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贮藏

中药的贮藏
中药的贮藏

中药的贮藏

中药在运输、贮藏过程中,如管理不当,养护不善,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性质相互作用下,就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例如出现霉变、虫蛀、变色、变味、风化、等现象,直接影响药物的质量和疗效,这些现象称为中药的变异现象。

掌握中药各种变异现象及特色,了解变异的原因,才能有效地进行防治,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一、影响中药变异的常见外界因素有哪些

影响中药变异的常见外界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日光、微生物、虫害及鼠害。

(1)温度

常温下中药的成份基本稳定,利于贮存,但当温度升至34℃以上就会发生某些中药的变异,如含油脂较多的苦杏仁、柏子仁等油分外溢,含糖类较多的黄精、玉竹会粘连、变味等。而温度低于0℃时,某些含水量较高的中药(如鲜地黄、鲜石斛等)所含水分就会结冰,细胞壁及原生质受损,从而导致中药疗效降低。

(2)湿度

湿度可影响中药的含水量,直接引起中药潮解、溶化、糖质分解、霉变、风化、干裂等各种变化。

(3)空气

空气中的氧和臭氧也对中药的质变起着重要的作用。害虫的生长发育及繁殖都离不开氧,因此,改变空气成份的组成比例是防治仓虫的有效途径之一。

(4)日光

长时间日光照射会促使中药成分发生氧化、分解、聚合等光化反应,日光中的紫外线和热还可使含蛋白质的中药材变性、色素分解、加速鞣质产生沉淀。

(5)微生物

微生物是中药材发霉、腐烂的主要因素。中药材中的营养物质,包括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水分等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其中霉菌类是造成中药发霉变质是主要微生物。

(6)害虫

由于中药来源广泛,受采收、加工、运输、贮存、包装等多种途径的影响,加之害虫生物学特性多样,容易构成对药物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危害。在常用的中药饮片中,易被虫蛀的占40%以上。

(7)鼠害

鼠类易破坏中药的包装,造成药物的窃食,同时还可造成排泄物污染、病毒及致病菌传播等危害,尤其是死鼠对中药危害更大。

二、贮藏中常见的中药变异现象

(1)虫蛀

虫蛀是指害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性作用。中药材(饮片)及其制剂大都含有淀粉、脂肪、糖、氨基酸等,营养丰富,当温度在25℃-32℃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中药材及饮片含水量在15%以上时,极易滋生害虫,发生虫蛀。中药经虫蛀后,会形成蛀孔,产生蛀粉,成分损耗,而且会受排泄物污染,造成疗效降低,甚至完全失效。如泽泻、莲子、甘草、党参等最易受虫蛀蚀心。

(2)发霉

发霉是指在适当温度(20℃-35℃)和湿度(相对湿度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

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中药表面附着或内部寄生的霉菌繁殖滋生的现象。它能侵蚀药材内部组织,使其变质致失效。

(3)变色

变色是指中药在采收、加工、贮藏过程中,由于受到温度、空气、日光的影响而引起中药自身原有色泽改变的现象。变色的原因主要是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不稳定,或由与酶的作用而发生氧化、聚合、水解等反应而产生新的有色物质。例如花类药材,光线直射过久,就会褪色。颜色的变化不仅影响外观,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发生有效成分的变化。

(4)走油

走油也称泛油,是指含有脂肪油、挥发油、黏液质、糖类等成分较多的中药,在温度和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出现的油润、返软、发黏、颜色变深等现象。因此,贮藏这类药材,必须放置阴凉干燥处。

此外,常见的变异现象还包括中药的气味散失、风化、潮解、黏连融化、升华、腐烂等。也因此,要恰当的贮藏中药,以避免上述常见中药材变异现象的发生。

三、常用中药贮藏与养护方法

(1)干燥养护

干燥时保存中药的最基本条件,没有水分则许多化学变化就不会发生,微生物也不易繁殖。常用干燥方法有晒干法、阴干法、烘干法、木炭干燥、生石灰干燥、通风干燥、密封吸湿干燥、微波干燥、太阳能集热器干燥等方法。如枣仁、知母宜阴干;大黄、山药可以烘干;人参、鹿茸采用石灰干燥;款冬花、红花运输是常用木炭干燥。

(2)冷藏养护

采用低温(0℃-10℃)贮存方法,可以有效防止不宜烘、晾中药生虫、发霉、变色等变异现象。低温冷藏不仅可以防止中药材及饮片的有效成分变化或散失,还防止菌类孢子和虫卵的繁殖。如人参、蛤蟆油等常用。

(3)密封养护

密封或密闭贮藏可以避免外界空气、光线、温度、湿度、微生物、害虫等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可在密闭容器中添加石灰、沙子、糠壳、木炭等吸湿剂或贮藏与地下室。如刺猬皮、蜣螂虫等动物类药材可以采用生石灰埋藏贮存,熟地黄、龙眼肉等可用薄膜材料密封于密闭容器贮存等。

(4)对抗同贮养护

本法利用不同性能的中药和特殊物质同贮具有相互制约,抑制虫蛀、霉变、泛油现象的传统贮藏养护方法。如泽泻、山药等与丹皮同贮防虫保色,番红花防冬虫夏草生虫,花椒与地龙、蕲蛇、金钱白花蛇姬全蝎同贮防虫蛀,冰片与灯芯草同贮防霉变等。此外,乙醇或高浓度白酒是良好的杀菌剂,某些药物与乙醇或白酒密封贮存,也是较好的养护方法。

(5)化学药剂养护

本法主要适用于储存大量药材的仓库。但由于化学杀虫剂往往对人体也有不良影响,因此适用于中药防霉杀虫剂很少,以选择毒性小的为宜,常选用不易残留的化学熏蒸法来灭菌杀虫。常用磷化铝或硫黄熏蒸。需注意熏蒸后通风排毒。

(6)气调养护

气调即空气的组成的调整,简称“CA”贮藏。气调养护,系指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调节或控制密封容器内的气体组成成分,降低氧的浓度以防中药变质的方法。是一种无毒,无污染,科学经济的贮藏方法。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百部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百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百部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百部中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 SB/T 11173-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百部Stemonae Radix 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Miq.)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Bl.)Miq或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百部规格Stemonae Radix specification 百部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百部等级Stemonae Radix grade 在百部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百部品质的交易品种的依据。

