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评价

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评价

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评价

发表时间:2014-08-29T14:16:56.9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7月总第127期供稿作者:张云霞孙星梅[导读]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

张云霞孙星梅山东省昌邑市围子街道办事处围子初中261300

一、评价原则

1.模糊性原则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2.重过程原则

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的评价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

3.导向与激励性原则

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评价内容

1.爱读书——兴趣与习惯。

2.多读书——内容与范围。

3.会读书——技巧与方式。

4.善读书——积累与运用。

三、评价手段

依据评价原则和评价内容,采用如下评价方法: 1.资料查阅法

查阅内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周课外阅读计划》、《读书卡》读书笔记、读书心得。

2.活动评价法

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搜集许多信息,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有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在广泛调查学生阅读范围、篇目的基础上,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活动,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是阅读经验交流,在活动中评价学生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

3.作品展示法

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有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个人阅读成果、独特感受的需要,有展示自己的独立发现的需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的机会。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评定时间与成绩显现方式

1.评定时间

每周查阅一次读书笔记、读书卡,组内互相评价给出等级。教师不定期抽查,并写出评语。每月进行一次课外阅读总体评价,并填写评价表。期末师生依据平时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2.成绩显现方式

课外阅读评价形式采用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补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教师总评要根据学生四项评价总成绩确定学生本月课外阅读的成绩。设置四个等级:未达标、达标、良、优。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可记为达标,否则为未达标。如果学生的阅读成绩越来越好,可以把最后一次作为学期成绩。教师的评语要以鼓励为主,优点肯定要充分,指出一两点不足,提出今后发展目标。

(完整版)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董军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构成基本是当地农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流动性大,学生语音面貌表现出普通话水平低,方言种类多差异大的特点。以六年级1班为例,全班35人,学生结构为本地学生9人,山西、乌盟、甘肃、张北县、东北、四川等地的学生26人,全班学生家庭均没有普通话语言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状况,我们做了一点调研(见表1—3)。 表1:随机抽查的一节阅读教学课13名学生朗读时间统计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综合评语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综合评语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综合评语 发布时间:2020-01-08 评语既是对学生全面考核后的概括性评价,又是促使学生进步的良好手段;下面是有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综合评语,欢迎参阅。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综合评语 1. 你为人诚实,与同学关系相处不错。在老师同学的眼里,你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就如同你的名字。学习上,你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学起来有些吃力,但你并没有放弃学习,还不断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成绩有一定的进步,不过上课你还是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你才能获得学习上的丰收。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希望你能再接再厉,不负老师和家长的重望,你可要争气啊! 2. 郝一凡;聪明、漂亮是你的天生丽质,好学、勤奋、自强不息、责任心强是你的人格的魅力。作为学生,你成绩优秀,品行端正。作为班长,识大体,顾大局,表现出了卓越的领袖气质和宽广的胸怀,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作为父母的好女儿,懂事明理,你一直是父母的骄傲。内心的热情,若能更多表达,青春之花将会更加美丽! 3. 你有较强的应变力和适应力,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踏实,表现较好,你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正确对待学习上的不足,严格要求自己,遇到问题敢于向老师请教。学习成绩比上学期有一定的进步。平时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希望今后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团结好每一位同学。老师有一个建议,希望你能接受:你有时很任性,甚至很固执,常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也许,我是说错了,但我仍然希望你能以此为鉴。 4. 韩翱阳:短短一个学期,你的进步让人惊奇。不仅个子长高,人变帅气,更重要的是越来越懂事、越来越上进、越来越踏实、是非观起来越明晰,学会了与同学友好相处,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安排时间,学会了专心做事,学会了关心同学,表现出了很强的责任心与爱心……一个单纯的小男孩正在成长为一个有正气、阳光、向上的男子汉,若能树立更大的理想,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再刻苦一些,坚持不懈,你这颗太阳一定会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5. 你是一个上进心强,聪明而且心地善良的女孩。你脸上的每一个表情都很温和,工作认真负责,计划性较强,有始有终,令人放心,但如能更加大胆一点就更好了。学习上有钻研精神,记忆力好,自学

