i=H A+a=417.502+1.384=418.886m H B1=i-b1=418.886-1.468=417.418m H B2=i-b2=418.886-0.974=417.912m H B3=i-b3=418.886-1.384=417.502m 4.试计算水准测量记录成果,用高差法完成以下表格: 测后视读数(m)前视读数(m)高差(m)高程(m)备注 BMA 2.142 0.884 123.446 已知水准 点 TP1 0.928 1.258 124.330 -0.307 TP2 1.664 1.235 124.023 0.233 TP3 1.672 1.431 124.256 -0.402 B 2.074 12 3.854 总Σa=6.406Σb=5.998Σh=0.408H B -H A=0.408计Σa-Σb=0.408 5.闭合水准路线计算。 点名测站数实测高差(m)改正数(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BM A 12 -3.411 -0.012-3.423 23.126 1 19.703

工程测量计算题

工程测量计算题

四.计算题 (一)测量学基础知识(1-18题) 1.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返测为217.38m,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试问: (1)此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往返丈量最大可允许相差多少毫米? 2.对某段距离往返丈量结果已记录在距离丈量记录表中,试完成该记录表的计算工作,并求出其丈量精度,见表1。 表1 测线整尺 段零尺段总 计 差 数 精 度 平均 值 AB 往50 5?18.964 返50 4?46.456 22.300

3.在对S 3 型微倾水准议进行i 角检校时,先将水准 仪安置在A 和B 两立尺点中间,使气泡严格居中,分别读得两尺 读数为1 a =1.573m , b 1 =1.415m ,然后将仪器搬 到A 尺附近,使气泡居中,读得2 a =1.834m ,b 2 =1.696m ,问 (1)正确高差是多少?(2)水准管轴是否平行视准轴?(3)若不平行,应如何校正? 4.如图1所示,在水准点BM 1 至BM 2 间进行水 准测量,试在水准测量记录表中(见表2)。 进行记录与计算,并做计算校核(已知 m BM m BM 110.142,952.13821==)。 图1 表2:水准测量记录表

测点后视读 数(m) 前视读数 (m) 高差(m)高程 (m) +- 5.在水准点B a M和b BM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测 得的各测段的高差和水准路线长如图2所示。已 知B a M的高程为5.612m,b BM的高程为5.400m。试将有关数据填在水准测量高差调整表中(见 表3),最后计算水准点1和2的高程。 图2 表3:水准测量高程调整

工程测量计算题汇总

1. 已知 H A =358.236m , H B =632.410m ,求 h AB 和 h BA 分析:h A B 指 B 点相对于 A 点高差,即 B 点比 A 点高多少(用减法), h BA 亦然。 解:h A B =H B -H A =632.410-358.236=274.174m h B A =H A -H B =358.236-632.410=-274.174m 2. 设 A 点高程为 101.352m ,当后视读数为 1.154m ,前视读数为 1.328m 时,问高差 是多少,待测点 B 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分析:高差为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B 点高程可用仪高法或高差法,高差已求,故用后 者。 解:h A B =1.154-1.328=-0.174m H B =H A +h AB =101.352-0.174=101.178m 3. 已知 H A =417.502m ,a=1.384m ,前视 B 1 ,B 2 ,B 3 各点的读数分别为:b 1 =1.468m ,b 2 =0.974m ,b 3 =1.384m ,试用仪高法计算出 B 1 ,B 2 ,B 3 点高程。 分析:仪高法先求视线高程,再按分别减去各前视读数,求得高程。 解:i=H A +a=417.502+1.384=418.886m H B 1 =i-b 1 =418.886-1.468=417.418m H B 2 =i-b 2 =418.886-0.974=417.912m H B 3 =i-b 3 =418.886-1.384=417.502m 算 校 5.核 闭合水准路线计算。

最新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结

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 结

工程量计算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方计算的难点 ⑴、计算挖土方上中下底面积时候需要计算“各自边线到外墙外边线图”部分的

各种流量计计算公式

V锥流量计计算公式为: 其中: K为仪表系数; Y为测量介质压缩系数;对于瓦斯气Y=0.998; ΔP为差压,单位pa; ρ为介质工况密度,单位kg/m3。取0.96335 涡街流量计计算公式:

一、孔板流量计 1.1 工作原理 流体流经管道内的孔板,流速将在孔板处形成局部收缩因而流速增加,静压力降低,于是在孔板上、下游两侧产生静压力差。流体流量愈大,产生的压差愈大,通过压差来衡量流量的大小。它是以流动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和伯努利方程(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在已知有关参数的条件下,根据流动连续性原理和伯努利方程可以推导出差压与流量之间的关系而求得流量。其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ε——被测介质可膨胀性系数,对于液体ε=1;对气体等可压缩流体ε<1(0.99192)Q工——流体的体积流量(单位:m3/min) d ——孔径(单位:m ) △P——差压(单位:Pa) ρ1——工作状况下,节流件(前)上游处流体的密度,[㎏/m3]; C ——流出系数 β——直径比 1.2 安装 孔板流量计的安装要求:对直管段的要求一般是前10D后5D,因此在安装孔板流量计时一定要满足这个直管段距离要求,否则测量的流量误差大。

1.3 测量误差分析 1.3.1 基本误差 孔板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煤气的侵蚀而产生变形,从而引起流量系数增大而产生测量误差;而且流量计工作时间越长,流体对节流件的冲刷越严重,也会引起流量系数增大而产生测量误差。 1.3.2 附件误差 孔板节流装置安装于现场严酷的工作场所,在长期运行后,无论管道或节流装置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堵塞、结垢、磨损、腐蚀等等。检测件是依靠结构形状及尺寸保持信号的准确度,因此任何几何形状及尺寸的变化都会带来附加误差。

CAD工程测量坐标标注

;;;zbbz ;;; 标注时是按当前的UCS的,但是数值还是WCS 的, ;;; 不用转换到WCS。 ;;; 使用时更改扩展名为lsp,在CAD命令栏输入appload加载zbbz.lsp文件,然后输入zbbz 命令即可。 ;============================== 开始============================== (defun C:zbbz () ;============================== 设置============================== (prompt "\n输入字高:<") (princ (getvar "textsize")) (princ ">") (setq 输入字高(getreal)) (if (not 输入字高) (setq 字高(getvar "textsize")) (setq 字高输入字高) ) (setq old_dimzin (getvar "dimzin")) (setvar "dimzin" 1) (setq 精度3) (setvar "cmdecho" 0) (标注) ) ;====================== 取起点的位置及数值====================== (defun 标注() (setq 标注点(getpoint "\n点取标注点:")) (if 标注点(继续) (退出)) ) (defun 继续() (setq 绝对标注点(trans 标注点1 0)) (setq x_坐标值(rtos (car 绝对标注点) 2 精度)) (setq y_坐标值(rtos (nth 1 绝对标注点) 2 精度)) ;=================== 取标注引线位置及长度和角度===================

工程测量计算题

1. 已知H A=358.236m , H B=63 2.410m,求h AB和h BA 2. 设A点高程为101.352m,当后视读数为1.154m,前视读数为1.328m时,问高差是多少, 待测点B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3. 试计算水准测量记录成果,用高差法完成以下表格:

8. 一支水准路线 AB 已知水准点 A 的高程为75.523m ,往、返测站平均值为 15站 差为-1.234m ,返测 高差为+1.238m ,试求B 点的高程。 久=饥+如=-1 234 +1.238 = 0.004m 高差容许闭合:乜― B 点高程::;; 9. 完成表格并写岀计算过程。 测 占 八、、 距离(km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m )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BM 130 0.533 -3 0.530 47.040 A 47.570 200 -0.166 -4 -0.170 B 47.400 490 0.193 -10 0.183 f h =50mmc f h 容=± 40 =± 89mm 测 占 八、、 距离(km )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m )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BM 1.50 3.326 -0.005 3.321 23.150 A 26.471 1.30 -1.763 -0.004 -1.767 B 24.704 0.85 -2.830 -0.003 -2.833 C 21.871 0.75 -0.132 -0.002 -0.134 D 21.737 1.80 1.419 -0.006 1.413 BM 23.150 6.20 0.020 -0.020 7. 完成表格并写出计算过程。 f h =20mr x f h 容=± 40 =± 99mm 解:高差闭合差: 往测高 改正后高差: =-1,236m 1 234 4-1.238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日 目录 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二、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

