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精品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精品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精品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精品教案(全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认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历史原因。

2.对比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异同,理解二者结果不同的根源。

3.了解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在反抗殖民统治斗争中的主要事迹及杰出作用,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章西女王、玻利瓦尔。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讲述法、问题创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导入新课: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写道:

黄金和白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十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金/波托西的光辉:白银的周期/西班牙人养牛,别人喝奶/骑士和马的分工/波托西的废墟,白银的时代/洒下鲜血和热泪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有句名言告诉我们:?有压迫就有反抗。?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怎样的反抗斗争呢?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3.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4.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5.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6.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影响。

背景:葡萄牙、西班牙两国对外扩张最早,所以在当时的美洲新大陆地区,这两个国家的殖民地最多,以至于后来有了?拉丁美洲?这个地理名称。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反抗外来殖民的斗争。影响:①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美国家的格局;③鼓舞了殖民地人民。

探究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影响。

结果:印度民族大起义在英国的残酷镇压下失败。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相似之处?

从起因上看,都是由于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引起的;从影响来看,都打击了殖民统治: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沉重打击了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在反抗斗争中,都出现了英雄人物:拉丁美洲有玻利瓦尔、圣马丁;印度有章西女王。

(四)归纳总结提升能力

通过学习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我们知道殖民掠夺和压迫是殖民地人民抗争的根本原因;运动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三位民族英雄:玻利瓦尔、圣马丁和章西女王。他们为争取民族独立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都沉重打击了殖民统治,表现出反抗民族压迫的决心和勇气。

(五)达标测评巩固新知

见对应学生用书。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分析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背景。

2.识记和掌握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内容。

3.归纳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影响。

4.体会改革是时代的要求,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并带来深远影响: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861年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预习、自主阅读、思考,分组讨论。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为什么普京说他此生最佩服的人是彼得大帝?他作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贡献?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2.彼得一世改革: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军事上,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经济上,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文教上,他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生活习俗上,他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3.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4.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5.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

6.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7.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我们回顾一下这段材料: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大家思考一下,普京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①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②改革推动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③改革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探究二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②改革的对内作用相似,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③改革的对外影响相似,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同点:①背景不同:17世纪晚期,俄国经济严重落后于西欧,彼得一世改革在于改变俄国落后面貌;1861年改革,是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亚历山大二世为了保证农奴主的政权,延缓革命的到来,宣布废除农奴制;②改革内容不同: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社会习俗,丝毫未触动农奴制;1861年改革内容单一,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废除了农奴制;③影响不同:前者加强了俄

国农奴制,增强了国力,推动俄国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后者虽然很不彻底,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④改革的性质不同: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四)归纳总结提升能力

富国强兵

奴制的残

(五)达标测评巩固新知

见对应学生用书。

第3课美国内战

1.了解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理解北方在美国内战中取胜的原因和美国内战的性质和意义。

3.正确评价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知道林肯一生致力于争取民主和种族平等的事迹,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尚品格,获得美国和世界人民的尊敬。

分析南北战争的起因和作用,了解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美国内战的起因,正确评价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展示表格:?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的结果和林肯像。

华盛顿

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排名第一的是林肯,从他入主白宫到遇刺身亡,只有四年的时间,四年里他只做了一件事,领导了美国内战,这场战争导致美国损失618 000个青壮年劳动力,伤亡人数超过了150多万,成千上万的家庭流离失所。而与这场战争息息相关的林肯,为什么依旧是美国人心目中最受尊敬的总统呢?让我们回到那场如火如荼的美国内战中去一探究竟。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9世纪中期的美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南方却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大量使用黑奴劳动。北方为发展本国工业,要求提高关税,南方反对提高关税。对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南北方的态度也不相同。北方主张禁止奴隶制,发展资本主义;南方则力图扩展奴隶制。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2.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3.战争初期,由于南方蓄谋已久,早有军事准备,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4.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不久,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这两个法令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

5.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6.1865年,林肯被刺杀。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7.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为什么林肯当选总统成了南北战争的导火线?

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

探究二如何评价林肯?

