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金蝉脱壳

7金蝉脱壳
7金蝉脱壳

7金蝉脱壳

主备人:胡明霞王园审阅人:杨玲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注意“搜”、“配”的字形,“趴、椒、壳”的读音,能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本文“金蝉脱壳、抽搐、枝丫、协调”等词语的意思。

2.在品读感悟的基础上,理清第四、第五自然段的描写顺序,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感受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抓住蝉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3.学习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按顺序将动物的变化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围绕“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把握重点段的学习,了解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和特点,感受脱壳过程的奇特动人,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写作手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时间:

2课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读通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上感知金蝉脱壳“神奇有趣”、“奇特动人”的特点。前置性学习:

1.常规性预习。

2.了解金蝉脱壳的成语典故。

3.搜集蝉脱壳的相关资料,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诗文,揭题激趣:

1.同学们,前不久我们学习了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所见》,内容谁记得?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原本还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呢?(一只鸣蝉)哈哈,没想到那只蝉竟有这样大的吸引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学完之后你会发现蝉的吸引力何止这些!(板书课题)

2.读题。(提醒:“壳”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课题中读qiào,在课文其他句子中读ké。)

3.了解金蝉脱壳的成语典故:(《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都有金蝉脱壳这个

成语,请知道的学生简单讲讲故事的内容。

4.师总结:金蝉脱壳一般用来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今天我将和大家一同观察大自然的中的金蝉脱壳,相信你不仅仅会被吸引,更重要的是你会被金蝉脱壳的过程所深深震撼!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出示要求:仔细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要读通读顺每一个句子。

2.检查反馈。

(1) 检查学生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词,小组读,学生评议。

(2)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小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板书学

生朗读中读错的词,指出读破的句子,引导学生反复读。

(师选择3、4、5重点段进行抽查。这些段落生字多,句子长)

3.学生交流哪几自然段讲的《金蝉脱壳》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4.再读课文,说说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金蝉脱壳的特点的,找一找,并画出来。(板书:“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三、学习第一部分,整体感知 “神奇有趣”

1.过渡: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我这样的想法的呢?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1-2),思考:从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学生交流自己从文中得到的信息,教师进行归纳:“我”喜欢捉蝉,叔叔的话又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决心解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3.“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指的是什么事情呢?(金蝉脱壳)

4.这一部分中有一句话生动写出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出示:

从这句话中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5.

引导学生从这句话中,得出蝉脱壳的时间:夜幕降临;蝉脱壳的地点:树干

上。并让学生正确理解这句话,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句话运用拟人手法,把蝉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抓住“钻”出来,“偷偷地”、“脱掉”、“换上”等词语认真品读。

6.齐读1-2自然段。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自由读.

2.这课有8个生字,你觉得哪几个字最容易写错,因此你想提醒同学注意?(搜、

协)哪个字的间架结构比较难掌握需要老师给你示范?(椒、趴)

3.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范写,学生临摹仿写。

五、布置作业:

1.生字描红。

2.抄写本课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更多蝉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以及特点,感受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

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明白观察要有顺序和有重点。

3.背诵课文4、5自然段。

前置性学习:

细细品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你认为金蝉脱壳过程中最“奇特动人”的情景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也可以圈划关键词语,在书上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一、整体把握,温故知新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金蝉脱壳。

2.在文中,作者感叹道:“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课件出示句子)

“这”指的是什么事情?(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神奇有趣,再读课题。

文中还有个感叹句也说金蝉脱壳神奇有趣,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指名读好两个感叹句。课件点红“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3.过渡: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来细细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二、品读脱壳前——华丽蜕变前的热身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金蝉脱壳的过程?(3-6)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教师相机板书: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

2.了解蝉脱壳前的情景,要求:默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

“傍晚”、“下了一阵毛毛雨”、“雨过天晴”、“空气十分新鲜”知道了蝉脱壳的时间和当时的天气情况。蝉儿选择了非常恰当的时机来脱壳。

“菜园里的柿子树枝繁叶茂”知道了蝉脱壳的地点,蝉非常聪明选择了隐蔽的被绿荫覆盖的柿子树,不容易被人发现,比较安全。

“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当爬到一个枝丫上时,它用脚紧紧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停在那里不动了。”这句话写出了金蝉的样子和动作。蝉虫脱壳时全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非常漂亮!(因为蝉虫脱壳通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所以被称为——“金蝉”,真漂亮!有感情地朗读。)

