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语的人际功能及其语用翻译等值

称呼语的人际功能及其语用翻译等值
称呼语的人际功能及其语用翻译等值

称呼语的人际功能及其语用翻译等值

滕延江

(鲁东大学大学英语部山东烟台264025)

摘 要:语言不仅传递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语言同他人建立和保持一定的社会关系。称呼语能体现人们之间的社会角色关系,与语言的人际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从韩礼德的人际纯理功能入手,通过分析称呼语的选择使用场合,以及语气和情态对称呼语的影响,提出在翻译称呼语时要力求在情景语境中考虑人际功能上的意义对等,这是语用翻译等值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译文跟原文总体等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称呼语;人际功能;话语分析;语气和情态;语用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703(2006)0120032204

Abstract:L anguage doesn’t convey m essage on ly and it can help peop le estab lish and m ain tain som e social relati on s w ith o thers.A ddress fo rm s can demon strate th is ro le relati on s among peop le and it is clo sely related to its in terpersonal functi on s.Based on the concep t of m eta2in terpersonal functi on of language p ropo sed by H alliday an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o ices of address fo rm s and the influence from the mood and modality,th is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tran slati on of address fo rm s shou ld take the equ ivalence of in terpersonal functi on s in u se in to con siderati on.O n the one hand,th is is the in teri o r requ irem en t of p ragm atic tran slati on and on the o ther hand it is one aspect of fu lfilling w ho listic equ ivalence betw een sou rce tex t and target tex t.

Key words:address fo rm;in terpersonal functi on;discou rse analysis;mood and modality;p ragm atic tran slati on

1.引言

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和研究总是伴随着语言理论的突破而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纵观人类语言研究的历史,不难发现语言研究正在经历一个从关注语言的内部机制、结构到关注语言的外部使用效果、功能上的转向。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文化又同时影响并制约着语言。称呼语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反映了某一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积淀,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称呼体系。称呼语能表达话语活动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以及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思想感情。20世纪60年代以来,称呼语引起了符号学家、社会语言学家、语用学家的重视。符号学家把它看作是一个特殊的符号系统,同其它符号一样也由能指与所指构成,比一般的符号系统具有更强的民族性。社会语言学家将其看作是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用家则等列举了称呼语的指示功能(deix is),并把它归类到人称指示(person deix is)范畴,与社会指示(social deix is)有关(L evin son,1983;何兆熊,2000),说明称呼语能反映社会角色关系、人际关系等社会文化因素,它的使用与语境密切相关。

根据系统功能语法,语言被看作是社会活动的产物。作为人们交际的一种方式,语言发挥着各种不同的功能,其中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每种称谓系统都是这个民族内部交际的产物,反映着该民族的风俗、文化(尹富林, 2003:26)。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英汉语言中的称呼语既存在着许多共性特征,又存在不少明显的差异,这也是跨文化交际中极具挑战性和译者经常面临的困难之一。翻译称呼语时要力求在情景语境中考虑人际功能上的意义对等,即表达讲话者的态度、动机、判断、角色等人际意义上的对等,这也是语用翻译等值的内在要求。同时,人际功能意义上的对等是实现译文跟原文总体等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该研究可以为翻译具有文化色彩的语言单位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启示。

2.称呼语的人际功能研究视角

语言交流的重要目的在于建立并维持适宜的人际关系(苗兴伟,2004:5)。根据这一原则,说话人作为个人和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在使用语言的时候不仅是为了传递信息或表达思想,更主要的是为了在社会情景、社会机构中从事某种社会活动。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同时,还通过对词汇、语法或篇章结构的选择和操纵来确立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世界观或政治立场、保持或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关系(申连云,2004:91)。以H alliday(1994)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纯理功能。其中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使用语言与别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表达自己对事物的主观判断或评价,也寻求或改变他人的看法(H alliday,1994;T homp son, 1996;胡壮麟等,1989)。功能语法关于人际意义的论述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M acCarthy&Carthy,1994),人际功能主要是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体现的。

2.1称呼语的分类及语用功能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常最先说出的话语是对听话人的称呼(陈松岑,1989)。称呼语是人们用于称呼亲属关系或非亲属关系之间相互关系的名称。称呼语是个敏感、开放的词汇系统,称呼语的变化常常能反映出人们之间相互关系、情绪、情感的微妙变化,它的使用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有其特定的规则。它一方面反映了交谈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另一方面反映了说话者对受话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它有着社交指示的语用功能、情感指示功能以及社会文化标志功能。称呼语包含呼语与称谓:呼语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名称的词语,如H i,Good mo rn ing;称谓则是介绍他人身份的词语,如D r Sm ith,王师傅。称谓与社会指示相关,能反映出

语言使用者的社会面目和相对社会地位。在现代英语中,称谓

常见有三种方式:(1)头衔加姓,如Docto r L

i ,P rofesso r Sm ith ;(2)互称其名,如Geo rge ,D avid ;(3)昵称、不同职位和身份的称呼语,如L ittle Cat 等等。本研究重点侧重称呼语中称谓的研究。

称呼语表达了说话者的感情,不同的称呼语显示出说话人不同的感情。人和人组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在这个特定的网络中,相互的称谓体现着言语者和听话人的特定的人际关系。如果称谓语变了,双方的人际关系也随之改变。因此,在日常交际中,称呼语已不再是简单的无生命的符号,而是社会文化,主体的思想感情的载体,充满了色彩和激情,通过这一符号,人们也维持了他们在社会中的身份和地位。

2.2称呼语的人际功能

言语交际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交活动,是为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而进行的。说话人总是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言语形式。而受话人透过说话人的言语表达可窥测说话人的意图。同样,称呼语的选用也受交际目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发话者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双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以及双方的亲密程度等语境因素来选择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

称呼语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系统,是传递信息的媒介,具有开放性和变异性,是体现人际功能中言语交际参与者的角色关系,亲密程度及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一方面,称呼语直接作用于参与者的亲密程度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另一方面,参与者的亲密程度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反作用于称呼语。恰如其分的称呼语是言语交际的重要准则之一。人际功能是人们用语言与其他人交往,用语言来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传达人际意义的重要手段。称呼语对人际关系有着敏锐的反应,它不仅有提醒对方开始交际的作用,更重要的摆正自己与交际对象的关系,便于展开交谈。同什么人交际,应称呼什么,不仅在于他们各自的身份,更在于他们的相互关系,所以称呼语的使用能反映交际双方的身份或权力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形式是意义的体现。形式的选择本身就具有意义。交际中称呼语的选择使用常常出于交际目的,有时候它在建立和保持交际关系、协商交际双方的角色等方面有时甚至能起到关键性作用。称呼语的变化体现了人际关系亲密程度及情感的变化。例如,李大鹏调入新单位后,同事对他的称谓经历了“李老师”、“老李”、“大鹏”的过程,但是,五年后当他就任所在单位的处室主任后,同事又称呼他“李处长”,这也是人际关系亲密程发生变化的过程,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社会地位以及亲密程度的变化。再比如另一语境:李的妻子在厨房做饭,李在网上

