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行业发展规划

智能电网行业发展规划
智能电网行业发展规划

智能电网行业发展规划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智电电力),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

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

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

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

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智能电网建设为全球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采集、处理系统产品带

来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由于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促进因素,智能

电表市场发展势头迅猛,未来新增用户都将使用智能电表,“十三五”期间将基本实现智能电表全覆盖。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电表安装,我

国智能电表开始进入库存替换阶段,智能电表一般在运行8年后开始

替换,由于2009年开始招标,从2017年起替换市场将成为智能电表

市场增长的一大主要驱动力。

根据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规划,到2020年我国基本建成以特

高压电网为主干网络、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

动化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现代电网。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国家电网已全面突破从发电到用电各

技术领域的智能电网核心技术,推动我国电网技术在国际上实现由

“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转变。在逐步构建智能电网的过程中,需

求大的领域存在投资机会,包括智能调度平台建设、新能源接入技术

和推广光伏、燃气三联供等分布式能源供应,以及偏远地区投资应用

微电网、扶持储能、电动汽车产业等。随着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的

重要阶段和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城乡配电网的智能化建设

将全面拉开,智能电网及智能成套设备、智能配电、控制系统等三大

领域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在发电方面,大数据技术能够整合社会范围内的电力需求,同时

能够预测一段时间内的用电负荷,发电领域依据信息报告进行有步骤、有策略的间歇性发电,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在输电方面,大数据

技术能够全面搜集和处理输电线路中各类信息,保证输电线路的正常

运行,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电网损害率,有利于智能电网的落成。在

用电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广大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先进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有意识地引导社会范围内的节能

用电理念,推动电力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支撑点,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新型产品生产和应用,积极开展产

能合作,有效提高区域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为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划方案,请

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条规划路线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主线;以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型为主要

发展方式;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发展途径。促进区域产业总体保持中高

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

第二条发展原则

1、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

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2、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着眼区域实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逐步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能效标准。制定合理技术路线,

采用适宜技术、产品和体系,总结经验,开展多种示范。

3、系统推进,突出重点。在推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细

分领域的差异性,按照合理分级、梯度推进,整体强制、部分先行的

原则,从整体上推动产业发展,并注重集中资金和政策,支持行业重

点项目率先突破。

第三条产业环境分析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智电电力),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

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

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

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

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智能电网建设为全球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采集、处理系统产品带

来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由于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促进因素,智能

电表市场发展势头迅猛,未来新增用户都将使用智能电表,“十三五”期间将基本实现智能电表全覆盖。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电表安装,我

国智能电表开始进入库存替换阶段,智能电表一般在运行8年后开始

替换,由于2009年开始招标,从2017年起替换市场将成为智能电表

市场增长的一大主要驱动力。

根据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规划,到2020年我国基本建成以特

高压电网为主干网络、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

动化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现代电网。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国家电网已全面突破从发电到用电各

技术领域的智能电网核心技术,推动我国电网技术在国际上实现由

“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转变。在逐步构建智能电网的过程中,需

求大的领域存在投资机会,包括智能调度平台建设、新能源接入技术

和推广光伏、燃气三联供等分布式能源供应,以及偏远地区投资应用

微电网、扶持储能、电动汽车产业等。随着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的

重要阶段和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城乡配电网的智能化建设

将全面拉开,智能电网及智能成套设备、智能配电、控制系统等三大

领域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在发电方面,大数据技术能够整合社会范围内的电力需求,同时

能够预测一段时间内的用电负荷,发电领域依据信息报告进行有步骤、有策略的间歇性发电,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在输电方面,大数据

技术能够全面搜集和处理输电线路中各类信息,保证输电线路的正常

运行,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电网损害率,有利于智能电网的落成。在

用电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广大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进行整理和分

析,结合先进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有意识地引导社会范围内的节能用电理念,推动电力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第四条区域发展环境

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主要指标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新动能加快成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达xx%,数字经济占比xx%左右,五大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速,构筑起高质量发展强大支撑。当前,地区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要准确把握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做好事情。要看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叠加聚焦,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城市,加速迈向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能源格局变化有利于缓解供给约束。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加快重构。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

复苏、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

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经

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四化同步发展,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

转换特征愈加明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释放制度新红利,

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全面启动,新经济不断涌现。更加重视绿色发展、共享

发展,社会治理格局发生积极变化。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

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结构矛盾比较

突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面临不少困难挑战。

市场化改革、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深入推进,为

产业结构调整、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提供了强劲新动力。新型城市化深

入推进,为构建都市区、提升品质魅力提供了巨大新空间。同时,制

约未来发展的问题和矛盾依然较多:一是转型发展新动力不足,实体

经济发展困难,迫切需要通过创新重构发展动力,通过参与国家开放

大战略增创引领优势;二是体制机制束缚比较明显,政府和市场、社

会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迫切需要加快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

环境;三是资源环境制约加剧,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矛盾集中显现,

资源要素节约高效利用的倒逼机制尚未形成;四是民生改善任务艰巨,教育、医疗、社保、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短板,人口老龄化

愈发严峻。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

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更好地适应趋势、创造优势、提升位势、形成胜势。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