“金黄色亮光”,“肥肥的”这两个词语体会出蝉不仅漂亮,而且可爱。(读出蝉的可爱、有趣。)

“紧紧抓住”“停在那里不动了。”可以想象金蝉脱壳时一定很用力,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3.课件出示:(脱壳前的金蝉图片)师:看,这就是又肥又亮,通身发出金黄色亮光的蝉它正沿着树往上爬,准备脱壳了。想不想看看蝉脱壳后的样子?(课件出示蝉脱壳后的图片)这时的蝉儿又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它的特点吗?(五彩缤纷,长出了长长的翅膀)此时此刻,你脑海中有没有浮现什么问题?(蝉究竟是怎么脱壳的?)

4.其实蝉这种华丽蜕变的过程中包含了无数次的艰辛和努力,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从语言文字中去品味金蝉脱壳这一奇特动人的情景吧!

★三、品读脱壳时和脱壳后——华丽蜕变的奇特动人

师过渡:其实金蝉脱壳过程中最精彩的部分都浓缩在课文的4-5自然段,让我们紧紧盯着这只蝉,千万不要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细节哦!

1.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细细品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你认为金蝉脱壳过程中最“奇特动人”的情景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也可以圈划关键词语,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小组合作交流

3.汇报展示:

(一)脱壳时的“奇特动人”:

1.预设:

A、背的变化:

★蝉背露出来的情景奇特动人,因为蝉儿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太有趣了,这是其它动物不会的本领,很奇妙。相机理解“抽搐”。

★保护甲的颜色变化很奇特,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就变成了深绿色,变化太快了,简直是在表演某种神奇魔术的魔法师。

B、头钻出来的情景:

★“钻”字写出了蝉的灵活、调皮;

★“透明发亮”、“大眼睛”、“像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表现出蝉的可爱,一种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C、蝉尾出壳的情景:

★蝉尾脱壳时,有一系列的动作,如“抖动”“伸”“仰”“扑”“抽”整套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让人惊叹不已。

★圈划动词,比较用词:这里的这个“抽”字能不能换成其他的字,如“拉”、“牵”(不可以,“抽”字更能突出蝉尾出壳时动作敏捷,干脆利落,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准。)

★课件演示,学生观看并模仿。

★配上动作有感情地朗读。

★补充阅读: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也特别喜欢蝉尾出壳的情景,在《昆虫记》这本书中,他这样细致描绘:

最后,蝉虫要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了。它先以尾部为支点,垂直翻一个跟头,让脑袋朝下,身体腾起在空中,这时胸甲胀裂,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紧跟著,它又用一种差不多看不清的动作,尽力将身体翻上来,头朝上,前

爪钩住它的空皮,把身体的尾端从壳中轻轻拉了出来。

让学生读读这段文字,再结合文中的描述,说说出壳时的蝉像什么呢?(体操运动员、舞蹈家,杂技演员)

★师激情引读:

此时这只蝉虫是位体操运动员,你看它高难度的动作完成地潇洒、协调。(生齐读)

此时这只蝉虫更像位舞蹈家,它的舞姿轻盈优美。(生齐读)

此时这只蝉虫是个杂技演员,你看它正在像观众展现它精湛的技艺(生齐读)六个动作一气呵成,配合得自然协调。

★难怪作者感叹道——出示(齐读):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1.终于出来了!师引读——

(1)结合老师提供的补充材料一和《昆虫记》节选,想象一下此时蝉儿的心理活动。

补充材料一:幼蝉的生活期特别长,最短的也要在地下生活2—3年,一般为4—5年,最长的17年。幼蝉长期在地下生活,经过4—5次蜕皮后,钻出地面,爬上树枝进行最后蜕皮(金蝉脱壳),成为成虫。

补充材料二:《昆虫记》节选——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未发现的秘密,我们所知道的是,只是它在地下生活了许多年。此后,日光中的歌唱却不到五个星期。四年甚至更长的黑暗中的苦工,换来一个月在阳光中的换生活,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要再责备蝉儿发狂般的高声歌唱了,因为它在黑暗中掘土四年,现在忽然穿起漂亮的外套,插上了能与鸟儿媲美的翅膀,在温暖的日光下沐浴着。因为这是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的幸福!

