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审会要求及材料清单(最新)

绿色建筑评审会要求及材料清单(最新)
绿色建筑评审会要求及材料清单(最新)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评审会要求及资料清单

一、建设单位

1、土地使用证(1份)

2、立项批复文件(1份)

3、规划许可证(1份)

4、施工许可证(非必须)(1份)

5、施工图审查合格证(1份)

6、环境影响评估报告(1份)

7、日照模拟分析报告(1份)

8、交通站点分析(建设单位盖章)(1份)

9、强制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文件或商品混凝土、商品砂浆购销合同(1份)

10、工程材料用量预算清单(全部打印盖章)(1份)

11、山东省新型墙材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应用认定证书(砖、砌块、墙板等墙体材料和保温

材料(系统))

12、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书(17份), 其中至少2份盖建设单位和当地建委(住建局)

红章(申报书最后一页),其他可复印

13、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自评报告(17份), 其中至少2份盖建设单位红章(自评报告封面),

其他可复印。建议自评报告双面打印,胶装成册

二、设计单位

1、原始地形图(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图)(1份)

2、建筑效果图(1份)

3、规划总平面图(带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份)

4、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含太阳能热水系统)、电气(提供照度、显色指数、眩光

值等参数)、景观全套施工图纸(1份)

5、节能计算书,水力计算书,循环水泵选型计算书,负荷计算书,冷热源设备(提供IPLV

值)、末端设备和管道直径选型计算书(1份)

三、咨询单位

1、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

2、能效测评报告

3、自评报告各章节所涉及的计算书、模拟报告、检测报告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版发布实施公告来源:中国房地产报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9日 14:41 作者:焦玲玲 绿色建筑进入2.0时代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焦玲玲北京报道 已经施行8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工作正式完成。 5月27日,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挂出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同时废止。 “锤子总算是落地啦。”、“谁有新标准?”、“求电子版终稿。”一时间圈内人士一下子活跃起来。一位消息灵通人士称,“6月中下旬才有纸质版,电子版目前搞不到”。 据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11年9月开始修编,2013年3月送审报批,至今历时两年半,这个用来衡量国内建筑绿色化的标尺才获得又一次“校准”,也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建筑开始进入2.0时代。 千呼万唤始出来 国家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06年首次发布实施以来,有效指导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评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446个,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6亿平方米。在不久前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主要指标显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将由2012年的2%增加到2020年的50%。

“但随着绿色建筑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求不断提出,该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需要。”这是2011年启动标准修编时官方做出的修编说明。2011年9月28日,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在此之后,直到2013年3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才送审报批,之后业界多次传出正式颁布时间,有人曾预测标准会在“2014年正式实施”,但迟迟未见出台。 历经周折的绿色建筑新国标修订显示出国家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重视的同时,另外一个背景就是国内绿色建筑经过8年的“野蛮生长”之后,出现的问题也不少。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在几天前的一次绿色建筑技术交流会上用“几重几轻”概括了当前绿色建筑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其中的一点就是目前绿色建筑重视技术材料的单项运用,对于技术整合尤其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运用不足。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与业内多位人士交流现行国标时,有人甚至直言,当前绿色建筑标准中采用的条数计数法无形中在引导绿色建筑技术堆砌,“我用了哪些技术就打勾,然后加起来,做了几项就可以得一星,然后再增加几项,就可以拿二星级标识,然后是三星级标识”。 获取标识难度加大 5月24日,也就是在新国标颁布公告的3天前,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有幸听取了新国标修订组成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波荣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版)》的解读报告。 据悉,新标准主要在“定位与原则”和“评价方法”上做了调整。新国标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明确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在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全过程控制,“施工管理”一级指标在运行标识阶段参评。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的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借鉴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开展了《标准》试评工作,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绿色建筑申报要求

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申报指南 东莞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六月

目录 一、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程序 (1) (一)申请条件 (1) (二)申报材料 (2) (三)申报程序 (2) (四)评审 (3) (五)公示 (3) (六)公布与颁证 (3) 二、需提供的相关资料 (4) (一)居住建筑 (4) (二)公共建筑 (6) 三、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 (7) (一)原则 (7) (二)节能设计 (8) (三)施工过程 (10) 四、系统使用过程的节能 (11) (一)运营管理 (11) (二)拆除过程管理 (11) 五、可供参考的工程 (11) 六、推荐参考资料 (12)