发展、共享发展,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

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培育新的增

长动力和竞争优势,实现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把开

放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完善载体平台,打

造内陆开放高地,以扩大开放转换动力、促进创新、推动改革、加快

发展。把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大力实施脱贫攻坚

工程,加强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领域的薄弱环节建设,使全体人民

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厚植发展优势。突出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

人才强省战略,切实把厚植优势作为引领发展行动的着眼点和立足点。

强化竞争优势思维,把是否具备比较优势作为经济决策的基本遵循,

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思路举措中,找准比较优势,发挥已有优势、挖掘

潜在优势,打造先发优势、利用后发优势,推动局部优势向综合优势

转变,加快提升综合竞争力,形成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

产业、大产业带动城市群、城市群带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

发展新局面。

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适应和引领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性调整,落实宏

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

策要托底的政策支柱,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动去产能、

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

升传统比较优势,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把加快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作为

中心任务,持续完善提升产业发展载体,坚定不移地走产业集群发展

之路。

着力增强创新创业活力。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

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推进人力资源强省建设,打造区域核心

创新创业载体,突破技术创新关键环节,形成促进创新创业的体制架

2019年智能电网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智能电网行业 分析报告 2019年7月

目录 一、电网投资有望维持高位,电网运营处于强势地位 (4) 1、电网投资规模有望维持,投资进度可能有所波动 (4) 2、智能电网:特高压短期确定性强,配用电侧投资空间大 (7) (1)电力供给侧新能源占比逐年提升,电网消纳能力的重要性凸显 (8) (2)新一轮“七交五直”12条特高压工程建设已经启动 (8) (3)配电网投入预计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9) 3、业务建议:电网运营>设备制造 (10) 二、电网运营:两网公司经营稳健,业务切入可关注地方独立电网 (12) 1、电网运营环节包含两网公司及大量地方独立电网 (12) 2、两网企业盈利承压,但融资能力仍然很强 (13) 3、电力渐进式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并未改变 (16) 三、设备制造:盈利能力偏弱,针对应收账款可切入供应链金融业务 (19) 1、特高压及配套工程会有效拉动相关设备需求 (19) 2、制造环节应收账款规模大占比高,是供应链金融业务较好的切入点 (20) 3、主要风险:设备行业下游需求相对集中,盈利能力弱 (23) 四、主要风险 (27)

电网投资整体进入相对稳定阶段,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用电量作为终端需求,是支撑电网进行长期投资的根源,尽管我国用电量增速放缓,但预计增长趋势仍将延续,有望支撑电网年均投资维持在5000 亿以上的规模;但受基建增速、新能源发展、电网自身规划等影响,年度间投资规模可能有所波动。电网公司盈利模式清晰,资产质量可靠性高,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业务经营建议首选电网运营。短期风险主要来自于电价下调影响电网经营表现,中长期风险来自于市场化的冲击,如果无法探索出适应市场化的模式,经营活力会逐步下降。 运营环节中,考虑地方独立电网企业业务机会。两网公司在电网运营环节占据主导地位,收入及资产规模均遥遥领先,其中,国家电网还培育了装备、金融服务等产业,实现了产业发展-金融服务-资金管理相对封闭的集团化运营。正是基于上述特点,两网公司融资能力很强,境内外发债评级高,国网下属的产业集团还可通过上市公司融资;间接融资方面,国家电网银行总授信额度19425 亿元,未使用额度12603 亿;南方电网总授信额度8000 亿,未使用额度6058 亿,且两网公司资产负债率也控制在60%左右的较好水平。地方独立电网企业在资产、收入规模等方面远低于两网,但资产及现金流可靠性较强,建议考虑地方独立电网业务机会。 设备制造环节盈利能力偏弱,可考虑供应链金融业务切入。由于下游电网环节垄断性强,统一招投标模式下,制造环节整体议价能力弱,盈利空间有限,应收账款及票据规模大、账期长、占收入比例超