(2)是啊,太不容易了,想到这里,脱壳的蝉儿(引读最后一句)

(3)回顾金蝉脱壳时的整个过程,完成填空:

蝉开始脱壳了!蝉的()先露出来,接着它的()钻出来了,然后它的()出来了,最后是()脱壳而出。

(4)能不能把蝉各部分出壳的次序打乱了写?为什么?(相机板书:有顺序)作者在写蝉脱壳过程中写得最详细的是哪部分?(蝉尾出壳)(相机板书:有重点)

4.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5.根据板书学生试着背诵这一自然段。

(二)脱壳后的奇特动人:

过渡:那蝉虫脱壳后的哪种情景又最“奇特动人”呢?(出示第五自然段)

1.预设:

A 、翅膀的变化:

“只有一点点” “奇迹般的变化” “逐渐大了起来”“ 很快盖住身子”“ 长长地拖”等词语写出了翅膀变化快,变化大。

★“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的斑纹”表现了翅膀的奇特美丽。

B 、身体颜色的变化:

★“灰白色” 、“

由浅而深” 、“深绿色” 、“棕黑色”:全身颜色变化多,神奇有趣。

★“肚子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体现蝉儿变化的神奇,像个魔术师,它肚子的颤动好像是障眼法,蝉就在它的掩护下不停地变换着颜色,有趣极了。

C 、触角的变化:

★理解“光环”。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谁的身上会出现光环。

★回归本文:蝉的触角居然会出现一道道光环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就像进入一种魔法的世界。

2.整体回顾,再次细细品读第5自然段,口头完成这张表格:

3.金蝉脱壳是多么奇特呀!难怪作者看完后激动万分、欣喜若狂,感叹道:出示生齐读: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结合表格背诵第5自然段。

5.视觉直观感受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播放课件,教师相机解说。

6.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观看金蝉脱壳视频后的感受。

7.师:是啊,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蝉儿用努力创造了奇迹,换来了华丽的蜕变,得到生命的超越,此时此刻,我们对蝉又多了一份敬畏。

9.至此,整个金蝉脱壳的过程就完美地结束了,而留给我们的印象却是无比深刻的。

四、拓展延伸,活学活用。

1.同学们,其实每个夏天,我们都听到蝉在树上欢快地唱歌,可是金蝉脱壳的情景,我们却很难看到,今天我们有幸跟随小作者,透过他真实而富于感情的文字,领略了大自然给的神奇动人。学完了这篇文章,你有没有想过小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他热爱大自然并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

2.那课文中哪些词语能看出作者在“观察”?

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师总结:对呀!(出示名言)著名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这样说过:“观察、观察、再观察。”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可见观察是获得知识的基础,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像小作者,像法布尔一样发现大自然中许许多多的奥秘。

五、制作卡片,拓展阅读:

1.制作动物明星卡,进行展示: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观察到许多动物,比如说公鸡打鸣,母鸡生蛋,小羊吃草,猫捉老鼠等等,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学会

了观察的方法,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片,制成动物明星卡。

2.继续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3.背诵课文4、5自然段。

板书设计:

脱壳前有顺序金蝉脱壳脱壳时背→头→脚→尾留心观察有重点(神奇有趣奇特动人)脱壳后翅膀颜色触角

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金蝉脱壳》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金蝉脱壳》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5题;共84分) 1. (4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祖(zǔzhǔ)_______ 蓝(nán lán)_______ 家(jiājā)_______ 就(jiùjìu)_______ 2. (3分)给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道路:①供人马车辆通行的路。 ②两地之间的通道。 ③事物发展或为人处世所遵循的途径。 (1)道路两旁是林立的大厦。_______ (2)突击连靠着微弱的灯光,为后续部队打开一条道路。_______ (3)在人生道路上,布满着痛苦的荆棘,我们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_______ 3. (9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①缓慢地_______ 婉转地_______ 轻松地_______ _______地观察 _______地思考 _______地喊叫 ②粗壮的_______ 古老的_______ 笔陡的_______ 4.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自古以来哪有这样的事啊?

