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截止滤光片项目建议书

红外截止滤光片项目建议书
红外截止滤光片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红外截止滤光片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出口加工区

项目建设方案力求在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合并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坚决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23711.85平方米(折合约35.55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6.33%,建筑容积率1.57,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4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3.26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23711.85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3356.8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227.60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23958.56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788.20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34台(套),设备购置费2173.42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806581.16千瓦时,折合99.13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13387.96立方米,折合1.14吨标准煤。

3、“红外截止滤光片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806581.16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3387.96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00.27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38.99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8.35%,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出口加工区发展规划,符合某出口加工区产业结构调整规

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

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

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8291.4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514.89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78.57%;流动资金1776.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43%。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14191.00万元,总成本费用10932.89万元,税金及附加148.77万元,利润总额3258.11万元,利税总额3856.27万元,税后净利润2443.5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412.6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9.29%,投资利税率46.51%,投资回报率29.47%,全部投资回收期4.89年,提供就业职位283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选派组织能力强、技术素质高、施工经验丰富、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投入本项目施工。

二、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出口加工区及某出口加工区红外截止滤光片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某出口加工区红外截止滤光片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投资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红外截止滤光片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出口加工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283个,达产年纳税总额1412.69万元,可以促进某出口加工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9.29%,投资利税率46.51%,全部投资回报率29.47%,全部投资回收期4.89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4.89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出台合同范本,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十三五”时期,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发达国家借“再工业化”争夺国际贸易竞争主导权,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更低的成本优势,成为接纳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新阵地。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回流”和发展中国家“分流”的双向挤压,全球范围内市场、资源、人才、技术和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制造业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世界经济和贸易低迷、国际市场动荡对我国的影响逐步加深,与国内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形成叠加。

三、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科技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建立了基础设施较为先进的技术中心,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合作和引进消化吸收等多种途径,不断推动产品技术升级。公司主导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居国内领先水平,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公司不断加强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力度,通过开发新品种、优化产品结构来增强市场竞争力,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客户的好评;通过多年经验积累,建立了稳定的原料供给和产品销售网络;公司不断强化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健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ISO9000标准组织生产,并坚持以质量求效益的发展之路,不断强化和提高企业管理水

平,实现企业发展速度与产品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在结构调整

中发展总量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企业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前瞻性研发

布局。公司所属行业对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要求较高,公司技术与管理团

队专业和稳定,对行业和客户需求理解到位,以及公司不断加强研发投入,保证了产品研发目标的实施。未来,公司将坚持研发投入,稳定研发团队,加大研发人才引进与培养,保证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水平。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投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90.31万元,同比增长

10.00%(1090.51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红外截止滤光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9638.85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0.39%。

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317.12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68.00万元,增长率16.43%;实现净利润2487.84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97.11万元,增长率24.97%。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第三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背景

1、《中国制造2025》实施3年来,取得明显成效。各方面、各地对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进程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制造业创新体系的建设得以加强,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提速,一些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供给能力明显提高。表征制造强国的一些指标,如单位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发明专利授权量、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制造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销售利润率、信息化发展指数(IDI指数),2016年与2012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国近年来高度重视制造业研发创新,2015年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为2.01%,近五年来首次超过2%。在推进智能制造中,一批试点示范企业通过实施制造智能化,生产效率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能耗降低10%,充分显示了这些企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勇立潮头的精神。同时,这些企业还带动了尚处在工业2.0和工业3.0阶段的制造企业。应该指出,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中,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不论国有、民营抑或内资、外资,都积极参与其中。不少在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自动化业务因此而有

大幅增长。国外品牌的智能制造装备在中国市场的增长,也是有目共睹。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2016年多关节机器人在中国市场销量42963台,同比

增长25.2%,与上年度相比,增速加快19.1个百分点。平面多关节(SCARA)机器人销售9553台,同比增长51.9%。两者在中国市场的占比分别为78.5%和88.7%。与其说是企业的性质或是《中国制造2025》的指向性而影响其

市场准入,不如说是企业的实力与服务水平影响其在中国的市场状况。

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主引擎,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

术受制于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完善、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

业化主体缺失等问题突出。建设制造强国,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

中心环节,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打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

促使我国成为全球创新的引领者。坚持质量为先。高质量是制造业强大的

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产品档次

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领军企业发展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建设制造

强国,必须把质量品牌作为生命线,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加强质量技术攻关和

自主品牌培育,叫响“中国质量”,打造“中国品牌”。

我省提出,到“十三五”末,全省工业转型升级要基本实现。制造业

竞争力有较大提升,创新能力较大增强,循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节能

降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新进展,工业综合实力进

一步增强,工业发展和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2、“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战略性新

兴产业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原有

增长动力减弱、增长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

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创新驱动等重大发展战略,

并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重大指导政策,为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创新

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撑,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新契机。

投资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项目建设地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形成

市场规模和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

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有机结合;推进产学研联合攻关,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相结合的产业技术研发

模式,推动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积

极引进境外先进技术,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制造业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制造业是许多其他服务业发展的

基础,很多服务业,比如研发设计、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的基础是制造业。这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制造业的振兴,如果制造业发展

慢了,这些服务业的发展必然受到重要影响。此外,制造业是研发创新和

效率提升的核心领域,其技术进步速度要远快于服务业,各产业大的创新

几乎都是在制造业领域发生的,因此制造业虽然占比小,但效率提升快,

是经济增长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关键支撑。

二、必要性分析

1、中国经济告别旧常态,迈入新常态。所谓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指

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从经济增

长速度来看,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经济发展方式来看,正从

规模速度型粗放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经济结构来看,正从增量扩

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从经济发展动力来看,

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今年以来,我国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效果初显,突出特点表现在“稳”字上。从需求侧看,在消费需求保持

