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的研究意义

地质构造的研究意义
地质构造的研究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地质构造规律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地质构造规律的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分析和综合归纳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分析】

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更是重中之重。在湘教版教材中交代了地质构造的概念和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但忽略了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对于地质构造规律知识,不仅要了解,更要掌握如何应用知识。这样既可巩固所学的识记知识,又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找石油天然气要在背斜部位;打隧道、采矿石也要在背斜部位;找地下水要在向斜部位。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学材料准备:水、柴油、透明塑料管,相关地质构造模型、资料和图片。

2、教学组织准备: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选一组长,负责该组实践、讨论等的记录和最后的总结等工作。第一组:负责储水、储油地质构造研究;第二组:负责隧道开凿的研究;第三组:负责水库坝址、库区的选择。

〖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教学问题:

1、第一组:假如你们是地质学家,从事石油勘探和地下水寻找等方面的工作,现提供一褶皱模型以及水、柴油和透明塑料管,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说明石油和地下水的储存构造。

(2)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演示,说明其储存原理;

(3)根据其储存构造原理,指出其开采的位置选择,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2、第二组:因修建一高速公路需通过某褶皱山地,必须开凿一垂直穿越山地的隧道,假如你们是地质工程师,请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全面考虑,对隧道的开凿进行研究,请通过相关实验,然后确定隧道位置选择(是选择在背斜还是向斜),并说明其理由。

3、第三组:假如由你们来负责三峡水库坝址、库区的选择,请你们根据提供的相关材料和长江三峡地质构造图,从安全性、防渗漏等方面加以考虑,对三峡水库坝址、库区进行合理选址,并说明其理由。

〖探究解决问题〗

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教师调控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研究、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解决解决各组负责的问题。

〖讨论与交流〗

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过程、结果以及体验,谈谈各自在研究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然后各组进行互评,指出其在学习研究过程中的优缺点,最后师生共同进行教学总结。

【自我评价】

1、本案例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方面的理念转变实践得比较成功: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该教学设计有更多的学生实验,有更多的学生探究,有更多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师生双边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全体学生都自始至终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通过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归纳总结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师生双边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调控引导地位,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2、在学生自主研究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组织上混乱,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引导,使教学能顺利的进行。

专家点评:

地理学习必须注重学生亲身体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研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把一些自然环境中的现象转变为课堂上的模拟实验,以探究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己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还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题。 下列关于图中地质构造及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构造储油B.乙构造建隧道 C.丙构造储地下水D.丁构造建水库 【答案】A 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成泉的地方。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气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井或

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气较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油较重,分布于背斜中部;水最重,分布在下部。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 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在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判断下列关于该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乙处是良好的储气构造 B.若要修建地铁,甲处比乙处更合适 C.若④岩层为含煤地层,甲处可以打到煤层 D.甲处顶部岩层缺失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B

地质构造对岩土工程实践的影响

地质构造对岩土工程实践的影响 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变形变位形成各种构造运动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如褶皱、断裂。褶皱、断裂破坏了岩层或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工程建筑的地质环境复杂化。因此,学习并了解地质构造的基本知识,对各类土木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及正常使用,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字:地质构造;结构面;地应力 1 概述 随着找矿难度的增大,特别是在寻找大型、特大型隐伏矿及其定位预测中,矿田构造研究越来越发挥着突出作用;在油气的寻找中需要进行储油、储气构造的研究。人们对水资源和工程建设的需求、地质灾害的预测、生存环境的保护等问题的解决,更需要构造地质学理论的指导。作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基地的大陆岩石圈,由于它的复杂性及其与资源、环境、地质灾害等因素密切相关,利用地质基础知识,研究各种地质构造的赋存状态,研究分析和解决影响岩土工程实践的地质因素,从而指导采掘工程、隧道地铁建设、河流堤坝建设的正常进行。 2 地质构造的概念 地质构造:指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外力作用下所生成的变形与变位。构造变动,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与变位。地壳中的地质构造绝大多数属于构造成因,构造变动是地质学尤其是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非构造变动,由于重力作用、地下水、风华、冰川等作用,

