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 述?

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延平,李灿东

(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福建福州350108)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5627(2006)0520059204

收稿日期:2006205210

作者简介:李延平(1955-),男,2004级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内分泌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性疾病,尿酸(UA )结晶沉积到软组织所致的急性或慢性病变称为痛风。该病在我国过去被认为是罕见的病种,近20a 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而且女性患者的患病率有所上升。在临床上,单纯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多无明显特异性症状,早期的诊断治疗有一定困难,故对其防治存在一定误区。本文就高尿酸血症的中西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1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

高尿酸血症的主要病因是尿酸产生过多或经肾排泄不足所致,近年研究认为肾排泄不足是本病的主要原因。高血压、肾动脉硬化或脱水,导致肾内血循环量不足,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均会导致肾小球滤出UA 减少而潴留在体内。慢性酒精中毒、利尿药、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类抗结核药、非固醇类消炎镇痛药、小剂量阿司匹林、左旋多巴等,均可使肾小管排泄UA 减少。遗传性肾病也是本病病因之一。代谢综合征的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常有高尿酸血症及高脂血症。在高尿酸血症的发病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其发病。Nakajima [1]认为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处于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环境中,首次提出高尿酸血症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它与性别、年龄、饮食以及遗传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原发性痛风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0∶1,男女高尿酸血症患病之比为2∶1,高发年龄组是男性50~59岁,女性50岁以后[2]。进食过多高嘌呤高蛋白食物与痛风的

发作有关,如肉类、海鲜、豆类和浓肉汤等。有关研究也表明酒精是比饮食更重要的危险因素,来自台湾的营养与健康调查表明,痛风患病率较高的土著人饮酒量明显高于一般人群,饮酒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3]。肥胖是痛风的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痛风患者的体质指数明显增高。痛风通常被认为是较高社会阶层的疾病,如知识阶层、商贾富豪等。从以上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原因可知,年龄、性别、种族、肥胖、饮食习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可能是触发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发作的外部原因,高尿酸血症及原发性痛风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

2 高尿酸血症的病理

UA 是一种弱酸、超过溶解度的UA 盐析出针状结晶,特别易于沉积在温度较低的远侧端肢体和酸度较高的组织。主要侵犯部位是关节的滑膜囊、关节软骨、肾脏及皮下软组织。关节腔中的尿酸盐结晶被吞噬细胞、白细胞吞噬后,可破坏细胞的溶酶体等细胞器,释放出蛋白水解酶、激肽、组胺、趋化因子等物质,引起局部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血浆渗出,白细胞集聚等炎症反应,组织被溶解侵蚀,表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次复发可造成骨质穿凿状破坏,结缔组织增生,形成骨性肿大,活动障碍、畸形和局部骨质疏松。大量尿酸盐沉积于软组织成为结节状硬结,称为痛风石。在皮下破溃流出血恶样物质。尿酸盐通过肾脏排出时,可沉积在肾间质,引起间质性肾炎、UA 性肾病、间质纤维

9

5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10月第16卷第5期Journal of Fujian College of TCM October 2006,16(5)

化,引起肾阻塞,晚期可致肾小管萎缩。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者不仅容易发生痛风,而且还可以促进血小板活化、粘附,尿酸盐晶体可使血小板快速释放A TP、ADP、52羟色胺,继以较慢释放全部内含物及启动血凝过程,促进血凝[4~9];还可沉积于小动脉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内皮NO 释放,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加速血管病变和糖耐量异常的发生和发展。尿酸盐晶体可活化补体,刺激中性细胞释放蛋白酶及氧化剂。高尿酸可促进LDL氧化,增加脂质过氧化、氧自由基生成等。血尿酸增高可通过阴离子转运体透过血管内皮细胞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在细胞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激活核转录因子、促细胞分裂的蛋白激酶等,导致血栓素A2、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合成增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10]。

3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关系

过去一直认为高尿酸血症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肾脏而引起相应的病变,而近年许多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结伴出现,并已成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11]。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作为一种症候群在临床上早有认识,MS是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疾病的集合,包括糖耐量异常、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微量的蛋白尿等代谢异常,这些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12,13]。临床上一半以上的原发性痛风患者伴发上述疾病的一种或数种,长期随访认为血尿酸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病死亡率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14,15]。还有研究者推测,代谢综合征中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肾脏对尿酸的清除率下降,继发血尿酸水平升高[16]。由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导致尿酸结晶在血管壁的沉积,直接损伤动脉内膜,又进一步诱发和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17]。

3.1 高尿酸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insu2 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的外周靶组织对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导致生理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的生理效应。有文献报道,在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高于糖耐量正常人群[18]。高尿酸血症可加速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且血尿酸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风的前兆,这些都提示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Modan等[19]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是高胰岛素血症的一个方面,它是一个与IR密切相关的独立因子,甚至可以作为一种评价IR的标志物。以上均说明高尿酸血症在代谢综合征的演变与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合并糖尿病时,更加重了各种代谢紊乱,促进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3.2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有报道提示,血压不同的各组间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1),随着血压升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增高,其中正常高值血压组的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是理想血压组的4倍,高血压组是理想血压组的5.6倍[20]。但是,高尿酸血症导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基础尚未明了,尿酸是核酸代谢的产物,大部分尿酸由肾脏排泄,经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分泌、重吸收,最后仅排出肾小球滤过量的6%~12%。有报道认为血尿酸浓度增高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阻力增高呈正相关,而与肾血流量呈负相关,这也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受损的早期表现[21]。3.3 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有研究认为血尿酸的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可能主要是通过甘油三酯的代谢介导的[22]。但尿酸是否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尚无定论。美国学者弗明汉指出:尿酸与冠心病的发生、心血管病死亡无因果关系,校正年龄因素后显示出的看似相关实际上是因与尿酸水平相关联的其它危险因素混淆所致。其它的一些前瞻性的研究也指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升高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受到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独立相关性。总之,不论尿酸升高为动脉粥样硬化是病因还是标志,高尿酸血症与一些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并存,它们共同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

3.4 高尿酸血症与脑血管疾病:国内外大量临床资料证实,高尿酸血症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危险因子