从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看新能源发展

从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看新能源发展 发表时间:2017-09-06T14:26:21.630Z 来源:《电力设备管理》2017年第7期作者:张阔 [导读] 依托电力外送通道,优先存量,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跨省区消纳,是解决“三北”地区新能源消纳难题的重要补充。 国网沈阳供电公司辽宁沈阳 110811 摘要:2016年11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时隔15年之后,国家主管部门再次对外公开发布电力发展五年规划。电力规划是指导电力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文件,是布局重大电力项目的重要依据。根据《电力规划管理办法》,电力规划应在建设规模、投产时序、系统接入和市场消纳等方面统筹衔接水电、煤电、气电、核电、新能源发电等各类电源专项规划,形成协调统一的电力规划。 关键词:电力;新能源;规划 1新能源消纳多措并举,着力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也是《规划》的一大亮点 1.1充分挖掘现有系统调峰能力,加大调峰电源规划建设力度,着力增强系统灵活性、适应性,是破解“三北”地区存量新能源消纳的主要途径 根据规划,将采取3种途径提高系统灵活性。 (1)加大调峰电源的建设规模。其中,“十三五”期间新增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700万kW,在有条件的华北、华东、南方、西北等地区建设新增天然气调峰电站500万kW。 (2)加大燃煤电站灵活性改造力度。“十三五”期间,“三北”地区热电联产机组改造规模达1.33亿kW,常规煤电灵活性改造8600万kW。改造完成后,增加“三北”地区调峰能力4500万kW。 (3)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加强对新能源发电的功率预测和考核,充分发挥电网联络线调剂作用。根据“三北”不同地区电源结构及不同因素对于弃风弃光的影响度测算,加大燃煤电站灵活性改造力度能够有效缓解东北地区弃风问题;充分发挥电网联络线调剂作用是解决华北(主要是冀北地区)弃风问题的有效途径;西北地区由于电源装机严重过剩,即使加大燃煤电站灵活性改造、发挥区域内省间电网联络线调剂作用,仍难以根本改变弃风弃光局面。 1.2“依托电力外送通道,优先存量,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跨省区消纳”,是解决“三北”地区新能源消纳难题的重要补充 由于风电、光伏发电出力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年等效利用小时数低,目前采用建设专用电力外送通道、大规模送出“三北”地区的风电和光伏发电不具备技术经济可行性,主要采用与其他电源打捆方式实现新能源外送。采用与火电打捆外送模式,即使按照理想的送电方式,通道外送新能源电量的比例一般也很难超过1/3,这也是业界一些专家学者对“风火打捆”外送模式不认同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目前条件下,跨省区外送消纳很难成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的主要途径。《规划》提出,依托电力外送通道,有序推进“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跨省区消纳4000万kW。初步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已建、在建的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已基本明确的风电、光伏外送规模已达到4000万kW,也就意味着在“十三五”电力规划中,除已建、在建的跨省跨区输电通道,没有考虑新开工“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跨省区外送输电通道。 2含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规划问题的几点探讨 2.1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电力规划与传统电 力系统规划有哪些异同随着电力系统接入新能源比例的提高,传统的选取典型日进行电力电量平衡的方法已不再适用,在进行电力平衡时,风电、光伏等波动性电源按照90%保证率等效约10%~20%的装机比例参与平衡是不合适的。采用时序生产模拟的方法进行电力电量平衡才能准确刻画风电、光伏发电等波动性电源的消纳状况。随着分布式电源比重的提高,对网供负荷特性的影响较大,加州著名的“鸭形”曲线反映了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网后对系统净负荷的影响。 随着配电网大量接入分布式电源,系统净负荷与传统意义的用电负荷差异很大,需要考虑采用净负荷进行系统规划。传统电力规划只必须考虑保证电力供应和经济性最优2个目标,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不仅要保证电力供应和经济性最优,还需要考虑新能源等非化石能源利用目标。 2.2如何在规划中体现新能源优先发展 新能源优先、优化发展应该首先根据新能源利用目标,考虑95%的有效利用率,确定新能源最小开发规模,根据新能源资源和电网条件确定新能源开发布局,对于接入配电网的分散风电和分布式光伏是无法纳入系统电力电量平衡的,应该在净负荷中考虑。新能源优先在省内参与电力电量平衡,按照水电、风电、光伏、核电优先的原则,通过生产模拟的方法确定。按照经济性原则,根据场址、资源等条件确定煤电、气电、抽水蓄能等电源需要新增规模及在系统中的运行小时数,从而确定煤电和气电机组的选型,必要时结合消纳市场考虑外送。在“十一五”、“十二五”电力规划缺位的情况下,“十三五”电力规划更像一个确定电源的规划,在规划中已很难做到新能源优先,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力争控制在11亿kW以上”也反映了这种无奈。最终导致新能源优先发展的原则无法落实。 2.3如何在电力规划中实现新能源与常规电源的协调发展 风电、光伏发电由于其出力特性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在系统运行中很难独善其身,需要其他电源提供支撑。特别是在以煤电为主要电源的中国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性与随机性对煤电机组运行的影响很大。对于未来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规划,对于中国,未来煤电的定位一定是调节电源。那么,在当前强调对存量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的同时,也需要对新增煤电机组提出灵活性的技术参数要求,对于新增煤电机组的技术要求就不再是大容量、高参数,而是调峰能力、爬坡率等。 2.4如何在电力规划中实现新能源与电网的协调发展 风电、光伏发电发展目标不设上限是本次规划的创新。但是,不设上限的新能源发展目标如何进行配套电网规划,也给电网规划带来新的挑战。传统的电网规划是根据确定电源的规模、布局以及消纳市场确定输电方案,最终形成电网规划方案。但对于新能源,特别是接入配网的6000万kW的分布式光伏和分散风电,在电源规模和布局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做好配套电网规划的确是个难题。德国是世界上分布式光伏规模最大的国家,从德国的电网适应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经历了被动适应、局部改造和全面升级3个阶段。在分布式发展的初期,配电网规划不考虑分布式电源,主要利用已建成配电网的裕度发展分布式电源,经过电网校核确定并网点;随着分布

