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类液体的分类教学内容

甲乙丙类液体的分类教学内容
甲乙丙类液体的分类教学内容

甲乙丙类液体的分类

精品资料

甲乙丙类液体的分类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甲乙丙液体储罐防火标准

4.1.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可燃材料堆场等,应设置在城市(区域)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并宜设置在城市(区域)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带。当布置在地势较高的地带时,应采取安全防护设施。 4.1.4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可燃材料堆场,应与装卸区、辅助生产区及办公区分开布置。 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可燃材料堆垛与架空电力线的最近水平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11.2.1条的规定。 4.2.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1 的规定。 表4.2.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m) 3 甲、乙、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半露天堆场和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甲类厂房(仓库)、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且甲、乙类液体储罐区,半露天堆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甲类厂房(仓库)、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规定增加25%; 5 当数个储罐区布置在同一库区内时,储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相应储量的储罐区与四级耐火等级建筑之间防火间距的较大值; 4.2.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2的规定。 表4.2.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m) 注:1 D 为相邻较大立式储罐的直径(m);矩形储罐的直径为长边与短边之和的一半; 3 两排卧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 表4.2.3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分组布置的限量

中美两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比较研究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两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历程、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比较分析,认为:(1)两国在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时,都非常注重对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培养的需要以及科学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特点。美国密歇根州在制定体育教学内容时,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作为重要标准。中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改革一直在持续,也注重了学生的主体需求,但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效果并不突出。(2)美国的中小学课程设计体现的较为突出,尤其是在编选教材时,强调项目开展的多样化和弹性化;在此基础上,注重与当地社会和生活习惯的结合,使体育课程具有乡土化和民族化的特点,灵活开展体育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为终身体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开展,是养成终身体育行为的关键所在,如何使学生能够将学校所学会的运动项目一直坚持下去,是体育课程设置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利于终身体育运动的非竞技性运动技能进入各国体育课程中,做到健身性和娱乐性的统一。 标签:中国;美国;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比较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中国中小学推行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已有一些时日了,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是对中美两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比较,从两国教学内容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分析两国教学内容上存在的差异,并通过美国改革所取得的经验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制定给予一定的启示,有利于借助先进经验解决问题,且为深化发展我国的学校体育提供理论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为主要以中美两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搜索有关中国学校体育、比较教育、比较体育、美国初等教育等相关理论的专著,并利用知网搜集大量的文献,了解相关研究前沿,收集美国及密歇根州基础课程改革和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的文件、政府报告、体育课程标准,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逻辑分析法

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

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成分及配制 注射用水是禁忌直接由静脉输入的,因其无渗透张力,输入静脉可使RBC膨胀、破裂,引起急性溶血。 (1)非电解质溶液:常用的有5%GS和10%GS,主要供给水分(由呼吸、皮肤所蒸发的(不显性丢失)及排尿丢失的)和供应部分热量,并可纠正体液高渗状态,但不能用其补充体液丢失。5%GS为等渗溶液,10%GS为高渗溶液,但输入体内后不久葡萄糖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供给能量,或转变成糖原储存于肝、肌细胞内,不起到维持血浆渗透压作用。(注:10%GS 比5%GS供给更多热量,虽其渗透压比5%GS高1倍,如由静脉缓慢滴入,Glucose迅速被血液稀释,并被代谢,其效果基本与5%GS类似。Glucose输入速度应保持在0.5-0.85g/kg*h,即8-14mg/kg*min。) (2)电解质溶液:种类较多,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液体(体液丢失)、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但不能用其补充不显性丢失及排稀释尿时所需的水。 1)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溶液,常与其他液体混合后使用,其含钠和氯量各为154mmol/L,很接近于血浆浓度142mmol/L,而氯比血浆浓度(103mmol/L)高。输入过多可使血氯过高,尤其在严重脱水酸中毒或肾功能不佳时,有加重酸中毒的危险,故临床常以2份生理盐水和1份1.4%NaHCO3混合,使其钠与氯之比为3:2,与血浆中钠氯之比相近。(生理盐水主要用于补充电解质,纠正体液中的低渗状态。2:1等张液与生理盐水功用相同,但无NS之弊,临床常用于严重脱水或休克时扩张血容量。) 2)高渗氯化钠溶液:常用的有3%NaCl和10%NaCl,均为高浓度电解质溶液,3%NaCl 主要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NaCl多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 3)碳酸氢钠溶液:可直接增加缓冲碱,纠正酸中毒作用迅速,是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但有呼吸功能障碍及CO2潴留倾向者应慎用),1.4%溶液为等渗液,5%溶液为高渗液。在紧急抢救酸中毒时,亦可不稀释而静脉推注。但多次使用后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4)氯化钾溶液:常用的有10%氯化钾和15%氯化钾溶液两种。均不能直接应用,须稀释成0.2%~0.3%溶液静脉点滴,含钾溶液不可静脉推注,注入速度过快可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5)林格氏液(等张液):含0.86%NaCl,0.03%KCl,0.03%CaCl2,1.4% NaHCO3。 (3)混合溶液:为适应临床不同情况的需要,将几种溶液按一定比例配成不同的混合液,以互补其不足,常用混合液的组成及配制见以下几种常用混合液的简易配制:几种混合液的

