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PAC与中国化学的发展

IUPAC与中国化学的发展
IUPAC与中国化学的发展

标题:IUPAC与中国化学的发展

摘要:IUPAC从成立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成为化学界的一种权威,尤其是它制定的命名规则更是化学界的法则,而中国化学的发展在近几十年来也是成果斐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学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在中国化学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化学界和IUPAC的联系也是越来越紧密,两者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使化学的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喜人的成果!

关键词: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IUPAC)中国化学共同发展

一、IUPAC的简介

(一)IUPAC的成立与发展

IUPAC 成立于1919 年,它是由世界各国化学会或科学院为会员单位组成的一个非赢利性质的学术机构。现在有会员国43个。还有一些观察员国家(并非IUPAC 正式成员组织,不交纳会费,也没有选举权,如罗马尼亚化学会、保加利亚化学会、巴基斯坦化学会等16 个国家的化学会) 。另有31 个附属机构和大约250 个企业会员。世界著名的杜邦公司、3M 公司、契巴-加基公司、以及中国的上海石化都是它的企业会员。

IUPAC是顺应国际社会对于化学方面日益强烈的标准需求而诞生的。由于19 世纪后期全球商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于化学物质的原子量、测定方法、化合物命名及符号等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早在1860 年Kekule 就倡议组织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讨论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这些会议的结果就是1892 年的日内瓦有机化学命名原则。进入20 世纪后,化学家的国际合作更多了。在1911 年, IUPAC的前身——国际化学会联合会( IACS) 在巴黎开会,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元素和有机物的命名、原子量标准、物理常数标准、编辑出版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表、关于出版格式的标准、关于防止同一文章重复发表的办法。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 1919年于罗马正式成立了IUPAC。

百年来, IUPAC 把全世界化学工作者团结在一起,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也赢得了声誉,大家熟悉的IUPAC 命名法、IUPAC 原子量国际标准都是在化学界具有立法性质的规定。IUPAC是隶属国际科联( ICSU) 的一个专业国际性学会(另外还有IUPAP ,国际纯粹与应用物学联合会; IUPAB ,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学联合会等等) ,它团结、组织了全球化学家,是在各国际专业学会中组织较为完善,活动较好的一个。IUPAC 还向其他国际组织如WHO(世界卫生组织) , 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UN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 , ISO (国际标准组织) 等提供有关化学方面的建议和标准。

(二)IUPAC的组织介绍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又译国际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是一个致力于促进化学相关的非政府组织,也是各国化学会的一个联合组织。以公认的化学命名权威著称。命名及符号分支委员会每年都会修改IUPAC命名法,以力求提供化合物命名的准确规则。 IUPAC 也是国际科学理事会的会员之一。

IUPAC是非政府、非营利、代表各国化学工作者组织的联合会,其宗旨是促进会员国(Member Countries)化学家之间的持续合作;研究和推荐对纯粹和应用化学的国际重要课题所需的规范、标准或法规汇编;与其他涉及化学本性有关课题的国际组织合作;对促进纯粹和应用化学全部有关方面的发展作出贡献。

在实现上述宗旨中尊重非政治歧视原则,维护各国化学工作者参加国际学术活动的权力,不得因种族、宗教或政治信仰而遭受歧视

联合会由理事长领导,下设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并由秘书长和司库组织秘书处。理事会领导七个专业委员会: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无机化学专业委员会、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高分子化学专业委员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临床化学委员会。

其领导机构为理事会,由理事长、秘书长、司库、前任理事长、各专业委员会主席和不少于十名的当选理事组成。理事长任期两年,任满后由副理事长升任,副理事长由选举。

其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Council),由各会员国化学组织各派 1~6名代表组成,每两年召开一次大会,讨论和通过各专业委员会(Division Committee)提出的报告和推荐的命名法、标准、术语、符号、原子量、计量单位、分析方法等,并改选领导成员。在大会闭会期间,由理事会(Bureau)主持工作。在理事会闭会期间,由常务理事会(Executive Committee)处理日常工作。理事会下设各专业委员会,领导和协调所属各工作委员会(Commission)和工作组的工作。

二、中国化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近代化学在明末清初由欧洲传入,而明显的发展则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1932年中国化学会成立以后。中国现代化学的迅速发展则是建国以后的事。

1949年零散的化学学科逐步整合,化学学科体系得以重建。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的21个研究所中,有物理化学研究所(上海)和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

至1956年科学院化学类研究所已有4个,分别是有机所、大化所、应化所和化学所。当时高等院校也有一支研究力量,在中国化学会主办的《化学学报》上1954~1957年共发表论文215篇,其中高等院校的成果就有104篇。

1956年,国务院着手编制中国的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对我国化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科学院又分别在广州、成都、兰州、新疆、青海、北京、上海、山西、福建等地新建了9个新的化学类研究所。重视基础研究与完成国家急需的重大应用任务相结合,是这一时期我国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12年规划提出了要加强高分子学科的建设,为满足高新尖端技术的需要而进行特种高分子的研究工作被提上了日程。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高分子科学系(下设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学两个专业),对推动我国高分子科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60年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组建了我国第一个高分子物理研究室,同时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合成橡胶结构表征、黏弹性和加工为目标开展研究,为我国高分子工业的初创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此时期高分子科研工作者不仅合成了国外已有的品种,也合成了一些具有我国特色的新的品种。

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科学技术事业受到严重摧残。到1975年基础理论研究几乎全部停止,研究人员流散各地,全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完全瘫痪。