【方法点拨】注意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评价的内容和范围不是他一生的全部活动,而是要关注其对历史进程产生影响的主要活动;评价时一定要客观公正;一般从和人物相关的事件和影响入手。史论结合,可以采用分总结构或总分结构进行评价,如:身份+相关事件(由大到小)+影响。

评价:①林肯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②他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使北方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得到确立;③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使美国迅速崛起,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探究三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领导者:资产阶级起了领导作用;②性质:资产阶级革命;③作用: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速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同点:①原因不同:独立战争:民族解放战争,是在英国竭力压制北美经济发展,民族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开始的;美国内战:取消黑人奴隶制,是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②影响不同:独立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美国内战: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归纳总结提升能力

(五)达标测评巩固新知见对应学生用书。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了解明治维新前夕日本幕府统治与锁国政策。2.知道倒幕运动。

3.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4.正确评价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作用。

理解倒幕运动的原因。

小组合作、教师启发、比较归纳。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播放《大国崛起》第七节:日本。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我们今天就要学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而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的亚洲国家。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德川幕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成为各个阶层唾弃的对象。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1868年,幕府统治结束,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

3.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4.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明治维新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积极作用: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了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精品)新人教版《1春夏秋冬》公开课教案_1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图文结合展现“春、夏、秋、冬”这四季美景,全课以词组,三字句,节凑感强,易于学生朗读、记忆。通过精美插图画引导学生认识美丽的四季,了解大自然的景物特征:青草,红花,游鱼,飞鸟,一景一物结合层层学习,表现出大自然之美,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 认识“霜、吹、落、降、飘、游、池、入”等 10 个生字和“雨”字头、“阝”旁2 个偏旁;会写“春、冬、风、雪、花、入、飞”等字 2.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入”与“人“的不同,背诵课文。 3. 结合插图了解春夏秋冬的特征,知道春夏秋冬是个美丽的季节。【教学重点】 1、认识四季特征。 2、掌握生字词写法。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流利地,有节凑感地朗读课文,学会用重点词进行口语训练。 2、按顺序(远近、左右)观察图画的方法。 3、利用愉快教学法让学生更好有兴趣掌握课文中心思想。 【课前准备】 要准备好春夏秋冬四季的精美彩图,课文词句条,剪纸,彩色粉笔,生

字卡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建议】 本课共有4组词语,8 个三字句,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本课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愉快导入 1 .师问:同学们,大家知道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每个季节景色是什么样的?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2.出示精美四季彩图。猜猜出示的彩图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认真观察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 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答案)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 一、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 ..(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巴陵郡。越.(到)明年 ..(第二 年),政通人和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百废具.(同“俱”,全、皆)兴。乃.(于是,就) 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同“嘱”,嘱托)予作文 ..(写文章)以.(表目的,来、用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景,美景,胜:美好),在洞庭一.(全)湖。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 ..(边际);朝晖.(日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宽阔无边),横无际涯 (的)大.观.(壮丽景象)也。前人之述备.(详尽)矣。然则 ..(如此……那么)北通巫峡, 南极.(至、到达)潇湘,迁客 ..(泛指文人), ..(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贬谪、降职)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 ..(表推测,恐怕)异乎? 若夫 ..(雨雪纷纷而下的..(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 样子),连月不开.(天气放晴),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冲向天空);日星隐曜.(光芒),山 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倾:倒下,摧:折断);薄暮冥冥(昏暗),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离开)国.(国度)怀乡,忧谗.(说坏话)畏讥.(批评指责),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极言广阔);沙鸥翔集.(停 息),锦鳞 ..(形容草木茂盛)青青。而或长烟一.(全)..(美丽的鱼)游泳;岸芷汀兰,郁郁 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圆形的玉),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哪有尽头)!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荣耀)辱偕.(一起)忘,把.(持、执)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 ..(品德高尚的人)之心,或.(或许、也许,表 示委婉的语气)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因为)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朝廷)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忧其君。是.(这)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在……之前)天下之忧而忧,后.(在……之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如果没有)斯人,吾谁与归? 二、醉翁亭记【宋】欧阳修 环.(环绕)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格外,特别)美。望之蔚然 ..(茂盛的样子)而.(表并列,并且)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曲折、回环)路转,有亭翼然临.(居高面下)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到)

19.1.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精品)(最新整理)