甲乙丙类厂房的分类方法

甲乙丙类厂房的分类方法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表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如下: 甲类: 1、闪点小于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大于等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甲类液体(闪点<28℃)有:二硫化碳、氰化氢、正戊烷、正已烷、正庚烷、正辛烷、1-已烯、2-戊烯、1-已炔、环已烷、苯、甲苯、二甲苯、乙苯、氯丁烷、甲醇、乙醇、50度以上的白酒、正丙醇、乙醚、乙醛、丙酮、甲酸甲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腈、丙烯腈、呋喃、吡啶、汽油、石油醚等;) 乙类: 1、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 2、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5、助燃气体; 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

雾滴; (乙类液体(28℃≤闪点<60℃)有:正壬烷、正癸烷、二乙苯、正丙苯、苯乙烯、正丁醇、福尔马林、乙酸、乙二胺、硝基甲烷、吡咯、煤油、松节油、芥籽油、松香水等;) 丙类: 1、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 2、可燃固体 (丙类液体(闪点≥60℃)有:正十二烷、正十四烷、二联苯、溴苯、环已醇、乙二醇、丙三醇(甘油)、苯酚、苯甲醛、正丁酸、氯乙酸、苯甲酸乙酯、硫酸二甲酯、苯胺、硝基苯、糠醇、机械油、航空润滑油、锭子油、猪油、牛油、鲸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桐油、蓖麻油、棉籽油、葵花籽油、亚麻仁油等。) 丁类: 1、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的各种生产; 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戊类: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

中美课堂差异比较001

基于个案研究的中美课堂差异比较 中美课堂差异比较—以中美小学数学课堂为例之文献综述宏观 中国的“课堂教学任务过于细化,重视纪律在课堂中的地位,强调整齐划一,以教师为主体,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是‘一言谈’,学生需要做大量的笔记,容 易失去兴趣,知识结构单一,学习被动。1” 而美国的课堂“如开讨论会,形散而神不散。课堂中提问与回答不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方法教学。鼓励‘群言谈’,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 动中去,收获大,效率高。2” 美国课堂的整体特点。首先在班级人数上,美国课堂人数在25左右,属于小班教学,上课多实行同质或异质编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学环境的布置上,教师拥有自己的独立教 室,教师办公室和教室没有严格的区分,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不同时段按课表进来上 课;在学生使用的教材上,教材很厚,但里面的内容色彩鲜艳,信息缤纷,具有吸 引力和真实性;在课堂教学上,在个性化教室鲜明氛围(如历史课教室墙上贴满了 缩小版的各国国旗)的辅助下,教师采用人性化的课堂管理方式,课堂氛围轻松活 泼,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相结合(如历史课既重视重大时事又传授简单的 股票操作实践原理)。 (一)课堂教学差异比较 1.师生关系 中国历来重视师道尊严,教师在课堂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使中国的整个课堂教学具有单向性、等级性和秩序性的特点; 而美国的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只是承担着“平等中的首席” 的角色,师生在课堂上彼此互相尊重,这使美国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双主体性的 特点。 中国课堂上,教师是主角; 美国课堂上,学生是主角。 中国课堂上教师依然是主导和权威,美国课堂师生之间多是平等友好的关系,“不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受西方的影响,师生关系已有所改善,将 1瞿睿,浅谈中美课堂教学差异,新课程(下),2012,(12):109 2瞿睿,浅谈中美课堂教学差异,新课程(下),2012,(12):109

非牛顿型流体的分类

4. 非牛顿型流体的分类 非牛顿型流体是一大类实际流体的统称。一般地说,凡流动性能不能用方程(2-2)来描述的流体,统称为非牛顿型流体。 在高分子液体范畴内,可以粗略地把非牛顿型流体分为: 纯粘性流体,但流动中粘度会发生变化,如某些涂料、油漆、食品等。 粘弹性流体,大多数高分子熔体、高分子溶液是典型的粘弹性流体,而且是非线性粘弹性流体。一些生物材料,如细胞液,蛋清等也同属此类。 流动性质有时间依赖性的流体。如触变性流体,震凝性流体。 4. 1 Bingham 塑性体 Bingham 可塑性质。只有当外界施加的应力超过屈服应力y σ,物体才能流动。 流动方程为: ???≥-<=y y y σσησσσσγ/)(0& (2-74) 说明:有些Bingham 塑性体,在外应力超过y σ开始流动后,遵循Newton 粘度定律,流动方程为: γησσ&p y += (2-75) 称为普通Bingham 流体,p η为塑性粘度。 有些Bingham 塑性体,开始流动后,并不遵循Newton 粘度定律,其剪切粘度随剪切速率发生变化,这类材料称为非线性Bingham 流体。 特殊地,若流动规律遵从幂律,方程为