玩游戏。妻:“鹏鹏,盐递给我。”

(李没理睬)妻:“大鹏,盐递给我。”(李还没有反应)妻:“李大鹏同志,盐递给我!”显然,随着称谓的变化(昵称—名—姓名+同志),李妻的情感态度由夫妻间的亲昵向生气转换,对话中体现的人际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国,对于长辈、上级等都不能直呼其名,而应以相应的称呼语,如“叔叔”“婶婶”“哥哥”“姐姐”“李队长”等。这些称谓词体现了中国的“上下有礼,长幼有序”的传统礼制。同时,人们也希望在称谓语中证明并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与权势,如“张主任”“李厂长”等。相比之下,西方人则更喜欢直呼其名,以此表明他们更注重双方的亲近关系,即使是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甚至总统与百姓之间也可以直呼其名,体现了言语双方特定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言语者与听话人的特定的人际关系决定了言语者选择特定的语言变体实现其交际过程。或者说,说话人与听话人的角色变化决定着说话人在语言

交际中的言语行为。由此可见,透过称呼形式可窥测说话人的意图,从而调整自己的言语形式,以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3.称呼语的语用翻译等值

语用学是研究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也就是语言结构在语境中所表达的实际含义。因此把握语境,正确理解话语的真正含义是语用翻译的前提与条件。语用学介入翻译意味着译者须力图使译文的效果尽可能地接近或等于原文的效果,从而避免翻译中的诸多尴尬。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注意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词语的翻译,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言外之意与话语的命题内容不一致的某些词语或句子的理解与翻译。总之,要从文化背景和语境中掌握原文的语用含义,特别是翻译习惯用语或文化、语义负荷较大的词语及成语时,更要引起高度注意。语用翻译是与语义翻译相对应的一种翻译理论,它重在研究翻译中的语用对比问题,也就是如何在翻译中实现等效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用翻译实质上就是一种等效翻译观,即与N ida 提倡的“动态对等翻

译”(D ynam ic equ ivalen t tran slati on )是相一致的。这是一种为跨语言、跨文化的双语交际服务的等效翻译,译文要最贴近的自然对等,以及目的语读者和原文读者经历的非常近似的反

应,是采用“功能同构”

(functi onal isomo rph s )的手段,是建立在人类意识相通的基本思维结构机制基础之上的,从而在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中取得实质相同的效果。等效翻译观强调译文须通达,求得差异中的对等,包括语言、语义和语用及宏观文化上的对等。译者要在了解两种不同语言社会、文化背景和准确理解原作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原文提供的语境,顺从读者的习惯进行归化处理,以最切近且最自然的对等译语来再现原语内容,以达到等效的目的。

称呼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语言的称呼语分别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民族的称呼语既存在着许多共性特征,又存在不少明显的差异。称呼语的翻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语用学的兴起,给称呼语的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握语境,正确理解话语的真正含义是语用翻译的前提与条件。根据语用学的理论,人们注意到称呼语出现在上下文中的意义,它处的环境,展示的人物身份,表达的意图,并反映社会、文化等因素,从而在翻译中设法再现这些方面的效果,以求获得语用等效。所以说人际功能对等,即在讲话者的态度、动机、判断、角色等人际意义上对等。称呼语的人际功能等值则指表示说话双方地位、接触和情感方面意义的等值。比如,同英语相比,汉语的称谓比较复杂,同一种称谓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表达,如敝人、不肖、不才、后学、晚生等。汉语中用“贵”、“令”等字表示“尊敬”或“敬重”,用“家”、“舍”、“敬”等字表“谦虚”。如令爱、寒舍、拙作、小生、鄙人等等。英语中没有与这些汉字对应的词语,因此在英译汉时,要把称呼语中表达的文化意义传递出来。此外,交际双方的关系因素,即人与人之间的角色、权势关系和生疏、亲疏关系的不同,其传达的人际意义也不相同,所以在翻译称呼语时应分清角色关系,把握好亲疏远近程度,做出等效翻译。

4.称呼语的人际功能分类及语用翻译等值4.1称呼语的语域意义及翻译

人们运用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实现社会交际。根据

系统功能语法,语言的人际成分和人际功能代表了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作为参与者所具有的潜势意义(the po ten tial m ean ing)。说话者正是利用这一语义因素来表达其态度或判断并影响他人的观点和行动的。语境是社交双方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具体场合。所谓具体场合包括社交时的环境、场所、时间、话语的上下文等,在称呼语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定说话人褒贬爱憎的感情,体现其中的语用含义。本族语使用者在交际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不同的交际环境、交际方式、对象和目的选用不同的文体。语域(register)描述的是某种特定的语言风格同其使用语境的关系。在以H alliday为代表的功能语法里,与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相联系的分别是语场(field)、语式(model)和语旨(teno r)这语域三要素。“语域是由多种情景语境——特别是指语场、基调和语式的意义相联系的语言特征构成的”(H alliday, 1994)。例如:

白莉苹蹙着眉头微微一笑,顺手打了许宁一巴掌:“许宁,你这傻孩子,在这儿瞎喊什么呀?蒋介石也听不见你的抗议。而且你不怕侦探听吗?……来,朋友们,别听他!快喝酒吧。”(杨沫:《青春之歌》)

这是小说《青春之歌》中的一个场面。当时日本已经占领了中国的东三省,

聚会,以慰思乡之情,他们既是同学,又是同乡。译者细心体会此情此景,没有按“朋友们”的表层意思译成friends,也没有译成泛指的boys and girls,而是根据当时的处境译成k ids,准确表达了他们之间“同为天涯沦落人”的亲密随和的同乡之情,符合人际意义上的对等。再比如,中文中的“妹妹”一词,就与英语的sister或young sister并非意思上完全对等,因为在汉语文化中的妹妹有时还可以用来指代“堂妹”,“表妹”等血缘关系较远的亲属,这时一味地译成sister就不妥了,其人际意义就体现不出来了,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将其译成cou sin来求得人际意义上的对等。正如Catfo rd(1995)所指出的,在语言若干层次上,特别是词汇语法层,存在着“风格”标志,可以说明情景语境中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社会角色关系。

