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调查技术单株树木测定

森林调查技术单株树木测定
森林调查技术单株树木测定

林业调查部分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树木是由树干(体积占60-70%)、树根(体积占15%左右)和枝叶(体积占15%左右)所构成。?立木:生长着的树木。

?伐倒木: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桠所剩余的主干。

?材积:树干的体积。

一、基本测树因子

1、基本测树因子:树木的直接测量因子(如树干的直径、树高等)及其派生的因子(如树干横断面积、树干材积、形数等)。

2、树干直径:指垂直于树干轴的横断面上的直径(Diameter)。用D或d表示

3、胸高直径:位于距根颈1.3m处的直径,简称为胸径(DBH,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记为D1.3或d1.3。

4、树高(tree height):树干的根颈处至主干梢顶的高度。

5、胸高断面积(basal area of breast-height) :树干1.3m处的断面积,记为G1.3或g1.3。

6、树干材积:指根颈以上树干的体积(volume),记为V。

二、树干形状

?任何规则的几何体,若要计算其体积必须先知其形状。

?树干形状是由树干的横断面形状和纵断面形状综合构成。

?树干直径随树高变化从根颈至树梢其树干直径呈现出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变化多样。

?影响因子:

1)内因:遗传特性、生物学特性、年龄和枝条着生情况;

2)外因(环境条件):立地条件、气候因素、林分密度和经营措施等

1、树干横断面形状

?树干横断面:假设过树干中心有一条纵轴线(称为干轴),与干轴垂直的切面。

?树干横断面形状近似圆形,更接近椭圆形。为了计算方便通常视其为圆形,平均误差不超过±3%。?树干横断面采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Array

2、树干纵断面形状

(1)基本概念

?纵断面:沿树干中心假想的干轴将其纵向剖,所得纵剖面的形状。

?干曲线(stem curve):围绕纵剖面外围的那条曲线。

?干曲线方程-将干曲线用数学公式予以表达。

?干曲线自基部向梢端的变化大致可归纳为:凹曲线、平行于x轴的直线、抛物线和相交于y轴的直线这4种曲线类型。

?干曲线围绕干轴旋转可得四种几何体:凹曲线体(D)、圆柱体(C)、截顶抛物线体(B)和圆锥

体(A)。

(2)干曲线式

孔兹(Kunze、M.,1873)干曲线式:

r

Px y

2

式中 y —树干横断面半径;

x —树干梢头至横断面的长度; P —系数; r —形状指数。

形状指数(r )的变化一般在0~3,当r 分别取0、1、2、3数值时,则可分别表达上述4种几何体。 三、伐倒木树干材积测定 (一)一般求积式 1树干完顶体求积式

1) 用下底断面(g 0)和长度求体积 2) 中央断面(g 0.5)和长度求体积 2截顶体求积式

1) 用两端断面积求体积 2)用中央断面积求体积 (二)伐倒木近似求积式

1、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 (Smalian ,1806 )

2、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Huber ,1825)

3、牛顿近似求积式 (Reiker, 1849)

4、伐倒木近似求积式的精度

以上三种近似求积式计算截顶木段材积时:

?

牛顿近似求积式精度虽高,但测算工作较繁;

? 中央断面近似求积式精度中等,但测算工作简易,实际工作中主要采用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 ? 平均断面近似求积式虽差,但它便于测量堆积材,当大头离开干基较远时,求积误差将会减少。 (三)伐倒木区分求积式

?

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该法称为区分求积法(measuremental method by section)。

?

在树干的区分求积中,梢端不足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圆锥体公式计算其材积。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 将树干按一定长度(通常1或2m )分段,量出每段中央直径和最后不足一个区分段梢头底端直径,利

用中央断面近似求积式(1—10)求算各分段的材积 并合计:

()L d d L g g V n n ???

?

??+=+=24212200πL d L g V 2

2

12

14

π

=

=???

? ??++=L g L g g V n

2102231l g V '

'=3

1

2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

根据平均断面近似求积式,按上述同样原理和方法,可以推导出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为:

式中: g 0 —树干底断面积; g n —梢头木底断面积; g i —各区分段之间的断面积; l 、 l ’—分别为区分段长度及梢头木长度。 3区分求积式的精度

? 在同一树干上,某个区分求积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分段个数的多少,段数愈多,则精度愈高。

? 区分段数一般以不少于5个为宜:

(1)当H>15m 时,l =2m (2)当7>H>15m 时,l =1m (3)当H<7m 时,l =0.5m

4直径和长度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精度影响

? 树干的材积为V=gL ,如长度(L )和断面积(g )测定有误差时,其材积误差近似为 :

?

当多次测量时,直径标准误差百分数(σd %)与长度标准误差百分数(σL %)对材积标准误差百分数(σV %)的影响可用下式表示:

四、单株立木材积测定 (一)立木测定特点

(1)立木高度:一般用测高器测定(H<10m 可用测杆)。

(2)立木直径:一般仅限于人们站在地面向上伸手就能方便测量到的部位,普遍选择胸高直径(DBH )。各国对胸高位置的规定略有差异。我国取1.3m 。

(3)立木材积:通过立木材积用立木三要素(D 、H 和形数)计算材积。 测定胸径注意事项:

? 准确确定胸高位置(1.3m 处 );

? 在坡地测径时,必须站在坡上测1.3m 处直径;

? 胸高处出现节疤、凹凸或其它不正常的情况时,取上下约±10~20cm 处干形较正常处测两个直径取平均数作为胸径值;

?

