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攀枝花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攀枝花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攀枝花《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一、主要指标对比分析

攀枝花与国家、省森林城市指标的对比分析

根据目前攀枝花森林城市建设实际情况,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分为已达指标、易达指标和不可达指标三类,进行攀枝花市森

林城市建设指标的可达性。

(一)已达指标分析

在25项指标中已达指标9项,具体有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郊区森林公园、科普知识教育基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生态科普活动次数、创森的支持率和古树名木保护率等指标。

(二)易达指标分析

易达标指标虽然与目标有一定距离,但通过努力容易达到。根据攀枝花的实际情况,易达指标共11项,分别是郊区森林覆盖率、立体绿化、贯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态廊道、道路绿化率、水岸绿化率、自然保护区及重要的森林湿地保护、保护区面积比例、休闲绿地、创森的市民知晓率、乡村绿化、特色生态产业等,通过努力可以在近期或2015年前达到国家级森林城市建设指标要求。

(三)难以达到的指标分析

目前攀枝花难以达到的指标有城市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乡土树种使用率和城市森林的自然度等4项。

攀枝花城市处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薄,砂石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差,生态容量低,造林难度大,形成典型的稀树灌草丛,这是城市森林覆盖率增加的主要制约因素。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近年来攀枝花市公共绿地面积的增加速度与全市人口增长速度基本持平,限制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量,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 m2,与2007年相当,离国家森林城市

创建指标存在距离。

攀枝花城市属中亚热带地理位置下南亚热带气候环境。根据攀枝花乡土树种调查和多年荒山造林及城市绿化的实践经验,对乡土和引种成功的木本植物进行了初步筛选,云南松、攀枝花、番石榴等94种本土木本植物和台湾相思、木麻黄、三角梅等72种引种木本植物可作为攀枝花城市森林建设的主要树种使用。攀枝花城市森林建设应考虑所处的气候带和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群落,以南亚热带森林植被类型为主,以当地乡土植物种类为基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适应当地环境,保证城市森林群落的成功建设。

(四)不可达指标分析

不可能达到的指标有城市郊区农田林网1项。攀枝花市地形破碎,沟谷纵横,境内土地92%为山地,河谷坝区面积小,以山地农业为主要特征,主要发展特色水果、早春蔬菜、优质烤烟、畜禽四大农业优势产业,粮食常年播种面积小,仅保持在60万亩,不可能按国家标准的农田林网要求建设。建议该指标不作为攀枝花森林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

二、规划定位及理念

(一)规划定位

特色定位:山青、水秀、林茂、花香

功能定位:生态、宜居、康养

主题定位:打造花城特色,建设森林城市,塑造“山川壮丽、林茂花繁,生态、宜居、康养”的现代城市新品质。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 二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现有及潜在的资源调查 攀枝花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 二〇〇八年一月 目录 前言 (2) 气候资源 (3) 1攀枝花市气候概况 (3) 2攀枝花市气候特点 (3) 土地资源 (6) 1 攀枝花市土地资源概况 (6) 2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7) 3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间题 (8) 矿产资源 (9) 1资源概况 (9) 2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2) 3与国内同行业的对比 (23)

4攀枝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24) 能源资源 (26) 1太阳能资源 (26) 2生物质能资源 (32) 3水能资源 (38) 4火电 (43) 5水能资源、火电能源可持续利用建议 (43) 生物资源 (45) 1 攀枝花市生物资源概况 (45) 2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47) 3生物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49) 旅游资源 (51) 1攀枝花市旅游资源概况 (51) 2攀枝花市旅游资源开发情况 (52) 3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与发展潜力 (53) 4周边旅游地区对攀枝花的启示 (54) 结语 (55) 前言 攀枝花市是全国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之一。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由于长期过度的消耗,资源的最终枯竭将导致城市经济的衰退,甚至走向破产,因此所有资源型城市都会提前研究城市经济的转型,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是“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子课题之一,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是: ◎攀枝花市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及现存存量 ◎攀枝花市二次资源和潜在资源的总量及可利用度 ◎攀枝花市经济发展所需资源的保证程度 ◎可再生资源的总量及其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大课题进入第二阶段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因此不作展开和评论性的描述。