4 规格等级 表1百部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表 规格等级 性状描述 共同点区别点 大百部黄土 统货呈长段扁平状。有纵皱纹及细根痕;角质样,皮部较厚, 中柱扁缩。质较坚实,味甘、微苦。 表面淡灰黄色 切面灰白或黄白色红土 统货 表面棕红色 切面淡黄棕色 选片 呈条形斜片。表面灰白色、棕黄色,有深纵皱纹;切面灰 白、淡黄棕色或黄白色,角质样,皮部较厚,中柱扁缩。 质韧。 直径在5mm以上 无异形片 大小均一 统片 兼有不规则厚片 直径大小不一 蔓生百部统货 呈长纺锤形;表面浅黄色至暗黄色,具浅纵皱纹或不规则纵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至暗棕色,中柱较大,髓部类白色。 注1:当前药材市场大多为大百部,基原为药典对叶百部,少数药材市场如 荷花池市场售卖蔓生百部。 注2:大百部又按黄土种植和红土种植分为两种,含量区分不大。

关于中药的贮存条件方法

一)(1)易虫蛀、生霉、泛油的根与根茎类中药 主要有:当归、党参、怀牛膝、川牛膝、天冬、麦冬、木香、板蓝根、太子参、独活、百部、地黄、前胡、桔梗、紫苑、防风、菖蒲、川芎、白术、玉竹、大黄、黄精、知母、苍术、薤白、远志、巴戟天、胡黄连等。 (2)易虫蛀、生霉的根与根茎类药材 主要有:白芷、天花粉、葛根、郁金、防己、甘草、三七、玄参、苦参、、紫草、商陆、柴胡、黄芪、银柴胡、白头翁、山豆根、白芍、地榆、赤芍、何首乌、乌药、续断、三棱、贝母、天麻、升麻、白茅根、白及、沙参、虎杖、光慈菇、延胡索、芦根、羌活、泽泻、干姜、草河车、射干、莪术、黄药子、萆懈、藕节、香附、藁本、高良姜、石菖蒲、姜黄、山药、仙茅、狗脊、山豆根、千年健等。 其养护方法有:密封法、吸潮法、低温法。 (二)(1)易虫蛀、霉变、散气、变色的花类药材 有玫瑰花、月季花、代代花、款冬花、菊花、西红花、佛手花、金银花、梅花、腊梅花、厚朴花等。 (2)易虫蛀、霉变、变色的花类中药 有红花、旋覆花、槐花、辛夷、葛花、芫花、闹羊花、山茶花、芙蓉花、木槿花、凌霄花、野菊花、扁豆花等。 其养护方法:密封法、吸潮法、晾晒法。 (三)(1)易生虫、萌霉、泛油的果实类中药 有枸杞子、大枣、佛手、金缨子、使君子、桑椹、槐角、香橼、火麻仁、筚拨、桂圆肉等。(2)易生虫、萌霉的果实类药材 有川楝子、山楂、山茱萸、木瓜、青皮、枳实、枳壳、橘红、乌梅、陈皮、橘络、柿蒂、栀子、五味子、胡椒、谷芽、麦芽、浮小麦、小茴香等。 (3)易萌霉、泛油的果实类药材 有丁香、鸦胆子、大茴香、牛蒡子、草果等。 其养护方法:晾晒法、密封法、低温法、醋洗法。 (四)(1)易生虫、萌霉、泛油的种子类药材 有柏子仁、郁李仁、胡桃仁、苦杏仁、桃仁、冬瓜子、肉豆蔻、黑芝麻、酸枣仁、橘核、白果、莱菔子等。 (2)易生虫、萌霉的种子类药材 有白扁豆、淡豆豉、芡实、赤小豆、荔枝核、槟榔、莲子、莲子心、菟丝子、葶苈子、车前子、薏苡仁、胖大海等。 其养护方法:晾晒法、密封法、炒炙法(如少量柏子仁等药材受潮泛油,可置铁锅内加热与适量麸皮同炒,待冷却后筛簸分离,以达到防止仓虫的目的)、低温法、烘烤法。 (五)(1)易萌霉、生虫、泛油的动物类药材 有蛤蚧、刺猬皮、狗肾、鹿鞭、鹿肉、蕲蛇、白花蛇、 乌梢蛇、九香虫、壁虎、蟋蟀、蜈蚣等。 (2)易萌霉、生虫的动物类药材 有地龙、土鳖虫、鳖甲、水蛭、紫河车、鸡内金、全蝎、僵蚕、穿山甲片、蜂房、桑螵蛸、水牛角、蛇蜕等。 其养护方法:晾晒法、密封法、吸潮法、烘烤法。 (六)(1)易变色、散气、生虫的草叶类药材 有荆芥、薄荷、藿香、佩兰、紫苏、青蒿等。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党宝成 【关键词】中药; 储存; 保管; 养护 为了保证医院药房中正常药品的供应, 药库中应有1 ~ 3个月的药品储备量。由于中药所含的成分复杂, 性质各异, 如果储存不当会出现不同的变异现象, 使中药饮片质量受到影响, 甚至失去治疗效果, 有的还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 做好中药饮片和部分鲜药的储存、保管、养护工作, 是关系到中药安全有效的根本, 也是药库工作的核心。 1中药饮片储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 1.1影响储存的因素 中药在储存过程中, 常因温度、湿度、氧气、光照、害虫、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使药材的颜色、气味、组织形态发生改变, 这些变异现象归纳起来有: 虫蛀、发霉、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腐烂等。 1.2引起饮片质量变异的因素 (1)温度: > 30度, 挥发加快, 芳香气减退或消失。20~25度害虫霉菌易繁殖。(2)湿度: 仓 库的相对湿度应< 70%。(3)日光: 对某些饮片有破坏作用而导致变色, 如花、叶等。(4)空气: 空气中含多种成分,影响饮片质量。 2中药饮片的储存保管 中药饮片的保管方法与药材养护方法相类似。但由于药房受储存设备和场地条件限制, 加上药房药物品种多、流动性大的特点, 药房中药一般采用中药分类储存的传统方法和现代小包装密封相结合的办法储存。在储存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2.1饮片的分类储存一般分为根及根茎类、种子果实类、花草叶类、动物矿石类、树脂 类、加工品类等几部分, 在进行分类的同时, 要根据饮片的性质, 有针对性的采取 相应的储存设施。(1)根及根茎类药材, 每年5~ 9月份易发霉或虫蛀, 储存时应加强 风干燥或将药材置阴凉库, 也可以干燥后用密封法储存。根据目前我们的实际情况, 采取把干燥后的中药饮片密封在小包装的塑料袋中, 摆放在储藏密集柜中的方法储 存, 这样既有利于药物的储存和使用, 同时也避免了药物气味的走散。(2)果实种子 类药物最易生虫, 走油。可储存于<20度的阴凉库中。叶及全草类饮片最易吸潮发霉, 虫蛀, 储存时应注意通风,干燥, 室温应<25度, 防止细菌滋生和繁殖。(3)花类药材 最易发霉, 故储存时应经干燥后放置在密闭容器中封严, 使药物避免受外界的因素