尽管如此,仍有一部分化学工作者在坚持研究,利用有限的条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卢嘉锡、蔡启瑞一直在做生物固氮模型;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的工作在国际生物有机化学界产生了影响。聚丙烯纤维、封装材料等方面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较有影响的成果。而70年代初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以及与之配套的顺丁橡胶生产工艺,是我国独立自主进行化工过程开发应用的一个典范,对我国的化工生产和材料合成有着深远的意义。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成为“科学的春天”到来的标志,但是,国内的科学研究已封闭了10年之久,对国际化学发展状况所知甚少,研究方法仍是在沿袭以前的传统,进展缓慢,各分支学科均陆续进入了一个调整期。

1983年国家编制了《1986年至2000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长远规划》,其中的五项任务之一是抓好一批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化学科学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有了新的部署,如开展了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络合物化学、静态与动态结构化学、分子反应动力学、表面化学(特别是固体表面化学)、光化学

(包括非线性激光化学)、与发展各种新材料有关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以及无机固体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以填补过去的空白。

2006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为化学的可持续发展描绘出更广阔的发展蓝图。如今我国的化学科学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伴随着研究队伍的更替与调整,化学开始在新的起点上迎接生命科学、高新技术和国家发展所提出的种种挑战,并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主动发展适合国家需求的理论方法、技术和潜在产业。

目前,我国高校共有250多个化学院系,有各类化学研究机构近千个,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19个,部门开放实验室23个以及省市实验室16个,共计58个。这些实验室大都配备有先进的科学仪器装备。我国出版的中英文专业化学期刊已超过30种。

我国的化学与国际相比既有领先,又有差距;其贡献既显著又不全尽人意。一方面,我国化学的迅速发展,为我国自主工业的建立,包括引进技术的吸收和消化,提供了基础条件;另一方面,我国化学研究水平与国际的差距、与国家需求的差距,制约了国家许多方面的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化学自身发展时间不足的限制,有研究机制上的缺陷,有资金和政策指导上的不足,还有许多认识上的问题。

经过几代化学家的不懈努力,化学基础研究和以化学为依托的化学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化学科学成为国际化学社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成果,而且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IUPAC与中国化学发展的联系

中国化学会一贯重视其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与国际组织和各国兄弟学会的联系。自1979年以来正式参加的国际组织有5个: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FACS)、国际电化学学会(ISE)、国际热分析联合会(ICTA)、太平洋地区高分子联合会(PPF)。此外,中国化学会还是国际催化会议(ICC)的理事会成员。其中尤以IUPAC最为重要。近20余年来,有68位中国化学家代表中国化学界先后在世界化学界最大的国际组织IUPAC中任各级职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召开的较重要的国际会议有:第三十四届IUPAC学术会议、第十九届IUPAC金属有机化学会议、IUPAC 2002世界高分子大会、IUPAC第17届世界化学教育大会等。另外,第40届世界化学大会(IUPAC Congress)及第43届世界化学会员大会(IUPAC General Assembly)于2005年在北京召开。这些活动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我国化学工作者交流的需要,为我国化学家走向世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化学会将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完善不同分支、不同领域和交叉学科的交流活动。根据会员知识层次、工作需求组织相应活动。努力提高学术刊物质量,力争创办出在国际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期刊,适应化学工作者的需要,真正反映出我国科学研究的水平与现状。

中国化学会将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与国际组织尤其是IUPAC的联系,进一步组织系列性国际会议,满足学术交流与合作的迫切需要,为广大化学工作者创造交流的条件,扩大我国化学界的声望与影响,使自己的活动能力与成效提高到新的水平。

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最新版)

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行榜(192个) 010101马史思主义哲学(55)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等级 1北京大学A+5复旦大学A9北京师范大学A 2中国人民大学A+6山西大学A10南开大学A 3武汉大学A+7吉林大学A11山东大学A 4中山大学A8南京大学A B+等(17个):湖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苏州大学、四川大学、黑龙江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贵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安徽大学、西北大学、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湘潭大学 B等(16个):同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广西大学、湖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C等(11个):名单略 020101 经济学(261)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中国人民大学A+19华中科技大学A37东华大学A 2北京大学A+20河北大学A38内蒙古大学A 3南开大学A+21中山大学A39同济大学A 4复旦大学A+22暨南大学A40福州大学A 5厦门大学A+23 对外经济贸易大 学 A41华南师范大学A 6 武汉大学A+24河南工业大学A42东北师范大学A 7吉林大学A+25四川大学A43山西财经大学A 8西南财经大学A+26福建师范大学A44南昌大学A 9南京大学A+27山东大学A45河南财经学院A 10辽宁大学A+28兰州大学A46北京工业大学A 11上海财经大学A+29 首都经济贸易大 学 A47上海师范大学A 12 东北财经大学A+30北京交通大学A48云南大学A 13浙江大学A+31北京师范大学A49华东师范大学A 14 中南财经政法大 学 A32江西财经大学A50南京财经大学A 15西安交通大学A33华中师范大学A51中国农业大学A 16西北大学A34浙江工商大学A52河南大学A 17清华大学A35湖南大学A 18中央财经大学A36重庆大学A B+等(79个):浙江财经学院、深圳大学、湘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广东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郑州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山东经济学院、上海海事大学、长春税务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东北大学、河海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山西大学、湖南商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安徽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宁波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山东财政学院、西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苏州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贵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新疆大学、青岛大学、西安财经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湖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天津商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温州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北京物资学院、西北师范大

