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甲苯二胺标准

间甲苯二胺标准
间甲苯二胺标准

间甲苯二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间甲苯二胺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二硝基甲苯加氢生产过程中,由甲苯二胺经脱邻、脱焦后分离制得的间甲苯二胺。

结构式:

(2,4-TDA)(2,6-TDA)

分子式: C7H10N2

相对分子质量: 122.17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由以下文件支持。(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 12463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3质量要求

间甲苯二胺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间甲苯二胺质量要求

项 目指 标

等级合格品

外观常温下为浅黄色固体

间甲苯二胺(MTD),% ≥99.0

焦油,%≤0.02

邻甲苯二胺(OTD),% ≤0.10

水,ug/g≤300

异构比(2,4TDA/2,6TDA)80.0±1/20.0±1

其它,%≤0.80

4采样

4.1采用T3325连续采出的甲苯二胺产品。

4.2间甲苯二胺的采样,应按GB/T 6678和GB/T 6680规定进行。

4.3采样瓶应为耐130℃温度的带硅橡胶塞无色玻璃瓶,干燥清洁。采样两瓶,每瓶采样量不少于100g,一瓶供检验用,一瓶供留样备查。采样瓶上应贴有标签,注明产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采样日期。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

常温下,切开1cm表面层,目视观察。

5.2 间甲苯二胺和邻甲苯二胺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

5.2.1 方法提要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产品中间甲苯二胺(OTD)、邻甲苯二胺(MTD)。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在适宜的色谱条件下,对试样进行气相色谱分离和测定,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

5.2.2 试剂

5.2.2.1 二氯甲烷:分析纯

5.2.3 仪器和材料

5.2.3.1 气相色谱仪: 装有FID和分流/不分流进样口

5.2.3.2 毛细管色谱柱:HP-5(Crosslinked 5% PHME Siloxane) 30m×0.32mm×0.25μm

5.2.3.3 色谱工作站

5.2.3.4 微量注射器

5.2.3.5 沙浴

5.2.4 色谱条件

5.2.4.1设置色谱仪条件

柱温:初温100℃

初始保持时间:0

升温速率:10℃/min

终温:130℃

终温保持时间:5min

升温速率:30℃/min

终温:275℃

终温保持时间:2min

进样口温度:250℃

检测器温度:300℃

柱前压:10psi

载气:N2

柱流速:1.8mL/min

辅助气流速:30mL/min

氢气流量:30mL/min

空气流量:400mL/min

分流比:50:1

* 以上条件为参照条件,在保证分辨率和灵敏度的前提下可根据色谱仪进行适当调整。

5.2.5 测定步骤

5.2.5.1将所取样品,在130℃沙浴上熔解,摇匀。

5.2.5.2取熔融混匀的样品0.5ml, 溶解于5mL二氯甲烷,混匀。

5.2.5.3在设定的操作条件下,待仪器基线稳定后,注射1μl溶解试样至气相色谱仪,出峰顺序依次为:OTD、2,5-TDA、MTD。

典型气相色谱图见下图。

其中:

1——溶剂;

2——OTD;

3——2,5-TDA;

4——MTD。

5.2.6 计算

样品中各组分面积百分数即为其质量百分含量。

对样品进行两平行测定,取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5.2.7 允许差

间甲苯二胺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应不大于0.20%。

5.3 异构比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5.3.1方法提要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产品中间位异构比。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在适宜的色谱条件下,对试样进行气相色谱分离和测定,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

5.3.2 试剂

5.3.2.1二氯甲烷:分析纯

5.3.3. 仪器和材料

5.3.3.1 气相色谱仪: 装有FID和分流/不分流进样口

5.3.3.2 毛细管色谱注:DB-35MS 30m*0.25mm*0.25μm

5.3.3.3 色谱工作站

5.3.3.4 微量注射器:10ul

5.3.4 测定步骤

5.3.4.1设置色谱仪条件:

柱温:初温170℃

初始保持时间:15 min

升温速率:10℃/min

终温:270℃

终温保持时间:8min

进样口温度:270℃

检测器温度:280℃

柱前压:9psi

载气:N2

柱流速:0.4ml/min

辅助气流速:25ml/min

氢气流量:40ml/min

空气流量:400ml/min

分流比:50:1

* 以上条件为参照条件,在保证分辨率和灵敏度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5.3.4.2 准备好工作站。

5.3.4.3 将所取样品,在130℃沙浴上熔解,摇匀。

5.3.4.4 取熔融混匀的样品0.5ml, 溶解于5mL二氯甲烷,混匀。

5.3.4.5 在设定的操作条件下,待仪器基线稳定后,注射0.4μl溶解试样至气相色谱仪。出峰顺序依次为:3,4-TDA、2,3-TDA、2,5-TDA、

2,4-TDA、2,6-TDA。

典型气相色谱图见下图。

其中:

1——溶剂;

2——3,4TDA;

3——2,3TDA;

4——2,5TDA;

5——2,4TDA;

6——2,6TDA。

5.3.5 计算

对样品进行两平行测定,取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5.3.6 允许差

异构比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应不大于0.20%。

5.4 微量水的测定--卡尔费休法

5.4.1 方法提要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采用产品中微量水。采用卡尔费休法,在一定温度下将样品中的水分蒸出,用氮气(N2)作为载体,带到卡尔费休水份仪滴定杯中进行滴定。

5.4.2 试剂

5.4.2.1 无水甲醇:分析纯

5.4.2.2 卡氏试剂:3.0mg/ml

5.4.3 仪器和材料

5.4.3.1 卡尔费休水份仪

5.4.3.2 卡氏炉

5.4.3.3 高纯氮气 

5.4.3.4 取样瓶:10ml(带密封盖)

5.4.4 测定步骤

5.4.4.1 将所取样品,在130℃沙浴上熔解,摇匀。

5.4.4.2 取1g(称准至0.001g)样品于干燥的取样瓶中,密封。

5.4.4.3 将卡式炉与卡尔费休水分仪连接好,打开氮气钢瓶。

5.4.4.4 将卡氏炉电源打开,设定加热温度110度。

5.4.4.5卡氏炉达到设定温度后,炉中放置一空的密封取样瓶,打开氮气开关进行吹扫,设定气体流量:55毫升/分,进行预滴定。

5.4.4.6 预滴定完成后,更换样品瓶进行样品测定。

5.4.5 结果计算

卡尔费休仪自动输出分析结果(%)