平稳态势的同时,投资需求稳中有升。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

13.8%,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7个百分点,比今年1至2月份加快0.5个

百分点。从供给侧看,在农业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工业生产缓中趋稳。按

可比价格计算,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同比增长5.8%,比今年1

至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效益实现恢复性增长,1至2月份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8%。这些积极变化,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和保持就业稳定,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进一

步分析,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效应持续外溢,结构优化的成果十分显著。一是以改善投资结构为标志,第三产业增速明显快于第二产业。一季

度第二产业投资33664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投资50230亿元,增长12.6%。无论从投资规模还是增长幅度看,第三产业都远高于第二产业。二

是以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增加值占比为标志,第三产业领先优势持续扩大。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9%,比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9.4个百分点。三是以工业增加值增速为标志,工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

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4个和1.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

重分别为12.1%和32.4%,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和1.7个百分点。对比上

述数据可以看出,由于新常态下结构调整不断取得新进展,稳增长因而持

续获得新动能,这是当前经济运行中最为值得称道的。

2、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经济已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重大判断。也就

是说,现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十八大报告指出,把推动

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由此可见,发展目标已经发生了重大调整。追求高质量发

展也是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

目前,项目承办单位建立了企业内部研发中心,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研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并已在材料和设备及制造工艺上取得新

的突破,项目承办单位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公司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指标

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国际技术水平接轨;通过保持人才、技术、设

备、研发能力、市场营销、生产材料供应等方面的优势,产、学、研相结

合的经营模式,无论是对项目承办单位自身还是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都具

有深远的影响。

完善的国内销售网络,项目承办单位经过多年来的经营,不仅有长期

稳定客户和潜在客户,而且有非常完善的销售体系;企业的销售激励制度

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再加上平时公司领导对员工的感情投资,

使销售员工对公司有很强的向心力;正是具备稳定有激情的销售团队,才

保证了企业的销售政策很好的贯彻执行下去,也使企业的销售业绩有很大

的提高;企业的销售团队将在有项目产品销售市场的区域,根据当地实际

情况,销售适合当地加工企业需要的项目产品。

第四章产业分析

一、建设地经济发展概况

地区生产总值379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3.60亿元,增长5.57%;第二产业增加值2352.88亿元,增长7.80%第三产业增加值1138.49亿元,增长10.5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5.53亿元,同比增长8.6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0.20亿元,同比增长7.39%。国税收入361.35亿元,同比增长10.58%;地税收入亿元70.93,同比增长9.21%。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03%。其中,食品烟酒上涨1.09%,衣着上涨

0.90%,居住上涨0.68%,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6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

涨0.89%,医疗保健上涨1.0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77%,交通和通信

上涨0.99%。

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678.0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15.44亿元,比上年增长6.38%。

规模以上AA、BB、CC、DD(含红外截止滤光片)等主导行业共完成工

业增加值1208.04亿元,增长6.72%。AA完成增加值404.52亿元,增长

5.47%;BB完成工业增加值342.63亿元,增长5.40%;CC完成工业增加值271.62亿元,增长11.67%;DD完成工业增加值98.77亿元,增长

6.9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12.11亿元,比上年增长9.21%。实现利润总额58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8%。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9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13%。其中,建设项

目投资完成3869.10亿元,增长6.9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27.60亿元,增长10.25%。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19.84亿元,同比增长9.28%;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341.49亿元,同比增长6.99%;第三产业投

资完成835.37亿元,增长8.8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721.05亿元,增长

5.74%。民间投资3894.47亿元,增长7.06%。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2

6.48亿元,增长

7.35%。重点项目1417个,完成投资2543.86亿元,增长10.88%。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3.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5%。城

镇实现零售额1054.61亿元,增长9.16%;乡村实现零售额554.93亿元,

增长6.3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亿元515.23,增长13.93%。

实际利用外资55880.02万美元,同比增长58.29%。外贸进出口总值281.57亿元,同比增长51.42%。其中,出口总值183.02亿元,同比增长

51.63%;进口总值98.55亿元,同比增长59.91%。

二、红外截止滤光片行业市场分析

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红外截止滤光片企业516家,规模以上企业41家,从业人员25800人。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红外截止滤光片产值132366.16万元,较2016年118268.55万元增长11.92%。产值前十位企业

合计收入65295.75万元,较去年56100.82万元同比增长16.39%。

区域内红外截止滤光片行业经营情况

区域内红外截止滤光片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以AAA为例,2017年产值15997.46万元,较上年度13702.32万元增长16.7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5079.31万元。2017年实现利润总额5265.55万元,同比增长17.13%;实现净利润1772.10万元,同比增长12.17%;纳税总额95.20万元,同比增

长18.90%。2017年底,AAA资产总额31905.01万元,资产负债率27.68%。

2017年区域内红外截止滤光片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3421.94万元,同比2016年28187.52万元增长18.57%;行业净利润14389.36万元,同比2016年12989.13万元增长10.78%;行业纳税总额13367.98万元,同比2016年12086.78万元增长10.60%;红外截止滤光片行业完成投资

35258.60万元,同比2016年29779.22万元增长18.40%。

区域内红外截止滤光片行业营业能力分析

区域内经济发展持续向好,预计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6000.08亿元,年均增长6.36%。预计区域内红外截止滤光片行业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199368.82万元,利润总额61810.64万元,净利润27329.73万元,纳税17601.29万元,工业增加值74924.92万元,产业贡献率14.35%。

