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第十九章柴达木盆地

第一节地质概况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两北部,东北为祁连山脉,南边为昆仑山脉,西北为阿尔金山脉与塔里木盆地分界。盆地总面积121000平方公里,中、新生代沉积岩分布面积96000平方公里,最大沉积厚度16000米,沉积岩总体积60万立方公里。

一.基底岩性与时代

柴达木盆地周边三大山系主要出露一套元古代中深——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古生代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类。根据边缘露头、重力以及45 口钻达基岩井的资料综合解释结果,盆地东部基岩以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结晶基地为主,西部主要为下古生代变质岩系组成,北部为结晶岩系,古生代变质岩以及火成岩相间组成(图-)。这一特点对盆地断坳形成、沉积及演化均有控制作用。

图柴达木盆地基岩性质分布图(具范连颐,1984)

1-古生界花岗岩;2-下古生界变质岩;3-元古界花岗片麻岩;4-古生界杂岩;

5-上古生界变质岩;6-古生界绿色片岩

二.边界条件及断裂

盆地周边与老山边界地质体呈断层接触。边界断裂有2 1条,它们分属于三组组断裂体系,即昆仑山北缘的昆北断裂体系,祁连山南缘的祁连断裂体系和阿尔金山东南缘的阿尔金断裂体系。三组断裂的主要特点是:

(1)断裂的走向与褶皱山系基本平行,大体圈定了盆地形态;

(2)多为长期发育的逆断层,断层面倾向老山,断裂规模较大,断达层位较老,均断达岩基,上盘为岩基拾出的老山或有很薄的沉积,下盘为沉积数千米的沉积盆地;

(3)三组边枢断裂不是中生代沉积边界,主要是控制第三纪沉积。以赛南——绿南等为主的祁连山前断裂体系,其上、下盘均有中生代地层;阿尔金山前断裂体系上、下盘均有白垩系和侏罗系。说明这两组断裂不是中生代的边界断裂。三组断裂的下盘沉积有巨厚的中、新

生代地层,而上盘仅有中生代及很薄的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沉积。

盆地内部沉积岩中断裂虽然较多,其中断距大于1000米的断层达41条,而且多数断到基岩,但除个别断裂外,所发现的沉积岩内部断层多属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褶皱运动形成,对第三纪沉积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三.形成机制及演化

前面谈到,盆地属元古代至古生代变质岩及结晶基地. 加里东运动使其回返上升,盆地内大面积缺失上古生代沉积。

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促使祁连、昆仑、阿尔金山地断裂复活。在盆地北缘的祁连山前及西北缘的阿尔金南坡地带出现—系列相互分割的中生代断陷。从东到西主要有徳令哈断陷、红山断陷、赛昆断陷、红水沟——采石岭断陷等(图19-2),在这些断陷内填充有中、下侏罗统的洪积相、河湖相、沼泽相建造。有些断陷已证实为生油断陷,如赛什腾断陷,红山断陷等。侏罗纪晚期至白罜纪在断陷的基础上开始填平补齐,其沉积范围进一步扩大,但主要为一套山麓——河流相沉积。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主要体现盆地褚皱上升,使中生代沉积遭受剥蚀。

图柴达木盆地中生界分布图

1-中、下侏罗体系分布区;2-上侏罗-白垩系分布图

古、始新世早期的喜山运动,使柴达木盆地在边缘断陷的基础上产生边框断裂。在边框断裂内发生不均一的整体下沉,边框断裂以外盆地周缘的山系开始隆升,北缘的祁连山系相对上升幅度较大,南缘的昆仑山系及西边的阿尔金山系上升幅度较小。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类似现今的盆地构造轮廓基本形成,在整个盆地范围内,除了盆地西部狮子沟至英雄岭一带形成湖泊相外,其它广大地区在古、始新世时沉积了一套岩性、厚度变化较大的红色地层,主要娃一套河流相为主的洪积或冲积扇、河流泛滥平原沉积。

始新世末期由于喜山运动的进一步影响,盆地边框断裂强烈活动,周围山系急剧上升;盆地内部整体陷落,开始大面积全面沉降,从而形成统一而封闭的内陆山间大型盆地,并进入盆地发育的全盛时期。渐新世以后,随着边框断裂活动的减弱,盆地进入稳定沉降时期。第二纪至第四纪沉积了上万米的河湖相地层。到目前盆地的发展并未结束,仍然是一个四周被山系包围的封闭的盆地,继续接受着沉积。只不过由于周围山系进一步上升,气候更趋于干旱,水系的补给远小蒸发量的消耗,由统一的湖盆演变成为残留若干盐湖的盆地。四.地层发育情况

柴达木盆地为印支运动后形成的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其中第三系厚度最大,分布最广,也是盆地主要生油岩系。自上而下划分为狮子沟组、上油砂山组、下

油砂山组、上干柴沟组、下干柴沟组和路乐河组。如图19-3及表19-1.

图柴达木盆地第三级地层综合柱状图

1-灰色、深灰色;2-浅灰、绿灰及蓝灰色;3-黄色;4-棕色、红色、紫色及褐色

表柴达木盆地第三纪地层表

第二节沉积环境

柴达木盆地属于构造类型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按湖盆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以及从未发现过与海相有关的生物化石和矿物,均说明柴达木盆地为一个与海洋没有直接联系的内陆盆地,其中的湖泊属内陆湖泊,具下列特点。

一.干燥气候下的内陆湖盆

拫据中国第三纪古地理及气候分带,柴达木盆地为远离海洋而处于干燥的气候带内,盆地第三系沉积特征及孢粉组合也反映了较干燥的气候环境。

1.第三纪地层中膏盐沉积发育

柴达木盆地第二纪地层中膏盐分布比较普遍,如西部南区下干柴沟组下段砂岩中石膏平均含量达9.37%,南乌斯参2 井夹五层石膏层。中北区的狮子沟、小梁山、尖顶山、尖北、黑梁子、不整合等地区下干柴沟组下段至上干柴沟组下段中常夹石膏、盐六层及芒硝晶体或闭块。北区的上油砂山组及狮子沟组普遍夹有石膏、盐岩层,而且层位越新,夹盐类沉积越多。

2.盆地周边洪积锥发育

沿盆地周缘第二纪地层中洪积排屡见不鲜,尤以西部沿阿尔金山边缘洪积锥体横向相联构成洪积裙带。同时在第三纪沉积中红色地层发育广泛,并夹有泥灰岩、蒸发灰岩、含铜灰岩,另外如龟裂、雨痕等沉积构造较普遍。