三、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四、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五、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 六、超高计算公式 七、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八、标准差计算公式 九、坐标中线测量与计算 十、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和坐标测量步骤 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x1:QD的X坐标 y1:QD的Y坐标 x2:ZD的X坐标 y2:ZD的Y坐标 S:QD~ZD的距离

α: QD ~ZD 的方位角 2. 计算公式: ()()212212y y x x S -+-= 1)当y 2- y 1>0,x 2- x 1>0时:1 21 2x x y y arctg --=α 2)当y 2- y 1<0,x 2- x 1>0时:1 21 2360x x y y arctg --+?=α 3)当x 2- x 1<0时:1 21 2180x x y y arctg --+?=α 二、 平曲 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α1:QD ~JD 的方位角 α2:JD ~ZD 的方位角 β:JD 处的偏角 2. 计算公式: β=α2-α1(负值为左偏、正值为右偏) 三、 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 A :方位角(ZH ~JD ) T :曲线的切线长,23 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 s s -+??? ? ??+= D :JD 偏角,左偏为-、右偏为+ 2. 计算公式: 直缓(直圆)点的国家坐标:X ′=U+Tcos(A+180°) Y ′=V+Tsin(A+180°) 缓直(圆直)点的国家坐标:X ″=U+Tcos(A+D) Y ″=V+Tsin(A+D) 四、 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P :所求点的桩号 B :所求边桩~中桩距离,左-、右+ M :左偏-1,右偏+1 C :J D 桩号 D :JD 偏角 L s :缓和曲线长 A :方位角(ZH ~JD ) 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

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结

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结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

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1)、清单规则: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方法 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方法 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2)、定额规则: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V=1/6H(S上+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方计算的难点⑴、计算挖土方上中下底面积时候需要计算“各自边线到外墙外边线图”部分的中心线,中心线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同平整场地)。⑵、中截面面积不好计算。⑶、重叠地方不好处理(同平整场地)。⑷、如果出现某些边放坡系数不一致,难以处理。

工程测量计算题

1. 已知H A=358.236m,H B=63 2.410m,求h AB和h BA 分析:h AB指B点相对于A点高差,即B点比A点高多少(用减法),h BA亦然。 解:h AB=H B-H A=632.410-358.236=274.174m h BA=H A-H B=358.236-632.410=-274.174m 2. 设A点高程为101.352m,当后视读数为1.154m,前视读数为1.328m时,问高差是多少,待测点B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分析:高差为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B点高程可用仪高法或高差法,高差已求,故用后者。 解:h AB=1.154-1.328=-0.174m H B=H A+h AB=101.352-0.174=101.178m 3. 已知H A=417.502m,a=1.384m,前视B1,B2,B3各点的读数分别为:b1=1.468m,b2=0.974m,b3=1. 384m,试用仪高法计算出B1,B2,B3点高程。 分析:仪高法先求视线高程,再按分别减去各前视读数,求得高程。 解:i=H A+a=417.502+1.384=418.886m H B1=i-b1=418.886-1.468=417.418m H B2=i-b2=418.886-0.974=417.912m H B3=i-b3=418.886-1.384=417.502m 5.闭合水准路线计算。

1 19.703 8 +2.550 -0.008 2.542 2 22.245 15 -8.908 -0.015-8.923 3 13.322 22 +9.826 -0.0229.804 BM A 23.126 570.057-0.0570 总和 h h容 点号距离 (km) 实测高差 (m) 高差改正数 (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 (m) A 2.1 -2.224 -0.021 -2.245 26.400 1 24.155 1.1 -3.120 -0.011 -3.131 2 21.024 0.8 2.220 -0.008 2.212 3 23.236 1.0 3.174 -0.010 3.164 A 26.400 5 0.050 -0.050 0 ∑ f h=50mm<f h容=±40=±89mm 测点 距离 (k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m m)改正后高差(m)高程(m) BM0 1.50 3.326 -0.005 3.321 23.150 A 26.471 1.30 -1.763 -0.004 -1.767 B 24.704 0.85 -2.830 -0.003 -2.833 C 21.871 0.75 -0.132 -0.002 -0.134 D 21.737 1.80 1.419 -0.006 1.413 BM0 23.150