4.2称呼语的语气意义及翻译

人际意义是翻译中应着力传递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容易遭遇困难的所在。功能语法中语气作为人际意义的主要成分,对语气的分析能较好地揭示对话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由语言的人际功能建立和维持的。语篇的人际功能主要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体现。语气和情态的运用,可表示相应的地位、接触和情感关系,辨别英语中的敬辞和谦辞。正式性程度可以通过敬辞或谦辞表达。由于一定的语气和情态可在词汇语法层体现意愿和判断,与言语角色和言语功能相关,可用它们来判断英语中的敬辞和谦辞。如:

祥子明知道上工辞工是常有的事,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老舍:《骆驼祥子》)

X iangzi kenew perfectly w ell that getting a j ob and lo sing it w as an everyday affair,after all,“W hen one p lace isn’t fit fo r a gen tlem en like m e,there is al w ays ano ther p lace that w ill do.”

此句中的“爷”是一种明显带有自傲、自大、自负口气的称呼,相当平常我们所说的“老子”,将其译成gen tlem an,不仅文气过于儒雅,而且也没有传递出说话人当时的那种语气,因为英语中gen tlem an是指“上流人士,绅士,君子”。再看《红楼梦》中对“爷”的翻译:

这里茗烟走进来,便一把揪住金荣问道:“你是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名大爷!”(曹雪芹:《红楼梦》)

By now M ingyan had grabbed ho ld of J in rong and yelled:“If you’ve any gu ts,com e and take on you r M aster M ing.”

杨益宪、戴乃迭将其译成m aster,比用gen tlem an无论在语气上还是在语义上都更为贴切、达意。而且其中对“宝二爷”的称谓翻译也都是用的“M aster Pao”一词。此外,在老舍的名著《茶馆》里,其中的“二爷”等“爷”的翻译也都是译成了m aster 一词,自然效果更符合人物的角色与身份。

人际意义比较微妙,不像概念意义那样具体实在,容易把握,而主要是一种语气,一种情态,是听话人从言语中所得到的感觉,所感觉到的语气的高低、强弱、轻重、缓急等,所以难于觉察和捉摸,尤其是当源语或目的语不是译者的母语的时候。此外,这种语气或礼貌的问题往往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色彩,有的语言中直接一些,有的语言中间接一些;有的强烈一些,有的委婉一些。不同语言中权势和距离的实现规范和策略不尽相同,翻译过程中我们要对此有深刻清醒的认识。

4.3称呼语的情态意义及翻译

称呼语的翻译看似简单,实际上相当复杂,译者必须根据交际语境,细心体味其语境含义,精心选择对应词语(包惠南,包南,2004:91),这样才能准确传达其特定的人际意义,从而达到人际功能上的对等。情态是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意义框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语用学和话语分析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情态系统可以客观表达讲话人的情态(modalizati on)和意态(modu lati on)。其中情态表现为概率(p robab ility)和频率(u suality),意态表现为义务(ob ligati on)和意愿(inclinati on),情态意义主要由情态词体现,可表达正式性和礼貌性。请看下面的例句。

Irving:M ay I p resen t You r H ighness w ith som e comm emo rative pho to to softy you r visit to Rom e?我能否送给殿下您罗马之行的一些纪念照片?

这是电影《罗马假日》对白中的一句,Joo s(1962)指出,情态动词m ay是正式体的标志,本句话中出现情态动词m ay,称呼语You r H ighness译成了敬辞“殿下您”,更有礼貌性,符合该句子人际意义的传达。再比如问人姓名:You r nam e?汉语中可指“贵姓”或“姓什么”,但具体意思应在上下文中考虑人际功能来判断。而Cou ld M ay I have you r nam e p lease?则可根据m ay,cou ld的情态译为“请问尊姓大名?”但有时m ay,shall 用于第二、三人称表“允许”、“意志”,cou ld,m igh t用于虚拟语气中表“埋怨”、“责备”,说话人的权威更高。可见,语气和情态可在一定程度上明确称呼语中相对社会关系,反映其正式性程度,通过对称呼语的情态意义分析有助于体现翻译中人际功能上的等值。

5.结语

现代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语言并不是单纯用来传播信息的;语言常用来表达谈话人之间的关系(金惠康,2003:110)。它注重言语者和听话人的相互关系以及言语者对所言的态度,通过它建立并维持了他们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言语者与

《花样年华》的英文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兼谈中国影片的对外译介

龙千红

(广东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摘 要:《花样年华》的英译在语言和文化层面以及技术的处理上都堪称成功之作。译者采用了文化翻译中的归化策略和语言转换中的缩减策略,以目的语观众所能接受并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口语习惯来翻译原文,使他们充分理解该片的言语与情感,尽可能达到与汉语观众相同的审美感受和体验。在技术上保证了让观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清晰的信息。本文作者亦阐述了关于中国电影对外译介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花样年华》;英文字幕;翻译策略;交际翻译;归化;缩减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703(2006)0120035204

Abstract:T he English sub titling of the Ch inese movie In the M ood f or L ove is a success lingu istically,cu ltu rally and techn ically.It is succinct and lucid,and conveys the mo st relevan t info rm ati on to the in tended audience in the mo st effective w ay.T he sto ry to ld in English flow s w ell and exh ib its on ly one very m ino r jarring no te to pertu rb the dram atic experience.T he au tho r of th is thesis analyzes the strategies fo r sub titling of the movie and also gives som e though ts to the tran slati on of Ch inese movies in general and their p romo ti on in the w o rld m arket.