为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建设部制定并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由建设部负责指导和管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并监督实施和公示、审定、公布通过的项目。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日常管理工作和对申请的项目组织评审,建立并管理评审工作档案,受理查询事务。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包括证书和标志,适用于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 一、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程序 (一)申请条件 评价标识的申请应由建筑物的业主单位、房地产开发单位提出。鼓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申报。申请评价标识的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 1、申请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通过工程质量验收并投入使用1年以上,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无拖欠工资和工程款。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管理规定,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 2、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综合效果明显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 3、总体规划、建筑设计、施工质量、物业管理等具有较高的水平。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第61号公告,8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新标准”作为规范和引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性技术标准,自2006年第一版发布以来,历经十多年的“3版2修”,此次修订之后的“新标准”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与2014版相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修订的主要内容变化。 变化一 重新定义“绿色建筑” 原定义 新定义 2.0.1绿色建筑: 影响 新版绿色建筑定义更关注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建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变化二 评价技术指标体系重视“以人为本” 原版指标评价 从“四节一环保”以及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框架打分。 新版指标评价 2.0.2 绿色性能

影响 从“以人为本的”建筑性能出发,转变“开发者“视角为“使用者”视角,从百姓视角来设计,以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变化三 拓展“绿色建材”的内涵 新标准 2.0.5 绿色建材: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7.2.18:选用绿色建材,评价总分值为12分。 影响 材料生产者可以针对上述定义,发掘创新材料的价值,在项目应用中带来“加分“。 变化四 评价方式和阶段的变化 原标准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新标准 3.1.2: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影响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5年新规)

1 1 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2 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再生水reclaimed 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3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3.1.2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简易工程清单报价格式

投标报价 招标人: 工程名称: 投标报价(小写): (大写): 投标人: (单位盖章) 法定代表人: (签字或盖章) 编制时间:2013年11月10日

单位工程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汇总表 工程名称: 序号汇总内容金额(元) 其中:暂估价(元) 1 分部分项工程 1.1 地面工程 1.2 墙面工程 1.3 天棚工程 1.4 门窗工程 1.5 油漆、涂料、裱糊工程 1.6 其他工程 1.7 水电工程 2 措施项目 2.1措施项目(一) 其中:安全文明施工费 2.2 措施项目(二) 3 其他项目 3.1 其中:暂列金额 3.2 其中:专业工程暂估价 3.3 其中:计日工 3.4 其中:总承包服务费 4 规费 5 税金 招标控制价合计=1+2+3+4+5 注:本表适用于单位工程招标控制价或投标报价的汇总,如无单位工程划分,单项工程也使用本表汇总。 措施项目包括:措施项目(一)和措施项目(二)

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与计价表工程名称: 序号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描述计量 单位 工程量 金额(元) 综合 单价 合价 人工 单价 人工费 其中: 暂估价 本页小计 合计 注:根据建设部、财政部发布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组成》(建标[2003]206号)的规定,为计取规费等的使用,可在表中增设其中:“直接费”、“人工费”或“人工费+机械费”。 分部分项工程中的暂估价:甲供材料

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 工程名称: 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量单位 清单综合单价组成明细 序号项目特征/工程内容计量 单位 综合单价组成 综合单价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

工程名称: 序号项目名称计算基础费率(%) 金额(元) 1 安全文明施工费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人工费*费率 22.5 2 夜间施工费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人工费*费率 2.5 3 二次搬运费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人工费*费率 1.5 4 冬雨季施工 5 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 6 施工排水 7 施工降水 8 地上、地下设施、建筑物的 临时保护设施 9 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 1 项 10 各专业工程的措施项目 11 12 合计 注:1.本表适用于以“项”计价的措施项目。 2.根据建设部、财政部发布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组成》(建标[2003]206号)的规定,“计算基础”可为“直接 费”、“人工费”或“人工费+机械费”。 安全文明施工费:环境保护费0.5%、安全施工费6%、文明施工费4%、临时设施费12%。 表一1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 介绍 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 )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方米,预计到 400 多亿平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 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史上最全建筑材料报价清单