《小学二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方案

海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2010学年度小课题 《小学二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研究方案 海阳市留格庄镇第二小学王玲 《小学二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是海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2010学年度小课题,2009年10月由海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为了保证该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现制定研究方案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读书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把“读”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书声朗朗”的课堂也是屡见不鲜。“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也成为了很多教师的共识。尤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对课文细碎的分析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做学生活动的引导者,他的作用不是机械的传授知识,而要以“授人以渔”的思想指导,适时有效的加以引导。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这就要求我们把学生从笼子里释放出来,还学生天性,给学生自由,并给予一定的引导。因此阅读教学中的“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学校组织的听课情况来看,阅读教学中的“读”却存在着许多弊端。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读书的场面不断出现,却停留在“高耗低效”的层面上,朗读的量提高了,但质并没有保障,从而使得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实效性,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机械的一遍一遍的读,学生的思维没有“由文到情”的体验过程,自然读书的效果也不好。所以我们将《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作为我们二年级语文组本学年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依据 古人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可见,只有三者并用才能达到良好的读书效果。而朗读,完全可以达到这个要求。朗读,就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评价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评价 背景 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如果没有对课外阅读进行相应的督促和评价, 而只是一个劲儿要求多读课外书, 那么, 提倡和要求多读课外书最终将成为一句空谈。因此, 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评价是重要的一环。 所谓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而课外阅读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采取各种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对课外阅读的价值做出判断,并寻求改进其途径的一种活动。 课外阅读评价应通过合理、科学、发展观、个性化的评价, 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 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它具有导向性与激励性的作用, 实施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又能帮助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效。了解学生的阅读取向,更有利于抓好课外阅读指导。能促使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 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正文 一、进行量化评价。 1.时间标准。一切评价改革的基础, 均来源于一个关键因素: 时间。传统的课外阅读, 只读不评, 学生因而把课外阅读当成是“软任务”, 可读亦可不读。新的课外阅读观念是: 把评价纳入主动阅读的

一部分,从布置阅读开始, 即进行阅读评价, 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来。因此,对时间的掌控, 成为课外阅读的一个抓手, 一旦抓住时间, 便意味着赢得了课外阅读的空间, 便于学生在文学与科学的王国中畅游。 2.读物标准。我们可以按不同的年级给学生推荐书目,对课外读物的规定, 可以帮助学生减少择书的时间,赢得充足的阅读时间, 更实惠的是有老师带他们导读,同学之间也方便交流。 我们可以要求每位学生从开学起,每天最少挤15分钟时间, 用于读自己选择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制定“课外阅读总量表(一周)”。 二、进行形成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行为评价。给学生布置真实性任务,通过收集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各种准确的数据。按照认知规律对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形成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以评价信息来指导新的教学过程。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注重阅读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既可以促进阅读活动的长期开展,也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评价标准汇编

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评价标准 (一年级下册) 评价内容:识字与写字 评价标准: 1、准确认读483个生字 2、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75个常用偏旁部首。 3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98个。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评价方式 1、检测本册教材中要求认识的字和学生课外独立认识的字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认读任务,要做到读音正确、有一定速度。 2、以接近学生阅读水平的优美文章为载体 , 在规定的纸张上限时书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抄写任务,抄写要做到正确、整洁、规范、有一定速度。 3、检查学生平时作业。 评价内容: 阅读 评价标准: 1、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会 分角色朗读对话。 2、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 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4、正确的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评价方式 1、从本学期学过的10篇课文中挑选10段,组成10份测试卷。学生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读哪一段。由教师参照“五不”评价学生朗读得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 2、每学期定期进行其中期末检测。由教研室提供题样,学校或教研室统一组织。检测时间:50分钟, 3、试卷分为三大部分,即:基础知识(约占45%)、、阅读约占40%)写话(约占15%)

