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全息再现像质的改善

数字全息再现像质的改善
数字全息再现像质的改善

第26卷第3期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 l126No.3 2010年7月J O URNAL OF S UZ HOU UNI VERSI TY(NAT URAL S CIENC E ED I T I ON)J u.l2010

数字全息再现像质的改善

朱余良,周皓,顾济华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摘要:基于数字全息基本理论,设计并建立了离轴反射式数字全息记录光路,对不透明骰子进行了记录,并

采用菲涅耳近似法数值再现.从数字全息图的记录、零级衍射的消除、再现像的图像增强三个方面展开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数字全息再现像的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关键词:数字全息;零级像;再现像质

中图分类号:O43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073(2010)03-0051-05

I m p rove m en t of reconstructed i m age of d igita l hologram

Z hu Yu liang,Zhou H ao,Gu Jihua

(Sc h ool of Phys ic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y,Su z hou Un i v.,Su z hou215006,Ch i na)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digita l hol o graphy,the of f2axis refl e ctive optical syste m f or record2

i n g digita l hologra m is designed and set up.The opaque d i c e is recorded and the hol o gra m is then

numerica l reconstructed by means of Fresne l dif fracti o n.Experi m ental studies i n cl u de record i n g digit2

al hol o gra m,e li m i n ati n g z ero2order diff raction and enhanc i n g reconstructed i m age.The experi m ental

resu lts sho w t h at t h e quality of the reconstr ucted i m age can be i m proved e f fecti v ely.

K ey w ord s:digita l holography;zer o2order i m age;qua lity of reconstr ucted i m age

0引言

数字全息技术是Goodman[1]在1967年提出的,采用CCD代替传统全息干板记录全息图,通过计算机模拟参考光数值再现物光波前,实现了全息图的记录、存储和再现的数字化.数字全息可同时记录物光场的振幅和相位信息,是一种理想的形貌和相位分布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形貌测量[2]、显微观测[3]、信息加密[4]等领域的研究.

在数字全息的实际应用中,再现像质是个关键问题,它直接影响测量的准确性.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数字全息再现像质的改善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大多局限于记录条件的理论分析[5]、零级像的处理[6-8]等方面研究,未形成一套系统的实验研究方法.

影响数字全息再现像质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与全息干板相比,目前CCD依然存在孔径小、像元尺寸大的不足,使得数字全息再现像的分辨率较低,像质较差;(2)与光学全息一样,数字全息再现像中存在零级衍射的干扰.数字全息图的衍射效率普遍比较低,零级像占据了衍射的大部分能量,在再现像的中心形成大亮斑,导致再现像严重降质;(3)光路系统中的寄生干涉以及散斑噪声影响再现像质.为提高数字全息再现像的质量,本文首先对离轴数字全息记录条件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记录参数,最大限度地利用CCD的有效带宽,记录高质量的数字全息图;然后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全息图进行预处理,来消除再现时的零级像;同时通过灰度变换扩展再现像的对比度和亮度,通过平滑滤波技术抑制再现像中的散斑噪声,使再现像得

收稿日期:2010-03-18

作者简介:朱余良(1981-),男,江苏如皋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字全息及光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52 苏 州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第26卷到增强.实验研究表明,综合利用该套方法可获得较高质量的数字全息再现像.

1 菲涅耳数字全息的记录与再现

全息记录的是参考光波和物光波的干涉条纹强度,分别以R(x,y)和O (x,y)表示参考光波和物光波的复振幅,则全息记录面上的干涉强度分布为

I (x,y )=|R (x,y )|2+|O (x,y)|2+R *(x,y)O (x,y )+R (x,y)O *(x,y)(1.1)数字全息图的记录介质是CCD ,CCD 记录的是离散的强度分布.设CCD 光敏面尺寸为L x @L y ,有N x @N y 个像元,像元大小为$x @$y ,通过空间采样后,CCD 记录的强度分布可表示为

I (k ,l)=I (x,y )co mb x $x ,y $y rect x L x ,y

L y

(1.2)

式中k 、l 为整数,且-N x 2[k [N x 2、-N y 2[l [N y 2.数字全息的再现采用菲涅耳衍射近似数值再现算法,若采用单位复振幅平面波为照明波前,再现像面上光波的复振幅分布可表示为

U (x c ,y c )=exp (jkd )j K d exp j k 2d

(x c 2+y c 2)@k

I (x,y )exp j k 2d (x 2+y 2)exp [-j k d (x c x +y c y)]d x d y (1.3)式中d 为再现距离,当再现距离等于记录距离时,可得到清晰的再现像.将式(1.3)改成离散形式: U(m,n )=exp (jkd )j K d exp [j k 2d (m 2$x c 2+n 2$y c 2)]DFT I(k ,l)exp [j k 2d (k 2$x 2+l 2$y 2)](1.4)式中DFT 表示离散傅里叶变换,再现像面上的采样间隔$x c 和$y c 可表示为

$x c =K d N x $x ,$y c =K d N y $y (1.5)2 实验装置与实验结果

2.1 记录高质量的数字全息图

实验所采用的记录光路如图1所示,H e 2N e 激光器发出的波长为632.8nm 的激光经过分束器BS 1分为两束,分别经BE 1和BE 2扩束后,通过针孔滤波器P i n hole 1和P i n hole 2,再由透镜Lens 1和Lens 2准直,最终物光与参考光由BS 2合束,图中M 1、M 2、M 3及M 4均为反射镜.用于记录的CCD 光敏面为8.47mm(H )@

7.10mm(V),像元尺寸为3.45L m @3.45L m ,像元数为2456@2058.被记录的物体为三维实物骰子,其长、宽、高均为7.5mm .

