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学案

湖心亭看雪学案
湖心亭看雪学案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学案

一、文学常识精解。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这是一篇追忆西湖雪夜景色的散文,抒发了作者深挚的湖山隐逸之思。

2、张岱(1597-1679年),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他的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张岱是公认最伟大的明代文学家,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专心从事著述。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文学名著。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炽。

3、关于湖心亭

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二、字、词、句精解。

(一)为括号前的字注音。

崇(chóng)祯(zhēn)更(gēng)定矣拏(ná)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舟一芥(jiè)毡(zhān)更(gèng)有此人余强(qiǎng)饮一大白喃(nán)相(xi àng)公痴(chī)

(二)一词多义。

绝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往来而不绝【间断】者,滁人游也。

以为妙绝【到极点】

是是【这】日更定是【表示判断】金陵人

更是日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定焉得更【还】有此人

白上下一白【白色,雪白】余强饮三大白【一种酒杯】而别

(三)通假字。

1、余拏【“拏”同“拿”;牵引,这里指“划(船)”的意思】一小舟。

(四)词类活用。

1、大雪【名词用做动词,下雪】三日

2、惟长堤一痕【名词用做状语,像痕迹】

3、湖心亭一点【名词用做状语,像黑点】

4、与余舟一芥【名词用做状语,像芥草】

5、舟中人两三粒【名词用做状语,像微粒】而已

6、客【名词用做动词,客居】此。(五)古今异义。

1、余【古—我;今—剩下来的,多出来的】住西湖。

2、是【古—这;今—表示判断】日更定矣。

3、是日更定【古—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今—改变,改换】矣

4、一童子烧酒【古今异义:古—温酒;今—一种烈性的酒】

(六)特殊句式。

1、省略句见余大喜(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高兴。

2、倒装句

状语后置更有痴似相公者应该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三、课文精解,

▲第一段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古今异义:古—我;今—剩下来的,多出来的】住西湖。大雪【名

词用做动词,下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全,都】绝【消失】。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边。连续下了三天大雪,西湖中游人、鸟、声音都没有了。▲第二段

是【古今异义:古—这;今—表示判断】日,更定【停更的时候,指早上六点左右。更——古今异义:古—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为两个小时,每晚分为五更;今—改变,改换。定:停止】矣,余拏【“拏”同“拿”;牵引,这里指“划(船)”的意思】一小舟,拥【披着】毳衣【细毛皮衣。毳:细毛】炉火,独【独自】往湖心亭看雪。雾凇【雾气和水汽】沆砀【寒气弥漫的样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指“到处”的意思】一【全】白【白色,雪白】。湖上影子,惟【只有】长堤一痕【名词用做状语,像痕迹】,湖心亭一点【名词用做状语,像黑点】,与余舟一芥【名词用做状语,像芥草】,舟中人两三粒【名词用做状语,像微粒】而已【罢了】。

【译文】

这一天晚上停更的时候,我划着一条小船,披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到湖心亭欣赏雪景。(湖上)雾气、水汽弥漫,天、云、山、水,到处全是白色的。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像一道痕迹长堤,像一个黑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草的船,船上的人像两三个微粒罢了。

▲第三段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面对面】坐,一童子烧酒【古今异义:古—温酒;今—一种烈性的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哪里,怎么】得【能够】更【还】有此【这样】人?”拉余同饮。余强【尽力,竭力/勉强】饮三大白【大酒杯】而别。问其【他们】姓氏,是金陵人,客【名词用做动词:客居】此。

【译文】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席,面对面坐在着,一个小童温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高兴,说:“湖中哪里还有这样的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第四段

及【等到】下船,舟子喃喃【不停的小声说话,小声地念叨】曰:“莫【不,不要】说相公痴,更有痴似【像】相公者!”

【译文】

等到我走下了船,船夫小声地念叨着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四、结构、内容、主题分析。

(一)结构及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游湖心亭看雪的时间、地点及环境。

第二部分(2、3)写游湖心亭的经过。

第三部分(4)借舟子之口,含蓄得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志趣。

(二)具体学习第1段。

1、“看雪”的时间是什么时间?地点是哪里?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地点:西湖。

2、写雪大的句子是哪一句?写冬雪寒冷寂静的句子又是是哪一句?