Key words:In the M ood f or L ove;English sub titling;tran slati on strategies;comm un icative tran slati on; dom esticati on;deducti on

1.引言

《花样年华》是由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先生编剧、执导的一部赢得众多国际奖项的影片,包括第十三届欧洲电影奖国际银幕奖、第二十六届恺撒电影节最佳外国片、第五十三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第6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奖及最佳摄影指导奖、第四十五届亚太影展最佳摄影和最佳剪接等奖项。对于这样一部维美、浪漫的爱情片来说,所有这

些奖项应该说都是实至名归,名副其实的。这部影片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国际影响,当有其外文字幕的一份功劳。据笔者所知,《花样年华》被译成了法语、西班牙语和英语等,本文仅限于其英文版的研究。对照剧中人物的汉语对白,仔细体味英文字幕,笔者发现,该片的英文字幕是十分贴切的,可以归纳为简洁明了、流畅通达、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从总体上来说,《花样年华》的翻译,在文化信息的处理上主要采用了归化翻

听话人特定的人际关系决定了言语者选择特定的语言变体完成其交际过程,实现其交际目的。称呼语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是言语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称呼预设不同的交际目的,表达不同的话题焦点。英汉两种语言在称呼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显著差异是由中英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所制约的。由于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称呼体系,在翻译称呼语时为了达到语用等值,必须注意文化、关系及语境等方面的因素。称谓的复杂表现形式给翻译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译者应充分考虑中西文化的差异,在具体的翻译中结合具体的语境,把握好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做出既符合原文的用意、又符合译文习惯的语用等值的翻译的文本来。

参考文献

[1]Catfo rd,J.C.A L ing u istic T heory of T ranslation[M].L ondon:

O xfo rd U niversity P ress,1965.

[2]H alliday,M.A.K.A n Introd uction to F unctional G ramm ar[M].

L ondon:Edw ar A rno ld,1994.

[3]Joo s,M.T he F ive C locks[M].N ew Yo rk:H arcourt B race

Jovanovich,1962.

[4]L evinson,N.P ragm atics[M].Cam bridge:Cam bridge U niversity

P ress,1983.

[5]M acCarthy&Carthy.T he D iscou rse A naly sis of T eacher’s T alk

[M].Cam bridge:Cam bridge U niversity P ress,1994.

[6]包惠南,包南.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7]陈松岑.礼貌语言初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8]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9]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0]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湖南:湖南教

育出版社,1989.

[11]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12]苗兴伟.人际意义与语篇的建构[J].山东外语教学,2004(1):52

11.

[13]申连云.话语的人际功能:分析与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3):91296.

[14]尹富林.英汉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分析比较与翻译[J].中国翻译,

2003,(3).

作者简介:滕延江,鲁东大学大学英语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用学、语篇分析、功能语言学。

收稿日期 2005204201

责任编校 延 仁

称谓翻译

称谓翻译有讲究各种“副”职译法大不同 "副"字在英语中可以用vice、deputy、assistant、associate、under、sub 等词表示。 副总裁Vice President 国防部副部长(美国)Deputy Secretary of Defence 副总经理Assistant General Manager 副国务卿Under Secretary of State 副州长(副总督) Lieutenant Governor (学院)副院长Sub-dean of School 根据我国的翻译实践,表达"副"的含义用的最广泛的是Vice 和Deputy。Vice 和Deputy 并无本质区别,在实际使用时究竟选用哪个,纯属搭配习惯。一般来说,vice与president、premier、chairman、minister、governor 搭配;deputy 与director、chief、head 、secretary、dean、mayor 搭配。似乎可以认为,Vice比Deputy的搭配级别要高。如: 国家副主席(或大学副校长)Vice President 副主席(或系副主任等)Vice Chairman 副总理Vice Premier 副部长Vice Minister 副省长Vice Governor 副领事Vice Consul 副校长(中小学)Vice Principal 以下情况常用Deputy: 副局长Deputy Director 副秘书长Deputy Secretary-General

副书记Deputy Secretary 副市长Deputy Mayor 副县长Deputy Chief Executive 副村长Deputy Village Head 副院长(学院)Deputy Dean 副总编Deputy Editor-in-Chief associate用作"副"时一般用于职称。 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副研究员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in-Chief 副编审Associate Senior Editor 副研究馆员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副译审Associate Senior Translator 副主任医师Associate Senior Doctor Assistant 也可作"副"解释,如:副经理Assistant Manager 但我们知道,assistant 原本含义是"助理"。当我们把"副经理"译成assistant manager 时,那么"经理助理"怎么译?另外,assistant manager和另一种副经理deputy manager之间有什么区别? 要弄清以上情况,先得看看Assistant 和Deputy在美国的用法,以美国联邦财政部金融管理局(Financial Management Service)为例,该局局长称作Commissioner,紧接着Commissioner的二号人物称Deputy Commissioner,相当于我们中国的第一副局长,然后是多名分管各个不同科室的副局长,如分管联邦金融事务的副局长(Assistant Commissioner, Federal Finance)、分管金融运营事务的副局长(Assistant Commissioner, Financial Operations)、分管政府部门会计事务的副局长(Assistant Commissioner, Governmentwide Accounting)等等 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企业机构几乎都是一样,即Deputy 作为第一副职,往往只设一个,而Assistant 却可以有多个。比如在一家美国公司里,既有Deputy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万方数据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作者:王燕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刊名: 大众商务(下半月) 英文刊名:POPULAR BUSINESS 年,卷(期):2010(7) 参考文献(4条) 1.Sarcevic,S New Approaches to Leagal Translation 1997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1997 3.何自然语用学讲稿 2003 4.何自然Pragmatics and CE/EC translation 1992(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刘俊冰从语用学的视角研究翻译[期刊论文]-剑南文学2010(6) 2.秦毅.QIN Yi语用学理论之于翻译等值[期刊论文]-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1) 3.容曙翻译中语用学理论的应用[期刊论文]-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z1) 4.郭光霞浅谈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9) 5.马骁骁.庞亚飞.MA Xiao-xiao.PANG Ya-fei从语用学理论探讨翻译的本质[期刊论文]-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5) 6.曹宏伟.CAO Hong-wei翻译中应遵循的语用学原理[期刊论文]-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18(3) 7.薛雁.戴炜华语用视野下的翻译[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1) 8.任丽丽浅谈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1(12) 9.赵艳丽语用学框架下的语境分析对翻译准确性的影响[期刊论文]-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3) 10.盛婧从语用学角度看等效翻译[期刊论文]-科教文汇2008(27)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69235282.html,/Periodical_dzsw-tzb201007174.aspx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语用翻译