图1 离轴数字全息实验光路

第3期朱余良,周皓,顾济华:数字全息再现像质的改善53

要获得高质量的数字全息再现像,记录高质量的数字全息图是关键.由式(1.5)可知,记录距离d越小,再现像的分辨率越高,但记录距离过小会导致采样条件的不足,且再现像难以分离.文献[5,9]采用不同的推导方法,给出的最小记录距离计算表达式也有所不同,分别为

d m in=4X+2L x

K

$x,d m in=

4X+4L x

K

$x(2.1)

式中X为物体的横向尺寸,代入数据,得到相应的最小记录距离为256.0mm、348.3mm.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以上述最小距离记录全息图,都能满足采样条件,且再现像能充分分离,但CCD的带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图2(a)是记录距离为256.0mm全息图的再现像,可以看出再现像的分辨率还能有所提高.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以记录距离为176.0mm记录的全息图,CCD带宽的有效利用率最高.图2(b)是记录距离为176.0mm全息图的再现像,与图2(a)相比较,再现像分辨率显著提高,像质有较大的改善.实际记录距离可比上述理论值小得多,原因在于经骰子反射的物光场为强度很弱的散斑场,式(1.1)右边第二项经菲涅耳衍射后对再现像质的影响较小,因此记录条件相对更容易满足.在文献[5]中,若不考虑式(1.1)右边第二项衍射后对再现像质的影响,根据频谱分离条件及采样理论,可得到最小记录距离的表达式为

d m in=2X+2L x

K

$x(2.2)

在式(2.2)中代入相关数据,得d m in=174.1mm,与本文实验值较为接近.因此,实验中记录距离的选择,不仅要考虑采样理论和分离条件,还需结合物体的具体特征以及光场强度分布来确定.实验过程中,正确地调节光路以使各级衍射像临界分离是获得高质量记录的关键步骤.

(a)d=256.0mm(b)d=176.0mm

图2不同记录距离下全息图的数值再现像

2.2消除零级像的干扰

从图2可以看出,在离轴数字全息的再现像中,尽管几种衍射像在再现面上已得到较好的分离,但其中零级像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衍射能量,造成再现像的对比度非常低,实像像质暗淡不清.要改善再现像质,必须消除零级像的干扰.迄今为止,国内外的学者提出了多种消除零级像的方法,如依据离轴全息图频谱特性提出的频域滤波法[6],该方法需要正反两次傅里叶变换以及滤波处理,处理速度慢,不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测量;在数字全息记录光路中引入相移技术[7],需在参考光光路中加入精密的相移器,对实验装置的要求比较高,且实验中需要拍摄多幅全息图,不适合动态物体的测量;利用全息图与其强度平均值相减的方法来消除零级像[8],对零级像中物光自相关分量的消除效果并不理想.

针对上述方法的不足,依据离轴全息图频谱分离的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全息图空域的高通滤波预处理法来消除零级像.图3(a)是全息图的频谱相对强度分布,各级衍射对应的频谱相互分离,零级频谱能量最强.因此只要采用高通滤波技术将全息图中的低频信息滤除,即可消除再现时的零级像.高通滤波预处理过程可通过全息图与其低通滤波结果相减来实现,其中低通滤波技术采用常见3@3模板的均值滤波或中值滤波.预处理结果分别表示为

54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6卷

I c(k,l)=I(k,l)-1

9

E

i,j I s

I(k+i,l+j)(2.3)

I c(k,l)=I(k,l)-m ed ian{I(k+i,l+j),i,j I s}(2.4)式中s为{-1,0,1},由选取的滤波模板大小决定.需要说明的是,图3(a)中心两侧对称分布的小亮斑是由系统寄生干涉造成的.由于物光场是很弱的散斑场,寄生干涉主要是由较强的参考光引入的,可通过全息图与参考光强相减的方法来减弱寄生干涉对再现像质的影响.

图3(b)是采用式(2.3)对全息图预处理后的频谱相对强度分布,零级频谱得到较好抑制,且寄生干涉对应的频谱也有所减弱.图4(a)是全息图预处理后的再现像,与图2(b)相比,零级像得到有效消除,再现像的对比度得到显著提高.值得注意的是,预处理过程中的滤波模板不宜过大,模板越大,零级频谱中的高频成分越难消除.如在预处理过程中采用7@7模板滤波,再现结果如图4(b)所示,其中寄生干涉引入的再现噪声未得到较有效的抑制.

(a)预处理前(b)预处理后

图3频谱相对强度分布

(a)3@3(b)7@7

图4采用不同滤波模板预处理后的再现像

与一些现有消除零级像的方法相比较,本文方法只需记录一幅数字全息图,无需增加实验装置的复杂性,直接对数字全息图在空域进行预处理,算法简单,处理速度快.

2.3增强再现像质

数字全息再现像质不仅受到零级衍射的干扰,还受到激光散斑噪声的影响.高相干的激光在粗糙物体表面反射时,物体上各点散射的子波在空间相干叠加,就形成了空间强度随机分布的、颗粒状的激光散斑.图5(a)是图4(a)右上角实像的放大图,同时通过灰度变换扩展了实像的对比度,调节了实像的亮度.从图5(a)可以看出,散斑噪声对实像像质的影响较为严重.针对数字全息再现像中散斑噪声的抑制问题,文献[10]早有报道.

第3期朱余良,周皓,顾济华:数字全息再现像质的改善55

在数字全息中,激光散斑是不可避免的高频噪声,可通过图像平滑化处理来抑制.常用的平滑滤波方法有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图5(b)是采用3@3模板对图7(a)中值滤波后的结果,与图5(a)相比,散斑噪声得到有效抑制,像质有较大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在图像平滑处理过程中模板大小的选择很重要,模板越大,平滑效果越明显,但会造成图像细节信息的丢失,模板大小的选择要在保证消除噪声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图像的细节信息.

(a)中值滤波前的结果(b)3@3模板中值滤波后的结果

图5中值滤波前后的放大像

3小结

本文从数字全息图的记录、零级衍射的消除、再现像质的增强三个方面着手,对数字全息再现像质的改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合理确定全息记录参数以及熟练的光路调节技术对记录高质量全息图起到关键作用,而零级衍射的消除以及再现图像的增强过程可以进一步改善数字全息再现像的质量,从而对数字全息技术用于高速实时的测量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Goo d m an JW,La wrence R W.D i gita l i m age for m ulati on fro m e lectron i ca lly detected hol ogra m s[J].App l Phys Lett,1967,11

(3):77-79.

[2]葛宝臻,邹瑾,吕且妮.基于4f系统的数字全息表面三维形貌恢复技术[J].天津大学学报,2006,39(6):712-716.

[3]ChoiY,Lee S.Three2di m ens i ona l vol um etr i c m easure m en t of red b l ood ce llmoti on usi ng d i gita l holographic m i c roscopy[J].App l

Opt,2009,48(16):2983-2990.

[4]尉迟亮,顾济华,刘薇,等.基于数字全息及离散余弦变换的图像数字水印技术[J].光学学报,2006,26(3):355-361.

[5]钟丽云,张以谟,吕晓旭,等.数字全息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分析[J].光学学报,2004,24(4):465-471.

[6]Cuche E,M arquet P,Depeu rsinge C.Spa tia l filtering f or zero2order and t wi n2i m age eli m ina ti on i n d i gita l off2axis hol ography[J].

Appl Opt,2000,39(23):4070-4075.