使岩层或岩体发生局部变形。这种作用不是地壳运动的直接表现。非构造变动规模不大,分布局限,对矿山开采,河流堤坝的安全性有一定影响。 3 构造结构面及构造应力对岩土体稳定行的影响 构造作用控制了地球运动系统中所有地质过程,岩体结构面是该系统运动作用的产物,其形成、演化及时空组合无时无刻不受其控制,通过结构面实现对构造应力场的调整并进而达到对岩土体稳定性的控制则是构造动态作用的体现。 3.1构造结构面对岩土体稳定性的控制作用 所谓结构面,是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力学强度相对较低、两向延伸的地质界面,例如岩层层面、软弱夹层、各种成因的断裂、裂隙和节理等,反映了长期内外动力作用下的地质构造作用现象。考虑到影响结构面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可将其划分为四种力学类型,即破裂结构面、破碎结构面、层状结构面和泥化结构面;按其成因又可分为原生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亦即构造结构面。原生结构面以建造为物质基础,本质上体现的是介质内物理力学性能存在明显差异的界面或软弱薄层,一旦受力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经过后期内外动力作用之后会很容易地改造成构造结构面,所以在工程实际中,构造结构面对岩土体力学性能及其稳定性具有主导控制作用。结构面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力学特性:对垂直于结构面的拉应力基本上无阻抗力而极易被拉开;在垂直于结构面的压应力作用下易于压密或闭合而易造成填充物变形和破坏;顺结构面方向的弱约束作用导致在剪应力作用下容易产生剪切变形或滑移。

构造地质学思考题1-8讲

第一讲绪论 1、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课件P23+P29) 2、为什么说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的应用,越来越能够把地球构造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课本P1) 3、研究构造地质学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有哪些?请举一至二个与生产实践有关的例子。(课件P33) 4、简述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何谓“倒序法”?(课件P44) 5、构造研究涉及哪四个方面问题?哪方面的研究是基础?(课件P53) 6、通过本课程学习和训练要求得到哪些能力训练?(课件P54) 答: 1.研究对象: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各种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各部分岩石(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各种变形(包括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2.技术的引入,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许多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不断涌现,研究内容涉及到多尺度、多层次,多体制,多因素或多成因,多类型的构造的全方位动态研究的广阔领域。 3.(一)理论意义:阐明地壳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动力来源。 (二)实践意义: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1)指导找矿(2)水文地质(3)工程地质(4)地震预报(5)环境地质 4.无法实验再现——“将今论古”(“倒序法”) 5.“三学一史”:构造几何学、构造运动学、构造动力学、构造演化史。 几何学研究是基础,运动学和动力学是方法,演化历史是目标。 6.(1)观察构造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要强。 (2)分辨构造的能力:掌握各类构造的基本特点和识别标志。 (3)分析构造的能力:用倒序法分析构造变形的演化历史、形成环境、变形条件和变形机制。 (4)处理构造的能力:对所收集的各种构造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从不同层次、不同机制、不同世代、不同环境、不同体制等方面分类构造,建立研究区的构造格架、构造序列和演化模式。 第二讲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1.层理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如何识别?(课本P3-P4上) 2.判断沉积岩层的顶、底面的沉积岩层原生构造有哪些?如何判断?(课件P12-P31) 3. 软沉积物变形的主要类型与形成机理?(课本P8-P9)