3.孢粉组合表明气候干旱

根据孢粉研究,柴达木地区第三纪属于亚热带气候,同时具备干旱的气候特征,见表19-2。干旱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植物花孢是麻黄粉属、拟自刺粉属和藜粉属等,一般将它们的花粉组合贪暈超过15.6%定为干早环境。柴达木盆地内各层段代表干旱植物的花粉组合含量分別为:路乐河组34.1%,下干柴沟组下段26.45%,下干柴沟组上段至上干柴沟组下段45.0%,上干柴沟组上段至下油砂山组36.43%,上油砂山组至狮子沟组49.0%。

二.扩张收缩不断变化的湖盆水域

第三纪柴达木为温暖干燥气候条件下的内陆盆地,蒸发量大,降水量不均,湖盆水域范围受降水暈的影响而明显变化。降水量大的洪水期,湖盆水域猛然扩大,分布很广;降水量小的干旱期,湖盆水域迅速收缩,范围显著变小。这样受降水量或补给量大小而影响的湖盆

水域扩张,收缩的变化在第三纪地层中有清晰的反应,曾有人提出稳定湖盆与扩张湖盆的概

念(石惠城1982)。再有像冷湖五号、鄂博梁一号等地区下干柴沟组至上干柴沟组河流冲积相的砂砾岩与泥质岩中常夹有分布稳定的湖相泥灰岩及杂色泥岩层(图19-4。在红三旱一号三高点洪积砾岩中有湖泊相杂色泥岩夹层;狮子沟、油砂山等地区的上、下油砂山组河流冲积相的碎屑沉积中也夹有分布稳定的湖相泥灰岩沉积;在大风山、碱山、鄂博梁二号等地区的上、下干柴沟组都为红、灰间互的砂泥岩剖如夹泥灰岩和杂色泥岩,并具龟裂构造。这种较大范围的大段地层内红灰间互的变化,河湖交替频繁的层序,并非构造运动所形成的沉积韵律,而是在沉积过程中湖盆水域忽大忽小不断变化,致使沉积环境时而水上,时而水下的客观反映。

表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孢粉组合特征表

三.盐度较高的湖水性质

气候不仅影响着湖盆水域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湖水的盐度。根据测定的硼及粘上矿物成分含量所计算的湖水古盐度资料(表19- 3)反应第三纪湖水盐度较高,而且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变化。

表第三系古盐度统计表

图鄂博梁一号南翼上干柴沟组岩性变化素描图(据杨少华、杨念端,1957)1-河道砂岩;2-河流泛滥砂质泥岩;3-扩张湖泊或泛湖相杂色泥岩;4-湖泊相泥灰岩

第三节沉积相展布和演化

一.沉积相平面展布

渐新世开始,在区域构造运动的控制下,盆地转入统一的大型湖盆沉积,沉积了厚度达4000~10000米的地层。从渐新世初期至上新世末期盆地经历了初断发生期、强烈断陷期、稳定沉降期及咸化衰亡期四个发展阶段。

E)的沉积相

1.湖盆初断发生期(1

3

初断发生期即渐新世早期在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下,由原来的外流泄水盆地开始转变为内流的汇水湖盆。盆地周缘的河流水系开始向盆地汇集,并在地形低凹的地方集水成湖。本段共划分出八个相区,如图19-5。根据相组合,控制因素及发展演化规律(图19- 6),初断期主要有两个特点:

(1)冲积相组合占优势

从一些干沟、旱谷的洪积物到各类河流沉积物,包括河流入湖前的河流泛滥平原及三角洲分流平原沉积统称为冲积相。盆地总沉积面积96000平方公里,其中洪积锥、冲积扇辫状河、河流泛滥平原等组成的冲积相组合面积90000平方公里,占沉积总面积的90%以上,而湖泊相区面积6000平方公里,仅占6.25%,见表19- 4。

E)各沉积体系分布面积

表下干柴沟组下段(1

3

初断期湖泊处在远离东面主要物源的西南区大断裂的下降测,盆地广大地区为冲积相沉积。从而决定了该期碎屑岩储集条件在盆地内的广泛存在。如西部南区阿拉尔冲积扇砂砾岩体,已成为盆地的重要储油目的层,如图19-7。

(2)东部沉积体系对盆地沉积起主要控制作用

一个内陆盆地,各种不同的水系向盆地内汇入,携带着泥砂等物质不断充填湖盆。从而决定了内陆湖泊多水系、多物源、多沉积相并呈环带状分布这样一个重要特点。然而柴达木盆地渐新世初期在多物源的背景上,由于构造和古地形的控制,东部祁连山物源区所形成的沉积

体系从东向西一直延伸到大风山、油泉子地区,距离达350公里。不仅范围大,同时对厚度、地形地貌都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其它沉积体系显得比较次要,如西部阿尔金洪积体系向盆地内伸入一般5~15公里,沿阿尔金山边缘大断製附近呈狭长的带状分布;阿拉尔冲积扇也仅延展到油砂山以南的尕斯地区。这表明当时盆地的占地形基本继承了古始新世东高西低的特点。河流自东向西延伸很远,且由于水系强大,携带物质较多,对东部的古地貌起填平补齐的作用。

E)沉积相图

图下干柴沟组下段(1

3

1-洪积锥相区;2-冲积扇相区;3-河流泛滥平原;4-扇间洼地;5-三角洲相区;

6-扩张湖(滨湖)相区;7-浅湖相区;8-较深湖相区;9-井位;10-砂质岩百分比等值线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摘要该文以柴达木盆地多年的勘探成果及取得的地质认识为基础,总结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圈闭和烃源岩展布的控制作用,最后分区总结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区。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系统和三湖第四系天然气系统,燕山和喜山两期强烈构造运动以及后期多期构造运动使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更加复杂。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烃源岩;构造圈闭;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夹持于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之间,四周均以深大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相隔,呈一个不规则菱形区带。盆地东西长850km,南北宽150~300km,面积约12.1×10km2。盆地内沉积岩分布广泛,最大厚度17000 m,体积60×10km3[1],是国内七大沉积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 1 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发育的大型山间盆地。盆地西部以阿尔金走滑断裂为界,盆地北部为南祁连山走滑冲断带,盆地南部为东昆仑山走滑冲断带。盆地具有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中浅变质结晶基底。地块结构破碎、岩相复杂、深大断裂发育。北西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定向性,北东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分区性和盆缘结构的分段性。盆缘边界断裂为多组复合、多期活动的复式断裂带,构造活动差异性较强。盆内构造在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的控制下,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点[2],构造单元单元划分如图1。 图1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据翟光明等) I A—赛北断陷亚区;I B—大红沟隆起亚区;I C—鱼卡红山断陷亚区; I D—德令哈断陷亚区; II A—一里坪坳陷亚区;II B—大风山隆起亚区;II C—茫崖坳陷亚区; II D—尕斯断陷亚区; II E—昆北陷阶带;III A—盐湖斜坡;III B—三湖坳陷亚区;III C—格尔木斜坡带 盆地发育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3套构造层,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晚古生代经历了石炭系陆表海盆地的演化阶段,形成了柴东残留海相石炭系盆地;中生代经历了早侏罗世断陷和中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挤压坳陷的发育阶段,形成了J1、J 2个并列的沉降中心。中、新生代以来经历了燕山、喜山2期强烈的构造运动。燕山构造运动西强东弱,柴北缘西段侏罗系强烈变形剥蚀,形成了残留下侏罗统凹陷;东部活动较弱,中、新生代连续沉降沉积。新生代为大型走滑挤压盆地,第三纪沉降中心在盆地西部,发育多个沉降中心,晚第三纪以来沉降中心向东迁移,第四纪在三湖地区形成统一的大型沉降中心。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的地质特征及其成藏规 律 勘探1001 高艺魁 201011010127