n y K γσσ&+= (2-76) 则称这类材料为Herschel-Bulkley 流体。 图2-16 Bingham 流体的流动曲线 牙膏、油漆是典型Bingham 塑性体。油漆在涂刷过程中,要求涂刷时粘度要小,停止涂刷时要“站得住”,不出现流挂。因此要求其屈服应力大到足以克服重力对流动的影响。润滑油、石油钻探用泥浆,某些高分子填充体系如碳黑混炼橡胶,碳酸钙填充聚乙烯、聚丙烯等也属于或近似属于Bingham 流体。 填充高分子体系出现屈服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当填料份数足够高时,填料在体系内形成某种三维结构。如CaCO 3形成堆砌结构,而碳黑则因与橡 胶大分子链间有强烈物理交换作用,形成类交联网络结构。这些结构具有一定强度,在低外力下是稳定的,外部作用力只有大到能够破坏这些结构时,物料才能流动。 混炼橡胶的这种屈服性对下一步成型工艺及半成品的质量至关重要。如混炼丁基橡胶挤出成型轮胎内胎时,碳黑用量适量,结构性高,则混炼胶屈服强度高,内胎坯的挤出外观好,停放时“挺性”好,不易变形、成摺或拉薄。 4.2 假塑性流体 绝大多数高分子液体属假塑性流体。流动的主要特征是流动很慢时,剪切粘度保持为常数,而随剪切速率增大,粘度反常地减少——剪切变稀。 典型高分子液体的流动曲线见图2-17。曲线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 当剪切速率0→γ&时,γσ&-呈线性关系,液体流动性质与Newton 型流体

易燃液体分类及特点

中文名称:闪点 英文名称:flash point 定义:燃油在规定结构的容器中加热挥发出可燃气体与液面附近的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可被火星点燃时的燃油温度。 可燃液体挥发的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发生一闪即逝的燃烧,或者将可燃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会发生一闪即燃的闪燃现象,叫闪燃。发生闪燃时的固体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闪点就是可燃液体或固体能放出足量的蒸气并在所用容器内的液体或固体表面处与空气组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温度。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测定闪点的方法有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两种,开口杯法测定的闪点要比闭口杯法高15—25℃,闪点的高低与油的分子组成及油面上压力有关,压力高,闪点高。闪点是防止油发生火灾的一项重要指标。 当油面上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增大时,遇到明火可形成连续燃烧(持续时间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燃点高于闪点。从防火角度考虑,希望油的闪点、燃点高些,两者的差值大些。而从燃烧角度考虑,则希望闪点、燃点低些,两者的差值也尽量小些。 根据消防工程设计及应用,根据闪点的不同将可燃液体为了三大种类。即: 甲类液体:也叫易燃液体,闪点小于28℃的液体。(如原油、汽油等) 乙类液体:闪点大于或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如喷气燃料、灯用煤油)丙类液体:闪点大于60℃以上的液体。(重油、柴油、润滑油等) 在储存过程中按照危险化学品储存火灾危险性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归类分为五类:(GB J 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仓库部分〉) 甲类: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6点: ⑴闪点<28℃的液体。如:丙酮闪点-20 ℃、乙醇闪点12 ℃。 ⑵爆炸下限<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如:爆炸下限<10%的气体丁烷爆炸下限是1.9%、甲烷爆炸下限是5.0%、;固体物质碳化钙(电石)遇到水发生反应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乙炔(电石气),乙炔的爆炸极限是2.8-81%。 ⑶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如:硝化棉、黄磷。 ⑷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金属钠、金属钾、 ⑸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如:氯酸钾、氯酸钠、 ⑹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如五硫化磷、三硫化磷等。 乙类: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6点: ⑴闪点≥28℃至<60℃的液体。松节油闪点35℃、异丁醇闪点28℃ ⑵爆炸下限≥10%的气体。如:氨气、液氨等。 ⑶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如:重铬酸钠、铬酸钾 ⑷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如:硫磺、工业萘 ⑸助燃气体。如:氧气。