关于创森林城镇实施方案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关于创森林城镇实施方案

关于创森林城镇实施方案 各行政村(居)、有关单位: 为积极推动我镇“市森林城镇”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和现代林业发展,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根据相关要求,结合大隐实际,特制定大隐镇创建“市森林城镇”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森林城镇建设相关理论为指导,以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为核心,依据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城建建设理念,科学规划,部门合作,政府实施,全民参与,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效益显著的城镇森林生态系统,全面改善我镇的生态环境、投资环境、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我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和保障。 二、总体目标 根据市有关创建要求和评判标准,我镇创建“市森林城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总体布局、点面结合、块线连接、特色明显、点有精品、面有氛围、真抓实干、务求实效”。通过创建活动,使城镇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5平方米以上、且乔木树种比重达到70%以上,干线公路、河道、渠道、堤防、骨干道路等的绿化率达到90%以上,市级以上森林村庄(含绿化示范村)达到60%以上,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达到700个/立方厘米以上,空气污染指数良好以上 第 2 页共 8 页

天数达到80%以上。 三、创建原则 1、政府组织原则。在镇人民政府领导下,在镇“市森林城镇”创建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的具体组织下开展工作,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 2、全员参与原则。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在全镇范围内宣传创建工作,调动全镇人民,特别是各企业、单位的积极性,使全社会自觉参与创建活动。 3、目标管理原则。严格按照市森林城镇的标准制定创建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由领导小组与各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创建目标。 4、分步实施原则。根据创建的不同阶段,有计划、分步骤制订详细的工作进度安排表,合理有序地安排创建工作。 四、工作重点 创建森林城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实现预期目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的落实。 1、统一思想,狠抓落实。要充分认识到创建森林城镇,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切实增强责任感,树立全新的发展观,把行动、措施落实到创建工作中去。镇创建森林城镇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有关单位要成立机构,落实专人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 第 3 页共 8 页

攀枝花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攀枝花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1.前言 攀枝花有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努力,已经形成规模化的铁、钒和钛产品生产能力,特别是攀枝花钛资源优势和钛产业技术创新给钛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确立了攀枝花作为重要钛产业基地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氯化钛白技术、硫酸法钛白技术、钛复合材料和钛合金生产技术的日益完善,面对国内外巨大的钛白市场需求和钛合金应用领域的拓展,利用攀枝花丰富的钛资源,生产优质钛白制品、钛合金及系列钛产品,创建钒钛之都已经成为攀枝花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对攀枝花钛资源布局、钛产业布局和重点企业进行调研,进一步加深了对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三区两县钛产业发展的认识,增强了发展钛产业和建设钒钛之都的信心,但同时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有针对地提出发展钛产业建议,希望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及时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引导和促进钛产业的健康发展,以保证攀枝花钒钛之都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国内外钛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1全球钛资源 全球钛资源分布较广,三十多个国家拥有钛资源。目前全球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钛资源主要是钛铁矿(岩矿、砂矿)

和天然金红石,其中钛铁矿占绝大多数。据2007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资料表明,全球钛铁矿基础储量约12亿吨(以TiO2计,下同),储量约6亿吨,金红石基础储量约1亿吨,储量5000万吨。全球钛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中国和印度。其中加拿大、中国、印度主要是钛岩矿;澳大利亚、美国主要是钛砂矿;南非的岩矿和砂矿均十分丰富,表2-1给出了世界钛资源储量及其分布情况。 表2-1 世界钛资源储量及其分布(以TiO2计,万吨)