胸高以下分叉的树,可以视为两株树分别测定;

()l g l g g g V n n i i n '

+??????++=∑-=3

1211

10L

d V P P P +=22224L

d V σσσ+=

?胸高断面呈椭圆形时,应测其相互垂直方向(特指用轮尺)的胸径取其平均数。

(二)形数和形率

1形数: 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式中 V —树干材积; V′—比较圆柱体体积;

g x —干高X 处的横断面积; f x ——以干高X 处断面为基础的形数; h ——全树高。

(一)形数

(1)胸高形数(f 1.3) :

实际工作中,常以胸高形数(f 1.3)、胸高断面积(g 1.3)及全树高(h )称作材积三要素。

? 由孔兹干曲线可以导出当 r 一定时,f 1.3是关于 h 的减函数。

(2)正形数

?

正形数:以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如0.1h )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

由孔兹干曲线可以导出 f n 与树高h 无关,消除了树高的影响:

(3)实验形数

?

实验形数(experimental form factor)是林昌庚(1961)提出作为一种干形指标:

?

实验形数是为了吸取胸高形数的量测方便和正形数不受树高影响这两方面的优点而设计的。

? 无论树种、树高变化如何, f ?平均值比较稳定0.39~0.41.

2 形率

? 形率(form quotient):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其表达式为:

式中 q x

—形率;

d x ——树干某一位置的直径;

d z ——树干某一固定位置的直径,即比较直径。

?

由于所取比较直径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形率。

(1) 胸高形率(q 2)

h

d V h g V f 23.13.13

.14

π==h

g V f n n =

r

n r f ??

? ??-+=11113

.1()33.1+=

?h g V

f z

x

x d d q =3

.12/12d d q =

?

? 由孔兹干曲线式y 2=P x r 可导出q 2与r 之间的如下关系:

? 在r 相同时,q 2依h 增大而减小 。

?

希费尔(1899)形率系列: q 0, q 1 , q 2, q 3

(2) 绝对形率(q J )-琼森(Jonson T.,1910)

? q J 与r 之间的关系 ? ? ?

? q J 与树高无关。

当r=1时, q J =0.707;当r=2时, q J =0.5;当r=3时, q J =0.354。 (3)正形率(q 0.1 )

?

正形率与形状指数之间的关系:

所以

? q 0.1只是形状指数r 的函数,与h 无关 。

3形数与形率的关系 (1)

()

r

r

h P h P d d 3.12)(23.12/1-?

??

??=2

23.12/12/6.2213.12/r r

h h h d d q ??

?

??-=??? ??-==

()

3

.13.12

1

d d q h J -=

()()223.13.121213.13.121r r

h J h h d d q ???

??=?

?????????--==-1

.02

1

1.0d d q =

()r r r

h P h P d d ??? ??=??? ??=959.02121

.022

12

/1.095r q ?

?

? ??=22

3.1q

f =2

2

2

2122213

.14q d h

d V f =??? ?===ππ

? 此式是把树干当作抛物线体时导出的:

? 上式求算形数的近似公式,凡树干与抛物线体相差越大,按此式计算形数的偏差亦越大。

(2)

? 此式由孔兹(Kunze ,1890)根据大量树种的f 1.3与形率( q 2 )的关系提出的。

? 当树干接近抛物线体时,一般树的c 值接近0.20。如松树c=0.20,云杉及椴树c=0.21,水青冈、山杨及黑桤木c=0.22,落叶松c=0.205。

?

此式适合于树高>18m 的树木,其误差一般不超过±5% 。 (3)希费尔(Schiffel ,1899) 公式:

? 该式属于经验公式,是用云杉、落叶松、松树和冷杉 等树种测定出f 1.3、 q 2和 h ,绘图后用图解法解

出参数。

? 形数、形率和树高的变化规律:

(1)当形率相同时, f 1.3随树高的增大而增大; (2)当树高相同时, f 1.3随形率的增大而增加。 4 近似求积法

形数法 :由希费尔 公式计算形数后由公式 V=g 1.3h f 1.3 计算树干材积。 平均实验形数法 :V=g 1.3(h +3) f ? 丹琴(Senzin, 1929)略算法:

当树高h=25-30m 时,计算结果可靠。 (四) 材种检尺 1原条检尺

1)检尺长:大头完整处到小头直径6cm 处的整数米,小数舍去。

2)检尺径:离大头完整处2.5米处的去皮直径取整数后“逢单进一”,不计小数。 3)材积:根据检长和检径查GB4815-84

(1)检尺径自10cm 以上的杉原条材积由下式确定: V=0.39(3.50+D)2×(0.48+L)÷10000 式中:V ——材积(m 3); L ——检尺长(m); D ——检尺径(cm)。

(2)检尺径为8cm 的杉原条材积由下式确定: V=0.4902×L÷100

c

q f -=23.1h

q q f 2223.132

.066.0140.0+

+=23

.123.13.123.1001.051.0254

4

d d hf d V =??=

=

π

π

2 原木检尺

1)检尺长:大头到小头测定值,当实际长度大于某级标准而不足下级标准时多余部分不计舍去,一般20cm

进级,但有2.5米的长度。

2)检尺径:小头断面的短径取整数后“逢单进一”,不计小数。

3)材积:根据检长和检径按如下公式计算

?

3锯材材积测算

?锯材长度m为单位,进级单位1cm

?锯材宽度、厚度以mm为单位,量至mm,不足1mm舍去。

?