对样品进行两平行测定,取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5.4.6 允许差:

水含量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应不大于0.002%,

5.5 焦油含量测定——色谱法

5.5.1 方法提要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产品中焦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在适宜的色谱条件下,对试样进行气相色谱分离和测定,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

5.5.2 试剂

5.5.2.1 二氯甲烷:试剂纯

5.5.3 仪器

5.5.3.1 气相色谱仪: 装有FID和分流/不分流进样口

5.5.3.2 毛细管色谱柱:HP-5(Crosslinked 5% PH ME Siloxane) 30m*0.32mm*0.25μm

5.5.3.3 色谱工作站

5.5.3.4 微量注射器: 10ul

5.5.4 测定步骤:

5.5.4.1 设置色谱仪条件:

初始柱温:100℃

初温保持时间:1min

第一级升温速率:15℃/min

第一级终温:250℃

第一级终温保持时间:5min

第二级升温速率:10℃/min

第二级终温:300℃

第二级终温保持时间:7min

进样口温度:280℃

检测器温度:320℃

柱前压:10psi

载气:N2

柱流量:1.6ml/min

辅助气流量:20ml/min

氢气流量:40ml/min

空气流量:400ml/min

分流比:40 :1

* 以上条件为参照条件,在保证分辨率和灵敏度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5.5.4.2 准备好工作站。

5.5.4.3 将所取样品,在130℃沙浴上熔解,摇匀。

5.5.4.4 取熔融混匀的样品0.5ml, 溶解于5mL二氯甲烷,混匀。

5.5.4.5 在设定的操作条件下,待仪器基线稳定后,注射0.5μl溶解试样至气相色谱仪。出峰顺序依次为:OTD、2,5-TDA、MTD 、焦油。

典型气相色谱图见下图。

其中:

1——溶剂;

2——OTD;

3——2,5TDA;

4——MTD;

5——焦油。

5.5.5 结果计算:

样品中焦油面积百分数即为其质量百分含量。

对样品进行两平行测定,取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5.5.6 允许差

焦油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应不大于0.002%。

6 检验规则

当检验结果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采取试样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时,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或由供需双方商定的法定质量检验机构进行仲裁检验。

7 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

7.1 标志

产品包装容器上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标志应能防水,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商标、批号、净重、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及符合GB 190的有毒标志和安全说明。

每批出厂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质量要求,并附检验报告单和产品合格证,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检验结果以及本标准编号等。

7.2 包装

产品以铁桶包装,每桶净含量200kg±0.4kg,其他包装可与用户协商确定。产品包装应符合GB 12463及危险化学品包装的相关规定。

7.3 贮存和运输

本品是毒害品,可燃烧,应按GB 15603规定密闭贮存于阴凉、干燥并具有良好通风的库房内,切勿日晒和雨淋,不可与易燃物放在一起,远离火源和热源。

产品搬运时须戴劳动保护用具,应轻取轻放,不可撞击,避免发生泄漏和中毒等事故。严禁日晒、雨淋、倒置。其铁路和公路运输应符合GB 12463中的有关规定。

8 安全

8.1本品属6.1类毒害品。

8.2本品常温下为浅黄色固体,遇明火能燃烧。溶于水、乙醇、乙醚。密度: 1.04 g/cm3 at 21 °C;熔点:88℃-96℃;沸点:283℃;蒸气压:<1mm Hg at 100℃;闪点:140 °C;自燃点:842 °F(450°C);毒性:经口毒性:LD50(大鼠)= 212 mg/kg。

危险化学品间二甲苯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间二甲苯危险特性 标识中文名:1,3二甲苯;间二甲 苯 英文名:1,3-xykene;m-xylene 分子式:C8H10 分子量:106.17 UN编号:1307 危规号:33535 RTECS号: CAS号: 108-38-3 理化性质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熔点/℃ -47.9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 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物。 沸点/℃ 139 相对密度(水=1) 0.86 饱和蒸气压/kpa 1.33 (28.3℃) 相对密度(空气=1) 3.66 临界温度/℃ 343.9 燃烧热(kJ.mol-1) 4549.5 临界压力/Mpa 3.54 最小引燃能量/mJ 燃烧爆炸危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 CO CO2 闪点/℃:25 聚合危害:不聚合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1.1-7.0 稳定性:稳定 引燃温度/℃ 525 禁忌物:强氧化剂

险性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毒性接触限值:中国MAC 100mg/m3 美国TVL-TWA OSHA 100ppm,434mg/m3 ACGIH 100ppm,434mg/m3 TLV-STEL ACGIH 150ppm,651mg/m3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高浓度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蹣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急救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和清水彻底冲洗。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防护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个体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甲苯二胺生产工艺