19.1.1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函数的概念. 2.内容解析 函数是描述运动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是联系方程和不等式相关知识及数与形的纽带.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它刻画了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继续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内容的基础. 本章内容包括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法、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函数值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的比值固定不变的简单函数模型.研究一次函数可以获得初中函数研究的一般步骤(下定义——画图象——观察图象——概括性质)和基本思想(模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运动变化和对应思想),发展数学观察、表征、抽象概括和推理能力.函数概念学习过程中蕴含的核心数学认知活动是数学抽象概括活动. 变量y要成为变量x的函数,需满足两个条件:(1)在同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一个变量y随着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2)变量y的值是由变量x的取值唯一确定的.“单值对应”是函数概念的关键词,是函数概念的核心所在.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的重点:概括并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单值对应关系.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了解函数的概念. (2)能结合具体实例概括函数的概念. (3)在函数概念形成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 2.目标解析 目标(1)的要求:能在具体实例(包括解析式、表格、图象呈现)中辨别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目标(2)的要求:能观察运动变化的具体实例,分析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发现其单值对应的特征,通过归纳实例中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特征概括函数的概念.目标(3)的要求:在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初步体会变量之间的联系,感受变化与对应的思想.

2019年春部编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活动

第五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戏剧演出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 2.能够从语言、剧情、演员、导演、布景等角度评价戏剧,学会褒贬评价。 3.培养学生选定剧本、搜集材料、合理分工、认真排练的能力。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演出,并能够评选出优秀演员。 过程与方法 1.从教材或生活中选择合适的剧本,组织剧组,分别安排导演、演员、剧务,明确任务、要求,分工准备,合作训练。 2.民主评议,评选出演技较高的优秀演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准备和排练、演出与评议,培养学生对戏剧的热爱之情和辨别演技高低的审美素养。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依据剧本排练、演出与评议。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角色,在舞台上将动作、神态、语气、语调等表演出来。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任务一阅读与思考 一、剧本的阅读策略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要了解剧本形式上的特征,把握主要情节,特别要注意把握戏剧冲突,包括人与人、人与环境、人物内心的冲突。不妨借助图表,对剧情加以梳理。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要注意理清人物关系,通过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特别是要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边读边写下自己对人物的分析,与同学交换意见,作些探讨。 3.品味人物语言,揣摩台词含义。 剧本的主体一般是台词,也就是戏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阅读时要注意揣摩人物语言的深层含意,可以试着模仿人物的语气、语调,大声朗诵。 4.关注舞台说明,设想舞台表现。 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它会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服装,所需的道具、布景,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要注意阅读舞台说明。 5.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阅读剧本还要注意了解剧中故事的历史背景,明确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二、阅读剧本如何思考 1.阅读剧本时可以设想如何表演,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与老师、同学交流。 2.教材中的剧本多是节选,建议阅读整部剧作,以加深自己的理解。 任务二准备与排练 导入 人生大舞台,戏剧展风采。我们观赏戏剧节目时,看到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技能,往往情不自禁地鼓掌喝彩。然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精彩的表演来自台下精心的

钢琴精品课程示范教案

课程名称 琴法 第一章第节授课日期 认识高音谱表 《铃儿响叮当》 课 时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 集体授课观摩,逐个辅导教学手段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钢琴电子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包括认识五线谱、弹 奏钢琴电子琴的坐姿、手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五线谱知识的实际应用,钢琴弹奏时的基本姿势 教学难点:五线谱高音谱表基本知识的掌握 教学用具钢琴,数码钢琴, 备注 详见附页1、导入新课(5分钟) 2、教授新课(85分钟) 3、分组练习(80分钟) 4、课堂小结(5分钟) 5、布置作业(5分钟) 6、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方法运用 【导入新课】 (5分钟) 自我介绍及介绍琴法这么学科在幼儿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教授新课】 (165分钟) 第一节 认识五线谱 一、五线谱:五线谱是由线和间组成的,其每一条横线与以此形成的每一个音都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包括加线与加间)。 1.线与间 五线谱上的线从下向上依次可分为五条线。 2、从下往上又可依次分为四个间。 3.加线与加间 由于记谱需要,经常在乐谱上或下出现加线现象,于是又分别形成了下加线,下加间;上加线,上加间。 如图 五、谱表 1、高音谱号和高音谱号上的音 讲授 讲授

