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四节第一课时

第七章第四节第一课时
第七章第四节第一课时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地形区,自西向东依次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四节俄罗斯 一、课标要求 1、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一个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特点,说出一个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 济的实例 3、根据资料和地图,认识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二、本课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分析自然环境特点; 2、运用地图介绍俄罗斯矿产分布与工业布局的关系; 3、运用地图说明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1、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是什么国你能提出证据说明吗 2、前短时间广州急剧降温,你知道冷空气是从哪里过来的吗 3、你听过“和平号空间站”、“加加林”、“明斯克航母”这些名词吗 四、知识建构 知识点1、面积最大的国家 探究一:阅读课本P41“图俄罗斯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俄罗斯的地形”,尝试提出证据说明俄罗斯的面积之大: 答:1、俄罗斯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隔白令海峡与美国阿拉斯加州相望,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南临“两海”分别是里海和黑海。陆上邻国自西往东依次有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等。 3、填图: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C 知识点2: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探究二:俄罗斯国土辽阔,人口却只有亿,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

中欧洲部分,首都也在欧洲。思考:俄罗斯人口的分布为什么会这样人口的分布跟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有关吗 (1)人口的分布跟当地地形的关系: 阅读课本P41“图俄罗斯的地形”,找出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填写下表: 东 小结:由于面积广,俄罗斯的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与河流相间分布,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是平原地形,东部是高原和山地地形,地势较为平坦。即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地形以平原为主。 (2)人口的分布跟当地气候的关系: 阅读课本P41“图俄罗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和P7“图亚洲的气候类型”,思考下列问题: ①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答: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50度至80度之间,北极圈(重要纬线)穿过国土北部,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中的寒温带,少部分在北寒带。由于纬度高,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②分析俄罗斯气温和降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的变化趋势。 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均是从西往东、从南往北递减。 ③通过读图分析雅库茨克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情况,描述北半球“寒极”——雅库茨克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答: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降水少,集中在夏季。 小结: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较温暖,降水较多,所以人口集中,经济发达。 知识点3: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体验:俄罗斯不仅面积世界最大,其发达的科技也是世界领先。请看课本P44阅读材料“俄 罗斯科学家对科学技术的贡献”。 探究三:根据下面两段材料,讨论俄罗斯工业的特点 材料一:俄罗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地位(1997年) 工业产品在世界上的位次工业产品在世界上的位次 钢第四位发电量第四位 煤炭第四位化肥第五位 原油第三位天然气第一位 材料二:关于俄罗斯工业的对话: 爸爸要去俄罗斯出差了。爸爸说:“俄罗斯工业发达,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它的

第七章 第4节温度和温标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第4节温度和温标 [随堂演练] 1.(多选)下列状态中处于平衡态的是 A.将一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 B.冰水混合物处在0 ℃环境中 C.突然被压缩的气体 D.开空调2 min内教室内的气体 解析系统处于热平衡态时,其状态参量稳定不变,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冰水混合物在0 ℃环境中,其温度、压强、体积都不再变化,是平衡状态,故A、B项对;突然被压缩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故其不是平衡状态,C项错,开空调2 min内教室内的气体温度、体积均有变化,故其不是平衡状态,D项错。 答案AB 2.(多选)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 B.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这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是相等的 C.热平衡就是平衡态 D.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的温度一定相等 解析一般来说,描述系统的状态参量不止一个,根据平衡态的定义可以确定A错;根据热平衡的定义可知B和D是正确的;平衡态是针对某一系统而言的,热平衡是两个系统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可见C 错。正确选项为BD。 答案BD 3.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强子对撞机在法国和瑞士的边境建成,并投入使用,加速器工作时,需要注入约1万吨液氮对电路进行冷却,冷却的最低温度可达到-271 ℃,将该温度用热力学温标表示是A.2 K B.271 K C.4 K D.0.1 K 解析由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关系式 T=t+273 K和t=-271 ℃得T=2 K。故A正确。