写雪大的句子:“大雪三日”

写冬雪寒冷寂静的句子:“湖中人鸟声俱绝”

3、哪一句话点出了游湖心亭看雪的气候环境呢?

湖中人鸟声俱绝。

4、“湖中人鸟声俱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你从这一景象中联想到哪首唐诗?

本句描写了大雪后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不敢外出,不敢做声的景象。

联想到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本段交代游湖心亭看雪的时间、地点及环境有什么作用呢?

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游人的“痴”作铺垫。

6、“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绝”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用得好,“绝”字传出了冰天雪地、万籁俱寂的森然寒意。

(三)具体学习第2段。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段主要描绘了西湖的雪景。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写出了哪些内容?

①看雪的时间——清晨人静;②看雪的天气——寒气袭人(“拥毳衣炉火”以御寒之物反衬寒气砭骨)③看雪的人——独;④看雪的地点——湖心亭。

3、“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展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

4、作者在湖上看到怎样的雪景?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本段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在湖上看到的雪景呢?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大处落笔,描写雪后西湖全景)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局部的特写)

所以是按照全景——局部的特写。

6、作者在写湖上的雪景中包含了什么感情?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渲染了的一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寓情于景,与前面的“独”所展现的遗世独立,不流凡俗相应。

7、作者在写湖上的雪景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华丽优美吗?

不,相反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就称之谓白描。

★【白描概念——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而写作上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四)学习第3段。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游人煮酒赏雪,邀余同饮的情景。

2、作者与两赏雪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

①惊喜、愉悦。(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发之于二客,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悦、惊喜,反写二客,足见作者构思之巧,韵味无穷。(亭中人因意外惊喜才“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连饮三大杯,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由此我们可以

联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之情了。

②惆怅、感伤。知己难觅,难求。为此古人曾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经意之间,却遇到了,但紧接着却又是无奈的分别并且难有后会之期。想及如此,怎能不令人惆怅!

★3、分别时“问其姓氏”,可后面却是“是金陵人,客此”,这是答非所问吗?

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可实际上这恰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客此”,说明这两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样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有同样的情趣,有同样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必记名字。而突出“金陵”这个籍贯,因为我们知道“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作者强调“金陵人”“客”,他乡遇知音,暗示这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五)学习第4段。

1、舟子所代表的俗人怎样评价作者雪夜游湖的行为?作者引用这个字,包含怎样的感情(隐藏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舟子所代表俗人认为作者“痴”,含傻、不可理喻之意。作者自己则引以为傲,借此字表达自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独特志趣。

2、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

作者“痴”体现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在“更定”时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

3、舟子所说的“更有痴似相公者”是指谁?为什么这样说呢?

先到湖心亭上赏雪的两个人。

因为他么们比“余”早到,又“铺毡对坐”准备久待;在亭上煮酒赏雪;见到“余”非常高兴,拉着一起喝酒;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近年关,却不回家。

(六)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作者游湖心亭的经过,描述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独特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

五、知识积累与拓展。

1、文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作者的故国之思?如何体现的?

语句一:“崇祯五年十二月”,纪年的方法多种,如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等,当时已是清朝,他偏偏选用明朝的年号来纪年,就说明他身在清朝却还念念不忘明朝。

语句二:“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分析见上)

2、开篇写作者“独往”,后面又写“舟中人两三粒”,文末又出现“舟子”是否矛盾?

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因为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3、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才是白描,并说说白描的作用。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②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④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①(白描)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对九个景物进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很自然地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长途跋涉的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仅28字就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

效果。这就是白描。

④(白描)朱自清仅用“攀”、“缩”、“微倾”这三个极凝练的动词逼真形象地写出父亲攀爬月台时的努力,真实地再现父亲的背影,我们的眼前似乎就出现了那令人终生难忘的感人背影,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将永远定格在读者心中。没有一处过多的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写实,乍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这就是白描的力量。