构造地质学程序教案

地学数据收集与计算处理 说明 运用计算机对常见地质构造从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方面进行快速定量解析,必然涉及如何利用计算机整理加工处理野外数据,计算有关参数,绘制所需的相应图形,以及对图形进行必要的解译等工作。 该软件是由成都理工大学的汤经武,杨学敏教授开发的,适合区域构造、矿田及矿床构造、小构造及微构造研究中对基础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分析和成图,为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提供科学、定量和可靠的依据。该软件是当代地学工作的忠实伙伴和强有力的工具。使用对象是地质、有色、冶金、油气、地震、工程及水文、建材、煤田等专业的院校师生、科研和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 应用该软件的12种方法可打印16种图件和共170余种参数,是易操作、高精度和打印结果美观的第二代应用软件。 供选用的应用软件有: 1.优势方位分析DIP(含其他软件) 2.断裂构造分析FRUCTURE ——玫瑰花图(Rose D iagram) ——同期节理配套(P airs of Joint) ——据共轭节理求主应力(J oint Stress) ——派生构造求断层应力(F ault Stress) 3. 褶皱构造分析FOLD ——求枢纽、轴面(A xial surface and hinge) ——褶皱π组构图解(πF abric) ——褶皱位态分类(Fold C lassification) 4. 岩石有限应变分析STRAIN ——二维应变Fry法(F ry method) ——二维应变图解Heed ky ——三维应变图解(T hree-dimensions strain) ——弗林及霍萨克图解(S train diagram) 5. 岩组分析FABRIC 注:以上括号内大写字头均为屏幕提示行中方法代号,以下操作说明中将称之。实际上,打开这些程序后,它们都会亮显,实际操作一遍就知道了。 在每种方法使用之前请调入支持软件PZP,保证打印机输出屏幕图形及计算结果。 1.节理统计及上机 4学时 节理是地壳中分布最广泛、最常见的一种小型构造。它是地壳某一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产生的构造形态。它的存在为矿液上升、分散、渗透提供了构造条件。因此,从野外观察入手,研究节理的形态、性质和不同时期的组合,由点至面,进而可以恢复不同时期的构造应力场。由于节理与各种矿产资源、工程及水文地质和地震地质研究密切相关,人们对他的兴趣经久不衰,其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所以,我们也就必须学习和掌握有关节理统计和应力分析的方法手段。 一、野外数据的收集整理 研究节理的基础是大量测定、观察和统计,从而进行分析。而观察点的选定取决于我们工作需要,根据地质情况和节理发育情况布点,做到疏密适度:一般要露头良好,最好能在三度

地质构造的研究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地质构造规律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地质构造规律的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分析和综合归纳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分析】 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更是重中之重。在湘教版教材中交代了地质构造的概念和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但忽略了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对于地质构造规律知识,不仅要了解,更要掌握如何应用知识。这样既可巩固所学的识记知识,又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找石油天然气要在背斜部位;打隧道、采矿石也要在背斜部位;找地下水要在向斜部位。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学材料准备:水、柴油、透明塑料管,相关地质构造模型、资料和图片。 2、教学组织准备: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选一组长,负责该组实践、讨论等的记录和最后的总结等工作。第一组:负责储水、储油地质构造研究;第二组:负责隧道开凿的研究;第三组:负责水库坝址、库区的选择。 〖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教学问题: 1、第一组:假如你们是地质学家,从事石油勘探和地下水寻找等方面的工作,现提供一褶皱模型以及水、柴油和透明塑料管,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说明石油和地下水的储存构造。

(2)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演示,说明其储存原理; (3)根据其储存构造原理,指出其开采的位置选择,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2、第二组:因修建一高速公路需通过某褶皱山地,必须开凿一垂直穿越山地的隧道,假如你们是地质工程师,请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全面考虑,对隧道的开凿进行研究,请通过相关实验,然后确定隧道位置选择(是选择在背斜还是向斜),并说明其理由。 3、第三组:假如由你们来负责三峡水库坝址、库区的选择,请你们根据提供的相关材料和长江三峡地质构造图,从安全性、防渗漏等方面加以考虑,对三峡水库坝址、库区进行合理选址,并说明其理由。 〖探究解决问题〗 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教师调控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研究、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解决解决各组负责的问题。

中国地质构造..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汇位置(图1),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中国大陆同时又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最近如2008年8.0级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7.2级玉树地震)。中国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变形复杂,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板内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另外,西北太平洋板块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深俯冲作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trend-arc-basin)体系,是研究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中深源地震等极好的地区。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中国及临区主要的构造单元(Zhao et al.,2011). 说明:彩色指示地形的起伏变化,白线指示板块边界,灰色线指示大断裂以及区内主要的构造板块边界,黑色三角指示主要的火山。相类似的图如下图(Huang and Zhao,2006)

常用术语: 临区板块: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菲律宾板块Indian Plate 印度板块Kazak Shield 哈萨克地盾West Siberia Plain 西西伯利亚平原Sino-Korean Craton 中朝板块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Yangtze (para-)Platform(Block) 扬子(准)地台(板块) Cathaysia Block 华夏板块(注:对于华夏板块的认识目前比较有争议,这里暂且以“华夏板块”称呼) 临区海洋: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Japan Sea 日本海Bohai Bay 渤海湾Yellow Sea 黄海East China Sea 东海South China Sea 南海 平原盆地:North 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 山脉(系):Himalaya 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Pamir 帕米尔Tian Shan 天山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Qilian Mountains 祁连山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

