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动物和人体的神经调节及免疫调节测试题

内环境、动物和人体的神经调节及免疫调节测试题
内环境、动物和人体的神经调节及免疫调节测试题

内环境、动物和人体的神经调节及免疫调节测试题

1.下列有关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突触前膜通过主动运输释放神经递质

B.由于机体免疫过强,过敏反应时常引起细胞损伤和组织水肿

C.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水盐平衡中枢兴奋形成渴觉

D.学习是人和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刺激形成新行为的过程

2.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任一反射都需B、C、D三种类型神经细胞参与

B.在细胞A处给与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可以产生反应

D.兴奋在细胞B、C、D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4.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

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语听力考试中涉及言语区的W区、H区和V区 B.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的C.体温调节中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激素调节实现 D.糖浆是糖尿病检测的最重要指标

6.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甲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进行的免疫为体液免疫

B.若乙表示垂体,对其具有调节作

用的激素只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

C.图中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

D.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过程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7.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动到靶器官、靶细胞

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8.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相关免疫细胞所起作用,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长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

C.病毒侵入细胞后,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

D.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9.酶和A TP是细胞生命活动中两种重要的化合物,绝大多数生命活动都与这两者关系密切,但也有“例外”,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例外”的是

A.细胞免疫时的效应T细胞合成并分泌干扰素B.人体的骨骼肌细胞吸收周围组织液中的氧气C.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并水解入侵机体的抗原D.脊髓的神经中枢中突触小体分泌神经递质10.右图为神经细胞的一部分膜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神经递质可被①识别

B.静息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有关,A面为

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

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

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若此图是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动作电位产生时,Na+

可通过结构②由A侧进入B侧

11.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功能越强对人体的健康越有利B.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尿量减少

C.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基本方式是反射

D.正常情况下人体在大脑皮层的直接调节下产热量和散热量相当

12.在正常人体内,下面哪一组物质都可以成为内环境的成分

A.唾液淀粉酶和胰蛋白酶B.血红蛋白和有氧呼吸酶

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D.血浆蛋白和载体蛋白

13.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以下说不正确的是

A.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由肠腔进入A中

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进入红细胞的方式

为协助扩散

C.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到达组织细胞内进

行有氧呼吸需要穿过9层生物膜

D.正常人体内A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其中

存在着多对缓冲对,如H2CO3和NaHCO3

14.下图中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

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

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15.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通过握手传播B.艾滋病患者的根本原因是病毒感染,艾滋病通过母婴间遗传C.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攻击B细胞和T细胞,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D.人体感染HIV后潜伏期可达8~10年

16.右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分别代表淋巴、血液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会减少

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

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下降

17.调节和免疫与人体的健康有密切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在30℃环境中散热量大于其在5℃环境中的散热量,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B.效应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甲型H1N1入侵的细胞

C.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的组织或器官时,相应细胞就会通过释放组织胺(过敏反应中的物质)发挥免疫效应

D.小鼠的浆细胞合成的抗体,可能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抗原

18.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下图),在图中M 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

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

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右坐

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9.甲型H1N1流感其病原体是一种流感病毒新变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流感病毒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该种流感病毒的结构与普通流感病毒的结构类似,因此注射普通的流感疫苗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C.侵入机体的该种病毒是被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消灭的,细胞免疫在这一过程中不起作用

D.B细胞和T细胞内获得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20.右图所示为人体内红细胞携带氧气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肝细胞被利用的

过程示意图,实线表示血液循环的方向。图中所示标号分别表示体液的

成分,其中能正确表示O2浓度高低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

21.破伤风杆菌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和惊厥,由此可知

A.破伤风杆菌通过核糖体合成甘氨酸B.甘氨酸是一种信息分子

C.甘氨酸可以使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D.破伤风杆菌可引发免疫失调疾病

22.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面所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

的是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②③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2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

B.甲状腺激素、葡萄糖、氧气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蛋白质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中

D.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4.下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

中,错误的是

A.A、B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C.C、D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25.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生物体内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

B.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C.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D.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26.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a点上刺激,神经就发生兴奋,并从这一点向肌肉方向