②我们男子不是太亏了吗? 5. (5分)按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ié tiáo chōu chùjīng qiǎo shēng yámǐn jié 6. (6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整齐华丽 依依不舍精巧金蝉脱壳敏 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4分)写出反义词 华丽—_______ 整齐—_______ 敏捷—_______ 精巧—_______ 8. (8分)形近字组词 柿_______ 搜_______ 颜_______协_______ 沛_______ 瘦_______ 谚_______ 胁_______ 9. (4分)字音辨析 搜索(sōu shōu)_______ 协调(tiáo diào)_______ 抽搐(xùchù)_______ 金蝉脱壳(kéqiào)_______ 10. (8分)根据课文《金蝉脱壳》内容填空 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_______了几下,背上立刻_______了一道口子,蝉背_______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_______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_______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_______去,又敏捷地向前_______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_______,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7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7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课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全文结构清晰,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二自然段,主要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是三至六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整个过程分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三步。 第三部分是第七自然段,主要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2.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3.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 4.理清表达顺序,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更需要有务实的精神,这一课时要解

决最基本的“语文”,书需要正确流利地读,文本内容需要整体地把握与理解,字需要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其工整地写。想在40分钟内完成这些基本任务,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必须干净、利索、有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对重点段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训练,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 3.学会在领悟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掌握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熟读成颂。 4.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成语,(一齐读)——金蝉脱壳。 二、对比辨别蝉虫蝉儿。

第7课《人类的老师》教案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一,揭题激趣 1、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老师是什么形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 (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预习,都预习了吗?好,下面老师来检查看看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词语: 破碎、惨祸、教训、某些、鲸、 新式、超过、均匀、坚固、坦克、机翼、 机毁人亡、轻而易举、薄壳结构 2、提醒多音字: bó:轻微,少(广种薄收,薄礼、薄利多销);不厚道,不庄重(刻 薄、轻薄);靠近(日薄西山); 薄 báo :上下两面距离小,跟“厚”相对(薄饼、薄片);感情冷淡(待 他的情分不薄);味道不浓,很淡(酒味儿很薄);土地不肥沃(这 地薄,产量不高);不富有(家底儿薄) bò:薄荷 ké:口语中常见(贝壳、脑壳、鸡蛋壳) 壳 qiào :多用于书面语(地壳、薄壳结构、金蝉脱壳) 3、活学活用: 薄利多销、刻薄、贝壳、鸡蛋壳、地壳、薄壳结构 4、指导“训、均匀”的书写 三、学生质疑 1、课前的预习,大家有没有什么疑问?现在可以提出来 (预设:人类的老师是谁?老师为什么要加双引号?…… 好了,大家的疑问很多,这很好,说明大家认真思考了,我们读书,就要学会思考,敢于质疑。 2、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人类的老师是谁?其实在课文中就有两个小节直接告诉了我们答案,谁能找出来? (预设:第二、第七小节) 完全正确,那么老师以前讲过,同样的内容,在文章前面出现过了,文章结尾又再次提到,这叫什么手法? (预设:首尾呼应)

很好,首尾呼应,可以让文章结构更严谨。 其实第二小节不简单,再看看,第一小节讲到了鱼儿,第二小节说何止鱼儿一种呢,第三小节就讲其他的动物,这就是我们以前讲过的什么句式? (预设:过渡句) 太聪明了,过渡句,可以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同学们今后写作文时,要学会用上这两种写作技巧。 3、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人类的老师有哪些,那我们现在就拿出铅笔,浏览全文,看看文章中一共出现了几位老师? 对照表格,说一说 (出示表格) 4、人类的老师真多啊,是不是只有文章中这几种呢? 对了,这里我们又学了一招,写说明文时,可以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样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读起来也更加的生动有趣。 5、好,回答了你们的问题,下面老师有两个问题。第一个,为什么把蜻蜓称为人类的老师?请一位学生读一读课文第三小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一学生读,教师点评。) 对照句式,学生说一说 6、下面老师的第二个问题,第三自然段出现了鸟儿、蜻蜓、苍蝇、蚊子等等,老师糊涂了,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到底是讲什么呢? (学生轮流答,教师出示PPT) 同学们说得似乎都有道理,老师归纳了一下,有这么多种(PPT),那么到底哪一种更好一些呢? 它好,好在哪儿呢?(反复追问) (学生答) 师点评:对,这就告诉我们,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如果没有中心句,那么我们就看看这一段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把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归纳出来,就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还要注意,语言要精炼。 7、文章的最后,我们来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加双引号? (因为它并不是真正的老师,而是一些动物,我们人类是去认真研究它们,得到了启示,而不是它们直接告诉我们知识。 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7、好,下面的第四自然段,大家自学,左边四个组思考:鲸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右边三个组思考:这一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金蝉脱壳课文和案例分析