06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第16卷

之一,Nhanesl II[23]研究结果显示,血尿酸水平> 416.5μmol/L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高尿酸血症还可使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以及老年人病死率增高,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导致脑血管病的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包括:①高尿酸水平与异常脂蛋白代谢和高血压等传统因素相互影响,促进包括颈动脉在内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②尿酸盐结晶可引起炎症反应,从而通过炎症反应激活血小板和凝血过程;③高尿酸血症可能会通过嘌呤代谢促进血栓形成。

4 中医对高尿酸血症的认识及研究

由于中医、西医对疾病认识的差异,中医学并无“高尿酸血症”、“痛风”等病名的记载,从临床症状看,痛风多归属于“痹病”、“历节”等病的范畴。高尿酸血症大多参照痛风病进行辨证治疗。文献回顾表明,目前中医学者对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有以下几种观点:①本病由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嗜酒及恣食肥甘,复因七情、劳倦等,使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肾失分清泌浊,气机升降失常,气、血、水等运行障碍,湿热、浊毒、痰瘀,痹阻经络,滞留不去,形成高尿酸血症;②本病辨证有虚实二端,实者多为湿热瘀浊内蕴,虚者多为脾肾两亏或肝肾不足,而临床多见虚实夹杂。先天为脾肾气虚,或年老肝肾气血生化不足,气化、排泄水液的功能减弱;后天为过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致水湿运化失常,内湿停留,蓄积不化,日久化热,湿热内蕴;③通过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观察,认为气虚、血瘀夹湿的证侯明显高于其它证候[24];④本病由湿浊蕴久化热,形成湿、热、瘀邪胶结,损及脾肾,出现脾肾两虚,浊毒内蓄、瘀血湿热内结的复杂病机。总之,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是因饮食失宜,脾肾不足,或肝肾阴虚,造成湿、热、痰、瘀、毒邪痹阻、沉积而形成的。对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辨证分型有:①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湿浊滞留、肝肾阴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②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夹湿热、瘀血、寒湿;③肾阴亏虚、湿热痹阻;脾肾气虚、痰瘀阻滞;脾肾阳衰、湿热壅盛型;④初期为痰湿阻络,痹阻关节;中期为脾肾亏虚,水湿不化;晚期为脾肾虚衰,湿浊滞留。在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上,多用补肾利湿、利水渗湿、活血化瘀、补肾健脾、清热利湿、化痰祛浊等法。

目前许多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作为一组复合性的代谢综合征之一,已成为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根据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病因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目前可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开展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和饮食预防。同时对已确认为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采取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特别是有几千年历史的祖国传统医学,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可治病求本。目前国内己开始这方面的尝试,但范围有限,有待在中医的辨证论治方面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Nakajima H.Management of hyperuricermia in occupational

healt h:wit h referenceto“guidelines for t he management of hy2

peruricemia and gout”[J].Sangyo Eiseigaku Zasshi,2003,45

(1):12219.

[2] Darmawan J,Valkenburg HD.Theepidemiology of gout and

hyperuricemia in a rural population of java[J].Rheumatolo2

gy,1992,19(10):159521599.

[3] Chang H Y,Pan W H,Yeh W T,et al.Hyperuricemia and

gout in Taiwan:result s from t he Nutritional and Healt h Sur2

vey in Taiwan(1993296)[J].Rheumatd,2001,28(7):

164021646.

[4] 邵继红,徐耀初,莫宝庆,等.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研

究进展[J].疾病控制杂志,2004,8(2):1522154.

[5] 石海燕,马臻.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

内科学分册,2003,30(5):2112213.

[6] Carnet hon MR,Fort mann SP,Palaniappan L,et al.Risk fac2

tors for progression to incident hyperinsulinemia:t he at hero2

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198721998[J].Am J Epi2

demiol,2003,158(11):105821067.

[7] Ldeman M H,Cohen H,Mandhavean S,et al.Serum uric acid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 s in successful treated hypertensive

patient s[J].Hypertension,1999,34:1442150.

[8] Johnson RJ,Kang D,Feig D I.Is t here a pat hogenetic role for

uric acid in hypertension and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 disease?

[J].Hypertension,2003,41:118321187.

[9] Alderman M H,Aiyer K J.Uric acid:Rol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effect of losartan[J].Curt Med Res Opin,2004,

20(3):3692379.

[10]Kang D H,Finch J,Nakagawa T,et al.Uric acid,endot helial

16

第5期 李延平等: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dysfunction and pre2eclampsia:searching for a pat hogenetic link[J].J Hypertens,2004:22.

[11]李东晓,迟家敏.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J].国外医学?内

分泌分册,2004,24(6):3862388。

[12]张建,华琦.代谢综合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25.

[13]徐成斌.代谢综合征[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

(1):325.

[14]Culleton BF,Larson M G,Kannel W B,et al.Serum uric acid

and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eat h:The Framing2 ham Heart Study[J].Ann Intern Med,1999,131:7213. [15]Bickel C,Rupprecht HJ,Blankenberg S,et al.Serum uric acid

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patient s wit h an2 giographically prove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J Cardi2 ol,2002,89:12217.

[16]Gerstein HC,Mann J EE,Pogue J,et al.Prevalence and deter2

minant s of microalbuminuria in high2risk diabetic and non2di2 abetic in t he heart prevention evaluation study[J].Diabetes Care,2000,23(Suppl3):35239.

[17]Lim SC,Tan B Y,Chew SK,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cardiovaacular risk factors in over2 weigh/obese non.diabetic Asian adult s:The1992Singapore

National Healt h Survey[J].Ira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 2002,26(11):151121516.

[18]Chou P,Lin KC,Lin H Y,et al.Gentler diffendnces in t he re2

lationships of serum uric acid wit h fasting serum insulin and plasma glucose in patient s wit hout diabetes[J].J Rheumatal, 2001,28(3):5712576.

[19]Modan M,Halkin H,Karasik A,et al.Elevated serum uric

acid affect of hyperinsulinemia[J].Diabetologia,2000,30: 7132718.

[20]周英.血尿酸浓度变化与高血压关系的探讨[J].中国医师杂

志,2004,28(3):5712576.

[21]徐正玲,朱少群,浓钰如.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尿酸浓度增高是

肾损害的早期表现吗?[J].高血压杂志,1999,7(3): 2532254.

