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现象的特点

应激现象的特点

应激现象的特点

1) 应激是一种涉及心身两个方面的紧张状态。

2) 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物的范围广泛,既有物质性的刺激物(如生物学和理化),又有象征性或符号刺激物(心理、社会和文化性刺激物)。

3) 应激是一种内部状态,应激一旦产生,便会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在多数情况下,生理反应同心理反应是并存的。4) 在对应激的反应性上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不同个体的不同身心特点。

5) 在多数情况下应激既不完全是刺激物作用的结果,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者的身心特点,应激是个体同刺激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十一章 习题集( 应激)

第十一章应激与相关疾病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心理应激状态下的主要表现。 2.掌握急性心因性反应、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及适应障碍的临床特点与处理原则。 3.了解应激、应激源的涵义,了解常见的应激源包括哪些,了解影响个体对心理、社会应激源认知与评估的因素。 4.了解应激过程的中介机制、Selye的应激学说。 5.了解人类需要的分层和动机冲突受挫的常见表现形式。 6.要求学生懂得应激可以导致新的疾病或加重已有的疾病,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抚慰,处处体现人文主义关怀。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1.掌握处于应激状态的个体的主要表现。 2.了解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3.了解应激过程的中介机制(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变化),了解应激与健康的关系(适度应激有益健康,应激过度则会致病)。 4.了解Selye的应激学说(全身适应综合症的三个阶段)。 5.了解常见的心理应激源;了解需要受挫、动机冲突与疾病的关系。 6.了解个体对应激源做出反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应激相关障碍 掌握急性心因性反应、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及适应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 第三节应激相关疾病的治疗 掌握此类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三、练习题 【选择题】 (一)A型题 1.有关刺激与反应以下哪一项最正确 A.物理刺激产生物理反应 B.化学刺激产生化学反应 C.语言刺激只引起心理反应 D.抽象刺激的作用强度大于物理刺激 E.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最复杂的人类,都有接受刺激和作出反应的能力 2.有关应激与应激源以下哪一项不对 A.应激即指对应激源作出的反应 B.应激源指导致个体出现应激的原因 C.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有内环境的紊乱 D.应激源有正性与负性之分 E 心理健康的个体是因为他们较少碰到应激源 3.以下哪项不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的表现 A.体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B.体内神经内分泌发生改变 C.可能导致脑功能损害D.可表现精神异常 E.常表现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 4.有关动机与冲突以下哪项不对 A.动机就是唤起、推动与维持行为去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B.动机的产生源于个体需要与主观愿望 C.动机的实现还要受到许多客观环境条件的限制 D.动机的好坏是引起应激的根源 E. 动机受挫,就有可能产生应激 5 以下哪项一般不是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特征 A.情绪不稳、易激惹 B.表情茫然 C.激情发作 D.焦虑不安、慌张恐惧 E.情感淡漠 6 以下哪一项不是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特征 A.可出现意识障碍 B.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 C.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D.病程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心理应激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 第五讲心理应激 一、总论 (一)塞里的应激学说 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塞里将其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GAS与刺激的类型无关,而是机体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所引起的生理变化,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的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GAS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期。 (二)心理应激的定义 1.根据过程模型,心理应激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2.根据系统模型,心理应激可以被定义为: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时,就是心理应激。 3.医学心理学将心理应激定义为:个体在觉察(认知评价)到威胁或挑战、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的心身紧张状态。 4.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法则): ⑴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

⑵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⑶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 ⑷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键作用; ⑸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 5.心理应激理论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健康促进教育等领域具有多方面的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 ⑴在医学认识论方面:心理应激理论特别是系统模型使我们认识到个体实际上是生活在应激多因素的动态平衡之中。 ⑵在临床医学的病因学方面:“过程模型”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心理疾病和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 ⑶在预防医学方面:“系统模型”有助于认识和指导合理调整应激各有关因素的动态平衡,促进个体在不同内外环境下的健康成长或保持适应。 6.应激系统模型在医学心理学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应激系统模型及其基本法则在临床个体心理咨询(治疗)程式、压力管理和家庭婚姻咨询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⑴应激系统模型与临床心理咨询:首先根据系统模型,对患者的心身问题以及相关因素作出三级评估。第一层次的评估分析患者的应激反应和心身症状情况;第二层次评估进一步分析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程度,确定应激各因素在“问题”中的地位以及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三层次评估分析人格特点(特别是观念方面的人格特点),如求全、完美主义倾向。然后,在系统模型的评估基础上,以系统论与整体观的水平作出干预决策,可以决定采用心理教育、心理指导、系统心理治疗