中美教学方法进行比较

杨振宁教授在中国科协2000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中国的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演讲中,通过对比美国学生与亚洲学生之间的不同,说明了美国与亚洲在文化和教育上的差别。他指出,美国的中学生在考试中是比不上亚洲学生的,他们常常只能考倒数的名次,但也有人开玩笑说,恰恰是美国学生考倒数的名次,才成就了美国创新的氛围和新经济的发展。杨振宁教授概括说:美国学生兴趣广泛,亚洲学生则往往钻入狭窄的专业;美国学生东奔西跑,亚洲学生按部就班;美国学生活力充沛,亚洲学生安安静静;美国文化培养学生勇敢,亚洲文化则训练学生胆怯;美国学生有信心,亚洲学生则没有信心;美国学生傲慢,亚洲学生谦逊……。这些话不得不令我们反思:为什么美国学生有个性,而亚洲学生包括中国学生没有或缺乏个性呢?无论从传统还是从当今上讲,我国教学理念的主流都是一元性的,都是排斥创造性的。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大一统体制上构建起来的一体化社会在人们的心理上设置了一个强制性一元化的思维模式,人们的思维向度只能囿于这一固定的模式中。建立在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庞大的封建国家机构,需要信仰和观念的同步化,需要一种奴性文化,人们只能求同,只能从一个视角、一个向度去接受现成的统一结论,把人们的思想牢牢地固定在了具有强烈排他性的圣贤典籍上。中国传统教育遵从的是以循旧性为特征的一元性的思维方式,如所谓“法先王”、“注经解经”、“以圣人是非为是非”等等,它导致了社会的死寂、沉寥、单调,形成了抱残守缺、否定创新的陈旧世风。在封建社会和封建教育中形成和强化起来的金字塔形的等级制度和家族制度,必然导致反对个性,个人没有选择和自主的自由,人人必须迎合世俗。因此,封建专制及其教育只会造就一代一代狭隘、封闭,因循、保守、目光短浅、求稳苟安和没有超越意向的无棱无角的奴才,只会形成“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的反对多样性和嫉恨新异的恶劣世风。鲁迅先生曾对此痛心疾首:“我独不了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1[1] 直到近现代,封建专制的一元化思维模式才逐渐遭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这种一元化思维模式的最大叛逆者,勇敢地接受了来自西的马克思主义和先进文化。但由于传统文化的巨大惯性和现实体制中的某些弊端,一元化思维方式仍然深刻而顽固地存在于现今的社会和教育中,成为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强大阻抗力。在教学中,我们遵从的是一元化的真理观和价值观,压制多样性和选择性,过分追求结论和获取结论的方式的唯一性和统一性,说一不二、不容置疑,即便张玉庭:《可悲的“安分守已”》(《文汇报》1995年6月28日)。不理解、不赞成的结论和认知方式也必须接受,一味要求学生认同,力图把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规范到预先设定的统一的模式中。这种意在使人“听话”和“安分守已”的一元性教学方式,严重抑制了教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在某小学学生的作业本上有这么几个造句:“想——我想听到开花的声音。”“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2[2]应该说,这些句子造得很是精彩、生动传神,充满了童心、童趣和儿童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是,正是这样一些句子,却被老师那么干脆地打了一个大“×”。理由无他:开花不可能有声音;活泼只能用来形容人或动物;鱼根本不会说话;孩子把爸爸丢了,这不符合常识;把牵牛花比作小弟弟爬树,这不利于提倡“五讲”、“四美”。多么霸气!僵化死板一旦达到这种理直气壮的程度,天真浪漫而富有创造天性的孩子们便不得不“缴械投降”、安分守已了。孩子们的鲜明个性和创造

易燃和可燃液体基本分类

易燃和可燃液体基本分类 前言 本标准建立了易燃和可燃体的基本分类体系,目的在于对易燃和可燃体提供一个统一的分类体系。 本标准费等效采用了美国全国防火协会NFPA320-1991《易燃和可燃体基本分类》。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安全环保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勇、陈建设、卢世红、李俊荣、杨洪旭、潘玉存、王来忠 1 范围 1.1 本标准建立了易燃和可燃液体的基本分类体系 1.2 *)本标准分类体系不适用于雾化、喷射或泡沫状态下的易燃和可燃液体。本标准不适用于无闪点但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燃烧的液体。 1.3 本标准的目地在于对易燃和可燃液体分类提供一个统一的体系。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4509-1998 沥青针入度测定法 GB/T 6536-1997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GB/T 8017-1987 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 ASTM D56 塔格密闭式试验器闪点测定的标准方法 ASTM D93 宾斯基一马丁密闭式试验器闪点测定的标准方法

ASTM D3278 瑟它闪蒸密闭式试验器液体闪点测定的标准方法 ASTM D 3828 瑟它闪蒸密闭式试验器液体闪点标准的测定方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沸点boiling point 指在压力为101kpa(14.7psia)下液体的沸点。对得不到精确沸点的上述物质,或对不具有恒定沸点的混合物,为了按本标准分类,可根据GB/T6536进行蒸馏,10%蒸馏点作为该液体沸点。 3.2*)闪点flash point 能够挥发出足够的蒸气,与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形成可引燃混合物,或按适当的试验方法和规定的仪器进行测定,在所用的容器中形成可引燃的混合物时,该液体的最低温底。 a) 在40℃时粘度低于0.055×10-4m2/s或在25℃时粘度低于0.095×10-4m2/s 的液体,其闪点应按ASTMGD56进行测定。稀释沥青、易于形成表面膜的液体,以及含悬浮固体的物质,即使它们符合粘度要求,也不在ASTM D56的范围之例。 b) 在40℃时粘度等于或大于0.055×10-4m2/s,在25℃时粘度等于或大于0.095×10-4m2/s 时液体的闪点,或闪点等于或高于93.4℃时,应按ASTM D93进行测定。 c) ASTM D 3278可作为替代方法,用于涂料、磁漆、喷漆、清漆和有关产品及它们的组分的闪点在0℃和110℃之间,并且在25℃时粘度低于150×10-4m2/s 的产品。 *)编号后面的星号表示该内容在附录A(提示的附录)中有相应说明。后同。 d) ASTM D3828可作为替代方法,用于ASTM D3278专门要求以外的物质。 3.3液体liquid 本分类指按照GB/T 4509检测时,流动性大于300针入度沥青的任何物质。 3.4可燃液体combustible liquid 系指闭口杯闪点等于或高于37.8℃的液体。 3.5 易燃液体flammable liquid