2.挠曲作用 ①概念:压陷作用使一个(一些)地壳断块体(或岩石圈板块)上冲到另一个(一些)地壳断块体(或岩石圈板块)之上,下伏的地壳断块体在受到上覆地壳断块体的垂直载荷作用力时还会发生挠曲变形,这种构造作用称为挠曲作用(flexing)。 ②概念理解:在板块构造运动过程中,由于板块俯冲、大陆碰撞或板块的构造作用、火山作用等都会造成岩石圈的某些部位受到垂直载荷作用,从而使岩石圈发生向下弯曲的挠曲变形,这些构造作用过程都可以称为挠曲作用。 挠曲作用也可以发生在非挤压环境中,如被动大陆边缘形成陆堤的过程中,大量沉积物堆积在早期裂陷的大陆边缘地壳表面,并引起地壳的挠曲变形。这也是将挤压型盆地称为“压陷(挠曲)盆地”而不直接称为“挠曲盆地”的原因。 3.“压陷”与“挠曲” ①“压陷”和“挠曲”通常是挤压动力学过程中有密切联系的两种构造作用方式,也是压陷(挠曲)盆地形成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②挠曲作用造成的地壳变形实际上是一种“横弯褶皱”变形,它只是引起地壳表面的垂直升降位移,并不引起地壳的大规模收缩应变;压陷作用不单是造成地壳的收缩应变,而且为挠曲作用提供了构造负荷。 ③“压陷”是挤压体制下盆地形成的最根本的动力学机制;“挠曲”是盆地形成过程的具体体现。 二造山楔动力学 造山楔是指在俯冲带(通常是A型俯冲)之上的楔状增生体,主要由沉积岩层组成。 在来自后方的水平推挤力作用下(这种力源可能与板块的聚敛运动有关),使造山楔内部的结构及应力状态在演化过程中发生变化,并对前陆板块的挠曲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造山楔对前陆挠曲变形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青海柴达木盆地导游词

青海柴达木盆地导游词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青海柴达木盆地导游词(一)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柴达木神秘多彩的聚宝盆,范围包括格尔木市柴达木部分,德令哈市、天峻县、乌兰县、都兰县、大柴旦行政区,冷湖行政区,茫崖行政区。旅游区包括:格尔木旅游区(含昆仑旅游小 区,盐湖旅游小区、雅丹旅游小区);天峻-德令哈旅游区(天峻旅游小区、德令哈旅游小区);都兰旅游区(都兰旅游小区、诺木洪旅游小区)。 格尔木旅游区拥有丰富的高品位旅游资源,是青海省西部旅游发展中心。格尔木为青海旅游中转枢纽和西部旅游中心,以寻根朝觐、文化旅游、洞经古乐、观光购物、蒙古风情为主题。昆仑山是昆仑第一文化山,朝觐修炼圣地、华夏儿女寻祖地。格尔木是融观光、娱乐、健身、修学、科考为一体的盐湖旅游胜地。它将是西北靓丽的,独具魅力的高原旅游名城,成为吐蕃、吐谷浑古文化研究重要科考园地。 柴达木是神仙福地,道教圣境、盐湖之王,是神秘多彩的聚宝盆。柴达木旅游区北依祁连、南靠昆仑,有八百里瀚海之称。位于本区西

南的昆仑山是昆仑神话的摇篮。巍巍昆仑,横空出世,被世人誉为万山之祖,亚洲的脊柱。玉珠峰、玉虚峰传说是玉帝两位妹妹的化身,终年积雪,多冰川。即使在盛夏六月,依然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形成闻名遐迩的昆仑六月雪奇妙景观。玉虚峰脚下是中华道教昆仑派发祥地的昆仑主道场。传说是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山间奇峰怪石,飞禽走兽出没。山谷昆仑河清澈见底。西王母瑶池,湖水粼粼,碧绿如染,清澈透亮,水鸟云集。湖畔水草丰美,野生动物出没,传说是西王母举行蟠桃盛会之所。昆仑神泉传说是西王母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 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堪称中华第一湖,形成了沃野千里的奇观。察尔汗盐湖是一个不沉的湖。由于盐盖异常坚硬,所以在湖面上可以修公路、建铁路、造高楼,形成湖面车水马龙,湖下碧波荡漾的奇观。横跨湖上长32公里的万丈盐桥,是世界上最长的盐桥。整座桥由盐铺成,堪称世界奇桥。察尔汗盐湖上建有多座钾肥厂,其中青海钾肥厂先进的船采船运生产工艺构成盐湖上一道亮丽的工业旅游风景线。钾肥厂内的大型人工盐池,在日光照耀下,绚丽多彩,形成盐海玉波的奇观。此外千奇百态的盐花、盐脑、盐钟乳是盐湖孕育出的自然奇观。 位于本区西北的风蚀地貌雅丹群,是世界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观之一,尤其是南八仙,一里坪一带,分布面积达千余平方公里,被世人视为魔鬼城,迷魂阵。南八仙一带雅丹犹如一个动物世界,有野马奋蹄,骆驼昂首,巨鲸戏水,虎卧龙腾,妙趣无穷。一里坪雅丹则是

柴达木盆地

第十九章柴达木盆地 第一节地质概况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两北部,东北为祁连山脉,南边为昆仑山脉,西北为阿尔金山脉与塔里木盆地分界。盆地总面积121000平方公里,中、新生代沉积岩分布面积96000平方公里,最大沉积厚度16000米,沉积岩总体积60万立方公里。 一.基底岩性与时代 柴达木盆地周边三大山系主要出露一套元古代中深——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古生代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类。根据边缘露头、重力以及45 口钻达基岩井的资料综合解释结果,盆地东部基岩以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结晶基地为主,西部主要为下古生代变质岩系组成,北部为结晶岩系,古生代变质岩以及火成岩相间组成(图-)。这一特点对盆地断坳形成、沉积及演化均有控制作用。 图柴达木盆地基岩性质分布图(具范连颐,1984) 1-古生界花岗岩;2-下古生界变质岩;3-元古界花岗片麻岩;4-古生界杂岩; 5-上古生界变质岩;6-古生界绿色片岩 二.边界条件及断裂 盆地周边与老山边界地质体呈断层接触。边界断裂有2 1条,它们分属于三组组断裂体系,即昆仑山北缘的昆北断裂体系,祁连山南缘的祁连断裂体系和阿尔金山东南缘的阿尔金断裂体系。三组断裂的主要特点是: (1)断裂的走向与褶皱山系基本平行,大体圈定了盆地形态; (2)多为长期发育的逆断层,断层面倾向老山,断裂规模较大,断达层位较老,均断达岩基,上盘为岩基拾出的老山或有很薄的沉积,下盘为沉积数千米的沉积盆地; (3)三组边枢断裂不是中生代沉积边界,主要是控制第三纪沉积。以赛南——绿南等为主的祁连山前断裂体系,其上、下盘均有中生代地层;阿尔金山前断裂体系上、下盘均有白垩系和侏罗系。说明这两组断裂不是中生代的边界断裂。三组断裂的下盘沉积有巨厚的中、新