[22]冷静.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附190例报告)[J].

贵州医药,2005,29(3):2392240.

[23]Waddington C.Elevated uric acid can raise risk for CHD[J].

Cardiol Today,1999,2:15.

[24]Abe N,Chandalia M,Cabo2chan A V,et al.The metabolic syn2

drome and uric acid nephrolithiasis:Novel features of renal mani2 festation of insulin resistance[J].K idney IN T,2004,65(2): 3862392.

(上接第36页)

Protective E ffect of Shenqi Guiga n Decoction

on Myocardial Injury R ats Induced by Isoproterenol

CHEN Ling1,TU Chun2Xiang1,HUANG H ai2

(1.Department of integrative medicine,FCTCM,Fuzhou,Fujian350108,China;

2.Department of TCM,FCTCM,Fuzhou,Fujian350108,China)

Abstract:To st udy t he protective effect of shenqi g ui gan decoction on myocardial injury rat s induced by isoproterenol(ISO).Thirty Wistar rat 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 hree group s(cont rol group, model group and shenqi g ui gan decoctio n t reat ment group),t he last two group s were given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ISO(30mg/kg)to induce myocardial injury.The elect rocardiogram,t he pat hological changes on myocardium,t he levels of CP K and LD H in serum,SOD and MDA on myocardium of t hree group s were detected.The result s showed t hat shenqi g ui gan decoction could markedly decrease abnormal ST segment elevation in myocardial injury rat s induced by ISO,reduce t he levels of CP K and LD H,increase t he activity of SOD,and reduce t he p roduction of MDA,t 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 he last group s(P<0.05).Conclusion:S henqi g ui gan decoction has t he protective effect s on myocardial injury rat s.

K ey w ords:shenqi g ui g an decoction;isoproterenol;rat;SOD;MDA

26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第16卷

高尿酸血脂和痛风试题

高脂血症与调血脂药·高尿酸血脂和痛风试题 一、单选题: 1、转运胆固醇至肝外组织的脂蛋白是: A.CM B.VLDL C.LDL D.HDL 2、血浆胆固醇降低1%可使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危险性降低: A.1% B.5% C.2% D.3% 3.胆汁酸结合树脂的调脂机制是: A.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促进胆固醇的降解 B.阻止胆汁酸从肠道吸收,促进胆汁酸随粪便排泄,促进胆固醇降解 C.增强脂蛋白酯酶活性,促进VLDL水解 D.促进胆固醇随粪便排泄 4.HMG-GoA还原酶抑制剂的严重不良反应是: A.胃肠道反应 B.横纹肌溶解症,它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 C.胃肠道损害 D.低血压 5、被认为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的脂蛋白是 A.CM B.VLDL C.LDL D.HDL 6.秋水仙碱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凝血障碍 B.锥体外系反应 C.水杨酸反应 D.消化道反应 7、秋水仙碱治疗痛风的机制是: A.减少尿酸的生成 B.促进尿酸的排泄 C.抑制黄嘌呤投氧化酶 D.选择性消炎作用 二、多选题: 1、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A.高血脂 B.肥胖 C.高血压 D.糖尿病 E.吸烟 2、苯扎贝特降血脂的作用是: A.能明显降低血浆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B.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 C.增加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促进甘油三酯代谢 D.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增强抗凝作用 E.抗血小板聚集 3、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中,口服后在肝转化成活性物质才能产生作用的是: A.洛伐他汀 B.辛伐他汀 C.普伐他汀 D.氟伐他汀 E.普罗布考 4、阿昔莫斯的优点是: A.半衰期较烟酸长

高尿酸血症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高尿酸血症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摘要】尿酸属于一种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血尿酸(SUA)的升高会对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提高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与死 亡率,特别是女性冠心病患者,其发病率相对更高。相比正常的青少年血压水平,SUA每升高1mg/L,则其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发生率就会提升50%,且男性发 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和糖耐量异 常等疾病发生危险都相对较高,因而容易出现脂质代谢紊乱、肥胖、胰岛素抵抗 等问题。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1-0003-02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高尿酸血症(HUA)在我国的发生率也明显上升,且患者年轻化趋势较为明显[1]。尿酸是嘌呤的代谢最终产物,尿酸具有抗氧化作用,被认为是体内抗老化及抗氧 化应激的物质。高尿酸血症是血液中尿酸浓度高出正常范围的一种机体状态。医 学研究结果证实,HUA的发生会对胰岛素抵抗、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产生直 接的影响,且两者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若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则容易 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对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造成严重危害。HUA现已成 为除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以外另一项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2-4]。 1.高尿酸血症药物的治疗研究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清尿酸药物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一方面是加强尿酸的排泄,另一方面是对黄嘌呤氧化酶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减少 尿酸的生成[5-7]。别嘌呤醇作为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对于次黄嘌呤和黄嘌 呤代谢的尿酸能够产生抑制作用,进而控制尿酸的生成量,降低血和尿中尿酸浓度。这类药物在抑制尿酸生成的同时,还能够对尿酸排泄的增加以及肾脏对于尿 酸的主动收产生抑制作用,常用药物类型为丙磺舒和苯溴马隆等[8-10]。 2.高尿酸血症与心力衰竭 高尿酸血症能够提高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速度,进而产生具有较强毒性的氧 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提高血管平滑肌的凋亡速度,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并诱 发心脏泵功能衰竭症状[11-13]。另一方面,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时,其氧自由基 会对溶酶体和线粒体的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加速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单核细胞炎性 细胞因子的释放,造成心脏能量代谢障碍,而这些细胞因子又会改变患者的肌浆 网功能,进而对其收缩期肌浆钙离子水平产生直接影响[14-15]。 3.尿酸与高血压病 高血压患者通常接受利尿剂治疗,这就会增加患者的血尿酸生成量,且两者 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高血压患者通常存在合并性微血管病变,进而增加乳 酸的生成量,加重局部组织缺血症状,而尿酸与会与乳酸相互金正,进而对肾小 管排泄尿酸产生抑制作用。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肾血流量减少问题,进而增加肾 近曲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16-18]。从以往的医学报道可知,外周血管疾病(PAD)患者一个常见的独立危险因素就是血清尿酸水平,而痛风性关节炎病史也是PAD 患者临床常见的独立性预测因素,且对于患者的影响较为显著。 4.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 高尿酸会加强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强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修饰。尿酸