工程测量计算坐标

知道方位角和距离怎么计算坐标 设原点坐标为(x,y),那么计算坐标(x1,y1)为 x1=x+s·cosθ y1=y+s·sinθ 其中θ为方位角,s为距离 CAD里计算方位角和距离 CAD默认的世界坐标系跟测量上用的坐标系是不同的。世界坐标系中的X即测量坐标系中的Y,世界坐标系中的Y即测量坐标系中的X。 不知道你是不是要编程的方法或源程序?下面是在CAD下的常用操作方法: 用命令id可以查看点的XYZ坐标 例如: 命令: '_id 指定点: X = 517.0964 Y = 431.1433 Z = 0.0000 命令: ID 指定点: X = 879.0322 Y = 267.6949 Z = 0.0000 用命令dist(快捷命令di)即可知道两点间的角度和距离 例如: 命令: '_dist 指定第一点: 指定第二点: 距离 = 397.1308,XY 平面中的倾角 = 335d41'46.7",与 XY 平面的夹角 = 0d0'0.0" X 增量 = 361.9358, Y 增量 = -163.4483, Z 增量 = 0.0000 其中的“XY 平面中的倾角= 335d41'46.7”是世界坐标系内的平面夹角,用450度减去这个值335d41'46.7"即是坐标方位角114°18′13.3〃。 你可以用计算器验算一下,点1、X = 431.1433,Y = 517.0964;点2、X = 267.6949,Y = 879.0322的坐标方位角和距离值是不是114°18′13.3〃和397.131m。 已知两坐标点求方位角和距离的计算公式 如点A(X1,Y1 ) 点B(X2,Y2) A到B的方位角为:Tan(Y2-Y1)/(X2-X1)其中(X2-X1)>0时加360°,(X2-X1)<0时加180° 而距离就是((X2-X1)平方+(Y2-Y1)平方)最后开方得到的值即为A到B距离 方位角坐标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计算坐标

知道方位角与距离怎么计算坐标 设原点坐标为(x,y),那么计算坐标(x1,y1)为 x1=x+s·cosθ y1=y+s·sinθ 其中θ为方位角,s为距离 CAD里计算方位角与距离 CAD默认的世界坐标系跟测量上用的坐标系就是不同的。世界坐标系中的X即测量坐标系中的Y,世界坐标系中的Y即测量坐标系中的X。 不知道您就是不就是要编程的方法或源程序?下面就是在CAD下的常用操作方法: 用命令id可以查瞧点的XYZ坐标 例如: 命令: '_id 指定点: X = 517、0964 Y = 431、1433 Z = 0、0000 命令: ID 指定点: X = 879、0322 Y = 267、6949 Z = 0、0000 用命令dist(快捷命令di)即可知道两点间的角度与距离 例如: 命令: '_dist 指定第一点: 指定第二点: 距离= 397、1308,XY 平面中的倾角= 335d41'46、7", 与XY 平面的夹角= 0d0'0、0" X 增量= 361、9358, Y 增量= -163、4483, Z 增量= 0、0000 其中的“XY 平面中的倾角= 335d41'46、7”就是世界坐标系内的平面夹角,用450度减去这个值335d41'46、7"即就是坐标方位角114°18′13、3〃。 您可以用计算器验算一下,点1、X = 431、1433,Y = 517、0964;点2、X = 267、6949,Y = 879、0322的坐标方位角与距离值就是不就是114°18′13、3〃与397、131m。 已知两坐标点求方位角与距离的计算公式 如点A(X1,Y1 ) 点B(X2,Y2) A到B的方位角为:Tan(Y2-Y1)/(X2-X1)其中 (X2-X1)>0时加360°,(X2-X1)<0时加180° 而距离就就是((X2-X1)平方+(Y2-Y1)平方)最后开方得到的值即为A到B距离 方位角坐标计算公式