4、古代文人中有许多曾经有过遗世独立的文人雅士,你知道吗?请简述你知道的情况,并简单评价。

例如:①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于句曲山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②陶弘景,曾经掌朝廷机密文书,后来不仕隐居,娱情山水,作起了“山中宰相”。③刘禹锡,住在陋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评价:①可取的地方:他们品德高尚,洁身自好,不与腐朽的官场为伍。他们性情高雅,娱情山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绝妙奇文。②不可取的地方:他们消极避世,一方面可以抵抗统治阶级,可是另一个方面他们没有为当时的现实社会作出自己应该有的贡献。他们的独善其身,使他们的杰出才干没有了社会的价值。

▲【有关“西湖”的诗歌】

1、【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歌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阳里白沙堤。

2、【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宋】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5、【唐】白居易《杭州回舫》——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咏雪的名句】

1、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坠。——李白《清平乐》

2、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课标中两处提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容不作为考试容。” 由此可见,初中生学习文言文,重点在于背诵文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基本容,评价也以此为主。 (二)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处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全是古代诗文,都是描写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使学生通过文字感受山水之美,提高欣赏和领悟文言山水美文的能力,冶热爱自然和祖国的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在培养学生欣赏和领悟写景美文上,《湖心亭看雪》上承《三峡》《答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相较于它之前的三篇文章,有以下特点:1、叙事与写景充分融合,更加情景交融,2、写景文中融入人的因素,情景人三者融合。 《湖心亭看雪》下启八年级下册的更加复杂的情景人交融的《小石潭记》《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相较于这三篇文章,它显得短小精悍,浅显易懂。《湖心亭看雪》的存在,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情景人三者充分融合的文章,更加容易学习八下这三篇文章的情感容和写作手法。 (三)学生分析 我班学生文言文基础比较薄弱,在文言文积累上存在不足,对于独立理解文言文有一定难度,所以学习文言文以教师讲解为主,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容的讲解上,应以理解文章大意和掌握基本文言知识为主,不要涉及过多过深的知识。 (四)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能根据注释,准确翻译文章。 2、熟读文章,了解白描的手法,感悟西湖雪景的美。 2、反复品读课文,能理解岱的“痴”,能感悟到他的雅情雅趣和故国之思。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能根据注释,准确翻译文章。 2、反复诵读课文,能理解岱的“痴”,能感悟到他的雅情雅趣和故国之思。 (六)教学用具 常规教具和多媒体等 二、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一段时间我们游过了郦道元的三峡之水,赏过了弘景的人间天堂,看过了东坡的月夜小景,观过了周密的钱塘江的潮,今天我们就随着岱,走进西湖的湖心亭,看看湖心亭的雪。 (二)明确学习目标 PPT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积累文言词语,能根据注释,准确翻译文章。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湖心亭看雪》 【内容概述】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 “痴” 1 (1 这是从整体到局部地描写。?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2)修辞——夸张,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 (3)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哪些词语体现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4)文中作者还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什么手法来写景? 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法就是白描。? (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用词较少,没有华丽的辞藻)?

(5)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么? 是要突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正是这种满世界都白的奇观,才使他觉得眼前的具体景物都变小了。 2、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 ⑦ ⑩ ( 1、 2、 3、 4、 5、 6、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 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 三、阅读理解 1、用原文回答问题: (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3)?点明主旨的句子:。

部编本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部编本湖心亭看雪导学 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湖心亭看雪》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更、拏、沆砀、焉得、强”等文言词。 2、通过想象,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意境之美。 3、沉潜涵泳,体悟作者的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 1、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意境之美。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学习难点】 体悟作者的故国之思。 【自主研学】 1、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字,号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着有和等。 特别提示:张岱乃异乡之客;亡国之人。 2、 创作背景: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王朝灭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3、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更.()定 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 雾凇.() 沆砀.. ()()与余舟一芥.()铺毡.() 强. ()饮 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人鸟声俱绝..(2)是.日(3)更定.. (4)余拏.一小舟(5)拥.毳衣炉火(6)雾凇沆砀.. (7)上下一白..(8)焉得更... 有此人