甲苯发生取代反应是亲电反应,电子云密度越高,反应越容易发生,甲苯上甲基具有推电子效应,会使甲基所连得碳上电子云密度偏低,邻位的密度偏高,又因为电子云有传递作用,所以间位的电子云密度低,对位的密度高。甲苯在发生取代反应时邻位和对位上的氢原子表现出活泼性,所以甲苯容易在邻位或对位反应。 甲苯发生取代反应时,只有甲基的邻位和对位上会发生反应,而间位上不发生反应。 二硝基甲苯 如果原料为邻位和对位硝基甲苯的混合物,那么将获得2,4-和2,6-二硝基甲苯的异构混合物,如果原料为对硝基甲苯,将会只生产出2,4-二硝基甲苯。 以甲苯为基础原料合成甲苯二胺,需经过一段硝化反应,结晶分离后才经过二段硝化反应、还原反应 (1)硝化反应使用25%~30%至55%~58%的硝酸硫酸的混合酸与甲苯反应,可生成二硝基甲基,本过程分为一段硝化和二段硝化。一段硝化使之生成一硝基甲苯,反应比较容易进行,而二段硝化反应条件则要苛刻得多,硝酸在混酸中的比例必须加大,通常它与硫酸的混合比例将达到60%。生成的二硝基甲苯应经过无离子水进行水洗、碱洗等后处理步骤,脱除重金属等杂质进行提纯,如若要生产2,4-TDI,在硝化产物阶段就应该采用结晶等方法将2,4-二硝基甲苯从混合物中单独分离出来。 (2)还原反应在二硝基甲苯中间体中中加入甲醇溶剂和2%(质量)雷尼镍(RaneyNi)催化剂的悬浮液,采用中压连续加氢法,在100℃下反应,生成物一部分进行循环,一部分则除去催化剂后蒸馏而获得二氨基甲苯中间体。早期采用的硫酸铁粉还原法,因收率低、铁粉废渣污染等原因,现已逐渐被淘汰。 甲苯混酸硝化的混合硝基甲苯原料定额消耗:甲苯(98%)800kg/t,硝酸(98%)470kg/t,硫酸(92.5%)450kg/t,烧碱(42%)100kg/t 2,4-二硝基甲苯由对硝基甲苯硝化而得:原料消耗定额:对硝基甲苯774kg/t、硫酸(95.5%)785kg/t、硝酸(98%)362kg/t

2,5-二氨基甲苯

2,5-二氨基甲苯化学品安全 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2,5-二氨基甲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2,5-diaminotoluene 中文名称2:甲苯-2,5-二胺 英文名称2:toluene-2,5-diamine 技术说明书编码:652 CAS No.:95-70-5 分子式:C7H10N2 分子量:122.17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可引起中毒。对呼吸道、粘膜、皮肤有刺激性。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结晶。 熔点(℃):64 沸点(℃):274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上限%(V/V):无资料 爆炸下限%(V/V):无资料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热苯。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染料中间体。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PX工艺流程的选择

为某一大型综合化工企业设计一座采用清洁生产工 艺制取对二甲苯(PX)的分厂 1 对二甲苯的主要生产工艺 对二甲苯(PX)是石化工业的基本有机原料之一,主要用于生产对苯二甲酸(PTA)及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分别占PX消费量的80%和12%左右,这两 种单体又是生产聚酯纤维和聚酯塑料的原料。此外,对二甲苯在医药、香料、油墨、农药、染料以及溶剂等领域也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近年来,尤其随着聚酯纤维的迅速发展,对二甲苯的需求量也同益增长,我国呈现出对二甲苯供不应求、价位居高不下的局面。在各种来源的芳烃原料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甲苯,通过石油馏分催化重整和蒸汽裂解生产的芳烃,及煤液化或煤气化法制得的芳烃中,都可以得到大量的甲苯。在苯、甲苯、二甲苯中甲苯来源最为充足,但其工业用途远不如苯和二甲苯,故造成甲苯相对过剩。占芳烃总量40%的甲苯还未得到充分利用,大部分用作溶剂和汽油调和剂,但由于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环保的重视,其用量已日趋减少。因此,将甲苯最大限度的转化为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的对二甲苯成为石油化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1.1由石油制备 原油首先被蒸馏切割成许多有不同沸程的馏分,对于甲苯和二甲苯的生产最重要的馏分一般称为“直馏轻质石脑油",并包括比戊烷重直至终沸点在105℃至170℃之间变化的所有原油组分,该馏分是传统的用作生产石油轻芳烃的原料。由石脑油生产二甲苯的过程是,首先生产石油芳烃BTX(苯、甲苯、二甲苯)馏分,然后经过芳烃转化将其他轻芳烃转换成二甲苯,然后从二甲苯中分离出对二甲苯。 1.1.1BTX的制取 将石脑油转化成粗BTX有两种方法,即催化重整和催化裂化。得到的粗BTX 是芳烃和非芳烃的混合物,经过液一液萃取法、萃取蒸馏、共沸蒸馏、选择性吸附、结晶分离和络合分离等方法得到各种纯的芳烃。催化重整就是把石脑油中的环烷烃转化成芳烃和把烷烃转化成芳烃或燃料气。1940年发展了催化重整以来,该法有了极大的发展。这是因为1949年美国UOP公司发明了活性高稳定性好的铂催化剂,提高了芳烃转化率,加长了开车周期,使该法成为制取高辛烷值汽油和芳烃的主要炼油工艺。八十年代初期用该法提供的BTX占世界芳烃总量的65%。重整方法有:铂重整、铼重整、麦格纳重整、强化重整、法国石油研究院催化重整、超重整等。 1.1.2芳烃转化 将需求量相对较少的甲苯和C9芳烃转换为二甲苯,可采用甲苯歧化烷基转 移工艺、二甲苯异构化工艺以及甲苯.甲醇烷基化工艺等。 (1)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 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工艺实质上是指芳烃之间相互转化的一种技术,

国际上间二甲苯的发展概况

国际上间二甲苯的发展概况 2004年世界上邻二甲苯的总生产能力约为441万吨/年,产量约为348万吨/年,装置平均开工率约为78.9%,其中亚洲地区的生产能力为216万吨/年,产最为180万吨/年,装置平均开工率约为83.0%,产能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邻二甲苯生产国,生产能力约为53.4万吨/年,约占世界邻二甲苯总生产能力的12.1%。 2004年世界上最大的邻二甲苯生产商是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公司,其生产能力为49.0万吨/年,约占世界总产能的11.0%[1];其次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其生产能力为40万吨/年,约占总产能的9.0%。2004年世界邻二甲苯的总消费量约为324.6万吨,总体低于供应量。 目前,世界上用于生产苯酑的邻二甲苯占其总消费量的94%,苯酐的产能及消费量代表着邻二甲苯的消费量的增减。据美国SRl咨询公司分析[2],2004年世界邻苯二甲酸酐需求的年均增长速度为4%-5%,预计未来几年仍将继续以这一速度增长。在未来几年,由于邻二甲苯受下游产品需求的变化,各国、各地区生产能力将有所改变:由于美国苯酐需求疲软,邻二甲苯消费量缩,生产能力变小;欧洲及亚洲生产能力及消费量有所上升,预计到2008年,世界邻二甲苯的总生能力将达到460.3万吨,总消费量将达到约395.8万吨。 2.1美国 截止到2001年1月1日,BP公司和Koch工业公司是美国间二甲苯的生产厂家,两家生产能力共计267kt/a,见表1-1。 表1-1美国间二甲苯生产厂家 BP(当时的Amoco)在1977年开始生产高纯度间二甲苯(大于98. 5%),当时投产能力为80kt/a ,之后扩至100 kt/a,最后生产能力达到217 kt/a,其产品运至伊利诺斯州Joliet用于生产间苯二甲酸。Koch工业公司在1998 年涉及MX 业务,采用Sorb ex 工艺,装置生产能力为50 kt/a ,产品供给Eastman化学公司在田纳西州Kingsport的70kt/a的IPA装置。美国大部分MX用于生产IPA,少量MX用于生