柴达木盆地盐湖简介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内陆大型的山间盆地,盐类沉积储量居世界之冠,是一个盐的世界,有“聚宝盆”的美誉。“柴达木”在蒙语中的意思是“盐泽”,这个名字非常确切地表达出了柴达木盆地的自然景观,盆地内有湖泊51个,其中淡水湖1个(克鲁克湖),半咸水-咸水湖7个,盐湖43个。 柴达木盆地居于青藏高原的东北侧,位于东经90°00′-98°20′,北纬35°55′-39°10′之间,四周为高大山系所围绕,构成了一个轴向为北西-南东向的不规则的菱形向心汇水盆地,盆地长轴约为650km,短轴约为250km,面积为121000km2。柴达木盆地南侧是昆仑山系的祁漫塔克山和布尔汗布达山,海拔高度一般在3500-5500m;盆地北侧由祁连山系的乌兰大坂山、马海大坂山、达肯大坂山和中吾农山等一系列阶梯状的山脉所耸崎,海拔都在3500-4500m以上;阿尔金山系东段的阿哈提山、安南坝山位于盆地的西北侧,构成了与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分水岭,海拔一般都在4500m以下。 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多风少雨,具有高原荒漠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2-4℃,年平均气压为725mbar。以西风为主,最大风速为20-22m/s。年日照时数可达3200-3600h。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尤其是盆地西部不足20mm,东部稍高些,只有德令哈和都兰地区有时年降水量大于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6、7、8月份。柴达木盆地年蒸发量在2000-3000mm之间,最高可达3700mm,是世界上蒸发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柴达木盆地盐湖的主要特点是:(1)湖面海拔高,湖水深度浅;(2)表面湖水具有很高的含盐度,硼、锂及其它稀散元素较富集;(3)“干盐滩”占主导地位,表面湖水和“干盐滩”的晶间卤水之间有广泛的水力联系。 柴达木盆地是世界海拔较高的盐湖区之一,盆地内各盐湖的湖面海拔分布在2675-3171m之间,其中涩聂湖海拔最低,小柴旦湖海拔最高。柴达木盆地盐湖表面湖水深度都比较浅,一般只有几十厘米。柴达木盆地各盐湖的平均含盐量为332.4g/L,比海水高出10倍,其中团结湖最高,可达526.46g/L。在柴达木盆地的“干盐湖”和“干盐滩”的盐类沉积层中,都含有丰富的晶间卤水,而且由于各湖区盐类沉积的厚度远远大于表面湖水的厚度,所以晶间卤水的总量也远远大于表面湖水的总量,因此“干盐湖”的晶间卤水也就成为柴达木盆地盐类资源

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

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 陆广彦 青海省都兰县气象局816100 摘要: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基本功能单元,是指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柴达木盆地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环境形势和其特殊性要求必须采取保护与建设并重的方针,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力度。本文从分析研究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后果,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现状变化原因对策 一、引言 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因在青海湖西而得名。北与甘肃交界,西与新疆接壤,南与西藏为邻,地域辽阔,面积32.58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5.17%,其主体是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是我国蒙古族、藏族自治的地区。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环包的柴达木盆地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寒冷干旱,多风沙,从边缘至中心的地貌依次为高山、丘陵、戈壁、平原、沼泽、湖泊六个环形带,以干燥剥蚀山地、风积地貌、湖积和洪积地貌为主,属干旱风成的地貌组合,集中了青海省大部分沙漠、戈壁、风蚀残丘、盐沼和碱滩。柴达木盆地风能、太阳能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海西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全省生态环境改变具有深刻影响,近五十年来,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从柴达木盆地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后果,提出了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措施,这对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柴达木盆地生态现状 柴达木盆地生态以山地、滩地、湖泊、草原、野生动植物以及石油、盐等矿藏资源为主,高寒干旱,处于大陆气候与东部季风气候接触的边缘。气候的基本特征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气温日差大,年差较小;降水分布地区差异大,一般承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增。西部地区最为干旱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地区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盆地略呈三角形,为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不仅是盐的世界,而且还有丰富的石油、煤,以及多种金属矿藏,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等都很有名。所以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2011年3月17日,青海柴达木盆地遭遇40年来最大沙尘和大风天气。 地理特点 柴达木盆地为高原型盆地,地处青海省西北部,介于东经90°16′—99°16′、北纬35°00′—39°20′之间。盆地略呈三角形,北西西-南东东方向延伸,东西长约800KM,南北宽约300KM,面积257768平方公里,为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 壁纸(20张) 盆地西高东低,西宽东窄。四周高山环绕,南面是昆仑山脉,北面是祁连山脉,西北是阿尔金山脉,东为日月山,为封闭的内陆盆地。处于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山脉和高原形成的月牙形山谷中,盆地内有盐水湖5000多个,最大的要数面积160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不仅是盐的世界,而且还有丰富的石油、煤,以及多种金属矿藏,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等都很有名。所以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自然资源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自3000米渐降至2600米左右。地貌呈同心环