2009年第25卷第3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25 N o.3 2009 (总第105期)JOURNAL OF NORTH UN IVERSIT Y OF CH INA(S OC I AL SC IENCE ED ITI ON)(Sum.105) 文章编号:167321646(2009)0320026205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语用翻译Ξ 李宏鹤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 要: 语用翻译是以追求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为目标的等效翻译。本文从Jef V ersueren的顺应理论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语用语言等效翻译和社交语用等效翻译中的顺应模式,认为译者会在语言结构和语境两个层面做出动态顺应,以达到语用语言等效之目的;并且译者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顺应其翻译动机和自身现实条件以实现社交语用等效。 关键词: 语用翻译;顺应理论;语用等效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O n P ra gm a tic T ra ns la tion G uide d B y The o ry O f A da p ta tion L I Honghe ;Schoo l of Fo reign L anguageΚShanxi U niversityΚT aiyuan030006ΚCh inaΓAbstractΠP ragm atic tran slati on is a k ind of equ ivalen t tran slati on w h ich ai m s at pu rsu ing the p ragm atic lingu istic equ ivalence and social p ragm atic equ ivalence.T h 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dap tive m odels of the above m en ti oned tw o k inds of equ ivalen t tran slati on s from the angle of theo ry of adap tati on.It p u ts fo r w ard that the tran slato r actively adap ts the lingu istic structu re and con tex t to ach ieve the p ragm atic lingu istic equ ivalence and that he con sci ou sly o r uncon sci ou sly adap ts h is m o tive of tran slati on and h is real conditi on s to ach ieve the social p ragm atic equ ivalence. Key wordsΠp ragm atic tran slati onΜtheo ry of adap tati onΜp ragm atic equ ivalence 翻译理论浩如烟海,但有一点是必然的,那就是它必然与某个学科紧密相连,从其他学科中汲取养分。而尽管译论所借鉴的每一种理论都对翻译研究有所启发,有所推动,这种启发和推动却又往往是局限或侧重于某一个方面的,不能全面反映翻译的全貌。尤金?奈达曾在其著作“L anguage,cu ltu re and tran slati on”中把译论分为三大类:语文学类译论、符号学类译论和语言学类译论。近些年来,随着语用学的日益崛起和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倾向于用语用学的各种理论观点来分析和阐释翻译现象。“语用翻译”这一概念渐渐浮出水面。 关于语用翻译的定义,何自然教授认为:“它同语义翻译相对应,是一种等效翻译观,也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新模式。[1]”近年来,许多学者从预设、礼貌原则、会话含义、关联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分析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语用与翻译,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拟从顺应理论这个语用学的视角出发,探索语用翻译中的顺应问题。 1 文献回顾 前面已经提到,语用翻译是一种等效翻译。这种等效决不简单指字面意思上的吻合,它是指原作与译作在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层面上所达到的等值效果(equ ivalen t effect)[1]。在翻译理论界中较早提出等值概念的翻译家是奈达。在他看来,“翻译就是要在接受语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中的信息,首先是重现意义,然后是风格。[2]”彼得?纽马克进一步提出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理论。纽马克 Ξ收稿日期:2008212208  作者简介:李宏鹤(19732),女,助教,从事专业:中西文化比较及英汉互译。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语言学研究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王 宏 军 (嘉兴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嘉兴 314001) 摘 要:语用学介入翻译,为翻译提供了一种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论依据。本文就语用学的几个主要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加以论述。语用等效理论是一种避免翻译尴尬且力求等效的新理论模式。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是在翻译语用意义时牵涉到的两种语言的语用原则,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其语用原则不尽相同,它们有助于推导语用意义。而关联理论认为,译事是一种三元关系的语用等效翻译。无论在翻译中使用哪种理论,其语用含义是由语境决定的。可见,意义的决定在于使用,而使用的重要因素是语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对语用翻译的探索将是无止境的。 关键词:语用学;语用翻译;语用等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语境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7)01-0063-04 引 言 Nida 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命题,他说“翻译就 是交际”。Newmark 也曾指出“交际是翻译的职 能”。这种交际是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一种行为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双向的心理过程。按语用学原理,这是作者与译者之间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译者的解码过程实际上就是翻译的过程。语言学家把语用学看作是研究语言问题的一种新方法,这就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和诠释。 一、语义与翻译 人们对意义的研究有着不同视角和出发点,意 义不仅属于语言学的范畴,而且还属于逻辑的、哲学的、认知心理学的以及社会文化学的范畴。这就将意义切分为纯语言意义观和语用学意义观。对翻译理论而言,这两者都有着重要的价值。Newmark 曾说,语义学的所有问题都与翻译理论有关。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体系中的符号意义,或称规约的意 义,也就是语言结构本身的意义。语义翻译只是将 目的语的语义直接译成母语,力求在句义上的等价。人们一般认为语义翻译似乎忠实原文,它能将目的语的词义准确地译成母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使用语言的规约也各不相同,由此会产生理解和翻译上的失误。我们说“失误”而不说“错误”是因为某个词或句译出的含义与目的语的含义不同,因而只能说是母语表达不符合原作者的用意而已。 二、语用与翻译 Levins on 说:“语用学是非语义学的语义研究”。 语用翻译是译者将原作与译作在语用用意上的等价翻译,能用母语恰如其分地表达原作的用意。语用学的意义观着重语言成分的用义,即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所含的意义。语用含义是用义的表现,指一种依赖于语境才能推导出来的意义,这种推导出来的语句的含义是一种话语意义。而语用学则研究语言使用时的说话意义,也就是语言结构在语境中所表达的实际含义或非规约意义,即语用含义。如:Shall 收稿日期:2006-12-25 作者简介:王宏军(1962-  ),男,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用学。第3卷第1期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N o 11,20072007年3月 Journal of X i π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erial N o 16