[限时检测] [限时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多选)关于热平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系统甲与系统乙达到热平衡就是它们的温度达到相同数值 B.标准状况下冰水混合物与0 ℃的水未达到热平衡 C.量体温时,温度计须和身体接触5~10分钟是为了让温度计跟身体达到热平衡 D.冷热程度相同的两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 解析达到热平衡时温度相同,或者说温度相同时就表明两系统达到了热平衡故B错,应选A、C、D。 答案ACD 2.有关热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两个系统在某时刻处于热平衡状态,则这两个系统永远处于热平衡状态 B.热平衡定律只能研究三个系统的问题 C.如果两个系统彼此接触而不发生状态参量的变化,这两个系统又不受外界影响,那么这两个系统一定处于热平衡状态 D.两个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温度可以有微小的差别 解析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如果受到外界的影响,状态参量会随之变化,温度也会变化,故A错误;热平衡定律对多个系统也适用,故B错误;由热平衡的意义知,C正确;温度是热平衡的标志,必须相同,故D错误。 答案 C 3.(多选)关于热力学温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力学温度的“0 K”等于-273.15 ℃ B.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每一度的大小是相同的 C.热力学温度的“0 K”是不可能达到的 D.气体温度可能低于绝对零度 解析根据T=t+273.15 K,热力学温度的0 K相当于摄氏温度的-273.15 ℃,故A正确;T=t+273.15 K,热力学温度每升高1 K和摄氏温度每升高1 ℃对应的温度变化是相同的,故B正确;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表示分子热运动停止,不可能达到,故C正确,D错误。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图(第一课时) 备课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图(第一课时)备课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章第四节地图第一课时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板书:一、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学生读图:读课本P126图B“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B点的高度为500米,A点的高度1500米,以B点为基准面则A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A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补充:我们如果用一个水平面去横截地形,这个水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就是一条等高线。用不同的海拔的水平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层次等高线,再将它们转绘到平面图上(实质是垂直投影到平面图上)。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看图:地图册“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第四节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

第四节免疫调节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记住免疫系统的组成。 2.了解并记住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并正确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 了解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及免疫学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能力目标 1.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免疫系统的组成 学习难点:人体三道防线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学习指导 1、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全文。 2、对照下面的自学内容二次阅读课文,从课文上划出,然后记住并填写。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系统的组成 明确免疫细胞的种类、淋巴细胞的位置、T(B)细胞成熟的场所、免疫活性物质的种类及作用 2、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1)淋巴细胞起源于。 (2)造血干细胞形成淋巴细胞的过程叫 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明确人体三道防线的内容并能准确判断, 如唾液、泪液、鼻液、血液、组织液中都有溶菌酶,它们具有抗菌作用。如何判定属于第一还是第二道防线? (2)、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有什么作用呢?分析课本资料《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

(3)自主学习内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疫细胞(_______成熟)(位于:)(_______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一】 下列哪组的内容不完全属于免疫系统() A 淋巴结、吞噬细胞、溶菌酶 B 肾脏、淋巴细胞、淋巴因子 C 骨髓、扁桃体、胸腺 D 抗体、B细胞、T细胞 三、自主学习内容二:艾滋病的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 1、艾滋病是一种________病,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由______引起的。 2、艾滋病病毒攻击的是人体的______细胞,最终导致人体丧失_______功能。 3、艾滋病病人的间接死因是死于____________,直接死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艾滋病患者如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____-年。 5、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二】 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B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就是指艾滋病 C 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 D 艾滋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4)自主学习内容三: 1、自身免疫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除了具有_______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 3、免疫学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学检测四】 1、给健康婴幼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 A 浆细胞 B 效应T细胞 C 记忆细胞 D 抗体 2、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无传染性 C 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起的疾病 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四、自查反馈、当堂训练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教学设计 上传: 李小玲更新时间:2013-2-1 12:28:29 在旅游中寻找学习的快乐 ——《俄罗斯》教学设计 执教:南昌市京东学校李小玲 点评:喻自生舒俊金美珍吴功庆魏晓红李敏谢伍根彭建凤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 【教材简析】 俄罗斯是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中继日本、印度之后学习的又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和前面两个国家有很大的差别,日本是个人多地狭的国家,印度是个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而俄罗斯则属于地广人稀的国家,从本节课的教材上分析,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课文的三个框题首先从这一特征入手,由于面积广大影响到了它的气候、河流、地形和第二课时学习的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交通的分布特点。阅读材料部分的安排,让我们体会到前苏联这个多民族大国所面临的民族矛盾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尖锐问题。 俄罗斯又是我国一个重要的邻国,和我国有着相似的特征,地大物博、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与我国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学习这节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如何学习一个区域的方法,也有利于借鉴俄罗斯的发展经验,发展我国经济。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比如前面学习了日本和印度,知道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可以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方面入手,对学习地理的兴趣也较浓厚,但是仍然缺乏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对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分析能力欠缺,在上课时应加以适当的引导,降低问题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学目标】 1.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自然资源等自然环境。 2.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阅读地图的能力,通过合作拼图游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概念。 3.通过读图法,让学生掌握分析一地自然环境的基本方法。 4.通过拼图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俄罗斯地形、河流、湖泊等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 5.通过阅读法,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和提取重点信息的能力。 6.通过领略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学习俄罗斯的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中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拼图 【教学预设】 用导游词导入所要学习的国家;用读图的方法学习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湖泊和邻国;在中间的学生活动环节用分组拼图的方法学习俄罗斯的地形与河流之间的位置关系;用直观的图片形式学习俄罗斯的气候、植被和房屋结构;用阅读的方式学习俄罗斯的基本人文知识;最后在旅游的小结中体会俄罗斯多样的自然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入课 在背景音乐《蒲公英的梦想》的伴奏下,教师扮演一个导游的角色。