2016年地理高考复习教学案48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教学案48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旧知检测】 (2011·韶关调研)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 回答1~2题。 1.下列地貌与a、b、c、d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溶洞—a B.裂谷—b C.瀑布—c D.沙丘—d 2.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 外力作用属于() A.a B.b C.c D.d 【考点呈现】 1.三种成因的山地 2.掌握向斜、背斜、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知识框架】 一、褶皱山 a.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____________,叫做褶皱。 b.基本单位——褶曲。 褶曲基 本形态 岩层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貌 背斜向上拱起中心部分________,两翼______ 发育成山岭,但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______ 向斜向下弯曲中心部分______,两翼______ 发育成谷地,但槽部受挤压,不易侵蚀而形成______ 二、、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_______,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并沿________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 a.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b.垂直方向 3.地质构造的意义 构造 名称 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 背斜 埋藏区 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 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 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隧道一般选择在背 斜核心部位。(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

道) 向斜 储藏,常有“自 流井“分布 底部低洼,易汇集形成地下水。 水库坝址选择点物质坚实,基础牢固 钻探应在向斜构造处 岩层中含有煤、铁矿石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 下,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 蚀。 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 发育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 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 等避开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易 渗漏。 (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2)组成:包括________和火山锥两部分。 【回顾练】 (2012江苏卷)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 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 答1—2题。 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B.② C.③D.④ 2.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 (2014东莞)在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地表分布着一块巨大的独体岩石,对这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大岩石,至今科学家仍未破解其确凿的出处来源。 3.有学者就该巨大岩石的形成,用下图显示了其过程,若此图示是成立的,其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构造地质学研究内容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由内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诸如褶皱,断层,节理等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成因机制,分配规律和演化历史。 露头宽度:岩层上下层面在地面上的出露界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地形(坡向和坡角),岩层产状(倾向和倾角),以及该岩层的厚度。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产状基本一致,岩性或所含化石一致或递变。它们是在地壳相对稳定情况下缓慢下降接受连续沉积形成的。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有地层缺失,产状一致。 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 潜山:埋藏在不整合面以下的古地貌高地,包括披覆构造和潜山核两部分 披覆构造:指剥蚀面以上因沉积差异和压实差异较新底层中发育的正向褶皱构造应力状态:物体受力时,其内部通过某点的截面上应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质将有规律分布,物体所受的这种力学状态称为应力状态。 应变椭球体:在变形前的连续介质中的任意划定一个圆球体,当介质发生均匀变形时圆球体变成了椭球体,这种椭球体称为应变椭球体。 岩石的强度:岩石在外力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褶皱要素: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确定其形态的几何要素 闭合度:背斜顶到溢出点之间的高差。在构造等高线图上,则是最高等高线与最低的闭合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闭合面积:背斜已被闭合部分所占的面积,也就是闭合构造内最低一条完全闭合的构造等高线所包围的面积。指的是平面面积。 闭合背斜:如果背斜的枢纽向两端倾没,成为一个四周被同一岩层包围的背斜。闭合背斜的要素:①闭合度:是指背斜的顶到溢出点之间的高差,也称闭合差。 ②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闭的面积。 生长背斜:在普遍沉降沉积的背景上,由于局部隆起形成的背斜。 底辟构造:地下高塑性的岩层或岩体在构造力或重力差异作用下向上拱起或刺穿上覆岩层而形成的构造。 滚动背斜:是在生长断层活动时由于两盘之间的差异压实作用和下降盘沉积层的重力作用而形成的弧形弯曲现象。 节理:是岩石受力发生破裂,两侧的岩石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原生节理:指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节理。次生节理:指在岩石形成以后由于某种原因而形成的节理。 张节理:岩石受张应力超过抗张强度,形成的节理。与主压应力平行。 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超过抗剪强度,形成的节理。与主压应力斜交。 相当点:指未断前的一个点在断层位移以后分成的两个点。 相当层:指同一地层由于断层移动而分别在断层的两盘出现。 推覆构造:规模巨大(10公里以上)并且上盘沿低角度波伏起伏的断层面远距离推动的逆冲断层叫做推覆构造。 飞来峰:逆冲断层上盘被剥蚀,使下盘岩石出露,如果上盘岩石被剥蚀成孤岛状,则称为飞来峰 构造窗:这种由上盘岩块环绕,四周以断层线为界的下盘局部露头称为构造窗。生长指数:是同一岩层下降盘地层厚度与上升盘地层厚度的比值。 地堑: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向倾斜的正断层及其所夹持的下降断块形成的构造地垒: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背倾斜的正断层及其所夹持的抬升断块形成的构造