论述应激在典型情况下不同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以及预防应激的措施分析

课程名称:《家畜环境卫生与畜牧场设计》 论文题目:论述应激在在典型情况下不同发张阶段及其特点,以及预防应激的措施 学生姓名 专业 层次 批次 学号 学习中心 201 年3月6 日

目录 1前言 (1) 2猪应激综合征 (1) 3应激源及其猪应激反应的影晌 (1) 3.1 应激源 (1) 3.2 猪应激的危害 (2) 4猪应激反应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3) 5猪应激反应的发病机理 (4) 6应激效应的预防措施. (4) 6.1挑选抗应激猪种 (4) 6.2猪舍管理要科学合理,改善舍内环境条件 (4) 6.3合理分配饲料营养 (5) 7小结 (7) 参考文献 (7)

猪的应激反应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1前言:在养猪过程中的应激是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出现的问题,如重视不够将造成严重的影响,应激造成的危害既有单一的,也有综合的,且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能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妥善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必将大大降低应激引起的不必要的损失。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应激在典型情况下不同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以及预防应激的措施,猪应激综合征是指一些猪在应激因子的作用下,以异常高的频率发生的恶性高温综合征,是现代生产条件下常发生的一种疾病,猪死亡后肌肉常呈DFD和PSE征候,严重困扰着养猪业。本文就猪应激综合征的产生、征候及预防等几方面作了较全面的综述。 关键词:猪;应激综合征;应激源;预防;措施 2 猪应激综合征 应激是动物体受到体内外非特异的有害因子(应激原)的刺激所表现的机能障碍和防御反应,是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异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或者说应激是机体对向它提出任何要求所做的非特异性应答。应激反应初期,患猪肌肉和尾巴震颤,呼吸困难,皮肤红一阵白一阵,体温迅速升高,黏膜发绀。后期,肌肉显著僵硬,站立困难,眼球突出,高热,呈休克状态。应激反应最严重的,见不到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即所谓“突毙型综合征”。 Topel等于1968年将猪对应激敏感和产生劣质肉的综合征定名为“猪应激综合征”(Porcine Stress Syndrome,PSS),为世界所接受。猪应激综合征(Porcine Stress Syndrome,PSS),是猪受到应激刺激而出现的综合征候群,主要临床表现是肌肉紧张,由于肌糖元过量迅速酵解引发内分泌和代谢失调,出现一系列酸中毒征状,呼吸促迫,心跳加快,体温升高,严重者可致突然死亡;这种猪宰后会产生PSE 和DFD肉。 3 应激源及其猪应激反应的影晌 3.1 应激源

医学心理学-应激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I A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 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C 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 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答案] A 2.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III A 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界限清晰 B 包含了应激是刺激物、是有害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 C 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 D 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 [答案] A 3.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I A 情绪焦虑程度 B 累计LCU 的值 C 心身疾病发生率 D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 [答案] B 4.负性生活事件是指:()II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答案] B 5.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I A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B 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 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 D 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答案] A 6.与应激理论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内涵差距最远的概念是:()IV A 临床医学症状学中的“心身反应” B 临床医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 心理学概念中的“应激”情绪 D 心理学概念中的“动机冲突” [答案] D 7.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I I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答案] B 8.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III 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 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答案] A 9.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II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答案] A

应激(习题)(学习内容)