粗苯加工工艺流程图

第一节粗苯精制苯基本原理 精苯车间加工的原料是外购粗苯和轻苯。其主要组分是苯及同系物、苯、甲苯、二甲苯等占80%—95%,此外还有脂肪烃、环烷烃、不饱合化合物以及少量硫化物、吡啶碱类、酸类如洗油的低沸点馏份。 粗苯的各种主要组份皆在180℃前馏出。 由于粗苯、轻苯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混合物,故其本身用途不大、但经加工以后所得的多和纯产品的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粗苯精制的目的在于获得尽可能多的苯族纯产品,同时对其它组份尽可能加以综合得用。 (一)硫酸洗涤净化法基本原理 粗苯中含有5—12%的不饱合化合物及其它杂质,并主要分布在14℃以后和79℃以前馏出物中。 粗苯经两苯塔是除去140℃以后重苯中的不饱合化合物,以获得轻苯和重苯两种产品。 轻苯初馏的目的是切除79℃以前不饱合化合物及二硫化碳。所得混合馏份还含有与苯族产品沸点相接近不饱合化合物及硫化物杂质,可以采用化学方法加以净化。 1、经常使用的是硫酸洗涤净化法,其主要化学方法如下: (1)不饱合化合物的聚合反应 不饱合化合物在硫酸作用下很容易发生聚合反应,低沸点化合物易生成粘度大,不溶于混合份及硫酸的极深度的聚合物。引起化合物的夹带损失。所以必须先经过初馏除去低沸点不饱合化合物。高沸点不饱合化合物聚合程度较差,一般只生成可溶混合份的二聚物,三聚物。 (2)加成反应 硫酸各不饱合化合物还能生成酸式脂和中式脂,前者溶于硫酸中,后者溶于混合份中。低沸点不饱合化合物与硫酸生成中性脂,在吹苯中,中性脂加热分解,放出腐蚀设备的酸性物质,故初馏时尽可能地把低沸点物质清除。 (3)清除噻吩反应 噻吩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能和高沸点不饱合化合物共聚生成溶于混合物的共聚物,反应迅速完全,噻吩还能直接溶于硫酸中,但溶解速度很慢。 (4)苯族烃和不和化合物共聚反应 苯族烃在浓酸的催化作用下和不饱合化合物发生共聚反应生成能溶解于混合物的共聚物。(5)苯族烃的磺化反应 苯族烃与浓硫酸作用能发生磺化反应而造成苯族烃的损失。 2、影响硫酸洗涤的方要因素 (1)反应温度 最适宜的反应温度为35—45℃,温度过低反应缓慢而达不到净化要求,温度过高苯族烃磺化反应以及不饱合化合物的共聚反应加剧,因而使苯族烃损失增加。 (2)硫酸浓度 硫酸浓度过低达不到净化要求,浓度过高磺化反应加剧,苯族烃损失增加,因此先择较适宜的硫酸浓度为93—95%。 (3)硫酸和混合份的比例 在保证洗涤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酸油比例愈小愈好。不仅降低酸耗,而且可以减轻苯族烃的磺化反应。 (4)反应时间 酸洗净化反应所需时间与反应温度、硫酸浓度、酸油化、搅拌合程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反应时间为十分左右,时间过短,反应效果差,势必增加酸耗,时间过长,磺化反应加剧,苯族烃损失增加,所以反应器必须立即加水,使浓硫酸反应终止。

环境风险二甲苯

前言 重庆九龙皮件厂是重庆市大渡口区摩托车配件生产的重要企业,已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八桥镇互助工业园区互助二村内租赁现有库房(建筑面积为1410m2),从事摩托车缸头铝件的喷涂加工。地理位置见图1。该企业于2004年3月以喷涂加工内容补办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并通过了大渡口区环境保护局的项目审批和竣工验收。由于重庆九龙皮件厂在喷涂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以二甲苯为主的有毒有害稀料,因此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152文《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和重庆市大渡口区环境保护局渡环发[2006]7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管理补办环境风险评价的补充通知》的要求,该厂应补作该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2006年1月18日,重庆九龙皮件厂正式委托我公司作该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我公司环境评价人员在原生产规模及生产工艺不变的前提下,编制完成了《重庆九龙皮件厂喷涂加工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报告》,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大渡口区环境保护局审核。

1、总论 1.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2004年12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 (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2002年10月13日); (11)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1月26日);(12)《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2001年12月30日);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 (14)《重庆市主城“蓝天行动”实施方案(2005—2010年)》; (15)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88号《重庆市主城尘污染防治办法》; (1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152文《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1)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 、HJ/T2.4-1995); (2)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3)国家环保局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1)重庆市大渡口区环境保护局渡环发[2006]5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管

间甲苯二胺标准

间甲苯二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间甲苯二胺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二硝基甲苯加氢生产过程中,由甲苯二胺经脱邻、脱焦后分离制得的间甲苯二胺。 结构式: (2,4-TDA)(2,6-TDA) 分子式: C7H10N2 相对分子质量: 122.17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由以下文件支持。(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 12463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3质量要求 间甲苯二胺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间甲苯二胺质量要求 项 目指 标 等级合格品 外观常温下为浅黄色固体 间甲苯二胺(MTD),% ≥99.0 焦油,%≤0.02 邻甲苯二胺(OTD),% ≤0.10

