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学分:3 总学时:54

说明

【课程性质】

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师范教育专业的公共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形成科学的心理观;提高教学艺术与职业道德,塑造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基本了解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学以致用,指导初中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教学任务】

1.通过心理学教学,为学生学好教育学、教学法,理解教育理论,改革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奠定扎实的心理学基础,提高师范生的理论素养;

2.通过心理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完成心理学教学服务于学生自身的任务。

3.通过心理学知识与理论规律的传授,促进师范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理念的形成,为从事教学工作奠定心理学基础。

【教学内容】

公共心理学教学以讲授心理学中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及个性心理等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的心理现象为主,辅之以教育心理学中的相关知识和学生心理的规律等实际内容的讲解,同时适当穿插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咨询技术,为师范生了解自身、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心理学基础。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与实验为辅,部分章节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等教学手段。

【先修课程要求】

心理学课程是教育理论课程的基础课程,对先修课程无严格要求。

【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教学学时为54学时,在18个教学周内完成,每周三学时,社会实践

8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蔡笑岳《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参考书:隋光远《心理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叶奕乾《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大纲内容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基本掌握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一般知识。使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心理的发生机制,理解心理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心理观,并能运用本章的基本原理认识和说明心理现象和教育现象。

【内容提要】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一、心理过程

二、个性心理

三、心理学的任务

四、研究和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

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四、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一、心理学的历史

二、现代心理学流派

三、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及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原则和方法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教学难点:

心理的生理机制

【复习思考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如何理解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3.试分析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4.如何理解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

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心理的实质。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制约因素,学会运用感知规律分析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内容提要】

第一节感觉与知觉概述

一、感知觉的概念

二、感知觉的作用

三、感知觉的种类

四、知觉和感觉的关系

第二节感受性及其变化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二、感受性的变化

三、感受性的发展

第三节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二、知觉的理解性

三、知觉的整体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第四节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二、运用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三、克服社会知觉偏差,处理好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性的变化

2.知觉的特性

教学难点:

绝对感受性与差别感受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复习思考题】

1.阐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2.如何理解知觉的特性

3.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运用感知觉规律。

第三章记忆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记忆的有关概念及一般理论,并学会运用记忆的规律提高学习效率、组织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二、记忆表象

三、记忆的分类

第二节记忆过程分析

一、识记

二、保持和遗忘

三、再认和回忆

第三节记忆的品质及培养

一、记忆的品质

二、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

三、几种主要的记忆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遗忘规律

2.复习原则

3.记忆表象

教学难点:

1.记忆表象的特征

2.记忆过程分析

【复习思考题】

1.分析影响遗忘的因素。

2.教学中如何利用记忆规律组织学生复习

3.简述记忆的品质并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记忆品质。

第四章思维和想象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思维和想象的一般概念,熟练掌握思维的种类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想象力。

【内容提要】

第一节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种类

第二节思维过程

一、思维的基本过程

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第三节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

一、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的含义

二、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三、创造性的心理成分及培养

第四节思维的品质及培养

一、思维的品质

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第五节想象

一、想象的概念

二、想象的种类

三、良好想象的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思维概念和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2.思维的特征

3.想象的概念和种类

4、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教学难点:

1.思维的特征

2.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2.试分析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3.试述想象的种类及其现实意义。

第五章情绪和情感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和基本原理,认识情绪和情感在人的社会和个体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学会克服消极情绪,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内容提要】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二、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三、情绪的生理变化和表情动作

第二节情绪和情感的类型

一、情绪的基本形式

二、情绪状态

三、情感种类

四、健康情绪和良好情感培养

第三节挫折

一、挫折的概念

二、挫折的表现形式

三、处理挫折的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3.处理挫折的策略

教学难点:

1.情感的种类

2.挫折的表现形式

【复习思考题】

1.情绪与情感的异同。

2.阐述情绪的状态及调控策略。

3.情感的种类及培养。

4.什么是挫折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第六章意志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意志的概念、品质和意志行动的特征,学会分析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培养自身与

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内容提要】

第一节意志的概述

一、意志的概念

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第二节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一、动机斗争

二、目的的确立

三、方法的选择

四、克服困难,执行决定

第三节意志的品质及培养

一、意志的品质

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意志行动的特征

2.意志的品质

教学难点:

意志过程分析

【复习思考题】

1.试分析意志行动的特征。

2.简述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关系。

3.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七章注意

【教学目的和要求】

熟练掌握注意的基本概念、注意的规律,懂得在教学活动中怎样自觉运用注意的规律培养自身及学生的良好注意品质。

【内容提要】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二、注意的功能

三、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四、注意的表现

第二节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三、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四、三种注意的关系

第三节注意的品质及培养

一、注意的品质

二、注意在教学中的组织与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注意的种类和规律

2.注意在教学中的组织与培养

教学难点:

1.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

2.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1.分析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

2.引起和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3.论述注意的品质及培养。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

全面理解并掌握个性的理论和个性倾向性的内容,提高个性的自我意识,完善个性的发展;要求学生会用个性理论分析自己与学生,完善自我个性,能在未来教学中因材施教。【内容提要】