第九章应激 一、选择题 1.应激是机体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 A.特异性全身反应B.损害性全身反应C.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D.代偿性全身反应E.防御性全身反应 2.能作为应激原的是: A.高温B.惊恐C.中毒D.感染E.以上都是 3.全身适应综合征(GAS)的抵抗期时体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A.胰岛素B.醛固酮C.胰高血糖素D.糖皮质激素E.垂体加压素4.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防御性反应不包括: A.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B.支气管扩张加强通气 C.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D.血液重分布E.血黏度增高5.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对机体不利的反应是: A.组织缺血B.血黏度增高C.促进脂质过氧化物生成D.能量消耗过多E.以上都是 6.应激过程中儿茶酚胺促进下列激素分泌,除了: A.胰高血糖素B.甲状腺素C.生长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E.胰岛素 7.一般在应激时体内分泌减少的内分泌激素是: A.抗利尿激素B.胰高血糖素C.胰岛素D.糖皮质激素E.醛固酮8.应激过程中最突出的表现为: A.胸腺细胞肥大B.淋巴组织增生C.肾上腺皮质增大 D.淋巴细胞增多E.中性粒细胞减少 9.应激时糖皮质激素不具有下列哪一种作用? A.促进蛋白质分解B.促进脂肪动员C.稳定溶酶体膜 D.降低血糖E.维持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 10.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下列何种化学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具有抑制作用? A.前列腺素B.白三烯C.5-羟色胺D.缓激肽E.以上都是11.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增加最多的是: A.纤维蛋白原B.α2-巨球蛋白C.C反应蛋白 D.补体蛋白E.α1蛋白酶抑制剂 12.能使细胞产生热休克蛋白的因素是: A.高温B.缺氧C.中毒 D. 感染E.以上都是13.应激时泌尿系统的变化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A.尿少B.尿比重高C.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D.尿钾降低E.尿钠降低 14.应激时影响机体情绪反应的主要结构基础是: A.大脑皮质B.大脑边缘系统C.下丘脑D.中脑E.间脑15.下列哪些疾病属于应激相关疾病? A.原发性高血压B.冠心病C.支气管哮喘 D.溃疡性结肠炎E.以上都是 16.应激时交感一肾上腺髓质反应中,下列哪一项既具有防御意义又具有不利影响? A.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B.儿茶酚胺增多 C.支气管扩张D.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E.血液重分布

概述应激反应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1、概述应激反应得生理与心理过程 应激反应:即个体受应激源得刺激,对一些与自身存在利害关系得应激源发生相应得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包括个体心理与生理方面得反应变化。 1、应激得心理反应:个体对应激得心理反应存在积极与消极得两个方面。积极得心理反应即大脑皮层觉醒水平提高,情绪紧张而亢备、意识清醒、注意力集中、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行动果断,能够准确地评定应激源得性质,作出符合理智得判断与决定。消极得心理反应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意识不清醒,认识水平降低,情绪波动比较大,思维混乱, 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判断与决策能力。心理反应过程中与人们得心身健康密切联系得主要就是情绪与行为方面得反应与变化。 (1)情绪反应:心理应激状态下得情绪反应主要有焦虑、恐惧、愤怒与抑郁几种表现形式。焦虑:就是个体预感危险来临或事物得不良后果时得紧张、担忧、急躁与不安得情绪状态。适度得焦虑可以提高人得警觉水平,促使人们采取行动,适当提高人们对环境得适应与应对能力。而过渡焦虑则干扰人得正常思维与行动,不利于排解心理压力。 恐惧:就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得特定危险得会受到伤害或威胁生命得逃避情绪。 愤怒:由于个体在追求目标时受到阻碍或自尊心受到伤害时所表现得情绪激动,脾气暴躁、甚至采取过激行为发泄不满得状态。 抑郁:消极低沉、悲观、失望、厌世、孤独无助得情绪状态。 (2)行为反应:心理应激状态下得行为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回避与逃避:回避就是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会出现,立即采取行动,避免与应激源得接触;逃避就是指已经接触应激源后,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两种方式都就是为了避免发生强烈得应激反应所造成得心理与身体得伤害。

应激(习题)

