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

中药药理
中药药理

第五章解表药

1、麻黄发汗特点及机理?

有效成分:挥发油、麻黄碱。

作用机理

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汗

腺分泌↑

兴奋汗腺α受体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条件:温覆、温热条件、配伍

2、麻黄平喘机理?

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2,3,5,6-四甲基吡

嗪、L-α-萜品烯醇。

机理:

(1)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提高细胞内cAMP,从而松弛平滑肌。

(2)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收缩血

管,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黏膜水肿。(3)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稍和肾上腺髓质释放神经递质

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间接平喘。

(4)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作用特点:缓慢、温和、持久。

3、麻黄利尿机理?

有效成份:D-伪麻黄碱

机理:

(1)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尿量增加。

(2)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

收。

4、桂枝降温机理是什么?

扩张皮肤血管,使机体散热增加以及促进发汗的结果。

5、柴胡保肝利胆机理?

保肝机理:皂苷对生物膜的直接保护作用。皂苷可使血浆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促进肝细胞DNA合成,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

利胆机理:胆汁排出量↑,胆汁中胆酸、胆色素、胆固醇浓

度↓。

6、葛根抗冠心病、降压机理是什么?

抗冠心病机理:葛根素具有β-受体阻断作用,能明显扩张冠脉血管,降低冠脉阻力,改善心脏缺血区的血流和改善缺血再灌流引起的心功能损害。

降压机理:β-受体阻断作用;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影响浆儿茶酚胺代谢;改善血管的顺应性。

7、葛根抗心律失常机理?

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对钾,钠,钙离子的通透性,进而降低心肌兴奋性,自律性及传导性,也与β-受体阻断作用有关。

第六章清热药

1、你对清热药相当抗生素之说有何看法?清热药与抗生素抗菌作用比较

抗菌强度,耐药,综合作用

关于清热药的抗感染作用与抗生素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两者都具有抗菌作用;抗生素抗菌强度强,易产生耐药性;清热药是一种综合作用的效果,不易产生耐药性。

2、黄芩对心血管系统有何作用?

黄酮类成分

1、降压

扩张血管,降低平滑肌细胞内钙超载

2、降血脂

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

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

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3、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

3、黄芩抗炎机理是什么?

有效成分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

汉黄芩苷等。

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

抑制组胺释放。

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从而抑制前列腺素E 和白三烯的生成。

4、黄连为什么可以抗心律失常?

小檗碱可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从而抑制异位节律,其原理可能与影响钠、钙转运有关。

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均抑制心肌,而小檗碱具有正性肌力作用(正性肌力作用是通过阻止钾外流,促进钙内流的作用实现的)和负性频率作用,对伴有心衰的心律失常者更有利。

5、为什么称金银花为“阳疮要药”?(1)抗病原微生物,对抗药金葡菌有效,与青霉素合用抗菌作用增强。

(2)缓解炎症。

(3)促进免疫。

(4)减毒作用。

第七章泻下药

1、大黄泻下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致泻的主要成份——结合型蒽苷(番泻苷A) 泻下机理:

①大黄口服后,结合型蒽苷大部分未经小肠吸收而抵达大肠,被肠道细菌酶(β-葡萄

糖苷酶)水解,还原成泻下作用较强的大黄酸蒽酮,进一步氧化成番泻苷元。

②大黄酸蒽酮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受体,加快肠蠕动。

③大黄可抑制肠细胞膜上的Na+-K+-ATP酶,阻碍Na+的转运,使肠内渗透压升高,保留大量水分,肠内容物容积增大,机械性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快而排便。

④部分蒽苷自小肠吸收后,经肝转化为苷元,刺激盆腔神经丛,增加肠蠕动致泻。结合型蒽苷中的葡萄糖能保护苷元,使其在胃肠不被水解破坏,因而结合型蒽苷才能发挥致泻作用。

黄生用导泻,久煎则止泻

2、大黄止血机理是什么?

止血作用:缩短出血时间、作用确切、见效快。

α-儿茶素、没食子酸。

机理: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增加血小

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

收缩损伤局部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3、试述大黄治疗氮质血症的机理。减少肠道对氨基氮的吸收;使血

中必需氨基酸浓度升高,使蛋白质合成增加;抑

制体内蛋白的分解,以减少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

含量,并促进尿素和肌酐的排泄;抑制肾代偿性

肥大。

第八章祛风湿药

试述秦艽的主要药理作用。

抗炎

减少炎症渗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消除关节肿胀,其作用类似可的松。

效成分:秦艽碱甲。

作用环节:兴奋下丘脑、垂体,促进ACTH 分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

镇静、镇痛、解热:秦艽碱甲

镇静:本身无催眠作用,但可协同戊巴比妥钠的

催眠作用。

镇痛:与延胡索、草乌产生协同作用,痛阈↑

退热→体温↓

抗过敏:秦艽碱甲

①抑制组胺引起的豚鼠哮喘、抽搐。

②抑制组胺引起的休克。

③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秦艽碱甲具有减慢心率和降压的作用,这可能是其直接抑制心脏的结果。

其他作用

升高血糖;利尿;

第九章芳香化湿药

1、厚朴对胃肠活动有哪些影响?

对胃肠功能影响

祛风健胃与所含挥发油有关。

1.调节胃肠运动

增强胃肠运动、促进胃肠内容物的排空(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

2.促进消化液分泌

3.抗溃疡

增强胃粘膜保护作用,抑制胃酸

2、苍术抗胃溃疡机理。

增强胃粘膜保护作用,抑制胃酸

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1、泽泻如何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泽泻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与其降血脂的

作用有关,泽泻醇A能够升高HDL,可与动

脉壁上的胆固醇结合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HDL-Ch),促进胆固醇从动脉壁清除,抗动脉粥样硬化。

2、茵陈保肝利胆机理。

保肝作用

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黄酮;茵

陈色原酮

机理:

诱导肝药酶;增强肝脏解毒功能;保护肝细胞膜

完整性,促进肝细胞再生。

抑制β-葡萄糖醛酸(在肝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能

与带有羧基和羟基、胺基的药物或代谢物结合,

形成酯醚或酰胺等化合物,极性高、水溶性大,

易自肾脏排出。)

利胆作用

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色原酮、

茵陈炔酮、氯原酸、咖啡酸、对羟基苯乙酮。机理:扩张胆管、收缩胆囊,促进胆汁分泌和排

泄。

特点:强、维持2小时、有量效关系;

第十一章温里药

(1)试述附子炮制的现代药理学意义。

附子为毒性较做大的中药,其毒性主要同乌头碱类生物碱类引起。附子经过炮制,乌头碱类生碱含量大大降低,毒性也明显示降低。

(2)附子回阳救逆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主要与其强心,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增强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抗寒冷有关。

(3)附子对心血管系统有哪些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①强心

离体心脏、在体心脏及衰竭心脏具有强心作用。

收缩力、心率、心输出量、心肌耗氧量增加。

效成分:去甲乌药碱-β受体部分激动剂

②抗心律失常

对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明显,加快心率

和房室传导;

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

③扩张血管

冠状血管、脑血管、下肢血管扩张,血管阻力降低,血流量增加。

④对血压的影响

降压去甲乌药碱。

升压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

⑤抗心肌缺血

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

⑥抗休克

对多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延长休克动物的存活时间、提高存活百分

(4)干姜对消化系统有哪些作用?