安徽省石台县矶滩乡创建森林城镇自查报告

矶滩乡创建省级森林城镇自查 工作报告 矶滩乡位于皖南山区--石台县城北部10公里处,距池州60公里,介于东经117°21′— 117°31′,北纬30°13′— 30°21′之间,东北与贵池区梅村镇接壤,东南与本县仁里镇相连,西北与小河镇及丁香镇为邻,幅员面积97平方公里。 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自古为徽池要津,贯穿全境的殷石公路是出入石台的主要通道,有诗之河美誉的秋浦河流经全乡15公里。人文历史异常久远,新石器时期古人类遗址、古代墓葬、古通衢等彰显着悠悠四千多年矶滩乡的文化底蕴。 矶滩乡地处黄山余脉地带,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2.3%,境内山峦叠嶂,最高峰观音尖海拔1015米,自然风光秀丽,境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分布以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树种组成多样,林层结构复杂,其中不乏三尖杉、大叶冬青、黑麂子、尖吻蝮蛇、鸳鸯、白鹇等国家保护珍贵动植物。同时,古树名木繁多,拥有皂角、银杏、朴树、黄连木、苦槠、苦丁茶、桂花、枫香、杨梅等各种古老树木,还盛产松、杉、槠树、毛竹等林木资源,同时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还孕育出品质独特的高山有机茶,是一个天然的绿色宝库。 近年来,当地政府紧紧立足森林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使得本地森林生态旅游独树一帜,2008年,曾被评为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境内拥有木莲山省级森林公园、百丈岩探险旅游风景区、休闲度假秋浦渔村、秋浦河漂流(我乡境内共有3处)等多处风景名

胜,初步形成“无处不山水,沟壑皆风景,人在山中住,水在林中流”的人居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城镇建设,并以“生态矶滩”建设为抓手,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真抓实干,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14年,我乡建成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7%,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9㎡,干线公路、河道等主要绿化通道绿化率均达到98%以上,林带宽度达到10米以上,村庄绿化因地制宜,乔、灌、草、花、果多种形式结合,全面推进,香樟、桂花、紫薇、石楠、鹅掌楸等乡土树种数量占城镇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95%,其中乔木树种比例达到90%。 我乡森林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一是生态建设成果得到有效巩固。近年来,绿化造林保存率平均达到98%以上,古树名木归类登记,实行挂牌保护,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和林木、侵占林地事件。二是森林健康状况不断改善。湿地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乡域内秋浦河流域已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规划引领创建工作 (一)领导到位。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城镇创建工作,把森林城镇创建作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森林城镇建设为主题,以城镇绿化、村庄绿化、道路绿化、河道绿化为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 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人口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跨入新世纪,攀枝花市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迁移和素质等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显示出攀枝花市在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分布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十二五”时期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攀枝花市人口形势及人口发展趋势,对打造百万人口城市,构建富裕幸福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攀枝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十年来攀枝花市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 一、现状及主要特点 ? (一)人口总量增加,增长速度减缓 ? 根据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点为标准时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注万人(表一),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十年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共增加万人,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攀枝花常住人口总量居全省第19位,占全省的比重为%,比“五普”提高个百分点。 ? 表一:历次普查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情况

资料来源:历次攀枝花人口普查资料 ? (二)常住人口区域分布不均,攀枝花市人口密度提高 ? “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东区人口总量最大,达到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仁和区人口增加最快,仁和区常住人口占攀枝花市比重由“五普”的%上升为%,上升个百分点,东区上升个百分点,西区、米易县、盐边县占攀枝花市比重分别下降、、个百分点。 ? 人口密度是表现人口分布和衡量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一般而言,生产力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的密度会越大,聚集的人口会越多。攀枝花市人口密度由“五普”的每平方公里147人增加到“六普”的163人。东区人口密度一直居攀枝花市各区(县)之首,每平方公里达到2182人,比“五普”增加292人,比人口密度最小的盐边县高33倍。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每平方公里达到151人、102人、64人,比“五普”增加33人、6人、5人。西区每平方公里达到1311人,比“五普”减少67人。 ? (三)城镇人口继续增加,少数民族人口略有增长 ?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经济发达的标志。“五普”以来,攀枝花市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着力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科学引导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城镇化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六普”结果显示,攀枝花市城镇人口达到万人,城镇化率为%,比全省高个百分点。表明攀枝花市城镇化进程得以深入推进,城市对人口的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 ?