《中国化学学科史》读书笔记

《中国化学学科史》读书笔记 在暑假里,我认真的阅读了《中国化学学科史》这本专业书,感觉收获特别大。这部书追溯了化学学科在中国建立、成长和发 展的历程。它不仅关注化学知识的增长进程,更关注化学作为一 个学科的体系、机构、制度在中国确立的过程。首先,在中国古代,确实存在很多 在暑假里,我认真的阅读了《中国化学学科史》这本专业书,感觉收获特别大。这部书追溯了化学学科在中国建立、成长和发 展的历程。它不仅关注化学知识的增长进程,更关注化学作为一 个学科的体系、机构、制度在中国确立的过程。首先,在中国古代,确实存在很多与化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并产生了丰富的化学 知识。其次,20世纪现代化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中国的建立完 全是西方化学学科体制移植的结果。另外,中国古代的化学实践 和知识,曾在一定程度上 对现代化学做出了贡献。 作为一门现代科学,中国现代化学是20世纪初从西方全面移植过来的。晚清民国时期是现代化学学科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关键 时期。本书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尤其是对中国化学学会 等中国首批化学研究团体和研究机构建立、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对于中文化学术语的制定以及学科化时期的学术研究情况进行了 专门研究,再现了中国化学学科的早期制度化过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化学学科取得了重大发展,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分支学科蓬勃发展。但以前对于中国化学学科在1949年以后的发展,还从未从学科史角度进行过全面的梳理。本书以1949年以后中国化学学科的发展情况作为全书的重点,填补了以前对于此段历史研究不够充分的缺陷。 《中国化学学科史》共分三大部分、共十七章。 第一部分包括前6章,对化学学科在中国得以建立的本土文化背景和国际学科背景进行了简要探讨,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化学相关实践和知识以及作为中国现代化学学科直接来源的西方现代化学学科的制度化过程。 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化学活动、知识及相应的社会和建制框架。在古代,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均不存在一个独立的化学学科,古代化学活动和知识存在于古代自然哲学、炼金术(炼丹术)、金属冶炼、医学及药物制备以及诸如制陶(瓷)、制酒等实用生活技术之中。这些实用性的技术一般都有官方和民间两套系统,除去造币为国家职能,冶铁、酿酒等曾经一度为国家垄断之外,其余技术一般既有官办场所又有民办场所。此部分阐明了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化学实用活动、知识及其社会文化依托。 第二部分全面追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现代化学逐渐传入中国,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中国逐渐确立的过程,内容包括化学教科书的引进、名词术语的翻译、近代化学研究团体和研究机构

中国一汽发展史

汽车品牌发展史--一汽奥迪发展史

在介绍一汽奥迪之前,不得不先介绍一下他的背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第一汽车制造厂),1953年7月15日破土动工,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起点。50年来,第一汽车肩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重任,经历了建厂创业、产品换型和工厂改造、上轻型车和轿车三次大规模发展阶段,产品生产由单一卡车向轻型车和轿车方面发展。1991年,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建立15万辆轿车基地;2002年,与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实现合作。目前,产品结构已形成以轿车为主的新格局。第一汽车拥有全资子公司30家,控股子公司15家,其中包括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全资子公司和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一汽夏利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四环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及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在东北、华北和胶东、西南、华东形成布局合理的生产基地,以及在国内汽车行业具有产品开发和工艺材料开发领先水平的技术中心。固定资产总额1100亿元,员工12.6万人。50年来,第一汽车累计产销中、重、轻、轿、客、微各类汽车600余万辆,在巩固和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建立起全球营销和采购体系。遵循“第一汽车、第一伙伴”核心价值观和“用户第一”的经营理念,努力追求“让中国每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的汽车”的产业梦想。一汽人正在为建设“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

化”的新一汽而努力奋斗。 一汽奥迪的渊源可以追述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一汽就引进了奥迪100型轿车,奥迪100是一汽从德国大众引进生产的车型(当时一汽大众汽车公司还未建立),后来一汽自行生产的ca7220红旗牌轿车就采用了已国产化的奥迪100的车身和底盘。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集团股份公司及奥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 资经营的大型轿车生产企业,整个项目总投资为一百一十一点三亿元人民币,其中捷达项目为八十九亿元人民币,注册资金为三十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汽占百分之六十的股份,大众占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奥迪占百分之十。公司位于长春西南部,占地面积一百一十六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四十三万平方米。公司含轿车厂和发动机传动器厂两个分厂,十二个部门以及五个直属科,公司第一期工程的设计能力为年产十五万轿车,二十七万台发动机、十八万台变速箱,同时实现部分整车、总成及零部件的出口。公司达产后员工总数为五千七百人。

中国化学发展史

浅谈中国化学发展史 武瞳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化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化学的发展史,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化学。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等等。当时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而它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 关键词:萌芽炼丹燃素定量化学化学史化学家侯德榜张青莲侯氏制碱法 化学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化学的萌芽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等等。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二)炼丹和医药化学时期: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虽然他们都以失败告终,但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耕,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 至今还保留昔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学和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三)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进行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使化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为化学元素指明科学的概念。继之,化学又借燃素说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燃素说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尽管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许多化学现象。在燃素说流行的一百多年间,化学家为解释各种现象,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多种气体的存在,积累了更多关于物质转化的新知识。特别是燃素说,认为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这些观点奠定了近代化学思维的基础。这

