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学计划

三字经教学计划
三字经教学计划

【知识归纳】英语二年级单词科学记忆法

二年级英语单词科学记忆法 字母组合变化记忆法 英语单词中以某个单词为基础,加、减、换、调一个字母就成了另一个新单词。具体方法如下: 前面加字母 例如: is-his(他的) ear(耳朵)-near(近)/hear(听) read(读)-bread(面包) 后面加字母 例如: hear(听到)-heart(心脏) you(你)-your(你的) plane(飞机)-planet(行星) 中间加字母 例如: though(尽管)-through(通过) tree(树)-three(三) 减字母

例如: she(她)-he(他) close(关闭)-lose(丢失) start(开始)-star(星星) 换字母 例如: book(书)-look(看)/cook(做饭) cake(蛋糕)-lake(湖)/wake(醒来)/make(制作)/take(带走)调字母(改变字母顺序) 例如: blow(吹)-bowl(碗) sing(唱歌)-sign(签名) from(来自)-form(形成) 比较记忆法 这里介绍的是,相似而又不同的单词进行对比分析,弄清它们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以进行记忆的方法。例如: 改变一个元音的词就能变换出不同的词 ball(球),bell(铃声),bill(帐单) 改变一个辅音的词就能变换出不同的词 fight(打架),light(灯),might(可能),night(晚上),right(正确的)

音形相同而意义不同 light(光)和light(轻) 形相近 want(想要)→wait(等待),read(读)→ready(准备好的)。 意义相同 study/learn(学习),big/large/great(大的),look/see/watch(看)等;意义相反 big(大)→small(小),dear(昂贵)→cheap(便宜),hot(热)→cold(冷)等。 联想记忆法 使所要记忆的英语单词生动、形象和系统化,使新词和旧词之间建立一种荒诞夸张、稀奇古怪、难合情理的联系,令人终生难忘,从而达到以旧带新、快速记忆之目的。例如: 打球时联想到 ball(球),(play)basketball(打篮球),(play)football(踢足球),playground (操场)等; 吃饭时联想到 dining-room(餐厅),(have)breakfast(吃早餐),(have)lunch(吃午餐)等。 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可以积少成多,从而做到薄积而厚发。

一年级学校课程《三字经》

一年级学校课程《三字经》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0人。学生对古诗词吟诵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会小组合作学习。本学期着重激发孩子对《三字经》的喜爱,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二、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三.教学重难点 1、灵活开放的学习氛围,把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联系起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2、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文字。 四、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三字经》,感受其韵律美和节奏美。 2、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3、初步感知中国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4、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方法。 5、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五.教学内容: 诵读《三字经》 六.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时儿问答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丁梅霞 国学教学设计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教学内容

三字经礼仪篇第六课教学设计 开发区菱北中心小学丁梅霞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体会其语言的节奏韵律美,并且能熟读成诵。 2、学习故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明白孝敬父母和友爱兄长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3、学生能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 2、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你们想了解黄香和孔融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学三字经礼仪篇第六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17页。试着读读课文吧! 二、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 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其读音,并让学生指出易读错的字音。 3、师范读,同桌互读,男女比赛读。 4、师生齐读拍手读 三、学习故事,理解课文。 1、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好,接下来,老师有个故事送给大家,请看。(课件播放视频《黄香温席》) (1)、你喜欢故事中的黄香吗?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孝顺父母) (2)、在生活中你为你的父母做过些什么呢?