高音谱号具有实际意义的记谱应该是从五线谱的下加一线开始,即人们非常熟悉的中央“C”(中央C 之下的音有时也用高音谱号去记谱,但由于它与低音谱号的记谱相重复,故不典型,也相对少见)。在许许多多的音当中具有实际意义的只有七个(不包括黑 键)。而这七个音则各自有它们的唱名和音名。 2.大谱表(大谱号) 正是由于高、低音谱号的这种对接关系,为了方便许多乐器如:钢琴、管风琴的使用,人们常常把两个谱号合起来,形成了所谓的大谱表——键盘谱表 六、音符 一般情况下,音符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符头、符干、符尾。讲授

最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数学教案:精品全套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 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 (3)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 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 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3)非负奇数; (4)方程 的解; (5)某校2007级新生; (6)血压很高的人; (7)著名的数学家; (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9)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 A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 4 A,等等。 6.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7.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岳阳楼记》(全文必背) 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政绩之大】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洞庭湖雄伟壮观景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天气早晚变化】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风大浪急】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光泽】一碧万顷;【色彩】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动态】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静态】【前六句:明媚、恬静、愉悦】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写月之美,借喻】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博大胸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忧国忧民】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内容梳理: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一、一词多义 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 (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 以:(1)(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2)(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

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达标训练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答案)-(39820).docx

2019 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 一、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巴陵郡。越(到)明年(第二 ..... 年),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百废具(同“俱”,全、皆)兴。乃(于是,就)...... 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同“嘱”,嘱托)予作文(写 .... 文章)以(表目的,来、用来)记之。 . 予观夫巴陵胜状(胜景,美景,胜:美好),在洞庭一(全)湖。衔远山,吞长江, ... 浩浩汤汤(宽阔无边),横无际涯(边际);朝晖(日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 ........(的)大观(壮丽景象)也。前人之述备(详尽)矣。然则(如此 ??那么)北通巫峡,..... 南极(至、到达)潇湘,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贬谪、降职)骚人(泛指文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表推测,恐怕)异乎? .. 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 ...... 样子),连月不开(天气放晴),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冲向天空);日星隐曜(光芒),山 .... 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倾:倒下,摧:折断);薄暮冥冥 ......(昏暗),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 (离开)国.(国度)怀乡,忧谗.(说坏话)畏讥. (批评指责),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极言广阔);沙鸥翔集(停....息),锦鳞(美丽的鱼)游泳;岸芷汀兰,郁郁(形容草木茂盛)青青。而或长烟一(全)..... 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圆形的玉),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哪有尽头)!登 ... 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荣耀)辱偕(一起)忘,把(持、执)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 矣。 嗟夫!予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品德高尚的人)之心,或(或许、也许,表..... 示委婉的语气)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 (因为)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朝廷)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忧其君。是(这)进亦忧,退亦 ..... (在 ??之前)天下之忧而忧,后. 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在 ??之后)天下 .. 之乐而乐乎。”噫!微.(如果没有)斯人,吾谁与归?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屈原》精品教案

17.屈原(节选)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赏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我国现当代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背景资料:《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

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战国时楚国人。出身贵族,曾做过左徒、三闾大夫。楚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楚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目标导学二:把握本文写作思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将本文的写作思路梳理完整。 明确:第一部分: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第二部分: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明确: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是一个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目标导学三:把握本文写作特色 1.文中作者将很多的事物赋予了其他的含义。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21.2.1 配方法-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精品)

21.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配方法(第1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开平方法及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内容解析 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可以看成是对一元一次方程在“元”上的推广,通过消元,将它们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看成是对一元一次方程在“次”上的推广,把它转化为一次方程,这就是“降次”.开平方法是根据平方根的概念,将形如x2=p或(x+n)2=p(p≥0)的方程通过开平方,把二次方程转化为一次方程求解,它是配方法的基础.用配方法解方程是通过把原方程配成(x+n)2=p的形式,再利用开平方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它体现了创造条件实现化归的思想.配方是将一个代数式转化为含有完全平方式子的变形方法. 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之一.本节课内容是结合具体方程,对比可用开平方法解的方程,通过将方程ax2+bx+c=0(a≠0)配方化为能运用开平方法求解的方程的形式,进行求解,从而达到降次的目的.配方法不仅为下节课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做好了知识上准备,而且这种利用配方对代数式进行变形的方法在初中代数以及高中的后续学习中经常用到.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配方法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二、目标与目标解析 1.目标 (1)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配方的基本过程,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在探究如何对比完全平方公式进行配方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化归的数学思想的理解. 2.目标解析 达到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知道方程的形式符合x2=p或(x+n)2=p(p≥0)时,能通过开平方,将二次方程转化为一次方程求解.知道配方的基本过程:当二次项系数为1时,将 1