中国生物化学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生物化学的发展与展望 历史的回顾 生物化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在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它是在化学、生物学和生理学中孕育出生而成长起来的。生理学之父法国拉瓦锡(Lavaisier 1743-1794)在恐怖政权迫害之下,敢于冒天下之大不匙.首先提出了呼吸和新陈代谢的正确概念。这就给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莫定了良好的基石.十九世纪德国化学家莱比锡(Liebig)在拉瓦锡学派影响下,开始注意动植物机体的化学组成成分。他Ai慕尼黑建立了第一个类似生物化学的有机化学实验室,许多国家的学者纷纷来到莱比踢的实}fL室学习因而形成了慕尼黑学派。学派中伏依提(Voit)提出了营养和能量代谢的重要性。这些冲国学者回到本国后都成为生物化学的创始人。当时这些学者和他们的学生的工作特卢、,是在理论的塞础上创立了许多生物化学技术和方法。际上著名的我国生物化学家即孙弗林的亲宇学生和同工者,他们在血液分析方法中作出了巨大贡敲.文献中以弗林一一吴(Fol inwu)法名之。 美国洛克菲勒研究所的万斯赖克(Vanslyke)在弗林的鼓舞下对血液气沐介析、氛毯陡分析等方法不出了很大贡献。万氏在二十年代曾来中国任北京协和医院生物化学系教授兼主任。1.123年吴宪教授自哈佛大学回国后即继承万氏职务。我国在廿年代尚无生物化学专业教学和杆研机构r仅少教医学院设有生物化学系。在30年代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秉志教授主持之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由怅宗汉教授筹备成二了生理学研究室,由郑集教授筹备生物化学研究室.这个研究室可算是我国第一个生物飞学专业机构0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入侵我国叶,中央大学医学院及生物研完室的两个生物化学实脸室均迁入成都华丙大学校园继续工作,齐晋大学同时亦迁入华大佼地,于是提供了学术合作的良好机会。这不(q 4-现在教学科研上,还体现在生物化学的学术活动上。例如由郑集倡导之“生物化学报告讨论会”和约同成都 生物化学及营养工作者组织之“成都生物化学会”,以及生物化学文献讨论会。这些学术活动对发展我la生物化学起了一定的良好作用。当时的“成都生物化学会”是我国第一个生417 St学专业的学术组织。1948牟郑集教授约同林国fl,,、万听等倡汉组织中国生物化学学会,并推万听、林国镐、李纷文、郑集、il f-树模、刘思职、兰天鹤等七人为筹备委员。当时正值解放战争即将全而胜刊,学会茧未正式成立但已有萌芽。郑集教授于1940年在中央天学医学院于成都布后街成立生物化学研完听‘这是我国生物化学发展史上第一个生物化学专业研完沂,先后培养硕士级研完生川余名、其中有国内冲知名之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1947年兰天鹤留美归国,随身带回友人赠之一批生物化学基本仪器,即在华丙大学成立生物化学研究听。这是在郑集教授影响下医学院内设立之第二个生物化学研究所。除上述两个研究所冲.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还有一个小的生物化学研究室。英国在上海设立之雷士德研究所(Listerinstitute)在侯祥川教授主持下,对我国生物化学及营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前我国没有一本中文的生物化学教科书和实验教程。1938年郑集编写了“生物化学实p1手j}j,l (A Laboratory Manual of Biochemistry)正式在.成都华英书局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自编的生物化学实验手册。 12

全国大学 会计学专业排名

A类或A+的大学都很好。尽量选A+,选不了就选排名靠前的大学 B+等 (121个):大连交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铜陵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福州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陕西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北京物资学院、东南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同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商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原工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河南财经学院、海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湖南商学院、云南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五邑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兰州大学、长春大学、南京航空航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佳木斯大学、上海金融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天津科技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延边大学、淮海工学院、西华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沈阳化工学院、重庆交通大学、大庆石油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山西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连水产学院、安徽科技学院、上海理工大学、韶关学院、红河学院、江西师范大学、长江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青海大学、天水师范学院、南华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沈阳工程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南昌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阜阳师范学院、甘肃政法学院、浙江林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平顶山学院、淮南师范学院、攀枝花学院、辽宁科技大学、华北科技学院、东北电力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渭南师范学院、西藏民族学院 B等 (121个):江苏工业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忻州师范学院、青海民族学院、淮阴师范学院、东莞理工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江西农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茂名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安阳工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广西大学、北华大学、中国计量学院、集美大学、福建工程学院、西南林学院、广西财经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烟台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济南大学、唐山学院、山东理工大学、汕头大学、武汉工业学院、大连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德州学院、桂林工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广西工学院、淮阴工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江汉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安文理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石家庄学院、潍坊学院、湖南理工学院、江西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宁夏大学、宜宾学院、扬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重庆邮电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四川理工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嘉应学院、甘肃农业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武汉科技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曲靖师范学院、辽东学院、西安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天津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金陵科技学院、肇庆学院、嘉兴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通大学、宁波大学、湖北大学、上海商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湖北经济学院、西昌学院、安徽农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贵州财经学院、井冈山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临沂师范学院、南昌工程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师范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哈尔滨学院、合肥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惠州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湖北民族学院、楚雄师范学院、北京农学院、西南石油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湖南科技大学 C等(79个):名单略