毛概教案第一章第四节

第四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称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过程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 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开始指导全党。 1937年《实践论》和《矛盾论》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1941年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词“实事求是” 1945年党的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3、“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涵 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4、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科学的概括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的地位。 第二,科学的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第三,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选择,简答)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论述) 第一,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 第二,要全面的看问题,绝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 第三,要发展的看问题,绝不能静止的僵化的看问题。 第四,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3,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比喻成“有的放矢”(单选) 4,怎样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问答) 第一,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使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二,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任何理论都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为空中楼阁,失去了价值。 第三,重视理论的创新。理论在于历史、现实的实际联系中,要进一步发展和创造出合乎中国需要的新理论。 5,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问答) 第一,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第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 第三,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 6,如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问答) 首先,坚持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其次,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7,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联系(选择) 实事求是是核心,是思想路线的实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

第七章 第四节 俄罗斯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教案01(人教版七年级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5.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技术方面的情况。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德育目标 俄罗斯有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这一切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上的。由此联系到我国,我们国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巩固的地位,必须要发展科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1.俄罗斯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对工业区形成、发展的影响。 3.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1.读图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2.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 3.俄罗斯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与较落后的轻工业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一:放一段优美的俄罗斯音乐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一段精美片段,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俄罗斯方方面面的图片,激发其热情,使学生在好奇中开始内容的

学习。 方法二:介绍俄罗斯的前身原苏联一些简要情况及从1991年苏联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被颠覆,来引入俄罗斯自然状况的学习。 方法三:让同学们读图,找出世界上地跨两大洲的共有哪些国家,再看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出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俄罗斯 [讲授新课] 课件:投影世界政区图,并让学生找出俄罗斯的位置。 教师:先让学生读图说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 同学回答:50°N~70°N。 教师:前面我们学气候的时候知道,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我们大家看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对其气候有什么影响? 同学回答: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其大范围是温带和寒带气候,没有热带气候。所以总的来说,气候比较寒冷。 教师:谁能说出俄罗斯的海陆位置。 同学回答: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黑海、里海。陆上邻国有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相望。 教师: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同学活动) 教师:大家还记得这是哪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吗? 同学回答:亚欧分界线。 教师:所以说俄罗斯是一个濒临三大洋、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教师:再读图,看俄罗斯所跨的经度。 同学回答:20°E~180°E。 教师:俄罗斯从东到西大约跨160°经度,实地距离相差100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而我国东西距离相差5000多千米,是我国的2倍。 从图上可以看出: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课件:投影几大国家的面积,进一步证明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单位:(万平方千米) 板书: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辽阔 活动:1.读图7.45,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贝加尔湖、太平洋、白令海峡。 同学回答:略 2.读图,找出俄罗斯主要陆上邻国: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 同学回答:略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四章 第四节 第一课时 氨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一课时氨 [课标要求] 1.了解氨的性质及应用。 2.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 3.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4.了解铵盐的性质及NH+4的检验。 1.氮的固定 2.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沸点 无色 刺激性 气味 0.771 g/L,比空气的密 度小 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 能溶解700体积NH3 -33.5 ℃易液化 (2)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 ②与盐酸反应:NH3+HCl===NH4Cl 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时产生白烟。 ③催化氧化反应:4NH3+5O2===== 催化剂 △4NO+6H2O 生成的NO进而氧化生成NO2,用来制造硝酸。 3.氨水的性质 (1)弱碱性,电离方程式:NH3·H2O NH+4+OH-,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不稳定性,受热分解:NH3·H2O===== △ NH3↑+H2O。 4.氨的用途 1.两种物质的性质 (1)氨的性质:氨气极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NH3·H2O,与酸反应生成 铵盐,能催化氧化制备硝酸。 (2)铵盐的性质:铵盐易溶于水,加热易分解,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 2.检验氨气的两种方法 (1)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会有白烟生成。 氮的固定氨的性质及用途