第一节个性心理概述

一、个性的概念

二、个性的特征

三、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个性倾向性

一、需要

二、动机

三、兴趣

四、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个性的特征

2.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教学难点:

需要和动机理论

【复习思考题】

1.论述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简述个性的特征。

3.分析个性倾向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第九章个性心理特征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能力的概念和能力测量的有关基本原理,了解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和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掌握气质的理论和气质测量的方法,能对自己或他人的气质做出分析,有意识的发展气质类型中的积极方面而控制消极方面;掌握性格的概念、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理解性格特征及性格理论,会分析自己和他人的性格,并能为自我或他人性格完善设计科学的方案。

【内容提要】

第一节能力

一、能力的概念

二、能力的种类

三、能力的结构与测量

四、能力的个别差异与培养

第二节气质

一、气质的概念

二、气质类型

三、气质的学说

四、气质与教育活动

第三节性格

一、性格的概念

二、性格与气质、能力

三、性格的结构

四、性格的结构与测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力的个别差异

2.气质类型及特征

3.性格结构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1.气质的生理机制

2.性格类型与鉴定

【复习思考题】

1.试分析能力的个别差异及其对当前教育的启示。

2.如何理解气质的类型及其特征

3.试述教师如何利用气质进行因材施教。

4.分析性格与能力、气质的关系。

5.论述性格结构的特征。

第十章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建议咨询技巧,会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预防心理疾病,并可以针对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进行适宜的指导。

【内容提要】

第一节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四、心理健康检测

五、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节心理咨询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

二、心理咨询的类型与过程

三、心理咨询的原则和内容

四、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

第三节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

一、学习问题与指导

二、社会适应性问题与疏导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与引导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概念

2.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4.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

教学难点:

1.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2.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标准

2.分析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3.如何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对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进行辅导

4.简述心理咨询的原则和基本技术。

5.为什么要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执笔人:郑红

审核人:果孝文

《心理学》课程考核大纲

【考核目的】

心理学课程考核目的一是了解学生基本知识、原理掌握状况,能否学以致用;二是对教学状况作出检查,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便于教师判断教学目的的达成度,也为教师的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课程学习的基础】

心理学课程是师范生教育理论课程的基础,具有高中课程学科知识即可。

【考核的内容范围】

心理学课程按大纲要求考核的内容范围包括10章,重点考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运用心理学原理结合实际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考核范围内。

【考核方法】

期末采用闭卷纸笔测验,成绩占总成的60%,平时分占40%。

【对试题的要求】

题型比例:主观试题50%,客观试题50%

难度等级:中等

【考核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导论

知识点:

1.心理学、反射、反射弧的概念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3.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4.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考核目标:

1.识记:

(1)心理学、反射、反射弧、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

(2)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理解:

(1)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区别

(2)心理的实质

(3)当代心理学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4)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3.运用:

(1)应用心理的实质的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运用条件反射原理改善不良的习惯

第二章感知觉知识点:

1.感觉、知觉、感觉适应的概念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3.知觉特性

考核目标:

1.识记:

(1)感觉、知觉、适应的概念

(2)知觉的特性

(3)感知觉的关系

2.理解:

(1)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韦伯定律

(3)理解社会知觉的偏差

3.运用:

(1)能够运用知觉特性分析教学中的现象

(2)运用感觉规律揭示生活中的现象

(3)解释错觉现象

第三章记忆

知识点:

1.记忆过程分析

2.记忆的概念与种类

3.记忆的品质与培养

考核目标:

1.识记:

(1)记忆、遗忘、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的概念(2)影响遗忘的因素、防止遗忘的方法

(3)记忆的品质

2.理解:

(1)记忆表象及其特征

(2)记忆种类与记忆过程

(3)影响识记的因素

3.运用:

(1)运用识记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2)运用记忆有关原理分析教学、学习中的现象

第四章思维和想象

知识点:

1.思维的概念

2.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3.想象及其种类

考核目标:

1.识记:

(1)思维、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的概念(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3)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2.理解:

(1)思维的基本过程

(2)解决问题的阶段

(3)创造性的心理成分及培养

3.运用:

(1)利用思维原理分析教育实例

(2)利用想象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第五章情绪与情感知识点:

1.情感、挫折、激情的概念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3.情绪的种类

4.挫折及其表现

考核目标:

1.识记:

(1)情感、激情、理智感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3)情绪的状态、情感的种类

2.理解:

(1)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2)挫折的表现

(3)道德感、理智感对人的实际价值

3.运用:

(1)利用情绪相关知识学会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2)处理挫折的策略

第六章意志

知识点:

1.意志的概念和意志行动的特征

2.认知、情感、意志的关系

3.意志的品质

考核目标:

1.识记:

(1)意志的概念

(2)意志行动的特征

(3)意志的品质

2.理解:

(1)认知、情感、意志的关系

(2)意志过程分析

3.运用:

(1)运用意志行动的特征剖析自己自一行为是否是意志行为(2)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七章注意

知识点:

1.注意及其功能

2.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概念及规律

3.注意的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考核目标:

1.识记:

(1)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概念

(2)引起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条件

(3)注意的功能

2.理解:

(1)注意的品质

(2)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3.运用:

(1)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分析、解释教学中的现象(2)根据注意的品质培养注意力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知识点:

1.个性的特征

2.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3.需要、动机、兴趣的概念、种类和理论

考核目标:

(1)个性、需要、动机的概念

(2)个性的特征

(3)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

(1)马斯洛需要理论

(2)兴趣的概念、品质

(3)动机的功能

3.运用:

(1)运用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原理分析自己个性的成因(2)分析自己身边的熟人的独特个性,学会尊重他人的个性

第九章个性心理特征

知识点:

1.能力、气质和性格的概念

2.能力的种类和个别差异

3.气质类型的特征及其教育意义 4.性格结构的特征

考核目标:

1.识记:

(1)能力、气质和性格的概念

(2)能力与性格的关系

(3)气质类型的特征

2.理解:

(1)能力与才能、天才

(2)气质学说、性格类型

(3)能力、气质和性格的测量

3.运用:

(1)能够分析典型气质类型特点并能够因材施教

(2)根据性格结构特征剖析自己的性格特征,并制定自我完善规划(3)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分析性格对能力的影响

第十章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知识点:

1.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2.心理健康标准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3.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

4.青少年心理常见心理问题

考核目标:

(1)心理健康的概念

(2)心理咨询的概念

(3)心理咨询的原则

2.理解:

(1)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2)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模式

(3)心理咨询的内容和技术

3.运用:

(1)结合自己的专业,思考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全面掌握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

(3)结合心理健康标准,制定塑造自身健康人格规划

【样题】

《心理学》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和。

2.意志行动的特征是、、。

3.记忆表象具有和两个特征。

4.性格结构的特征表现在、和。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其大写英文字母填在题干后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研究心理现象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主观臆断,这是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人道主义原则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研究者是()。

A.冯特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艾宾浩斯3.迅速暴发、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B.激情C.应激D.激动

4.“一目了然”是由于知觉的()。

A.选择性 B.理解性C.整体性 D.恒常性5.关于气质的论述错误的是()。

A.气质不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发生变化B.气质无好坏之分

C.气质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D.多数人的气质是中间型或混合型的6.小王刚打完电话,就忘了电话号码,这是记忆中的()。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暂时记忆D.长时记忆7.“一目十行”是指()。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性8.意志的()是指人对其行动的目的及社会意义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并能

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行动目的的意志品质。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9.一般人的智商多在()。

A.70以下B.70~89之间

C.90~109之间D.110~129之间

10.“提笔忘字”是()。

A.完全遗忘B.部分遗忘C.永久性遗忘D.暂时性遗忘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有2-5个答案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其大写英文字母填在题干后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都不得分。每题2分,共10分)1.发散思维的特征是()。

A.指向性B.变通性C.独创性D.流畅性E.集中性2.吴承恩构思“孙悟空”形象是()的过程。

A.幻想 B.创造想象C.再造想象D.有意想象E.无意想象3.关于性格论述正确的是()。

A.性格无好坏之分 B.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C.性格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 D.更多的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E.性格有好坏之分

4.“触景生情”是一种()。

A.无意回忆B.有意回忆C.情绪记忆D.形象记忆E.运动记忆5.下列哪种能力是特殊能力()。

A.注意力 B.观察力C.写作能力D.绘画能力E.想象力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知觉 2.能力 3.情感 4.注意 5.气质

五、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每题2分,共10分)

1.适应是感受性的提高。()

2.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3.意志行动就是随意运动。()

4.才能就是各种能力的相加。()

5.“万事开头难”说明了注意的分配有一个过程。()

六、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要回答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2.简述思维的概念。

3.简述心理的实质。

4.简要回答在教学中如何运用遗忘的规律组织复习

七、论述题:(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2.试述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八、案例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并回答问题。每题5分,共10分。)

1.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俗语“笨鸟先飞、早入林”、“勤能补拙”等的说明的道理。2.为什么早晨醒来后和晚上临睡前是记忆的最好时光。

执笔人:郑红

审核人:果孝文

《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学分:学时:6/54 (实验学时/总学时)

开课对象:全校师范类学生

说明

【课程性质】

心理学实验教学是心理学本科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心理学》的配套实验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操作,了解心理学实验仪器的功用及其操作,验证心理学原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协作能力,为学好心理学奠定实验操作基础。

【教学任务】

1.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学会运用心理实验仪器进行简单实验;

2.掌握心理学实验的操作,通过实验培养操作能力;

3.掌握实验报告的格式,独立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分析进一步掌握心理学原理;【教学内容】

实验心理学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经典实验的验证和综合实验的开发。

【教学原则和方法】

坚持科学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采用讲授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先修课程要求】

(注:实验要求包括必修、选修、其他;实验类型包括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等。)【考核办法】

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暂无

参考书:张学民舒华编著《实验心理学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郭秀艳著《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大纲内容