2019年智能电网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9年智能电网行业深度 分析报告

目录 1.电网投资有望维持高位,电网运营处于强势地位 (1) 1.1 电网投资规模有望维持,投资进度可能有所波动 (1) 1.2 智能电网:特高压短期确定性强,配用电侧投资空间大 (3) 1.3 业务建议:电网运营>设备制造 (5) 2.电网运营:两网公司经营稳健,业务切入可关注地方独立电网 (7) 2.1 电网运营环节包含两网公司及大量地方独立电网 (7) 2.2 两网企业盈利承压,但融资能力仍然很强 (9) 2.3 电力渐进式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并未改变 (12) 3.设备制造:盈利能力偏弱,针对应收账款可切入供应链金融业务 (14) 3.1 特高压及配套工程会有效拉动相关设备需求 (14) 3.2 制造环节应收账款规模大占比高,是供应链金融业务较好的切入点 (15) 3.3 主要风险:设备行业下游需求相对集中,盈利能力弱 (17) 4.经营建议及风险分析 (20)

图目录 图1:我国用电量及同比 (1) 图2: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近年来呈下降趋势 (1) 图3:电网投资与基建投资增速及趋势 (2) 图4:电网投资占基建投资比例 (3) 图5: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固定资产总额 (3) 图6: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投资规模及增速 (3) 图7: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及占比 (4) 图8:配网及特高压投资规模估算 (4) 图9:智能电网产业链主要环节 (6) 图10: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营业收入(%) (7) 图11: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营业收入(%) (7) 图12: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营业收入(%) (7) 图13:预收款项/营业收入(%) (7) 图14:国家电网收入及同比(单位:亿元) (9) 图15:国家电网利润总额及同比(单位:亿元) (9) 图16:南方电网收入及同比(单位:亿元) (10) 图17:南方电网利润总额及同比(单位:亿元) (10) 图18:中电财电子商业汇票服务 (11) 图19: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及占比 (13) 图20:交流特高压工程-变压器中标统计 (14) 图21:交流特高压工程-GIS 中标统计 (14) 图22:直流特高压工程-换流阀中标统计 (14) 图23:直流特高压工程-控制保护中标统计 (14) 图24:部分电力设备企业海外业务收入及利润占比 (18) 图25:智能电网相关A 股上市公司收入 (19) 图26:智能电网相关A 股上市公司利润 (19) 表目录 表1:“七交五直”特高压及配套工程情况 (4) 表2:主要地方独立电网简介 (8) 表3:两网公司部分财务指标 (10) 表4:两网公司现金流及资本支出情况 (10) 表5:国网公司部分财务指标 (11) 表6:南方电网部分财务指标 (12) 表7:电力设备板块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存货(A 股上市公司) (15)

中国式智能电网的构成和发展规划研究

中国式智能电网的构成和发展规划研究 文章编号:1000-3673(2009)20-0013-08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志码:A 学科代码:470·4051 中国式智能电网的构成和发展规划研究 杨德昌1,李勇2,C. Rehtanz1,刘泽洪3,罗隆福2 (1.电力系统与电力经济研究所,TU-Dortmund,Germany 44227; 2.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82; 3.国家电网公司建设部,北京市西城区100031) Study on the Stru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Smart Grid in Ch ina YANG De-chang1,LI Yong2,C. Rehtanz1,LIU Ze-hong3,LUO Long-fu2 (1.Institute for Power Systems and Power Economics,TU Dortmund,Ge rmany 44227; 2.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Ch angsha 410082,Hunan Province,China; 3.Construction Ministry of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Xicheng Distri ct,Beijing 100031,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smart grid is very significantin energy co nservation and economical operation of powersystems. In this paper, the c urrent situation of power system inChina and the definition of smart grid ar e presented in brief.Then, the effects of the influences of smart grid on th econstituents of power grids in China, including powergeneration, transmissi on and utilization, load composition,construction of substations and dispatch ing system and so on,are analyzed in detail. On this basis, thefundamental conditions, development thinking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selection of exper imental cities are pointed out. Finally, thepreliminary medium-term and pers pective structural diagramsfor Chinese style of smart grids are given. KEY WORDS: smart grid;ultra high voltage grid;upgrade of distribution n etwork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new energygeneration 摘要:智能电网对现代电力系统的经济优化运行和降损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现状和智能电网的定义,详细分析了智能电网对我国发电、输电、配电、用电、负荷构成、变电站建设以及调度系统等环节的影响。

电力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电力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财达证券研发中心 卢文静 电力设备行业大体包括发电设备、输变电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电力环保等四个子行业。电力设备作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其品种优势和综合实力是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以电力工业为依托,电力投资的规模和方向直接影响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 受益于电力投资的不断增长,电力设备企业近几年景气度稳步走高,尤其是电网设备。我国要实现电源与电网的平衡,必须提高电网的输配电能力,使之能与电源规模相匹配。根据对未来五年的装机增长预测,电网的变电容量年增长率将达23%,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十一五”建设规划也证实了这一增长幅度。 一、电站设备公司分化明显 国内大型发电设备市场日前由东方电气集团(含东方电机和东方锅炉)、上海电气集团和哈尔滨电气集团三家垄断,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由于成本和政策保护等原因,国际发电机制造商在我国市场中的份额并不大。核电设备门槛更高,上电和东电分占国产核岛设备45%的份额。汽轮机加工工艺难,材料要求严,技术较高,国内能生产合格的电站用汽轮机的只有10家公司。 目前国家继续对电力建设投资进行宏观调控,但调控的方向主要是耗能高,效率低的中小火电机组,水电、核电和大型火电机组则并不在严格调控之列。尤其是大型发电设备企业,技术实力比较强,竞争压力小,利润率较高。其中东方电机(600875)、杭汽轮B(200771)的行业竞争力和未来前景最为看好。而华光股份(600475)、武锅B(200770)面向中小发电企业,未来面临宏观调控和订单取消的风险。 前几年电站设备企业持续保持了良好的经营状况。东方电气今年由于地震的巨大损失业绩明显下滑,但去年以前一直保持高增长。杭汽轮B在国内工业驱动汽轮机市场拥有80%的市场份额,占据垄断地位,因此公司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利润率。虽然上述公司在2008年新接订单都有所下降,但这属于在长期增长过程的短期波动,并不能改变这些公司长期的平稳增长趋势。 二、输变电设备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电力建设的传统是重发电,轻输配电,骨干网架结构较为薄弱,形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窝电”现象。预计今后几年国家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推进全国联网,积极发展特高压电网将是电力建设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新增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6万公里、变电容量3亿千伏安。南方电网将规划建成投产500千伏交流线路15651千米,变电容量6175万千伏安;建成投产500千伏直流线路1225千米,输电规模300万千瓦;建成投产800千伏直流线路1438千米,输电规模 500万千瓦。我国未来5年主干网建设规模大幅增加。很显然万