(1)氨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 (2)氨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含酚酞)的烧杯中,轻轻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装置如图。 [问题思考] 1.挤压滴管的胶头后,立即形成红色喷泉,该实验能说明氨气的哪些性质? 2.该喷泉实验中,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是什么? 3.该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1提示:能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氨水呈碱性。 2提示: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 3提示:①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圆底烧瓶要干燥。 ③装置内气体的纯度要高。 形成喷泉的条件 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的两类情况 (1)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 ①喷泉形成原理: 气体与水或其他液体接触―→ 气体溶解或发 生化学反应 ―→ 容器内压 强减小 ―→ 外部液体进入 形成喷泉 气体HCl NH3CO2、Cl2、H2S、SO2NO2+O2 吸收剂水或NaOH溶液水或盐酸NaOH溶液水 (2) 容器内产生大量气体,使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火山喷发等均是此原理。 1.右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的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 C.氨水很稳定,将烧瓶内的红色溶液加热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D.形成“喷泉”的主要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2.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用图中A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只提供如图B所示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

高中化学_第四节 海水中的元素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课前两分钟,学生板书】课前预习区“海水提镁流程图” 【展示图片】首先,我们看一幅图片 【引入】这颗蓝色星球是地球,地球呈现蓝色是由于70%面积都被海水覆盖。尝过海水的人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说明,海水除了含有氢、氧元素外,一定还含有其它元素,研究发现,元素周期表中110多种元素大部分能从海水中找到,海水中有如此丰富的元素资源,人类怎样提取、利用呢? 【板书】第4节海水中的元素、 【指导阅读】阅读P95-P97第一部分:海水——化学元素宝库,完成学案问题组一的讨论【学生阅读,小组探究,回答】海水中共含有80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大部分以盐的形式存在,根据含量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11种,微量元素Li,I,U用途广泛【设问】常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为氯化钠,有哪些用途? 【学生回答】氯化钠的用途 【多媒体展示】氯化钠的生理功能 【指导阅读】阅读P97 ,了解氯碱工业,完成问题组二的讨论 【学生阅读,小组探究,回答】氯碱工业原料、原理、产品 【过渡】海水蒸发不仅得到食盐,还得到副产品苦卤,由于水分蒸发,苦卤中的元素得到富集,有很多经济价值很高,镁就是其中一种。 【设问】海水中镁的含量一般为1.28g/L,属常量元素。我们从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出发,来探究一下镁的性质每一组同学都有一瓶镁,现在进行观察,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小组探究,回答】1、镁的物理性质 【预测】镁的化学性质 【分组实验,探究】探究镁的化学性质,完成实验报告 取一段镁条,观察它的颜色。用砂纸把表面的氧化膜擦净,观察金属镁的颜色和光泽。用坩埚钳夹住镁条,点燃后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要放一些细沙或少量水),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完成下表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植物的一生教案