中药的贮存与养护

第八章中药得贮存与养护 大纲要求 (一)中药得质量变异现象 1、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得质量变异现象:虫蛀、霉变、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腐烂 2、中成药贮存中常见得质量变异现象:易发生虫蛀、霉变、酸败、挥发、沉淀现象得常见剂型 (二)引起中药质量变异得因素 1、自身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得影响:所含水分、淀粉、黏液质、油脂、挥发油、色素等对中药质量变异得影响 2、环境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得影响:温度、湿度、日光、空气、霉菌、害虫、包装容器、贮存时间对中药质量变异得影响 (三)中药贮藏 1、中药贮藏得环境要求 ( 1)《中国药典》“凡例”贮藏项下各名词术语得规定 ( 2)中药贮藏对环境得基本要求 2、中药饮片得贮藏要求:不同特性饮片得贮藏要求 3、中成药得贮藏要求:不同剂型中成药得贮藏要求 (四)中药养护 1、传统养护技术: 清洁、除湿、密封(密闭) 低温、高温养护法,对抗贮存法 2、现代养护技术: 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 气调、射线辐射杀虫灭菌、 包装防霉、气幕防潮、 蒸气加热、气体灭菌、 挥发油熏蒸防霉养护技术

第一节中药得质量变异现象 一、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得变异现象 1、虫蛀:含淀粉、糖、脂肪、蛋白质; 北沙参、薏苡仁、柴胡、大黄、鸡内金 2、霉变:含有糖类、黏液质、淀粉、蛋白质及油类得饮片较易霉变,如牛膝、天冬、马齿苋、菊花、蕲蛇、五味子、人参、独活、紫菀等。此外中药鲜药因含水量较多,也容易发生霉变。 3、泛油: ①含挥发油:当归、苍术; ②含脂肪油:柏子仁、桃仁、杏仁; ③含糖:牛膝、麦冬、天冬、熟地、黄精、 4、变色: ①由浅变深:泽泻、白芷、山药、天花粉; ②由深变浅:黄芪、黄柏; ③由鲜艳变暗淡: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 5、气味散失:肉桂、沉香、豆蔻、砂仁。 6、风化:胆矾、硼砂、芒硝。(表中还有白矾、绿矾) 7、潮解:青盐、咸秋石、芒硝。 8、粘连:芦荟、没药、乳香、阿魏、鹿角胶、龟甲胶、天冬、熟地等。 9、腐烂:鲜类药。 二、中成药贮存中常见得变异现象 最常见得变质现象有虫蛀、霉变、酸败、挥发、沉淀等。 1、虫蛀:蜜丸、水丸、散剂、茶曲剂等。 2、霉变:蜜丸、膏滋、片剂等。 3、酸败:合剂、酒剂、煎膏剂、糖浆剂、软膏剂等。 4、挥发:芳香水剂、酊剂等。 5、沉淀:例如药酒、口服液、注射液等。 第二节引起中药质量变异得因素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制度

*** 医院中药饮片储存管理制度 为保证对中药饮片库房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正确、合理地储存,保证药品储存质量,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中药饮片储存要按照安全、方便、节约、高效的原则,正确选择仓位,合理使用仓容,“五距”适当,堆码规范、合理。 第二条中药饮片库房应当具有足够的面积,应有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的设施设备,并有阴凉储藏的的设施或设备。 第三条应按照仓储规模的需要,配备符合规定要求的底垫、货架等储存设施,配置必要的库房温湿度监测和调控设施。 第四条按照中药饮片温湿度储存条件的要求,设置适宜温湿度条件的恒温库或冰箱。 常温库:0~30 ℃以内,相对湿度35%~75%以内 阴凉库:0~20 ℃以内,相对湿度35%~75%以内 冷库:0~8 ℃以内,相对湿度35%~75%以内 第五条药品存放应实行分区管理,分为待验区、退货区、合格品区、发货区、不合格品区。分区实行色标管理,待验区、退货区—黄色;合格品区、待发区—绿色;不合格品区—红色。

第六条库房应保持货架的清洁卫生,保证中药饮片储存安全整洁,储存的中药应无灰尘、无蛛网、无污垢、无鼠咬等现象,保持整洁、卫生、干净。 第七条保持中药饮片堆垛间距离不小于5cm,与墙、屋顶和散热、供暖设施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不小于10厘米。 第八条中药饮片应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并按药材的自然分类或药用部位分开整齐排列摆放,并有明显标识。 第九条中药饮片入库后,应及时归类入位。中药饮片摆放时应将标签或标有中药饮片名称的一面朝外,并按药品批号及效期远近依序集中码放,不同批号药品不得混垛。 第十条根据季节、气侯变化和库房条件做好库房温湿度管理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通风、降温、除湿等措施,确保药品储存安全。每日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各记录一次库内温湿度,并记录《库房温湿记录》(见附表1)。 第十一条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按规定管理。 第十二条加强对不合格药品进行控制性管理。在储存管理、药品出库等过程中发现有质量问题的药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将陈列和库存药品集中控制,报质量管理小组处理。根据质量管理小组意见及早采取换货、退货或者其他处理,处理情况记入《不合格中药饮品处理(退换货)记录表》(见附表2)。 第十三条中药库保管员应遵循效期中药饮片先进先用、近

中药仓库保管、养护知识培训资料

中药仓库保管、养护知识培训资料 中药贮藏:中草药在贮存保管中,因受周围坏境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发生霉烂、虫蛀、变色、泛油等现象,导致药材变质,影响或失去疗效。因此必须贮存和保管好中药材,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一)药材的防霉:大气中存在着大量的霉菌孢子,如散落在药材表面上,在适当的温度(25℃左右)湿度(空气中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药材含水率超过15%)以及适宜的环境(如阴暗不通凤的场所)、足够的营养条件下,即萌发成菌丝,分泌酵素,分解和溶蚀药材使药材腐坏,以及产生秽臭恶味。因此,防霉的重要措施是保证药材的干燥、人库后防湿、防热、通风,对已生霉的药材,可以撞刷、晾晒等方法简单除霉,霉迹严重的,可用水、醋、酒等洗刷后再晾晒。 (二)药材的防虫:虫蛀对药材的影响甚大,虫害的预防和消灭,对于大量贮存保管的药材仓库,主要是用氯化苦、磷化铝等化学药剂熏蒸法杀虫。对于药房中小量保存的药材,除药剂杀虫外,可采用下列方法防虫。