对消化系统作用

挥发油: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胃粘膜;使肠张力增加、蠕动加快;辛辣成分:使肠平滑肌松弛、蠕动减少。

①抗胃溃疡及胃液分泌

②对肠管运动的作用

③抗腹泻及抗炎

④止呕

第十二章理气药

1、试述枳实(枳壳)对胃肠平滑肌、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双向调节作用:

①兴奋胃肠平滑肌

清醒动物

犬(枳实枳壳煎液灌胃)─胃肠平滑肌收缩节律加强

正常人(口服枳壳煎液)─肠鸣音加强

②抑制胃肠平滑肌离体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收缩减弱

对子宫的作用

机体状态、种属差异

家兔:离体在体子宫、已孕、未孕子宫——兴奋

小鼠:离体已孕、未孕子宫抑制

2、枳实对心血管系统有哪些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1)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心输出量增加。

(2)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对羟福林可兴奋α受体,N-甲基酪胺可促进NA释放,间接兴奋α、β受体。

β-1受体兴奋强心、心输出量增加。

α受体兴奋,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以上两个方面是枳实抗休克的药理学基础。

3、青皮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如何?

对消化系统作用

①舒张胃肠平滑肌

作用强于陈皮、枳实。

对抗毛果芸香碱、氯化钡、组胺所致肠痉挛。通过兴奋α受体实现。

②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挥发油

对胃肠道温和的刺激作用,提高唾液淀

粉酶的活性

③抗溃疡

抑制溃疡的发生,抑制病理性胃酸分泌

过多。

利胆

甲基橙皮苷:增加胆汁及胆汁内固体物

的排泄。

桔皮油:溶解胆固醇结石。第十三章消食药

1.山楂降血脂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用表现血清总胆固醇降低;低密

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下降,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中沉积。

作用机理主要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

成产生作用。

有效成份熊果酸

2.山楂对心血管系统有哪些作用

①抗心绞痛

可使冠脉流量增加,能缩小梗死范围、减轻ST段改变。

有效成分为黄酮类成分。

机理为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缺血、缺氧有保护作用。

②强心山楂提取物对在体、离体蟾蜍心脏均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且持续时间长。

③降压降压机理:扩张血管。

第十四章止血药

1、止血药的止血途径有哪些?

收缩局部血管

促进血液凝固、缩短凝血时间

促进血小板聚集

抗纤维蛋白溶解

2、中医认为三七“止血而不留瘀”的药理学依据何在?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止血、活血、补血

①止血可缩短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成分三七氨酸。

┌收缩血管

机理┤

└促进血小板脱颗粒

②活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成分人参三醇皂苷Rg1。

机理使血小板内cAMP增加,减少血栓烷A2 的生成。

③补血:提高外周红细胞、白细胞数量。

3、三七对心血管系统有何作用?

三七总皂苷( PNS )

①抗冠心病作用

增加冠脉流量、提高心肌血氧供应、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调整心肌缺血缺氧状

态。

②对心肌缺血的影响

抗脂质过氧化。阻断Ca2+内流,减少“钙超负荷”诱发的心肌损害

③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

三七皂苷阻断Ca2+内流

④抗心律失常作用

负性频率、负性自律性、负性传导的作用。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而阻

断早搏的冲动传导,消除折返而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

第十五章活血化瘀药

1、活血化瘀药如何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

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

活血化瘀药及其复方一般能改善血瘀患者血液的浓、粘、凝、聚状态,其中以养血活血、活血祛瘀类作用更为明显

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减少血小板的粘着和聚集┐

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 抑制血小板聚集

促进已聚集的血小板解聚┘

增加纤溶酶活性

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2、川芎治疗冠心病的药理学基础是什么?

对心脏和冠状血管的作用

能明显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对血管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可明显降低冠脉阻力,可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川芎嗪、阿魏

3、丹参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有哪些?丹参酮,丹参酸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①抗心肌缺血:清除氧自由基。

②强心和扩血管:加强心缩力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适合于心肌梗死的抢救。

丹参酮ⅡA、丹参素可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促进侧枝循环。其扩张血管作用与阻滞钙离子内流有关。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改善微循环:可使血流加快,流态趋向正常,毛细血管网开放数增加。

改善血流变学:有效成份为丹参酮ⅡA和丹参素,可使血流变学指标均得到改善:抑制了血小板内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从而使CAMP的含量增加,减少TXA2的合成与释放。

血栓形成:

参素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液凝固。

①提高纤溶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②丹参素可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从而抑制TXA2的合成。

调节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清除坏死心肌,使巨噬细胞活跃。使骨折局部淤血减轻、血液循环改善,愈合时间缩短。

保肝:

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坏死及炎症反应,使肝细胞肿胀消退,并能改善肝微循环,改善肝脏血流,抑制肝内纤维增生。

抗菌:

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对体外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

4、丹参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改善微循环:可使血流加快,流态趋向正常,毛细血管网开放数增加。

善血流变学:有效成份为丹参酮ⅡA和丹

参素,可使血流变学指标均得到改善:抑制了血小板内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从而使CAMP的含量增加,减少TXA2的合成与释

抗血栓形成:

丹参素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液凝固。

①提高纤溶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②丹参素可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从而抑制TXA2的合成。

5、延胡索止痛作用特点。

镇痛强度延胡索乙素>延胡索丑素>延胡索甲素>延胡索>阿斯匹林。

药后半小时起效,作用持续约2小时。

对钝痛作用强于锐痛。

无成瘾性。

无明显呼吸抑制镇痛强度延胡索乙素>延胡索丑素>延胡

索甲素>延胡索>阿斯匹林。

药后半小时起效,作用持续约2小时。

对钝痛作用强于锐痛。

无成瘾性。

无明显呼吸抑制

第十六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是什么?

