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面积统计表表一

土地面积统计表表一
土地面积统计表表一

《林学专业综合实习Ⅲ》

实习指导书

(林学专业用)

浙江农林大学

《林学专业综合实习Ⅲ》课程组

2015年4月

目录

前言 (2)

1、准备工作 (3)

2、标准地调查 (3)

3、小班区划与调查 (11)

4、森林资源统计分析 (20)

5、图形矢量化与小班面积求算 (23)

6、林相图制作与输出 (28)

7、实习报告撰写 (29)

8、考核方式 (31)

附录A 分类标准与调查标准 (32)

附录B 浙江省各树种立木二元材积表 (45)

附录C 浙江省各树种每公顷断面积、蓄积量标准表 (48)

附录D 浙江省杉木实生林地位指数表 (51)

附录E 小班卡样式 (52)

附录F 调查簿封面 (53)

附录G 森林资源统计表 (54)

前言

通过《林学专业综合实习Ⅲ》的实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经理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小班区划、小班调查、标准地调查、森林资源统计分析、利用GIS制作林相图、调查报告撰写等一系列技术环节(见下表)。同时,掌握相关仪器、工具的使用方法。综合实习强调对森林经理学知识的整体认识、理解和掌握,同时集成测树学、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学等课程知识于一体,使学生巩固课堂教学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各门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的联系和认识,掌握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培养独立工作和协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林业生产工作或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与时间分配

1、准备工作

包括技术资料准备和仪器工具准备。技术资料包括地形图、卫片(数据)、技术数表和调查用表等。仪器工具包括测高器、罗盘仪、GPS、围尺、角规等。

2、标准地调查

实习要求:

理解单层同龄纯林的概念,理解各林分测定因子的概念,掌握标准地调查的外业技术及林分调查因子的测算方法。

工具与材料:

罗盘仪、皮尺、围尺、测高器、标杆、调查手册、粉笔等。

实习步骤:

2.1标准地的选设

首先,踏查全林分,了解林分界线及林分特点,目估林分各调查因子的平均水平。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临时标准地。注意不要让标准地跨越林分、道路及河流等明显的自然界线,适当离开林缘。

标准地的大小:本次实习采用20×20米的正方形。

2.2罗盘仪使用方法

2.2.1基本操作

(1)仪器安平

将罗盘仪旋紧安装在三脚架上,并使仪器各可调部位均处于中间状态。调整球臼机构,使罗盘仪的两个水准气泡居中,即仪器安平。

(2)望远镜调节

首先,旋转目镜视度圈,使眼睛能清晰看见分划板十字丝。再转动仪器,使望远镜粗瞄准器大致瞄准目标或标尺。调整调焦轮,直至目标清晰可见。

2.2.2方位测量

安平仪器之后,放开磁针止动螺旋,望远镜十字丝竖丝瞄准目标,待磁针静止后,可读取该目标方位角。

2.2.3角度测量

仪器安平后,调整望远镜,使分划板横丝瞄准被测目标,可在竖直度盘的角度尺上直接读取角度。2.3标准地境界测量

在标准地的地段确定后,选定一点作为标准地的起始点,在该点架设罗盘仪。选定一起始边如图2.1的1—2边。仪器安平后,记录起始边方位角。从第1点开始沿1—2方向,将皮尺拉至接近2点处竖立标杆。用罗盘仪测出1—2边的坡度角。如果坡度角大于5°,应测量斜距改算为水平距离。将标杆移至所需距离处立定作为第2点。同时,对沿标准地1-2边的外侧树木,用粉笔作“X”标记。

图2.1 标准地境界测量

把罗盘仪移到2点,仪器安平。根据1-2边的方位角,把罗盘仪水平度盘水平旋转90°,测定3点。同理确定4点。最后,从4点测定1′点。由于存在测量误差,1′点和1点一般不重合。1′点和1点的距离为闭合差,规定闭合差不超过标准地周长的1/200。如果超过1/200,则需重测。测量结果记于下表2.1。

表2.1 标准地境界测量记录

测量过程中遇到树木遮挡时,可稍移动罗盘仪,并量出移动距离。但绕过遮挡树木后,所确定的测点要按相反方向等距离移回后正确位置。

标准地设置好以后,应标记标准地的地点及在林分中相对位置。固定标准地必须在四角埋设固定标桩,测出与周围明显地物的方位与距离,说明寻找途径。 2.4标准地调查 2.4.1径阶大小的确定

因为每木检尺一般都按径阶分组登记,所以径阶大小确定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林木株数按直径的分布规律和计算蓄积量的精度。我国规定:“林分平均直径大于12cm 时,以4cm 为一个径阶,6~12cm 时,

2

3

以2cm为一个径阶,林分平均直径小于6cm时,可采用1cm为一个径阶。”本次实习采用2cm径阶。在划分径阶时,采用上限排外法。例如,10cm径阶的直径范围为9.0~10.9cm。

2.4.2划分林层

如果标准地内林木层次明显,可以划分林层。划分林层的标准:

(1)各林层每公顷蓄积量大于30m3;

(2)相邻林层间林木平均高相差20%以上;

(3)各林层平均胸径在8cm以上;

(4)主林层郁闭度大于0.3,其他林层郁闭度大于0.2。

同时满足以上4个条件,就可以划分林层,并分层进行调查。

2.4.3起测径阶的确定

起测径阶是指检尺的最小径阶而言。单层同龄纯林通常最小径阶是平均直径的0.4倍,但这个参数仅作参考。南方一般取4径或6径阶作为起测点甚多。本次实习采用6cm作为起测径阶。

2.4.4划分材质等级和每木检尺

每木调查时,不仅要按树种记载,而且还要按材质分别统计。材质划分是按树干可利用部分的长度及干形弯曲、分叉、多节、机械损伤等缺陷,划分为经济用材树、半经济用材树和薪材树三类。根据我国规定的标准,用材部分长度占全树高40%以上的树为商品用材树;而用材长度在2m(针叶树)或1m(阔叶树)以上但不足树干长度40%的树木为半商品用材树,一半计入薪材树;用材部分不足2m(针叶树)或1m(阔叶树)的树为薪材树。