2019年春季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满分120分,考时120分钟】 班级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6题,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意蕴.(yùn)绮.绣(yǐ)皲.裂(jūn)烨.然(yè) B. 敝.衣(bì)缟.素(gǎo) 撰.写(zuàn) 容臭.(xiù) C. 缊.袍(yùn)拜谒.(yè)貂裘.(qiú) 叱.咄(cì) D. 惆怅.(chàng) 诋.毁(dǐ) 唐雎.(jū) 不屑.(xiè) 2、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B.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C. 万钟于我何加 ..焉(施加) D.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激,恩惠)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贤者.能勿丧耳。 B.行道之.人弗受。而不知人之.乐。 C.安陵君其许.寡人。潭中鱼可百许.头。 D.此之谓失其.本心。其.如土石何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D.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樱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 C.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虽然这样,但是,接受的封地是从先王那里,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轻易交换!) D.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2018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2018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第一朵杏花》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分别是什么时间?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

2019年春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汲取(jí) 摧残(cán) 溃败(kuì) 坍塌(dān) B.彷徨(huáng) 强迫(qiáng) 彻底(chè) 忏悔(chàn) C.毋宁(wú) 聆听(líng) 坚韧(rèn) 授予(yǔ) D.憎恨(zèng) 辍学(zhuì) 恶劣(liè) 惩罚(chéng) 2.依次填入下列括号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面对文化传承创新这张有难度的时代考卷,我们不仅要善于做好选择题,敢于做好应用题,还要精于做好综合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她()个体心灵、()民族精神、()民众心智,()中华民族数千年坚毅前行。 A.安顿振奋启迪引领 B.启迪引领安顿振奋 C.安顿引领振奋启迪 D.启迪安顿振奋引领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B.老人、青年和孩子们,纷纷涌向那青青山坡——几十年前革命英雄奋勇抗战的地方。 C.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D.一所安静的学校,一间安静的教室,一位心情平静的教师和一群能自由思想的学生,是我对教育的期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科学推进,统筹谋划。 B.中国乒乓球男队第21次捧起斯韦思林杯,实现了“九连冠”的壮举。 C.中美经贸对话取得积极成果的最根本原因是两国人民和全世界的需求促成的。 D.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5.(3分) 《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 )。 A、匡超人 B、杜慎卿 C、杜少卿 D、牛布衣 6、2006年新学期开始,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让我市360万学生受益。如果你是记者,将在下列三种人中选择一类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对此举措的感受或态度。你将怎样提问?(3分) 小学生、学生家长、学校老师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戏剧是在舞台上当着观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B. 戏剧利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因素,共同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C.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基础,所以,成功的剧本就等于是成功的戏剧。 D. 没有戏剧文学创造,舞台上其他的一切艺术创造都将失去依据。 8、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要旨,不超过16个字。(3分) 据新华社北京2003年10月7日电(记者王黎)为了取缔农村中小学不合理收费项目,严格控制收费标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从2004年开始将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这是记者日前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的。 “一费制”收费办法是2001年开始,仅在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和初中试行,即对学杂费、书本费由中央有关部门规定一个最高收费限额,除此之外,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其他费用。2002年“一费制”收费标准为:每个学生每学年农村小学160元,农村初中260元;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浮动收费标准,上浮范围不得超过20%。目前,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中小学,已普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教案