史上最全建筑材料报价清单,且藏且珍惜! 2015-02-26 14:11装修攻略 装修报价 装修报价单是装修费用的一个重要参考数据,它可以让你算出自己装修大概要花多少钱!而一份靠谱的报价单绝对是值得你收藏起来的哦! 1、地面装修 强化地板: 低端的40-70元/平方; 中端的80-110/平方; 好的120-150/平方; 最好的好几百。 地面面积的大楷计算方法:套内的0.9为实际使用面积(不含阳台)。 实木地板:不推荐使用200以下的实木,一般大自然,安信这些的特价是250左右。中等的300多,好的上千,1-3%损耗。 客厅砖:800*800。 低端的60-80/平方; 中端的100-150/平方; 高端的160-280/平方; 很好的400以上。

有时好的名牌的特价砖在花色对得起的情况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计算这个的时候需要同时计算踢脚线的费用。在计算任何砖的时候必须计算损耗,越复杂损耗越大。 阳台砖(或防腐木):推荐使用便宜的,一般10元左右每块就可以。防腐木贵些,好象要投到100-200/平方。 橱卫墙砖:小砖要贵些,斜贴工钱也要贵些,有些需要仿古小砖但是预算比较紧张的可以采用大砖拉槽的方法来解决。抵挡的四五元每块,中档差不多10-15 元即可。但是厨房可以用次一点,卫生间必须用好的。 2、厨房装修 橱柜:不好具体预算,根据房子大小和要求,品牌,配置,造型,一般在1000-3000元/米,高端的上万甚至几十万。 烟机:中式便宜实用,但还要看牌子。 消毒柜:厨房较小或预算紧张建议不采用,消毒柜自身的细菌已经够多了。 热水器:根据功能,品牌,容量有较大的价差。 厨房五金:含各种拉蓝,挂件等,一般300-2000元。 3、卫浴装修 马桶:低档的200-600元; 中档的700-2000元; 高档的2000-5000元; 好的上万,分体马桶便宜些,不过我个人不推荐使用。一般名牌的特价是卫浴产品的第一选择。 蹲便+水箱:目前用冲水阀的还是少了,低端的100-300元,中端的300-600元,高端的600-1000元。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指南及流程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指南 一、申报主体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应由业主单位或房地产开发单位提出申请,鼓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申报。 二、申报条件 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完成施工图设计并通过施工图审查、取得施工许可,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管理规定,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 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通过工程质量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无拖欠工资和工程款。 三、申报材料 申报单位应当提供真实、完整的申报材料,内容和要求: 1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声明 2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书 3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 4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材料清单(住宅建筑) 5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 6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材料清单(公共建筑) 7设计图纸内容确认声明 注:以上所有申报材料均需另附光盘电子版一份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流程 1、申报单位通过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向绿色建筑评价中心办公室(以下简称绿评办)提出,绿评办确认申报项目是否满足申报条件,并采用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答复申报单位。 绿评办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南配楼509室(邮编:100831) 电子邮箱:zhujianbu888@https://www.360docs.net/doc/582983662.html, 2、为提高绿色建筑申报质量,提供申报单位一次改进设计的机会,绿评办组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 对申报项目进行一次全面咨询和培训。 3、“申报材料”把电子版发至绿评办邮箱。在形式审查、专业评价和专家评审阶段各有一次补充申报材料的机会。 4、“形式审查”是指对申报单位资质、申报材料完整性、电子版文件夹的名称和分类规范性、文件的名称和可显示性等的审查。 5、“专业评价”是指绿标评办的专业人员根据已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材料,核实申报单位自评结果。 6、专业评价组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提出需申报单位补充或说明的材料清单以及专业评价过程中存在的疑义,绿评办汇总后向申报单位提交补充材料清单。 7、“专家评审”是指“绿色建筑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对申报材料和专业评价结果进行核实和确认。 8、对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还需由绿标办工作人员、相关专业专家各1名组成的核查组赴申报项目现场逐项核查达标落实情况,一般需5个工作日。 9、在查阅评审资料、询问专业评价组和申报单位代表的基础上,评审专家逐项填写《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专家评审报告》,明确申报单位需进一步补充或说明的材料。 10、通过专家评审的项目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颁发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证书或标志、以及备案。

绿色建筑申报书

绿色建筑申报书

————————————————————————————————作者: ————————————————————————————————日期:

附件1: 项目编号: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申报书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盖章) 申报时间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编制