状分布,自边缘至中心,洪积砾石扇形地(戈壁)、冲积-洪积粉砂质平原、湖积-冲积粉砂粘土质平原、湖积淤泥盐土平原有规律地依次递变。地势低洼处盐湖与沼泽广布。河流主要分布于盆地东部,西部水网极为稀疏。盆地内湖泊水质多已咸化,共有大小盐湖20余个。柴达木盆地在青海湖西边,虽然荒凉,但物产丰富。蕴藏有丰富的盐类和其他化学元素。主要有盐、硼、钾、镁、锂、铷、溴、碘、锶、铯、石膏、芒硝、天然碱等,食盐达600多亿吨。盆地铅、锌、铬、锰等金属及煤炭、石油、石棉等资源丰富。最为著名的是各种盐。其中钠盐探明储量530多亿吨;氯化钾探明储量2亿多吨,占全国总储量的97%;硼探明储量1100多万吨,占全国总储量的一半;氯化镁探明储量约20亿吨。因此,柴达木盆地又称为“盐的世界”。 地质地貌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的雅丹地貌世界闻名,这是由于风化引起的。盆地的盐产以及矿产都相当丰富,怪不得人们将柴达木盆地誉为“财富盆地”。同时,他也属于狂风盛行的沙漠地域,在春秋两个雨季,盛行大风,受到西部昆仑山脉的阻挡,狂风在这里改变风向,同时风速也降了下来,于是在这块带状地域沉积了很多的卵石和沙粒。对于整个柴达木盆地,它是一片沙漠景象。它的腹部沉积着群山被侵蚀后落下的碎石,以及由风携带而来的碎石片和沙子。 气候 概述 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200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1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30~40%,最小可低于5%。盆地年均温均在5℃以下,气温变化剧烈,绝对年温差可达60℃以上,日温差也常在30℃左右,夏季夜间可降至0℃以下。风力强盛,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5~75天,西部甚至可出现40米/秒的强风,风力蚀积强烈。[1] 柴达木盆地 气温升高 1961年-2006年,中国气温增幅为每10年0.10℃-0.20℃,而青海高原为每10年0.33℃。其中,柴达木盆地更是高达每10年0.44℃。由此,柴达木盆地已成为青海高原乃至全国范围内增温最显著的区域。 降水增多

柴达木盆地地质与油气预测

柴达木盆地地质与油气预测——立体地质.三维应力.聚油模式内容提要: 目录第一篇柴达木盆地地质第一章柴达木盆地地质概况第一节柴达木盆地的地层一、元古宇(PT)二、古生界(Pz)三、中生界(Mz)四、新生界(Kz)第二节柴达木盆地的岩浆岩一、早古生代侵入岩二、晚古生代侵入岩三、中生代侵入岩第二章柴达木盆地周边构造第一节阿尔金构造体系一、阿尔金复背斜隆起带二、阿尔金复背斜隆起带北缘山前断裂三、阿尔金复背斜隆起带南缘山前断裂四、阿尔金构造带的隆起时期及特征五、阿尔金构造带对塔里木盆地及柴达木盆地的影响第二节西域构造体系一、祁漫塔格山北缘山前褶断带二、祁连山南缘山前褶断带第三节东昆仑山北缘纬向构造带一、低头山大干沟向斜二、乌图美仁-都兰复向斜第四节区域东西向构造一、敦煌东西向复背斜二、宗务隆山东西向复向斜第五节柴达木盆地各构造体系的复合和继承关系一、截接与包容二、反接与重叠三、限制与联合四、包容五、构造体系的多期活动和继承作用第三章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第一节基底的含义与找油意义第二节研究基底构造的方法一、从钻遇基底井孔资料研究基底性质二、根据盆地周边山区地质推测盆地基底三、从地球物理资料研究盆地基底第三节古盆地基底构造轮廓一、西域系二、东昆仑纬向构造带三、河西系四、阿尔金韧性剪切带第四节现今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第五节盆地基底主要断裂一、马海-大红沟断裂二、冷湖“反S系”凸起北翼大断裂三、埃南断裂四、陵间断裂五、狮子沟-油砂山断层六、茫南断层第四章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盖层构造特征第一节中生代褶皱特征一、祁连山、祁漫塔格山山前中、新生代构造二、阿尔金山前中生代构造特征第二节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反S系”特征一、“反S系”的分带及其分枝构造二、盖层“反S系”与雁行背斜构造三、“反S系”构造由多个背斜组成四、“反S系”构造的形态特点五、“反S系”构造的形成时序六、与前中生代弧形相连的中新生代构造为鼻状背斜七、“反S系”构造与同沉积背斜第三节晚近表层构造第四节盆地东南部新生代构造特征第五节盆地中、新生代构造不吻合特征第五章柴达木盆地二级和三级构造单元第一节南祁连山山前构造一、赛西断陷二、鱼卡断陷三、红山凹陷四、德令哈凹陷五、冷湖“反S系”构造凸起带六、马海-古城丘-北极星“反S系”构造凸起七、无柴沟“反S系”构造凸起八、大红沟“反S系”构造九、埃姆尼克-长山潜山带第二节柴达木盆地中央拗陷带一、昆特依凹陷二、鸭北凹陷三、鄂博梁“反S系”构造凸起带四、牛东凹陷五、红三旱1号-碱山“反S系”构造凸起带六、一里坪-台吉乃尔-达布逊凹陷带七、月牙山-尖顶山-大风山“反S系”构造八、梁北凹陷第三节祁漫塔格山前构造一、红沟子-南翼山“反S系”构造凸起带二、黄瓜梁-乱山子凹陷三、咸水泉-油泉子“反S 系”构造凸起带四、英雄岭凹陷五、茫崖凹陷六、犬牙沟-狮子沟-油砂山“反S系”构造凸起带七、可能存在的阿拉尔弧八、砂西-尕斯-南乌斯弧九、东柴山-存迹-沙滩边弧十、黄石-红盘弧形凸起十一、弯梁-那北弧第四节昆北斜坡带一、那南-台南-涩东东西向凹陷带二、乌图美仁-都兰东西向复向斜第六章柴达木盆地立体地质第一节柴达木盆地区域地质构造剖面一、索尔库里-大风山-红三旱4号-台吉乃尔-达布逊湖-夏日哈纵剖面二、祁漫塔格山-茫崖-油墩子-碱山-安南坝山综合剖面三、祁漫塔格山-甘森-一里坪-冷湖-阿尔金山综合剖面四、祁漫塔格山-乌图美仁-鸭湖-冷湖7号背斜-赛什腾山综合剖面五、昆仑山-格尔木-达布逊湖-大柴旦-达肯大坂综合剖面第二节柴达木盆地构造等高线图一、构造等高线图的绘制二、构造等高线图的特征第三节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等厚度图一、等厚度图反映了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二、等厚度图反映了湖盆的发展与演化历史第四节柴达木盆地不同深度的地质图一、凹陷与背斜凸起二、阿尔金山前鼻状背斜三、潜伏的河西系第五节柴达木盆地立体地质综合特征一、构造的继承性二、构造的不吻合性三、湖盆发展演化史四、中、新生代褶皱的发展特点五、隐伏的河西系六、阿尔金韧性剪切带第七章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的构造控制因素第一节西域系对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的控制第二节阿尔金构造带对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的影响第三节河西系对盆地中、新生代沉积分区的影响第四节盆地内主要三级凹陷的稳定性第八章柴达木盆地晚近构造、地貌及水文地质第一节柴达木盆地晚近构造特征一、晚近构造运动二、晚近构造特征第二节柴达木盆地晚近地形地貌一、风成黄土和新月形砂丘、砂垅二、风蚀洼地和风蚀沟地形三、风蚀雕刻地形、岛状山地形四、盐渍化地形第三节柴达木盆地水文地质特征一、高山积雪融化控制径流和地下水动态二、地下水的水平分带三、地下水的垂直分带第九章柴达木盆地“反S系”的形成机制及盆地地质