积累与运用属基础知识部分,可按拼音、字、词、句、默写五部分安排。照课文内容填空或默写必须是教材中要求背诵或默写的内容,不少于积累与运用部分分值的30%。 阅读部分:为学生提供与课文的难度相当的短文,请学生读完后回答问题。问题不要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的问题与下面的问题相类似:文中讲了几个人(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发生的?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动物)?为什么?等等 4、正确率在95%以上为优秀等级;正确率在80%-94%为良好等级;正确率在60%以上为合格等级正确率在60%以下为待达标。 评价内容: 写话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 2、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一句意思完整的话或几句连 贯的话。 3、学会道歉、作客等方面语言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 下来。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评价标准: 1、到一年级期末70%的学生能按照要求用几句连贯的话把一件简单的事写下来。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逗号、句号。 评价方式:每学期定期进行其中期末检测。由教研室提供题样,学校或教研室统一组织。 依据课标测评学生能否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如:1、教师为学生提供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图片写话。2、要求学生简单写写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事。3、要求学生把对父母、伙伴等人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4、要求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校园。 5、要求学生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6、写其他自己想写的内容。 评价内容: 口语交际 评价标准: 1、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 同学的回答。 2、能看图用普通话说一句意思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 3、能按照要求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评价方式:检测方式可采用讲故事、小演讲、小辩论、心得交流等 , 由学生

朗读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模板

朗读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朗读是一种有声有色的语言艺术。该怎么正确进行朗读能力培养呢?接下来就跟本人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朗读能力培养心得体会吧! 朗读能力培养心得体会篇1 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朗读训练是否有效,是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目前,朗读教学已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如人意。多数学生能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但能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的学生却是极少数。那么,如何强化朗读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 哲学家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掌握还不够,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高年级的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但教师的范读仍很必要。好的范读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教师该范读时要范读,且不可简单使用录音代替,失去范读的直观作用。实践证明: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二、充分保证课堂上读书的时间。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只有让学生有较以课文为依托。些能力的培养提高无不要求教师以教材为根本,多的时间与文本打交道,从中获取信息,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语文课上,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然而,很多教师的语文课变成了一问一答的问答课。有的语文课上,教师一会儿让学生听录音,一会儿又让学生看影视,一会儿让学生去表演,学生朗读的时间少得可怜。还有的教师生怕学生对文本不理解,文章讲不透,不厌其烦地讲解,把学生朗读的时间变成了教师的演讲。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则自晓其义也。有效的朗读胜过教师透彻的讲解,所以语

谈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谈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急功近利,一直未能把这件最基本、最重要、最应该做好的事情做好。学生在朗读时存在着各种弊病,一是我们没有重视朗读教学,二是我们没有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指导。因此,对学生朗读弊病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办法进行改进,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做而且应该能做好的工作。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公认的从事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长期而稳定的重要作业。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教给必要的朗读方法,能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获得言表意达的效果。 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在朗读时存在着各种弊病。针对种种弊病,我们试图分析这些弊病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朗读训练的基本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使朗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学生朗读存在的常见弊病及成因分析 我们发现小学生的朗读存在着以下一些常见的弊病:1.朗读时“多字、漏字”;2.朗读时“唱读”;3.“一字一顿”,速度过慢;4.速度过快,无法品味。

我们根据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在朗读时的注意力、预习时间、内容理解程度、停顿划分等内容进行调查了解,从而归纳出这些朗读弊病产生的原因。 (一)朗读时“多字、漏字”。 1.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 2.学生读得少,不熟练。学生预习不充分,在指名读课文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二)朗读时“唱读”。 1.学生对感情朗读的方法不够理解,对声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掌握不好。 2.在低年级时养成的拖腔拖调的习惯没有及时纠正。 (三)“一字一顿”速度过慢。 1.学生在朗读时的构词能力不强,导致语法错误。难以知道在什么地方停顿。 2.在低年级时养成用手指着读的习惯没有纠正。 (四)速度过快,无法品味。 1.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只求速度,不求理解。 2.品味朗读指导不够。 在成因分析的时候,我们觉得许多原因是肯定的,如朗读时“多字、漏字”肯定跟学生读得少,不熟练有关,碰到这些情况,我们