水,ug/g≤300 异构比(2,4TDA/2,6TDA)80.0±1/20.0±1 其它,%≤0.80 4采样 4.1采用T3325连续采出的甲苯二胺产品。 4.2间甲苯二胺的采样,应按GB/T 6678和GB/T 6680规定进行。 4.3采样瓶应为耐130℃温度的带硅橡胶塞无色玻璃瓶,干燥清洁。采样两瓶,每瓶采样量不少于100g,一瓶供检验用,一瓶供留样备查。采样瓶上应贴有标签,注明产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采样日期。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 常温下,切开1cm表面层,目视观察。 5.2 间甲苯二胺和邻甲苯二胺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 5.2.1 方法提要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产品中间甲苯二胺(OTD)、邻甲苯二胺(MTD)。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在适宜的色谱条件下,对试样进行气相色谱分离和测定,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 5.2.2 试剂 5.2.2.1 二氯甲烷:分析纯 5.2.3 仪器和材料 5.2.3.1 气相色谱仪: 装有FID和分流/不分流进样口 5.2.3.2 毛细管色谱柱:HP-5(Crosslinked 5% PHME Siloxane) 30m×0.32mm×0.25μm 5.2.3.3 色谱工作站 5.2.3.4 微量注射器 5.2.3.5 沙浴 5.2.4 色谱条件 5.2.4.1设置色谱仪条件 柱温:初温100℃ 初始保持时间:0 升温速率:10℃/min 终温:130℃ 终温保持时间:5min 升温速率:30℃/min 终温:275℃ 终温保持时间:2min

间二甲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开封大学 学生毕业论文 题目间二甲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年级09及专业有机化工班1班 学生姓名徐红松起止时间3-20 — 指导教师王明瑞职称教师 年月日

目录 论文摘要 (2) 一、间二甲苯MX (3) (一)MX的结构及性质 (3) 1.结构 (3) 2.物理性质 (3) 3.化学性质 (3) (二)MX的用途 (3) (三)MX危害性 (5) 二、间二甲苯的分离工艺 (5) (一)吸附法分离 (5) (二)络合法分法 (6) (三)磺化水解法 (7) 三、间二甲苯的发展状况及市场展望 (7) (一)国外发展状况 (7) (二)国内发展状况 (8) (三)生产现状 (9) (四)市场需求 (11) (五)发展前景 (11) 四、小结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间二甲苯的性质、用途、危害及其分离工艺,重点对其分离工艺进行了阐述,主要有络合分离法、吸附分离法及磺化水解法等,同时也综述了间二甲苯的发展历史和特性,阐明了发展间二甲苯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间二甲苯合成络合吸附分离

间二甲苯及其发展技术与发展前景 (09有机一班徐红松) 一、间二甲苯MX (一)MX的结构及性质 1.结构 间二甲苯又名1,3-二甲苯,分子式: C 8H 10 ,为苯的同系物之一,与1,2-二甲 苯和1,4-二甲苯互为同分异构体,其结构式为: 、, 1.物理性质 间二甲苯是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气味。熔点:-48 °C,沸点:139 °C,密度:0.86 g/mL。 2.化学性质 间二甲苯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能够发生磺化、硝化、卤代等取代反应。与三氧化铬作用生成异钛酸,可与空气氧化反应生成羧酸。其蒸气会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强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1,3-二甲苯易燃易爆,又有一定毒性,使用时应特别小心,它进行磺化、硝化、卤代等取代反应时,因为空间位阻的问题,产物主要为4位取代物;氧化产物为1,3-苯二甲酸盐;由于甲基的推电子效应,1,3-二甲苯也可以在强路易斯酸的催化下发生各类傅-克反应。 (二)间二甲苯的用途 MX主要有以下应用:第一做异构化的原料, 生产PX和OX;第二作溶剂或调和汽油的组分;第三生产树脂和精细化工产品。其中利用MX 生产其衍生物是新兴开发的用途,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MX 可以生产下述产品。 1.间苯二甲酸(IPA) MX通过氧化反应可以制取IPA。IPA 的最大应用是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 这种树脂可以应用在建筑、交通和海洋领域。IPA 可以提高树脂材料的强度、韧性、抗疲劳和抗腐蚀性。IPA 第二大应用是作为表面涂料, 它可以和多羟基醇反应生

2,4-二氨基甲苯

2,4-二氨基甲苯化学品安全 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2,4-二氨基甲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2,4-diaminotoluene 中文名称2:甲苯-2,4-二胺 英文名称2:toluene-2,4-diamine 技术说明书编码:651 CAS No.:95-80-7 分子式:C7H10N2 分子量:122.17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可引起中毒。对粘膜、呼吸道及皮肤有刺激性。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喘息。引起皮肤湿疹。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针状或菱形结晶。 熔点(℃):99 沸点(℃):280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0.13(106.5℃))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5 闪点(℃):无资料 引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上限%(V/V):无资料 爆炸下限%(V/V):无资料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是有机合成原料之一,可制取甲苯二异氰酸酯。也用作染料中间体、毛发染黑

二甲苯及混和二甲苯的生产工艺、性能、用途和产业链

3.4二甲苯及混合二甲苯 1 3.4.1二甲苯及混和二甲苯的生产工艺、性能与用途 (3) 3.4.1.1二甲苯及混和二甲苯生产工艺路线 (3) 3.4.1.2二甲苯及混和二甲苯各工艺路线的比较分析 (3) 3.4.1.3二甲苯及混和二甲苯的性能与用途 (3) 3.4.2二甲苯及混和二甲苯产品链结构及技术分析 (4) 3.4.2.1二甲苯及混和二甲苯下游产品链 (4) 3.4.2.2二甲苯及混和二甲苯产品链技术分析 (4)