(9)强.饮三大白.(10)莫说 ..相公痴 (11)及.下船(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5、翻译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合作探究】 1.读课文,理清文章记叙要素: 时间:地点: 人物: 事件: 2.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纪年,你能说出 其中有何深意吗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4.“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5.文章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6.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知识链接>白描原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的画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洪塘中学郑静素 一、教学目标: 1、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拿、强、更、痴”等字。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 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 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四幅西湖风光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风光吗?是西湖。 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有关西湖景色的诗词。 (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善于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大法宝呢)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 (二)了解作者 谁告诉我张岱是谁?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张岱的?(你表现很棒,因为你懂得借助工具书、注解来预习课文)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就赏读《湖心亭看雪》。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顺,读通 下面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字音你都读准了吗? 桡毳衣雾凇沆砀一芥铺毡强饮(幻灯) 下面老师请一个学生读课文,这次要求更高一点,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 好,你不仅读得字正腔圆,而且读得有板有眼。 2、读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我们来齐读一遍,读的过程中去发现一个字,一个评价张岱的字。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及答案精编版(最新)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文章的简约之美。 2、深入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3、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 1、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意境之美。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学习难点】 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知识链接】 1、白描。白描原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著颜色的画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曾定都于金陵),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 )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他继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特别提示:张岱乃异乡之客;亡国之人。 【预习导学】 1、给画线字注音: 更定( ) 拏( ) 毳衣 ( ) 雾凇沆砀( )( )( ) 一芥( ) 更有此人( ) 喃喃( )长堤( ) 2、解释句中画线词: (1)人鸟声俱绝( ) (2)是日 ( )

(3)更定( ) (4)余拏一小舟( ) (5)拥毳衣炉火( )(6)上下一白( ) (7)雾凇沆砀 ( ) (8)焉得更有此人( )(9)强饮三大白( )( ) 10莫说相公痴( )(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3、解释多义词: (1)白:上下一白( ) 三大白( ) (2)余:余住西湖( ) 上下十余里( ) (3)大:大喜( )三大白( ) (4)是:是日更定( ) 是金陵人( ) (5)绝:人鸟声俱绝( )绝巘多生怪柏( ) (6)更:时日更定(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有痴似相公者( ) 4、用原文回答问题: (1)文中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在文中画出)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在文中画出) 5、结合文意写诗句: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痛饮。 【合作探究】 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天气环境中去看雪的?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作者的“痴”表现在哪里?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学生版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附属景泰中学语文科导学案 湖心亭看雪Array年级:初二编写:黄欣华审定:初二备课组日期:2010-11-23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背诵课文,理解“绝、强、更、痴”等字,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张岱及其时代背景。 过程和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想象、揣摩关键字词等方法,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领悟“痴人”、“痴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解读作者的精神世界。 【学习重点】 背诵课文,理解文章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 【学习难点】 解读作者的精神世界。 【知识链接】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全文,理解大意。 3、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尝试背诵全文。 二、预习检测 1、为下列带点字注音。 更.()定毳.()衣崇祯.()雾凇.()沆砀 ..()()余舟一芥.()铺毡.()对坐余拏.()一小舟强.()饮2、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 (3)惟.长堤一痕______ (4)强.饮三大白________ (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6)及.下船________ (7)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_______ _______ 3、辨析多义词 (1)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 ⑵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 ⑶是:是日更定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⑷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心亭看雪》预习学案

广灵三中八年级语文预习案编号8129 班级姓名级别 课题:湖心亭看雪 编制人:王海霞编制时间:2013.8 审核人:张敏琴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能顺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并能理解课文中词语含义和用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味课文写景运用的白描手法,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激发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性情。 完成目标: 一、了解作者。 本文选自,作者,字,又字,号,又号,(朝代)人,著有、等。 二、诵读课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更.()定挐.()毳.()衣雾凇.()沆砀 ..() 2、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任选角度谈谈你的阅读感受(可从景物描写、遣词造句、思想 感情等角度谈) 三、疏通文意。 结合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下列句子并注意加点字词的意思。 湖中人鸟声俱绝 .. 是.日更定 ..矣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 ..炉火, 雾凇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沆砀 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客此。及.下船,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内容探究。 1、朗读课文,勾出课文中含有“雪”的句子,以及没有出现“雪”字却写了雪的句子。 2、说说课文中记叙的要素: 时间:

把练习当考试把考试当中考 地点: 人物: 事件: 3、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1)课文开头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2)找出写景的句子,并体味作者的感情。说说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 (3)文章第二段用近一半的笔墨写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 (4)试说说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 情上的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五、课外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并互相交流。 课堂小结: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及答案版.doc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及答案精编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文章的简约之美。 2、深入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一一白描手法,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3、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 1、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淸绝的意境之美。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学习难点】 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知识链接】 1、白描。白描原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著颜色的画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曾左都于金陵),消极避居浙江(shdn )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他继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淸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陶庵梦忆》和《四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館岀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淸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特别提示张岱乃异乡之客;亡国之人。 【预习导学】1、给画线字注音 更定()拏()盏衣()雾淞沆砺()0()一芥()更有此人()喃喃()长堤() 2、解释句中画线词

(1)人鸟声俱绝()(2)是日() (3)更宦()(4)余拏一小舟() (5)拥盏衣炉火()(6)上下一白() (7)雾淞沆肠() (8)焉得更有此人()(9)强饮三大白()() 10莫说相公痴()(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3、解释多义词 (1)白上下一白()三大白() (2)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 (3)大大喜()三大白() (4)是是日更泄()是金陵人() (5)绝人鸟声俱绝()绝嫌多生怪柏() (6)更时日更泄()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 4、用原文回答问题 (1)文中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在文中画岀)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在文中画岀) 5、结合文意写诗句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痛饮。 【合作探究】 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天气环境中去看雪的?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作者的“痴”表现在哪里?

12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12《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2.知识和技能: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学习白描手法,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3.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情画意,学习白描手法。 教学重点:朗朗背诵,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白描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当代作家梁衡写到: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这幅画我们已经欣赏过了,今天我们再来欣赏另一幅——《湖心亭看雪》。 二、知识链接 1.作者名片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著有《石匮书》《史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yuan集》《快园道古》《夜航船》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

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明清名家小品精华》第583页)。 2.背景追溯 张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悠游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3.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三、整体感知 1、作为文言文,断句停顿的不同那么表意各异,所以我们先从断句上看看大家对课文的理解。 2、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点评。(断句、停顿、重音) 更(gēng)定拥毳(cuì)衣崇祯(zhēn)沆砀(hàng)(dàng) 余舟一芥(jiè) 铺毡(zhān)对坐余挐(ná)一小船 喃喃nán 雾凇(sōng) 3、齐读课文 4、疏通文意 ⑴词语: 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 拿:撑,划。

2021年《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及答案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湖心亭看雪》师生共用导学案 欧阳光明(2021.03.07) 备课:徐春红包英备课时间:2014、12、12 学习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文章的简约之美。 2、深入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3、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 1、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意境之美。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学习难点】 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知识链接】 1、白描。白描原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著颜色的画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曾定都于金陵),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 )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他继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特别提示:张岱乃异乡之客;亡国之人。 【预习导学】1、给画线字注音: 更定()拏()毳衣()雾凇沆砀()()()一芥()更有此人()喃喃()长堤() 2、解释句中画线词: (1)人鸟声俱绝()(2)是日()

(3)更定()(4)余拏一小舟() (5)拥毳衣炉火()(6)上下一白() (7)雾凇沆砀() (8)焉得更有此人()(9)强饮三大白()() 10莫说相公痴()(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3、解释多义词: (1)白:上下一白()三大白() (2)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 (3)大:大喜()三大白() (4)是:是日更定()是金陵人() (5)绝:人鸟声俱绝()绝巘多生怪柏() (6)更:时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 4、用原文回答问题: (1)文中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在文中画出)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在文中画出) 5、结合文意写诗句: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痛饮。 【合作探究】 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天气环境中去看雪的?反

《湖心亭看雪》的学案

《湖心亭看雪》的学案 《湖心亭看雪》的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白描的手法。 教学重点: 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粗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①毳()②强()饮③沆砀()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①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大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客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本文与柳宗元的《江雪》,说说它们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我们刚刚领略了钱塘潮的雄奇壮丽,今天,让我们再到杭州,去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自古西湖就让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梦萦魂牵,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苏轼的《钦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早春、雨后、盛夏的西湖已尽收眼底,今天让我们再随着明末散文家张岱去欣赏雪中的西湖美景。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张岱: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 (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 教师补充,: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着述。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感知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湖心亭看雪》学案