谈谈如何评价学生的朗读

谈谈如何评价学生的朗读 浙江省宁海县第二实验小学顾苗娟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编的课文,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语言典范生动,学生百读不厌,篇篇课文都是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朗读指导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悟自读。可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是引导不当,自主被异化成了自流,累计朗读的次数也相当可观,可学生依然读得云里雾里;也有者,课堂上学生大展“自主”风采,读得声情并茂,却是课前跟着老师反复机械模仿的。 在朗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如何做到重方法引导又不扼杀学生的自主性,笔者认为引进多种评价方式,不失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一、赏识评价,让学生敢读 新教材识字量大,课文篇幅、语句都显长,加上一些孩子认字慢、遗忘快,又可能学前教育不充分或家里没有相应的学习环境。于是,一些孩子一开始朗读就出现困难,甚至部分孩子惧怕朗读,连最起码的单独起立面对大家大声朗读的勇气都没有。从这些孩子的发展出发,我们教师需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一位老师借班上课,不巧点中了一名胆小又基础不好的孩子,孩子畏畏缩缩地读着,不是念错字就是加字、丢字。老师不急不躁,不断提醒鼓励,短短的一句话孩子反复了四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其他孩子都认为他读得很糟,可老师却说:“你们没有发现嘛,这位小朋友不怕困难,反复了四次,坚持自己读正确,多认真的孩子!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老师巧妙地换个角度变贬为褒,一是委婉地提醒学生读错了一定要自己认真读正确,同时对孩子又是一种鼓励。结果被夸的孩子参与热情陡增,举起的小手一度高过前面孩子的头顶。 二、诱导评价,让学生爱读 低年级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感都有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也是难免的。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教师如果也一味地夸“棒!”“好!”就是不负责任;若是见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相差甚远,教师干脆用“谁再来”的方法另请高明,频繁地换学生,直至找到高手,才啧啧称赞,这也是不可取的。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一位老师上《美丽的小路》,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小路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她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小路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她评道:“呀,这下,我看到美丽的小路啦!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多聪明的老师!特意把最能表现小路美丽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三、多元评价,让学生多读多悟 朗读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因而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课堂上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得让他再道道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也可以让学生下位找自己的伙伴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朗读。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课外,学生们每读一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语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语 道德素养 A 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能制止违反纪律的行为。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积极维护班级荣誉,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付出最大的努力;待人诚实,不说谎话、大话、空话,不弄虚作假。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等习惯,对自己所做的事能高度负责,要求自己的事自己做,会自我批评;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社会公益和社区服务活动,经常学雷锋做好事,并受到学校或其他组织的表扬。 B 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自觉维护纪律。喜欢参与集体活动,为实现目标付出努力。言而有信,一般许诺别人的事情会尽力去做。行为习惯良好,能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能认真去完成,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热心公益性活动,活动效果有待提高; C 遵守学校、班级各项规章,能较好正确处理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愿意参与活动,为目标尽心尽力。一般能说到做到,但有时会说谎,会耍小动作。基本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有时有不良的行为;能较好地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有时会忽视后果;能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公益性活动,但组织性不够强; 文化素养 A 态度认真,学习主动,不缺课,能按时完成作业。阶段性的学业水平考试与考查成绩优秀且有获奖记录。有良好的自我反思的习惯,善于总结经验,效果良好; B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能独立按时完成。平时的考查成绩较优秀。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C 有迟到、早退现象,求知欲不很强。平时考查成绩尚能及格。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 健康 A 兴趣爱好广泛,情趣健康,有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成绩优秀,并在市级以上获奖;拥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身体和心态均健康; B 能做到劳逸结合,注意身心调适;身体素质良好,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身体健康,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C 基本能处理学习和休息的关系,无不良嗜好;有良好的运动习惯,身体素质较好,体育成绩达标;身体比较健康,无明显心理障碍; 艺术 A 音乐、美术课感兴趣,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遇到问题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欣赏高雅的音乐以及绘画作品,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良好的艺术气质,能够积极参加市里面的艺术活动,并有良好的表现,期末成绩优秀。 B 音乐、美术课感兴趣,能够配合教师工作,但遇到问题缺少自己见解。能够欣赏好的艺术作品,但缺少见解。有良好的艺术气质,在学校的活动中勇于表现自己。