教育综合——我国化学学科的诞生及早期发展探讨

我国化学学科诞生的背景 (一)国际历史背景:现代化学学科的确立及化学工业的发展在西方,现代化学脱胎于多个源流,其中包括古希腊时期的“元素说”、阿拉伯人的化学和炼金术、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化学等。1661年,波义耳(R.Boyle)在牛津出版了《怀疑的化学家》(ScepticalChymists),该书提出了10个问题,对17世纪60年代之前相关化学研究进行了全面的质疑与批判。“化学史家曾经不止一次地指出过,正是这部着作使古老的‘黑术’(古埃及‘化学’概念的直译)走上了科学的道路。”[2]后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至1778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https://www.360docs.net/doc/5813147047.html,voisier)引领了化学革命,他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阐明了燃烧现象的本质,并创建了一套用以描述其理论体系的化学术语(词汇),使其化学理论和语言成为了化学的核心内容。[3]此后,随着原子论和分子论的提出,物质转化及物质组成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释,一系列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本原理得到了阐明和确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分支学科也相继建立。至此,化学的研究目的、范围和方法已经清晰明确,化学基本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在化学学科知识增长、化学学科纲领确立的同时,从拉瓦锡领导的化学革命到19世纪中期,化学学科的建制化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以当时被称为“三巨头”(TheBigThree)的法国、英国和德国为代表,西方现代化学实现了职业化和建制化,建立了全国性的化学学会、融教学与研究为一体的现代化学实验室,化学开始进入教育和科研体系。[4]18世纪既是化学学科发生重大变革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化学工业的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三项重大技术的进步奠定了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础:1749年,约翰?罗巴克(J.Roebuck)在普雷斯顿潘实现硫酸的商业化生产;1798年,英国工业化学家台耐特(C.Tennant)对氯气漂白技术的重大改进;1789年,法国吕布兰(N.Leblanc)对纯碱生产工艺的重大改进。[5]化学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面貌,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可以说,19世纪的西方,在“现代化学学科纲领的确立”、“化学学科的建制化”、“化学工业的形成与发展”三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这并非简单的巧合,三者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一方面,化学学科知识的发展为化学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持,而化学学科建制化则为这种智力支持提供了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化学工业的发展能够为化学知识的增长、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物质与经济支持。正是在这种宏观背景下,伴随着现代学校教育体制的诞生,使得化学进入了西方现代学校,成为学校教育学科群中的重要一员。 (二)国内历史背景:“西学东渐”时期化学的传入正当西方化学迅速发展的时候,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西方教会组织的传教活动等引发了西学东渐的过程。相应的,化学也开始了向中国传播的历程。 1.化学知识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化学”一词的出现早在鸦片战争之前,英美等资本主义列强就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侵略。一方面,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带来了部分科技知识,其中有许多关于采矿炼金、制造医疗药物等涉及化学工艺的内容。如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旺(JeanAdamSchallvonbell)与我国学者将德国矿物学名着《论金属》翻译成《坤舆格致》,其中就涉及化学知识,但由于当时社会动乱,该书译稿未及发行,现下落不明。[6]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开进中国的商船和炮艇已经用到了许多化学物品,例如用于灭火器的硫酸、用于焊接的盐酸、鉴别金属用的硝酸以及氢氧吹管等。[7]这样,古老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科学开始了最初的碰撞,二者在碰撞中“化合”,生成着中国化学学科的最初源头。“化学”直接来源于英文chemistry一词的意译。Chemistry源于希腊文Khemia,后者是埃及一个古国的名字,指该国的土地为黑色,因而该词含有“埃及学”或“神秘学”的意思,而后逐渐演化成Chemistry。而在之前的汉语中,并没有“化学”一词,只是在唐末五代时期有一本道教着作《化书》。据郭宝章等人考证,我国最早出现“化学”一词,是在1856年。[8]是年,英国人韦廉臣(AlexanderWilliamson)出版《格物探源》一书,该书卷三论“元质”(元素)时写道:“轻二养一成为水,霼一绿一成为盐(NaCl),铗一淡一养三成为火硝(KNO3)。读化学一书,可悉其事”。同年,英国人伟烈亚力(AlexanderWylie)在其执笔的《六合丛刊》发刊号《小引》中写道:“比

中国汽车发展史简介

中国汽车发展史简介 摘要 (2) 关键字 (2) 前言 (2) 一、汽车的原始概念――座驾 (3) 二、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人必须知道的历史 (4) 三、中国与发达国家汽车差距 (7) 四、中国汽车发展展望 (8) 五、参考文献 (8) 摘要:时下,对于居住在都市和乡陌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汽车作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已再是什么新奇之物了,但是对中国汽车历史的经过却少为人知,本文对中国汽车自古及今的历史简单介绍,并综合中外汽车的现状略加分析,了解中国汽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关键字:座驾中国汽车汽车历史现状差距发展 一、汽车的原始概念――座驾 座驾,意即有人坐有人驾驶的代步工具。 每天迎着晨曦,眺望满街的车水马龙,汽车像蝗虫一样塞满了街道,开车的,乘车的满脸焦虑,汽车已经主宰了交通工具市场。现代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车”的世界里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车代步发展到如今,是否还可以激发起人们对车的怀旧情结?那些原始和落后的交通工具,伴随乘车人、拉车人那份怡然自得的心理却又是十分难得的。 在所有的历史变迁中,车的变迁,可谓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都具有时代个性,代表着一种文化背景和品位。从它的由简到繁、由人(畜)力到机械、由慢到快……我无法考证其“车”的沧桑巨变,据说在我国就有几千年的历史。 古时英雄好汉驰聘沙场是骑马,留下了几多惊险神话。后来皇上出游或战争需要,人们发明马(或牛、驴)拉的两轮车,这可从兵马桶的出土和许多古迹壁画上可以证实。《苟子“解蔽》:“奚仲作车”。“奚仲,夏禹时车正。黄帝时已有车服,故谓之轩辕”。轩,就是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帐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啸嗷东轩下”、“月上轩而飞光”的情境是多么令人景仰。杜牧《阿房宫赋》:曰“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车骑塞巷,宾客盈座”,又是另一般场景。辒,乃古代兵车之一种,四轮车,上蒙以生牛皮,下可容十人,又能往来运土填堑,以攻城为主要任务。辒车,是古代一种卧车,据说秦始皇在外驾崩,就是用辒车运回宫的。辎车,则是古代一种有帷盖的大车,既可载物,又可作卧车。《后汉书》载:“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不由入想起杜甫《兵车行》里车辚辚,