3.4.1二甲苯及混和二甲苯的生产工艺、性能与用途 3.4.1.1二甲苯及混和二甲苯生产工艺路线 1. 二甲苯的来源及生产工艺路线 工业上二甲苯的来源有4种,即催化重整油、蒸汽裂解汽油、甲苯歧化和煤焦油,前一种来自石油,后一种来自煤。 这4者也是混二甲苯的来源。 1.1催化重整油、蒸汽裂解汽油和煤焦油中提取二甲苯及混合二甲苯 催化重整过程包括了加氢处理和催化重整两大部分,可以处理多种原料。经过催化重整过程,原料中的环烷烃转化成为芳烃,烷烃转化为芳烃或燃料气。裂解汽油是生产乙烯的副产品。典型的裂解汽油含有质量分数0.5到0.8的芳烃成份。由于裂解汽油中含有二烯烃等易聚合成胶状物的极活泼化合物,在裂解汽油进一步加工前必须先加氢处理。煤焦化的主要产品是焦炭,收率为65%到75%,同时放出25%到35%的煤焦气。煤焦气由煤气、焦油和水组成,其中焦油中含有甲苯和二甲苯。以前我国的芳烃原料中,焦油芳烃所占比例较高。 1.2芳烃联合装置生产二甲苯及混合二甲苯 典型的芳烃联合装置通常包括石脑油加氢、催化重整、裂解汽油加氢、芳烃抽提、芳烃分馏、歧化、异构化或吸附分离等装置。其中芳烃转化装置主要包括甲苯歧化制苯和二甲苯,或甲苯与C9芳烃歧化与烷基转移制苯和二甲苯,以及二

2-甲基对苯二胺合成工艺的研究

2-甲基对苯二胺合成工艺的研究 医药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生:陈骁国 摘要:在系统介绍2, 5-二氨基甲苯基本合成方法的基础上,以经济、环保和新型工业化作要求, 重点评述了各种方法的工艺特点、研究中的技术进展以及实施商品化生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以邻甲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偶合、还原氢解是合成2, 5-二氨基甲苯及其系列产品优先的技术路线。 关键词:2, 5-二氨基甲苯;合成工艺; 1 前言 自20世纪纪初2-甲基对苯二胺系列物质的出现至80年代,由于受应用范围的限制需求量一直不大;90年代起,随着美容美发在全球范围的兴起,2-甲基对苯二胺可以作为染毛剂的有效低毒前体以及在高档化妆品中取代对苯二胺,针对2-甲基对苯二胺易分解之特性、依据不同的储存、运输及应用要求,相继研究并出现了稳定性良好的2-甲基对苯二胺系列产品,2-甲基对苯二胺作为染毛剂具有的特殊氧化发色能力。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对染发剂专用化学品的认识和技术精细化程度的不断上升。2-甲基对苯二胺系列物质的合成路线开发和应用研究已成为热门课题而展开,其系列产品的商品化步伐逐渐加快。现今在化妆品染发剂上使用的高质量2-甲基对苯二胺系列产品,仅一个产品全球需求量就达600t/a以上。 此外由于2,5-TDA结构中含有对位的两个氨基,首先可作为高性能聚酰亚胺和聚酰胺等高分子新单体使用;也可以在其甲基的对位上引入硝基、同时对甲基继续进行反应制得电子推.拉式的二苯乙烯类二胺新单体,用于制各二阶非线性光学聚酰亚胺高分子材料;还可先制得二元的酰亚胺羧酸新单体,进行用于聚(酯-酰亚胺)和聚(酰胺,酰亚胺)等高分子的合成,因此,2-甲基对苯二胺系列产品的应用,在用于化妆品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已开始瞄准高技术新材料及国防工业的特殊领域,且此方面需求量至少在每年千吨以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市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TDI(甲苯二异氰酸酯)工艺调研(精)培训资料

T D I(甲苯二异氰酸酯)工艺调研(精)

1.国内外 TDI 发展现状 TDI(甲苯二异酸氰酯是一种混合型的异氰酸酯。聚氨酯工业常用的 TDI 是2,4-TDI 和 2,6-TDI 两种异构体质量比为 80:20 的混合物,目前 90%以上的 TDI 用于聚氨酯软泡的生产,少量用作聚氨酯醋硬泡、聚氨酯系列胶粘剂 /密封剂、聚氨酯系列涂料和聚氨酯弹性体的中间体。 据统计, 2010年全球 TDI 需求量为 207.5万 t ,预计 2015年将达到 266.2万 t 。目前世界上有 30多家公司, 40多套装置在生产 TDI ,总生产能力为 200万 t/a左右。主要的国外生产商有:DOW Chemical(产能 16万 t 、 Bayer AG 、 BASF AG 、日本三井武田化学株式会社 (生产能力 24万 t/a、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韩国 KFC 公司 (产能 10万 t /a 和 OCI 公司 (产能 5万 t/a、中国台湾南亚化学 (产能 3万 t/a 等。目前国内 TDI 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化工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巴斯夫等3 家企业,具体如下 :中国化工集团控股的沧州大化和蓝星清洗目前共拥有 11万 t 产能,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控股的甘肃银光和锦州 TDI 目前已经拥有 15万吨的产能, 其中甘肃银光的产能有 10万吨 ; 外资企业巴斯夫在上海拥有 16万 t 的产能。此外, 烟台巨力拥有 3万 t TDI年生产能力。 2. TDI的主要生产工艺 2.1 光气法 光气法是 TDI 生产中最常用和最普遍的生产方法。目前国内外工业生产的TDI 以 T-80为主, 此外还有 T-65。两种异构体的比例主要取决于甲苯硝化的工艺过程, 因此工业生产的 TDI 通常是从甲苯硝化开始的,其合成方法有两种:二步硝化法和一步硝化法。 二步硝化法:采用的是 25%~30%硝酸和 55 %~58 %硫酸形成的混酸, 在 35~45℃下, 与甲苯进行硝化, 得到一硝基甲苯混合物。其中对硝基甲苯含量为 35 %~40 %, 邻硝基甲苯含量为 55 %~60 %,间硝基甲苯含量为 2 % ~5 %。间硝基甲苯在加氢时,还原为相应的 2, 6-二氨基甲苯和 3,4 -二氨基甲苯,含量约为二氨基甲苯异构体混合物的 4 %,它们在光气中生成苯并咪唑啉酮,会降低 TDI 产率,并影响聚氨酯泡沫的质量。因此在进行光气化工序前应将其分离出去。