漫谈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漫谈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标理念下,朗读不但应该是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须臾或缺,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也是形成语感的基本手段。尤其是小学语文阅 读教学一个“读”字更是其核心和灵魂。“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 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是任何时髦的教法都无法取代的。 1. 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朗读不是乱读、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 内容。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 是什么等等。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 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解基 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 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应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2. 教师示范,指导朗读。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 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声有色的朗读,会更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作品中优美、准确、 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会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朗读者的态度、感情,这些都会强烈地影 响学生,容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要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 文的能力,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 发展的,儿童自然也不会例外。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顺应这一规律,通过多种手段 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入境”。引导学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示范法、描述法、回忆法、音像法、看图法、创设情境法等。其中最常用、最实用的 是示范法。所谓“示范法”,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用朗读磁带代替教师范读,还可以让朗 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语言文字变为鲜明的形象或场景, 使学生虽在教室之中,却有身临其境之感,与教师、与作者、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只有这样,孩子们受到的教育才会是深刻的,终生难忘的。 3. 重点训练,边读边想。边读边想是指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 训练边读边想要把握以下三点:阅读理解很重要的一点是诱导学生把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客观 事物在头脑里进行“还原”,通过“再现”进行“再想象”和“再创造”,从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训练学生形象地想。 阅读理解往往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是什么”是指课文写了什么,景、物、人 有什么特点等等;“为什么”是指作者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就 能使他们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逻辑规律。训练学生逻辑地想。如《小珊迪》,是一篇情感 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 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 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训练学生联系地想。读书不能孤立地死板地读,应该注重方方面面的联系,如前后课文的联系,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等。训练联系地想,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综合理解,深化认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也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语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 一、激发朗读兴趣,培养朗读能力 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孩子有兴趣地学习,要比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重要得多,朗读也是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抓住点滴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读完了再找好朋友去读。刚开始,孩子们有点不知所措,但渐渐地,他们都很主动地找学习伙伴读书了。有的读着读着,还会不知不觉地摇头晃脑起。这时候,我就积极地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读书也是一种享受。有了这样自由、轻松,能够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交流的空间,孩子们朗读的兴趣浓厚起,读书时都想把课读得更生动些。 二、科学预设朗读训练的过程