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

报告简介 【名称】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 【编号】1373722 【价格】纸质版:19000元电子版:20000元纸质+电子版:21000元 【优惠价】¥13600 元 【电话】400 612 8668、、传真: 【邮箱】 【网址】-04/HuaXueGuanJiangDiaoChaFenXi.html 【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向客服咨询。 《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是专门针对化学灌浆产业的调研报告,采用客观公正的方式对化学灌浆产业的发展走势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为客户进行竞争分析、发展规划、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本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得到了众多化学灌浆产业链各环节技术人员及营销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再次表示谢意。 中国市场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首先介绍了化学灌浆的背景知识,包括化学灌浆的相关概念、分类、应用、产业链结构,国际市场动态分析,国内市场动态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及经济形势对化学灌浆行业的影响,化学灌浆行业国家政策及规划分析,化学灌浆产品技术参数,生产工艺技术,产品成本结构等;接着统计了中国主要企业化学灌浆产能、产量、成本、价格、毛利、产值等详细数据,同时统计了这些企业化学灌浆产品、客户、应用、产能、市场地位、企业联系方式等信息,最后通过对这些企业相关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总结分析,得出中国化学灌浆产能市场份额,产量市场份额,供应量、需求量、供需关系,进口量、出口量、消费量等数据统计,同时介绍中国化学灌浆行业近几年产能、产量、售价、成本、毛利、产值等,之后分析了化学灌浆产业上游原料、下游客户及产业调查分析,并介绍化学灌浆营销渠道,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建议,最后还采用案例的模式分析了化学灌浆新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及SWOT分析。 第一章化学灌浆产业概述

化学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化学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化学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化学工程是将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工业化学相结合的学科,不仅是一门具有百年历史的成熟基础学科,也是充满朝气、与时俱进的学科。 1 化学工程的兴起 几千年来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在生产中被广泛的应用,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这些操作都是规模很小的手工作业。化学工程这一学科,是在19世纪后期随着大规模制造化学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的发展而诞生的。 19世纪70年代,各种基础化学品的生产等都有了相当的规模,化学工业有了许多杰出的成就。如索尔维法制碱中所用的纯碱碳化塔,高20余米,在其中同时进行化学吸收、结晶、沉降等过程,但是人们还没有从其中找出共有的规律。1880年,“化学工程”第一次被英国学者George E.Davis正式提出,188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设了第一个以“化学工程”命名的课程,标志着化学工程学科的诞生。1915年,本文由收集整理美国学者Arthur D. Little提出了“单元操作”,将各种化学品的工业生产工艺分解为若干独立的物理操作单元,并阐明了即使是不同的工艺,只要是相同操作单元就遵循的相同原理。 1920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从化学系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系。1923年华克尔、刘易斯和W.H.麦克亚共同写的

《化工原理》一书出版,奠定了化学工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工程学科的基础。 2 化学工程的发展 2.1 20世纪前叶,化学工程二级学科应运而生 在20世纪前叶,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促进了许多化学工艺的问世,如美国用丙烯合成出异丙醇,被誉为是石油化工的开端。这些化学工艺的出现,许多化学工程二级学科应运而生。 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传递过程,化工系统工程,化工控制工程等多个二级学科相继诞生。 2.2 20世纪50~60年代,化学工程完成了从单元操作到 三传一反 传递过程中动量传递的理论基础是流体力学,热量传递的理论基础是传热学,质量传递的理论基础是传质学,20世纪50~60年代,科学家将数学和物理的方法引入传递过程的研究,使传递过程学科有了较大的发展。1957年在第一届化学反应工程会议上确定了化学反应学科的研究内容和范围,从而确定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概念。化学工程完成了从单元操作到三传一反的过渡。 20世纪60年代以后,化学工程的各个主要部分,石油化工,煤化工,有机合成,工业催化等蓬勃发展,化学工程作为化学工艺和化学工业的理论指导,化学工艺对化学工程的过程体现,化学工业对化学工程的广泛应用,三者相互促进,化学工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3 20世纪末至今,化学工程与新技术学科和计算相结合

全国大学高校各专业学科最新最全排名汇总[1]

2010年全国大学高校各专业学科最新最全排名汇总 (如何查看:按住ctrl键,同时点下面的任何一行链接就可以打开看了) 2010年中国大学排名超级完整版: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1-1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101-2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201-3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301-4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401-5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2010(501-600) 2010年中国大学分学科排名:2010大学工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工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法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法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教育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教育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经济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经济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文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文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哲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哲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社会科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社会科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历史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历史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农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农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医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医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自然科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自然科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管理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管理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理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理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