[7]Takaki Y,Kawa iH,Ohzu H.H ybri d hol ograph i c m i croscopy free of conjuga te and zero2order i m ages[J].App l Opt,1999,38

(23):4990-4996.

[8]Kre i s T M,J uept ner W P O.Suppress i on of the dc ter m i n digital holo graphy[J].Opt Eng,1997,36(8):2357-2360.

[9]王华英,王大勇,谢建军.用极值频率法分析数字全息的记录条件[J].光子学报,2007,36(4):645-649.

[10]Garcia2Sucerqu ia J,R a m irez J A H,P r i eta D V.R educti on of speckle noise i n d i gita l holo graphy by us i ng d i gita l i m age process2

i ng[J].Opti k,2005,116(1):44-48.

(责任编辑:周建兰)

数字全息综合实验

数字全息综合实验 实 验 讲 义 前言

传统全息实验通过干涉记录与衍射再现描述了物体的振幅与相位信息,并使用银盐或光致聚合物干板做为记录介质,通过使用不同浓度、温度的药液,经过显影定影,再现物体信息,拍摄过程对环境要求较高,冲洗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实验结果不方便进行二次开发。 数字全息实验使用高精度CMOS相机和空间光调制器件(SLM)进行采集和再现,降低了对环境(暗室、防震)的要求,免去了冲洗的不安全隐患,可以对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如滤波、存储、传输、加密安全等,坧展了全息的应用领域,使经典光学再现现现代风采。 1. 实验目的 a.通过本实验掌握数字全息实验原理和方法;

b.通过本实验熟悉空间光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和调制特性; c.通过本实验理解光信息安全的概念和特点; 2. 实验原理 全息技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将物体发射的光波波前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达到冻结物光波相位信息的目的;利用光的衍射原理再现所记录物光波的波前,就能够得到物体的振幅(强度)和位相(包括位置、形状和色彩)信息,在光学检测和三维成像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由于传统全息是用卤化银、重铬酸盐明胶(DCG)和光致抗蚀剂等材料记录全息图,记录过程烦琐(化学湿处理)和费时,限制了其在实际测量中的广泛应用。 数字全息技术是由Goodman和Lawrence在1967年提出的,其基本原理是用光敏电子成像器件代替传统全息记录材料记录全息图,用计算机模拟再现取代光学衍射来实现所记录波前的数字再现,实现了全息记录、存储和再现全过程的数字化,给全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增加了新的内容和方法。目前常用的光敏电子成像器件主要有电荷耦合器件CCD、CMOS传感器和电荷注入器件CID三类。 (一)数字全息技术的波前记录和数值重现过程可分为三部分: a.数字全息图的获取。将参考光和物光的干涉图样直接投射到光电探测器上,经图像采集卡获得物体的数字全息图,将其传输并存储在计算机内。 b.数字全息图的数值重现。本部分完全在计算机上进行,需要模拟光学衍射的传播过程,一般需要数字图像处理和离散傅立叶变换的相关理论,这是数字全息技术的核心部分。 c.重现图像的显示及分析。输出重现图像并给出相关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与传统光学全息技术相比,数字全息技术的最大优点是:(1)由于用CCD等图像传感器件记录数字全息图的时间,比用传统全息记录材料记录全息图所需的曝光时间短得多,因此它能够用来记录运动物体的各个瞬间状态,其不仅没有烦琐的化学湿处理过程,记录和再现过程都比传统光学全息方便快捷;(2)由于数字全息可以直接得到记录物体再现像的复振幅分布,而不是光强分布,被记录物体的表面亮度和轮廓分布都可通过复振幅得到,因而可方便地用于实现多种测量;(3)由于数字全息采用计算机数字再现,可以方便地对所记录的数字全息图进行图像处理,减少或消除在全息图记录过程中的像差、噪声、畸变及记录过程中CCD器件非线性等因数的影响,便于进行测量对象的定量测量和分析。 目前, 数字全息技术已开始应用于材料形貌形变测量、振动分析、三维显微观测与物体识别、粒子场测量、生物医学细胞成像分析以及MEMS器件的制造检测等各种领域。虽然国内外在数字全息技术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于这一全息学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相关知识的传播和教学方面目前明显落后于科研,在全息学的实验教学上仍然以传统全息成像方法为主,很少涉及现

数字电路及其应用(一)

数字电路及其应用(一) 编者的话当今时代,数字电路已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报将 在“电路与制作”栏里,刊登系列文章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实例。 在介绍基本知识时,我们将以集成数字电路为主,该电路又分TTL和CMOS 两种类型,这里又以CMOS集成数字电路为主,因它功耗低、工作电压范围宽、扇出能力强和售价低等,很适合电子爱好者选用。介绍应用时,以实 用为主,特别介绍一些家电产品和娱乐产品中的数字电路。这样可使刚入门的 电子爱好者尽快学会和使用数字电路。一、基本逻辑电路 1.数字电路 的特点 在电子设备中,通常把电路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类,前者涉及模 拟信号,即连续变化的物理量,例如在24小时内某室内温度的变化量;后者 涉及数字信号,即断续变化的物理量,如图1所示。当把图1的开关K快速通、断时,在电阻R上就产生一连串的脉冲(电压),这就是数字信号。人们把用来 传输、控制或变换数字信号的电子电路称为数字电路。数字电路工作 时通常只有两种状态:高电位(又称高电平)或低电位(又称低电平)。通常把高电 位用代码“1”表示,称为逻辑“1”;低电位用代码“0”表示,称为逻辑“0”(按正逻 辑定义的)。注意:有关产品手册中常用“H”代表“1”、“L”代表“0”。实际的数字 电路中,到底要求多高或多低的电位才能表示“1”或“0”,这要由具体的数字电 路来定。例如一些TTL数字电路的输出电压等于或小于0.2V,均可认为是逻 辑“0”,等于或者大于3V,均可认为是逻辑“1”(即电路技术指标)。CMOS数字 电路的逻辑“0”或“1”的电位值是与工作电压有关的。讨论数字电路问 题时,也常用代码“0”和“1”表示某些器件工作时的两种状态,例如开关断开代 表“0”状态、接通代表“1”状态。 2.三种基本逻辑电路