血脂与血尿酸的关系

血脂与血尿酸的关系 【摘要】目的:总结血脂和血尿酸的关系。方法:对有关血脂与血尿酸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与归纳。结果:大部分作者认为血尿酸与血脂有密切相关性,且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且血尿酸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高脂血症是痛风发病的高危因素,而尿酸增高也是高脂血症产生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血尿酸;血脂;高尿酸血症;痛风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近年来,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迅速上升,尤其在发达国家,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患病率也在上升。近期许多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高脂血症是痛风发病的高危因素,故就此关系探讨如下。 1 甘油三酯(TG)与血尿酸 孙丽英[1]等对2004年沧州市1215例男性血尿酸、血脂及痛风进行相关调查。结果:血脂正常组578例,血尿酸增高者49例,占总数的4%;血脂异常组637例,血尿酸增高者143例,占总数的11.8%。血尿酸增高者中,伴TG增高者占31.2%、伴胆固醇(TC)增高者占10.4%、伴TG、TC同时增高者占32.8%,故认为血尿酸含量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呈明显正相关。王东升等[2]对136例代谢综合征(MS)和195例非M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MS组血脂、尿酸明显高于非MS患者,其尿酸水平与TG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 C)呈负相关。谭庆华[3]为观察和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

血脂紊乱的特点,按不同糖耐量将9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28例,糖调节受损组31例,糖尿病组37例。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存在以高甘油三酯血症和LDL C水平升高为主的血脂紊乱,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脂代谢紊乱更严重。朱文华等[4]对1249名体检人员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血尿酸增高364例中,甘油三酯增高281例,占77.2%,胆固醇增高44例,占12.1%,血脂正常40例,占10.9%,表明血脂增高尤其甘油三酯增高与尿酸增高呈正相关。程薇莉等[5]根据血脂水平分为高脂血症组161例和健康对照组217例,结果:161例高脂血症患者尿酸(U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对UA与TC、TG的相关分析中发现:UA含量与TG含量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而UA与TC虽呈正相关,但无显著性差异,且在各年龄组中,单纯TG升高者的血UA含量较单纯胆固醇升高者的血UA含量为高。赵珊珊等[6]对60岁以上已知病史的健康体检老年人血脂异常组1058例、糖尿病组1015例、健康组1298例的血尿酸分别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血脂异常组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血尿酸与甘油三酯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与HDL C呈显著性负相关,而与其他指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2 广义的血脂与血尿酸 黄麦华[7]等选用120例高尿酸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正常尿酸组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①高尿酸组TC、TG、尿素氮(BUN)、肌酐(Cr)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②高尿酸组的高血脂病和肾损害病的