中西方称谓语差异与翻译

Vol.33No.5 M ay 2012 第33卷第5期2012年5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属于自己的称谓系统,每个称谓系统又由若干称谓语组成。称谓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除了具有一般语言符号所具有的功能外,最重要的是它能反映出说话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以及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在人际交往中,双方互相称呼,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有时在称谓上还要体现礼敬,因此在翻译称谓语时不可避免地要了解称谓语背后浓厚的文化内涵。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我们只有充分了解称谓作为复杂的语言系统的文化意义,才能找到合适的翻译方法。 一、中西方称谓文化差异 (一)亲属称谓 中国的亲属称谓系统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称谓系统,其称谓词语更是纷繁复杂。赵元任先生在《中国人的各种称呼语》中列举了110种亲属称谓语,每一种称谓语又有正式名称。 在西方,亲情观念相对淡薄很多,亲属称谓数量不仅少而且简单。英语中大体含有11个亲属称谓grandfather,grandmother,father,mother,son, daughter ,brother,sister,uncle,aunt ,cousin 。其中cousin 不仅没有血缘关系之分,甚至没有性别之 分,既可以指堂哥堂弟表哥表弟,也可指堂姐堂妹表姐表妹,由此词翻译也可以看出汉语称谓语中血缘关系和性别特征都很明显。 另外,在中国,人们在实际交往中与对方关系密切时也常常使用亲属称谓称呼来表示亲近,而且加尊﹑仁﹑贤等以示尊重。对年长一些的称仁兄﹑尊 兄等,年纪略轻的称贤弟﹑贤妹﹑仁弟等。现代社会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阿姨、叔叔、伯父等近乎亲属称谓的称呼,这种拟亲属称谓的普遍流行,也恰恰反映了中国人传统的伦理观念,重视血缘关系,实际上是家族观念的一种延伸和扩大。 (二)社会称谓 汉语的身份类称谓种类也很多而且范围广。受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人们与有官职的人交往时多以姓+职务相称,如王主任、吴处、张局等,另外还有姓+职称或职业,如李教授、张医生、刘老师等。但是在英美国家,人们与关系亲近的人可以直呼其名,即使是自己的领导或上司,其他情况下可以用姓氏加上Mr.,Mrs.,Ms 或Miss 来彼此称呼;头衔类称谓只局限于皇族﹑政府上层﹑宗教界﹑军界和法律界人士。其中Professor (教授),Doctor (博士)的头衔可以用来作称谓,但是teacher 就不可以。 (三)自谦称谓 我国古代讲究自谦,自谦称谓中大都带有卑﹑下﹑鄙﹑贱﹑愚﹑小等词素,如卑人﹑卑职﹑卑下﹑鄙人﹑贱妾﹑微贱﹑下愚﹑小人﹑小的等等,或者是带有这种意思的词语,如仆﹑臣﹑不肖﹑不才等。这些称谓用语都是根据卑己﹑己谦的礼俗而产生的。老者自谦会用老朽﹑老拙﹑老汉等称呼;妇女自谦则用奴﹑奴家﹑贱妾﹑下妾等称呼。对人自称时以自谦的方式来表示对对方的敬重,但对别人直呼其名在礼节上就会显得轻简,被认为是一种失礼的行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甚至使对方产生羞辱感。然而欧美人却习惯直呼他人姓名,甚至是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己的时候也只会使用“I ”。“I ”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大写,由此英美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可见一斑。 中西方称谓语差异与翻译 刘宗贤 (1.安徽大学 外国语学院;2.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国际贸易系,安徽 合肥 231131) 摘要:称谓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反映,是社交礼仪的重要方面,而称谓词语正是语言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社会、 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导致汉语称谓和英语称谓存在许多差异。关键词:称谓;文化差异;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5-0177-03 177--

超实用称谓翻译大全

超实用称谓翻译大全 常用称谓 校长(大学)President eg:presid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 校长(中小学)Principal /Headmaster eg:principal/headmaster of Fudan Middle School 院长(大学下属)Dean eg:dean of the Graduate School 系主任(大学学院下属)Chair/Chairman eg:chair/chairman of the English Department 会长/主席(学/协会)President eg:president of the Student Union, Shanghai University

厂长(企业)Director eg:director of the Machine Tools Manufacturing Plant 院长(医院)President eg:president of Huashan Hospital 主任(中心)Director eg:director of the Business Center 主任(行政)Director eg:director of Foreign Affairs Office 董事长(企业)President/Chairman eg:president/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董事长(学校)President/Chairman eg:president/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Trustees

称谓翻译小技巧

称谓翻译小技巧:口译中遇到令人发狂的称谓怎么办 作者: star_zhang 【口语听力技巧16】翻译小技巧:口译中遇到令人发狂的称谓怎么办 在外事接待活动中,译员首先面临的一道难题是称谓的口译。称谓代表了一个人的职位、职衔或学衔,体现了一个人的资历和地位。称谓的误译不仅是对有关人员的不尊重,而且也会产生种种不良的后果。称谓的准确翻译其关键在于译员对有关人员的身份及其称谓的表达是否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尤其是对称谓语的认识。一种称谓语很可能表示多种身份,例如,英语的头衔语president,译成汉语时可视具体情况分别译作共和国的总统、国家主席、大学的校长、学院的院长、学会或协会的会长或主席、公司的总裁或董事长等等。 一般说来,各类机构或组织的首长其汉语称谓译成英语时虽可套用通用词head,但从比较严格的意义上看,应使用特定的、规范的称谓语。例如: 校长(大学)Presid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 校长(中小学)Principal /Headmaster of Donghai Middle School 院长(大学下属)Dean of the Graduate School 系主任(大学学院下属)Chair/Chairman of the English Department 会长/主席(学/协会)President of the Student Union, Shanghai University 厂长(企业)Director of the Machine Tools Manufacturing Plant 院长(医院)President of Huadong Hospital 主任(中心)Director of the Business Center 主任(行政)Director of Foreign Affairs Office 董事长(企业)President/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董事长(学校)President/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Trustees 首席长官的汉语称谓常以“总……”表示,而表示首席长官的英语称谓语则常带有chief gene ral, head , managing 这类词,因此当翻译冠以“总”字的头衔时,需遵循英语头衔的表达习惯: 总书记general secretary 总工程师chief engineer 总会计师chief accountant 总建筑师chief architect