每木检尺即分别树种用轮尺或围尺逐株测定标准地内每株树木的胸径,并按整化径阶分组统计。通常,一人检尺,一人记录并用粉笔标记,以免重测和漏测。检尺员应站在斜坡上方测定1.3m高处的直径,然后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要复述一次,确认无误后,在株数栏内相应径阶处用划“正”字方法记载各个径阶的株数(表2.3)。对位于边界上的树木,可取相邻两条边,舍弃另外两条边。树干不圆时要取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胸径平均(轮尺)。胸径处正好存在节疤时,取上下两个部位的平均值。对于分叉木,分叉位置在1.3m以下时,作两株树对待,否则作一株树对待。每木检尺完成后,找到最大、最小直径的林木,实测胸径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边界上的树木“按去西南,留东北”的原则确定是否检尺。

2.4.5树高测定

树木测高一般需要3人配合,一人用测高器观测树高,另一人拿围尺或轮尺测量树木的胸径,同时两人还要用皮尺量距,第三人记录。测高的树木要求测其实际胸径(精确到毫米),取得胸径和树高的成对值(表2.4)。不是标准地内所有林木均要测高,一般,测定20~25株树木。要求每个径阶均要有测高树木,且选测的株数分布要保证与林分实际株数分布一致。株数多的径阶测3~5株,株数少的径阶测1~3株,最大、最小径阶必须测1株,以确保树高曲线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混交林中的次要树种只需测3~5株中等大小树木的树高取均值作为平均高。

2.4.6平均优势高的测定

测定林分平均优势高的方法很多,如测5株最高或最大胸径树的高,也有典型选测5株优势木和亚优势木的高等。本次实习采用第2种方法,把5株优势木和亚优势木树高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林分优势木的平均高。

2.4.7林分郁闭度的测定

郁闭度是指林冠投影面积与该林地面积的比值,一般采用下列方法估测:

投影图法:在精度要求高时,可采用绘制树冠投影图的方法,即将标准地内所有树木的树冠,按比例逐株投影到方格纸上,最后计算比值:P=所有树木的投影面积/标准地面积

样点法:观测员沿着标准地对角线行走,每走一步,抬头垂直仰视树冠,如果被树冠遮盖记1个点,否则记0,被遮盖的点数与样点总数的比值即郁闭度。

本次实习采用样点法。

2.4.8林分年龄

对于单层同龄纯林而言,由于树木间的年龄差异在一个龄级之内,故林分年龄只要随机抽测几株即可确定,并以优势树种的年龄作为林分年龄。年龄测定很难精确到年,故多采用龄级表示。调查年龄有访问,查数伐根,用生长锥测定和查数轮生枝数等方法。

2.4.9林分起源

林分起源可分为人工林、天然林、萌生林、实生林几种。野外调查可通过访问和查阅已有资料,也可根据树木生长与分布等特征判断。 2.4.10平均直径的计算

首先分别树种将株数按径阶合计,用径阶中值求出各径阶单株断面积,再乘以相应径阶株数得径阶断面积合计,累计各径阶断面积则为标准地总断面积,由此计算平均直径为:

21

1i k

i i g d n N D ∑==

(1) 式中:

D g 林分平均直径; d i 第i 径阶中值;

k 径阶个数(i =1,2,……,k ); n i 第i 径阶株数;

N 总株数(∑==k

i i n N 1)。

2.4.11平均高的求算

首先,绘制树高曲线。方法是将测高记录表中的直径、树高值,分别按径阶求算术平均值,取小数点后一位,以胸径作横轴,树高作纵轴绘制散点图。然后,根据离散点的分布趋势,绘制成匀滑的曲线(或求出回归方程),此曲线简称树高曲线。根据林分平均直径D g ,从树高曲线上查出林分平均高。 2.5内业

2.5.1标准地蓄积量的计算

首先,用径阶中值从树高曲线上查出各径阶的条件平均高。然后,由径阶中值和径阶平均高从二元材积表中查出各径阶的单株材积(附录B1~B3),乘以相应径阶的林木检尺株数则得径阶总材积。最后,累计各径阶材积即为标准地蓄积量M ,M 除以标准地面积(ha )得到每公顷蓄积量。 2.5.2树种组成

树种组成用十分法表示,如马尾纯林为10马,松杉混交林有6马4杉,7马3杉等。组成系数的计算可用断面积、蓄积量和株数,常见的方法是用蓄积量。

写组成式要遵循下列原则:

(1)优势树种写在最前面。当主要树种与优势树种不一致时,如果两者成数相等,在组成式中应把主要树种写在前面。

(2)某树种的蓄积量比例≥5%,则算成数;如果2%≤某树种的蓄积量比例<5%,则用“+”号表示;如果某树种的蓄积量比例<2%,则用“-”号表示。

(3)复层林的树种组成系数要分别林层计算。如某林分的树种组成式为:

Ⅰ:8马2杉+枫 Ⅱ:10栎

2.5.3疏密度

用林分平均高查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蓄积量表(简称标准表,附录C1~C3),得此林分平均高状态下标准林分的每公顷胸高断面积G 标准。根据现实林每公顷断面积G 现实,计算疏密度P :

P=G现实/G标准

2.5.4地位指数

用所调查的林分平均年龄和平均优势高,查地位指数表则得该林分的地位指数(附录D)。

2.5.5出材率等级

在近、成、过熟林中要了解经济用材占总蓄积量的比重,以便分析林分的材种、生长和成熟情况。出材率用百分数表示,共分三级,用阿拉伯数字填写,见附录A(表11)。

2.5.6测树因子表

把各测树因子填写在表2.2中。

表2.2 测树因子表

此表为内业表。

表2.3 标准地调查表

_______ 省县_______林场(乡)标准地号标准地面积

土壤名称母质___________地貌__________

坡向_________坡度__________坡位_________海拔__________地形_________ 优势树种__________林龄__________起源__________造林年份__________

灌木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新幼树幼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①海拔:一般填写实际海拔(m)。

②地貌:分低丘、中丘、低山、中山等。

③坡向:分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东、东北八个方向。

④坡位: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山脊、山洼等。

⑤坡度:填写实际坡度。

⑥土壤:通过土壤剖面调查土壤名称,土壤厚度,腐殖质厚度;质地、干湿度、石砾含量等。

⑦植被:记载几个主要种及其分布状况,盖度百分数等。

⑧整地方式:全垦、带垦、穴垦等。

⑨造林方式:植苗、播种等。

每木检尺记录

树种:

(1)经济用材树:用材部分占树高40%以上。

(2)半经济用材树:用材部分长在2m(针叶树)或1m(阔叶树)以上,但不够全树高的40%。(3)薪材树:用材部分长在2m(针叶树)或(阔叶树)以下。

表2.4 测高记录表树种

3、小班区划与调查

实习目的:

掌握小班区划和调查的方法,包括小班区划、小班因子调查。

工具与材料:

测高器、皮尺、围尺、GPS、铅笔、橡皮擦、计算器、1/万地形图(或遥感图像)、记录本等。

实习内容及方法:

(参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规程》,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640—2007;有关技术标准见附录A)

3.1小班线勾绘

可采用地形图、卫星像片、航摄像片进行小班调绘。小班调绘时须遵循小班划分的原则与条件。3.1.1利用地形图勾绘小班

调查人员在熟悉情况的当地村民或林技员配合下,携带l:10000地形图,进行外业调查,采用对坡勾绘方法,实地勾绘小班界线。

3.1.2利用卫片、航片勾绘小班

经计算机几何校正及影像增强的、空间分辨率10米以内的近期卫片,根据建立的实际地物与图像(形状、大小、色调、纹理等)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档案资料,可以先在室内进行小班勾绘。近期拍摄的航片则在立体镜下进行轮廓判读,把小班轮廓预先调绘在像片上。界线不清楚的可以用虚线勾绘。然后到现地核对小班区域是否合理,并进行现场修正。也可以直接到现地调绘。

3.1.3利用地形图勾绘小班,并用卫片辅助调绘

空间分辨率为10米以上的卫片作为调绘辅助用图,不能直接用于小班勾绘,但能帮助判断林相、地类,不仅方便利用地形图进行勾绘小班,而且提高小班勾绘的质量、精度、效率。

3.2小班区划

3.2.1小班划分方法

小班是准确标示到图上的基本区划单位,是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和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小班划分宜采用自然区划方法。

3.2.2小班划分条件

同时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考虑下列基本条件:

权属不同;

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

生态公益林的事权等级、保护等级不同;

林业工程类别不同;

地类不同;

起源不同;

树种组成不同,优势树种(组)比例相差二成以上,纯林和混交林要分别区划小班;

龄组或龄级不同,VI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VII龄级以上相差二个龄级,经济林生产期不同;

林分郁闭度不同,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0以上,公益林相差一个郁闭度级,灌木林相差一个覆盖度级;

立地类型、林分经营类型或经营措施类型不同。

3.2.3细班划分

对于面积在0.066 7 hm2(1亩)以上而不满足最小小班面积要求的,或图上难以准确表示的,在图上

并入相邻地块作一个小班内的细班处理。细班各项调查因子仍按小班调查要求,进行调查记载。在小班内,如有下列情况,应作为细班登记:

权属不同;

地类不同;

林种不同;

起源不同;

优势树种(组)不同;

龄级不同;

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疏密度、单位面积蓄积量、郁闭度差别较大;

其他。

3.2.4小班最小面积

小班最小面积依据林种、外业调查底图比例尺和经营集约度而定。一般小班最小面积:

经济林及经济价值高的毛竹、大径刚竹为0.4 hm2(6亩);

用材林、薪炭林及生态公益林小班为1hm2(15亩);

平原、村庄片林为0.4hm2(6亩)。

3.2.5小班最大面积

小班最大面积:一般商品林不超过15 hm2(225亩),公益林原则上不超过35hm2(525亩)。辅助生产林地小班、非林地小班最大面积不限。

注:应正确对待商品林、公益林小班最大面积,不能以小班最大允许面积划小班。首先考虑小班划分条件,应划开则划开。不能认为只要没有超过最大面积,在该划开处不划开。

3.2.6与原有界线的衔接及处理

如果是小班复位调查,应尽量沿用原有的小班界线。

如果没有新版测绘用图,调查底图与上期一样,可以沿用原有的小班界线。但是,如果上期小班划分不合理,或因经营活动等原因造成林相发生较大变化,应根据小班划分条件重新区划小班、重新编号。

3.2.7小班划分注意事项

为了准确调查,方便记载,以小班区划优化为原则,小班划分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乔木树种小班划分以地形为主,结合林相;竹类、经济树种的小班划分,以林相为主,结合地形;(2)用材、薪炭乔木树种商品林与乔木树种公益林必须划开,不能在同一小班内分细班;

(3)同一小班朝向基本一致,站在一点基本上能看清小班全貌;

(4)一个小班内林分类型尽量少、细班少。局部混杂地块,可以先划出,作为混合小班;

(5)山坡、平地小班应划开,林业用地、农业田(地)小班尽量划开;

(6)划小班区域的局部非林地,如果不单独划小班记载、也不并入相邻小班作细班记载,图上应圈出该非林地,为面积求算工作提供方便。

3.3小班调查

3.3.1小班目测调查与蓄积量计算

(1)小班目测调查

小班各测树因子一般采用目测调查,通过目测练习、平时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估测林分树种组成、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年龄、郁闭度、疏密度等林分因子。

小班调查之前,选择具有代表性林分,设置10~20块各种类型、面积为0.08 hm2~0.10hm2(1.2亩~1.5亩)的标准地,进行测树因子目测练习。目测总项次中80%以上项次的误差达到允许范围之内者为合格。目测练习允许误差为:

树种组成±1成;

平均胸径≥20cm 为±10%,<20cm 为±1径阶; 林分平均高±10%;

林分平均年龄±10%,龄级不允许有错; 林分郁闭度±0.1; 林分疏密度±0.1;

林分(林木、毛竹)单位面积株数±10%; 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10%。

小班目测调查时,必须深入小班内部,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点进行调查。目测调查点数视小班面积不同,作如下规定(表3.1):

表3.1 小班目测调查点要求表

(2)小班蓄积量计算

根据平均树高,查同树种的断面积蓄积量标准表(附录C1~C3),按下式计算每公顷蓄积量

标准标准

现实标准M G G M P M ?=

?=

式中:

M 小班每公顷蓄积量(m 3/ha ); M 标准标准林分每公顷蓄积量(m 3/ha ); G 现实小班每公顷断面积(m 2/ha ); G 标准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m 2/ha ); P 疏密度。

3.3.2小班实测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要进行一定数量的林分实测,以提高小班调查精度。实测结果应在调查卡片附记栏注明, 如“角规实测××m 2”;“标准地实测××m 3”;“平均胸径 ××cm 、平均高××m ”。 (1)实测数量

①用材林中、近、成、过熟林,实测小(细)班个数为它们总个数的20%以上。 ②用材林的幼龄林及毛竹林,实测小班(细)班个数为它们总个数的l0%以上。 ③其他林种及疏林,可根据需要适当进行实测。 (2)实测方法