安徽省森林城镇建设标准

安徽省森林城镇建设标准 省级森林城镇是指城镇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镇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以下指标并经省绿化委员会批准授牌的乡镇。 一、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和生态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林业、绿化的方针、政策、法规,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城镇森林建设。 二、认真编制森林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予以实施。有具体的阶段发展目标和配套的建设工程。 三、森林城镇建设理念切合实际,自然与人文相结合,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观优美。 四、城镇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乔、灌、花、草等植物合理配置,营造各种类型的森林和以林木为主体的绿地,形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镇森林生态系统。乡土树种数量占城镇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70%以上。 五、淮河以南城镇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淮河以北方城镇达到20%以上;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以上。 六、根据城镇规模,按照城镇生态安全的要求,在城镇周边、城郊区域、重要水源区等生态关键位置,建有相应规模的围城森林或绕城森林,形成城镇森林生态保护屏障。 七、城镇规划建设范围内骨干河流的绿化率达85%以上,林带宽度达到10米以上。城镇道路绿化率达90%以上。 八、城镇建成区内至少建成1处以上较大规模的休闲绿化,基本满足本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 九、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广泛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活动,并建有各类纪念林基地。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5%以上;积极开展生态科普宣传,建有1处以上森林或湿地等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或场所。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人口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跨入新世纪,攀枝花市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迁移和素质等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显示出攀枝花市在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分布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十二五”时期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攀枝花市人口形势及人口发展趋势,对打造百万人口城市,构建富裕幸福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攀枝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十年来攀枝花市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一、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人口总量增加,增长速度减缓 根据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点为标准时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注121.41万人(表一),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十年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共增加12.25万人,增长11.22%,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攀枝花常住人口总量居全省第19位,占全省的比重为1.51%,比“五普”提高0.2个百分点。 表一:历次普查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情况

历次普查常住人口 (万人)增加量 (万人) 每年平均 增加量 (万人) 增长率 (%) 1964年“二普”28.93 1982年“三普”81.5252.59 2.92 5.92 1990年“四普”94.8113.29 1.66 1.91 2000年“五普”109.1714.36 1.44 1.42 2010年“六普”121.4112.25 1.22 1.07 资料来源:历次攀枝花人口普查资料 (二)常住人口区域分布不均,攀枝花市人口密度提高 “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东区人口总量最大,达到36.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30.01%。仁和区人口增加最快,仁和区常住人口占攀枝花市比重由“五普”的18.7%上升为21.44%,上升2.74个百分点,东区上升1.09个百分点,西区、米易县、盐边县占攀枝花市比重分别下降2.23、0.93、0.64个百分点。 人口密度是表现人口分布和衡量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一般而言,生产力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的密度会越大,聚集的人口会越多。攀枝花市人口密度由“五普”的每平方公里147人增加到“六普”的163人。东区人口密度一直居攀枝花市各区(县)之首,每平方公里达到2182人,比“五普”增加292人,比人口密度最小的盐边县高33倍。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每平方公里达到151人、102人、64人,比“五普”增加33人、6人、5人。西区每平方公里达到1311人,比“五普”减少67人。 (三)城镇人口继续增加,少数民族人口略有增长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经济发达的标志。“五普”以来,攀枝花市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着力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科学引导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2008年,在四川省打造攀西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战略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本策划在“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指导下,着重盘点攀枝花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攀枝花的阳光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根据攀枝花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攀枝花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攀枝花;高标准地设计攀枝花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品味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战略统筹 (一)战略思路 “阳光与生态”是资源特点,并不是旅游产品。 目前全国主打阳光特质目的地有海口、日照、西昌、攀枝花,国际上较为著名的有加拿大的埃德蒙顿、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布里斯班,其中除埃德蒙顿、攀枝花、西昌外,其他均是滨海城市,阳光与沙滩、海水结合形成滨海度假类产品,埃德蒙顿的阳光旅游依托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其他条件,并非核心吸引物,西昌目前在和攀枝花同在阳光的照耀下,攀枝花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们回首攀枝花旅游发展历程,可以隐约看到一根主线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这就是基于阳光生态下的健康生