第四节植物的一生 教学目标: 1.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 2.知道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的区别,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 3.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基本过程。 4.了解芽发育的情况和顶芽与侧芽的生长过程。 5.知道花的主要结构。 6.知道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大致情况。 7.能根据植物的一生,描述植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探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识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异同点。 ⑵识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⑶识记种子的成分。 2.能力方面: ⑴初步学会解剖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 ⑵通过设计表格,列表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⑶探究种子的成分,掌握定性实验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⑷通过单、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初步设计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⑴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向学生渗透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⑵通过探究种子的成分,向学生渗透事物的个性和共性统一的观点。 ⑶通过课上及课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科学素质。 教学重点:解剖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识记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2.初步学会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外界条件的方法 3.参与探究实验,体验通过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初步养成对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4.通过模仿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培养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 教学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探究种子萌发外界条件实验的组织教学。 教学方法:依据初一学生参与意识强,思维积极主动的特点,采用了探究、创新教学法。通过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让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提出不同的观点与看法。 课前准备: 学生:玻璃瓶或烧杯、玻璃水杯、罐头瓶等;通过咨询和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规律;试做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实验;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种子. 教师:培养皿、滤纸或纱布等实验用具;课前一周分发给每位同学40粒绿豆种子,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用视频动画制作的动态展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过程的教学软件,设计实验讨论提纲。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4节俄罗斯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俄罗斯》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素材(文字、专题地图、图片、声音等)的演示,了解并掌握俄罗斯的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能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 2.较为平坦的地形,了解主要平原、高原、山脉、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3.温带大陆性为主的气候。 4.通过本节学习,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地理位置; 2.地形特点; 3.气候类型; 4.主要河流、湖泊。 教学过程 视频:导课,三幅画面(一面国旗,一位人物、一个广场),一首歌曲(莫斯科外郊的晚上)。 师:刚才我们看了一个短片,都与哪一个国家有关? 生:俄罗斯。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俄罗斯,来认识这个国家。 Ppt:真情告白1(学生一起读) 翠竹中学七(9)班的同学们:你们好。 我是俄罗斯,欢迎你们走近我的世界,我的世界丰富多彩,建议你们先从自然环境开始认识我。我的身体很大,跨两大洲,纬度比较高,跨两个温度带,有许多邻国,三面临海洋,一面临陆地;我的身材不错,高低起伏,有山地、高原、平原,河流是我身体里的血管,一年四季中,我的身体不同部位冷暖、干湿情况不一样,我期待同学们能懂我。 开始学习吧,要努力噢。 师:那就开始学习吧,不要忘记我们的两个高端学习行为,开始。 附学生学习任务:认识俄罗斯自然环境 学习任务:看书p37----38的内容,自主获得知识,提升思考力。 1、读图,描述俄罗斯的位置。 2、读图,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归纳俄罗斯的地形分布特点。

3、读图,说出俄罗斯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什么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4、读图,找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和湖泊。说出河流的流向、流入到哪里? 师:在课堂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醒学生一定看清学习任务,把总结性的内容写在书本上。 师:如果学习好了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 师:好,来看一看你们学的怎么样?我们是通过情景与问题来看一看你们学的怎么样? 师:老师读情景与问题1:图中深颜色就是俄罗斯,A是什么山、什么河?地跨哪两个大洲?谁能回答这个问题?一会儿,老师说:开始。有学生举手,你来说。 生:A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俄罗斯地跨亚、欧两个大洲。 师:好,请坐,认同吗?,生:认同。师:好的,我们来看,俄罗斯地跨两大洲,我要问俄罗斯传统上是哪一个大洲的国家?生:是欧洲国家。 师:你能说出俄罗斯为什么是传统的欧洲国家?有学生举手。 生:因为俄罗斯的首都在欧洲,而且俄罗斯人口的四分之三在欧洲。 师:好的,请坐。他回答的应该是对的,我给你讲,俄罗斯的首都是在欧洲部分,另外人口的四分之三在欧洲,但是,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的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好,我们来看情景与问题2。 师:老师读情景与问题2,俄罗斯国土面积大,跨纬度大约在50?N--80?N,纬度比较高,那么俄罗斯东什么临洋?北临什么洋?西临什么海?跨哪几个温度带?来,开始。老师示意要举手,并说要主动,大胆一点,一会儿,有学生举手。来,你说。 生:俄罗斯西临波罗的海,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 师:追问,跨哪几个温度带?生:北温带和北寒带。师:好,请坐。 师:俄罗斯频临的海洋,我们来认识一下,老师在图上指海洋的位置,学生集体说海洋的名称。那么跨哪两个温度带,学生看图,我这里画了一条特殊纬线,北纬66.5?N,叫什么?生:北回归线。师:大声一点说,是北回归线还是北极圈?生:北极圈。师:是北极圈,啊,大家把知识有点混淆了。北回归线是23.5?N,要听清楚了。老师指图,这是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俄罗斯跨北温带和北寒带。 师:这样一来,我们就明白了俄罗斯这个国家在哪里。接下来我们看情景与问题3。 师:这个同学们要仔细看,老师读情景与问题3,你若从图中东A地到西B地对俄罗斯进行一次地形、河流考察,你沿途会经过哪些主要地形区,哪些主要河流?给大家一点时间,结合问题思考,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情况。一会儿,好的,如果你已清楚了,可以开