高尿酸血症的健康教育指导

高尿酸血症的健康教育指导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疗养员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该文作者通过对疗养员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明显降低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症状的发生率,极大地提高了疗养员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疗养员;健康教育指导 高尿酸血症是一组由于嘌呤代谢酶的活性降低或缺乏引起的血液尿酸生成增加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血尿酸升高,由于高尿酸血症可引发痛风和尿酸性肾病,与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相关联[1]。据调查显示,中国一些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在上升。我院疗养员在常规体检中也发现了不少高尿酸血症患者。我们认为,科学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有效预防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1生活指导 1.1合理的饮食习惯可明显降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我们在查房时为疗养员做好饮食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①高蛋白膳食可能通过增加血尿酸的肾脏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通过观察,老年疗养员很少有饮用牛奶的习惯。一些健康研究项目中显示:摄取一定的牛乳蛋白有降低血清尿素的作用。乳制品摄入水平与尿素水平之间存在着负相关[2]。护理人员在查房过程中为疗养员科学地讲述利害关系,告知疗养员每天饮用2杯或者2杯以上的牛奶可以降低痛风发生的危险率。②为疗养员讲解需严格限制的高嘌呤饮食,如:鲜肉、海鲜、禽类及动物内脏;另外豌豆、坚果等食物亦含有一定量的嘌呤,尽量少吃;多食用嘌呤含量很少或不含嘌呤的食物,如:谷类、乳类、蛋类及部分水果。同时日常饮食注意多采用蒸、煮、卤、凉拌的烹调方式,以减少油脂用量。通过健康教育,使疗养员认识到饮食调节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绝大部分疗养员改变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在复查时尿酸指标明显降低,提高了生活质量。 1.2科学减重利于防止高尿酸血症的发生肥胖者易发生高尿酸血症。疗养员查体后,检查结果表明,在尿酸偏高的疗养员中有大约30%的疗养员出现体重指数超标:肥胖或超重。在查房时加强对这部分疗养员的运动指导,指导疗养员适当运动,宜选择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同时告知疗养员科学减重不应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缓慢减重,快速减重会引发组织分解,造成大量尿酸的产生,引起急性痛风发作。 1.3足够的水分可使尿酸顺利排泄对于尿酸指标偏高的疗养员,护理人员在日常查房过程中发现其饮水相对不足时,为疗养员讲解饮水的重要性,告知疗养员要注意饮水时间,不要在饭前半小时内和饱食后立即饮大量的水,这样会冲淡消化液和胃酸,影响食欲和妨碍消化功能。特别是已因尿酸偏高引起痛风的疗养员,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其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保证每天的饮水量在2 500~3 000 mL。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 发表时间:2011-05-27T09:48:30.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8期作者:陈红英常学伟夏艳丽[导读]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之间的相关性。 陈红英常学伟夏艳丽(洛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河南洛阳 471000)【中图分类号】R58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8-0023-02 【摘要】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体检者225例,其中高尿酸血症组125例,对照组100例,测定并比较两组的血压、血肌酐、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体质量指数等指标。结果 HUA 组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收缩压、舒张压、TG、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舒张压、TG、Cr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密切相关。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高血压高脂血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变,人群中血清尿酸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1],高尿酸血症(HUA)日益成为公共卫生问题。HUA作为多种常见病的危害因素,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与其相关的高血压病、高血脂症、肾功能不全患者明显增加,为探索HUA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本文对2010年3月-2010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225例受试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2010年7月在我院体检确诊为HUA患者125例作为研究组,另随机入选10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2例,女73例,年龄37-76岁,平均56.1±10.7岁,排除有血液病、肿瘤、糖尿病及激素类药物应用等。 1.2方法 1.2.1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按照ESC(2007年)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为高血压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服降压药物血压降至正常也应诊断为高血压病。 1.2.2试验相关指标检测对所有受试者晨起空腹用真空管抽取肘正中静脉血3ml,3500r/min离心5分钟分离出血清,采用日本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试剂由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按照仪器和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尿酸正常值142-420mmol/L,大于420mmol/L 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变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分类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血压比较两组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指数、TC、HDL-C及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A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SBP、DBP、TG、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以是否高尿酸血症为因变量,以性别构成、病史、年龄、体质量指数、SBP、DBP、TC、TG、HDL-C、LDL-C及Cr等基线资料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BP、Cr为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讨论 尿酸是人体细胞代谢及饮食中核糖核酸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高尿酸血症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多由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所致,常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等集聚发生,后者则由某些系统性疾病或者药物引起[2]。本组资料表明高尿酸血症组血压、Cr、TG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舒张压、TG、Cr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之间存在独立的相关关系,但还没有直接证据说明二者具有因果关系。近年的研究认为高血压伴有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使用利尿剂,特别是双氢克尿噻和呋塞米,可引起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增加,还可导致血乳酸过度产生,从而抑制尿酸盐在肾小管的分泌,使尿酸排泄减少。为减少心脑血管梗塞的发生,阿司匹林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应用广泛,小剂量阿司匹林(≤0.2g/d)可抑制尿酸盐在肾小管的分泌。②高血压可造成微血管损害,微血管病变导致组织缺氧,抑制离子交换转运系统,使肾小管分泌尿酸被抑制,而导致高尿酸血症。③高血压性肾动脉硬化、肾血管阻力增加、有效血流量减少及肾小管受损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尿酸升高可导致血小板吸附、聚集、炎症反应,并且尿酸结晶会损伤动脉内皮细胞,并通过嘌呤代谢和脂质代谢的相互关系,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加重高血压,造成恶性循环。 本资料显示:高尿酸血症与甘油三酯密切相关,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高尿酸血症与血脂增高的主要机制为脂质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与肥胖密切相关,因其摄入能量增加,嘌呤合成增加,使尿酸生成增加,进食过多、消耗少,造成过多的脂肪储存,当劳累、饥饿时,动用存积的脂肪来产生热量供机体活动的需要,此时脂肪分解产生的酮体阻碍血尿酸的排泄,间接使血尿酸水平增高;同时游离的脂肪酸代谢诱导代谢综合症转变为副产物,降低尿酸的排泄,使血尿酸增高。血尿酸水平升高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导致血脂增高。控制体重,可使血尿酸水平下降。 近些年来,尽管对高脂血症、高血压的治疗获得重要进展,但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仍在上升,因此迫切需要在这些人群中确定高度流行且容易监测并能够治疗的新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高尿酸血症可能是这样一种危险因素,因此对高尿酸血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血尿酸的监测,应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尽可能减少进食含嘌呤丰富的食品,以减少尿酸的生成,对于降低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钟丽娜,李常贵,等.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2007,2(3):129. [2]陆再英,钟南山,等.内科学(第7版).2009,5.

痛风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痛风专题讲座 痛风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毕黎琦 李 萍 编者按:本专题讲座特邀毕黎琦教授主持。毕黎琦教授现为吉林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风湿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和长春市风湿病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委。主要从事风湿性疾病的免疫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及免疫调节治疗研究。 1 痛风的概念和流行病学 痛风(G out)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尿酸盐在组织沉积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由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所导致的反复发作的急、慢性关节炎和软组织损伤,尿酸性肾结石所导致的痛风性肾病。患者还可伴发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心脑血管病等。 痛风的生化标志是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即血尿酸浓度超过正常上限。正常人血尿酸浓度(血清,尿酸酶法)波动在较窄的范围,男性为0.15~0.38mmol/L(2.4~6.4mg/dl),女性更年期以前为0.1~0.3mmol/L(1.6~5.2mg/dl),女性更年期后其值接近男性。这是由于雌激素对肾脏排泄尿酸有促进作用。因此,痛风好发于男性和停经期妇女。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血尿酸超过0.42mmol/L时,发生痛风性关节炎或肾尿酸结石的危险性增加。但有高尿酸血症者只有10%左右发展为痛风,出现痛风的临床症状。有一种人有持续血尿酸水平增高而无痛风发作,称之为特发性高尿酸血症。因此,有高尿酸血症不等于就是痛风。 痛风是十分古老的疾病,人类对痛风的认识可追朔到两千年前,西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帝王将相都曾患有痛风,故又称痛风为帝王病,也一直被视为和“酒肉”有密切关系的富贵病。但直到100多年前,才证实其发病与血尿酸增高有关。 痛风是一种遍布世界的常见病,其患病率与经济发展程度、饮食结构及医疗水平等因素有关。无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在东方民族痛风的患病率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欧美地区约2%~18%,南太平洋的土著人群则高达64%。而痛风的患病率则远低于高尿酸血症。近年来的统计结果表明,在所有年龄段痛风的患病率为0.84%。我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亦呈直线上升趋势。2 痛风的分类和病因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痛风(primary gout)和高尿酸血症:是由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引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99%可能属多基因遗传缺陷,其中约90%为尿酸排泄减少,主要的遗传缺陷是使肾小管尿酸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肾小管重吸收增加;不超过10%的患者是尿酸产生过多。原发性缺陷中1%~2%是由于酶缺陷所致,绝大多数病因不明。 继发性痛风(secondary gout)和高尿酸血症:包括3种情况。 (1)继发于其他先天性代谢紊乱疾病:如糖元累积病Ⅰ型,是由于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所致,可伴同嘌呤合成增加,尿酸合成过多和排泄减少而发生高尿酸血症。Lesch-Nyhan综合征,是由于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完全缺乏导致尿酸生成过多。 (2)继发于其他疾病:如骨髓增生性疾病和淋巴增生性疾病(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慢性溶血性贫血、癌,以及肿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后,由于核酸转换增加,致尿酸生成增多。慢性肾病和铅中毒性肾病可使尿酸排出减少。另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酒精性酮症、饥饿等,可导致过多的有机酸(如β-羟丁酸、自由脂肪酸、乳酸等)对肾小管分泌尿酸起竞争性抑制作用而使尿酸排出减少,导致高尿酸血症,但发展为痛风者少见。 (3)继发于某些药物:使用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呋塞米、乙胺丁醇、小剂量阿司匹林、吡嗪酰胺、乙醇、烟酸、化疗药等,可使尿酸排出减少。肾移植术后病人由于使用抗排斥药物环孢菌素也可能使痛风患病率增加。 因此,进食富含嘌呤的食物(肝、肾、心、脑、蚝、鱼卵、沙丁鱼、酵母)、饮酒、饥饿、食物过敏、劳累、受寒、感染、创伤、手术等为常见发病诱因。 ? 2 1 ?中国社区医师