实验一缪勒——莱耶错觉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

周耀进旅游心理学教学进度表

2017 至 2018 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 主讲教师:助讲教师:授课班级:16级旅游管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旅游心理学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考试方式:考试教材名称:旅游心理学 版本日期: 2015.3 第一作者:周耀进教材性质:规划教材教材类型:高职高专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综合成绩构成:平时成绩100分(考勤40,作业30,课堂表现30)占总成绩40% +末考成绩100分占总成绩60% 系(部)审查意见:教务处审查意见: 课次(学时)教学内容上课地点授课方式作业、复习、考试 安排 备 注 1(2学时)第一篇绪论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旅游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9号楼213 课堂讲授 2(2学时)第二节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9号楼213 课堂讲授 3(2学时)第三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9号楼213 课堂讲授、训练交第一次书面作业4(2学时)第二篇旅游者心理第二章旅游者消费动因第一节动机的功能和类型9号楼213 课堂训练 5(2学时)第二节产生旅游消费动机的内部条件9号楼213 课堂讲授 6(2学时)第三节影响旅游消费动机的外部因素9号楼213 课堂讲授 7(2学时)第四节激发旅游动机的策略9号楼213 课堂讲授 8(2学时)第三章旅游者的认知第一节旅游者的认知过程9号楼213 课堂讲授 9(2学时)第二节旅游者的感觉规律及应用9号楼213 课堂讲授 10(2学时)第三节旅游者的知觉原理及应用9号楼213 课堂讲授 11(2学时)第四章旅游者的态度与决策第一节旅游态度9号楼213 课堂讲授 12(2学时)第二节旅游决策9号楼213 课堂训练 13(2学时)第五章旅游者个性心理第一节个性心理概述9号楼213 课堂讲授 14(2学时)第二节人格结构与消费行为9号楼213 课堂讲授 15(2学时)第三节旅游者的心理角色9号楼213 课堂训练、训练交第二次书面作业16(2学时)第三篇客我互动心理第六章客我交往心理第一节客我角色认知9号楼213 课堂讲授

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心理学试卷(本科A)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都提供了四个选择支,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其标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40分)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心理过程 B心理概念 C心理现象 D个性 2、气质主要属于 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 C个性心理倾向 D个性心理特征 3、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 A心脏 B脑 C脊髓 D整个身体 4、反映的最高级形式是 A感应性 B心理 C思维 D意识 5、“眨眼反射”属于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 C第二信号系统 D以上一个都不是 6、狼孩的现象说明遗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 A起决定作用 B起主导作用 C不起决定作用 D不起作用 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社会交往的需要属于 A安全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爱和归属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8、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根本动力是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和信念 9、根据韦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个体把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为努力程度,是 A稳定的内部归因 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 C稳定的外部归因 D不稳定的外部归因 10、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1、突然敲门声,打断了人的思路而分散了注意力,属于下列哪种选项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C、注意动摇 12、“一心二用”是指注意的 A范围 B稳定 C转移 D分配 13、直接兴趣是产生()的重要原因 A、随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14、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利用了 A 强烈的刺激 B 对比的刺激 C 持续的刺激 D新异的刺激 15、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社会知觉 D 运动知觉 16、在空中飞机上看地面的人是很小的,但我们不会认为到了小人国,这是知觉的 A形状恒常性 B大小恒常性 C亮度恒常性 D颜色恒常性 17、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A正比 B反比 C对数 D定比 18、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某种感觉的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是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后象 19、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一种固定的看法,被称为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刻板印象 D 近因效应 20、以语词为中介,以抽象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主要是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21、考试卷上名词解释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况。 A 评价 B复述 C 再认 D 重视 22、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 A3±2 B5±2 C7±2 D9±2 23、某学生考试不及格时便会悔恨当初学习没用功,这是 A、因果联想 B 接近联想 C 相似联想 D 对比联想 24、艾宾浩斯经过研究将遗忘的规律描绘成了一条 A直线 B正加速曲线 C负加速曲线 D “U”型曲线 25、我国古代的童蒙教材《三字经》、《百家姓》等很便于记忆,这是因为采用了 A、谐音记忆法 B、连锁记忆法 C、歌诀记忆法 D、归类记忆法 26、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反映的思维特性是 A形象性 B逻辑性 C间接性 D概括性 27、儿童看见桌布上的玩具,会拉桌布取到玩具,这种思维形式是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求同思维 28、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的关键、找出主要矛盾,这是 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29、认知或解决问题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性,称为 A原型启发 B变式 C同化 D定势 30、“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所反映的良好思维品质是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31、作者关于小说中人物的构思主要是一种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32、情绪与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而产生的

社会心理学复习纲要北大

社会心理学复习纲要(北大版)