一汽丰田公司发展史

一汽丰田 一汽丰田成立于2000年6月,占地面积161万卅,目前生产能力为年产42万辆, 公司的主导产品是“威驰”(VIOS 、“花冠”(COROLLAEX “皇冠”(CROV )N “锐志”(REIZ )、 “卡罗拉” (COROLLA 轿车以及RAV4公司注册资本为33 亿元人民币,注册于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员工12000余人 成立时间:2000年6月 公司名称: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外文名称:TIANJIN FAWTOYOTMOTOCO.,LTD. 总部地点:中国天津 车型介绍 1. 威驰 2. 花冠EX 3. 皇冠 4. 锐志 5. 卡罗拉 6. RAV4 7. 普锐斯(混合动力) 8. 蓝德酷路泽(SUV 9. 柯斯达(小型客车) 10. 普拉多(SUV 16.18-26.96 20.48- 26.98 71.50-119.00 万 30.48- 56.05 万 50.00-70.00 万 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 2000年6月的天津丰田汽 车有限公司。2002年8月,一汽集团 与丰田汽车公司在 北京人民大会堂 签 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了到 2010年在中国的合作项目要达到中 国市场占有率10%的宏伟目标。天津一汽 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作为两大集团战 略合作的重 经营范围: 公司性质: 员工数: 汽车 中外合资企 业 12000余人 7.45- 12.37 7.98-12.00 29.45- 97.80 万万万万万万万

政府和广大市民对我们的发展也寄予了无限的期待。几年来,公司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一汽集团和丰田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坐落于天津西青区杨柳青镇的第一工厂稳步发展,坐落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九大街的第二工厂2005年3月21日正式投产,公司在工厂建设、产品开发、产能提高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第三工厂毗邻第二工厂,于2007年5月28日正式投产。第三 工厂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一汽与丰田的战略合作又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008年5月13日,“第四期十五万辆扩建项目”的启动仪式举行,此次新扩建项目的奠基标志着天津汽车工业即将迈向新的发展高度,更具竞 争实力和优势的天津一汽丰田正在稳进地走向成熟。RAV4的投产让公司发展迎来了又一新的发展契机。丰田历史 丰田生产厂的诞生 1930年,63岁的丰田佐吉去世。他留给子女的是一家拥有近万名员工的欣欣向荣的棉纺厂。19世纪末,佐吉利用其发明的新型织布机创建了这家企业,同时创造了一种不间断供货、避免库存的工作方法,将生产率提高了50%,大大降低了纺织成本,这种方法现在被称为适时工作法”。那时候toyota公司从棉纺厂到汽车,老丰田看准未来的产品已经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所以佐古及其生于 1894年的长子喜一郎对日本以外的世界兴趣十 足。喜一郎曾对欧洲和美国进行了考察,欧美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使他受到强烈震撼,而汽车更使他热血沸腾。他认定汽车必然是未来举足轻重的 交通工具。当时日本还是个不太富裕的国家,只有3家小规模的汽车制造 厂,年产量仅区区几百辆,而美国福特公司每天下线I万辆t型轿车。佐 吉父子决定涉足汽车制造领域,等经济状况好转便投入生产。 丰田生产的运行过程 佐吉去世过早,没来得及见到第一辆丰田汽车诞生。儿子喜一郎于1933 年月仅投资I3万美元成立了汽车部。设计出aa样车后1933年5月第一辆 命名为aa的车问世。1年后,a1开始小批量生产。这是一款大型轿车,外壳呈流线型,很美观,模仿当时的克莱斯勒airflow 车型,配备6缸3.4 升发动机输出功率为62马力(46千瓦)。但日本当时汽车保有量极小,市场特别需要的是客货两用车,所以toyoda在开发客货两用车方面投入的力 度最大。 1937年,toyoda公司共生产汽车4013辆,其中aa型轿车和ab型敞篷车只占577辆。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公司决定把名称改为toyota (丰田)。

全国大学计算机专业排行

学校代码及名称排名得分 10003 清华大学 1 100 9000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 94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 88 10335 浙江大学 4 88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5 87 10001 北京大学 6 85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7 85 10284 南京大学 8 83 10145 东北大学 9 8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10 81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1 81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12 79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13 78 10183 吉林大学 14 77 10246 复旦大学15 77 10286 东南大学 16 77 10486 武汉大学17 77 10610 四川大学 18 76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19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20 73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21 73 10422 山东大学22 72 10533 中南大学 23 7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24 71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25 70 10247 同济大学 26 70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27 70 10611 重庆大学 28 70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9 70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30 69 10056 天津大学31 69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32 69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33 68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34

10280 上海大学 35 68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36 68 10294 河海大学37 68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38 67

《中国化学学科史》的读后感

《中国化学学科史》的读后感 《中国化学学科史》的读后感 对现代化学做出了贡献。 作为一门现代科学,中国现代化学是20世纪初从西方全面移植 过来的。晚清民国时期是现代化学学科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关键时期。本书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尤其是对中国化学学会等中国首 批化学研究团体和研究机构建立、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对于中文化 学术语的制定以及学科化时期的学术研究情况进行了专门研究,再 现了中国化学学科的早期制度化过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化学学科取得了重大发展,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分支学科蓬勃发展。但以前 对于中国化学学科在1949年以后的发展,还从未从学科史角度进行 过全面的梳理。本书以1949年以后中国化学学科的发展情况作为全 书的重点,填补了以前对于此段历史研究不够充分的缺陷。 《中国化学学科史》共分三大部分、共十七章。 第一部分包括前6章,对化学学科在中国得以建立的本土文化背景和国际学科背景进行了简要探讨,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化学相关 实践和知识以及作为中国现代化学学科直接来源的西方现代化学学 科的制度化过程。 第二部分全面追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现代化学逐渐传入中国,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中国逐渐确立的过程,内容包括化学教科书 的引进、名词术语的翻译、近代化学研究团体和研究机构的设置、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体系的建立等。这部分包括三章。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化学学科的发展,这部分包括后八章。是《中国化学学科史》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对我国化学学科发展的 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概括,弥补了以往对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化学学