在小班范围内,通过随机、机械或其他的抽样方法,布设标准地或角规样地,在标准地或样地内实测各项调查因子,由此推算小班调查因子。 ①标准地实测

标准地对小班要有代表性。实测方法见“2、标准地调查”。标准地面积占小班面积比重为:人工林l ~3%,天然林3~5%。 ②角规实测

a 、机械布点;

b 、按小(细)班内林分情况划分几片,分片选设有代表性的点实测而平均;

c 、分片选设有代表性的点,按照各点所代表的面积成数加权平均;

d 、角规实测时注意:以树木的1.3m 高处为观察位置,特别在山坡必须注意;每一观测点应绕测二次,取平均数作为观测值;在山坡观测后的每公顷断面积根据平均坡度改算(平均坡度12°以上开始改算,即观测每公顷断面积×sec θ,θ是坡度);根据林分面积,一个小班的角规测点不低于下列标准(见表3.2);每个观测点实测平均径阶、生长正常的一株立木的树高(到整数米)。

表3.2 角规实测观测点要求 单位:个

注:对于幼林小班,其观测点数可按上表的50%确定。

角规实测计算公式:

a f H G M ?+?=)3(

θ

cos 1

?

?=Z F G ∑δ=j Z

2)50(L

l

F ?=

式中:

M 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m 3/hm 2);

G 林分单位面积林木总胸高断面积(m 2/hm 2); H 林分平均树高(m ); Z 角规点绕测株数合计; δj 各株树木计数值; F 角规常数;

l 角规缺口宽度(cm); L 角规杆长(cm);

θ坡度(12度以内cosθ≈1,即坡度12度以内可以不作坡度改正); f a 实验形数,松木0.39,人工杉木0.42,天然杉木0.39,阔叶树0.38。 ③毛竹林实测

可以用l0×l0m 小样方或标准地,也可采用半径3m 的样圆。样圆在竹林内应机械布设3个以上,根据各样圆的平均值乘以23.6,即为每亩株数。

小样方及标准地面积要求为小班面积0.5%。样圆在小班内布点数为:2公顷以内至少2点;2~4公顷3点;4公顷以上4点。

3.3.3小班调查因子与调查记载

(1)小班调查因子

实地调查时,目测或实测小班调查因子,登记小班卡片。小班调查记载卡片参见附录E。

分别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小班,按地类调查或记载不同调查因子,详见表3.3。

表3.3 不同地类小班调查因子表

(2)调查项目记载

1)位置与编号

记载小班所在的县(市、区)、乡镇(林场、管理局)、村(分场与林区、管理站)、林班号、小班号、小地名。

2)面积

小(细)班面积单位为0.066 7hm2(1亩),保留整数,即填写0.066 7hm2(1亩)的整数倍。

小班面积一般在内业期间通过图上面积求算后再填写。

细班面积应在外业调查时填写。如果直接估测细班面积,除主细班面积可以不填外,各次细班面积在野外调查时必须填好。如果估测细班面积百分比,主细班、次细班的面积百分比均应填写,并且百分比合计为100%。

3)地形地貌

记载小班地貌、平均海拔(单位为米)、坡度、坡向和坡位等因子。

4)土壤

记载小班土类名称、质地、土层厚度(A+B层)、腐殖质层(A1层)厚度等。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分别记载厚、中、薄。

5)立地等级

根据小班优势木平均高和平均年龄查地位指数表,或根据小班主林层优势树种平均高和平均年龄查地位级表确定小班的立地等级。对疏林地、无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地等小班可根据有关立地因子查数量化地位指数得分表确定小班的立地等级。

如果无相应数表,可凭经验目测,分好、中、差三等级。

6)植被种类

记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被种类、平均高度(单位为厘米)和覆盖度(单位为%)。

7)群落结构

生态公益林根据植被的层次多少确定群落结构类型。分别记载为完整结构(简称“完整”)、复杂结构(简称“复杂”) 、简单结构(简称“简单”)

8)自然度

天然林根据干扰的强弱程度记载Ⅰ、Ⅱ、Ⅲ,人工林记载Ⅲ。

9)工程类别

分别长防林工程、太防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平原绿化、自然保护小区、世贷造林、退耕还林、特色基地、其它工程填写。

10)森林类别

分别生态公益林(地)、商品林(地)记载。生态公益林包括经过核查认定的生态公益林(地)、未经核查认定定的生态公益林(地)。

11)事权等级

经过核查认定的生态公益林(地),事权等级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

未经核查认定的生态公益林(地),事权等级填写“待定”。

12)保护等级

经过核查认定的生态公益林(地),保护等级分为特殊保护、重点保护、一般保护。

未经核查认定的生态公益林(地),保护等级填写“待定”。

13)重点界定

即重点公益林界定,指按国家林业局财政部于2004年颁发的《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浙江省林业厅于2004年颁发的《浙江省生态公益林认定办法(暂行)》区划界定、并核查认定的生态公益林(地),根据区位条件分别填写国家级重点(简称国家)、省级重点(简称省级)。

14)权属

林地所有权分别国有、集体填写。林木使用权分别国有、集体、个人、其它记载。

15)权属村

如果是插花山,填写所属行政村的村名。不是插花山不填写。

16)地类

按最后一级地类调查记载。如乔木有林地应分别记为“纯林”、“混交林”;灌木林应分别记为“专为防护用途的灌木林”(简称“专防灌木林”)、“灌木经济林”、“一般灌木林”;未成林地应分别记载为“未成林造林地”(简称“未成造”)、“未成林封育地”(简称“未成封”);无立木林地应分别记载为“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应分别记载为“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简称“沙荒地”)、“坡耕地”、“撩荒地”、“其它”等。

17)林种

按林种分类标准调查确定,记载到亚林种。为便于小班卡记载,外业调查时,以下林种名称可简化:水源涵养林简称“水涵林”;水土保持林简称“水保林”;防风固沙林简称“防风林”;农田防护林简称“农防林”;环境保护林简称“环保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简称“纪念林”;自然保护区林简称“自保林”;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简称“短工林”;速生丰产用材林简称“速丰林”;一般用材林简称“用材林”;食用原料林简称“食用林”;林化工业原料林简称“林化林”等。

18)起源

按林木主要生成方式调查确定。分别天然更新(简称“天然”)、人工造林(简称“人工”)、飞机播种(简称“飞播”)进行记载。

19)林层

异龄林按林层划分条件确定是否分层,采用相应记载方法:

如果分层,则应根据经营方向确定主林层,并分别林层调查记载郁闭度、平均年龄、株数、树高、胸径、蓄积量和树种组成等测树因子。除株数、蓄积量以各林层之和作为小班调查数据以外,其它小班调查因子均以主林层的调查因子为准。分林层的小班,层次用罗马字表示,登记时应将主林层写在上面,次林层写在下面,

示例上层为马尾松,下层为杉木,而杉木为主林层,则记作:

Ⅱ杉

Ⅰ松

如果不分层,则综合考虑各种大小林木情况,记载郁闭度、株数;综合考虑5cm以上林木情况,记载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年龄、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树种组成等测树因子。

20)树种组成

树种组成分别情况作如下记载:

仅一个树种(组)时,填写树种名称,如松;

多树种(组)混生时,用十分法记载,并且优势树种写在前面,树种(组)最多3个,如7杉3松、5栎3木荷2松;

复层林分别林层记载。

21)年龄及龄级

年龄及龄级记载要求如下:

年龄栏记载优势树种(组)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由林分优势树种(组)的平均木年龄确定,平均木是具有林分断面积平均直径的优势树种(组)林木,乔木树种龄级按优势树种(组)的平均年龄确定,复层林分别林层记载;

竹林、经济林的年龄栏也需记载平均年龄,竹林的龄级记平均竹度,经济林龄级记生产期。

22)平均胸径

记载优势树种(组)的平均胸径。复层林分别林层记载。

23)平均高

调查记载优势树种(组)的平均树高,4m以上记载到整米,4m以下记载到0.5m。在目测调查时,平均

树高可由平均木的高度确定。复层林分别林层记载。

灌木林估测记载灌木的平均高度,记载到0.5m。

24)优势高

人工乔木林调查记载优势木平均高。在小班内,选择3株优势树种(组)中最高或胸径最大的林木测定其树高,取平均值作为小班的优势木平均高。不能将散生木作为优势木。

25)郁闭度或覆盖度

有林地、疏林地记载郁闭度。郁闭度表示林冠垂直投影遮覆地面的程度,最大为1.0。用目测或一步一抬头法测定郁闭度。复层林分别林层记载。郁闭度用十分法记载,有林地小班取一位小数,疏林地小班取二位小数。

灌木林、杂竹林目测覆盖度,最大为100%,用百分数记载,取整数。

26)疏密度

疏密度是衡量蓄积量(断面积)的林分密度指标。标准林分的疏密度定为1.0。实际调查中,少量林分蓄积量比标准林分还大,疏密度可以大于1.0。疏密度用十分法记载,取一位小数。

27)单位面积株数

单位面积株数记载要求如下:

单位面积株数应在实地调查时现场记载;

各种龄期的乔木经济林(不管是否分叉、是否有蓄积)、人工造林形成的乔木幼林记载造林保存的单位面积株数,有蓄积的普通乔木树种(非乔木经济树种)林分,如果胸径以下有分叉,则每叉算一株;

复层林分别林层记载。

28)单位面积蓄积量

单位面积蓄积量记载要求如下:

应在实地调查时现场记载。记载活立木单位面积蓄积量,至0.1m3,即保留一位小数;

复层林分别林层记载;

有蓄积量的乔木经济林小(细)班,应参照用材林小班调查计算方法调查记载小(细)班蓄积量。

注:无特殊情况,应注意平均胸径、平均高、疏密度、单位面积株数、单位面积蓄积量间的一致性。特殊情况(如林木分叉的乔木经济林、部分林木计蓄积而部分林木未达起测蓄积的普通乔木幼龄林),单位面积株数不等于单位面积计蓄积株数,则平均胸径、平均高、疏密度、单位面积计蓄积株数、单位面积蓄积量间存在一致性,附记行可以说明计蓄积株数,即附记行记载“××细班计蓄积株数××株/0.066 7km2(株/亩)”。

29)散生木

分树种(组)调查小(细)班散生木的起源、平均年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株数。散生木紧跟在所在小(细)班后,另起一行进行记载。在小班卡的“地类”文字栏记载“散生木”。“蓄积”栏保留1位小数。

30)四旁树

小(细)班内的非林地细班中的四旁树,紧跟所在的细班后,另起一行进行记载。四旁树调查记载内容同散生木。在小班卡的“地类”栏记载“四旁树”。

31)立地类型

根据小(细)班有关立地因子查立地类型表确定小(细)班立地类型。

32)造林类型

对适合造林的小(细)班,根据小(细)班的立地条件,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查造林典型设计表确定小(细)班的造林类型。

33)经营类型

根据小(细)班的立地条件、林分因子,查森林经营类型表确定小(细)班的经营类型。

34)备注

可填写农地森林、退耕还林情况、计划低丘缓坡开发等。

35)可及度与林木质量、出材率

用材林近成过熟林小班应调查记载可及度、各林木质量等级的株数比例:

a)可及度,调查记载小班是“即可及”、“将可及”还是“不可及”;

b)林木质量等级株数比例,调查记载用材树、半用材树、薪材树株数占林分总株数百分比;

c)根据各林木质量等级的株数比例可以查定林分出材率等级(表2.2)。

36)大径木蓄积比等级

复层林、异龄林小班应调查记载大径木蓄积比等级,分Ⅰ级、Ⅱ级、Ⅲ级。

注:经理期有经营活动的一般生态公益林近成过熟林或天然异龄林小班、森林经营集约度较高地区的所有一般生态公益林小班,均应参照商品林小班调查记载可及度、各林木质量等级的株数比例、大径木蓄积比等级。

37)健康状况

记载林地卫生、林木(苗木)受病虫危害和火灾危害以及林内枯倒木分布与数量等状况。林木病虫害

应调查记载林木病虫害的有无以及病虫种类、危害程度。森林火灾应调查记载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受害

程度。

38)天然更新

调查小班天然更新幼树的种类、年龄、平均高度、平均根径、单位面积株数、分布和生长情况,并评

定天然更新等级。

39)附记

可以记载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例如:

小班实测结果;

公益林小班注明原生态公益林小班号等;

以自然保护为主的地区,应着重调查记载小班内被保护对象种类、分布、数量、质量、自然性以及受

威胁状况等;

以防护、旅游等生态公益效能为主的林区内的小班,应分别不同的类型,着重调查记载与发挥森林生态公益效能有关的林木因子、立地因子和其它因子;

近期可以采伐利用的成熟林小班注明采伐方式;