(1)朗读训练要与学习课的过程有机结合,体现整体性。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总是遵循着“整体――部分――整体”的一般认识规律学习课,而朗读也始终贯穿于学生这样的认识过程。因此,在进行教学预设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把整篇课的朗读训练与学习课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在初读阶段,引导学生在读准课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在精读阶段,抓住重点句、段,通过朗读等手段让学生逐步感悟到语言,达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在熟读阶段,则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回顾整篇课,把对课的量变认识升华为质变认识,加深对课的整体感悟。 (2)朗读训练要与品味语言的过程有机结合,体现渐进性。学生在品味语言时,总是借助于反复的读去触摸语言,逐渐理解语义,领悟表达方法和体会思想情感,同时,逐步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见,朗读训练与品味语言的过程是同步的,而且是渐进的。因此,在品读某些典型句、段时,可以根据以下模式去预设过程:读有关句、段,找出重点词句或就某些重点词句提出有关问题;读有关句、段,运用联系上下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或思考提出的问题;读有关句、段,思考该句段蕴涵的含义、表达的情感或运用的表达方法;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加深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训练要与朗读方法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过程有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测评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测评 第一章对阅读与阅读教学的认识 我们讨论学生阅读能力的测试先要从什么是阅读和阅读行为谈起。因为阅读测试要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学生终生阅读.下边先看有关阅什么是读和阅读行为的几个 材料 : 什么是阅读 吸收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叶圣陶) 筛选与思考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章熊) 领会-获取—认识论:“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朱绍禹) 构建意义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 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 上述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阅读的不同认识.显然按现代解读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解释,在读者、文本、作者,三者的关系中读者应该处在中心位置。我们认为就语文教学而言,阅读的任务是:积累言语知识,理解、鉴赏评价文本;构建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构建对学习活动的认知。通过阅读行为的描述可以帮助大家对阅读有进一步的认识。 阅读行为的描述 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按照这种最初看法,读者与文本发生逐级递增的互动,包括理解、解释和评价他们所读的文本。他们借助以前的阅读体验和以前的知识,对文本将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假设,随着阅读的继续,他们修正最初的看法和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基础。读者不断取得新的理解并把它们融入到正在进行的理解建构过程当中。好的读者会注意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规程,认识到文本中不合理的东西,利用一系列策略增进理解。好的读者还能对文本的优劣做出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影响自己对文本各层面内容的“吸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 记得教育家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欲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差,领悟能力低,但模仿能力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课文朗读时,先让学生听录音,把语音读准,把重音、停顿读好,然后再做好范读,让学生把重点句子读好。如在教《我坐上了飞船》第2自然段朗读时,老师指导学生看课件后,范读:“啊!我看见了中国,有长江,有黄河,还有万里长城。”读出作者在太空中看到中国的喜悦、激动的心情。然后,学生看着课件画面,也模仿老师读起来了。这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朗读产生了兴趣。 3,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如果老师能在学生的朗读上进行恰当的点评,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朗读效果。如一位学生在读《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最后一句,不但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还读出了赞美新房的喜悦、自豪的心情,老师说:“你读得太好了,老师也比不上你!谁也能像他那样读。”没等教师把话讲完,学生已经朗读起来。 4,经常进行朗读比赛。 二、打好朗读的基本功 1、朗读首先要正确。

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语

语文教师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作者:刘辉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19期 “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传统的教法和学法。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更具体地学到艺术语言的表达技巧,丰富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另外,朗读也是养成正确发音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朗读,可以把普通话说得更好,提高运用普通话交流思想的能力。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可以知道:学文章要“读”,学作文更应该“读”。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阅读能力很低,比如读破句子,错别字多,声调不准,缺乏感情,等等,因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1.语气流利,感情鲜明 朗读教学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准确地掌握标准读音和朗读要领,流畅而正确地读出各种句式的不同语气,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做到句读清楚,语气流利,感情鲜明。学会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如字音、停顿、速度、语调、语气等,力求准确、流利、有感情,让听者清楚明白。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和指导,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课前预读,做到熟读生巧 在上每一课前,先让学生试着朗读,让学生自由放声地朗读,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并且人人参与,做到读得正确、流利。因此,在上课前要求学生查字典,扫清阅读障碍,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不直接参与其中,只对课文加以点拨,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学会批注,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我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就直接让学生站在教室前面朗读,且每个小组都派一名学生,再抽调5名学生当评委,对台上的4名学生打分,最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除以评委人数,就是该同学的最后得分,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实践中达到了良好效果,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 3.安排好停顿 首先是语法停顿,即根据语句的语法结构所作的停顿。定语较长时,距中心语远的定语后要停顿;状语较长时,状语后要停顿;宾语、补语较长时,宾语、补语之前要停顿;主语和谓语之间要作适当停顿。 其次是逻辑停顿,又叫强调停顿。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可以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化停顿的时间,或者在无语法停顿的地方适当停顿,从而表示出词组、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再次是结构停顿,即表示文章的段落、层次等次的停顿。停顿的时间长短是段落长于句群,句群长于句子。停顿的等级根据停顿的时间可分为5级。一级停顿是题目与正文、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一般停三拍;二级停顿是句号、冒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停两拍;三级停顿是分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以停一拍到一拍半为宜;四级停顿是逗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为一拍;五级停顿是顿号所表示的停顿,是最短的停顿,大体上是半拍。 适当停顿可使朗读者适当地换气,恰当地控制语速,更好地表达感情,可使听者更清晰地理解朗读的内容,受到更强烈的感染。 4.教师常示范朗读,创设情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以动情的朗读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学生喜欢上我的语文课,我更愿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认为,每一篇课文,不是都必须使用专家的录音磁带,教师必须具备范读的基本功。教师范读得好,不仅对学生有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综合评语