————————————————————————————————作者:————————————————————————————————日期: 2

第十章攻击行为:伤害他人 什么是攻击行为?意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者言语行为。 敌意性攻击行为:有愤怒引起以伤害为目的。 工具性攻击行为:把伤害当成达到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恐怖活动) 替代性攻击(转移):攻击感不能直接针对引起愤怒的对象表达出来时,我们可能会向一个替代对象释放攻击性。(那个替代对象越接近真实来源,攻击的冲动越强,但是对于攻击的焦虑也越强。因此替代性攻击大多倾向于指向更弱小和没风险的对象。) 攻击行为的理论: 1)生物学理论(人类有基于生物本能的攻击性驱力) 本能论佛洛伊德认为源于自我破坏的冲动,洛伦兹认为攻击行为是适应性的。 攻击性的能量来自本能,是非习得的普遍的。如果得不到释放,能量会在体内积累,直到爆发为止。(攻击行为受遗传【先天和后天的因素相互影响】、血液化学成分【饮酒、雄性激素、5-羟色胺】和大脑【杏仁核、前额叶】等生物学因素影响) 2)挫折—攻击理论(用于解释敌意性攻击) 经典的挫折—攻击理论:挫折产生攻击的动机。由于对反抗和惩罚的畏惧,人们往往不直接对挫折源进行攻击,因此攻击力可能会被转移,指向其他目标甚至是自己。 (替代性攻击) 修正后的攻击—挫折理论:挫折产生的是愤怒,是攻击行为的一种情绪准备状态,与攻击行为有关的线索放大了攻击行为。(愤怒源于某个有其他行为选择可能的人阻挠了我们实现目标) 挫折是否与剥夺相同?期望与实际所得之间的差距产生挫折感,即使完全消除剥夺现象挫折依然存在。挫折不只来自剥夺本身。 相对剥夺它是指当人们将自己的处境与某种标准或某种参照物相比较而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所产生的受剥夺感,这种感觉会产生消极情绪,可以表现为愤怒、怨恨或不满。简单而言,相对剥夺是一种感觉,这感觉是我们有权享有但并不拥有。例如,某人看着邻居家买了一辆新车,他认为他也能有这辆车,但实际他并不拥有。(电视的普及把绝对剥夺转化为相对剥夺) 3)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攻击行为的回报攻击行为是为了得到特定的回报而采取的手段。 观察学习对攻击行为的学习不仅体现在亲身体验其好处时,通过对别人表现 了攻击行为而未收到惩罚的观察,也会习得攻击行为。(自我控制、方式)。班 都拉认为日常生活中,我们受到来自家庭、文化和大众传媒的攻击榜样的影响。 班都拉指出,由不愉快体验产生的情绪唤醒激发攻击行为。但我们是否真的发 起攻击,取决于我们对于结果的预期,这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a)厌恶事件(疼痛、炎热、攻击、侮辱、拥挤)会提高我们的唤醒水平 b)唤醒唤醒状态会强化情绪 c)攻击线索如枪支 d)媒体的影响色情文学和性暴力;针对女性的攻击;电视对行为的影响(用相 关研究的结论来间接推论因果关系、“潜变量”),观看暴力会导致攻击增加, 原因有三:唤醒状态、降低抑制、激活与暴力相关联的想法、引起模仿。电视 对思想的影响;电子游戏的影响。 e)群体影响 通过分散责任和极化行为,群体情景能增强攻击反应。

新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2017

新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量,不过对偏旁部首的认识还不熟。汉语拼音巩固率一般,音序清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法打下了基础。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本学期将进行每天中午半小时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再加大阅量。 三、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文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三、教学总目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安排): 1.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social psychology)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09200410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45(39/6)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3(2.5/0.5) 学分:3 学分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1.课程性质: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中重要的应用心理学分支之一,是综合运用心理学理论,并将其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学科。在课程类别中属于专业教育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了解个体在社会生活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1)掌握个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和应用社会心理的相关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并能将其运用于分析解释社会心理现象,把握个体心理发展及动态变化。 (2)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树立社会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观。 (3)能够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解决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分析和评价意见,通过学科交叉和融合,制定解决方案。 (4)具有合作意识,能够通过团队合作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4.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适用于应用心理学专业。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5.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并实践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社会心理学的兴趣,以及分析社会心理现象,研究社会心理问题的能力。 6.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社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重要课程,为管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学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式。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 情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是 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 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 热情 B. 心境 C. 激情 D.应激 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A )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C )。