(GB449—84)中查得,或由公式: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林业行业调查规划项目收费指导意见

《林业行业调查规划项目收费指导意见》(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林业调查规划项目得收费行为,维护发包人与林业调查规划服务单位得合法权益,更好地指导林业行业开展调查规划工作,特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本《意见》可作为具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格证书得单位开展林业行业调查规划项目收取相关费用得参考依据。 第三条调查规划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应遵循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原则,符合国家经济技术政策、规定,符合委托方得技术、质量要求。 第四条本《意见》中得林业行业调查规划项目就是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下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调查、林地征收占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自然保护区科考调查与各类林业规划等项目. 第五条本《意见》制定得主要依据包括: 1、《中华人民共与国价格法》 2、《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财企[2006]529号) 3、《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得通知》(计价格[2002]10号) 4、《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得通知(计价格[1999]1283)》 5、《关于发布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得通知》(2004中规协秘字第022号) 6、《工程设计、工程勘察收费标准》(计价格[2002]10号) 7、《关于放开与下放部分商品与服务价格得通知》(计价格【2001】1218号) 8、《中央与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531号) 9、《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2001】第2号) 10、《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林资发[2002]237号) 11、《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6424-2010) 12、《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规程》(试行)(环函[2010]139号)等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森林资源调查技术大体相同,不同的是因调查目的不同而调查精度要求不一,其主要调查技术规程为: A、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a、分类系统 主要依据土地的现实利用状况和覆盖特征进行四级分类,图示如下。 b、分类定义

土地(不含海域)分为陆地(含滩涂)和内陆水域两大一级地类。 ㈠陆地:常年露出水面的土地和滩涂(包括河流、湖泊的常水位至洪水位之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之间的面积)。 1)、林地:包括森林、疏林地、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和苗圃地。 (1)森林: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20以上(含0.20)的林地或冠幅连续宽度10米(面积0.1公顷)以上的林带,包括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竹林。乔木树种定义包含乔木经济林树种,例如油桐、乌桕、杜仲、厚朴、漆树、板栗、栓皮栎、黑荆树、桑树等。 ①针叶林:针叶树蓄积占65%以上的森林。 ②阔叶林:阔叶树蓄积占65%以上的森林。 ③针阔混交林:针叶树或阔叶树蓄积均占65%?以下的森林。 ④竹林:由竹类构成的森林,不包括胸径2?厘米以下的小杂竹丛。当毛竹为纯林时,每公顷株数不低于?225株(新造毛竹188株)即可划为毛竹林,否则划为荒地。当林木郁闭度不低于0.2,毛竹与林木混交,且毛竹株数每公顷不低于625株时,划为毛竹林;低于625株划为乔木林分。当林木郁闭度为0.10~0.19,毛竹与林木混交时,毛竹株数每公顷不低于225株划为毛竹林,低于?225株划为疏林地。 (2)疏林地: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竹林和灌木经济林不划疏林地。 (3)灌木林地:由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或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构成,且覆盖度不低于30%的林地。

河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目的和意义 为了统一全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技术标准,规范调查范围、内容、程序、方法、深度和成果等技术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参照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2条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为全省所有土地,总面积约187693平方公里,计划两年完成。各国有森林经营单位的调查,纳入所在县的调查一并考虑。 第3条主要调查内容 1、核实各类行政区划境界线和森林经营界限。 2、查清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分布; 3、查清各类林地数量、质量及其分布; 4、测算林木蓄积量及其生长量; 5、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 6、提出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意见。 第4条主要调查方法 土地利用现状和各类林地面积调查:以地形图为底图,借助最新的高分辨率SPORT5卫星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在室内进行全面小班级区划。在此基础上,组织职业队伍专业技术力量进行普遍的现场核对,补充、细化小班区划,落实属性因子。 各类林木蓄积量:整理现有存档数据,并随机抽取部分测树样地进行实测,利用树种、林龄、密度、直径、树高等林分属性数据,编制数量化林分蓄积量表,概略测算小班蓄积量。 散生木蓄积:通过现场目测方法,统计测算资源总量。 四旁树资源:以县为总体,以自然村为单元,抽取部分样本,采用比估计的方法,通过单位面积资源保有量,测算四旁树资源总量。 各类林木蓄积生长量:采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连续观测结果,分别树种建立直径生长模型,估计林木蓄积生长量。 第5条主要调查因子测定误差限制

1、小班主导地类面积区划误差不超过5%。 2、林龄调查:涉及造林成效的小班、5年或不足5年生幼树林龄调查不得有错,其它小班的平均年龄误差不超过1个龄级。 3、平均树高调查:1米以下限0.1米,1—5米限0.5米,5米以上调查误差不超过2米。 4、平均直径调查误差限20毫米。 5、单位面积株数调查误差限制在15%以内。 6、郁闭度调查:郁闭度0.4以下,误差不超过0.05。郁闭度0.4以上误差不超过1个郁闭度级。 7、植被盖度调查:植被盖度在40%以内时,限差盖度的5%。植被盖度在40%以上时,限差盖度的30%以内。 8、各种成数调查限差5%以内。 9、小班内散生木总株数计量误差限25%以内 10、成活率调查涉及的株数计量限差10%以内。 11、造林行距调查限差0.5米,株距调查限差0.2米。 12、土层厚度调查误差不超过一个等级。 13、其它定性因子调查不得有误。 第6条调查成果 1、省、市、县及山区县到乡、村、林场的森林资源统计表。 2、省、市、县及山区县到乡、林场的森林资源分布图。 3、以县为单位的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4、县以下基层单位特别需要的大比例尺影像地图。 5、以县为单位的森林资源信息系统基础平台。 6、全省森林资源调查报告及专题报告。 第二章森林经营区划 第7条经营区划系统 基本经营区划采用县、乡、林班、小班四级区划。其中: 县、乡(含大型土地经营单位集中管辖范围)两级区划以现行行政管辖界为基准,实现全省无缝隙区划。 第8条林班区划