探究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的几个重要问题

探究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的几个重要问题 在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研究中,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在这其中,大陆岩石圈的构造地质问题一直时争议的重要课题。对于我国来说,虽然我国近些年大力研究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但是从整体上看,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仍然相对落后,存在很多的不足。基于此,本文就对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标签:构造地质板块 0引言 目前,我国对构造地质学的研究仍然相对滞后,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强对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力度,对其重要的问题进行分析,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就对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的几个重要问题,即构造变形与地块变位、盆地深部构造以及碰撞带三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几点看法。 1构造变形与地块变位研究 构造变形与地块变位中,板块位置的变化(即变位)是研究重点。通过研究可知,变位是在研究古地磁、古生物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沉积环境的巨变等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板块进行运移的过程中,其方向和速度往往会有效控制住局部的构造和变形,尽管岩性不均或者构造边界的限制会对构造变形产生一些局部的变化。 从整体来看,构造变位(大地构造学问题)是控制了构造变形(以中小型构造为主)的。 如果只注重对小型的结构进行研究的话,就会稍显精细,但是如果无法与大区域的构造结合起来的话,就无法从整体上进行把握,造成“乱套”构造背景的情况出现。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只注重从大地构造进行研究的话,就往往会忽略掉基础,脱离实际。 对于这两种研究来说,仍然存在于现今的学术界。 在今后的研究中,一定要注重将大地构造与小构造(显微构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既要扎实地大量研究具体的中小型构造变形,又要研究大区域的大地构造。