祛痰作用皂苷类成分(桔梗、前胡、皂荚、天南星):刺激胃粘膜或咽喉粘膜,反射性的引起轻度恶心,促使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增加,稀释痰液。

镇咳作用

作用机理:

半夏、苦杏仁、杏仁:抑制呼吸中枢,

与可待因相似。

紫菀:作用于外周,为末梢性镇咳药。

平喘作用

浙贝母、杏仁、款冬花。

浙贝母碱(浙贝母):支气管松弛作

用。

款冬花提取物:对抗组胺引起的支气

管痉挛。

其他作用

抑制胃液分泌及抗溃疡作用:桔梗粗

皂苷。

抗炎作用:桔梗、前胡。

镇静、镇痛作用:桔梗、浙贝母、天

南星。

降血糖、血脂作用:桔梗。

兴奋子宫作用:浙贝母、川贝母。

抗肿瘤作用:苦杏仁。

2、简述桔梗的祛痰机理。

桔梗皂苷

口服时→皂苷反射性刺激咽喉粘膜→支气管粘膜分泌↑→痰粘液稀释易排出。第十七章安神药

1、酸枣仁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①镇静、催眠作用

使动物安静、自主活动减少、与多种催眠药有协同作用

有效成分:酸枣仁皂苷、黄酮类

②抗惊厥作用

对抗戊四氮、士的宁所致的小鼠惊厥,降低死亡率。

③镇痛、降温作用

2、酸枣仁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如何?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酸枣仁皂苷

①抗心律失常作用

机理:对心脏的直接作用。

②改善心肌缺血、提高耐缺氧能力。

③降血压作用

直接作用于外周平滑肌、扩张血管。

④降血脂作用

促进脂蛋白循环、利于胆固醇从血管壁

的清除。

3、酸枣仁对免疫功能有哪些影响?

提高细胞和体液免疫。激活造血功能、增强吞噬细胞活性、激活淋巴细胞。

酸枣仁多糖

第十八章平肝息风药

1、简述天麻降压作用的药理学依据

降压

天麻注射液→iv大鼠、家兔、犬→Bp↓

外周阻力下降,持续1-15h

腹腔注射降压持续时间超过3h

总外周阻力降低,血压迅速下降

2、简述天麻镇静、抗惊厥作用机理

镇静、抗惊厥作用:

镇静作用

天麻素:对抗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减少小鼠的自

发活动、延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机理:

a.影响脑内CA含量:

多巴胺(DA)含量↓、去甲肾上腺素↓;

b.天麻素分解→天麻苷元与脑内苯二氮卓受体结合

→增强γ-GABA与其受体结合→中枢抑制②抗惊厥作用

对抗戊四氮所致惊厥、延长潜伏期、

降低死亡率、提高半数致死量、提高小

鼠对惊厥阈电压的耐受量

抑制实验性癫痫

第十九章开窍药

试述麝香的主要药理作用。

1、对CNS的作用

小剂量:兴奋作用,与士的宁的中枢兴奋

作用有协同作用,小鼠死亡率↑。

麝香酮大剂量:镇静作用,使小鼠活动↓。中毒剂量:小鼠四肢伏倒、震颤、呼吸

抑制而死亡。

增强中枢耐缺氧能力,延长脑电波的存在时间。

说明药物直接作用于中枢,此作用是麝香开窍功效的药理学基础之一。

2、对CVS作用

(1)抗心绞痛,可扩张冠脉,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

(2)强心:使心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多。

(3)降压:扩张外周血管。

(4)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作用。3、抗炎作用

对炎症早期及后期的病理变化均有抑制作用。在炎症的早期通过抑制毛细血管的通

透性、白细胞游走,从而减轻炎症渗出和

水肿。在炎症的后期能明显抑制肉芽组织

增生。

其抗炎有效成份为多肽。

机理与其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

简述开窍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镇静:

安宫牛黄丸、石菖蒲具有减少小鼠自主活动、延长巴比妥类睡眠时间、对抗苯丙胺CNS兴奋作用、延缓戊四氮致惊厥的作用,从而表现“镇静”作用。

2、麝香成分“麝香酮”有时表现兴奋作用:

a、与士的宁表现协同作用;

b 、缩短戊巴比妥钠→大鼠睡眠时间。3、提高中枢耐缺氧能力:

第二十章补虚药

阐述人参“大补元气,补益脾肺,安神益智”功效的药理学基础。

提高免疫

大补元气?增强心功能、增强骨髓造血

?增加蛋白质合成

补脾益肺

?调节内分泌

?对胃肠道作用

?双向调节CNS

安神益智

?延缓衰老

?益智作用

芪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增强免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可诱生干扰素,提高NK细胞的活性,并能增强吞噬功能。有效成份为多糖和皂苷。(2)特异性免疫

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

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述当归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增强免疫作用

强非特异性免疫,诱生细胞因子,诱生干扰素

强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述当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对CVS影响

(1)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当归有改善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能显著减轻冠脉阻塞时的心肌梗死范围,对抗心肌缺血。

(2)扩张外周血管,使血流量增加改善微循环,这与兴奋胆碱受体和组胺受体有关。藁本内酯能对抗TXA2引起的血管收缩。(3)抗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减慢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延长平台期,抑制异位节律点及提高致颤阈等多方面作用的

结果。

何理解甘草的解毒作用?

解毒作用

抗药物中毒(水合氯醛、乌拉坦、咖啡因等)、

动物毒素中毒(蛇毒、河豚毒)、细菌毒素中毒

(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

解毒:缓解中毒症状,降低死亡率

机理:

吸附毒物,减少吸收

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力

提高肝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

甘草甜素释放出葡萄糖醛酸,与毒物结合排出体

中药药理学――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docx

中药药理学――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就合成药而言,其剂量、剂型与制剂等药物因素,年龄、性别、遗传条件等 生理因素,肝、肾功能障碍等病理因素,以及营养状况、生活环境等,对药物的 作用,都会产生显著影响。中药亦如此。 (1)药物因素 中药的品种、产地、采药季节、贮藏条件及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等,均对 中药作用的发挥有着显著的影响 1)中药基原(原植物、动物和矿物)的影响 中药材绝大多数是中国自产的,少数为移植或进口的。在品种上,历代本草 著作中屡有增加。不少本草书指出了历中药品种的混乱情况。故现在对其进行认 真的考证、分析、鉴定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例如,目前全国用的贯众、独活、厚朴等中药,就来源于 20 多种不同种属植物;同一中药大青叶,各地用的药材又有 不同,有蓼科蓼兰、十字花科松兰、爵床科马兰、马鞭草科大青等,药用部 分也有用叶及带叶茎枝的不同。而且,同名异物的现象也很普遍。由于品种不清,其化学成分的含量和药理作用均有差异。 2)中药产地及采集季节的影响 A. 中药产地:药材产地对药物质量和疗效有着直接关系,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自古即有“道地药材”的讲法。中药之中大部分为植物药,自然生长环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各地区的土壤、水质、气候、雨量等自然条件都能影响药用植物生 长、开花、结果等一系列生态过程,特别是土壤成分更能影响中药内在成分的质和量。《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记载的“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和《新修本草》说的:“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于采摘,乃物是 而实非”。都很强调产地。产地不同,同一植物所含有效成分不完全相同,从 而使药理作用有别,临床疗效不稳定。如长白山的野山参,东北各省与朝鲜、日 本的园参,不但含人参总皂甙的量不同,而不同皂甙单体的含量也不一样。又如人参茎叶中皂甙含量在吉林省七个产地所得样品,含量差别相当悬殊。不同产地及不同加工方法,以人参提取物的得量也不同。 B.采收季节: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 熟期,故采药时间的采收方式则随着中药的品种和入药部位而有不同。中国幅员辽阔,从寒带至亚热带,气候差异很大,故采药时间按照当地习惯因地制宜, 但要选择药用植物有交效万分含量时采收。有效成分的含量随不同生长季节及不同 入药部位而异,如人参中皂甙以八月后含量,麻黄中生物碱秋季含量,槐花在花 蕾时芦丁含量,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以七月中至八月中花蕾出现前为高峰,应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中药药理学 药性是药物与疗效有关性质和性能的统称。中药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性(四气)、五味、归 经、升降浮沉,以及有毒和无毒。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也是中药学的主要特色,是 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在长期的临床用药过程中用药经验的高度概括,是中医临 床用药的重要依据。 第1节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 四性是指寒、热、温、凉是四种不同的药性,实际是药物寒性与热性两种不同的性质。是从药 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是中药最重要的基 础理论之一,是中医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中医治病是利用药性之偏性调整人体这偏性,从而达

到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然而四性是否客观存在?是否有客观而有效的差别标准?四性的生理活性及物质基础是什么等 问题一直为历代医家所关注,至今仍有很大争议。中药四性理论的研究是国家基金优先资助的领 域之一。 1、四性的药效学研究 1.1 60年代侯灿:对72味中药分别通过抗菌、退热、抑制、兴奋作用和是否含有挥发油五个项目 进行研究。 结论:寒凉药具抗菌、退热、抑制作用,认为寒凉药是能够最终改善机体热量过午剩反应状态或适 应这种状态和药物。温热药具有兴奋、刺激作用,主认为温热药能够最终改善机体热量不足的反应 状态或适应这种状态和药物。 1.2 70年代梁月华

从寒证或热证病人常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的角度进行研究临床与药理研究。 结论:温热药增强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活动;寒凉药使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 功能活动降低。两类药通过对植物神经功能的调节,纠正机体寒热不平衡状态。 2、四性对环核苷酸的影响 结论:温热药提高cAMP水平 寒凉药提高cGMP 水平 3、四性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结论:寒证病人和温热证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神经递质含量等研究也表明四性与中枢神经有关。 寒证模型动物和热证模型动物给予电刺激后,寒证大鼠痛阈值和惊厥阈值升高,表明中枢抑制增强。 热证大鼠痛阈值和惊厥阈值降低,表明中枢兴奋增强。 大鼠寒证(虚寒证)模型,大鼠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含量降低, 而5-羟色胺(5-HT)含量升高。 寒证(虚寒证)大鼠经热性温阳药或温性补气药治疗3日,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

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 书名: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 图书编号:1655368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定价:98.0 ISBN:711707577 作者:沈丕安编著 出版日期:2006-07-01 版次:1 开本:16开 简介: 本书为一部由高年资中医师结合其40余年临床阅历亲笔撰写的中药药理临床合理运用的临床中药学著作,有别于药学教授和药理专家编写的中药学书,最大的特点为临床实用性强。 全书分上下两篇。 上篇总论分3章,主要介绍辨证论治与中药现代研究、中药现代研究概况以及中药不良反应概况等内容。 下篇各论将所有药物分为15章,计有主药417种,附药146种,共计563种药物。 每味主药一般有8项内容,包括“性味与功效”、“传统应用”、“主要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剂量与用法”、“临床体会”、“不良反应”。一物多药的合并在一起介绍;资料较少的为简要介绍。 书中各药的“药理作用”一项,从临床实际出发,简要介绍与临床应用相关性较强的药理研究结论,选择的多是中药主要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对提示中药可能的疗效机制很有帮助。其简明扼要的特点,尤其适合临床医生。 各药“临床体会”一项为本书重点。以中医传统理论和辨证论治为主,结合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结果,结合公认的临床用药规律,再结合笔者的多年临床经验、体会和教训,阐明该药在现代中医临床上合理运用的适应证、使用方法,探讨其可能的疗效机制。对一些书刊上关于中药使用方面记载的不明确、不准确、不妥当的内容(如药性,适用于中医何证、西医何病症、西医何病理、功效定位等),提出了质疑与更正,还有不少其他书刊未曾介绍过的内容(如传统功效与药理作用的不一致,传统主治与疾病病理的矛盾,禁忌用于哪些与主治病症似有同而异的情况等)。其中有很多需要凭借丰富的中医临床阅历、高水平的中西医临床知识会通、细致地观察中药使用的效果后,再经理性思辨后才能得到独特见解,对提高中药运用水平会有很大帮助。

临床药理所专业及导师介绍

临床药理研究所 中西医结合基础(100601) 本学科主要由临床药理研究所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室、生化药理研究室、免疫学研究室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实验室组成。为我国首批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授权点,199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正式批准为中西医结合基础博士后工作站。是“九五”、“十五”期间广东省重点学科。在2004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三,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名列第一。 本学科点技术力量强,结构合理,学术梯队完整,现有高级职称者1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王宁生教授、王培训教授、欧明教授、宓穗卿教授、周联研究员是国内外知名专家,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王宁生教授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药理学会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药全球化联盟广东省分部主席、广东省中药安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药典委员,国家新药评审专家;王培训教授是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及广东省新药评审专家;欧明教授是WHO“草药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顾问、广州中医药到大学终身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启德研究员、汤毅珊副研究员和董燕副研究员是本学科的学术骨干。 本学科点已形成了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1.中药药物动力学和血清药理学研究 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内和国际合作的药物动力学课题研究。完成了多种中药单体、有效部位和复方(包括开窍药、活血药、清热解毒药、补益药、矿物药、抗疟药等)的药动学、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并建立和完善了血清药理学技术规范;在药物体内、体外代谢和活性代谢物分离、提纯、结构鉴定和药理活性评价有丰富的经验并拥有专利技术;在国内最早开展中药时辰药理学研究,与德国科研机构开展关于心血管药物评价的科研合作和人才交流。 2.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 是国内第一批实施GLP规范的实验室,同时也是广东省药物非临床试验(GLP)中心,完成了数十项中药及其它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在世界卫生组织(WHO)资助下建立的中药不良反应(ADR)数据库不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3项科技成果奖,1项计算机软件版权,出版2部专著。承担包括863计划、“十五”攻关、“十一五”支撑计划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3.中药免疫药理研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在国内较早开展中药免疫药理研究,较早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中医药研究,是“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的驻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从实验动物学、细胞药理、分子免疫、分子生物学等多角度进行了以四君子汤、青藤碱、大黄素等为代表的多种中药及有效成分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开展了中药对粘膜免疫作用研究,率先将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中药免疫药理研究中,较早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中药鉴别中,近年又开展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在中药药理、中药新品种中的研究。研究成果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州市科技成果奖各1项。出版专著3部。