1.密封法:—般按件密封,可采用适当容器,用蜡或血料封固,怕热的药材可用干砂或稻糠埋藏密封,贵细药材,可充二氧化碳或氮气密封。 2.冷藏法:温度在5℃左右即不易生虫,因此可采用冷窖、冷库等干燥冷藏。 3.对抗法:这是二种传统方法、适用于数量不多的药材。如泽泻与丹皮同贮、泽泻不生虫、丹皮不变色,蕲蛇中放花椒,鹿茸中放樟脑,瓜蒌、蛤蟆油中放酒等均不生虫。 (三)药材的其它变质情况 1.变色:酶引起的变色,如药材中所含成分的结构中有酚羟基,则在酶作用下,经过氧化、聚合,形成了大分子的有色化合物,使药材变色;如含黄酮类,羟基蒽醌类,鞣质类等药材,因此容易变色。非酶引起的变色原因比较复杂,或因药材中所含糖及糖酸分解产生糠醛及其类似化合物,与一些含氮化合物缩合成棕色色素;或因药材中含有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与还原糖作用,生成大分子的棕色物质,使药材变色。此外,某些外因如温度、湿度、日光、氧气、杀虫剂等多与变色的快慢有关。因此,防止药材的变色,常需干燥避光冷藏。2.泛油:泛油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前者如柏子仁、杏仁、桃仁、郁仁(含脂肪油)、当归、肉桂(含挥发油),后者如天门冬、孩儿参、枸杞等(含糖质)。药材“泛油”,除油质成分损失外,常与药材的变质现象相联

中药贮藏的标准规定、储存现状及监管措施探讨

中药贮藏的标准规定、储存现状及监管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12-09-18T09:59:31.0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戴碧珍 [导读] 进而提高中药的质量,保证人民用药安全。 戴碧珍(成都市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四川金堂610400) 【摘要】中药,特别是中药的原生药材以及中药饮片的贮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应用是否有效。本文通过对目前中药贮存的标准规定进行了整理,以及中药储存的现状及监管措施进行了探讨,以引起各方面重视的同时,使中药的贮藏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保证中药的质量。 【关键词】中药贮藏标准储存现状监管措施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6-0318-02 中药是中医用药,是中国的传统中医的特定使用药物。中药按照加工的工艺可以分成中成药和中药材。在制作中药的每个过程都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监管,但是目前对于中药的炮制品的平时储藏以及养护却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而且目前很多中药在使用中效果不佳,都是因为对其进行的储藏不当而让中药出现了变质,而改变了中药的原有功效,进而影响了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中药的正确储藏对防止中药出现发霉、虫蛀、变色等情况的措施,对保护人们的用药安全有重要的意义[1]。本文通过对中药的贮藏的标准规定和储存现状以及监管措施进行探讨、分析,希望引起更多方面的重视,使中药的贮藏更加的标准化,现报告如下: 1 中药贮藏的标准规定 药品贮藏为药品标准的主要组成部分。药品的贮藏条件为建立在大量的药品稳定性的实验数据基础上,由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审批确定。实际工作中只有按照药品贮藏标准规定贮藏药品,才能保证药品在有效期内的质量。目前我国对中药贮藏的标准规定主要是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要求。查看《中国药典》我们可以发现在“制剂通则”以及每个中药品种的“贮藏”项是关于中药药品贮藏的规定,是贮藏中药标准的法定依据,也我国目前对中药药品的贮藏和保管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国药典》为国家的标准指导中药药品进行贮藏的权威性所在。主要做出细致规定的有:对贮藏温度的规定,阴凉处即不超过20℃[2],凉暗处即避光并且温度不超过20℃,冷处即2℃到10℃以及常温即0℃到30℃等。而在2005年出版的《中国药典》的(一部)所收载的药品品种共计1146种,而其中中药材以及中药饮片共计551种,按照要求需要进行阴凉保存的共计156种;收录中成药共计564种,按要求需要阴凉进行保存的共计47种;另外还有植物油脂以及提取物共计31种,按照要求需要进行阴凉保存的共计19种;《中国药典》中总计收录需要阴凉处保存的中药品种共计222种。可见我国对常用的中药品种贮藏的相关规定还是比较详细的。 2 中药储存的现状分析 2.1包装的简陋导致储存不当[3] 因为我国的中药材的品种繁多,并且性质各有不同,规格也比较复杂,对其包装的方法也有不同要求。对于一些中药饮片在进行销售时往往还是十分简陋的包装或者没有包装,例如:通常的全草或者树皮类的中药材直接用麻袋片进行打捆,例如瞿麦和厚朴;而果实和种子的类中药材使用用麻袋进行封装,例如山楂和扁豆;部分易碎和较为贵重的中药材使用木箱进行封存,例如茯苓和鸡内金;一些颗粒小并且容易流失的中药材会用塑料袋或者细布袋进行封装。因为没有包装或者包装简陋,必定对中药的储存方法没有明确的标示。同时而经过一系列的流通过程,中药材的储藏条件等让人担忧,条件比较好的销售商会把中药放到条件、设施比较好的仓库进行储存,而这也需要保管人具有一定的中药保管知识,知道仓库中的环境。例如:湿度和温度以及光线等都会对中药材造成影响。如果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当出现环境的湿度升高,就会造成中药材发霉变质。或者直接放在条件比较差的环境中,就会因为温度和湿度等原因造成中药的变质。 2.2药品生产、销售企业意识薄弱中药通过流通环节进入了药厂以及药品销售企业的仓库以及药房。因为这些企业的储存条件相对上升,在中药的储存方面明显有所提高。药品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药品不同的储存条件进行分类管理,但是由于药品生产、销售企业对中药储存意识的薄弱,以及储存条件和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对于药典所要求的中药储存方式基本没有药品生产、销售企业完全按照要求遵守。例如:进行中药销售的药店,把一些需要阴凉保存的中药饮片放在常温的药斗中。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中药质量的下降、也很容易造成中药成分出现变质。 2.3监管部门的监管不严在对药厂以及药品销售企业的监管方面,药品监管部门往往只在进行许可证审批以及GMP、GSP检查时才会对这些企业的药品储藏条件进行一定的审查,而往往这些企业也只是在政府检查时把中药的储存设施进行象征式的使用,起不到实质长期的管理作用,造成这些企业对中药储存条件的忽视。 3 监管措施 3.1我国对中药材储存要求的法律规定 3.1.1中国《药品管理法》的第三十二条的第一款对此进行明确的规定:即“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同时中国《药品管理法》的第四十九条的第三款第(六)项也有规定即“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按劣药论处”。也就是说在北方,夏天的白天气温要在20℃以上,如果药品的生产和经营以及使用单位而没有按照规定配备一些调温或者冷藏的设备,必定造成药物的储存温度过高,要求冷藏的药品没有冷藏,要求阴凉环境进行贮藏的药品没有阴凉贮藏,就会造成不按照国家的药品标准的规定贮藏而直接的对药品进行销售和使用的违法行为,按使用、或销售的药品应按劣药论处。 3.1.2《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的第二十二条有规定[4]:即“对贮藏有特殊要求的药品,应当在标签的醒目位置注明。” 也就是中成药的生产企业以及中药饮片的加工企业应该严格的按此规定,将一些需要进行特殊条件保存的中药饮片和中药饮片在相应的包装上的醒目位置明确注明其贮藏的条件,一些直接面对普通消费者的药品包装应该明确的标明储存温度的范围。同时要严格的按照GMP要求,在储存原料和中间体以及半成品,还有成品的仓库一定要配备一定的调温或者冷藏设备,进而才能保证中药在药品生产企业的内部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贮藏。 3.2监督部门的监管措施要对所管辖的药品生产、经营等企业对中药的储存进行不定时的抽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且对检查企业进行指导,务必使其意识到忽视中药正确储存方法的危险性,在指定期限内让其进行整改,并在指定时间进行复查。严格按照管理规定进行查处。定期进行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和指导,并在检查中重点检查各企业的执行情况。