森林资源调查常用术语18条

森林资源调查常用术语18条 1 森林 Forest 植被类型之一。以乔木为主体的,包括灌木、草本植物、其他生物及林中土壤在的自然综合体。 2 森林类型 Forest Types 森林按其自然历史地理条件、外貌、树种组成与结构的不同所划分的类别。 3 优势树种 Dominant Species 简称优势种。在主林层中,数量最多,盖度最大,对森林环境作用最明显,并对森林生态环境起指示作用的树种。 4 龄级 Age Class 对林木年龄的分级。是经营上计算林龄的单位。各龄级所包括的年数称为龄级期限。根据林木主伐年龄的长短和起源的不同,通常天然起源的针叶树和硬阔叶树以20年为一个龄级,软阔叶树以10年为一个龄级;人工林的龄级年限要短些。我国有些速生树种,如杉木、檫木、树、泡桐等人工林,多以5年为一个龄级;竹林和灌木树种,根据经济用途不同,又常以1年或2年为一个龄级。龄级由小到大以罗马数字1、Ⅱ、Ⅲ、Ⅳ……等表示。 5 地位级 Site Class 反映一定树种立地条件的优劣或林分生产能力的一种指标,一般分为五级,由高到低以符号Ⅰ、Ⅱ、Ⅲ、Ⅳ、Ⅴ表示。地位级越高,说明立地条件越好,其自然生产力也越高。任一林分的地位级可根据其平均树高和年龄在地位级表中查得。地位级是组织作业级的主要依据之一。对地位级不同的林分应采取不同的经营利用措施。 6 树种组成 Species Composition 又叫林分组成。它说明某一林分中各个树种所占的比重。比重的大小以各树种的蓄积量为准。如各树种的直径相差不大,也可以其株数多少为准。林木组成以各树种所占的十分比表示,叫组成式。如十分之六是落叶松、十分之四是桦树,其组成式为6落4桦。凡比重不到一成,但在0.5成以上则算做一成。比重不到0.5但在0.2成以上时,则以“+”号代之。不到0.2成者,则以“—”代之。如6落4桦+云-冷(落是落叶松,桦是桦树,云是云杉,冷是冷杉)。在组成式里,按树种比重大小排列。如遇比重相同,则经济价值较高树种排在前头。 7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National Forest Continues Inventory 简称一类清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及其消长动态,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监督检查领导干部实行森林资源消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依据。以省(区、市)为单位,每五年复查一次。 8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Forest Management Inventory 简称二类调查,也称森林经理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林场、自然保护区、县(旗)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和县级林业区划、规划等需要进行的森林资源清查,其成果亦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林业基层单位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周期一般为10年。 9 作业设计调查 Forest Operating Investigation 简称三类调查。查清一个伐区,或者一个抚育、改造林分围的森林资源数量、出材量、生长状况、结构规律等,据以确定采伐或抚育、改造的方式、采伐强度、预估出材量以及更新措施、工艺设计等。一类调查是企业经营利用的手段,应在二类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逐年进行,森林资源应落实到具体的伐区或一定围的作业地块上。 10 林种 Sorts of Forest 按经营目的不同而划分的森林类别。如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11 生态公益林 Ecological Forest 生态公益林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生态公益林涉及到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两个林种,相应包括水源涵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 -11-26 阅读:1183次 [关闭] 一、种子与苗木 (一)种子 (1)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 (2)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999); (3)林木种子贮藏(GB/T10016—1988); (4)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14071—1993); (5)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 14072—1993); (6)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 14073—1993); (7)林木引种(GB/T 14175—1993); (8)林木采种技术(GB/T 16619—1996); (9)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GB/T 16620—1996); (10)母树林营建技术(GB/T 16621—1996); (11)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LY/T 1304—1999); (12)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LY/T 1343—1999);(13)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4—1999);(14)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 1345—1999);(15)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GB/T8822.2—1988);(16)中国林木种子区马尾松种子区(GB/T8822.6—1988)。

(二)苗木 (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6000—1999); (2)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1985); (3)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 J128—1992); (4)容器育苗技术(LY/T 1000—1991); (5)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LY/T 1185—1996); (6)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LY/T 1882—); (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1部分:裸根苗(DB45/T 628.1—代替DB/450000B6101—1993) (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628.2—) (9)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DB45/T 625—); (10)香樟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LY/T 1729- ); (11)扁桃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DB45/T 624—); (12)《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 (13)《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国家林业局)。 二、森林培育技术 (一)生态公益林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 18337.1—); (2)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 18337.2—); (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3—); (4)生态公益林建设检查验收规程(GB/T 18337.4—);

原木材积计算公式

在G B4814-84《原木材积表》标准中规定的原木材积计算公式是:检尺径自4-12c m的小径原木材积公式: V=0.7854L(D+0.45L)0.2)2÷10000----(5-17) 检尺径自14c m以上的原木材积公式: V=0.7854L{D+0.5L+0.005L2++0.000125L(14-L)2(D-10)÷10000 --- (5-18) 检尺长超出原木材积表所列范围又不符合原条标准的特殊用途圆材,其材积按下式计算。V=0.8L(D+0.5L)2÷10000---(5-19) 以上三式中:V---原木材积(m3);L---原木检尺长(m);D---原木检尺径(c m)。