中美的课程设置比较

中美中学课程设置 中美的课程设置比较,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分别是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美国的初等教育包括一年或两年学龄前教育,一年幼儿教育,六至八年小学教育。中等教育从七年级或九年级开始(取决于当地的初等教育是六年制或八年制),到十二年级为止。高等教育则有三种可以授予学位,分别是:两年制的社区或初级学院;四年制的本课学院;大学。我们主要研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课程,即:中学课程和小学课程。我们从这两方面来看看中美课程设置的异同。 中学课程设置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指的是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安排的课程的整个范围和特征。他也可以指在既定的时间里,如一学年、一学期、四个月或一段时间里的安排的那些课程(包括讲习班、自学、实验和其他正规的教学情境)]1[。 美国课程设置于中国在课程制度和课程结构式完全不同的。 美国的中学课程,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而是由各州、各学区或者各学校自行确定,并且很多课程可以有学生自己选修,因此,是非常多样化的。 我国的中学课程,过去多年,是全国完全统一的,而且全是必修课,没有选修课,所以只有统一性,没有多样性。在新课程

改革以后,这个情况有了改变,但是具体实施情况还有待提高。 一、美国各级教育机构在确定中小学课程中的作用 美国的联邦政府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的课程没有任何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也不进行管理。因为根据美国的宪法和传统,中小学有各州自行管理,联邦政府不加过问。近些年来,美国的总统和联邦教育部提出过一些教育改革的报告和意见,涉及到中小学的课程,但不具法令效力,各地不一定执行。 美国的中小学课程,总的来说,主要是有各州通过其教育局进行管理,但是各州的情况不一。有的州,如伊利诺州,只规定有中小学要学习的几门基本功课和对高中毕业所要学习的课程的最低要求,并规定几条各门学科多要达到的教育目的,这些规定都很简单,只包括学科名称(主要是英语、数学、社会、科学、体育等),每一门学科的学习年限和几点原则性的目的要求,而没有具体内容。有的州如加利福尼亚州,除有上述规定之外,并为各门主要学科编制教学纲要,他们称之为framework,也可以叫做教育框架,内容比较具体详细,但不是硬性规定,仅供学校和教师参考,因此也有很大弹性。 有些学区,由于州里对中小学课程只有一些原则规定,学区又有一定的条件,因而就在课程管理和指导上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一般说,在课程设置上和要求上有很大的主动权,也可以说具有最后的决定权。因为州、市或学区的规定都不是硬性的,而且内容多具有弹性,给学校以很大的灵活余地。不过,学

水的分类和区别

自来水、矿泉水、山泉水、纯净水有何区别 水是生命之源,可水污染问题一直令人担忧,除了水源地的江河污染,还有楼房供水“二次加压”造成的二次污染。每当停水再恢复供水时,水龙头里流出的黑红色的“水锈”,令人望而生畏!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喝各种各样的水,什么山泉水、矿泉水、纯净水、苏打水、弱碱水、太空水、离子水、富氧水、生态水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作为消费者,有必要对这些五花八门的水有个基本了解,从而做出理智的选择。据多年从事饮用水的检测专家介绍,目前大家饮用最多的仍然是自来水。自来水直接采自水源地,经过初步加工过滤,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输入输水管道。但是,其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不可能全部过滤掉,残留的杂质和污染物仍存在潜在的威胁,所以人们对它不太放心。 除了自来水以外,饮用水尽管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最主要不过是两大主流:矿泉水和纯净水。矿泉水不是那种倒入各种矿泉壶加工出来的水,是指自然环境条件下地下涌出的泉水。矿泉水的概念亦即国家标准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开发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相对稳定。”矿泉水中的某些特定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益,它出现得最早,最受人们欢迎,但毕竟资源有限,难以大众化普及,灌装过程中也还有个二次污染的问题。某些地区的矿泉水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广州的地下水中含有的