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管理

流动量大 养护原则:应根据药材、饮片品种的性能有目的地展开防护措施,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一、常见植物饮片的特性 (一)、富含淀粉类饮片(来源于植物的根及块状茎、果实或种子部位,含丰富的淀粉,质地粉性) 1、强淀粉饮片有??白芷、山药、贝母、天花粉、葛根、泽泻、防己、赤勺、重楼、北沙参、南沙参、何首乌、太子参、天葵子、 2 酱草、艾叶、吴茱萸、枳壳、枳实、陈皮、青皮、佛手、香橼、川芎、藁本、干姜、高良姜、苍术、山奈、沉香、檀香、降香、 厚朴、肉桂、桂枝、牡丹皮、等 (五)、叶和全草类饮片 大青叶、桑叶、桔叶、蒲公英、地丁、车前草、马齿见、垂盆草、鹅不食草、墨旱连、半边莲、扁蓄、浮萍、透骨草等。(六)树脂类饮片:血竭、乳香、没药、安息香、苏合香、阿魏、 松香 二、影响中药变质的自然因素

(一)空气:成分复杂主要因素有,水分(受潮、返潮)、氧气(氧化、分解)、灰尘(污染)、微生物(生虫、霉变)。在保管中需根据季节和药品的性质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二)温度:温度在16~35℃时一般害虫容易生长繁殖;在25~28℃时最适合霉菌的生长;温度在35℃以上时,挥发性的药物成分会加速挥发,花、叶之类容易香气走失与变色,含油脂的药物易出现走油,树脂类药品易出现软化与熔化而发生粘连现象。(三)湿度:湿度与温度是影响药品质量密切相关的两方面。一般在30℃以下,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 (四)日光:对于中药有干燥、防霉和杀虫杀菌作用。但其中的紫外线会加速药物成分的氧化、还原、分解以及促使药物挥发、 ”原 1 (1 (2 (1 (2 。(3 (1)消耗药品,造成浪费?? (2)污染药品,传播疾病??害虫食害药品时,积聚大量的粪便、虫蜕、虫尸、微生物并排泄大量的水分,可导致药品在短期内发热、发霉变质。人们服用这些被污染的药品后会生病。如螨类能引起皮炎、皮疹;若随药品内服后,螨能穿过胃壁进入内部器官,当进入泌尿道时可产生血尿;进入呼吸系统可引起哮喘;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可引起发烧、水肿、等全身症状。鼠类传播的疾病更 多。 5、中药虫蛀的防治

中药材加工贮藏现状及展望

药材加工贮藏现状及展望 摘要本文基于当代的药材加工现状,药材贮藏现状这两点,找出药材加工贮藏中的不足,进而提出对其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药材加工现状贮藏展望 1.药材加工现状 药材加工包括对药用植物或药用动物的产地初加工以及后续为了更适合使用而进行的炮制加工。产地加工是去除非药用部位和异物的第一道工序。同时它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为满足药性的需要。其二是同一品种区分不同等级、不同规格的需要。其三是便于药材及时干燥,防止其霉烂变质。而炮制的作用则是: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降低毒性,提高药材的纯净度等。 1.1产地初加工现状 由于药用部位的不同,药材的产地初加工的方法也有所差异。(1)种子类药材的加工一般果实采收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种子。有些药材要去种皮和果皮,有些要击碎果核,取出种仁,有些则要蒸,以破坏药材易变质变色的酵素,如五味子(2)对于花类药材通常则是采摘后放置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从而保持药材的香气,如红花、金银花等。(3)一般果实类药材的初加工则是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即可。但对于果实大且不易干透的药材,如佛手、宣木瓜等应切开干燥。以果肉或果皮入药的药材,如栝楼、山茱萸等,则要先去除瓤、核后干燥。(4)皮类药材的加工一般采后,趁鲜,切成片或块,再晒干即成。(5)对于根及地下茎类药材的加工一般须先洗净泥土,而后除去须根、芦头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趁鲜切片、块或段,然后晒干或烘干,如白芷、丹参、牛膝等。对于一些肉质性、含水量较高的块根及鳞茎类药材,就必须先用沸水稍烫一下,杀死细胞,有利于水分的蒸发,然后再切成片晒干或烘干。对于干燥后难以去皮的药材,如丹皮、桔梗等应趁鲜刮去栓皮,对那些含淀粉、浆汁足的药材,如天麻、何首乌等应趁鲜蒸制,然后切片晒干。(6)全草类药材的加工采收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尤其是含芳香挥发油类成分的药材,忌晒,以避免有效成分损失。有些全草类药材在未干透前就应扎成小捆,再晾至全干,避免散失,如紫苏、薄荷等。对于含水量较高的肉质叶类,如马齿