示范教案第一课时(第四节 澳大利亚)

第四节澳大利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3.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4.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 3.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比较综合、导游解说等方法。 ●教具准备 1.有关澳大利亚录像资料。 2.实例图片。 3.自制电脑课件。 ●教学准备 请同学们课前收集有关澳大利亚特有动物介绍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澳大利亚的“国兽”是什么动物吗?(袋鼠)没错,从澳大利亚的国徽组成,由袋鼠和鸸鹋分居左右,就可看出袋鼠在澳大利亚人心目中的地位。袋鼠和鸸鹋作为澳大利亚的骄傲和象征,成了世人认识澳大利亚的窗口。 板书:第四节澳大利亚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资料,澳大利亚除了袋鼠和鸸鹋还有哪些独特的有代表性的动物? 学生回答:树袋熊、鸭嘴兽、针鼹、肺鱼。 老师评价:同学们准备得非常充分,那我们一起看图片(课本73页图8.36澳大利亚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教学设计

第四节俄罗斯(2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会通过读图说明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传统上是个欧洲国家。能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 二、认识俄罗斯地形、气候、资源的地理特征及分布特征。 三、了解俄罗斯人口、民族、经济、交通、城市和港口的特点及分布。 四、了解俄罗斯在自然和经济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教学重点 俄罗斯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 一、俄罗斯气候成因。 二、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面我们讲了第十三章西半部欧洲,它概括了欧洲30多个国家基本地理特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东半部欧洲,从教科书上看东半部欧洲只包括一个国家——苏联。大家知道由于种种原因苏联于1991年底解体,形成了15个独立的国家(可简要介绍苏联做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成立、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所以课本中指出的东半部欧洲实际上包括了15个国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在这15个国家中最重要的、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板书) 第一节疆域和自然环境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读图]指导学生用红笔描出俄罗斯的陆上疆界,用蓝色笔描出海岸线。并在图上找出它周围的邻国。(共12个陆上邻国与其接壤,与美国隔白令海峡相望。) [提问]从图上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处于北纬50°至北纬70°之间,属中高纬地区。北部、东部面临北冰洋和太平洋,西部南北各有一小段海岸线与黑海、波罗的海相邻。 1.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板书) [提问]上述地理位置的特点对该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学生从农业发展、海洋运输等等方面考虑) [教师归纳]纬度偏高,热量不足,对发展农业不利。俄罗斯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大部分临北冰洋,气温低,封冻期长,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十分不利。 [读图]从图上找出穿过俄罗斯的一条重要纬线,一条重要经线。 [提问]这两条经纬线分别说明什么?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4《简单机械》1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第四节简单机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主题】第四节简单机械. 【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 2.了解杠杆的定义及杠杆的五个要素; 3.初步学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分析日常生活事例来认识杠杆。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杠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杠杆可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体验科学在生活中的便捷与每秒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杠杆的认识及杠杆的五要素 难点:杠杆的动力臂、阻力臂的作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羊角锤拔钉子和用开瓶器开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活动一:欣赏智慧的力量。 观看一段动画片的视频,引出课题:认识简单机械——杠杆。 活动二: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图片总结出什么是简单机械 投影三副图,让学生观察找出这三种机械有什么共同特点,同时提示学生从硬度、形状、运动形式等方面找。 活动三:总结出上述三种机械的共同点,得出杠杆的定义。 ①都是硬棒.(软的不行,直的弯的都可以) ②工作过程中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动的.