(3)、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的懂事、孝顺,〖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我们来了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意思吧? 【译文】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学习和做到的。(学生跟读) 2、在这篇课文中,除了黄香温席,还包含另一个故事,你知道是什么吗?那我们就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1)、你觉得孔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在生活中你是怎么尊敬和友爱你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3)、说得真好,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尊敬兄长(板书:尊敬兄长)〖启示〗同学们要知道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根据故事谁来说说“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句话的意思? 【译文】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学生带读) 3、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呢?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懂得谦让、礼貌和尊重他人,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板书:懂得谦让) 4、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出示课件引导选择。 四、背诵课文 1、你能把课文背诵下来吗?试试看。 2、老师说上一句,学生回下一句。 3、同桌拍手读、齐背。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这两个故事,懂得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具备的美德,同时我们还得学好文化知识,希望同学们像黄香、孔融一样做个德才兼备的好孩子。

三字经教学计划

《三字经》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经典诗文,堪称世界瑰宝。《三字经》是我国优秀的儿童启蒙读物,自宋代以来盛传不衰。《三字经》作为古代蒙学教材,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社会百科、内涵丰富而极具文学性、韵律性,是中国古代知识的教科书。利用它们进行识字的同时,学生可获得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修习其中良好的行为规范,无形中完成了美德熏陶,建立了汉语的节奏感的韵律感,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了传统文化的根基。 二、教学内容、思路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1.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校风。 2.通过诵读《三字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识字量、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文章——文化——文明的校园环境。 3.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吸取智慧,培养学生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通过诵读《三字经》,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 三、整体教学目标 1、通过国学学习,使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中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和端午节)。 2、通过国学学习,培养幼儿团结,孝顺,尊老爱幼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并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身体力行,贯彻实践。 3、通过国学学习,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蒙学文化(三字经和弟子规)。 4、通过国学学习,逐步的让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诚实、仁爱、智慧、勇敢的个性。

小学英单词快速记忆班-三字经 (2)

小学英语单词快速记忆 二、英语发音规则三字经(收获单词330个) 序号 英文三字经 字母组合 音标 代码 1 我家dad ,脾气bad ,让我sad 。 爸爸 坏 难过 a 闭音节 [?] 苹果/一 2 有只cat ,非常fat , 专吃rat 。 猫 胖 大老鼠 3 放下plate ,赶到gate ,已经late 。 碟子 大门 迟到 a 开音节 [ ei ] 4 清晨wake ,来到lake ,钓上snake 。 醒来 湖 蛇 5 撇下net ,鱼没get ,衣服wet 。 网 得到 湿 e 闭音节 [ e ] 大象/饿/额头 6 为捉pest ,从不rest ,本领best 。 害虫 休息 最棒 7 一只pig ,非常big ,把洞dig 。 猪 大 挖 i 闭音节 [ i ] 冰激凌/蜡烛/我 8 没给tip ,把我lip ,装上 zip 。 小费 嘴唇 拉链 9 一只kite ,颜色white ,被狗bite 。 风筝 白色 咬 i 开音节 [ai] 10 学会ride , 妈妈pride 。 骑(车,马)自豪,骄傲 11 清晨jog ,带上dog ,踩到frog 。 慢跑 狗 青蛙 o 闭音节 [ ? ] 橘子/饼 12 轻轻hop ,跳上top , 唱起pop 。 单腿跳 顶端 流行音乐 13 把眼close ,用我nose ,去闻rose 。 关上 鼻子 玫瑰花 o 开音节 [?u ] 14 喝着coke ,听着joke ,把腰broke 。 可乐 笑话 折断 15 举着gun ,瞄准sun ,不停run 。 枪 太阳 跑 u 闭音节 [? ] 雨伞/你/杯子 16 小小bug , 把我hug 。 臭虫,窃听器 拥抱 17 找个excuse ,借车use ,遭到refuse 。 借口 用 拒绝 use [ ju:z ] 用处 18 假装mute , 真是cute 。 哑巴,沉默的 可爱的,聪明伶俐的 19 开着car ,向着star ,路途far 。 ar [a:] 矮人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4篇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4篇 (1801字)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经典诵读,抓住孩子13岁之前的黄金般记忆年段,寓教于乐,每天只需5至10分钟,帮助孩子用最轻松、最快捷的方式背熟《《三字经》、《论语》、《增广贤文》等大量中华优秀的经典名篇,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实施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