传播,肌肉就收缩

②如果给予相同的刺激,刺激点a与肌肉之间的距离越近,

肌肉的收缩就越强

③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大小,与刺激强弱无关,通常是恒定的

④当兴奋产生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会发生急剧变化,钾离子流入细胞内

⑤a处产生的兴奋不能传递给脊髓内的中间神经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27.下列物质或结构中,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有

28.运动员在参加激烈比赛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

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

D.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

29.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

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

体,但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

的作用(如甲图所示)。“Graves

氏病” 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

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

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

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

素受体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

(如乙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正常人体内,兴奋到达神

经-肌肉突触时,储存在___中的乙酰胆碱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______和_______,使乙酰胆碱受体数量______和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重症肌无力。

(2)根据乙图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___。由此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___,但该病患者自身的产热量___散热量。

(3)在“重症肌无力”与“Graves氏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都是______,从

而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4)由上述分析可知,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有______________等。

30.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d与a、f的成

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d中含有较多的;a、d、

f合称为,d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2)c的具体内环境是。

(3)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是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CO2浓度最高为图中的[]。

(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

显下降?,原因是图中标号[]内存在着物质。

31.基因疫苗是将编码病原体蛋白的基因插到质粒上,然

后将之导入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求表达,诱导

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其主要机制如下

图:

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接种基因疫苗后,目的基因经过

和指导合成的病原

体蛋白将作为刺激人

体,产生初次免疫。

(2) 在初次免疫中,接受①的刺激后细胞②将作出的反应是;

细胞⑦的作用是。

(3) 细胞③的功能或特性包括。

A.DNA周期性复制; B.核孔数量较多; C. 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

D. 细胞表面有较多突起: E.分泌淋巴因子

(4) 与初次免疫比较,当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免疫的特点是,这与

(填图中的编号)有关。

(5) 有人在成功接种了H1Nl疫苗后不久,又患了流感,请给出二种合理的解释。

1-5 DBABA 6-10 BDBBC 11-15 CCCDD 16-20 DDBCC 21-25 BDBDB 26-29 DBA

29.答案:

(1)突触小泡乙酰胆碱受体被胞吞并分解未胞吞的受体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从图中得知)减少(2)减少(由于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则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反馈使Y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高(甲状腺激素有升高体温的作用)

等于(恒温动物产热等于散热)

(3)抗原(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30.答案

(1)2/3 蛋白质细胞外液无机盐、蛋白质(2)组织液和血浆

(3)e→d→c→g g 组织细胞(4)不会 d 缓冲

31.答案:(1) 转录翻译抗原

(2) 分裂(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裂解靶细胞

(3) BCD (4) 反应速度快、反应强度大;④

(5) 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感染其他类型流感病毒:疫苗的免疫强度不够,体内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太

少(任一项,或其他合理答案)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题精选(含答案)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③血糖含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D.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4.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5.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的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①抗体与抗原结合②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尿素的生成 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⑥乳酸与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⑥ 6.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叙述不正确的()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7.下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与该图有关的正确叙 述是() A.3和5中都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2处的O2到达4内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 C.3和5可以相互渗透 D.直接调节3中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8.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入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二

及答案(二)环境卫生学试题 1. 致癌物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 直线 B. U 型 C. S型 D .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答案】 A 2. 可造成饮用水化学性污染中毒的物质不包括:() A. 氰化物 B. 铬 C. 硝酸盐 D. 放射性物质 E. 砷、汞 【答案】 D 3. 下列何者不是饮水处理常用混凝剂:() A. 明矶 B. 漂白粉、漂白粉精 C. 三氯化铁 D. 聚合氯化铝 E. 硫酸铝 【答案】 B

4.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A. 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规模 B. 远期和近期规划结合,总体和详细规划结合 C. 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景观环境 D .经济技术合理 E.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 【答案】 D 5. 原生环境是指:() A. 天然形成,且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B. 天然形成,且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C. 天然形成,且受动物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D. 天然形成,且受人和动物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E. 人类生存的环境 【答案】 A 6. 光化学烟雾中,光化学氧化剂包括:() A. O3 B. PANs C. 醛类化合物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7. 化妆品对健康的影响不包括:() A.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B .化妆品痤疮