利用数字全息干涉术测定材料的泊松比

文章编号:025827025(2005)0620787204 利用数字全息干涉术测定材料的泊松比 徐 莹,赵建林,范 琦,向 强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72) 摘要 根据数字全息干涉术的基本原理,利用CCD 分别记录物场状态变化前后的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图,通过数值再现分别得到不同状态下物场的复振幅分布,从而直接得到不同状态下物场间的干涉条纹图样。如果该物场是由板状试样的离面弯曲引起的,则通过测量干涉条纹图样中相同相位条纹的渐近线之间的夹角,即可确定出材料的泊松比。实验证明该方法简单易行,尤其适合对光学粗糙表面、小泊松比或小尺寸的试样进行全场测量,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 关键词 全息;数字全息干涉术;泊松比;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图;干涉相位差中图分类号 O438;O348.12 文献标识码 A Determination of the Poisson ′s R atio of Material by Digital H olographic Interferometry XU Y ing ,ZHAO Jian 2lin ,FAN Qi ,XIAN G Qiang (I nstitute of O ptical I nf 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 chool of S cience ,N ort hwest ren Pol ytechnical Universit y ,X i ′an ,S haanx i 710072,China ) Abstract Base on the principle of digital holographic interferometry ,two lensless Fourier transform holograms representing two different deformation states of object field are captured by CCD.Then the numerical reconstruction of digital holograms is implemented respectively to acquire the complex amplitude of object waves ,and the interference phase difference is determined by subtracting the phases of the different states.According to the pure bending theory in elastic mechanics ,the Poisson ′s ratio is derived numerically f rom the angle between the asymptotic lines of the fringes of equal phase ,which are caused f rom homogeneous deformation and reconstructed by digital holographic interferometry.Thi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Poisson ′s ratio of material in the f ull -access performance by experiment is simple and easy to operate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material with rough surface ,low value Poisson ′s ratio and small size.K ey w ords holography ;digital holographic interferometry ;Poisson ′s ratio ;lensless Fourier transform hologram ;interference phase difference 收稿日期:2004205231;收到修改稿日期:2004209230 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02I53075)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徐 莹(1980—),女,江西人,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全息术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E 2mail :xy_1999@https://www.360docs.net/doc/5710727825.html, 1 引 言 泊松比是反映材料弹性特性的一个常数,表征试样拉伸时沿横向发生收缩的程度,通常用于工程部件的数值压力分析。常用电子与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如借助引伸计测量试样横向及纵向变形量来获得泊松比。该方法在测定材料长期性能时难免发生漂移,而且引伸计自重及夹持力可引起软质试样的附加变形,所以只适用于硬质试样。也可以通过在试 样上粘贴电阻应变片的方式测量其泊松比,但该方 法测量的变形范围有限,并且试样附加了粘贴片的刚度,会引起一定误差。此外传统的光学测量方法[1]如全息法、散斑法、影像云纹法等,均是从所得到的干涉图样推算出泊松比,但这些方法需要经过对记录介质必需的曝光、显影等物理化学处理过程,再现过程复杂,周期较长,有些还需要将待测试样弯曲表面研磨成镜面,这对于非金属材料几乎是不可   第32卷 第6期2005年6月 中 国 激 光 C H IN ESE J OU RNAL O F L ASERS Vol.32,No.6 J une ,2005

数字全息技术

数字全息技术 作者:王栎汉 专业:数字多媒体专业11界 指导老师:李德 概要:数字全息技术是随着现代计算机和CCD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全息成像技术。文章主要介绍数字全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全息技术、图像重建 一:数字全息技术背景 二:数字全息技术的应用 三:数字全息技术的制作过程

一:数字全息技术背景 全息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 与传统的全息技术相比,数字全息是用光电传感器件(如CCD或CMOS)代替干板记录全息图,然后将全息图存入计算机的一种新技术。用计算机模拟光学衍射过程来实现被记录物体的全息再现和处理。即用计算机产生和重现全息图像。把物理成像过程扩展到数字过程。 计算机产生全息图像的基本特点是它不需要空间物体的真实存在,而是从物体的数学描述开始,计算出全息图。任何能够用数学描述的一维、二维、三维物体都能够做出计算机的全息图。

二:数字全息技术的应用 全息技术通过记录物光振幅和相位的方法能够达到记录和恢复物体三维信息的目的。全息技术的这一特性使得它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检测、商业包装和艺术设计等领域。 数字全息技术是以传统光学全息为基础,使用CCD数字化地记录全息干涉条纹。 数字全息图能够通过计算机,实现数字再现以及物体变形的测量;同时数字全息图也可以利用空间光调制器实现物体三维信息的空间再现。 因此数字全息技术主要运用在水下侦探,固体无损检验,地球物理探测,雷达技术等方面。数字全息技术最成熟的应用之一是光学原件表面形状的检测。由透镜的设计数据在计算机上计算出标准波前,并制成全息图。

高密度数字全息存储方案的比较

高密度数字全息存储方案的比较 黄明举,徐国定,顾玉宗,毛艳丽,丁菲 (河南大学物理系,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介绍了全息存储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多种实现高密度海量全息存储的复用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了比较与评价. 关键词:全息术;高密度全息存储;复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043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978(2001)01-0006-04 收稿日期:2000-03-20 作者简介:黄明举(1965-),男,河南西峡人,河南大学副教授,在读博士. The Schemes of High Density Digital Holographic Storage HUANG Ming-ju,XU Guo-ding,GU Yu-zong,MA0Yan-Ii,DING fei (Department of Physics,Henan Uniuersity,Kaifeng 475001,Henan,China ) Abstract:The schemes of high density hoIographic storage are systematicaIIy reviewed,with the comparison and comment on the advantages and probIems of these schemes. Key words:hoIographic storageg high densityg muItipIexing method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具有超大容量和超高速寻址能力的存储器,但在接近物理极限的情况下,现有的磁存储技术和光盘存储技术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全息技术由于其固有的可用多种复用技术实现海量存储和可并行读写实现超高速传输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而其中存储方案的选择和 设计自然成为这方面研究的重点[1,2].为了提高存储密度, 存储方案的设计和研究成为该项研究的最主要方面,人们根据全息存储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多种方案[3-6].本文系统的总结了这些存储方案各自的特点和使 用范围,指出了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及选择存储方案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数字全息存储的基本原理 全息存储是基于全息理论的光学信息存储技术,全息技术的原理包含两个物理光学过程,即用干涉方法实现的波前记录和用衍射的方法实现的波前再现.波前记录即将激光照射于物体上,使其衍射光(物光或信号光S )与另一束被称做参考光(R )的相干光束相互干涉,然后用照相的方法将干涉花样记录于全息记录介质上,使之成为复杂的包含了记录光所有光学信息的光栅(称全息光栅),该过程在全息存储过程中通常叫做数据的记录或写入(Writing or Recording );波前再现即用记录时所用的参考光或其他适宜光波照射记录形成的全息光栅,光线通过全息光栅时的衍射或衍射光之间的干涉形成与物光相同或相似的光波,即实现了物光 的波前再现,重构了物体的再现像,这个过程又叫数据的读出(Readout ) 或取出.其基本原理光路图如图1所示. 图中Laser 是激光光源,BS 是激光分束器,SLM 是空间光调制器,CCD 是电荷耦合器件阵列,M 是反射镜,L 是傅立叶透镜,f 是透镜的焦距,D 是存储介质.记录过程即将SLM 产生的二进制光学图象数据页用全息技术存放于存储介质上;读出即用CCD 接受由介质衍射形成的原记录数据的过程. 第31卷第1期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I.31No.12001年3月JournaI of Henan University (NaturaI Science )!!!!!!!!!!!!!!!!!!!!!!!!!!!!!!!!!!!!!!!!!!!!!!!!!!!!!!!!!!!!!!!Mar.2001