人工林小班、未成林造林地小班,可记载造林年度、整地方式与规格、造林方式、密度、混交比、成

活率、保存率及抚育措施等;

枯倒木蓄积量,小班内如果有可利用的枯立木、倒木、风折木、火烧木,记载株数、平均胸径、平均

高、蓄积量,如“枯立木××株,胸径××cm,高××m,蓄积××m3”;

竹林用材林小班调查记载小班各竹度的株数和株数百分比;

经济林小班调查各生产期的林木生长状况、产量状况;

辅助生产林地小班,调查记载辅助生产设施的类型、用途、利用或保养现状。

40)调查日期

记录小班调查时的年、月、日。

41)调查员姓名

由调查员本人签字。

3.3.4 小班界线清绘

完成一个区域调查后,将野外确定的全部小班界线转绘到一份新的图上,并将它作为底图,要严格按清绘要求进行清绘,清绘完成经检查合格后,将清绘后的小(细)班界线录入计算机。

浙江省嘉兴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浙江省嘉兴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数据分析报 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针对嘉兴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进行深度分析,并对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主要指标即土地面积,年末常住人口等进行了总结分析。 借助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嘉兴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整体状况,从全面立体的角度了解嘉兴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把握行业前景。 本报告借助权威多维度数据分析,客观反映当前嘉兴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相信对了解嘉兴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具有极高的参考使用价值,亦对商业决策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嘉兴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数据公正、客观。

目录 第一节嘉兴市市区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 (1) 第二节嘉兴市市区土地面积指标分析 (3) 一、嘉兴市市区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嘉兴市市区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嘉兴市市区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嘉兴市市区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嘉兴市市区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嘉兴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指标分析 (7) 一、嘉兴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嘉兴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嘉兴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嘉兴市市区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

土地权属分类面积汇总表文本格式

土地权属分类面积汇总表文本格式 权属地类面积汇总表(按地块) 国土资源局(公章) 地块号村名 (单 位) 权属 性质 用 地 面 积 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小 计 耕 地 园 地 林 地 天 然 牧 草 地 人 工 牧 草 地 其他小 计 商 服 用 地 工 矿 仓 储 用 地 住 宅 用 地 特 殊 用 地 交 通 运 输 用 地 水 域 及 水 利 设 施 …小 计 其 他 草 地 河 流 水 面 湖 泊 水 面 盐 碱 地 沙 地 …… 小 计 农 村 道 路 坑 塘 水 面 沟 渠 设 施 农 业 用 地 … 01 02 03 041 042 104 114 117 122 051 063 072 095 102 118 043 111 112 124 126 1 小 计 2 小 计 小 计 国有合计 集体合计 总计 —1 —

权属地类面积汇总表(按权属) 国土资源局(盖章)单位:公顷 乡(镇)村 名 ( 单 位) 权 属 性 质 用地 面积 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小 计 耕 地 园 地 林 地 天 然 牧 草 地 人 工 牧 草 地 其他农用地小 计 商 服 用 地 工 矿 仓 储 用 地 住 宅 用 地 特 殊 用 地 交 通 运 输 用 地 水 域 及 水 利 设 施 …小 计 其 他 草 地 河 流 水 面 湖 泊 水 面 盐 碱 地 沙 地 … … 小 计 农 村 道 路 坑 塘 水 面 沟 渠 设 施 农 业 用 地 … 1 2 3 04 1 04 2 10 4 11 4 11 7 12 2 05 1 06 3 07 2 09 5 10 2 11 8 04 3 11 1 11 2 12 4 12 6 … … … … …… … … 国有合计 集体合计 总计 说明:1、此表根据勘测定界成果填报;2、除耕地、园地、林地外,其他填到二级类,未涉及地类可不列;3、涉及建设用地的,需提供《建设用地权属状况汇总表》;4、未完成村镇地籍调查的,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05、06、07、08、09一级类和103、121二级类可按202、203、204、205地类进行归并。 —2 —

浙江省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浙江省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数据分析报 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针对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进行深度分析,并对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主要指标即土地面积,年末常住人口等进行了总结分析。 借助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整体状况,从全面立体的角度了解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把握行业前景。 本报告借助权威多维度数据分析,客观反映当前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相信对了解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具有极高的参考使用价值,亦对商业决策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数据公正、客观。

目录 第一节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 (1) 第二节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指标分析 (3) 一、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指标分析 (7) 一、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

土地征收补偿落实情况统计表[1]

附件一:年以来批准征收土地补偿落实情况统计表 1.本表由各县组织乡镇、园区、村(居委会)填写,以村(居委会)为单位,即每村(居委会)一份表。 2.本表填报范围为年以来批准征地的补偿资金分配、支付、使用情况。 3.栏征地批次(项目)名称是指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城市批次名称或单独选址项目名称。 4.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征地时间指批准征地的批复时间。 5.栏批准征地面积指批准征收集体土地面积;栏批准征地位置,填写到村(居委会)。 6.栏实施征地时间指签订征地协议时间或征收土地公告时间。 7.栏至栏,实际征收土地面积,是指征地协议或征收土地公告征地面积及土地分类面积。 8.栏至栏,规定标准是指按《潜山县征地补偿资金清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认定应执行的征地补偿标准;实际执行标准指征地协议或征收土地公告的补偿标准,分别填写农用地、建设用地和 未利用地补偿标准;规定标准补偿金额指按规定标准和实际征收土地面积计算的补偿费总额。 9.栏至栏,应拨付金额是指按实际执行标准和实际征收土地面积计算应拨付的补偿费金额,实际拨付金额是指县、乡镇、园区实际拨付票据或凭证金额,拨付时间填写拨付的票据或凭证时间。 10.栏支付时间填写被征地农民领取补偿款签字时间或财政部门划转到农户一卡通时间。 11.栏至栏,按规定应支付被征地农民个人总额是指按征地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计算应支付给被征地农民个人补偿费总额;缴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基金总额是指从土地补偿费中按规定比例缴 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基金总额;实际支付被征地农民个人总额是指被征地农民个人实际领取补偿费总额。 12.栏滞留村(居委会)资金总额是指乡镇、园区拨付到村(居委会)征地补偿费用扣除实际支付给被征地农民个人后的总额。栏至滞留金使用情况填写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银行存款、其它用 途金额。 13.栏至栏由开发区、乡镇、园区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填写,填表人为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人为乡镇、园区主要负责人;栏至栏由村(居委会)负责填写,填表人为经办人,审核人为村(居委 会)主任。 附件二:年以来批准征收土地补偿落实情况统计表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规定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规定 一、基本要求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成果汇总统计上表之前,应对数据库成果进行检查,数据满足如下要求: (一)数据库图形面积计算要求 数据库中图形的面积计算应严格按照《图幅理论面积与图斑椭球面积计算公式及要求》(国土调查办发[2008]32号)的要求进行,经过控制修正的图斑面积应满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质量检查软件椭球面积检查规则的要求。 (二)县辖区控制面积计算要求 县辖区控制面积计算应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的要求,进行图幅面积控制和分幅累加计算,并制作《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三)各级面积统计逻辑基本要求 1.县辖区控制面积应等于村级单位控制面积之和,等于全县所有图斑面积之和(地类图斑层的图斑面积字段汇总值)。 2.村级单位控制面积应等于本村所有图斑面积之和(地类图斑层的图斑面积字段汇总值)。 3.乡级控制面积等于各村级单位控制面积汇总值。