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三、诵读内容 一至三年级《三字经》《小学生必备古诗80首》 四至六年级《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 四、具体实施 (一)经典诵读时间 1、每天早上利用晨读十分钟,随到随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利用课前的三分钟、睡前10分钟和每周国学课中落实。做到定内容,定任务,并鼓励学生临摹经典诗文,自由阅读喜欢的读物。

(二)诵读要求 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整体推进,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评比鼓励,以表扬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各班经典诵读力求做到: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 3.经典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

快速记忆百家姓

快速记忆百家姓——潜龙教育(2009-08-27 16:31:59) ——转自超强记忆黄玉强的博客:https://www.360docs.net/doc/5812717998.html,/ 个人心得,初次在黄玉强老师的博客看到这个记忆方法的时候感觉非常的新奇,自己之前都想的是用数字标签来记忆百家姓,看到这篇文章以后对“除法定位”这个方法非常的感兴趣,所以转过来,希望帮助到各位家中有宝宝正在记忆百家姓的朋友们,但是在编辑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小小的问题,黄老师的谐音非常的好,但是25个地点桩不太好记忆,如果大家觉得这个地点和你生活中经历的地点顺序较相近的话,那么就可以套用,但是还是要在记忆百家姓之前,先把这25个地点桩顺序记忆清楚;如果不相近的话,可以另外自己在生活的过程中,按顺序寻找25个地点作为地点桩即可。另外为了大家观看方便,我把谐音的一行用墨绿色标记了出来。 《百家姓》起源于宋朝,作者为宋朝钱塘(杭州市)一个书生。收入单姓408个,复姓30个,合计438个姓氏。后增补单姓520个,复姓76个,共有1034个姓氏,也称作为《千家姓》。百家姓自宋朝以来就是幼儿的启蒙读物,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几年新兴幼儿教育开始要求背诵《百家姓》、《三字经》等经典读物,它非常有助于开发记忆潜能的开发。 百家姓记忆方法 百家姓有400多个姓氏,千家姓有1000多个姓氏,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记住的,更不可能记住第几行第几个字是什么姓,某个姓在哪个位置。我们所编写的快速记忆百家姓采取了编码定列、谐音记忆、故事联想、除法定位的综合方法,内容生动,听过一遍就会记住,不容易忘记。具体方法是: a) 编码定位:学生根据所学的编码方法,对每一列第一个字进行编码,作为“记忆点”。 b) 谐音记忆:百家姓四个字一句,根据字的谐音重新组成四字成语,或每8个字编一段话。 c) 联想回忆:在背诵百家姓时,先回想“记忆点”,再根据谐音联想,然后背诵出准确姓氏。 d) 除法定位:问第几个字是什么姓?用任意数除以8,商+1=行数,余数是列数。如: 第9个是什么姓? 9÷8=1……1 即1+1=2;这个姓在第2行1列“冯” 第19个是什么姓?计算方法:19÷8=2……3;这个姓在第3行3列“尤” 第100个是什么姓?计算方法:100÷8=12……4;这个姓在第13行4列“尹” 除的结果是整数,没有余数时,商是本行最后一个姓。在计算时要对8的倍数比较敏感有助于除法快速运算,如16、24、32、48、56、72、80、88、96有较强的敏感度。当一个数位于倍数之左时,可采取倍数减1的快速算法。如第71个字是什么姓,要马上联想到72是8的9倍,71是第10行第一个姓。 问第几行几列是什么字时,要先根据编码定位法把记忆点回想起来,再把整句进行回想。如:第10行第1个字是什么姓?根据首位口诀“石头腾飞”知道第一个字为“滕”;这里要特别注意第1、4、5、8列,它是四字成语的开头和结尾。