* 第九章应激 一、选择题 1.应激是机体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 A.特异性全身反应 B.损害性全身反应 C.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D.代偿性全身反应 E.防御性全身反应 2.能作为应激原的是: A.高温 B.惊恐 C.中毒 D.感染 E.以上都是 3.全身适应综合征(GAS)的抵抗期时体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 A.胰岛素 B.醛固酮 C.胰高血糖素 D.糖皮质激素 E.垂体加压素4.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防御性反应不包括: A.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B.支气管扩张加强通气 C.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 D.血液重分布 E.血黏度增高5.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对机体不利的反应是: A.组织缺血 B.血黏度增高 C.促进脂质过氧化物生成 D.能量消耗过多 E.以上都是 6.应激过程中儿茶酚胺促进下列激素分泌,除了: ) A.胰高血糖素 B.甲状腺素 C.生长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E.胰岛素 7.一般在应激时体内分泌减少的内分泌激素是: A.抗利尿激素 B.胰高血糖素 C.胰岛素 D.糖皮质激素 E.醛固酮8.应激过程中最突出的表现为: A.胸腺细胞肥大 B.淋巴组织增生 C.肾上腺皮质增大 D.淋巴细胞增多 E.中性粒细胞减少 9.应激时糖皮质激素不具有下列哪一种作用 - A.促进蛋白质分解 B.促进脂肪动员 C.稳定溶酶体膜 D.降低血糖 E.维持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 10.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下列何种化学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具有抑制作用 A.前列腺素 B.白三烯 C.5-羟色胺 D.缓激肽 E.以上都是11.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增加最多的是: A.纤维蛋白原 B.α2-巨球蛋白 C.C反应蛋白 D.补体蛋白 E.α1蛋白酶抑制剂 12.能使细胞产生热休克蛋白的因素是: 】 A.高温 B.缺氧 C.中毒 D. 感染 E.以上都是13.应激时泌尿系统的变化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A.尿少 B.尿比重高 C.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D.尿钾降低 E.尿钠降低 14.应激时影响机体情绪反应的主要结构基础是: A.大脑皮质 B.大脑边缘系统 C.下丘脑 D.中脑 E.间脑15.下列哪些疾病属于应激相关疾病 A.原发性高血压 B.冠心病 C.支气管哮喘

医学心理学重点:情绪性应激反应

医学心理学重点:情绪性应激反应个体在不同应激源的刺激下,产生程度不同的情绪反应,接下来为大家较为地详细介绍常见的情绪性应激反应。 常见的情绪性应激反应: 1.焦虑:最常见的情绪性应激反应,当个体预感危机来临或是预期事物的不良后果时出现紧张不安,急躁、担忧的情绪状态,这里指的是“状态焦虑”,由应激源刺激引发的。还有一种为特质焦虑,指无明确原因的焦虑,与焦虑性人格有关。适当的反应性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觉醒水平,是一种保护反应;而过度和慢性的焦虑则会削弱个体的应对能力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抑郁:消极、悲观的情绪状态,表现为兴趣活动减弱,言语活动减少,无助感、无望感强烈,自我评价降低,严重者出现自杀行为,常由丧失亲人、离婚、失恋、失业、遭受重大挫折和长期慢性躯体疾病引发,属外源性抑郁。还有一种为内源性抑郁,与人大脑自主调节心境情绪功能下降和遗传变异生物信号传递紊乱等内在素质有关。 3.恐惧:企图摆脱有特定危险的情景或对象时的情绪状态。适度的恐惧有助于激活警觉期动员途径,使注意力集中而防御危险,但常常缺乏应对的信心,表现为逃跑或回避,严重时出现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的损失。 4.愤怒: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是应激的情绪反应。常见的应激情绪反应包括焦虑、恐惧、愤怒、抑郁等,实际上应激能唤起焦虑、恐惧、愤怒、受挫感、冲突、压力、伤害、悲伤、迷惑、力不从心、内疚、羞耻、孤独、抑郁等几乎所有种类的负性情绪。负性情绪还可与其他心理行为活动产生相互影响,使自我意识变狭窄、注意力下降、判断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等。

奔波在俗世里,不知从何时起,飘来一股清流,逼着每个人优秀。 人过四十,已然不惑。我们听过别人的歌,也唱过自己的曲,但谁也逃不过岁月的审视,逃不过现实的残酷。如若,把心中的杂念抛开,苟且的日子里,其实也能无比诗意。 借一些时光,寻一处宁静,听听花开,看看花落,翻一本爱读的书,悟一段哲人的赠言,原来,日升月落,一切还是那么美。 洗不净的浮沉,留给雨天;悟不透的凡事,交给时间。很多时候,人生的遗憾,不是因为没有实现,而是沉于悲伤,错过了打开心结的时机。 有人说工作忙、应酬多,哪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啊?记得鲁迅有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 不明花语,却逢花季。一路行走,在渐行渐远的时光中,命运会给你一次次洗牌,但玩牌的始终是你自己。 坦白的说,我们遇到困扰,经常会放大自己的苦,虐待自己,然后落个遍体鳞伤,可怜兮兮地向世界宣告:自己没救了!可是,那又怎样?因为,大多数人关心的都是自己。 一个人在成年后,最畅快的事,莫过于经过一番努力后,重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学会了独自、沉默,不轻易诉说。因为,更多的时候,诉说毫无意义。

应激反应综述文献.