区域内红外截止滤光片行业市场预测(单位:万元)

第五章投资建设方案

一、产品规划

项目主要产品为红外截止滤光片,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14191.00万元。

相关行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高、涉及范围广、对相关产业带动力较大的产业,根据国内统计数据显示,相关行业的发展影响到原材料、能源、商业、金融、交通运输和人力资源配置等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建设规模

(一)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23711.85平方米(折合约35.55亩),其中:净用地面积23711.85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35.55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37227.60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23958.56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37227.60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3209.30万元。

(二)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34台(套),设备购置费2173.42万元。

(三)产能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8291.49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14191.00万元。

第六章选址科学性分析

一、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某出口加工区。

振兴发展基础夯实,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省级产业园工业增加值、税收占比分别提升26个、23.5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建成面积增至70万平

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6%,提高1.1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方案力求在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

生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合并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坚决贯彻执行“十

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

完善的国内销售网络,项目承办单位经过多年来的经营,不仅有长期

稳定客户和潜在客户,而且有非常完善的销售体系;企业的销售激励制度

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再加上平时公司领导对员工的感情投资,

使销售员工对公司有很强的向心力;正是具备稳定有激情的销售团队,才

保证了企业的销售政策很好的贯彻执行下去,也使企业的销售业绩有很大

CCD上的滤光片

监控摄像机中的CCD上的滤光片,正确名称叫”光学低通滤波器” 滤光片有两大功用: 1.滤除红外线. 2.修整进来的光线 滤除红外线: 彩色监控摄像机CCD也可感应红外线,就是因为会感应红外线,会导致D.S.P无法算出正确颜色,,因此须加一片滤光片,把光线中红外线部份隔开,所以只有彩色CCD需要装滤光片,黑白就不用了. 修整进光: 因为CCD上是一颗颗的感光体(CELL)构成,最好光线是直射进来,但为了怕干扰到邻近感光体,就需要对光线加以修整,因此那片滤光片不是玻璃,而是石英片,利用石英的物理偏光特性,把进来的光线,保留直射部份,反射掉斜射部份,避免去影响旁边的感光点. 那么滤光片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呢?我们不防来看看 1滤除红外线: 可用镀膜方式及蓝玻璃,镀膜分真空镀膜及化学镀膜方式,化学镀膜是将石英片浸入溶剂中加以电镀,成本低但镀膜厚度不平均且容易脱落,真空镀膜是用真空蒸镀法,镀膜均匀且不易脱落,但成本高.以上我们称IR Coating , 目地在滤除红外线, 另外还要加上所谓的AR-Coating 的镀膜,目地是增加透光率,因为光线在透过不同介质时(比如从空气进入石英片),会产生部分的折射及反射,加上AR-Coating 后,滤光片可达到98-99%的穿透率,否则只有90-95的穿透率,这对CCD的感光度当然有影响. 另外是用蓝玻璃,蓝玻璃是用”吸收”的方式过滤红外线,而IR-Coating是用反射的方式滤掉红外线,但反射光容易造成干扰,如果只考虑滤除红外线,蓝玻璃是比较好的选择. 但上文说玻璃无法修整光线,因此就有一片蓝玻璃加一片石英片的所谓”两片式”滤光片.其中蓝玻璃用来滤红外线,而石英片修整光线用,因此石英片上只需做AR-Coatin就行了. 2.修整光线: 上文说到, 利用石英的物理偏光特性,把进来的光线,保留直射部份,反射掉斜射部份,但只能对一个方向修整,通常摄像机只考虑到水平分辨率,因此只对光线做水平修整,因此在贴滤光片时方向要对,不可弄反了.那如果垂直光线也要修整的话怎办?很简单,就黏两片,把其中一片转90度就行了,因此就有这种也叫”两片式”的滤光片,一片用在水平修整,一片用在垂直修整,其中一片再做IR-Coating 来滤红外线. 那更高级的呢?就是两片石英中间夹片蓝玻璃,那就各项优点就有了,这种”三片式常见于日本进口机. l 石英片整光效果是物理方式的,要配合CCD上感光点而变,因此理论上不同CCD厂牌及不同画素还有N制P制,石英片厚度都不同, 黏贴方式: 1.直接就夹在遮光片上,再锁在CCD上,好处是方便,须注意防尘 2.用UV胶黏,再照紫外线灯,优点是稳固,但须在无尘室或无尘箱中弄,如果不管那么多就硬干了。 3.用双面胶带,一黏就好了,这个最方便又省钱,但常常一段时间后就掉下来了,尤其是被太阳晒久了。 如何选用和订购滤光片 在选用滤光片之前必须对滤光片的分类有基本的了解。滤光片产品主要按光谱波段、光谱特性、应用特点等方式分类。 光谱波段:紫外滤光片、可见滤光片、红外滤光片;(如对光谱不清楚,可以参考光谱图如下:) 光谱特性:带通滤光片、截止滤光片、分光滤光片、中性密度滤光片、反射滤光片; 其中带通型即选定波段的光通过,通带以外的光截止。比如我们的红外带通滤光片。 短波通型即短于选定波长的光通过,长于该波长的光截止。比如我们的红外截止滤光片。 长波通型即长于选定波长的光通过,短于该波长的光截止。比如我们的红外滤光片,IPL滤光片