2017年中科院构造地质学考研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 本《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地质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三大重要支柱学科之一,也是地质学各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课程。构造地质学研究固体地球岩石圈范围内结构构造、形成演化过程及规律,并为找矿勘探、能源开发、地震减灾、优化地质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构造地质学以地壳和岩石圈物质的结构构造演化为中心,以研究岩石的变形和形成机制为主,结合其它方法,在中小尺度上研究岩石圈的组成、构造现象的演变规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地层层序构造、力学分析基础、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与线理、岩浆岩体构造、板块构造基础、地质图、极射赤平投影等内容。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构造地质学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基本掌握野外与室内研究方法、理解应变椭球体、掌握应变分析方法,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地层的基本产状与层序的判别 1.地层产状的要素与测量方法 2.地层层序的正常与倒转 3.地层层序的判别准则 4.地层的连续与缺失 5.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6.地层在地质图上的投影与V字形法则 (二)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1.外力、内力、应力概念 2.应力状态、应力莫尔圆、应力轨迹图 3.岩石破裂准则 4.应变椭球体、弗林(Flinn)图解、变形分析 5.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变形的因素 (三)褶皱 1.褶皱的概念及褶皱的各项要素 2.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的测定 3.褶皱几何形态的各种描述方法、褶皱的分类 4.褶皱的形成机制及成因类型特征 5.褶皱各种组合形式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构造解析法): 构造解析是对地质构造加以分解,分析其总体和内部结构及其构造的关系,阐明和解释地质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 地质构造解析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几何学解析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组合型式及相互关系、各种要素的测量及其各个构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具有几何规律的构造体系或型式。它是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 2)运动学解析根据几何学的有关资料和数据,重塑和再现岩石在构造变形期间所发生的运动和 变位,包括变形岩石内外部的运动。 3)动力学解析探索构造变形的作用力性质、大小、方向、应力场的演化及其发育顺序,应变分析也属于动力学研究的内容。三者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水平/倾斜/直立岩层的特征 水平岩层的特征: (1)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在山顶或孤立山丘上的地质界线呈封闭的曲线,在沟谷中呈尖齿状条带,其尖端指向上游; (2)一套水平岩层,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地形切割轻微,地面只出露最新地层。如果地形切割强烈、沟谷发育,则在低洼处出露较老的地层,自低谷至山顶地层时代依次变新; (3)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岩层的厚度,水平岩层的厚度即其顶、底面的标高差; (4)岩层出露宽度是其顶、底面出露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水平距的大小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厚度一致的岩层出露宽度决定于坡度,坡度大出露宽度小,坡度小出露宽度大。坡度一致时,出露宽度决定于厚度,厚度大出露宽度大,厚度小则出露宽度小。 倾斜岩层的特征: 倾斜岩层是指倾向和倾角基本一致的一套岩层,是变形岩层和构造中最基本的一种。倾斜岩层往往是大褶皱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 直立岩层特征: 直立岩层的特征: (1)岩层面直立,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2)其厚度直接表现为平面图上的水平距离;(3)直立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的厚度有关。V字形法则: “V”字形法则对野外地质填图工作有很重要 的指导意义。 “V”字型法则在地形地质图上的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穿越沟谷的地质界线,“V”字形尖端指向沟谷上游,“V”字形尖端指向与岩层倾向一致;穿越山脊处“V”字形尖端指向下坡,即与岩层倾向相反的方向;地质界线的“V”字形弯曲较等高线开阔。 (2)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穿越沟谷的地质界线“V”字形 尖端指向沟谷下游,即岩层的倾向;山脊处 的地质界线“V”字形尖端指向山脊上坡,即岩 层倾向相反的方向(图A);岩层的倾角越陡, “V”字形越开阔。 (3)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地质界线“V”字形尖端在沟谷 处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坡,且其“V” 字形的弯曲较等高线紧闭。 研究不整合的意义 (1)不整合从沉积的方面记录了地壳运动的演化历史,不仅体现了地质体空间上的相互关系,也反映了时间上的发生顺序,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确定构造变形时期的重要依据; (2)在岩石地层学上,不整合也是划分地层单位的依据之一。不整合线是地质填图的重要地质界线。对不整合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其类型变化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古地理环境和古构造 状况及其变化; (3)不整合面上及其邻近的岩层常可形成铁、锰、磷及铝土矿等沉积矿产。不整合面也是一个构造软弱带,宜于岩浆和含矿溶液活动,故常常形成各种热液型矿床;不整合面也有利于石油、天然气等的储聚。 (4)在岩石力学性质上,不整合面是一个构造软弱面,控制着岩层或岩体的稳定性。第三章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 岩石处于地下深处,承受着周围岩体对它施加的围压作用、地下热量对其的加热作用、地下流体对其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以及时间因素的作用等。 1.围压因素 围压对于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的原因在于,围压使固

地质构造的研究意义资料讲解

地质构造的研究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地质构造规律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地质构造规律的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分析和综合归纳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分析】 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更是重中之重。在湘教版教材中交代了地质构造的概念和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但忽略了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对于地质构造规律知识,不仅要了解,更要掌握如何应用知识。这样既可巩固所学的识记知识,又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找石油天然气要在背斜部位;打隧道、采矿石也要在背斜部位;找地下水要在向斜部位。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学材料准备:水、柴油、透明塑料管,相关地质构造模型、资料和图片。 2、教学组织准备: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选一组长,负责该组实践、讨论等的记录和最后的总结等工作。第一组:负责储水、储油地质构造研究;第二组:负责隧道开凿的研究;第三组:负责水库坝址、库区的选择。 〖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教学问题: 1、第一组:假如你们是地质学家,从事石油勘探和地下水寻找等方面的工作,现 提供一褶皱模型以及水、柴油和透明塑料管,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说明石油和地下水的储存构造。 (2)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演示,说明其储存原理; (3)根据其储存构造原理,指出其开采的位置选择,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2、第二组:因修建一高速公路需通过某褶皱山地,必须开凿一垂直穿越山地的隧道,假如你们是地质工程师,请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全面考虑,对隧道的开凿进行研究,请通过相关实验,然后确定隧道位置选择(是选择在背斜还是向斜),并说明其理由。 3、第三组:假如由你们来负责三峡水库坝址、库区的选择,请你们根据提供的相关材料和长江三峡地质构造图,从安全性、防渗漏等方面加以考虑,对三峡水库坝 址、库区进行合理选址,并说明其理由。 〖探究解决问题〗 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教师调控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研究、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解决解决各组负责的问题。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详案编写