《金蝉脱壳》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案例与反思2009-11-24 10:16:42 阅读7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真正会学、主动地学。语文学习方法比较多,如识写字的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的方法,理解文题、句子、分段、概括段意、抓住主要内容、归纳主旨中心的方法等等。那么,在面对一篇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的课文时,作为已具备概括段意等基本学习方法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学中该如何引导他们理清层次、把握主旨、揣摩作者写作意图、体会人物内心情感,并逐步习得这些语文素养,为他们进一步持久而深入的阅读打下基础呢?在执教本期组内研讨课《金蝉脱壳》的过程中,我就小学高年级语文如何进行整体阅读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教学案例:f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 生:(齐读)金蝉脱壳 师:初读了课文,我们知道,金蝉脱壳分为了哪三个步骤? 生: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 师:(板书)谁来说说,你从中都获得了怎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这个过程非常奇特动人。 师:(板书:奇特动人)那你觉得哪部分内容最为神奇? 生:我认为“脱壳时”最为神奇。 生:我觉得“脱壳后”蝉儿的表现更让我们瞠目结舌。 生:我也特别喜欢“脱壳后”的情景。 师:那好,我们今天的学习就从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开始吧。 点评:从整体入手,在把握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提炼出教学点“神奇”,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顺学而导,进入到局部进行深入的阅读体悟。教学环环相扣,生成了不少精彩。 教学反思: 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感知,整体把握的一种教学理念及行为,这种教学理念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感知,注重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 涵,吸收文章的精髓。 整体阅读教学法能培养学生良好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整体意识、大局观念是21世纪人才素质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大局观念是思维认知结构健康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现代人才观应摒弃那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只看局部,不管整体的狭隘的局部意识和观念。语文整体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整体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 整体阅读教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认知规律,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整体阅读的语文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纷繁的材料中分清主次,在众多的现象中看出本质,在复杂事件中把握主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正先生指出:“阅读心理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然后揣摩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可见学生在阅读时应遵循这种认识规律,结合整篇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在整篇文章的背景下对文章中的字、词、句进行理解和把握。 那么,应当怎样来进行小学高段语文整体阅读教学呢?我想借这次执教《金蝉脱壳》的六次跟进、研讨的过程,来谈谈自己对整体阅读的一些粗陋的看法。首先要总览全文,整体感知。学生每拿到一篇文章,总有先睹为快的心理,在阅读教学的开始阶段,就要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学生先通读全文,初步把握文章大意。因为先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个整体感知,有助于学生能迅速进入状态,融入文章,对文章重点

潮州市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金蝉脱壳》同步练习D卷

潮州市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金蝉脱壳》同步练习D卷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35分) 1. (8分)比一比,再组词。 生________ 飞________ 情________ 万________ 姓________ 风________ 请________ 方________ 2. (6分)用下面的多音字组词语。 难nán________nàn________ 担dān________dàn________ 分fēn________fèn________ 3. (12分)比一比,再组词。 姑________ 壮________ 站________ 幸________ 故________ 妆________ 贴________ 辛________ 冲chōng________chòng________ 转zhuǎn________zhuàn________ 4. (4分)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雪白的________ 尾巴 碧绿的________ 嘴巴 宽宽的________ 衣裳 长长的________ 肚皮 5. (3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平静安静寂静 ①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立即向别的________的角落蹦去。

②夜深了,田野里一片________。 ③当看到小方方拿着雨伞跑过来时,我万分焦急的心情才慢慢________下来。 6. (7分) (2018三下·盐田期末) 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者字,填写在横线上。 小时候,我们都曾经做过傻________(sǎ shǎ)事,比如,犯________(fàn fàng)过错误,(吵炒)________过架,跟同学挥过拳头比输________(赢羸)。我们也做过很多好事,比如,妥慰过愤________(fèn fèng)怒的同学,照顾过幼小的弟妹,服侍________(sì shì)过生病的母亲。我们一天天长大,老师和长辈的教________(诲悔)永远记在心头。 7. (3分)读拼音,写词语。 (1)妈妈每天忙碌于这些fán suǒ________。 (2)他们家非常háo huá________,漂亮极了。 (3)他的身体日渐shuāi ruò________。 8. (6分)给多音字组词。 降:jiàng________xiáng________难:nán________nàn________ 鲜:xiān ________ xiǎn ________ 9. (6分)根据课文《雨点》内容填空。 ①雨点在________里睡________。 ②雨点在小溪里________。 ③雨点在江河里奔________。 ④雨点在________里________。 10. (12分)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 不________思索 ________声________色 别出心________ 不言而________ 不________不________ 夜深人________