活。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农作物茁壮成长,结出健康的果实;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成为国家级体育运动基地,锻炼健康的体魄; 因为有了阳光,成都的老人们来这里健康过冬; …… 健康,这个比阳光更稀缺的资源才是攀枝花旅游最宝贵的财富。 至此,攀枝花的阳光终于有了落脚点,从产品化的视角去审视健康主题,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战略定位 综合以上分析,对应潜在市场需求与战略导向,将攀枝花现有“中国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概念性定位解读为: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战略路径 通过综合的比选分析,确定攀枝花旅游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明确围绕打造“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观光旅游为辅;以冬季旅游为突破,兼顾其他季节;面向全国塑造品牌,立足周边重点营销”的战略发展路径。 (四)战略目标 终极目标: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近期目标: 中国冬季旅游著名品牌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调整商业结构,优化市场布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城市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特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 2、《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 3、《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78号) 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四川省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川办函[2005]176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五”及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川办发[2003]15号) ; 6、《攀枝花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7、《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8、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第三条规划的区域、范围。 规划的区域为攀枝花市中心城区,包括格里坪、河门口(清香坪)、陶家渡、弄弄坪、瓜子坪、炳草岗、金江及渡仁片区。 规划的范围是大型零售商店、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在空间上,重点规划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和专业特色商业街。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为2007年-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五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和“四个倾力打造”的战略重点,不断改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强对商业领域投资的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品味,扩大我市商业在川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 一、规划期限 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 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 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 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规模 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 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

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 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 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 “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 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 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 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 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 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城市性质 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 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 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

攀枝花平地镇家庭经济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攀枝花平地镇家庭经济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2000年李昌平高喊:“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随之而来的“三农”问题使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农村。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29次提到了“三农”问题,其篇幅之大、比重之高,是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中所不多见的。2008年中央又出台关于“三农”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政府对“三农”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三农”问题依然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三农”问题不能彻底解决,国家就不能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因为全国毕竟有9亿农民,如果他们的温饱和经济状况还依然如故,我们的富裕和繁荣就只能是局部现象。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关注“三农”问题,关注新农村建设也是我们所肩负的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关键字平地镇经济发展 引言2009学年暑假期间,攀枝花学院“李嘉诚感恩行”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假期深入攀枝花8.30地震重灾区—平地镇农村和农户家庭中,对部分农民家庭做了全景式的、写实式的社会调查,全面了解灾区家庭经济生活的真实情况。 此次调查共走访农村家庭66户,这66户家庭遍布平地镇各个村社。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平地镇农村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和震后生活状况。 一、国家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民真正受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这些政策将连续、稳定地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使我国农业和农村呈现出全面、稳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四减免”、“四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农业税和屠宰税。与此同时,国家还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投入: (一)2004年始国家开始实施减免农业税政策,2005年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1

省林业发展总体规划

某省林业发展总体规划 某省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省,建国50多年来,林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省林业发展的前30多年,林业建设主要以木材生产为中心,林业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林产品,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全省森林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状况不断恶化。近20年,特别是1989年以来,生态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生态优先的原则逐步得到确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先后组织实施了“灭荒”造林、“在山上再造一个某省”和“跨世纪绿色工程”等林业发展战略,极大地推动了林业的发展,初步扭转了森林资源持续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的双增长,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林业建设处于恢复和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省委、省政府从我省实际出发,提出了把某省建成沿海发达地区“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和“实现某省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为新世纪我省林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实现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实现我省林业由“恢复和发展阶段”向“可持续发展阶段”跨越,更好地指导今后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林业工作,特制定本总体规划。 一、林业建设主要成就和问题 (一)主要成就 1.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为了加快生态建设步伐,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我省先后实施了以改善生态状况、扩大森林资源为主要目标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如长江防护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