钠离子、氯离子偏高,同时水的硬度也偏高,使矿泉水口感上偏咸,加热煮沸后还会出现沉淀物,水质发浑,令人难以接受。但,这样的矿泉水只是极少数。 矿泉水中有一种非常珍贵的水,就是天然苏打水。据专家介绍,国人大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原因就是饮食不科学,体内循环系统呈酸性——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很难让人体内的酸碱平衡。各种病菌、病毒都很喜欢酸性环境,乘势迅速发展,使人患上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病。据了解,癌症病人几乎都是酸性体质。因此,专家提倡饮用弱碱水,以达到人体内的酸碱平衡。但是,世界上天然的弱碱水——亦称苏打水非常罕见,仅在欧洲、日本、美国等地发现为数不多的几处,因此价格昂贵,天然苏打水的价格远远高于啤酒!我国最近在黑龙江省克东县发现了天然苏打水,黑龙江省政府决定投资3000万元进行系统开发。 由于天然苏打水资源有限、价格昂贵,聪明的商人又开发出人工添加的苏打水,就是在纯净水的基础上,添加小苏打和其他矿物质,制造出人工弱碱水。对消费者来说,这也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山泉水其实也属于矿泉水的一种,亦称天然水。是取自环境清幽、无任何污染,具有稳定的pH值、水温,以及对人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地表水、泉水、自然井水等等,经过深度过滤、消毒加工而成。 继各种矿泉水之后出现的就是各种纯净水。大桶纯净水的定义亦即国家标准是:“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采用蒸馏法、

中美教学内容分类比较

中美教学内容分类比较 一、美国的教学内容分类 加涅:按学习结果分类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家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1.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使个体应用符号或概念与他们的环境相互作用,也就是人们应用符号办事的能力。例如,低年级的读、写、算的学习,就是智慧技能的早期形式。学习智慧技能,意味着学习“如何完成”某种智慧行为,它是一种“怎么样”的知识,一般说来,被称为“程序性知识”。个体在学校中所习得的智慧技能是非常多的,但可以根据其心理过程的不同复杂程度进行分类。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可以分为五个亚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辨别是能区分不同的刺激,对不同的刺激进行不同的反应。形成概念是在一系列事物中找出共同属性并给同类事物赋予同一名称,有对事物分类的能力,概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反映具体事物的概念是具体概念,反映对象各种属性及关系的概念是定义性概念。规则揭示了两个或更多概念之间的关系,掌握规则指能够运用规则进行操作,作出正确的反应。高级规则是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或更多规则,是更复杂的规则。每一个层次都有各自的特性,即都有不同的外在行为表现、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可以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高级规则来进行问题解决。

2.认知策略 如果说,智慧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那么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是一种支配个体自身的学习、记忆和思维行动的技能。它可以包括识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认知策略的把握对于学生学会如何思维、如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它是一种特别的非常重要的技能,学习者可以选择认知策略作为解决新异问题的模式。 3.动作技能 在加涅看来,技能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智慧技能,即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另一类是认知策略,即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第三类为动作技能,即身体和肌肉协调的能力。动作技能可分解为构成整个操作的“部分技能”,学会将已习得的部分技能综合起来,对整体动作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动作技能的学习最好是通过重复练习来完成。 4.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是一种我们能够“陈述”的知识,它是“知道什么”或“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由于在数量和组织上有所不同,可分为三种学习情境:学习名称、学习事实和学习有组织的信息。掌握言语信息的外部条件要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同时,信息的重复听和读对学习也是必要的。 5.态度 加涅将人类在“情感领域”习得的性能称为态度,它是影响个体

中美数学教育的比较分析

一、当今美国教育的理念 当今美国的教育理念主要基于人本主义教育学,其最主要的观点如下: ①追求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平等的理念。 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公民的理念。 ③人文精神是教育之魂的理念。 ④独立思考、质疑一切的理念。 ⑤教育是社会自由保证的理念。 二、中美数学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一)注重理论与注重真实背景的差异 中国的数学老师在讲授新的知识点的时候,非常强调概念的重要性,学生在掌握了数学定义、定理之后,再通过大量的习题的训练。而美国的数学教育则把看似简单的数学定理、公式,都放在了实际的生活问题中去学习,课堂氛围及其轻松,师生互相讨论,虽然只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数学知识点,但是美国的老师总是和实际的例子联系起来讲授。 (二)注重应试与注重实际应用的差异 中国的老师在教数学的时候,往往对一个知识点要延伸出若干个知识点,若干种变化形式,若干种考法。反观美国的数学教育,老师在讲授的时候,很少提及考试,都是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讲授的 (三)注重严谨、规范与注重创造、开放的差异 中国的数学教育讲究方法的正统性,对于解题的过程,要求严谨、规范。美国的数学老师在讲授数学知识点的时候,相对于知识点本身的深层次理解,更加注重知识点的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逻辑推理、严谨证明、精确计算与注重举例、反证、疑问的差异 美国的中学数学教学中并不强调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他们的许多数学试题都只需要学生做出判断,而并不需要证明、计算,即使有计算,试题也会准备好若干计算结果来让学生选择。中国的中学数学教学则重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重视几何问题中作图、证明、计算的训练,但是中国的学生举例、反证能力不强,缺乏疑问精神,思维不够发散。三、中美中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的差异 在教学目标上,更多的中国教师把思维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而美国教师则把掌握技能作为主要的任务。 在课堂容量上,美国显著多于中国,美国平均每节课包含的课题数多于中国。 从课题的分类上看,美国课堂中包含有关概念的课题的数量低于中国,而有关应用的课题的平均数,美国则高于中国。 在概念的教学方式上,美国课堂上数学概念更多的是陈述的,也即由教师或者学生简单地提出,不作解释和推导;而中国的课堂更多的是探究的,也即由教师、或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去解释和推导概念,目的是增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在解题方法上,美国在出现多种解法的课堂中,更多的是由教师提供的,而不同解法的数量上,中国远远多于美国。 在数学证明方面,中国比美国更为重视。中国课堂包含证明的百分比远远超过美国。 在课堂作业的复杂程度上,美国课堂作业以单步骤任务居多,而中国以多步骤任务居多的课堂。 在教学内容的数学水平上,根据数学专家小组的界定,美国有89%的课属于低水平。 四、产生中美数学教育差异的原因分析