施工测量方案极坐标法

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 施 工 测 量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2017年5月27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0 第二章工程概况 0 第三章施工组织及设备配置 0 第四章测量放线基本准则 (1) 第五章测量准备 (1) 第六章平面控制点的布置与施测 (2) 第七章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5) 第八章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13) 第九章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14) 第十章竣工测量与变形观测 (15) 第十一章质量控制 (16) 第十二章安全管理及安全保护措施 (17)

第一章编制依据 1、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工程施工蓝图、基坑支护设计图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5、江苏溧阳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有关程序文件 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 2、工程地点:西安市尚林路以南、草滩六路以西 3、建设单位: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 4、设计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5、勘察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 6、监理单位:陕西华营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7、施工单位:江苏溧阳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8、工程标高:本工程1#厂房、8#厂房、9#厂房、10#厂房、11#办公楼、12#厂房的±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分别为375.270、375.350、375.200、374.900、375.200、375.200。本工程所有相对标高均以8#厂房±0.000标高为基准。 9、本工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约54316.2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层(汽车库、设备用房):12513.08m2;1#厂房:7375.48m2;8#厂房:6106.76m2;9#楼:5897.56m2;10#楼:5542.66m2;11#楼:8100.07m2;12#楼:8780.59m2。 建筑楼层:1#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8#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9#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10#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11#办公楼地上6层、地下1层;12#厂房地上6层、地下1层。 建筑高度:1#厂房23.45m;8#厂房23.45m;9#厂房23.45m;10#厂房23.45m;11#办公楼27.95m;12#厂房27.95m。 建筑工程结构安全设计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建筑使用功能:1#、8#、9#、10#、12#楼为厂房、11#楼为办公用房,各主楼地下室为设备用房,中心区域为车库。 施工单位进场时,与建设单位坐标和高程控制点已办理交接手续,共二个坐标和黄海高程控制点。位于场地东侧的草滩六路旁,1#点(BM1坐标:X=21917.997、Y=6090.271;高程:374.044m);2#点(BM2坐标:X=21995.614、Y=6052.690;高程:374.089m); 第三章施工组织及设备配置 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工程测量-名词解释、简答、计算

铁道工程测量 1?建筑测绘:对现存古建筑和现代建筑进行的测量工作。 2?施工控制网: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方样提供控制的控制网,其点位,密度以及精度取决于建设的性质。 3. 建筑方格网:各边组成矩形或正方形且与拟建的建筑物轴线平行的施工控制网。 4. 任意带:采用任意中央子午线任意带宽的投影带。 5. 施工坐标系:以建筑物轴线为坐标轴建立的局部平面坐标系。 6. 建筑坐标系:坐标轴与建筑物主轴线成某种几何关系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7. 独立坐标系:当测区控制范围较小时,可不进行方向和距离的改正,直接把局部地球表面看做平面,任意选定原点和坐标轴,建立独立的坐标系。 8. 准则矩阵:理想的协因数阵。 9. 控制网的可靠性:是指控制网探测观测值粗差和抵抗残存粗差对平差成果影响的能力。 10. 施工测量:工程开工前及施工中,根据设计图在现场进行回复道路中线,定出构造物位置等测量放样的作业。 11. 施工方样:在工程施工时,把图上位置大小测设到实地的工作。 12. 归化法放样:首先采用直接放样法确定实地标志,再对放样出的实地标志进行精度测量,求出实地标志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然后根据偏差将其规划到设计位置的方法。 13. 轴线投测:将建筑物构筑物由基线引测到上层边缘或柱子上的测量工作。 14. 垂直度测量:确定结构物中心线偏离铅垂线的距离及其方向的测量工作。 0.工程测量学:研究地球空间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述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15. 地形图平面位置精度:可用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来衡量;高程精度:是根据地形图按等高线所求得的任意一点高程相对于邻近图跟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的。 DEM :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和规则点的坐标数值集合总成。 16. 地形概括误差:由于实际地面时起伏不平的,而在测图时则将相邻两个地形点间的不规则曲线视为直线由此而引起的高程误差。 17. 线路测量:线路在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 18. 中线测量:将纸上线路测设到实地上的工作 19. 基平测量:沿线路布设水准点 20. 中平测量:测定导线点及中桩高程 21. 初测:提供沿线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以及地质和水文方面的资料 22. 定测:把初步设计中选定的线路中线测设到实地上 23. 带状地形图:沿着线路方向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形图,突出反应沿线的地形特征。 24. 水下地形测绘:测绘水体覆盖下的地形测绘工作 25. 水深测量:即测深,是水下地形测量的最主要内容。 26. 测深线:按预定方向进行水深测量的方向线。 27. 测深定位:用测量方法确定水深测量点的位置。 28. 深度基准面:为了修正测得水深中的潮高,必须确定一个起算面,把不同时刻测得的某点水深归算到这个面上,这个面就是深度基准面。 29. 专题图:是指为某一部门或行业专门定制的地图。 30. 地下管线:是隐蔽工程,是埋设与地下的各种管道和电缆的总称。 ------------------------------------- 精品文档