心理学纲要

《心理学》辅导纲要 第一章心理学概览 一、主要内容:1.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现象产生的根源和心理学研究的目的;2.科学心理学的发展;3.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二、重点掌握: 1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2 现代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行为 及精神过程的科学。3 心理科学大致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类。4 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史可分为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两个时期。5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两种根源。 6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7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8从探究事物的关系上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9从操作和控制变量的程度上看,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真实验法、准实验法和非实验法。10长期以来,关于如何解释新生儿和10岁儿童之间的广泛差异存在先天论/天性/遗传决定论和后天论/经验/环境决定论两种争论。11艾宾浩斯说“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12 PET和FMRI分别代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和功能性磁共振成象技术。13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①分析先行的环境条件。②把行为反应看作可理解,预测,控制的。③查看反应出现的可观测的结果。14经验主义是由洛克提出的,这种观点认为婴儿生来并无知识和技能,经验(或人类的学习)在婴儿洁白无暇的心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 15了解当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即生物学的观点、心理动力学观点、行为主义观点、人本主义观点、认知观点、进化论观点和文化观点,以及每种观点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心理与行为的神经科学基础 一、主要内容:1、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神经元的信息传递功能;二、重点掌握:1.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生理器官和最高级部位是大脑。2 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3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元是神经细胞。4神经元接受从感受器或其他神经元发出的刺激的结构是树突。 5 神经元主要有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三种。神经元主要具有接受刺激、传递刺激和整合信息三种功能。6 自主神经系统是外围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主要作用是维持机体的基本生命过程。7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枕叶。8 边缘系统由海马,杏仁核和下丘脑三个结构组成。9大脑皮层上的颞叶是听觉中枢。第三章感觉一、主要内容:1 心理学中感觉的意义和心理物理函数的寓义。2 依据感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解释人类视觉与听觉的基本现象。 二、重点掌握:1 信号检测论:该理论是针对反应偏差问题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它区分感觉觉察的两个独立的过程,一是最初的感觉过程,反映观察者对刺激强度的感受性;二是随后独立的决策过程,反映观察者的反应偏差。2 韦伯定律:对刺激的差别感觉取决于刺激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 幂定律:史帝文森所提出的,心理量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用公式表示为P=K.IN. 对数定律:感觉大小(感受量)是刺激强度(刺激量)的对数函数,是由费希纳提出的。3 声音的频率和听觉的音调特性相对应。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成反比的关系。 “月明星稀”是感觉的对比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感觉的适应现象。4 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在颜色纺锤体上,代表饱和度的是从圆周到中心的距离。颜色混合分为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两种。5 掌握以下概念:视觉适应:指在光刺激作用下,视觉光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运动后效:当注视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运动后效。感觉适应: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变化的现象。似动知觉: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知觉为似动知觉。视觉后象:指当颜色刺激移去后,仍有颜色感觉的现象。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辐合:指在双眼注视一个物体时,为了使网像同时落在两个网膜的中央,两条视线必须向注视点集中。这时操纵眼球的肌肉活动称为辐合。失语症:指全部或局部丧失语言能力的现象。6 掌握视觉的三色说与四色说理论的主要内容。7 重点掌握音频识别理论中的地点说和频率说。8 能够举例说明什么是感觉对比现象。(典型例子:色彩对比。如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边缘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第四章知觉一、主要内容:1 区分感觉与知觉现象。2知觉的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及影响知觉的主要因素。3主要知觉现象的形成——深度知觉、运动知觉、知觉恒常性。 二、重点掌握: 1 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为知觉。例如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

2018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B )。 A.迟钝 B.敏锐 C.正常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C )。 A.思维 B.感觉 C.知觉。D.想象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 A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超限抑制D.侧抑制 4. 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D )特点。 A.直观性 B.稳定性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5. 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 D )。 A.登门槛放应B.留面子效应C.引诱法 D.示范法 6. 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A )。 A.构造心理学 B.机能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A )。 A.詹姆薪—兰格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C.沙赫特—辛格理论 D.腾斯伯格理论 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 B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 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 D.瑞文推理测验 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 A ) 特征的表现。 A.气质 B.能力C.性格 D.兴趣 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 A )提出的。 A.劳伦兹 B.皮亚杰C.艾里克森 D.柯尔伯格1.知觉的特性不包括( D )。 A.整体性B.选择性 C.恒常性D.间接性 2.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是( B )。 A.日间嗜睡B.白日梦 C.突发性睡眠D.睡眠窒息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B )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4.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 B )的限制。 A.对问题的认知方式B.功能固着 C.知识经验D.思维定势 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B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

《实用心理学》教学大纲

《实用心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实用心理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学专业(本科)选修课程,其实施方案、教学大纲、学习辅导均由省电大依据中央电大有关精神结合本省教学情况统一制定,对教学、学习过程具一定的指导性。《实用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结合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及发展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体现了心理学科的知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特征。本学科要求学员以普通心理学与这些学科相结合,全面深入地探究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同时还求学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际操作应用,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提高自己的教学、生活、工作能力。本课程3学分,计划时数54学时,建议面授课时为18学时。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实用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要求学员以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及发展心理学)为主,以管理学、行政管理概论、社会学等其他学科为辅助知识,全面深入地探究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同时还求学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际操作应用,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提高自己的教学、生活、工作能力。 3.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方法、教学形式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中,要强调技术应用性,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者对实际问题的提出,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忌死记硬背。要根据课程的需要,结合学生工作、生活情况,进行观察实践。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管理经验,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网上讨论等形式实施互动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分析,为学生小组学习做好辅助、引导工作,创造积极的讨论氛围。 4.考核要求与内容 本课程教学要求分为识记概念名词、掌握重点和难点、了解、体会运用四个层次:识记课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理解重点和难点的内容是各章中基本理论;了解适当扩展的知识;体会运用是学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得出新认识并在实践中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能力。考试以识记概念名词、掌握重点和难点、体会运用三项内容为主,了解的内容作为常识性内容不作为考核要求。 考核内容: a、平时作业:独立完成福建电大下发的《实用心理学作业与评价》,以备中央电大、省电大随时抽查。 b、专题讨论:专题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程内容选择讨论题目。学生在讨论前要做好发言准备,在讨论中提倡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省校将进行BBS专题讨论,各地同学之间进行网上交流讨论。有条件的学生可以结合本专业和工作实际,进行专题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提高学科理论水平。 c、每位学生的平时作业、讨论记录应保存在该生平时成绩档案袋中,以备检查。 d、期末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卷面分数为一百分。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考试题型.分数比例.考核范围参照期末复习纲要。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建议和教学媒体使用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2019年心理学考研必读参考书目汇总