中药的贮存与养护

第八章中药的贮存与养护 大纲要求 (一)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 1。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虫蛀、霉变、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腐烂 2.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易发生虫蛀、霉变、酸败、挥发、沉淀现象的常见剂型 (二)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 1。自身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所含水分、淀粉、黏液质、油脂、挥发油、色素等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 2.环境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温度、湿度、日光、空气、霉菌、害虫、包装容器、贮存时间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 (三)中药贮藏 1。中药贮藏的环境要求 ( 1)《中国药典》“凡例”贮藏项下各名词术语的规定 ( 2)中药贮藏对环境的基本要求 2.中药饮片的贮藏要求:不同特性饮片的贮藏要求 3.中成药的贮藏要求:不同剂型中成药的贮藏要求 (四)中药养护 1。传统养护技术: 清洁、除湿、密封(密闭) 低温、高温养护法,对抗贮存法 2.现代养护技术: 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 气调、射线辐射杀虫灭菌、 包装防霉、气幕防潮、 蒸气加热、气体灭菌、 挥发油熏蒸防霉养护技术

第一节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 一、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 1。虫蛀:含淀粉、糖、脂肪、蛋白质; 北沙参、薏苡仁、柴胡、大黄、鸡内金 2.霉变:含有糖类、黏液质、淀粉、蛋白质及油类的饮片较易霉变,如牛膝、天冬、马齿苋、菊花、蕲蛇、五味子、人参、独活、紫菀等。此外中药鲜药因含水量较多,也容易发生霉变。 3。泛油: ①含挥发油:当归、苍术; ②含脂肪油:柏子仁、桃仁、杏仁; ③含糖:牛膝、麦冬、天冬、熟地、黄精. 4。变色: ①由浅变深:泽泻、白芷、山药、天花粉; ②由深变浅:黄芪、黄柏; ③由鲜艳变暗淡: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 5。气味散失:肉桂、沉香、豆蔻、砂仁。 6。风化:胆矾、硼砂、芒硝。(表中还有白矾、绿矾) 7。潮解:青盐、咸秋石、芒硝。 8。粘连:芦荟、没药、乳香、阿魏、鹿角胶、龟甲胶、天冬、熟地等。 9.腐烂:鲜类药。 二、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 最常见的变质现象有虫蛀、霉变、酸败、挥发、沉淀等。 1.虫蛀:蜜丸、水丸、散剂、茶曲剂等。 2.霉变:蜜丸、膏滋、片剂等. 3。酸败:合剂、酒剂、煎膏剂、糖浆剂、软膏剂等。 4.挥发:芳香水剂、酊剂等。 5。沉淀:例如药酒、口服液、注射液等. 第二节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

中药材仓储管理

浅谈中药材的贮藏保管 引言 中草药大都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脂肪油、维生素、鞣质等成分,在贮藏与保管中,因受周围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常会发生霉烂、虫蛀、变色、泛油、气味散失、风化、融化粘连等现象,导致药材变质,不仅在经济上造成很大的损失,更严重的是使中药疗效降低,甚至完全丧失药用价值。为了保证药材质量和疗效,在贮藏与保管好中草药对减少药材损耗和用药安全有重要意义。 正文 一般造成药物变质的因素主要是: 温度:药材在温度方面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药材质量发生变化。当温度在35度以上时,中药材的某些成分氧化、水解等化学反应加速;含脂肪的药物就会因受热而使油质分离,从而少油;含挥发油多的药物也会因受热而使芳香气味散失;动植物胶类和部分树脂类药物,受热后又易于发软、粘连成块或融化。温度在20~35度时,由于有利于虫害、霉菌等孽生繁殖,而使某些药物生虫、发霉以至变质。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少的程度,也就是空气潮湿的程度。药物本身能否保持正常的含水量,与空气的湿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药物的正常含水量约10~20%。如湿度过高,药物大量地吸收水分而使含水量增加(受潮),潮解,就容易发生霉烂变质现象。湿度过低,容易使某些药物干裂、失润、风化等。 空气:空气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以氧气最容易与药物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可导致变色、异味、分解,而影响其质量。通常所见到的丹皮、黄精等的颜色变深,就是因为它们所含的鞣质、油质及糖分等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光线:光线能直接引起或促进中药材发生变色、分解、氧化等化学反应而致中药材变质。其中日光对某些药材的色素和叶绿素有破坏作用,能使药材变色。 时间:药材贮藏时间过久,亦会变质失效。 中药仓库的建筑要求 中药仓库的修筑除应符合一般仓库的建筑要求外,尚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要求。1 仓库的地面、墙壁应隔热、隔湿以保持室内的干燥,并减少库内湿度的变化。2 通风性能良好以散发中药材自身产生的热量,又是保持干燥的良好条件。3 密闭性好避免空气流通而影响库内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对防治害虫也有重要作用。4 建筑材料能抵抗昆虫、鼠的侵蚀。5 避光避免直接阳光的照射。6 冷藏建立冷藏库房。 各类药材的贮藏方法 易生虫药材:虫蛀对药材的影响很大,每年5~9月是中草药最易生虫的季节。在一定的温度下,含糖、淀粉、蛋白质等的中草药,

中药材的贮存

1贮藏前的一般性处理 药材在贮藏前,须经过必要的过筛,除去泥砂、杂物等,还可筛除部分虫卵、蛹等。然后根据药材的性质进行干燥,如晾、晒、烘等,使药材的含水量减少到最低,不利于害虫的孵化、生长[2]。若发现药材已受虫蛀,应把所有的药材进行检查,把已受虫蛀的剔出或销毁,以免进一步传播。 2分类存放 药材虫蛀与药材本身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防治时,首先要研究药材的特性,并按其性质而采用不同的贮存条件分类保管,特别是将易生虫的药材集中贮存,集中处理,这样可有效防止或减少虫害。易受虫害的药材主要有以下几种[2]。 2.1一般含脂肪油类(如杏仁、柏子仁等)、含淀粉或糖分类(如薏仁米等)及含蛋白质类(如冬虫夏草等)的药材比较易蛀,因为这些成分都是害虫的营养物质;而含辛辣成分(如丁香等)及化学晶体(如冰片等)、矿物类(如石膏等)药材则一般不受虫蛀。 2.2质软或含糖易吸潮的药材,在潮湿的情况下易生虫。 2.3由于外表有保护组织层,所以完整不碎的药材不易虫蛀;而已破碎的药材、饮片则较原药材易受虫蛀,难贮藏。 2.4蜜制药材,由于糖分增加而易受虫蛀。 3草木灰(木炭)贮藏法 该法是借鉴民间贮粮经验[3,4]。梅雨季节前,根据药材各自的特点进行一次薰杀和晾晒处理,盛入缸内至距缸口约10 cm处,用不漏灰的编织袋料遮住药材,上覆5 cm厚尚有余温的草木灰或木炭,再覆盖1层塑料薄膜,盖灰至缸口,用塑料薄膜封口;也可将草木灰与药材一层层间隔存放。草木灰及木炭既能吸收药材中的水分(吸湿力可达本身重量的10%~12%),又具有杀虫作用,无污染。草木灰一般只使用1次,而木炭经日晒后可反复使用。此法可适用于含糖分、淀粉、树脂、挥发油、油脂等类的药材贮藏,如山药、菊花、桃仁等。 4石灰缸贮藏法 对不宜晒、烘,又易受潮虫蛀的药材,如蜈蚣、糖参等,放入石灰缸中密闭(缸底部放置适量生石灰)。生石灰具有极强的吸水能力,使缸内几乎无水分,从而使蛀虫及虫卵无法生产、孵化[5,6]。 当石灰吸湿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出现崩解、扬化状态,故应及时更换。石灰一般在每年春季时布置,可使用1 a。 5多层口袋贮藏法 “多层口袋”[7]分为三层,即外层用麻袋,中间层用质地较厚且软的普通无毒塑料袋,内层用白布袋。将干燥后的药材装入内层,分别扎紧口袋即可。 利用“多层口袋”存放药材,必须注意:存放和提取药材后,必须扎紧袋口,尤其是塑料袋口更应扎紧,这是防止霉变虫蛀的关键。