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与此同时,在不同地域的典型森林生态类型区、珍贵野生动植物繁殖区以及其它天然林区,建立了各类自然保护区128处、保护小区7000余个、森林公园74处。这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森林公园的建设,与大面积的面上造林绿化相配套,点面结合,相互补充,基本构建了我省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框架。截至1999年,全省森林面积达1.43亿亩,比1989年增加4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9.7%,比1989年增加18.3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森林蓄积量2.9亿立方米,比1989年增加6100万立方米。由于森林资源显著增加,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为减轻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条件,保持我省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了主导作用。 2.林业产业逐步壮大。按照建立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要求,在狠抓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全省先后启动实施了世行贷款项目造林、速生丰产林基地、油茶丰产林基地、毛竹丰产林基地等一批集约经营的商品林业建设项目,兴办了一批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林产工业企业,林业生产的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林业产业正朝着产供销、贸工林一体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拓宽产业发展领域,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林木种苗花卉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生态产业也有较快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林产品,对满足人们绿色消费需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据2002年统计,各类商品林业基地达6100万亩,林产工业企业5200余家,林业总产值180亿元。林业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林业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山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3.林业支撑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为保障林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了林业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了林木种苗基地建设。新建了一大批林木良种基地、采种基地和重点示范苗圃,提高了造林绿化的良种使用率。二是林业“三防”(即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防止乱砍滥伐

攀枝花市配建标准及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 https://www.360docs.net/doc/567230485.html, 发布时间:2009-10-30 10:51:31 来源:规划编制处选择阅读字体:【大中小】阅读次数: 363

公告 〔2009〕15 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现将《攀枝花市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审批前公示事宜公告如下。 一、公示地点: 攀枝花市公众信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67230485.html,) 攀枝花市规划和建设局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67230485.html,) 攀枝花市规划和建设局办公楼十二楼 二、公示期限:2009年10月29日—2009年11月27日(30天) 三、意见反馈渠道: 在公示期限内通过网上留言或邮寄、送达攀枝花市规划和建设局规划编制处。反馈意见请属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否则不予受理。 联系地址:泰隆商厦东楼十楼1005室邮编:617000 四、联系人:攀枝花市规划和建设局规划编制处 任燕3359379 特此公告 攀枝花市规划和建设局 二○○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攀枝花市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简介 一、规划编制目的: n 促进城市动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提升城市品质,适应城市发展。 n 加强城市机动车辆的停车管理,促进城市停车场系统的建设和完善,适应机动车辆快速增长的趋势。 n 指导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 二、规划范围、规划年限及规划依据 规划范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攀枝花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包括如下6个片区:炳草岗、大

渡口片区;仁和、干坝塘片区;金江、瓜子坪片区;高新、钒钛片区;弄弄坪片区和西区,面积共1 01平方公里。 图1-1规划范围示意 规划年限:2009年—2025年。近期:2009—2011年;中远期:2012—2025年。 规划依据: n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 n 《攀枝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 n 攀枝花市中心城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 n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三、公共停车场分类 城市公共停车场分为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本次停车场规划主要针对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拟分为如下三类: n 配建公共停车场——面向社会停车的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其停车场用地属于建筑物开发用地的一部分。 n 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设置在路外的、面向社会停车的公共停车设施,其用地性质属于社会公共停车场用地。 n 路内公共停车场——设置在道路红线以内、面向社会停车的公共停车设施,其用地性质属于道路用地。 四、交通小区划分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昭通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进行城市建设,促进城乡统筹,编制《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方针,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充分利用昭通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风景旅游优势,预见到将来的发展可能,从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城乡发展。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城市特色,贯彻城市设计的理念,从昭通城市历史特色、山水特色出发,弘扬民族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整体设计,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立足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树立超前规划意识,同时又要强调近期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认真研究城市建设的时序,着重近期、远期结合,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并为城市的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第三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2006);