二、基本步骤 (一)建立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从数据库中各图层生成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检查基础计算表的正确性和逻辑一致性。 (二)将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的单位转换为公顷,强制调平小数位取舍造成的误差,形成基础统计表,检查确保基础统计表的正确性和逻辑一致性。 (三)基础统计表是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的基础,在基础数据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各类面积统计报表均由该基础统计表生成。 三、基础计算表结构 基础计算表按村级单位为单元,分组统计排列。基础计算表的单位为平方米,参考表结构如下(基础调平的基表结构仅供参考,各软件可接合自身软件特点设计基表,调平方法需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

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统计表

附件2 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统计表 表一××公司工程合同 统计台账 台账编号:×××

表二建筑业总产值完成情况对比分析统计台账(一) 填制单位:台账编号:×××建设项目(单位工程)名称:制表单位:×××

表三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统计台账 台账编号: ×××

表四单位工程进度统计台账 台账编号:×××

表五××公司机械设备汇总表表式 续表二 表六主要材料及能源消耗统计台账 填制单位: 台账编号:×××

主要统计指标填写说明 为了进一步规范基层统计部门和企业填报统计报表,确保源头统计数据填报质量,国家统计局投资司编写了建筑业生产经营情况主要统计指标填写说明,请各级统计部门严格按国家统一规定,组织企业认真填报建筑业统计报表。建筑业生产经营情况主要统计指标的定义、填报依据、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如下: 一、签订的合同额 (一)指标定义:指建筑业企业在报告期直接同建设单位签订合同的总价款和以前年度同建设单位签定合同的未完工程跨入本年度继续施工工程合同的总价款余额。 (二)填报依据 1.有施工合同管理台帐的企业,依据施工合同管理台帐填报; 2.无施工合同管理台帐的企业,依据企业与项目建设单位签订的各种施工合同文本。 (三)计算和填写方法 1.有施工合同管理台账的企业,依据施工合同管理台账填报。具体填写方法为: 第一步根据《工程合同统计台账》,将表中合计项的首次合同额和追加合同额汇总后,减去减少合同额后的汇总数即可得到签订的合同额(见附件二表一); 第二步如果计量单位为人民币“元”,须除以1000后,四舍五入填写整数;如果是“万元”,须乘以10后,四舍五入填写整数。 2.无施工合同管理台账的企业,可根据企业与建设单位(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等文本,将本年新签订的各合同价款,以及上年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面积汇总表

I.2 农村土地调查分类面积汇总表 表I4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名称填写行政区域名称(县或市(地)或省)。 2.代码按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和《县级以下行政区域代码编制规则》填写。 3.行政区域总面积应等于国家或省或县下达的相应行政区域控制面积。 4.各一级分类面积之和应等于行政区域控制面积。 5.县级汇总,填表至行政村,汇总至乡镇和县。各乡镇之间空一行,县合计在首行。 6.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乡镇或县,汇总至县和市(地)。各县之间空一行,市(地)合计在首行。 7.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8.“飞入地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将行政区域栏改为所在行政区域,并增加所属行政区域名称和代码栏,以及行政区域总面积改为飞入地面积。 9.“海岛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在行政区域栏后增加海岛名称和面积栏,删除行政区域总面积栏。 表I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 第 页共 页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各二级分类面积之和应等于表I4一级分类面积(下同)。 2.县级汇总,填表至行政村,汇总至乡镇和县。各乡镇之间空一行,县合计在首行(下同)。 3.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乡镇或县,汇总至县和市(地)。各县之间空一行,市(地)合计在首行(下同)。 4.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下同)。 5.“飞入地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参照此表,将行政区域栏改为所在行政区域,并增加所属行政区域名称和代码栏。 6.“海岛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在行政区域栏后增加海岛名称和面积栏。 续表I 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 第 页共 页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续表I 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 第 页共 页

土地面积统计表表一

《林学专业综合实习Ⅲ》 实习指导书 (林学专业用) 浙江农林大学 《林学专业综合实习Ⅲ》课程组 2015年4月

目录 前言 (2) 1、准备工作 (3) 2、标准地调查 (3) 3、小班区划与调查 (11) 4、森林资源统计分析 (20) 5、图形矢量化与小班面积求算 (23) 6、林相图制作与输出 (28) 7、实习报告撰写 (29) 8、考核方式 (31) 附录A 分类标准与调查标准 (32) 附录B 浙江省各树种立木二元材积表 (45) 附录C 浙江省各树种每公顷断面积、蓄积量标准表 (48) 附录D 浙江省杉木实生林地位指数表 (51) 附录E 小班卡样式 (52) 附录F 调查簿封面 (53) 附录G 森林资源统计表 (54)

前言 通过《林学专业综合实习Ⅲ》的实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经理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小班区划、小班调查、标准地调查、森林资源统计分析、利用GIS制作林相图、调查报告撰写等一系列技术环节(见下表)。同时,掌握相关仪器、工具的使用方法。综合实习强调对森林经理学知识的整体认识、理解和掌握,同时集成测树学、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学等课程知识于一体,使学生巩固课堂教学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各门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的联系和认识,掌握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培养独立工作和协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林业生产工作或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与时间分配