C. 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造成的危害

D. 微生物污染造成的危害 E. 军团菌病 【答案】 E 8. 下列哪项不属于公害事件:() A. 痛痛病 B. 水俣病 C.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D. 温室效应 E. 光化学烟雾事件 【答案】 D 9. 土壤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转化受到土壤PH 值的影响,其特点是:() A. PH 值低,金属溶解度高 B. PH 值高,金属溶解度高 C. PH= 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 D. PH > 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 E. 土壤中金属的溶解度与土壤的 PH值无关 【答案】 A 10. 下列何者不是影响饮水氯化消毒的因素:() A. 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B. 加氯设备 C. 水的PH D. 水的浑浊度 E. 水温

高中生物必修三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教学设计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网络构建 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解析:图中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完成反射活动需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A正确;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而刺激①处,效应器不

能产生反应,B错误;图中②突触结构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正确;兴奋可沿神经纤维传导,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而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D正确。 答案: B 2.下图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B.参与突触形成的肌细胞膜面积增大有利于神经递质的作用 C.④兴奋时,其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②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会使肌细胞兴奋 解析: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A正确;肌细胞膜的面积增大有利于更好地接受神经递质传递的信息,B正确;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部位的电位变化是外负内正,C 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 答案: D 3.如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 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解析:①为突触小泡,其内容物——递质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A、D错误。②为突触间隙,其间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为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B错误。 答案: C 4.右图为动物的生理过程示意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激素X是促性腺激素,激素Y为雌性激素 B.激素Y到达靶细胞后,其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人教版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强化训练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解析】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可以形成血浆也可以形成淋巴,进入淋巴的药物最终随着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物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 【答案】C 2.内环境的pH调节方式属于 (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pH的调节主要依靠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属于化学物质参与的体液调节,基本不涉及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 【答案】B 3.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 ( ) ①组织发生水肿 ②组织发生脱水 ③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浓度增加

④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浓度降低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导致组织液回渗至淋巴系统的物质(主要是水)减少,发生组织水肿,因而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相对数量降低,浓度相应降低。【答案】C 4.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皱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 A.x>y>z B.y>x>z C.z>y>x D.z>x>y 【解析】红细胞在y浓度食盐水中破裂,说明水逆浓度进入细胞,因此x>y,同理在z浓度食盐水中红细胞皱缩,得出x

(完整版)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 1.环境应激:是指家畜对干扰或妨碍机体正常机能的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生理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 2. 生物节律:动物由于光照时数的周期性变化,其生理状态、生化过程、行为习性也呈现周期 性变化,这种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 3.临界温度:指气温下降或升高时,引起机体代谢率开始提高时的环境温度,分上限和下限,一般指下限临界温度. 4.动物福利:维持动物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和正常生长所需的一切事物。 5.尘肺病:微粒侵入到肺组织的淋巴间隙和淋巴管内,并阻塞淋巴管,淋巴液潴留,导致结缔组织增生,肺组织坏死。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自然环境的三大要素是指气候因素、土地因素、生物因素。 2家畜的体热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体热调节中枢存在于下丘脑。 3.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温湿指数的值越大(THI>69),奶牛热应激越严重;气温低于0℃时,风冷却力的值越大,家畜冷应激越严重;温热因素中以气温为核心。 4.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眼、视神经导致动物的下丘脑兴奋,使其分泌促释放激素;这些促释放激素经下丘脑下部-垂体门静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分泌促激素;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产生相应的激素,参与代谢。 5.空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微生物和粉尘三个方面的内容。 6.畜牧场粪便处理与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用作肥料、用作饲料、生产沼气。 7、水资源的种类可分为:地面水、地下水和降水三大类。 。 8.根据外围护结构的封闭程度,畜舍可分为开放式畜舍、半开放式畜舍、封闭式畜舍等类型。 9.畜舍横向机械通风的方式有负压通风,正压通风、和正负压联合通风。 10. 高山病的发生,是由于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所致。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小气候与大气候的不同在于个别气象因素的差异。( X )2.高山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缺氧所致。(∨) 3.高纬度地区,家畜发情的季节性不明显。( X ) 4.正常人耳听不到0分贝的声音。(∨)5.增大风速,能促进散热,对家畜有利。(X )6.凡产热少,散热易的家畜临界温度低。( X )7.大肠菌群指数越小,说明水质越好。( X ) 8.采光系数大,畜舍自然采光效果一定好。(∨)9.白肌病是汞中毒所致。(X)