课件展示:褶皱形成示意图,引导学生 理解概念,指出褶皱分为背斜(岩层向上 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凹陷)两大类 型。 板图: 演示背斜和向斜:拿书本双手双向挤 压,使其弯曲变形。 提问:一般情况下,背斜、向斜形成什 么样的地形? 成山,向斜成谷 ①“岩层形态”判定法 (课件图片展示) 提出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外力作用的参与下还会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吗?播放flash动画示意图 板图解释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影响,岩石破碎,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地势下降较快,形成了谷地 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抗侵蚀能力强,地势比周围稍高,形成山岭。 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根据岩层的地表形态来判断背斜与向斜是不够的,很多时候要根据岩石的新老关系进行判断。认真观察 动画示意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结合所讲知识分析课本 活动,回答探究问题

我们刚才了解(褶皱)背斜、向斜的基本构造原理。地质构造除了褶皱外,还有一种形式,那就是断层,下面我们学习什么是断层,它会形成哪些主要地形。 (板书:二、断层) 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岩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 课件展示:断层形成flash动画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指出断层分为地垒、 地堑两大类型。 边画简图边说明: 地垒:两侧陷落,中间凸起的部分 地堑:中间部分相对下沉 用课件分别展示地垒、地堑的图片,提出问题,地垒、地堑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学生通过思考并观察图片得出:地垒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地垒常发育成低地或谷地并完成书本P39 课件展示:断层小结表

刚才我们学习并了解了地质构造(褶 皱、断层)的基本原理,下面我们就用这 个原理来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践意义。 (板书:三、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课件展示: 1.找水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构造有利 于地下水补给,两侧的水向中间汇集,下 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选择在向斜中心。 (2)利用断层找水。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断 层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往 往是泉水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课件图 片展示) 2.找矿 (1)利用背斜找石油、天然气 观察、思考、分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 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 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 (2)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层,如煤矿、铁 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 钻矿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 蚀,背斜顶部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 掉了。 3.工程建设 (1)背斜部位是隧道良好的选址。 背斜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向斜部位结构不稳定,是地下水汇集区, 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因此修筑铁路开凿

构造地质学及大地构造

《构造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复习资料 地质学: 研究地球物质组成,结构,物理化学变化,演化历史的学科。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由内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诸如褶皱,断层,节理等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成因机制,分配规律和演化历史。 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岩层产状类型: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倒转岩层。 水平岩层特征:1、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中的表现为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地形控制。 2、水平岩层的成层顺序为上新下老 3、水平岩层厚度为该岩层顶底面的标高差 4、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地面坡度和岩层厚度,厚度相同,坡度越缓,露头宽度越大;坡度相同,厚度大,露头宽度越大。 露头宽度:岩层上下层面在地面上的出露界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地形(坡向和坡角),岩层产状(倾向和倾角),以及该岩层的厚度。 V字形法则: ①水平岩层的出露形态真实的反映等高线的弯曲特征,地质界线随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 ②直立岩层的出露形态不受地形的影响,呈直线状。 ③对于倾斜岩层: 相反相同: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度方向相反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且等高线的弯曲曲率大于地质界线的弯曲曲率。 相同相反: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度方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大于地面坡度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相同相同: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度方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地层界线的弯曲曲率大于等高线的弯曲曲率。 倾斜岩层的主要特征 1 倾斜岩层的露头形态受产状和地形影响,并符合V字型法则 2 倾斜岩层的地质界限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弯曲也是条带的一种) 3 正常情况下岩层沿倾向方向逐渐变新 4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产状、地形和岩层厚度 5 倾斜岩层的厚度有三种分别是:真厚度、视厚度、铅直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真厚度。倾斜岩层的厚度和埋藏深度: 真厚度(h):顶底面之间垂直距离;铅直厚度(H):顶底面之间沿铅直方向的距离h=Hcosα;视厚度:在不垂直于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的顶底面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埋藏深度:地面某一点到目的层的铅直距离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地形岩层厚度、岩层产状三者之间的关系 整合接触: 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产状基本一致,岩性或所含化石一致或递变。它们是在地壳相对稳定情况下缓慢下降接受连续沉积形成的。 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 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有地层缺失,产状一致。 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