应激反应综述文献 摘要:应激反应的概念,及定义的基本特点。应激原的概念及基本类型,应激的全身性反应中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适应综合征,急性期反应内容,应激与疾病。 关键词:应激反应、应激原、全身性反应 一、应激的概念:应激反应(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 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stress) 二、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 应。任何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程度,除了引起与刺激因素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外,还可引起一组与刺激因素的性质无关的全身性非特异反应。(如温度、噪音、毒物等)比如人的机体在烧伤,手术,感染,缺氧,强光,噪音等这些因素在一定强度下作用于机体,机体会产生特异性反应,如组织坏死,化脓,酸中毒;机体也会产生一些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如焦虑,恐惧,血液重分布,心率增加。这些与刺激因素性质无直接关系。 三、分类:1、按发生应激的长短分急性应激——机体受到突然刺激发生的应激。 慢性应激——长期而持久的紧张状态。 2、按应激的结果 生理性应激(良性应激)——机体适应了外界刺激,并维持了机体的生理平衡。 病理性应激——(恶性应激)由于应激而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伤,甚至发病。 即应激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超过机体负荷的限度,内环境的稳定性破坏,这意味着疾病的开始甚至死亡的到来。这种应激为病理性应激,应激综合症,应激性疾病,适应性疾病。如猪的pss,应激综合征,即pss猪肉。因为应激而影响猪的肉质。大约有60%~70%的猪病死25h内,肌肉苍白、柔软和渗出物增多状态,即白肌肉(PSE)。 除疾病外,还有饥饿、温度高低、运输震动、拥挤、噪音、恐惧焦虑、疲劳等均可引起。 3、根据应激原性质可将应激分为躯体应激和心理应激。 四、应激原 1、概念:应激原——凡能引起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 引起与刺激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引起一组与刺激无直接相关的全身性非特异反应。 如环境保护、温度高低、噪音等。(1)原发因素直接效应——寒战、冻伤、中毒毒性作用等。(2)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为主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及一系列机能代谢改变,如呼吸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分解代谢加强、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升高。不管刺激因素的性质如何,这一组反应大致相似。 损伤与应激抗损伤——防御性、保护性。机体动员一切力量对抗各种损伤因素的损伤作用(实质)。 2、应激原类型 1、外界环境因素 (1)、机械性损伤——外力作用,引起的损伤。(2)、化学性因素——强酸、强碱等。(3)、物理性因素——环境温度、气压过低、电离辐射等。(4)、生物性因素——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 2、机体内在因素即躯体性因素,自稳态的变动。自稳态的失调是一类重要的应激原如 剧痛、饥饿、大失血、血液成分改变、心功能降低、缺氧、高热、器官功能紊乱等。 3、心理与社会环境因素人类的心理因素(精神性因素——各种强列的精神刺激、恐惧、 过渡兴奋等),可引起良性应激或劣性应激。 环境对人和动物都是一种应激原。 五、应激的全身性反应

概述应激反应的生理和心理过程精选.

1、概述应激反应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应激反应:即个体受应激源的刺激,对一些与自身存在利害关系的应激源发生相应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包括个体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反应变化。 1.应激的心理反应:个体对应激的心理反应存在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积极的心理反应即大脑皮层觉醒水平提高,情绪紧张而亢备、意识清醒、注意力集中、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行动果断,能够准确地评定应激源的性质,作出符合理智的判断和决定。消极的心理反应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意识不清醒,认识水平降低,情绪波动比较大,思维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判断和决策能力。心理反应过程中与人们的心身健康密切联系的主要是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反应和变化。 (1)情绪反应: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反应主要有焦虑、恐惧、愤怒和抑郁几种表现形式。焦虑:是个体预感危险来临或事物的不良后果时的紧张、担忧、急躁和不安的情绪状态。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促使人们采取行动,适当提高人们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对能力。而过渡焦虑则干扰人的正常思维和行动,不利于排解心理压力。 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特定危险的会受到伤害或威胁生命的逃避情绪。 愤怒:由于个体在追求目标时受到阻碍或自尊心受到伤害时所表现的情绪激动,脾气暴躁、甚至采取过激行为发泄不满的状态。 抑郁:消极低沉、悲观、失望、厌世、孤独无助的情绪状态。 (2)行为反应:心理应激状态下的行为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回避与逃避:回避是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会出现,立即采取行动,避免与应激源的接触;逃避是指已经接触应激源后,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两种方式都是为了避免发生强烈的