电力多经企业的发展和规划

电力多经企业的发展和规划 一、电力多经企业的定位 电力多经企业是特定历史时期、特殊环境下的产物,其历史功能与自身定位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开始阶段,大多以安置员工、提供额外福利为特点,主要功能集中在安置老弱病残职工、困难职工家属,逢年过节为职工提供一些额外福利等等,同时也进行一些简单的经营性、服务性活动,在这一阶段创造经济效益并不是多经企业的主要目的。 现阶段,虽然公司型的企业已成立,但是多经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上,业务对于主业具有很强的依附性,相应的也缺乏自主经营管理的能力与实力。可以说,从一定程度上讲,现阶段的电力多经企业形式上是公司制的企业,但却并没有具备“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现代法人特征,缺乏市场化的运作与管理能力。 随着外部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变化,电力多经企业必须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问题。一方面,安置、福利决不是多经企业的存在理由,追求效益与发展才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又必须处理好与主业之间的关系:多经的发展需要依靠主业,但决不能变成依赖主业,不敢闯市场,怕担风险。在强调市场经济的今天,应摈弃“依赖主业,依附主业”为唯一导向的观念,要勇于走向市场、开拓市场,将自身定位于真正的、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当前多经企业存在的问题

1、多经企业的市场化生存能力薄弱 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现阶段多经的业务定位是与主业密切相关的领域,例如,电力工程、电力物资、主业的物业服务等。多经企业的业务需求方基本上就是对应的电力主业机构,市场化程度不高,从而导致电力辅业人员的市场化意识、市场化能力不足。此外,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关联业务的收益水平非常丰厚,导致电力多经企业没有开拓社会业务的压力和动力。 2、市场观念淡漠,企业定位模糊,发展思路不清 多经企业不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企业管理模式造成自身既无压力又无内在的动力,市场适应能力极差。没有企业规划,对于自身发展方向不清楚。 3、员工结构复杂,待遇参差不齐,职工素质较低 目前在多经企业工作的职工构成主要有三类:一是八十年代的大集体职工,二是经营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主业机构,来自于主业的这些人员,虽然担负了多经企业经营管理的责任,但他们大多数更习惯把从事的工作当成一件主业衍生的任务,而不是一个独立企业来考虑。更何况,对他们的考核往往还是参考主业同级别人员的标准,而不是与企业的经营状况紧密联系起来,三是从社会上外聘的职工,这部分职工除极个别作为企业的骨干人员引进而外,大多数是从事苦、累、脏、险岗位的工作。以上三类职工从整体上看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同时由于人员结构复杂,在同一企业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和矛盾非常突出,是企业改革和稳定工作的一大隐患。 三、电力多经企业发展方向 减少对主业的依附与从属,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市场导向为核心,科学管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35~110千伏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附件: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35~110kV 配电网项目可行性 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CSG 115003-2011 ICS 备案号: P 2011 – 4 – 20 发布 2011 – 4 – 20实施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 布

目次 前言 (2) 引言 (3) 1 适用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编制的基本要求 (5) 4 内容及深度要求 (5) 4.1工程概述 (5) 4.2电力系统一次部分 (6) 4.3电力系统二次部分 (9) 4.4变电站站址选择 (12) 4.5架空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15) 4.6大跨越工程跨越点及路径选择 (17) 4.7电缆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18) 4.8海底电缆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20) 4.9环境保护 (22) 4.10项目的节能设计分析 (22) 4.11抗灾减灾分析 (23) 4.12资产全生命周期分析 (23) 4.13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24) 4.14结论及建议 (25) 5 附件及附图 (25) 5.1附件 (25) 5.2附图 (25)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缆隧道专题报告的内容要求 (27) 附录B(规范性附录) 35~110KV配电网项目可研阶段主要结论及指标表 (29)