中药药理学各类药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 1.解表药的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 1.1麻黄 主要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 抗过敏,平喘,利尿,镇咳祛痰 其他药理作用: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强心、升高血压,对平滑肌的影响 1.2柴胡 主要药理作用:解热,抗炎,镇静、镇痛,促进免疫功能,抗病原微生物, 抗内毒素,镇咳,保肝利胆,降血脂,抗抑郁,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其他药理作用:抗惊厥、抗癫痫,抗肿瘤,对胰酶的影响,保护胃黏膜 1. 主要药理作用:解热,影响免疫功能,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降血糖、降血脂, 影响心脑血管系统(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降压, 改善脑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栓形成) 其他药理作用:抗氧化,抗骨质疏松和雌激素样作用,增强记忆,抗肿瘤,保护胃黏膜 2.清热药的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细菌内毒素,解热,影响免疫功能,抗肿瘤2.1黄芩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毒素,解热,影响免疫功能,保肝利胆,降脂其他药理作用:抗氧自由基损伤,减轻糖尿病并发症, 影响心血管系统(降压、抗心肌缺血) 2.2黄连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毒素,抗炎,解热,增强免疫 影响心血管系统(抗心律失常、降压) 影响消化系统(利胆、促进消化、抗胃溃疡) 其他药理作用:降血糖,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抑制血小板聚集,正性肌力作用 2.3金银花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解热,抗炎,提高免疫功能 其他药理作用:保肝、利胆,止血,抗早孕 2.4穿心莲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内毒素,抗炎,解热,影响免疫功能 其他药理作用:抗肿瘤,保肝利胆 2.5牡丹皮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镇静、催眠、抗惊厥,镇痛) 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心肌缺血, 抗脑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其他药理作用:抗过敏,免疫调节作用,保肝,降血糖 2.6知母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降血糖,减轻激素的副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抗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中药药理试题

中药药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6分) 1、中药功效与中药药理作用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给药途径不同②有效部位或成分与全药不同 ③动物实验同人体效应有差异④认识的发展会表现差异 2、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有哪些? 答:1 药材:品种与产地; 采收与贮藏; 2 炮制(1)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2改变疗效,(3)保持药效稳定 3 制剂(1)煎煮方法和条件(2)剂型和制剂工艺(3)给药途径 4 剂量:中药一般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5 配伍与禁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3、中药药理作用有何特点? 1、作用的多效性:a化学合成药具有相对单一的作用靶点和相对单一的药理租用。但中药师复方,其药效作用往往比较广泛。 b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是导致中药药理作用多效性的主要原因。 2、量效关系的相对不规则性:a化学合成药的药理效应一般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但对中药而言,尽管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表现这种量小关系,但有时量小关系很不规则,甚至小伎俩和大剂量作用相反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b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也是其量效关系相对不规则的重要原因。不同活性成分作用于不同靶点或系统,呈现的效应可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会互相协调,超出一定范围又相互制约。 3、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和整体平衡性:a同一中药,即可使亢进的机体功能向正常状态转化,又可使低下功能向正常状态转化,即调节截然相反的两种病理状态,为双向调节b双向调节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与集体的功能状态和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都有密切关系 c中药及其复方种类繁多,功效复杂,但其基本作用为“调整阴阳平衡”,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和气血,使机体的各种功能相互协调与平衡,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4、作用相对缓慢、温和:a中药作用往往表现温和,作用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b中药化学成分含量较低,是导致中药药理作用相对缓慢、温和的主要原因。 5、解表药的共同现代药理作用有哪些? 答:1、发汗作用:本类药物大多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作用,尤以辛温解表药的发汗作用较强。 2、解热作用:奔雷药物多具有程度不等的解热作用,能使实验性发热动物的体温降低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表明对多种细菌、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和呼吸道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镇痛、镇静作用:多数解表药具有程度不等的镇痛作用,部分药物还可减少实验动物自发活动,具有镇静作用。 5、抗炎、抗过敏作用:本类药物中绝大多数药物及方剂对多种炎症反应均具明显的抑制作用 6、止咳、祛痰、平喘:本类药物中绝大多数单味及复方均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6、清热药的共同现代药理作用有哪些? 答:1、抗病原微生物:抗菌;抗病毒 2、抗细菌内毒素; 3、抗炎;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药药理学 英文名称: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性质:专业课、独立开课 适用专业:中药学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 中药药理学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本门课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总学时为54,其中课堂讲授22学时,实验32学时共8个实验。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验证课堂理论,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科研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中药事业和新药开发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单个实验考核:预习报告(设计方案)占30%,操作过程与结果占50%,实验报告项目占20%。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占20%,试验考核占80%。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张大方主编的《药理与中药药理试验》,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9月第二版。 实验一中药药理实验设计及基本实验技能训练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 掌握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2. 中药药理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3. 中药药理实验样品的注意事项 4. 中药药理实验制剂的浓度表示法 5. 中药药理基本实验技能 中药药理实验研究设计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2学时)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

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组方法和原则。 四、学时安排 2学时 实验二祛风湿中药的实验设计方法及 秦艽对蛋清致大白鼠足肿胀、耳肿胀的影响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2.掌握抗炎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掌握秦艽对小鼠足肿胀(蛋清法)的影响 4.掌握秦艽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5.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技能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及常用实验方法的选择。 5.蛋清法和二甲苯法制造急性炎症模型的方法。 6.足趾部皮下注射的方法、肿胀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四、学时安排: 4学时 实验三药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实验设计及实验研究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消化系统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中药药理学》答案