语用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

第29卷第3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29No.32009年6月 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 J un.2009 [收稿日期]2009-06-02[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D/2008/01/092) [作者简介]郑建新(1966-  ),男,江苏镇江人,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用学和语法学研究; 梁文青(1965-  ),女,广东广州人,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教学法研究。语用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 郑建新,梁文青 (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 要】汉英两种语言不但语言系统、语言结构有很大差异,而且在语用方面所受到的制约也有诸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制约。这些社会文化因素的差异影响交际中的信息获得,造成信息误导和信息障碍,制约了语用翻译的动态等效。因此,翻译时必须考虑不同文化差异因素,力求避免语用翻译失效。 【关键词】语用学;语用文化差异;语用翻译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73(2009)03-0116-05 语用学(Pragmatics )是语言学的一个较新的领域,它研究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语用学是讲究语言合适、得体的学问。使用语言不能只讲究遣词造句的正误,更重要的是语言使用是否合适、得体。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依据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去理解言语形式的“字面意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懂得依据当时的语境推 导出言语形式的“言外之意” (超越字面的意义)。一、语用中的文化差异跨语言、跨文化的语用现象涉及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对交际的影响。跨文化言语交际必须懂得语用学,因为它关系到语言的使用是否合适、得体。如中国人使用英语就存在跨语言、跨文化的语用问题。我们在使用英语(目的语target lan 2guage )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汉语(母语或称源发语source language )以及汉语文化的影响,形成一种既不是源发语,也不是目的语的所谓中介语(inter 2language )或称语际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用某种语言进行交际,总回避不了语用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这些差异会对交际造成影响,出现信息误导,信息错误和信息障碍,这就是所谓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 )。如果交际的一方出现语用失误,交际的另一方就可能产生误解,以致影响到人们的语用 行为。汉英两种语言不但语言系统、语言结构有很大差异,而且在语用方面所受到的制约也有诸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制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的运用方式集中表现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中国文化视谦虚为一大美德,英美文化则不全然,因此中国人和英美人对别人的恭维和赞扬的反应不很一样。中国人总是对别人的赞扬表示否定,以示自己谦虚,而英美人却往往采取接受的方式,并感谢对方,以示友好。因此对英美人来说,是十分自然很可以理解的对话。如: A :Y o u speak beautif ul English. B :Thank you.I had very good teachers in  t he university. 反之,如果听到A 的赞扬后,B 不按照英美的习俗大方地接受,而按照中国人的规范去否认,以示谦虚。这样反会使对方感到不可理解。又如: A :Y o u speak beautif ul English. B :No ,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 这样反会使对方感到不可理解。贬已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汉民族人听到别人的赞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而英语民族则没有贬己尊人的文化习惯,同汉民族相反,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乐意地说声Thank you 来表示接受。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差异,汉 ? 611?

试评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VIP专享】

试评《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 在人类社会中,称谓系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语言文化系统。它是人类终年累月形成 的规则和长期约定俗成的习惯相辅相成的产物,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称谓语作为语言 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许多情况下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不同的称谓,反映了交 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亲属关系和情感好恶等。语言内外所要表达的许多信息,通过称谓语,我们可以有更深层的理解。正因为如此,称谓语的翻译问题在翻译实践中有值得 探讨的必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是一部描写了中 国封建时代末期的社会风俗画似的小说。在这部描写封建社会贵族世家的鸿篇巨著中,大 小人物达数百个之多。人物之间的语言交际过程中所使用的称谓语丰富多彩,使用规则也 极其繁杂,其人际称谓语的翻译正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交锋,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下文将借助《红楼梦》两大经典译本(杨宪益译和霍克斯译)的实例,对称谓语进行简要 分析,并对比研究其中一些称谓语的翻译方法。 一、英汉亲属称谓语的比较与翻译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体系中都有自已的称谓系统。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称谓语的数量和指称范围各有特色。中国传统文化“重名份,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 社会“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念,使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汉语中称 谓系统严密,分类精细,名目繁多,语义明晰;英语称谓词体系简单,分类粗疏,数量贫乏,语义 含混,如英语中的一个“cousin”涵盖了汉语中的“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堂哥、堂弟、堂姐、堂妹”。两者之间的这种巨大差异,必然给英汉翻译带来不少困惑。但尊重文化传统,遵循表达习惯,是英汉称谓语互译必须遵守的原则。我们举例分析: (一) 1、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他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的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学名叫王熙风。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第三回) 杨译:Though Tai-yu had never met her, she knew from her mother that ChiaLien, the son of her first uncle Chia Sheh had married the niece of Lady Wang ,her second uncle’ s wife. She had been educated like a boy and given the school-room name Hsi-feng. Tai-yu lost no time in greeting her with a smile as “cousin”. 霍译:She remembered having heard her mother say that her elder uncle, Uncle she ,had a son called Jia Lian who was married to the niece of her uncle Zheng’s wife, Lady Wang. She had been brought up from earliest childhood just like a boy, and had acquired in the Schoolroom the somewhat boyish-name of Wang Xi-Feng. Dai-yu accordingly smiled and curtseyed, greeting her by her correct name as she did so. 2、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 打! (第三回) 杨译:I was so carried away by joy and sorrow at sight of my little cousin .I forgot our Old Ancestress. I deserve to be cane. 霍译:It was just that seeing my little cousin here put everything else out of my mind…… 以上两处,杨都采用了变通法和换算法前者将汉语中的表嫂通过推理换算成英语“cousin”

口译中的中文称谓翻译

口译中的中文称谓翻译 在外事接待活动中,译员首先面临的一道难题是称谓的口译。称谓代表了一个人的职位、职衔或学衔,体现了一个人的资历和地位。称谓的误译不仅是对有关人员的不尊重,而且也会产生种种不良的后果。称谓的准确翻译其关键在于译员对有关人员的身份及其称谓的表达是否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尤其是对称谓语的认识。一种称谓语很可能表示多种身份,例如,英语的头衔语 president,译成汉语时可视具体情况分别译作共和国的总统、国家主席、大学的校长、学院的院长、学会或协会的会长或主席、公司的总裁或董事长等等。 一般说来,各类机构或组织的首长其汉语称谓译成英语时虽可套用通用词 head,但从比较严格的意义上看,应使用特定的、规范的称谓语。例如: 校长(大学) Presid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 校长(中小学) Principal /Headmaster of Donghai Middle School 院长(大学下属) Dean of the Graduate School 系主任(大学学院下属) Chair/Chairman of the English Department 会长/主席(学/协会) President of the Student Union, Shanghai University 厂长(企业) Director of the Machine Tools Manufacturing Plant 院长(医院) President of Huadong Hospital 主任(中心) Director of the Business Center 主任(行政) Director of Foreign Affairs Office 董事长(企业) President/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董事长(学校) President/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Trustees 首席长官的汉语称谓常以“总……”表示,而表示首席长官的英语称谓语则常带有 chief general, head , managing 这类词,因此当翻译冠以“总”字的头衔时,需遵循英语头衔的表达习惯: 总书记 general secretary 总工程师 chief engineer 总会计师 chief accountant 总建筑师 chief architect 总编辑 chief editor; editor-in-chief; managing editor 总出纳 chief cashier; general cashier 总裁判 chief referee 总经理 general manager; managing director; executive head 总代理 general agent 总教练 head coach 总导演 head director 总干事 secretary-general; commissioner 总指挥 commander-in-chief; generalissimo 总领事 consul-general