环境卫生学 题库大全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环境介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2.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______和______。 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4.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气;水;土壤 2.自然环境;生活环境 3.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4.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5.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三、选择题 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 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完整版)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 2.细胞内液是指 A.人体内全部液体B.人体细胞内的液体 C.人体循环系统内的液体D.人体细胞外的液体 3.人体的内环境是一个液体环境,但不包括下列哪种液体 A.细胞液B.血浆C.组织液D.淋巴 4.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淋巴和组织液 5.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A.血浆B.淋巴C.食糜D.组织液. 6.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7.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a,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液体b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是 A.a=b B.a=b+c C.a=c D.a>b+c 8.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9.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10.一金鱼缸中有正常生长的金鱼藻、小鱼,现将金鱼缸密闭,通入适量的C18O2,—段时间后在小鱼体内存在放射性18O的部位有 ①肺②血浆③组织细胞基质④组织蛋白⑤脂肪组织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11.体内细胞外液的流动方向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B.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C.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12.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 13.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 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家畜环境卫生学心得体会

《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学习所获在接触家畜环境卫生学之前,我对的期望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再将来自行设计我所需要的家畜的生产环境,最低要求是能再头脑中有对家畜生长的环境要求的大概了解,起码能知道我所需要注意的事项,那些地方需要我去注意,能有意识的去进行其生长环境的设计。 在课程结束时,家畜的生存生产环境,我已基本能知道该从那些方面考虑,并且,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认识。以下便是我对这门课的认识及其所得。 认识。家畜环境卫生学能够通过人为的制造改变或是利用我们身处的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千百年生存经验以及智慧的结晶。通过人为的各种干预,影响家畜的生活环境,更多的是掌握利用自然规律,为我所用。在各种自然现象和规律里,一定有很多我需要去积累和掌握的。我能感受到一种掌握了生产畜牧产品的利器的激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各种技能和规律的应用将能使我少走不必要的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收获。 不管养什么动物,都要搞清楚它的生物学特性,搞清楚这些后,如果我们能在能力所及范围内找到一块与之要求相符的环境,改造环境的费用将大大降低,也能取得最好的生产效果。 每种动物都有其最适合的大环境。我们需要了解这种大环境。在考察环境时,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温度。日较差,年较差,日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动物只有在动物 的等温区内,才能获得较好的生产效果。 2.所选地区的湿度。湿度和动物的健康以及生产力也是密切相关。适度 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环境的微生物传播,动物的其他方面的疾病,并 且,在保暖散热方面也有影响。 3.风。风速,风向。通风散气,有利空气清洁。选择背风,向风,上风, 下风,应根据环保动物的保暖散热等方面来选择。 4.光照。动物的生物钟是收光照影响的,动物的生活规律多是受太阳的 起落安排。光能带来能量或是过度的热量。