小学语文走进国学《三字经》课堂教学实录

走进国学——《三字经》 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中国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和长河中,积淀着一篇篇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名传千古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大家熟悉的一篇国学经典《三字经》。 (出示课件) 二、初读感知 师:同学们都读过它,喜欢读三字经吗? 生:喜欢。 师: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吗? 生1:因为《三字经》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生2:因为它不仅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学告诉了我们许多历史知识。 生3:它还告诉了我们很多自然常识。 生4:它还告诉了我们很多古代人物故事和学习内容……. 师:那么把你最喜欢的一段内容找出来读一读好吗?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响亮。(生自由读) 师:好的,有不少同学想读给大家听一听,谁先来试一试。 师:指名朗读,并点评。 师小结:刚刚有好几位同学都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爱读的内容,发现同学们爱读的内容可真多。那么,同学们都从你喜欢的段落中了解了哪些做人道理、历史知识、人物故事、学习内容呢?在你的小组中和同学交流交流,好吗?(师巡视指导小组交流情况) 三、读悟结合, 师:交流完了坐好,从同学们刚才的交流中,从你们举起的一双双的小手中,老师发现你们学得很认真、很积极,下面请把你们喜欢的内容和曾经知道的有关知识、自己的感受向我们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喜欢《三字经》的前面一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生2:我想给它补充。(我们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师:这是三字经的开头部分,很多同学喜欢它,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三字经快速记忆法经典

穿衣服的人织出更漂亮的衣服 2,性本善, 大耳朵的人性格本来善良,但耳朵被人扯大就变凶恶了。 3,性相近, 住在山上的人性格相近,都比较淳朴,所以山上比较和平。4,习相远, 寺院里,练武的都住在西厢的院子里。 5,苟不教, 跳舞的小朋友一声喊,狗就不叫了,然后她继续跳舞了。 6,性乃迁, 柳树下,醒来发现钱丢了, 7,教之道, 下棋的要老师教之有道才能有长足的进步。 8,贵以专, 发财了,我要盖最贵的一幢房子。 9,昔孟母, 不喝酒,昔日孟母教导孟子的要求之一 10,择邻处, 那件高衣领的衣服被贼领取走了。 11,子不学, 姨姨的儿子不学习。 12,断机杼, 婴儿没啥玩的,扯断几株小树苗做武器。 13,窦燕山, 关于雨伞的图片都要删掉 14,有义方, 这串钥匙,有一房间打不开 15,教五子, 鹦鹉在看别人教五子棋,它也学会了几招 16,名俱扬, 窑炉以前是名猪养殖场 17,养不教, 仪器室里有洋布烧焦的味道 18,父之过, 丢失腰包,是父之过错 19,教不严, 药酒)被乱喝了,顽童教育不严不行 20,师之惰, 恶灵来了,狮子躲起来了 21,子不学, 鳄鱼肉吃了能给儿子补血吗? 22,非所宜, 鹅鹅们穿着能飞的蓑衣,终于能和天鹅们一起在天空中翱翔了。

光用耳塞听流行歌曲,幼儿不学英语 24,老何为, 快饿死了,为何老人要受虐待 25,玉不琢, 拉二胡的,是块玉石还不曾琢,有培养价值 26,不成器, 二流子一点都不成器,不求上进 27,人不学, 戴耳机的人不学习 28,不知义, 恶霸不织衣服 29,为人子, 爱酒小猫为人子不知道孝顺老猫,光知道自己喝酒 30,方少时, 三菱车在放哨时偷偷的溜过了哨岗 31,亲师友, 山药寝室有一堆 32,习礼仪, 流氓摇着扇儿学习礼仪 33,香九龄, 闪闪发光的衣服,小舅拎着送女朋友的 34,能温席, 绅士能拍吻戏,特别专业 35,孝于亲, 山屋后的池塘小鱼清水游 36,所当执, 山路今天所长当值,严查逃犯 37,融四岁, 山鸡哥在孔融四岁的时候就认识了,他们一起在山上抓山鸡38,能让梨, 拄着伞把当拐杖的老人看到能让梨的小朋友很高兴 39,弟于长, 把散酒送给地狱长官,请求照顾祖先 40,宜先知, 司令怀疑先知在搞鬼,在帮助喜羊羊 41,首孝悌, 司仪新收的小弟很厉害 42,次见闻, 柿儿收藏要注意,此间温度太高,要收进冷藏室 43,知某数, 听说石山上有一本智谋书,找到的人可以谋夺天下 44,识某文, 石狮认识盲文——