[数字电子技术及应用(第2版)习题答案第4单元习题答案

自我检测题 一、填空题 4-1 555定时器根据内部器件类型可分为双极型和单极型,它们均有单或双定时器电路。双极型型号为 555 和 556 ,电源电压使用范围为5~16V ;单极型型号为7555和7556 ,电源电压适用范围为3~18V 。 4-2 555定时器最基本的应用有 单稳态触发器 、 施密特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三种电路。 4-3 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在5脚未加控制电压时,正向阈值电压+T U 为 CC V 32V ;负向阈值电压-T U 为 CC V 31 V ;回差电压T U ?为 CC V 3 1 V 。 4-4晶片的两个基板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一定频率的 机械变形 。而受到一定方向的外力时,会在相应的两个表面上产生 相反 的电荷,产生电场,这个物理现象称为 压电效应 。 4-5石英晶体有两个谐振频率,分别为 串联谐振频率 和 并联谐振频率 。 二、选择题、判断题 4-6 用555定时器组成单稳态触发电路时,当控制电压输入端无外加电压时,则其输出脉宽t w = A 。 A 、1.1RC B 、0.7 R C C 、1.2 RC 4-7 用555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电路是利用输入信号的下降沿触发使电路输出单脉冲信号。( ) 4-8为了获得输出振荡频率稳定度高的多谐振荡器一般选用 B 组成的振荡器 A 、555定时器 B 、反相器和石英晶体 C 、集成单稳态触发器 练习题 4-1 555定时器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答:略。 4-2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各有几个暂稳态,几个稳定状态? 答:略。 4-3由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在5脚加直流控制电压U CO 时,回差电压为多少? 答:CO U 2 1 4-4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如图4-12所示,已知,R 1=R 2=5.1kΩ,C =0.01μF ,V CC =+12V ,则电路的振荡频率是多少? 答:9.337KHZ 4-5由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输入波形如图题4-5所示,试对应画出输出波形。

数字电路的应用

数字电路的应用 用数字信号完成对数字量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电路称为数字电路,或数字系统。由于它具有逻辑运算和逻辑处理功能,所以又称数字逻辑电路。现代的数字电路由半导体工艺制成的若干数字集成器件构造而成。逻辑门是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存储器是用来存储二进制数据的数字电路。从整体上看,数字电路可以分为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两大类。 数字电路是以二值数字逻辑为基础的,其工作信号是离散的数字信号。电路中的电子晶体管工作于开关状态,时而导通,时而截止。数字电路的发展与模拟电路一样经历了由电子管、半导体分立器件到集成电路等几个时代。但其发展比模拟电路发展的更快。从60年代开始,数字集成器件以双极型工艺制成了小规模逻辑器件。随后发展到中规模逻辑器件;70年代末,微处理器的出现,使数字集成电路的性能产生质的飞跃。 数字集成器件所用的材料以硅材料为主,在高速电路中,也使用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例如砷化镓等。逻辑门是数字电路中一种重要的逻辑单元电路。TTL 逻辑门电路问世较早,其工艺经过不断改进,至今仍为主要的基本逻辑器件之一。随着CMOS工艺的发展,TTL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动摇,有被CMOS器件所取代的趋势。近几年来,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特别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飞速进步,使数字电子技术开创了新局面,不仅规模大,而且将硬件与软件相结合,使器件的功能更加完善,使用更灵活。数字电路或数字集成电路是由许多的逻辑门组成的复杂电路。与模拟电路相比,它主要进行数字信号的处理(即信号以0与1 两个状态表示),因此抗干扰能力较强。数字集成电路有各种门电路、触发器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各种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一个数字系统一般由控制部件和运算部件组成,在时脉的驱动下,控制部件控制运算部件完成所要执行的动作。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数字模拟转换器,数字电路可以和模拟电路互相连接。 分类 按功能来分: 1、组合逻辑电路 简称组合电路,它由最基本的逻辑门电路组合而成。特点是:输出值只与当时的输入值有关,即输出惟一地由当时的输入值决定。电路没有记忆功能,输出状态随着输入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类似于电阻性电路,如加法器、译码器、编码器、数据选择器等都属于此类。 2、时序逻辑电路 简称时序电路,它是由最基本的逻辑门电路加上反馈逻辑回路(输出到输入)或器件组合而成的电路,与组合电路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时序电路具有记忆功能。时