2012年12月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考核试题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试题 一、填空题 1、常用的低温灭菌方法有(写出3类)___________、等离子体灭菌、化学浸泡灭菌;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为 _____________。 2、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测指示菌为____________. 3、平板暴露法采样时,物品准备:9cm直径无菌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无菌纸。采样时间:在___________处理后、操 作前进行采样。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_____________.方法:室内面积≤30㎡,设一条对角线取______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_____点;室内面积>30㎡,设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及中心点。采样时,动作要轻,注意布点顺序、收取顺序要一致;采样后,注意做__ _________。Ⅱ类环境中,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为<___________cfu /cm3,Ⅲ类类环境中,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为<__________ cfu /cm3。 4.物体表面采样时,物品准备:5cm×5cm的标准无菌规格板、装有无菌棉拭子+10ml采样液、酒精灯和弯盘。采样时间:在____________处理后进行采样。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2,取__________表面;被采表面>100㎝2,,取________㎝2。 5、Ⅰ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________ cfu /cm2。Ⅱ 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 <________ cfu /cm2。Ⅲ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 <__________ cfu /cm2。 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__________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6、医疗用品卫生标准: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_________. 接触皮肤或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5,共25分) 1、关于无菌器械保存液和消毒剂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无菌器械保存液应该是无菌的,最多允许检出少量微球菌 B、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2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C、无菌器械保存液细菌总数应≤5 cfu/ml ,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D、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10cfu/ml,允许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E、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2、关于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B、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C、灭菌剂每月生物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D、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的浓度应每天监测 E、对戊二醛浓度的监测应每月不少于1次 3、关于地面和拖洗工具的消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地面应经常用含氯消毒剂拖洗,既能消毒,又能增白 B、因为2%戊二醛是高水平消毒剂,有条件时最好用戊二醛拖地,消毒效果好 C、地面应湿式轻扫,保持清洁,局部有血迹等污染时局部用消毒剂处理 D、脱洗工具使用后先洗净,再消毒,然后晾干 E、检验科的地面每天均需用消毒剂脱洗 4、灭菌速度快、灭菌效果好、经济、环境污染小的是()E A、环氧乙烷灭菌法 B、戊二醛浸泡灭菌法 C、辐射灭菌法 D、过氧乙酸浸泡灭菌法 E、压力蒸汽灭菌法 5、属于低水平消毒剂的是() A、戊二醛 B、过氧乙酸 C、碘伏 D、洗必泰 E、异丙醇

内环境、动物和人体的神经调节及免疫调节测试题

内环境、动物和人体的神经调节及免疫调节测试题 1.下列有关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突触前膜通过主动运输释放神经递质 B.由于机体免疫过强,过敏反应时常引起细胞损伤和组织水肿 C.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水盐平衡中枢兴奋形成渴觉 D.学习是人和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刺激形成新行为的过程 2.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任一反射都需B、C、D三种类型神经细胞参与 B.在细胞A处给与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可以产生反应 D.兴奋在细胞B、C、D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4.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 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语听力考试中涉及言语区的W区、H区和V区 B.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的C.体温调节中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激素调节实现 D.糖浆是糖尿病检测的最重要指标 6.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甲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进行的免疫为体液免疫 B.若乙表示垂体,对其具有调节作 用的激素只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 C.图中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 D.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过程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7.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动到靶器官、靶细胞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习题及答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2. 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 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① B.② C.③ D.④ 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4.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6.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8.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10.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动物环境卫生学练习题

动物环境卫生学练习题 《动物环境卫生》练习题 第1章温热环境 一、名词解释: 1、温热环境; 2、气象; 3、动物福利; 4、热增耗; 5、气候; 6、太阳高度角; 7、光敏作用;8、等热区;9、绝对湿度;10、相对湿度;11、饱和差;12、露点;13、气温日较差;14、风向频率图;15、应激;16、适应17、光周期18、长日照动物19、临界温度20、有效温度 二、填空题: 1、温热环境是指与畜禽散热相关的所有物理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非蒸发散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其光谱组成按人类视觉反应可分为三个光谱区,即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应激反应阶段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6、紫外线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度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的不良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太阳高度角随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变化。 8、过度紫外线照射可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不良反应。 9、过度红外线照射可引起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不良反应。 10、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一旦饲料中缺乏维生素D时,则黑色皮肤的较白色皮肤的家畜_______ 患佝偻病或软骨症。 11、可见光是太阳辐射能使家畜产生_______和__________的部分,并通过家畜的眼睛的视网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家畜机体反应,从而提高或降低新陈代谢,影响机体的生理过程。 12、红外线生物学的基础主要是___________。 13、家畜高温时的热调节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4、在高温的环境中,动物主要依靠____________散热。 15、家畜低温时的热调节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6、猪生长肥育的适宜温度范围在_____之间。牛的生长肥育温度以_____左右最佳。各种家禽产蛋的适宜温度为_____。 17、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则露点_______,否则,反之。 18、一般,种鸡和蛋鸡光照强度可保持在_______;肉鸡和雏鸡______即可。 19、空气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个相邻地区的_______差异而导致_____差产生的。 三、选择题: 1、在气象因素诸因素中,核心因素是_______。 A、气温; B、气湿; C、气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习题精练(完美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关于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液、B液和C液分别是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B.A液、B液和C液组成人体细胞的体内生活环境——内环境 C.A液、B液和C液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D.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以及细胞内液 思路解析:A液位于组织细胞间隙,所以是组织液;B液位于血管,所以是血浆,而不是血液;C液位于淋巴管,所以是淋巴。三者构成了细胞生活的体内环境——内环境。体液除了组成内环境的三种液体外,还包括细胞内液。C项中表示的三种液体的关系正确。 答案:A 2.请在下图空白框处填写适当的名词。①~④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内环境渗透压 B.组织液血浆循环系统细胞内液渗透压 C.组织液血浆内环境酸碱度 D.血浆组织液循环系统细胞内液渗透压 解析:淋巴可由组织液形成,并经淋巴循环汇入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共同组成了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内环境稳态可包括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故C 项正确。 答案:C 3.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 )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 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C.血浆与组织液的Cl- 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 解析:血浆与组织液、组织液与淋巴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进行物质交换,离子浓度差别较小,而蛋白质是大分子,不能随意进出细胞,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浓度差别较大。 答案:B 4.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①体内细胞;②组织液;③血浆(或淋巴);④呼吸系统;⑤泌尿系统;⑥消化系统;⑦体外环境。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内细胞、CO2从体内排到体外、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⑦ B.⑦→⑥→⑤→③→②→① C.⑦→⑥→③→②→① D.①→②→③→⑤→⑦ 解析:内环境是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细胞只能通过内环境间接地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B 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家畜环境卫生学