《湖心亭看雪》学案 《湖心亭看雪》学案 一、导入 西湖诗词。 创设情境:投影“西湖泛舟”图片引出西湖印象……今天学习张岱的一篇小品文,跟随他去西湖的湖心亭走一遭,去看雪! 二、诵读 疏通文字。 1.读: 第一步,读顺:请一两位同学尝试读文,同学点评。 第二步,读齐:集体尝试齐读,读准确,读出节奏。 第三步,阅读:自由朗读,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 2.理: 第一步,理出要点: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设置成问题投影出来。要求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找答案,然后探讨,完成填充。 第二步,理会要点:要求同桌配合,一学生美读,一学生翻译。随意抽取同桌组合,汇报读与译的'情况,重点字词作特别提示。 第三步,理通全文:请两位同学分别串译课文一二两节,以求全面疏通文字。 3.再读:

再次齐读全文,读出抑扬顿挫之势,读出声情并茂之感。 三、赏景 写景技法。 多媒体特写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说说此写景之语妙在何处?学生自由发表自己意见。 参考: ⑴妙在扣景之特征。 ⑵妙在用朴素之语。(可酌情穿插白描特色: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⑶妙在构悠远意境。 2.拓展:显示异曲同工的诗:清朝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体味、感悟。诗如下: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3.学生背诵西湖雪景的文字。 四、说人 闲雅之趣。 1.找关键字“独”、“痴”,把握人物的品性。 2.补充:张岱《自题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着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

《湖心亭看雪》优秀课教学设计(广州市白云区金沙中学 洪湖)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广州市白云区金沙中学洪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熟读、美读课文;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想像、揣摩关键字词等方法,咬文嚼字地赏奇景、议“痴”人,悟“痴”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性格,理解作者深层次的“痴”。 二、教学重、难点 1.赏雪景 2.理解作者深层次的“痴”。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痴”人,导新课 屏幕展示张岱的《自题小像》,提问:你觉得这个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 【投影展示】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张岱《自题小像》 明确:这样一个看上去几乎一事无成的人,他却能身兼诸君之长,成为了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这个人就是张岱。有人说,没有看过西湖冬景的人,看看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够了,也有人说,张岱笔下的《湖心亭看雪》,百读不厌,诵读之,品味之,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张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名篇《湖心亭看雪》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朗读课文,寻文眼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正音,注意句读。思考:在文中找一个最能评价张岱的字。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了去看雪景有哪些“痴”举? 明确:天寒地冻、三更半夜一个人出去看雪。 (三)小组合作,赏奇景 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雪景?这样描写雪景有没有特别之处? (分小组讨论,要求用朗读的形式展示讨论成果。) 明确:这是一副冰雪弥漫、气势恢宏的雪景图,在这样一个天大地大自我渺小的境界中,作者最终将自己融进苍茫浩瀚的宇宙中。(三个“与”连用,量词用得非常小) (四)咬文嚼字,议“痴”人 过渡: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课题。如此美景,张岱为何不写“赏”雪而写“看”雪?不着急,我们往下看,张岱应该会在这段写人的文字中给我们一些暗示。 请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张岱与金陵客、舟子会不会成为朋友? 明确:张岱真是个独立特行之人。 (五)总结拓展,悟“痴”情: 1.过渡:还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你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美景却无心欣赏呢?请看大屏幕,想想当时来看雪的张岱有什么心事? 【投影展示一】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28.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更、挐、沆砀、焉得、强”等文言词。 2.品味写景语句,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情致的特点。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课前延伸】 一、自读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张岱(1597-1679)字__________,又字石公,号_________ ,____________(朝代) 山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书中缅怀往昔风月 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 ___》《夜航船》等。 湖心亭:在西湖中央,在湖心亭极目远眺,湖光尽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有“湖心平眺”之称。清乾隆帝在亭上题有匾额“静观万类”和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 二、正音 岱.()崇祯 ..( ) 更.定()毳.衣()雾凇.( ) 沆砀 ..( ) 长堤.( ) 一芥.( ) 铺毡.( ) 强.饮( ) 三、自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把握文意 ◆自主学习一:翻译字词 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 ) ( ) 挐.一小舟( )拥毳衣 ..炉火( ) 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 ) 焉得 ..三大白.( ) ( ) ..更.有此人( ) ( )余强饮 ◆自主学习二:翻译重点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拥毳衣炉火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学案