另外,检尺径4-6cm的原木材积数字保留四位小数,检尺径自8cm以上的原木材积数字,保留三位小数。{例1}有一根紫檀圆木,检尺长2m,检尺径10c m,求其材积是多少?解:将L=2m,D+10c m,代入公式(5-17)得: V=0.7854×2(10+0.45×2+00.2)2÷10000 =0.7854×2×11.12÷10000 =0.7854×2×123.21÷10000 =0.0194(m3) 答:该紫檀原木的材积是0.019m3. {例2}有一根杉木,检尺长2m,检尺径20c m,求其材积是多少?解:将L=2,D=20c m代入公式(5-18)得: V=0.7854×2{20+0.5×2+0.005×22+0.000125×2(14-2)2(20-10)}2÷10000 =0.072(m3)答:此根杉木原木的材积是0.072m3.

{例子}有一根原木,检尺长14m,检尺径40c m,计算该原木的材积。解:将L=14m,D=40c m,代入公式(5-19)得: V=0.8×14×(40+0.5×14)2÷10000 =11.2×472÷10000 =2.47(m3) 如果需要计算的不是一根原木的材积数字,而是同一个长度中各个径级的材积数字,我们就可以采用一种简捷而精确的计算方法如例4。 {例4}求检尺长14m,检尺20—60c m的原木材积数字。解:先算出(用公式5-19020、22、24c m径级的材积: L=14m,D=20c m,V=0.81648m3; L=14m,D=22c m,V=0.94192m3; L=14m,D=24c m,V=0.1.07632m3。 将这三个材积数字依次相减,得出两个一次差: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认证要求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认证要求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分为甲、乙、丙、丁四级。根据申报资质单位的资历、机构编制、技术力量、业务水平、技术装备和工作绩效等情况,进行资质认证。各级别资质应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一)甲级 1、有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机构文件,独立法人。 2、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专职技术人员须达到15人以上,其中高级职称的专职技术人员3人以上,中级职称的专职技术人员5人以上。 3、独立承担完成过一个县以上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本辖区内的森林资源一类调查以及其他重点林业工程调查规划设计任务。 4、有健全的质量、技术等管理制度和相应的仪器设备。 5、近五年来有调查成果被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评为优秀,近两年来无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事故。 (二)乙级 1、有编制部门批准设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机构文件和单独机构。 2、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专职技术人员5-7人,其中高级职称的专职技术人员1人以上,中级职称的专职技术人员3人以上。 3、独立承担和完成一个县以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或近五年来累计完成各类林业调查任务面积10万公顷以上。 4、有比较健全的质量、技术等管理制度和相应的仪器设备。 5、近五年来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合格,近两年来无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事故。 (三)丙级 1、有编制部门批准设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机构文件和单独机构。 2、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专职技术人员4-5人,其中中级职称的专职技术人员2人以上。 3、近五年来累计完成各类林业调查任务面积5万公顷以上。 4、有质量、技术管理制度,有相应的仪器设备。 5、近五年来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合格,近两年来无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事故。 (四)丁级

森林调查技术单株树木测定

林业调查部分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 树木是由树干(体积占60-70%)、树根(体积占15%左右)和枝叶(体积占15%左右)所构成 。 ? 立木:生长着的树木。 ? 伐倒木: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桠所剩余的主干。 ? 材积:树干的体积。 一、基本测树因子 1、基本测树因子 :树木的直接测量因子(如树干的直径、树高等 )及其派生的因子(如树干横断面积、树干材积、形数等 )。 2、树干直径:指垂直于树干轴的横断面上的直径(Diameter )。用D 或d 表示 3、胸高直径:位于距根颈1.3m 处的直径,简称为胸径(DB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记为D 1.3或d 1.3。 4、树高(tree height ):树干的根颈处至主干梢顶的高度。 5、胸高断面积(basal area of breast-height) :树干 1.3m 处的断面积,记为G 1.3或g 1.3 。 6、树干材积:指根颈以上树干的体积(volume),记为V 。 二、树干形状 ? 任何规则的几何体,若要计算其体积必须先知其形状。 ? 树干形状是由树干的横断面形状和纵断面形状综合构成。 ? 树干直径随树高变化从根颈至树梢其树干直径呈现出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变化多样。 ? 影响因子: 1)内因:遗传特性、生物学特性、年龄和枝条着生情况; 2)外因(环境条件):立地条件、气候因素、林分密度和经营措施等 1、树干横断面形状 ? 树干横断面:假设过树干中心有一条纵轴线(称为干轴),与干轴垂直的切面。 ? 树干横断面形状近似圆形,更接近椭圆形。为了计算方便通常视其为圆形,平均误差不超过±3%。 ? 树干横断面采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 2、树干纵断面形状 (1)基本概念 ? 纵断面:沿树干中心假想的干轴将其纵向剖,所得纵剖面的形状。 ? 干曲线(stem curve ):围绕纵剖面外围的那条曲线。 ? 干曲线方程-将干曲线用数学公式予以表达。 ? 干曲线自基部向梢端的变化大致可归纳为:凹曲线、平行于x 轴的直线、抛物线和相交于y 轴的直线这4种曲线类型。 ? 干曲线围绕干轴旋转可得四种几何体:凹曲线体(D )、圆柱体(C )、截顶抛物线体(B )和圆锥体(A ) 。 (2)干曲线式 r Px y =2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一、种子与苗木 (一)种子 (1)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 (2)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999); (3)林木种子贮藏(GB/T10016—1988); (4)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14071—1993); (5)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 14072—1993); (6)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 14073—1993);(7)林木引种(GB/T 14175—1993); (8)林木采种技术(GB/T 16619—1996); (9)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GB/T 16620—1996); (10)母树林营建技术(GB/T 16621—1996); (11)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LY/T 1304—1999);(12)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LY/T 1343—1999); (13)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4—1999);(14)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 1345—1999);(15)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GB/—1988); (16)中国林木种子区马尾松种子区(GB/—1988)。 (二)苗木 (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6000—1999); (2)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1985); (3)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 J128—1992); (4)容器育苗技术(LY/T 1000—1991); (5)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LY/T 1185—1996); (6)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LY/T 1882—2010); (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1部分:裸根苗(DB45/T —2009代替DB/450000B6101—1993) (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2009)(9)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DB45/T 625—2009); (10)香樟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LY/T 1729-2008 );(11)扁桃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DB45/T 624—2009); (12)《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2001年); (13)《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国家林业局 2004)。