科发展情况研究不够充分的`缺陷。这一部分分章介绍建国以来我国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分支领域里的学科发展情况,内容涉及这些分支学科中取得的重大化学成就、杰出研究者以及学术机构发展概况。

(发展战略)一汽集团发展概况最全版

(发展战略)一汽集团发展 概况

中国第壹汽车集团X公司发展概况 中国第壹汽车集团X公司(原第壹汽车制造厂)简称“第壹汽车”,1953年7月15日破土动工,中国汽车工业从这里起步。52年来,第壹汽车肩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重任,经历了建厂创业、产品换型和工厂改造、上轻型车和轿车三次大规模发展阶段,产品生产由单壹卡车向轻型车和轿车方面发展。 壹、简介 中国第壹汽车集团X公司简称中国壹汽或壹汽,总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前身是第壹汽车制造厂,毛泽东主席题写厂名。壹汽1953年奠基兴建,1956年建成且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壹辆解放牌卡车。1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壹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壹辆红旗牌高级轿车。壹汽的建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历史。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壹汽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之壹。 截至2009年10月,中国10’000’000辆自主轿车在长春下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强国。 壹汽现有职能部门18个,全资子X公司28个、控股子X公司18个。其中上市X公司4个,分别是壹汽轿车股份有限X公司、长春壹汽富维汽车股份有限X公司、天津壹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X公司、壹汽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X公司。主营业务板块按领域划分为:研发、乘用车、商用车、毛坯零部件、辅助和衍生经济等六大体系。现有员工13.2万人,资产总额1340亿元。 壹汽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培育了以“学习、创新、抗争、自强”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形成了东北、华北、西南三大基地,形成了立足东北、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开放式发展格局。改造且建设了壹汽解放卡车新工厂、壹汽轿车新工厂、壹汽-大众轿车二工厂、天津壹汽丰田轿车二工厂等新工厂,形成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制造阵地。自主研发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卡车、轿车、轻微型车、客车多品种、宽系列的产品格局。拥有解放、红旗、奔腾、夏利、威志等自主品牌和大众、奥迪、丰田、马自达等合资合作品牌。 壹汽产销量连续多年居中国汽车行业之首,2004年企业年销量率先突破100万辆,树起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007年,壹汽实现销售143.6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885亿元,列世界500强第303位,中国企业500强第14位;世界机械500强第49位,中国机械工业500强第1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2位和2007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第2位。“中国壹汽”以605.78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国内汽车

化学发展简史

化 学 发 展 简 史 中国化学发展史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关于化学的进展,我国古代在化学的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

献,体现在冶金、造纸、陶瓷和中草药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中国化学发展迅速,不仅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成果,而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一大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下面按时间前后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化学发展史重要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1.墨翟 墨翟(公元前479—381),先秦时期墨派思想的创始人,著有《墨经》。在该书中说到:“非半不昔斤则不动,说在端。……昔斤必半,毋与非半,不可昔斤也。……端,是无间也。”意思是说物质到一半的时候,就不能斫开它了。物质如果没有可分的条件,那就不能再分了。墨子的“端”即为物质的最小单位,有现代原子的意义,意味着他对物质非连续性的认识。他的这一认识和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所提出的原子(不能再分)基本上是同时代的,所以说原子概念的最先提出不能抹煞墨子的功劳。 2.刘安 我国西汉时的炼丹家。他著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着“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是说铜遇到铁时,就有铜生成。实质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铁和可溶性的铜盐发生的置换反应。这一发现要比西方国家早1700多年。在宋朝时采用这一方法炼铜已有相当规模,每年炼铜达5×105kg,占当时铜产量的15%—25%。这种炼铜方法在我国最早,是湿法冶金的先驱。 刘安在他的《淮南子》中写到:“老槐生火,久血为磷。”这句话

实质说的是磷的自燃现象。磷的最早发现者应该是刘安。 3.蔡伦 他总结了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改用便宜的材料为原料,经过精工细作,造出优质纸,被称为“蔡伦纸”。后世人们将蔡伦称为造纸技术的发明人。1000多年来,我国的造纸材料大致都是依照蔡伦的办法加以推广的。 4.魏伯阳 我国东汉时期炼丹家。撰有《周易参同契》,此书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炼丹术专著。其中化学知识丰富。记载着“丹鼎”这一化学反应装置,记述了汞易挥发的特性以及汞和硫化合为丹砂(硫化汞)、汞和铅汞齐(汞铅合金)等化学知识。 5.华佗 据《后汉记·华佗传》中记载,在公元200年时,我国外科鼻祖华佗就能用全身麻醉来施行外科手术,这是世界上施用临床麻醉最早的人,所用麻沸散是最早的麻醉药物。 6.葛洪 我国晋代炼丹家。著有《抱朴子》一书,所含化学知识丰富。他曾谈到:“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这句话所指的化学反应是:①红色硫化汞(丹砂)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汞:HgS+O2 ====== Hg + SO2↑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HgS:Hg + S ====== HgS ③黑色HgS隔绝空气加热(升华)变成红色晶体HgS: HgS HgS 这一事实说明葛洪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初步有所了解,这一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