称谓翻译有讲究 各种

称谓翻译有讲究各种“副”职译法大不同 2012年11月14日09:27沪江英语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副"字在英语中可以用vice、deputy、assistant、associate、under、sub 等词表示。 副总裁Vice President 国防部副部长(美国)Deputy Secretary of Defence 副总经理Assistant General Manager 副国务卿Under Secretary of State 副州长(副总督) Lieutenant Governor (学院)副院长Sub-dean of School 根据我国的翻译实践,表达"副"的含义用的最广泛的是Vice 和Deputy。Vice 和Deputy 并无本质区别,在实际使用时究竟选用哪个,纯属搭配习惯。一般来说,vice与president、premier、chairman、minister、governor 搭配;deputy 与director、chief、head 、secretary、dean、mayor 搭配。似乎可以认为,Vice比Deputy的搭配级别要高。如: 国家副主席(或大学副校长)Vice President 副主席(或系副主任等)Vice Chairman 副总理Vice Premier 副部长Vice Minister 副省长Vice Governor 副领事Vice Consul 副校长(中小学)Vice Principal 以下情况常用Deputy: 副局长Deputy Director

副秘书长Deputy Secretary-General 副书记Deputy Secretary 副市长Deputy Mayor 副县长Deputy Chief Executive 副村长Deputy Village Head 副院长(学院)Deputy Dean 副总编Deputy Editor-in-Chief associate用作"副"时一般用于职称。 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副研究员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in-Chief 副编审Associate Senior Editor 副研究馆员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副译审Associate Senior Translator 副主任医师Associate Senior Doctor Assistant 也可作"副"解释,如:副经理Assistant Manager 但我们知道,assistant 原本含义是"助理"。当我们把"副经理"译成assistant manager 时,那么"经理助理"怎么译?另外,assistant manager和另一种副经理deputy manager之间有什么区别? 要弄清以上情况,先得看看Assistant 和Deputy在美国的用法,以美国联邦财政部金融管理局(Financial Management Service)为例,该局局长称作Commissioner,紧接着Commissioner的二号人物称Deputy Commissioner,相当于我们中国的第一副局长,然后是多名分管各个不同科室的副局长,如分管联邦金融事务的副局长(Assistant Commissioner, Federal Finance)、分管金融运营事务的副局长(Assistant Commissioner, Financial Operations)、分管政府部门会计事务的副局长(Assistant Commissioner, Governmentwide Accounting)等等

文化翻译与语用学

第7卷 第1期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7 No11 2007年2月Journa l of Hebe i Polytechn i c Un i 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 on)Feb.2007 文章编号:167322804(2007)0120144204 文化翻译与语用学 王幼军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关键词:文化;翻译;语用学 摘 要:翻译作为一种语码的转换活动,实际上是将一种语码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用另一种语 码表达出来。从文化和语用学角度探讨翻译的实质。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一 文化内涵与翻译 “文化”一词最早来自德语kultur,原指土地的开垦及植物的栽培,后来指对人的身体,精神,特别是指艺术和道德能力和天赋的培养。“文化”的含义非常广泛,从人类文化学的观点看,文化有两个意思:一是正式文化,包括文化学,历史,哲学,政治等;另一个是普通文化,即普通的社会习俗和惯例。现代文化社会学家认为,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语言学家赫德森指出:文化是“从社会习得的知识”。所谓翻译,就是借助语言这一多功能符号体系,进行各种文化信息之间的转换。因此,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王佐良)。翻译实质上是文化翻译。 二 文化转换 由于两种文化差异的存在,为向译文读者忠实地传达原文语用信息,有时要作适当的文化转换。双关语是个典型的例子。例如, 1 Separate pear,separate pair1分梨,分离。 前一部分是将梨分开,第二部分暗指夫妻天各一方。原文与译文,无论是从形,从音还是从义,都是非常贴切自然,犹如天造地设的一般。 2 I’m thrice a waiter:waiting f or f ood,wait2 ing for sleep and waiting f or death1 我是一个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死。 本句可能是说某些自我调侃的人,因终日无所事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多余的人”,甘愿把自己看作“三等”公民。这与实际意义上的三等“third class”有着根本的区别,前者是从时间或做事顺序方面讲,后者则是指政治上的地位。此译文借助谐音,使人从严肃的话题中读出了几分诙谐和幽默。 3 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这样一句对话: Romeo:W hat has thou f ound? Mercutl o:No hare,Sir1 上句是该剧第二幕第四景中Mercuti o讥讽老乳母为娼妓时说的一句话,句中的hare一语双关,既指野兔,又寓指“娼妇”,但我们暗指此义时用“野鸡”不用“野兔”,鸡同妓谐音,梁实秋先生熟练地驾驭两种语言,处理此句时巧妙地传达了两种语言的双关效果,使得语用意义在语法平面上,语言文化上,文字结构上和行文风格上达到了形式对等,曲尽其妙。 4 再看夏威夷大学魏莉莎和丈夫刘丹翻译的京剧《凤还巢》中的两句独白: 程雪雁:咱们两人可以称得郎才女貌。 朱焕然:我看是豺狼虎豹。 Xue yan:The t w o of us will p r ovide a shining ex2 a mp le of“fe male beauty at home and male service t o the state”1 Zhu:It l ooks t o me more like“fe male authority at home and male service t o his mate”1 收稿日期:2006203210

语用学推荐书目

1.语用学研究 H030/32/1 馆藏复本:6 可借复本:4 中国语用学研究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中文图书2.语用学视角下的广告语言研究 F713.80/193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杨永和, 周冬华, 鲁娅辉著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0 西文图书3.Pragmatics = 语用学 / H030/H874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1 Huang, Ya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2009. 中文图书4.顾曰国语言学海外自选集:语用学与话语分析研究 H319.3/145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顾曰国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中文图书5.新编语用学概论 H030/33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1 何自然, 冉永平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中文图书6.语用学大是非和语用翻译学之路 H059/165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侯国金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 中文图书7.语用学的多维研究 H03/43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曾文雄编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西文图书8.Pragmatics :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 H030/C971(C)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Cummings, Louise.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中文图书9.英语习语研究:语用学视角 H313.3/138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彭庆华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中文图书10.语用学翻译研究 H059/124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曾文雄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中文图书11.语用学纵横 H030/20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冉永平, 张新红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中文图书12.语用学:现象与分析 H030/18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冉永平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中文图书13.语用学 H03/38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1 严辰松, 高航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西文图书14.Pragmatics :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 语用学 : 理论及应用 / H030/J61 馆藏复本:1 可借复本:0 Jiang, Wangqi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西文图书15.Pragmatics = 语用学 / H030/Y95 馆藏复本:11 可借复本:10 Yule, George,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