数字全息再现像质的改善

第26卷第3期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 l126No.3 2010年7月J O URNAL OF S UZ HOU UNI VERSI TY(NAT URAL S CIENC E ED I T I ON)J u.l2010 数字全息再现像质的改善 朱余良,周皓,顾济华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摘要:基于数字全息基本理论,设计并建立了离轴反射式数字全息记录光路,对不透明骰子进行了记录,并 采用菲涅耳近似法数值再现.从数字全息图的记录、零级衍射的消除、再现像的图像增强三个方面展开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数字全息再现像的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关键词:数字全息;零级像;再现像质 中图分类号:O43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073(2010)03-0051-05 I m p rove m en t of reconstructed i m age of d igita l hologram Z hu Yu liang,Zhou H ao,Gu Jihua (Sc h ool of Phys ic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y,Su z hou Un i v.,Su z hou215006,Ch i na)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digita l hol o graphy,the of f2axis refl e ctive optical syste m f or record2 i n g digita l hologra m is designed and set up.The opaque d i c e is recorded and the hol o gra m is then numerica l reconstructed by means of Fresne l dif fracti o n.Experi m ental studies i n cl u de record i n g digit2 al hol o gra m,e li m i n ati n g z ero2order diff raction and enhanc i n g reconstructed i m age.The experi m ental resu lts sho w t h at t h e quality of the reconstr ucted i m age can be i m proved e f fecti v ely. K ey w ord s:digita l holography;zer o2order i m age;qua lity of reconstr ucted i m age 0引言 数字全息技术是Goodman[1]在1967年提出的,采用CCD代替传统全息干板记录全息图,通过计算机模拟参考光数值再现物光波前,实现了全息图的记录、存储和再现的数字化.数字全息可同时记录物光场的振幅和相位信息,是一种理想的形貌和相位分布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形貌测量[2]、显微观测[3]、信息加密[4]等领域的研究. 在数字全息的实际应用中,再现像质是个关键问题,它直接影响测量的准确性.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数字全息再现像质的改善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大多局限于记录条件的理论分析[5]、零级像的处理[6-8]等方面研究,未形成一套系统的实验研究方法. 影响数字全息再现像质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与全息干板相比,目前CCD依然存在孔径小、像元尺寸大的不足,使得数字全息再现像的分辨率较低,像质较差;(2)与光学全息一样,数字全息再现像中存在零级衍射的干扰.数字全息图的衍射效率普遍比较低,零级像占据了衍射的大部分能量,在再现像的中心形成大亮斑,导致再现像严重降质;(3)光路系统中的寄生干涉以及散斑噪声影响再现像质.为提高数字全息再现像的质量,本文首先对离轴数字全息记录条件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记录参数,最大限度地利用CCD的有效带宽,记录高质量的数字全息图;然后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全息图进行预处理,来消除再现时的零级像;同时通过灰度变换扩展再现像的对比度和亮度,通过平滑滤波技术抑制再现像中的散斑噪声,使再现像得 收稿日期:2010-03-18 作者简介:朱余良(1981-),男,江苏如皋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字全息及光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数字电子技术及应用(第2版)习题答案第1单元习题答案

自我检测题: 一、填空题 1-1 (1001010)2 =( 112 )8 =( 4A )16 =( 74 )10 1-2 (37.375)10 =( 100101.011 )2 =( 45.3 )8 =( 25.6 )16 1-3 (CE)16=( 11001110 )2 =( 316 )8 =( 206 )10 =( 001000000110 )8421BCD 1-4在逻辑代数运算的基本公式中,利用分配律可得A (B +C )= AB+AC ,A +BC = (A+B)(A+C) ,利用反演律可得ABC = C B A ++ ,C B A ++ = C B A 。 1-5在数字电路中,半导体三极管多数主要工作在 截止 区和 饱和 区。 1-6 COMS 逻辑门是 单 极型门电路,而TTL 逻辑门是 双 极型门电路。 1-7 COMS 集成逻辑器件在 功耗 、 抗干扰 方面优于TTL 电路,同时还具有结构相对简单,便于大规模集成、制造费用较低等特点。 1-8 CT74 、 CT74H 、 CT74S 、 CT74LS 四个系列的 TTL 集成电路,其中功耗最小的为 CT74LS ;速度最快的为 CT74S ;综合性能指标最好的为 CT74LS 。 二、选择题 1-9指出下列各式中哪个是四变量A、B、C、D的最小项( C )。 A 、ABC B 、A+B+C+D C 、ABCD D 、AC 1-10逻辑项D BC A 的逻辑相邻项为( A )。 A 、ABCD — B 、ABCD C 、AB — CD D 、ABC — D 1-11当利用三输入的逻辑或门实现两变量的逻辑或关系时,应将或门的第三个引脚( B )。 A 、接高电平 B 、接低电平 C 、悬空 1-12当输入变量A 、B 全为1时,输出为0,则输入与输出的逻辑关系有可能为( A )。 A 、异或 B 、同或 C 、与 D 、或 1-13TTL 门电路输入端悬空时应视为( A )电平,若用万用表测量其电压,读数约为( D )。 A 、高 B 、低 C 、3.5V D 、1.4V E 、0V 三、判断题 1-14用4位二进制数码来表示每一位十进制数码,对应的二—十进制编码即为8421BCD 码。( × ) 1-15因为逻辑式A+(A+B)=B+(A+B)是成立的,所以在等式两边同时减去(A+B)得:A=B 也是成立的。(× ) 1-16对于54/74LS 系列与非门,输出端能直接并联。(× ) 1-17三态输出门有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三种状态。( ) 1-18在解决“线与”问题时,OC 门是指在COMS 电路中采用输出为集电极开路的三极管结构,而OD 门指在TTL 电路中采用漏极开路结构。(× )

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710727825.html, 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 作者:尹润翔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年第10期 数字电路中逻辑门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逻辑元件。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它能按照某些条件去控制电子信号的通过或不通过。门电路的信号输入和信号输出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所以门电路又称为逻辑门电路。门电路的基本逻辑关系为“与”、“或”、“非”三种。通过这三种关系,可以实现多种多样的功能。而对于传统的机械手表来说,它的功能单一。所以可以通过数字电子技术是它的功能更加丰富,更符合人们生活的需要。例如,除了传统机械手表的功能;显示时间之外,还可以增加显示日期,秒表计时,定时闹钟等功能。 【关键词】高电平低电平输入端输出端 1 数字电子技术 在2016年夏天,我去表哥家玩,在他的书桌上放着一本有关数字电子技术的书,出于好奇心,于是我就翻看了几页,然后我就喜欢上了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以下是我对数字电子技术的认识。核心内容就是把一系列连续的信息数字化,或者说是不连续化。在电子技术中,信号可以根据是否连续分为两大类:一类信号是连续的模拟信号,这类信号的特征是,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信号的大小上都是连续变化的,用于传递、加工和处理模拟信号的技术叫做模拟技术,处理模拟信号的电路称为模拟电路。常用的有整流电路、放大电路等,而且研究的是输入和输出信号间的大小及相位关系;另一类信号是不连续的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的特征是,无论从时间上或是大小上都是离散的,或者说都是不连续的,传递、加工和处理数码信号的叫做数字技术。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为数字电路,它注重研究的是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的逻辑关系而非大小和相位的关系。“门”电路是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元件。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它能按照特点的的条件去控制电路信号的通过或不通过。门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所以“门”电路又称为逻辑门电路。基本逻辑关系为“与”、“或”、“非”三种。数字技术有以下特点: (1)在数字技术中采用二进制,因此凡元件具有的两个稳定状态都可用来表示二进制,(例如“高电平”和“低电平”),所以其基本单元电路简单,电路中各元件对精度要求不严格,允许基本参数有较大的偏差,只要能区分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即可。这一特点,降低了数字电路对元件的要求,降低了数字电路的成本,对实现数字电路集成化是十分有利的。 (2)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采用二进制的数字技术传递加工和处理的是二值信息,不易受外界的干扰,抗干扰能力强。另外它可用增加二进制数的数位提高精度。 (3)数字信号便于长期存贮,使大量可贵的信息资源得以保存。