前言 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一体化管理工作推进的要求,公司组织五省(区)电网公司、有代表性的地市(州)供电局及设计单位规划计划专业技术人员起草本内容深度规定。本规定的编写结合了各省(区)、地市(州)的实际情况,经过征求意见和三次会议集中讨论而形成。 本规定主要起草单位:公司计划发展部、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贵州电网公司、海南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佛山供电局、南宁供电局、昆明供电局、贵阳供电局、凯里供电局、台江供电局、海口供电局。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陈旭、邱朝明、戴志伟、曹华珍、张宁、李云芬、张群安、刘长春、罗竹平、陆冰雁、刘东升、郑星炯、刘先虎、廖小文、施坚、雷霖、陈守吉、吴振东、柯景发。 本规定由公司计划发展部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规定自2011年4月20日起执行。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述 1.智慧园区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以产业聚焦为手段的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各地园区经济呈现出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产值越来越集中,GDP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 园区企业逐渐向高(高技术)、新(新领域)、专(专业性)行业发展。未来趋势,园区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研发地,高新企业群集的区域,高新产品孵化和生产的基地。 园区规划建设整体性越来越强,更加注重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以更好的服务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注重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内容。各类产业园区发展迅猛,规模扩张也越来越明显,高新企业纷纷入驻,企业对园区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园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

电力发展计划规划编制原则

附件: 电力发展规划编制原则 1 总则 1.1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推进电力工业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企业效益的协调一致,改进电力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使电力发展规划工作逐步做到规范、科学、合理,特制定本原则。 1.2 本原则适用于省级及以上地区的电力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对省级以下地区编制电力发展规划及电力发展规划的各种专题研究工作亦可参照执行。 1.3 电力发展规划必须执行《电力法》和国家有关法律,贯彻能源开发“以电力为中心”和有关国家能源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统一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努力实现最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坚持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的原则;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1.4 电力发展规划应充分重视电力需求预测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并积极开拓国内外电力市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充分发挥电网的效益;重视科技进步,加快电力结构调整,实现从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做到开发和节约并重,切实提高电力工业的整体质量;重视投融资规划工作,积极研究资本金筹集途径和形成机制,降低

融资风险、控制融资成本;重视电价预测分析工作,加强对电价形成机制等问题的研究,发挥电价改革对电力工业健康发展的作用;实现以最经济的方式向客户提供数量充足、安全可靠、质量合格、价格合理的电力商品和服务,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 1.5 电力发展规划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电力发展规划编制的年限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相一致。电力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一般分五年电力发展规划(简称五年规划),电力发展中期规划(简称中期规划,时间为5~15年)和电力发展长期规划(简称长期规划,时间为15年以上)。 1.6 长期规划应以五年规划和中期规划为基础,主要研究电力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中期规划应以五年规划为基础,在长期规划的指导下编制,是长期规划战略性问题的深化,同时对长期规划进行补充和修订;五年规划应以现状为基础,在中期、长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编制,是中期规划的深化和具体表现,同时对中期、长期规划进行补充和修订。 1.7 五年规划应根据规划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安排,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及经济结构调整方案对电力工业发展的要求,找出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中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按照中期规划所推荐的规划方案,深入研究电力需求水平及负荷特性、电力电量平衡、环境及社会影响等,提出五年内电源、电网结构调整和建设原则,需调整和建设的项目、进度及顺序,进行逐年投融资、设备、燃料及运输平衡,测算逐年电价、环境指标等,开展相应的

2011中国智能电网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剖析

?2011中国智能电网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剖析 ?【OFweek智能电网编译:Kinshale】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在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四大环节中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智能电网成为世界各国集中投资的战略型产业。智能电网通过优化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供需和应用实现节能,通过特高压技术解决能源结构不匹配问题,通过高效率的配电技术提高整体电网的稳定性和效率,是应对能源危机的必由之路。中国发展智能电网可以参照高铁的发展战略,实现引进技术、实现自我研发、到成功的技术输出的三阶段转换。特别是各国技术标准还没有统一的情况下,中国将凭借规模经济准备自主技术标准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标准的制定,扩大市场支配能力。 中国的智能电网产业 中国能源供给及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平衡催生智能电网的发展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资源为主,煤炭资源保有储量的76%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北部和西部地区,而能源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中东部地区,随着中国能源开发西移和北移的速度加快,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与能源消费地之间的输送距离越来越远,能源输送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满足未来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从根本上解决煤电运力紧张的问题,需要发展智能电网,实施电力的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送。 2009至2020年国家电网总投资3.45万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3841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11.1%,未来10年将建成坚强智能电网2009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设备研制及各环节的试点工作;2011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建设华北、华东、华中“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6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目前正在推进“一特四大”的电网发展战略以特高压电网为基础,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大型能源基地为依托,建设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构成的特高压电网,形成电力“高速公路”。同时,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发展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产业的特点及作用