说明 1、申报书及申报材料一律采用A4纸和小四号宋体字填写打印,一式三份,装订成册,完善签章,并提供电子文档; 2、申报材料清单附后; 3、项目编号由评审机构填写; 4、申报书封面的“项目名称”应与施工许可证的“工程名称”一致; 5、申请应由项目建设单位或业主单位提出,鼓励项目规划设计、技术咨询、施工、监理、物业管理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申请。申报书封面的“申报单位”名称应与施工许可证的“建设单位”名称一致;多个单位联合申请的,应在申报单位概况一栏分别介绍; 6、申请项目为区县管项目的,申报前应报项目所在地区县城乡建委审查,由区县城乡建委出具推荐意见; 7、请严格按照本说明的要求如实填写申报书,并提供真实、完整的申报材料。如有虚假,一经查实,将取消申报资格。

一、项目基本情况 1、建筑类型□住宅□公建□住宅/公建(选项打√) 2、实施起 止年限项目立项时间: 年月日项目竣工时间: 年月日运营时间: 年 3、占地面积万m2建筑总面积万m2 4、总投资(万元)绿色建筑总增量成本(元/m2) 5、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类别□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 □绿色建筑竣工评价标识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选项打√,可多选) 6、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等级□银级□金级□铂金级(选项打√) 7、是否符合国家、本市基本建 设程序和管理规定□是□否 (选项 打√) 8、是否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是□否 (选 项打√) 9、是否拖欠工资和工程款□是□否 (选项打 √) 10、项目所在地区县 城乡建委 传真通讯地址邮编 负责人电话手机 联系人电话手机11、建设单位传真通讯地址邮编 负责人电话手机 联系人电话手机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评分表模板

绿色建筑预评估 预评估结果 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要求对本项目进行预评估.经评估,控制项全部达标,评分项得分分,达到一星级绿色住宅建筑。评估结果如下表。 评价内容理论 满分 实际 满分 评价 得分 折算 得分 分项 权重 计算值总得分 一星级 要求得分 节地与室外环境100 0.21 节能与能源利用100 0.24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00 0.2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00 0.17 室内环境质量100 0.18 13.2预评估表 节地与室外环境 类别条文 自评 得分 适用 得分 控制项4 .1. 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 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符合要求4. 1. 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 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符合要求4.1. 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符合要求 评分项4 . 2 . 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评价总分值为19 分。对居住建筑,根据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按表4.2.1-1的规则评分;对公共建筑,根据其容积率按表4. 2. 1-2的规则评分。 5 表 4.2.1-1 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评分规则 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A (m2) 3层及以下4?6 层7?12 层13?18 层19层以上得分 35 < A ≤ 4123 < A ≤ 2622 < A ≤ 2420 < A ≤ 2211 < A ≤ 1315 A ≤ 3 5 A ≤ 3 5 A ≤ 22 A ≤ 20 A ≤ 11 19 表 4. 2.1 - 2 公共建筑容积率评分规则 容积率R得分 0.5 ≤ R< 0. 8 5 0.8 ≤ R< 1.510 1.5 ≤ R< 3.515 R ≥ 3. 519 4 . 2 . 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4 1 居住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组二〇〇五年十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 标准 1 2020年4月19日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 核心提示: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 2 2020年4月19日

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3 2020年4月19日

2.0.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经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4 2020年4月19日

工程量清单及计价表

附件一: 工程量清单计价表 一、工程量清单招标用表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用表

工程量清单招标用表填表说明 一、工程量清单招标用表由下列内容组成 1、封面 2、总说明 3、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4、措施项目清单 5、其他项目清单 6、招标人材料购置费清单 7、零星工作项目人工单价清单 8、规费税金清单 9、需评审的材料清单 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量清单应由招标人或其委托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编 制。 2、工程量清单表中所有要求签字、盖章的地方,必须由规定的单位和人员签字、盖章。 3、总说明应按下列内容填写 (1)工程概况:建设规模、工程特征、计划工期、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自然地理条件、环境保护要求等。 (2)工程招标和分包范围。 (3)工程量清单编制依据。 (4)工程质量、材料、施工等的特殊要求。 (5)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4、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依据《计价规范》进行编制,《计价规范》未包括的项目,编制人可作相应补充,并报当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备案。 5、措施项目清单由编制人根据拟建工程的具体情况及合理的施