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析

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析 摘要: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数字电子技术应用到 各个领域,发展前景良好。数字电子作为一种具有高科技效力的技术,它的应用与发展对我国各个行业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本文主要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应用;发展趋势数字电子技术是当前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近年来,数字电子技术作为电子技术领域中的一项新兴科技,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数字电子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更使它拥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1、数字电子技术概述 1.1数字电子技术的概念 数字电子技术属于信息电子学科,集成电路、发光二极管等都是数字电子技术具体的物质体现,它以集成芯片、电路、逻辑门电路为研究对象,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其电路对于信号处理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以处理信号为例,信号处理过程中,按照一定比例在数字电路上,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经数字电路将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完成处理之后,根据需要反复转化成模拟信号。

1.2电子技术的分类 电子技术包括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两大类。这两大类技术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其中最明显和被广泛使用的就是数字电路信号的处理,即模拟信号(“0101”信号) 与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但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首先,与模拟信号相比,数字信号波形更简单易识,没有太多的变化,只有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出现误差的几率很小,这无疑也给信号的接收和处理方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这一点本文将在后文进行详细的论述。其次,因为数字电子技术的诸多优点,例如稳定性强、可靠性高等,很多模拟信息被电子信息所取代,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在声音和图像的存储方式上,过去声音和图像是由模拟信号组成的磁带、磁盘来储存,而现在这些都变成了光盘存储,无疑更加便捷也更易保存。 1.3数字电子技术的优势 数字电子技术作为一种具有重要作用的新兴技术,在我国电子信息化的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数字电子技术以其波形简单、精确度高、抗感染能力强等多重优势,在多种方面的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 2.1在雷达接收机中的应用

数字全息显微技术.

数字全息显微技术 数字全息显微术是把数字全息和全息显微相结合,用CCD代替传统的全息干板实现全息显微过程。数字全息显微术与传统的显微术相比能够记录和再 现物体的三维信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样本的影响较小、设备简单等优 点。因此它广泛应用于生物细胞观测、微观粒子成像和跟踪、聚合物粒子生长 检测、微电路的检测等多个领域。论文从光学全息的原理出发,介绍了数字全息的记录和再现原理。分析并讨论了实现数字全息应该满足的实验条件。研究了 透射式傅里叶变换全息术基本理论,并设计了实验光路,通过傅里叶变换法得到 物体的再现像。讨论了数字全息显微术的两种放大方式,并重点研究了预放大离轴菲涅耳数字全息显微术。设计预放大离轴菲涅耳全息光路,并对洋葱细胞和百合的茎细胞进行了再现,通过对分辨率板的定标的方法,测量了草履虫的大小。 同主题文章 [1]. 徐国雄,黄震,倪旭翔,陆祖康. 悬浮阵列及CCD凝结成像检测方法' [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4.(11) [2]. 李克宽,范诚. 一种永久性光刻全息图' [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02) [3]. 张敏,郜超军. 全息照相实验的教学探讨' [J]. 大学物理实验. 2005.(01) [4]. 肖体乔,徐至展,陈建文,朱佩平,寇雷刚,程亚. 全息图的数字重 现' [J]. 光学学报. 1995.(02) [5]. 徐莹,赵建林,向强,秦川,范琦. 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图数值再现中 的图像处理' [J]. 光学学报. 2004.(11) [6]. 屈大德. 数字全息技术概论' [J]. 光子学报. 1980.(01) [7]. 赝大景深全息图的性质和应用' [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94.(08) [8]. 袁操今,翟宏琛,王晓雷,吴兰. 采用短相干光数字全息术实现反射型微小物体的三维形貌测量' [J]. 物理学报. 2007.(01) [9].

数字全息术综述

数字全息术综述 zzj 摘要本文对数字全息进行较为全面的叙述,谈及数字全息的发展历史与其应用。传统的全息技术是利用高分辨率记录介质,如银盐全息干板、光刻胶等记录介质来记录全息图,难以实现实时、快速及数字化处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高分辨率CCD电荷耦合器件的发展,全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利用CCD记录全息图并直接输入计算机进行数字处理与再现,即所谓的数字全息术。数字全息最早由顾德门在1967年提出,它是一种光电混合系统,其记录光路和普通光学全自、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它的记录介质和再现方式。数字全息术可方便的用来进行多种测量,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数字全息发展历史应用 1.1数字全息的发展 图1 传统光学全息术流程图 图2 数字全息术流程图 全息术是英国科学家丹尼斯·加伯(Dennis Gabor)在1947年为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在布喇格(Bragg)和泽尼克(Zernike)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由于需要高度相干性和大强度的光源,直到1960年激光器出现,以及1962年利思(Leith)—乌帕特尼克斯(Upatnieks)提出离轴全息图以后,全息术的研究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全息术的出现是光学学科中一个划时代的进展,全息图再现物体三维像的能力是其它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全息图的记录通常涉及曝光,显影、定影等一系列比较繁琐的处理过程,难于做到实时记录和再现。1967年,顾德门最先提出数字全息【1】,它是一种光电混合系统,其记录光路和普通全息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用CCD摄像机等光敏电子元件代替普通照相干版来拍摄全息图,并将所记录的数字全息图存入计算机,然后用数字计算的方法对此全息图进行数字再现。同传统全息相比,数字全息有它突出的优点:首先它采用光敏电子元件作记录介质,大大缩短了曝光时间,没有了繁琐的湿处理过程,很适合记录运动物体的各个瞬时状态;其次它采用数字再现,不需要光学元件聚焦,方便、灵活,并且对于记录过程中引入的各种诸如像差、噪声等不利因素可以通过编程来消除其影响,使得再现像的质量大大提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全息可定量地得到被记录物体再现像的振幅和位相信息,而不只是光强信息,这也是它较普通全息最为优越的一点,由此可得到被记录物体的表面亮度和形貌分布等信息,因此可方便的用来进行多种测量,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2~5】。 由于数字全息对记录设备的精度和计算机的性能要求较高,所以此方法在提出后很长一