中国智慧园区分布格局及重点投资项目分析

中国智慧园区分布格局及重点投资项目分析 中国智慧园区分布格局 目前,中国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初步呈现出集群化分布特征,从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情况来看,已经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其雄厚的工业园区作为基础,成为全国智慧园区建设的三大聚集区;中部沿江地区借助沿江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势头,大力开展智慧园区建设;广大西部地区依据各自园区建设特色,正加紧智慧园区建设。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中西部地区智慧园区建设或将来迎来全新的建设浪潮。 从国家级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情况来看,截止到2013年6月,全国共有国家级高新区106个,其中有34个正在有序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占比32%。从区域角度来看,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共有国家级高新区23个,其中有10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43%。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共有国家级高新区15个,其中有10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达67%。沿江城市群(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共有国家级高新区17个,其中有4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24%。珠三角地区(广东)共有国家级高新区9个,其中有4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44%。其他地区合计共有国家级高新区42个,其中有6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14%。 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情况来看,截止到2013年6月,全国共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78个,其中有29个正在有序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占比16%。从区域角度来看,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共有国家级高新区28个,其中有7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25%;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共有国家级高新区44个,其中有15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达34%;沿江城市群(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共有国家级高新区27个,其中有1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4%;珠三角地区(广东)共有国家级高新区6个,其中有2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33%;其他地区合计共有国家级高新区73个,其中有4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5%。

2020年中国智能电网行业分析

2020年中国智能电网行业分析 随着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迅速扩张。2003-2008年,我国发电装机量从3.91亿千瓦时上升至7.93亿千瓦,装机总量翻了一倍,至2019年,我国发电总装机量已经达到20.11亿千瓦。然而,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提升以及线路复杂度的迅速增加,给我国电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倒逼电网升级。提高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成为了重要任务。 2011-2019年中国发电总装机量趋势 我国电网自动化需求爆发。一方面,国电南瑞、四方股份、思源电气等电力二次设备企业的相关业务快速增长,收入迅速提高;另一方面,作为智能电网“基石”的智能电表大规模招标启动,2014年招标量达到9166万块,历史顶峰,2019年也达到了7391万块。

2010-2019 年国家智能电表招标趋势 智能电网相关政策

在国家规划的推动下,我国智能电网的投资额也开始逐步提升。根据规划,2009-2010年、2011-2015年以及2016-2020年三大阶段我国电网计划投资额分别是5510亿元、15000亿元和14000亿元,其中智能电网计划投资额为341亿元、1750亿元和1750亿元,投资额占比从6.19%提升至12.5%。 2009-2020年中国电网计划投资额

2009-2020年中国智能电网计划投资额及占比 未来10-20年,将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时期。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基本实现城镇化。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我国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城乡配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将全面拉开,我国智能电网将进入全面建设时代。 2019-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及预测

坚强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发展三阶段

所谓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智能电网的核心内涵是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简称为“坚强的智能电网(Strong Smart Grid)”。 在奥巴马欲以能源革命将美国重推全球经济顶端之际,智能电网概念也在中国风生水起。定义之争、标准之辩、什么路径、如何选择等问题,一时难以厘清。 6月10日2009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研讨会,6月3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智能电网研讨会,5月21日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近日有关智能电网的会议密集举行。 早报记者近日获悉,我国目前正在规划2030年电网路线图,智能电网将在未来唱主角。 概念之争 智能电网,即Smart Grid,原意为智能网格或智能网。 5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名为“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明确表示,政府未来将加大对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特高压技术发展步伐,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电网发展道路。 “我们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坚强的智能电网。”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也在当天的会议上公开宣布。国家电网公司已确立有关发展目标,即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这是智能电网概念在中国引爆的近半年来,决策层在此问题上首次公开作出表态。 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学浩近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对智能电网做出的定义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在中国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化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智能电网具有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优化等特征。” 事实上,在此前有关智能电网的讨论中,有的专家则倾向于采用“互动电网”这一概念。 中科院首席能源专家武建东就认为,“互动电网已经不是狭义‘智能电网’的概念,狭义的电网信息化升级概念,是对传统电网部分或特定系统的提升和改造。目前流行的智能电网的概念无法界定下一代全球电网的基本模式,也难以概括中国电网现代化的核心体系。”因此,他提出,“从我国电网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把互动电网称为互动电力网络,简称为互动电网(Interactive Smart Grid),智能电网的含义已涵盖其中。”

南方电网资料

一、南方电网“十二五”将投资1116亿用于农网改造升级 日前,国家电监会发布了全国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和居民用户受电端电压合格率标准。南方电网公司高度重视,按照“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加强硬件建设与强化管理,力促南方五省区农村“两率”提升。 在硬件建设上,“十二五”期间,南方电网公司将计划投资1116亿元用于农网改造升级,重点对未改造或已改造但仍存在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可靠性较低的农村电网实施改造,解决农业生产用电问题;今年将完成农网建设投资204.8亿元,年内解决供电区域内剩余7.7万户无电人口用电问题,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农村供电“两率”的硬件基础。 在强化管理上,南方电网公司将着力减少农村客户停电时间,通过加强综合停电管理、提高电网可转供电能力、建立电网故障快速复电机制等手段,使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8%以上;以供电所和台区为管理重点,通过加强无功补偿、调整网络结构、提高低压三相平衡等手段,使农村居民端电压合格率提高到92%以上。 二、南方电网拟投入166亿开展贵州省小康电建设 【2013-11-19】根据国家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近日,贵州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力争用5到8年时间,建成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为积极配合此项工作,南方电网公司将着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理顺电网管理体制、农村电网电压质量提升”四个工程,其中2013-2017年计划投资165.6亿元加强农网升级改造。 根据计划,南方电网公司将新建、扩建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140座,新建输电线路3.9万公里,新建及改造配变1.5万台、“一户一表”377万户,实现农村“一户一表”工程完工率100%;新增便民电费代收网点3742个。到2020年,实现农村供电可靠率99.925%,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小于6.56小时;农村居民端电压合格率达98%;城乡居民半小时交费圈覆盖95%以上乡镇;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用电,解决农业生产用电问题。 为确保工作的按期完成,南方电网公司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明确各年度工作任务、具体项目和工作要求,把项目分解落实到人。二是积极协调将“小康电”电网规划纳入城乡整体规划,加快项目实施推进。三是提高“小康电”工程设计质量和工艺水平,建设“小康电”示范点工程和服务示范点,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三、六大目标指引南方电网“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 【2013-10-21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南方电网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南方电网未来八年的主要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实施措