《中药药理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枳实有效成分中具有α-受体兴奋作用的是 A.柚皮甙 B.忍冬甙 C.新橙皮甙D.对羟福林 E.右旋柠檬烯 2.解表药解热作用主要通过哪些作用产生? A.发汗或促进发汗 B.抗菌抗病毒 C.抗炎D.以上均是 E.与上述作用均无关3.目前认为黄芩抗过敏作用机理为 A.抗组胺和乙酰胆碱 B.直接松弛肠平滑肌 C.抑制过敏递质的释放 D.A和C E.A、B和C 4.天麻中枢抑制作用不包括 A.镇痛 B.镇静 C.解热 D.抗惊厥 E.以上均不是 5.大多数收涩药含有以下成分 A.生物碱 B.挥发油 C.无机盐D.皂甙 E.鞣质、有机酸 6.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A.人参 B.当归 C.附子 D.枳壳 E.白术 7.茵陈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A.茵陈炔酮 B.β-蒎烯 C.6、7-二甲氧基香豆素 D.茵陈黄酮 E.绿原酸 8.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是 A. 蒿本内酯 B.川芎哚 C.川芎挥发油 D. 阿魏酸E.川芎嗪 9.温里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表现在 A.改善房室传导 B.恢复窦性心律 C.加快心率 D.降低异博定中毒死亡率 E.以上均有 10.使血管收缩而产生止血作用的止血药是。 A.白芨 B.艾叶 C.三七 D.仙鹤草 E.茜草 1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是 A.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B.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C.以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作为分类依据 D.A和B E.A、B和C 12.妊娠忌服药大多是 A.有致畸作用 B.毒性较强 C.药性峻烈 D.A和B E.A、B和C13.秦艽碱甲对糖代谢的影响表现在 A.血糖 B.血脂 C.肝糖元 D.A和C E.B和C 14.温里药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 A.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 B.抗胃溃疡 C.刺激消化液分泌 D.镇吐 E.增加胃肠蠕动,排出胃肠胀气 15.泽泻的利尿作用与采收季节的关系是 A.春季采收作用强 B.夏季采收作用强 C.秋季采收作用强 D.冬季采收作用强 E.一年四季采收作用相同 16.能增加血液中凝血酶活性而止血的止血药是 A.三七 B.白芨 C.紫珠草 D.地榆 E.仙鹤草 17.酸枣仁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中药药理学模拟题二(答案)

中药药理学模拟题(二) 一、名词解释 1.中药的升降浮沉:是用以概括药物作用趋向的一种药物性能,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 2.清热药 :以清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里热证的药物. 3.长期毒性 : 4.中药配伍:按照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5.祛风湿药:凡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的风湿,并能解除疼痛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二、填空题 1.甘味药的化学成分以___糖类______、_蛋白质________、氨基酸_________、苷类_________等营养成分为主。 2.解表药的发汗作用机制包括和 。 3.黄芩抑菌的主要成分是____黄芩素_______________和__黄芩苷________。4.秦艽、雷公藤及其有效成分的抗炎作用与__兴奋_____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关。 5.化湿药具有驱风健胃作用的共同物质基础是__芳香性挥发油__________。6.与猪苓利水渗湿相关的药理作用为__________利尿______、________保肝______、______抗肿瘤_______等。 7.附子、肉桂、干姜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____兴奋______作用,能_促进肾上腺_______皮质激素合成。 8.大多数理气药的解痉作用与阻断____M胆碱受体_____及__直接抑制 _______肠肌有关,有些药物与兴奋___a受体______有关。 9.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与_镇痛镇静催眠_______、_____抗心肌缺血___、_抑制胃酸分泌________和_抗溃疡________等相关。 10.远志镇咳成分是____ TMCA_____,祛痰成分是__皂苷_______。

中药药理与临床

中药药理与临床 Pharmacology and Cl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核心期刊 CA CSCD 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 ISSN:1001-859X CN:51-1188/R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创刊时间:1985 出版信息 专辑名称:医药卫生科技 专题名称:中药学 出版文献量:6688 篇 总下载次数:986866 次 总被引次数:66494 次 评价信息 (2016版)复合影响因子:1.031 (2016版)综合影响因子:0.72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4)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发表本期刊文章注意事项 A.了解期刊的概况,了解期刊是综合期刊(例如Nature、Science等)还是专业期刊(例如PRL、Blood等),专业期刊相对更容易接受本领域的文章。本专业有哪些期刊?如果有区分的话,各自又属于哪个区?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 工作企鹅2: 766085044期刊的刊载能力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影响因子处于连续上升的二级学科非主流期刊。这些期刊往往学术性要求不是很高很专,趣味广泛。 b.每种期刊都有一定的定位,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如有的期刊偏重理论研究性,就很少发表技术应用的文章,就是属于同一学科的期刊,发表论文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物理学科类的期刊,有的侧重于理论研究,有的重视应用实例、实验改进,有些理论与应用兼收并用,有的只录用科研性的论文。像高能物理类的期刊一般不录用力学类的文章。因此选择一个合适专业期刊来投稿很重要的,以避免稿件因不服合所投期刊的范畴而被退

《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首发

《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首发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首发 编者语:《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是目前反映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最为新颖、全面的药学专著。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文献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应用价值。 本报讯近日,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中药药理实验室梅全喜教授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首发式在深圳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中医药专家共250人出席。 该书编写历时多年,数易其稿,精益求精。编写队伍阵容强大,作者均为在广东省中医药学界有造诣的教授、主任药师等,而作为该书主编单位之一的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中药药理实验室,近年来在中药药理及毒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将广东地产药材的药理作用与毒理研究列为实验室的重点研究方向,2004年其SPF级动物实验室通过广东省科技厅验收。目前该中药药理实验室已完成了多个课题的药理实验研究工作,如与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合作开展的“含马兜铃酸类中药肝肾毒性研究”项目中,“关木通、广防己肝肾毒性实验研究”子项目的全部动物实验均在该院中药药理实验室完成。在开展广东地产药材的药理作用与毒理研究方面,该中药药理实验已开展了三角草、广东土牛膝、三丫苦等药理作用与毒理研究,其中三角草的基础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土牛膝的研究获广东省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所有研究结果均已收录本书中。 该书210万字,收入药物523种,特别是对老百姓喜爱的名贵中草药如冬虫夏草、人参、西洋参、灵芝、石斛、黄芪等均有详细介绍,是目前反映中药药理与临