《三字经》教学计划94938

校本课程《育心经典》教学计划科目:《校本》年级:一年级 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经典诗文,堪称世界瑰宝。 《三字经》作为古代蒙学教材,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社会百科、内涵丰富而极具文学性、韵律性,是中国古代知识的教科书。利用它们进行识字的同时,学生可获得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修习其中良好的行为规范,无形中完成了美德熏陶,建立了汉语的节奏感的韵律感,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了传统文化的根基。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校风。 2. 通过诵读《三字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识字量、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文章——文化——文明的校园环境。 3. 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吸取智慧,培养学生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 通过诵读《三字经》,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

教学理念 1. 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2.情境化。即用优美的古典音乐,富有情趣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喜闻乐见的表演活动,从而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情境与韵律中,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 3. 故事化。即用经典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 4. 生活化。即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在生活化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批判性学习。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观点了解古训要求人们做什么,如果是不符合现代道德文化要求的内容,我们就引导学生去批判,培养他们不迷信书本,不拘泥古训条文,弘扬人文个性,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5.课程化。就是要求教师们重视《三字经》的诵读教学,要保证诵读时间、诵读效果,切实诵读目标。

国学课教案《三字经》

国学课教案《三字经》 诵读经典之——《三字经》 1、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保存人类的记忆最好的方法

征集工作背景保存人类的记忆最好的方法,是保存好人类生活中产生的各类档案以及和档案相关的资料。 我县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如果今天我们想知道我们的先人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是怎样生活的,哪些经验应该继承和发扬,哪些教训应该汲取,就要通过查阅文字记载来了解。了解过去是为了做好现在的工作和更好地规划未来。 假如我县从开始有人类活动到现在所有的档案资料都齐全完整地保存下来,那将是一笔多大物质财富。 非常遗憾,真实的情况是我县档案馆保存的公元1949年以前的档案资料只有不足200卷和几部明清县志,其它绝大多数都被历史淹殁了。究其原因一是战乱,二是自然损坏,但规根结底还是当时的有关组织机构和部门自身不善于收集和妥善保管。也就是说不重视档案和档案工作。没有把档案和档案工作与其它物质财富放在同等地位。更没有把收存的档案当做一笔珍贵财富来保存并加以利用。 要想了解我县1949年以前的历史,一是到档案馆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但是翻遍25史,也只有几百十条,明清两朝也只有几部州县志书,民国时期的档案应该有一些,但数量也不会很多,如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档案全部存在国家中央档案馆,平北抗日纪念馆收集一些,县档案馆只有敌伪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一百多卷。二是到县博物馆去了解,县博物馆有上万件文物,基本反应了我县五千年来人类的活动状况。但绝大多数是实物,缺少比较

丰富的文字记录。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档案和档案工作,在政权建立的同时,县委就有档案科,后来成立档案馆,档案局。60年来,经过几代广大档案工作者默默无闻的辛勤劳动,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县档案馆现在积累并保存有档案6个门类,近7万卷,相关资料1.7万件。我县党政机关的政务活动档案基本齐全完整。这些档案、资料非常珍贵,是一笔具大的物质财富,它的作用日益突显,为我县社会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但是,我们档案部门也清醒地看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档案的需求越来越高,审视现存馆藏档案就会发现,虽然数量可观,其内部结构还不尽合理,具体表现是,官方组织机构文件及其相关资料多,与我们普通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档案资料少,官方文件占总馆藏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与我们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档案资料只有房地照、婚姻登记、招工表等。其原因是档案馆收集何种档案,国家有严格规定,随着社会发展进行不断调整收集范围,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按照当时收集档案的范围,就基本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调整范围基本不大。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建立了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产生档案的组织机构、各种非公有制企业如雨后春笋,随之而来的是也产生了大量的档案。各个部门都在改革,都在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档案部门也不例外,及时调整收集范围,特别是注重民生档案的收集,注重和老百姓