应激反应所造成的心理和身体的伤害。 敌对与攻击:敌对指个体表现出来的不友好、憎恨、怒目而视等情绪;攻击指个体的行为举止对他人构成威胁和侵犯。例如嘲笑、辱骂别人、动手打人、毁损财物等;攻击对象可以是人或物,可以针对别人,也可以针对自己。一般说来,对引起愤怒的应激源发泄的称为直接攻击,而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对直接的应激源发泄的,则把攻击矛头转向易于宣泄的人或物,称为转向攻击。例如有人在家受了妻子的气,则动手打孩子或者摔家具等。青少年受了体罚或粗暴对待,常把怒气发泄到学校弱小学生身上等。转向攻击的另一种方式是攻击自己,即自我惩罚,表现为自伤、自损、严重时可导致自杀行为。退化和依赖:退化指无法承受挫折和应激反应带来的压力和冲击所表现的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雅行为,以获得别人的同情和支持。例如女人受了委屈,象孩子们的哭泣,找父母诉说;依赖包括对人的依赖和对物的依赖。对人的依赖指需要别人的照顾和帮助完成一些本因自己能够完成的活动。例如当个体丧失亲人时,受到严重的打击,基本生活难以自理,需要朋友、同事的安慰、照顾和帮助。对物的依赖,主要指借烟、酒、药物度日,麻痹自己,暂时摆脱烦恼和困境。 无助和自我放弃:无助指面对应激情境无法控制的局面,个体表现出的无能为力,听天由命、被动挨打的行动状态;自我放弃指面对应激,个体多次努力应对,人在无法奏效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再力争的行为状态。有自我放弃行为的个体在态度上表现为冷漠,对应激情境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在表现形式上为转移注意力,从事一些能够寄托自己情感和精神方面的活动,以逃避现实。 过激行为和受暗示性:过激行为指个体对应激源过于敏感,反应强烈、情绪极度亢奋、行为举止夸张;受暗示性指个体在应激过程中盲目相信别人,言行举止容易受他人的指

心理应激的一般概念

心理应激的一般概念 1、应激现象的特点: 1)应激是一种涉及心身两个方面的紧张状态。 2)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物的范围广泛,既有物质性的刺激物(如生物学和理化),又 有象征性或符号刺激物(心理、社会和文化性刺激物)。 3)应激是一种内部状态,应激一旦产生,便会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在 多数情况下,生理反应同心理反应是并存的。 4)在对应激的反应性上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不同个体的不同身心特点。 5)在多数情况下应激既不完全是刺激物作用的结果,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者的身心特 点,应激是个体同刺激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应激——是由人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实际上的或认识上的至关重要的内在环境要求所 引起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多式多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 3、心理应激指应激现象的心理方面。在心理应激中,心理方面起主导作用。在心理应激的 发生过程中,对环境要求的认知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4、心理应激(概念)——是一个人在察觉到或认识到自己正面对着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 的环境要求时产生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各式各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心身紧张状态。 5、应激原——向机体提出适应和应对的要求并进而导致充满紧张性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的 各种环境刺激物。 6、一种刺激物能否成为应激原,除了同该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有关外,还取决于当事 人对它的态度、认识评价和适应应对能力等主体因素以及环境特点等。 7、应激原分为两大类:躯体性的和心理社会性的。前者可称作物质性的;后者则属于“精 神性的”或称作“符号”刺激物。 ◆躯体性应激原——指作用于人的肉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理化和 生物学刺激物。 ◆心理社会性应激原分为社会性应激原、生活应激原、工作(学习)应激原、文化性应 源原和心理性应激原。 1)社会性应激原——指那些造成人生活风格上的变化、并要求对其适应和应对的社会 情境和事件。 2)生活应激原——包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种种变故或生活事件和日常生活小事。 3)良性应激——由积极的小事引起的应激。 4)工作应激原——又称职业性应激原,指职业活动或工作中影响劳动者心理和生理稳 态的诸因素。 5)文化性应激原——指要求人们适应和应对的生活的文化方面。 6)心理性应激原——指一个人头脑中的不切实际的预测、预期、凶事预感以及内必的 矛盾冲突等。 ◆心理社会性应激原致应激作用评估中采用的量表: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杨德 森和张亚林编的《生活事件量表》(LES)、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