《云南省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昭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昭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5)》 《昭通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国家、云南省、昭通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文件。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五条规划的空间层次 1. 市域规划范围 昭通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 3. 昭鲁一体化发展规划范围 以昭鲁坝子作为基本单元,包括昭阳区的龙泉、凤凰和太平3个街道,旧圃、北闸、小龙洞、守望、永丰、洒渔、苏家院、布嘎和乐居9个乡镇,鲁甸县的文屏、茨院、桃园和小寨4个乡镇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 2. 规划区范围 昭阳区太平、龙泉、凤凰三个办事处,北闸、旧圃、永丰、小龙洞、守望五个乡镇以及洒渔和苏甲乡的部分地区,规划区总面积约784平方公里。 3. 中心城区范围 北至褐煤工业园区,东至昭通火车站、南至凤凰山、西至旧圃锦屏。规划建设用

2019年最新萧江镇道路绿化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 (1) 第二章项目概况 (2) 一、区位 (2) 二、基地现状 (2) 三、规划范围 (2) 第三章设计依据 (3) 一、发现问题 (3) 二、建议 (3) 三、设计依据 (3) 第四章设计构架 (4) 一、指导思想 (4) 二、设计原则 (4) 三、设计理念 (5) 第五章总体构思 (5) 一、景观构思 (6) 二、景观构想 (6) 第六章种植设计 (8) 一、设计原则 (8) 二、设计目标 (9) 三、具体设计 (9) 四、树种选择 (9) 五、照明设计 (10) 六、景观小品设计 (10) 第七章投资估算 (10)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污染等多种功能,对改善生态状况、优化人居环境、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保护森林既是保护自然资源,也是保护人类自身。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民生态意识,引导民众关心、支持、参与生态建设,大力弘扬生态文明,根据浙绿委[2007]12号文件精神,决定从2008年起在全省组织开展“关注森林”活动,突出重点开展“森林城市(城镇)”创建工作。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实施森林浙江建设战略,2010年平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用3年建成‘绿色平阳’、6年打造‘省级森林城市’、到2020年达到‘国家级森林城市’建设标准”的建设目标。 根据规划平阳县将全面推进水系林带化、通道林荫化、城镇园林化、山地森林化等重点工作,切实打造鳌江、平瑞塘河、平宋塘河三条水网林带和生态湿地,构筑平阳境内以高速公路、104国道、57省道为主的“两横四纵四连”交通绿廊,建设昆阳城东东门山、古盘山、城南九凰山、隆山、城北公园;鳌江城西荆溪山、城东九岗山;水头卧牛山等多个城市公园,推进水头、万全、麻步、萧江等重点乡镇的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建设和荒山绿化,培育西湾、宋埠、鳌江沿海防护林和顺溪、青街、南雁、山门及南麂生态景观林区,形成“一轴、一带、三环、六区、十线、百村”的县域城市森林布局结构体系。 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2.3%、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7.1%、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4平方米以上,构筑“青山、碧水、蓝天、绿地”的城市环境格局,努力形成“让城市融入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的生态新平阳。 萧江镇以创建“花园式城镇”为目标,近年来不断加强了城镇的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建设,逐步实现了预定目标。萧江收费站作为平阳北港片区高速公路的主要入口,是萧江镇门面的直观展示,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萧江镇的形象,给过往的游客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资料.docx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 ~2030 年)》(2017 年修编版本 )公示说明 一、规划期限 近中期2011 年— 2020 年(扣除已实施年份 ) 远期2021年—2030 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 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 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 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 林公园,总面积 1939.46 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规模 预测 2020 年市域人口 143 万人,城镇人口 105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 73.43%;2030 年市域人口 155 万人,城镇人口 127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 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 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 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