神秘的柴达木盆地

神秘的柴达木盆地—盐的世界 秦为胜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它位于90°16′E-99°16′E、35°00′N-39°20′N之间,是一个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山脉环抱的典型内陆的高原盆地,盆地略呈三角形,东西长约800千米,南北宽约300千米,面积25.7万平方千米。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中,唯一位于第一级阶梯,地势最高的盆地。地质上青藏高原上巨大山间断陷盆地。盆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自3000米渐降至2600米左右。地貌呈同心环状分布,自盆地边缘至中心,洪积砾石扇形地(戈壁)、冲积一洪积粉砂质平原、湖积一冲积粉砂粘土质平原、湖积淤泥盐土平原有规律地依次递变。地势低洼处盐湖与沼泽广布。柴达木盆地南侧是昆仑山系的祁漫塔克山和布尔汗布达山,海拔高度一般在3500-5500m;盆地北侧由祁连山系的乌兰大坂山、马海大坂山、达肯大坂山和中吾农山等一系列阶梯状的山脉所耸崎,海拔都在3500-4500m以上;阿尔金山系东段的阿哈提山、安南坝山位于盆地的西北侧,构成了与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分水岭,海拔一般都在4500m以下。 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多风少雨,具有高原荒漠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2-4℃,气温变化剧烈,绝对年温差可达60℃以上,日温差也常在30℃左右,夏季夜间可降至0℃以下。风力强盛,以西风为主,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5-75天,西部甚至可出现40米/秒的强风,风力蚀积强烈。年日照时数可达3200-3600h,柴达木盆地年蒸发量在2000-3000mm之间,最高可达3700mm,是世界上蒸发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200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15毫米,盆地内部年降水量大多在50mm以下,尤其是盆地西部不足20mm,东部稍高些,只有德令哈和都兰地区有时年降水量大于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6、7、8月份。年均相对湿度为30-40%,最小可低于5%。 一、“一个盐的世界” 柴达木盆地盐类沉积储量居世界之冠,是“一个盐的世界”,“柴达木”在蒙语中的意思是“盐泽”,这个名字非常确切地表达出了柴达木盆地的自然景观,盆地内有湖泊51个,其中淡水湖1个(克鲁克湖),半咸水-咸水湖7个,盐湖43个。 柴达木盆地盐湖的主要特点是:(1)湖面海拔高,湖水深度浅,一般只有几十厘米;(2)表面湖水具有很高的含盐度,硼、锂及其它稀散元素较富集。柴达木盆地各盐湖的平均含盐量为332.4g/L,比海水高出10倍,其中团结湖最高,可达526.46g/L;(3)“干盐滩”占主导地位。在柴达木盆地有6个面积巨大的干盐湖,分别是马海、昆特依、大浪滩、察汗斯拉图、一里坪、察尔汗盐湖,盐类沉积储量居世界之冠。以察尔汗盐湖为例,仅石盐的储量就可供全世界人类食用4000年,其它盐类资源的储量是:氯化镁16亿吨,氯化钾1.5亿吨,氯化锂842万吨,三氧化二硼448万吨,溴17万吨,碘0.8万吨,氧化铷3.8万吨。 察尔汗盐湖察尔汗盐湖面积超过5800 km2,是中国最大的盐湖。这里由于气候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水份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湖内便形成了高浓度的卤水,逐渐结晶成了盐粒。察尔汗盐湖蕴藏有丰富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无机盐。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就在察尔汗盐湖之上。根据计算按人均每日摄盐量5至6克计算,察尔汗盐湖中的盐可供全世界人食用4000年,富足的盐矿资源令人惊讶,察尔汗富钾镁盐湖亚区位于强烈坳陷带盐湖区的东部,是现代柴达木盆地地势最低的部位,由广阔的察尔汗干盐滩、别勒滩干盐滩连系着其它有表面卤水的湖泊构成,包括察尔汗干盐湖及其周边10余个重溶湖。其中涩聂湖、达布逊湖、南霍布逊湖和北霍布逊湖常年有表面卤水,而且水域也较大;大别勒湖、小别勒湖、团结湖、协作湖等水域较小,遇到干旱年份有时还没有表面卤水。,察尔汗盐湖

柴达木盆地成因类型探讨

文章编号:1001-6112(2008)02-0115-06 柴达木盆地成因类型探讨 罗 群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气藏研究中心,北京 102200) 摘要: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多成因的叠合含油气盆地,不同学者对其在不同演化阶段的成因特征和形成机制认识有较大差异;在分析、归纳、总结了4种有代表性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沉积发育、构造发育史恢复、地震反射特征,提出柴达木盆地形成与演化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断陷盆地、晚侏罗世—白垩纪挤压挠曲盆地、古近纪挤压坳陷盆地和新近纪—第四纪前陆盆地共4个阶段的新观点,统一了对柴达木盆地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的认识,对深化盆地地质认识、正确评估盆地资源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成因类型;形成机制;柴达木盆地 中图分类号:TE121.2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F BASIN GENETIC TYPES OF THE QAIDAM BASIN L uo Qun (Research Center of B asin and Reservoi r ,China Universit y of Pet roleum ,B ei j ing 102200,China ) Abstract :The Qaidam Basin is a pet roliferous basin wit h multiple genetic types.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view point s about it s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during different evolution stages.Based on 4main view point s ,combined wit h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sedimentary generation ,tectonic history restoration and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it is concluded in t his paper t hat ,t he Qaidam Basin has experienced 4stages :rift 2subsidence basin from early to middle J urassic ,compression 2inflection basin f rom late J urassic to Cretaceous ,comp ressio n 2depression basin during early Tertiary and foreland basin from late Tertiary to Quaternary.This new opinion unifies knowledge about basin genetic types and mechanisms of t he Qaidam Basin.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f urt her research of basin geology and resource evaluation. K ey w ords :genetic types ;genetic mechanisms ;t he Qaidam Basin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重要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面积12×104km 2。已找到20余个油气田。由于勘探和研究程度总体较低,且地质结构复杂、演化历史多变,对其成因类型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1~17],甚至截然相反,主要表现在盆地演化阶段划分、各阶段成盆机制及出示的证据等方面。对柴达木盆地不同演化时期成因类型认识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对盆地地质特征的正确认识,从而影响对盆地油气资源潜力的估计。因此,合理解释柴达木盆地成因类型,恢复其形成机制,对于深化对柴达木盆地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1 成因类型现有观点 李春昱等[1]根据板块构造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属于塔里木—中朝板块,可能是由中朝地块分裂出来的微型古陆,夹持在秦祁昆古生代地槽褶皱带之间。在塔里木—中朝板块的北侧为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南侧为羌塘—华南板块、冈底斯板块和印度板块(图1)[2]。柴达木盆地的形成和构造演化,与上述板块或地块间复杂的拉张裂解、俯冲消减和碰撞闭合作用密切相关。 对柴达木盆地成因类型的认识,存在多种观点, 收稿日期:2007-11-08;修订日期:2008-02-19。 作者简介:罗 群(1963— ),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盆地构造分析与油气成藏机理研究。E 2mail :luoqun2002@https://www.360docs.net/doc/576771834.html,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6CB202306)。 第30卷第2期2008年4月 石 油 实 验 地 质PETR OLEUM GE OLOG Y &EXPERIMENT Vol.30,No.2Apr.,2008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地层----典型剖面叙述