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摘要 近20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多个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无症状高尿酸血症(HUA)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与全因和心血管死亡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HUA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疾病 血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正常情况下机体尿酸代谢处于平衡状态,由于外环境和机体代谢异常导致高尿酸血症。近年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证实,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HUA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1.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 多项流行病学分析还显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联系。有些研究还认为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在伴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性明显增加。 1879年,穆罕默德(Mohamed)首次提出血尿酸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1889年,黑格(Haig)提出低嘌呤饮食可做为预防高血压的手段。 1990年以后,多个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血尿酸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每增加59.5μmol/L,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加25%。有关杂志上的一篇荟萃分析亦证实,在校正传统高血压危险因素后,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μmol/L,高血压病相对危险增加13%。临床小样本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通过降低尿酸,可降低高血压发病率。 2.高尿酸血症与心肌梗死 4项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MRFIT、PIUMA、Rotterdam和美国worksite研究)均显示,血尿酸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但MONICA研究显示,血尿酸并不能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发病。今年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在去除潜在混淆因素后,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相对风险分别增加9%和16%,提示HUA与冠心病发病和死亡弱相关。 3.高尿酸血症与心力衰竭 最近,日本心力衰竭注册研究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HUA患病率为56%,在校正多种已知影响心力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后,高尿酸是全因和心血管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其风险比(RR)分别为1.413和1.399,提示血尿酸升高与心力衰竭不良预后独立相关。小样本临床研究也发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4.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 高尿酸血症通过以下机制参与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 1) 大血管及微血管的血管内皮损伤[1]: 尿酸盐易沉积于血管壁,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高尿酸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一氧化氮生成,诱发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当高尿酸血症并发其他危险因素时可进一步加剧血管内皮损害。( 2) 升高的尿酸水平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和脂质过氧化,伴随氧自由基生成的增加并参与炎性反应。( 3) 高尿酸血症参与众多的炎性递质的生成,直接损伤血管内膜,激活血小板凝血系统,在脂蛋白氧化和斑块不稳

高尿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高尿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近些年来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可通过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增殖、炎症反应等机制,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近十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现就近些年来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欧洲和北美地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2%~24%,男性多于女性,并有家族遗传倾向,即家族中有高尿酸血症者,其后代易患高尿酸血症。尽管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无确切统计资料,但我国在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方面作了一些区域性的研究,例如90年代末上海曾作过人群高尿酸血症的调查,男性患病率为14.2%,女性为7.1%。山东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为5.7%,女性为7.44%,从这些统计学资料看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与国外相似。流行病学研究还表明高尿酸血症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遗传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肥胖、糖尿病、饮酒等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并表明高尿酸血症可明显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和脑卒中发病危险性。高尿酸血症还严重影响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人评估了各种危险因素后排除了肾脏及糖尿病对心血管危险的影响后发现发现高尿酸血症时心血管病死亡危险增加4.77倍。研究还发现每降低血尿酸1mg,心血管事件危险性降低24%,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呈“J”形曲线。 二、尿酸代谢 尿酸使体内外源性(食物)和内源性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其代谢途径如图11-1所示:人类及某些哺乳动物(大猩猩)的尿酸代谢因缺乏尿酸盐氧化酶而止于尿酸这一步。多数哺乳动物因含有尿酸盐氧化酶使尿酸氧化分解形成尿囊素排除体外或进一步分解成尿素或氨排除体外。人体尿酸来源主要来源为内源性,主要由体内细胞核蛋白分解代谢所产生,约占体内总尿酸来源的80%;其次为外源性的,由摄入的动物性食物或其他富含嘌呤的食物分解代谢所产生。尿酸的生成常伴有大量氧自由基,过氧化氢等活性氧,而活性氧对机体组织结构和细胞信号转录有明显损伤作用。人体内尿酸池内尿酸盐贮存量约为 1.2g,每日约为50%~60%(600~700mg)尿酸需更新,其中2/3经肾脏原形排除,1/3经肠道细菌降解处理后排除。尿酸可自由滤过肾小球,约98%~100%尿酸在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再主动分泌经终尿排除的尿酸为肾小球过滤量的6%~12%。研究还发现新生儿出生后1~3天内血中尿酸盐浓度升高,3天后达稳定状态至青春期,青春期后血中尿酸浓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雌激素有排泄尿酸作用,由于女性受雌激素的影响,尿酸值升高度低于男性,在更年期以后,女性尿酸浓度快速上升与男性尿酸值接近。低钠饮食增加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反之高钠饮食可降低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一些内分泌激素也影响尿酸代谢,血管紧张素Ⅱ可增加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并抑制尿酸分泌,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可通过改变肾血流动力学降低尿酸过滤和肾小球的分泌,抑制尿酸排泄。目前认为持续高尿酸血症与肾脏排泄尿酸水平下降有密