中药药理学试题与答案(1~3)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卷一(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活性较强的二醇类人参皂苷是( B ) A.Ra1 B.Rbl C.Rc D.Rg3 E.Rg1 2、能导致肾小管坏死的中药是( D ) A.马钱子 B.乌头 C.木通 D.雷公藤 E.大黄 3、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D ) A.人参B.当归C.附子D.枳壳E.白术 4、清热药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主要环节是( C ) A.中和内毒素 B.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C.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D.抑制内毒素的释放 E.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5、下述除哪项外,均是大黄止血的作用机理( D ) A.促进血小板聚集 B.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C.使受损伤的局部血管收缩 D.补充维生素K E、降低凝血酶Ⅲ活性 6、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C ) A.抗炎 B.解热 C.中枢兴奋 D.降低血压 E.抗溃疡 7、苦参对下列病原体有抑制作用( B ) A.疟原虫 B.滴虫 C.血吸虫 D.肠道阿米巴原虫 E.鞭虫 8、丹参扩张冠状动脉机理是(A) A.阻滞钙内流和钙调蛋白作用 B.促进钙内流 C.开放钙通道 D.开放钠通道 E.促NO生成 9、许多寒凉药具有哪项药理作用( E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 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 E.抗感染 10、延胡索总碱/左旋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的不正确描述是( C ) A.延胡索总碱具有镇痛作用 B.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 C.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弱于复方阿司匹林 D.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没有成瘾性 E.镇痛机制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受体有关 11、不具有利胆保肝作用的中药是(A) A.苍耳子 B.柴胡 C.茵陈 D.大黄 E.栀子 12、三七的扩张血管的作用机理与以下哪项有关( D ) A.兴奋β2受体 B.阻断α受体 C.直接作用 D.阻Ca++内流 E.促NO释放 13、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是( D ) A.甘草甜素 B.秦艽 C.大黄 D.人参 E.芒硝 14、银杏内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是( B ) A.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血小板cAMP B.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C.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TXA2合成 D.对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E.促进PGI2生成 15、大多数补虚药增强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正确的描述是( C ) A.增加动物免疫器官重量 B.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C.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D.升高血白细胞 E.诱生干扰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除抗病原体外,清热药的_抗细菌毒素_、_解热__和影响免疫功能作用等也参与了抗感染。 2、五味子能明显诱导鼠肝微粒体_____ P450酶系____活性,增加______解毒___能力。 3、益母草中的有效成分益母草碱已被证明具有兴奋______子宫___的作用。

(1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人类学研究室,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药理科,南京210029)

患者对于制药产品的信任:声誉和怀疑 Sjaak van der Geest1,卜擎燕译2 (1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人类学研究室,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药理科,南京 210029) 药物人类学是从社会与文化环境范畴研究药物,内容涉及药品的生产、销售和分配,处方、使 用剂量,以及专业人士和“外行”对药品的信任。这门学问还探讨社会与文化对药品使用与有效性 的影响。本报告将对比与讨论2个观点:一方面,药品在贫富社会均享有广泛的声誉;另一方面也 出现了对药品持怀疑和反抗的态度。对制药产品的怀疑是一种刚出现不久的医学政见,形成于个人 与文化领域。本报告回顾了药品在全世界享有声誉的原因,接着作者认为也就是这些同样的因素能 帮助理解为什么在其他情况下人们不愿使用药品。 1 引言 作为一名研究药物的人类学家,我将药物看作社会与文化现象。我不否定或忽视它们在医学上 的治疗功能,但它们对社会、文化、象征意义、经济、宗教以及情感的影响往往被忽视(Whyte 等,2002),而我则想引起大家对这些方面的注意。然而,医学与非医学的影响并不是没有联系 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药物的总效应。它们可能相互加强(安慰剂效应)或相互拮抗(反安慰剂效 应)。 长久以来,消费者对药物的观点在医学及药学研究中不被重视。然而,本报告的出发点是,消 费者的信任确实很重要,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是否以及如何服药,甚至影响所用药物的疗 效。因此,对于药剂师与执业医生等来说,研究人们如何对药物产生信任,以及他们做选择的依据 是有意义的。 本文分析了现代药品在全世界享有声誉的原因,然后提出,也就是这些同样的因素可能帮助我 们理解为什么在有些情况下人们不愿意使用药品。声誉与怀疑似乎是辨证相关的。 2 声誉 这里说到药品的“声誉”时,确实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的。显然,药品在制造商、零售商与 医生中也享有声誉。对于前两类人,药品是可获利的商品;对于医生,药品的吸引力则在于(通过 开药配方)可使他们成为“好医生”,虽然看病过程是短暂的(通过开处方,能预示一次看病的结 局)。将消费者的观点从制药业、药剂师和处方者在药品中的利益独立开来看当然是人为的。在所 有这些利益当中,制药业尤其受益于药品的声誉,并有策略地进一步提升这些声誉。由于这一警 示,我现在必须将讨论局限于患者及其他消费者的观点:我认为药品享有声誉基于5点:疗效、药品的确切性、喜新异物、药品象征的交换和其被个人使用的可能性。 2.1 疗效当人们被问到为什么更喜欢现代药品,最常见的答复是明确和几乎重复的:因为有 效!抗生素对于药品声誉的贡献尤其大。它们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奇迹,且无愧于其绰号“魔方”。 历史研究表明,抗生素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成功地治愈传染性疾病,大大地促进了对生物医学 总体的迅速认可,特别是对药品的认可。在那个还没有受到耐药性影响的年代,抗生素提供的快速 治愈使公众信服西药的卓越性,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药品的声誉。随着药品变得越来越容易获得,不 仅在正式的医疗卫生机构,而且可从商店和供应商处得到,药品成为一种大众医药,大多数人都有 第一手的使用经验。 2.2 确切性药品的有形存在回应了Cassel(1976)所谓的疾病的“形(it-ness)”。作为有形的物质,可被吞咽、注射或应用于身体的某个部分,通过这些客观化的经历,药品帮助人们获得“不 适”的主观经验。来自实体世界的物质将难以言表的痛觉和不适转换为具体的表现,帮助人们解 释、交流和获得疗效。 在较早的出版物(Van der Geest 与 Whyte 1989)中,作者将这种象征性称为药品的“魅力”。 用比喻和换喻法来形容,医药制品在病体上发挥有意义且实质性的作用。维生素被看作营养的补充 剂,帮助恢复正常的身体状态;利尿剂促进肾脏排水和电解质,胰岛素降血糖,抗生素和微生物破 坏或抑制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长。在任何地方这些药物的疗效都是确切的。 1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交卷时间:2019-12-03 15:45:59 一、单选题 1. (2分)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 A. 所含成分 ? B. 产地 ? C. 采收季节 ? D. 剂量 ? E. 炮制工艺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2. (2分)与山楂消肉积无关的作用是() ? A. 含脂肪酸,促进脂肪的消化 ? B. 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有助消化 ? C. 提高胃肠功能有利于消化你

? D. 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的分解消化 ? E. 含有淀粉酶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消化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2分)汤剂煎煮方法不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与下列哪项无关:()? A. 煎液中有效成分的煎出率改变 ? B. 煎液中各单味药相互作用的不同 ? C. 煎液中出现新的成分 ? D. 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同 ? E. 药物中所含成分破坏的不同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4.