家畜环境:是存在于家畜周围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的自然与社会因素之总体。 应激:机体受到外界环境刺激,产生生理上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 应激源:为引起应激反应的一切环境刺激。 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依靠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 临界温度:当气温下降时,动物的散热增加,物理和行为调节无法使动物保持体温正常,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该开始提高代谢率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下界临界温度”有时即称为临界温度。光钝化:动物处于持续的长光照下,会产生对光的不敏感现象,称之“光钝化” 维持行为:是家畜自身启动与终结的个体行为,它包括肉体和精神舒适两方面,由采食,休息,饮水,排泄,护身,舒适,探究和游戏8项行为系统组成。 社会行为:群居性是家畜特征之一,同类群居发生联系和作用的行为称之为社会行为。 行为缺失:是指在现行管理条件下动物被约束而无法表现的那些必要行为,是剥夺的结果。 行为剥夺:如果是因维持行为当中的某个行为成分的缺失而影响到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也就是家畜无法通过行为调节来维持体内平衡时,这类行为的缺失就叫做“行为剥夺” 动物康乐:动物自身的感受状态,也就是身体健康和“心里愉快”,包括无疾病,无损伤,无异常行为,无痛苦,无压抑等。 采光系数:指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与畜舍内地面面积之比。 环境自净:自然界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对有害物质具有一定的去除消害,降解,转化,灭活作用,这一能力我们称之为自净。 体热的来源? 1.基础代谢产热家畜在饥饿,休息,气温适宜和消化道中无养分可吸收状态下维持生命活动的产热 2.体增热当动物休息于舒适的环境中,产热量取决于采食量,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 3.肌肉活动产热动物因起卧,站立,步行,运动,觅食,争斗和劳役等肌肉活动,都可增加产热。 4.生产产热家畜的生殖,生长,产乳,产毛和产蛋,都在维持产热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产热量。这主要是营养成分转化为上述畜产品的过程中产生的。 5.外源热暴露在阳光下或者畜舍的采暖设施等。 可见光的作用机理(简答时画图,简述写字) 可见光对动物的影响,一般是导致下丘脑的兴奋,由此引起一系列反应,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生产和繁殖产生影响。 就哺乳动物而言,光线照射在眼睛上,引起视网膜兴奋,并通过视神经将这一兴奋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后者又将兴奋传到下丘脑,使其分泌释放激素。对家禽而言,眼睛不是主要的,即使没有眼睛仍可以引起反应。这是因为光线可以穿过头盖骨经脑神经作用于下丘脑,,引起下丘脑兴奋,即所谓的“视网膜外或脑感受器”。此外,光还可以通过视神经作用于松果腺,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后者经下丘脑影响垂体前叶。下丘脑兴奋分泌释放激素,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H)等,经下丘脑-垂体门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释放促激素,如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并释放生长激素(GH),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使其产生相应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性激素等直接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生产和繁殖。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3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A组·基础达标练] 1.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B.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调节体温的主要方式 C.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D.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热方式主要是骨骼肌的收缩 解析:温觉感受器既存在于皮肤中,也存在于内脏器官中,A错误;人在炎热环境中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调节体温,B错误;调节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C错误。答案:D 2.寒冷作用于机体时,与体温调节无关的激素是( ) A.促甲状腺激素B.肾上腺素 C.胰岛素D.甲状腺激素 解析: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增加氧耗,提高基础代谢率,使产热增多。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调控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来调节新陈代谢。A、B、D三项都与体温调节有关系,而胰岛素只是降低血糖浓度,与体温调节无关。 答案:C 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 解析: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答案:C 4.下面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散热 B.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进行调节 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 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当在炎热环境中时,机体主要是依靠皮肤和汗腺散热;但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可通过B→C→G这个反射弧来进行对体温的调节;D途径主要是通过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体温调节过程除神经调节外,还存在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体液调节。 答案:A 5.健康的人一次摄入了大量的水之后,会引起( ) A.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 B.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C.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尿量减少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12人体内环境与稳态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二) 1.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血浆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 B. 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 C.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血红蛋白 D. 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答案 B 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所以血浆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 压升高而增多,A 项正确;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B 项错误;血 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所以人体血浆中一般不会出现血红蛋白, 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D 项正确。 2. (2017 ?长春二模)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调节 B. 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C. 内环境相对稳定时,组织液进入血浆和淋巴的量相等 D. 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小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答案 B 解析 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对稳定时,组织液进入血浆的量多于进入淋巴的量, C 项错误;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 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D 项错误。 3. (2017 ?江西调研)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 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 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C 项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所 ) A 项错误;稳态是机体进行 B 项正确;当内环境相