构造地质学简答题全(考研合用)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可由内或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但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历史,并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 何谓地质构造?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处常规的地质研究方法外,还有以下几方面:(1)地质制图;(2)显微构造与组构的几何分析;(3)实验构造地质学(模拟实验).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理论上在于阐明地质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的规律及其动力来源;而实践意义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指导产生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沉积岩有哪些原生构造可以判别岩层的顶底面? (1)斜层理: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呈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也即“上截下切”;(2)粒级层序:又叫递变层理,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其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两相邻粒级层之间的下层面常受到冲刷,海退层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层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顶由细到组;(3)波痕:可指示顶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对称型浪成波痕.这种波痕不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形则是波谷凹向底面;(4)泥裂:又称干裂或示底构造,剖面上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除此而外还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冲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如叠层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 水平岩层有哪些特征?(1)地层未发生倒转的前提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岩层之上,当地形切割轻微时,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如地形切割强烈,较老岩层出露于河谷、冲沟等低洼处,较新层分布在山顶或分水岭上;(2)出露和分布形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出露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

(完整版)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答:研究方法处常规的地质研究方法外,还有以下几方面:(1)地质制图;(2)显微构造与组构的几何分析;(3)实验构造地质学(模拟实验)。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答: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理论上在于阐明地质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的规律及其动力来源;而实践意义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指导产生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 不整合的识别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答:(1)地层古生物方面:上、下地层间缺失某些地层或化石带; (2)沉积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在岩性和上岩相上截然不同,两套地层间往往有古侵蚀面,并保存着古风化壳、古土壤或与之有关的残积矿床等。上覆地层的底层常有由下伏地层的岩石碎块、砾石组成的底砾岩。 (3)构造方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构造变形强度不同,褶皱、断裂情况也各异;(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方面:上、下两套地层经受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期次、强度、类型及特征不同。理论上,地层不整合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时期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划分地层单位的之重要依据之一,有助了解古地理古环境变化;实践上,不整合面及其上下相邻岩层中,常形成铁锰磷及铝土矿等沉积矿床;是构造上的薄弱带,有利于岩浆及含矿溶液活动,有利于形成交代和充填矿床;对油、气、水的储集也具有重要意义。另工程上可作为稳定性评价的条件之一。 比较风力搬运与河水搬运的异同? 【答案】(1)相同点风力搬运与河水搬运都属于外力地质作用的搬运作用,(2)不同点①风力搬运只有机械搬运方式,搬运的是母岩风化后的碎屑物质,而河水搬运既有机械搬运方式又有化学搬运方式。河水的化学搬运方式是溶运,即易溶岩石及矿物成份溶解于河水,以离子状态进行搬运。 ②风力的机械搬运以悬浮、跳跃和蠕动三种方式进行。河水的机械搬运以悬运、拖运方式进行,拖运又分为跳跃和滚滑动方式。二者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区别。 ③风的悬浮搬运以小于0.2mm的颗粒为主,即除粘土、粉砂外还包括细砂等颗粒,而河水的悬浮搬运以粘土、粉砂等较小颗粒。风的跳跃和蠕动搬运以0.2~2mm 颗粒为主,即砂级的粒度,而河水的跳跃搬运以砂为主,滚滑动以砾石为主。 ④比较风与河水的机械搬运,风的悬浮搬运粒度比河水的搬运粒度要大,而跳跃与滚动的方式是河水搬运的粒度大。 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答案】干旱气候地区的湖水,主要消耗在蒸发上。因此,湖水含盐度不断增高,致使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甚至盐湖。在盐湖中,各种盐类按其溶解度大小,依次沉淀出来(碳酸盐一硫酸盐~氯化物),由于水分不断蒸发,湖水面逐渐下降,加之沉积物不断淤积使湖底变浅,最后盐湖干涸,直至湖泊最后完全消失。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1)碳酸盐阶段溶解度较低的碳酸盐先达到饱和而结晶沉淀。钙的碳酸盐沉淀最早,镁、钠碳酸盐次之,此类湖泊称碱湖或苏打湖。 (2)硫酸盐阶段湖水进一步咸化,深度变浅,溶解度较大的硫酸盐类沉淀下来,此类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