29 《湖心亭看雪》学案 1.欣赏雪后西湖的奇景,理解作者游湖的雅趣。 2.揣摩文中语言,体会文中的语言风格,以及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的写 作特色。 3.把握文中使用的白描手法3. 4.理解本文所展示的作者的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辩证 地分析作者所流露的消极避世的意绪。 【重点】 1.诵读课文。 2.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 【难点】 对作者精神世界的理解;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把握。 【预习导学】 1.反复诵读,结合注释读懂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品味语言,学习白描手法;体会文中流露的情感;走进张岱,深入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2.白描与渲染、烘托。 白描,就是用平实的手法来描述。李煜擅长用此手法描写自己心境,比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就是直白地说自己心思很 乱,滋味不好受,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是同样很有感染力。

烘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述,来陪衬主体。同样举描写心情的例子吧,我们经常可以读到诸如“这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黑得像锅底一样……四处闷热,让人喘不过气来……”这样的语句,就属于烘托。它没有直接描写人物心情但是通过对周围其他景物的描写,衬托出主人公当时的 渲染,就是用多种修辞手法对事物本身进行描述,就是直接对其进行细致刻画。比如“我的心在流血,撕裂一般地痛,又仿佛被无数支箭穿透一样,仿佛就要停止了跳动。”它不描写其他事物,也不是平实的叙述,而是细致铺张地描述主体。 【预习导学】 1. 搜集关于张岱及写作此文的背景资料。(助读) 2. 反复诵读,积累。 崇祯. 更.定 挐. 毳.衣 雾凇. 沆砀.. 一芥. 喃. 喃 词义 上下一白 . 是日更.定矣 .小舟 是.日更定矣 余强饮一大白. 更.有痴似相公者 上下一.白 余挐.一小舟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客. 此 3.找出描写雪景的文字,翻译并体会白描手法。 5. 理解本文“痴”的体现?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执教:严沁雯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力求当堂背诵; 2、品位雪后西湖的美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探究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感受作者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精神世界,把握写景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在西湖。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春夏的美。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那么,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感受张岱的一片痴心。(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作品 指明学生介绍书中注释一: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由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3、小组汇报,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4、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四、再读课文,解读痴人 1、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评价张岱。 2、指名读第一段。你发现张岱有哪些“痴”的表现?在文中找出句子。 (1)“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 明确:天寒地冻,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字一词多义拓展。 课本附录了柳宗元的诗《江雪》,看一看哪个句子和课文的意境相似?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独往湖心亭看雪”(翻译),“独”字表现出他的遗世独立; 张岱说是独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吗?有没有同行的人? 明确:舟子只是撑船的随从,不是看雪人,不能说同往看雪。表现出张岱很清高,孤傲,不愿与舟子为伍。