人教版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案 撰稿:王春龙(2~3个课时) 【考纲要求】 自主预习案 【请同学们读读背背】 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等)通过体液运输,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2、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合成与分泌。 3、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4、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产生)是升高血糖含量,胰岛素(胰岛B细胞产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5、垂体能产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甲状腺能产生甲状腺激素;胰岛能产生胰岛素;性腺能产生性激素。 6、人体主要激素的作用: 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7、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下丘脑通过促垂体激素对垂体的作用,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8、激素的调节: ○1促进作用:寒冷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代谢加强。 ○2抑制作用:甲状腺激素增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维持正常(反馈调节)。 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不同点: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2联系: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为辅,两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A组基础题组 考点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2018山东青岛期初调研)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和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性激素、抗体和淀粉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时,体温就可以维持正常 C.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 D.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进入宿主细胞发挥作用 3.(2018河北武邑中学三调)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B.该“媒介”的稳态包含理化性质和成分的动态平衡 C.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D.该“媒介”pH的稳定与C O32-和HP O42-等离子有关 4.(2018山东淄博一中期中)人体稳态的维持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 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细胞外液中K+和C1-的浓度 D.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不变 考点二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 5.(2017课标全国Ⅲ)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一、选择题25小题(50分) 1.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2.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 C.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C.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4.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毛细血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5.右图中当环境温度从25 ℃降到3 ℃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 的变化曲线分别为() A.①②③B.①③③C.③①②D.①①② 6.硝酸甘油(C3H5N3O9)在医药上用作血管扩张药,是预防和紧急治疗心绞痛的特效药。 该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舌下含服而不是吞服,将药片含在舌下,硝酸甘油溶于水后,立即通过舌下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释放NO,NO可调节平滑肌的收缩状态,使血管舒张,从而在几分钟内缓解心绞痛。在上述整个过程中,硝酸甘油至少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5 B.7 C.10 D.14 7.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呼吸酶、乳酸、CO2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8.某成年人从25 ℃环境来到10 ℃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 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 C.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D.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 9.下面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B.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 C.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D.蛋白质长期供应 不足,①处的液体会减少 10.右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 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 是() A.ab段上升是由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