一年级国学《三字经》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教学计划 汉阴县城关镇小学龙翠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三字经》是我国优秀的儿童启蒙读物,自宋代以来盛传不衰。《三字经》作为古代蒙学教材,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社会百科、内涵丰富而极具文学性、韵律性,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利用它们进行识字的同时,学生可获得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修习其中良好的行为规范,无形中完成了美德熏陶,建立了汉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了传统文化的根基。 (二)教材内容 《三字经》虽只有千余字,却言简意丰,包含了传统社会自然、人文、社会、历史、人生哲理等诸多内容。本教材中共分为教育礼仪、名物常识、文化典籍、历史朝代、劝学勉励五个板块。 第一,从“人之初”至“宜先知”为第一板块,主要内容为教育礼仪,介绍了传统社会一些通行的教育理念以及待人接物的礼仪规范。 第二,从“首孝悌”至“人所同”为第二板块,主要介绍名物常识,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些事物的名称、特征、规律,以及主要社会关系和伦理关系。 第三,从“凡训蒙”至“及老庄”为第三板块,主要介绍文化典籍,涉及一些重要的儒家经典文献及主要内容,并指出读经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从“经子通”至“夕于斯”为第四板块,主要介绍历史朝代,记载了自上古传说以来的朝代谱系和历史更迭。 第五,从“昔仲尼”至“宜勉力”为第五板块,主要讲劝学勉励之事,讲述了历史上所流传的关于勤勉好学的佳话,意在勉励儿童以他们为榜样,克服困难,志于学业。

最实用的中药三百味《三字经》说功效,易读易记

最实用的中药三百味《三字经》说功 效,易读易记 解表类 麻黄温汗喘行能利水表证平 嫩桂枝温通经调营卫解肌成 紫苏叶散风寒紫苏梗安胎全 全生姜止呕良生姜皮利水尝 夏季凉香薷防治暑病此首当 感风寒用荆防芥穗炭止血良 川羌活祛风寒止痹痛善上肢 白芷辛阳明痛厥阴痛用藁本 苍耳子通鼻窍疗鼻渊辛夷花 薄荷凉利咽目能透疹肝气疏 牛蒡子消咽肿能滑肠能透疹 蝉脱衣止痉风透风疹翳能明

风热证桑叶行清肝目菊花通蔓荆子散风热利头目不可缺升阳药柴升葛柴退热升清解均透疹葛生津葛根花脾酒醒木贼草合香附水煎洗疣能除 生石膏四大症与知母并滋阴天花粉能生津能消肿能排脓淡竹叶除烦渴配伍用除热淋山栀子三焦经心肺胃多功能

生泻火炭止血合豆豉除烦热夏枯草清肝火降血压散郁结密蒙花青葙子谷精草皆退翳芩连柏除湿热归三焦各有说炭黄芩于止血炒制品安胎多川黄连清心火盐黄柏下焦热龙胆草泻肝火利湿热且下泻犀角粉血热行热昏迷能清心生地黄血热凉生津液亦润肠苦玄参解热毒水泡服咽痛除赤芍药牡丹皮凉血热散血淤解热毒双花翘消痈结连翘高蒲公英紫地丁解热毒一并行大青叶板兰根青黛末凉血肿牛黄药属寒凉开窍时此首当