③除固定不动的点外,还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 活动四:根据说总结出的杠杆的定义,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杠杆有哪些,最后教师在课件上投影出几种比较常见的生活中的杠杆。 让学生了解在我们中国的古代人们很早就开始对杠杆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古代埃及人在建金字塔时候就利用了杠杆。 投影工人用木棍(杠杆)橇石块的图片,让学生看到杠杆的同时,教师再点击左上角的图标进入杠杆的自述,为下面学习杠杆的五要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再重点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同时适当介绍一下动力和阻力作用点,让学生会判断。让学生画支点、动力和阻力作用点,以及动力和阻力的方向,这是与课堂的讲学稿相配套的,其实是让学生先在讲学稿中画,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再在投影上把答案呈现出来。 学生掌握了支点、动力和阻力后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动力臂和阻力臂。 活动五:让学生画支点、动力和阻力作用点,以及动力和阻力的方向,这是与课堂的讲学稿相配套的,其实是让学生先在讲学稿中画,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再在投影上把答案呈现出来。 学生掌握了支点、动力和阻力后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动力臂和阻力臂。教师介绍画动力臂和阻力臂,并对画法进行总结。 学生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练习,其实也是和课堂讲学稿相配套的练习画图,其实是让学生先在讲学稿中画,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再在投影上把答案呈现出来。 活动六:寻找:自身的杠杆,其实是书本P79中的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手臂上的杠杆。用动画来展示我们手臂上的杠杆,有利于后面在手臂上画出杠杆的五要素。在手臂上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活动七:课堂小结,让学生起来对本节课作一个大概的总结,概括出知识要点,老师再呈现本节课的小结。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教案设计

第四节俄罗斯 第1课时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总结:俄罗斯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因此 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又由于东西 距离长,出现了在东西方向上的气候差 异。 强调:俄罗斯的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 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地图学习俄罗斯的位置、地形和气候,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教师的归纳条理性强,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生动直观到形象思维”的过程,使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体现直观性和启发性原则。 第2课时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发达的交通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 罗斯。由于面积广阔,其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这为俄 罗斯的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这节课我们 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点出上 节课的已学 知识,引出本 节课的新知 识。 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和工业 活动一读教材图7.50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 的分布图,探究俄罗斯的资源。 (1)读图分析,俄罗斯有哪些主要矿产资源? (2)你能说出除以上矿产外,俄罗斯还有哪些资源储量 较为丰富吗? (3)找出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 兹巴斯煤矿,并填到地图册上。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1)俄罗斯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 有色金属等。 (2)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因此, 森林资源丰富。俄罗斯境内河流较多,又有许多河流 流经山区,所以水资源、水能资源也较丰富。 (3)略。 俄罗斯 的矿产资源 和工业的分 布是重点也 是难点,根据 图设计活动 题,让学生探 究的过程,不 仅给了学生 自主的学习 空间,还让学 生对一些知 识做到了轻 松掌握。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俄罗斯 ?课标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5.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同课异构 教学设计一 ?课标分解 ?目标与策略 ?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俄罗斯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难点:理解俄罗斯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重工业发达的关系,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一:“是真是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咱们来学习一个国家,先请同学们根据两句话来猜猜它是谁?①这个国家地跨亚欧两洲;②它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这是指哪个国家啊? 开始深入了解俄罗斯之前,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是真是假。 (设计意图:将俄罗斯的主要地理特点蕴含到“是真是假”的趣味内容中,制造悬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什么俄罗斯会存在这些现象呢?它倒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啊?咱们开始详细学习俄罗斯。 教学环节二:地图导学识位置 1、读图了解地理位置 要了解一个国家,先要知道它在哪里,也就是它的地理位置。下面我们就用地图导学的方式认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请同学们看学案中的第一部分:地图导学识位置。这里给大家提供了两幅地图,分别是什么图?“俄罗斯在世界中的位置”、“俄罗斯的主要邻国”。①我们先来一起看图找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②按照同样的方法,请同学们自主读图找到俄罗斯的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正确思维过程) 2、用板书归纳 为了便于掌握俄罗斯的位置特点,下面咱们用示意图来进行标记。先用一个长方形来示意俄罗斯的轮廓,同学们看学案正面下方也有一个俄罗斯示意图,大家用笔在这里进行标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