【2019年整理】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的疾病。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病因除少数由于酶缺陷引起外,大多未阐明,常伴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 约80%高尿酸血症者无症状,少部分发展为临床痛风。高蛋白,高脂肪膳食容易引起痛风,酒精也能诱导高尿酸血症。 据介绍,该病多发生于老年人、肥胖者及脑力劳动者。通常分为四期: 无症状期——仅有高尿酸血症而无症状; 急性期——以急性关节炎为主,第一次发作大拇指的关节者占60%; 间歇期——在两次发作期间有一段静止期,一年内复发者占62%; 慢性期——此期间主要表现为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及痛风性肾炎。 尿酸沉积于结缔组织可以形成痛风石,平均出现时间为10年,经过10~20年累及上下肢许多关节,可出现假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常并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单位体检很多年轻人缺位,殊不知此途径是最容易发现大量长期食用高嘌呤类物质而生成高尿酸血症的方法。 近期,无论是医院门诊、病床看痛风的患者,还是常规体检发现的无征兆高尿酸血症患者,都有增多趋势。春季是痛风病的高发季节。是随着新鲜海鲜、菌类、笋类的上市,人们贪图高嘌呤物质的美味而增加了痛风发病几率。痛风患者必有高尿酸血症基础,控制它还须从饮食入手。 专家介绍,痛风的发病诱因主要是暴饮暴食,尤其是大量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春季,香菇、蘑菇、草菇、芦笋等各类鲜货相继上市,而这些都是临床上已证实的高嘌呤食物,引起痛风的几率较大。据介绍,诱发痛风的食物种类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沿海地区的患者发病常是大量进食动物内脏、蟹、虾以及过度饮酒引起的。而台湾的统计资料显示,啤酒为最常见的诱因,占60%,其次为海产品占18%,内脏食物占14%,而豆类则少见。 所谓高嘌呤饮食主要与食物中嘌呤的含量和进食的总量有关,如豆制品中嘌呤含量不是最高,但进食过多也会诱发痛风的发作。 其它诱因包括酗酒、创伤、外科手术、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受寒、服用某些药物(包括长期应用利尿药、吡嗪酰胺、水杨酸类药物以及降尿酸药物使用之初等)、食物过敏、饥饿、关节局部损伤、感染、受湿冷、穿鞋紧、走路多等。 嘌呤: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5H4N4,无色结晶,在人体内嘌呤氧化而变成尿酸。人体尿酸过高就会引起痛风,俗称富贵病。一般在男性身上发病,而且会遗传。海鲜,动物的肉的嘌呤含量都比较高,所以有痛风的病人发病时用药物治疗外(医治痛风的药物一般对肾都有损害),更重要的是平时注意忌口。在人体内,嘌呤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作为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嘌呤的代谢发生紊乱后就会引起痛风。嘌呤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形成的产物叫尿酸。尿酸在人体内没有什么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余下的1/3从肠道排出。 体内尿酸是不断地生成和排泄的,因此它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正常人每升血中所含的尿酸,男性为0.42毫摩尔以下,女性则不超过O.357毫摩尔。在嘌呤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先天性异常或某些尚未明确的因素,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结果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成了引起痛风和痛风性关节炎的祸根。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由于患者长期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分布在世界各地,对患者自身的机体功能和社会建设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全世界对此种代谢疾病的研究全面展开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本次研究针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为实际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资料方面的支持,促进相关医学技术和科室进一步发展,消除患者自身的痛苦,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医疗服务。 标签:高尿酸血症;痛风;流行病学;危险因素;长期嘌呤代谢紊乱 Gout(痛风)为患者长期嘌呤代谢紊乱以及酸排泄功能障碍导致的患者血尿酸增高的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慢性关节炎以及关节畸形、肾部慢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等。欧美发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痛风的多发地区,二战之后其扩散逐步蔓延到世界范围,并且发病群体向年轻化发展,可以说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病症。本次研究重点对世界范围内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更多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主要特征分析 1.1患者年龄分布目前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痛风的主要发病群体,其患病几率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加而提高。随着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造成了饮食结构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畸形,人口老龄化发展以及寿命的延长,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了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发病的趋势逐渐向低龄化发展,年轻化趋势十分明显,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生产生活,成为了限制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1]。 1.2 性别分布根据实际的报道以及医院的相关数据表明男性成为痛风的主要患者,其具体的发病几率为8.5%左右,原发性痛风占据了6%的比例,而男女发病比例为20:1,说明痛风主要是男性患病为主的疾病。其主要原因可能为男性在实际的经济生产生活中所需要付出的体力劳动较多以及饮食结构畸形造成的部分机体功能出现了病变导致的痛风病症发生。 1.3地区分布随着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这一病症广泛的在欧美地区扩散开来,英国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痛风病症的发病几率已经由20世纪90年代的1.2%提高到了目前的1.73%。美国地区开展的一项横断面调查研究显示其发病几率明显上升[2]。 亚洲由于经济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前很少见到痛风患者,随着二战结束后的经济水平爆发式增长,导致了痛风开始大面积出现在了亚洲医学的临床治疗中,并且发展形式十分迅猛。以我国为例,在20世纪50年代前可见痛风报道只有2例。进入到了21世纪后,我国的痛风发病几率明显上升,