《金蝉脱壳》公开课教案

《金蝉脱壳》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2、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3、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4、理清表达顺序,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主要目标: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划出陌生字词,能结合课文自学。3、初步感知文本的结构,理解课文的内容。4、指导学生写字,完成习字作业。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生活情境,整体感知文本1、夏天刚刚过去,在夏日中蝉给我们增添了不少生趣,我们是农村的孩子们,恐怕都捉过蝉,能把当时捉蝉的情境给大家讲一讲,让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快乐吗。2、师生进行简要交流,激发学生再现当时的捕蝉场面。3、你们知道它是怎样脱壳的?(如果生知道,让其简要说)4、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地了解一下

蝉是怎样脱壳的。5、板书:7、金蝉脱壳读题,正音。(除在这个成语中读“qiao”其它都读“ke”。)理解这个成语的大体意思。6、激发自读,整体感知课文A、我们课文中描写的这个蝉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脱壳的呢?请大家默默地朗读,边读边感知。B、学生带着问题默读一至两遍感知。二、正确流利朗读文本1、刚刚大家通过自己的默读,相信对蝉是什么样子,以及是怎样脱壳的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现在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能把书读得正确流利,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A、划出自己感觉陌生的字词,读准,并结合课文理解。B、一句一句朗读,读准每一句,达到流利通顺。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节节过关,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并能让绝大多数人读得正确流利。 三、理清文本结构,感知文本内容1、我们的课文题目是“金蝉脱壳”,课文的哪些小节是写“金蝉脱壳”的,再读默读课文,标出。2、与生简要交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内容结构。 四、指导写字,完成习字作业1、引领学生仔细读字,体会字的间架结构。2、有重点地指导一些字。3、学生完成习字作业,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导。〖自我点评〗我认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更需要有务实的精神,这一课时要解决最基本的“语文”,书需要正确流利地读,文本内容需要整体地把握与理解,字需要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其工整地写。想在40分钟内完成这些基本任务,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必须干净、利索、有效。

7.《金蝉脱壳》教案

7.《金蝉脱壳》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金蝉脱壳》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科普文章。这篇课文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写,吸引着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动物的世界,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从而萌生出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金蝉脱壳的文字的同时获得心灵的震撼!全文结构清晰,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二自然段,主要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第二部分是三至六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整个过程分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三步。脱壳时,蝉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头脚尾,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后作者又详写变化最大的是翅膀和颜色。(突破方法)教学时,我们可以紧紧抓住“金蝉是怎样脱壳”的这一条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脑中清楚地映出没有脱壳的蝉是什么样子――“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没着柿子树往上爬。”然后重点感知蝉是怎样脱壳的,感受脱壳的顺序。脱壳后的蝉又是什么样子。通过抓住具体的描写,品味生动的语言,感受蝉脱壳过程的神奇.在让学生了解感知了蝉虫脱壳的情景过程时,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观察习作方法和观察品质,激发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第三部分是第七自然段,主要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过程的奇特动人。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有趣,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蝉的资料及金蝉脱壳的有关故事 资源准备:重点字,词卡片;重点语句,金蝉的幻灯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文本的结构,明白“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是课文重点段的浓缩,与下文形成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 3、 4、5段的段。 教学难点:明白“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

《金蝉脱壳》教案

《金蝉脱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

《金蝉脱壳》课文

《金蝉脱壳》课文 [苏教版国标本] 我最爱捉蝉。有一天,我无意中捡到了几个透明发亮的壳。叔叔们说,那是蝉虫脱的壳。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这天傍晚,下了一阵毛毛雨。雨过天晴,空气十分新鲜,我向菜园跑去。菜园里的柿子树枝繁叶茂,在夕阳映照下显得更加翠绿。我的目光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当爬到一个枝丫上时,它用脚紧紧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停在那里不动了。我轻手轻脚地爬上树,躲在一个枝丫后面,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只蝉虫,等待着金蝉脱壳这一时刻的到来。 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就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

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刚出壳的蝉儿除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外,全身都是灰白色的,折叠的翅膀也只有一点点。但是,很快就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又小又嫩的翅膀逐渐大了起来,很快盖住身子,像两把扇子长长地拖在身后。蝉儿的肚子在不停地颤动着,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渐渐地变成了深绿色,变成了棕黑色。翅膀上出现了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的斑纹。蝉触角也显现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我高兴得几乎叫起来。