滤光片截止深度

滤光片截止深度 分类:科学研究| 标签:波长截止深度OD滤光片 2013-09-01 23:35阅读(79)评论(0)滤光片的截止深度OD4表示透过率低于10的负4次方。深度越大,透过率越小,噪声越小。 OD*表示截止,OD=-log(T),根据OD1~OD6,截止带透过率从0.1~0.000001 OD编号截止带透过率 OD1 =0.1 即10% OD2 =0.01 即1% OD3 =0.001 即0.1% OD4 =0.0001 即0.01% OD5 =0.00001 即0.001% OD6 =0.000001 即0.0001% 截止号截止带 A 400-1100nm B 300-1200nm C 200-2000nm D 400-700nm E 400-800nm F 400-1000nm G 300-900nm H 500-1000nm I 800-1000nm J 700-1200nm K 200-1100nm M 200-1400nm N 400-1200nm O 200-1150nm P 200-800nm Q 350-700nm U 200-700nm V 300-950nm W 200-1000nm 举例: OD3-A :截止范围为400~1100nm内光波的透过率为0.001,中心波长两侧各1/2带宽范围波段除外

OD3-B :截止范围为300~1200nm内光波的透过率为0.001,中心波长两侧各1/2带宽范围波段除外 OD3-C :截止范围为200~2000nm内光波的透过率为0.001,中心波长两侧各1/2带宽范围波段除外 OD3-D :截止范围为400~700nm内光波的透过率为0.001,中心波长两侧各1/2带宽范围波段除外 OD3-K :截止范围为200~1100nm内光波的透过率为0.001,中心波长两侧各1/2带宽范围波段除外 OD4-A :截止范围为400~1100nm内光波的透过率为0.0001,中心波长两侧各1/2带宽范围波段除外 OD4-B :截止范围为300~1200nm内光波的透过率为0.0001,中心波长两侧各1/2带宽范围波段除外 OD4-C :截止范围为200~2000nm内光波的透过率为0.0001,中心波长两侧各1/2带宽范围波段除外 OD4-D :截止范围为400~700nm内光波的透过率为0.0001,中心波长两侧各1/2带宽范围波段除外 OD4-K :截止范围为200~1100nm内光波的透过率为0.0001,中心波长两侧各1/2带宽范围波段除外

红外截止滤光片

2012谈水晶(3)---红外截止滤光片 本篇将重点介绍水晶的另一个支柱产品---红外截止滤光片(IRCF),这是水晶成立后的第二个产品,也是目前对公司利润贡献最大的品种。2010年公司IRCF 销售收入为1.37亿,占当年总收入的42%。 一,产品介绍 IRCF是红外截止滤光片的简称,同OLPF一样,如果能记住对应的四个英文单词也就很容易搞其含义了: Infra-Red (红外) Cut(截止) Filte r(滤光片),简称IRCF。 红外截止滤光片是利用精密光学镀膜技术在光学基片上交替镀上高低折射率的光学膜,实现可见光区(400-630nm)高透,近红外(700-1100nm)截止的光学滤光片,主要应用于可拍照手机摄像头、电脑内置摄像头、汽车摄像头等数码成像领域,用于消除红外光线对CCD/CMOS成像的影响。 通过在成像系统中加入红外截止滤光片,阻挡该部分干扰成像质量的红外光,可以使所成影像更加符合人眼的最佳感觉。 与光学低通滤波器有所不同的是,光学低通滤波器主要应用于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和视频监控摄像头中,目的是为消除红外光的伪色现象,通过空间滤波去掉莫尔条纹;而红外截止滤光片则主要应用于可拍照手机、电脑内置摄像头、汽车摄像头的镜头系统,这些下游产品目前对于图像的成像质量要求不高,不需要考虑空间滤波,而关注的是光波滤波,即红外光抑制。 红外光抑制是图像传感器必需的功能之一,这是因为CCD、CMOS对光的感应和人眼不同,人眼只能看到380-780的可见光,而CCD、CMOS则可以感应红外光和紫外光,尤其对红外光十分敏感,所以必须要将红外光加以抑制,并保持可见光的高透过,使CCD/COMS对光的感应接近于人的眼睛,从而使拍摄的图像也符合眼睛的感应。由此可见,红外截止滤光片对于上述这些下游产品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市场前景和市场容量也同这些下游产品密切相关。 公司生产的普通IRCF平均单价约0.5元,主要通过台湾的手机模组厂商供应给苹果、HTC等知名手机客户。 ◆在传统的红外截止滤光片基础之上,水晶又开发出以下衍生产品: 1,晶圆级红外截止滤光片 晶圆级红外截止滤光片为公司首家全球产业化产品,结合光刻等半导体工艺技术,提高了IRCF 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显著地减少了人力成本,实现生产由人力密集 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其根源来自于手机镜头模组厂商的工艺更新。手机镜头是一个微型光学模组,一个手机光学模组包含10-20个配件(包括公司的IRCF),传统的工艺是单个加工,这样在生产和组装的过程中就需要大量的人工;而使用晶圆级的加工技术来加工镜头,则可以使生产和组装过程实现完全的自动化,生产完成后再将晶圆切割成单个的镜头,从而可以大大降低镜头模组的生产成本。这种加工工艺同半导体加工工艺类似,故称为晶圆级镜头(Wafer-Level Camer a)的加工工艺。