间二甲苯的发展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间二甲苯的发展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系部:应用化工系 专业:应用化工 学生姓名:林俊祥 学号: 33 班级:应化5062 指导教师:张小丽 2011年4月15 日

摘要 本文概述了间二甲苯的用途,对国内外的生产现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着重介绍了间二甲苯的各种生产技术,包括络合法、吸附分离法、磺化法、反应蒸馏法、共沸精馏法,并稍微提及了间二甲苯的回收技术。通过对国内外间二甲苯市场进行分析对间二甲苯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关键词:间二甲苯;络合;吸附分离;磺化;蒸馏

ABSTRACT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use of xylene, the production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 more detailed description, highlighting the variety of m-xylene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cluding complexation, adsorption separation, sulfonation, the reaction distillation, azeotropic distillation, and little reference to the xylene recovery technolog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for m-xylene m-xylene were predicted market prospects and prospects. Keywords: M-xylene;Complex;Adsorption separation;Sulfonation;Distillation

二甲硫基甲苯二胺(DMTDA) Ethacure 300产品介绍

二甲硫基甲苯二胺(DMTDA) Ethacure 300产品介绍 二甲硫基甲苯二胺物理参数 中文名:二甲硫基甲苯二胺; DMTDA 中文别名:2,4-二氨基-3,5-二甲硫基甲苯 英文名称:Ethacure 300 英文别名:4,6(or 2,6)-Bis(methylthio)-2(or 4)-methyl-1,3-benzenediamine;1,3-Benzenediamine, 4,6(or 2,6)-bis(methylthio)-2(or 4)-methyl-; CAS NO :106264-79-3 EINECS 号:403-240-8 分 子 式:C9H14N2S2 分 子 量:214.34 沸 点:200℃ (1.68 mmHg) 折 射 率: 1.659 闪 光 点:163.4 ° CInchi : InChI=1/C9H14N2S2/c1-5-8(10)6(12-2)4-7(13-3)9(5)11/h4H,10-11H2,1-3H3 密 度:1.206 危险类别码:R43;R50/53 危险品运输编号:2810 安全说明:S2;S24;S37;S60;S61包装等级:III 危险类别:6.1

中主要有两种异构体即2,4—和2,6—二甲硫基甲苯二胺的混合物(比例大约为77~80/17~20),与通常使用的MOCA相比,常温下是黏度较低的液体,能适用于低温下施工操作,化学使用当量低等优点. 3、二甲硫基甲苯二胺-DMTDA包装方式: 250kg/铁桶,需通氮气密封保存,如一次不能用完一个包装,用后,需再通氮气密封存。避免户外暴露或高温条件下长期放置。本产品在贮存时,最好在0℃以上,可保证长期质量不变。产品储存过程和暴露于空气中,产品颜色会逐渐变深属正常现象. 4. 二甲硫基甲苯二胺-DMTDA产品优势 二甲硫基甲苯二胺-DMTDA是一种新型的聚氨酯弹性体固化交联剂,等同于Ethancure 300其中主要有两种异构体即2,4—和2,6—二甲硫基甲苯二胺的混合物(比例大约为77~80/17~20),与通常使用的MOCA相比,常温下是黏度较低的液体,能适用于低温下施工操作,化学使用当量低等优点。DMTDA是一只环保低毒的液体型二胺扩链剂,主要用于聚氨酯弹性体,RIM(反应注射成型),SPUA(喷涂聚脲弹性体)和胶粘剂上;同时也可用作环氧树脂固化剂,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聚氨酯胶辊、医学、冲压成型等方面,此外,它在汽车、建筑、煤矿、金属矿、纺织、造纸、印刷业都有广泛的应用。DMTDA 的固化速度比DETDA 要慢很多,可与DETDA 以不同比例混合使用,以调节固化速度来满足不同需求。

己内酰胺生产工艺

己内酰胺 己内酰胺的三种工业化技术: 液相Beckmann 重排法 苯 → 环己烷 → 环己酮 → 环己酮肟 → 粗己内酰胺 → 产品 羧酸酰胺化法 甲苯 → 苯甲酸 → 环己烷羧酸 → 粗己内酰胺→产品 光亚硝化法 苯 → 环己烷 → 粗己内酰胺 → 产品 苯甲酸加氢 制备亚硝基硫酸 己内酰胺 caprolactam (简称CPL ) 分子式:C 6H 11NO 分子量:133.16 结构式: 己内酰胺是ε-氨基己酸H 2N(CH 2)5COOH 分子内缩水而成的内酰胺,又称ε-己内酰胺,它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生产尼龙—6纤维(即锦纶)和尼龙—6工程塑料的单体,可生产尼龙塑料、纤维、及L-赖氨酸等下游产品。它常温下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熔点(CH 2)5CONH69~71℃,沸点139℃(12毫米汞柱)、122~124℃(665Pa)、130℃(1599Pa)、165~167℃(2247Pa)。比重:1.05(70%水溶液),熔化热:121.8J/g ,蒸发热:487.2J/g 。纯己内酰胺的凝固点为69.2℃,在760mmHg 时沸点为268.5℃,85℃下密度1010kg/m3。在20℃水中溶解度为100g 水溶解82g 己内酰胺。受热时起聚合反应,遇火能燃烧。 常温下容易吸湿,有微弱的胺类刺激气味,手触有润滑感,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石油烃、环己烯、氯仿和苯等溶剂。受热时易发生聚合反应。