全站仪使用及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人员使用手册 全站仪测量及导线计算常用公式全集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五日

目录 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二、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 三、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四、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五、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 六、超高计算公式 七、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八、标准差计算公式 九、坐标中线测量与计算 十、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和坐标测量步骤

一、 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x 1:QD 的X 坐标 y 1:QD 的Y 坐标 x 2:ZD 的X 坐标 y 2:ZD 的Y 坐标 S :QD ~ZD 的距离 α:QD ~ZD 的方位角 2. 计算公式: ()()212212y y x x S -+-= 1)当y 2- y 1>0,x 2- x 1>0时:1 21 2x x y y arctg --=α 2)当y 2- y 1<0,x 2- x 1>0时:1 21 2360x x y y arctg --+?=α 3)当x 2- x 1<0时:1 21 2180x x y y arctg --+?=α 二、 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α1:QD ~JD 的方位角 α2:JD ~ZD 的方位角 β:JD 处的偏角

2. 计算公式: β=α2-α1(负值为左偏、正值为右偏) 三、 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 A :方位角(ZH ~JD ) T :曲线的切线长,23 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 s s -+??? ? ??+= D :JD 偏角,左偏为-、右偏为+ 2. 计算公式: 直缓(直圆)点的国家坐标:X ′=U+Tcos(A+180°) Y ′=V+Tsin(A+180°) 缓直(圆直)点的国家坐标:X ″=U+Tcos(A+D) Y ″=V+Tsin(A+D) 四、 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P :所求点的桩号 B :所求边桩~中桩距离,左-、右+

工程测量基础知识

第一节工程测量基础概念及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 按工程建设的进行程序,工程测量可分为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和竣工后的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 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主要是提供地形资料。取得地形资料的方法是,在所建立的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面测图或航空摄影测量。 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要求在实地准确地标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作为施工与安装的依据。一般也要求先建立施工控制网,然后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各种测量工作。 竣工后的营运管理阶段的测量,包括竣工测量以及为监视工程安全状况的变形观测与维修养护等测量工作。 按工程测量所服务的工程种类,也可分为建筑工程测量、线路测量、桥梁与隧道测量、矿山测量、城市测量和水利工程测量等。此外,还将用于大型设备的高精度定位和变形观测称为高精度工程测量;将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称为工程摄影测量。 工程测量是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它的服务和应用范围包括城建、地质、铁路、交通、房地产管理、水利电力、能源、航天和国防等各种工程建设部门。 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量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量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量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量手段,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也就是说,测量数据处理也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 在当代国民经济建设中,测量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很多工程建设中,从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及管理和运营阶段等的决策和实施都需要有力的测绘技术保障。在研究地球自然和人文现象,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抉择同样需要测绘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 第二节常用仪器及其操作方法 1.水准仪及其操作 常用的水准仪为DS3型微倾式水准仪(见图1)。水准仪可以提供一条水平视线,通过观测水准尺读数,测算两点间的高差。其基本操作程序为: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和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