滤光片

什么是OLPF光学低通滤光片 OLPF 全名是Optical lowpass filter,即 光学低通滤光片,主要工作用来过滤输 入光线中不同频率波长光讯号,以传送 至CCD,并且避免不同频率讯号干扰到 CCD对色彩的判读。OLPF对于假色 (false colors)的控制上有显著的影响, 假色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密接条纹、栅栏 或是同心圆等主体影像,色彩相近却不 相同,当光线穿过镜头抵达CCD时,由 于分色马赛克滤光片仅能分辨25%的红 与蓝色以及50%的绿色,再经由色彩处 理引擎运用数据差值运算整合为完整 的影像。 因为先天上色彩资料短缺,CCD根本无法判断密接条纹相邻色彩的参数,终于导致引擎判断错误输出错误的颜色。由于细条纹的方向不同,需用相对应角度的光学低通滤波晶片加以消除,又因为不同型号的CCD摄像机与CMOS 图象传感器在规格上有些差异,为针对不同的型号及同时兼顾不同方向所产生的干扰杂音,需用不同厚度、片数、角度组合的OLPF的设计,以提高取象品质。 IR-CUT双滤光片切换的作用 IR-CUT双滤光片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双峰滤光片产生问题。IR-CUT双滤光片由一个红外截止滤光片和一个全光谱光学玻璃构成,当白天的光线充分时红外截止滤光片工作,CCD还原出真实彩色,当夜间光线不足时,红外截止滤光片自动移开,全光谱光学玻璃开始工作,使CCD充分利用到所有光线,从而大大提高了低照性能。 IR CUT双滤光片专为CCD摄影机修正偏色、失焦的问题,促使撷取影像画面不失焦、不偏色,红外夜视更通透,解决红外一体机,日夜图像偏色影响,能够过滤强光让画面色彩纯美更柔和、达到人眼视觉色彩一致。 普通日夜型摄象机使用能透过一定比例红外光线的双峰滤片,其优点是成本低廉,但由于自然光线中含有较多的红外成份,当其进入CCD后会干扰色彩还原,比如绿色植物变得灰白,红色衣服变成灰绿色等等(有阳光室外环境尤其明显)。在夜间由于双峰滤光片的过滤作用,使CCD不能充分利用所有光线,其低照性能难以令人满意。

ICR滤光片切换原理

影像传感器对成像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像素越高,影像传感器内部集成的感光电极也越多,同时我们也应该想到提升像素势必要涉及到制造成本,每提高一个等级,数码相机的价格都要高出一截,而且提升到一定程度后,CCD传感器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短时间内很难再有所突破。 目前主流的DSLR机型使用的CCD最多为600万像素左右,即使现在索尼生产出了700万、800万像素的CCD,但想要将其安置在DSLR机身内的话,最终效果只能是与预期效果背道而驰不合实际。而CMOS传感器却高达1600万像素以上。 CMOS的成像原理 CMOS可细分为被动式像素传感器(PassivePixelSensorCMOS)与主动式像素传感器(ActivePixelSensorCMOS)。它原本是计算机系统内一种重要的芯片,保存了系统引导最基本的资料。可是有人偶然间发现,将CMOS加工也可以作为数码相机中的影像传感器,紧跟着就由XirLink公司于1999年首次推向市场,2000年5月,美国Omnivision 公司又推出了新一代的CMOS芯片。 CMOS最初曾被尝试使用在数码相机上,但与当时如日中天的CCD相比信噪比差,敏感度不够,所以没能占居主流位置。当然它也具备多种优点,普通CCD必须使用3 个以上的电源电压,可是CMOS在单一电源下就可以运作,与CCD产品相比同像素级耗电量小。另外CMOS是标准工艺制程,可利用现有的半导体制造流水线,不需额外投资生产设备,并且品质可随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提升,这点正是今年索尼IRCUT双滤光片对视频成像技术的影响文/彭中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开发制造出CMOS芯片的原因。 从技术角度分析成像原理,核心结构上每单位像素点由一个感光电极、一个电信号转换单元、一个信号传输晶体管,以及一个信号放大器所组成。理论上CMOS感受到的光线经光电转换后使电极带上负电和正电,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信号(电流或者

红外滤光片的作用

红外滤光片指红外摄影用的深红色滤光片。颜色即使不太深的滤光,也会有相应的效果.红外滤光片主要应用于安防监控领域,红外气体分析仪,夜视 产品,红外探测器,红外接收机,红外感应,红外通讯产品。具体到产品比如:监控摄相机,遥控器,红外幕墙产品,红外感应马桶、水龙头、洗手液 装置,红外测温器,红外打印机,交互式电子白板,红外触摸屏,指纹识别机等。 红外滤光片作用,即滤除红外线: 彩色监控摄像头CCD也可感应红外线,就是因为会感应红外线,会导致D.S.P无法算出正确颜色,,因此须加一片 滤光片,把光线中红外线部份隔开,所以只有彩色CCD需要装滤光片,黑白就不用了修整进光: 因为监控摄像头CCD上是一颗颗的感光体(CELL)构成,最好 光线是直射进来,但为了怕干扰到邻近感光体,就需要对光线加以修整,因此那片滤光片不是玻璃,而是石英片,利用石英的物理偏光特性,把进来的光线 ,保留直射部份,反射掉斜射部份,避免去影响旁边的感光点.赓旭光电 1、滤除红外线: 可用镀膜方式及蓝玻璃,镀膜分真空镀膜及化学镀膜方式,化学镀膜是将石英片浸入溶剂中加以电镀,成本低但镀膜厚度不平均且 容易脱落,真空镀膜是用真空蒸镀法,镀膜均匀且不易脱落,但成本高.以上我们称IR Coating , 目地在滤除红外线, 另外还要加上所谓的AR-Coating 的镀膜,目地是增加透光率,因为光线在透过不同介质时(比如从空气进入石英片),会产生部分的折射及反射,加上AR-Coating 后,滤光片可达到98-99% 的穿透率,否则只有90-95的穿透率,这对CCD的感光度当然有影响. 另外是用蓝玻璃,蓝玻璃是用”吸收”的方式过滤红外线,而IR-Coating是用反射的 方式滤掉红外线,但反射光容易造成干扰,如果只考虑滤除红外线, 蓝玻璃是比较好的选择 . 但上文说玻璃无法修整光线,因此就有一片蓝玻璃加一片 石英片的所谓”两片式”滤光片.其中蓝玻璃用来滤红外线,而石英片修整光线用,因此石英片上只需做AR-Coating就行了. 2、修整光线上文说到, 利用石英的物理偏光特性,把进来的光线,保留直射部份,反射掉斜射部份,但只能对一个方向修整,通常监控摄像头只考虑到水平分辨率,因 此只对光线做水平修整,因此监控摄像头在贴滤光片时方向要对,不可弄反了.那如果垂直光线也要修整的话怎办?很简单,就黏两片 ,把其中一片转90度就行了,因此就有这种也叫”两片式”的滤光片,一片用在水平修整,一片用在垂直修整,其中一片再做IR -Coating 来滤红外线.。