己内酰胺的制法主要有:①以苯酚为原料,经环己醇、环己酮、环己酮肟而制得;②以环己烷为原料,用空气氧化法或光亚硝化法转化成环己酮肟,经重排而制得;③以甲苯为原料,用斯尼亚法合成。此外,也可以糠醛或乙炔为原料合成。在制造过程中,环己酮(cyclohexanone)是主要的关键性中间原料,此关键性原料可藉由环己烷氢化或苯酚氢化得到,这两种制程相当类似,不同点仅在于触媒的使用和操作条件的不同而已。 不同制程方法比较 1.传统制程: 本制程是由环己酮与(NH2OH)2-H2SO4和氨水反应得环己酮圬(cyclohexanone oxime)后,再经贝克曼重排反应(Beckmann rearrangement)而制成CPL。传统法的理论产率约70%(以环己烷为基准),即每消耗1公斤的环己烷可生成0.94公斤的CPL;若以苯酚为基准,理论产率达92%,即每消耗1公斤苯酚可至得1.11公斤CPL。 2.BASF制程: BASF制程和传统制程的不同处在于制造(NH2OH)2-H2SO4的方法不同,本制程是由一氧化氮、硫酸、氢气经触媒作用所得到(NH2OH)2-H2SO4。此种制程所得CPL的产率理论值约70%,平均每消耗1公斤环己烷可生成0.94公斤的CPL。 3.SNIA VISCOSA制程: SNIA VISCOSA制程是是以甲苯为原料,经氧化、氢化等反应得 HBA(Hexahydrobenzoic acid),再制得CPL。此法的理论产率为72%;即每消耗1公斤的甲苯可产生0.89公斤的CPL。 此外,Inventa-NO Reductin制程和BASF制程相当类似;DSM/HPO制程为传统的改良。最近杜邦公司发布和BASF共同开发的新制程消息,宣称可由adiponitrile同时生产CPL和HMDA,对于生产尼龙6据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三分之一。杜邦公司将在中国大陆海南岛投资兴建利用此一新制程之100千公吨HMDA及CPL厂。 1943年,德国法本公司通过环己酮-羟胺合成(现在简称为肟法),首先实现了己内酰胺工业生产。随着合成纤维工业发展,对己内酰胺需要量增加,又有不少新生产方法问世(图1)。先后出现了甲苯法(又称斯尼亚法);光亚硝化法(又称PNC法);己内酯法(又称UCC法);环己烷硝化法和环己酮硝化法。新近正在开发的环己酮氨化氧化法,由于生产过程中无需采用羟胺进行环己酮肟化,且流程简单,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1.己内酰胺生产工艺 生产己内酰胺的原料主要有三种:环己烷、甲苯及苯酚。 我国己内酰胺需求量近年来高速增长,尽管国内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量增长较快,并大力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但仍然不能满足化学纤维和塑料制品业的需求,进口量仍持续增加。目前全球共有30多家企业生产CPL,降低生产成本、采用绿色工艺、减少环境污染一直是国内外公司开发CPL生产新技术的重点,其中丁二烯工艺路线和酮-肟工艺路线成为研发的焦点。 目前,世界工业化生产己内酰胺的主要生产工艺是:以环己酮肟贝克曼重排为基础的环己酮-羟胺路线。DSM/HPO工艺及AlliedSignal工艺为其代表性工艺。全球采用该工艺的能力78%,采用其它工艺及原料的能力仅占22%。

PX(对二甲苯)生产工艺

PX(对二甲苯)生产工艺 PX主要来自石油炼制过程的中间产品石脑油,经过催化重整或者乙烯裂解之后获得重整汽油、裂解汽油,再经过芳烃抽提工艺得到混合二甲苯,然后经吸附分离制取。目前国际上典型的PX生产工艺主要有美国UOP公司与法国IFP开发的生产工艺,国内中国石化在2011年也攻克了PX的全流程工艺难关,成了主要的PX技术专利商之一。这些工艺都已攻克了安全生产和环保关,能够保证PX在安全的环境中生产。运用这些先进技术,人类在PX的生产历史上,至今为止没有发生过一件对环境、居民造成严重危害的重特大污染事故。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引进PX生产技术以来,生产PX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直到目前,国内13家PX企业没发生过任何生产事故及严重的污染事件。 1、关于PX 对二甲苯(P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它可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PTA或DMT再和乙二醇反应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即聚酯,进一步加工纺丝生产涤纶纤维和轮胎工业用聚酯帘布,PET树脂还可制成聚酯瓶、聚酯膜、塑料合金及其它工业元件等,除此之外,PX还用来做溶剂及生产医药、香料。 基本的行业产业链为:原油→石脑油→混二甲苯(MX)→对二甲苯(PX)→对苯二甲酸(PTA)→聚脂→纺织品等。

2、生产对二甲苯的原料 对二甲苯的原料主要是混二甲苯(MX),混二甲苯是由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及间二甲苯组成,而混二甲苯过去主要来自于炼焦工业,现在主要来自石脑油的催化重整,或炼油的C6+重整生成油。其次,苯、甲苯等芳烃可以通过烷基化反应,歧化反应生成对二甲苯。 由于石油产业链上原料的限制,以煤炭为原料,通过煤制甲醇,甲醇制芳烃,芳烃分离提取对二甲苯,煤炭或者甲醇也将成为生产对二甲苯的原始原料之一。 3、石化工业生产对二甲苯的主要工艺路线 重整油和裂解加氢汽油中抽提一直以来是生产PX的主要工艺路线,由于PX需求量日益增长,用此工艺来生产PX已远不能满足需求。当前芳烃联合装置的目的是增加二甲苯的产率,同时减少苯的产率。受热力学平衡的限制,通常在二甲苯混合物中间二甲苯(MP)含量较高,而工业上需求量较大的对二甲苯(PX)含量却较低。所以工业上常常通过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工艺、C8芳烃异构化工艺以及甲苯选择性歧化工艺来增产对二甲苯。 1、芳烃抽提 芳烃抽提aromatics extraction也称芳烃萃取,用萃取剂从烃类混合物中分离芳的液液萃取过程。主要用于从催化重整和烃类裂解汽中回收轻质芳烃(苯、甲苯、各种二甲苯),有时也用从催化裂化柴油回收萘,抽出芳烃以后的非芳烃剩余称抽余油。芳香烃简称“芳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