连锁药店门店药品储存操作规1

连锁药店门店药品储存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药品入库及储存保管操作行为,保证库存药品质量合格、数量准确。 2.依据:根据新版GSP的规定制定本规程。 3.适用范围:所经营药品在库储存的管理。 4.责任人:保管员。 5.操作规程: 5.1 门店人员根据验收入库单的信息对药品的名称、规格、剂型、生产企业、批号、数量等进行核对无误后,进行入库上架操作。根据入库单的信息,将药品运送至相应的储位。对出现单货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或破损、标志模糊或其他质量可疑问题的药品,有权拒收驳回。 5.2仓库药品储存应实行色标管理,其标准是:待处理区、待验区、退货区为黄色;合格区、复核区、待发区、零货称取区为绿色;不合格库为红色。

5.3保管员对药品堆垛应留有一定距离,药品与墙、柱、屋顶(房梁)间距不少于30厘米,与库房散热器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药品与地面间距不小于10厘米、垛与垛的间距不小于5厘米。 5.4药品储存的基本原则是分类储存。应根据药品的质量特征及储存要求,按药品的不同自然属性分类、分区摆放。 5.4.1按贮藏条件分类储存:对每种药品根据其贮藏温度要求,分别储存于阴凉库(20℃以下)、冷库(2~10℃)内。相对湿度均应保持在35-75%之间。计算机信息系统能够提示药品相对应的库区。 5.4.2按药品性质分类储存:中药材中药饮片专库存放;非药品专库存放;内服药、外用药分区存放。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货位分配必须与此分类原则一致,并且能够提示。 5.4.3同种药品如有二个以上批号,应存放于不同的货位上,不得混放。同一批号的同一品种,如一个货

位不足于存放,可设多个货位存放,但需集中存放。 5.4.4仓库中的工具应存放于规定的物料区内,不得随意堆放。 5.5 养护员定时记录库房温湿度记录。 5.6不合格药品必须存放在不合格品库,按不合格药品处理规程操作;退货药品放在退货区,按退货药品处理规程操作。 5.7每日做好库区清洁卫生工作。

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项目工程实施方案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第二部分施工组织设计篇 第一章综合说明 第二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三章施工布置 第四章施工工业与技术措施 第五章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及保证措施 第六章质量保证体系 第七章计量与试验方案 第八章施工平面布置 第九章安全生产措施 第十章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第十一章“四新”技术应用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工程概况 亳州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药材仓库施工项目工程由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建设,由安徽众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位于亳州市工业园内,由两栋药材仓库组成,总建筑面积约54000m2,地上三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最高为 7.67米,建筑物高度20.60m,局部最高高度为28.95m。 本工程特点:本工程为仓库工程,层高最高为7.67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条形基础,外墙采用250厚加汽混凝土砌块,垫层为C15,基础及结构主体墙柱、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构造柱、过梁、压顶等二次浇筑构件混凝土强度均为C25,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外墙装饰为浅米黄色外墙涂料,内墙、天棚为白色乳胶漆涂料,铝合金门窗,铝合金玻璃幕墙,建筑物总体设计新颖,功能齐全,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 二.工作目标 为确保工程能够按期、按质、安全圆满完成任务,现制定具体目标如下: 1、工程质量目标:合格 我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指挥灵敏,关系协调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三级责任制,即自检、交接检,专职检查,并在落实上狠下功夫,工程质量取得显着成绩。确保该工程达到的质量目标。 2、工期目标

中药材仓库及养护试卷

中药材仓库及养护试 卷

`仓库管理培训考核 岗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共48分,每空2分) 1、库房根据物料性质划分为:库、库、库 2、库房根据物料(包含中间产品和成品等)状态划分为:区、区、 区。 3、库房存放物料的范围:合格物料包 括:、、 等。 4、对易虫蛀的物料,注意检查货垛四周有无、,季节和季节增加检查频次。 5、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退回产品)的储存条件,常温库的温湿度指的是 、阴凉库指的是。 6、物料管理中的记录、凭证归档保存至少年。 7、药材必须按,的原则发放,不合格药材不得发放。 8、所有物料在入库前均须,未经不得入库。 9、对于合格的原辅料,须执行物料贮存管理程序并在货位卡上注 明,登记入帐。 10、库管员在接料时,发现的包装破件除破损外,均应拒收。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8分)。 1.红花在储存中易发生的变异现象是( )。 A.腐烂 B.气味散失 C.变色 D.风化 2.动物类药材在储存期间应注意的是( )。 A.气味散失 B.粘连 C.潮解 D.虫蛀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饮片储存中的变异现象( )。 A.虫蛀 B.发霉 C.泛油 D.沉淀 4.含有挥发油的中药饮片的干燥温度应控制在( )。 A.40℃以下 B.50℃以下 C.60℃以下 D.80℃以下 5.饮片的库房应保持通风干燥,温湿度应控制在( )。