木材材积计算规则

木材材积计算规则 根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4814-84《原木材积表》、GB4815-84《杉原条材积表》、GB449-84《锯材材积表》推算得出的,供各部门的木材经销、木材检量等人员用于迅速查定各类木材的累计材积数。 一、查定方法 (1)单根的或不满10根的原木、原条、特等锯材和普通锯材的材积累计数,可直接从本手册中分别查得。 (2)根数为10根、20根、30根……的整十位数的原木、原条、特等锯材和普通锯材的材积累计数,可先相应查出1根、2根、3根……的材积数,然后将小数点右移一位(即扩大10倍)得到。 (3)10根以上且带有个位数根数的原木、原条、特等锯材和普通锯材的材积累计数,可先得出整十位数根数的材积数,然后再加上直接查得的个位数根数的材积数而得。 二、对GB4814-84《原木材积表》的说明 1、GB4814-84《原木材积表》的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树种的原木材积计算。 (1)检尺径自4-12cm的小径原木材积由下式确定: V=0.7854L(D+0.45L+0.2)2÷100 式中: V——材积(m3); L——检尺长(m); D——检尺径(cm)。 (2)检尺径自14cm以上的原木材积由下式确定:

V=0.7854L[D+0.5L+0.005L2+0.000125L(14-l)2(D-10)]2÷100 (3)原木的检尺长、检尺径按GB144.2-84《原木检验尺寸检量》的规定检量。 (4)检尺径4-6cm的原木材积数字保留四位小数,检尺径自8cm以上的原木材积数字,保留三位小数。 2、GB4814-84《原木材积表》中的附录(圆材材积计算公式)的规定 (1)检尺长超出原木材积表所列范围而又不符合原条标准的特殊用途圆材,其材积按下式计算: V=0.8L(D+0.5L)2÷100 (2)圆材的检尺长、检尺径按GB144.2-84《原木检验尺寸检量》的规定检量。检尺径,按2cm进级;检尺长的进级范围及长级公差允许范围由供需双方商定。 (3)缺陷限度及分级标准由供需双方商定。 (4)地方煤矿用的坑木材积按下表计算: 检尺径(cm)检尺长(m) 1.4 1.6 1.8 材积(m3) 8 0.008 0.010 0.011 10 0.013 0.015 0.017 三、对GB4815-84《杉原条材积表》的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杉原条和其它树种的原条商品材材积计算。 (1)检尺径自10cm以上的杉原条材积由下式确定: V=0.39(3.50+D)2(0.48+L)÷100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收费依据及标准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收费依据及标准 发布日期:20XX-5-14 一、收费依据 1、《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XX]10号); 2、《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国家计委、物价局计价格[1999]1283号); 3、《关于林权证工本费和林权勘测费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计委、财政部计价格[20XX]1998); 4、《湖北省物价局关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收费标准的复函》(鄂价房服函[20XX]73号); 5、湖北省勘察设计协会文件(鄂勘设协)10号。 二、收费许可 1、《湖北省服务价格(收费)监审证》(麻城市物价局麻价服证第58079号); 2、《湖北省物价局收费许可证》(麻城市物价局局第20XX0702号)。 三、收费标准 (一)、森林资源调查勘测 1、分地类面积勾绘 按《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中地形测量的一半计费用。每平方公里测量费用为14244元,其中难度系数为1~1.3。 测量费用为= 面积×每平方公里测量费×难度系数 地类面积勾绘费用按照测量费用的50%计算,每亩收费4.5~5元。 2、林地资源调查 调查内容:分林种、树种的胸径、树高、数量、蓄积;古大珍稀树种、国家保护树种专项调查;风景区、森林公园、野生动物专项调查等。 林业行业标准:林业综合调查每亩调查费用为25~35元/亩计(按难度系数取费)。 资源调查费= 面积×每亩调查费 (二)、伐区作业设计 林业行业标准:林业伐区调查费用为10~20元/亩(按难度系数取费)。平均20~25元/立方米。 伐区作业设计费=面积×每亩调查费 (三)、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 包括编制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木材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林业建设项目建议书(成果)等。 当项目计费用基价为1000万元~1亿元时,取12~28万元;当项目计费用基价为1~5亿元时,取28~75万元。当项目费用基价为1000万元以下时,取3~5万元。林业行业调整系数为0.8