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 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 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 “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 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 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 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 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 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城市性质 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 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20 年城市人口91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 平方米 /人; 2030 年城市人口109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 平方米 /人。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 12月20日周六 攀枝花市,四川省省辖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名命名的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北距成都749km,南至昆明351km,西连丽江,东接昭通。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攀枝花面积 7440平方公里,人口123万,2012年,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740.03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次于成都居全省第二。攀枝花市辖三区两县。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移民城市,攀枝花是四川省除成都外唯一的劳动力输入城市,流动人口高达30万。城市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0.1%,是成渝地区城市化率仅次于成都的城市。 攀枝花市是四川一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宝库,有着丰富的矿产、水力和农业资源,综合竞争力高于绵阳、德阳等城市,半山地区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良草场;高山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林木可采伐量达一千七百万立方米。同时也是川西南,滇西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攀枝花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钒钛之都”、“中国块菌之乡”、“中国苴却砚之乡”、“国家创业城市”、“国家首批新型工业产业化基地”等称号。世界卫生组织将长春、成都、攀枝花列为中国第二批健康城市试点项目 2013年,攀枝花人均GDP65066.21元,位居四川第一。 别名:渡口、钢城、中国钒钛之都政府驻地:东区电话区号:0812 下辖地区: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有16个街道办事处、44个乡镇、130个社区居委会、352个村民委员会。号称是有米(易)有盐(边)有东(区)西(区),天时地利占人(仁)和,因此被人称为最和谐的城市。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23.99亿元,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21.49亿元,第二产业386.63亿元,第三产业115.87亿元。各区县GDP分别为:东区237亿元;西区64.98亿元;仁和区100.05亿元;米易县59.59亿元;盐边县69.01亿元。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210.3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0.1%。 工业布局总体规划 东区:以服务业为主,重点发展钢铁制品业、二次资源利用、机械加工业和部分都市型工业。

攀枝花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攀枝花《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一、主要指标对比分析 攀枝花与国家、省森林城市指标的对比分析 根据目前攀枝花森林城市建设实际情况,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分为已达指标、易达指标和不可达指标三类,进行攀枝花市森

林城市建设指标的可达性。 (一)已达指标分析 在25项指标中已达指标9项,具体有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郊区森林公园、科普知识教育基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生态科普活动次数、创森的支持率和古树名木保护率等指标。 (二)易达指标分析 易达标指标虽然与目标有一定距离,但通过努力容易达到。根据攀枝花的实际情况,易达指标共11项,分别是郊区森林覆盖率、立体绿化、贯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态廊道、道路绿化率、水岸绿化率、自然保护区及重要的森林湿地保护、保护区面积比例、休闲绿地、创森的市民知晓率、乡村绿化、特色生态产业等,通过努力可以在近期或2015年前达到国家级森林城市建设指标要求。 (三)难以达到的指标分析 目前攀枝花难以达到的指标有城市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乡土树种使用率和城市森林的自然度等4项。 攀枝花城市处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薄,砂石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差,生态容量低,造林难度大,形成典型的稀树灌草丛,这是城市森林覆盖率增加的主要制约因素。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近年来攀枝花市公共绿地面积的增加速度与全市人口增长速度基本持平,限制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量,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 m2,与2007年相当,离国家森林城市

创建指标存在距离。 攀枝花城市属中亚热带地理位置下南亚热带气候环境。根据攀枝花乡土树种调查和多年荒山造林及城市绿化的实践经验,对乡土和引种成功的木本植物进行了初步筛选,云南松、攀枝花、番石榴等94种本土木本植物和台湾相思、木麻黄、三角梅等72种引种木本植物可作为攀枝花城市森林建设的主要树种使用。攀枝花城市森林建设应考虑所处的气候带和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群落,以南亚热带森林植被类型为主,以当地乡土植物种类为基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适应当地环境,保证城市森林群落的成功建设。 (四)不可达指标分析 不可能达到的指标有城市郊区农田林网1项。攀枝花市地形破碎,沟谷纵横,境内土地92%为山地,河谷坝区面积小,以山地农业为主要特征,主要发展特色水果、早春蔬菜、优质烤烟、畜禽四大农业优势产业,粮食常年播种面积小,仅保持在60万亩,不可能按国家标准的农田林网要求建设。建议该指标不作为攀枝花森林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 二、规划定位及理念 (一)规划定位 特色定位:山青、水秀、林茂、花香 功能定位:生态、宜居、康养 主题定位:打造花城特色,建设森林城市,塑造“山川壮丽、林茂花繁,生态、宜居、康养”的现代城市新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