A.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75%以下 B.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70%以下 C.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5%以下 D.温度20℃以下,相对湿度60%以下 6.盐炙泽泻应储存在密闭的容器内是为了防止( )。 A.腐烂 B.气味散失 C.潮解 D.风化 7.丸剂在储存中不会出现的变异现象是( )。 A.虫蛀 B.发霉 C.粘连 D.沉淀 8.饮片的低温养护法不能预防的变异现象有( )。 A.虫蛀 B.发霉 C.变色 D.粘连 9.儿茶受热后( )。 A.粘连 B.潮解 C.发霉 D.风化 10.气调养护技术是人为的对下列哪种气体进行有效控制( )。 A.空气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11.肉桂、沉香等在储存中容易出现的变异现象是( )。 A.虫蛀 B.泛油 C.气味散失 D.发霉 12.种子类药材经炒炙后宜密闭于瓷罐中是为了防止( )。 A.变色 B.腐烂 C.虫蛀 D.挥发 13.在中药饮片对抗贮存法中人参与下列哪种中药饮片同贮( )。 A.细辛 B.花椒 C.丹皮 D.冰片 14.沙参、白芷等在储存过程中最易发生( )。 A.发霉 B.虫蛀 C.泛油 D.粘连 15.没药在储存中易( )。 A.发霉 B.腐烂 C.粘连 D.虫蛀 16.对抗贮存法中与灯心草同贮的是( )。 A.绿豆 B.丹皮 C.冰片 D.花椒 17.芡实在储存中最易发生的变异现象是( )。 A.潮解 B.风化 C.虫蛀 D.发霉 18.巴豆、杏仁等在储存中易发生( )。 A.泛油 B.虫蛀 C.发霉 D.腐烂 19.鲜生姜、鲜地黄等中药饮片在储存中易( )。 A.发霉 B.粘连 C.腐烂 D.虫蛀 20.对抗贮存法中宜与泽泻同贮的中药饮片是( )。 A.花椒 B.丹皮 C.冰片 D.绿豆

中药的贮存与养护1

常用饮片分类保管养护品种表 影响饮片变质的环境因素 1、温度饮片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温度在30℃以上,挥发油的挥发会加快,使芳香气味减退或消失,含糖及粘液质的饮片就容易发霉、生虫、变质,温度过高会对饮片贮存不利,温度在35℃以上时,含油脂成分的饮片因受热引起酸败泛油,胶类及树脂类饮片容易变软而粘成块、如乳香、阿胶等。但当温度在20-25℃时,害虫和霉菌也易孳生繁殖,饮片也易生虫、霉变。 2、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有水分多少的程度,也就是空气的潮湿的程度。储存仓库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下。当空气相对湿度达到75%,

温度30℃,很多饮睛都能逐渐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本身含水量增加,导致霉变现象的产生,特别是含糖类、粘液质、淀粉类饮片容易吸潮变质,如天冬、地黄、山药等,一些粉末状饮片也易吸潮粘连成块。相对湿度高于75%时多数含盐类矿物药都容易潮解,如芒硝、胆矾、盐灸的饮片也容易胡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变潮,如盐知母、益智仁等。有些蜜灸饮片,如灸甘草、炙黄芪、炙枇杷叶等,特别容易吸湿粘连,吸湿后饮片表面也容易生霉。 3、日光日光对某些饮片的色素有破坏作用而导致变色。一些花、叶、草类饮片在日光照射下颜色变浅,干燥易碎,如月季花、益母草等。日光具有大量的热能,能促使药物温度增高,质量发生变化,如含有挥发油的饮片当归、丁香、川芎等、但紫外线和热能,却能杀灭霉菌并使过多的水分蒸发,起到散潮防霉的作用。 4、空气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影响饮片质量是以氧化反应最主要。如常见的牡丹皮、大黄、黄精等颜色变深,就是因为所含鞣质、油质及糖分等、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使质量发生变化。此外,薄荷的变色与气味散失,也是因为氧气作用的结果。有些药物接触的氧气越多,发生的氧化作用越大,产生上述变化也就越快。 饮片的贮存方法 1、药材切制成不同规格的饮片后,由于截面积增加,与外界空气接 触面扩大,吸湿及污染的机会也增加,因此应将饮片的水分严格 控制在9%-13%之间,且须根据饮片及所加辅料的性质,选用适

中药的贮藏

中药的贮藏 中药在运输、贮藏过程中,如管理不当,养护不善,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性质相互作用下,就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例如出现霉变、虫蛀、变色、变味、风化、等现象,直接影响药物的质量和疗效,这些现象称为中药的变异现象。 掌握中药各种变异现象及特色,了解变异的原因,才能有效地进行防治,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一、影响中药变异的常见外界因素有哪些 影响中药变异的常见外界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日光、微生物、虫害及鼠害。 (1)温度 常温下中药的成份基本稳定,利于贮存,但当温度升至34℃以上就会发生某些中药的变异,如含油脂较多的苦杏仁、柏子仁等油分外溢,含糖类较多的黄精、玉竹会粘连、变味等。而温度低于0℃时,某些含水量较高的中药(如鲜地黄、鲜石斛等)所含水分就会结冰,细胞壁及原生质受损,从而导致中药疗效降低。 (2)湿度 湿度可影响中药的含水量,直接引起中药潮解、溶化、糖质分解、霉变、风化、干裂等各种变化。 (3)空气 空气中的氧和臭氧也对中药的质变起着重要的作用。害虫的生长发育及繁殖都离不开氧,因此,改变空气成份的组成比例是防治仓虫的有效途径之一。 (4)日光 长时间日光照射会促使中药成分发生氧化、分解、聚合等光化反应,日光中的紫外线和热还可使含蛋白质的中药材变性、色素分解、加速鞣质产生沉淀。 (5)微生物 微生物是中药材发霉、腐烂的主要因素。中药材中的营养物质,包括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水分等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其中霉菌类是造成中药发霉变质是主要微生物。 (6)害虫 由于中药来源广泛,受采收、加工、运输、贮存、包装等多种途径的影响,加之害虫生物学特性多样,容易构成对药物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危害。在常用的中药饮片中,易被虫蛀的占40%以上。 (7)鼠害 鼠类易破坏中药的包装,造成药物的窃食,同时还可造成排泄物污染、病毒及致病菌传播等危害,尤其是死鼠对中药危害更大。 二、贮藏中常见的中药变异现象 (1)虫蛀 虫蛀是指害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性作用。中药材(饮片)及其制剂大都含有淀粉、脂肪、糖、氨基酸等,营养丰富,当温度在25℃-32℃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中药材及饮片含水量在15%以上时,极易滋生害虫,发生虫蛀。中药经虫蛀后,会形成蛀孔,产生蛀粉,成分损耗,而且会受排泄物污染,造成疗效降低,甚至完全失效。如泽泻、莲子、甘草、党参等最易受虫蛀蚀心。 (2)发霉 发霉是指在适当温度(20℃-35℃)和湿度(相对湿度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