易燃易爆物质及其分类

易燃易爆物质及其分类 1.易爆物 易爆物一般是指某些因受到骤热、撞击、引燃,甚至磨擦等因素就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导致爆炸的物质和混合物。 1.1典型的易爆物有硝化甘油、三硝基甲苯(TNT)等, 1.2还有一些强氧化性的物质如氯酸钾、高锰酸钾、硝酸钾、硝酸铵等与可燃物如木炭、红磷、镁粉、锌粉等的混合物。 1.3此外,还有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在爆炸极限范围内的混合物等。 易爆物必须隔离存放在安全的专用场所或设备中。强氧化性物质不能和可燃性物质存放在一起,并避免接近热源和阳光直射,杜绝火种,取用时要轻拿轻放。 在实验室实验过程中,固体试剂不能任意混合研磨,也不能将残液任意相混合,对剩余的含易爆物的废渣、废液要经处理确认安全后才能投入废物缸内,废物缸也要及时处理,不能搁置过久。 2.易燃物 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它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如液化石油气、酒精、氢气、硫、磷、镁粉、铝粉、樟

脑、硝化纤维等。还有如白磷等一类暴露在空气中就能自行燃烧的易燃物,以及遇水能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而致燃的金属钾、钠和碳化钙等。这些易燃物都应严格按照各自的储存和使用规则单独存放于阴凉通风并远离火种的特定场所。在用易燃物进行加热或燃烧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易挥发的可燃液体时,要防止其蒸气逸散,实验装置要严密,不能漏气,绝对不能在燃烧的火焰附近转移或添加易燃物。 2.1 可燃物的定义 顾名思义,可燃物就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实验得知,绝大部分有机物和少部分无机物都是可燃物。还有人通过总结各种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氧化反应性、燃烧热和导热系数等,对可燃物做出如下粗略的判定:可燃物应能与氧化合,其燃烧热一般大于418.68KJ/mol、导热系数一般小于4.1868×10-3J/cm·s·℃。上述判定指标是很粗造的,有很多例外的情况。 2.2可燃物的种类 可燃物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可燃物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 2.2.1无机可燃物中的无机单质有:钾、钠、钙、镁、磷、硫、硅、氢等; 2.2.2无机化合物有:一氧化碳、氨、硫化氢、磷化氢、二硫化

4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4.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4.2.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1的规定。 表4.2.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m) 注:1 当甲、乙类液体储罐和丙类液体储罐布置在同一储罐区时,罐区的总容量可按1m3甲、乙类液体相当于5m3丙类液体折算。?2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相邻建筑的距离不应小于10m。?3甲、乙、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或半露天堆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甲类厂房(仓库)、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且甲、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或半露天堆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甲类厂房(仓库)、裙

房、单、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有关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规定增加25%。 4 浮顶储罐区或闪点大于120℃的液体储罐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5 当数个储罐区布置在同一库区内时,储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相应容量的储罐区与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防火间距的较大值。? 6 直埋地下的甲、乙、丙类液体卧式罐,当单罐容量不大于50m3,总容量不大于200m3时,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50%。?7室外变、配电站指电力系统电压为35kV~50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不小于10MV·A的室外变、配电站和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的室外降压变电站。? 4.2.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2的规定。 表4.2.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m) 注:1 D为相邻较大立式储罐的直径(m),矩形储罐的直径为长边与短边之和的一半。 ? 2 不同液体、不同形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规定的较大值。