(2分)芒硝泻下的机制为:() ? A. 刺激肠粘膜 ? B. 肠道润滑 ? C. 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R ? D. 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 E. 使肠内渗透压升高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E 解析 5. (2分)人参益智的作用机制不包含() ? A. 促进脑内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 B. 抑制脑内神经递质Ach合成和释放? C. 促进脑细胞发育 ? D. 增加脑供血 ? E. 保护神经细胞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2分)下列泻下药有利尿作用的是()? A. 芒硝 ? B. 番泻叶 ? C. 火麻仁 ? D. 大黄 ? E. 郁李仁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7. (2分)细辛毒性成分主要是:()? A. 去甲乌药碱 ? B. 甲基丁香酚 ? C. 细辛醚

中药药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药药理学课后思考题 答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二章 1、何谓中药的四气(四性)、五味、升降沉浮、归经? (1)四气: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反映中药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趋势。 (2)五味:是指中药的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3)升降浮沉:是指中药性能在人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趋势。(一般向上向外为升浮;向下向内为沉降) (4)归经:是指中药对机体脏腑经络选择性作用。 2、对中药四气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值得去探讨? 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部分寒凉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例天麻有镇静 作用;地龙有镇静抗惊厥作用;部分温热药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 功能,例麻黄兴奋中枢;人参增加中枢兴奋性递质去甲肾上腺 素、多巴胺等;②对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部分寒凉药提高副交 感神经的功能;例知母,增加M受体合成;降低交感神经的功 能:使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减少;使机体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 降低。部分温热药提高交感神经的功能;提高细胞内cAMP含 量,例麻黄兴奋α受体,升高血压;黄芪增加β受体等。③对内 分泌系统的影响;部分温热药提高内分泌系统的功能,1)增强肾 上腺皮质的功能(例人参.等)2)增强甲状腺功能.(例附子 等);3)增强性腺功能,(例冬虫夏草、淫羊藿等)。部分寒凉 药抑制内分泌功能。例:龟板等。④对基础代谢的影响;部分寒 凉药降低机体的代谢, 使产热、耗氧量等↓例知母抑制机体代 谢,使机体产热减少,解除低热部分温热药提高机体的代谢, 使产 热↑,耗氧量等↑;例附子提高机体的代谢,使机体产热增加,解 决怕冷。⑤部分寒凉药的抗感染、抗肿瘤作用金银花、黄芩、黄 连、柴胡等均有较好的抗感染作用。白花蛇舌草、冬凌草等有一 定的抗肿瘤作用。 3、中药不良反应的表现类型有哪些?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或去除起毒性作用?对中药毒性的研究目前有哪些方法? (1)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产生的不良反应,一般停药后会消失,例大黄治疗便秘,可引起食欲下降(因大黄抑制消化酶) (2)毒性反应:是指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对机体的损害。 又分慢性和急性毒性:分别表现在人体的不同系统 A 中枢毒性:主要表现为口唇麻木、嗜睡、抽搐、眩晕、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等。 例细辛,引起口唇、舌尖发麻。马钱子所含士的宁能兴 奋脊髓,中毒可产生惊厥。 B 心血管系统毒性:主要表现心律失常、心悸等,例附子用量过大,可能引起心 率失常;蟾毒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室 停搏等心律失常。

中成药临床规范使用制度

中成药临床规范使用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中成药临床安全合理使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我院的中成药临床规范使用制度,具体如下: (一)中成药处方 1、中成药名称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开的药品通用名称书写,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剂量。 2、适应症、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说明书使用时,按我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规定执行; 3、中成药注射剂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二)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使用中成药,必须遵守《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中成药。 2、辩证施治,适应症必须符合该药说明书要求。 3、剂型的选择根据患者的体制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根据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特点谨慎选药。 4、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成药注射剂时,应间隔两小时以上,严禁混合配伍。除有特殊说明,中成药注射剂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通道。 (三)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 1、加强对中成药处方的点评。中成药处方点评内容包括辨证用药、用药剂量、用药方法、给药途径、溶媒、联合用药及配伍合理性、治疗过程中更换药品或停药的合理性等。 2、加强对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特别加强对中成药注射剂、含毒性中药

材中成药,以及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监测。 3、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监测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4、中成药使用过程中的奖励与处罚参照我院的《处方点评制度》和《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

实验一附子炮制前后致小鼠中毒死亡的情况比较 实验目的:用小鼠死亡数观察附子炮制前后毒性的不同 实验原理:附子的有毒成份主要是乌头碱。它的性质不稳定,经长时间用水浸泡和加热煎煮炮制,都可使乌头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生附子中乌头碱含量高,经过炮制后乌头碱含量减少,毒性也降低,引起动物中毒死亡的剂量就比生附子大得多。实验器材:小鼠笼(或罐)、电子天平、注射器(1ml),小鼠灌胃针头。 药品:生附子和熟附子水煎液1g/1ml、苦味酸。 材料: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拘。 实验方法 1,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生附子和炮制后的附子水煎液灌胃。30min后观察两组小鼠中毒症状和死亡数有无不同。 2,生附子灌服后约20min动物出现腹部收缩,身体摇摆,步态不稳和不安静等现象;30min 左右可能死亡。而炮制附子水煎液灌服后则无此中毒现象。观察结果并记录。 实验结果: 思考题: 1.中药炮制后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2.为预防附子中毒,应如何降低其毒性

延胡索炮制前后镇痛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通过醋酸扭体法观察延胡索炮制前后镇痛作用的变化 实验原理:延胡索的醇制浸膏、醋制浸膏、散剂等均有明显镇痛作用。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丑素次之,甲素较弱。延胡索乙素为镇痛主要有效成分,其镇痛作用较吗啡弱但优于复方阿司匹林,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与吗啡等麻醉性镇痛药相比副作用少而安全,没有成瘾性。镇痛时对呼吸没有明显抑制,也无便秘等副作用。生品中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煎液中有效成分低,醋制后生物碱成盐,易溶于水,镇痛作用增强。 左旋四氢巴马汀是一个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 受体,使纹状体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增加有关。 实验方法: 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生延胡索和炮制后的延胡索水煎液灌胃。45分钟后分别腹腔注射0.7%冰醋酸溶液。15min后观察小鼠们15分钟内扭体的次数。 实验结果: 思考题: 1.炮制后延胡索镇痛作用增强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