2019心理学考研必读参考书目 1.心理学考研参考书目(1)心理学个院校参考书目 0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美]理查德·格里格,[美]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侯玉波,北大出版社。 《现代管理心理学》(第四版),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变态心理学》,钱铭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心理咨询与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02北京师范大学参考书目 《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舒华张学民韩在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张厚粲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人格心理学》,美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三版),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 《临床心理学》,王登峰,人民教育出版社。 03深圳大学参考书目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人民教育出版社 (淡蓝色封皮) 《实验心理学》 (第二版) 朱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心理与教育测量》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 (白底红皮)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白底红皮)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期末考试题型说明: 一、选择题:15题*2分=30分 二、名词解释:6题*3分=18分 三、简答:4题*8分=32分 四、论述题:1题*20分=20分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 1、民族是最大范畴的群体。 2、社会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欧洲的群体心理研究。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1871-1938)发表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3、亚洲社会心理学会成立于1988年,每四年举办一次大型学术研讨会。第一次是在韩国召开的,第二次在日本,第三次在中国台北由杨国枢主持召开。 4、社会心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有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大众心理和民族心理,四者之间的关联,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轮廓。 5、社会心理与社会文明是分不开的,文明是社会心理的内核。 6、关于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社会心理的作用,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作用:一是影响社会心理状态,二是影响心理沟通和心理表达的程度。 7、社会心理 8、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9、群体心理 10、大众心理 11、民族心理

12、请通过某些社会问题,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中“善”的理念对于社会心理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章研究方法 1、乔根森主张,具有下面特征者都是参与观察者: ⑴开放式的; ⑵研究者作为被观察团体的成员之一; ⑶个案的深度访谈; ⑷直接观察。 2、戈尔德(Gold)把参与的程序分为四种:⑴完全参与者;⑵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⑶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⑷完全的观察者。 3、期待效应 4、随机抽样 5、定量研究: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6、访谈的类型:⑴无结构访谈;⑵结论化访谈。 7、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哪些特点? ㈠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 ㈡无关变量不易控制; ㈢期待效应; ㈣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 8、问卷调查中题目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⑴理解性原则; ⑵准确性原则;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心理健康——幸福你我他 1、阳光心态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2、心理健康是____,而不是____。 3、黑色区描述的是心理状态的____。 4、心理健康的人往往具有____、____、____的情绪,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 5、台湾患脑瘫的黄美廉经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她的经典名言是:____________。 6、个体因受过去成功经验或过度赞扬的影响而产生对自己的能力等认识偏高的现象成为____。 7、____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8、防止过激反应,如自杀、自伤、或攻击行为是____的主要目的。 9、心理危机通常为自限性,多于____周内消失。 10、____创造生活,消极的心态毁灭生活。 11、处于心理白色区就是____,处于黑色区则是心理变态,而处于灰色区则界于上述两者之间。 12、消极思维模式的____,即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能力也没有,一味地打击自己,使自己无法振作。 13、一味地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或怨天尤人、自暴自弃都是____的表现。 14、____是指与入学考试、智能测验、学业测验等相关的焦虑,它是一种急性焦虑。 15、出现心理问题虽不是什么好事,但也完全不必如临大敌,疑神疑鬼,应当____。 16、每个人在其一生的发展中都可能遇到由突发事件引起____。 17、“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时间束缚自我的方式,消极思维模式的____。 18、追求成功、幸福的人们的三大生活主题是拥有____、成全美好的人格、拥有成功的人际关系。 19、成功的道路是由____铺成的。 20、____是一种健康、积极、进取、充满关爱的心态。 1、健康、积极、进取、充满关爱 2、一个过程、结果 3、心理变态 4、积极、乐观、稳定 5、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6、光环效应 7、自我同一性 8、心理危机干预 9、1-4 10、积极的心态 11、心理健康 12、自我否定 13、心理不健康 14、考试焦虑 15、坦然面对 16、心理危机 17、永远长在 18、健康的心理 19、目标 20、阳光心态 二、判断题(10题) 1、阳光心态的人就是没有黑暗和悲伤的时刻。 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 3、把心理危机当成一种心理疾病来处理。 4、心理健康对人生成败的影响不大。 5、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有一条绝对的分界线。 6、心理健康不是一个静态不变的结果。 7、一切心态健康的人都是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 8、大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已经很稳定,大多数人的内心体验很平稳。 9、大学生的智力发展非常好,不存在智力低的问题。 10、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安全感、归属感与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选择题(5题) 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结果使自己长期生活在痛苦、沮丧甚至绝望的心态中而不能自拔。这说的是消极心理的____(a )