湖心亭看雪学案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学案 一、文学常识精解。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这是一篇追忆西湖雪夜景色的散文,抒发了作者深挚的湖山隐逸之思。 2、张岱(1597-1679年),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他的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张岱是公认最伟大的明代文学家,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专心从事著述。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文学名著。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炽。 3、关于湖心亭 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二、字、词、句精解。 (一)为括号前的字注音。 崇(chóng)祯(zhēn)更(gēng)定矣拏(ná)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舟一芥(jiè)毡(zhān)更(gèng)有此人余强(qiǎng)饮一大白喃(nán)相(xi àng)公痴(chī) (二)一词多义。 绝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往来而不绝【间断】者,滁人游也。 以为妙绝【到极点】 是是【这】日更定是【表示判断】金陵人 更是日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定焉得更【还】有此人 白上下一白【白色,雪白】余强饮三大白【一种酒杯】而别 (三)通假字。 1、余拏【“拏”同“拿”;牵引,这里指“划(船)”的意思】一小舟。 (四)词类活用。 1、大雪【名词用做动词,下雪】三日 2、惟长堤一痕【名词用做状语,像痕迹】 3、湖心亭一点【名词用做状语,像黑点】 4、与余舟一芥【名词用做状语,像芥草】 5、舟中人两三粒【名词用做状语,像微粒】而已 6、客【名词用做动词,客居】此。(五)古今异义。 1、余【古—我;今—剩下来的,多出来的】住西湖。 2、是【古—这;今—表示判断】日更定矣。 3、是日更定【古—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今—改变,改换】矣 4、一童子烧酒【古今异义:古—温酒;今—一种烈性的酒】 (六)特殊句式。 1、省略句见余大喜(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高兴。 2、倒装句 状语后置更有痴似相公者应该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三、课文精解, ▲第一段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古今异义:古—我;今—剩下来的,多出来的】住西湖。大雪【名

二十九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及答案

29《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艺术境界。 2、深入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3、背诵并默写全文。 【知识链接】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 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幅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他的小品文可谓名副其实,长的不过千把字,短的仅一二百字,笔墨精炼,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以隽永见长,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无捉襟见肘之窘。他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盎然。他继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他一生著作颇丰,今存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等。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更.定()拏()毳.衣 ()雾凇.沆.砀.()() ()一芥.()铺 毡.( )更 .有此人( ) 喃.喃()长堤.()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人鸟声俱.绝.()(2)是.日()(3)更.定()(4)余拏.一小舟()(5)拥毳.衣.炉火() (6)雾 .凇 . 沆 . 砀 .()(7)上下一.白.( ) (8)焉.得.更.有此人() (9)强.饮三大白.()() (10)莫.说.相公痴() 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3、解释多义词: (1)白:上下一白()三大白()(2)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

12 湖心亭看雪 学案

12 湖心亭看雪学案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翻译全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 2.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运用的白描手法。 3.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了解白描手法。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资料链接 张岱,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他的小品文笔墨精炼,风神绰约,寥寥几笔,意在言外。他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今存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等。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疏通文意,赏析写景,学习白描。 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 更.定拏.毳.衣雾凇沆砀 ... 一芥.铺毡.喃.喃长堤.更.有此人 2.把握节奏。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天/与云/与山/与水③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3.解释词义。 余挐.一小舟()雾凇沆砀 ....()() 大.喜()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客.此()及.下船()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人鸟声俱绝.()是.金陵人()更.有痴似相公者()沿溯阻绝.()

余挐一.小舟()上下一白.()绝.巘多生怪柏() 上下一.白()三大白.()哀转久绝.()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口译全文。 2.品读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手法,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①划记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并翻译。 明确翻译: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②齐读该段文字,想像画面。 ③写景的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 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④“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中的量词,能换成“一道、一座、一艘、两三个”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文中量词表现出事物的渺小,有一种苍芒静寂之感,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在精神上和大自然得到了和谐与统一。在这一刻,作者完全忘却了人世间的喧嚣和烦恼,心灵得到了宁静和解脱。 ⑤这段景物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用绘画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景物特征,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即白描手法),表现出悠远脱俗,苍茫静寂的情味。 巩固提升 白描: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请判断以下句子是否运用白描手法。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②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③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④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 日,势极雄豪。(×) ⑤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汶南一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含义,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学习重难点】 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学习流程】 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回答)古往今来,杭州的西湖美景,令天下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学生活动)下面我出示几张有关西湖的画面看谁能够对这画面说出相应的诗句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板书——湖心亭看雪 首先我们先看本文的教学目标。 1、走近作者:(学生活动)自读课文注解①,简要了解作者。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他是明末小品文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多回忆往日生活,寄寓着故国之思,也流露了不少伤感情绪,写的清丽活泼,细腻生动,极富诗情画意。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把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文中,看似不着痕迹,实际上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下面我们来听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活动) 2、给加点字注音。 毳()衣雾凇()一芥()沆砀()铺毡()喃喃() 3、学生诵读课文 诵读指导:1、准确 2、有感情 3、感悟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