鱼腥草疗肺痈解热毒排恶脓利咽喉山豆根痢要药白头翁鸦胆子治鸡眼敷患处疣可痊败酱草治肠痈捣烂敷疮疥平蛇舌草利湿热治肝炎抗癌多白藓皮蛇床子除湿热止痒奇漏芦片治乳痈合山甲乳汁通胡黄连银柴胡地骨皮虚热除退虚热有青蒿配鳖甲效更高

川大黄味苦寒生泻下宜短煎酒川军淤血症炭锦纹止血用元明粉咸软坚合蒜敷阑尾痊番泻叶水泡服治便秘功能殊火麻仁润燥肠津血枯本品尝郁李仁润肠强利水肿效相当峻下药遂戟芫俱有毒醋制减逐水饮力猛然不宜水入丸散牵牛子黑白丑去积虫蓄水流

三字经教学计划

三字经教学计划 通过国学学习,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教学计划,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一、整体教学目标 1、通过国学学习,使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中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和端午节)。 2、通过国学学习,培养幼儿团结,孝顺,尊老爱幼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并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身体力行,贯彻实践。 3、通过国学学习,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蒙学文化(三字经和弟子规)。 4、通过国学学习,逐步的让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诚实、仁爱、智慧、勇敢的个性。 5、通过国学学习,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具体教学活动和计划 第一课:认识《三字经》 学习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具体活动安排: 一、介绍《三字经》,小百科的来历。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教” 三、科学小实验《性相近,习相远》 四、讨论好环境的作用及营造 五、怎么样做才是专心《弈秋教徒》 第二课:学习好榜样 学习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具体活动安排: 一、情景讲述《犯了错误怎么办?》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学” 三、故事讲述《孟母断机杼》的故事 四、常礼举要演习----学会大声回应别人的呼唤

五、燕山五子的启示(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存善心,做好事) 第三课:珍惜时间 学习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具体活动安排: 一、珍惜现在的幸福(古今的读书故事)《伤仲永的故事》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养” 三、司马光警枕的故事 四、常礼举要演习----学会接受别人的批评 五、分辨严格要求与严厉要求的不同 第四课:要勇于面对压力和困难 学习内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具体活动安排: 一、学习目的大讨论(适应社会、促进发展)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器” 三、王羲之练字的故事 四、常礼举要演习----学会课堂礼仪举手发言和起立回答问题(声音) 五、故事《两个娃娃》 第五课:感恩的心 学习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具体活动安排: 一、猜谜语学“孝”知道造字法会意字。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孝” 三、黄香温席的故事,现代怎么来孝亲。 四、常礼举要演习----同学之间如何打招呼(鞠躬或者拱手) 五、《孔融让梨》学团结,俩人三足游戏。 第六课:数字的演变 学习内容: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具体活动安排: 一、结绳记事的故事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文”与字 三、文化故事“四而酒店”的故事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诵读教案 诵读经典之——《三字经》 1、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