小议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

小议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十分大的发展和进步,电子技术实践应用的 未来发展必然是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快速发展的科技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使 得数字电子技术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人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为数字化信息社会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通过论述数字电子技术在微波 功率测量计、雷达接收器及网络中的实践应用,并就其未来的发展路径提出了个 人见解。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应用;发展 1.数字电子技术较模拟电子技术的优势 模拟信号在向数字信号转换的过程时会产生连续信号波形,这时就需要利用传感器对其 进行滤波、去噪处理,最后形成由固定高低电平组成的数字信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0101” 信号。之所以在信号处理中多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几点: 1.1模拟信号有无穷多种可能的波形,同一个波形稍微变化就成了另一种波形,而数字信 号只有两种波形(高电平和低电平),这就为信号的接收与处理提供了方便。 1.2模拟信号是由一连串连续的信号波形组成的,其信号极其容易受到干扰,这些干扰不 仅仅是来自信号的采集阶段,也来自信号传输过程中和电子元器件造成的误差,这就导致了 采集信号的精度难以得到保证,从而影响试验的准确性或系统的可靠性。而数字电路中只采 用高低电平对信号进行编码,这就保证了信号的抗感染能力,提高了信号的精度。 2.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 2.1依托于USB总线的微波功率计方面的应用 当前,借助数字电子技术并依托于USB总线的微波功率测量计得到了诸多行业的青睐。 在数字电子技术的作用下,微波功率测量的精准度有了很大提高,能够满足很多行业的使用 需求。微波功率测量计从本质上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USB接口与微波检测电路。其工 作的流程为:首先是功率信号的收集,这一过程主要是借助探测仪来实现;其次是信号的处 理过程,该过程借助微波检测电路来实现;最后为从信号处理的结果出发,对信号加以修正、处理及上传。在微波功率测量计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各个设备的精准度都应该非常高。这一点,只有借助数字电子技术才能够实现。 2.2在“雷达接收器”中的应用 在雷达接收器中,数字电子技术的运用可以使雷达接收器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其主 要体现在:它让雷达接收器具备了四个功能,分别是变频、滤波、放大以及解调功能。其中,滤波的作用是滤除无用的干扰信息,保留有用的目标回波信号;放大和解调的作用是从回波 信号中提取目标距离以及角度信息,并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输给某一计算机终端设备。另外,数字电子技术也赋予了雷达接收器极高的灵敏度、可靠性以及抗干扰性。其中,雷达接收器 中所应用到的数字电子技术,主要有数字变频以及数字滤波技术等。总之,数字电子技术在 雷达接收器中的应用,使传统的接收器具备了强大的功能,也正是因为如此,雷达接收器也 被广泛地应用在了我国的军事领域当中。 2.3在网络中的应用 当前是网络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较之前已经出现了极大的改变。而在网络的发展过 程中,数字电子技术的实践应用也起着十分大的作用。 在网络中相比于别的信号,数字信号的优势非常的突出,其能够将计算机设备的抗干扰 能力进行提升,将计算机设备的存储能力进行提升,甚至更加方便、快速、安全地进行信号 传输。数字电子技术已经成为了设备集成化和综合数字化的集合体,数字电子技术结合网络 技术将会使得社会的方方面面连接在一起,这种结合也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产 方式,人们生活中对网络信息运用数字电子技术进行处理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比如: 2.3.1对网络展开信号处理机制,最有效的就是运用数字电子技术处理网络展开的信号,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加密其中相关的重要信息,强化其抗干扰能力和存储能力。同时, 数字信号中包含二进制,其优势可以说是非常的明显。 2.3.2数字化处理信号。在数字化处理信号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这个过

信息光学专题数字全息

数字全息实验研究 数字全息记录和再现原理,即利用数字全息记录程序和光电器件记录全息图,并将全息图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数字再现的方法早在1967年就由Goodman等人提出,现已广泛地应用于数字显微、干涉测量、三维图像识别、医疗诊断等领域。数字全息用光电器件替代了全息干版,免去了全息干版的冲洗工作以及降低了对全息工作台的隔振要求。给使用者带来了更大的方便。 实验目的 1.熟悉数字全息实验原理和方法;通过观察全息图的微观结构,深入理解全息记录和数字再现的原理。 2.熟悉数字全息记录光路。 3.用CMOS数字摄像头记录物体的全息图。 4.熟悉用全息图数字再现程序对所记录的全息图进行数字再现的过程。 实验原理 (a) (b)

图1 数字全息实验光路 图2. 数字全息记录光路 L0k放大倍数20或40;L rk放大倍数60; 衰减器P可插入物光束;物体S为透过率物体; BS2与SX之间的物参光方向应相同(夹角为0°) 图3 透射数字全息记录系统 数字全息波前测量的实验光路随被测物体的不同而异,从图1到图3的光路都可以用来

记录全息图。若用图1(a )所示的实验光路进行数字全息波前的测量,则激光器发出的光经反射镜M 1反射,被分束器BSI 分成两束;一束经过反射镜M 2反射、进入扩束镜L K1扩束,并被准直镜L 1准直,变成平行光,再由反射镜M 3反射转向,照射到被记录物体上形成物波,经由物体物漫后透过分束镜BS 2照射到数字摄像头的光敏元件表面;另一束经衰减器P 、反射镜M 4、扩束镜L K2准直镜L 2变成平行光,再经分束镜BS 2转向,形成参考光,并与物波在CMOS (或CCD )光电器件平面上叠加干涉,形成全息图;由CMOS (或CCD )数字摄像头记录,并借助于计算机程序,实现全息图的数字再现。 图4 数字全息记录与再现光路坐标变换 设00oy x 平面内的被记录物体的透过率函数为t (x , y ),用振幅为A 的垂直平面波照明。则在相距为0z 处的记录介质CMOS 或CCD 光敏器件平面上(见图3),衍射物波的复振幅u (x , y )分布可用菲涅尔衍射积分公式求得为 ()()[] o o o o o o dy dx y y x x z j y x t z j A y x u ??????-+-=??22ex p ),(),(λπλ (1) 若参考光R 为平面波,且传播方向与z 轴夹角为θ,则参考光在记录平面即全息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r (x ,y )可简写为: ?? ????=θλπsin 2Re ),(x j xp y x r (2) 物光和参考光在全息平面上相干叠加后的光强分布为: ),(),(),(),() ,(),(),(222y x r y x u y x r y x u r u y x r y x u y x I *+*++=+= (3) 式中,*u (x ,y )为u (x ,y )的复数共轭。*r (x ,y )为r(x ,y ) 的复数共轭。由数字摄像头记录下该光强分布,并输入计算机,就得到数字全息图,理想情况下,数字全息图的透过率h (x,y)正比于光强,即 )],(),(),(),([),(2 2y x r y x u y x r y x u r u C y x h *+*++= (4) 图5 全息图的再现光路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