红外截止滤光片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红外截止滤光片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出口加工区 项目建设方案力求在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合并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坚决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23711.85平方米(折合约35.55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6.33%,建筑容积率1.57,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4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3.26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23711.85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3356.8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227.60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23958.56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788.20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34台(套),设备购置费2173.42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806581.16千瓦时,折合99.13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13387.96立方米,折合1.14吨标准煤。 3、“红外截止滤光片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806581.16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3387.96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00.27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38.99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8.35%,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出口加工区发展规划,符合某出口加工区产业结构调整规 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 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 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8291.4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514.89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78.57%;流动资金1776.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43%。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滤光片在摄像头中的原理

滤光片在摄像头中的原理 一、光的特性 光是由一种称为光子的基本粒子组成,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或称为波粒二象性。它的物理特性有直进性、反射、折射、干?h、衍射、偏振及光电效应等等。光又是能量的一种传播方式。 光源之所以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原子的运动,包括热运动、跃迁辐射、受激辐射三种,前者为生活中最常见的,如灯光和火焰,后者多应用于激光。在光的产生过程中,因为跃迁能级的不同,释放出不同频率的光子(爱因斯坦能量方程),即产生电磁波辐射,其波长范围为 1nm(1nm=10-9m)至1mm(1mm=10-3m),根据波长不同,可以把光分成γ射线区、X射线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微波区、无线电波区等几个部分。按红外射线的波长范围,可粗略地分为近红外光谱(波段为780nm-2526nm)、中红外光谱(波段为2526nm-4000nm)和远红外光谱(波段为5000nm-14um),可见光通常指波长范围为:390nm-780nm的电磁波。但人眼实际可见范围是:312nm-1050nm。而可见光区不同频率的光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依次为红:605nm-700nm,橙:595-605,黄:580-595,绿:500-560,青:480nm-490nm,蓝:435nm-480nm,紫:400-435。白光为所有这些光谱的综合。如果用棱镜折射白光,就能够观察到上述可见光光谱,我们将复色光(如白光)被色散系统(如棱镜)分类后,按波长的大小依次排到的图案称为光谱。 光沿直线传播,也就是说,光是直线运动的,也不需要任何介质,但在其他物体的重力场的影响下,光的传播路径会发生偏折。光线遇另一介质反射的情况是指入射光返回原介质的情形,反射定律可按下列三原则来解释: 入射线、反射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入射线与反射线在法线的两侧。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θi=∠θr 光从不同密度的介质穿过时发生的偏折现象称为折射,不同介质可以出现不同的折射角,由该介质的折射率n=sim∠θ1?usim∠θ2来决定,并遵从斯涅尔定律:n1sim∠θ1=n2sim∠θ2。物质吸收光子并激发出自由电子的行为称为光电效应,也就是一种光游离作用(光子将电子撞出原子,使之游离的过程)。正是由于光具有光电效应,科学家因此发明了光偶合成像技术,包括CCD:全称ChargeCoupledDevice即电荷耦合器件的缩写,它是一种特殊半导体器件,上面有很多一样的感光元件,每个感光元件叫一个像素;和CMOS:全称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数码照相机、DV、监控摄像机、电子显微镜等等。 二、滤光片的作用

滤光片特性研究

滤光片特性研究 【学习重点】 1.了解吸收光谱技术的基本实验方法。 2.了解单色仪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3.了解滤光片的透光特性。 【仪器用具】 单色仪、稳压稳流的钨灯光源、微机、光纤与光纤耦合器、红黄绿蓝四个有色玻璃样品【预习重点】 1.吸收光谱技术的基本实验方法。 2.滤光片的分类与参数表征。 3.掌握单色仪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背景知识】 1.吸收光谱技术 吸收光谱技术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和分子吸收光谱技术。每一种物质都对应着特定的吸收光波波长。原子强烈吸收的光波波长与其发射的光波波长是相同的,对应于电子由该原子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所释放的光子波长。根据某一物质的吸收线位置和强度,能够估计该物质中的成分和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分析哪种元素就用哪种元素做光谱灯。原子发生器采用非火焰的其他加热技术将试样转变成原子气体。分子吸收光谱技术在原理上与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是一样的,只是分子吸收光谱的试样保持原有状态,不用加热离解为气体;所用的光源是发射连续光谱的光源。分子吸收光谱测量在实验中采用单光束法(图)或双光束法(图)。单光束法是在光源辐射强度稳定的条件下采用的。如果光源的辐射强度不稳定,应采用双光束法。光束经旋转扇形反射镜在短时间内交替通过样品和参比光,从而得到准确的吸收光谱。 2.光谱仪简介 光谱测量装置的主要作用是研究光的光谱组成,包括光波波长、强度、轮廓和宽度。光谱仪至少具有三种功能:将研究的光按波长分解开,测量能量按波长的分布,对数据进行记录以光谱图的方式显示出来。 光谱测量装置由光源和照明系统、光谱仪器、检测记录和显示系统几部分组成。照明系统是用来收集信号光,并馈入光谱仪器的准直系统。光谱仪器包括:准直系统、色散系统、聚焦成像系统组成。准直系统由入射狭缝和准直物镜组成。入射狭缝位于准直物镜的焦平面上。色散系统通常为棱镜、光栅或法布里—帕罗干涉仪。聚焦成像系统是利用成像物镜把空间上色散开的各波长的光束会聚在成像物镜的焦平面上,形成一系列按波长排列的单色狭缝像。检测记录和显示系统通常是由光电接受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数—模转换,用计算机完成记录和显示光谱数据。 3.滤光片基本知识 滤光片按照滤光特性分为长波通、短波通、带通和带阻四大类。它们的透过率曲线如图所示。长波通和短波通滤波片统称为截止滤波片。性能由最大透过率和截止波长两个参数表示。截止波长一般定义为半最大透过率处所对应的波长。带通和带阻滤光片的性能由最大透过率、中心波长和带宽描述。中心波长是最大透过率处的波长,带宽是半最大透过率处对应的两波长之差。 4.滤光片透过率的实验测量公式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滤光片总概