20曹刿论战 1.了解作者和《左传》。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疏通文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曹刿的军事智慧与仁人之心。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战争中,人心所向、正确的战略是取胜的两个必要条件。毛泽东“敌疲我打”的防御战术就是受到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启发。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公元前684年,和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一起来见证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作者简介: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作品简介:《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本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中常见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①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②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一词多义】 ①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逐之(所以) ②以:何以.战(凭、靠)必以.信(按照)必以.分人(把) ③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公与之.乘(代词,代指曹刿) 故克之.(代词,代指齐军) 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公将鼓之.(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古今异义】 ①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②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轻视,看不起) ③牺牲 ..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 ④必以情.(古义:诚心;今义:感情) ⑤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又一次) 目标导学三:疏通文义,整体感知 1.本文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明确:两条。(1)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2)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本文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讲了哪些事,请做简要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先讨论了“何以战”,再记叙了胜战过程,最后评战。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一等奖)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曹士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初步感知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和大小。 2.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并运用 观察、对比、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新知,并运用知识的迁移推导新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和态度目标:感知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同一个数量有多种表达方式,在小群体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探索感悟新知,获得成功的体验。二、教学策略 以学生的商场购物经历为背景引入小数,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从小数的读法判断中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带领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合作、交流、操作测量等方式,由直观到抽象,从个别到普遍,亲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出示姐妹俩到商场购物情景,妹妹读错商品价格,引发学生认知矛盾,并让学生试读商品价格,引入小数。 (课始,利用课件再现人们日常商店购物情境,在画面的醒目位置标出商品的价格,便于让学生能够很快发现数字信息。 通过以现实生活中学生们亲历的购物活动为素材创设情景,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继续进行教学活动提供了学习材料,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直至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对比迁移、顺思导学。 这一环节重点教学小数的读、写法及理解小数的意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特点,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利用,加深新旧知识的对比。本环节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活动:1、认识小数、探究读法。2、理解意义、掌握写法。 1、认识小数、掌握读法 这一层次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小数、掌握小数的读法。学生们在读小数时往往会出现小数点后面的数与整数读法相,同如:0.53读作零点五十三,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安排了3个数学活动。 活动1:直观对比、发现问题 请学生们将发现数字信息进行分类对比。学生们通过分类对比,能够直观发现在生活中除了整数、分数还有一种带了小圆点的数,教师通过直观描述教学: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它将小数分成了两部分。 (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渗透了对比的思维策略,为继续的探究活动做好思维基础。) 活动2:读法对比、归纳总结 引入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读读课前搜集的生活中的小数,对于读时出现的多种读法让学生感受、对比、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小数部分的读法应当区别于整数部分,应按顺序依次读出小数部分各数,并总结出小数的读法。 (有对比、有交流、有归纳的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获得探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人教版(精品篇)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人教版(精品篇)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 课文感知: 论语》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也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深蕴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道德风范,对弘扬民族文化和建设社会文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在阅读中,要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趣和热情。 学习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019年春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复习(含答案)

2019年春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含答案) 一、给加点汉字注音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隧.洞 ( ) 蜗.行( ) 淤.滩( ) 驳.船( ) 簇.新( ) 笑涡.( ) 喷.薄( ) 伤痕累 ..累( ) 2 梅岭三章 阎.罗 ( ) 捷.报( ) 血雨腥.风 ( ) 取义成仁.( ) 3 短诗五首 漫.漫( ) 装饰.( ) 舵.手( ) 4 海燕 苍.茫( ) 高傲.( ) 海鸥.( ) 飞窜.( ) 蠢.笨( ) 熄.灭( ) 二、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像蜗牛那样慢行,比喻行动迟缓。() 淤泥形成的滩地。() 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带动的船,用于运输货物(如煤、油木材或粮食);有时亦载客,通常由拖轮拖带。() 极新;全新。() 脸颊上的小圆窝,笑时深而明显。() 形容事物出现时气势壮盛,喷涌而起的样子。() 一般指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 2 《梅岭三章》 即间罗王,也称“间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胜利的消息。()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3 《短诗五首》 指时间长久或空间广远的样子。() 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操舵驾驶船的人。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使显露不出来,不能发挥作用。() 4 《海燕》 空旷辽远;没有边际。() 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笨拙;不灵便的。( ) -种珍贵的玉石,颜色多样,以绿色最为常见。( ) 疲乏,疲倦。( ) 指物体不再燃烧,灯火灭了。() 三、文学常识填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