柴达木盆地中生代新生代地层 三叠、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剖面的叙述: 侏罗——白垩系仅在柴达木的北缘阿尔金山以及祁连山南麓一带出露,在盆地南缘的昆仑山北麓则没有看到露头,侏罗——白垩系根据古生物组合特征,岩相特征以及接触特征,可以分为下、中侏罗红柳沟岩系、上侏罗采石岭岩系、下白垩红水沟岩系以及上白垩犬牙沟岩系四层。 剖面1:阿尔金山南麓的侏罗纪白垩系以红水沟——采石岭——红柳沟一带的剖面为代表,其岩性自下而上为: 红柳沟岩系 在红柳沟一带分布较广,底部以及顶部均与变质岩系为断层接触,在红柳沟以西的牛蹄沟一带见不整合于变质岩系上,厚度为961米。 第一层:厚340米,剖面下粗上细,为灰色、灰黄色砾岩,灰色深灰色砂岩以及灰黑色碳质泥岩组成的若干沉积旋回,在碳质泥岩中有植物化石。 第二层:厚419米,灰色砾岩、砂岩砂质泥岩以及碳质页岩等组成沉积旋回构成,剖面下粗上细,中部砂岩层比较多,上部碳质泥岩中植物化石。 第三层:厚202米,为灰色砾岩、砂岩以及碳质页岩组成,剖面底部较粗,碳质页岩中含有植物化石。 采石岭岩系 出露于采石岭一带,以局部不整合接触与红柳沟岩系之上,顶部与第三系不整合接触,厚732米。 第一层:厚169米,底部为灰白色块状砾岩,以上为灰绿色砾岩夹碳质页岩,碳质页岩中有少量化石。 第二层:厚563米,为紫红色页岩,砂质页岩夹灰褐色以及灰绿色砂岩,岩层以细微波状交错层理发育为特征。 红水沟组 下部在小红山一带出露,上部在红水沟一带出露,二者间尚无接触关系,底部与采石岭岩系仅有断层接触,厚502米。 第一层:厚173米,为紫灰色、橘红色块状砂岩夹砂质岩以及砾岩 第二层:厚329米,为棕褐色泥岩夹蓝灰色薄层砂岩,砂岩呈不规则条带或团块穿插泥岩中,泥岩中有化石。 犬牙沟组: 出露于犬牙沟小红山一带,底部与红水沟岩系为不整合接触,顶部与第三系呈不整合接触。厚832米。 第一层,厚240米,为灰白、淡灰色块状砾岩,上部夹土红色砂岩、砂质泥岩。 第二层,厚245米,为土黄色砾岩,灰白色砾岩,土红色砂质泥岩层互层。砂岩中含有白色钙质结核。 第三层,厚347米,为土黄土红色块状砾岩,上部夹土红色砂岩夹砂质泥岩。

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历史渊源

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历史渊源 1.柴达木盆地的历史渊源 柴达木盆地的居民主要是藏族人,而在体育历史与文化的表现方式上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与汉族的文化交融和藏族独特的文化传承。 由于千百年来藏族和汉族联系紧密,文化不断交汇融合,所以藏族在民间民俗体育的发展也与汉族有许多渊源。早在唐朝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就已经将汉族的文化,农业、商业、医药、宗教习俗、体育竞技、服饰等各方各面在藏族进行传播,为汉藏两个民族的融合发展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藏族作为一个巨大的少数民族群体,能繁荣发展至今与其自身的独特民族性必然是密不可分的,它指导着藏族人民的民族感情,民族意识,和民族心理等方面。一个民族的繁荣发展其人民必定要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这些大多体现在民族的传统节日,宗教信仰和人文风俗上。由于这些已经发展成了可以代表藏族的民族符号,所以藏民对于其特有的文化就给予了深刻的感情。而风俗体育活动寄托了许多藏族的特有习俗,所以当我们欣赏他们的传统体育活动时总是能被其特有的魅力所吸引。 除了藏族本身的文化使藏族的民间民俗体育区别于其他民族外,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也对藏族的的生活、习俗、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柴达木盆地虽然是盆地但由于位于高原之上,其海拔高、温度低导致农业落后,但草场丰富,所以畜牧业发达且地广人稀所以在民间民俗体育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赛马、拔河、抱石等。 其次,藏族的民间民俗体育与文化的融合体现在各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看出藏族的思想文化不断地指引藏族传统民俗的方向是民间民间民俗体育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我我也可以看出藏族的民间民间民俗体育体现出了藏族的思想文化内涵,是藏族先民文化的结晶,真实具体的像我们展现了民族的生活情趣,精神风貌和时代内涵。如:赛马比赛中的抢哈达,既是传统的民族运动又有哈达这一藏族独特的宗教表现形式。两者的结合可以更加深化藏族群众的民族认同感,也提高了民族的凝聚力,在促进社会和谐的同时也提高发展了传统的民间民俗体育活动。 在当今社会中,虽然藏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不断地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文化

柴达木盆地海拔

柴达木盆地海拔 参考资料一: 柴达木盆地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青海省境内,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是一个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盆地内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四川省东部。盆地四周被山岭和高原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海拔在500米左右,只有成都平原的地势较为平坦,像一把扇子斜铺在盆地的西部。 参考资料二: 中国四大盆地之一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海省西北部,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东西长约800千米,南北最宽处约350千米,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倾,海拔在2600至3000米之间,是中国地势最高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高,云量少,日照时刻长,常年干旱少雨,区内时常刮大风,茶卡地区的刮大风的天气最多时一年有180多天,风能十分丰富。盆地内地势平坦,有较充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可用,昼夜的温差较大,利于农作物积累养料,因而那里的农作物的产量较高。 成因 柴达木盆地原是一个巨大的内陆咸水湖泊,之后因青藏高原地势