7 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金蝉脱壳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七课——《金蝉脱壳》(学生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小作者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出示填空)因为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事啊!(抓住“多么”“神奇有趣”“!”)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心情。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揭示金蝉脱壳这一奇特现象的! 二、感受“金蝉脱壳”的奇特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金蝉脱壳的过程的? (1)交流:幻灯出示句式:课文先写了,接着写了,最后写。 板书:脱壳前 脱壳中 脱壳后 2.过渡: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脱壳前的金蝉,你们看: (播放音乐)师述:傍晚,下了一阵毛毛细雨,雨过天晴,空气十分新鲜,在一棵高大的柿子树下,我们的目光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突然,我们发现了一只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同学们,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蝉虫?课件显示图片。谁来说说? 课件显示: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指导读好:肥肥的 师重复:肥肥的,金黄色亮光的蝉虫。看看这幅图,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话说吗?(美可爱……) 师:怪不得叫“金蝉”,原来,蝉在幼虫时,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你能通过朗读把蝉儿的美丽、可爱表达出来吗? 指名读。 3.好,下面老师再请大家看一幅图,它是什么?(蝉儿),你能找出书中描写它外形的句子吗?4.课件显示:它是那样的五彩缤纷,好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 5.提问:同学们这时的蝉儿又给你什么印象?(美)哪个词最能看出它的美?(五彩缤纷)谁来读出它的美?(指名读齐读) 6.过渡:蝉虫是怎样变成蝉儿的?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4、5节看看它的变化吧!这个过程给你怎样的感受?作者是用哪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指名答) 7.课件显示:这情景多么奇特动人啊! 8.下面让我们再一次静静地默读这两节课文,找一找你认为描写最“奇特动人”的情景的句子或词语,待会儿一起交流你读的这个句子的感受、体会或者心情? 9.交流,相机引导 ⑴背的变化: (我觉得蝉背露出来的情景奇特动人,因为蝉儿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我觉得太有趣了。)(我觉得这是其它动物不会的本领,很奇妙。) 师问:什么叫抽搐?你做个动作看看,你能不能也把背露出来?(课件显示背裂开图片)

《金蝉脱壳》教案

金蝉脱壳 安丘市石埠子镇石埠子小学 孔德芹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全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 2.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3.学会仔细观察事物的方法。 4.拓展延伸——小练笔:用本文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写你熟悉的小动物。 【重难点】 1.研读文本,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复述金蝉脱壳的过程。 2.在深入掌握文章的前提下,让学生跳出文本,学会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培养自己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多媒体】多媒体课件、蝉虫、蝉蜕和蝉实物。

一、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蝉虫、蝉蜕和蝉的实物或图片 2、上网查询或询问家人关于金蝉脱壳的过程。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出示课前搜集的实物或图片,小组间进行交流。 2、全班进行交流。 3、板书课题,金蝉脱壳正音:“‘金蝉脱壳’中的‘壳’读qiào,文中其它地方都读ké。”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到底金蝉脱壳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同学们众说纷纭,这节课我们一探究竟!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七课,按我们平时的要求自读课文,看看书中的内容与你搜集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重点句段,写读书感悟。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 同桌间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精讲点拨: 1、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多次听到同学们说“神奇有趣”这个词,老师要问,你们可以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看出它的‘神奇有趣’?”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金蝉脱壳神奇有趣的段落,并说出理由。

2.重点学习3-6自然段: (1)师:通过读课文,我们来了解了金蝉脱壳的过程是多么神奇有趣、奇特动人啊!作者在课文中是如何把金蝉脱壳的过程写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呢?请同学们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学生默读第3-6自然段。 汇报预设:金蝉脱壳的过程作者是按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来写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 (2)脱壳前: 师:“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出示课件。 学生感情朗读“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当爬到一个枝丫上时,它用脚紧紧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停在那里不动了。” 师:作者为什么用“突然”这个词呢?让学生了解蝉从土中爬出来时怕被人逮到的神情。 (3)脱壳中: 师:“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蝉脱壳的顺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蝉脱壳的顺序。在文中划出表示先后顺序的重点词语,再与组内的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7金蝉脱壳