传播学概论复习纲要

《传播学概论》复习纲要 第一章传播学论 一、关于传播,我们首先可以把它看作世间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自然万物、社会人文信息的生命流动,就是传播。传播既是一种社会化的行为,又是一种人际间的关系,是社会信息的流动及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所谓社会传播,即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信息在一定社会系统内的运行。 三、信息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化和发展的产物。信息也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物理载体与语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所谓信息,就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内容。 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趋势; 四、、最早对信息社会作出理论解释的,是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post-industrial society)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 1980年《第三次浪潮》(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 五、传播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而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即传播)便是它的研究对象。是在信息与信息传播背景日渐凸显的背景下产生的。 具体说来,传播学的研究分属三个层面:一是从自然科学的层面,研究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技术性问题;二是从社会科学的层面,揭示信息社会及其传播的规律性问题;三是从人文科学的层面,思考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价值性问题。一句话,社会信息系统的技术、规律和意义均属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决定了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性质。 传播学的价值就在于引导人们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 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六、传播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从社会历史方面看,传播学的兴起与现代文明或现代化发展关系密切,其中尤以20世纪以来大众传播事业的蓬勃兴起为首屈一指的动因。 七、传播学研究的演化:三大来源 1).以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为基础的行为科学 所谓行为主义,就是把人的外在行为而不是内在思想作为研究的客观依据,加强了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2).信息科学: A、信息论:香浓-韦弗数学模式 1.提出了信息的概念,并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概括了信息的本质 2.这个通信模式展示出通讯的过程及其内在要素和相互关系。 B、维纳与控制论 按照威纳的理论,系统的状态取决于控制,控制的关键又在于信息,而信息的功能则体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得成分有(A)能力 2、人得听觉主要受(D)得控制。(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得基本过程就是(C)兴奋与抑制 4、“谈虎色变”就是一种条件反射得表现,它属于(B)第二信号系统得活动 5、感受性就是(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得感觉能力 6、听觉得适宜刺激就是(A)空气振动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得描述不正确得就是(B)声波得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8、下列关于平衡觉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C)人平躺得时候,平衡觉较弱 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得(B)选择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得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得一幕这属于B)情景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得概括性得有(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12、根据(A)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A)思维得形态 13、下面哪一种对梦得态度就是正确得A)梦就是一种正常得生理与心理现象。 14、需要就是指(A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得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得欲求。 15、获得性需要就就是(B社会需要 16、根据马斯洛得需要层次理论,(D)在最高层。D)自我实现 17、动机就就是D激发个体朝着一定得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得一种内在得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8、定势得作用其实就就是(D)无意识动机 19、内驱力其实就就是(A)生理性动机 20、身段表情可以分成(B)手势与身体得姿势 21、情绪有(A)几种功能A)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22、“人就是因为哭了才发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这就是情绪得(A)理论得观点。 A)情绪得外周理论 23、根据伊扎德得观点敌意就是(D)三种基本情绪组合成得复合情绪。(D)愤怒、厌恶、轻蔑 24、(C)就是一种心理特征,就是有效完成某种活动得心理条件。(C)能力 25、一个人胆大好胜,自信、意志坚强,情绪易激动,这就是在描述她得(C)气质 26、以下说法只有一个就是错误得,请指出就是哪一个(D)华生就是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得代表。 27、脑神经有(C)对。(C)12 28、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得(C)方向、速度、巩固程度、能达到得水平 29、以下哪一概念不就是由巴甫洛夫提出得?(A)操作性条件性反射 30、以下对知觉特征理解正确得就是A)知觉就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得客观事物得整体在人脑中得反映 1、对于以往感知过而当前又不在眼前得事物得心理浮现称为( C表象 2、人得心理活动能够在时间上接续下去,这主要就是(A记忆得作用 3、主体对一定活动有了某种预先得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后续同类心理活动得趋势,这种现象称为B定势 4、对裂脑人进行精细实验研究从而成功地揭示了大脑两半球功能得不对称性,为此获得诺贝尔奖得学者就是( B罗杰、斯佩里 5、反射活动效应器活动得结果又作为一种新刺激传入中枢,并进一步影响中枢得活动,使之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得活动,这一过程称为( B反馈 6、多血质得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得基本特征就是 C强、平衡、灵活 7.编制世界上最早得一个智力测量表得就是 C比奈-西蒙 8、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 D感觉阈限 9、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得需要理论叫 B需要层次理论 10、对延续与发展有机体生命所必需得客观条件得反应叫(A需要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得就是(A)能力 2、“谈虎色变”就是一种条件反射得表现,它属于(A)第一信号系统得活动 3、以下说法只有一个就是错误得,请指出就是哪一个( D)华生就是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得代表。 4、脑神经有( C)对。(C)12 5、(D)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得科学 D、1879 6、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 B.德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