工艺用水分类

第六章工艺用水 一、工艺用水分类及标准 1.工艺用水分类 药品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水统称工艺用水。工艺用水分饮用水、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等三类 二、工艺用水的水质标准 1.饮用水 饮用水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具体标准要求见表6-1。 2.纯化水 纯化水为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其它适宜的方法制得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纯化水水质应符合《中国药典》(1995年版)1998年增补标准。详见P79。 3.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水质应符合《中国药典》(1995版)的注射用水标准。详见P80。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表6-1 序号项目标准

感官生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1色色度不超过15度,并不得呈现其他异色2混浊度不超过3度,特殊情况不超过5度。 3嗅和味不得有异嗅、异味。 4肉眼可见物不得含有 5Ph 6.5~ 8.5 6总硬度(以碳酸钙计)450mg/l 7铁0.3 mg/l 8锰0.1 mg/l 9铜 1.0 mg/l 10锌 1.0 mg/l 11挥发酚类(以苯酚计)0.002 mg/l 12阳离子合成洗涤剂0.3 mg/l 13硫酸盐250 mg/l 14氧化物1000 mg/l

15溶解性总固体 毒理学指标 16氟化物 1.0 mg/l 17氰化物0.05 mg/l 18砷0.05 mg/l 19硒0.01 mg/l 20汞0.001 mg/l 21镉0.01 mg/l 22铬(六价)0.05 mg/l 23铅0.05 mg/l 24银0.05 mg/l 25硝酸盐(以氨计)20 mg/l 26氯仿60m m 27四氯化碳3m m 28苯并(a)芘0.01m m

易燃液体的分级及其火灾危险性

易燃液体的分级及其火灾危险性 一、易燃液体的分级 根据《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危险性分级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火灾危险性分级》(GA/T 536.1-2013),易燃液体分为以下三级: (1)Ⅰ级。初沸点小于或等于35℃,如汽油、正戊烷、环戊烷、环戊烯、乙醛、丙酮、乙醚、甲胺水溶液、二硫化碳等。 (2)Ⅱ级。闪点<23℃,且初沸点>35℃,如石油醚、石油原油、石脑油、正庚烷及其异构体、辛烷及其异辛烷、苯、粗苯、甲醇、乙醇、噻吩、吡啶、香蕉水、显影液、镜头水、封口胶等。 (3)Ⅲ级。23℃≤闪点≤60℃,且初沸点大于35℃,如煤油、磺化煤油、浸在煤油中的金属镧、铷、铈和壬烷及其异构体、癸烷、樟脑油、乳香油、松节油、松香水、癣药水、制动液、影印油墨、照相用清除液、涂底液、医用碘酒等。 以上分类中的闪点均为闭杯试验闪点。其中,初沸点是指一种液体的蒸气压力等于标准压力(101.3kPa),第一个气泡出现时的温度。 在不同使用领域,易燃液体根据需要有不同的定义及分类方法。如《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2014)将闪点低于45℃的液体称为易燃液体,闪点高于或等于45℃的液体称为可燃液体。《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7部分:易燃液体》(GB 30000.7-2013)将闪点不高于93℃的液体称为易燃液体。《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中,将闪点小于28℃的液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将闪点不小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将闪点不小于60℃的液体归为丙类火险物质(详见第二篇第二章)。 二、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 (一)易燃性 液体的燃烧是通过其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可燃性混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明火点燃而实现的,因而实质上是液体蒸气的氧化还原反应。易燃液体燃烧的难易程度,即火灾危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们分子结构和分子量的大小。 (二)爆炸性 由于任何液体在任意温度下都能蒸发,所以,易燃液体也具有这种性质,当

甲乙丙类厂房的分类方法

甲乙丙类厂房的分类方 法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甲乙丙类厂房的分类方法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表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如下: 甲类: 1、闪点小于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大于等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甲类液体(闪点<28℃)有:二硫化碳、氰化氢、正戊烷、正已烷、正庚烷、正辛烷、1-已烯、2-戊烯、1-已炔、环已烷、苯、甲苯、二甲苯、乙苯、氯丁烷、甲醇、乙醇、50度以上的白酒、正丙醇、乙醚、乙醛、丙酮、甲酸甲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腈、丙烯腈、呋喃、吡啶、汽油、石油醚等;) 乙类:

1、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 2、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5、助燃气体; 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雾滴; (乙类液体(28℃≤闪点<60℃)有:正壬烷、正癸烷、二乙苯、正丙苯、苯乙烯、正丁醇、福尔马林、乙酸、乙二胺、硝基甲烷、吡咯、煤油、松节油、芥籽油、松香水等;) 丙类: 1、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 2、可燃固体 (丙类液体(闪点≥60℃)有:正十二烷、正十四烷、二联苯、溴苯、环已醇、乙二醇、丙三醇(甘油)、苯酚、苯甲醛、正丁酸、氯乙酸、苯甲酸乙酯、硫酸二甲酯、苯胺、硝基苯、糠醇、机械油、航空润滑油、锭子油、猪油、牛油、鲸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桐油、蓖麻油、棉籽油、葵花籽油、亚麻仁油等。) 丁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