什么是心理应激反应

什么是心理应激反应 可能大家会经常听到心理应激反应这个词吧,但是真正了解心理应激反应的人肯定是不多的,心理应激反应其实就是应激引起了心理的反应,我们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应激反应的知识,这样有利于我们的正确去认识心理应激反应,下文我们就给广大读者朋友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心理应激反应。 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可分两类:一是积极的心理反应;另一是消极的心理反应。积极的心理反应是指适度的皮层唤醒水平和情绪唤起;注意力集中;积极的思维和动机的调整。这种反应有利于机体对传入信息的正确认知评价、应对策略的抉择和应对能力的发挥。消极的心理反应是指过度唤醒(焦虑)、紧张;过份的情绪唤起(激动)或低落(抑郁);认知能力降低;自我要概念不清等。这类反应妨碍个体正确地评价现实情境、选择应对策

略和正常应对能力的发挥。 应激的心理反应可以分期。进入时相的顺序及每一时 相的持续时间和临床表现都有较大的变动性。影响变动的因素有:事件发生前对应激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预期、个人经历及性格类型等。一般的顺序是:惊叫、否认、侵入、不断修正、结束。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否认与侵入两个时相,其余时相可以不出现或不明显,时相顺序也可以变换。这种应激时相的划分在急性应激下较为明显,在慢性应激时则不太明显。对应激的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异常,只是在反应过度时才属病理性的。 惊叫常发生于未曾预料的事件信息的突然冲击时,可 表现为哭泣、尖叫或昏倒。否认则是情绪麻木、概念回避及行为束缚相结合的时相。情绪麻木是缺乏正常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感觉;概念回避是有意不涉及应激情境的概念,行为束缚是个体活动范围变窄,表现为专心致志地从事一般的重复动作而不顾周围。侵

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练习题

医学心理学习题-第三章心理应激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I A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 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C 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 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答案] A 2.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III A 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界限清晰 B 包含了应激是刺激物、是有害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 C 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 D 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 [答案] A 3.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I A 情绪焦虑程度 B 累计LCU 的值 C 心身疾病发生率 D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答案] B 4.负性生活事件是指:()II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答案] B 5.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I A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B 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 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 D 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答案] A 6.与应激理论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内涵差距最远的概念是:()IV A 临床医学症状学中的“心身反应” B 临床医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 心理学概念中的“应激”情绪 D 心理学概念中的“动机冲突” [答案] D 7.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I I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答案] B 8.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III 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 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答案] A 9.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II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答案] A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心理应激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心理应激主要研究生活事件为什么会影响人的健康,应激源是怎样导致心身疾病的。心理应激的理论尚不成熟,正在探讨之中,体系和概念比较混乱,教材中的这一章写的比较好,我们按照教材来讲。 第一节总论 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 )的概念: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我们可以将心理应激看作是以认知因素为核心的一种多因素作用过程。在这里,对于所涉及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征和心身症状等应激有关变量,可以分别从“应激源”、“中间影响因素”和“应激反应”这三个方面加以认识。其中中间影响因素按其在应激过程中的作用又可分为内部资源(认知、应对、个性等)和外部资源(社会支持等)。(见下图) 图 4 — 1 应激处理过程的心理模式 心理应激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心理应激可以增强人的适应能力。例如,运动员起跑时,精力集中,能量重新分配,以适应比赛的环境。消极作用:过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应,会击溃人体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导致心身疾病。例如消化性溃疡。 第二节生活事件 一、生活事件的概念与分类 生活事件(life events)就是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即应激源(stressor)。 按事件的生物、心理、社会属性分类: 1. 躯体性应激源指直接作用于躯体而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包括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疾病因素。例如寒冷、酷热、噪音、振动、毒物、感染、外伤、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等疾病或健康问题。 2. 心理性应激源指各种心理冲突和挫折导致的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各种消极情绪。 3. 社会性应激源指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例如战争、动乱、天灾人祸、政治经济制度变革、失业、竞争、生活节奏加快、喜庆事件等。 4. 文化性应激源指一个人从熟悉的生活方式、语言环境和风俗习惯迁移到陌生环境中所面临的各种文化冲突和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