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速读记忆法有待在学生中普及.pdf

速读记忆法有待在学生中普及 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英国学者培根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可见读书在对人的形象、品格的形成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然而一项最新调查显 示,书籍已日渐丧失了读者,我国国民 识字者的阅读率正在下降,2003年国民 识字者对图书的总体阅读率为51.7%, 比1998年下降了8.7个百分点;杂志阅 读率为46.4%,而在1998年,国民对杂 志的阅读率达到57%。 读书无趣自有缘由是什么原因导致 国民对读书的兴趣逐年下降?中国出版 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余敏在近期“首届中 国出版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说:“生 活节奏紧张,生存压力逐渐加大,没有 时间阅读是阅读率下降的最重要原因。” 余敏的分析一语中的。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人们的阅读障碍,弱化了人们的读书能力。 阅读障碍令人担忧读书使人成才,大凡有成就者多是博览群书,一代伟人毛泽东最为典 范。毛泽东自幼好读书。八岁时便读了《三字经》、《千家诗》等启蒙读物。在读私塾期间就 阅读了“四书”、“五经”、《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1912年考入省立第一中学,又读了《御批历代通览辑览》共116卷,读了卢梭的《民约论》,达尔文的《物种的起源》等大量 的中外名著。学生时代的大量阅读,培养了他“极有价值”的自学能力,毛泽东能成为一代伟人,和他“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有着必然的联系。毛泽 东日理万机不忘读书,在信息时代的人们更没有理由不读书。 然而现实状况不令人乐观,以学生为例,有调查表明,我国有七成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 没有读过一本文学名作,八成以上的大学生没有读过四大名著。阅读的匮乏、视野的狭小、想象力的干涸,使学生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一写“最难忘的事”,几乎都是师长对自己的教诲;一写“逆境中成长”,半数以上的家庭就会遭受了离异和死亡。阅读能力低下,不仅仅 影响了语言素质,还影响着其他学科的成绩。在中考和高考中,许多学生就是由于阅读速度慢、阅读量少而影响了他们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无法将正常水平发挥出来。 速读记忆应运而生阅读能力的下降,其实并不仅限于中国,也不仅限于学生,据统计, 11岁的英国学童只有60%能达到应有的读写能力。55%的日本中学生视读书为畏途。学生 阅读能力出现障碍,是各国教育工作面对的一项共同挑战。为了增强国民素质,许多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强阅读教育,特别是加强对阅读方法的研究。于是速读记忆法应运而生。 速读记忆法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随后在许多国家得到普及。在德国,速读培训网络覆盖全国。在日本,新闻界人士、科学家、医师等都进行速读学习,全社会工作效率倍增。 目前,我国一些有识之士,也纷纷在民间倾力推广快速阅读技术。北京美好前程教育科学研究院引进美国最新的速读教育理念和技术,结合中文特点和中国国情,开发出乔治速读记忆课程。记者不久前在北京的一所中学几次感受了乔治速读记忆课程,它的原理是充分

《三字经》教学计划教研活动

《三字经》教学计划教研活动 《三字经》教学计划教研活动 【核心提示】《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4人,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对古诗词吟诵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会小组合作学习。本学期着重激发孩子对《三字经》的喜爱,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二、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着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

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三.教学重难点 1、灵活开放的学习氛围,把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联系起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2、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文字。 四、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三字经》,感受其韵律美和节奏美。 2、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3、初步感知中国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4、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方法。 5、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五.教学内容: 诵读《三字经》 六.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时儿问答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国学三字经教学教案

国学《三字经》教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及教材简析 以传统国学幼学教材《三字经》为教学内容。 《三字经》全文1128字,它言简意赅,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讲述历史,介绍知识,鼓励学习,它采用三言韵语,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通俗易懂,有“袖里通鉴纲目”之称。 二、教学目标 1.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基本的人文常识、历史知识、 人物典范。 2.通过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高尚的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三、教学重点 《三字经》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意蕴,反复诵读,了解文史常识,学习人物典范,并在生活学习中以古代典范人物为榜样指导自己的行动。 四、具体措施 认真备课上课,不应付,不走过场,把国学教学落到实处。 在读原文的基础上,引入历史故事,联系当今社会生活。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本课程上成一门学生喜欢上、积极学的课程。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积累。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对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学习中以之指导自己的行动。 五、课时安排 1、人之初——习礼仪2课时 2、香九龄——应乎中2课时 3、曰水火——人所同2课时 4、凡训蒙——迁夏社2课时 5、汤伐夏——与高齐2课时 6、迨至隋——若亲目2课时 7、口而诵——勉而致2课时

8、犬守夜——宜勉力(+小测验)2课时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3、理解三字经前八句的内容。 4、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 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了解典故:孟母三迁、燕山教子。 背诵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 授课基本内容 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本课时授课内容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3、详细讲解课程内容,贯穿与内容相符的小故事,提高可听性,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拓展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288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他在南宋作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