智慧园区,发展分析报告

智慧园区,发展分析报告 一、智慧园区的现状、功能及趋势 放眼人类历史的演变,三次工业革命分别将我们带入了工业化、电气化和信息化时代。如今,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融合发展的明显趋势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平台等革命性技术的不断融入,智慧时代将成为继世界三次工业革命后引领的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又一次革新,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炙手可热的词汇之一. 1、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世界城市尤其是较为发达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着道路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公共资源紧张等“城市病”的困扰。“智慧城市”这一新兴词汇应运而生。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快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 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以及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协调运行,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改善人民日常生活,推动整个城市和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可见,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将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目前美国、新加坡、丹麦、瑞典等国家已纷纷迈入这一试验田,中国也将北京、天津、上海等90个城市纳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区域,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建设。 在智慧城市这一先行概念的引导之下,“智慧园区"的理念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据易厂网研究中心报告显示,智慧园区是园区信息化基础上的2.0,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其体系结构与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的缩影,既反应了智慧城市的主要体系模式与发展特征,又具备了一定不同于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的独特性。 改革开放以来,园区逐渐成为地区招商引资、储备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园区正向着智慧化、创新化、科技化转变.利用各种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帮助园区实现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提升园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以园区为核心的产业聚合,为园区及园区企业打造经济与品牌双效益将成为应对新一代园区竞争的有力武器。因此,借鉴智慧园区建设成果,评估当前智慧园区优势,展望未来智慧园区建设方向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2、智慧园区发展现状 “智慧园区"是园区全面数字化基础之上建立的智能化园区管理和运营,标志着园区整体信息化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智慧园区的核心是以一种更高效集约的办法,通过软件、服务、物联网技术来提高办公

电力企业三年规划及2020年度计划

电力企业 三年规划及2020年度经营计划 一、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分析: 1、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价格机制改革是国家做出的重大调整决策部署。电网企业整体价格监管制度框架的建立标志着电力体制改革在“管住中间”这一环节迈出了坚实一步,有利于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总体进程。 2、放开发电计划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是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的必由之路,是电力行业管理手段由“计划”向“市场”转型的关键一步。 未来20年是我国经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提高,人均用电量超过1400千瓦时进入重工业发展阶段,加快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对电力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未来发展的定位和核心力 三年规划是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短期(1年)内企业也应有发展的计划目标。将三年规划目标中第一年的目标作为2020年重点经营

目标,同时也要增加上一些具体经营目标。下面来研讨2020年经营计划书: 2020年度经营计划书 一、2020年度经营目标 附注说明 : (1)公司目标总负责人:总经理;总执行人:营销中心 (2)安装渠道目标总负责人: (3)外部营销渠道目标主执行人: (4。 (5 【备注:对于回款率的设定需要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依据2020年现金流测算和各业务渠道历史回款周期来综合评定】

二、公司2020年度激励树状图 附注说明: 1、本次采取激励树状图总设定原则:正激励。 2、采取激励树状图围绕核心企业利润率,通过这种方式促使企业和员工达成个共识——企业的利益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去创造。 3、激励树状图中重点关注各团队激励比例和参与激励的范围,对团队内部的激励比例和发放细节则参照各团队内部激励政策执行。 三、公司2020年度安装渠道目标达成激励标准 目标额 渠道 电力维保目标额 目标 回款率 总激励标准 项目施工 目标额 目标 回款率 总激励标准 300万元 200万元 % 利润率×#% 100万元 % 利润率×#% 总经理 激励标准:利润率×% 激励标准:利润率×% 销售团队 一单一激励方式 技术施工团队 一单一激励方式 产品团队 激励标准:利润率×% 成本团队 激励标准:利润率×% 管理团队 销售副总 业务代表 业务代表 业务代表 业 务代表 销售团队内部激励政策参照《2020年公司营销政策》执行 厂区负责人 车间班组 厂区采购 成本统计 产品质检 1、2020年度产品团队和施工团队将采用“一单一考核”的方式进行激励,具体执行办法参照《2020年公司订单考核办法》执行 ; 2、技术施工团队内部的激励政策参照《2020年公司技术施工团队激励政策》 执行; 3、厂区管理团队内部的激励政策参照《2020年公司厂区团队 激励政策》执行 ; 产品质检 技术施工副总 电力施工 工程施工 财务经理 业务代表 业务代表 成本管理团队内部激励政策参照《2020年公司成本管理团队激励政策》执行 综合办经理 行政文员 行政后勤 综合部管理团队内部激励政策参照《2020年公司综合办团队激励政策》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