森林资源调查

森林资源资产调查 声明:本文是根据“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2010年后续教育讲义”整理,著作权由授课老师所有,本人上传仅为学习交流用,若需用作其他用途,请与授课老师联系。若因我的上传侵犯了他人权利,请告诉我,我立即删除。 授课老师:王宏伟 小周整理 Neo_18@https://www.360docs.net/doc/581395272.html, 2010年10月

目录 第一部分森林资源资产调查 .................................................................. - 1 -1.1森林资源与森林资源资产 . (1) 1.1.1森林资源................................................................................. - 1 - 1.1.1.1森林资源的定义 ......................................................................... - 1 - 1.1.1.2森林资源的分类 ......................................................................... - 1 - 1.1.1.3森林资源的特点 ......................................................................... - 1 - 1.1.1.4森林资源的管理 ......................................................................... - 1 - 1.1.1.5森林区划 ..................................................................................... - 2 - 1.1.2森林资源资产......................................................................... - 2 - 1.1. 2.1森林资源资产的概念 ................................................................. - 2 - 1.1. 2.2森林资源资产的分类 ................................................................. - 2 - 1.1.2.3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 ................................................................. - 2 -1.2森林资源调查 .. (3) 1.2.1单株立木测量......................................................................... - 3 - 1.2.1.1直径测定 ..................................................................................... - 3 - 1.2.1.2树高测定 ..................................................................................... - 3 - 1.2.1.3年龄测定 ..................................................................................... - 3 - 1.2.1.4材积的测定 ................................................................................. - 4 - 1.2.2标准地及样地调查 ................................................................. - 5 - 1.2.2.1标准地调查 ................................................................................. - 5 - 1.2.2.2随机样地(简称样地)的调查.................................................. - 6 - 1.2.3角规测树................................................................................. - 6 - 1.2.3.1使用角规测量林分单位断面积(G/hm2)。................................. - 6 - 1.2.3.2使用角规测量林分单位蓄积量(M3/hm2)。............................... - 6 - 1.2.3.3使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株数和平均直径的近似值。 ...... - 6 - 1.2.3.4角规测树注意事项: ................................................................. - 6 - 1.2.4小班调查................................................................................. - 7 - 1.2.4.1小班区划 ..................................................................................... - 7 - 1.2.4.2小班调查的方法 ......................................................................... - 7 - 1.2.4.3小班调查因子 ............................................................................. - 7 - 1.2.5抽样调查................................................................................. - 8 - 1.2.5.1抽样调查的概念 ......................................................................... - 8 - 1.2.5.2对森林抽样调查需要说明的问题.............................................. - 8 - 1.2.5.3常用的森林抽样调查方法.......................................................... - 8 - 1.2.6森林景观资源调查 ................................................................. - 8 - 1.2.6.1森林景观资源的分类 ................................................................. - 9 - 1.2.6.2森林景观资源的调查内容.......................................................... - 9 - 1.2.6.3森林景观资源的质量评价.......................................................... - 9 - 1.2.7我国的森林资源调查体系 ................................................... - 10 - 1.2.7.1国家森林资源清查 ....................................................................- 10 - 1.2.7.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 11 - 1.2.7.3作业设计调查 ............................................................................- 12 -第二部分森林资源资产核查 .. (16) 2.1森林资源资产清单 (16) 2.1.1森林资源资产清单 (16) 2.1.2森林资源资产清单编制依据 (16) 2.1.3森林资源资产清单的主要内容 (16) 2.2森林资源资产核查的目的、要求和工作步骤 (16) 2.2.1核查目的 (16) 2.2.2核查内容 (16) 2.2.3核查精度要求 (17) 2.2.4森林资源资产清单可信度的判断 (18) 2.2.5工作步骤 (18) 2.3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技术方法 (19)

森林调查技术

森林调查技术 (一)抽样方法与技术 1 抽样技术简介 抽样技术(sampling techniques),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专门研究抽样理论、抽样方法及其应用的学科。其基本思想,是根据非全面的调查资料,来推算全面的情况。即,从所研究的全部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元,进行实际调查,并依据所获得的资料,对全部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做出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和判断,以达到认识现实总体的目的。抽样调查技术是上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1925年在罗马举行的第16次国际统计学会上“抽样方法应用研究会”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分肯定了抽样方法的科学性。1940年以后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广泛应用于社会调查、经济调查、人口及自然资源与环境调查等领域。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很多优点:费用较低;速度快;精度高,有概率保证;灵活性强;适应范围广。抽样调查能解决无法开展全面调查的情况,如无限总体,包括未来时间序列的总体,非常大的总体等。 2 基本概念 (1) 总体及相关概念 调查对象的全体称总体,也称母体。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为称总体单元。总体单元既可以是自然单元,也可以是人为划分的。于是总体就有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之分,含有限单元数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包含无限单元数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为说明总体单元在某一方面的特征而采用的名称即为标志。如果总体单元的特征是用数量表示的,如年龄、树高、胸径、海拔等,称为数量标志。如果标志是用属性表示的,如树种、健康或不健康、坡向等,称为非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 总体特征数是指描述总体所有单元在某标志上数量特征的数值。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总量、总体成数、总体方差和标准差等,又称总体参数。 (2)样本及相关概念 从全部总体单元中,按照预先规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单元,则被抽出的这部分单元的集合称为样本,又称子样。组成样本的每个单元称样本单元,样本单元数又称样本容量。通常总体单元数用N表示,样本单元数用n表示。 样本单元是总体单元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实际调查观测的是样本单元,它的形状和大小直接影响着调查的工作量、质量和成本。从理论上讲,凡是按照随机原则去抽取样本,不论单元的形状和大小如何,都可以获得总体特征数的无偏估计值。 在森林调查中,依单元形状可分为面积(样地、样方)抽样,样点(角规点、成数点)抽样,线段(截距)抽样,样木(单株数)抽样。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样地和样点两种。样地的形状又可分为带状、矩形圆形和方形。样地面积,我国一般采用0.06-0.08hm2,在林分变动较大的林区用0.1 hm2,幼龄林用0.01 hm2较适宜。 (3) 抽样误差 误差为测定值或估计值与真值之差。抽样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中间要经过许多环节,从抽取样本、调查、测定、记录、统计计算至估计方法,都可能出现误差。这些误差有的可能相互抵消,有的会累积,但最终反映在估计值与真值(总体参数)之差上。我们把从样本单元调查测定以及估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误差的综合量称为总误差。根据误差的性质和来源可把总误差分解为非抽样误差、偏差和抽样误差三类。