滤光片总概 从光谱的长短(所处区域)有:紫外,可见光,近红外,红外,远红外带通滤光片.(常用的叫法紫外180~400nm,可见光 400~700nm,近红外700~3000nm,红外3000nm~10um以上,光谱再长就超出我司的加工能力了,就不写了) 滤光片产品主要按光谱波段、光谱特性、膜层材料、应用特点等方式分类。 光谱波段:紫外滤光片180~400nm、可见滤光片 400~700nm、红外滤光片(近红外700~3000nm,红外 3000nm~10um); 光谱特性:带通滤光片、截止滤光片、分光滤光片、中性密度滤光片、反射滤光片; 膜层材料:软膜滤光片、硬膜滤光片; 硬膜滤光片不仅指薄膜硬度方面,更重要的是它的激光损伤阈值,所以它广泛应用于激光系统当中,面软膜滤光片则主要用于生化分析仪当中 带通型:选定波段的光通过,通带以外的光截止。其光学指标主要是中心波长(CWL),半带宽(FWHM)。分为窄带和宽带。比如窄带808滤光片NBF-808.

短波通型(又叫低波通):短于选定波长的光通过,长于该波长的光截止。比如红外截止滤光片,IBG-650。 长波通型(又叫高波通):长于选定波长的光通过,短于该波长的光截止比如红外透过滤光片,IPG-800. 名词解释: 1) 中心波长(CWL):使用的波长,如光源主峰值是850nm led 灯,那需求的中心波长就是850nm 2) 透过率(T):假设光初始值为100%,通过滤光片后有所损耗了,通过评估得出只有85%了,那就可以把这个滤光片的光学透过率只有85%,简单讲就是损失了多少,大家都希望做所有事性损失越小越好. 3) 峰值透过率(Tp)>85% 4) 半带宽(FWHM):简单说就是最高透过率的1/2处所对应的波长,左右波长值相减,例如,峰值最好是90%,1/2就是45%,45%所对应的左右波长是800nm和850nm,那半带宽就是50nm 5) 截止率(Blocked): 截止区所对应的透过率.由于要想透过率达到0%,那是非常难的事情,要知道太阳可以让地下的树变成炭,只靠这薄薄的薄膜去掩盖一切是很难的,只能选

滤光片的技术详解和应用参数

什么是OLPF光学低通滤光片 OLPF全名是Optical lowpass filter,即 光学低通滤光片,主要工作用来过滤输 入光线中不同频率波长光讯号,以传送 至CCD,并且避免不同频率讯号干扰到 CCD对色彩的判读。OLPF对于假色 (false colors)的控制上有显著的影响, 假色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密接条纹、栅栏 或是同心圆等主体影像,色彩相近却不 相同,当光线穿过镜头抵达CCD时,由 于分色马赛克滤光片仅能分辨25%的红 与蓝色以及50%的绿色,再经由色彩处 理引擎运用数据差值运算整合为完整 的影像。 因为先天上色彩资料短缺,CCD根本无法判断密接条纹相邻色彩的参数, 终于导致引擎判断错误输出错误的颜色。由于细条纹的方向不同,需用相对应 角度的光学低通滤波晶片加以消除,又因为不同型号的CCD摄像机与 CMOS 图象传感器在规格上有些差异,为针对不同的型号及同时兼顾不同方向所产生的 干扰杂音,需用不同厚度、片数、角度组合的OLPF的设计,以提高取象品质。 IR-CUT双滤光片切换的作用 IR-CUT双滤光片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双峰滤光片产生问题。IR-CUT双滤 光片由一个红外截止滤光片和一个全光谱光学玻璃构成,当白天的光线充分时红 外截止滤光片工作,CCD还原出真实彩色,当夜间光线不足时,红外截止滤光 片自动移开,全光谱光学玻璃开始工作,使CCD充分利用到所有光线,从而大 大提高了低照性能。 IR CUT双滤光片专为CCD摄影机修正偏色、失焦的问题,促使撷取影像画 面不失焦、不偏色,红外夜视更通透,解决红外一体机,日夜图像偏色影响,能 够过滤强光让画面色彩纯美更柔和、达到人眼视觉色彩一致。 普通日夜型摄象机使用能透过一定比例红外光线的双峰滤片,其优点是成 本低廉,但由于自然光线中含有较多的红外成份,当其进入CCD后会干扰色彩 还原,比如绿色植物变得灰白,红色衣服变成灰绿色等等(有阳光室外环境尤其 明显)。深圳纳宏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精密光学滤光片的厂家。在夜间由于双峰滤光片的过滤作用,使CCD不能充分利用所有光线, 其低照性能难以令人满意。