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参照《计价规范》编制。《计价规范》没有的项目,编制人可作补充。 6、其他项目清单及招标人材料购置费清单。 (1)其他项目清单中招标人部分应列明预留金金额和材料购置费。 (2)招标人材料购置费清单必须列明招标人自行采购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和合价,其合计金额必须与其他项目清单材料购置费一致。 7、零星工作项目人工单价清单应依据《计价定额》的工种划分并结合拟建工程需要编制。 8、规费依据《计价定额》的规定并结合工程实际编制。税金按工程所在地的费率计算。 工程

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和审查要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和审查要点 (试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O一五年六月

目录 1 总则 (2) 2 建筑专业 (3) 2.1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 (3) 2.2 建筑空间布局 (4) 2.3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4) 2.4 建筑遮阳设计 (5) 2.5 日照与天然采光设计 (5) 2.6 自然通风设计 (5) 2.7 隔声降噪设计 (6) 2.8 室内空气质量控制 (6) 2.9 装饰装修设计 (6) 2.10 建筑材料 (6) 3 结构专业 (7) 3.1 主体结构设计 (7) 3.2 建筑材料...................................... .. (7) 4 暖通专业 (9) 4.1 一般规定 (9) 4.2 冷热源系统及能源利用 (10) 4.3 输配系统设计 (11) 4.4 末端系统 (11) 4.5 系统运行控制 (11) 4.6 场地要求 (13) 5 给排水专业 (14) 5.1 一般规定 (14) 5.2 节水措施 (14) 5.3 再生水回用设计 (15) 6 电气专业 (16) 6.1 供配电系统 (16) 6.2 电气设备 (16) 6.3 照明 (17) 6.4 能耗监测 (17) 6.5 可再生能源利用 (17) 6.6 智能化 (17)

1 总则 1.1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新政办发[2013]135号),推动我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制定本设计要求和审查要点。 1.2 绿色建筑设计应因地制宜,遵循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 1.3 本设计要求和审查要点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建民用建筑工程及类似的其它建筑工程的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设计说明可按照本设计要求和审查要点编制,以便进行施工图审查。 1.4 本设计要求和审查要点的标准依据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1.5 本设计要求和审查要点的主要内容包括住宅建筑及公共建筑。集体宿舍、养老院、幼儿园等非住宅类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按居住建筑设计,其它技术要求可参照公共建筑执行。 1.6本设计要求和审查要点仅作为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项目应充分结合当地气候、自然资源和项目自身特点等补充相应的其它设计内容。 1.7 项目的星级等级应按照绿色建筑标识评定程序进行申报,经标识评定后确定。 1.8 本设计要求和审查要点内容中技术问题由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教处反映,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编制组成员:范欣、蔡卫、王绍瑞、张洪州、丁新亚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EvaI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E2005]63号(关于请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城市建设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有为韩继红曾捷杨建荣方天培汪维王静霞秦佑国毛志兵马眷荣陈立叶青徐文龙林海燕郎四维程志军安宇张蓓红范宏武王玮华林波荣赵平于震平郭兴芳涂英时刘景立

1总则 (1) 2术语 (2) 3基本规定 (3) 3.1基本要求 (3) 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 4住宅建筑 (5) 4.1节地与室外环境 (5) 4.2节能与能源利用 (6) 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7) 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 4.5室内环境质量 (9) 4.6运营管理 (11) 5公共建筑 (12) 5.1节地与室外环境 (12) 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3)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4) 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5) 5.5室内环境质量 (16) 5.6运营管理 (17)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总结

国内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即将实施,以下总结旧版与新版标准变化。 1、标准条文动态更新 新标准另一个最显眼的地方就是涉及行业和国家标准,没有具体的年份,仅存有具体的标号,意味着标准耦合建筑业最新发展动态变化,时刻更新,时刻升级。 2、标准评价难度增加 建筑行业诸多标准已经更新或将于近期颁布,譬如《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建筑自然采光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意味着绿色建筑技术性能参数集体升级,绿色建筑设计难度不言而喻。 3、标准灵活性更强 旧标准采用的是条文条数判定,选择的余地和空间十分有限,导致很多绿色建筑设计师在追求更高绿色建筑等级出现了瓶颈。旧标准很多控制项内容均已经设置在得分项数内,譬如: 人均居住用地、人均公共绿地、绿化率等当前居住绿色建筑设计棘手的问题,如今似乎都轻松得到解决或规避,充分表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以人为本、考虑整体、顾及个体的大局路线。 4、条文适用性更加清晰 每个条文均明确说明条文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例如: A条文适用公共建筑;B条文适用所有民用建筑;C条文适用设计标识;D条文适用于设计标识和运营标识等等。 这些具体的条文信息促使绿色建筑设计工程师头脑更加敞亮,绿色建筑技术方案博弈之间不需要更多的斟酌和思考,解放了旧标准存在疑虑和质疑空间。