原木材积计算

原木材积计算 作中,我们通常以长、宽、厚各为1米所占的1立米木材为单位来计量木材材积。但是,要精确计算原木的材积并不容易,因为树干畸形怪状,十分复杂,其形状因树种、生长立条件的不同而变化较大。一般来说,针叶树木远销为通直圆满,而阔叶树木材的树干形状各有不同。生长在密林里的树木其干形规则些,而生长在疏林里的树木就很不规则。就是同一树种的树干,其上下形状也会不同。树干形状虽然没没有完全像圆锥体、抛物线体、圆柱体或凹曲线体,但树干的各部位与这些几何体的的较接近,所以林业科学工作者在测定树干材积时,拟假定树干为复杂的某种几何体,以用一个相应的可以同时适用于各种几何体形状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出树干的材积。实际上,任何一种几何体积的计算公式都不可能精确地计算每根原木的材积,而且从统计的意义来讲,也没有这个必要。计算原木材积的基本公式尽可能要简单,只是考虑诸方面的影响因素,需要加以调整,保证统计精度即可。 一、木材材积计算基本公式 1.中央断面面积公式 是以原木中央断面面积和材长之积来求算材积的公式,即:V=(/4Do2)LO(5-10) 式中:/4Do2----以中央直径计算的原木中央断面面积(m2);LO ---原木的材长(m)。 用这种公式计算材积比较方便,但是需要在原木的材身中内检径,而且

计算出的材咱们比实际材积偏小些。树干尖削度愈大(特别是长材),材积愈偏小;如尖削度小的短原木,其计算材积较接近实际。 2.平均断面面积公式 就是以原木大头断面面积和小头断面面积的平均值,作为平均断面面积,再乘以材长而计算原木材积的公式,即:V=/8(D2大+D2小)LO (5-11) 式中:D大,D小分别表示大、小头直径(m); /8(D2大+D2小)---平均断面面积(m2); LO----原木材长(m)。 用平均断面面积公式计算材积,需要原木大、小头都要检径,因此检尺工作量大一些,但是计算也较简单。而计算材积比实材积偏大,树干尖削度越大,材积偏差越严重。 3.圆台体公式 把原木形体视作圆台体,用圆台体几何体积计算公式来计算材积的公式,即:V=/12(D2大+ D大? D小+D2小)LO(5-12) 因为原木的几何形体,从统计意义来讲比较接近于圆台体,用此公式计算材积,尽管计算工作较复杂些,但计算得出的材积精确度较高,且较接近实际材积,特别是短原木更为理想。 4.直径增加率公式 我国在原木检尺中一贯采用在原木的小头检径的办法。这对提高检尺效率、方便检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和原木楞垛(密实楞)检验这个事实和有关。而上述三个公式的应用,却要求在原木中央或在大小头

(林业数据库更新技术规范)

(林业数据库更新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林业数据库更新技术规范》编制组 2018-11 目录 一任务来源 (1) 二建设目标 (1) 三编制原那么与依据 (2) (一) 编制原那么 (2) (二) 编制依据 (2) 四要紧工作过程 (2) (一) 资料收集整理,制定编制方案 (2) (二) 方案论证,明确思路和内容 (2) (三) 编制初稿,形成工作组讨论稿 (2) (四) 编制工作组讨论稿,形成征求意见稿 (3) 五标准编制的意义 (5) 六要紧内容 (5) 一任务来源 林业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财富。林业数据的现势性和数据质量是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生命线。缺乏这些,林业资源治理决策就失去了最差不多、最可靠的数据支撑,林业科学决策也就无从谈起。“进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进展”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信息保障。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飞速进展,林业信息产业也有了迅猛进展,林业资源数据的更新速度也逐年递增,大量的数据更新治理工作需要技术治理规范来指导。国外在使用GIS治理林业时空数据方面的研究比较早,然而还没有技术规范出台。国内只在国土方面有关于数据库更新治理的规范,林业行业还没有相关的规范。为此,国家林业局科技司于2018年1月下达了编制《林业数据库更新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的工作任务,以实现林业数据库的规范化更新,从而为林业信息化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建设目标 本标准以信息化、标准化理论为指导,以林业信息化建设对标准化的需求为导向,以建立和完善林业数据库更新技术规范为工作目标,依照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进展状况,借鉴国内外相关成果和经验,确定标准制订的目标: 1、标准要对林业数据进行科学划分,同时确定林业数据库更新的差不多要求、内容、方法方式、流程、质量操纵与要求,以及成果等方面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