滤光片

滤光片 一、定义 通过所需波长的光波,过滤掉不需要波长光波的一种光学器件。用来选取所需辐射波段的光学器件。滤光片的一个共性,就是没有任何滤光片能让天体的成像变得更明亮,因为所有的滤光片都会吸收某些波长,从而使物体变得更暗。 二、原理 滤光片是在塑料或玻璃基材中加入特种染料或在其表面蒸镀光学膜制成,用以衰减(吸收)光波中的某些光波段或以精确选择小范围波段光波通过,而反射(或吸收)掉其他不希望通过的波段。通过改变滤光片的结构和膜层的光学参数,可以获得各种光谱特性,使滤光片可以控制、调整和改变光波的透射、反射、偏振或相位状态。 三、透射率 透射是入射光经过折射穿过物体后的出射现象。被透射的物体为透明体或半透明体,如玻璃,滤色片等。若透明体是无色的,除少数光被反射外,大多数光均透过物体。为了表示透明体透过光的程度,通常用入射光通量与透过后的光通量之比z来表征物体的透光性质,z被称为光的透射率。 四、光学薄膜 1、光学薄膜干涉原理 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设想光源中的分子或原子被某种原因激励而振动, 这种振动导致分子或原子中的电磁场发生电磁振动。可以证明, 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两者有 单一的对应关系,同时在大多光学现象中电场强度起主导作用, 所以我们通常将电场振动称为光振动,这种振动沿空间方向传播 出去就形成了电磁波。 电磁波的波长λ、频率f、传播速度v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v=λ f 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即3 ×1 08m /s ,常用C 表示。但是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率是不一样的。 假设某种频率的电磁波在某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则C 与v 的比值称为这种介质对这种频率电磁波的折射率。 频率不同的电磁波,它们的波长也不同。波长在400到760 nm 这样一段电磁波能引起人们的视觉,称为可见光。普通光源如太阳、白炽灯等内部大量振动中的分子或原子彼此独立,各自有自己的振动方向、振幅及发光的起始时间。每个原子每一次振动所发出的光波只有短短的一列,持续时间约为10- 8秒。我们通常观察到的光都是光源内大量分子或原子振动辐射出来的结果,而观察不到其作为一种波动在传播过程中所能表现出来的特征——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这是因为实现光的干涉是需要条件的,即只有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一致的两列光波才是相干光波, 这样的两列波辐射到同一点上,彼此叠加,产生稳定的干涉抵 消(产生暗影)或者干涉加强( 产生比两束光能简单相加更强的 光斑) 图像,才是我们观察到的光的干涉现象。光学薄膜可以 满足光干涉的这些条件。如图1所示,它表示一层镀在基底( n2) 上的折射率为n1厚度为d1的薄膜,假定n1 < n2,n0为入射 介质的折射率。入射光束I 中某一频率的波列W 在薄膜的界 面1 上反射形成反射光波W 1,透过界面的光波穿过薄膜在界 面2 上反射后再次穿过薄膜,透过界面1 在反射空间形成反

IRCUT三层水晶双滤光片技术简述

IRCUT三层水晶双滤光片技术简述 普通日夜型摄象机使用能透过一定比例红外光线的双峰滤片,其优点是成本低廉,但由于自然光线中含有较多的红外成份,当其进入CCD后会干扰色彩还原,比如绿色植物变得灰白,红色衣服变成灰绿色等等(有阳光室外环境尤其明显)。在夜间由于双峰滤光片的过滤作用,使CCD不能充分利用所有光线,其低照性能难以令人满意。 IRCUT双绿光片的使用有效解决了双峰滤光片产生问题。IRCUT双滤光片由一个红外截止滤光片和一个全光谱光学玻璃构成,当白天的光线充分时红外截止滤光片工作,CCD还原出真实彩色,当夜间光线不足时,红外截止滤光片自动移开,全光谱光学玻璃开始工作,使CCD充分利用到所有光线,从而大大提高了低照性能。 深圳威特信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ICR-V02M系列IRCUT三层水晶双滤光片切换器采用进口微型大力矩驱动电机,可轻松带动厚度达2.8mm的滤光片顺畅切换(电磁线圈型的只能带动厚度1.0mm以内的薄滤光片,蓝玻璃越薄截止红外光效果越差,普通玻璃上镀膜效果更差)。切换器白天采用的蓝玻璃厚度达1.0毫米白天充分吸收红外光(镀膜玻璃是靠反射红外光只能截止一部分)使光线波长在700nm以下的光线通过,超过700nm波长的光线被吸收即截止红外光。而另外两层水晶玻璃采取水平和垂直胶合充分利用水晶的滤光特点可以消除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杂散干扰波,这样白天图像更加逼真,色彩更加真实;夜晚采用三层水晶使红外光最大限度的通过,三层水晶按三个不同方向胶合可充分过滤三个方向的杂散波,解决了在夜间杂散光干扰红外光的问题,让夜晚红外图像更加清晰。

产品外形尺寸:44.5X44.5X5.0mm 滤光片尺寸:8.8X8.2X2.58mm,白天两层水晶夹蓝玻璃截止红外光并过滤杂散波纠正色斑,夜晚三层水晶全通透并过滤杂散波对红外光的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