肥胖与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Hans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9, 8(3), 180-186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711261100.html,/journal/hjfn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711261100.html,/10.12677/hjfns.2019.83023 Relation of Obesity and Hyperuricemia, Hyperlipidemia Fujie Wang1, Xianghua Ma1, Ting Zhao1, Jin Wang1, Jinxin Cai1, Qianqian Dai2 1Nutritional Departmen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Nutritional Department, Xuzhou Cancer Hospital, Xuzhou Jiangsu Received: Jul. 19th, 2019; accepted: Aug. 7th, 2019; published: Aug. 14th, 2019 Abstract Objective: Obesity has gradually become a serious epidemic disease and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metabolic disea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Hyperlipi-demia, Hyperuricemia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public attention. Hyperuricemia and Hyperglyce-mia have many common factors, such as age, obesity, insulin resistance and others which are the risk factors of both.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anthropometric indexes, uric acid and lipid metabolism indexes of obesity after weight reduction intervention, and explore their correlatio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and new idea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besity. Methods: This study conducted a pre- and post-control clinical observational study on the overweight/obesity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Nutrition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19.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verweight/obesity in China (Overweight: BMI: 24 - 27.9 kg/m2, Obesity BMI >28 kg/m2), 48 patients (age: 10 - 29) were selected for diet intervention and resistance exer-cise in two months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anthropometric indexes such as body weight, fat mass, skeletal muscle mass,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hip circumference, BMI, uric acid, blood li-pid index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 HbAIC,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dexes of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 and uric acid, blood lipid metabolism index was analyzed. Results: In this study, 48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ll of them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verweight/obesity, and were willing to coope-rate with the examination of obesity-related indicators and accord with their diagnosis. Among them, male:female is 25:23, with an average age of 17.58 ± 4.82. A total of 30 people completed the study (18 out of group/out of group) and 9 people cooperated with the completion of the test project. After 56 ± 7 days of intervention, body weight, waist circumference, hip circumference and other anthropometric indicator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uric acid also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lood lipid indicators (TC, TG, LDL)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HbAIC decreased. Relevance analysis: Body weight was correlated with uric acid (P = 0.031, r = ?0.510), skeletal muscle with uric acid (P = 0.046, r = 0.477),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with uric acid (P = 0.045, r = ?0.478).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lipidemia and Hyperuricemia. Conclusion: After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and exercise guidance, the indexes of anthropometry, uric acid and blood lipid me-tabolism of obesity have changed; 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dexes of body mea-surement and uric acid, so further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and mechanism of uric acid and blood lipid metabolism o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obesity can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 and guidance for early inter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

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5-10-21T11:16:59.973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9月作者:张雪梅[导读]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体检部 400080 通过对高尿酸血症患者(都没有痛风现象)进行健康教育后,使他们了解了疾病的相关知识,生活方式得到改变,从而使血尿酸降低或降至正常,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体检部 400080 【摘要】目的:调查某机关单位患高尿酸血症情况及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随机抽查318例体检者中8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下降率达82%。结论:通过对高尿酸血症患者(都没有痛风现象)进行健康教育后,使他们了解了疾病的相关知识,生活方式得到改变,从而使血尿酸降低或降至正常,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关键词】高尿酸血症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5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893-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呈年轻化。如果不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和有效的健康教育,会导致患高尿酸血症的人数越来越多,血尿酸也会持续增高,轻者痛风,重者会发生肾功能衰竭。这其中饮酒和高蛋白食物地过度摄取是导致高尿酸血症的主因。为此,我们就针对某机关单位318例体检者中的8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现将方法和干预效果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了某机关单位2012年在我院体检部健康体检的318例进行分析,其中有86例血尿酸偏高(均无痛风),男性组调查血尿酸》417umol/L的69例,占总人数的21.7%,女性组血尿酸》375umol/L(绝经期女性其标准与男性相同)的17例,占总人数的5.3%,剩余232例血尿酸正常。 2 方法 2.1 与单位领导沟通、交流以取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与单位领导沟通,让领导知道他们团队成员的大致身体健康状况,并且讲解患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危害以及大概的注意事项,让领导明白疾病的严重性,最终能够得到领导的重视,从领导的层面着手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开展工间操和节假日组织员工出去郊游,让员工劳逸结合,使身体和思想间断地放松一下,不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另外改变食堂的饮食结构,让员工的饮食合理化等,都是相当好的措施。 2.2 健康管理师下单位去作健康指导 2.2.1 患病原因由于机关干部长时间处在办公室,并干的是脑力劳动,神经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样难免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同时社交频繁,缺少必要的体育锻炼;应酬多,饮酒、抽烟和不健康饮食等,都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因素。 2.2.2 患病的危害高尿酸血症常与传统的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肥胖等伴发【1】。另外,尿酸与肾脏关系非常密切,如果因为尿酸排泄不畅而致结晶沉积过多,就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如果长期这样,就会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如果长期血尿酸高,也会导致关节僵硬、畸形、血管壁发生粥样硬化等并发症。 2.2.3 健康饮食向患者介绍高尿酸血症与饮食中的嘌呤密切相关,进食低嘌呤食物至关重要,所以日常膳食应遵循少荤多素,易碱忌酸的原则。那么,首先就应限制蛋白质和脂肪地摄入,因为蛋白质的摄入会加速尿酸形成,而脂肪在体内有阻碍肾脏排泄尿酸的作用,因此应长期限制,每日的摄入量为30-40g。但可进食一些富含VB1 、VC的蔬菜、水果等素食,因为蔬菜、水果多呈碱性,可增加体内的碱储量,使体内PH值升高,尿酸就容易排出,从而防止形成结晶[2]另外,也可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在2000-3000ml以上,这样可以增加排尿量,防止尿酸盐的形成和沉积;然后限制饮酒,因为不仅啤酒类含嘌呤高,且饮酒时常会吃一些高嘌呤食物,酒又可以加快嘌呤的代谢,从而导致体内血尿酸增高,另外饮酒过度也可促进体内乳酸堆积,而抑制尿酸的排泄,促进尿酸盐的沉积,导致痛风病发作;最后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地摄入,如:动物内脏、海产品、浓汤和干果等。 2.2.4 保健指导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首先,应节制每日进食总热量,饮食控制在正常人食量的80%左右即可;也可参加一些低强度有耐力的有氧运动,如:爬山、步行、游泳、跳绳等,运动时间持续30min-60min即可[2]。切勿操之过急,因为减重过快易致痛风发作;另外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酒、注意保暖、避免劳累紧张等[3]。总之要有计划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2.3 通过电话、网络随访通过电话随访这些高尿酸血症患者,了解其对本病的认知度及接受健康教育后的配合情况;也可开通网络,以方便患者随时与健康管理师进行交流和咨询该病的一些相关知识。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3 结果 经过有效的健康教育,86例患者一年后体检,65例尿酸下降,6例尿酸检查正常,15例没效果。更重要的是,多数患者掌握了本病的相关知识,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调养,从而降低了复发率。 4 讨论 经过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证明,高尿酸血症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机关干部是高尿酸血症的高危人群,易并发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此,通过健康教育来有效地改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降低血尿酸的水平。这一方法值得大家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高楠楠,韩萍. 高尿酸血症与性别、体重指数、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疗养医学. 2011(02) [2]庞来.生活方式管理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的干预作用 .中国实用医药,2012.2(7):4 [3]李小英,肖虹 .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健康教育 .中国医药指南,2012.12(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