评语既是对学生全面考核后的概括性评价,又是促使学生进步的良好手段;下面是有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综合评语,欢迎参阅。 1. 你为人诚实,与同学关系相处不错。在老师同学的眼里,你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就如同你的名字。学习上,你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学起来有些吃力,但你并没有放弃学习,还不断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成绩有一定的进步,不过上课你还是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你才能获得学习上的丰收。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希望你能再接再厉,不负老师和家长的重望,你可要争气啊! 2. 郝一凡;聪明、漂亮是你的天生丽质,好学、勤奋、自强不息、责任心强是你的人格的魅力。作为学生,你成绩优秀,品行端正。作为班长,识大体,顾大局,表现出了卓越的领袖气质和宽广的胸怀,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作为父母的好女儿,懂事明理,你一直是父母的骄傲。内心的热情,若能更多表达,青春之花将会更加美丽! 3. 你有较强的应变力和适应力,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踏实,表现较好,你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正确对待学习上的不足,严格要求自己,遇到问题敢于向老师请教。学习成绩比上学期有一定的进步。平时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希望今后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团结好每一位同学。老师有一个建议,希望你能接受:你有时很任性,甚至很固执,常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也许,我是说错了,但我仍然希望你能以此为鉴。 4. 韩翱阳:短短一个学期,你的进步让人惊奇。不仅个子长高,人变帅气,更重要的是越来越懂事、越来越上进、越来越踏实、是非观起来越明晰,学会了与同学友好相处,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安排时间,学会了专心做事,学会了关心同学,表现出了很强的责任心与爱心……一个单纯的小男孩正在成长为一个有正气、阳光、向上的男子汉,若能树立更大的理想,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再刻苦一些,坚持不懈,你这颗太阳一定会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5. 你是一个上进心强,聪明而且心地善良的女孩。你脸上的每一个表情都很温和,工作认真负责,计划性较强,有始有终,令人放心,但如能更加大胆一点就更好了。学习上有钻研精神,记忆力好,自学能力较强,你真不愧是我们班里的"首领",你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更是老师最满意的学生。你在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不要羞于开口,要多问,多思考,多练习,这对培养你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要知道"一山还有一山高",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6. 孙浩杰:你给人的印象是踏实好学,勤学好问;你那憨态可掬的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认真劲儿,让人感动,同时也喜欢不已。要认清自己,不要被外界干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保持好学的精神,学习上再踏实一点,排除外界干扰,做好真正的自我,你的进步将是惊人的! 7. 你有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课堂上,你发言特踊跃,还总有独到的见解。好个聪明机灵的小家伙!但粗心这一毛病却始终伴随着你。若能“甩掉”它,你得成绩在班里,必定会名列前茅。 8. 老师从你扑朔不定的小眼睛里可以看出你是个聪明绝顶的女孩子。课堂上你那精彩的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发表时间:2009-07-09T15:15:35.357Z 来源:《新科教》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张磊(通辽市科尔沁区实验小学,内蒙古通辽,028000) [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4、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打好朗读基本功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范读领路,摹仿入境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例如,我曾听到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的《丰碑》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当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鸦雀无声,伴随着她的朗读,每个人都仿佛回到了红军过雪山的时代。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初步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这里要提一点,“打铁还要榔头硬”,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教师的表情朗读多了,学生的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十里长街送总理》《丰碑》《军魂》《麻雀》等。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课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位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注意,要选择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教学《雪》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范读重点段,学生闭眼,静静地感受,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雪景图,从而达到一种境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四、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的多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很厌烦的事,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但有一点需注意,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竞赛、表演的形式,教师不妨试一试。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此外,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 五、注重“评读”,使学生读中求新小学生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当一名学生读完后,另外一些学生就能公正的给予评价。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这时教师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的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请其他同学再点评,有位学生说“老师,她读这一段时,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然后,教师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一读这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点评中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的。评读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宜。 六、注重朗读评价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们评价时经常爱说的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得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教师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 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品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