的抬升和雨量的不断减少,得不到充足的水源补充,湖水不断干涸,构成了这个巨大的天然盐湖盆地。 矿产 在蒙古语中,“柴达木”是“盐泽”的意思,盆地内盐类储量十分丰富,各种矿物盐及化工原料主要有:钠、钾、镁、锂、溴、碘、钍、镭、石膏、芒硝等十多种。此外,盆地的一些湖泊中内含超多的硼,被誉为“东方硼库”、"中国聚宝盆"。盆地中还蕴藏着可观的石油、天然气和多种金属矿藏。 生态 柴达木盆地自然景观为干旱荒漠,主要土类为盐化荒漠土和石膏荒漠土。后者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草甸土、沼泽土一般均有盐渍化现象。植被稀疏,种类单纯,总共不足200种,以具有高度抗旱潜质的灌木、半灌木和草本为主,盐生植物较多。植被结构简单,约有6/10的群丛系由一个或几个种组成。在山麓洪积扇和冲积-洪积平原上以勃氏麻黄、梭梭和红砂灌木所组成的荒漠植被群落为主;在盐性沼泽及盐湖、河流沿岸,莎草科密生构成草丘,其中占优势的有深紫针蔺、丝藨草与黑苔草等盐生植被;盐湖与沼泽外围以芦苇与赖草为主。 柴达木盆地动物区系具有蒙新区向青藏区过渡的特征。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骆驼、野驴、野牦牛、黄羊、青羊、旱獭、狼、马熊、獐、狐、獾等。由于垦殖和捕猎,目前野生动物大为减少,有的濒于绝迹。

探秘柴达木盆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76771834.html, 探秘柴达木盆地 作者:葛文荣杨林 来源:《柴达木开发研究》2011年第03期 知道柴达木盆地是从小学的课本开始的。从那时起,我一直在想象那里为什么叫聚宝盆。翻开地图,发现神秘多彩的柴达木盆地竟是一块地貌大部分是赤露的荒漠戈壁,阳光洒满了八百里瀚海。踏上这片金色的热土,发现这里简直就是盐的世界,有察尔汗、茶卡、柯柯等33 个盐湖,地面有盐、地下有盐、水中有盐、土里有盐,甚至公路也是用盐铺的,所以柴达木蒙古语就是盐泽的意思。据说,目前探明盐的储量为600亿吨,位列世界盐矿之冠。这些盐可以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架设一座6米厚12米宽的盐桥,可供全世界的人食用2000年。 除了储量惊人的各类矿藏外,这块神奇的土地还储藏着另外一种宝藏,那就是柴达木文明遗迹和远古而神秘的自然遗存。万山之祖是昆仑山、神秘的外星人遗址、具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都兰古墓群、叹为观止的魔鬼城以及古海洋遗迹,沉睡在这八百里瀚海当中,等待人们去探知。2010年9月底,青海省体育局组织柴达木盆地徒步探险活动,路线从昆仑山附近109国道旁的诺木洪出发,沿狼牙盐碱滩、原始梭梭林、雅丹地貌、托素湖、可鲁克湖到达315国道,全长近140公里。沿线不但有戈壁大漠、贝壳山、海虾山、魔鬼城、外星人遗址、高原咸水湖泊等景观,甚至还会遇到狼、熊等野兽,40多名户外活动爱好者和媒体记者在青海省登山协 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领略了柴达木的神奇和魅力。此次徒步探险活动不仅以体育的方式探险柴达木,揭秘柴达木,走出一条符合低碳生活、绿色发展的“激情穿越柴达木”之路,同时,此次活动也以体育的名义向世人传播身居三江源地区的高原人民敬畏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 悲情梭梭林 就在这生存都极难的地方,梭梭居然还能开出一些小碎花来。这些小花虽然没有鲜花美丽的特征,但却无疑是绝美的,因为它所绽放出的实在是生命的神奇,虽然那么小,却是那么的努力和光彩,装扮着无生命气氛的戈壁大漠。 梭梭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在走进柴达木前,我对其一无所知。资料显示,梭梭是一种古老的树种,属落叶灌木,生于戈壁荒漠中,是盆地、沙漠中生长的最佳植物。诺木洪额木尼克梭梭林是柴达木盆地保护最完好的原始梭梭林带,也是青海省唯一的省级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这是一种在大漠中用悲壮演绎生命的精彩的植物,是看一眼就会终生难忘的植物。

走进柴达木盆地

走进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北部,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东邻本省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青甘新藏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更因扼内地进出西藏之咽喉,在稳藏援藏方面作用突出,是巩固祖国西南边防的后勤保障基地。北靠祁连山,南依昆仑山,东西长约837公里,南北宽约486公里,总面积30.09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1.7%。州内最高点是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海拔7720米;最低点位于达不逊湖区,海拔2675米,干旱少雨,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周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脉所环抱,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作为州域主体的柴达木盆地(蒙古语,意为盐泽之地)。 柴达木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是有“中国第一神山”和“万山之祖”的昆仑山,其中昆仑文化源源流长,在华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图腾,它是连接中原与西部各少数民族地区最牢固的天然纽带。 柴达木盆地自然景观为干旱荒漠,主要土类为盐化荒漠土和石膏荒漠土。后者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草甸土、沼泽土一般均有盐渍化现象。以具有高度抗旱能力的灌木、半灌木和草本为主,盐生植物较多。植被结构简单,约有6/10 的群丛系由一个或几个种组成。在山麓洪积扇和冲积-洪积平原上以勃氏麻黄、梭梭和红砂灌木所组成的荒漠植被群落为主;在盐性沼泽及盐湖、河流沿岸,莎草科密生形成草丘,其中占优势的有深紫针蔺、丝藨草与黑苔草等盐生植被;盐湖与沼泽外围以芦苇与赖草为主。此外,柴达木盆地的士平坦,土地集中连片,光热条件十分好,使得土地宜农也宜林,水资源总量也十分丰富,农业深度开发和广度开发都具有巨大的潜力,现在已经开发几十万公顷农林地,同时,柴达木盆地作为青海省主要牧区之一,有可利用草场也达到几百万公顷,畜牧业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优质发展农畜牧极为有利的条件和基础,生态环境优秀。 作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的人文景观也是十分丰富,其丰富的盐化工、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是我省的经济发展支柱和优势资源,也是柴达木发展工业旅游重要的物质基础。特别是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察尔汗百万吨钾肥、德令哈百万吨纯碱等项目的实施,为发展高原生态旅游和工业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柴达木西部地区奇特地雅丹地貌、沙漠戈壁是科学考察和旅游探险者最有魅力的旅游景点。柴达木有广阔的草场,蒙古族、藏族民俗风情是吸引国内游客体验少数民族风情最好去处。柴达木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功能全、组合优良、科学文化内涵丰富,大部分旅游资源都保持了原始风貌,景观独特、奇美、神秘,是开展登山旅游、生态旅游、科学考察、文化旅游、探险旅游、宗教朝觐和了解蒙古族、藏族民族风情的理想胜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