7金蝉脱壳 主备人:胡明霞王园审阅人:杨玲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注意“搜”、“配”的字形,“趴、椒、壳”的读音,能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本文“金蝉脱壳、抽搐、枝丫、协调”等词语的意思。 2.在品读感悟的基础上,理清第四、第五自然段的描写顺序,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感受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抓住蝉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3.学习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按顺序将动物的变化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围绕“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把握重点段的学习,了解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和特点,感受脱壳过程的奇特动人,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写作手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时间: 2课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读通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上感知金蝉脱壳“神奇有趣”、“奇特动人”的特点。前置性学习: 1.常规性预习。 2.了解金蝉脱壳的成语典故。 3.搜集蝉脱壳的相关资料,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诗文,揭题激趣: 1.同学们,前不久我们学习了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所见》,内容谁记得?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原本还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呢?(一只鸣蝉)哈哈,没想到那只蝉竟有这样大的吸引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学完之后你会发现蝉的吸引力何止这些!(板书课题) 2.读题。(提醒:“壳”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课题中读qiào,在课文其他句子中读ké。) 3.了解金蝉脱壳的成语典故:(《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都有金蝉脱壳这个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 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金蝉脱壳教案

金蝉脱壳教案 导读:教学内容 7.金蝉脱壳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初步感知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 资源 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的本意是: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

蝉蜕还挂在枝头。此计用于军事,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撤退或转移,以实现我方的战略目标的谋略。稳住对方,撤退或转移,决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内容,稳定对方,使自己脱离险境,达到己方战略目标,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转移的机会出击另一部分敌人。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他带着灵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马懿派部队跟踪追击蜀军。姜维命工匠仿诸葛亮模样,雕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并派杨仪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 预习 设计 1.认真听读课文录音带,给文中的“壳”注音,再揣摩一下,在什么情况下读“qiào”在什么情况下读“ké”? 2.阅读《练习与测试》P26“读一读”内容,知道“金蝉脱壳”

五年级语文:金蝉脱壳教学设计(教案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语文: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教案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五年级语文:金蝉脱壳教学设计(教案文 本) 7.金蝉脱壳 教材分析: 《金蝉脱壳》这课作者细致生动的描写,吸引着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动物的世界,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从而萌生出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金蝉脱壳的文字的同时获得心灵的震撼!文本的脉络很清晰,整个脱壳过程可以分为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脱壳时,蝉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头脚尾,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后作者又详写的变化最大的是翅膀和颜色。教学时,我们可以紧紧抓住“金蝉是怎样脱壳”的这一条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脑中清楚地映出没有脱壳的蝉是什么样子――“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没着柿子树

往上爬。”然后重点感知蝉是怎样脱壳的,感受脱壳的顺序。脱壳后的蝉又是什么样子。通过抓住具体的描写,品味生动的语言,感受蝉脱壳过程的神奇.在让学生了解感知了蝉虫脱壳的情景过程时,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观察习作方法和观察品质,激发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情分析: 初秋季节蝉的叫声仍不绝于耳,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这样的鸣叫实在是司空见惯,但极少有同学对“金蝉脱壳”的过程进行仔细观察,教学时教师要通过探究研读、观看画面、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文本,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在深入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跳出文本,学会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学习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金蝉脱壳教案2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金蝉脱壳教案2苏教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学习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明白“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是课文重点段的浓缩,与下文形成对应关系。通过抓重点句“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把握重点段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 1.在学习中学会默读,初步掌握边读边想,谈自己感受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诗文,揭示课题: 1.同学们,前不久我们学习了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所见》,内容谁记得? 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们原本还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呢,哈哈,没想到那只蝉竟有这样大的吸引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你会发现蝉何止是有吸引力!板书课题 2.读题 谁能把读题目念准确?(提醒:“壳”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课题中读qiào,在课文其他句子中读ké。) 咱们这个课题其实也是一个成语,你在哪里曾用过或者见过这个成语?(《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它一般用来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今天我将和大家一同观察大自然的中的金蝉脱壳,相信你不仅仅会被吸引,更重要地你会金蝉脱壳的过程所震撼!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要读通读顺每一个句子 2.有这样三段比较难读,谁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抽查?(师选择3 4 5重点段进行抽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金蝉脱壳》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金蝉脱壳》教案三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2、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幻灯,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说说你对“金蝉脱壳”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什么? 2、检查字词 柿子搜索花椒籽协调趴在抽搐配合 3、讨论: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那几段写我观察到的金蝉脱壳的过程? 2、集体交流: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1)指名朗读。 (2)找出里面的动词。 (3)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词 2、组词 搜()躲()椒()协() 艘()投()叔()办() 3、照样子写词语 依依不舍()()() 4、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分析、品读课文,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学习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金蝉脱壳 教案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

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脱壳前(3)→ 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