5、定性分析与条文定量更加明确 新标准中在旧标准的一些含糊的技术指标和概念将做出明确解析,扩大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深度和宽度,侧面折射出绿色建筑量体裁衣和因地制宜的思想,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本地特色特点,选择条文合适规定分数,既不有失绿色建筑设计元素,又增添绿色建筑设计师创造力。更加详细和可靠的条文分数评价方法,为绿色建筑设计追求更高级别等级开辟一条全新绿色建筑设计通道。新标准针对绿色建筑某些专项设计的技术规定更加明细,定量分析已经占据整个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导位置,旧标准绿色建筑设计主导定性分析已悄然“消失”。 6、适用范围更广 新标将标准适用范围由 1、住宅建筑。 2、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 3、商业建筑。 4、旅馆建筑等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总体表现新标准是一本繁杂和集成式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充分考虑建筑类型、建筑体量和气候区域。 7、结构体系更紧凑 新标准保持原有“控制项”不变;取消“一般项”和“优选项”,旧标准二项合并为“评分项”;新增“施工管理”、“提高和创新”。由此修改,新增项内容促使绿色建筑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发挥空间更加宽广,致使绿色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各阶段体现得更加完美。结构体系同样引用了,国际主流绿色建筑标准LEED结构体系,此结构体系已在国际大量工程中落地应用,评价方法和结构体系的更新升级,体现出国内绿色建筑逐渐向国际主流轨道靠近。 8、评价方法升级 旧标准用的是条数计数法判定级别,新标准改为分数计数法判定级别,这是新标准重要的更新。新标准判与国际流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保持了一致

绿色建筑一星技术标准

目录 1 前言--------------------------------------------1 2 基本说明--------------------------------------2 3 申报指引--------------------------------------3 4 住宅建筑--------------------------------------4 4.1 节地与室外环境---------------------------------4 4.2 节能与能源利用---------------------------------7 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9 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1 4.5 室内环境质量------------------------------------13 4.6 运营管理------------------------------------------15 5 公共建筑--------------------------------------17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17 5.2 节能与能源利用---------------------------------19 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21 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23 5.5 室内环境质量------------------------------------25

绿色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申报细则及申报表

附件2-9 广州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 绿色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申报细则 一、申报范围 1.已获得国家或地方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获得设计评价或运行评价)的民用建筑(含住宅)、一般工业建筑(不含工艺流程复杂、大、中型与成套工艺设计为主的工业建筑)。 2.中外设计单位在国内合作完成的项目,可参加评选。但必须是国内设计单位参与方案设计、双方或中方完成的初步设计项目。 3.由我省设计单位承担的国外设计项目,须获得国家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或者获得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当地国家的权威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或者国际通用的权威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方可参加评选。 二、申报条件 1.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及节地、节水、节电、节能、环保的原则,实事求是,技术先进,符合工程设计标准及规范。 2.设计必须贯彻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方针,优先采用被动式设计策略,选用与当地气候、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相适宜的绿色技术与产品,技术集成性和创新性突出,社会效益、经济效

益、环境效益显著。 3.设计内外空间尺度恰当,环境景观自然融合,绿色建筑技术策略与建筑艺术实现有机结合,造型新颖、美观,具有创新性。 4.鼓励原创,不以工程的规模、性质论高低。 5.同一单位设计的工程建设总项目和子项目不能重复参加优秀绿色建筑设计奖的评选。 三、申报材料 1.《绿色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申报表》一式二份,单独装订。 2.工程简介,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总体绿色设计目标、关键绿色设计策略和技术措施,主要技术要求与成效,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结构等,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与建筑设计行业先进水平的对比等。 3.建设项目立项及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复印件。 4.须提交竣工验收备案表、消防验收、环保、卫生等有关主管部门的验收文件复印件。 5.获得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证书复印件。 6.中外合作设计项目由中方负责申报,须提交外方同意申报确认件。 7.采用的绿色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鉴定书或者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及设计委托单位、使用单位的意见书。 8.图纸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