1、准备工作 包括技术资料准备和仪器工具准备。技术资料包括地形图、卫片(数据)、技术数表和调查用表等。仪器工具包括测高器、罗盘仪、GPS、围尺、角规等。 2、标准地调查 实习要求: 理解单层同龄纯林的概念,理解各林分测定因子的概念,掌握标准地调查的外业技术及林分调查因子的测算方法。 工具与材料: 罗盘仪、皮尺、围尺、测高器、标杆、调查手册、粉笔等。 实习步骤: 2.1标准地的选设 首先,踏查全林分,了解林分界线及林分特点,目估林分各调查因子的平均水平。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临时标准地。注意不要让标准地跨越林分、道路及河流等明显的自然界线,适当离开林缘。 标准地的大小:本次实习采用20×20米的正方形。 2.2罗盘仪使用方法 2.2.1基本操作 (1)仪器安平 将罗盘仪旋紧安装在三脚架上,并使仪器各可调部位均处于中间状态。调整球臼机构,使罗盘仪的两个水准气泡居中,即仪器安平。 (2)望远镜调节 首先,旋转目镜视度圈,使眼睛能清晰看见分划板十字丝。再转动仪器,使望远镜粗瞄准器大致瞄准目标或标尺。调整调焦轮,直至目标清晰可见。 2.2.2方位测量 安平仪器之后,放开磁针止动螺旋,望远镜十字丝竖丝瞄准目标,待磁针静止后,可读取该目标方位角。 2.2.3角度测量 仪器安平后,调整望远镜,使分划板横丝瞄准被测目标,可在竖直度盘的角度尺上直接读取角度。2.3标准地境界测量 在标准地的地段确定后,选定一点作为标准地的起始点,在该点架设罗盘仪。选定一起始边如图2.1的1—2边。仪器安平后,记录起始边方位角。从第1点开始沿1—2方向,将皮尺拉至接近2点处竖立标杆。用罗盘仪测出1—2边的坡度角。如果坡度角大于5°,应测量斜距改算为水平距离。将标杆移至所需距离处立定作为第2点。同时,对沿标准地1-2边的外侧树木,用粉笔作“X”标记。

征收(征用)土地操作说明

征收(征用)土地操作说明 发布:通州国土来源:南通市国土资源局通州分局关注度:6902 征收(征用)土地操作说明 一、实施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三)《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四)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地资发[2004]238号) (五)《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 (六)关于印发《江苏省建设用地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苏国土建[1999]116号) (七)《关于切实贯彻落实省及南通市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的通知》(通政发[2004]4号)(八)《关于印发通州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试行办法的通知》(通政发[2006]16号)二、实施要件 (一)立项申请及项目批文(指独立选址项目、使用改征用项目、划拨用地项目,经营性用地项目。)(二)规划许可证、选址意见书、征地红线图 (三)土地、人口、劳动力情况证明单 (四)委托征地、测绘协议书 (五)勘测定界报告及勘测定界图 (六)土地补偿登记表 (七)青苗补偿登记表 (八)土地权属及地类证明 (九)听证告知书及送达回执、现场张贴告知书像片与权属单位出具的函告 (十)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 (十一)农用地转用方案 (十二)补充耕地方案 (十三)征收土地方案 (十四)建设拟征(占)地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 (十五)土地分类面积表 (十六)征收土地数量及安置农业人口情况汇总表 (十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表 (十八)征收地块土地利用规划图 (十九)土地权属地类面积审核表 (二十)征收地块土地利用现状分幅图

家庭农场基本情况统计表

附件2:家庭农场基本情况统计表填报县名:贵定县农村工作局 项目名称计量单位 统计年限 2012 2011 一、家庭农场数个 其中 1.种植业个 2.养殖业个 3.种养业个 二、家庭农场总入口人 三、家庭农场主要生产经营情况 (一)蔬菜1.面积亩 2.产量吨 3.产值万元 (二)水果1.面积亩 2.产量吨 3.产值万元 (三)茶叶1.面积亩 2.产量吨 3.产值万元 (四)中药材1.面积亩 2.产量吨 3.产值万元 (五)畜牧1.出栏生猪万头 2.出栏家禽万只 3.出栏牛羊万头 4.产值万元 四、家许农场收入情况 人均年收入元五、品牌建设情况 (一)产品认证1.无公害食品个 2.绿色食品个 3.有机食品个 (二)基地认定亩(三)其他质量认证

附件: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情况调查问卷 一、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基本情况 1、所属县市:市(州)(市、区、特区) 2、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名称: 3、贵农场/大户的类别是 1)种植业2)养殖业(包括家畜和水产)3)种养结合类4)其他 4、贵农场/大户的具体经营产品是早熟蔬菜(请文字说明) 5、贵农场/大户经营的耕地面积是37100-500 亩? 1)50亩以下2)50—100亩3)100—500亩4)500—1000亩 4)1000亩以上 6、贵农场/大户全年农业经营总收入是3)50万元以上? 1)10万元以下2)10—50万元3)50万元以上 7、贵逐场/大户全年农业经营纯利润是4)10万元以上? 1)1万元以下2)1—5万元3)5—10万元4)10万元以上 8、贵农场/大户投入家庭劳动力人数是2 人? 9、贵农场/大户常年雇工(受雇期限年限9个月以上或按年计酬)人数是30 人? 10、贵农场/大户是否已在农业、工商等部门认定注册是? 1)是2)否 二、家庭农场/养殖大户融资情况 11、贵农场/大户的第一融资渠道是,D自有资金,第二融资渠道是 2 ?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面积汇总表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面积汇总表

I.2 农村土地调查分类面积汇总表 表I4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Array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名称填写行政区域名称(县或市(地)或省)。 2.代码按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和《县级以下行政区域代码编制规则》填写。 3.行政区域总面积应等于国家或省或县下达的相应行政区域控制面积。 4.各一级分类面积之和应等于行政区域控制面积。 5.县级汇总,填表至行政村,汇总至乡镇和县。各乡镇之间空一行,县合计在首行。 6.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乡镇或县,汇总至县和市(地)。各县之间空一行,市(地)合计在首行。 7.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8.“飞入地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将行政区域栏改为所在行政区域,并增加所属行政区域名称和代码栏,以及行政区域总面积改为飞入地面积。 9.“海岛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在行政区域栏后增加海岛名称和面积栏,删除行政区域总面积栏。 表I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各二级分类面积之和应等于表I4一级分类面积(下同)。 2.县级汇总,填表至行政村,汇总至乡镇和县。各乡镇之间空一行,县合计在首行(下同)。 3.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乡镇或县,汇总至县和市(地)。各县之间空一行,市(地)合计在首行(下同)。 4.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下同)。 5.“飞入地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将行政区域栏改为所在行政区域,并增加所属行政区域名称和代码栏。 6.“海岛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在行政区域栏后增加海岛名称和面积栏。 续表I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